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三国史》

前后两个汉王朝虽然都有出现宦官专政,但他们似乎从没有做出过任何对皇帝不利的事情,这点和之前的秦朝、之后的唐朝、明朝都有明显区别。所以尽管第二汉王朝的宦官背负了各种各样的骂名,但指责他们对皇权不忠诚是绝对错误且极不要脸的。
落魄的皇帝刘辩和他的弟弟陈留王刘协被迫在凌晨的黑暗中结伴寻找回家的路。作为全帝国爵位最高的两个人,可以想象两个孩子在平时的生活有多么的养尊处优,而现在却极有可能是穿着睡衣在外面奔波(政变发生时已是夜晚),何其之落魄!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2 11:46:00 +0800 CST  
路上,刘辩和刘协遇到了一户好心人,对方借给了他们一辆没有车盖的马车。今天敞篷车是时尚的标志,但在当年算是当时最低贱的交通工具。接着,他们遭遇了一位低级公务员,这个人一边将自己的马献给皇上,一边抱着更小一点的刘协一起朝洛阳赶去。然后,他们遇到了董卓。
正是这一场不约而来的相遇,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2 11:46:00 +0800 CST  
第五讲完,喜欢的朋友顶顶吧~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2 11:47:00 +0800 CST  
第六讲开始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3 10:52:00 +0800 CST  
第六讲 董卓政权的成功与失败

刘辩兄弟与董卓的相遇这并不仅仅是偶然。对于宦官集团和何进集团的这次火并,董卓原本是比别人慢了一步的——他是从今天的山西境内向洛阳出发的,路途遥远,原本应该是跟不上别人的节奏。但他刚到洛阳城外便发现了城中燃起了大火,那是袁绍的弟弟袁术等人在皇宫中放的火。袁术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尽管今天的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他的重要性。不过我们现在就可以知道的是,袁术是一个胆子非常大的人,所以他才敢做出进宫放火这样的行为。
尽管长途奔波已经十分劳累,但看到火光的董卓立刻便来了精神。敏锐的政治神经让他很快做出了一个正确的推理:皇宫内出大事了。于是他一边继续进军,一边不断派人搜集情报。忙中不乱,从这里可以看出董卓确实是一个有头脑的人。而随后他便听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皇帝被宦官劫走了,方向大概在北邙山一带。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3 10:54:00 +0800 CST  
董卓立刻改变了行军方向,然后命令手下全面搜索皇帝陛下。这样一来,因为原本就在城外的缘故,董卓之前比别人慢一步的劣势现在反而变成了优势。没多久,他终于抢在别人前面而找到了刘辩、刘协以及抱着刘协的那个低级官员。几乎与此同时,京城的官僚们也已经赶到北邙山,但此时皇帝已经处在了董卓的控制之下——这个状况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董卓去世。
和所有非法统独裁者一样,董卓在试图建立属于自己掌握的政权过程中并不为原有政府成员所接受,这些反对声或来自一些试图维持已有局面的既得利益者,同样也来自一部分和董卓一样具有政治野心的人物。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3 10:55:00 +0800 CST  
以丁原为首并州军事集团就属于后者。在两次不成功的政治投机后,丁原总算找到了一个可以自主发展势力的机会。尽管之前何进授予他的京城卫戍部队长官职务很可能没有实权,但随着何家兄弟的死去,丁原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帝国中心最有实力的军队首领。袁绍等人虽然也掌握有若干军队,但他们还很年轻,而且并没有真正在战场上锻炼过,所以还不能被证明具有与其对抗的胆量和能力。于是洛阳的政局很快便被简单化为了董卓与丁原两人之间的对抗。
很显然,董卓一开始的处于绝对劣势的,以至于为了虚张声势,他不得不自导自演了一出悬疑剧:他命令自己为数不多的部队白天大张旗鼓地进入洛阳,到晚上又偷偷溜出去,第二天又开进城。原本他只有三千人马,但经过这么几天的表演,董卓的政敌们便都弄不清楚他到底掌握了多少部队。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3 10:55:00 +0800 CST  
不过董卓这些表演都只是为了他的另一个时间而拖延时间,当丁原因为不清楚董卓底细而按兵不动之时,他没有发现自己的秘书兼保镖吕布已然被董卓所收买,随后董卓便以一场政治暗杀终结了丁原的生命(当然也包括政治生命)。
吕布的背叛固然有其个人的原因——此人事后被证明是历史上不少见但也仍然很罕见的不讲信用、见利忘义的人物,但另外两点也可以被视作是董卓在与丁原的斗争中胜利的重要因素:因为掌握了皇帝,所以他可以向吕布开出足够诱人的筹码以换取丁原的头颅;因为平时豪爽的性格和在信守诺言方面的良好的信誉,董卓也使吕布相信自己可以做成这笔交易。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3 10:55:00 +0800 CST  
吕布很快便取代丁原而成为了并州军事集团的头领,然后成为了董卓的秘书兼保镖——两人甚至还建立了一种养父子的关系。这是凉州军事集团与并州军事集团的政治联合,也是董卓获得中央权力的最后一步,因为至此京城便再也没有人能阻挡他成为帝国的最高独裁者了。不过讽刺的是,他的这个决定最后直接埋葬了自己,但那将是三年以后的事情,而目前,董卓的事业才刚刚起步。
尽管后人对董卓的痛恨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熟悉历史的人都没有否认董卓政府在前期的新政是科学且有成效的。整个第二汉王朝的中心矛盾在于政府的人事安排,皇帝、外戚、宦官不断根据个人喜好安排各级领导人物是帝国内部长期以来不团结的重要原因,而董卓在执政初期很好地注意了这一点。他提拔了一大批被宦官压抑多年的知识分子并将他们派遣到了帝国的各个部门、各级政府担任重要职务,这其中就包括有大文学家蔡邕。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3 10:56:00 +0800 CST  
蔡邕是第二汉王朝末年著名的独立知识分子,他才华满溢,却又忧国忧民,这样的性格显然不能被宦官所接受。在宦官不断地迫害下(手段包括公开审判、秘密谋杀等),蔡邕也和同时代的很多人一样被迫流亡海外,直到何进执政时才获得赦免。
长时间的亡命转移了蔡邕的注意力,这使他在思想上的境界超越了同时代的很多人。在他原创的一首名叫《回忆青色爱情》的诗歌(注:即《青衣赋》)中,蔡邕大胆地回忆了自己和一位婀娜多姿、但出身贫寒的女子的一段无奈恋情,颇具自由人文思想。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3 10:56:00 +0800 CST  
蔡邕始终是一个诗人,一个理想主义者,这种人注定不能在政治上如意,而他本人也意识到了这点。但可笑的是,董卓却一定要请他复出政坛,否则后果自负。更有趣的是,后来的历史证明他们两人确实十分的配合,董卓很尊敬并喜欢蔡邕,蔡邕也对董卓具有别样的好感。这个奇怪的现象或许证明了另一个令人难以置信但却似乎是事实的事情:董卓本人其实也是一个很天真的人。
还有很多证据可以支持我们的观点,比如董卓对一个人的信任几乎是不做任何理性思考的。当时有两个人,一个是皇帝的秘书周毖,一个是洛阳城门的守卫长官伍琼,他们都十分反对董卓的独裁,却莫名其妙地受到了董卓的信任。而当董卓向他们咨询一些人事方面的问题时,两人推荐了一大批同样反对董卓的人物,而这些建议竟然全部都被采纳了。事后历史的发展完全符合了周毖、伍琼的愿望,这些人最终都成为了后来武装反董的重要人物。而在伍琼掌管洛阳城门的日子里恰好有大量与董卓政见不合的人逃出城外而起兵反对他,这其中就有袁绍、袁术、曹操等,董卓却一直没有对他产生怀疑。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3 10:56:00 +0800 CST  
除此外董卓更是一个情感极为丰富的人物,当未来终结三国时代的司马家族成员中的司马朗(著名的司马懿的大哥)被人告发想要逃出董卓控制时,他的表现更像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老头子。史书记载他不是恫吓、而是悲伤地说道:“你和我死去的儿子一样大,为什么现在也要离我而去啊!”
这是整个三国历史中最矛盾的一件事(之一):开启三国时代的董卓是他那个年代最具智慧与手腕的政治家,但却比之后所有的政治家们更有人情味、更接近自然人而不是经济人。相比于之后形形色色的虚伪、背叛与欺骗,董卓的一生充满了真实、忠诚和信任。没有证据表明董卓有过任何经济问题,相反,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将自己的财产与手下将士分享,而除了某次值得怀疑的杀害俘虏事件,董卓不管是在为将在外还是执政入朝都没有做过任何与“背叛”二字相关的事情,却总是不断相信各种明里暗里反对自己的人,然后被一次次地伤透自尊心。此外,董卓十分信任的两个人都对他发起了暗杀,而且第二次还成功了。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3 10:57:00 +0800 CST  
所以说董卓其实是一个好人,这点蔡邕也有提到,而鉴于他是在私下与自己弟弟进行交谈时表达的这个观点,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发自内心的、未加修改的想法。但是蔡邕同时也指出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董卓是一个不合格的政治家,因为“他身边充满了罪恶的人”。
这并不是一个无理由的控诉,因为董卓本集团内部大量能力低下和不受约束的人物确实要为他的政权被颠覆负大部分责任。根据史书记载,董卓执政期间,他手下的军队基本处于不受约束状态,大量无辜平民遭到军方的洗劫与杀害,有些士兵甚至将平民的头颅冒充敌人的首级以炫耀或者讹诈军功,而董卓却不能制止这些行为,甚至他本人也被记载有杀害俘虏并当众肢解他们尸体而吃下,这种汉尼拔的行径无疑让他在温文尔雅的汉族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梦靥。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3 10:57:00 +0800 CST  
当然,一千年后的我们已经很难分辨出这些恐怖的记载是否属实,是否是由董卓的敌人所杜撰。但综合而言,放任亲近手下肆意妄为和残忍处置尸体并烹饪吃下似乎并不与董卓的身份相违背,毕竟我们一直有提到董卓十分信任自己团队的成员,同时他早年在边疆的经历也使得某些内地人闻之色变的事情在董卓看来并不算什么大事,尤其是汉族人原本就有将敌人活活煮熟的习惯(两百多年前刘邦的一位重要幕僚就是被这样杀死的)。
不过尽管后来的知识分子们对董卓的残忍进行了长达上千年的口诛笔伐,但我们没有看到当时的政府官僚们有明确反对西凉集团的这些出格行为,这不禁让我们怀疑他们的立场究竟和所谓的人民群众是否真的一致(这是他们自己所标榜的)。真正导致董卓与原第二汉王朝上层政治人物决裂的事情有两件,一是他废黜并杀死了合法继承刘宏皇位的皇子刘辩(以及他的母亲何太后),将九岁的刘协扶上了帝位,二是面对外在的反对者们的军事压力,他摧毁了帝国原有的都城洛阳(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将首都迁移到了长安(第一汉王朝的首都)。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3 10:57:00 +0800 CST  
通常认为这两件事情是董卓缺乏政圝治眼光的重要表现,因为刘辩其实并无废黜的必要,因为他所依仗的何太后家族已经没有了男性成员,所以实际上已经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傀儡皇帝。但董卓可能认为九岁的孩子要比十四岁的更容易掌握,也可能是真的认为刘协更加聪明而适合做皇帝,或者仅仅是因为将刘协抚养长大的董太后(刘宏的母亲)和自己一个同姓(其实两人毫无关系),所以他做出了这么一个决定。
中圝国历圝史上发生过很多次强圝势政圝治人物(非皇帝本人)废黜改立皇帝的故事,但是除了商朝的奴圝隶首相伊尹和第一汉王朝的著名外戚霍光外,其余所有进行这项行为的政圝治家都遭到了当时和后世人们无情地批判与唾弃。引用卢植在中圝央会圝议上的观点,要废黜一个君主,首先得他本人昏圝庸,其次要废立执行者拥有崇高的威望和良好的品德。而当时的皇帝刘辩仅仅是一个十四岁、登基不过数月的孩子,根本来不及犯任何错误,除了因为从小寄养在普通百圝姓家(这是一种东方贵圝族们哺育孩子的习惯,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避免儿童过早去世)而行为举止比较随意外,我们并不能在十常侍政圝变中看到他有任何过失。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3 10:58:00 +0800 CST  
但董卓就是要将刘辩赶下皇位,同时将何太后也一并给废黜了。在这个过程中,董卓再次体现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天真——他轻易地相信了袁绍而在召开高级官员大会前向其透露了这个决定,结果袁绍不但不支持他,反而当场与之翻脸并扬长而去。随后卢植也在大会上委婉地反对董卓,结果险些遭到他的杀戮。仅仅是五年前董卓还只是以卢植替补的身份前往河北征讨黄巾军,现在他已经能够决定自己这位前辈的生死了。袁绍、卢植之后再无人敢反对董卓的计划,于是刘辩便就此退位,第二汉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刘协终于登上了皇帝宝座,从此踏上了长达45年的悲催人生之旅。
至于迁都长安则不是本章所要讲述的内容,因为它不是一起孤立事件,要了解此事的来龙去脉以及董卓最后的灭亡,我们就不得不先说一些别的东西。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3 10:58:00 +0800 CST  
自己回复一个,凑365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3 11:56:00 +0800 CST  
今天再来一讲,因为我喜欢7这个数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3 16:40:00 +0800 CST  
第七讲 帝国东部的集体叛乱

罗马不是一天灭亡的,罗马也不是灭亡于一个方面。集团内部的混乱当然是董卓灭亡的主要原因,但无法统一全国高层政治势力以至于帝国出现公开的大叛乱更是给他以继续犯错的机会。尽管现代历史学家的研究已经表明了公元190年后的反董武装起义并没有小说家描述的那样意义重大,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件事情的爆发奠定了三国时代早期的分裂格局,所以我们不得不认真考察一下它的来龙去脉。
众所周知,要成功反对一个独裁者是并不容易的,所以尽管上一讲所提到的周毖、伍琼在不断为董卓的异见分子创造机会,但这些人在掌握大量地方权力后却并没有起兵,而是继续维持对董卓政权的效忠关系。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3 16:40:00 +0800 CST  
我们不能因此而责怪他们的冷漠态度,虽然中国著名的作家周树人先生对此会有一些意见,但政治人物毕竟不可能和文学家或思想家想法一样。无论是周毖、伍琼还是他们推荐的那些人,这些人身上有着两个共同点,那就是在社会上有良好的信誉却没有从政或从军的经验,同时家族势力并不强大。这两点集合在一起的结果就是:他们缺乏反对董卓的胆量和实力。
众望所归的反对派领袖人物是袁绍,因为他不但公开地发表了拒绝与董卓合作的言辞并拥有一个四代都有成为政府领导人物的家族。此时的袁绍已经辞职逃出了洛阳,董卓原本想通缉他,但对方家族的强大使他不但放弃了这个想法而且还授予了他北方一个郡的郡长职务,而这并不能改变袁绍的想法。不过令人沮丧的是,袁绍似乎也缺乏做重大决定的胆量(历史将证明这不是他的最后一次),所以他也只是逃窜到北方而没有采取任何过激举动。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3 16:41:00 +0800 CST  

楼主:全言

字数:295804

发表时间:2016-04-29 01:4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22 15:09:57 +0800 CST

评论数:757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