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日耳曼源流史》(世界民族史专著)

东哥特人


东哥特人(Ostrogoths)也译作东哥德人,哥特人的一个分支,亦为日耳曼民族。
东哥特人原住在黑海草原西部地区,4世纪后半期形成部落联盟。375 年东哥特部落联盟被匈奴人击溃后 ,随匈奴人向西推进,居住在潘诺尼亚。453 年匈奴王阿提拉死后 ,东哥特人乘机摆脱匈奴人的统治。
488 年东哥特王狄奥多里克(493~526在位)在拜占庭皇帝芝诺的怂恿下出兵意大利,围困拉文纳,久攻不克;遂和当时意大利半岛的统治者奥多亚克订约,共同治理意大利。493 年狄奥多里克在宴请奥多亚克时背信地杀死了他,收编其余部,建立了东哥特王国,以拉文纳为首都。其领土包括意大利半岛、西西里岛、达尔马提亚和布罗温斯。东哥特王国没收了奥多亚克及其拥护者的土地,罗马大地主须向东哥特人缴纳领地上1/3的收入。只有部分地区,东哥特人获取1/3的土地。狄奥多里克对罗马人实行妥协政策,保存原来罗马的法律、政治制度和城市管理机构,并让罗马一些贵族担任要职。东哥特人信仰基督教阿利乌派,但对罗马教会并不加以迫害。狄奥多里克亲罗马的政策招致部分东哥特贵族的不满。他死后,外孙阿塔拉里克(526~534在位)即位,由其母阿马拉珊萨摄政。阿马拉珊萨继续执行狄奥多里克的亲罗马政策,被反罗马派的东哥特贵族的代表人物西奥达哈德囚禁而死 ,政权落入西奥达哈德( 534~536在位)之手。535 年,拜占庭查士丁尼一世乘机对东哥特王国发动战争,战败东哥特国王维蒂吉斯(536~540在位),于536年占领罗马,540年占领拉文纳。东哥特新国王托提拉(541~552在位)具有军事 、政治才能。他把从罗马贵族领地上逃跑的奴隶和隶农编入军队 ,没收罗马贵族的土地,减轻居民的赋税,从而得到了国内人民的支持,多次在对拜占庭中取得胜利 ,一度收复大半失地。553 年在塔金那一役托提拉战败身亡 。554年东哥特王国被拜占庭消灭。
此后东哥特人即不复以一个民族存在于世。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6-22 08:40:00 +0800 CST  
东哥特王国


东哥特王国(The Ostrogothic Kingdom,493年—553年),是日耳曼民族的一支——东哥特人(Ostrogoths)建立的国家。随着东哥特人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迁入意大利,东哥特王国的势力约在意大利半岛及附近地区。
1、背景
(1)日耳曼民族大迁徙
考古学家及语言学家从北欧铜器时代文化的证据中推断日耳曼民族的发源地应在今日的斯堪地纳维亚半岛南部、日德兰半岛及德国北部。日耳曼民族在西元前五世纪时已经从他们的发源地向外扩展了。
刚开始靠近罗马帝国边境的日耳曼部族与罗马帝国的接触包括了贸易、移民,有些日耳曼人成了奴隶,有些日耳曼人则以个人或团体联盟的方式加入罗马帝国的军队,罗马帝国也与一些日耳曼部族有过征战。到了四世纪,罗马帝国的军队其实常常是罗马人指挥之下的日耳曼族军队,日耳曼人在罗马军队里的地位也逐渐重要起来。
四世纪末,中亚地区来的匈人向西移动,住在罗马帝国边境的日耳曼人为求避难又再度大量涌入了罗马帝国境内。五世纪时,移入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数个王国,如北非的汪达尔王国、伊比利半岛的西哥特王国、高卢的法兰克王国等等。
(2)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如前所述,四世纪起,日耳曼人在罗马军队里的地位日增。到了五世纪中,罗马帝国的皇帝已经没有权力了。456年到475年日耳曼人李希梅尔(Ricimer)统治意大利,这期间,在466年到476年之间的五位罗马皇帝都只是他任意拔擢、罢黜的傀儡。继里西梅尔之后掌权的是奥多亚塞(Odoacer)(又译奥多亚克),他在476年罢黜了上述皇帝中的第五位皇帝,也就是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图卢斯(Romulus Augustulus)。至此,西罗马帝国灭亡。
2、简史
374年东哥特部落联盟被匈人击溃后,随匈人向西推进,居住在潘诺尼亚。
453年上帝之鞭阿提拉死后,东哥特人乘机摆脱匈人的统治。
454年,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多瑙河上游班诺尼亚(今匈牙利西部)。
488年东哥特王狄奥多里克(493~526在位)在拜占庭帝国皇帝芝诺的怂恿下出兵意大利,围困拉文纳,久攻不克,遂和当时意大利半岛的统治者奥多亚克订约,共同治理意大利。
493年狄奥多里克在宴请奥多亚克时背信地杀死了他,收编其余部,建立东哥特王国,定都于腊万纳。领土包括今之意大利和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一带。
535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乘机对东哥特王国发动战争,战败东哥特国王维蒂吉斯(536~540在位)。
536年占领罗马,540年占领拉文纳。东哥特新国王托提拉(541~552在位)具有军事、政治才能。他把从罗马贵族领地上逃跑的奴隶和隶农编入军队,没收罗马贵族的土地,减轻居民的赋税,从而得到了国内人民的支持,多次在对拜占庭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一度收复大半失地。
553年在塔金那一役托提拉战败身亡。
555年意大利全境被东罗马帝国征服,东哥特王国灭亡。
3、狄奥多里克的统治
当时东罗马帝国的皇帝芝诺(Zeno)任命东哥特族领袖狄奥多里克(Theodoric)为帝国官员去驱逐篡位的奥多亚塞。狄奥多里克率领东哥特人在489年越过阿尔卑斯山,打败了奥多亚塞,并成为亚平宁半岛的统治者。
狄奥多里克虽然是东哥特族领袖,但是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他的童年在君士坦丁堡以人质的身分度过,并在当地接受了教育。488年,一方面是东哥特族国王一方面又有东罗马帝国官员身分的狄奥多里克被东罗马帝国皇帝芝诺派去重新征服意大利。493年,狄奥多里克征服了拉文纳(Ravenna),并且杀了奥多亚塞。理论上,狄奥多里克只是君士坦丁堡管辖下的一个副王(viceroy)。然而,在实际上,东罗马帝国对狄奥多里克并没有约束的能力。
当时西罗马帝国虽然已经不存在了,在伊比利半岛、高卢、意大利等地,西罗马帝国的遗民人数还是远远多过他们的统治者——日耳曼人。在这些地方,法律的适用性通常是依据种族背景来分的。西罗马帝国的遗民还是适用罗马法,而日耳曼人则适用日耳曼人的法律。
在狄奥多里克统治之下的意大利也是如此。西罗马帝国的遗民的人数也远远多过东哥特人。西罗马帝国的遗民适用罗马法,而东哥特族人则可以说是独立于西罗马帝国遗民之外,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受自己同族的贵族治理。大部分西罗马帝国的社会制度在意大利保存了下来。
狄奥多里克是一位出色的统治者,在他的统治之下意大利比五世纪许多皇帝统治之下的情况还要好。可以说,西罗马帝国的文明在狄奥多里克的统治之下在意大利延续下来了。在城市里,古典时代的法律学校与修辞学校仍然兴旺。狄奥多里克改变税制,试着使赋税更为公平。相较于五世纪的兵荒马乱,狄奥多里克的统治给了意大利三十年的和平。
对外政策方面,狄奥多里克透过一系列的联姻把一些其它日耳曼人建立的王国组成联盟。狄奥多里克把自己的妹妹嫁给汪达尔王国的国王,一个女儿嫁给西哥德王国(Visigothic)的国王,另一个女儿嫁给了勃艮地王国(约在今日法国罗纳河河谷一带)的国王,狄奥多里克自己则是娶了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Clovis)的妹妹。如此一来,东哥特王国成了日耳曼人建立的王国彼此之间因联姻而建立的关系的中心。
狄奥多里克也成了西哥德王国的摄政王。当时的西哥德王国据有高卢西南部及大部分的伊比利半岛。因此,狄奥多里克的影响力从今日的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西南部一直延伸到意大利。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6-23 08:19:00 +0800 CST  
伦巴底人


伦巴底人(亦译伦巴第人,拉丁语/意大利语 Langobardus,复数为Langobardi)是日耳曼人的一支,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今日瑞典南部。经过约4个世纪的民族迁徙,伦巴底人最后到达并占据了亚平宁半岛(今日意大利)的北部,568~774年是在意大利统治的一个王国。伦巴底人是组成斯维比***耳曼部落之一。
公元1世纪时,他们已从斯堪的纳维亚迁居于德国西北部。当时在公元98年,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早已在其作《日耳曼尼亚志》中有了对那时居住在今日德国易北河下游伦巴底人的记载。他们的主要部分似乎过着一种定居的畜牧生活,他们的家乡在日耳曼西北部,虽然不时同罗马人和邻近的部落作战。
4世纪时,他们开始大规模的向南迁徙。5世纪末时,他们已经迁移到多瑙河北岸,大致相当于现奥地利的地区。
6世纪初,他们到达潘诺尼亚(Pannonia),今日的匈牙利西部和捷克。
546年,奥多因(Audoin)创立一个新王朝。
568年,伦巴底人越过阿尔卑斯山,侵入意大利北部。
568年春天,在奥多因的继承人阿尔博因(Alboin)的领导下,伦巴底人联合其他日耳曼族群翻越阿尔卑斯山脉攻占意大利北部。
569年末,他们已经征服波河以北除帕维亚而外的所有主要城市,并占领了意大利半岛的中部和南部地区。不久以后,阿尔博因(Alboin)被谋杀,由克莱夫(Cleph)继位,统治18个月。克莱夫死后,伦巴底人没有选出继任者,由各公爵在特定的城邦领土内行使权力。
584年,伦巴底人拥立克莱夫之子奥塔里(Authari)为国王。
590年,奥塔里死后,由杜林公爵阿吉卢尔夫(Agilulf)继任。
700年,一个新的王朝取得了王位。这个王朝的第二代国王利乌特普兰德(Liudprand,712~744年在位)大概是伦巴底最伟大的国王,他修明内政,然后逐渐收复仍然处于拜占庭统治下的地区。
由于伦巴底国王艾斯图尔夫(Aistulf,749~756年在位)和狄西德里乌斯(Desiderius,756~774年在位)入侵教宗(教皇)的辖区,教宗亚得连一世向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求援。773年法兰克人围困了伦巴底首都,查理曼大帝俘获伦巴底国王狄西德里乌斯,兼为法兰克和伦巴底的国王,伦巴底人对意大利的统治自此结束。
尽管伦巴底人已经失去独立的王国,但他们留下了许多传统和成就,特别是在艺术、语言和法律方面。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6-24 08:20:00 +0800 CST  
伦巴德王国


伦巴德王国(568~774 、Lombard,Kingdom of),伦巴德人在意大利北部建立的封建王国。疆域大体包括近代的伦巴德以及威尼西亚、利古里亚和托斯卡纳的大部分地区。首都为帕维亚城。
1、简介
伦巴德***耳曼民族的一支,1世纪居住在易北河下游一带,5世纪初迁至多瑙河中游。
后因阿伐尔人侵袭,首领阿尔博因率部于568年进入拜占庭帝国统治下的意大利,占领伦巴底和托斯卡纳等地,建伦巴德王国,后又攻占帕维亚并定都于此。征服之初,伦巴德军事贵族势力强大,各地公侯割据称雄 。
643年,国王罗塔里指令各公侯交出一半地产,以助王室,国势稳定。
727年,国王留特普兰德颁布一系列法令,进一步强化了王权。其后,伦巴德加强对外贸易,积极扩张,势力达到意大利中部,建立起斯波莱托和贝内文托两个独立公国,751年夺取拉文纳,并企图夺取教皇驻地罗马城。应罗马教皇斯蒂芬二世之请,法兰克国王丕平(矮子)于754年和756年两次远征意大利,击败伦巴德人,夺回拉文纳,交还教皇。
773年查理(见查理大帝)征服伦巴德,废黜伦巴德末代国王德西迪里,774年并入法兰克王国。
2、历史地位
伦巴德人在入侵中杀死大批罗马显贵,没收了许多大、中奴隶主和教会的地产,并向保留地产的罗马人索取1/3的收获物作贡赋。从而促进了意大利北部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在这种条件下,伦巴德血缘公社开始瓦解,建立起以地域划分的农村公社——马尔克公社。土地可以买卖、转让和抵押,农村公社内部逐步两极分化,大部分社员失掉份地,与原罗马的自耕农一起沦为半自由的佃农。在伦巴德人剥削形式的影响下,罗马奴隶及释放奴隶逐渐同伦巴德的半自由人融合成依附农民。
另一方面,伦巴德的军事贵族夺占大量土地,成为大地产所有者。在此基础上,国王罗塔里于643年主持编纂了《伦巴德法典》,此后各代国王陆续增补,形成伦巴德人习惯法的汇编。法典促进了伦巴德人封建关系的形成,是研究6~8世纪伦巴德人的生活习俗、国家机构、司法制度、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状况的重要资料。
3、历代国王
阿尔博因 (565年 - 572年)
克莱菲 (572年 - 574年)
十年空位
奥泰利 (584年 - 590年)
阿吉勒夫 (591年 - c. 616年)
阿达洛亚尔 (c.616年 - c.626年)
阿里奥亚尔 (c.626年 - 636年)
罗泰利 (636年 - 652年)
罗多亚尔 (652年 - 653年)
阿里佩特 (653年 - 661年)
佩克塔里特和戈德佩特 (661年 - 662年)
格里穆亚尔 (662年 - 671年)
佩克塔里特 (671年 - 688年) (从流放中复位)
库宁克佩特 (688 - 700年) (680年称国王)
阿拉希斯 (689年)
利乌特佩特 (701年)
拉金佩特 (701年)
阿利佩特 (701年 - 712年)
安斯普兰德 (712年)
利乌特普兰德 (712年 - 744年)
希尔德普兰德 (744年)
拉奇斯 (744年 - 749年)
艾斯杜尔夫 (749年 - 756年)
狄西德里乌斯 (756年 - 774年)
774年亡于法兰克王国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6-25 08:17:00 +0800 CST  
法兰克人


法兰克人(Frank),5世纪时入侵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民族的一支。他们统治现为法国和德国的地区,建立了中世纪初西欧最大的基督教王国。
1、建国
罗马人知道法兰克***耳曼部落的一支。在第五世纪的早期,法兰克人就开始沿着莱茵河扩展到罗马所控制的高卢(今天的法国)。与其它的日耳曼部落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撒离故居,只不过是在老家以外扩张。
从509年开始,法兰克人分为3个部族;萨利安人(Salian)、里普利安人(Ripuarian)和卡蒂人(Chatti, 或黑森人〔Hessian〕)。在428∼480年间,萨利安法兰克人占领了罗亚尔河以北高卢的大部分地区。里普利安人和卡蒂人仍然留在德意志和高卢东北部。萨利安人在他们的国王克洛维(Clovis)的统治(481/482∼511)下信奉了天主教,克洛维把他的统治权扩大到其他法兰克人身上,并征服了高卢的其他大部分地区。他的梅罗文加王朝(以他的祖父梅罗文加的名字命名)的继任者们统治法兰克人的土地,直至8世纪由加洛林家族代替时为止。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大帝(768∼814年在位)与教宗(教皇)合作恢复了西罗马帝国,并把天主教传播到德意志中部和北部。他的帝国于9世纪中叶解体。
法兰克人的酋长克洛维在和来自北亚的匈奴人及柔然(阿瓦尔人)长期争斗并在高卢打败最后一支罗马军队后,在509年统一法兰克,成为西欧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在接下来的一千年里面,这个法兰克人的王国逐渐演变成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第一帝国。
2、恢复统一
克洛维死后(公元511年),其王国依据习俗由四个儿子继承并因此分为四个部分。此举导致了数个世纪的内战。尽管如此,法兰克人进取的锐气也未减弱。从公元532年起,勃艮第王国被吞并直到公元555年,从阿尔萨斯到巴伐利亚,法兰克人以将其统治范围扩展到整个高卢和日尔曼尼亚。到6世纪末,纽斯特立亚(高卢西北部)、奥斯特拉西亚(高卢和日尔曼尼亚东部)和勃艮第诸王国相互厮杀,从公元610年起,克罗泰尔二世、随后又有达戈贝尔才又恢复统一。
3、抗伊胜利
到了公元7世纪末期,墨洛温王朝的实权从国王手中转移到了贵族首领即宫相们的手中。其中名气最大的就是奥斯特拉西亚的宫相、赫斯塔尔的丕平,他于公元687年兼任三个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他的儿子铁锤查理,于公元714年继任宫相,他重新征服纽斯特立亚,公元732年,他指挥法兰克军队在普瓦提埃抗击伊斯兰军队取得胜利,结束了阿拉伯人在西欧的扩张,赢得莫大威望。
4、加洛林王朝
公元741年查理的儿子“矮子”丕平继承父业。他在公元754年协助罗马教皇对抗伦巴第人,将从伦巴第人手里夺取的土地送给教皇,建立了教皇国(丕平献土)。作为回报,罗马教皇承认丕平为法兰克人的国王,而将墨洛温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抛在一边,这位国王于是被废黜。教皇为丕平施行了加冕礼,加洛林王朝正式建立。
“矮子”丕平在去世前(公元768年)不久,从阿拉伯人占领下收复了塞普蒂马克(今朗格多克)。去世以后,他的两个儿子平分了王国,但卡洛曼早逝使查理成了唯一的继承人。他就是加洛林王朝最伟大的统治者“查理曼大帝”。
5、加洛林文艺复兴
公元774年,查理曼征服并吞并了伦巴第王国。以后经过多次战役征服了萨克森,帝国的疆域达到了斯拉夫世界的边缘,在那里与拜占廷帝国的利益发生冲突。他在西班牙北部与阿拉伯人作战,在潘诺尼亚(今匈牙利)战胜阿瓦尔人,建立了中世纪最大的法兰克国家。查理曼在位期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他设立6行政长官伯爵(Comes,陪臣)直接听命于皇帝,另外还有巡按使(Missidominici)在这个新帝国各地巡视,监督地方权利机构,并且要求帝国各地的领主宣誓效忠。查理曼努力促进文化,他在意大利和拜占廷收集拉丁文手稿,建立皇家学院和宗教学校,在恢复西方文化和学术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就是“加洛林文艺复兴”。
6、加佩王朝
查理曼死后,他的孙子日尔曼人路易和秃头查理联合起来反对他们的兄长洛泰尔。他们在斯特拉斯堡宣誓仪式(公元842年)上签定的凡尔登条约影响最为持久:帝国从此分为三个实体,意大利、法兰西和日尔曼尼亚,奠定了欧洲的主体政治版图。帝国因为分裂而衰弱了。中央政权最终在内战、边境冲突和维京人的入侵等压力之下崩溃。丹麦维京人经过一系列的征伐之后,在公元896年围攻了巴黎,并继续从事不间断的袭击,直到这一世纪末为止。最后,他们在法国领土上定居下来。公元911年,加罗林王朝的国王天真汉查理三世和丹麦人移民的首领罗洛(R.lf)签订协定,承认罗洛为诺曼底公爵。中央政权的衰落使各地的领主实际上成了独立的大封建主,假使国王想得到金钱和兵源就只有跟这些贵族作出妥协。因此封地变成世袭,封地的持有人就变成了封建领主,并拥有自己的臣属。到了10世纪,法国分裂成各个封建领地,每一个领地都象一个独立的国家。最后,封建领主摆脱了加洛林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选立虞格.加佩为国王,而这正因为他的软弱无力。他的权力只限于从桑利斯到奥尔良的王家领地范围内。
加佩王朝的国王们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当中,通过保持皇家道路的安全、扩张其领地范围、鼓励贸易、以及对荒地上兴起的新城镇和封地给予皇室许可证等行动,慢慢地收复权利。通过与教会势力的结合,加佩王朝取得了一个有力的道德地位,并从教会在文化、政治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力来获得好处。皇室的宰相忠于国王,并有效地消除政府官员职位世袭的情况。从公元1180年开始,腓力二世等三个强有利的统治者把法国建立成最重要的欧洲国家。他们改善了政府的运作、鼓励繁荣的贸易、有效率地收取税金,同时加强他们在封建阶级中的地位。虽然被称作阶级议会的国会此时已经成立,但不具实权而且经常被忽视。
从公元1337年到公元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目的在于决定法国土地的拥有权,可否由英国国王来继承。法国取得最后的胜利,并确立法王在法国的统治地位,成为最具权威的政治力量。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6-26 10:19:00 +0800 CST  
5、遭到瓜分
(1)查理的遗嘱
查理在他的遗嘱中规定将帝国分给他的三个儿子丕平、路易和小查理,但由于丕平和小查理于810年和811年去世,这个三分的计划无效,路易于813年被提升为副皇帝,814年得以继承其父的皇位。
路易决定不分王国后与他的儿子们交战,双方发生战争。830年代初在一次宫廷政变中,路易被他的儿子们扣押,丧失实权,而他的儿子们则在各自的领地中越来越独立,路易实际上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
(2)凡尔登条约
路易死后三年,洛泰尔一世、秃头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在843年的凡尔登条约里三分帝国,法兰克帝国结束,再也没有重新统一过。凡尔登条约所划分的疆界形成:
①西法兰克王国存在时间为843年至987年。公元987年,卡洛林王朝的路易五世去世,由于他膝下无嗣,使得西法兰克王国的卡洛林王朝绝嗣。其后,神职人员及贵族们推举法兰西岛公爵雨果•卡佩为西法兰克国王。雨果•卡佩建立起卡佩王朝,西法兰克王国终由法兰西王国所取代。
②东法兰克王国存在时间为843年至公元10世纪,疆域为德国中西部、奥地利、瑞士和阿尔萨斯(最后被法国吞并)。911年东法兰克最后一个君主孩童路易(Louis the child)无子而终,加洛林王朝在东法兰克王国的统治便终止了,继承制度被废。962年2月奥托一世在罗马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东法兰克王国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这一历史事件一般被认为是德国作为独立封建国家的开始。
③中法兰克王国夹在东西法兰克中间的地带,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形成一个牢固的政治实体。在此后的历史中,其疆域一直是法兰西、奥地利争夺的对象,最后法国得到了大部分土地,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则保留了莱茵河左岸地区,1861年撒丁王国统一意大利成立新的意大利王国。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6-28 09:02:00 +0800 CST  
查理曼帝国


查理曼帝国(Charlemagne Empire)是中世纪西欧早期的封建帝国。因建立者查理大帝(即查理曼)而得名。查理原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故又称加洛林帝国。查理大帝统治时期(768-814),版图西南至厄布罗河,北临北海,东至易北河和多瑙河,南面包括意大利北半部。定都亚琛。查理死后,帝国陷于内战。
843年,根据《凡尔登和约》,帝国分裂为三部分: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东法兰克王国;斯海尔德河、默兹河以西地区称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北起北海,循莱茵河而南,包括罗讷河,直到中部意大利,仍承袭罗马皇帝称号。大体奠定了德意志第一帝国、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三国的雏形。
(一)国名
查理原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故又称加洛林帝国。法兰克帝国在其存在的三个世纪中成为中欧最重要的国家,它当时是中欧的大国。在它瓦解后它的组成部分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法国、德国和其它一些小国家。统治法兰克帝国的帝王出自墨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查理大帝统治时期它达到了其顶峰。
(二)历史
(1)墨洛温王朝
4世纪初,法兰克人以联邦者的身份定居于罗马帝国境内的高卢东北角。罗马帝国本身的军事力量无法保障其所有边境,因此罗马人允许部分被称为联邦者的友好民族进驻其边境来帮助罗马维持边境。
西罗马帝国开始瓦解时,法兰克人乘机扩展地盘,同时在他们的南边西哥特人也在扩展自己的地盘。一开始,高卢北部的苏瓦松附近还有一个与帝国其它地方隔离,但依然忠于罗马的飞地。
486年(或487年)法兰克人在克洛维一世的带领下占领了这块地方,这样一来,法兰克人的地盘就一直延伸到了卢瓦尔河畔。克洛维本来只不过是众多法兰克小国王中的一个,他接受了依然有作用的罗马管理机构,消灭其它法兰克小王国,建立了一个日耳曼人-罗马人的国家。506年他对阿拉曼尼人作战,507年他击败西哥特人,几乎将西哥特人完全逐出高卢。
在法兰克人扩张过程中,克洛维没收了地主被杀或逃亡的土地,收为王有。克洛维用这些财富得以巩固王权和继续扩张。他成为整个王国最大的地主。通过将他的土地赠送给其他贵族来收买人心,逐渐演化出了采邑制。国王将他的领地有限期地租给手下的人,这样他还解决了管理巨大财产的问题。同时在法兰克王国内几乎没有货币贸易。这是法兰克王国、欧洲早期封建社会的基础。
除采邑制外,天主教教会成为国王的第二根支柱。在克劳蒂尔德的影响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通过他的洗礼(可能于498年,确切时间有争议)他获得了天主教教会的支持。这样一来,法兰克人受到了当地的高卢人和罗马人的支持。这同时标志着高卢古代后期时代的结束和中世纪早期的开始。国王通过遣送信使(伯爵和主教)的方法来使得他的命令得以服从。
511年的帝国大会上,克洛维还达到了法兰克国王可以影响命名主教的权力。同时他试图在整个法兰克王国设立统一的教会法。6世纪初(507年之后)《萨利克法典》被定成。这是一部拉丁语的法兰克民族法律收集。
(2)丕平王朝
511年克洛维死后,他的王国被四个儿子瓜分。虽然他的后代不时得以统一整个帝国,但在日耳曼人的传统影响下,帝国往往在帝国父亲死后被分给他的儿子。
639年达格贝尔一世死后,他的儿子得以再次继承一个统一的王国,但国家的实权掌握在宫相和王太后手中。
这些宫相试图掌握整个王国的权力。从657年到662年,一个宫相的儿子以被国王收养的方式得以登上王位。
687年,奥斯特拉西亚的丞相中丕平战胜了整个王国的统治者,为丕平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上升铺平了道路,但当时丕平还不敢篡权。
714年丕平死后,国内发生了争权内讧,719年丕平的私生子查理•马特获胜。以凶残著称的马特面临着内忧外患。在王国内始终有不同的部落试图推翻他的统治。
732年,他与过去的敌人一起在图尔战役中战胜了入侵的阿拉伯人。他被认为为西方世界天主教信仰的拯救者。此后他向东战胜了弗里斯兰人、萨克森人、巴伐利亚人和阿拉曼尼人,这些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此外他还支持圣波尼法爵在这些地区的传教工作。
737年法兰克国王死后,他成为帝国的唯一统治者,但像他父亲一样,他没有国王的称号。按日耳曼人的传统,马特在死前将帝国分给了他的两个儿子丕平三世和卡洛曼。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6-29 08:50:00 +0800 CST  
(3)卡洛林王朝
在此后的斗争中,丕平三世获胜,他的兄弟和法兰克王国的最后一位墨洛温王朝国王被迫进入修道院。
751年他按旧约中的仪式涂油登基成为国王。三年后,教宗斯德望三世再次为他涂油。
754年,丕平同意将拉文纳送给教宗,而教宗则认可卡洛林王朝为法兰克王国的国王。
755年开始,教宗开始要求丕平遵守诺言,丕平两次对伦巴底人作战并将所有赢得的土地送给了教宗,这样丕平实际上成为教皇国的创立人。
768年丕平死,他为儿子们留下了一个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欣欣向荣的王国。
查理大帝的弟弟死于771年,这样查理就成为帝国的唯一统治者了。查理依然受他父亲与教宗之间的条约束缚,由于伦巴底人不承认这个条约,他继续与伦巴底人作战。
774年他占领了整个伦巴底王国。同时他支持向东的传教工作。到785年为止,他与萨克森人的战争决定着他的政治。
785年,萨克森公爵威德金特臣服于查理,但双方之间的战争一直持续到804年。
连绵的战争推进了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化,受封建统治的农民的数目大增。封建统治者,尤其国王(后来皇帝)和公爵的权力大增。教会的权力也得到巩固。为了巩固国家的权力,查理在边界建立一系列边界地区,这些地区是国家的防卫缓冲区和进攻集合区。这些边界地区被封给有特权的伯爵,实际上这些边界地区处于帝国领域之外,而不是帝国的一部分。他向这些地区移民,让农民到那里去守护这些地区,并在那里建造城堡。尤其重要的边界地区有克恩顿和其北部的边界地区,后来这些地区形成了奥地利。
793年查理对王国内部的管理进行改革来进一步巩固内部的统治。国王的直接管理机构是王府、王家法庭和总理府。在王国内,伯爵管理国王的财产。国王通过他的信使向伯爵发布命令和决定伯爵之间的争议。阿亨成为皇帝宫殿和查理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的中心。
800年12月25日查理在罗马被加冕为皇帝,这是他权力的顶峰。
(4)帝国没落
查理统治了46年,他死于814年。他的儿子路易成为皇帝。
查理在806年就已经规定了他死后王国按日耳曼传统由他的儿子瓜分,但路易决定不顾这个遗嘱而欲保存帝国的统一。
817年他发布了一个法令来防止帝国的分割,他的理由是皇帝的名称是不可分的,他指定儿子洛泰尔为副皇帝。他在他的法令中规定皇帝的长子继承皇帝位。他的这个决定获得了教会的支持,教会认为帝国的统一与教会的统一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帝国的主教介入了政治:他们成为皇帝儿子的对手。这些儿子们当然希望分国。
从829年开始,皇帝与他的儿子们之间发生武装冲突。
路易死于840年,他的儿子洛泰尔一世成为唯一的统治者,但是843年他的三个儿子还是在《凡尔登条约》里决定三分法兰克帝国。
帝国后来在855年的普吕姆分割、870年的《墨尔森条约》和880年的《利贝蒙条约》中又多次被细分。
此后法兰克帝国再没有被统一过。各个不同的帝国部分发展出不同的习俗、民风、语言,成为了独立的国家。有一段时间里,人们还称分开的国家为东法兰克帝国和西法兰克帝国,但约一百年后这些称呼也都消失了。只有西部的“法兰西”继续使用法兰克这个名字,而东法兰克王国则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继续维持着罗马皇帝的传统。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6-30 09:05:00 +0800 CST  
(5)806年查理的遗嘱
查理在他的遗嘱中规定将帝国分给他的三个儿子丕平、路易和小查理,但由于丕平和小查理于810年和811年去世,这个三分的计划无效,路易于813年被提升为副皇帝,814年得以继承其父的皇位。
路易决定不分王国后与他的儿子们交恶,双方发生战争。830年代初在一次宫廷政变中,路易被他的儿子们扣押,丧失实权,而他的儿子们则在各自的领地中越来越独立,路易实际上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
路易死后三年,洛泰尔一世、查理和路易在843年的《凡尔登条约》里三分帝国,法兰克帝国结束,再也没有重新统一过。
(6)帝国后续
855年,洛泰尔觉在普吕姆分割中,将他的中法兰克王国分给儿子们。洛泰尔的儿子们死后,秃头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在870年的《墨尔森条约》中,瓜分中法兰克王国。最后,西法兰克及东法兰克瓜分了洛林及普罗旺斯两地,而意大利则继续维持现状。
秃头查理试图占领整个中法兰克王国,但没有成功。路易三世在《利贝蒙条约》获得了中法兰克王国的西部,法兰克帝国的瓜分大致成形。东部与西部之间的界限在整个中世纪几乎没有改变过。
西法兰克王国的国王路易三世死于882年,卡洛曼死于884年,东法兰克王国的查理三世到888年还被看作是整个帝国的皇帝。
直到20世纪法国与德国还互相将对方看作是“遗产对手”。
(三)演变
西法兰克王国,演变为后来的法兰西王国;
东法兰克王国,演变为德意志王国,后来与北意大利、波希米亚(捷克)结合成为神圣罗马帝国;
中法兰克王国,后来分裂演变为勃艮第公国、洛林公国和意大利王国而分别被法兰西王国吸收和加入神圣罗马帝国。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01 09:25:00 +0800 CST  
西法兰克王国


西法兰克王国(法语:Francie occidentale)为西欧的一个君主制国家,存在时间为843年至987年。
公元987年,卡洛林王朝的路易五世去世,由于他膝下无嗣,使得西法兰克王国的卡洛林王朝绝嗣。
其后,神职人员及贵族们推举卡佩家族的继承人法兰西岛公爵雨果•卡佩为西法兰克国王。雨果•卡佩建立起卡佩王朝,西法兰克王国终由法兰西王国所取代。
1、建立
公元842年查理大帝之孙日耳曼人路易(Ludwig der Deutsche,843-876年在位)和秃头查理(Charles le Chauve,843-877年在位)宣誓结盟,同时在斯特拉斯堡附近发表《斯特拉斯堡誓言》反对他们的长兄洛泰尔一世(Lothar,840-855年在位)。
值得注意的是:《斯特拉斯堡誓言》是用两种语言说出来的:“日尔曼人”路易在向他的部众传达这个誓言时是用条顿语,即最初的德文;“秃头”查理在向他的部众传达这个誓言时是用罗曼语,即最初的法文(属罗曼语族,亦称拉丁语族)。
公元843年,法兰克国王虔诚者路易的三个儿子,洛泰尔(Lothair)、日耳曼人路易(Ludwig II der Deutsche)及秃头查理(Charles II le Chauve)签署《凡尔登条约》,把查理曼大帝遗留下来的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秃头查理得到王国西部的领土,并建立君主制国家,称西法兰克王国。而法兰克王国东部和中部的领土则分别由日耳曼人路易及洛泰尔继承。西法兰克王国的领土包括了阿基坦、布列塔尼、勃艮第、加泰罗尼亚、弗兰德尔、加斯科涅(Gascogne)、普罗旺斯、图卢兹及法兰西岛(?le-de-France)等。
2、发展
公元870年,秃头查理及日耳曼人路易再次勘定边界,签署《墨尔森条约》,瓜分洛泰尔子嗣遗留下来的中法兰克王国。在这份条约下,西法兰克王国得以瓜分中法兰克王国西部领土,这逐渐形成法兰西王国版图的雏形。
虽然原来法兰克王国的卡洛林王朝得以继续延续,但境内的大家族却逐渐崛起,使得王权旁落。
公元9世纪中叶,北欧的诺曼人侵扰西欧、不列颠一带,西法兰克王国于是派出强者罗贝尔(Robert le Fort)抗击诺曼人,并成功阻止他们的入侵。尔后,罗贝尔的儿子巴黎伯爵厄德同样抗击诺曼人有功,令他领导的卡佩家族声望日隆,而厄德也曾经被推举为王。这使得卡洛林王室和卡佩家族进行长期的斗争,以争夺西法兰克的王位。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02 14:32:00 +0800 CST  
东法兰克王国


东法兰克王国(德语:Ostfrankenreich)为中欧的一个君主制国家,存在时间为843年至公元10世纪。
843年时由《凡尔登条约》分割而形成,疆域为德国中西部、奥地利、瑞士和阿尔萨斯(最后被法国吞并)。
911年时最后一个君主孩童路易(Louis the child)无子而终,于是东法兰克(德意志)的公爵们便公选出了第一位德国君主康拉德一世,继承制度被废。
962年奥托一世加冕为德国皇帝,东法兰克王国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东法兰克国王路易死后,加洛林王朝在东法兰克王国的统治便终止了,这一历史事件一般认为是德国作为独立封建国家的开始。
1、建立
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大帝的三个后人,洛泰尔(Lothair)、日耳曼人路易(Ludwig II der Deutsche)及秃头查理(Charles II le Chauve)签署《凡尔登条约》,共同瓜分整个法兰克王国。
当中,日耳曼人路易分得了王国东部的领土,建立起一个称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君主制国家。另外,法兰克王国的剩余领土则分裂成西法兰克王国及中法兰克王国。然而,路易所处的东部领土,是一片被征服不久的德意志地区,较其他地方落后。
2、发展
公元870年,日耳曼人路易与西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签署《墨尔森条约》,瓜分洛泰尔后人所遗留下来的中法兰克王国领土。这条条约使得东法兰克王国领土得以扩张,并确立今天德国领土的邹型。
虽然东法兰克王国保存了卡洛林王朝的统治,但是当地的文化、经济及政治相对落后。此外,萨克森、法兰克尼亚(Franken)、巴伐利亚及士瓦本等公国相继崛起,使得卡洛林的王权旁落,大权顿失。另外,当时东法兰克王国的外患也相当严重,有来自东边的马扎尔人入侵,以及北欧诺曼人的侵扰,都令东法兰克王国受到影响,王权不能集中。
899年,国王阿尔努夫(Arnulf von K?rnten)病逝,其子孩童路易(Ludwig IV das Kind)继位。由于他年少,因此权力落入美因兹大主教的手上。不久后,路易在911年病死,东法兰克的卡洛林王朝绝嗣。
后来,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Konrad)继位,称康拉德一世,完全取代卡洛林王朝的统治。数年后,康拉德去世,王位辗转落入萨克森公爵捕鸟者亨利的身上。
3、终结
亨利一世在936年去世后,其子奥托继位。他力主建立一个得以凌驾于各公国的王权,因此大力镇压各公国的叛乱。962年,教宗约翰十二世为他加冕,称之为“罗马人的皇帝”,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自此,东法兰克王国逐渐过渡到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03 11:35:00 +0800 CST  
中法兰克王国


中法兰克王国(拉丁语:Francia media)为欧洲中世纪的一个国家。
814年,查理曼大帝去世,法兰克帝国随之分裂。
843年,查理曼大帝的三个孙子订立《凡尔登条约》,遵照查理在806年就已经规定了他死后王国按日耳曼传统由他的儿子瓜分的遗言而瓜分法兰克帝国。查理曼大帝的长孙洛泰尔一世承袭皇帝称号,并获得法兰克帝国中部的领土。中法兰克王国领土涵盖自莱茵河下游以南、经罗纳河流域,至意大利中部地区的疆域。
855年,洛泰尔一世死后,中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分别是北部的洛林公国(洛林一词源于洛泰尔)和勃艮第王国(包括了普罗旺斯)及南部的意大利王国(此时所称的意大利王国,其国土只有意大利半岛北部的伦巴底)。
870年《墨尔森条约》签定后,西法兰克及东法兰克瓜分了洛林及普罗旺斯两地,而意大利王国则继续维持现状,896年意大利王国被东法兰克王国兼领,1805年拿破仑建立了由他本人任国王的“意大利王国”(1805年-1814年),但与中世纪存在过的王国并无一点关系。1861年撒丁王国统一意大利成立新的意大利王国。
1、形成
在《凡尔登条约》分割了法兰克帝国后,作为法兰克皇帝路易一世长子的洛泰尔一世分得帝国的两个首都(亚琛与罗马),取得了北起低地国,南至伦巴底的狭长国土,并保有罗马皇帝头衔,从而建立中法兰克帝国。
2、发展
中法兰克帝国在罗塔尔一世死后,他的儿子们根据法兰克人分割继承的传统,将中法兰克帝国一分为三:洛林王国、勃艮第王国与意大利王国(此时所称的意大利王国,其国土只有意大利半岛北部的伦巴底);长子路易二世分得意大利,并拥有皇帝头衔,次子查理分得勃艮第王国,而幺子洛泰尔二世则分得洛林王国,洛林(Lorraine)一词源于洛泰尔(Lothair)。
然而,这三个王国由于先后绝嗣,因此这三个王国的王位便陆续为其他加洛林家族的分支所继承。
最初,拥有勃艮第王国的查理,于863年死后无嗣,领土遭到长兄路易二世所吞并,于是路易二世兼任勃艮第国王(他同时也是罗马皇帝与意大利国王)。
之后,869年,统治洛林的洛泰尔二世亦死后无嗣,于是引发加洛林王朝间的内战(东、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为了争夺洛林,也卷入这场战事之至中)。
最终,交战的各方在870年的《墨尔森条约》中,确定将勃艮第王国交给罗马皇帝兼意大利国王的路易二世,而洛林王国则由东法兰克王国与西法兰克王国所瓜分。
3、结局
这几个王国在之后的几年中,分覆地被分割出来与再次被瓜分(因为法兰克人的传统是诸子均享同等的继承权),直到896年,意大利王国被东法兰克国王兼领后,这样的纷乱才暂时告终,从此,意大利王国便成为了日后神圣罗马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04 11:02:00 +0800 CST  
盎格鲁-撒克逊人


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人指的不是一个民族,通常是指公元五世纪初到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生活在大不列颠岛东部和南部地区的文化习俗上相近的一些民族。
他们使用非常相近的西欧方言,被历史学家比德认为是三个强大的西欧民族-源自日德兰半岛的盎格鲁人(Angles)和朱特人(Jutes)以及来自之后称作下萨克森地区的撒克逊人(Saxons)的后裔。盎格鲁人有可能来自Angeln,比德描述他们的整个国家都来到了不列颠,留下他们空空的古老大地。
地名显示出一些其他的西欧民族曾经来到:弗里斯兰人(Frisians)在 弗兰斯汉(Fresham)、弗瑞斯顿(Freston)和弗理斯顿(Friston);佛兰芒人(Flemings)在佛兰普顿(Flemptom)和佛林比(Flimby);士瓦本人(Swabians)在士瓦弗汉(Swaffham);或许法兰克人(Franks)在法兰克顿(Frankton)和法兰克雷(Frankley)。
可能在麦西亚国王奥发(755年-759年在位),或是阿佛列大帝(871年-886年在位)与他的继承者之下,盎格鲁-撒克逊的数个王国陆续建立。在艾塞斯坦(924年-937年在位)统治下,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形成英格兰。
1、语源
盎格鲁-撒克逊人一词出自阿佛列大帝时代的古典语文件。在文件中,他似乎频繁使用rex Anglorum Saxonum或rex Angul-Saxonum这一称呼。
古英语词汇aenglisc和Angelcynn("Angle-kin", gens Anglorum)的意义已被证实与其专指盎格鲁人而排除撒克逊人的原意不同,早期的纪录显示其指五世纪后迁徙至英格兰的西欧民族。
八世纪初,毕德在他的《英格兰教会及人民史》(Historia ecclesiastica gentis Anglorum)中提出:
多数英格兰北部王国(东盎格利亚、麦西亚、诺森布里亚)的人是盎格鲁人,他们来自(西欧的)什列斯威-好斯敦(Schleswig-Holstein) 的 Angeln半岛,因而得名。
艾塞克斯,萨西克斯和韦塞克斯的人是撒克逊人,他们来自(西欧的)古撒克森尼地区。
肯特和南哈姆郡的人属于朱特人部落。
其他古代文人没有提供相关的区别。尽管与其他王国相比,肯特王国的风俗显著不同。西撒克逊的文人常称自己的国家是Angelcyn的一部分,而自己的语言是Englisc,而西撒克逊的王室们则宣称他们是北方伯尼西亚王国(Bernicia)的后裔。从另一方面看,毕德对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区分很有可能完全取自于像艾塞克斯(东撒克逊人)和东盎格利亚(东盎格鲁人)这些地名。至少,毕德所设想的英格兰人(gentis Anglorum and Anglorum populi)证实了盎格鲁-撒克逊一词在公元八世纪时已经出现人们的口中了。
伦巴底史学家保罗执事写的欧洲大陆的文献中似乎首先用到“盎格里—撒克森尼”(Angli Saxones)一词,它比阿佛列大帝时代的古典文件早了近一百年。但是,既是如此,没人怀疑这个词是被用来指“欧陆的古萨克森人”而不是指“英格兰的撒克逊人”。
2、起源
(西元400年-600年)
西欧民族据信于五世纪从现今德国北部和斯堪地那维亚南部迁徙至不列颠岛(e.g. Undley bracteate)。根据毕德的《英格兰教会及人民史》一书, 迁入的人口传统上分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但是他们的组成并不十分明确,可能包含弗里斯兰人和法兰克人。The Parker Library拥有包含可能是西欧民族迁移至不列颠的最早纪录的《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Anglo-Saxon Chronicle)。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在150年希腊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Geographia)里被纪录为一个联盟。
3、七大王国时期
(600年-800年)
盎格鲁-撒克逊王国的基督教化从约西元600年开始,并实质上于八世纪中叶完成。整个七世纪到八世纪,较大的王国之间互相争夺权力。根据毕德的纪录,肯特王国的艾特尔伯特于六世纪末掌握统治权,但权力后北移至诺森布理亚。'麦西亚霸权'(Mercian Supremacy)于八世纪统治,但还是没有延续下去。肯特国王艾特尔鲍尔德和麦西亚国王奥发两位最强大的国王,达到最高统治地位。这个时期被形容为七国时代(Heptarchy),但这名词现今于学术上已不使用。这个词汇建立在南不列颠主要七国-肯特(Kent)、萨西克斯(南撒克逊,Sussex)、韦塞克斯(西撒克逊,Wessex)、艾塞克斯(东撒克逊,Essex)、诺森布里亚(Northumbria)、东盎格利亚(East Anglia)和麦西亚(Mercia)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显示其他几个王国也在此时期占有重要地位,包括:赫威赛(Hwicce)、麦肯赛特(Magonsaete)、林赛(Lindsey)和中盎格利亚。
3、丹麦人入侵
九世纪,维京人的侵扰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在阿佛列大帝即位的871年之际,七王国仅有韦塞克斯维持独立状态,阿佛列大帝先于878年在埃丁顿大败丹麦人,886年又攻下了伦敦,迫使入侵者与其签订和约,以彻斯特-伦敦为界,以东为丹麦治区,以西则属英格兰王国。在随后的半世纪内,阿佛列大帝的后继者不断征战,逐步收回失土,直到954年将丹麦治区完全收回。
九世纪的重大发展在于韦塞克斯王国的兴起,在阿佛列统治的末期,他被南方其他王国推举为最高君主。艾塞斯坦是第一位达成直接统治现今英格兰地区的国王。
在十世纪末,斯堪地那维亚人重新对英格兰产生兴趣,丹麦的斯韦恩于1013年入侵英格兰,当时的韦塞克斯王无头脑埃塞烈德国王无力抵抗,遂于1016年流亡诺曼底,留下其子爱德蒙二世抵抗。虽然奋力抗战,但当他1016去世后,卡纽特大帝仍成为了英格兰的统治者,且有不错的治迹。1035年卡纽特大帝去世后,其子Harold、Harthacunt相继成为英格兰的统治者,但他们的统治并不长久。1042年,流亡在诺曼地的忏悔者爱德华重回英格兰,英格兰王位又回到韦塞克斯王室之手。
4、文化
(1)建筑
早期不列颠的盎格鲁-撒克逊建筑一般而言颇为简单,通常使用木材和茅草做为屋顶。盎格鲁-撒克逊人通常不喜欢居住在古罗马城市里,他们在其农耕中心旁建立小城镇。在每一个城镇中心里会有一个主要会堂。
(2)语言
盎格鲁-撒克逊语,又称古英语,是在阿佛列大帝统治之下通行的语言并延续形成英格兰(非丹麦区)的通用语言,直到1066年诺曼征服后,受到诺曼统治阶级的盎格鲁-诺曼语影响,在1150年到1500年之间大致转变为中古英语。
盎格鲁-撒克逊语比起中古英语跟早期西欧语言较为相近。它较不古典化,并且保有许多十二到十四世纪之间消失的时态特点(动词和名词变化)。今日最接近古英语的语言是在荷兰和德国北部几百万人使用的弗里西语。
在口语“古英语”或古典文化广为传播前,古代北欧字母,称作futhorc (又称作futhark)被用来纪录。当文明变得广泛后,一种古典语纪录的形式和几个futhork派生字母: 'Eth、' 'Wynn、'和'Thorn'开始被使用。
以下字母常用来编辑和印刷古英语文字:
a ae b c d ? e f g h i l m n o p r s t ? u w x y
和极少使用的j, k, q, v和z。
(3)法律
极少的法典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留下至今,其法律文化受罗马法的影响颇大。这个法律文化除了诺曼征服之后的发展,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发展对于了解同时代来说非常重要。
(4)文学
盎格鲁-撒克逊文学包含史诗、圣徒言行录、训诫、圣经的翻译、法律文件、编年史、谜语等类型。大约有400本该时期留存至今的手抄本,这些手抄本对于研究以及建立盎格鲁-撒克逊语料库来说非常重要。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最著名的作品当属史诗《贝奥武夫》(Beowulf),其在不列颠有着民族史诗的地位。《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Anglo-Saxon Chronicle)是对早期英格兰历史的重要整理。七世纪的《卡德蒙的赞美诗》(Caedmon's hymn)被认为是现今最古老的英语文字纪录。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05 09:16:00 +0800 CST  
肯特王国


肯特王国(古英语:Cantaware Rīce;拉丁语:Regnum Cantuariorum),约在公元5世纪中叶由入侵英格兰地区的日耳曼部落中的朱特人建立。关于该王国的建立,历史学家至今争论不休,按照传统说法,公元449年朱特人在其部落首领亨格斯和霍萨两兄弟的率领下,在英格兰南部沿海地区登陆,他们是受当地布立吞人的邀请,前来帮助当地人抵抗北方皮克特人的侵略的。不久以后,亨格斯和他的儿子埃斯克马上调转枪头,和邀请他们前来的布立吞人首领沃丁根闹翻,朱特人很快就打败了当地人,并在大约相当于今天英国的肯特郡的区域建立起肯特王国。
肯特王国的埃特尔伯特在6世纪末在英格兰称霸,据说他的霸权范围一直延伸到杭伯河以南区域。在公元597年,埃特尔伯特在其首都坎特伯雷接待了罗马教皇格里高利派出的传教使节圣奥古斯丁,并在圣奥古斯丁的影响下,接受了洗礼,成为盎格鲁-撒克逊诸王国中第一位接受基督教的国王。
但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肯特王国国力衰退,周期性地为麦西亚王国和威塞克斯王国所征服和瓜分,最终在8世纪后半期沦为麦西亚王国奥法统治下的一个省份。奥发死后,肯特人在796年爆发了反抗麦西亚的起义,但被残酷镇压下去。公元825年时,肯特被威塞克斯王国的国王埃格伯特征服,被迫承认威塞克斯的君权,随后肯特成为威塞克斯王国的附属国。
尽管肯特在8世纪末开始的丹麦人侵略浪潮中,成为受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不过肯特仍然是诺曼征服以前英格兰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区在该区的存在,使得大批财富以宗教的名义汇聚在该区,另一方面肯特和欧洲大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宗教、政治、经济、文化。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06 09:05:00 +0800 CST  
萨塞克斯王国


萨塞克斯王国(古英语:Sūþseaxna rīce),意为“南撒克逊人的王国”,撒克逊人建立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它的领土范围在今天英国东南部威尔德地区的南部。萨塞克斯王国在5世纪末建立(按照传统的说法是在477年),其建立者是撒克逊人的首领埃尔,他在几次战役中打败了凯尔特人,建立了一个短暂的军事霸权。
但是人们对这个国家早期200年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7世纪末,这个王国还是信奉异教。直到约克主教圣威尔弗里德在王国传教(681-686年),才使这个王国的民众信奉了基督教。
685-688年,威塞克斯国王卡德瓦拉征服了萨塞克斯,而在卡德瓦拉的后继者因尼在位期间,萨塞克斯继续臣服于威塞克斯。771年,麦西亚的奥法已经将包括萨塞克斯在内的邻国征服,从那时起直到825年,萨塞克斯一直处于麦西亚的统治下。825年,萨塞克斯和其它东部盎格鲁-撒克逊王国一道,臣服于威塞克斯国王埃格伯特。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07 09:59:00 +0800 CST  
威塞克斯王国


威塞克斯王国(古英语:Westseaxna rīce),意为“西撒克逊人的王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王国。其立国时间是519年左右,开国者据说是率族人登陆英格兰汉普郡沿海地带的彻迪克。
到了彻迪克的孙子查乌林(在位期间560年-593年)时,撒克逊人的定居点已经遍布奇尔特恩丘陵,原先的居民凯尔特人则被撒克逊人从泰晤士河上游河谷和塞文河下游之间的区域驱逐出去,但查乌林本人却被撒克逊人放逐。
直到8世纪末,威塞克斯王国一直处于强国的阴影下——先是肯特,然后是诺森布里亚,最后是麦西亚。不过这一时期威塞克斯也并非毫无作为,国王卡德瓦拉(在位期间685年-688年)对邻国开展了几次成功的战役,他的继承者伊尼一方面向西面的布立吞人小王国扩展领土,一方面迫使肯特进贡。伊**后,威塞克斯陷入了混乱状态中。
1、丹麦人入侵和统一英格兰
埃格伯特在位时(802年-829年),威塞克斯的国势再次振兴起来,他成为了全英格兰的宗主。不过他的继承人被迫放弃了一大部分霸权以集中精力来防御丹麦人的入侵。
到了阿尔弗雷德大帝统治时,威塞克斯的概念和英格兰的概念逐渐等同起来。到了10世纪长者爱德华、埃塞尔斯坦(他于927年成为第一个“英格兰人的国王”)、埃德蒙一世、埃德雷德相继为威塞克斯国王时,威塞克斯逐渐对包括丹麦法区在内的整个英格兰建立了巩固的统治。
2、威塞克斯家族统治的结束
在和平者埃德加平静的统治后,其子决策无方者埃塞尔雷德(在位期间978年-1016年)无法抵抗维京人的入侵,维京人首领、丹麦国王克努特大帝于是在英格兰建立统治(1016年-1042年)。
克努特家族的统治结束后,忏悔者爱德华取得威塞克斯的王位,他也是英格兰最后一位无争议的威塞克斯家族国王(1042年-1066年)。爱德华死后不到一年,英格兰遭诺曼人征服。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08 09:15:00 +0800 CST  
埃塞克斯王国


埃塞克斯王国(古英语:Ēast Seaxna Rīce;拉丁语:Regnum Orientalium Saxonum),意为“东撒克逊人的王国”,是撒克逊人建立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它可能于公元6世纪初期建立。传说这个王国的王族的祖先可以上溯到欧洲大陆上日耳曼人所尊崇的主神沃登(奥丁),这也是其他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国的统治者所声称的。
埃塞克斯王国的领土范围包括现在英国的埃塞克斯郡、米德尔塞克斯郡、赫特福德郡大部以及伦敦。大约在604年,埃塞克斯国王萨伯特在他的叔父——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的影响下,接受了基督教。但他一死去,继起的国王就驱逐了伦敦主教梅利图斯,王国很快又恢复了异教的信仰。不过在653年,国王西格伯特又向诺森布里亚国王奥斯威提出派遣传教士到本国传教的请求,奥斯威向埃塞克斯派遣了塞德,塞德使埃塞克斯再次信奉了基督教,并在王国境内建立了教堂。在伍尔夫希尔为麦西亚国王期间,埃塞克斯承认了麦西亚的宗主权,从此开始了埃塞克斯被周边强国支配的历史。
825年,埃塞克斯和其它东部盎格鲁-撒克逊王国一道,臣服于威塞克斯王国,并作为威塞克斯的一个郡。886年威塞克斯和丹麦人议和,使得埃塞克斯沦为丹麦法区的一部分,但在917年,这一地区为威塞克斯国王长者爱德华收复。埃塞克斯最著名的郡长是布里特诺思,他在991年的莫尔登战役中阵亡。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09 10:00:00 +0800 CST  
诺森布里亚王国


诺森布里亚王国(古英语:Norþhymbra rīce)是盎格鲁人建立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国,最初由两个在公元500年左右时建立的独立小王国组成:一个是伯尼西亚,领土包括今天的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东南部;另一个是德伊勒,领土包括今天英格兰的约克郡的北部和东部地区。两国以蒂斯河(Tees)为界。现存的一些稀少的史料记载道,6世纪中叶时,伯尼西亚的国王为伊达,德伊勒的国王为埃拉。
1、统一后的诺森布里亚
604年,伯尼西亚的国王埃塞尔弗里思(Æthelfrith,593年-616年在位)将两个小王国合并为诺森布里亚王国,并为统一后的王国增加了一部分苏格兰以及威尔士的领地。616年,埃塞尔弗里思被流亡德伊勒的埃德温(Edwin)打败,并被取而代之。627年,埃德温接受了基督教,并在英格兰建立了诺森布里亚的霸权。可惜好景不长,632年,埃德温被威尔士的格温内斯王国(Gwynedd)的国王卡德瓦龙(Cadwallon ap Cadfan)杀死,这个王国是和麦西亚国王彭达结盟以反对诺森布里亚的。经过一年的混乱,诺森布里亚的王位被伯尼西亚的奥斯瓦尔德(Oswald)获得,他请来圣艾丹进行凯尔特基督教的传教工作。然而很快,642年,奥斯瓦尔德也被麦西亚的彭达杀死了。之后,奥斯威(Oswiu)(641年-670年在位)以及埃格弗里思(Ecgfrith)(670年-685年在位)先后继承王位。这个时期,诺森布里亚的国力逐渐衰微,麦西亚王国的国势却蒸蒸日上。不过,奥斯威在宗教方面还是有所建树的,他在惠特比宗教会议(Synod of Whitby)上确立了罗马基督教会对凯尔特基督教会的领导权。
7世纪晚期以及8世纪,诺森布里亚在政治上长期处于倾轧、争吵、不和,不过该王国的宗教、艺术、文学却处于一个黄金时代。
2、丹麦人的入侵和英格兰的反抗
867年,入侵的丹麦人在诺森布里亚的首都约克获得了胜利,他们占领了王国的南部地区,诺森布里亚的盎格鲁人只能够控制蒂斯河以北、福斯湾以南的一块领土。
878年,威塞克斯的阿尔弗雷德大败丹麦敌军,并基本统一英格兰,史称阿尔弗雷德大帝。
930年代,在被废黜挪威王位之后,挪威的血斧埃里克来到诺森布里亚,并两次夺得王位,在位时间为947-948年和952-954年。与之争夺诺森布里亚统治的有Amlaíb Cuarán和英格兰国王埃德雷德。
3、诺曼征服
1016年,丹麦的克努特大帝征服整个英格兰后,在诺森布里亚设置了丹麦人伯爵,这些丹麦人伯爵中,以死于1055年的休厄德为最具实力。但很快,1065年时,诺森布里亚人便将休厄德的继承人托斯蒂驱逐,其位置被麦西亚伯爵埃德温的弟弟莫卡取代,1066年,托斯蒂在挪威国王无情者哈拉尔的陪同下,重返诺森布里亚,并在富尔福德战役中打败了莫卡和埃德温,这时,刚刚获得英格兰王位的哈罗德•戈德温森迅速赶往北方,击败了托斯蒂和哈拉尔。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诺曼底公爵威廉抓住了哈罗德来回征战、疲于奔命的弱点,在英格兰南部的黑斯廷斯击败了哈罗德,结束了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10 11:07:00 +0800 CST  
东盎格利亚王国


东盎格利亚王国(古英语:Ēast Engla Rīce;拉丁语:Regnum Orientalium Anglorum)是盎格鲁人在5世纪末建立的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它的领土范围大体相当于现在英国的诺福克郡和萨福克郡。盎格鲁人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和北德地区。
东盎格利亚王国的早期历史很模糊,不过该王国大块领土地处沼泽地带之中,使得它处于比较有利的防御位置,这个因素让东盎格利亚王国在6世纪末成为盎格鲁-撒克逊诸王国中的强国。
东盎格利亚王国的国王雷德沃尔德(Raedwald)(约卒于公元627年)接替肯特的埃塞尔伯特成为南英格兰的霸主,雷德沃尔德曾帮助埃德温击败诺森布里亚王国的国王埃塞尔弗里思,并让埃德温登上诺森布里亚王国的王位。但东盎格利亚王国的国力却随着麦西亚王国的崛起而衰微。公元650年以后,东盎格利亚王国长期沦为麦西亚王国的附庸国。公元825年,东盎格利亚人在威塞克斯国王埃格伯特的援助下起兵反抗麦西亚王国,此举使他们摆脱了麦西亚的统治,但又沦为威塞克斯的属国。更坏的事情接踵而来。865年—866年冬季,侵略英格兰的丹麦人在东盎格利亚王国境内过冬。869年,丹麦人重临故地,这一次他们可不再是短暂停留,而是征服了整个东盎格利亚王国,丹麦人摧毁了王国境内的修道院,并谋杀了东盎格利亚人的年轻国王圣埃德蒙。
970年代时,威塞克斯的阿尔弗雷德大帝击败丹麦人,迫使丹麦人把势力范围局限于英格兰东部的丹麦法区。根据威塞克斯和丹麦人于886年订立的和约,东盎格利亚成为丹麦法区的一部分。不过,丹麦法区的丹麦人很快就故态复萌,又多次侵扰威塞克斯。最终,威塞克斯国王长者爱德华于917年征服了丹麦法区,基本统一了英格兰。从918年起,东盎格利亚就成为英格兰一个郡了。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11 08:54:00 +0800 CST  
麦西亚王国


麦西亚王国(古英语:Miercna rīce)是英格兰七国时代的主要王国之一,由盎格鲁人在公元500年前后创立,统治范围大致跟米德兰地区相当。麦西亚王国的早期历史非常模糊,直到彭达统治时期才比较清晰。
彭达恃兵威压服了威塞克斯王国和东盎格利亚王国,称霸杭伯河以南的英格兰地区,开创了“麦西亚霸权”。彭达死后,麦西亚一度衰弱,直到国王伍尔夫希尔接受基督教信仰之后,国势才渐得昌盛。到公元8世纪,国王埃塞尔博尔德当国之时,整个南英格兰都是麦西亚王国的统治范围。
公元757年,奥法继位。他直接统治东盎格利亚、肯特和萨塞克斯地区,而威塞克斯和诺森布里亚则是他的附庸国。奥法在王国西部建立了奥法堤,使西部地区不再受威尔士人侵扰。奥法死后,麦西亚的霸权渐渐落到威塞克斯王国手中。9世纪初,威塞克斯国王埃格伯特用兵迫使麦西亚承认了威塞克斯的宗主地位。公元874年,麦西亚向大举侵来的维京人投降。886年,麦西亚的东部地区因威塞克斯和丹麦人的和约,归属丹麦法区;西部地区则由威塞克斯的阿尔弗雷德大帝控制。麦西亚的独立历史至此宣告结束,尽管它在作为威塞克斯王国的一个附庸国时,曾经有过一位杰出的女领主埃塞尔弗莱德(阿尔弗雷德大帝之女)。她在丈夫死后,竭力帮助弟弟威塞克斯国王长者爱德华对抗丹麦人。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07-12 07:42:00 +0800 CST  

楼主:麟剑01

字数:118794

发表时间:2018-06-02 16:4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11 11:38:26 +0800 CST

评论数:13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