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女人系列--有深刻心理描写。。。。。

一楼献给百度

作者写的这些帖子都有较为深刻的心理描写(历史人物本身和社会大众的)

真的是非常经典的帖子,转来给大家看看。


楼主 傻傻不想爱你啦  发布于 2011-04-20 09:17:00 +0800 CST  
(一)

中国的历史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书写的,自从奴隶社会开始,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一直到封建社会,有男人的地方就有女人,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女人们并不只在幕后活动,总有那么那么一些女人要跳出幕后来到台前指指点点,但真正弄出点名堂的也就只有那么几位,吕雉,武则天和慈禧太后。

    吕雉,这个中国历史上可能是最残忍的女人,虽然不想慈禧太后那样被认为是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其整饬戚夫人的手段之残忍,历史上基本无出其右,这个女人不寻常。

    作为一个政治家,吕雉是成功,她以国家的大局为重,以天下苍生为重,避免了刘邦死后到汉文帝即位15年的权力真空阶段,承启文景之治,保证国家稳定,人民逐渐从秦末战乱中逐渐回复,吕后可谓鞠躬志伟。

    作为一个女人,吕雉是不幸的,刘邦长处不多,好色本事不小,虽然史记等史书中对高祖的桃花录并没有进行系统性编号,但刘邦的色是出了名的,晚年仍旧迷恋戚夫人,居然还老来得子。吕雉跟随刘邦多年,嫁的时候爱不爱刘邦不讲,刘邦真正把多少爱留给吕雉,这倒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没少吃苦,没少面对死亡,最后还几乎被废,吕雉是划不来的。

    可能是行大事之人都经受非常之考验,吕雉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却换来政治上伟大的丰收,作为一个女人,古代社会遗留到今天的一个问题就是:女人都是用来消遣的,这种观点支配了很多人对于吕雉的判定,也曾经让吕雉在粪坑里住了几千年。

    自古让女人纠结的无非就是两个字,权和情, 不仅让女人纠结,就是男人们,帝王将相们又何尝不是?

    我很欣赏这个女人,这种未达目的不择手段,像蛇一样冷酷的女人值得很多男人去爱,只要爱她,她会整个的给你,如果你背叛了这份感情,那么她给你的报复也是你难以想像的,俗话说,爱到骨里,伤到心上,刘邦因情生权,吕雉由权生情,生出的是哀怨之情,不满之情,愤怒之情,女人辛苦一辈子,不就是希望子女有个好未来吗?何况做为皇后,嫡长子随时可能被废,几十年的辛苦将付之东流,谁会忍?跟何况吕雉已经忍了几十年,戚夫人要来挑战,用生命最堵住,以青春作筹码,但这种年轻的女人往往会被男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跟何况刘邦身边还有这么多反对之人,戚夫人之错,在废太子上,公开与吕后作对,这也是她日后悲剧的开始,这是必然的,也是可笑的。吕后赢了,她赢的了无上的至尊,那么第一个倒霉的就是戚夫人,再怎么做也是不过分的。

    吕后的阴险是可以原谅的,至少我会原谅,如果我在那个时候,我可能还会怂恿,也许在怎么处理戚夫人的这个问题上,吕后也是思考了很长时间,在我看来,提出那个建议的人应该是某位大臣,吕后也想了很长时间,毕竟朝中还有周勃,陈平一堆重臣会反对,肯定是戚夫人又做出什么过分之举了,这是自作自受。

    吕后只是一个女人,在丈夫生前只能是唯命是从,她要保护自己,更要保护太子,战乱时期,艰苦卓绝,待王朝建立,她便开始想办法除掉政敌,借刘邦之刀杀掉韩信,已经暴露出其本质,应该说,这是刘邦对她的一种考验,其实刘邦很清楚,自己的女人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心狠手辣,但可以治理天下,他才敢把身后之事交给吕后。

    吕后赢得了与戚夫人之争,但输给了历史,历史偏袒那些弱者,人民会同情弱者,尤其是红尘,赚足了无数眼泪,像吕后这种真正的女人,却背负过多的辱骂。


楼主 傻傻不想爱你啦  发布于 2011-04-20 09:17:00 +0800 CST  
(二)

上次已经谈到一个在情感上失意,政治上春风得意的女人,吕雉,今天我来说说另一个同样也是叱咤风云的女人,武则天,想来中国人对其也是再熟悉不过了。

     真正对武则天开始感兴趣,是第一次去参观乾陵的时候,乾陵的无字碑,沐雨栉风一千余载,至今巍然屹立在乾陵入口,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女主武则天传奇的一生。

     说道武则天,有几个男人不得不提,第一个就是李世民,将武则天带入宫中,暂不管袁天罡所讲“李氏将灭,武氏将兴”的语言是否真实,但不可否认,正是李世民的领入,机缘巧合的为另一端传奇埋下了伏笔。武则天并不像传统宫女一样温柔,骨子里始终就有一股倔强,这与她的成长史密不可分。第二个男人便是他的丈夫李志,后来的唐高宗,当李志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开始对父王的嫔妃有非分之想,甚至萌发了感情,这一段孽缘,也是祸害的开始,随着李世民的去世,武则天也同其他嫔妃一样进入感业寺,但她却有着其他嫔妃不曾具有的政治资本,李志一直对她念念不忘,直至后来接入宫中,武则天便开始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第三个就是她的儿子,可以说是相当复杂的感情,矛盾使武则天在处理这个问题上一错再错,终于有第四个男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那就是狄仁杰,不管是电视演义,还是历史小说,狄仁杰在晚年受到的信任是无与伦比的,甚至还出现情感的份,可能是狄仁杰的劝说,使晚年的武则天醒悟了,恢复了庐陵王的太子地位,同时在去世后要求去掉帝号,可以说是有个完美的结局。

     武则天赢得了两代皇帝的真爱,李世民是一代明君,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李世民又怎能逃出武才人那妖媚的眼神?太子李志应该说把真爱都给了武则天,对其的宠爱更是王皇后和萧淑妃难以望其项背的,武则天是幸运的,她生活在一个王朝的鼎盛之时,皇帝有时间投入到感情上,有能力投资感情,相比慈禧,相比吕雉,其实在是太过之幸。她赢得了真情,真心,在血腥的宫廷斗争中,有多少浪漫能够修成正果?

     作为一个伟大的女人,武则天更是登上权力的巅峰,完成从皇后到皇帝的华丽转身,历经半个世纪的艰难铺垫,她的文治武功终于征服了天下,征服了朝臣,更难得的是武则天的长寿,是苍天赐予了历史,赐予她金色的年华。唯一的女皇帝,且不说有多少巧合,也不是有多是必然,武则天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说她的功绩和过失,有多少女人有这个胆识来治理天下,真正有机会又有多少人能指点江山?自古在后宫指点的女人不下少数,真正做大做强的只有武则天一人。

      武则天是明智的,临死去帝号,与高宗合葬乾陵,避免身后之祸;武则天是幸运的,儿子遵从她的遗诏,可以永久享用冷猪肉,不用背负百姓千年的骂名,也不用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相反,作为一个过渡时期的非常君主,她享尽恭维,作为一个女人,得到了真爱,也得到了天下,还有什么不顺心的?要有也就是家事了,那是武则天自己的事,更何况政权平安交接,她的后代将历史带入顶峰。

     我敬畏这种女人,可能千年之后才会重现一个,但就像武则天自己所说历史上再也不会有第二个女皇帝了,是的,不会再有了,也不能再有了,她的冷酷,她的博大,她的城府,让我折服,让历史又敬又畏,幸亏身边无此高辈,我等幸哉,此等女人,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否则就如提线人反被偶耍。是男人的无能与软弱,成就了武则天的伟大,这是一个教训,于古于今。对于这种女人,我怀着复杂的感情遥望乾陵的主峰,真正能告诉我们的只有乾陵中那两具冰冷的白骨,还有无数的珍宝,默默所说着气象万千的大唐王朝,遥望着······

     一女,一朝,一天下,一座乾陵,浸没在夕阳的余晖中,千秋功过谁来评说?


楼主 傻傻不想爱你啦  发布于 2011-04-20 09:18:00 +0800 CST  
(三)



男人通过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这句话便古已有之,女人总认为自己在玩新花样,比如有些女大学生带着自己的“写真集”去参加应聘,以为可以增大自己获胜的砝码,错了,大错特错,以为这很时髦,其实王昭君早在两千年前就用过了,她就是找了一个画匠将自己的倩影勾勒后寄给皇帝,可能是打点不够,当然历史上要说是王昭君未曾给毛延寿行贿,至此让人在眼睛底下点了颗“伤夫落泪痣”,最后只好弄了个国际婚姻。

     美女自古都是要陪葬历史的,更何况又是那么一个闪烁着巫山神女般自然的至美光圈的汉家女子?真的以为王昭君愿意去做志愿者?在匈奴干上好几任?和亲本来就是一种懦弱的象征,我从来不认为由和亲可以解决本质问题,否则今天奥巴马把女儿嫁给伊朗或者朝鲜,岂不天下太平,军人存在的意义就是维护强权政治,有诗曾写道:“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尽烽烟,何如一曲琵琶赞,鸣笛无声五十年”,我取了你的老婆,再反过来打你,有何不妥?

     是汉王朝的软弱,才成就了最后乎韩耶单于和亲的美梦,才留下文人骚客们咏叹千年的史篇,后人唯一能看的除了独留向黄昏的青冢,聆听环佩空归月夜的哭叹,想象那成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容貌,从无尽的诗海中聊以自慰罢了,这也创造了古今中外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外角处理方式----和亲,但真正被后人传颂的,又有多少呢?牺牲女人的幸福,以红颜的力量拯救微弱的王朝,是男人们该做之事吗?

     王昭君的一曲琵琶,弹尽女人泪,在那雄伟绮丽的大漠中,从柔弱的汉家女子到白发母后,汉匈关系是和丵谐了,边境安定,人马互市,但对于匈奴这种逐水草而居的民族,停下来便意味着死亡,这是一个灵魂马背上的民族,我不认为这是匈奴的好事,至于她是怎么演变的,变的深爱大漠中的长河落日,那是小说家还原历史的想象。

     王昭君的一曲琵琶,引来多少后人的感叹,基本都是文人骚客,很少有帝王将相,尤其是建功立业的帝王极少推崇和亲,我并不喜欢这个女人,过于矫情,太过政治化,理想化,但却满肚子的儿女情长,此等女子,只有留给诗人,才有感叹。她不是柳如是,陈圆圆,是自丵由的女人,可是遥想自己的爱情,在那个时代,历史还很短暂,没有经验可以给她借鉴,所以我说生活在未来的女人是幸福的,因为过去男人是怎样驾驭这个世界的,同时还有女人,历史会告诉你。王昭君不是,她是一个柔弱的汉宫女子,得到皇帝临幸是有概率的,她既然进了这皇家的深宫大院,就永远的失去了追求真爱的机会,哪怕长的再漂亮也无济于事,更何况皇家所积聚的都是全天下的精华。

     王昭君只能悲叹生活在那个时代,她之前可以有西施,那个传说和范蠡返舟太湖而去的美丽传说,也许还在青涩的她的心中有过梦想,岁月催人老,当年华不再时,这些女人该怎办,王昭君是个聪明的女人在这点上看,既然在汉宫没有真爱,或许不可能找到真爱,为什么不换个地方呢,有时候想想,可能那黑痣是昭君让毛延寿画的也很难说,几千年过去了,朝代更替,追寻真爱的天性是不会变的,人性是还原历史的钥匙,我很喜欢把自己假想成某个历史人物,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我会怎么做,你会怎么做,历史的真相往往就是这样。

     我不喜欢这个女人的矫情,但我佩服她追寻自丵由的勇气,千万宫女中,在中国历史上也就唯一只有这个女人,这个美女是一朵奇葩,虽然如今不知魂归何处,但我对她还是抱有一份敬意,敢用行到向男人挑战,并挑战成功,赢得了历史,这等女人,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而且传唱千古的,只有她。

     昭君,一把琵琶,究竟魂归何处?大漠深处的孤雁是否仍旧有你的回忆?


楼主 傻傻不想爱你啦  发布于 2011-04-20 09:18:00 +0800 CST  
(四)

这是一断悲惨的历史,从回忆中似乎只有仍人宰割的份;这又是一个自强探索,充满变革的时代,先驱者在思考着中国变革的出路,有这样一个女人,百年之后依旧是活在风口浪尖上,她那早已腐烂的身躯依旧得背负国人永远唾弃和鄙视的目光,她就是慈禧,原名对于这堆枯骨早已没那么重要了。她是唯一一个留下照片的太后,肥胖的身子可能就是人们总体的回忆

    回望那段历史,总是觉得人们对于这个老太太有着太多的苛责,人们对于慈禧的认识无非就是卖国,签约,浪费,谋害光绪等用指头都可以数过了的事情,但认真的想想,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统治中,难道就只有这些事了吗?

    晚清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代,变革的序曲在中国已经吹响,也出现了某些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场景,功归大臣,过归皇族:洋务运动,慈禧只是一配角,估计人们会想到的是,张之洞,曾国藩,没人会把这功劳归给慈禧,如果慈禧反对,那这些小丑估计连戏也没法唱了,所以我一直都把慈禧太后当做洋务运动的最大功臣。在那种动荡的时代,咸丰的撒手人寰留给这对母女的是一个满目疮痍,危机四伏的中国,咸丰可以不用背负骂名,因为有慈禧,同治,光绪也不必,还是因为有慈禧,对于古代男权至上而言,这是莫大的亵渎,后世的史学家估计为了维持正统,还得把慈禧扫进垃圾堆。

    慈禧做到了一个女人的本份,但却失去了作为女人的幸福,丈夫的懦弱,儿子的无能,只能让这个女人肩扛天下半个世纪,在半个多世纪的硝烟中,在慈宁宫,太和殿,一道道圣旨加盖着老佛爷的印章传遍帝国的每个角落,风雨飘摇中,她还是支撑着这个国家,至少没有四分五裂,在维护国家统一上,慈禧当之无愧是大功臣,至于外国的“势力范围”,终究还是在清王朝的统一之下。尤其是出兵新疆,左宗棠以此功光耀千古,但人们忘记了是慈禧排除李鸿章的干扰,下定决心收复新疆,她还是清楚的,一旦失去新疆,那将是千古罪人,左宗棠也清楚,无论他们如何得意,金銮殿上依旧还得仰视这个女人高深莫测的脸。

    历史留个这个女人的不是盛世,她注定不能像很多前朝的女人一样停手后宫,偏偏需要有个人来接受骂名,只有她了。

    我一直很觉得有趣的就是慈禧究竟有没有男宠的问题,相比于历史上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女人,吕后,武则天,这样一个老太太,和一群皇子皇孙们生活在那深宫大院的围墙之内,她能耐得住寂寞吗?就没有一个男人可以慰藉慈禧那颗枯干而又充满寂寞的心灵?历史没有答案,至少我没有发现,可能是她祸国殃民的事干多了,人们不屑与去追究这女人的私生活罢了。按我的理解,慈禧还是会有男宠的,不多,但都是很绝密的,至少不像审食其和薛怀义那样权势熏天,不过慈禧身边太监不少倒是事实,整个清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宦官干政最少的朝代,安德海,李莲英虽然是宠臣,但也没胆大妄为到称呼“九千岁”的地步,至少在这点上,慈禧还是功不可没的,当回首历史,明朝,唐朝,汉朝,宦官干政基本都是朝廷最腐朽黑暗的时代,清朝多出圣主,我很喜欢阎老师的这句话,正是这些皇帝的励精图治,在最后的时光中保住的民族的根。


   

楼主 傻傻不想爱你啦  发布于 2011-04-20 09:25:00 +0800 CST  
   人们总是谈论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正是这个女王,将大英帝国的辉煌推到顶峰,晚年享尽奢华和尊荣,留下了至今英国人还津津乐道的“维多利亚时代”。相比于地球另一面的慈禧,这两个女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苦难跟这位女王陛下是分不开的,没有她的默许,鸦丵片战争可能不会爆发,女人都是爱钱的,当中国想尽办法扩大贸易逆差时,当维多利亚女王一早起来发现自己国库里的银子又少了几十万两的时候,她能不急吗?这块有着4亿五千万人口的广阔市场早已让多少银行家们垂涎欲滴,只是没有找到好的借口罢了,也没有任何一个家族能够独立分享这份大餐,当利益与权力扯上关系,那多么无耻的勾当都可以干的出来了,火烧圆明园,攻占北京,这位女王就是彪炳着文明的帽子,掠夺东方的资源。

    慈禧不能不打,不打对不起祖宗,打了输了,割地赔款,也对不起祖宗,怎么办?强盗提着刀上门时,你能怎么办,打的过打,打不过就跑,反正地大。估计慈禧做梦也不会想到这群强盗会火烧圆明园吧,当她会想起在圆明园中那些腐朽的生活时,也会情不自禁的流下眼泪吧。她还算是有骨气的女人,但终究这艘大船是过于破旧,冷兵器和枪丵支的交锋,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啊。但现在想想,还是慈禧怕死,一看前线溃败,自己就遛了,就几千英国兵,偌大中国,一个勤王诏令,难道用人海战术,堆死他不行嘛?可能有大臣还是出过主意了,也确实发过诏书了,但没人来啊,来的都是些无用之辈,能不被打才怪了。

    坐在这个位置上,肯定是要顶住压力的,中国人看历史有种很有趣的现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这个必要吗?慈禧错的再多,她还只是一个女人,乱世中的一支扁舟。
我很敬佩这个女人的能耐,回望这几千年历史的烽烟,不论朝代交替,沧海桑田的变化,只有慈禧能够面对来自外国和国内前所未有的困境,那种风云激荡的时代,变革的序曲已经吹响,独木难支,曾经有人戏称慈禧是“最伟大的中国老太太”,现在想想这种说法并不过份,能在内忧外患撑起这最后的江山。她的权术已经达到历史的巅峰,我并不怀疑她是否以情谋权,后又逐渐清算,但她的城府,她的手段之高,冠绝古今。咸丰帝一辈子估计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把天下交给了慈禧,他可以安然的去见祖宗了,留一个女人活着肩扛天下,死后还要被“革丵命”,似乎留个人们印象的只有数不清的耻辱和无尽的遗憾,其实,慈禧是累死的。

    史书似乎刻意的抹去了慈禧作为女人的感情生活,至少在中国,女人的情感纠结到可以让帝王将相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就是女人的另一种力量,吕后,昭君,武则天,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女人们,在情感史上也给我留下无尽的回味,可当想想慈禧,似乎就是一个男人,感情平淡到达一种境界了,奇了!

    1908年,当慈禧看着光绪走完人生的时候,她也走近无尽的黑暗,当她躺进那只装下半个中国的棺材时,一个时代结束了,但绝不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启,辛亥革丵命那是还只是一尚半开的门,恨她的人,爱她的人都可以舒坦一口气了,从此这个王朝的最后一根支柱倒了,落得屋子的人只能用肩膀扛下,走向覆灭已经只是时间的问题。

     再也不会有第二个慈禧了,这种千年的奇女子,能够背负荣辱离别,背负国恨家仇的,再也不会有了,只想说,想爱不易,想恨也难,最让我纠结的女人就是慈禧。


楼主 傻傻不想爱你啦  发布于 2011-04-20 09:26:00 +0800 CST  
(五)

    在古代,做女人一般有三种境界,皇后,太后,太皇太后,历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女人并不多见,一个朝代就只有一两个而已。而在这其中,可能最为被乐道的就是清朝的孝庄,她与多尔衮那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孽缘,或许是段因缘吧,伴随着昭西陵的孤独,永久的沉入历史了。
  
   去参观过清皇陵,乾隆的,慈禧的,都被翻了个底朝天,也不知道风水墙外的昭西陵是否安然无恙。一圈高高的院墙,挡住了这个女人回家的路,她只能倚着门,静静的睡上千年;也锁住了历史,这个女人是在自责,悔悟,将真实留给了他并不爱的男人?一切都无从知晓,就像我在夕阳下远眺昭西陵,不仅仅是苍凉,入夜的时候,偶尔也会感到彻骨的寒冷。
  
    天命十年,一个来自博尔济吉特氏的女人走进了皇太极的视野,从此一开始了一段跌但起伏的人生。神奇的女人,一生陪伴了四代帝王,用她如一弯碧水的阴柔,静静的哺育着大清,这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除了感情,孝庄作为女人近乎于完美,她那堆风流的传说为后代留下太多的幻想。

    感情对女人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至少对大多数后宫女人来说是这样,争风吃醋的历史,并不比金戈铁马的帝王生活逊色,粥多僧少的尴尬似乎在长期的历史中使后宫女人们养成了一种变态的心理,极端的自恋而又自私,皇帝不是你一个人的专属,他有权使用其他的女性,古代,女人就是一种商品,尤其是皇宫,包养了你,就得按规矩办事。孝庄前期是比较安分的,跟着皇太极,该干什么干什么,能干什么干什么,至少在劝降洪承畴一事上,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也不敢记载究竟是谁安排的,但我还是喜欢野史中所描述,但究竟孝庄施展了什么独门绝技,牢牢的锁住了洪承畴对大清王朝的心,忠心耿耿,建立汗马功劳。

    最有意思的事莫过于多尔衮了,历史上对此人的记载可谓是鱼目混杂,但始终肯定了他对于清王朝定鼎中原的贡献。多尔衮,孝庄,两个年纪相近的人,经历相仿的青年才俊,难道就不可能被双方的睿智和才思所吸引?更何况此时的孝庄正经历丧夫之痛,完全可以想象那种饥渴和寂寞,还有就是如何保住儿子皇位和保住自己富贵荣华的问题。其实孝庄是爱慕虚荣的,并不像有些历史书写的那样淡薄,不然干嘛一定要“以身相侍多尔衮”,继而在顺治去世时一定要立玄烨为皇帝?

    不管孝庄有没有爱过多尔衮,或者多尔衮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但多尔衮死后,顺治对多尔衮的清算中,孝庄表现出的冷漠让人震惊,她究竟是不敢开口,还是一种长期以来被压迫,终于解脱的欣喜?我不得而知,孝庄让我开始明白了,女人也可以报复男人,只要有机会,她可以彻底的和你清算,每每回想到这里,我也会感到冷汗涔涔。

    她究竟爱过谁,作为一名妙龄少女进宫,然后不断的被当做工具利用,只能不断地出卖自己卑贱的感情,那些一个个在她身边流淌过的男人,还有枕边的男人,得到了什么?可能她最终把爱倾注给了自己的孙子。孝庄肯定很郁闷,老公死的早,又跑出了个小叔子,小叔子死了,儿子又跟自己闹别扭,到死的时候还要抗争。

    感情这种事,活着的时候讲不清,死了更讲不清了。就如同中国历史上那些成功的女人一样,基本是没有真爱的,是多尔衮,还是皇太极,或者另有他人?
康熙26年,看着孙子把帝国建设的如此多娇,老人家可以安心的闭眼了。到她孙子辈的时候,知道真相的人基本都死光了吧,所以孝庄走的可以是那样无声无息,不想打扰前夫呢?还是无脸去见她的家族?似乎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孤独的睡在风水墙外,像一个护陵人一样,是一种救赎吧,至少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逼不得已的过错,面对一份支离破碎的爱情,又有多少女人有这样的胸怀呢?

    我很敬佩这个女人,有像如碧水的温柔,有像草原的胸襟,无论自己的感情是如何的挫折,即使没有真爱的出现,依旧慈祥的辅佐着自己的孙子,永远没有一个肩膀可以依靠,永远没有一个胸膛可以接纳她的泪水,就像草原上的花,生来就是要栉风沐雨,用自己的美点缀世界,但走的时候,却是那样的孤寂,那样的默默无闻,孝庄,一个永远属于草原的女人,身前,生后,永远。


楼主 傻傻不想爱你啦  发布于 2011-04-21 10:07:00 +0800 CST  
回复:8楼
历史决定了历史上的绝大部分中国女人成了男人的附属品
现代社会需要大部分现代女人承担社会责任进入主流社会

楼主 傻傻不想爱你啦  发布于 2011-04-22 09:15:00 +0800 CST  
(六)
(六)




     历史上的美人都是政治工具,基本没有例外,褒姒,妲己,西施,注定红颜的力量就是亡国,这是女人们对不平等的一种最强烈的反抗吗?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大唐盛世,当华清池边,无尽的纱幔后,贵妃戏水的倩影又在渐渐蚕食着明皇的理性,于是华尔兹又上演了,无止尽的。

    美,是一种资本,无论男女,但更是一种累赘,是美女,要么就流芳千古,要么就遗臭万年吗?

    爱美的天性人皆有之,上至天子,下至乞丐。尽管过去了几千年,当人们站在华清池边高大的贵妃像前,仍旧被她那不减的神韵和风姿所倾倒。我有时也会梦回大唐,想象盛世中的玄宗和贵妃是如何共舞的。

    华清池旁的宫殿里,那位闭月羞花,成鱼落雁的贵妃,和深爱他的男人在金石之声中一起沉醉在霓裳羽衣舞的旋律之中。玄宗精通音律,被誉为梨园老祖,正愁天涯何处觅知音的时候,这位天生丽质,又能歌善舞的贵妃出现在玄宗面前,两人可谓相见恨晚,郁闷的就是玄宗的儿子寿王了,我干嘛找怎么漂亮一老婆,而又偏偏又有这么好色的一老爹呢?唐朝人似乎都很好色,国力的强盛,兼容并序的文化,让唐朝人似乎在性问题和伦理问题上有超越历史的见解,从太宗,高宗,武后到现在的玄宗,似乎骨子里都难以耐受寂寞,总想在后宫中找寻惊艳之物。贵妃是寿王献上的一道可口的点心,太和玄宗胃口了,于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于一身”,这时的贵妃开始感受到作为一个受宠女人的幸福了。

    贵妃爱吃荔枝,远在福建的荔枝刚采摘下来就被送到贵妃的按上,杜甫的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让我不尽感叹颇深,究竟动用了多少运力啊?甜蜜的汁水滋润玄宗和贵妃的爱情,也开始慢慢腐蚀大唐的脊柱。受骗的开始总是很甜蜜,逐渐堕入陷阱,才发现悔之晚矣。据说贵妃也爱喝酒,尤其是一种四川的美酒更是让贵妃爱不释手,我估计是不是剑南春呢?想想,贵妃在华清宫中品尝着荔枝,玄宗每每与此以美酒相对,此时自然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了。也不知李白是不是真的嚣张到,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尽管是一身的才气,宦海之梦终究还是被贵妃的枕边风吹散了。美人是不能得罪的,皇帝再怎么宠你,总有会收拾你的那一天。

    似乎历史总是认为到达高潮的时候就是事务衰落的开始,感情这回事,还真不是那样的,只是玄宗对贵妃的爱始终没有衰减的迹象。女人,尤其是这些青史留名的女人,从未见过从一而终的,挑战伦理,挑战历史,是她们成功的又一诀窍。贵妃可能开始嫌弃玄宗那日渐老去的身躯,她那熊熊燃烧的欲火需要另一台消防车的扑灭,虽然没有任何官方记录证明安禄山和杨贵妃有过过于亲密的举动,但我仍旧可以凭人性推想千年前,贵妃背着玄宗和安禄山干得那些勾搭。贵妃生在盛世,她不会过多地考虑这个国家的前程,但有一些不轨分子总想借助这把阶梯去实现他们的企图,得逞啦,他们得逞了,安史之乱,折断了大唐的脊梁,从此,这个巨人的死亡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贵妃是条蛇,是那种毒液里有吗丵啡和各种毒素的蛇,就像毒品,吸食后根本无法戒掉,肉体上,精神上的无尽依赖,但你下定决心要了断一切恩怨情仇时,你会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毒入五脏,奄奄一息了。

    安史之乱,这记暮鼓晨钟还是没能敲醒明皇,和贵妃一路风雨兼程,似乎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终于将士们不干了,马嵬坡,那是明皇梦断的地方,任凭贵妃的眼泪再怎样的晶莹剔透,玄宗还是只能将她扼杀,神话在这里戛然而止,划上一个不太完整的句号,究竟贵妃是死了,还是被放了,没有人知道。我也终于舒了一口气。这条毒蛇总是时被打中七寸了,可当回望曾经气象万千的大唐时,他已经中毒太深,快不行了。

    这是一段催泪的感情,错误在谁?天子,还是贵妃?建立在错误基础上的爱情无论怎样发展终究要以悲剧收尾,如果贵妃不是贵妃,明皇不是明皇,只是一介布衣,可能会隐没于历史的尘埃,但可以永享欢乐,不必忍受天各一方的煎熬,爱情,平凡点,是难得的回忆。

    从华清池到马嵬坡,贵妃凭借一己之力击败了后宫无数的佳人,她也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国家是怎么日渐消瘦的。她不明白,为什么她得死,不明白最好,明白了,去另一个世界会更想念明皇,你就去吧。
    贵妃是块有水沁的玉,从正面到反面,那样的均匀,一圈一圈的,好美,好美。

    贵妃把美丽的倩影和白玉的肌肤留给了明皇,把动人的传说和骂名留给了历史,留给我的回忆似乎就只有荔枝加美酒,有一首歌曾经唱到“美酒加咖啡,千杯也不醉”,我估计要得改成美酒加荔枝,你唱我来和,千杯也不醉。

    历史所有女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尽管四大美人个个都是成鱼落雁,但又有谁能够和贵妃相比,成为一个朝代的明信片?没有谁比她更幸运了,能够过得如此滋润,享受国丵母级别的待遇;但又有谁比她更悲哀,被自己最爱的人和最爱自己的人手刃,明皇晚年已经没有心思再去治理这个已经支离破碎的王朝,他的心已经随着贵妃的离去而深埋入土了。

    不舍得离开华清池,那巍巍的骊山,还有骊山下汩汩的温泉,温泉旁肃穆的大厅里,暮霭中是久远的传说。那个女人留个我的震撼太大了,整个唐朝,武则天,上官婉儿,韦后一直到杨贵妃,几十年的后宫历史远比男人之间的斗争精彩,让我感叹的,不仅是她的美貌,我无法否定美丽的事物,更何况她身后是整个雄伟的大唐,我只能假想,如果没有这个女人的出现,是不是大唐又能多熬那么个把世纪?贵妃的出现是一种必然呢,还是一种偶然?我还是得理智的讲我不喜欢这个女人,但我却无法拒绝她的美丽,即使是知道美女都是要来找事的,为什么男人们还要心甘情愿地拜倒在石榴裙下?是无能,是无奈,还是无解?

   久久的站在贵妃像前,静静地聆听潺潺的流水,品味着悠远的传说,不愿意归去。


楼主 傻傻不想爱你啦  发布于 2011-04-22 09:20:00 +0800 CST  
(七)

     看惯了后宫中女人们的勾心斗角,弱肉强食,风起云涌的后宫之争不会比男人们在战场上的博弈逊色,突然想换个思维,看看民间的那些女子,看看她们灵动的身姿是怎样影响历史的,或许不如后宫那般波澜壮阔,但一丝丝柔情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两宋之交就有这样一个让我格外着迷的女人,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子,只能像激流中的浮萍,任凭时代的颠簸,她不用肩扛天下,不用挨受红颜祸水的骂名,她向我们展示了女人另一种青史留名的方式——舞文弄墨,她把那种国破家亡的悲愤研磨进那一方砚台,饱蘸一笔留下灰色的诗词,让后人在她的诗词中凭吊那个王朝的软弱,想象那个女人的哀怨情仇。

   她,就是李清照,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能够配得上女文学家的称号的女人,就像任何一个成功的女人一样,你想青史留名,你就得牺牲你的幸福,你的感情,她也逃不出这个诅咒的怪圈。生活在那种有盛转衰的时代,亲眼目睹靖康之难,王朝覆灭;逃亡中,丈夫离世,当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开始继续绥靖政策时,她的心里一定五味俱全,愤恨自己的女儿身,不能精忠报国;愤怒政府的懦弱,让大半江山落入异族统治之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她用她的婉约之风勾勒了绮丽宋朝又一半清丽的山水,有人说女人是水做的,那么李清照就是水晶做的。战争永远像一头填不饱肚子的巨兽,无尽的吞噬着人的生命,当某个月挂梧桐的夜晚,李清照孤独地守在闺房中,等待远方的丈夫能有家信传来,已经整整十年了,突然当有人来报,有家书送至,那种激动,喜悦之情是难以言表的,如果当读完整封信,却是赵明诚在战火中罹难的消息,李清照会有何反应?默默的坐下,手中的信开始滑落,眼泪又开始从本以为早已干涸的泪腺中溢出,十年了,在焦急中等待,已经记不起有多少次以泪洗面了,总幻想着马蹄声后是爱人的归来。终于噩耗传来,十年的等待只是一场空悲切。追求真爱的天性是人类永远不会变的,爱情这一最至上纯美的感情我相信只是真正属于人类,我们这种有感情的生物。李清照,以她特有的柔情,将对战争的哭诉,对丈夫的离世,对未来的迷惘熔铸进她的灵魂,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她的感情是那样的执着,是那样的坚定,一千年后的我去遥想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中,仍旧有一粒滚滚红尘在执拗的矜持着感情,宋朝的女子好,男子罢,留给历史的回忆似乎那是一个白衣飘飘的年代,混乱的感情,混乱的价值体系,但依旧有人忠于原配。在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估计一直还在回忆那段早年的幸福,爱着那个在另一个世界的男人¬——赵明诚。

   不管赵明诚是怎么死的,早年的李清照的确是把真爱留给了这个太学生,无论是家长之命抑或媒妁之言,她的早年婚姻是幸福的,不管曾经有怎样的风花雪月,两人是否海誓山盟,相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丽传说。作为一个那个时代的才女,罕见的才女,能够找到一个情投意合的拍档,是何等的不易?婚后的两口是那样的如胶似漆,缠缠绵绵,她似乎把所用的经历都移植到金石研究上,他们相互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李清照的技法也日臻成熟。党派之争,一对鸳鸯尽被活活拆散,弱女子,难道就永远只能是政治斗争的祭品吗?战事又起,可以把原本一切美好的回忆都打碎,留给李清照的只有赤裸裸的伤口;国破家亡,收藏多年的字画又不见踪迹,空蒙长安,认取长安道;流离失所,在逃亡中无法收到丈夫的准确信息,后虽团聚,但赵明诚的懦弱还是让李清照这个骨子里流淌着想项羽般的血液,逐渐远去的背影后是渐行渐远的两个灵魂,迷惑,还有心痛的感觉。即使这样,我想她依旧还是爱着她的,女人通常都会永远的记住第一个她曾经爱过的男人,无论这个男人是不是她的丈夫。

   一般来说,处于感情脆弱期的女人很容易被乘虚而入,又有一个不速之客闯进了李清照的生活,张汝州,历史上说他是为了骗取李清照的钱财而对李清照主动示爱的,对她无比的关爱,但婚后两人发现都被欺骗了,这段百日婚姻也这能草草收场了。李清照的心已经空了,她最后的这点感情被这个男人彻底的榨干了,她现在就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只能在无尽的漂泊,寂寞中离开这个世界。如果说赵明诚的死给李清照的打击是致命的,但至少还让这个女人保留下一丝对男人的幻想,那么张汝州的出现则是压沉这艘船的最后一跟鹅毛,他让李清照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幻想,也让她永远的背负上沉重的伦理枷锁——改嫁问题已经被士大夫阶级污垢渲染。

   她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女人,她的经历,远比那些沉溺在后宫中的女子更加厚实,没有铅华,在她的记忆里可以寻找云淡风轻的画面,平静安宁的日子,明净柔和的阳光,还有漫天飞舞的落英,和丈夫对饮和诗的甜美笑容。越发美丽的东西,其结局就是越发的悲惨,似乎这个女人前期过于幸福的美好生活就注定她那悲剧的晚年。丈夫离世,感情崩溃,国家灭亡,似乎要把她推进绝望的深渊:月夜里,梧桐树下,一个女子在痴情的望着深邃的星空,月光从梧桐树下落下来,跌落在她噙满泪水的眼里,终于忍不住的想哭出来了,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爱得太深,伤害也就越大,一直想哭,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吗?

   终于可以在词坛中宣泄自己的苦楚和悲愤,每次读她的诗,我的感觉都不是很舒畅,就像看紫色的图画,有点压抑的感觉,或许上帝不喜欢红色的浮躁,又无奈与蓝色的冰冷,才创造出紫色,浪漫的色彩,沉静的色彩,忧郁的色彩,只是属于李清照的色彩,她在演绎着这个色彩,用她那细小纯净的生命。

   不仅仅是同情可以概述我对这个千古第一女才子的感觉,很复杂,她的顽强,她的坚持,包括那燃烧着熊熊烈火的心。但不要忘了,她只是一个女人,一叶在乱世中沉浮的扁舟,虽未曾允诺永恒的爱,但很淡然。

   爱你,爱你的词,爱你的风华绝代,好一个乱世佳人——李清照!


楼主 傻傻不想爱你啦  发布于 2011-04-23 11:40:00 +0800 CST  
回复:13楼
好哦~~~~~

楼主 傻傻不想爱你啦  发布于 2011-04-23 11:50:00 +0800 CST  
    
     别以为萧燕燕真是柔弱无助,她只是善于利用女性温柔的力量,激起部将的豪然气概罢了。对此史书上早有评价,说她“有机谋,善驭大臣,得其死力”,由此便可观之。
    
     而萧太后之所以是萧太后,便是除却善于放大女性的优势外,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男儿气魄。对于尚武善勇的游牧民族政权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季节性的游牧生活,加上单一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基础去入侵抢掳,他们也就无法生存下去。史书上说:“辽以鞍马为家,后妃往往长于射御,军旅田猎,未尝不从”,因此,女子统军作战,也是游牧民族的一种传统,而睿智果敢的萧太后更甚。《辽史》记载她“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可见她有着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非凡的勇气魄力。
    
     萧太后最伟大之处便是不穷兵,不黩武。史书上载:“每入寇(宋朝),亲被甲督战,及通好,宜出其谋”。也就是说,或入侵或通好,她要根据实际情况判定,要从国家利益的大局出发,这就充分展现了她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所具备的战略眼光和灵活手腕。最能体现这一点的,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萧太后发兵南下,避实击虚,绕过宋军固守的城邑,长驱直进。十一月,破德清军、通利军,抵达黄河之滨的重镇澶州(今河南濮阳),直接威胁宋朝的都城东京开封。北宋王朝一时间朝野震动。当时北宋的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实力,都远比辽国强,可在军事却如此被动,对此不能怪宋朝将帅无能,要怪只能怪宋太祖开国时,由于太过忌惮唐时藩镇割据的祸乱,而立下“重文抑武”的国策,以至于矫枉过正,使得王朝一直有“肾虚”的毛病,直不起腰来,并积弱成灾,导致亡国的悲剧。那时,北宋王朝周遭多是虎视眈眈的狼性强邻,纵是热爱和平,也只能是一厢情愿罢了。
    
     就在萧太后舞着狼牙棒,兵临城下时,宋朝的王廷上已经乱成一锅粥。胆小的文臣主张南下迁都到升州(今江苏南京)或益州(今四川成都)。好在是丞相寇准骨头硬,硬是顶住,并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皇帝亲临战场第一线,使得宋军士气大振,与萧太后的铁骑又大战了几个回合,各有胜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辽军虽攻占宋朝一些地方,但伤亡惨重,又驸马都尉萧挞凛“中宋军伏弩身死,军中为之气沮”,战况急转直下,处境对萧太后极为不利。此时萧燕燕展现出一个政治家的灵活姿态来,她一边派出使者,提出“罢战言和”的愿望,一边派兵加紧攻打宋境其他城池,以期给自己谈判添加筹码,同时,还想利用宋廷怯战弱点,胁迫宋归还后周从辽手中收复的关南(今河北雄县南瓦桥关、霸县益津关、淤口等三关以南)l0县地。不料宋兵有皇上督战,几仗打得有模有样,同时宋朝的皇帝宋真宗也坚持“寸土不让”,要钱要物,倒是好商量。于是,两边唇枪舌剑,几番交锋后,达成“岁输银10万两、绢20万匹”的撤军协议,并随后互换誓书,交为兄弟,结束了辽宋长达25年余的战争。
    
     实事求是地讲,这个“澶渊之盟”,宋廷实在有些窝囊,而萧燕燕审时度势,虽没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倒也沾了不少光。当然,最沾光的还是边关的老百姓。后来宋辽双方的“兄弟情谊”维持达118年。双方和平往来,通使殷勤,正史所记的双方互使就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双边百姓也因此享受了一百多年和风细雨的和平日子。
        
     忠心的臣子 痴爱的情人
    


楼主 傻傻不想爱你啦  发布于 2011-04-24 10:08:00 +0800 CST  
     孤儿寡母的萧燕燕,能将野心蓬勃、血性十足的大辽控制在自己纤细的手腕下,除却她“明达治道,闻善必从”的施政策略外,也在与她身边有一位忠心不二的爱将韩德让有关。这位爱将,可谓名符其实的“心爱”之将,算是她的情人吧。
    
     韩德让是辽国汉臣的儿子,史书上载他“重厚有智略,明治体,喜建功立事”。渴望建功立业,这和他尴尬的出身有关。他的祖父韩知古、父亲韩匡嗣虽都是辽朝重量级的功臣,可身份却是“宫分人”,也就是辽朝皇帝的家奴。为了摆脱这种尴尬的处境,他只有忠心报国一途。
    
     《续资治通鉴》里记载,当初,景宗疾笃,身为南院枢密使的韩德让,为帮助萧燕燕收拾危局,他不俟诏命,“密召其亲属十余人并赴行帐”,在萧燕燕的配合下,更换不可靠的大臣,敕诸王各归第,夺其兵权,从而使太子得以顺利即位,既而帮助萧燕燕扶上了皇太后的宝座。当时,韩德让密诏的“亲属”,便是指由他统领的皇家御卫军(宫分军)。如此可靠、忠心的人物,自然使得萧燕燕感激不尽,对于他的政治才能也赞赏不已,曾喜孜孜地夸道:“进贤辅政,真大臣之职 。”等她以“承天太后”的名义临朝称制时,便又命韩德让,“总宿卫事”。这样,承天太后就基本控制了朝廷,那些跋扈之臣也就不敢兴风作浪,而韩德让也就成了朝中权势最煊赫的大臣。
    
     民间传说中有萧太后下嫁韩德让一说。而在宋人编撰的《契丹国志》里,谈及韩德让和萧燕燕时,均言韩德让“有辟阳侯之幸”,意指他与承天太后关系非同寻常。而在曾出使过辽国的宋人路振的《乘轺录》里,也有萧燕燕年轻时曾与韩德让有过婚约的说法。后萧燕燕入宫,成为辽景宗的皇后,他也娶李氏为妻,但在彼此心里埋下一段未了情事。也许契丹族风俗纯朴,或者辽景宗心胸开阔,公私分明,当然,也可能是萧燕燕暗自协助,加上韩德让的个人努力,因此他的仕途可谓一路顺风,步步高升,在景宗一朝,已经“加东头承奉官,补枢密院通事,转上京皇城使,遥授彰德军节度使”,后来更是成为托孤大臣,到了萧燕燕摄政时期,两人关系终可以公私不分,融为一体了。韩德让“总理宿卫事”,与萧燕燕出则同车,入则同寝,宛若一对恩爱夫妻。在苏辙《龙川别志》里便有这样的记载,说澶渊议和时,宋朝使者曹利前往谈判,“见虏母(指萧燕燕)于军中,与蕃将韩德让偶坐驼车上,坐利用于车下,馈之食,共议和事。” 另在《宋会要辑稿》也记载萧燕燕为鸠占鹊巢,曾派人缢杀德让之妻,并入居德让帐中的说法。
        
     《辽史》里也许避尊者讳,没有这样的记载,不过倒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说有一次皇室比赛打马球,萧太后在旁观看,韩德让被一个叫胡里室的贵族误撞坠马。先不说是不是有意,本是一场比赛,至多也就算犯规吧。
    
     可萧太后竟然大怒,命人将胡里室推出斩首。由此可见,韩德让在萧太后心里的位置。后来,萧太后下诏韩德让“出宫籍,隶横帐季父房后”,赐名耶律隆运,名列耶律阿保机的直系后裔,并让辽圣宗“见则尽敬,至父事之”,又赐他铁券几杖,上朝不拜,让他“列置护卫百人,同天子仪”。
    
     有如此恩宠,韩德让自然忠心耿耿,竭尽全力辅佐这对母子。后来,年已古稀的他,还曾远征高丽,为大辽江山誓死拚打。不料在归途中得了重病,当时的皇帝和皇后还亲自赐药抚慰。他死后,被葬在萧燕燕的乾陵旁。这样,他就可以和他心爱的女人永远在一起了。
     
     千古一叹
     对于这样的女性,还有什么可以感叹的呢?
    
     萧太后,能够善始,得以善终,还有一位心爱的男人终心耿耿,伴其终生,这般幸福,复以何求?


楼主 傻傻不想爱你啦  发布于 2011-04-24 10:08:00 +0800 CST  
(九)  

    唐朝,一个中国历史上难以超越的时代,不仅是它的富丽堂皇,那个时代的有些女人,以无比的自信,甚至有些狂妄的心态凌驾于男人之上,她们指点江山,妄图开创一个以女人为主导的新时代,颠覆人们对于传统意义上女性的认识,从高宗到玄宗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女人们之间的斗法,成为那个时代宫廷斗争的主旋律。其中就有这么一位公主,其权力之煊赫,心态之霸道,生活之糜烂冠绝历史,她就是太平公主。

   看电视剧《大明宫词》的时候就逐渐由这么一种想法,这个王朝的世纪命运实际上是掌握在三个女人的手中,武则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她们结合成一个紧密的小团体,用她们特殊的智慧在引导着大唐的前进。说实话,太平公主这个位置不是人人都能干的,不像武则天和上官婉儿那样在台前可以风光无限,她在幕后工作,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说明有多少抉择时武则天与自己的女儿商定后做出的,肯定这个女人的工作和奉献,就像今天总得有人在幕后,为台前风光一时的人们默默工作的。但她的野心,也在逐渐地膨胀,当她逐渐爱上政治,并热衷于皇权斗争的时候,她已经把自己推进火坑,尤其是晚年的武则天已经决定百年之后还权于李唐,她还继续做着自己的帝王梦时,她就太傻了,就像一只愚蠢的青蛙,一定要和牛去比赛自己的大小,最终只会葬送自己的命。

   太平公主,和历史上很多公主一样,只有姓,没有名。她生在帝王之家,从小深得父母的宠爱,宫中的各种斗争都耳濡目染。逐渐长大,这个女人似乎好的没有学到,没有学到像父亲高宗那样的仁慈,相反是母亲武则天的蛮横,骄纵到学到不少,但真正的精髓——制衡和包容,太平公主看来只学到了皮毛,甚至根本没有。当李隆基开始准备着手除掉她的时候,不知道她作何反应,按照当时的斗争情况来看,太平公主取胜的概率是更大一点的,不知道她是怎们想的,是同情心发作还是不在执着于皇帝的梦想,让她的迟疑断送了她之前的一切努力,也遭致灭顶之灾。皇权斗争,在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总是最血腥,最残酷的,结果永远只是单选,成功的人可以主导历史,失败的将被灭族。太平公主死在了离梦想最近的一道石阶上,登上它,太平公主将可以睥睨众生,就像古语所讲“行百里者半九十”,更何况是性命攸关的皇权之争?太平公主还是太嫩了,还是缺少一点冷酷,缺少一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残忍,相比她的母亲,太平公主还是很可爱的,有些时候还有那么一点幼稚,充满理想主义色彩,至少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比她的母亲武则天可爱,偶尔也会闪烁人性的光辉。女人要搞政治可以,但要有靠山,要懂进退,一味的前冲,不懂曲径通幽,怀有幻想,最终只会死的很难看。

   太平公主也是一个感情多舛的女人,嫁了三次,绝望了三次。薛绍因涉及谋反,饿死狱中;武承嗣身陷政治漩涡,无力自保;武攸暨生性谨慎,估计太平公主和她结婚后,两口子也是寡言少语,缺乏交流,更谈不上交心了。感情空虚的女人都是很寂寞的,总想找点乐子,于是一些列男宠便出现在太平公主的后院之中,冯小宝,张易之,只是他们之中的著名代表,还有更多的,估计只是一次性用品的,连个露脸的机会都没有。用现在的话讲,太平公主包养了很多男人,是伦理绝对不能容忍的,但为什么那个时代就合法化了呢?因为武则天也在包养,而且质量更好,于是历史上又出现了绝无仅有的一幕,武则天和自己的女儿抢夺优秀的男性资源,太平公主估计也记不住自己“被迫”进贡多少男宠了,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武则天在深宫,机会绝对比太平公主要少,少得多,接触外面的世界,而且这种事情也是极度不光彩的,母女两也只能关起门来干。对于封建社会男权至上的观念,她们做到了最大意义上的颠覆,这究竟是那个时代男人的荣幸,还是莫大的悲哀?

   翻遍浩如烟海的典籍,看过很多武周时代的古装剧,我都难以发现太平公主究竟为历史做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可能劝睿宗保留下上官婉儿的诗稿是唯一能够看到的。这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公主,皇族在中国历史名人簿上占据了大部分篇幅,公主们留名青史,大多数是凭借她们温柔如水,抑或是远嫁他乡。真正热衷于政治斗争的,估计也就是唐朝的几位了。太平公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公主干政”的时代,并将这种趋势推向顶峰,随着她悲惨的离去,后代的公主们就算想干,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那种能耐了。她是一个悲剧的模板,至少她母亲武则天在登上帝位之前,有一个吕后可以借鉴,她呢?只能是白手起家,我其实很钦佩那些开拓者,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就是他们的存在,让历史真正的成为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古今,折射人性,从这个角度讲,她还是我心目中一个伟大的女性,尽管很腐朽,但就像有人说的,越是坏的东西,就越有借鉴的意义。

   她出生在一个太好的时代,一个太过耀眼的家庭,父母都是帝王,这种尊荣在古今中外绝无仅有,太好的环境并没有使她拥有一颗容纳天下的心,相反这种优越感逐渐腐蚀并堕落了这样的一个女子,让她变得轻浮,骄纵,自大甚至有些狂妄,有一个好的开始并不一定都有好的结束,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

   太平公主,不像她名字那样,要给王朝带来太平之景,要给百姓营造太平人间,相反她,其实只是一把粉饰太平的刷子,为这个浮华的大唐增添一抹悲剧剧色彩,于人,于己;太平公主,其实只是一堵粉饰太平的围墙,庭院深深深几许,锁住的只是残酷血腥的宫廷斗争,人们在一千余年后回望唐初那段盛世时,也要感谢这堵围墙,没有让宫内斗争滔天的巨浪打翻民间富足的生活。

   太平公主,太平的盛世下,一个不太平的女人,一段不太平的婚姻,一个不太平的王朝,空留一个悲剧的女人,一个读后只有无尽感叹号的女人。


楼主 傻傻不想爱你啦  发布于 2011-04-24 18:53:00 +0800 CST  
(十)

      自古以来,帝王将相为博得美人一笑可以说想尽了各种办法,美人的笑脸是那么的迷人,面泛桃花惹人爱,这种美丽倾国倾城,为了美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身死国灭:汉武帝远征大月氏,徒劳无功,美人总是得背上亡国的骂名。当历史的车轮滚到明清之交,秦淮八妓又再一次粉墨登场,她们之中的某些女子,再一次用自己的美丽影响了历史的进程,陈圆圆,本应该只是青楼里的一名歌妓,却阴差阳错走进了历史的视线。
        
      对昆明,对南京,我都有着特殊的感情。陈圆圆,一个从南京走进历史的喧嚣,又在昆明归于宁静的女人,对我来说还真是有着某种特殊的意义。我特意去过苏州,春天去的,那个时候满是落英缤纷,想看看这些美女曾经的铅华之地,的确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意境却早已消失。我自己独自漫步在河边上,回味着《圆圆曲》,扔进一块石头,荡起的涟漪再一次把我的思绪拖回那个时代,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一个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时代---明清之交。
        
        就像所以的歌妓一样,陈圆圆应该是出生贫瘠的土地,但却开出了娇艳的花朵,如果不是在战乱世界,或许她真的可以和冒辟疆长相厮守,在某个偏远之地终老一身。也许简单的幸福就是这个样子,当你经历过很多风浪之后,只想和自己心爱的人,找一处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享受那种世外桃源的安怡。但那个时代,山海关外的八旗子弟正在磨刀霍霍,而自己的国家却走向没落,这一切只会把这对鸳鸯拆散,当朝廷的征调令下达,两颗曾经允诺厮守终生的心被无情的拆散了,留下的只是赤裸裸的伤口,那个时候他们估计也还只是二十左右,或者更年轻。青楼的围墙高筑,原本就是为了防止落魄才子的叵测居心,但冒辟疆还是能够跨域围墙,与陈圆圆有过一段曾经美好的感情。对于陈圆圆,应该还可以算是少女的年纪,我想那或许是她的初恋,她开始知道什么是感情,冒辟疆给他的感觉不像青楼里来来往往的男人们,是一种经济上的必须,而是一种精神的粮食。她可能只是一个艺妓,一个纯洁的处女,和所有的女孩一样,有着美好的幻想,也有过甜美的经历,但那一切都只是幻觉。

         当她走进皇宫时,一切都变了,可能不变的就是幻想,幻想和冒辟疆的再次相聚,小心的收起爱,静静等待那一天的到来。当时光飞逝,等待中只能以泪洗面,每次做梦醒来眼角都会被泪水浸湿,本以为早已干涸的泪腺却再次落下晶莹的泪珠。无论他们之间有没有真爱可言,我觉得彼此还是动过情的,而且爱的很深。不然最后冒辟疆取到董小宛之后,还对其念念不忘。我无法想象她是怎么度过充满思念的日子,后宫可能消息不是很灵通,但对于亡国这种大事,这些女人应该还是知道是怎么回事的。李自成带领这一群乌合之众从黄河以北浩浩荡荡地打进北京,就像一群饿疯了的狼进了羊圈——除了吃还是吃一样,烧杀抢掠物而不作,尽管历史上很少记载他们的恶劣行径,但这些从小就没吃饱过或对明王朝有太多不满的土匪们进入帝国的心脏,满地的黄金白银,还有后宫无尽的佳丽,该享受享受了。此时的陈圆圆根本无法选择她自己的命运,就像物品一样,不断地被把玩,美人,吃的是年龄饭,过了那个时间就没人要了,这也就注定陈圆圆如果活得久,必然是悲剧的晚年。我不喜欢宿命论,但她还是逃不掉的,李自成究竟见没见过她,这倒是不得而知,李自成估计更喜欢金钱一些,而真正玩火自丵焚的是他的部将刘宗敏,当山海关的吴三桂听说自己的爱妾被凌辱,历史就开始有趣了,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话说回来,吴三桂究竟是怎样和陈圆圆认识的,然后自己莫名其妙的就坠入爱河这种事小说家们最喜欢写了。历史只关注结果,吴三桂爱陈圆圆,就像老鼠爱大米一样,说是死了都要爱一点都不疯狂。当流寇闯入京师,无恶不作时,吴三桂也应该能料到陈圆圆肯定会惨遭毒手,但他那时候至少还是清醒的,他骨子里还是有一股汉人的傲气,绝对不能再让异族入主中原!他也在盘算着,自己的实力其实是很尴尬的,如果双方都认真起来给自己较劲,自己的那点家底肯定是支持不了多长时间的,他在纠结中,一个噩耗传来,居然刘宗敏要取陈圆圆为妾,而且李自成还杀了吴三桂一家数十口人,他估计当时就觉得天旋地转了,自己那个曾经熟悉的世界,亲人们,瞬间就分崩离析了,现实,就是那样的脆弱,那样的残酷。对于这样一个估计也就还可以称为年轻人的吴三桂而言,一切希望,美好瞬间破灭,如果说他和李自成的不合由来已久,已生投降之心,那么毫无疑问李自成干的这件蠢事无异于自毁长城,点燃了吴三桂心中早已愤恨多久的火丵药桶。我佩服吴三桂的魄力,没有傻到带兵回去和一个打不赢还要硬打的对手过招,而是暗结多尔衮,密开山海关,八旗子弟跃马扬鞭,神州大地改朝换代。他也位极人臣,吴三桂在这点上,为了自己是明智的,活着才是真正的战斗。

楼主 傻傻不想爱你啦  发布于 2011-04-25 11:56:00 +0800 CST  
多尔衮的铁骑踏破山海关只是时间的问题,吴三桂只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在这个节骨眼上将其推向前进。很多人把吴三桂说成是卖国贼,只为重见陈圆圆倾国倾城的美貌,不再听到她夜夜悲戚的哭声,仅仅是一种爱,一种守护,就抛弃民族大义,大开山海关,让江山易主,生灵涂炭。当一个国家已经抛弃你的时候,包括抛弃了你的家庭,你为什么还要执拗的爱着这个国家?

         吴三桂还是把陈圆圆带走了,尽管有史书记载“宠冠后宫”,那又有多少爱时真实的?后宫佳丽三千人,陈圆圆刚刚看过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战乱迭起,却又得重新面对同样血雨腥风的后宫之争。她或许明白自己的美丽只是一时的资本,待时间只将自己冲刷的只剩枯萎的面容时,一切的掌声都将谢幕。我宁愿相信这样一个女人最终选择青灯古佛相伴余生的静默生活,毕竟经历了太多,成为一个传奇的时候,是需要时间去抚平内心的波澜的。

         陈圆圆悲伤的梦太多了,也太长了,从和冒辟疆分开的那天起就一直用自己小小的肩膀背负起众多的伤痛,心中的渴望只是能带来光明的灯火,是吴三桂吗?想要的是什么,是男人紧握住自己的双手,双手?还是只想找一个肩膀,找一个人,对你说,要哭的时候就哭吧,我会一直在你的身边?她只是惊涛骇浪中的一个弱女子,或许只是用来点缀他人的生活,一个银丝线上的木偶,演绎本不属于自己的悲哀。

         在南京,看到起始,到苏州,见证繁荣,在昆明,一切归于沉寂,陈圆圆这样的女子,实在是难以言说。


楼主 傻傻不想爱你啦  发布于 2011-04-25 11:56:00 +0800 CST  
(十一)

          又是一年的清明节,我闲着没事去了趟明孝陵看看,樱花开得成团成簇,微风一过,成片成片的落英飞舞而下,沐浴着这难得的温馨,不禁凭吊古人:来到南京,来到明孝陵,中国南方唯一的一座帝王陵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夫人马皇后的合葬墓。

         说道这对夫妻,人们可谓说不完,品不尽,他们是草根阶级——白手起家,栉风沐雨,共创帝业;他们是恩爱的鸳鸯——相濡以沫,恩爱终身。对于现代人过于利益化,但又有些理想化的婚姻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典范。

         撇开人们对于朱元璋近乎五五开的评价,他的女人,唯一一个皇后,马皇后,在历史中赢得了比她的男人更多的尊敬和爱戴,她拥有堪比吕后的政治才能,但她隐居幕后,用女人特有的情感,温柔和智慧一次次险些成为朱元璋屠刀下的臣民,她深明大义,她勤俭持家,她兢兢业业,如果不是她过早的离开了朱元璋,可能后面的历史就要改写,最重要的可能就不是朱棣继承皇位了。我不能假设她会不会有政治阴谋,成为下一个吕后,但至少她位稳定明朝的政局做出了女人的贡献。但她毕竟只是一个女人,一个温柔贤惠的女人遇到像朱元璋晚年这种疑神疑鬼,除了自己以外基本不相信任何一个人的男人,都是会近乎于崩溃的。死的早好,避免晚年的朱元璋找个什么借口把自己废掉,那么为这个男人,这个王朝所做的一切都付诸东流了。

         按照正史中的说法,是起义军的首领郭子仪夫妇将自己的义女,将来的马皇后许配给了自己的得力干将朱元璋的,而且婚后这对小夫妻也过得和和美美的,甚至还有马皇后为了给朱元璋藏食物烫伤了自己的说法。当我们得知朱元璋的长相和出生的时候,我其实会很怀疑为什么起义军首领敢这么押宝在这个年轻人身上,更不可思议的是似乎马皇后很爱这个年轻的男人,用现在的话讲这个男人究竟有什么资本值的这个女人去爱,一没出身,二没长相,仅仅凭借几次小小的胜利就想俘获这个女人的心,让她为你付出很多,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父母之命,难以违抗,那么婚后小小的叛逆总会有的,没见到,见到的只是马皇后是如何的爱朱元璋,怎么在关键时候为她解围的,如果这些都是真实的,那么这个女人究竟是怀有什么样的企图,有些时候不禁会这么去想,这个女人的心计和城府未免深沉的可怕。有种说法说马皇后无子也是朱元璋为了遏制她媳妇的政治野心的一种手段,一旦自己百年以后,难免出现汉初吕后专权那样的状况,太子朱标和吕后的儿子刘盈一样仁慈软弱,唯一不同的就是吕后的刚强是明着来的,而马皇后是暗地来的,除掉李善长,徐达,刘伯温等一批开国功臣就是防止元老派对新皇帝的挟持,马皇后帮忙自己打天下几十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儿子辈们根本不是她的对手,对马皇后下手估计也是迟早的事,这些毕竟都是假设了。但实际上去看看马皇后留下的画像,天庭饱满,比起她的丈夫其实更具有福气,只不过她老公做了皇帝,也就只能被认为有旺夫之像了。

         不可否认,从正史中可以看到马皇后的确是买到了一支具有巨大升值潜力的股票,最后赚的盆满钵满的,自己成为一国之母,而且生后拜年享有崇高声望。夫妻的成名都是相互扶持的,至少我觉得不存在“一个成功男人背后亦有一个成功的女人”的讲法,马皇后战乱时期充当的是管家的角色,成为国母之后统率三宫六院,让这个新生的王朝后宫看上去充满太平,她喜好节俭,不睦奢华,就像每个从战乱中走过来的人一样,深切地体会到和平的真正价值,马皇后来自草根,和他丈夫一起,历经元末动乱,目睹民不聊生的惨状,这一点我觉得是真实的,她的行为影响到了后宫,更重要的是可能朱元璋深恶痛绝官员贪污也和她老婆的影响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楼主 傻傻不想爱你啦  发布于 2011-05-02 12:46:00 +0800 CST  

         她很温柔,她也很有智慧,总是在不断的保护着功臣免遭屠戮,宋濂之所以没被杀,就是马皇后救了她的命。自古开朝立代,杀武将的皇帝总是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不听朝廷指挥,而残害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的皇帝,至少都是要被骂的,更不幸的情况其实可能就是从朱元璋开始残害文士,束缚人们的思想,整个明清两朝,看不到像唐宋那样绮丽的诗篇流传千古,追求的是一种仿古之风,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救了一个宋濂,但其他的,像刘伯温,徐达,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尽管朱元璋很固执,也估计没少为这事和自己的老婆闹别扭,甚至可能还威胁她,恐吓她,马皇后可能一直在不断地救助那些可能会成为刀下冤鬼的人,她很清楚百年之后当后代提起这段残忍血腥的屠戮功臣的事件时,朱元璋难免要被千夫所指,万民所唾骂的,她在帮他尽可能的洗去罪过,正史中不会记载她到底救了多少人,但会记住朱元璋杀了多少人。

         其实这个女人很真实,但似乎过于完美,很难找到她有什么样的缺陷,以至于现代的导演们很难找到一个人去演绎她近乎于完美,传奇的一生。我很喜欢吕丽萍试演的马皇后这个角色,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一个出身底层的妇女是如何和丈夫一起努力建立这个明帝国,肯能历史上的马皇后不像吕丽萍试演的那么大大咧咧的,但正是这份随和,才能在冰冷的历史中让我看到一丝人性的温暖。关于马皇后有很多的故事,她的那一双天足,在那个三寸金莲为美的时代独树一帜,那种不顾世俗的眼光,仍旧走自己的路的勇气让我很敬佩。那一双大脚,帮助自己牢牢的占据了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帮助明帝国牢牢的站稳了脚跟,朱元璋很庆幸自己找了个这么能干,但又开销小的老婆,作为男人,我很羡慕他。

         作为一个皇后,她似乎是过于的完美,从正史记载中你几乎很难发现对她不利的言论,她集中了中国传统型女性的几乎所有美德,孝顺,谦恭,温存,仁爱,智慧。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女人,会让我有点畏惧之感,这一切难道真的就是那么简单吗?答案,只有冰冷的两具骨架,没有人知道。

         樱花还是那样的开着,一年一度花开尽,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年的我站在这,想到的是带着世俗观念的,是带着浮躁情感去的,为什么这样一个完美的女人背后仍旧有这么多的故事,能不能就简化她,我想可以,事实上却不能。

         这对夫妻,想说爱你不容易。马皇后也一样,想对朱元璋说,想说爱你不容易。


楼主 傻傻不想爱你啦  发布于 2011-05-02 12:46:00 +0800 CST  


楼主 傻傻不想爱你啦  发布于 2011-05-04 09:46:00 +0800 CST  
也有不杯具的啊,看你怎么看了,从什么角度看,以及从什么阶段看一个女人。

楼主 傻傻不想爱你啦  发布于 2011-05-04 12:01:00 +0800 CST  

楼主:傻傻不想爱你啦

字数:6535

发表时间:2011-04-20 17:1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1-28 18:36:30 +0800 CST

评论数:2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