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禅定坐禅实践概论 献给2吧所有真正的修行人 申精~~

风遍:这个稍麻烦,先分析风是什么,然后决定不再做这些分析思考。我们最好有一个电风扇,你在眼前悬挂一张纸片,或者树叶,或者布条。不要选自己喜爱或者厌恶的东西挂在眼前,选中性情感的。然后开风扇吹它,看它的运动,取这个动相。心里默念风,风,风……当取到禅相开始扩大,你会有种说不清眼前看见的是什么东西,就是一大片晃动感。或者移动感。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注意到风的温度,不然会觉得冷。另外要注意健康,做之前要先感受一下,看看自己身体会不会被吹得受不了。如果会,不要让风吹自己,吹目标就可以了。夏天炎热的时候,可以用风扇吹自己,这样就不用悬挂东西了,只用抓住被风吹的持续动感就可以。


风遍很难修,如果做不到的,取不到相的。可以先把其他静态感觉的遍处先修好,抓到感觉再来修风遍。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4-03 03:58:00 +0800 CST  
光明遍:和前面火遍一样,用蜡烛来取相。先分析光是什么,然后决定不再做这些分析思考。然后关注光亮的感觉,心里默念光,光,光……来取光明的相。当然熟练以后其他的光也可以取啊,比如灯光,日光,月光,甚至星光……

虚空遍:这个也有点难修,用一个瓶子,或者空碗放在眼前,然后看着碗口,或者瓶口,思维分析,所谓虚空,就是物质与物质的间隔,又可以容纳下物质的,就是空间,然后分析空间是什么概念,最后决意说,我不要做这些分析思考了,我让我好好关注眼前的这个空。然后取碗口或者瓶口的这个区域的空来当所缘,取到禅相后,会感觉瓶口或者碗口越来越大,最后大得没有边际,这就是虚空的似相。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4-03 03:58:00 +0800 CST  
基本上十遍处就是这些,当我们抓到熟练的感觉以后,其实就会很方便,通过回忆,或者想象某些事物就可以立刻取相,这是我们摆脱了取相工具了。比如我们回忆自己的牙齿,骨头的白色,取到白相,想到血液的红色取到红相等等。又或者还可以关联取相,比如观察我们的呼吸是风,然后取到风的相,比如看到白色的东西会这样想,白色就是物体反射白光,所以又取到光明相。


到了这个阶段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可以以任意的事物来取相了。就好像我在帖子开始的时候讲的,理论上来说,什么东西都能成为我们依止一样。


另外就是所有相取到以后的特点就是你会发现你对所缘的固定印象,是不管扩大的,你感觉它,如颜色,如质感,是不断扩大充满你的视觉或者感觉的,这个就是遍满一切处,这个一切处,就是你心里的一切处。所以这些所缘都叫做遍处,如白遍一切处,地遍一切处……各种一切处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4-03 03:59:00 +0800 CST  
好了基本这十遍处代表了有色世间的一些代表性特征,所以通过这十种遍处,我们可以取到色界的纯净相,所以用它们都能证得色界的四禅。


方法已经很明确了,大家可以自己实验,用一个觉得好用的所缘来体验一下无欲的色界的感受了,亲证色界的体验。


下节课来讲讲,如何进入二禅,色界的观禅怎么修。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4-03 04:00:00 +0800 CST  
@无事不问卜你的问题也不是什么问题呀,想找女朋友,找就是了,迷茫什么的,说白了就是迷茫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人一般说这种问题想到的都是,不知道我能得到什么,得到什么样的生活。告诉你,这个世界上大家都有这样想过,但是解决方法都差不多,就是不要去想自己会得到什么。而是先想自己能做什么,爱做什么,能对别人付出什么,能对社会付出什么,然后依靠所想去丰满自己的技能能力,去找机会付出,这样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得到什么生活。路是走出来的,想是想不出什么来的,靠想的话,未来的道路如同绕毛线一样,数不清的选择,数不清的岔路。
贪嗔痴那些,人们都难以解决。这个需要很长的过程,我还是那句话,知恶难灭去,先让善增长,心如脱缰马,身如手中缰,不能制心,先导身行。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4-08 18:46:00 +0800 CST  
@还是当下




这个近行定因为佛陀并没有在经文里这样描述过
所以就卡在一个大家不知道怎么分别的阶段,有的人说这个已经是奢摩他,有的人说属于毗婆舍那,还有人说是禅定中阴,是中间态。


我这篇帖子一开始写初禅里的感受,包括说什么身体发光,包括看到周围实景等等,实际上就是在这个模糊地带,严格的说不是初禅,但是因为禅支的明确,有的人已经把这个归为初禅了。
实际上如果是有禅相的初禅是没有什么身不身,周围不周围的感觉的,因为注意不到。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4-12 21:47:00 +0800 CST  
禅那诸要领第四讲
上一节,我们学到了十遍处的修法。基本上大概方法都知道了。总结复习一下。


所谓相,就是事物给与我们精神不间断平稳的刺激,在我们的心里形成的固定的影像。诸如我们禅定的时候,因为集中关注事物的材质或者颜色,这个固定的刺激就形成了所谓的禅相,当这个强烈的影响占据我们的心而不起欲望,那么我们就进入了初禅。


初禅被称为离生喜乐。因为我们的心被占据而没有欲望,所以我们感受到欢喜和快乐。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4-15 07:23:00 +0800 CST  
这里就介绍到敌对法这个概念给大家,所谓敌对法,就是捣乱的,相对性的事物。或者说是相对需要远离的事物。比如,我们初禅的概念是离开欲望,那么欲望就是初禅的敌对法,另外呢,还有声音是我们禅定的敌对法。如果我们有欲,或者被不稳定的声音刺激,我们是没有办法入初禅的,这就是敌对法的概念了。


相对于我们其他事物也是同样啊,比如收获,比如财富,那么懒惰就是敌对法。


比如苦,这个苦的含义并不仅仅只是痛苦而已。还有更大的成分是辛苦的意思。很多修学着会问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该追求什么样的清净,什么叫做清净呢?


我们经常在各种说法里听到这样的说法,比如身不净,比如想法不清静。可是又有一些说法说,一切本自清净啊,到底清净是什么概念?


所以就当补充一下大家知识,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原始清净,或者说佛教里喜欢用的这个清净是什么意思。
所谓清,就是不染浊的意思,不被束缚的意思。好比水里没有污物所以清亮透明的意思。


如果用在人身上,那么就很好理解了,比如说到我们耳根不清净,意思就是我们的听觉,耳根受到了声音的污染。
比如说这个人心不清净,那么意思就是说这个人被五欲或者五盖所污染。因此而苦。


为什么说是苦呢?因为我们的身心不得不去为了某些欲,或者说情绪,而做出某些想法或者行为。所以是辛苦。


比如,我们要吃饭,所以我必须去吃饭,一粒米从种子到种下,到浇水施肥,从插秧到收获,去壳,烹煮,直到变成一颗米饭,经历了重重发展,这里面都包含着我们不断的付出。我们被身体所奴役,不得不做出这一系列的行为。


所有的人生都是如此,要吃饭,要找女朋友,要赚钱生活,要如何如何,不是说这样的行为有多丑恶,多不堪,而事实是,我们不得不去做这些事情,因为我们是被奴役的。所以不得清净。不能自在,必须听从自己的身体和想法。所以辛苦,一直在辛苦中。


注意哦,这样概念的苦可是远比什么痛苦什么的要全面得多。不是说人生没有希望,我们要厌恶它,要原理它,因为生老病死,实际上更多时候苦就是指的这样的辛苦。所以不得清净,被束缚,被奴役。


上面已经是清净这个词的一半意思,还有一半净。这个容易让人误解,很多人会认为是干净?说我们不净,是不干净么?不是的


如果净字和清放在一起,清净,这样的不净,指的是说被束缚,比如我们的行为总是为了什么而什么,并不是单纯的就是什么而已。所以有被束缚奴役的意思。


另一层意思,这一点很重要,所谓不净,就是不单纯,不独立,这里包含诸法无我的含义,意思就是事物没有自性,不能永久保持一个形态。


所以事物总是有败坏,坏灭的相。


比如我们的肉体,并不是永远是肉,等我们死了,这些肉腐败,或者生蛆,烂掉,它就不是原来的肉了。它不会永远单纯是同一个事物。所有事物都是这样的,从现代角度来说,事物由原子分子组成,可是原子是一直在衰变的。所以什么物体都不能永远是一个样子。因此不净。意思就是不单纯,不独立。所有事物都是被组合成的概念。


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不净这个词都是在指事物败坏,坏灭的相。所以我们了解到所谓的不净观,实际上就是在观事物的败坏过程。


所以可以了解到,我们的行为有前因在,我们因为什么,所以这样做,被束缚,并且我们也是在败坏的过程中。所以说不清净。


所以反过来,清净就是不受束缚,干扰,牵制,又不败坏的意思了。这一点大家先简单记录一下,因为这个和涅盘有关系,和出离世间,无为法有关系。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4-15 07:24:00 +0800 CST  
然后我要提供一个最最有效的重点给大家。像清净道论里,讲过一些问题,比如没有定力去进入禅那的情况下,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业处修行方式比如十随念,念佛念法念僧,念身念死念天,念戒念舍念安般念寂止。各种念来提升自己的定力。包括大乘中有念佛的,念咒的,念经的,各种念来提升自己定力方法等等。


但是在这里我要讲的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它是念的基础,包括我们修十遍处的禅定,也一定用到这个基本功。那就是随的功夫。


所以那些各种念,都叫做随念,包括我们心里念业处的名,比如呼吸呼吸呼吸,地水火风。


念是我们的方法,但是毕竟是修行,修心。心和行为互相影响,所以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心态。


所谓随,就是跟随,随顺的意思,跟随是我们的心紧紧跟着我们的业处,业处本身是个概念,说白了就是我们的心跟随着我们认识的概念,所以我们要做定前观,来确定我们关注的事物这个概念。


第二个才是重点那就是随顺。在沙门果经里,我们可以反复看到佛陀说,心如此得定,柔软,适合作业……其实说到底这个就是随念的功夫。


清净道论里,形容得很艺术化,说我们的心态,要好像把冰块轻轻的慢慢的放在水里一样,让它们容在一起。
实际上就是说我们的心要柔软。这是什么感觉呢?说白了,就是我们的心态要好像特别慈爱的父母,当孩子在面前撒娇,我们特别顺着他,充满慈爱的形态。


同时好像面对可怜人的人向我们乞讨,比如给了他一个馒头,他说先生你可怜可怜我的孩子,再多给我一个吧,你又决定给他第二个时候的心态。


又好像是肚子饿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说,来吃饭吧,然后我们欣然同意决定去吃饭当下顺从的心态。


就是如此顺从着你的业处,你希望自己能温柔的,随顺的将自己的心交给你的业处,好像在答应情人的请求一般的心态。如此柔软随顺,就可以很好的集中在你的业处上了,并且没有嗔心。这个心理的建设过程对很多很多人都有用。大家不妨在打坐的时候如此教导自己,犹如把身心交给自己的挚爱一般的心态,不断提醒自己,柔软的心,柔软的心,你会更加容易得定。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4-15 07:26:00 +0800 CST  
帖子里我讲过了,初禅除了有以上那些特点,但是也有不够理想的地方。比如苦还存在,这里的苦指的就是辛苦,我们的心不断的投入在禅相上,不断跟随禅相。我在帖子里形容过,说好比一头猪,不断吃,不断追着食物奔跑一样。本质是苦的。这个苦,就是来自寻和伺。


所以当我们已经有了转向自在和出入住定自在的本领,那么就可以进入二禅了,因为我们出定退回到欲界定的时候,仔细思维初禅里的感受,会有点厌烦寻和伺的辛苦,不愿意追着禅相不放。那么我们就可以决定自己,那么我们把心放在欢喜快乐上吧,不要管禅相了。


于是我们再入初禅的时候,就转向把心放到关注欢喜踊跃激动的感受上,那么就会逐渐离开关注禅相,就会禅相消失,进入二禅。当然禅相不一定会消失,这个看我们转向的彻底程度,但是特点就是我们不再那么把心放在禅相上了,而是放在了欢喜快乐的体验上,那么就会进入二禅。


二禅里没有初禅辛苦,因为没有追逐禅相的感觉,所以变得更加的欢喜和快乐,好像整个人就是欢喜快乐一样,而且不需要什么禅相,什么看得见的东西来带给自己这些感受,好像地下涌出的泉水一样,欢喜快乐的感受源源不断。并且伴随着一种震动感,好像欢乐得都地震了一样,当然也说不出是什么东西在震动,但是总感觉自己的激动,有种潮水或者地震的感觉。


这里就是二禅了。同样还要修二禅的五种自在了。

今天的内容有点多,但是大多数都是在给大家巩固概念,下节的话可精简一些一口气把四禅讲完,或者把无色界也讲完。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4-15 07:28:00 +0800 CST  
禅那诸要领第五讲
让诸位久等了,我就不寒暄了。
马上复习上节课内容。我们讲到了,安止定敌对欲和五盖,所以如果我们没办法安定于禅相中的话。应该细细的反省,审查自己有什么欲,导致有细微的思维在运作,导致脑子里的画面有变化。对治的用一些思维来暂时放下,就可以使禅相稳定。

这里给大家补一些细节。就是可能大家一开始觉得非要很明确的亮光才叫禅相。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而是在静坐中,随着放松和意识的活动,脑袋里多多少少会闪过很多画面的,有的时候是动态的如同电影,有时候是黑白的,又或者是静态的。等等,只要有画面闪过,说明我们的脑子已经在制造所谓的相了。
这里拿出吧友@中国质量之痛的经验来给大家一个补充。
那就是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心很顺从,各种闪过的,流过的画面。大家不要着急去关注脑子里的画面。
应该继续注意自己的呼吸是否平稳,是否感觉得到等等。因为一着急去看画面,画面马上就会不见了。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尽量慢慢的去看,一定要保持很细致的平稳。
有时候,我们脑子里的画面,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关注呼吸的时候,突然感觉好像类似梦境,感觉自己站在一个山洞的动口。有石头,泥土,黑暗,外面是亮的,有风。这个禅相是吧友@中国质量之痛 所反馈的。
@诗酒骑士这位吧友在修白遍的时候,也说感觉到很复杂的相,说在画面里,有很多白色的动物,白兔子,白鸽,还看到白色的牙齿等等。

这些复杂的相,就是我们心还在散的时候,出现的相,它已经属于禅相了,只是因为心不够细,所以画面会很复杂。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4-30 04:36:00 +0800 CST  
另外我们上节课讲到了要取相,再到似相的过程,特别是观呼吸这种禅修法。在我们进入禅那以后,实际上我们关注的对象已经不再是呼吸了的。中途我们已经悄悄转移了关注的对象。
所以这里借用@中国质量之痛的经验来给大家分析讲解一下,比如,我们修的是地遍的业处。那么当我们看到山洞的画面出来以后,我们应该逐渐的,慢慢的等影像稳定以后,去这个画面里找地的概念,比如山洞里的石头,我们关注这块石头,或者山洞里的土地,我们关注这个土地,来取到地的相。又比如我们如果是修风遍的话,需要慢慢转移注意力到山洞洞口的风。比如我们修白遍,这种颜色的业处,在山洞的相里,也许我们可以找到比如石头的反光,水滴的反光,这些光线白色的地方。进行关注,进一步取到自己需要的相。

就用这种方法,在一个复杂的,如同梦境一样的相里面,来进一步细化自己的关注目标,就做到了转向的训练,习惯如此以后。我们就可以继续修习其他的转向,比如在要进入二禅的情况下,把我们的关注从颜色和材质,转移到关注我们自身的感受,比如欢喜啊,快乐啊。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4-30 04:37:00 +0800 CST  
大概我们在二缠中就是这些感受,当我们出定来回想这些,比较一下,会觉得有种和当时厌烦初禅一样的感觉,那就是几种感觉里,喜悦这个感受感觉很莫名其妙,还有点疲倦,累的感觉,因为不知道自己在高兴个什么。就这样一直兴奋的窃喜,有一种不安宁的感觉。并且平时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高兴的事情,心里有喜悦的情绪,我们会要通过一些行为释放出来,比如笑啦,庆祝啦,唱歌跳舞,敲锣打鼓啦。可是在二禅中,一直莫名高兴着,又没有释放,难免会有一种憋着的感觉。
通过这样的自我反省,审查,我们就会开始产生对欢喜这个感觉不满意的心理。
所以再练习的时候,我们又可以进行转向。这一次我不要注意欢喜的感觉了。就专门关注自己舒适,安宁的感受吧,快乐的感受就好,不用欢喜高兴了。
就是这样,当我们再次进入禅定,把注意力放在安宁,舒适的感受上的时候,欢喜就逐渐被我们忽略注意不到了。这就是第三禅。

第三禅中,我们也是以前面的经验,;练习五种自在。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熟悉三禅中的感受。
1、舍弃的感觉,舍弃就是舍弃了欢喜的感觉。不愿意去欢喜,因为欢喜是二禅最主要的感觉。所以欢喜是三禅的敌对法,如果我们注意到欢喜的感觉就会回到二禅。
2、快乐,舒适,安逸,安宁的感觉。这个是乐的禅支,也是三禅里最主要的感觉
3、念。念就是正念,这个地方的正念是远离,舍弃欢喜的念。我们平时的生活是充满了喜怒哀乐的,尤其喜怒。我们在三禅中,保持自己不去欢喜,不去注意欢喜,这个念头是源源不断的。假如是平时,肯定不自觉的就去欢喜了。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保持自觉的念头,不去注意欢喜,这个就是正念住。
4、慧(正知),因为我们这个时候只有舒服舒适的感觉,没有情绪的倾向性,所以自己对当下境遇的了知是很清楚的,自身的感受明明白白,快乐就是快乐,因为没有倾向性,比如心里有念头:我要享受这个快乐。而是沉浸在快乐的体验中,所以对它的感受也是很分明,这个就是正知,不带感情色彩的了知。所以也被称为慧。
在我们平日的生活里,是没有这样的慧的,举个例子,我们吃东西,好吃,我们想吃,所以有很强的倾向性,在吃东西的时候,不会注意到嘴巴是在辛苦的劳动。比如听音乐,好听,所以我们听,但是是注意不到耳朵在辛苦的劳动等等。所以我们平时常常疲劳过度,看电视高兴了用眼过度,是因为我们的倾向性遮盖了这些苦,没办法正确觉知,所以带有情绪和倾向性,它的慧是不正知。是偏向我们的情绪的。
5、一心的禅支,这个没必要反复讲了。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4-30 04:37:00 +0800 CST  
具体实践方法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退出禅定,这样思维。世上所有的物质,他们都不是真实的接触在一起的,比如原子和原子之间,是有空隙的,只是力,让他们保持在一定的距离关系里。所以实际上原子是空的,只是电子围绕原子核在运动,原子核里的质子中子,乃至细化到更细微的基本粒子,他们都是有空隙的,不是真的一个挨着一个。
想到这些以后,我们回到禅相,去找禅相的空隙。
比如我们的禅相是地的禅相,感觉是粉尘,泥土的微粒聚合在一起,形成大地的相,所以尘土之间是有空隙的。于是我们就不断的想着空隙这个概念,去土的相里,找空隙。这个方法,和之前我们学过的虚空遍的方法是一模一样。
当我们找到了禅相的空隙,就关注这个空隙,然后刻意的提醒自己,地是空的,虽然我们看着的是泥土的空隙,但是旁边的泥土也是没有的,不存在的,不断的念着:空,空,空。慢慢的,就会感觉到泥土不见了,我们眼前的是一片很大的虚空,没有边际的感觉。取这样的相。
通过我们联系过的出入定自在,把注意力放在舍弃一切相,感受上,也就是四禅的禅支,转向转到舍为主的关注。
那么我们就会体验到,什么都没有,一片空,并且不苦不乐,类似四禅的感觉,但是更好的地方是,我们因为把专注力放在舍弃一切的感觉上,所以除了保持舍弃这个念头,不需要保持其他的念头。会显得更加的寂静,安宁。
这个地方就是空无边处定。我们在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精神世界里,除了舍弃的念头。
如果我们出定以后,审查,会发现,我们只有两种感觉,一种就是心里只有舍弃的念头,然后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所以是两个禅支,舍和一心。因为心就是舍,舍就是心,所以是一心。
继续审查,舍是自我的感觉,那么必定有一个我在舍弃。因为有一个自我,不断在精神世界里,把所有相都不断的在删除,只是剩下空。所以有一个识别的心,识别任何有物质的相,就舍,就进行删除。
当我们发现,有一个心不断的在识别空,识别有。会发现,我们意识里,这个空有多大,我们的识就有多大。因为我们用识别的心在排斥一切物质的相,所以它造出多大的空,说明这个识也有多大。
发现这一点以后,我们可以尝试,关注这个识别的心,可以念着,识别无边,识别无边,或者识别空,识别空这样的念头。
这样我们又会进入另一种定,叫做识无边处定。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4-30 04:39:00 +0800 CST  
以上就是四空定的前两种,大家发现没有,如果要进入无色界,没有物质的精神世界,那么我们必须依靠前面我们慧解脱得到的观念,比如事物是密集组合而成的呀,实际上到头是一场空啊,过去是空,已经过去了,不存在了呀,未来还没来到也是空啊,哪怕是当下啊,在胜义谛里,所有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细小的物质组合成的,空隙无处不再呀……等等这些究竟法。
所以前面我们的概念基础没有打好,是没办法抓到空的相的。在色界定里,我们依靠的是物质的材质的感觉,还有颜色的感觉,然后我们的心对这些事物产生感觉,依靠这些感觉而安定的。但是我们到了无色界,确依靠的是空的概念来成就的。所以可以总结一下,色界定是依靠概念法,无色界定就需要结合究竟法了。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4-30 04:39:00 +0800 CST  
最后两定
识无边出定,我们出来,又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一切都是空,是我们的识在造作,那么本来就是空,我们的识只是在无意义的造作,按究竟法来说,空就空,有就有,不需要去识的。我们不需要去识别一个空,或者说识别没有的事物。
于是按究竟法的概念,既然没有物质,那也就没有自我意识,所以自我识别,或者自我在识别虚空的概念也是不存在的。
再换一个角度观察,也就是说,我们识遍满虚空,它具体在什么地方也是找不到的,没有一个明确的地方。
所以这里又抽象出一个概念,没有什么空,或者说,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我们识具体存在的地方,或者说我们的心具体作业的地方。
这个就是无所有的概念,没有事物,没有心,什么都没有。
所以如果我们保持着这个念头,无所有无所有,什么都没有,没有心,没有识,没有有,也没有空……无所有无所有……
这样我们依靠这个究竟概念法,又会进入另一种定,就是无所有处定。禅支同样还是舍和一心。只是不再关注空,或者识别空的心。
但是还是一样,当我们出定后继续审查自己,什么都没有这种本身也还是一种识别的心。就会陷入一种走不到头,自我永远存在的感觉。
因为总是有颗识别的心,识别外境,也识别自己。如果我们随它而去会怎么样呢?
意思就是有空的感觉,我们就不要去注意空,也不要刻意去专注,一切都没有,自我也没有,识别的心也没有这种无所有的心。那么会怎么样呢?
那就会变得非常的微妙,进入最后一种定,非想非非想处。要知道我们一切所知的概念,或者影像,都和思维活动有关系,它一出现,我们立刻识别,然后舍掉,所以不管是出现的概念,或者影像,或者要把它舍掉,都是我们的精神活动。统称就是所想了,那么我们又没有办法去不想,如果不想我们可能会和深睡状态很类似,啥也不知道,那对我们也没有意义。如果想,那又总是有辛苦的地方。所以如果我们随顺它,想就想,不想就不想。那么就会进入这种莫名其妙的状态,说不清,出定以后审查,也是觉得自己是似想非想。总之就是不能干净到底,自我也不会消失,存在又没有明确的倾向。这就是我们最终走到的境地了。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4-30 04:39:00 +0800 CST  
好了禅那之路基本就到这里停歇了,因为没有比这个更高的了,在舍弃多一些,我们就无梦而睡了,少舍弃一些的话,又已经经历了。既然已经到到底了,我们就该系统的总结一下,所有我们自我,所能经历的一切有情世界的感受。然后再寻找解脱之路了。所以最后我们要回归智慧的道路,利用我们已有的体验。这些体验的目的是什么呢?
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自我是活在精神世界里的,物质世界的一切最后都是变成感知去到我们的精神世界。所以我们禅修,用控制精神的这项技术来了解自我。

技术当然是还有不断提高的空间,使自己更加游刃有余,下节课我讲一下禅定的技术练习,御心法。那个是开启神通的钥匙。既然我都讲禅定那么细了,那些也就顺带讲了,我知道有很多朋友都在追求神通,没关系,方法可以公开,只是说到底有多少人有这些毅力来做这些训练,就看你们自己的了。

御心法讲完以后,会继续讲慧解脱第五讲。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4-30 04:40:00 +0800 CST  
第一,顺遍:一切业处,定处,顺着逻辑走。
遍就是我们的所缘业处。那么顺序是些什么?是地水火风,青黄赤白。
所以我们就先从地遍,进入初禅,然后进入二禅,然后到三禅四禅,再到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非想非非想这样的顺序。然后在行走水遍,然后是火遍……一直到白变。都是依初禅到非想非非想这样的顺序,全部走一遍,这样的训练方法就叫做顺遍。


细节提示:行进的方法是,从初禅的禅相出定的时候,立刻决定把关注目标放到欢喜的感觉离开初禅,出定后立刻又把关注目标放到快乐舒适的感受上离开二禅,出定后又立刻把目标放在舍弃快乐和欢喜的感受上而离开三禅,出定后立刻把关注目标放在禅相的空隙上,关注空,和舍弃一切可见的相而离开四禅。出定后立刻又把关注放在自己在识别空这个不断识别的感受上而离开空无边,出定后又立刻决定一切都是空,没有自我在识别空这样的舍弃自我感受上而离开识无边变成无所有处,出定后立刻把不断识别然后舍弃自我的这个主动感觉也抛开,把专注放在我可以识,可以不识,我不想,可以不想这样的心念上,从而离开无所有处,进入非想处,然后出定。


这个就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样的训练会使我们的精神更加不执着,柔软,随意。方法其实前面的前几讲都讲了,之后我就会减少复述了哦。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5-12 04:11:00 +0800 CST  
第二,逆遍:禅定的思维逻辑顺着走,但是业处倒过来,从白遍开始
先从白遍从初禅到非想处,然后再从红遍,黄遍,青遍,风遍,火遍,水遍,到地遍。都从初禅到非想处走一遍。
提示:青遍,并不是单指蓝色啊,绿色,黑色,褐色,咖啡色,紫蓝色等等颜色较深或者复合的颜色,的都属于青遍。

第三,顺逆遍:就是把上面那两条,第一顺遍和第二逆遍合在一起,一起做一遍。

第四,顺禅:和顺遍一模一样

第五:逆禅:直接进入非想非非想处
直接进入非想非非想处,出定时候立刻决定关注无我两无,这样的自己的思想进入无所有处定,然后再出定把关注放在我在识别一切空,进入识无边处,出定再把关注放到一切空,禅相的空隙处,进入空无边处,然后再出,把关注放在舍离一切苦乐这样的专注进入四禅,再出,关注舒适快乐入三禅。再出,关注欢喜开心进入二禅,再出把关注放在禅相上入初禅。以这样的顺序倒着走一遍。
提示:这个非常难,大多数人都没办法直接进入非想非非想,那么就先走顺禅,等到了非想非非想的时候,倒着走回来就可以。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5-12 04:12:00 +0800 CST  
第十一:超所缘,和跳遍一模一样,不过是加速练习
方法:以快的速度来切换所缘,每一个遍处,只进入初禅
然后练习每一个遍处快速进入二禅
然后是三禅……

第十二,超支超所缘:更加灵活的训练
方法:地遍入初禅,水遍入二禅,火遍入三禅,每递进一禅,立刻换下一个遍处的所缘。一直到白遍进入非想非非想
然后换顺序,地遍直接入二禅,水遍三禅,火遍四禅,直到红遍入非想非非想处,然后从头白遍进入初禅结束。

接着又换顺序,地遍直接入三禅,水遍四禅,黄遍非想处,红遍初禅,白遍二禅结束。
就这样一个遍一个遍的跳进第一个定处,然后每升一禅就换一个遍处,到非想处就回到初禅开始,直到遍处走完。
这样反复训练。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5-12 04:13:00 +0800 CST  

楼主:重返兜率天

字数:149255

发表时间:2014-02-11 11:2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24 11:37:49 +0800 CST

评论数:1166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