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三国史》

除丁原外,何进本人还派出了自己政治俱乐部中的几个成员外出招兵买马,意图让他们以武力威胁自己的妹妹,逼她交出所有宦官集团。这种恐吓初期确实被证明是有效的,尤其是在丁原不知是否被授权而烧毁了洛阳城外的一处黄河河港后,何太后确实一度将宦官们放出了皇宫,但不久她便召回了这些人并意图与哥哥完全决裂。
在自觉无法得到何进等人的宽恕之后,曾经风光一时的宦官们决定效仿自己的前辈,以武力解决问题。他们假借了何太后的旨意,将何进骗入宫中,然后围而杀之,同时照惯例向外界宣布是何进意图叛乱,现已被他们就地正法。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1 07:57:00 +0800 CST  
然而这群宦官们显然忘记了自己所处时代的不同:此时的帝国实际上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正是何进、而不是他们以及年仅十四岁的皇帝才有威望将全国的军事力量团结在一起。现在何进被害,军队迅速哗变。他们以为何进报仇为名血洗了洛阳,杀害了所有的宦官,然后便各自为政,拒不接受任何自己直系领导以外的人领导,大分裂的时代也由此而到来了。
第三讲完。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1 07:58:00 +0800 CST  
自己顶顶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1 11:37:00 +0800 CST  
得,回复别人都被删帖,晕死……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1 13:02:00 +0800 CST  
继续第五讲,路过觉得可以的朋友就顶一下吧~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2 11:37:00 +0800 CST  
第五讲 边疆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分化

正如战争让哈布斯堡等王朝兴起、和平同时却又让他们腐化一样,恶劣的成长环境总能铸就人类超乎平常的毅力与能力,而安逸却又总能消磨人的进取心。引用中国唐朝一位著名文学家的诗句:锋利的宝剑都是经过不断的打磨而形成的,梅花的香味恰恰是因为冬季的寒冷所创造。虽然后一句明显缺乏科学依据,但这首诗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我们现在所论述的客观事实是不谋而合的。
如前所说,因为常年不间断的民族矛盾与冲突,第二汉王朝末年涌现出了一大批来自边疆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们包括(以下方位参考于洛阳的地理位置):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2 11:39:00 +0800 CST  
来自西北边疆、羌汉杂居的凉州的三大凉州将领、皇甫嵩、董卓及其部下等。
来自正北边疆的并州的丁原及其部下等。
来自东北边疆的幽州的卢植以及他的两个学生——著名的汉族沙文主义者公孙瓒和未来的三国三巨头之一的刘备。
来自东南边疆的扬州的朱儁及其部下,以及未来的三国三巨头之一的孙权的父辈孙坚等人。
综合而言,以上这些人物身上都有着这么几个共同特点: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2 11:39:00 +0800 CST  
1、出身都不高贵,大多是中基层公务员的亲属,血统最好的刘备虽然是皇族,但他的家族源自第一汉王朝,到自己所处时代时以沦落到没有田产并贩卖手工制品的地步。朱儁和刘备有着几乎相同的经历——他们都没有土地,父亲都早死,都被迫与母亲一起从事手工业、商业。凉州三大将领均为中基层军官出身,董卓与丁原同样为公务员系统中一步步摸爬滚打上来的。卢植的后人虽然风光显赫于中国和朝鲜半岛(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自称为其后人),但他本人血统一般,身上也没有任何的贵族身份与气质。
2、都有接受一定知识文化熏陶,但水平与造诣有限,并且都比较轻视理论与仪式而信奉现实与实践。卢植是这些人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但他实际上却是一个不喜欢舞文弄墨而特别注重客观实践的人物,所以他也很罕见地没有留下任何文学作品传世,而这是极不符合他作为大知识分子的身份的。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2 11:40:00 +0800 CST  
3、都有过或长或短的基层工作经验并且都曾亲自参与过杀戮的行为——凉州的五位军事人物和公孙瓒都曾在对北方蛮族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董卓、皇甫嵩、朱儁、卢植都曾镇压过黄巾起义等大量帝国叛乱,刘备和孙权的祖父孙坚一起参与了对黄巾军的绞杀(虽然他们并不是指挥层的人物)。
简而言之,较之于内地的大领主、官僚、知识分子,这群人的特殊性其实可以用一句话表达,那就是:他们杀过人。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2 11:40:00 +0800 CST  
许多宗教学者认为只有神才有夺取人的生命的权力,如果这话是正确的话,那历史上世界上的神简直多得数不胜数。不过即便如此,人杀人确实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要让一个人做出杀害自己同类的行为也并不是一件想做便能做到的事情。
文明时代以后,杀戮往往会被认为是肮脏的、不吉祥的行为而并不是一种勇敢的表现,所以边疆军事集团人们通常会给第二汉王朝的高雅人士们以不好的印象,这就使他们天然地被内地人所排斥,甚至被内地的文人墨客妖魔化。但事实就是,一旦历史的问题需要诉诸于武力来解决时,那些习惯了杀戮的人们会比同时代的其他人要更适应社会,这也是边疆军事集团在三国时期全面崛起的重要原因。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2 11:40:00 +0800 CST  
不过仅将这些人算入边疆军事集团是不合理的,因为还有相当多情况与以上人物类似的人最后都选择了站在现有政府的对立面,他们中有凉州的边章、韩遂、马腾(马超的父亲),幽州的张纯,以及南方各种影响并不大的反叛人物等。
边章、韩遂、马腾、张纯等人的人生经历几乎与同时代的董卓等没有二样,但细微比较后我们便发现他们的出身一般更为低贱(马腾甚至被迫从事最底层的搬运工作)、政治主张更为偏激(韩遂曾经在刘宏尚未死去、宦官势力尚未衰败的时候秘密拜访何进,请求他诛杀宦官)。至于他们究竟是因为地位低下而思想激进还是因为思想激进所以仕途得不到发展,我们并不清楚,或许这就是一个鸡生蛋与蛋生鸡的问题吧!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2 11:41:00 +0800 CST  
实践证明东汉政府在凉州地区的反对党拥有更强大的群众基础,所以自184年起义以来,边章、韩遂、马腾等人多次打败了前来征讨他们的帝国精英(其中就包括他们的老乡皇甫嵩和董卓),随后便控制了长安(第一汉王朝首都,第二汉王朝陪都)以西的领土并将这一状况持续了三十年。
与之相比,张纯和南方的叛军都没有对帝国造成太大影响,虽然他们也不同程度地与当地的非汉族人联合,但在那里正统力量仍然是占主流的。所以尽管经常有当地官员被杀害——尤其是距离帝国权力中心最偏远的交州,也就是今天中国最发达的广东地区,那里在第二汉王朝末年出现过两名州长被杀害的恶性事件,其中一位可能还是朱儁的直系亲属(朱儁本人便在黄巾起义前便在交州平定过一次叛乱),但中国的历史多次证明了南方的居民并没有北方的那样骁勇善战,所以不久后交州地区便很快成为了一位名叫士燮的本地汉族官僚所掌握。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2 11:41:00 +0800 CST  
士燮是一个在越南拥有更高知名度的三国历史人物;相对而言,他对中国时局的影响力几乎为零。与上面所说的几个人物不同,士燮虽然也来自边疆并拥有一小段政府公务员经历,但他和他的家族从来都不曾在交州地区组建属于自己的固定军队,相反却是不断迎合来自更强大势力所派遣的州长并为之效命。从这点上讲,士燮既不是军阀,也不是独立政治人物。尽管他长期被当地未开化民族奉为神明,但作为世俗中国政治界中的一员,他是无足轻重的。
另外一个边疆人物在军阀道路上比士燮要走得远得多,他是辽东人公孙度——尽管与籍贯不远的公孙瓒同姓,但两人之间似乎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公孙度出生在今中国辽宁省境内,但由于一起未被记载的纠纷,公孙度的父亲从小便带着孩子逃到了今朝鲜半岛北部居住。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2 11:42:00 +0800 CST  
这个情况和马腾的父亲有点类似,但公孙度的运气明显要好很多。在异地,他很诡异地和当地的市长搭上了关系:据说公孙度原本叫公孙豹,而这位市长恰好有一个死去的儿子和他同名同姓,于是两人便阴差阳错地建立了养父子关系。因为继承了一个市长的人脉与财产,公孙度很快被送到内地深造并一度进入中央政府工作,后来甚至被拟提拔到全国最大的州冀州担任州长,但这一任命无疑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所以公孙度最终没有成行。
虽然曾经是冀州州长的后备人选,但公孙度养父家的势力在东汉政坛并不突出,所以可以猜测这一任命极有可能是贿赂宦官后的结果,而其最后的失败也是因为有其他真正有实力的家族反对而造成的。正因为如此,当其他边疆人物开始在政坛纵横捭阖时,公孙度并没有迅速崛起,这个状况直到公元189年董卓在中央上台执政后才得到改观。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2 11:42:00 +0800 CST  
所有的转折都发生在董卓身上,毫无疑问,关于他的故事,我们要更多、更详细地介绍。
董卓大约出生于公元130年前后,这点历史上虽然没有记载,但从他全名中的一个独特的“仲”字可以推出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这是中国人取名字时的习惯用法之一),而他在192年遭遇刺杀而死去时尚有一个九十岁的母亲和一个未满十五岁的孙女,所以综合来看他去世时的年龄应当在六十上下。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2 11:42:00 +0800 CST  
董卓的父亲是一个县级公务人员,并不算出众,但也足够给与自己在边疆居住的家庭以殷实的家产和受人尊敬的地位。因为家庭条件尚可,所以董卓在年轻时经常外出旅游,而与同时代的很多人不同的是,董卓不但不畏惧、相反还和羌族的许多部落领袖建立了深厚的个人友谊,这也让他在边疆地区获得了极高的人气,最终转变为了其日后崛起的政治资本。
因为父亲的关系董卓很快进入政府公务员的队伍,随后他在军事和民政上都有所建树,尤其是在对蛮族的战争中表现得十分出色,所以他在帝国的地位也一步一步提高。尽管后世经常诋毁董卓有与中央的宦官相勾结,但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种指控。不过相比于很多武将因为得罪宦官而被迫害的情况,董卓在仕途上确实没有遭遇什么大挫折,但这最多只能证明董卓没有反对宦官而已。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2 11:43:00 +0800 CST  
事实证明董卓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这点通过他在与黄巾军和西北叛军的表现便可以看出。不过尽管如此,董卓在战场上的灵活表现也让他足以成为同时代仅次于皇甫嵩、朱儁二人的最佳指挥官。然而如果要比政治头脑的话,董卓却比他们要强了不知道多少,这点在他对军队的控制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东汉末年最早大规模雇佣私人武装的人是朱儁,这是他在平定交州叛乱时得到的中央许可。尽管在这之后朱儁有继续维持这支武装并在交州安插自己的党羽,但这一切都是以他无条件服从政府的军事安排为前提的。而皇甫家族虽然世代在军队中供职,我们却并没有并看到他与自己的部下之间确立任何私人的联系。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2 11:43:00 +0800 CST  
董卓的行为比他的这两位同事要狂妄许多,他始终掌握着自己的私人武装并拒绝向任何人交出指挥权,即便朝廷愿意以中央高官的职位与其交换也不能使其改变心意,由此可见董。卓的政治头脑绝不简单。而当何进征召各地武将进京时,皇甫嵩与朱儁都没有在他的考虑范围内。如果说皇甫嵩是因为带着帝国的精锐在西北与叛军相持还情有可原的话,朱儁当时就在洛阳附近,而他不但没有被何进征召,反而被王允取代了自己的职务。照此来看,何进对二人并不信任,或者说是二人对何进也并无兴趣。
但是董卓却对何进表现了异乎寻常的热情,他首先是给对方写了一份表示绝对效忠的书信,然后以超乎平常的速度带兵向洛阳进发,而这无疑也给了何进以巨大的鼓励,然而仍有许多人对他们的计划表示不理解,尤其是后来三国三巨头之首的曹操。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2 11:44:00 +0800 CST  
曹操认为要清洗宦官只需要向王允一样调动一般司法力量就足够了,让丁原、董卓这样的“野蛮人”进入首都一定会引来大麻烦。不过总体而言何进也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犯一个多大的错误,因为没有人会预料到他会被杀,而只要他本人活着,整个帝国就不存在能挑战他权威的人,所以即便丁原、董卓等人性格粗暴也不太可能对第二汉王朝的政治产生太多影响。
董卓的机会来自宦官,因为当这群人杀死何进而不能约束京城的军队时,他们选择了劫持太后、皇帝和刘宏的仅存的另一个儿子(年仅九岁)一起出逃。没走多远,太后被赶来的卢植救下,而皇帝和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则继续和宦官一起逃出了皇宫。十常侍们对人质的区别对待清楚地说明了一个事实:皇太后在失去自己的家族之后便将失去利用价值,而这也是之前那些前第一夫人们的命运。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2 11:44:00 +0800 CST  
就逃跑路线看,宦官们可能是想逃到河北去,因为那里是他们中的几个重要人物的家乡。但是当他们走到黄河边上的一个河港时,大家发现自己已经和四百年前著名的战神项羽陷入了同样的境地:没有船可以供他们渡河。
项羽是第一汉王朝创始人刘邦的头号政敌,他是一个杰出的战术指挥家并曾短暂领导过刘邦,但最终在政治角逐中被后者所打败,结果在窜逃回东南故乡途中因为无法渡江而自杀(民间观点则认为他是死于羞愧)。这是一个在汉朝广为流传的故事,十常侍们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大概也听过,于是他们放走了两个孩子,然后集体投河自尽。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6-05-02 11:45:00 +0800 CST  

楼主:全言

字数:295804

发表时间:2016-04-29 01:4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22 15:09:57 +0800 CST

评论数:757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