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外历史上那些消失的伟大建筑

158.黄金台
时代:战国
名声:招贤台
消失:年代久远
黄金台亦称招贤台,战国时期燕昭王筑,为燕昭王尊师郭隗之所。其真正的故址位于河北省定兴县高里乡北章村台上(台上隶属于北章村,由黄金台在此而得名),目前遗址尚存。据史料考证,燕昭王于公元前311年即位,至公元前279年共执政33年。他即位之初即着手招徕人才。有感于千金买骨的故事,高筑“黄金台"以招贤纳士,以致名将乐毅、剧辛先后投奔燕国。公元前284年,乐毅率军联合各国攻齐,占领70余城。推测筑台时间起于公元前310年。当时台略成方形,占地约40亩,高约20米,台顶平台约15亩。台顶后建昭王殿,高约8米,两侧为招贤馆,东有钟鼓楼,钟高6尺,重约1吨。殿后为进院,内有观音殿;再后为三进院,内建药王庙、孙圣殿、露天石佛等。整个台上殿、堂、阁等建筑共25间有余,树木花卉盈庭。同时并建一寺,名隆兴,正殿前上嵌宝镜,内有僧侣数十人。殿前凿有一井,后人称金台古井,传说每值夕照,通过宝镜反射,井内呈现类松似柏的奇数影像,为定兴县八景之一—金台夕照(北京有同样的地名,但不应混淆)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6 10:25:00 +0800 CST  
159.特诺奇提特兰
时代:1325年
名声:世界上最著名的人工岛之一
消失:大火
特诺奇提特兰(纳瓦特尔语:Tenochtitlan)是墨西哥特斯科科湖中一座岛上的古都遗址,位于今日墨西哥城的地下。约自1344年至1345年阿兹特克人于此统治墨西哥,直到1519年被西班牙人征服。特诺奇提特兰面积约13平方公里,约有6万间房屋,当时居住人口约20万,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人工岛之一。城市街道、广场设置整齐,桂花城四方形。城市中心是以35米高的金字塔大神庙为主的建筑群,大神庙供奉着预审特拉洛克和主神威齐洛波奇特利。中心广场四周有高墙围炉,周围则是宫殿府邸。全城有10余千米的防水长堤,并有两条实操从陆地引淡水入城。蒙特苏马王帝的大宫廷,有3个大院落和数百间房。在特诺奇蒂特兰城的辉煌时期,阿兹特克人的君主统治着群山环绕的墨西哥高原的每一个角落,面积达3000平方英里。只可惜的是,西班牙人到来之后,仅用了40年的时间就彻底征服了整个阿兹特克帝国。1519年为西班牙殖民者科尔特斯攻陷,城市亦被付之一炬。从此,旧都覆灭,新墨西哥城在其废墟上建立起来。几百年后,古老的帝国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忘。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6 12:57:00 +0800 CST  
160.赫里克
时代:青铜时代
名声:世界百大濒临危险的文化遗址
消失:地震海啸
赫里克(希腊语:?λ?κη)是在公元前373年冬天的一个晚上陆沉的一个古希腊城市(经纬度:东经22°07'58",北纬38°13'09"),她位于北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亚该亚,矩离科林斯湾约2公哩(12斯塔德),与她密切往来的鲍拉城(Boura)就在她附近。赫里克建于青铜时期,逐渐成为亚该亚的主要城市。赫里克曾率领第一次亚该亚联盟的廿五个城市,及在小亚细亚的普里埃内(Priene)和南意大利的锡巴里斯(Sybaris)建立殖民地。赫里克以她的泛希腊庙宇及赫里克式波塞冬圣殿而闻名于当时的古典世界。赫里克和她下面12斯塔德的空间陷入地底并被海水淹没,城中所有居民丧生。除了一些碎片从海里突了出来以外,她甚至没留下一丝痕迹。十艘在港口抛锚停泊的斯巴达船只被拖落海底。当年曾动员2 000人参与发掘遇难者尸体,但未能成功。她的领土由爱琴市(Aigio)接收。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6 13:10:00 +0800 CST  
161.所多玛与蛾摩拉
时代:青铜时代
名声:淫城
消失:地震和地陷
经过最近考古发现索多玛城确实存在,后由于地震和地陷自然灾害沉落地下;一般学者推测位于今死海南部浅水的地方(历年来死海水位上涨,淹盖邻近的乾地), 而该处就是创14:3提及的古代的西订谷──南端有所、蛾二城,有溪流灌溉的肥沃平原。索多玛(Sodom)这个地名首次出现在《旧约圣经》的记载当中,这座城市位于死海的东南方,如今已沉没在水底。依《旧约圣经》记载,索多玛是一个耽溺男色而淫乱、不忌讳同性性行为的性开放城市。1970年代以来,陆续在死海附近发现4座青铜时代古城,刚好可对应圣经中被毁灭的4座城市。其中有一座城市最符合圣经中所叙述的“所多玛”,为“巴贝卓”。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6 13:16:00 +0800 CST  
162.华氏城
时代:孔雀王朝
名声:古印度的最大城市
消失:战乱
华氏城,梵文 Pāṭaliputra,即“华子城”。《佛国记》作巴连弗邑,《大唐西域记》作波吒厘子。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公元前321-公元前185年)的都城。在恒河下游,约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附近。是古印度的最大城市。据古史籍记载,华氏城长约15公里,宽约2.8公里,城周围环有宽阔壕沟,护城墙有570座城楼和64座城门。皇宫花园养着孔雀,绿树成荫。公元四世纪后,又曾为笈多王朝都城。七世纪唐玄奘旅居印度时,华氏城已荒芜。1203年,游牧的基尔吉人彻底毁灭华氏城。1540年,苏尔王朝重建华氏城,并改名巴特那。在此后的几百年历史里,巴特那虽然不在是印度的都城,但是,经济、文化依然发展迅速,在整个印度都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北印度的重要中心。等到了近现代,巴特那更是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起源地。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6 13:27:00 +0800 CST  
163.撒马尔罕
时代:公元前5世纪
名声:中亚洛阳
消失:战火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撒马尔罕连接着波斯帝国、印度和中国这三大帝国,关于它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善于经商的粟特人把撒马尔罕建造成一座美轮美奂的都城。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撒马尔罕连接着波斯帝国、印度和中国这三大帝国,但也饱受了战火的蹂躏。1219年,撒马尔罕是花拉子模帝国的新都和文化中心,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攻陷之后,遭受了灭顶之灾。城内的大多数建筑,则是由后来的帖木尔大帝敕令修建。随着帖木尔帝国的兴起,他的大军横扫波斯、印度、高加索、阿塞拜疆和蒙古。他发誓要让撒马尔罕成为亚洲之都,因此他把从亚洲各地劫掠来的珍宝堆积在撒马尔罕,把每个城市的最精巧的工匠带到撒马尔罕,在城里修建起最辉煌的宫殿和清真寺。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6 13:33:00 +0800 CST  
164.二里头遗址
时代:夏朝
名声: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
消失:年代久远
二里头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根据测年结果,二里头遗址年代分布约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一说前1730年~前1520年)。1959年开始发掘,遗存可划分为四个时期。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命名地,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6 13:40:00 +0800 CST  
大家快给楼主推荐几个(要楼主没有列举过的)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6 15:20:00 +0800 CST  
165.乌尔
时代:公元前30世纪上半叶
名声:苏美尔人城邦
消失:战乱
乌尔是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一个苏美尔人城邦。其他较有名的苏美尔人城邦有埃利都、基什、拉格什、乌鲁克和尼普尔。考古工作者发掘出的著名的乌尔王陵之中发现有国王及王后的印章,各墓都有数量不等的殉人,并以战车和丰富豪华的金、银、宝石制品随葬,显示了乌尔城邦统治者的财富和当时手工工艺的精湛,表明当时金、银、铜等金属的冶炼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由于缺乏史料,早王朝时期乌尔的历史很不清楚,仅知第一、第二王朝各有四个王。乌尔第三王朝共历五王。第四王舒辛时,西北方的阿摩利人开始入侵。第五王伊比辛继位后,由于阿摩利人和埃兰人的入侵,伊比辛被俘,乌尔城被夷为废墟。乌尔第三王朝被称为苏美尔人的“复兴”时代,公元前20世纪后,苏美尔人渐行退出两河流域政治舞台。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6 15:26:00 +0800 CST  
166.贝尔神庙
时代:公元前3世纪中叶
名声:巴尔米拉古城保存最完好的神庙之一
消失:战乱
贝尔神庙位于叙利亚巴尔米拉古城。贝尔神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目前遗址的大部分建于公元1世纪晚期到2世纪早期,是巴尔米拉古城保存最完好的神庙之一。贝尔神庙由一座高大的围墙包围着,各边长200米,墙上没有雕刻,这些城堡围墙建于12世纪,取代了古时的石柱长廊。从神庙的外部根本就不能看出这座宏伟建筑的内部构造。神庙里有一个宽阔的庭院,上面铺着光滑的石块。此外还有内堂、圣殿,以前众信仰者就聚集在圣殿庆祝一些圣典。庭院的周围是石柱长廊,至今大部分的石柱仍然耸立,供人们景仰,同时,这些石柱也强调了这座城市的主神神龛。神殿的布局与圣所的布局相呼应。在内堂的前面有一座圣坛和圣池,牧师在此举行洗涤仪式,清洗圣器。内堂由一圈石柱长廊包围。据叙利亚通讯社8月31日报道,叙古城台德穆尔最重要的古迹之一的贝尔神庙遭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部分损毁。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6 15:54:00 +0800 CST  
167.杜尔舍鲁金古城
时代:公元前717年
名声:亚述王国都城
消失:战乱
杜尔舍鲁金古城,位于尼尼微省首府摩苏尔市东北15公里,是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指挥建造的亚述王国都城。古城四周被高约24米城墙包围,拥有7座巨大的石雕城门,在古城内东北角留有萨尔贡二世的宫殿遗址。2015年3月8日,“伊斯兰国”武装人员盗取了杜尔舍鲁金古城内的珍贵文物,随后试图使用工具将古城夷为平地,对杜尔舍鲁金古城遗址造成了严重损毁。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6 16:45:00 +0800 CST  
168.泰西封
时代:129年
名声:帕提亚王朝和波斯萨珊王朝的首都
消失:废弃
泰西封(Ctesiphon,Taysifun)是伊拉克著名古城遗迹。亦译“忒息丰”。位于首都巴格达东南32公里处,滨底格里斯河左岸,当迪亚拉河河口。此地初为希腊人抵御塞琉古王朝的驻军之地。后渐有城池,采取两河流域常见的城市建筑形制,城墙呈圆形。帕提亚王朝和波斯萨珊王朝的首都。遗址位于今伊拉克巴格达东南40千米处。该城由安息王初建于公元前2世纪,当时与河对岸的塞琉古城形成双城。公元116年,罗马皇帝图拉真入侵,以后又屡遭罗马和萨珊波斯的侵犯。226年,萨珊王朝入主泰西封后,重建该城,这里成为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在西亚地区的中心。637年,该城被阿拉伯人攻占。公元762年,阿拉伯人政治中心转移到巴格达,泰西封逐渐衰落。现遗址中保留有一些高大的泥砖墙和宫殿,其中以萨珊王朝库斯鲁一世的巨大拱顶宫殿最为有名。城内还残留下20座拜火寺。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6 17:06:00 +0800 CST  
看见有人吐槽楼楼把图配错了,楼楼要解释两句:大明宫啊紫微宫啊这些唐朝宫殿真的超级像,中亚那些遗址简直一个模样,西欧那些宫殿啊、教堂啊、包括一些东亚建筑楼主想要分清真的太困难了,所以请大家包容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6 20:39:00 +0800 CST  
169.毓秀台
时代:东汉
名声:汉魏故城遗址在地面上的唯一实物遗存
消失:年代久远
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张潘镇盆李村,是汉魏故城遗址在地面上的唯一实物遗存,是当时天子祭拜天帝的地方。昔日的毓秀台,掩映在林荫之中,绿意拥簇,高接云天。台下布列着数十处豪华的宫殿式建筑,是汉献帝祭祀前暂歇的地方。经过千年的风风雨雨,汉魏故城已化为瓦砾遍地的高坡,毓秀台也成了一座其貌不扬的土台子。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6 22:26:00 +0800 CST  
今天先更到这儿,楼楼去洗澡了,明天接着开车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6 22:28:00 +0800 CST  
170.金凤台
时代:公元213年
名声:河北省临漳县邺城三台之一
消失:战乱
金凤台是河北省临漳县邺城三台之一,金凤台原名金虎台,与铜雀台、冰井台并称为“邺城三台”,是公元213年曹操于邺城西墙北部,以墙为基而建。曹操时叫金虎台,是建安十八年(213年)于邺城西北部,以墙为基建起来的。在铜雀台的南面,“高八丈,台上有屋一百三十五间”。《邺中记》云:“自魏至后赵前燕及东魏北齐,三台每加整修,甚于魏武初造之时。又安金凤于台颠,故号曰:金凤台。然则改虎为凤者,后赵避石虎讳也。后赵时在台的周围加砌了一层砖”。十六国后期,战争频繁,三台残破。金凤台历经隋、唐、宋,无多大变动,到元时,台周围一百三十余步,高三丈,上建“洞霄道宫”(《河朔访古记》)。到明代中期以后,冰井台全部、铜雀台大部被漳水冲没。只存有一个金凤台巍然独存,上建玉皇庙大殿。当地居民和来访者遂将金凤台误认为铜雀台,相沿至今。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7 11:00:00 +0800 CST  
171.冰井台
时代:建安十九年
名声:曹操三台之一
消失:战乱、洪水
冰井台是曹操三台(铜雀、金虎、冰井)之一。位置见铜雀台条。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建于铜雀台北。因上有冰井而得名,高八丈,有屋一百四十间,南距铜雀台六十步。中间有阁道式浮桥相连结。铜雀台与金凤台之间的联系也是这样。所以三个台每台既有独立性又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冰井台上有三座冰室,每个冰室内有数眼冰井,井深十五丈,储藏着大量的冰块、煤炭、粮食和食盐。崇祯三年(1630年)吕维祺在《登铜雀台二首》诗中说:“所谓南城、北城、金凤、冰井皆不可复识,惟见孤台荒庙,漳水汤汤而已。”他说的“孤台”指的是铜雀台,实际就是现在的金凤台。从吕诗跋语中可知,冰井台在明末已被漳水冲毁。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7 11:06:00 +0800 CST  
172.清华二校门
时代:清宣统元年
名声:清华大学的象征
消失:推倒、砸毁后重建
清华大学二校门,位于清华大学主干道之一的清华路,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清华大学的象征。清华大学二校门,为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门额上刻有晚清军机大臣那桐1911年题写的“清华园”大字。站在清华路,北望二校门,可遥看清华大礼堂、日晷和清华学堂等景观。春夏秋冬,年年岁岁,时光荏苒,矗立在校园主干道上的二校门,在风雨中,默默见证着清华大学的历史与发展。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的象征。二校门始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原为清华正门,1966年8月24日,二校门被推倒、砸毁。1991年清华校庆80周年之际,在清华校友捐助下,二校门得以原址重建。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7 13:00:00 +0800 CST  
173.瞻紫楼
时代:唐朝
名声:紫气东来
消失:战火
望气台,又叫瞻紫楼。传说是函谷关关令尹喜一日登高望远,观察天象之地,见东方有紫气浮关,满天云蒸霞蔚,奇丽壮观。尹喜“善内学星宿”,认为紫气升腾及祥瑞之兆,预示将有真人过关。未风,果见一皓首长髯老者骑青牛徐徐而来,原来是东周柱下史老子。“紫气东来”这一成语即源出于此。唐代大诗人杜甫《秋兰》诗中有“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之句,后人为纪念他,便将尹喜登高望远的土山起名为望气台。唐时在上面修建了3丈多高的“瞻紫楼”。此楼民国年间毁于兵火,现在所能看到的是近年修建的仿古建筑。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7 13:17:00 +0800 CST  
174.太初宫
时代:三国
名声:东吴皇宫
消失:战乱
从文献记载来看,遗址位于南京市羊皮巷一带。吴大帝黄龙元年(229年)秋,孙权将都城从武昌搬回建业(今南京),住在原“讨逆将军”孙策的府第里,取名“太初宫”。赤乌十年(247年),孙权把旧将军府全部拆掉,改建太初宫,位置就在今天珠江路北侧鱼市街到进香河一带。改建后的太初宫,周围有五百丈,南面开有五个宫门。其中正门叫做公车门,东、西、北三面各开一门,分别叫做苍龙门、白虎门和玄武门。正殿称为“神龙殿”。太初宫东面和北面为“苑城”,东吴皇家花园和皇宫卫队的营地,可容纳三千多名贵族子弟同时在里面骑马操练。太初宫西面为“西苑”,是专供皇太子用的花园。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7 13:21:00 +0800 CST  

楼主:泉哥土豆

字数:72815

发表时间:2016-09-23 16: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5-03 10:09:06 +0800 CST

评论数:395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