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那些Frozen之中令人着迷的小细节

99.在影片最后的暴风雪镜头中,可以看到Olaf因为强风而被吹散卷走,而这则与片头Elsa因为误伤Anna而感到恐惧,致使城堡大厅冰封,并让姐妹俩堆起的Olaf被极寒毁坏的情节相类似。换言之,最后Arendelle刮起的暴风雪也呼应了片头冰封的城堡大厅。通过前者在电影中的一些镜头可以看出暴风雪的核心是围绕Elsa产生的,由此后推,最终的大解冻也可理解成姐妹二人童年因为意外而长期存留的分离与误解就此画上句号。







楼主 333yangtianyu  发布于 2015-08-15 21:19:00 +0800 CST  
第667楼当中@张宇泽0414有关Hans向Anna求婚的瀑布的位置的讨论,在此做截图补充:
根据当时片段中的视角,可能的位置已在截图中指出:




667楼原内容:
之前Hans向Anna求婚的瀑布后来也被冰封的场景再现可能预示了之后的故事情节的转变。图中可以看出这地方离城市很远,应该在山林里。

楼主 333yangtianyu  发布于 2015-08-15 21:31:00 +0800 CST  
100.影片当中出现过的一位身穿绿色衣服体型较胖的外国权贵,在最后船只离港的镜头中再次出现:






楼主 333yangtianyu  发布于 2015-08-15 21:47:00 +0800 CST  
101.在加冕日当天开始的镜头中,画面左边阁楼上的一块钟透露了当时的时间(约为8:35),也就是说,加冕开始时的钟鸣应当是9:00的钟声。


楼主 333yangtianyu  发布于 2015-08-15 21:54:00 +0800 CST  
102.同样的一幅画,在幼年时Anna独自一人在房间里玩耍的镜头中,以及Fever中两姐妹一起在城堡里骑车的镜头中重复出现。
楼主个人觉得,这并非巧合。第一次出现的镜头中,Anna独自一人唱着“It gets a little lonely,all these empty rooms”(这些空荡荡的房间,越来越让人孤单),第二次出现,Elsa则带着Anna嬉戏玩耍,唱着“For everthing you‘re to me and all you been through”(为你所代表的一切和你独自经历的过往(,我愿为你创造这完美的一天))。相隔十多年的岁月,我一直是你的姐姐,你也一直是我的妹妹——有些东西其实从未改变。


楼主 333yangtianyu  发布于 2015-08-15 22:09:00 +0800 CST  
之前@张宇泽0414与@努力工作的猫两位吧友在667楼的楼中楼里对Frozen中使用蒙太奇叙事手法的对应片段(见该楼层)做了讨论。为了让更多对电影叙事感兴趣的吧友能够更好的理解何谓蒙太奇以及蒙太奇的作用,我在本地书店中摘录了一些有关蒙太奇的基本资料,并在此分享(考虑到了解叙事手法也能一定程度上帮助吧友理解Frozen电影剧情,故在此做进一步补充)
摘录的信息来源于《电影叙事学研究》(刘云舟 著)一书中的第二章: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与激情化的叙事(25-30页内容及31页部分内容)
法语蒙太奇的原本词义是“装配”、“安排”,用到电影中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剪辑影片的方法和技巧(可直接称之为“剪辑”,美国、中国人就用“剪辑”表示连接镜头的工作,法国、俄罗斯等则用“蒙太奇”),二是特指蒙太奇理论。从电影发展的过程看,作为剪辑方法和技巧的蒙太奇在影片的摄制单镜头阶段进入多镜头阶段时(19世纪末)已经产生,因为多个镜头的连接与组合必然要求或多或少的剪辑工作,即使仅仅将一系列镜头前后串联起来,也必然包含人为的安排。但是作为一种理论的蒙太奇,则是20世纪20年代苏联电影人创建出来的,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爱森斯坦。
考虑到实际摘录内容过多,发帖后会影响帖子阅读体验,故需更多内容请点击:
http://tieba.baidu.com/p/3975025368


楼主 333yangtianyu  发布于 2015-08-15 22:36:00 +0800 CST  
103.在Anna加冕日当天在展览室玩耍的镜头中,Anna在前五幅出现的画中均扮演画中人的角色,而在片段最后的镜头里,她则独自站在画前,真正地以自己的身份进入画中的世界而无需再依傍画中人的形象。
这可能象征着,此刻的Anna无需再像往日孤独的时光一样通过与画中人对话来消磨时间(扮演画中的角色),而是有了做回自己的机会(对应镜头的台词:At least I‘ve got a chance。至少我有了一次机会)。








楼主 333yangtianyu  发布于 2015-08-17 00:13:00 +0800 CST  
一个小细节:在Oaken的店里,Anna最终买下了胡萝卜和登山工具,但她这么做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能有雪橇坐以便快速到达北山。在Oaken问Anna是否需要别的东西时,Anna望向了窗外,但她注视的是Kristoff的雪橇(而楼主本人一直默认理解的是她实际上在看Kristoff等人住的小木屋)


楼主 333yangtianyu  发布于 2015-08-17 00:21:00 +0800 CST  
转载Wikia中关于Kristoff的细节:
Kristoff在电影中弹奏的弦乐器叫做“Lute”(鲁特琴。也称“疏特琴”)。鲁特琴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最风靡的家庭独奏乐器。他的源起与名称来自于阿拉伯人的 “Al’ud”, 约在9-10世纪间经由 回教徒传入欧洲, 阿拉伯文ud原意为木头, 这种梨型的 拨弦乐器,与中国的琵琶, 乃至日本的biwa有着共同来自西亚的源头, 中世纪的鲁特琴仅有五组琴弦, 用羽毛制成的拨子弹奏, 因此, 大都是以合奏的方式演奏舞曲或作歌曲的伴奏。
在天使的手中, 鲁特琴象征天堂的美, 进一步, 他象征和谐, 历史上, 鲁特琴充满了象征的意义,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 可看出鲁特琴在艺术中独特的地位。历经19世纪的沉寂之后, 鲁特琴在20世纪后半期, 逐渐复兴, 其中有相当的原因是唱片工业的兴盛所致, 但录音无法真实保留鲁特琴特有的魔力, 相较起来实际的演奏仍十分罕见珍贵。
有关起源:
鲁特琴几乎全部由木头制成,音箱形状类似对半切开的梨,和古典吉他一样,正面有面板和音孔,但音孔通常都有精美的镂空雕花图案,成为“rose”(意为玫瑰)。背面不是扁平,而是突出的圆弧状,并有木片高低镶嵌的肋骨状结构。音箱中空,内部没有支柱。
琴颈使用轻质木材制成,琴格的指板使用硬度较高的厚板,弦钮箱向后弯成直角。文艺复兴时期的琴颈是平直的,之后弧度逐渐增大,最终成为现在的曲颈形状。(注:Kristoff的鲁特琴是直颈而非曲颈的,文艺复新发生在14-17世纪,电影发生在19世纪中期,似乎Kristoff的鲁特琴的变化并非十分明显)
琴弦一般采用羊肠线,在17世纪初还曾经使用铅等金属来制造低音部分的弦,17世纪中期开始使用羊肠线的芯,并在外面卷上细密的金属钢丝。现代也有用尼龙等合成纤维材料。





更多详情: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5UImJ6gr4uCBcXJTq-aQeKXcmPDHxPmaj-VpaANxX5Hj3KQMMw8Otznm2MRd3XOrnpxPbzAp59vazuhd5UAxK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da868d501008pco.html
引用来源:鲁特琴特写引用自新浪微博;街头艺人的照片引自于央广网。(影片截图已做补光优化处理,以便观察)

楼主 333yangtianyu  发布于 2015-08-17 14:02:00 +0800 CST  
转载Wikia中有关影片中Arendelle的一些设计背景:
Arendelle这一国家名基于挪威城镇Arendal,该城镇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西南方的东阿格德尔郡。而影片中Arendelle的风景设计则是基于挪威西部的纳柔依峡湾(Nærøyfjord)。影片中建筑物的设计原型则是基于挪威首都奥斯陆、西南部的卑尔根市、以及其他挪威城市中的建筑。
而关于Arendelle这一词语的含义,wikia解释说:挪威语当中,“Aren”很可能是来源于“ørn”一词,意为“鹰”。而“delle”则来源于“dal”一词, 意为山谷(亦译作“溪谷”、“流域”)。


相关资料援引自Wikia百科,文段翻译基于有道翻译。

楼主 333yangtianyu  发布于 2015-08-17 14:15:00 +0800 CST  
贴已加精,这一层给长久以来支持并参与讨论的几位吧友,加精是对各位对Frozen这部电影热爱的一个充分肯定,感谢你们的参与!(因为有太多冰粉参与讨论,这里仅列出几位
@koopatroop(在此贴中补充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包括精心制作的HD还原贴,为更好地发现细节提供了珍贵的资源。和其交流之中也让我对Frozen这部电影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代其他对细节方面感兴趣的吧友表示由衷感谢)
@TAPWRITE(无论是在网络圈还是在现实生活圈当中,少数几位我认识的对生活对审美有自己独到而有价值的见解的朋友之一,在和这位吧友的交流之中,我更好地体会到了Frozen的独特之美,这也让我更有动力通过找寻更多细节的方式来让更多吧友能体会到这种独特的魅力)
@samosn_fu(对音乐、文化都很有自己独到欣赏眼光的一位吧友,所提出的一些细节补充也非常具有相应方面的价值)
@ttttjjjjyyyy(在帖子建立之初提供了宝贵意见,楼主也在相应方面做了一些改进,非常感谢!)
@雨中的胖猫(在德语以及外国人名用法方面给予了很有参考价值的补充)

楼主 333yangtianyu  发布于 2015-08-17 16:22:00 +0800 CST  
104.两姐妹都有爱玩的一面,但与此同时,她们也都爱好读书(书的厚度也不小)。







一个小疑问:书的旁边都放着之前Elsa练习加冕时所持的一种壶形类似收纳盒的东西,希望知道名称、具体用途的冰粉能加以补充。

楼主 333yangtianyu  发布于 2015-08-19 12:14:00 +0800 CST  
声明:帖子发展至今,可以理解因为细节的发现越来越深入,想要再次找到一些迷人的细节也许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容易所以理解一些吧友发一些与该帖主题关联性较低的回复贴调计一下。但是我个人的希望还是更偏向于帖子纯度第一,过多的无关细节的帖子会让初入此贴的吧友不知所以,甚至造成阅读体验的下降,一些吧友分享的细节容易被忽略,这实属可惜。理解各位对本帖的支持,能在我的帖子(理论上是我的帖子,这里就是个说法)里回复是荣幸之至,楼主也喜欢热闹的交流氛围,但考虑到主题对回复贴的一些特别要求,所以还是更多的期望吧友们能理解我之前所说的话,考虑其他的分享方式。类似于歌词截图可以转换成文字以缩小行距另外节省读者流量花费,同人文介绍尽量少发(码字的辛苦我理解),支持性质的顶贴一如既往地欢迎,但楼主更期待实际的参与和讨论,一些有助帖子发展的建议更佳,承蒙厚爱,还望理解。
此声明不会再重复发送,之后的关联性低的帖子可能会酌情删除,再次感谢吧友们的支持和理解,还望多多原谅。

楼主 333yangtianyu  发布于 2015-08-20 21:28:00 +0800 CST  
一则引用Wikia的内容:
在迪士尼冰上世界上演的一出话剧中,Hans的哥哥说他是他们领养的一只Troll(该词并非一定指地精,可能亦作“怪胎”的意思)
也就是说,可能Hans与Kristoff相同,原本都是孤儿,也就说Hans的父母即南部群岛的国王与王后并非其亲生父母,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Anna与Hans都同样处于表面上一样的与兄弟姐妹隔离,但性格发展迥异的原因,父母早年的介入给了Anna很大的心理支持。
同样,这也可能会作为第二部的线索之一,各位吧友有任何想法欢迎在此层楼中楼提出。

楼主 333yangtianyu  发布于 2015-08-23 21:10:00 +0800 CST  
关于之前有吧友提到的冰宫基础设施的问题:
至少在英国,人们是讨厌谈论关于个人卫生的问题的,诸如上厕所这样的事情,他们有时会用“我要去花一便士”来代替相对直接的说法(这个口语习惯来源于英国著名的公共卫生间格里夫公厕,该公厕是英国历史上最奢华也是年代最悠久的公厕,其最开始的使用价格便为一便士)。英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亚瑟·史密斯曾在纪录片中谈到,英国人向来对类似的话题敏感而又排斥,接着他举了个例子:“试着想想吧,一位身份显赫的女王要去上厕所?(笑)”(楼主就是看到这个才特意在此贴补充分享)。
以下为个人观点:对个人卫生问题的排斥可能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英国人一贯的绅士风度,但在对待一些高贵的事物时,也许我们往往都会自然而然地只去关注完美的一面,但在仅仅出于欣赏的目的而去观察或者对待一件事物时,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引用来源:出个人观点以及标题以外的内容均引用自Ifor Ap Glyn主讲的英国BBC纪录片《世界各地的厕所》

楼主 333yangtianyu  发布于 2015-08-24 14:17:00 +0800 CST  
补充链接:电影《超能陆战队》的彩蛋合集,与《冰雪奇缘》同制作组创作,在这个彩蛋合集里也有一些是与Frozen相关的,感兴趣的吧友推荐看看。
http://news.mtime.com/2015/03/05/1540115.html

楼主 333yangtianyu  发布于 2015-08-24 14:21:00 +0800 CST  
105.Elsa与Anna因为意外而分开起居前后,房间内(即之前两姐妹一起居住的大房间和之后Elsa独自一人居住的卧室)的同一位置(进门后左手边)都出现了一副相同的画,这幅画的具体描绘内容在楼主之前的细节发现中做了一些讨论,可能是原版童话《冰雪女王》(The Snow Queen)中的剧情插图。
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画在之前(两姐妹分开前)摆放的位置处于房间左手边,即Elsa所主要使用的一边,而之后也再一次出现在了Elsa的房间里。
尽管作为姐姐的Elsa离开了妹妹,选择了孤立,但她依然深切地关心和爱着自己的妹妹,一如被误伤的Anna躺在Elsa怀中时,Elsa的所思所想一样,一如这幅前后一直存在于Elsa生活中的画一般,从未改变。





楼主 333yangtianyu  发布于 2015-08-26 18:23:00 +0800 CST  
此发现属于未确定的制作疏漏一类,不纳入细节条数当中:
在片头采冰人工作的镜头中,年幼的Kristoff与伙伴Sven本是拿着类似铁锹的工具向前走的,隔了一个镜头后Kristoff手中的工具却变成了夹住冰块用的铁钳。
(判断是同一镜头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环境阳光的颜色(已接近晚霞的粉紫色),以及第一张截图当中出现在Kristoff身后的三个采冰人,而在第二张截图中,三个采冰人恰好走上前撞到了Kristoff与Sven。此外Kristoff扶着工具所用的同样为右手,且画面右方的拉冰块所用的雪橇位置也没有改变(其实更准确的说矛盾在于时间错乱,联系Kristoff的动作和采冰人的采冰进度可以发现这一点,推荐观看原电影的对应片段))




楼主 333yangtianyu  发布于 2015-08-26 19:04:00 +0800 CST  
106.在"For the First Time in Forever”一曲当中,Anna手扶着灯柱唱到“A chance to change my only world”(一个改变我自己的世界的机会),在不考虑歌词押韵顺口的要求下,“only”一词一定程度上暗含了另一种意思:这个机会只能改变我(Anna)的世界,但仍然无法改变我的姐姐(Elsa)的世界。这种推测也不难理解,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姐姐“冷落”了13年,这或多或少都会让Anna感到绝望。事实上从同一首歌当中Elsa的唱词判断,似乎Elsa也并没有希望借此改变自己的生活,走上北山建立冰宫,一改往日的封闭也是在被众人误解(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部分人的猜疑,例如Weselton公爵)的情况以及自己内心的迷惘和恐惧所迫而做出的决定。




楼主 333yangtianyu  发布于 2015-08-26 19:19:00 +0800 CST  
有关设定集:
电影设定集用来记录电影中各种元素设定的最初草稿,电影的剧情都需要参考这些设定,了解设定集能更好地了解电影深层次的内容,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电影的内涵。以下是楼主搜集的几个有关设定集的链接:
目前为止最为完整详细的设定集翻译,包括原书中的链接也有提供,第一推荐:http://www.yamibo.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7285&mobile=no
贴吧吧友制作的设定集图片合集,推荐结合翻译阅览:http://tieba.baidu.com/f?kz=2803231974&mo_device=1&ssid=0&from=2001a&uid=0&pu=usm@0,sz@1320_1003,ta@iphone_2_4.4_1_10.6&bd_page_type=1&baiduid=AFE84CA647A7B977D9E85FA38771AB76&tj=www_normal_3_0_10_title

感谢作者的辛苦整理。请各位喜欢的吧友支持正版,购买正版。

楼主 333yangtianyu  发布于 2015-08-26 22:19:00 +0800 CST  

楼主:333yangtianyu

字数:45845

发表时间:2015-06-06 05:4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2-05 18:01:41 +0800 CST

评论数:1121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