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舰炮对决

帕利塞穿甲弹分为shot和shell:1、Shot短,Shell长2、Shot空腔小,Shell空腔大。Shell的空腔装填了一定的黑火药(大中口径炮弹是袋装药,小口径是散装药),而Shot的空腔,则是选装黑药。当Shot不装黑火药时,就必须填充等重的沙子作为配重以使弹头重量一致,都是中日双方克虏伯后膛炮主要弹种,这两种弹都是没引信的,也就是说原先里面的空腔是塞好黑火药然后用个塞子堵住菊花了事。但黑火药装药很敏感的,飞行过程中挤压撞击装甲都会早爆,所以英国佬就把空腔比较大的shell弹用沙子做配种改造成shot。1886年的无钉炮弹,“帕利瑟”穿甲弹使用“P”型70磅或“R.L.G”60磅大颗粒发射药。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07-29 23:42:00 +0800 CST  
Shot的穿甲能力是一定强于Shell。
1、弹头较短不易在穿甲过程中断裂。
2、空腔小弹体强度高不易断。
3、Shot一般不装黑药,免去穿甲过程早炸的可能。
4、shot穿甲能力强的多
5、shot在攻击倾斜装甲的能力上更强一些。 这里再重复一遍!不管是shell还是shot,都是没有引信的!也就是说,黑火药都是自爆的。在当时大致猜测是:出膛时松散的黑火药颗粒因为惯性被紧紧压在弹头空腔尾部,压缩成极为紧实坚硬的状态,撞击厚钢板减速的惯性就会使之撞击前部点燃爆炸。但这对铁壳船的无装甲部位以及木船完全无效,根本不会爆炸。(RML10英寸榴弹和榴霰弹使用的是“P”型44磅发射药)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07-29 23:52:00 +0800 CST  
榴霰弹是一种弹壁薄,内装火药及小钢珠或钢箭、钢珠的杀伤性榴弹,主要用于陆军反步兵。弹头装有定时引信,能在预定目标上空爆炸或者击中目标后爆炸,可以对敌方有生力量进行较大的杀伤。榴弹炮、野战炮、反坦克炮、坦克主炮都可以发射此类炮弹。18世纪初,英国采用了榴霰弹,并用空炸引信保证榴霰弹适时爆炸,提高了火炮威力。RML10inch“帕利塞”榴霰弹。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07-30 00:21:00 +0800 CST  
QF18野战炮,是当时英军主力的一战火炮。18磅炮是英国按照弹丸重量标识火炮口径的标准,口径84mm,其使用的同样有杀伤步兵的榴霰弹。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07-30 08:55:00 +0800 CST  
你们是在说法鸡这个前无畏?主炮菱形布置,2门12英寸炮,2门274mm炮,8门138mm炮,任意方向都有三门主炮,射界较大。@John烈风@未然桑º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07-30 08:59:00 +0800 CST  
定远305克虏伯炮只有25倍径,使用1880年前式2.8倍标准炮弹,主要弹种就是帕利塞实心穿甲弹。当初购舰时一并带回了大致一个基数的炮弹,里面就有不少德国原厂30/35倍炮用长弹,3英尺5英寸就是3.4倍,这个长度最接近克虏伯30/35倍炮常用的炮弹3.5倍穿甲弹,装药6.6公斤。这是奈良冰室神社定远舰用305毫米穿甲炮弹。关于这颗炮弹为何会出现在这里,说明牌上没有记载,询问神社的人,一个说可能是战前曾到此处求神保佑的官兵送来献祭的,一个说是不是炮弹是冰冷的,和冰室神社的"冰"同性,所以放在这里呢?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07-30 11:39:00 +0800 CST  
305mm1880年前式25倍炮炮口初速只有500m/s,使用329kg标准实心穿甲弹,274m(300码)距离可击穿582mm铁甲,1000米贯甲494mm,2000扔可轻松贯甲433mm,理论射速3分钟一发,实战往往4分钟一发,有资料显示北洋海军1889年在克虏伯炮上换装成熟的钝化黑火药版本的“栗色火药”,但是发射烟雾问题仍未解决,测距则使用六分仪等器具。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07-30 11:57:00 +0800 CST  
日本和歌山须佐神社收藏的定远舰用305毫米国产短开花弹,北洋海军和各地诸炮台弹药都是由天津军械局统一拨发,具体由天津机器局制造,虽然天津局有能力将进口钢坯加工成钢制炮弹,水压机等机械设备也陆续添置,但是仓促赶工质量每每受人怀疑,1891年就是因为炮弹钢箍不与炮膛契合,无法装填;37炮用开花弹没有装药。现在我要觉得须佐神社这枚国产开花弹是“铸铁弹体”,其威力比不上原厂开花弹,不服来打脸啊!我等你!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07-30 12:14:00 +0800 CST  
甲午时期主要弹种:实心穿甲弹Shot和Shell,装药选装黑火药和沙子配重,也是各国海军主要弹种,当时穿甲弹是对付西方列强主力铁甲舰的,贯穿水线造成进水,即便穿过上层建筑也可以破坏内部结构和锅炉、舵轮等重要设施,仍然可以杀伤人员。开花弹因为引信早炸问题一直只是辅助弹种,依靠破片杀伤人员和舰船锅炉管路等设施,打陆上炮台可以,但是对于大量装备铁甲舰、装甲巡洋舰的西方海军来说根本上不了台面。榴霰弹更是极少使用的老弹种。@科技迷66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07-30 15:11:00 +0800 CST  
305开花弹短缺,装备数量极多的210克虏伯炮海战中也表现平平,发人深思。210弹种和305一样的,弹重140公斤,初速530米/秒,274米(300码)贯甲451毫米,装填一发需1分半钟。北洋共有12门210,海战中大致命中9发,投射量不明,对比8门305命中率5.5%左右来说实在看不过去,即便统计有出入也远比210表现好的多,主要还是搭载平台吨位不够。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07-30 19:27:00 +0800 CST  
不管是shell还是shot,都是无引信的,也就是说,黑火药都是摩擦自爆的。出膛时松散的黑火药颗粒因为惯性被紧紧压在弹头空腔尾部,压缩成极为紧实坚硬的状态,撞击厚钢板减速的惯性就会使之撞击前部点燃爆炸。但这对铁壳船的无装甲部位以及木船完全无效,根本不会爆炸。随着钢甲和钢面铁甲等硬化装甲,以及穹甲等设计,在1880年代成为主流,打铁还行的Shell弹已经没了市场。于是英军全面停产Shell转产Shot。因为黑火药存在早爆现象,已生产出来的库存Shell弹内的黑药也被倒掉,重新填进沙子,也被当做并且改称Shot使用。1878年英国佬有个有趣的发现,在一次射击试验中一块钢面铁甲被摆错了方向,变成铁面钢甲,锻铁的一面朝向炮弹,结果很容易就被击穿了。后续试验发现,即便正确放置装甲,但只要有一块锻铁薄板放在钢面铁甲之前,穿甲弹仍然能较容易的穿过。最终,一个叫英格里希的上尉工程军官(An engineer officer,Captain English)认为将一个软铁帽置于穿甲弹弹尖就能击穿硬化装甲。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07-31 06:44:00 +0800 CST  
斜交布置的双炮塔,是利萨海战后的新生事物,这使得一艘战舰的全部主炮均可以对正前方可以射击。定远级的这种主炮布局如今被部分军事爱好者批评为不合理,而事实上,那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最佳配置。下图为定远的母型之一,英国战列舰不屈号(无敌号),清朝称英弗来西白号。其炮塔布局就是定远的蓝本。不屈当时还有另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为了保证火炮的威力,炮管非常的长,无法收回到炮塔内部进行装弹。于是干脆在甲板上开了装弹口,把炮管压进去装弹,硬核装弹啊!俯仰机也就这样出现了。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07-31 06:55:00 +0800 CST  
后装炮使用间断螺旋炮栓开始占据主流,虽然后装炮早已发明,但由于最早是不间断螺旋炮栓,象个拧螺丝一样要拧很多的圈,这在海战中是不现实的。前膛炮还发生了一些重大炮膛残留物爆炸事件,而在后装炮上几乎就不发生,于是,后装舰炮时代来临了。炮塔也随之演变,所谓的露炮台,就是说不用旋转装甲炮塔,而是把装甲围成一圈,炮在装甲围壁里转,驱动系统的功率就可以大大减低,毕竟最重的东西还是装甲。旋转炮塔和甲板的接缝处如果被击中,炮塔就会卡死,而不转的露炮台没有这个问题。定远级的另一母型,萨克森级的大型露炮台。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07-31 07:17:00 +0800 CST  
萨克森级露炮台火炮内部构造,弹头、发射药包分别从弹药库升降井由吊架提出,弹头连同小车一起送至炮尾,完成装填炮弹、插入鹅毛信管等步骤,最后关闭炮栓准备就绪,瞄准发射。注意底下的磨盘式炮座,主要搞蒸汽、水力驱动它完成火炮旋转,这样火炮动炮台围壁不动,旋转速度有所提高,但是缺少顶部防护,后来定远舰上又创造性安装了“炮罩”。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07-31 07:28:00 +0800 CST  
阿尔比尼炮架(Albini mounting),是在炮架上安装一套斜坡状的滑轨,炮架中间连接一套液压筒。在击发瞬间产生后坐力时,炮管连同上炮架爬坡做功,同时带动辅助缓冲的液压筒活塞,消耗了部分后坐力。待后坐动能耗尽,上炮架再在重力作用下缓缓复位。这种上下炮架模式的炮颇像辅助液压筒的架退炮,虽然极大抵消了后坐力,但在复位时还需人力辅助。北洋海军的克虏伯主炮都采用了这种炮架。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07-31 08:33:00 +0800 CST  
更早出现的“地阱炮”上已经初露端倪,超勇级阿姆斯特朗120炮与济远舰双联装克虏伯210主炮就是地阱炮炮架演化发展出的“阿尔比尼”炮架,照片中两名军官正在指挥炮手操作火炮。注意看炮弹吊架和操作台地板还要炮尾细节,装填一发约需1.5分钟,而致远级瓦维瑟尔炮架仅需约1分钟。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07-31 08:48:00 +0800 CST  
维瓦瑟尔炮架(Vavasseur mounting),也有斜坡状滑轨,但取消了笨重的下炮架,只保留炮管制退用的上炮架,并配有两套液压筒,分置于两侧滑轨上。两套液压筒不光可以抵消掉后坐力,还可以起到炮管复位的作用,虽然结构较阿尔比尼炮架复杂,但却有利于提高火炮的射速。从结构上来看,这已经是架退炮里最强力的版本,早在1875年后就有类似设计了。致远级也有采用维瓦瑟尔炮架的英国210和6英寸舰炮,只是总体数量太少,搭载平台又不太好。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07-31 09:12:00 +0800 CST  
致远级210炮使用克虏伯炮管搭配阿姆斯特朗炮架,与同样德英混血的浪速级260炮有异曲同工之妙,舰首2门双联装、舰尾1门(人力旋转机构),致远级210仍然是35倍口径 ,回国时每门主炮备弹50发,15发铸铁开花,5发钢开花,5发子母弹,25发实心弹,射速2.5分钟一发, 略有提高。维克斯公司(Vickers Ltd. Barrow-in-Furness,阿姆斯特朗公司因营业状况不佳在1928年与之合并)档案中双联装阿姆斯特朗主炮图纸,与克虏伯炮相比阿炮炮尾更短,炮塔下部还设有用于存放炮弹的格栅,由钢质圆桶装承的炮弹可存放于此,以便战斗中随时取用、提高射击速率。口径:210mm(8.2吋)致远级35倍径炮重12吨,膛长6720mm,弹重:140kg,初速530米/秒,有效射程:8300米,274米贯甲451mm,1000米贯甲392mm,2000仍可破346mm靶板,水压辅助动力。@未然桑º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07-31 12:48:00 +0800 CST  
普提洛夫工厂在1886年制造了能中心旋转的瓦维瑟尔炮架(简称瓦瑟,也叫瓦瓦苏尔,法华士和威亚威亚沙,日本人称为中心旋转炮架),主要用于甲板炮。1887年 Vavasseur-Dubrov 发明了简化版本的 Dubrov炮架。Krel炮廊炮的炮架在1886年被发明,炮架前端有后部随钢轴承转动的的旋转机构。1877年6英寸35倍口径炮是俄国使用的152毫米舰炮。从1887年开始被用作战列舰二级舰炮和巡洋舰舰炮。日俄战争中被更新的M1892式6英寸45倍口径炮取代,但仍有使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芬兰依然有使用过这种老掉牙的炮。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07-31 13:35:00 +0800 CST  
重新编辑了一下镇楼图的火炮参数表,修正了克虏伯炮的射速。


楼主 大洗与战车  发布于 2019-07-31 13:53:00 +0800 CST  

楼主:大洗与战车

字数:15513

发表时间:2019-07-29 17:2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28 00:37:18 +0800 CST

评论数:58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