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日耳曼源流史》(世界民族史专著)

英格兰人


英格兰人(英语:English people,古英语:Anglecynn),又称英吉利人,是英国的主体民族,一般所说的英国人即英格兰人,使用英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多信基督新教分支中的英国国教,极少数信仰天主教,主要分布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少数分布在苏格兰、北爱尔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属欧罗巴人种,大多为大西洋波罗的海类型。他们在过千年前被古英语称作“Anglecynn”时已有高度的身份认同。从种族角度来看,英格兰人被认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
英格兰人(英语:English people,古英语:Anglecynn)是英国英格兰的原住民族,母语是英语。他们在过千年前被英语称作“Englishmen”时已有高度的身分认同。英格兰人主要居住于英国的构成国家─英格兰上。以民族的角度看,英格兰人被认为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由迁移过来的英国人部落群的英国人、英国人融合当地英国人部落群的英国人等结合而成,被认为是英国人的后裔。
英格兰人是工业发达的民族,农业人口很少。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养牛,其次养猪、羊及家禽;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等谷物,城郊多种果木和蔬菜。17~19世纪,大量英格兰人向海外移居,为美利坚人、英裔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等民族的主要成分。据1978年统计,约有475万英格兰人分布在南非(155 万)、澳大利亚(83万)、加拿大(65万)、美国(62万)等地。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13 12:27:00 +0800 CST  
英格兰王国


英格兰王国(英语:Kingdom of England;927年-1707年5月1日),是位于西欧的一个国家,在大不列颠岛的南方,包含了英格兰与威尔士公国。1541年与爱尔兰王国组成共主邦联,1603年与苏格兰王国组成共主邦联。皇室的首要居住地原本是位于汉普郡的温切斯特(Winchester),但伦敦和格洛斯特被授予同样的地位 - 特别是伦敦,从12世纪初开始已成为“事实上”的首都。伦敦成为王国的首都直至1707年,并继续保持英格兰首要城市的地位。该市亦是大不列颠王国(1707年–1801年)和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801年–1922年)的首都。今日仍然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的首都。
英国的现任君主:伊丽莎白二世,是英格兰国王及女王的现任继承人。英格兰女王(及国王)的头衔其实自1707年来已被正式使用,但在法律上,这个被广泛使用的名称并不正确。她这个称号可以追溯至1千年前的威塞克斯国王称号。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14 08:46:00 +0800 CST  
英格兰王国


英格兰王国(英语:Kingdom of England;927年-1707年5月1日),是位于西欧的一个国家,在大不列颠岛的南方,包含了英格兰与威尔士公国。1541年与爱尔兰王国组成共主邦联,1603年与苏格兰王国组成共主邦联。皇室的首要居住地原本是位于汉普郡的温切斯特(Winchester),但伦敦和格洛斯特被授予同样的地位 - 特别是伦敦,从12世纪初开始已成为“事实上”的首都。伦敦成为王国的首都直至1707年,并继续保持英格兰首要城市的地位。该市亦是大不列颠王国(1707年–1801年)和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801年–1922年)的首都。今日仍然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的首都。
英国的现任君主:伊丽莎白二世,是英格兰国王及女王的现任继承人。英格兰女王(及国王)的头衔其实自1707年来已被正式使用,但在法律上,这个被广泛使用的名称并不正确。她这个称号可以追溯至1千年前的威塞克斯国王称号。
1、简介
联合王国(即英国)是西欧的一个国家,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它始于英格兰王国,由三个联盟法令建立:1536年与威尔士合并;和爱尔兰于1541年组成共主邦联,至1801年合并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1年12月6日英国被迫允许爱尔兰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但北爱尔兰六郡仍属英国);英国和苏格兰王国于1603年组成共主邦联,至1707年两国正式合并。在19世纪权力达高潮时,它统治的帝国跨越全球。伦敦是首都和最大的城市。
2、王国档案
国家格言:Dieu et mon droit(法文: 天有上帝,我有权利)
大约在1300年,约克是实际上的首都。牛津在1642年-1645年间为保皇党的首都。
政府体制:君主专制 (在17世纪末以及18世纪初,才出现宪政的名词)
国家元首:英国国王/女王
议会;英格兰议会
成立日期:927年,艾塞斯坦统一整个英格兰
解散日期:1707年3月26日,1707年联合法案
首任君王:艾塞斯坦
末任君王:安妮女王
先前的国家:七国时代
继承的国家:大不列颠王国
人口密度:384/km²货币:英镑(£) (GBP)
时区:UTC / GMT[[夏时制: UTC +1 (BST)]]
3、主要城市
伦敦London
伯明翰Birmingham  布里斯托Bristol 曼彻斯特Manchester  纽卡斯尔Newcastle 利兹Leeds  利物浦Liverpool  诺丁汉Nottingham  谢菲尔德Sheffield  剑桥Cambridge  牛津Oxford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14 20:56:00 +0800 CST  
4、历史
英格兰王国并没有正确的成立日期。英格兰王国可以追溯到七国时代,这七个小国家分别是肯特、东盎格利亚、诺森布里亚、麦西亚、埃塞克斯、苏塞克斯、与威塞克斯。
在公元8世纪时期,威塞克斯王朝日渐兴盛,其统治权也渐渐的压过其它在英格兰的王国,这种情况则持续到公元9世纪。阿佛列大帝是第一位威塞克斯王朝的国王称呼自己为英格兰国王。他的儿子长者王爱德华在军事成就上超越他的父亲,在丹麦区(Danelaw)建立起自己的统治权。918年爱德华姊姊艾尔芙达的死,导致他919年从他的外甥女艾尔夫韦安中夺取了对麦西亚的统治权。927年中世纪早期英格兰的最后一个王国,诺森布里亚王国,被长者王爱德华的儿子,威塞克斯国王埃塞尔斯坦攻灭。埃塞尔斯坦是统治整个英格兰的第一人。他并不是法律上第一个英格兰国王,但事实上却是第一个。
英格兰仍旧保持着政治上的统一,然而,在公元10世纪末期,丹麦的维京人开始入侵英格兰王国。埃塞尔雷德二世在1002年下令屠杀所有在英格兰境内的丹麦人来作为响应。这只是引起了斯万一世和挪威的注意和战争行动。斯万一世于他余下的生命之中对英格兰筹划了四次全面入侵。1013年斯万被宣称为为英格兰国王,与埃塞尔雷德二世抗衡。斯万于1014年2月2日逝世。他的儿子克努特一世大帝继续对英格兰作战。埃塞尔雷德二世于1016年4月23日逝世。他的儿子爱德蒙二世很快就被克努特打败。克努特同意与爱德蒙共治英格兰,但很快后者于1016年11月30日逝世,令英格兰置于丹麦的统治下。丹麦王朝的统治直至1042年6月8日哈德克努特逝世为止。他是克努特一世大帝与埃塞尔雷德二世前妻,寡妇诺曼底的埃玛的儿子。哈德克努特没有自己的继承人,由埃塞尔雷德二世的儿子,他哥哥忏悔者爱德华继位。威塞克斯王朝复辟,英格兰王国再度独立。
1066年1月4日/1月5日时,忏悔王爱德华驾崩,他并没有留下任何子嗣,王位由他的内兄弟哈罗德二世继承。而忏悔王爱德华的表弟诺曼底公爵威廉立即宣称自己拥有王位继承权。威廉开始发动入侵英格兰并且在1066年9月28日在萨塞克斯地方登陆。哈洛德二世与他的军队在约克的史丹福德桥之战获得胜利(1066年9月25日)。他们行军穿过整个英格兰来对抗诺曼底公国的入侵,两军在黑斯廷斯战役取得了重要的结果(1066年10月14日)。哈洛德二世不幸兵败阵亡,而威廉获得最后的胜利。威廉并没有计划将王国与诺曼底公国合并一起。不过身为诺曼底公爵,威廉仍然缺乏对法王腓力一世有效忠之心。独立的英格兰王国可以让他的统治不受到干扰,他在1066年12月25日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Britain”这个词起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而最终可能追溯到凯尔特语。尽管用“史前时期”这一尺度来衡量时,凯尔特人也是稍后才来到不列颠群岛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创
造了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筑遗址和圆形巨石阵这样的著名历史遗迹),但是有关英国历史的文字记载毕竟还是从讲述凯尔特人开始的。“凯尔特”这个词语相当普遍地经常用来区分不列颠群岛的早期居民和后来的盎格鲁-撒克逊入侵者。
罗马人的统治从公元43年起延续了300多年。在罗马人于408年最后撤走之前,该岛开始遭到来自北欧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侵扰,经历了一段日趋混乱的时期。“England”这个词正是从“Angles”而来的。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侵扰逐步变成了定居,并建立了许多小王国。不列颠人在如今的威尔士和康沃尔地区独立生存下去。这些小王国中出现了力量较强称霸全国的王国,先是在北方(诺森布里亚王国),然后在中部(麦西亚王国),最后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国)。但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海盗接着入侵英国并定居下来,尽管在10世纪时西撒克斯王朝曾击败过入侵的丹麦人并一度称霸英格兰的广大区域。
1066年发生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此定居。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成为贵族的语言,法律结构受到了英吉利海峡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响,社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
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
当初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苏格兰人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定居。洛锡安住着英格兰人,而威尔士不列颠人则继续北上来到斯特拉思克莱德。9世纪时,苏格兰各地区联合起来抵御北欧海盗。在整个中世纪,英格兰当时强大的君主国一直威胁着苏格兰的独立。
英格兰与苏格兰最终的联合表明,当时宗教上的差异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视更加至关紧要。在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1603年由苏格兰詹姆斯六世(英格兰詹姆斯一世)继位。即使如此,英格兰和苏格兰除了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统治时一度被强行联合在一起,在17世纪它们一直是相互独立的。到1707年,由于意识到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合会带来益处,双方同意建立一个单一的大不列颠议会。苏格兰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区。但是在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这两位汉诺威王朝新教徒统治期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詹姆斯二世党人发动过两次叛乱,试图恢复信奉天主教的斯图亚特王朝。
1169年英格兰的亨利二世发动对爱尔兰的入侵。英格兰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因为他急于想使爱尔兰教会完全顺从罗马。爱尔兰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盎格鲁—诺曼权贵手中,但是在中世纪英格兰几乎没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辖权。
都铎王朝的几位君主干预爱尔兰的倾向要强烈得多。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对爱尔兰造反者发动过一系列战役。'抵抗运动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乌尔斯特省,1607年由于抵抗运动失败以及领导人出逃,乌尔斯特变成了来自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移民聚居地区。
由于英国内战(1642~1652),爱尔兰又爆发了多次起义,但都被克伦威尔镇压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废黯之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战争更是不断。18世纪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时期。18世纪末,英国政府为谋求稳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爱尔兰议会(建立于中世纪)获得立法自主权;在宪法上与大不到颠的唯一纽带是王国政府。然而,该议会仅仅代表少数盎格鲁-爱尔兰特权阶层,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发生了一次起义,但没有成功;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为一体。
虽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海峡群岛和马恩岛虽不属于联合王国,但与联合王国有着特殊的关系。海峡群岛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马恩岛在1266年以前名义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权,到1765年最终才直接由王国政府管辖。今天,海峡群岛和马恩岛都有各自的立法机构和法律制度,英国政府则负责那里的防卫和国际关系事务。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15 09:31:00 +0800 CST  
英格兰共和国


英格兰共和国,全名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共和国(Commonwealth of England, Scotland and Ireland),是第一个统治全英国的共和政府。1649年,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军打败了王党军队后,于1649年1月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但是1653年,克伦威尔宣布就任“护国主”,实际上就是军事独裁专制,共和国名存实亡。1660年,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复辟,共和国结束。
1、建立
(1)第一次“清洗”
第一次内战结束后,代表大资产阶级和大贵族利益的长老派操纵议会,企图通过解散军队夺取政权。克伦威尔联合代表广大平民利益的平等派,对议会进行了第一次“清洗”,驱散了议会中的长老派首要分子。
(2)第二次“清洗”
第二次内战结束后,克伦威尔纵容莱德上校率军第二次“清洗”,驱散了议会中的长老派首分子。
(3)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克伦威尔敦促议会通过了审判国王的决议。1649年1月,克伦威尔组建了一个包括135名审判员的法庭来审判查理一世,以“暴君、叛徒、杀人犯和人民公敌”的罪名判处查理一世死刑。随后,克伦威尔亲自签发了死刑执行令。
(4)建立共和国
1649年3月,国会决定废除君主制和上院、下院成为最高立法机构,行政权交给下院选举的国务会议,克伦威尔任国务会议第一任主席。5月,英吉利共和国成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发展到高峰。
2、灭亡
英格兰联邦统治全国时,残余国会中的490人只剩下60人。1653年克伦威尔认为国会不可救药,于是解散了残余国会,由军队管治国家,宣布自己为“护国公”,克伦威尔就因而可以大权独揽,独断独行,史称护国公时期。
在克伦威尔死亡之后,他的儿子理查•克伦威尔继承护国公一职。理查无法控制政府和军队,并于1659年5月辞职,护国公时期结束,国家陷入一片混乱。新的议会为了避免再一次内战,便把流亡的查理二世请回。君主制于1660年5月恢复,英格兰联邦灭亡,英格兰重新成为王国。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16 08:54:00 +0800 CST  
大不列颠王国


大不列颠王国(Kingdom of Great Britain),曾为英国历史上的正式国名,位于西欧大不列颠岛及其附属岛屿,存在于1707年至1800年。是根据《1707年联合法案》,由苏格兰王国与英格兰王国所共组的单一王国。新的单一政府与单一议会设立在伦敦的西敏寺,而自从1603年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成为英格兰王詹姆士一世以来,这两个王国就有共同的君主。
英格兰王国和爱尔兰于1541年组成共主邦联,至《1800年联合法案》通过后,大不列颠王国又与爱尔兰王国合并。在1801年,大不列颠王国就被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给取代。
1、历任国王
安妮女王(1707年-1714年),(1702年至1707年期间,安妮女王的头衔是英格兰女王、苏格兰女王、与爱尔兰女王)
乔治一世(1714年-1727年)
乔治二世(1727年-1760年)
乔治三世(1760年-1801年),(1801年以后,乔治三世成为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国王,直到1820年驾崩为止)
2、18世纪的英国
18世纪前的英格兰王国和1707年后的大不列颠,已经成为了一个有着世界影响力的殖民大国,是法国在殖民竞争中的主要对手。1707年之后,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在美洲、非洲和印度迅速扩张,很快地便成为了大英帝国经济和人口的中坚地区。
(1)合并
使王国政治一体化是安妮女王的一个重要国策,这使得原两个王国的斯图亚特王朝成为了大不列颠王国的第一个王朝。1706年,联盟条约在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之间的谈判中顺利通过,接着两个议会分别通过了联盟单独的法案来批准这个条约。该法案于1707年5月1日起生效,英格兰和苏格兰各自独立的议会由此合并,形成统一的大不列颠王国议会。安妮女王成为了统一的大不列颠王国的第一任女王。苏格兰派出了45名议员与所有的英格兰议员加入了新的大不列颠议会。
(2)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00年11月1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卡洛斯二世去世,在他的遗嘱中,他将西班牙帝国的头衔留给了法兰西国王的孙子,安茹公爵的腓力五世,提出了法国与西班牙及其殖民地统一的前景。这对于其它的欧洲列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认为西班牙的王位应由同是哈布斯堡王室的奥地利大公查理六世继承,并因此积极寻找盟友以对法宣战。170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英格兰王国和葡萄牙及荷兰共和国站在了神圣罗马帝国一边,共同对抗西班牙和法兰西王国。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且仍然留在战争之中。直到1714年,法国和西班牙战败并签订了乌德勒支和约,腓力五世放弃了他和他的后裔对法国王位的权利,西班牙在欧洲帝国的地位丧失。虽然西班牙仍保持其在美洲和菲律宾的大片殖民地,但这场战争不可逆转地大大削弱了西班牙的国力。而新的大英帝国在1707年之后一直在扩展其领地,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得了纽芬兰和阿卡迪亚,并从西班牙的手中夺得了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直布罗陀因此成为了英国一个重要的海军基地并持续至今,使英国控制了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重要水道直布罗陀海峡。
(3)七年战争
1756年开始的七年战争是历史以来首个波及到全球范围的战争,英国在欧洲、印度、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菲律宾群岛及非洲沿岸地区均发生了战斗。1763年,法国再次战败,其签订的巴黎和约是英国迈向大英帝国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合约中,法国在北美的大片领地被割让予英国,其中包括了相当多的讲法语的人聚集的地区,西班牙割让佛罗里达予英国;而在印度,法国被迫从中撤出,只保留5个飞地市镇。英国也因此在殖民地争夺战中大胜法国,成为世界上占霸主地位的殖民势力。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17 08:44:00 +0800 CST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801年~1921年),指大不列颠王国与爱尔兰王国的联合体,1800年8月1日经王室同意通过《1800年联合法案》,于1801年1月1日联合爱尔兰王国和大不列颠王国(根据《1707年联合法案》合并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而成)成立了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由大不列颠王国(根据《1707年联合法案》合并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而成)与爱尔兰王国组成,联合王国随着1921年12月6日英爱条约的签订与爱尔兰自由邦成立而结束。虽然如此,英国在1927年才正式把她的国名改名为“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18 09:40:00 +0800 CST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通称英国,又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除本土之外,其还拥有十四个海外领地,总人口超过6400万,以英格兰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体民族。
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立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首先完成工业革命,国力迅速壮大。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到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解体,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被美国取代。不过,现在英国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19 09:57:00 +0800 CST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通称英国,又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除本土之外,其还拥有十四个海外领地,总人口超过6400万,以英格兰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体民族。
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立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首先完成工业革命,国力迅速壮大。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到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解体,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被美国取代。不过,现在英国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
英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国民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英联邦元首国、八国集团成员国、北约创始会员国、英国同时也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逐渐丧失工业垄断地位。后起的美国逐步赶上并超过英国,导致相互间矛盾的空前激化。20世纪初,德国成为英国竞争对手。面对严峻的形势,英国政府积极扩充军备,尤其是海军。
为对付德国,英国放弃19世纪奉行的“光辉孤立”外交政策,1907年以后,英、法、俄“三国协约”实际上形成。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英国最终击败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维护了它的制海权。战争中英帝国参战人员阵亡总数达50万以上。大战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的失败告终,也是美国的一大胜利。
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二战爆发,英国对德宣战。1940年4月丘吉尔组成战时联合内阁。丘吉尔上台后,立即组织敦刻尔克撤退,把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并迅速扩充军备。1940年7-9月在德国发动的“不列颠空战”中,英国空军有效地打击了敌人。1944年6月英美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战后英国于1947年参与拟定并接受马歇尔计划,从美国得到大量援助,经济逐步复苏。与此同时,工党政府还实施一些改善劳动人民状况的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由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经济发展缓慢。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1979年大选后,保守党执政,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2、1987年连任。撒切尔政府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政策,在振兴经济方面取得不小成绩。开始推动部分企业私有化,为了使英国经济恢复活力。
经历20世纪的非殖民化以后英国海外领地逐渐独立,它们中的大部分在独立后与英国组成了一个和平组织——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
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400万常住居民举行公投,以决定苏格兰是否将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公投已尘埃落定,苏格兰继续留在英国,英国的统一和完整得以保持。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19 19:03:00 +0800 CST  
美利坚人


1607年,一百多个英国殖民者在北美洲南端的东部海岸登陆,在詹姆斯河上游建立他们称做詹姆斯敦的据点。这些移民刚到北美的时候, 人地两生,衣食无着。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他们学会了种植当地的农作物。但是,当他们在北美大陆站稳脚跟后。英国在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狭长地带建立了13个英属北美殖民地。殖民地的居民来自欧洲各国,有爱尔兰人、德意志人、意大利人等,其中人数最多的是英格兰人。正是这种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文化,促成了北美殖民地人民共同的心理特征,从而使他们形成为美利坚民族。
今天的美利坚民族是多国移民形成的新民族,其中英格兰后裔,德国后裔,爱尔兰后裔,非洲后裔人数最多。
1、形成背景
英国统治阶级在北美经营殖民地的目的,在于把殖民地变为他们榨取和掠夺的对象,变为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及廉价的原料供应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660年,颁布了“列举商品法”,规定:殖民地上的某些商品如烟草、砂糖、棉花、靛青等只能输往英国,如要输往外国,必须先在英国卸货,由英国商人经手再运往外国。颁布这项法律的目的,显然是想把北美殖民地变为英国工业的原料供应地,使英国工业资本家买到廉价原料。1663年,又颁布“主要商品法”,它规定:一切从欧洲输入北美的商品(只有少数例外),首先必须在英国靠岸卸下,由英国政府征税,然后装船运走,其用意是保持英国商品在北美的市场,以便与欧洲外国商品竞争。这项法律是把殖民地变为英国独占的商品市场的第一步。此后,英国又在殖民地设置税关,以征收英国以外的欧洲国家的商品入口税。
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初,英国工业家感到北美殖民地的工业发展很快,殖民地的工业品有与宗主国商品竞争之势,因而英国政府又开始实行限制北美工业的政策。1669年,禁止北美由一个殖民地将羊毛和毛织品运在另一个殖民地,以便保护英国羊毛产品在殖民地的销路。翌年,英国议会又取消英国羊毛织品出口税,使其有力量与殖民地生产的羊毛织品竞争。由于北美的波士顿、纽波特和纽约等城市发展为制帽业中心,到1732年英国政府又颁布“制帽条例”,禁止由一个殖民地出口帽子到另一个殖民地,并且规定帽业作坊不许使用两个以上的徒弟。1750年,英国议会又通过“制铁条例”,规定了殖民地的铁块、铁条输入英国时可以豁免入口税,同时禁止殖民地建立制钉、制铁板等工业。
但是,在1763年以前,英国在北美及世界其他地区忙于对法战争,因之无力亦无暇严厉执行这些限制北美殖民地发展的政策。而且,在对法战争中也迫切需要北美殖民地的合作,因而也有意放松这些政策的执行。结果,北美的工业家们便有恃无恐地生产英国所禁止的商品,商人们进行大规模的走私活动,而不理睬英国的法律。因此,北美的工商业得以顺利发展。到18世纪60年代,北美殖民地经济蒸蒸日上,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虽然农民家庭手工业在整个工业中仍占压倒的优势,但是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发展起来。一些商人把羊毛、亚麻及棉花等原料供给家庭手工业者,由他们加工为纺织品,然后付给报酬。这样的家庭手工业者实际上已经变成受这些商人剥削的工资劳动者了。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在北部殖民地上越来越多。同时也出现较大规模的集中的手工工场,如造船厂、锯木厂、酿酒厂、铁厂、玻璃工场等。新英格兰及中部殖民地的工业技术有的已达到欧洲的先进水平。铁制品不仅输往南部殖民地,而且行销于西印度群岛。生铁和铁条的出口量在1745年为2000吨,到1771年又增至7500余吨。在工业中有显著发展的是中部北部的造船儿其生产出来的船舶,质好价廉,以致连英国都大批购买。1775年,英国海上贸易所用船只。有30%是从北美购来的。而各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有75%是靠北美制造的船舶进行的。新英格兰是造船业的中心,1772年它建造的船舶占全殖民地总数的68%,新英格兰的捕鱼业也发展到相当可观的地步。商人雇用水手从事大规模的捕鱼。渔船有时远航至南美和非洲海岸。18世纪60年代,新英格兰的捕鱼业每年总收入平均为25.5万美元。在独立战争前夕,殖民地对外出口额增加到2000万美元。1775年北美殖民地从画运输的船只有2000艘,水手为33000人。
诚然,在整个经济中,农业仍占很大的优势,对外贸易也是入超的,但是殖民地工商业的发展已达到足以威胁宗主国的程度。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20 08:12:00 +0800 CST  
2、民族形成
随着农业、工业及贸易的发展,原来处于隔绝状态的各殖民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到18世纪中叶,新英格兰各主要城市已由许多桥梁、渡船和道路网连结起来。从纽约到费城和波士顿,从波士顿到查理斯顿均有道路可通。内河和沿海水路把各殖民地之间的壁垒打通了。北方工业品南销,南方农产口北运。费城、波士顿和纽约发展为2—3万人口的城市,成为北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统一的北美市场形成了。
随着统一市场的形成;各殖民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而英语便是这个共同的文化的媒介。
北美居民在开拓新世界的艰苦斗争中,养成了一种特有的性格——勇于创新、富于进取和个人奋斗的精神。
因此,到18世纪中叶,在北美英属殖民地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民族——美利坚民族。
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自觉也日益增长。
诚然,在北美殖民地上随处可以看到英国的影响,北美的许多事物不过是英国的再版或模仿品。殖民地上的政治制度、法律、宗教、风俗习惯乃至伦理道德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照搬英国的。甚至在文学方面也受到英国文学的强烈影响。
而且到1750年左右,北美居民在思想感情上还是忠于英国的。其所以如此,原因有三:第一,北美居民绝大多数是来自英国的移民。对英国都怀有乡土之情。第二,北美需要英国的保护。在1763年以前,北美殖民地受到来自法国和西班牙的威胁,这里的居民渴望得到母国的保护。第三,南方殖民地上的种植园主与英国之间形成了密切的贸易关系:他们在英国出售南方的产品烟草,同时又从英国购买奢侈品。
但是在这种对母国依恋的情感下面隐藏着一种富有北美色彩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潜流。新世界的环境不仅产生了新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塑造出新的思想方式和新的文化心理结构。北美大多数人意识到新世界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广阔的空间和无尽的资源,预示着一片光明、美妙的前景。他们充满了乐观进取精神,希望用自己的双手改造自然,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和憧憬。他们相信进步,相信未来——这种信念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与旧世界不同的新人。北美人的这种民族自豪感就是民族自觉的最鲜明的表现。
3、民族构成
美国人的血统以德国裔最多,占15.2%。其次是爱尔兰裔,占10.8%。非洲裔名列第三,占8.8%。
名列美国人十大血统的还有:
英格兰裔:8.7%
墨西哥裔:6.5%
意大利裔:5.8%
波兰裔:3.2%
法国裔:3%
印地安裔:2.8%
苏格兰裔:1.7%
另外华裔:0.9%(其中含台湾0.1%)、菲律宾裔:0.8%、韩国裔:0.4%
4、文化
(1)综述
美国的文化产业非常发达,产值占GDP的20%左右,其总体竞争力位居世界首位。[32]
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框架;20世纪中期,美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80年代以后,随着文化商品化程度的加深,美国凭借经济、技术和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开始向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产品的倾销;进入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文化产业壁垒不断被打破,企业兼并重组浪潮汹涌澎湃,在美国出现了一批超级跨国文化产业集团,引领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
(2)语言
由于没有联邦地位的官方语言,部分州将英语定为官方语言,但英语是事实上的官方语言,就整个联邦而言,并没有统一的官方语言。由于多年来推动英语为官方语言的运动,美国50个州中已有31个州通过立法规定英语为官方语言,也有其它一些州提出相关议案,不过,面临的阻力相当大。有3个州承认其他语言与英语有平行地位:路易斯安那州的法语,夏威夷州的夏威夷语和新墨西哥州的西班牙语。
(3)文学
美国文学自其殖民地时期初具雏形至2013年已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变得日趋成熟。而作为反映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预示社会发展方向的一面镜子,美国文学也体现出美国人独特的哲学观、价值观。美国早期的移民多是从英国或者欧洲来到这片新大陆的,他们想摆脱欧洲旧的封建传统,追求自由、民主。而这些要求体现在文学方面,个人主义成为贯穿早期美国文学的一个特色。就此而言,美国文学的发展是承前启后,极具连贯性的。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21 08:11:00 +0800 CST  
美利坚合众国

美国(America),是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和关岛等众多海外领土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其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中部,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国总面积是9,372,610km²,1997年修正为963万平方公里(加上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和河口、港湾、内海等沿海水域面积),人口3.2亿,通用英语,是一个移民国家。
(一)建国前期
(1)前殖民地时代
在两万多年前, 有一批来自亚洲的流浪者,经由北美到中南美洲,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 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约有2000万, 其中有大约100万人住在加拿大和美国中北部, 其余绝大部分住在如今的墨西哥和美国南部。 [9] 又有另一批亚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 这是后来的爱斯基摩人。 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种人大概是维京人, 他们是一群喜好冒险的捕鱼人, 有人认为他们在1000年前,曾到过北美东海岸。
(2)殖民地时代
16-18世纪欧洲列强纷纷在北美建立殖民地。法国人建立了新法兰西(包括圣劳伦斯流域下游大潮区,密西西比河流域等处);西班牙人建立了新西班牙(包括墨西哥和美国西南部的广大地区)。
十七世纪初,英国开始向北美移民。最初的北美移民主要是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艰苦的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
1607年, 一个约一百人的殖民团体因为寒冷被迫回到英国,1687年又来了91个男人17个女人,9 个孩子,在乞**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 这是英国在北美所建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 [13] 在以后150年中, 陆续涌来了许多的殖民者, 定居于沿岸地区, 其中大部分来自英国, 也有一部分来自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和其他国家。 到达殖民地的大多数是西欧贫苦的劳动人民,也有贵族、地主、资产阶级,以英国人、爱尔兰人、德意志人和荷兰人最多。移民中有逃避战祸和宗教迫害者,有自愿和非自愿的“契约奴”以及乞丐、罪犯;还有从非洲被贩运来的黑人。
1620年,他们乘“五月花号(Mayflower)”到北美并在船上制定《五月花号公约》。在11月21日于普利茅斯上岸,清教徒与41名自由的成年男人签署共同遵守《五月花号公约》。内容为组织公民团体;拟订法规等。奠定自治政府的基础。
在殖民地时代,伴随着与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长期战争,严重的劳力缺乏产生了像奴隶和契约奴役这类的非自由劳力,而英国政府的放任政策则让特有的美利坚精神与文化得以发展出其独特性。万恶的黑奴贸易在美国盛行起来。
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殖民者先后在北美洲东岸(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15] 在十八世纪中期,殖民地的经济,文化,政治相对成熟,殖民地议会仍信奉英王乔治三世,不过他们追求与英国国会同等的地位,并不想成为英国的次等公民,但是此时英法的七年战争结束,急于巩固领土,使向北美殖民地人民征租重税及英王乔治三世一改放任政策,主张高压手段。因此引发殖民地人民反抗,如“没有代表就不纳税”宣言、“波士顿惨案”、“不可容忍的法案”等。于1775年4月在来克星顿和康科特打响“列克星顿的枪声”揭开美国独立战争的前奏。后来,这些殖民地便成为美国北美独立十三州最初的十三个州。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23 08:15:00 +0800 CST  
(二)建国时期
(1)独立运动
①北美独立运动背景
英法为争夺海上霸权和掠夺殖民地而进行的七年战争,以英国胜利告终。英国在北美接管了加拿大,控制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对北美殖民地全面加强控制,宣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为王室产业,禁止殖民地人民染指;并征收重税,严厉缉私,限制经济活动,严重损害了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经济利益。从1619年弗吉尼亚建立议会起,各殖民地相继成立议会,与英国相抗衡,1765年9个殖民地举行抗议印花税大会,掀起反抗怒潮。
18世纪中叶,在美洲的殖民地与英国之间,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扩张, 使他们产生某种自觉, 自觉到英国的迫害, 而萌生独立的念头。
18世纪70年代英国进一步执行高压政策,1770年波士顿惨案发生。1773年通过了茶税法,引起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颁布了5项不可容忍的法令(诸如封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1772-1774年,各殖民地普遍成立通讯委员会,领导抗英斗争。
1774年9月5日,除佐治亚外的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1届大陆会议,通过了和英国断绝一切贸易关系的决议,继而通过“关于殖民地权利和怨恨的宣言”,向英王呈递请愿书。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国国王, 并接受处分。
②发表《独立宣言》
1775年4月18日,在波士顿附近的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殖民地爱国者打响了反抗的枪声,揭开了独立战争的序幕。5月, 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 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 并起草有名的《独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来打这场仗, 这也是最后致胜的要素。 1776年7月4日,宣告了美国的独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乔治•华盛顿发表了《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由托马斯•杰佛逊起草,1776年7月4日经大陆会议专门委员会修改后通过,并由大陆会议主席约翰•汉考克签字生效。《独立宣言》开宗明义地阐明,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与自由的天赋权利;淋漓尽致地历数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在美洲大陆犯下的罪行;最后庄严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脱离英国而独立(7月4日这一天被美国定为独立日)。《独立宣言》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文献。通过《独立宣言》的这一天也成为美国人民永远纪念的节日,定为美国独立日。完全脱离英国,目的是为“图生存、求自由、谋幸福”,实现启蒙运动的理想。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24 08:34:00 +0800 CST  
(二)建国时期
(1)独立运动
①北美独立运动背景
英法为争夺海上霸权和掠夺殖民地而进行的七年战争,以英国胜利告终。英国在北美接管了加拿大,控制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对北美殖民地全面加强控制,宣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为王室产业,禁止殖民地人民染指;并征收重税,严厉缉私,限制经济活动,严重损害了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经济利益。从1619年弗吉尼亚建立议会起,各殖民地相继成立议会,与英国相抗衡,1765年9个殖民地举行抗议印花税大会,掀起反抗怒潮。
18世纪中叶,在美洲的殖民地与英国之间,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扩张, 使他们产生某种自觉, 自觉到英国的迫害, 而萌生独立的念头。
18世纪70年代英国进一步执行高压政策,1770年波士顿惨案发生。1773年通过了茶税法,引起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颁布了5项不可容忍的法令(诸如封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1772-1774年,各殖民地普遍成立通讯委员会,领导抗英斗争。
1774年9月5日,除佐治亚外的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1届大陆会议,通过了和英国断绝一切贸易关系的决议,继而通过“关于殖民地权利和怨恨的宣言”,向英王呈递请愿书。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国国王, 并接受处分。
②发表《独立宣言》
1775年4月18日,在波士顿附近的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殖民地爱国者打响了反抗的枪声,揭开了独立战争的序幕。5月, 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 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 并起草有名的《独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来打这场仗, 这也是最后致胜的要素。 1776年7月4日,宣告了美国的独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乔治*华盛顿发表了《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由托马斯*杰佛逊起草,1776年7月4日经大陆会议专门委员会修改后通过,并由大陆会议主席约翰*汉考克签字生效。《独立宣言》开宗明义地阐明,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与自由的天赋权利;淋漓尽致地历数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在美洲大陆犯下的罪行;最后庄严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脱离英国而独立(7月4日这一天被美国定为独立日)。《独立宣言》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文献。通过《独立宣言》的这一天也成为美国人民永远纪念的节日,定为美国独立日。完全脱离英国,目的是为“图生存、求自由、谋幸福”,实现启蒙运动的理想。
③独立战争
独立战争开始时,双方实力悬殊,战争进行了8年。
1776年8月到1777年9月美国人民在华盛顿将军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英国,保卫新大陆。而后来的萨拉托加大捷,促成美法于1778年订立同盟。西班牙和荷兰也加入反英战争的行列,削弱了英国封锁北美海岸的力量。[27] 英、美双方力量趋于平衡。1778 年接替豪任英军统帅的H.克林顿在南方发动攻势。1780年5月攻陷查尔斯顿。克林顿以为南方胜局已定,率军返回纽约,派康沃利斯固守查尔斯顿。但北美游击队配合大陆军,在金山地区考彭斯和吉尔福特重创英军。
1781年4月大陆军开始战略反攻。格林率领大陆军南下转战南卡罗来纳,迫使英军退守海岸线。康沃利斯于4月25日北上弗吉尼亚,追击拉法耶特侯爵率领的一支大陆军。拉法耶特摆脱了英军的追击。康沃利斯移守约克镇(一译约克敦)。华盛顿利用康沃利斯的战术错误,制定了从陆上和海上协同围歼英军的计划。华盛顿说服法国海军司令德格拉斯伯爵,将法国28艘战舰由西印度群岛调来,进入切萨皮克湾。华盛顿部大陆军和罗尚博部法军在弗吉尼亚与拉法耶特部大陆军会合,包围约克镇。
到1781年10月,美、法联军攻下英军最后据点约克镇,8000名英军投降。[28] 美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英国议会被迫赞成议和,战争事实上停止。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26] 这也充分展现出了美国人民面对殖民统治而表现出来的勇气与智慧。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24 21:23:00 +0800 CST  
(三)南北战争
(1)西进运动和南北冲突
19世纪上半叶,美国领土逐渐由大西洋沿岸扩张到太平洋沿岸。数以千计的人, 越过阿巴拉契亚山, 向西移动, 有些开拓者, 移居到美国的边界, 甚至深入属于墨西哥的领地、以及介于阿拉斯加与加利福尼亚的俄勒冈。美国由反抗殖民侵略一步步地变为新的殖民者蚕食周边地区,给临近国家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和久久无法弥合的创伤。在这期间,美国人和美国本土印第安人之间有过许多战争,但是印第安人节节败退,最后只能退到最西边。
在领土扩展的同时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北部、南部经济沿着不同方向发展。北部发展海上贸易,扩大航运业。进行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早在1790年就在罗得岛建立了第l座棉纺厂。此后,陆续出现其他工厂。从19世纪初期起,大量资金投放于工商业,工业生产得到发展。在大力引进西欧科学技术的同时,鼓励创造和发明。19世纪50年代,工业化迅速推进。1860年,美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4位。2/3的制造品由东北部生产。 西欧移民大批涌入,并向西迁移,为发展经济提供了自由雇佣劳动力。但在南部,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棉花种植园经济不断扩大,由大西洋沿岸各州扩展到得克萨斯境内。在西部新开辟的地区,是推广自由劳动制还是奴隶制,南部和北部的代言人争执不休,成为全国政治斗争的主题。1820年北部对南部作出让步,达成《密苏里妥协案》,双方争执暂时乎息。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25 09:34:00 +0800 CST  
(四)重建时期
南北战争以联邦胜利宣告结束。1865年4月14日;林肯遇刺,副总统约翰逊继任总统。开始了重建时期。
重建时期是指南北战争结束后对南部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改造与重新建设时期的通称。其历史任务是用政治和立法手段巩固和扩大内战成果,在南部各叛乱州重新建立忠于联邦的州政权,恢复南部各州同联邦的正常关系,重建并巩固联邦的统一。林肯早在1863年12月8日就在《大赦与重建宣言》中提出宽大和解的重建纲领,并于1864年春到1865年春之间,在路易斯安那、弗吉尼亚、阿肯色和田纳西4个州开始付诸实施。
(1)约翰逊的重建纲领
1865年,约翰逊就任总统。同年发表《大赦宣言》,后又相继发表关于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佐治亚、密西西比、亚拉巴马、得克萨斯和佛罗里达等7个州的重建宣言。任命了各州的临时州长,要求依据1860年选举法选举制宪代表大会,修改或制定州宪法,选举州议会,建立新的州政府。根据约翰逊重建纲领的精神,除得克萨斯州稍晚外,其他南部各州都在1865年夏秋之间先后由白人选民选举了制宪代表大会和州议会,成立州政府,并同时选举了准备参加将于1865年12月4日召开的第39届国会的参众两院的议员。南部各州有许多前同盟政府的官员又重新操纵了各州的议会和政府机关,并采取一系列反动措施,力图保持和恢复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各州先后制定《黑人法典》,剥夺黑人的选举权。
南部各州被战败的奴隶主阶级相继组织了“三K党”、“白人骑士团”、“白人兄弟会”等组织,专门针对黑人、激进共和党人及其支持者进行各种暴力恐怖活动。约翰逊重建纲领的实施造成了南部政治的反动,引起广大黑人和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共和党激进派领导人则在国会内积极开展反对约翰逊重建纲领的斗争。[45] 1865年12月18日,宪法第13条修正案获最后批准,同年12月26日,国会建立了以激进派共和党人为核心的重建联合委员会。1866年国会又先后通过了公民权利法案和体现这个法案精神的联邦宪法第14条修正案。
1867年3月2日,国会通过共和党激进派的重建法案。为了限制总统的权力,国会同时通过了《官吏任期法案》和《赦免法案》。约翰逊无视《官吏任期法案》的约束,于1867年8月和1868年2月两次下令罢免国会重建法案的支持者——斯坦顿陆军部长的职务。于是激进派共和党人发动弹劾约翰逊总统的运动。弹劾案最终以一票之差末获成功,但约翰逊及其所代表的保守势力却遭到严重打击。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26 10:03:00 +0800 CST  
(3)颁布《解放宣言》
1862年5月,林肯颁布《宅地法》,允许耕种西部土地5年的农民,在缴纳10美元证件费后获得160英亩土地的使用权,使在西部垦殖的广大农民,站在废奴派一边,孤立了南部同盟。1863年1月1日,林肯颁布的《解放宣言》生效,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都被视为自由人,允许参军,短期内即有18.6万名黑人参加联邦军队。
1863年,北方在军事上出现转机。同年7月1日葛底斯堡大捷,成为内战的转折点。战场上的主动权转到北方军队手中。1864年,北方最高统帅采用新的战略方针:在东、西两线同时展开强大攻势。在东线以消耗敌人力量为主要目标;在西线用强大兵力深入敌方腹地,切断“南部同盟”的东北部与西南部的联系。
1864年9月,谢尔曼将军摩下的北军一举攻下亚特兰大,两个月后开始著名的“向海洋进军”,在进军中彻底摧毁了敌人的各种军事设施,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经济力量,使南方经济陷于瘫痪。在东线,格兰特将军统率北军把敌军驱逼到叛乱“首都”里士满附近。1865年初,奴隶纷纷逃亡,种植场经济濒于瓦解。北方海军实行的海上封锁,几乎断绝了南方与欧洲的贸易。同时,在南方内部也出现反对派,许多小农加入“联邦派”从事反战活动。南方逃兵与日俱增。粮食及日用品匮乏。1865年4月9日,南部同盟军总司令李将军投降。南北战争以联邦胜利宣告结束。
这场战争, 打了四年, 南方遭到严重的破坏。 从此美国恢复统一, 而且, 从此全国各地不再施行奴隶制度。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26 19:23:00 +0800 CST  
(2)民主重建阶段
1867年3月正式推行激进派共和党人的重建纲领,南部进入民主重建阶段。10个叛乱州(田纳西州已为国会所接纳,不包括在内)被划分为5个军区由联邦实行军管。在联邦军事当局领导下,南部各州在1867—1870年之间,先后在确认黑人选举权的基础上,重新召开制宪代表大会,制定新宪法并选举州议会,建立了以激进派共和党人为核心的黑白人种混合民主政府。各州相继宣布废除奴隶制度;承认联邦的统一,并陆续批准联邦宪法第14条和第15条修正案,恢复了在联邦中的平等地位。各州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1877年2月,共和党与民主党就1876年总统选举问题达成《蒂尔顿—海斯协定》,民主重建遂以南北双方的妥协宣告结束。 标志着民主重建的结束。
(3)重建后的美国内外政策
1889年美国召开泛美会议,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美国击败了西班牙,夺取了加勒比海的古巴和波多黎各、太平洋的关岛及菲律宾群岛,接着合并了夏威夷群岛。1903年美国夺取了巴拿马运河区。在远东,1899年美国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支持日本。在日俄战争结束后,美日双方经过谈判,于1908年签订了罗脱—高平协定。在1912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威尔逊上台。威尔逊以“新自由”作为号召进行改革,降低关税,建立联邦储备银行制度,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1914),征收累进所得税。该时期美国在对外政策上,对西半球墨西哥、尼加拉瓜等国进行了武装干涉。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27 10:01:00 +0800 CST  
(2)民主重建阶段
1867年3月正式推行激进派共和党人的重建纲领,南部进入民主重建阶段。10个叛乱州(田纳西州已为国会所接纳,不包括在内)被划分为5个军区由联邦实行军管。在联邦军事当局领导下,南部各州在1867—1870年之间,先后在确认黑人选举权的基础上,重新召开制宪代表大会,制定新宪法并选举州议会,建立了以激进派共和党人为核心的黑白人种混合民主政府。各州相继宣布废除奴隶制度;承认联邦的统一,并陆续批准联邦宪法第14条和第15条修正案,恢复了在联邦中的平等地位。各州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1877年2月,共和党与民主党就1876年总统选举问题达成《蒂尔顿—海斯协定》,民主重建遂以南北双方的妥协宣告结束。 标志着民主重建的结束。
(3)重建后的美国内外政策
1889年美国召开泛美会议,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美国击败了西班牙,夺取了加勒比海的古巴和波多黎各、太平洋的关岛及菲律宾群岛,接着合并了夏威夷群岛。1903年美国夺取了巴拿马运河区。在远东,1899年美国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支持日本。在日俄战争结束后,美日双方经过谈判,于1908年签订了罗脱—高平协定。在1912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威尔逊上台。威尔逊以“新自由”作为号召进行改革,降低关税,建立联邦储备银行制度,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1914),征收累进所得税。该时期美国在对外政策上,对西半球墨西哥、尼加拉瓜等国进行了武装干涉。
(五)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1)工业革命
19世纪初期, 美国开始工业化, 而内战之后, 则步入成熟阶段。 在从内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50年时间内, 美国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机器代替了手工,产品大量增加。 全国性的铁道网, 增进了货品流通。 应大众的需要, 许多新发明应市了。 银行业提供贷款, 促成工商业经营的扩大。 故从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间被称为所谓"进步时期", 1914 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美国终于被卷入大战漩涡中, 并且在世界上尝试扮演新的角色。
(2)一战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美国宣布中立,向交战双方提供军火,不久又对协约国进行贷款。1916年,威尔逊当选连任。1917年,美国在德国潜艇击沉美国船只后,于4月6日对德宣战。大战期间由于国外移民中断,黑人大量北移,并人伍出国作战,开拓了视野。
1918年11月,威尔逊签署对德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美国的经济繁荣。战后,美国由欠60亿美元的债务国而成为贷出100亿美元的债权国,美国成为最富有的国家。[51] 1921年共和党哈定执政,正值美国陷入全面经济萧条。他提出“工业正常化”和”抢救资本主义”政策;1923-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进人相对稳定时期。美国国内由于固定资本更新,建筑业兴起,汽车和钢铁工业等扩大以及商品和资本输出激增,1923年美国工商业出现了新高涨。
与此同时,美国第2次企业“合并浪潮”(即进一步托拉斯化),遍及银行业、工业部门,特别是水、电、煤气公用事业,甚至扩展到零售商业部门。共和党人柯立芝执政时期是美国经济繁荣时期。私人垄断资本大为发展。但由于国内新兴工业畸形发展与生产过剩,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和消费脱节,农业长期陷于慢性危机,1929年10月美国首先爆发经济危机,随后资本主义各国陆续陷入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27 17:43:00 +0800 CST  
(3)大萧条时期
大萧条美国历史上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大萧条影响的不只是美国,世界各国都受到牵连。经济大恐慌使上百万的工人失业,大批的农人被迫放弃耕地,工厂商店关门,银行倒闭,一片萧条。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总统,他主张政府应拿出行动来结束经济大恐慌,随后推出一系列政策暂时解决缓解了许多困难,比如实行了由国家对经济进行广泛干预、调节的“新政”,整顿金融,复兴工农业,举办救济事业等,挽救了美国的严重经济危机,并加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933年11月,美国与苏联建交,对拉丁美洲采取“睦邻政策”。1937年新的经济危机再度出现。次年,罗斯福采用扩大赤字开支的办法,使这次危机有所缓解;1938年秋末起,经济又开始回升。罗斯福政府在1938年6月25日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1938年2月16日通过第二个农业调整法,以代替被判违宪的第一个《农业调整法》。 到1939年,国际局势紧张,国家重点转向扩军备战。罗斯福注意力日益集中于国际事务,新政告一段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重振军备,才使经济得到恢复,走向繁荣。
(4)二战期间
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罗斯福于1941年3月签署《租借法案》,向与德意日作战的国家提供物资。8月14日,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9月24日苏联政府声明同意其基本原则,接着召开莫斯科三国会议,奠定了美英苏战时合作的基础。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次日,美英对日宣战。英美在开始时接连败退。1942年5月,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击退日军。同年底至次年初,美国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击败日军,美军由守势转为攻势,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8月英美联军在北非登陆。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使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局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同年7月,美英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9月在意大利南部登陆。10月意大利投降。
1943年 11月,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举行德黑兰会议。1944年6月,英美等国的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逝世,杜鲁门继任总统。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波茨坦会议,美英就处理德国、波兰等问题与苏联达成协议。美英中发表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美苏就苏军对日作战取得了一致意见。8月6日,美军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9日美军又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盟国驻日最高统帅,美军进驻日本,实现了由美国独家控制日本的局面。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28 20:31:00 +0800 CST  

楼主:麟剑01

字数:118794

发表时间:2018-06-02 16:4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11 11:38:26 +0800 CST

评论数:13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