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试验田 2.0版 ---万华镜

811年的普利斯卡战役(Battle of Pliska),或瓦比特萨关战役(保加利亚语:Битката при Върбишкия проход)是由拜占庭帝国皇帝尼基弗鲁斯一世率领,集结全国兵力与保加利亚大公克鲁姆率领的军队之间所爆发的一连串战役。


在8世纪末时,君士坦丁六世由于对外战争中屡屡受挫遭到废黜,他的母亲伊琳娜继位,成为拜占庭历史上首位女皇。这位伊琳娜执政仅仅五年便被贵族推翻,她的财政大臣尼基弗鲁斯于802年被推举为拜占庭新君。这位精明强干的财政大臣曾通过财政改革有效地改善了帝国的经济状况,因此也被拥立他的贵族们寄予厚望。尼基弗鲁斯继位不久后,克鲁姆也在803年成为了保加利亚的新统治者。此时距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建立已经一百余年,他们乘着拜占庭帝国内乱和抵抗阿拉伯人入侵之机不断壮大,以斯拉夫农民的农业资源为基础的保加尔国家也成为一个极为强悍的政治实体。统治国家的突厥菁英们既显示出草原民族骁勇善战的特性,还学习并掌握了从拜占庭人那里获得的文明技巧。总之,处在上升期的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已成为拜占庭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劲敌。而保加尔人的新统治者克鲁姆同样令人望而生畏,这位出身于潘诺尼亚地区的酋长继位后便开始大肆征伐,他先在805年击败阿瓦尔人,随后便将目光转向了南方更加富庶的拜占庭帝国。


6-7世纪 保加利亚与斯拉夫人的扩张无独有偶,当尼基弗鲁斯一世于802年继任帝国皇帝后,他也计划延续前人未竟的事业,将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占领的土地重新纳入拜占庭治下。于是,他在807年组织了首次对保加利亚的远征。但这次远征却因为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一场政变,而仅仅抵达了欧德林(Odrin,原名Hadrianopolis,今土耳其埃迪尔内)便草草而终。但尼基弗鲁斯在807年这次失败的远征也成为了保加利亚大公克鲁姆对拜占庭发起进攻的好借口。第二年,克鲁姆派军侵入拜占庭的斯特鲁马河谷(Struma valley,位于今保加利亚境内)。他击败了当地的拜占庭守军、并掠夺了大量黄金,还将包括所有指挥官在内的大量拜占庭俘虏全部杀死。809年,克鲁姆亲率大军进攻塞迪卡要塞(Serdica,今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在攻克要塞后杀死了其中所有的6000拜占庭守备部队。
到了811年时,尼基弗鲁斯一世深感保加尔人的威胁,于是计划对保加利亚进行远征,希望以此远征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心头大患。他的大军主要由来自安纳托利亚军区、欧洲军区和皇帝卫队的将士组成。由于帝国上下普遍认为此次远征将十分顺利,因而许多高阶军官和贵族也都随军出征。尼基弗鲁斯一世还带上他的儿子斯陶拉基奥斯和女婿米海尔·朗加比。据计算,拜占庭军队的规模约为8万人。

这支8万人的大军于811年5月集结完毕后开始进军,在7月10日抵达帝国与保加利亚交界处的马尔斯兰要塞(Marcelae,今保加利亚东南卡尔诺巴特镇) 。尼基弗鲁斯一世打算在此后的十天内对保加利亚人发动数次佯攻以使敌军混乱。而另一边的克鲁姆在审慎评估了双方实力后,认为自己无力与拜占庭大军相抗衡,于是向尼基弗鲁斯一世求和。但他的请求被尼基弗鲁斯一世傲慢地拒绝了。此时,拜占庭军中已有部分指挥官认为皇帝对保加利亚的这次远征过于冒险和仓促、主张应见好就收。但沉迷于大胜幻梦中的皇帝拒绝了和谈派的建议,仍然坚持进军。随后,尼基弗鲁斯一世挥军攻入保加利亚境内,目标直指保加利亚首都——普利斯卡(Pliska)。公元811年7月20日,皇帝将全军分为三路,沿不同路线向普利斯卡进军。拜占庭的进军十分顺利,几路部队都未遭到过多抵抗。三天后,拜占庭军便抵达普利斯卡城下,与城中的12000名保加利亚士兵交战。拜占庭军队此战告捷,12000名保加利亚守军中的大部分被杀。
不久,拜占庭大军又击败了另一支匆忙集结,人数号称达5万之众的保加利亚军队。7月23日,拜占庭军占领了无人驻守的普利斯卡,并将周边村镇洗劫一空。此时,又集结起5万军队的克鲁姆仍然希望和谈,以避免自己再遭败绩。他在信中这样写道:阁下既然已经占领我方首都、赢得此战胜利,只求阁下能在满载而归时勿扰民众。但得胜后的尼基弗鲁斯一世已然志骄意满,对克鲁姆的警告视若罔闻。而他随后的不理智之举,也为自己的败亡埋下了祸根。他的军队在占领区内大肆杀戮:皇帝尼基弗鲁斯在保加利亚人的土地上悠闲漫步。此前他击败了并杀死了大量保加利亚军队,攻克了保加利亚首都。但他的残暴也在此期间暴露无遗,他居然下令将所有保加利亚孩童捆绑于地,并以磨石将这些孩童们碾得粉碎!吝啬的尼基弗鲁斯一世更是在获得了克鲁姆的大笔财宝后将其独吞。此时,沉浸在狂喜之中的尼基弗鲁斯并不知道,他的末日也即将来临。


拜占庭军于保加利亚首都普利斯卡抢掠纵火,令保加利亚军有时间堵塞作为保加利亚出口的巴尔干山脉。最后一场战役于公元811年7月26日在巴尔干山脉东部的一些关口(很可能是瓦比特萨关,Vărbitsa Pass)上进行。保加利亚军以伏击及乘夜突袭的策略有效围困及制止拜占庭军的行动,从而歼灭拜占庭全军,包括皇帝尼基弗鲁斯一世。于此战役后,克鲁姆命人以银加工尼基弗鲁斯一世的头骨,以作酒杯使用,相信这是历史纪录上“骷髅杯”的其中一个最好例子。

楼主 历史长河之东流  发布于 2019-07-26 17:57:00 +0800 CST  
藤原兼家(929年-990年永祚二年 七月初二7月26日),日本平安时代公卿。藤原北家出身,藤原师辅的三男。官至从一位摄政关白太政大臣,准三后。世称法兴院大臣、东三条大臣,出家后法名如实。

平安中期公卿。藤原师辅之子。也称法兴院、东三条殿。10岁时入宫,倍受朱雀天皇赏识。先后任中纳言兼右近卫大将、大纳言、右大臣等职。因其兄兼通嫉妒并施展手段,一度被降为治部卿。兼通死后,兼家之女诠子入宫,受圆融天皇宠爱,遂生怀仁。花山天皇退位后,怀仁即位为一条天皇。自任摄政、太政大臣、关白,为其子道长进入藤原氏势力全盛时期奠定基础。990年(正历元年)出家。创建比睿山惠心院。
兼家与同母兄兼通不和,曾受到兼通的排挤。当兼通病危之时,曾抱病而起面见天皇,使天皇承诺将遗缺授予与兼通相善的藤原赖忠。兼通去世后,赖忠曾提拔过兼家。然而兼家的女儿超子与冷泉上皇生下了三条天皇、诠子与圆融天皇生下了一条天皇。当一条天皇即位,时任右大臣的兼家取得摄政的资格,由于当时赖忠还是太政大臣,兼家因而辞去右大臣的职位,叙从一位,准三宫,使自己地位凌驾于赖忠之上。赖忠去世后,兼家又接任赖忠遗缺的太政大臣。
系谱
父:藤原师辅
母:藤原盛子(藤原经邦之女)
妻:藤原时姬(藤原中正之女)(?-981)
长男:藤原道隆(953-995)
三男:藤原道兼(961-995)
五男:藤原道长(966-1027)
长女:藤原超子(954?-982) - 冷泉天皇女御、三条天皇生母
次女:藤原诠子(东三条院)(962-1001) - 圆融天皇女御、一条天皇生母

妻:藤原道纲母(藤原伦宁之女)(936?-995)
次男:藤原道纲(955-1020)

妻:保子内亲王(村上天皇第三皇女)(949-987)
妻:藤原国章之女
三女:藤原绥子(974-1004) - 三条天皇尚侍

妻:藤原懐忠之女?
妻:超子女房大辅、典侍
妻:藤原忠干之女
四男:藤原道义

妻:源兼忠之女
女子 - 藤原道纲母养女(960?-)

楼主 历史长河之东流  发布于 2019-07-27 19:39:00 +0800 CST  
罗杰一世(1071-1101)是诺曼贵族唐克瑞德的幼子。唐克瑞德是法国诺曼底地区的诺曼小贵族,拥有一个称作霍特维尔地区几个村庄的小领地。罗杰一世有11个兄弟,罗杰一世和其兄长罗伯特在1062年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南端的卡拉布里亚(靴尖的部分)。此后1071年,兄弟俩渡海征服了当时在阿拉伯人控制下的西西里岛的墨西拿和巴勒莫,罗杰担任了西西里伯爵。从此西西里历史成为了欧洲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长期围困,1086年叙拉古(锡拉库扎)投降,至1091年,罗杰终于统一了整个西西里岛。


罗杰在位期间,极大地缓和了社会矛盾,在他的统治下,诺曼人,希腊人,意大利人,法国人,阿拉伯人在西西里开始互相融合。而威廉一世的父亲罗杰二世是罗杰一世的次子。1127年7月28日,阿普利亚(靴跟部分)公爵威廉(罗杰一世哥哥罗伯特的孙子)去世后,罗杰一世要求继承霍特维尔家族在意大利南部的所有领地,教皇协同罗杰的两个堂兄起兵反对罗杰,但被罗杰击败,1128年,罗杰获得了以巴厘为中心的阿普利亚领地,1129年,罗杰又继承了那不勒斯领地,1130年,罗杰将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领地合并,并最终在圣诞节当日加冕为西西里国王。由于列国害怕地中海地区诞生一个强大的诺曼王国,教皇英诺森二世,法王路易六世,英王亨利一世和神圣罗马皇帝洛泰尔以及意大利南方贵族们的联合起来对西西里进行干涉。神圣罗马皇帝洛泰尔一路势如破竹,于1137年完全将罗杰二世赶出了意大利南部,但洛泰尔不久后去世,使罗杰逃过了灭顶之灾。此后,罗杰1139年击败教皇国军队,迫使英诺森二世承认了他在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地位,并在1144年和教皇签订了停战协定,划定了在意大利南部和教皇国的边界,这一协定确定了此后700年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国的疆域。此后罗杰二世大力发展海军,成为了地中海海上强国。通过一系列海上征服,从1130年加冕为王,到1140年订立阿里亚诺法条为止的十年间,罗杰二世击退了一个接一个的入侵者,并平定了许多诸侯的叛乱:巴里的格里莫阿尔德、卡普阿的罗伯特二世、阿莱夫的瑞诺夫、拿波里的塞尔吉乌斯七世等等。在1139年,通过米格那诺条约,罗杰二世的王位得到正统教皇英诺森二世的承认,之后通过西西里海军大将安提阿的乔治,罗杰二世攻占了非洲的马地亚,取得非正式称号“非洲之王”。罗杰二世迎娶了卡斯蒂亚公主埃尔维拉·阿方索,并共同生育了4个儿子,其幼子便是威廉一世



奥特维尔伯国

1.罗杰一世(1071-1101)西西里伯爵。诺曼贵族唐克瑞德的幼子。 唐克瑞德是法国诺曼底地区的诺曼小贵族,拥有一个称作奥特维尔地区几个村庄的小领地。他有12个儿子,从11世纪下半叶开始 ,几乎他所有的儿子们均离开了诺曼底前往欧洲各地去冒险。其中就有罗杰一世和他的哥哥罗伯特。他俩在1062年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南端的卡拉布里亚(靴尖的部分)。此后1071年,兄弟俩渡海征服了当时在阿拉伯人控制下的西西里岛的墨西拿和巴勒莫,罗杰担任了西西里伯爵。从此西西里历史成为了欧洲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长期围困,1086年叙拉古(锡拉库扎)投降,至1091年,罗杰终于统一了整个西西里岛。罗杰在位期间,了不起的一点是,能够和西西里被征服的穆斯林和平共处,在他的统治下,诺曼人,希腊人,意大利人,法国人,阿拉伯人在西西里开始互相融合

2.西蒙(1101-1105)西西里伯爵,罗杰一世长子。

3.罗杰二世(1105-1130)西西里伯爵,西西里国王。罗杰一世的次子。 1127年,阿普利亚(靴跟部分)公爵威廉(罗杰一世哥哥罗伯特的孙子)去世后,罗杰一世要求继承奥特维尔家族在意大利南部的所有领地,教皇协同罗杰的两个堂兄起兵反对罗杰,但被罗杰击败,1128年,罗杰获得了以巴厘为中心的阿普利亚领地,1129年,罗杰又继承了那不勒斯领地,1130年,罗杰将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领地合并,于圣诞节在巴勒莫由他推举的新教皇为他加冕西西里国王。


奥特维尔王朝(西西里王国)

1.罗杰二世(1130-1154) 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称王后,由于列国害怕地中海地区诞生一个强大的诺曼王国,教皇英诺森二世,法王路易六世,英王亨利一世和神圣罗马皇帝洛泰尔以及意大利南方贵族们的联合起来对西西里进行干涉。神圣罗马皇帝洛泰尔一路势如破竹,至1137年将罗杰二世完全赶出了意大利南部,但洛泰尔不久去世,使罗杰逃过了灭顶之灾。此后,罗杰1139年击败教皇国军队,迫使英诺森二世承认了他在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地位,并在1144年和教皇签订了停战协定,划定了在意大利南部和教皇国的边界,这一协定确定了此后700年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国的疆域。此后罗杰二世大力发展海军,成为了地中海海上强国。通过一系列海上征服,罗杰二世一度征服了北非沿岸的的黎波里。

2.威廉一世(1154-1166)西西里国王。 罗杰二世与卡斯蒂亚公主埃尔维拉*阿方索的四子。被称为“恶人”威廉。威廉即位后,遭到各地贵族(男爵)们的反抗(据说是由于不满他半穆斯林化的生活),同时教皇阿德里安四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以及拜占庭皇帝曼纽尔一世也结成了反西西里同盟。1155年希腊大军登陆巴厘,但1156年,威廉在布林迪西大败拜占庭舰队和军队,教皇不得不再次确认了威廉的西西里王位。1158年威廉和拜占庭议和,西西里再次渡过难关,但在与教皇和拜占庭作战期间,西西里丢失了罗杰二世所拓展的所有非洲领地。随后威廉在军队和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王国各地男爵们的叛乱,

3.威廉二世(1166-1189)西西里国王。 威廉一世与纳瓦拉国王加西亚之女玛格丽特的三子。威廉二世的外交成就非常醒目,他在位期间,和教皇、伦巴第城市联盟(包括热那亚和威尼斯)、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分别达成了和解,摆脱了西西里初建时的国际孤立地位。1177年,威廉二世娶了当时欧洲最显赫的君主英王亨利二世的女儿琼安,显示了当时西西里王室在欧洲极高的政治地位。但同时威廉二世为了获得和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和丵平,将其姑母康斯坦丝(罗杰二世的女儿),嫁给了腓特烈一世的儿子亨利(此后的亨利六世),并承认一旦其无继承人,将由康斯坦丝和亨利的继承人继承西西里王位,这一联姻导致了此后诺曼统治在西西里的结束。威廉二世和西西里的前几位国王一样,享受着半穆斯林化生活,其宫殿里有很多阿拉伯嫔妃和太监,这点和其他欧洲国王截然不同。威廉二世死后无子嗣。




4.唐克瑞德(1189-1194)莱切伯爵,西西里国王,罗杰二世年龄最大的私生子。唐克瑞德即位后,康斯坦丝和亨利根据和威廉二世的协议,要求继承西西里王位,1191年,教皇为亨利六世加冕后,亨利六世随即入侵西西里,此后亨利因国内叛乱,暂时撤军。但1194年,亨利六世再次入侵,一路所向披靡,2月唐克瑞德去世,11月亨利攻入巴勒莫,圣诞节亨利六世加冕西西里国王。

5.威廉三世(1194)西西里国王,莱切伯爵,唐克瑞德次子,1194年其父去世后即位, 11月巴勒莫陷落后,威廉三世退位, 但依然保有莱切伯爵. 西西里的诺曼王朝结束, 王室世系转入德意志的霍亨斯陶芬王朝世系。

楼主 历史长河之东流  发布于 2019-07-28 19:29:00 +0800 CST  
"No friend ever served me, and no enemy ever wronged me, whom I have not repaid in full."
“滴水之恩已涌泉报,切齿之恨已加倍还,吾无憾。”
(或“未曾有朋友给过我太多好处,也未曾有敌人给过我太多伤害,但我都加倍奉还了他们!”)
-----------------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






萨穆埃尔,保加利亚帝国沙皇。身经历了保加利亚帝国的第一次惨败,而他和他的兄弟们在皇位虚悬之时勉强维护了帝国西部的安稳。

趁976年约翰一世被害之机,康摩托普利控制下的保加利亚乘机扩张土地,986年,他成功的在图拉真门伏击了拜占庭从索菲亚撤回的部队,巴西尔二世仅以身免。此后在995年,趁拜占庭与阿拉伯人作战之机,他突袭塞萨洛尼基并俘虏拜占庭指挥官,保加利亚军一部甚至在此年突入至伯罗奔尼撒。
----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对手不是坚毅又长寿的巴西尔二世,那么他就是第二个西蒙大帝。


但是,该来的总要来,出来混早晚要还.
1014年7月29日的克雷西昂(Kleidion)战役(又译为科雷迪翁战役)是持续五十余年的拜占庭-保加利亚战争中最后一场大战。这一战,拜占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并几乎完全摧毁了保加利亚成建制的抵抗力量,为拜占庭完全吞并保加利亚,独霸巴尔干奠定了基础,也为科穆宁王朝的三王复兴打下了相对稳定的后方。


楼主 历史长河之东流  发布于 2019-07-29 22:53:00 +0800 CST  
7月29日,尼基弗鲁斯的部队经一条陡峭的山路,终于悄无声息的来到了保加利亚军队背后。尼基弗鲁斯立即命令士兵鼓噪呐喊,震慑已经因内斯托里萨的战败而沮丧的保加利亚人。担心被包围的保加利亚人很快陷入了混乱,萨穆埃尔不得不将前线部队抽调到后方与尼基弗鲁斯的部队作战。巴西尔的主力则乘机突破了木栅。大批拜占庭人涌入峡谷。

保加利亚人瞬间陷入了崩溃,他们拼死向西逃出了山谷。坐镇斯特鲁米萨堡垒的萨穆埃尔听闻拜占庭人突破了防线,立即亲率部队出发援救,企图建立起新的防线。但他在莫奎沃村(Mokrievo)附近组织的最后反扑被迅速跟进的拜占庭精锐骑兵部队彻底击溃,萨穆埃尔依靠其子加布利尔·拉多米尔的英勇奋战才勉强逃脱,而参战的保加利亚部队则大量被俘。
萨穆埃尔逃出战场后,向西撤退,而加布利尔·拉多米尔则留在斯特鲁米萨堡垒组织残余部队坚持作战。

成功击破保加利亚人主力的拜占庭人立即转向对斯特鲁米萨堡垒的攻击,企图突入瓦达尔河谷,打开向斯科普里的道路。巴西尔命赛奥菲拉特亲率大军摧毁保加利亚人在向南返回萨罗尼卡的道路上设立的残余防御设施,自己则率军围攻斯特鲁米萨。加布利尔·拉多米尔则果断放弃了南部道路的防御,并亲率部队在一段狭窄的山谷埋伏,等待赛奥菲拉特率部返回。顺利完成任务后,再次向北准备支援巴西尔的赛奥菲拉特果然中伏,部队惨败,他本人也阵亡于乱军之中(据约翰·斯基里泽斯的记载,赛奥菲拉特是被突击的加布利尔·拉多米尔亲手刺死的)。


听闻爱将阵亡,愤怒的巴西尔命令将大批俘虏(拜占庭方称有1.4-1.5万人,而保加利亚人则称有八千人)的双眼挖出,每一百人只留一个独眼人带队,返回本部。瓦达尔河谷中一时哀号震天。 而经历惨败的萨穆埃尔在10月13日见到被放回的俘虏们的惨状,当即心脏病发作瘫倒,两日后病故。

楼主 历史长河之东流  发布于 2019-07-29 22:56:00 +0800 CST  
富士山是日本最著名的景点,更是日本国家的象征,被日本人民称为“圣岳”。它也是日本国内的最高峰,在2002年的时候经过了重新测量高度为3775.63米,是著名的活火山之一。
据统计,从781年7月31日有文字资料记载以来,富士山一共喷发了18次。其中有以800年864年以及1707年爆发最为严重,每一次爆发都能造成或大或小的后果,最近一次喷发的时间在1707年。直到现在已经休眠了310年,自从那时起,富士山就没有再喷发。即使富士山南部在2011年大地震之后的几天,发生了6.2级的地震。
日本地质与防御灾害国家研究所推出的一份调研显示,富士山地层里的岩石压力已超过1707年的1.6兆帕。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而大地震极有可能导致富士山爆发,对日本造成灾难性后果。日本专家荒牧重雄认为,如果是发生熔岩流山型火山喷发,可能会在富士山山腰,
东西到西北方向裂开长约30公里宽约10公里的火山口。如果喷出火山灰型的火山喷发,因为东京距离富士山仅有80公里。有可能波及东京首都圈,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作为日本自然美景的最重要象征,富士山是距今约一万年前,过去曾为岛屿的伊豆半岛,由于地壳变动而与本州岛激烈互撞挤压时所隆起形成的山脉,是一座有史以来曾经记载过十几次喷火纪录的活火山。山顶为直径约八百米、深度二百米的火山口,据说在空中鸟瞰则有如一朵灿开的莲花般美丽,不过那是极少数人才能有幸亲身领会的另一种风貌。山体呈圆锥状,共喷发18次,一次喷发在1707年。虽然处于休眠状态,但仍有喷气现象。形成约有 1 万年,是典型的层状火山。基底为第三纪地层。第四纪初,火山熔岩冲破第三纪地层,喷发堆积形成山体,后经多次喷发,火山喷发物层层堆积,成为锥状成层火山。


富士山是典型的成层火山,从形状上来说,属于标准的锥状火山,具有独特的优美轮廓。至今为止,富士山在山体形成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先小御岳、小御岳,古富士,新富士其中,先小御岳年代最为久远,是在数十万年前的更新代形成的火山。2004年4月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经过调查发现,在小御岳下发现了年代更为久远的山体,这第四座山体被命名为“先小御岳”。古富士是从8万年前左右开始直到1万5千年前左右持续喷发的火山灰) 等物质沉降后形成的,其高度接近标高3000m。据估计,富士山的山顶位于宝永火山口北侧1~2km处。

楼主 历史长河之东流  发布于 2019-07-31 17:27:00 +0800 CST  
喀罗尼亚战役,是发生于前338年8月2日波奥蒂亚境内喀罗尼亚附近,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称霸希腊的决定性的战役。腓力二世领导色萨利、伊庇鲁斯、埃托利亚、北福基斯、罗克里斯联军,击败雅典和底比斯联军,马其顿的大获全胜确定了马其顿崛起,也开始马其顿在希腊的霸权序幕。此战役,由年仅18岁的亚历山大担任左翼指挥官。
马其顿腓力二世的肖像在腓力二世在前359年当上马其顿国王后,在接下十年内快速强化国力,以及往北爱琴海的哈尔基季基和色雷斯扩张疆土,而雅典和底比斯这两个最强大的城邦此时因其他事件忙得焦头烂额,无暇他顾,其中特别是雅典和昔日的盟友之间所爆发的同盟者战争(前357年–前355年),以及福基斯人和德尔斐近邻同盟的成员在希腊中部所爆发的第三次神圣战争。也因为当时北爱琴海是雅典的势力范围,腓力二世在许多次扩张时都损害了雅典的力量,甚至腓力在之后的前356年到前346年还与雅典直接开战。

腓力二世在前346年与饱受战乱的希腊城邦缔结和约,结束第三次神圣战争,也与他争夺北爱琴海霸权而交战了10年的敌人雅典,签署另一个的和约。腓力二世广大的王国、强盛的军队、和富饶的资源,使他成为De facto(事实上)的希腊霸主。对于较强盛的希腊城邦,如雅典等,他们在前346年后开始察觉腓力二世的力量将是城邦独立自主的一大威胁,而雅典的狄摩西尼也鼓吹反对腓力二世。前340年,雅典与一座正遭受到腓力二世围攻的城邦结盟,让腓力二世终于忍让不住,宣布与阿提卡城邦交战,腓力便在前339年夏季率领军队进入希腊,很快地许多希腊城邦组建了一个同盟来对抗,并以雅典和底比斯为首。
关于喀罗尼亚战役前夕的战争细节几乎不可而知,腓力二世可能在前339年11月进入福基斯,但直到前338年8月的喀罗尼亚战役前都没爆发什么重要战役。而两军想必在大战前有些小规模冲突,因狄摩西尼曾在演讲中提到在冬天的战斗和在河边的战斗,然而这些并没有提到些细节。之后腓力在成功迫使雅典、底比斯联军后,在前338年8月,他继续沿着主要道路向希腊城邦联军进击,两军随即在8月2日于喀罗尼亚附近展开会战。根据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马其顿军队数量大约有30,000名步兵和2,000名骑兵,这数字也被今日的学者们所接受。腓力二世率领马其顿军右翼,并让他18岁的儿子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之即位后征服了波斯帝国)率领左翼,腓力还派些有经验的将领陪伴亚历山大。

喀罗尼亚战役两军部署希腊城邦联军主要由雅典和底比斯组成,另外还有亚该亚、科林斯、哈尔基斯、埃皮达鲁斯(Epidaurus)、墨伽拉和特洛伊真(Troezen)等城邦,其中雅典军的将领为卡瑞斯(Chares of Athens)和吕西克列斯(Lysicles),底比斯军将领为特阿根尼(Theagenes)。关于希腊城邦联军的军力并没有一份史料有准确记载,罗马查士丁认为当时希腊方在士兵数量上占有很大的优势,而今日学者认为希腊联军的数量应该跟马其顿军差不多。此战雅典军在联军的左翼,底比斯军在右翼,其他城邦部队则在中央。

雅典联军按惯例排出8行纵深的密集阵,骑兵在两翼布署,雅典军在组成左翼,底比斯军和底比斯圣队组成右翼。战场左右各有一条河和山脊,马其顿军阵线中央马其顿方阵组成,腓力二世率领伙伴骑兵和禁卫步兵(Hypaspists)在马其顿右翼,亚历山大率领色萨利骑兵和游击步兵组成左翼,对面即是底比斯军。

波利艾努斯的记载让现代一些历史学家试图还原当时的战役情境,当马其顿军右翼与希腊左翼交战一段时间后,腓力把他的部队做一个大规模调度,他以中央为枢纽,把右翼往后撤退,诱使敌方左翼雅典军追击。同时命左翼前去与敌军右翼迎战,抵挡住敌军前进,这结果让希腊联军中央部分产生松动,这是因为希腊左翼前去追击马其顿左翼,使阵列拉长,阵行也变得较混乱,加上自军右翼被阻挡而无法跟上,这个缺口使雅典军的右侧翼曝露出来。腓力立即命自军右翼回头反击,让经验不足的雅典军遭到击败,并迫使他们溃退。而联军右翼的底比斯军则遭到统领马其顿左翼的亚历山大突击下,也跟着被击败,结束这场战役。然而还有一些战史家认为,是腓力一开始就故意使用斜行阵列,当腓力撤退雅典追击时,是底比斯军因为不清楚腓力意图,才按兵不动,因此产生这个缺口,并让亚历山大利用这个缺口,在夹击下击破雅典军。

在数个月的对峙后,腓力最终进军波奥蒂亚,企图从此地进攻雅典和底比斯。而希腊联军在喀罗尼亚附近阻挡马其顿军,联军的兵力与马其顿军相差无几且占据有利的位置。关于这场战役详细史料较缺乏,但可知此役经过长时间战斗后,马其顿击败希腊盟军左右两翼,迫使他们溃败而逃。

楼主 历史长河之东流  发布于 2019-08-02 20:11:00 +0800 CST  
建立科林斯同盟以后的希腊世界,前336年相反地,腓力对待雅典非常宽容,尽管解散雅典邦联,但雅典人仍可以保留他们在萨摩斯岛的领地,还有无条件释放战俘。对此腓力的动机不是很清楚,但其中一个可能原因是他希望能在与波斯作战时利用雅典的海军,毕竟马其顿并没有建造强大的海军,因此他需要一个友善的条约来拢络雅典人。腓力也与其他交战城邦缔结和约,在科林斯和哈尔基斯两地,因为战略位置重要,腓力在此都驻扎部队。接着,腓力转身处理斯巴达问题,虽然斯巴达未在这场战争参战,但似乎斯巴达借着其他城邦衰弱之际,攻击伯罗奔尼撒上附近的城邦。斯巴达人拒绝与腓力讨论有关议题,因此腓力劫掠西迪莫尼亚(Lacedaemonia)周遭,但他没有攻击斯巴达本城。

腓力似乎在此役后一个月都在希腊四处各地移动,他在那里与其他交战城邦缔约,处理斯巴达,建立驻军。他的行为很可能也像对希腊城邦展示他强大的武力,让他们不敢向自己挑战。在前337年中,他似乎驻扎在科林斯附近,并准备建立一个包含所有希腊城邦的同盟,他要透过这个同盟保证希腊的和平,并且提供他军事协助来对抗波斯帝国。结果,腓力二世在前337年后半被成立了科林斯同盟,除了斯巴达以外,所有的希腊城邦都加入这个联盟。同盟的主要条文中,所有的成员彼此间和马其顿都是盟友,成员中被保证免受攻击的自由、航海自由、免受干涉的自由,而马其顿部队以“和平守护者”的名义驻扎希腊。在腓力的旨意下,若与波斯开战后,全同盟将会举腓力二世为全希腊统帅,率领希腊人作战 。

楼主 历史长河之东流  发布于 2019-08-02 20:11:00 +0800 CST  

在前336年初期,一支马其顿先头部队送往小亚细亚,准备开战事宜,腓力预定他会在年尾率大军展开远征。
这场战役被认为是古代世界最具决定性的战役之一,此役之后雅典和底比斯的军力遭到摧毁,也无法继续抵抗,因此这场战争迅速结束。之后,强盛的马其顿腓力二世迫使希腊人接受他所提出的协议,除了斯巴达外,所有希腊城邦都接受这个协议,成立了科林斯同盟。这个同盟由所有的希腊城邦参与,并由马其顿领导,腓力二世成了和平的保证人。

楼主 历史长河之东流  发布于 2019-08-02 20:14:00 +0800 CST  
1337年5月,法王菲利普六世宣布没收英王领地吉约那,10月,英王爱德华三世则公开宣布他应该拥有法兰西王位,海战遂开始。1338年,英王率军至尼德兰与弗兰德尔同盟者会合,次年联合侵入法国。1340年6月英国海军在埃克吕斯打败法国海军,法国舰队于1340年6月24日在斯路易斯被摧毁。图尔奈被围困后,1340年9月25日达成停战协议,但第二年,英法两国军队又在布列塔尼交战,原因是布洛伊斯的查尔斯和蒙福特的约翰都自命要继承这个公国。1从此掌握制海权达数十年之久并获得顺利地把军队和给养运往大陆的保障。


百年战争的战场向南转移到布列塔尼。1342年,经教皇调停双方一度短期停战。1346年,当法国人试图入侵圭安时,爱德华三世在诺曼底登陆,蹂躏了那个省(法兰西岛和皮卡迪岛的一部分),1346年7月,爱德华三世又亲率装备良好的混合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其中一部分兵源是大贵族率领的家臣队伍,另一部分是由训练有素的自由农民组成的军队。登陆后,英军迅速进攻鲁昂和巴黎郊区,法王菲利普率军紧追不舍,英军涉过索姆河,在克雷西附近山岗上占据有利地势掘壕防守,迫使法军仰攻。8月26日,菲利普命令雇佣军热那亚弩手在第一线射击。这时,雷阵雨大作,弓弦被淋湿,每发一箭都必将弩背竖立地上安放箭支,每分钟只能发射4箭。英国的长弓手使用一种5英尺长的紫衫木弓,每分钟连发10-20枚长1码、射程200的箭支。而且仰攻后的法军面对着雷阵雨后的傍晚斜阳,视力一片模糊,英军则背向阳光视野清晰。一时间从山上发射的长箭如雨点穿梭,法国弩手只得逃之夭夭,精锐的重装骑兵在残阳、泥泞和箭雨中叶甘拜下风。菲利普只得弃甲丢兵,率残部60人连夜逃到亚眠。这就是著名的“克雷西之战”

克雷西取胜后,爱德华三世继续北上,1346年8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包围了加莱要塞。加莱6名市民自愿到爱德华军中充当人质,以换取其他居民的自由。同时,加莱市民进行了顽强抵抗,坚守了一年,围攻加莱港达11个月之久。终因势单力薄,后者于1347年8月3日投降。由于1347年9月28日加莱停战协定的结果,在此之后,敌对行动暂停了数年。


1895年,《加莱义民》纪念雕塑在加莱落成。它被安置在一个传统的基座上,在罗丹看来基座过于高了。1904年,罗丹请求自己委任的青铜着锈师——画家让•利麦(Jean Limet),在罗丹自己选择的高度拍摄这组雕塑:“要将高度放到非常低,让公众能够直抵主题的内心,就像在教堂的墓地。雕塑组合几乎是在地平面上的。”

为了呈现罗丹最初的想法,利麦从背面拍摄了《加莱义民》,营造出一个长列队伍的感觉。他采用当时流行的风格,没有采用写实拍照的风格,而是打造出印象主义风格的视觉感受。因为画意派的新型理论支持着个人的解读和演绎。从这时起,摄影师也被视为完完全全的艺术家。双色明胶印刷带来的颗粒感以及利麦获得的放射照相效果,使得轮廓消失并赋予雕塑以色彩。为了调和照片的颜色,利麦运用了和他为青铜着绿锈时几乎同样的东西。他因此获得了丰富的色调变化,使得照片的效果更为多样

楼主 历史长河之东流  发布于 2019-08-03 18:08:00 +0800 CST  
刘秀,即汉光武帝,后汉(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拨乱之主。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绿林军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汉室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后汉”。经过长达十数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更始、赤眉和陇、蜀等诸多割据势力,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纷争战乱长达二十余年的中国大地再次归于一统。

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汉高祖刘邦9世孙。赤眉、绿林起义时,刘秀与兄刘#抱着恢复刘姓统治目的,起事于舂陵,组成一支七八千人的“舂陵军”参加绿林起义。

更始元年(23年)取得昆阳之战的巨大胜利,推翻王莽政权。
不久,刘秀到河北活动,取得部分官吏与地主支持,又收编了河北地区的铜马、高湖、重连等农民起义军,实力大报。关西称刘秀为“铜马帝”。

不久,刘秀派人袭杀更始政权的尚书谢躬,与农民军彻底决裂,25年8月5日(建武元年六月二十二日),刘秀称帝,重建汉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楼主 历史长河之东流  发布于 2019-08-05 17:39:00 +0800 CST  



奇迹之地(Campo dei Miracoli)肯定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群,
奇迹广场上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地和两座博物馆也让人惊艳不已。围着广场转了一圈,每一座建筑都很别致。这里有意大利最大的洗礼堂,高54.86米,周长107.24米,特别之处是她有两个穹顶。这座建筑是比萨的家族从1163年开始集体捐赠修建的。主教堂是为了纪念1063年打败巴勒莫Palermo由布斯卡道Buschetto主持修建的。1595年曾经经历火灾,里面有奇码布埃Cimabue的绘画和众多马赛克作品。
主教堂是比萨人为庆祝1063年8月6日巴勒莫(Palermo)舰队抗击穆斯林取得的胜利而设计。整体特征是风格统一;奇迹之地在比萨城的北面,广场中间是一大片的草坪,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每座相对独立,却又混为一体。进入广场前须经过一城门,在城门处望去,依次是:洗礼堂、圣母大教堂、钟楼(即比萨斜塔)。第一座建筑是由而斯,凯托·迪·乔瓦尼(Buscheto di Giovanni)设计的圣母大教堂(Duomo dedicatoalla Vergine)。在此彩色大理石大圣坛上,展示着佳莫斯科波罗尼亚(Giambologna)的《基督受难图(Crocifisso)》。
1153年,迪奥提撒威(Diotisalvi)开始兴建圣洗堂(Battistero):罗马风格的建筑,加上晚期哥特式装饰和元素。结构呈圆形,白色大理石,外部装饰分成三个层次。穹顶是金字塔形。
斜塔(Torre pendente),或叫“比萨塔(Torre di Pisa)”,因其倾斜而举世闻名。是1173到十四世纪末的建筑。圆形设计,全部覆盖白色大理石,有六层敞廊。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到1274年由于支撑基座的疏松沙质下层土,斜塔已经开始倾斜。20世纪90年代经过维修,斜塔才逃脱了倾覆的厄运。直至2002年,斜塔再次对外开放。


1987年4月,国际古迹遗产理事会提名意大利比萨城的奇迹广场(包括大教堂、洗礼堂、比萨斜塔和墓园)为世界遗产,认为其满足以下四个获选条件:代表了人类创造精神的杰作(奇迹广场上的四座建筑堪称建筑杰作,它们在空间上的设计从艺术上角度是独一无二); 通过建筑或技术、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品、城市规划或景观设计,展现了在一段时期内或在一个文化区域中进行的有重要意义的人文价值的交流(奇迹广场的建筑深刻影响了从11世纪到1284年的建筑发展和14世纪的艺术发展);突出地代表了某一类建筑或技术的,并且展示了人类历史上的某一段或几段非常重要的时期(奇迹广场包含了几座典型的宗教建筑,各自拥有不同的宗教作用,共同组成了一个中世纪基督教建筑的典范);直接或明确地同某些具有突出的、普世的价值的事件、现实的传统、思想、信仰、文化作品或文艺作品相联系(19岁的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铜制吊灯的摆动,从而发现了小摆动的等时性定律,这是他动力学研究的序幕。在比萨斜塔顶的实验使他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奇迹广场上的两座建筑直接同物理学的历史相联系)。

楼主 历史长河之东流  发布于 2019-08-06 17:35:00 +0800 CST  
公元前87年斯特拉波·庞培遭雷击,庞培继承了他在皮凯努姆的地产,并在那里生活了六年。这期间,正位马略和苏拉为争夺罗马最高权力在进行内战。庞培看到一些豪门贵族纷纷投靠苏拉,意识到只有在苏拉的麾下才能飞黄腾达。于是他不辞艰辛,走遍邻城招兵买马。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利用父亲在皮凯努姆地区的势力和影响,招募了一个军团。在赴苏拉军营途中,他初露锋芒,屡次冲破马略部下的阻拦,顺利通过许多城市,缴获大批的武器和战马。苏拉看中了军事上崭露头角的庞培,把他看成自己的有力助手。庞培这时仅仅23岁。公元前82年,苏拉夺得罗马政权,实行独裁,庞培为了密切与苏拉的关系,加强自己的地位,卑鄙地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和苏拉的女儿结婚。婚后不久。庞培就奉苏拉之命去夺取西西里岛。由于驻守该地的马略部将未加抵抗,使庞培得以轻易地占领该岛。


占领西西里不久,庞培被苏拉派去非洲同多米提乌斯作战,恢复被努米底亚人消灭的海思普萨尔王国。在一个暴风骤雨的日子里,庞培利用恶劣的天气和多米提乌斯撤退之机,闪电般出击,大败敌军。多米提乌斯的惨败导致一些城市不战而降。庞培仅用40天时间占领了努米底亚,征服了非洲。
非洲之功大大地提高了庞培在罗马的成望。战后不久,苏拉立即命令庞培解散军队,率领一个军团返回乌提卡等待接替者。他不但拒绝解散军队而且率军出现在罗马大门口。尽管他没有担任公职,却要求苏拉为其举行凯旋式。苏拉警告庞培不要违背法律(按当时罗马法只给有巨大战功的执政官、行政长官举行凯旋式),然而庞培毫不退让地嘲讽苏拉:“崇拜初升太阳的人要多于崇拜落日的人。”苏拉迫不得已在公元前81年破例为其举行非洲之战凯旋式,并授予“伟大”之称。


公元前53年克拉苏死于帕提亚战争,这宣告了“三头同盟”的结束。庞培和恺撒的关系因尤里娅的死亡也告断绝。两人之间争夺独裁的内战势在必发。
当时,罗马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秩序空前混乱,对抗元老院的情绪日益增强。元老院为了平定骚乱,开始物色称职官员,而当时只能在庞培与恺撒之间挑选一人。元老院意识到庞培绝非理想的人物,因为他不是真正贵族派人物,为实现个人野心,善于投机钻营。然而恺撒在骑士、平民中的深厚基础,以及他军事力量的激增所给予脆弱共和政体的威胁,使元老贵族更具戒心。元老院不得不与庞培修补旧痕,言归于好。元老院授权庞培为唯一执政官任期两个月,其权力几乎和“狄克推多”[独裁官]相似。
庞培上任后,迅速从意大利调集军队镇压平民的暴动。为了维护贵族派利益,他于公元前53年颁布法令,反对暴力,反对官员受贿,改革诉讼程序,重新审查法官名单,并宣布任何人都可提出对前70年至52年间官吏的指控。他利用职权,把锋芒指向恺撒,提出执政官和行政长官在罗马任职和任满后出任行省总督之间,应有五年间歇期的法律。他在第二年又阻止恺撒延长高卢总督的任期,限于公元前49年3月任满解职。于是,庞培和恺撒最后公开决裂。
公元前49年1月,新的内战帜幕终于拉开。元老院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宣布恺撒为公敌,命令庞培在意大利招募新的军团,庞培把恺撒的拥护者和两名保民官逐出城外。1月10日,恺撒以“保卫人民夙有权力”为名,渡过卢比孔河,迅速迫近罗马,此时庞培征兵工作尚未完成,因此他和大部分元老封闭国库,仓皇逃往巴尔干。



庞培放弃意大利后,寄希望于他的海上部队和隶属于罗马的东方各国国王、部落显贵,企图从希腊组织反攻。他在那里集合了11个军团,7,000骑兵以及由600艘战舰组成的舰队。恺撒在占领意大利,巩固政权,肃清西班牙等地庞培的势力之后,在公元前48年发动与庞培争夺东方行省的战争。他率领10个军团,10,000名高卢骑兵出征庞培。开始,庞培军队占据优势,在著名的季拉基乌姆战役中,庞培两次大败恺撒,大大挫伤恺撒军队的士气。


楼主 历史长河之东流  发布于 2019-08-09 18:34:00 +0800 CST  
达西亚战争
多瑙河下游的达西亚王国是图拉真侵略掠夺的第一个目标。达西亚在德西巴卢斯国王领导下,从公元1世纪末开始强大起来,成为罗马帝国的严重威胁。公元101年春,图拉真经过精心的准备,集中了号称20万的大军(应包含大量民夫辅兵),分兵两路,驾船强渡多瑙河,取得塔帕伊之战的胜利,攻取了达契亚王国的门户。图拉真亲率西路大军,一路披荆斩棘,穿越原始森林,直扑达西亚都城萨尔米泽杰图萨(今瓦尔赫莱)。达西亚人奋起抵抗,使罗马人遭到很大损失。102年,图拉真遣大将卢西乌斯·昆图斯侧翼迂回,吸引敌军注意力,自己则率领大军正面进攻。罗马人粉碎了达西亚人的抵抗,逼近达西亚首都,德西巴卢斯被迫无条件接受和约,并表示永远和罗马共敌友。 公105年,德西巴卢斯乘罗马人离开达西亚之机,重开战火。

图拉真调动12个军团与达西亚人作战,占领了一个又一个达西亚据点。双方在萨米泽杰图萨展开了最恶的血战,达西亚一如当年的迦太基人一样,在胜利无望时,宁愿服毒而死,也不肯做罗马人的奴隶,图拉真进人该城时,几乎是进入一座无人的空城。图拉真掠夺了大量的财宝。达西亚的都城被夷为平地。图拉真在多瑙河上修筑起巨大的石桥,将达西亚并入罗马,成为罗马一个新的行省。
106 年:达契亚,大致包含现在罗马尼亚的地区,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达契亚行省是公元 106 年到 274-275 年间,是罗马的一个行政区,它的疆域大致包括现今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的东部和东南部,巴尔特和奥尔特尼亚地区,根据估计,这个行省的人口大致拥有 65 万到 120 万人口。达契亚人原本和罗马共和国关系密切,但在公元前 1 世纪中期,罗马人在多瑙河下游的势力被削弱,达契亚人在 Burebista 带领下形成了统一的部落王国,并开始进行扩张。凯撒原本计划在公元前 44 年入侵达契亚王国使其解体,但由于凯撒遇刺而未能达成。随后罗马人和达契亚人仅有小规模的冲突,更多的是外教交流,屋大维时期还曾通过通婚还稳定共和国边境。但众所周知,在公元 1 世纪时期,达西亚人对罗马的多瑙河地区的威胁和掠夺不断增加,使得达契亚成了罗马的心头大患。 101-102 年,图拉真在平定了帝国北部地区后,将矛头转向了达契亚,是为第一次达契亚战争。罗马取得胜利,但很快达契亚人便发动了反叛,罗马发动了第二次达契亚战争。此战中,罗马起初并不顺利,但之后通过摧毁达契亚人的供水取得了胜利,达契亚人领袖 Decebalus 自杀,图拉真宣布全帝国庆祝 123 天。 106 年 8 月 11 日,罗马设立达契亚行省。

楼主 历史长河之东流  发布于 2019-08-11 08:36:00 +0800 CST  
迪德格里战役发生于1121年的迪德格里峰。现在我们来通过对迪德格里战役简介了解在高加索地区基督教势力的兴起和穆斯林势力的衰退。


迪德格里战役指挥者大卫四世


塞尔柱突厥人从1071年在曼齐刻尔特战役中击败了拜占庭帝国之后,就一直称霸于西北亚地区。虽然中间也有部分基督教国家对其进行反抗,但塞尔柱突厥一直处于军事力量的上风。直到格鲁吉亚的崛起。


大卫四世是格鲁吉亚著名的拥有雄才伟略的英主,在他统治下的格鲁吉亚,国力蒸蒸日上。并于1097年停止了向塞尔柱突厥纳税,引起了双方的争端和矛盾。尤其是自从1120年起,大卫四世开始向高加索地区用兵,使塞尔柱突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为了永远地消除在这个地区的敌对势力的威胁,塞尔柱突厥开始动员全国的力量,向格鲁吉亚用兵。而此事,格鲁吉亚也同样做好了应战的准备,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1121年,双方决定在迪德格里山峰的平原处进行决战,塞尔柱突厥拥兵四十万,而格鲁吉亚的军队仅有五万余人。面对如此敌我悬殊的力量,大卫四世自然不会冒死直接向塞尔柱突厥发起冲锋。在双方在山下平原列好阵势后,大卫四世派遣了几名敢死队,伪装成停战和谈使者,来到塞尔柱突厥的大军中心。当他们到达突厥军的核心位置时,忽然脱下使节的衣服,亮出钢刀,向突厥军队的指挥核心杀去。

突厥大军的指挥官伊尔扎梓得到这个消息后,马上抛下自己的军队自己逃命去了。而大卫四世也在此时发动了冲锋的命令,但是他下令,围攻的军队必须给敌军留出一条逃跑的缺口。很快,突厥大军被击溃,他们的溃军朝着缺口前往山谷。但是那里,也有大批的格鲁吉亚军队在等着他们,还没等他们重组队形,格鲁吉亚的大军就给予了他们致命的一击。


当塞尔柱大军全线崩溃的时候,大卫四世才下令追击,他足足追击了八天,把塞尔柱突厥彻底地赶出了高加索地区。此战之后,塞尔柱突厥再也没有能力对格鲁吉亚构成实质性的威胁了。




迪德格里战役是西方军事史上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迪德格里战役的过程也堪称为西方军事的经典,为后世的人们津津乐道。


迪德格里战役遗址




由于格鲁吉亚的崛起,令一直称霸西北亚的塞尔柱突厥颇为不安,尤其当格鲁吉亚的国王大卫四世率领军队,大有复兴格鲁吉亚之势的时候,他们便决定动员全国的力量,对格鲁吉亚用兵。


交战的场地定在迪德格里山峰下的平原处。据记载,此战塞尔柱突厥动员了四十万的大军,而格鲁吉亚仅有五万余人。1121年8月12日,也是双方决战的日期。格鲁吉亚的国王大卫四世视察了战场情况,发现光凭格鲁吉亚士兵的勇猛,还不足以战胜塞尔柱突厥,所以他用了一个计谋,派遣了一对由精锐士兵伪装而成的“停战使者”团,来到塞尔柱突厥的核心,于突厥商谈和议的事情。


突厥大军的指挥官伊尔扎梓对此并无疑心,就下令让格鲁吉亚的使节团进入。孰不料,那些使者进入大军核心之后,马上变成了凶狠的士兵,开始对着突厥大军的核心厮杀起来。这些人自然不能和四十万的突厥军抗衡,但也足以令他们的指挥系统处于暂时瘫痪状态。就在此时,大卫四世发动了全军冲锋的命令。


随着战役的推进,突厥军开始慢慢不支,朝着大卫四世故意留给他们的缺口处突围。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恰恰是大卫四世留给他们的另一个地狱的入口。当他们突围来到山谷的时候,早已埋伏在那里的格鲁吉亚士兵突然杀出,杀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塞尔柱突厥还没来得及重组军队,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全军溃退的局势。整个迪德格里战役的过程,都被格鲁吉亚的国王大卫四世牢牢地掌握在控制中,当他们发现敌军开始溃退后,就毅然下达了追击的命令。格鲁吉亚足足追击了八天,把塞尔柱突厥大军直杀得尸横遍野,主力被无情地全歼。此战最终以格鲁吉亚获胜而告终。


迪德格里战役的影响


迪德格里战役的影响在高加索地区是起到决定性的。格鲁吉亚国王仅用了五万余人的军队,一举击溃了塞尔柱突厥的数十万大军,而且几乎是全歼,是格鲁吉亚在高加索地区崛起关键性的一场战役。
在迪德格里战役胜利之后,塞尔柱突厥再也无法占据高加索地区了,其势力不得不退出该地区,使得格鲁吉亚从此可以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国际环境下大肆地扩张其领土,并为之后大卫四世收复格鲁吉亚的旧都第比利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比利斯之后就一直是格鲁吉亚的首都,并延续至今。



迪德格里战役的影响对于格鲁吉亚的崛起也是关键性的。之前格鲁吉亚一直被塞尔柱突厥压制着,并定期需要向其缴纳贡税。战后,格鲁吉亚不仅停止了向其贡税,而且取代他成为了这个地区的霸主。所以后世的格鲁吉亚人,都称大卫四世为“建国者”。这场战役的影响在当时十分巨大,因此直至今日,人们依旧称其为“不世之胜”,并将这一天的纪念日,称为“迪德格里战役之日”。
在迪德格里战役之后,突厥人军事实力遭到重创,因而也无力固守在南高加索地区的穆斯林领土。于是,格鲁吉亚方面便挟胜威展开了一系列攻势。在接下来格鲁吉亚展开的对穆斯林的军事行动中,最具决定性的事件当属1122年,大卫四世率领军队夺取了由穆斯林占据的格鲁吉亚旧都第比利斯。这次行动十分具有意义,从此之后,第比利斯便一直作为格鲁吉亚和政治和精神中心直到当代。而塞尔柱突厥方面在进攻格鲁吉亚以与之争夺南高加索控制权的军事行动由惨败告终之后,也无力再对相对偏远的高加索地区进行战略干预。因此塞尔柱突厥从某种意义上放弃了南高加索,转而将全部精力投放到对占据地中海沿岸的十字军势力的战争中。当然值得提的是,阿尔图格王朝的势力在此战中损失并不大。伊尔扎梓虽然是联军的统帅,但路途遥远,山地崎岖,因此他并未带来太多兵力。此战之后仅过了一年(1122年),伊尔扎梓又击败了埃德萨伯爵Joscelin I并将其俘虏。真正在迪德格里战役中被重创的,是南高加索的突厥部落,以及投靠塞尔柱的那部分亚美尼亚人。因此迪德格里战役的大捷,为格鲁吉亚王国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雄霸高加索打下了基础。


在军事方面,迪德格里战役的影响对于后世也是十分重要的。大卫四世在此战中采用的钳形包抄战术,被后世人们所效仿和沿用。例如在1202年,带领着格鲁吉亚走向其巅峰时期的塔玛拉女王,在对罗姆苏丹国的巴西安战役中,便采用了同样的战术,结果使迪德格里战役的辉煌重现,以八万人马轻易击退了突厥三十万大军。

楼主 历史长河之东流  发布于 2019-08-12 18:59:00 +0800 CST  
揑兀鲁思(Nawrūz;?-1297年8月13日),13世纪伊儿汗国权臣,他是阿儿浑阿加之子。他是穆斯林,被拉班·扫马和雅巴拉哈三世形容为景教的凶猛敌人。
在1289-90年,他进行反伊儿汗阿鲁浑的叛乱,但被打败,逃亡到河中加入海都集团。
在1295年,合赞在揑兀鲁思帮助下从拜都手中夺得大棹,并接受伊斯兰教。但在1297年5月,揑兀鲁思和他的支持者被指叛乱,合赞指挥呼罗珊地区的军队攻打揑兀鲁思,在内沙布尔附近打败了他。揑兀鲁思逃到赫拉特的卡尔提德王朝避难,但国王**尔·丁把他交回合赞,他在8月13日被处决。
1255之间和1260年,举行波斯和征服伊拉克(巴格达拍摄于1258)和推翻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军队蒙古的旭烈兀,第四大可汗在位Möngke。
旭烈兀(1217年至1265年)是王朝的建立Houlagides或Ilkhanids :
旭烈兀(1256年至1265年)的大儿子成吉思汗由拖雷
阿巴卡(1265-1282),后拉古的儿子
Teküder(1282-1284),Hulagou的儿子; 以艾哈迈德的名义皈依伊斯兰教
阿迦(1284-1291),阿巴卡的儿子
Ghaykhatu(1291-1295),阿巴卡的儿子
Baïdou(1295),Taragay的Houlagou Khan的孙子
Ghazan(1295-1304),Arghoun的儿子; 以马哈茂德的名义皈依伊斯兰教
Oldjaitu(1304-1316),Arghoun的儿子
Old Said Bahadur(1316-1335),Oldjaitun的儿子
坐在帖必利斯城的宝座上,合赞汗的心境与他的前任大不相同。 从阿八哈汗开始,历任伊儿汗与其说是一个国家的首脑,不如说更像军事统帅。他们并不关心国计民生,而只关心战争,进攻的或防御的战争。只有在国库空虚的时候,他们才会考虑如何更多的榨取民脂民膏。 再这样统治下去,旭烈兀家族还能走多远? 合赞汗知道,自己必须要改变这一切,他注定要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伊儿汗。 成为这片土地真正的统治者和管理者。 这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而在向拜都汗发起挑战之前,他就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了。 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以合赞的军事和政治实力来看,能在几个月时间便打败叔叔夺取汗位原本是不可能的。


政治上,拜都汗是被众将拥戴而成为可汗的,在法统上毫无问题;军事上,合赞远不能控制绝大多数军队,更多的将军并不倾向于他。 可他偏偏成功了,而且相当迅速。 奥妙,就在于1295年6月19日,在剌尔谷地进行的一次受洗仪式。 在这个仪式上,合赞,这个地道的蒙古人,原本的佛教徒,宣布信仰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 这一举措,使得合赞改变了伊朗人心中“我们被异教徒统治”的观念。外来政权的统治者,从他开始,接受本土的意识形态。 对于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穆斯林的伊儿汗国来说,臣民们早就希望有一个穆斯林君主来统治他们。合赞汗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他“从来都不是一个认真的虔诚的穆斯林,但他的确从这个皈依中看到了实质性的政治利益。”而拜都汗在这个问题上棋差一着,他是个基督教徒,并且一继位便委派了很多基督徒官吏。 可想而知,当合赞向着帖必利斯城进军的时候,会是何等的众望所归,而拜都汗又会是何等的众叛亲离。


进入帖必利斯之后,合赞汗第一件事,便是宣布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不再奉行历任伊儿汗所推行的宗教宽容政策,排斥基督教、佛教、犹太教大臣。拆毁帖必利斯、巴格达和汗国其他各地所有的基督教堂、犹太教堂和佛教寺庙。甚至毅然拒绝哈敦和异密们的劝告,毫不留情地毁掉其父阿鲁浑汗修建的供有阿鲁浑画像的佛教殿宇。
称汗不到一年,合赞汗便获得了以往历任可汗所不能获得民心,统治根基空前稳固。这使得任何反对者都毫无可能获得成功。 合赞汗即位不久,旭烈兀第三子玉疏木忒之子速该和万夫长巴鲁来因不满他信仰伊斯兰教,起兵反叛。合赞汗委派捏兀鲁思率军平息,处死巴鲁来、速该,并清除与此相关连的蒙古将军秃列克、鲁迷失、扯里克以及宗王也先帖木儿。 次年2月,成吉思汗兄弟哈撒儿的后代阿儿思兰举叛,叛军规模庞大、实力雄厚。合赞汗以行猎为名,引军征讨,阿儿思兰败死。


不久另一宗王亦里答儿也因谋叛被处死。合赞汗“一月间凡杀宗王五人,叛将三十八人。”蒙古贵族中反对伊斯兰化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反伊斯兰化的势力没有了,但身边的伊斯兰大臣们却还希望合赞汗保持从旭烈兀开始的分权制度,并不希望有一个集权于一身的可汗。这对打算进行大改革的合赞汗来说,也是不能容忍的。

一起接一起的大狱在合赞汗的汗廷中上演了。
拜都党附案:合赞汗以曾经依附拜都汗为名,处死大将坤竹克巴勒、扯扯克,并消灭最忠心于拜都的斡亦剌惕部,使斡亦剌惕部万户长塔儿海率领一万八千户游牧民叛走叙利亚。
脱合察儿案:脱合察儿是杀死乞合都汗的凶手,合赞汗即位后,他虽然宣誓效忠,但其“性多疑而好乱”,势力还很庞大。这么一个杀死先可汗的人,合赞汗自然一百个不放心。于是以此为罪名处死脱合察儿,并剪除其党羽。
捏兀鲁思案:捏兀鲁思是河中地区的行政官,其家族树大根深,曾经多次挑起叛乱。但在合赞汗争位的时候,捏兀鲁思居功至伟,立下汗马功劳。合赞汗即位后,其自恃功高,专横跋扈,为所欲为。合赞汗不露声色,在一次朝会上,突然发难,逮捕处死捏兀鲁思的所有党羽。并立即发兵攻打正在呼罗珊统兵的捏兀鲁思。捏兀鲁思走投无路,被抓获后处死,他的整个家族被斩尽杀绝。
巴勒图案:巴勒图是鲁木地区的统兵官,与其副手速剌迷失为汗国防御南部边陲。但二人统兵多年,军队几乎成为私兵,鲁木也几乎成为独立王国。合赞汗以雷霆手段将二人处死,并挫骨扬灰。
一连串的杀戮,汗国大小贵族毛骨悚然,再也不敢对合赞汗有任何不臣之心。在众多老面孔变成死尸的同时,一个又一个合赞汗的心腹占据了汗国的重要位置。 他的贴身将军木来被任命掌管迪牙别克儿和迪牙剌必阿两州,纳邻负责管理呼罗珊和祃桚答而的财政,他的胞弟合儿班答统管呼罗珊,妹夫忽都鲁沙掌管鲁木和阿儿兰等地。


1297年底,大换血基本完成。 1298年,大学者拉施特被合赞汗任命为宰相,这个日后史学名著《史集》的作者,将成为历经三朝的名相。 他将辅佐合赞汗进行伊儿汗国全面的改革。君臣合作之下,一场大变革的风潮,将要席卷这个被内忧外患所笼罩的国家。 以现代的观点来看,合赞汗的作为是缺乏宽容精神的,是残暴不仁的,但是为了让国家繁荣昌盛,合赞汗是别无选择的。在那个时代,无论皇帝、国王、苏丹还是可汗,要做出一番事业,都要用血腥的手段。 人类需要成长,我们不能苛责古人,就如未来的人不该苛责我们现在一样。 历史的车轮总是要用鲜血来做润滑剂才能滚动,只不过,有时向前有时向后。 当车轮是前进的时候,那些被迫害的“异教徒”,被处死的政敌,只能算是必要的代价了。

楼主 历史长河之东流  发布于 2019-08-13 18:20:00 +0800 CST  
己亥年 壬申月 甲申日


吞吐间是云水泱泱
指尖上是尘土茫茫
我检点五千转飞光
太初混沌一双明目启张【太初:道家术语】



1、持巨斧劈开这洪荒


【指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
2、开宇疆以叩问三皇


【三皇指女娲、伏羲、神农,也有说法是伏羲、神农、黄帝;三皇称呼最早见于《周礼》天皇、地皇、泰皇】
3、谁将我在琅环阁藏
【也作琅嬛阁,是天帝藏书的地方,源于民间传说】
4、二十四朝能纳多少篇章
【二十四朝指中国历史】
5、天东有若木
【语出李贺的诗《苦昼短》;
若木:一种传说是古代神话中的神木,《山海经》中《海内经》中的记载是在南海黑水与清水之间生长,若水发源。】
6、钟山有赤龙衔烛


【又名烛龙、烛阴、烛九阴,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山海经》中记载是钟山之神,张开眼是白天,闭上眼是夜晚】
烧热华夏子民的五脏六腑
7、射金乌的箭,按在我的弓弦上
【后羿射日的典故。金乌:中国神话中居住在太阳中的神鸟,也有说法是太阳就是金乌】
无垠霄汉不过英雄的瞭望



8、焉有火光取星辰之辉来耀四方
【燧人氏钻木取火,燧人氏在《尚书》某版本中为三皇之首,燧其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奉为'火祖'】
9、尝百草也豪饮大泽河渭汤汤


【这一句里面有两个神话故事神农氏尝百草:神农氏为五氏以来最后一位,标志着华夏从神话时代进入传说时代。传说神农氏为给人们治病,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10、斩断鳌足 立天柱万仞以正玄黄
【女娲补天: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将塌的半边天撑住】
如今它 仍旧是我挺直的脊梁
11、鱼龙阵内 我金戈既出无人不降
【鱼龙阵原本是指古代科举,取鲤鱼跃龙门化龙之说,但是在歌词中根据前后文似乎指黄帝与蚩尤之战】
12、一战死留英魂常镇八方万邦


【蚩尤死后,因为其勇猛,黄帝尊蚩尤为“兵主”,即战争之神。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诸侯见蚩尤像不战而降】
13、飞鸢为旗齐迎我驾北斗星到场
【飞鸢为旗:黄帝与蚩尤大战;《列子·黄帝》记载:'黄帝……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此以力使**者也'
北斗星:蚩尤作大雾弥漫三天三夜,黄帝之臣风后在北斗星座的启示下,发明了指南车,冲出大雾】



中原九万顷 须由我写下历纪第一章
访昆仑也涉西山淇
曾路过彩绘的画壁
或寻至碑铭的典籍
饮罢乾坤喉头犹有热气
13、常羊山拾一把干戚


【刑天的典故,《山海经》记载刑天与黄帝争神位,“帝断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14、九天上乘雾见玄女
【九天玄女,中国神话中神灵,传说曾经传授黄帝天书兵法】
15、骑红鲤在龙门游弋
【鲤鱼跃龙门】
16、造三千字道破一点天机


【仓颉造字:上古时期结绳记事,仓颉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首创文字】
17、杜若含秋光九歌一梦起湘江


【屈原《九歌》中有《湘君》《湘夫人》两篇,湘君与湘夫人是湘江之神,娥皇女英附会为湘夫人大约到秦汉才出现】
它在华夏子民血脉中流长
18、七弦琴悠扬 我共河伯醉一场
【河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黄河水,名冯夷,过河时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
19、借问那玉佩是否还在洛阳


【这一句还是指宓妃,据说宓妃是伏羲氏女儿,因为迷恋洛河风光降临人间,洛阳因在洛河之北而得名。
玉佩的出处是曹植的《洛神赋》: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而要之】



20、东海浩荡七尺红绫击排空巨浪
踏金轮我六瞳之中莲花开放
【哪吒,虽然只是几句,但是从哪吒闹海到用碧藕重塑身躯,都有了。混天绫、风火轮,三头六臂】
21、翅下风雷芒角昭昭封我为大将
【雷震子,《封神演义》中雷震子是周文王捡的儿子,随云中子修炼,因为吃了两枚仙杏长出风雷二翅】
登云行 石烂松枯也不过片晌
22、三更点灯 照夜来白额猛虎入帐
【周文王与姜子牙,《封神演义》中周文王求贤若渴,有一天晚上梦见一只白额虎腋生双翼扑到帐中,经过解梦之后果然寻到了姜子牙】
23、出岐山我抬头看见彩凤飞降


【凤鸣岐山的典故;《竹书纪年》中的记载:文王梦日月著其身……后有凤凰衔书,游文王之都。】
24、招妖幡动 众精怪俯首称我为王
【这一句的故事还是女娲,封神演义中女娲用可以号令天下妖族的招妖幡,招来了九尾狐狸精、九尾雉鸡精、玉石琵琶精命其迷惑纣王】
25、列宿次第开 该由我揭下封神第一榜


【姜子牙,《封神演义》中,封神榜由姜子牙带下昆仑山,又由姜子牙主持封神】
26、羲和的金车走了多长
【羲和,成为太阳驾车的神。最初形象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与制定时历的女神,在《山海经》中记载是帝俊的妻子,生了十个太阳】
27、望舒御月去了何方
【望舒:为月亮驾车的神】
我上游银河下走大荒
28、十二楼听谁将故事弹唱
【神仙居住的地方。《史记·封禅书》: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执期,命曰迎年】


神话世代 眨眼间曲折成了回廊
千载后 它是我掌心里的纹章
英雄过往 或斑驳在朱漆的画堂
但也在 这山高海阔天地苍茫
焉有火光 取星辰之辉来耀四方
中原上 谁扬鞭策得历纪开章
东海浩荡 七尺红绫击排空巨浪
列宿下 谁留名封神台前金榜
行过昆仑 壶中日月把浊酒温烫
借热意 我笔下漫书琅环 典藏
披览篇章 遁入传奇作一番荒唐
溯回五千年 任由我自诩万古第一狂

楼主 历史长河之东流  发布于 2019-08-15 18:59:00 +0800 CST  
奧拉夫一世大約出生於1050年,他是前代丹麥國王斯韋恩二世之子。斯韋恩二世死後,先後有五位兒子繼承了他的王位,奧拉夫一世是這當中的第三位。


在其兄卡努特四世統治期間,奧拉夫一世出任石勒蘇益格公爵,並於1085年在卡努特四世的號召下,參與了一場謀奪英格蘭王位的鬥爭。不過這場戰爭由於卡努特四世因故遲到,未能在部隊解散前領導遠征,因此在此期間,奧拉夫一世成了這隻軍隊的領導者。事後,出於對奧拉夫一世野心的恐懼,卡努特四世於是將他的地位轉交給另一個弟弟埃里克一世,而將奧拉夫一世派至法蘭德斯伯國擔任人質。


1086年,卡努特四世在一場政變中,被謀殺於歐登塞的聖阿爾本修道院中。僅管奧拉夫一世仍在法蘭德斯,但他還是在隨後於維堡舉行的庭格大會中被推舉為國王。庭格大會並安排了奧拉夫一世的弟弟尼爾斯前往法蘭德斯伯國迎接奧拉夫一世,同時也接替他成為人質。奧拉夫一世回國後,弟弟埃里克一世自覺不妙,於是便逃往了斯堪尼亞。
奧拉夫一世運氣不太好,整個統治時期剛好遇上大荒年,連年歉收導致飢荒不斷,讓丹麥人對他的印象只剩下「飢餓」兩字,因此他便被冠上「飢餓王」的綽號。當時的丹麥人相信由於前王卡努特四世是堅持於基督教信仰的君主,卻在教堂中遭到叛軍的謀殺,因此連年的飢荒,實為上帝所降之懲罰。不過其實奧拉夫一世統治的那幾年間,剛好遇上了歐洲整個進入比較乾燥的時期,而這些旱災並不只有發生在丹麥而已。不過,由於奧拉夫一世對教會的立場不似其兄長一樣,他為了鞏固王權,而對教會有著諸多限制,於是天罰之說就更顯得「真實」了。
1095年8月18日,奧拉夫一世因不明原因死亡。有的人認為他是作為請求上帝寬宥的犧牲品,自殺以求上天解除天罰。不過真正的死因至今仍不清楚,且他也是唯一一位安葬地不明的丹麥國王。死後,他的弟弟埃里克一世返國繼位,這位幸運的弟弟由於個人品格與統治期間的風調雨順,因此被稱為「良善王(Ejegod)」,而讓丹麥人頗為懷念,這恐怕會讓奧拉夫一世羨慕不已吧!

楼主 历史长河之东流  发布于 2019-08-18 18:13:00 +0800 CST  
屋大维(公元前63~公元14年),是恺撒的姐姐尤里莉娅的女儿的儿子,恺撒在遗嘱中越过辈分把他收为养子,并将自己的四分之三的财产由屋大维继承。恺撒被刺死时,屋大维刚19岁,当时正在外准备出征帕提亚事宜。约公元前44年4月末5月初,屋大维回到罗马,提出自己有继承恺撒的权利,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屋大维安努。不久,屋大维会见了西塞罗,对西塞罗显得敬重和友善,西塞罗则把屋大维看做是“共和制的捍卫者”
但安东尼对屋大维冷淡,并想阻挠屋大维实现继承权。屋大维看出了安东尼对自己的威胁,便决定利用元老院和民众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可是,元老院在西塞罗的影响下并没有完全支持屋大维,他从元老院把军队统帅权交给布鲁图斯以及拒绝他享受恺撒荣誉中看出了元老院对他的蔑视,而且如果元老院排除了安东尼的威胁,就更会削弱他的地位。这使屋大维的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决定寻求与安东尼和解。


公元前43年5月,雷必达把自己的军队集结在那尔波高卢,不服从元老院要他去讨伐安东尼的命令,被元老院宣布为祖国的敌人。公元前43年8月19日,屋大维当选为执政官,随即宣布刺杀恺撒者为“不受法律保护者”,同时撤销元老院先后宣布安东尼和雷必达为国家敌人的法令。公元前43年9月,屋大维、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史称“后三巨头同盟”,三人决定雷必达任公元前42年的执政官并治理西班牙和那尔波高卢行省。尔后,屋大维先夺去雷必达的兵权,后击败安东尼,于公元前30年凯旋罗马,成为结束内战的最后胜利者。


公元前27年元老院以“奥古斯都”(拉丁文意为“神圣者”、“至尊者”)尊号,后世即以此称之。其统治体制亦称“元首政治”,是为罗马帝制之始,公元14年8月19**于南意大利的诺拉。

屋大维(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前63年9月23日-14年8月19日),又名奥古斯都(Augustus),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统治罗马长达43年。公元14年8月,在他去世后,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他列入“神”的行列,并且将8月称为“奥古斯都”月,这也是欧洲语文中8月的来源。
Se la commedia è stata di vostro gradimento, applaudite e tutti insieme manifestate la vostra gioia.
如果我已经出色地扮演了我的角色,你们就鼓掌吧,伴送我退出舞台。

楼主 历史长河之东流  发布于 2019-08-19 18:35:00 +0800 CST  
穆罕穆德632年逝世时,阿拉伯人已经建立了囊括整个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穆斯林国家。值得注意的是,阿拉伯人对他们的两大强邻——萨珊波斯和拜占庭的了解程度要远远高于两大帝国对他们的了解。半岛北部的阿拉伯部落长期作为雇佣兵参与波斯和拜占庭之间的战争,十分熟悉他们雇主的战略战术,这种宝贵的经验也为他们日后在西亚的扩张奠定了基础;此外,阿拉伯各部落也效仿拜占庭或萨珊的方式进行统治,基督教也在阿拉伯人间广泛传播。但无论是萨珊波斯还是拜占庭,对新兴的阿拉伯国家却都一无所知:拜占庭人仍然将这些阿拉伯人视为蛮族,他们也并未将伊斯兰教视作一个全新的宗教,仅仅把它视作某个异端教派。因此,拜占庭也一直将防御重点放在叙利亚北部、对抗他们的宿敌萨珊波斯,对南方的阿拉伯人毫无防备。这也为战争的失败埋下伏笔。



很快,拜占庭防线的漏洞被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所察觉。于是,阿拉伯人趁虚而入,连克叙利亚数座重镇。不巧的是,当时年满六十的希拉克略已身患重病、无法亲临战阵,但他很快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反击。


636年初,希拉克略命皇弟提奥多里和亚美尼亚将领瓦汉率约5万大军进入叙利亚,哈立德闻讯后,为避免人数劣势且分散的阿拉伯军队被各个击破,他决定放弃已占领的叙利亚重镇南撤、与其他阿拉伯将领会合,并派出游击队沿途袭扰拜占庭大军,待全军会合后再与拜占庭军进行决战。



7世纪时的拜占庭军队

三、侧翼迂回!哈立德的制胜策

7世纪时的拜占庭军队作战阵势图

636年8月15日,两军在雅穆克河相遇,决战一触即发。虽然拜占庭军占据数量优势,然而冒着酷暑一路前进、且遭受阿拉伯轻骑兵不断骚扰的拜占庭大军抵达战场时已疲惫不堪,阿拉伯军虽数量较少,但他们以逸待劳且战意高涨。拜占庭全军分为四队,采用步兵在前骑兵在后的阵型,由瓦汉担任主帅;阿拉伯全军也分为四队,但与拜占庭军不同的是,主帅哈立德只将四分之三的骑兵投入战场、保留了四分之一的骑兵作为预备队。

7世纪时的阿拉伯军队布阵图



雅穆克之战战前布阵图

交战首日,拜占庭一方首先发起试探性进攻, 过度依靠远射武器的恶果此时开始体现。拜占庭人难以集中足够的重装步兵突破阿拉伯步兵的防线。



雅穆克之战第一日布阵图
第二天拂晓,拜占庭军从左右两翼进攻,试图包抄阿拉伯军的阵线,但哈立德指挥骑兵预备队先后解除了拜占庭对左右两翼的包围、守住了防线。(以下三图为第二天战况)









楼主 历史长河之东流  发布于 2019-08-20 10:28:00 +0800 CST  

楼主:历史长河之东流

字数:402283

发表时间:2019-05-22 21:5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4-28 16:00:38 +0800 CST

评论数:49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