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细说多尔衮的一生》(不定期更新,不会中断)

明神宗任命杨镐为辽东经略,负责辽东防务,并依靠杨镐去指挥这11万明军大举进攻后金。又因为明朝的行政效率低下,直到1619年,11万明军才在东北集结完毕,而此时关内起义不断,明王朝无法长期供养庞大的11万明军,因此,明神宗一再催促杨镐速战速决,尽快结束战争,一旦打成持久战,明朝负担巨大。杨镐在明神宗一再催促下,坐镇沈阳,于1619年二月,开始了对后金的大规模进攻作战,萨尔浒大战正式开始。请参照上图一和上图二,杨镐坐镇在辽河东岸的沈阳市,将11万军队分成四路,从西向东,进攻努尔哈赤所在地---赫图阿拉,企图以四路大军包围赫图阿拉,将其围歼之。其具体的军事部署如下(请参照上图一和上图二结合理解):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5-28 20:12:00 +0800 CST  
北路军:由马林负责,兵力为1.5万人(含叶赫部军队),从北部开原市出发,向赫图阿拉进攻,攻打赫图阿拉的北部;

西路军(主力):由杜松负责,兵力3万,由沈阳出发,向西攻打,在经过抚顺、萨尔浒、古勒寨后,直接扣打赫图阿拉的西门;

西南路军(次主力):由李如柏负责,兵力2.5万人,先攻陷被后金夺去的清河堡(位于赫图阿拉的西南部),然后由清河堡出发,进攻赫图阿拉的西南部;

南路军:由刘綎负责,由1万明军和2万朝鲜军组成,刘綎先在宽甸地区和2万朝鲜军汇合,然后北上,攻打赫图阿拉的南门。

杨镐要求,4路大军必须在1619年3月完成对赫图阿拉的包围,而此时,用于围攻赫图阿拉的4路大军共有10万人,剩下的1万部队作为机动部队,由坐镇沈阳的杨镐直接指挥,机动部队随时策应4路大军的行动。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5-28 20:12:00 +0800 CST  
后金方面,善于侦查和谍报的努尔哈赤,早在杨镐进行作战部署之时,就已经获得了明军的进军方案,在完全清楚敌人行动的基础上,努尔哈赤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正确的决策。表面上看,明军用于进攻的4路大军共10万人,而努尔哈赤此时在赫图阿拉只掌握了6万军队,10:6,后金军不占任何优势。但明军分散兵力行动后,后金军的总兵力对上明朝任意一路进攻军队都占优势,就拿明朝战斗力最强的西路军来说,杜松有3万人,努尔哈赤是6万,3:6,努尔哈赤占优势。因此,明朝仗着军队多,可以分散行动,但后金国军队少,不能分散,只能集中行动,且后金国以骑兵为主,擅长远距离奔袭,出其不意包围、分割敌军,进而歼灭对手,而明朝军队以中原人居多,步兵为主,行动迟缓,根据这些特性,努尔哈赤决定集中6万军队,以远距离偷袭方式,先击破明朝其中一路军队,再击破第二路,如此类推,最终粉碎明朝的进攻。因此,努尔哈赤制定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原则,提出了“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口号,进而击破明朝的进攻体系。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5-28 20:12:00 +0800 CST  
那四路军队中,后金国应该先突袭哪一路军队呢?表面上四路大军是协同作战、互相配合,实则各怀鬼胎、行动不一,现在我们来看看四路军队的军事统帅都在做什么:北路军的马林要与叶赫部的军队配合行动,且从开原到赫图阿拉,道路崎岖,因此,行动相当缓慢;南路军的刘綎既要等待朝鲜部队,且从南部的宽甸北上赫图阿拉,也要走过很崎岖的一段路,行动也是比较迟缓;西南路的李如柏心想:“我不过是一个打工的,用不着那么拼命,反正明军人多势众,围攻赫图阿拉胜券在握,没必要那么拼命”,因此,西南路军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行动迟缓;然而,西路的杜松是一个比较上进和有责任心的人,他对西路军说:“这一次我们西路军是主力,朝廷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知遇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西路军一定不能辜负朝廷对我们的期望,同志们,我们建功立业的时机到了”,在这样的信条下,西路军进展神速。在其余三路大军都行动迟缓的情况下,西路军却势如破竹,一路经过沈阳、抚顺,已经到了萨尔浒一带,离赫图阿拉很近,把其余三路大军远远甩在了身后。“同为腰间盘,为何西路军就如此突出呢?”,但是军事集团作战,讲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讲的是团队配合以发挥军队的最高战斗力,单靠西路军突出,其他人不配合,作战一样不会成功,所以呢!不怕虎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而且,正所谓“枪打出头鸟”,西路军孤军深入敌人阵地,反而成了努尔哈赤第一个歼灭的目标。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5-28 20:12:00 +0800 CST  
努尔哈赤之所以选择西路军作为突破口,理由有三:第一、后金军集中6万部队突袭杜松的3万军队,已经形成军事上的优势;第二、其余三路明军,要么因道路崎岖、要么因思想懈怠,均行动迟缓,而只有西路军一路猛进,孤军深入后金地盘,攻打其余三路,来回时间比较长,但攻打西路军,由于近而用时短,节省时间,且西路军一旦被围,其他三路军队由于远离西路军,无法及时对西路军进行救援,这就为努尔哈赤歼灭西路军争取了足够的时间;第三、西路军是这次作战的主力,主力被歼,一来可以增强后金军的士气,二来必然打击、瓦解明军士气,震慑对手(连主力都没了,何况其他),为后面击破其他明军营造了有利氛围。基于上述种种条件,努尔哈赤决定后金军集中兵力首攻杜松的西路军。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5-28 20:13:00 +0800 CST  
战争过程:努尔哈赤用500骑兵向南对刘綎军队进行佯攻,迟滞刘綎南路军的行动,同时造成一种错觉---让明军以为努尔哈赤要全力进攻南路军,**敌人,实则努尔哈赤采用“声东击西”的打法,集中6万后金军,出其不意攻打西路的杜松军,并在萨尔浒一带把杜松军包围、歼灭,萨尔浒一战,明军主力---西路军被歼灭,接下来的其他问题就好办了。北路的马林军在途中听到西路军被歼灭的消息,非常害怕,马林命令部队停止进军,原地扎营,静观其变,但后金军依靠骑兵的行动力优势,在歼灭西路军后,转向北部,集中6万部队把马林的2.5万人围困、歼灭,至此,西、北两路大军皆全军覆没;此时,刘綎南路军还被后金军的500骑兵迟滞,行军缓慢,离赫图阿拉还很远,以至于西、北两路军队被灭的消息,刘綎竟一无所知,基于这种情况,努尔哈赤采用了“诱敌深入、设伏聚歼”的战略:首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的南部选取有利地形,埋伏了军队,然后,努尔哈赤从杜松军(西路军)的俘虏中,找两个人到刘綎军中,告诉刘綎:“西路军已经包围了赫图阿拉,让刘綎的南路军急速进军,到赫图阿拉汇合”,刘綎不知道西路军被歼灭消息,信以为真,结果刘綎为了抢功劳,命令南路军对后金军发动猛攻,后金军假装败退,把南路军引到埋伏地(努尔哈赤预先在赫图阿拉南部选取有利地形进行埋伏),结果,刘綎部队进入埋伏圈而全军覆没。坐镇沈阳的杨镐得知西、北、南三路大军同时被歼灭后,吓得马上命令西南路的李如柏军撤退,李如柏军在撤退的过程中遭到后金军追击,伤亡惨重。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5-28 20:13:00 +0800 CST  
战争结果:萨尔浒大战,以明军的惨败、后金军的胜利而终结,明朝在这场战役中,除了李如柏(西南路)带着残军回来外,其余三路明军皆被歼灭,损失兵力接近5万人,牲口被夺3万匹,被夺武器不计其数,明朝为此一战大伤元气。其后主帅杨镐引咎辞职,最后被拘,李如柏自杀以明其志。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5-28 20:13:00 +0800 CST  
战争意义:第一、增强了后金军的军事自信,严重挫伤了明军的士气。萨尔浒大战前,后金军对于能否战胜明军,心里没底,明军对付后金军却信心十足。然而此战役以后,后金军觉得明军“不堪一击”,并不可怕,明军反倒对后金军产生浓厚的畏惧之心,这对于努尔哈赤后面征战东北的战争打开了良好的局面;第二、明朝在东北用于进攻的军队丧失殆尽,只剩下用于防守各大城池的军队,从此转攻为守,从主动变被动,相反,努尔哈赤经此一役,乘胜追击,攻打辽东,从防守变进攻,化被动为主动。萨尔浒大战使东北的战略态势从明攻清(金)守变成了明守清(金)攻;第三、萨尔浒大战重创明军,从此,努尔哈赤在辽东地区再无敌手,此战为努尔哈赤消灭叶赫部和全占辽东地区打下坚实基础。 本节后记将对萨尔浒大战的成败得失进行总结,敬请留意。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5-28 20:13:00 +0800 CST  
敬请留意《细说多尔衮的一生》第25节后记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5-28 20:15:00 +0800 CST  
今晚更新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5-30 07:19:00 +0800 CST  
细说多尔衮一生(第二十五节)后记---萨尔浒大战的总结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5-30 19:41:00 +0800 CST  
由于萨尔浒大战的总结内容较多,因此,本节后记再一次暂停对“中国古代总是北方战胜南方实现一统”的讨论,改为集中讨论萨尔浒大战的成败得失。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5-30 19:41:00 +0800 CST  
明朝进攻后金的四路军队,共11万人,其中杜松的西路军是号称“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主力部队,如果把明朝的11万进攻部队比作一只老虎,那么,杜松的西路军就是这只老虎的心脏,一旦心脏停止跳动,老虎就不能久活于世上,同理,一旦杜松的西路军遭到了歼灭,其他明军就会产生厌战情绪(连主力部队都打不过后金,我们就更不可能战胜后金),进而击破了明军的心理防线,使明军丧失了继续作战到底的勇气,其结果是,其余明军惧怕被后金歼灭(重蹈了西路军的覆辙,畏战),或逃跑,或停止进军(静观其变),此时的后金军只需继续追击明军,明军的进攻体系就会如决堤一般,顷刻土崩瓦解,因此,西路军本身有着“攻其一点,全局动摇”的重要影响。努尔哈赤此次用了“猛虎掏心”的战略,他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出:“在其余三路军队进军缓慢的情况下,西路军却势如破竹,孤军深入后金地盘,且后金主力已经对杜松军形成军事上的优势(后金6万对杜松3万),这已经完全具备了歼灭西路军的条件”。最终,努尔哈赤决定“猛虎掏心”,趁着明朝四路大军互不配合的情况,集中火力打掉明军(老虎)的心脏---西路军,随着西路军的覆灭,其余明军皆成惊弓之鸟,基本失去了与后金军继续战斗的勇气,所以后面的努尔哈赤势如破竹,进展顺利,明军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因此,早在西路军被歼灭之时,明朝已经输掉了整场战争,而西路军是在萨尔浒一带被歼灭,所以这场战争就称之为萨尔浒大战。萨尔浒大战是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拥有庞大资源的明军输在哪里?资源严重缺乏的后金又赢在哪里?我认为,后金能战胜明军,有如下6个原因: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5-30 19:41:00 +0800 CST  
第一、后金国善于刺探情报,明朝对后金的行动一无所知。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努尔哈赤从一开始就知道了明军的进攻路线,这种强大的窃取情报能力得益于努尔哈赤的早期征战。在统一女真前,努尔哈赤由于势单力薄,决定找大明王朝做靠山,进而在明朝的庇护下发展自己的实力,当时深知明朝腐化的努尔哈赤,利用金钱、财宝等去收买了大量的明朝高官(当时后金国资源如此贫乏,都要这么做,可见,努尔哈赤还是有一定的远见)。渐渐地,依靠这些明朝高官(无间道),努尔哈赤在明朝内部形成了强大的情报网络,这个情报网络在关键时刻发挥巨大作用。在萨尔浒大战中,当辽东经略杨镐部署作战任务之时,明朝内部早有人把明朝的进军方案告知了努尔哈赤,使努尔哈赤可以根据自身优势(知己)和敌人准确行动(知彼)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决策,打赢了战争。反观明朝,依仗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人多势众,根本看不起后金军,更不屑于去了解后金军的军事行动(不知彼),以至于后金军出其不意首攻西路军,明军竟毫无防备、惊慌失措。明军在盲目自大(不知已)和不清楚敌军行动(不知彼)的情况下,输得稀里糊涂,从军事情报的获取能力来看,后金国已经胜明朝一筹。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5-30 19:41:00 +0800 CST  
第二、后金军作战“谨慎”,明军存在“轻敌”思想。我这么说,并不是说后金军有多么的厉害,他们的这种思想(谨慎与轻敌)完全是客观环境逼出来的。在当初开讲《细说多尔衮的一生》之时,我曾在前文中多次强调,强弱自古无定势,强可以是优势,也可以是致命的劣势,弱可为强,强可变弱,这个理论也适用于萨尔浒大战上。后金国之所以“谨慎”应战,并重视明朝这个对手,并不是说努尔哈赤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当时的后金国资源不足,处于弱势地位,为了打赢战争,必须“谨慎”和重视对手,是环境的恶劣而导致了后金军必须拥有这种态度。这份“谨慎”精神,让努尔哈赤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要反复权衡、注重细节,进而确保万无一失,在算无遗策的情况下,最终击败明军,以弱为强。反观明朝,明军资源相对充足,在战争中处于强势和主动地位,且之前的后金国需长期依附明朝才得以生存,因此,明朝的军队极容易产生“轻敌”思想,不重视敌人,以自我为中心,最终导致了“骄兵必败”的下场。一个因谨慎而重视对手,一个因轻敌而忽略对手,胜败早就埋伏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上。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5-30 19:41:00 +0800 CST  
第三、萨尔浒大战是一场运动战,这有利于发挥后金的骑兵优势,而不利于明朝的步兵优势。后金军的优势在于,女真族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且东北地区盛产马匹,女真人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以马匹为主,所以女真族出产骑兵的速度快,战斗力高,最擅长在郊外(城池以外的平原)进行远距离奔袭的运动作战,而最不擅长的是攻坚战(攻打坚固的城池);而明军正好相反,明军以中原人为主,平时除了军事训练,接触马匹的机会不多,明朝骑兵的行动力和战斗力远不如后金军厉害,所以明军不适合在运动战中歼灭对手,但明朝在人口、粮草、武器等方面优势突出,资源众多,步兵战斗力强,防御工事也比较好,最适合进行山地作战、攻打或防守城池等军事行动,简单来说就是,后金的优势在野外的运动战中,明军的优势在城内的攻坚战中。原本,萨尔浒大战是一场攻坚战,是四路明军围攻赫图阿拉(这座城),如果战役能够顺利地发展成攻坚战,发挥明军的优势,我想努尔哈赤是非常难取胜的。可惜的是,努尔哈赤选取有利地形,在明军进攻的路途中,把明军包围并歼灭于郊外(野外),因此,这场萨尔浒大战由原来的攻坚战变成了后来的运动战,此时,后金军的优势发挥出来,而明军的短板也凸显出来,用后金之长攻击明军之短,明军焉能不败?这场战役从1619年农历初一开始,后金军把西路军包围在萨尔浒一带,到农历初五战争基本结束,短短五天之内,明朝西、北、南三路军队皆被歼灭,努尔哈赤向世人展示了后金军快速的行动能力(远距离奔袭)和野外高强的攻击力(瞬间歼灭对手)。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5-30 19:42:00 +0800 CST  
第四、明军分散行动、协同不力,后金集中兵力、统一行动。明军11万对后金6万,军事上明军占优势,但明军分散行动,以四路大军进攻赫图阿拉,更甚者,明朝把政治场上的权谋手段运用到军事上,分散下属权力(四路大军),让他们互相掣肘、无法坐大,在此决战的关键时刻,明朝军队第一时间考虑的不是如何打败后金,而是防止自己人因兵权过大而不受控制,其结果就是,四路大军的军事将领互相猜疑、互不信任、互相妒忌、互相掣肘,无法形成合力。一支军队不仅分散行动,而且不能配合作战、各行其是,这支军队哪有战斗力存在?表面上明军规模庞大,实则不堪一击。就以南路军刘綎为例,刚开始努尔哈赤只用了500人作为疑兵,用来迟滞刘綎军北上赫图阿拉,但刘綎军有3万人(明军1万、朝鲜军2万),竟然被后金的500人队伍一直迟滞在宽甸一带,以至于西、北两路大军被后金歼灭之时,离赫图阿拉太远的刘綎军竟对此一无所知,很显然,这不是南路军战斗力弱,而是刘綎与西路军的杜松不同心,故意拖延行军速度,打算静观其变,从中取利而已,明神宗任用这种人为军事将领,焉能不败?这种将领之间不和、互不配合、互相拖后腿的情况,为努尔哈赤逐个击破明朝各路大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西、北两路军队被歼灭后,努尔哈赤派了两个降卒去刘綎那里,散布了“西路军已经包围了赫图阿拉”的假消息,刘綎信以为真,生怕抢不了功劳,命令南路军猛攻后金军,进展神速,南路军很快就打到了赫图阿拉的南部,中了努尔哈赤的埋伏,由此可见,刘綎前期是故意拖慢行军速度,后期为了争功,南路军的战斗力终于爆发出来,这是明军的悲哀!过往众多的历史事件中,都说明了这么一个道理---往往害死自己的并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人,这一次也并不例外。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5-30 19:42:00 +0800 CST  
反观后金军,虽然军队数量少,但他们由努尔哈赤统一指挥,令行禁止,集中行动,是一个高度配合的军事团体,因此,后金国能够把军队的最高战斗力发挥出来(因为军事最讲究的是团队之间的配合),后金军只有一个目标---击败明朝,进而抢掠明军败退后留下来的巨大财富,他们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朝着这个目标而共同行动,这样一支有着共同目标、顽强意志且互相配合行动的军队是最难被打倒的。明军人多,但人心不齐,各有各打算、分散行动,他们不过是一群有着庞大数量的绵羊;后金人少、但他们目标统一、意志顽强,上了战场就是为了掠夺明军的财物,把战场看成了抢夺人头、财宝的狩猎场,嗅到血腥味他们就兴奋异常,他们是一群恶狼,当一大群绵羊(明军)遇到一小群恶狼(后金)之时,套用成吉思汗的话:“羊群再多也不过是羊,并不能改变他们任人宰割的命运,狼群即使数目再少,也是主宰羊群的胜利者”,这是后金能胜的重要原因之一。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5-30 19:42:00 +0800 CST  
第五、明军作战死板,后金军作战灵活。明军的作战就是上级在办公室布置好战斗任务(这个作战任务极有可能不符合实际),然后,下属将领按此任务执行,但到底这战斗任务是否符合实际,明朝统帅是不会考虑的。就拿四路大军合围赫图阿拉来说,北路和南路大军路途崎岖,而西路和西南路大军的道路较为顺畅,如果要求四路大军在差不多的时间内同时到达赫图阿拉,那对北路和南路来说,执行起来是相当困难,但明朝统帅不顾实际情况,仗着人多,固执地按既定路线去执行,在这种固化、死板、僵硬的军事方案上,很难做到出其不意地战胜敌人。反观后金,努尔哈赤早年穷困潦倒,曾在“抚顺---赫图阿拉”来回奔跑,靠贩卖药材为生(前文已有叙述),因此,努尔哈赤对于以赫图阿拉为中心的附近地域相当熟悉,正因为如此,努尔哈赤就更能做出准确判断。原本按正常的打法,努尔哈赤也应该把后金军分成四路去对抗明军四路(这是最死板的做法),但努尔哈赤并没有分兵作战的打算,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北路和南路因道路崎岖,西南路因思想懈怠,他们均行动迟缓,唯独西路军孤军深入”,最终决定集中兵力出其不意地攻打西路军(攻其一点、全线动摇)。后金军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和改变作战方略,这是固化的明朝官僚体系不能做到的事情。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5-30 19:43:00 +0800 CST  
第六、后金军的默契度高于明军。这次明朝军队有11万人,但这支军队是临时拼凑起来,里面有朝鲜人、叶赫人以及从关内各省抽调上来的人,这里面大部分的人员都是第一次配合行动,战争历练少,训练程度不同,人员参差不齐,还没有互相了解就马上投入战斗,如此匆忙组建的军队,必然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军人情义不深、战斗经验少、作战时默契不够。反观后金的军队,从努尔哈赤靠十三副铠甲起兵开始,到统一女真,再到抚清之战,最后到了现在的萨尔浒大战,一直是在战争的炼狱中摸爬打滚过来的,对于他们来说,战争就像家常便饭一样。在屡次作战中,经常出生入死,早已形成较深的感情和高度的默契,彼此之间熟悉对方的打法,因此,他们战斗起来才能高度配合,得心应手。一边是临时组建的军队(明朝),一边是在战争的烈火中摸爬打滚过来的军队(后金),这胜负不是很明显了吗?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5-30 19:43:00 +0800 CST  

楼主:神将路飞

字数:267696

发表时间:2018-04-09 22: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17 22:01:16 +0800 CST

评论数:144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