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日耳曼源流史》(世界民族史专著)

(8)集中营
为了彻底消灭游击队的活动基础,基钦纳下令先后将13.6万名布尔人妇女,儿童和老人以及八万多黑人仆役统统从被焚毁的农场上抓走,用敞蓬货车或牛车运到一起,关进集中营。
南非的集中营首创于1900年9月,起初是收容那些家园被焚毁的布尔军人家属的难民营,基钦纳在1901年将其改造为关押所有布尔平民的集中营。南非境内的集中营有50多座,分布在开普、德兰士瓦、奥兰治和纳塔尔的铁路线两侧,以及约翰内斯堡、布隆方丹、德班等大城市近郊。集中营内实行严格而苛刻的配给制度。每人每天四分之三磅玉米面、大米或土豆,一盎司咖啡,两盎司糖,半盎司盐,每周一磅肉(有亲属参加游击队的妇女和儿童得不到肉)。婴儿和六岁以下的儿童每天可以领到四分之一夸脱的牛奶。黑人集中营的情况更糟,但是他们可以得到黑人亲友的接济,也可以在宣誓效忠英国后被释放。集中营的四周环绕铁丝网,凡有试图翻越逃跑者一律射杀。集中营内人口密度极高,帐篷、毯子、衣服和药物奇缺,瘟疫流行,营养不良,死亡率极高,奥兰治地区白人集中营的死亡率在1901年10月曾高达40.1%。
集中营的高死亡率严重动摇了布尔军人的士气,同时也使英国人的形象在全世界面前一落千丈。英国妇女埃米莉•霍布豪斯为集中营的状况所震惊,向国内提交了一份长达15页的报告,描述了集中营内的惨状。霍布豪斯小姐被英国政府宣布为“祖国的敌人”,立即逮捕并驱逐出境。但是她回欧洲后坚持斗争,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在野的自由党以年青的威尔士民族主义者劳合-乔治为首,猛烈抨击保守党和陆军的野蛮政策.瑞士、德国、荷兰、法国、美国派出了视察人员,欧美各国向集中营内的平民捐赠了大量物资。在国际和国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英国国会不得不派出调查团前往南非。在对基钦纳和集中营官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后,集中营的配给和医疗条件方得以改善,死亡率迅速跌落到2%。
整个布尔战争期间,死在集中营内的布尔平民共有27927人,其中包括1676名老人,4177名妇女和22074名儿童。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11-27 08:55:00 +0800 CST  
(9)停战
布尔战争旷日持久,双方精疲力尽,欧洲各国对英国的抨击和指责也日益激烈。1901年2月,基钦纳已经开始和路易•博塔进行秘密谈判。
到1902年5月为止,英军已经在南非靡耗战争费用两亿两千万英镑,死亡两万一千多人。布尔人的作战能力也在迅速下降,兵力从最高时期的88000人减少到22000人,由于得不到补给,民团士兵营养不良、衣衫褴褛,士气沮丧。他们的粮秣弹药已经耗尽,只能依赖战利品为生。
1902年,英布双方开始正式举行和谈。谈判的关键,一是布尔人的独立问题,二是对待非洲人问题(核心是非洲人的选举权)。关于第二个问题,英国牺牲非洲人的利益,向布尔人靠拢,较快就同布尔人取得了一致意见。1901年3月7日,在由基钦纳公布的米德尔堡建议中,宣布德兰士瓦和奥兰治殖民地中的非洲人在未建立代议制政府之前没有选举权;即使将来给予他们选举权,也应加以限制,以保证白种人享有公正的绝对优势。这实际上就是排除非洲人在上述两地享有选举权。关于第一个问题,双方长期相持不下。英国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就是要兼并布尔共和国,因此寸步不让,先后五次坚决拒绝奥兰治总统斯泰因提出的维持独立的要求。布尔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要求掌握独自制订和执行对土著的政策的权力。
1902年5月15日,代表两个布尔共和国、三十二个地方民团和165个游击队的布尔人代表在弗里尼欣(Vereeniging)开会,讨论和战前途。5月27日,米尔纳勋爵来到弗里尼欣,同布尔人代表史末资将军举行会晤。
在会晤中,米尔纳提出了十二条和谈条件。其内容为:
布尔野战部队和武装公民放下武器,缴出其所有或所控制的全部枪炮及战争物资,终止对爱德华七世国王陛下政府继续进行任何抵抗的企图,并承认国王陛下为其合法主权者; 宣誓效忠英王的布尔战俘将立即得到释放; 保证布尔人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不受侵犯; 除某些违反战争惯例的行为外,实行普遍大赦; 英语为官方语言,但是在学校和法院中可以使用南非荷兰语; 布尔人准许保留枪支用于自卫,但须申请执照; 尽快用民政管理代替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军事管制; 条件成熟时在南非建立代议制自治制度; 任何为支付战争费用征收的捐税都不强加在新征服的两个地区; 英国协助布尔人重建农场; 向受损失的农场主和布尔公民提供三百万英镑的赔偿; 剥夺布尔军队主要指挥者的公民权,但是不判处他们死刑。 5月30日,60名布尔代表就是否放弃维持独立举行投票,结果以54票对6票决定接受和约中最关键的第一条内容。5月31日,英布双方在弗里尼欣正式签订和约。持续31个月的英布战争宣告结束。
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英国先后动员了45万军队(英国官方统计数字为448435人),其中25.6万为英国正规军,10.9万为英国志愿军,5.3万为南非英国殖民地军队,3.1万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英国通过海路运到南非的军队前后共计38万,此外还运送了35万匹马、10万匹骡子, 134万吨军事装备和其他物资,先后动用了1027艘舰船。参加战争的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部队共有1072名军官和20870名士兵阵亡。
布尔人方面,参加战斗的前后共计8.8万人(南非官方统计数字为87365人),其中德兰士瓦人4.3万,奥兰治人3万,这两个国家全部人口不过44万,所以是几乎全部男性青壮年都上阵作战;此外,还有1.3万开普殖民地的布尔人,以及两千名外国志愿者。到缔结和约时,参战的布尔人共有3700人阵亡,3.1万人被俘虏,2万人缴械投降,一万多人流亡到德属西南非洲和莫桑比克。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11-28 09:08:00 +0800 CST  
7、战争的影响
(1)对南非荷兰人的影响
随着独立的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国家灭亡,南非布尔人全部沦为英国的臣民。经过这次战争,布尔人之间的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居住在南非四个殖民地的布尔人已有60万人,远远超过英裔白人的数量。他们具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和语言,英布战争大大促进其民族认同的心理状态的形成,经历了长期演化和认同过程之后终于形成为一个民族,即阿非利卡人。
尽管英国成立了南非联邦,并给予南非荷兰人以平等的政治地位,但是第二次英布战争造成的民族隔阂是影响深远的。虽然一部分上层南非荷兰人如博塔、史末资致力于同英国人的和解,以及两个白人民族之间对黑人和有色人种的合作统治,可是大多数中下阶层的南非荷兰人对集中营记忆犹新,不少人的亲属死在那里,因此对英国人始终怀有深刻的敌意。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部分南非荷兰人发动了亲德反英的武装暴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南非荷兰人组成了一个极端仇英的政治组织,取名为奥瑟瓦•布兰德威格(Ossewa Brandwag),反对南非同英国结盟。二战结束以后,南非和英国关系愈发冷淡。1961年5月31日,南非联邦政府宣布不再臣服于英国女王,退出英联邦,建立了现代的南非共和国。
(2)对英国的影响
在英布战争之后,英国将南部非洲的殖民地连成一片,控制了通向非洲腹地大湖区的走廊。好望角地区以广袤的南非内地为依托,成为英属海外帝国最重要的前哨基地之一。经济方面,随着世界上最大的兰德金矿被英国把持,英国得以控制全球经济命脉。来自南非的黄金使得伦敦迅速成为全球金融业和黄金交易的中心。
但是,第二次英布战争也标志着英国的海外扩张史的终结。英国政治家发觉由于近代化战争代价高昂,同时保卫大英帝国海外领地和英国本土的做法,在经济上和战略上都是不可行的。因此英国不应当再保持孤立政策。布尔战争结束之后,英国便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收缩,将部分海外势力范围转托给加、澳、新等白人自治领,英国本身的战略重点则转回欧洲。
(3)对战争理论的影响
除了对参战国的直接影响外,布尔战争对现代军事理论和装备技术的发展也影响深远。在这场战争中,许多重要的近现代作战理论初露端倪,或者首次发挥出其重要作用。在布尔战争中,德国总参谋部向德兰士瓦和奥兰治派出了军事顾问,瑞士、荷兰、法国等国也派出军事观察员前往南非。面对英军借助铁路进行的大规模快速兵团调动,以及占压倒优势的大兵团正面作战,德国总参谋部加深了对“总体战”学说的信赖。而瑞士(以及后来的以色列)则根据布尔人“全民皆兵”的军事思想,建立了自己独具一格的国防体系。
在作战理论方面,布尔战争再次提出了关于“全民战争”的理论:每个符合服役条件的平民都是待征召的战士,平时在农场和城镇中从事自己的营生,并在一年中的某段时间里接受短期的军事训练,战争爆发后则迅速按地区集结报到,组成民团参战。对于人口和资源相对贫乏的小国来说,由于平时军队不事生产,军费糜耗甚高,不可能经常保持一支拥有一定规模的常备军,所以采取全民动员、平战结合、兵民结合的政策,可以解决一定的困难。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11-29 08:18:00 +0800 CST  
8、民族的形成
在1877年—1880年英国统治德兰士瓦的三年期间,布尔人的民族情绪高涨,德兰士瓦和开普两地的布尔人联合起来,于1880年在开普敦成立了民族主义组织——阿非利卡人大会(Afrikander Bond),并且在独立的奥兰治自由邦共和国也发展了分会。布尔战争期间,英属开普殖民地和纳塔尔省的阿非利卡人居民普遍参加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军队,或为其游击队提供帮助。
布尔战争结束后,英国采取与阿非利卡人和解的政策。1906年,在扬•克里斯蒂安•史末资将军的努力下,德兰士瓦获得自治地位,1907年奥兰治河殖民地也获得了自治地位,恢复了奥兰治自由邦的旧名。1909年,为了统一南非的殖民地财政、关税、铁路,英国国会通过了“南非法案”。1909年9月20日,英王爱德华七世批准了议会提出的建立南非联邦的法案。1910年5月31日,由开普、德兰士瓦、奥兰治自由邦和纳塔尔共同组成的南非联邦(Union of South Africa,Unie Van Suid Afrika)成立,南非成为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一样的自治领地。为了妥协旧英属殖民地和新吞并各行省之间的利益关系,南非联邦的首都也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分别设在开普敦、比勒陀利亚和布隆方丹。此时居住在南非四个殖民地的阿非利卡人已有60万人,远远超过英裔白人的数量。他们具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加尔文派改革教会)和语言(由荷兰语演化而成的阿非利卡语);英布战争大大促进其民族认同的心理状态的形成,南非联邦的成立则使他们合并成为单一国家。经历了长期演化和认同过程,在布尔战争之后,南非的荷裔移民后裔终于形成为一个统一的阿非利卡人民族。南非联邦成立后,原来各殖民地中的阿非利卡人政党很快结合成单一的政党——南非党,由路易•博塔任主席。在1910年9月的南非第一次普选中,南非党得到阿非利卡人农场主的一致支持,击败英裔的联邦党,在1911年11月正式成立南非联邦政府。
9、混血阿非利卡人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结束后,在一部分阿非利卡人当中出现了扩大种族范围的倾向,鼓励以阿非利堪斯语为第一语言的南非和纳米比亚籍有色人种宣布自己为阿非利卡人。在阿非利堪斯语中,黑人、印度人等非白人人种被称为“kleurlinge”,而这些操阿非利堪斯语的有色人种则被称为“bruine afrikaners”(棕色阿非利卡人)或“bruinmense”(棕色人种)。他们在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也被称为混血人种,或巴斯特人(Bastera,意为“**”),纳米比亚的雷霍博斯人(Rehobothers)与其来源相同。
南非和纳米比亚的混血人种出现于18世纪下半叶,是迁徙到南非内地的布尔农民与祖鲁、科萨、纳马等土著民族妇女通婚的结果。他们操阿非利堪斯语,起荷兰名,信仰加尔文教派。在南非和德属西南非洲,混血人种曾与布尔人一同展开对黑人的战争,作为报酬,他们被允许保留自己的土地。
考虑到南非殖民时期和种族隔离时期不同种族间的严格界限,白种阿非利卡人的这种态度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进步。但是操阿非利堪斯语的有色人种并不认为自己与白阿非利卡人属于同一种族,因为经过漫长的隔离,他们已经发展出了完全不同的种族文化。同时,“阿非利卡人”这个词语的种族主义背景容易令人产生不愉快的联想。这些人倾向于用更加中立的形容词格“阿非利堪斯人”(Afrikaanses)来称呼自己。
10、阿非利卡人与布尔人
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阿非利卡人仍然用“布尔人”这一称呼。这些人大多是居住在原英属开普省范围之外的布尔共和国公民后裔,他们的祖先包括1690年迁出荷兰东印度公司开普领地的布尔人和1836年“大迁移”的布尔人。“阿非利卡人”的叫法在1930年代得到南非联邦政府(当时为英国自治领)的鼓励,因为这个称呼不会使人联想到著名的两个布尔共和国,因此有一种“民族统一”的语感。但是那些坚持拒绝与英国人和解的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后裔则坚决拒绝自己被称为“阿非利卡人”。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比留在英国殖民地的阿非利卡人更加珍视自由,在遇到殖民企图时奋起抵抗,因此不应与那些甘受英国殖民统治的阿非利卡人划为同一民族。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11-30 09:39:00 +0800 CST  
弗拉芒人


弗拉芒人(Flamands),亦称“佛兰德人”或“佛来米人”。 因居住在佛兰德(英语译佛兰德斯)地区得名。主要分布在比利时北部,弗拉芒人占比利时总人口58%;另外还有一些佛拉芒人分布在荷兰和法国等国。佛拉芒人以荷兰语为母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属于白种人。佛拉芒人大多数人信奉天主教。
佛拉芒人的族源与荷兰人基本相同,主要由弗里斯人、法兰克人、撒克逊人等古代日耳曼部落和克尔特人{凯尔特人)结合而成。为中世纪尼德兰南部的居民。16世纪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中,北部居民由天主教改宗基督教加尔文派,脱离西班牙,建立荷兰共和国,发展成为荷兰人。尼德兰南部的居民仍处于西班牙统治下,继续信奉天主教,逐渐发展为佛拉芒人。在西班牙之后,佛拉芒人又相继遭受奥地利、法国的统治。1815年拿破仑失败后,归属荷兰。1830年,大部分佛拉芒人与瓦隆人共同建立了比利时王国,但仍有部分佛拉芒人留在荷兰和法国境内。
佛拉芒人经济发达,历史上以生产呢绒、麻纺、陶瓷著称,现今主要工业有造船、炼油、冶金、采煤、热带产品加工、机械和电气设备等。文化亦发达,尤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驰名于世。居住在荷兰的佛拉芒人已日趋与荷兰人融合。
另有10余万佛拉芒人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和扎伊尔(今刚果民主共和国)。
弗拉芒人是比利时的两大族群之一。主要居住在比利时北部的佛兰德地区。佛拉芒人长期以来与比利时南部的说法语的瓦隆人之间关系紧张,一直都有要求自比利时独立的呼声。
早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军为破坏比利时的中立地位,借道比利时入侵法国。比利时军民在国王阿尔贝一世的领导下,展开顽强的抵抗。比利时军队同英法军队一道,据守弗兰德平原西部的一小块领土,这里构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的一部分。在西线比利时小城伊普尔进行的战役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德军的占领进一步激化了说荷兰语的弗拉芒人和说法语的瓦隆人之间的矛盾,部分弗拉芒人公开欢迎入侵者,觉得他们是把自己从瓦隆人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救星,但比利时国防军在整整4年时间里顽强地据守住了德巴涅和法国之间的一小片国土,直到1918年11月比利时光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比利时没有获得战争赔款,这对它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比利时南方的煤矿、钢铁和制造业开始衰退,而北方的佛兰德地区则通过发展轻工业获得稳步发展,特别是安特卫普周边地区成为新的工业区。先进的农业技术给弗拉芒人带来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收益。20世纪30年代末,弗拉芒人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瓦隆人,他们利用足够的多数选票将弗拉芒语确定为弗兰德地区教育、司法和行政上的官方语言。
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入侵比利时,比利时政府在18天后投降。利奥波德三世国王留在国内,试图缓和征服者的残暴统治措施。比利时的抵抗组织同欧洲其他地区的地下组织一道,对纳粹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但另一方面,佛兰芒人和瓦隆人中都有人加入德军,他们分别组成了不同的党卫军部队,参加了德军在俄国的作战。
瓦隆人,比利时两大民族之一,分布于首都布鲁塞尔及其以南地区。讲法语,属印欧语系罗曼(拉丁)语族;信奉天主教;族源接近法兰西人。其先民主要为凯尔特人中的比利其人,公元前后逐渐罗马化,后又吸收部分日耳曼族系利普里安法兰克人的影响。中世纪至近代,曾相继受法兰克王国、法国勃艮第公爵、西班牙、奥地利、法国、荷兰统治,直至1830年比利时独立。弗拉芒人,亦作佛兰芒人、佛来米人,即弗兰德人。比利时两大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该国北部,法、荷境内也有。操弗拉芒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书面语与荷兰语几无区分。先民为巴塔维人、利普里安法兰克人等日耳曼系统族群,族源与荷兰人相近。16世纪尼德兰革命后,北部荷兰脱离西班牙统治而独立,南部仍处西班牙治下地区(19世纪形成比利时)逐渐演变成单独的弗拉芒人。比利时建国后,瓦隆人和弗拉芒人的民族矛盾集中表现为语言争端。1963年起,比利时政府根据历史上居民分布情况,划分了不同的语言区,并明确规定荷兰语和法语为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的两种官方语言。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12-02 08:56:00 +0800 CST  
苏里南人


苏里南人(Surinames)、南美苏里南居民的总称。约37万人(1982)。其中90%聚居在占全国面积3~4%的沿海和大河谷地,全国平均每平方公里4人。荷兰语为官方语,通用苏里南语(或称“塔基—塔基”语,是一种由荷兰、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语言成分组成的混合语)。
16~19世纪初,苏里南成为西班牙、荷兰和英国激烈争夺之地,1816年沦为荷兰殖民地。1954年实行“内部自治”,1975年独立。最早的居民为印第安人,17世纪80年代殖民者从非洲贩运黑奴从事甘蔗园劳动。1863年废除奴隶制后,殖民者先后从印度、印度尼西亚招募契约劳工。
目前苏里南人中,克里奥尔人(黑人及其混血儿的后裔)占三分之一,主要从事文职和自由职业,并经商。信基督教新教。印度人后裔占37%,印度尼西亚人(主要是爪哇人)占15%。这两部分人大多居住在农村,主要务农,分别信奉印度教和伊斯兰教。黑人占10%,他们于19世纪中叶因反抗奴隶制而逃入内地丛林,通常被称“丛林黑人”,与外界极少接触,仍保留非洲传统习俗,主要务农、捕鱼。印第安人占2%,分为南支(阿拉瓦克人和加勒比人)和北支(瓦亚纳人和特里奥人),从事游牧、捕鱼和刀耕火种农业。华人占2%,主要经商。欧洲人(主要是荷兰人)、犹太人和黎巴嫩人各占1%。 由于历史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各民族仍保留各自的语言、宗教、文化模式、服装和习俗,但民族关系比较融洽。
另有10余万苏里南人旅居荷兰。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12-04 09:19:00 +0800 CST  
苏里南共和国


苏里南共和国(荷兰语:Republiek Suriname;苏里南汤加语:Sranan;博杰普尔语:Sarnam)位于南美洲北部,北滨大西洋,南临巴西,东临法属圭亚那,西临圭亚那,是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国名源于当地原住民苏里南人。该国旧称荷属圭亚那,原为荷兰在南美洲的殖民遗迹,1954年成为荷兰王国海外自治省,1975年时独立。
苏里南无论以面积还是人口排名,都是南美洲最小的一个国家,也是西半球不属于荷兰王国组成体的地区中,唯一一个使用荷兰文为官方语言者,另外,汉语中的客家语是苏里南共和国的法定语言。首都帕拉马里博为苏里南河河口的商港。苏里南是一个种族、语言、宗教上极为多元的国家,当中穆斯林人口占苏里南的13%,其比例在所有美洲国家中最高。
苏里南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区。
1499年西班牙航海家A. de奥赫达首次探察了苏里南地区。
1551年荷兰人在苏里南河口处建立第一个移民点。
1593年被西班牙探险者宣布为其属地。
1602年荷兰人开始到此定居。
1630年英国移民迁此。
1630年英国殖民者占领苏里南,从巴巴多斯移民到苏里南经营烟草、甘蔗种植园。
1667年荷兰和英国签订《布雷达条约》,将北美洲的新尼德兰(今美国纽约州)让给英国,以此取得对苏里南的殖民统治。
1682年荷兰政府因财政困难把苏里南卖给荷兰西印度公司。该公司于1683年又转手把苏里南的1/3卖给荷兰贵族范•索梅尔斯迪克公爵。
1799~1815年拿破仑战争期间,苏里南再次被英国占领。
根据1802年的亚眠条约,英国把苏里南归还给荷兰,称荷属圭亚那。
从17世纪80年代起,荷兰殖民当局从非洲运入大批黑奴,从事甘蔗种植。黑奴为反抗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曾多次举行武装起义。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部分黑奴从种植园逃入边远的森林地区,建立了一些独立新村,被称为丛林黑人。
1772年丛林黑人的起义队伍一度逼近帕拉马里博。
1863年荷兰殖民当局被迫废除奴隶制。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荷兰殖民当局从印度、爪哇和中国引进一批契约劳工。这些劳工除参加甘蔗种植外,还帮助当地发展了水稻生产。20世纪20年代,苏里南发现了丰富的铝土矿,但多年来铝土工业主要控制在美国和荷兰资本家手中。
1667年已经在苏里南定居的荷兰人,于18世纪早期从爪哇引入了咖啡树,这导致苏里南是南美历史上第一个种植咖啡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曾占领苏里南。战后,苏里南先后出现了苏里南民族党、苏里南进步人民党、印度尼西亚农民党和统一工会等组织1954年苏里南获得“内部自治”权,但国防和外交事务仍由荷兰政府掌握。1973年民族党联盟在大选中获胜,成立了以民族党主席H.A.E.阿龙为总理的政府。
1975年11月25日宣布独立,成立苏里南共和国。独立后,苏里南政府为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对一些外资企业实行国有化,鼓励发展该国私营工业和开发内地资源等。对外则主张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1975年12月苏里南加入联合国1976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80年2月25日,苏里南发生军事政变,阿龙政府被推翻,新成立的全国军事委员会接管政权,任命H.R.陈亚先为总理。同年8月,陈亚先任总统兼总理。1981年成立由总统陈亚先和军队司令D.鲍特瑟等六人组成的最高决策机构──政策中心。此后政府数次更迭,未遂政变时有发生。1984年由军方、工会和企业界代表组成政府,W.乌登豪特任总理。1985年又组成以鲍特瑟为首脑、乌登豪特为总理的新政府,同时成立以鲍特瑟为主席的最高决策机构最高磋商委员会。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12-05 18:51:00 +0800 CST  
弗里斯人


弗里斯人(Frisians),主要分布在荷兰北部的弗里斯兰、格罗宁根以及西弗里西亚群岛;另有部分在德国的西北部(包括东弗里西亚群岛和黑尔戈兰岛)和丹麦西部的北弗里西亚群岛。属欧罗巴人种。使用弗里斯语,与英语相近,同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支。有文字。信教者多属基督教加尔文教派。
古代的弗里斯人属于日耳曼部落群的西支,与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为邻,公元初分布在北海的东南岸和东岸,从事沿海贸易,活跃一时。是构成荷兰人、佛拉芒人、英格兰人和丹麦人的成分之一。现今的弗里斯人正处于被周围民族同化的过程中,但仍保留明显的民族意识。多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种植亚麻、甜菜、牧草,饲养乳牛、羊、猪等,亦从事渔业。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12-06 09:46:00 +0800 CST  
维京人(诺曼人)


维京人(Viking)又称“诺曼人”,泛指北欧海盗。他们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一直侵扰欧洲沿海和英国岛屿,其足迹遍及从欧洲大陆至北极广阔疆域,欧洲这一时期被称为“维京时期”(Viking Age)。维京的老家是挪威、瑞典和丹麦。他们和后代曾一度控制了大部份的波罗的海沿岸、俄罗斯的内陆、法国的诺曼底、英国、西西里、意大利南部和巴勒斯坦的部分地区。他们在825年时发现冰岛(爱尔兰的僧侣早已经在那里)并在875年定居下来。985年,他们又在格陵兰殖民。有强力的证据显示,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的五百年,他们就曾到达纽芬兰并探索了部分北美地区。
最早见于历史记载中的维京海盗是记录在《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的公元789年一次对英国的袭击,当时他们被当地官员误认为是商人,这些海盗杀死要向他们征税的官员。第二次记录是在公元793年。以后200年间维京不断地侵扰欧洲各沿海国家,沿着河流向上游内地劫掠,曾经控制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据说他们曾远达地中海和里海沿岸。其中的一支渡过波罗的海,并远征俄罗斯,到达基辅和保加尔。有些船队远航至里海,前往巴格达和阿拉伯人做生意。而更为著名的一支维京人向西南挺进,在欧洲的心脏地带掀起轩然大波。他们大肆劫掠不列颠群岛,并且还向欧洲大陆进行了侵扰。维京(Vikings)一词便带有掠夺、杀戮等强烈的贬义。维京人对于欧洲历史尤其是英格兰和法兰西的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
11世纪时的德国历史学家不来梅的亚当曾在他的著作《汉堡大主教史》第四卷中记载过:“海盗们在西兰岛聚集了大量的黄金,这些海盗被他们自己人称为维京,我们称他们为阿斯考曼尼,他们向丹麦国王纳贡”。
13世纪时,挪威国王哈罗德一世下决心要将这些海盗从苏格兰及附近岛屿清除出去,部分维京人逃到冰岛。北欧的传说将他们描绘成无畏的英雄,但到了18世纪的传奇中又把他们描绘成强盗。欧洲人认为是斯堪的纳维亚农民业余去做海盗,但斯堪的纳维亚人认为可能这些人只是非法的强盗。又有一种说法认为是斯拉夫人中的海盗逃亡落脚在北欧。
维京人从他们在斯堪的那维亚的老家散布开来,他们会以龙船(因为在这种小船的船头和船尾雕上龙头而得到这个称号)横渡海洋并突然作出攻击。他们会先作出突袭然后洗掠,在任何庞大的抗抵部队能作出攻击之前就会自行撤退,不过他们的行径却逐渐变得更为大胆。到了后来,他们甚至占领并定居在欧洲重要的地区。身为异教徒的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杀害教士和掠夺教会的财产。一般人都会惧怕于他们的无情和残暴,他们就像来自地狱的魔鬼。在当时,他们是卓越的工匠、水手、探险家和商人。
维京的老家是挪威、瑞典和丹麦。他们和后代曾一度控制了大部份的波罗的海沿岸、俄罗斯的内陆、法国的诺曼底、英国、西西里、意大利南部和巴勒斯坦的部分地区。他们在825年时发现冰岛(爱尔兰的僧侣早已经在那里)并在875年定居下来。985年,他们又在格陵兰殖民。有强力的证据显示,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的五百年,他们就曾到达纽芬兰并探索了部份北美地区。

楼主 麟剑01  发布于 2018-12-07 09:22:00 +0800 CST  

楼主:麟剑01

字数:118794

发表时间:2018-06-02 16:4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11 11:38:26 +0800 CST

评论数:13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