【盘点】中外历史上那些消失的伟大建筑

138.福利特帕夏清真寺
时代:16世纪
名声:伊斯兰和奥斯曼建筑的优秀范例
消失:炸毁
在90年代波斯尼亚战争中,波斯尼亚第二大城市卢克成为重要战场。该市最有纪念意义的建筑之一福利特帕夏清真寺是16世纪伊斯兰和奥斯曼建筑的优秀范例。1993年5月7日清晨,塞尔维亚军队控制的清真寺,并在周围布置了大量炸药。清真寺被夷为平地,残骸被运走掩埋。战后,前塞尔维亚领导人Brdjanin因破坏该建筑及其他更严重的战争罪行受到审判,被判处32年有期徒刑。近年来,在遗址上开展了大量重建工作。清真寺及其独立的光塔目前正处在恢复重建阶段。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4 13:37:00 +0800 CST  
139.格瑞弗莱斯天主教堂
时代:1666年
名声:英国著名教堂
消失:轰炸
为了取代1666年被大火烧毁的中世纪教堂,wren爵士在伦敦主持修建了格瑞弗莱斯教堂。他的设计很简单。教堂外墙由经典的新古典主义山墙构成,内部铺设大理石地砖。完美装饰的柯林斯式立柱将正厅与廊道分开。拱形窗装着明净的玻璃显得教堂宽敞明亮,令室内暖意洋洋。二战中,伦敦成为德国轰炸的主要目标。轰炸机摧毁了城内的大部分地区,无差别轰炸自然会破坏很多不具战略价值的目标,其中包括格瑞弗莱斯教堂。1940年12月29日,一枚炸弹击中了教堂顶部,穿过屋顶引燃了内部装饰。灾难性后果导致教堂拱顶坍塌,摧毁了整座建筑及其内部设施。唯一幸存的是一个雕刻精美的木质洗礼池盖。现在该文物仍保存在附近的圣舍帕克罗教堂的前厅里。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4 13:45:00 +0800 CST  
140.伊拉克国家图书馆
时代:1929年
消失:焚毁
伊拉克国家图书馆1929年成立于巴格达,当时作为公共图书馆叫马克塔布·阿尔-萨拉姆,有4000卷书。搬家后更名为马克塔布·阿尔-阿马。1961年伊拉克政府通过国家图书馆法,重新命名为马克塔布·阿尔-瓦塔尼亚,1970年获得法定缴送本图书馆地位。1976年迁入目前位于巴格达的现代建筑物内,该建筑设计藏书量为100万卷。该馆出版《国家书目》季刊。巴格达的国家图书馆12000000册,收藏了大量的手稿,并刻石碑,详细介绍了民族的悠久历史。2003年,为了破坏复兴党政权的记录。萨达姆侯赛因的支持者在图书馆和档案馆内部署汽油炸弹和其他燃烧物。大火吞噬了大部分的图书馆的馆藏,然后抢劫了他们剩下的东西。这些文件的破坏不仅是史学上的巨大损失,而且是伊拉克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虽然正在编译和恢复剩余的文件,那些在火灾中失去了的却是不可替代的。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4 13:56:00 +0800 CST  
141.马耳他皇家大剧院
时代:1866年
名声:马耳他最华丽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典范
消失:轰炸
由著名的英国建筑学家巴里设计,经历四年建设,1866年完工的皇家大剧院曾一度骄傲地矗立在历史名城瓦莱塔的strada街角。现在strada reale街上遍布着餐馆和服装店,几乎看不出马耳他最华丽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典范的一点痕迹。只有留下的少数廊柱和一段楼梯还显示着当年的古迹。皇家大剧院经历了一段混乱的历史。1873年5月25日,一场大火破坏了内部大部分豪华装饰。重建工作立刻展开,四年后,这家剧院就重新开始迎来威尔第的《阿依达》。但在随后的一个世纪,皇家大剧院成为德国空军的牺牲品。1942年4月7日的一次轰炸导致这个优秀建筑毁于一旦。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4 14:01:00 +0800 CST  
142.乐山大佛大像阁
时代:唐朝
消失:战乱
大像阁亦称凌云阁、天宁阁,曾是罩护乐山大佛的楼阁,木质结构。有关大像阁的记载,始见于唐代代理嘉州知事薛能于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写的《题凌云寺》:“像阁与山齐,何人置石梯。”宋代重修过大像阁,称作天宁阁。南宋释志磐《佛祖统纪》里载的是大佛“覆阁九层”。南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注明,大佛“建七层阁以覆之”。这样看来,在南宋,大像阁就有高十三层、九层和七层的不同说法。专家推测,大像阁应该是第三任修建者韦皋修建的,大约毁于宋元之战。大像阁虽然早已坍塌不存,其始建、重建和毁坏的具体时间,以及层数形状等,都还是谜。但乐山大佛能完整地保留至今,大像阁却曾经起了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4 14:12:00 +0800 CST  
143.盘龙城
时代:商朝
名声:华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
消失:历史久远
我国早期城市遗址,时代一说为商代早期,一说为夏代,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叶店杨家湾盘龙湖畔。原本认为中心区面积约 1.2平方公里,但之后发现了面积2.5平方公里的外城,其遗址面积应更为广大。遗址文化堆积的时代,上限为屈家岭文化(有屈家岭文化地层),下限相当于殷墟早期。内城兴建年代约在公元前15世纪前后,相当于商代二里岗期时期,外城则尚未确定兴建年代。盘龙古城出土了数百件盘龙城商代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遗物,制作精美,花纹别致,特别是出土的兽面纹盉,盘龙城大铜鼎、铜锁、铜提梁卣都是中国文物中极为罕见的珍品。盘龙城出土的94厘米长的大玉戈为200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是国家一级文物。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4 14:19:00 +0800 CST  
144.殷墟
时代:商朝
名声: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消失:废弃
殷墟,古称“北蒙”,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1]

在20世纪初,殷墟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1928年正式开始考古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自殷墟发现以来﹐先后出土有字甲骨约15万片。甲骨文中所记载的资料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甲骨学。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4 14:24:00 +0800 CST  
145.奈良平城宫
时代:奈良时代
名声:日本皇宫
消失:废弃
奈良,公元710年至784年日本迁都长冈京之前70余年间的都城所在地。平城京在日本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平城宫是京城的中心天皇居住地的宫殿,包括举行国家仪式的太极殿和官厅街的朝堂院等。南端的罗生门宽67.5米、两边的侧沟宽7米,3.8公里的主要道路朱雀大路以东称作左京、以西称作右京。平城宫在日本迁都平安京(京都)之后,逐彻底的败落,地标建筑无存。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4 19:43:00 +0800 CST  
146.京都御所
时代:1331年
名声:日本皇宫
消失:七次焚毁后重建
位于京都市上京区京都御苑西北角,是日本平安时代时的政治行政中心所在地。从公元781年奈良迁都到明治维新的1074年中,它一直是历代天皇的住所,后又成了天皇的行宫。

京都御苑前后被焚7次,现在的皇宫为孝明天皇重建,占地总面积91.2万平方米,外围石垣,内铺白砂。东西宽700米,南北长1300米,面积11万平方米,四周是围墙,内有名门9个、大殿10处、堂所19处,宫院内松柏相间,梅樱互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减少被火烧毁的危险,拆掉了整个长廊,但其他部分依旧保存完好。京都御所占地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南北长约450m,东西宽约250m,四面围有数米高的墙垣。京都御苑在鸭川对岸西面,现仍为京都天皇的寝宫,受到皇室事务机构的控制。京都皇宫最初是作为天皇的第二宫殿而建成的,从1331年至1868年这里主要用作居住,随着幕府的没落和明治天皇重掌朝政,新的皇宫移至东京。几个世纪以来皇宫几经修复,现存的建筑和结构形成19世纪中叶的安政二年(1855年)。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4 19:49:00 +0800 CST  
147.金阁寺
时代:1397年
名声:日本国宝
消失:焚毁
金阁寺(假名:きんかくじ;英语:Golden Pavilion),正式名称为鹿苑寺(假名:ろくおんじ),位于日本国京都府京都市北区,是一座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日本室町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园。金阁寺是1397年足利家族第三代将军义满作为别墅而修建的,义满死后被改为禅寺“菩提所”。在之后的应仁之乱中,鹿苑寺境内大部分的建筑物都遭到焚毁,只有主建物舍利殿得幸免,成为北山文化唯一的建筑遗址,因而被日本政府在战前就列为国宝。然而很不幸的,在昭和25年(1950年)时,舍利殿因为一名21岁的见习僧人林承贤放火自焚而完全烧毁,连放在殿中供奉的国宝、足利义满像也一同化为灰烬。如今看到的舍利殿是1955年依照原样重新复建的,1987年又将全殿外壁的金箔装饰皆全面换新,成为目前的样子。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4 19:58:00 +0800 CST  
148.浅草寺
时代:628年
名声: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庙
消失:火灾后重建
浅草寺位于东京台东区,是日本现存的具有“江户风格”的民众游乐之地。浅草寺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庙。相传,在推古天皇三十六年(公元628年),有两个渔民在宫户川捕鱼,捞起了一座高5.5厘米的金观音像,附近人家就集资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尊佛像,这就是浅草寺。其后该寺屡遭火灾,数次被毁。到江户初期,德川家康重建浅草寺,使它变成一座大群寺院,并成为附近江户市民的游乐之地。除浅草寺内堂外,浅草寺院内的五重塔等著名建筑物和史迹、观赏景点数不胜数。每年元旦前后,前来朝拜的香客,人山人海。寺院的大门叫“雷门”,正式名称是“风雷神门”,是日本的门脸、浅草的象征。雷门是公元942年为祈求天下太平和五谷丰登而建造的。几经火灾焚毁,后于1960年重建。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4 20:06:00 +0800 CST  
149.名古屋城
时代:1612年
名声:日本三大名城之一
消失:轰炸
名古屋城是位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的城堡,江户时代是尾张藩藩主居城,别称“金城”、“金龇城”。其与大阪城,熊本城被合称为“日本三大名城”。名古屋城为德川家康于1612年所建,经二战战火损毁,1959年修复了幸存的建筑。虽已不复当年旧貌,但城堡的规模仍可一窥,加之其内的2000多株樱花树,花开时节所有建筑掩映于粉烟之中,景象动人。其天守阁是德川家世代居住之地,由正门右侧的大道即可到达,这是一座五层飞檐建筑,屋顶脊梁两端以一雄一雌的金色兽头鱼身铸像装饰。天守阁的内部经过整修,其木质结构已无保留,并增设了电梯。天守阁内所设的博物馆,展示有隔扇门绘、兵器盔甲等文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名古屋城有24座国宝(相等于现时的重要文化财)。但于1945年遭美军B-29战机轰炸后,大部份被烧毁。其中4项西南隅橹、东南隅橹、西北隅橹及表二之门为重要文化财。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4 20:10:00 +0800 CST  
150.大阪城
时代:公元1615年
名声:日本三大名城之一
消失:战乱
大阪城,位于日本大阪市中央区(古属摄津国东成郡)的大阪城公园内,为大阪名胜之一,和名古屋城、熊本城并列日本历史上的三名城,别名“金城”或“锦城”,由丰臣秀吉建造,是丰臣氏的本家所在。在安土桃山时代是丰臣秀吉的居城。后来德川家康以两次大坂之役(冬之阵、夏之阵)消灭了丰臣家,此后大坂城成为德川幕府控制西日本大名的重要据点,现在大阪城被认定为日本国家特别历史遗迹。现存的大阪城为1931年由民间集资重建,外观5层,内部8层,高54.8米,7层以下为资料馆,8层为瞭望台。大阪城内城中央耸立着大阪城的主体建筑天守阁,巍峨宏伟,镶铜镀金,十分壮观。内部保存有丰臣秀吉的木像、使用过的武器及绘画等。从天守阁顶层可俯瞰大阪周围的美景。如今大阪城已被定为特别史迹。江户末期,1868年(明治元年)1月3日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的大号令,撤除幕府,由天皇亲政。前将军德川庆喜改以大坂城为居城。但随即发生了旧幕府军反抗维新政府的鸟羽伏见之战,旧幕府军失利,德川庆喜仓皇逃回江户城,大坂城也在此役中遭到兵火几近全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阪城四周受到美军猛烈空袭,虽然复兴天守此次侥幸无事,但先前逃过战祸的周边建筑却劫数难逃。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4 20:17:00 +0800 CST  
151.鸡鸣寺
时代:西晋
名声:南朝第一寺
消失:火灾
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鸡笼山东麓山阜上,始建于西晋,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誉,是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心。鸡鸣寺历史可追溯至东吴的栖玄寺,寺址所在为三国时属吴国后苑之地,300年(西晋永康元年)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至527年(南朝梁普通八年)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使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拆去旧屋,扩大规模,重建寺院。朱元璋题额为“鸡鸣寺”。后经明宣德、成化、弘治年间扩建,院落规模宏大,占地达百余亩。后来古寺毁于咸丰战火,虽同治年间重修,规模已大大缩小,但香火却一直旺盛不衰。1973年7月25日,因工人下班前未将电烙铁电源插头拔掉,酿成重大火灾,除大殿和施食台外,其余殿宇全部烧毁。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4 20:27:00 +0800 CST  
152.德寿宫
时代:1610年前后
名声:韩国皇宫
消失:大火后重建
德寿宫(韩语:덕수궁;英文:Deoksugung Palace)原来是朝鲜成宗(1469-1494)的哥哥月山大君(1454-1488)的住宅。光海君(1575-1641)即位后将其改称为景云宫,从而使之具有了王宫的面貌。后来又改称为德寿宫。德寿宫现有18,635平方米,内有正殿中和殿,光明门,昔御堂,浚明堂,即祚堂,还有国王寝宫-咸宁殿,高宗皇帝接见国内外贵宾的德弘殿,高宗皇帝欣赏音乐的地方等。1904年4月14日,皇帝寝殿咸宁殿的温突(地炕)在点火时发生火灾,不仅烧毁了咸宁殿,而且延烧到中和殿。此外太极殿(即祚堂)、昔御堂、供奉明成皇后神主的景孝殿、接待外交使节的浚明堂和咸有斋、供奉高宗御影的钦文阁、永福堂、咸喜堂、养怡斋等建筑均被焚毁。在火灾中幸免的只有偏处西北隅的嘉靖堂、惇德殿、九成轩和漱玉轩(重明堂)。火灾之后,大韩帝国迅速重修庆运宫,建造了30多座建筑。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5 13:32:00 +0800 CST  
153.华沙王宫城堡
时代:13世纪末
名声:波兰千年历史传统的文化象征,民族兴衰史的见证者
消失:战乱
波兰著名建筑和旅游景点。华沙王宫城堡建于13世纪末玛佐夫舍公国,也称为华沙城堡,原是防御性五边形土木结构,不久就又开始建造了第一批石结构建筑物来取代。王宫最古老的建筑物是14世纪上半叶建造的哥特式"大庭院",当时用作玛佐夫舍大公的府邸。王宫广场南端立有一根花岗石圆柱,顶端是奇格蒙特三世的青铜铸像,当年正是他决定定都华沙的。这根圆柱是华沙较古老的纪念碑,也是华沙的象征之一。王宫画廊里陈列的全部是波兰历史上较有名画家所描绘的波兰史画。华沙王宫是波兰千年历史传统的文化象征,也是民族兴衰史的见证者。1944年华沙起义初期,起义者解放了古城。起义失败后,德国法西斯把古城毁成一片废墟。战争一结束,波兰人民就着手重建华沙古城。1949年古城广场四周耸起第一批建筑物。1953年7月22日举行隆重移交仪式。1963年整个工程竣工。古城每座建筑物的外貌都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格,而其内部结构和设施则是按照现代化建筑技术进行改建的。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5 13:39:00 +0800 CST  
154.施莱斯海姆新宫
时代:1704年
名声:巴伐利亚最华丽的宫殿
消失:战乱
施莱斯海姆新宫(Neues Schloss Schleißheim)位于慕尼黑南部的施莱斯海姆镇。新宫始建于1701至1704年间,当时的施莱斯海姆大公伊曼纽尔已不满足于规模不大的达豪王宫和旧宫殿,于是在旧宫殿前方参照法国凡尔赛宫的样式,修建了新宫殿。工程一直到1719年才完成,尽管如此,这座历经18年建造的宏大宫殿还是只完成了主楼和两翼,当初规划的四翼宏伟建筑还是没有完成。宫殿外观为精美的巴洛克式风格,内部也是奢华的巴洛克式风格。施莱斯海姆新宫的装饰是巴伐利亚最奢华的。可以说丝毫不比举世闻名的维尔茨堡宫和慕尼黑王宫要差。内部辉煌奢华的装饰,令人啧啧称奇!画廊是仿造凡尔赛宫的镜廊而装修的,当然,想做到和凡尔赛宫那样穷极奢华是不可能的,但是还是很吸引人眼球的。宫殿的房间众多,不乏宏大的厅室:宴会厅、礼拜厅、音乐厅、白厅和宫廷教堂。同时也有精致小巧的宫室:蓝阁、红阁、玫瑰阁、黄阁、紫阁。还有多棱厅、大阶梯、国王寝宫及侍寝室和王后寝宫及侍寝室等数百间房间。宫殿的巴洛克式风格装饰奢华亮丽,是欧式宫殿中的典范之作。宫内的各色装饰互相映衬,交相辉映,可以说是十分迷惑人眼球!如果去慕尼黑一定不要忘了,多花一天时间看看这座巴伐利亚最华丽的宫殿。而且由于不甚有名,所以参观的人很少,很是惬意!不过,二战时期,新宫和旧宫被战火严重破坏,花园也基本无存。之后宫殿内的镏金装饰、水晶灯、家具都被民众哄抢一空,甚至连门窗都消失了。以至于最后连宫殿的是构件也被搬走,从此新宫沦为废墟。直到1990年,巴伐利亚王宫署鉴于新宫建筑基本完整,仅仅只是变成空壳,便开始拨款修葺新宫,巴伐利亚最华丽的宫殿才又焕发了生机。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5 13:45:00 +0800 CST  
155.南明永历皇宫
时代:南明
名声:南明皇宫
消失:战乱
安龙永历皇宫(现安龙博物馆)位于安龙县新安镇大同路,由门楼、文华殿、配殿、角楼组成,建筑风格上主要采取了当年永历皇宫的建筑样式。安龙博物馆位于兴义市安龙县新安镇大同路,建筑群由门楼、文华殿、配殿、角楼组成,是集明清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博物馆根据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移居安龙、建立陪都之史实复建,因此老百姓也称这里为“皇宫”、“永历行宫”。“永历皇宫”始建于明末清初战乱年代,明朝崇祯皇帝死后,朱氏皇族广东世袭桂王朱由榔自立为南明永历皇帝,1652年,在安龙设立行宫指挥抗击清军,当地人把行宫称为“永历皇宫”,“永历皇宫”毁于清朝同治年间。现在经过政府拨款重新修建,2006年6月正式对游客开放。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5 15:42:00 +0800 CST  
156.哈拉和林
时代:蒙古帝国
名声:蒙古帝国的首都,13世纪中叶世界的中心
消失:战乱
草原深处的蒙古帝国的首都,13世纪中叶世界的中心。蒙古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建都于此。故址即今蒙古国中部鄂尔浑河上游的哈尔和林。忽必烈在开平自立为汗并打败阿里不哥后,政治中心南迁汉地,此地不再是首都。元亡后,北元又以此为政治中心。13世纪中叶,这里是世界的首都,从莱茵河畔的维也纳,到黄河边的汴梁,从北方寒冷的俄罗斯草原(俄罗斯干草原),到炎炎烈日下的阿拉伯半岛沙漠,大半个欧亚大陆都笼罩在这座城市的权力和威势之下。罗马教皇的传教士、南宋朝廷的使节团、波斯商人的驼马队、高丽王国的进贡者……都在这里汇集;佛殿、清真寺和基督教堂……各种宗教和文化都在这里融合;大汗的诏令从这里发出,送达世界各地蒙古大军……这里集合了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从中欧、东欧、西亚、中亚、东亚、东北亚、南亚诸国,各地抢掠得来的奇珍异宝,金银珠宝,数以万计,1260年蒙古内战后,随着阿里不哥的失败,这座城市衰落为一个地区性的中心。北元政权仍以哈拉和林之为首都。1387年明军攻克哈拉和林,哈拉和林城被彻底毁灭。之后虽然数次重建,15世纪初期蒙古诸部分崩离析,鞑靼与瓦剌两部蒙古贵族之间相互攻伐﹐哈拉和林也逐渐没落。在不断的内战中成为废墟,1948—1949年在和林废墟上进行大规模发掘,发现土墙、宫殿、市街、房屋等遗迹甚多。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5 15:51:00 +0800 CST  
157.柏林元首地堡
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
名声:最著名的希特勒地堡
消失:炸毁,改建
希特勒地堡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最终于1944年完工,柏林元首地堡”的地下掩体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它是1945年希特勒自杀之所,现在,该地堡的遗址成了一个超市。有250平方米,分隔成20个房间,倒是墙壁和天花板均厚达4米。由于柏林地下水位较高,地堡里又冷又潮。加上一直运转的通风设备产生噪音,里面的居住条件堪称恶劣。它是1945年希特勒自杀之所,当时苏军已经占领了柏林,四处抓捕希特勒,感到无望之后,希特勒在此了结了自己的生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占领了柏林的苏联红军于1947年12月炸毁了地堡中的一些分隔墙。1959年,地堡周围地区变成了公园用地。后来,柏林墙修建起来,地堡成为东柏林靠近柏林墙的“边境”地区。20世纪80年代,原东德政府在地堡上修建了一幢公寓楼,地堡的天花板因此被掀掉,地堡内部堆满沙土,最后被改建成停车场。如今,这幢8层公寓楼依然伫立在地堡之上,地面上已经完全看不出地堡的痕迹。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5 16:25:00 +0800 CST  

楼主:泉哥土豆

字数:72815

发表时间:2016-09-23 16: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5-03 10:09:06 +0800 CST

评论数:395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