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禅定坐禅实践概论 献给2吧所有真正的修行人 申精~~

十三,审查支:和入门的时候一样的训练,不过是强化。
每次出定后,都细细思索回忆禅定中的感受,出定不用直接全部出来,而是退到欲界定而已,然后通过回忆禅定中的感受,来明确自己当时有些什么感受,比如初禅里的寻,投入专注禅相。伺,思维跟随禅相。欢喜,快乐舒适,心无杂念的一境性等等。这样让自己对感受熟悉明确。这个是禅定必须的,前面那些御心法都不如这个重要,假如你不能明确回忆察觉自己欢喜的感受,或者快乐的感受,你就没办法从初禅到二禅,从二禅到三禅。所以这样的审查训练很重要。

十四,所缘的确定:每次出定后,都回忆思索禅定中的禅相,比如到底是大地的相还是风的相,是白色,还是红色等等。要明确,比如如果不确定的话,比如粉粉的禅相,这个到底是红还是白啊?比如看到泥浆的相,这个到底是水还是地啊?如果禅相不明朗,说明还没有达到很深入的集中,因为没办法确定所缘的话,说明所缘不明确,没有完全的一心。所以也是不可以进入更深的定的。

以上十四种禅定的训练方法,就是禅定了一切了。通过这些练习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精神任意自在的进入各种有形的无形体验世界。
当然这些训练也会有周边的收获,那就是会发起神通。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5-12 04:13:00 +0800 CST  
肯定有人会问为什么精神会引发神通啊?精神为什么能影响物质啊?细节就不多讲了,当你们如果有了三禅和四禅自由进出的能力的时候,你会发现,世界上不存在物质,精神是波动,波动是粒子,粒子组成物质,说到头,精神现象就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就是精神现象。


在换一个烂大街的名词就是,心既是物。在三禅和四禅的时候,人们可以观察到这个。尤其是在四禅的时候,因为舍弃一切感受的心,他会打破自我的执着,他不会认为自己是特定的什么事物,他的心集中在业处上,所以他会发现,当他的精神在自己这个物质的肉体里,他就是这些肉。当他的精神在他的所缘里,比如水,他也就是这些水,在大地里也是,在风里也是。只不过他在禅定中,心不会动,所以也不会刻意控制这些事物而已,当他出定的瞬间。


比如他从水遍出定的时候,禅力,集中度还没有退的瞬间,心识已经开始恢复的瞬间,他决定让水结成冰,那么他出定的当下,他所关注的水就会结冻。


同样,当他从风遍四禅出来的时候,决定认为空气是阶梯,所以他就可以在空中行走飞行。


他就是这样以快进快出的,利用自己精神在业处中的瞬间状态,并且因为四禅的无我受所执着的感觉,来操控着业处,比如地水火风。所以他操控大地,操控水,操控火,操控风。他可以从四禅的时候出来决定墙壁就是一团雾气,所以穿墙而过,或者决定大地是水池,然后跳石头里潜水。


另外还有其他的方式,诸如以颜色的业处来当作光,所以他和世间所有颜色来当作自己的左右,所以他可以视觉不受障碍的看到过去未来,地下宝藏,千里之外的事物。


又比如他在四禅已经没有我受(我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执着,所以他并不会执着的认为,任何一个事物是明确的你我他,所以他可以任意的通过事物的发展因缘果,来判断事情的前因后果,利用三禅正见,和四禅的无我受,这样进出跳跃的看到自己或者他人,或者某一个事物的过去未来的发展规律,所以知道宿命。

又比如他没有我受,这样的执着,所以当他出四禅的时候,认为自己就是你,你就是他,他就是我这样任意感受的进出时候,他会知道其他众生心里在想什么,什么感受等等。

又比如他因为知道自己是意识而已,所以当他以地遍进入四禅,出定后,他可以决定认为,纽约和北京那么广的距离,其实就是自己的左脚到右脚那么宽而已,因为自己是意识,所以可以瞬间从左脚感觉到右脚,也可以一步就迈过去,就好比神话故事里的缩地术,他就是这样使用神足通,一步就从北京迈到纽约。

又比如意识是心的波动,他可以通过这样的波动造出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来,好比从身上拔下一根毛一样。这样的分身。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5-12 04:15:00 +0800 CST  
是的,我很久没出现,我出关了,几天内就会更新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5-27 05:18:00 +0800 CST  
在经历过禅定的洗礼之后,是否发现这样的情况,每次出定,或者睡觉醒来。会突然有种从天上掉到地上的感觉,当下立刻会有贪嗔痴慢疑各种感觉涌上来。本来禅定中没有这些感觉的,但是一出来,或者说一醒来。


我为什么要说一醒来?因为一位熟练掌握禅那技术的修者,他在睡眠时的心路历程会和禅定的感受很类似,一样会经过八种心的过程,不记得的同学参考前文。所以他因为习气和不同于常人的少欲的习气,会自动,或者不知不觉的,习惯的就进入禅定,所以的他睡梦会犹如禅定,会升起一些禅支。所以他的睡梦有时候是在禅定中,安宁快乐。


所以当醒来的时候,和出定时候的感觉非常雷同。一下子脱离了无欲清净的体验,于是大多数人都会有发现自己的贪嗔痴慢疑突然升起,尤其是疑盖,睁开眼睛,立刻会有种疑惑,这是哪里?我是谁?几遍是生活中熟悉千万遍每天醒来的无卧室和床,还是有这样的心情……慢慢生活中的自我开始恢复,就变成原来的自己,在这之前,总是能感受到这样强烈的疑惑。我?我是谁?这里是哪里?于是他们会常常觉得,自己每一次的出定和醒来都好像刚刚诞生在这个世界上一样。


这样的感受会让他很坚定的知道,禅定并不能带领自己解脱,他可以预知到,即使他把自己的精神完全放置在四禅八定任何一个地方,还是总有一天会这样“诞生”出来,所以他会知道自己并没有解脱。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5-29 04:47:00 +0800 CST  
所以怎么办?他一直以来用来消除各种苦的禅定的方法,不能把苦灭除。所以他需要好好的分析这一切,到底为何有苦,为何他必须“诞生”,并且生作为因,那么死必然是果。
理论上来说,要分析生老病死八种苦如何消灭,并不需要专门的禅定,但是禅定这样暂时灭苦的经验,确是很好的参考,所以有重要的意义。
之后我们就会用到了,这里先记住就行。
所以如果我们原本的目的,是从各种苦中解脱出来,那么我们必然要好好的来分析一下,这个世间,和自我是怎么回事。这就是开始修观禅了啊。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5-29 04:48:00 +0800 CST  
大家一起复习一下,在慧解脱部分,我们前面学名词的时候,已经了解到了一些智能。
1、比如第一种智,名色识别智,就是了解到我们存在的一切可参照事物,有两种现象,一种是物质现象,叫做色法。一种是精神现象,叫做名法。名法还包括心法和心所法。心法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六根六尘相触的现象,用眼耳鼻身意来概括。心所法呢?以感受和倾向为主,有贪嗔痴慢疑,无贪,无嗔,无痴,不慢,不疑,喜,忧,悲,想,思……等等一共五十二个心所。
所以我们通过观察一切,总结一切,了解到所有的一切,包括世界,包括自我,就是名色法的密集形成的。


2、把握因缘智,我们通过观察和思考,会发现,我们的心和心所这些精神现象依赖物质现象,不然我们没有可看可听,可感受的物质。然而物质呢?存在于我的世界,也是因为我们的心把它识别了,它被我们认知了。所以我们知道它存在,所以我们会发现物质和精神的相互影响和关系,并且互相作为因缘的。缺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就没办法体现出来了。


3、遍知智,再通过分析物质,我们发现所有一切物质,都是细小的单位组成的,并且不停的在变化,运动。任何物质都无一例外的。观察遍所有的物质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对物质有了普遍的空性认识,就是三种密集,组合密集,相续密集,功用密集。组合密集意思就是说所有物质都是被更小的单位组合成的,比如原子分子,基本粒子,甚至细到能量。相续密集就是我们看事物暂时是不变的,一分钟前的山和一分钟后的一模一样。一分钟前的自己和一分钟后的自己一模一样,但是几十年后就不一样了。事物是变化的,但是它是连续的,所以让我们短暂的时间暂时看不出变化来,这就是相续密集。功用密集,就是物质会有不同的特性被我们识别,比如轻重大小,光滑粗糙,颜色味道,温度形状等等这些。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5-29 04:48:00 +0800 CST  
2、生灭随观智,因为我们发现了物质是相续的密集组合,并且一直在变化,那么我们也发现了,所有的一切物质都在不停的改变,所以有生也有灭。我们的心和心所,跟随着物质世界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的心也是有生有灭。我们的行为受到心的控制,所以行为也是有生有灭。我们诞生站起来的想法,然后站起来,身体站这个物质现象就诞生了,坐和躺这样的现象就是灭的。当我们又诞生出坐下的想法,那么我们坐下,坐下这个现象就诞生了,站立就灭了。为什么我们会诞生这些想法?还不是因为累了,所以要坐,累是因为身体感受的关系,感受来自身体来自物质。所以我们会发现,物质和精神相互交织在一起生生灭灭,这就是生灭随观智。


3、坏灭随观智,之前就是讲到这里了,我们会发现我们苦的感受来自各种坏灭。前文有细的描述。


4、怖畏现起智,因为观察到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变坏中,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思想,世俗中的一切都在变坏。身体里每一个细胞都在衰老,不仅自己,父母,家人,爱人,孩子所有的都是这样。并且毫无办法。会发现自己一天天接近衰老,生病,死亡。所以会意识到世俗生活中所有拥有的一切都在消耗,最终死掉,一场空。开始有时间紧迫,生死恐怖的感觉。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5-29 04:49:00 +0800 CST  
所以自我不在大脑里,也不在眼睛上,也不在被观察被作业的目标上,而是来来回回到处游走,没有固定地方的。因为我们的感知随时随地就是到处都是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这些心法,就是自我(心)的路径。
这些内容在论藏里有详细描述啊,我这里只是简要的给大家介绍出来。


我们练习禅定是干什么?实在稳定的业处中体验自我,大家明白了没?发现了没?比如我们修水遍这个业处,集中精神眼睛盯着水,不分析水,根据水的相而进入禅那。是干什么?是体验心(自我),来来回回在一条稳定的通路上来来回回的过程。因为这个运作很单一,所以很强烈。我们强烈的感受到,我看水。我在看水,我,水……这样的心识活动。所以我们体验到,我就是水,水就是我。这种一心,一境性。所以了解到自我其实是和心作业的地方息息相关的。


这就是我们禅定过后,出定以后细细审查自己发现的奥秘。当然不排除根器很利的修者,直接就能观察到,心识,它要作业,才能体现它的存在,这个奥秘。


所以当我们发现,当我们集中在某处的时候,自我就是在和所缘的业处相互建立的。如果我们不集中某个所缘,那么它是东一头西一头的,不管如何,它就是要作业,我们才发现它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心不作业会怎么样?死掉吗?能永久的不作业吗?


由于时间不充裕,这次先讲到这里,下一讲接着讲审查随观,在市面上,或者常见的典籍中,你们见不到如此详细的思辨。接下来你们会因为思辨见到各种神奇不可思议,以及几乎就是玄幻的世界。
审查随观智,看似不起眼,但是这个部分的观智,我们在修观禅的时候反复去观,却是使人超脱的关键。好了,准备迎接不可思议的世界吧。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5-29 04:51:00 +0800 CST  
A思路:【身】色法
1、首先:我们是怎么知道我是我,世界上有个我的?
因为我感受到自己存在,通过什么?眼耳鼻身身,这些器官对不对?这就是我们的身体,就是所在的地方,我们感觉自己的身体就是自己,或者说自己在身体里,或者说感觉到自己拥有身体,所以知道自己存在。
所以总结起来是什么?那就是“我所在”(的地方),“我所有”(拥有的事物)。简称【我所】。依靠的是什么?是物质的身体。

2、身体有什么特点呢?由物质组成,据我们现在的科学所知,一切事物都是原子分子,基本粒子组成,原子怎么样啊?它是会衰变的,也就是说保存不住的。所以我们物质的身体呢,肯定不可能久久存在的,这就是什么情况?是【无常】。所以这个 我所 它不是永恒的,迟早要消亡的,

3、那么我依靠知道自己存在的“我所”不能一直存在,那么“我所”这样的工具消失了,自然我们就没办法根据它知道自己存在了。所以如果自我建立在我所上,那么它只是物质身体的附属品而已。身体没有了,自我就没有了,所以呢?本来其实是没有我的,这个叫做【无我】。

4、这时候出现了什么情况?是不是就觉得一场空呀?一辈子辛辛苦苦,照顾这具身体,它要吃就给它找吃的,它要睡就找睡的地方,它要生病,就给它看病。但是没办法阻止它灭亡,成为它的奴隶不说,最后还得跟着它陪葬。这就是【苦】,为谁幸苦为谁忙的【苦】。

5、回归理性,不管他会不会生死,先抛开,至少不要做一个无知的人吧,思索一下这个身体怎么来的?我们都学过生物了,这个就不用多想了,父母把我们的身体生出来的。具体细节,细胞的形成啊,那些细微的暂时不考虑,就抓住一条主线吧,因为父母把我们生出来,那么父母从哪里来的?自然是他们的父母把他们生出来,所以爷爷还有爷爷,爷爷的爷爷还有他的爷爷是不是……这样下去的话,最终结论是什么?永远有一个前因在。找不到最初的源头,比如最初的源头是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又是怎么来的?有机物的意外融合?那么有机物怎么来的?那些分子们意外的结合?那些分子怎么来的?原子的组合?那些原子怎么来的?上一个分子分解来的?……就这样不断的思索下去,会发现,真的找不到一个源头的,源头前面总还有一个前因……完全找不到最开始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只能无奈的发现,如果从物质的角度去找寻一切的起因,是找不到最初的原因的,只能用一个概念来形容,叫做【无始】。原来本着物质的角度,是找不到源头的。如果有源头,源头的源头是什么?所以只好停在这里了。

6、A线路总结,从我,思索到身(我所),再到发现无常,无我,苦,再到无始。这就是我们一路思考的发现,结论是什么呢?我们会发现,我们平时一直感觉的,我看见,我听见,我们依赖身体所做的事情,居然就是这个无常的肉体运作的结果。这个阶段叫做发现【身见】。所以我们一直认为有一个我存在,其实它就是身体搞的鬼。如果不依赖身体的话,我们还知道自己存在吗?仔细想想。

假如我们不听不看,不依靠感官,就坐在那里思考,思考什么内容呢?就好比计算机一样,自己运算着和自己无关的算术。我们知道自己存在吗?
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假如设定的程序,计算机知道自己,那它就会知道自己是自己,所以说,如果我们的思维可以脱离身体,变成数据,在计算机里运算也好,再换一台机子算同样的数据,换来换去,还是会知道自己存在的。因为设定就是这样的,非常的主观。
假如这种情况的话,那么我们会发现,我们还有另外的途径来知道自己存在。那就是所谓的【心】(思啊,想啊,作意啊,识啊),这样的话,光从身体通过感官所知的就不能解释所有的情况了。所以依靠同一个身体来作为证明自己存在的想法就是局限的。假设自我是形而上的,是信息数据,虽然它依赖物质运作,但是它所依赖的物质身体换来换去,那不管它是不是原来的它,它还是知道自己存在啊……所以想到这里,就算初破【身见】,在色法的无常,无我的基础上,我们会发现依赖身体证明自己存在,这个叫【身见】因为我们凭什么不能认为,它只是物质运作结果,实际上没有任何自我,自我只是被设定好的认知呢?
所以这里牵扯出了第二条思路,B路线,【心】。它是主观的,它如果给设定好了就是要认定自己存在,它就能这样。如果它是发挥分析数据得到结论的作用,那么它永远会有一个运作,就是我思,我想,我思索我,我想我存在……这样主观的结论。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6-24 08:43:00 +0800 CST  
B思路:【心】名法
1、思考心,稍稍麻烦一点,但是我们目标精准一点就容易抓住了。继续询问,我们除了“我通过感官感觉到”自己身体存在,还有什么在体现我们存在的?
那就是行为,行为也是身体运作啊,也是物质呀,也是色法啊。怎么会说是心呢?那是因为我们很容易通过观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
比如走路,比如坐下,起立,在我们做这些行为的时候,是谁操控的?是不是先有坐下的欲,念头,所以它好比一个指挥官一样,就让身体围着它转了?所以表现出了我坐下这个行为?所以我们根据身的行为,会发现有个心在指挥。身体不是自顾自的运作着,而是被操控的,是主观的。
所以身体体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呢?那就是,【我能】。
这个【我能】,很神奇,简直就是毫无道理的奇葩,霸王。眼睛看见就是眼睛看见,它非要主观的得出结论变成我看见,难道我是眼睛?显然不是,所以我们会发现有一个心,它不仅能确立我的存在,它还能主观的控制我。
曾经有很多科学家都通过物质的角度,发现根本就没有自我这种现象,一切都是物质的运作结果。但是有一个问题,假如一切都是这样自顾自的运行着,为何没有任何一种数据能计算出,我接下来出门的时候,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呢?
假如有人说,我要迈左脚,我却可以偏偏就迈右脚给他看。说我迈右脚,我偏要买左脚。这就是完全的主观啊。所以我这样随心所欲的特点就叫做【我能】,我能看能听,能走能跳,就算没有了身体,我还能想,能思考呢……我就偏偏主观着。【我能】意思就是我能干什么。

2、这个主观的觉知心,非常了得。我们幼年的时候,身体和现在不一样,可能细胞都不是相同的一些细胞,物质层面已经变了,精神层面,可能也不一样,小时候想法和现在完全不同。甚至差异之大摆在一起,都不能认定是同一个人,但是怎么样呢?我们会发现,小时候【我能】看见,能听见,能知道我是我,高兴就笑,不高兴就苦。疼了就叫唤,爽了就哼哼。这个觉知是一模一样的呀……仿佛它有个常性,不根据物质的身体改变而改变。这时候我们发现【常的觉性】。

3、结果怎么办,我们发现了不变的东西,莫非这个就是我存在的关键,一直有一个苦乐感受的接受者,这个接受者就是我,它依靠的就是【常的觉性】。那么这时候,我们不得不因此承认,其实【有我】,正好是【无我】的反面。

4、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有我】的话,那么我们经受的苦乐其实是真实的,那么应该追求更多的快乐,或者说,应该去不断的消除造成我们苦的原因才对,因为我们是主观的,要做什么就可以决定做什么。这时候就发现了苦的反面【乐】。应当断除苦,追求【净乐】。

5、回归实际和理性,我们追求快乐,用什么方式啊?
用行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能主动操控的,要不就是想法,要不就是身体的行为,不然还有什么呀?所以我们来分析一下行为。在我们分析身体,物质的时候,发现没有规律的源头,物质运转是【无始】的。那么行为呢?是否也是这样?
我们发现不是的。它是有始有终的。因为单纯的从心的角度来考虑,不从物质的角度来说,我们做任何事,有一个起心,那就是决定,决定要干什么,所以干什么,决定停下来的时候,就停下来了。所以它是有源头的,也许我们是因为物质,比如看见远处的花很美,所以决定往前走,过去看,但是走路这个行为的起因却就在这个地方,就在这个决定上,因为它是主观的,同样是看见花,我们可以决定走路过去,或者决定不过去。所以这个主观的决定,成了物质的色法,身体行为的起因。当目的达到的时候,或者中途改变了意图,行为就中断了。所以我们发现,自我的主观行为这样的【我能】,它是【生灭】的,有始有终。和【无始】无终的物质规律,完全相反。

6、总结一下B思路,从发现【我能】的心,发现有一个过去到现在等同或者相似的觉知心【有常的觉】,再到承认【有我】,得出结论和倾向,我们应当利用主观能动的欲,消灭苦,追求【净乐】。于是就会得出结论了,我们应当做某些事,不应该做某些事。做某些事会增加【苦】减低乐,做或者不做某些事,则会【乐】不会苦。于是我们在这里会就想到要有方法,或者说要有规则。这个规则就是【戒】。
什么戒呢?做应该做的事,不做不应该做的事,以苦乐为标准。大多数人其实自己天生就自带标准的。这里就先不讨论了,先抓核心。核心就是,发现这些以后,我们会觉得应该有一套标准,就是取舍特定该做不该做的事情,这样的见解。这个叫【戒禁取见】。
深入的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做一件事,不做一件事,那是我们的决定,决意。通常这样的决意是依据什么来的?是我们的欲望呀,要看,要听,要走,要坐,前提是什么?想看,想听,想坐,想走……所以又发现了问题,最终导致我们做不做的,控制我们行为的,居然是欲。
所以进一步推论,假设我们有一套行为标准,称为戒律。那么我们不想执行,或者意图改变,欲念改变了,那怎么可能执行得下去啊?完全不受控制呀。所以在我们没有完全明智的前提下,所制定的戒律,很有可能对我们追求快乐,追求消灭苦痛的诉求变得没有帮助。因为没办法控制,执行不了。所以依靠制定特定戒律来这样的方式就没办法保证达到我们的诉求了。这个思考到这一步,叫做初破【戒禁取见】。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6-24 08:43:00 +0800 CST  
5、最后的总结,十二因缘已经咱们通过思考观察到了十一个,最后的无明先不讲,因为这里通过这些审查是破不了无明的,也就是最后的疑还是破不了。所以就先把已经领悟的总结一下。
(我的十二因缘讲述和其他典籍里的不同,那是因为这样来得更加直接,不然那些文邹邹的,概念化的东西,讲了也对修者没有多少帮助)

记忆一下啊,因为贪爱的不善根,所以有【行】为的发生,行为是生灭的,是轮回的。因为行为诞生,证明了这是我,这是主观的我,所以出现了我【识】,或者通过主观能动的行为,所以能【识】别自我。行为是【名色】法的集合,通过【六入】来使名色和身心互相攀缘作业。因为六入所以我们接【触】到了作业目标,并且有感【受】,感受的依据也是心所的根啊。所以会有贪【爱】或者厌恨目标的感觉。因为贪爱,所以要去作业,和前面行的发生一样,【取】得欲的满足,所以必须【有】作业的目标,必须有作业的场所,以及作业的工具。这样的话,行为必然就会诞【生】,直到结束(【死】)。
十一缘起: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死。
到这里发现的真相是什么?不是我们出生的时候才是我们的出生,其实我们一直在生生死死,一念一生死。


本课末:已经尽量精简了,还是那么长……。说好的玄幻,结果也还来不及讲,留下节课吧。我之所以要把审查随观智讲那么多,那是因为,证果前的审查全部在这里了。如果没有前面的欲解脱智强烈的欲驱使,一般人不会往那么细那么深的地方来思维的。所以我说审查随观智是解脱的关键。

最后总结一下,十一个缘起都观察到了,结论是什么?贪爱居然是我们生的因,如果根器利的话,其实在讲到发现因缘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不过在多反复来几回生灭的观察也是好事。
幸苦那么久,就是为了得到这个结论,贪爱原来是一切有的因呀……不过啊,还没有破无明呢~所以还不是什么高级的结论。
讲那么多,是为了帮助那些没有禅那定力的人,通过智慧的思考来悟道。如果有了四禅八定的定力,这些其实就不需要那么麻烦了,直接上玄幻的实验就可以了。那些玄幻下节再讲吧。最后附送图形一张,方便大家学习记忆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6-24 08:45:00 +0800 CST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6-24 08:50:00 +0800 CST  
慧解脱第七讲:
各位好,愿各位安好。就在这里打住,速战速决,摆脱唠叨的寒暄。


迅速复习上次课程,我们通过细细审查身心一系列运作,仕途在这些物质和精神现象里面找到自我,了解自我的时候,大概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下手。于是我们发现自我的体现,我造作,我存在的体现,都在【我所在】【我所能】这个区域里,而促使这一切发生的,恰恰是我们主观的贪爱。所以因爱而取,必须有才能取……回观前文最后段。于是我们确立了完整的因缘所在。


因缘是所有缘法里第一重要的,所以要复习一下。从物质角度探寻事物的源头和前因,是没有最初的前因的。因为父母有父母,父母的父母还有他们的父母,于是这样下去没有尽头,是【无始】的概念。


所以只有从精神现象去探究,我们却发现,我们主动的行为却是有一个明确的开端的,那就是我们主观的决意,决定。这就是我们造作,我们存在的起因,这就是【因缘】的开端,因缘之所以会有开端是因为,我们有【贪爱】这个根,它一旦存在,我们就有一系列因缘,去开始一个决意,决定我们因贪爱而【取】得这样行为的开始。所以有之后一系列的因缘。


所以怎么样,当我们回过头,用之前的观智,生灭随观,坏灭随观,发现一切事物都是生灭的,总是坏灭的。所以我们贪爱执取的对象,包括自我这个获得的对象都是双双灭去的状态。那既然如此,我们还执着于此,乐此不疲,被欲望所束缚是为什么呢?这是觉性的开端,开始发现自己被捆绑了,贪欲在指使着我们的行为。我们是奴隶而已。虽然我们主观的可以不被它主宰自己,但是因为不知不觉,迷迷糊糊,还是成为了奴隶。这就是一念不觉的无明。


所以我们怎么样呢?如果我们不做贪爱的奴隶,那不就是把自己从束缚中解放出来了吗?所以,这就是引发下一个阶段观智的前提。开始考虑到如何把自己从不得不服从的欲望主人那里解放出来,获得自在的自由。
好,复习到这里。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7-11 07:28:00 +0800 CST  
比如他在思考,我为什么出生?我为什么是张三,而不是李四?当他思考自己为什么不是李四的时候,他可以立马把心作业的目标放在李四身上,于是他可以在定境中,看到李四的禅相。他明白这是粗的相,是色界一下的相,是欲界的相,所以他在近行定中。李四有欲望,李四即将做什么事。他马上可以观察李四的身体物质现象,李四的精神现象。这时候,如果他有疑问,我为什么不是李四,那么立刻他会有好多种想法出来,李四什么感觉?


于是他会立刻联想到李四的苦乐,本着人们都是取乐舍苦的习性,那么他会立刻感到李四的开心,李四的快乐,如果他这时候转向,把心专注在李四的欢喜上,那么就进入二禅,如果关注在李四的快乐上,变成三禅,这时候会变成很强烈的感受,感觉李四的欢喜和快乐,现在就是我的欢喜快乐,我就是李四。


于是他如果产生过去经验的习惯,倾向于四禅不苦不乐舍更加寂静安宁,或者他出定后思考,我应当舍弃自我感受,好好的去体验李四的感受。于是抱着这样的舍心,以及投入除去主观苦乐的心,重新进入“李四”定,他便进入四禅。如果他再多加一条决意,然我好好体验一下李四,让我知道我为什么不是李四,那么当他进入四禅再出定的时候,奇迹突然发生了。他发现他自己就是李四,他就好像灵魂附体一样,以李四存在着,感受着李四的感受,变成了李四。


他也许觉得这个现象太稀奇了,我得再试试,于是,他感受着一颗石头的感受,一只流浪狗的感受,他感受着国王的感受,感受着水里一条鱼的感受。在他不断出入定境的过程中,他发现当他决意要成为什么事物的时候,他就以什么事物的身份在感知着世界。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7-11 07:29:00 +0800 CST  
于是他又开始新的思考,如果我完完全全变成我的目标呢?我不要只是感受,我要以李四的行动试试看,于是他又抱着这样的决意进出入四禅。他发现他也能做到。


换句话说,就是他一下子就打破了本来的疑惑,我为什么是张三而不是李四。而是发现,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他的心极其柔软,去接受任何身份和感受,去投入到对象中的时候,他就变成了对象本身。所以不是我为什么不是李四,而是当我想要做李四的时候,我就是李四。这就是附身,其实一点都不神秘。


于是他可以尽情的做更加不符合常理的实验。树上掉下一只鸟,然后死掉了。让我成为这只鸟试试,于是他成为这只鸟,扑腾着站起来,看着远处打坐的那个家伙,咦?庄周梦蝶?我到底是鸟还是坐着的那个人?这就是夺舍。其实一点都不神秘,于是他破了身见。


他想着,如果我抛弃原来的身体,以这只鸟的身份继续生活呢?于是他确实展开了这样的生活,发现是可行的。哪怕一小时,十分钟,他发现是可行的。于是他开始消除前后世的疑,就把这只鸟当来世又如何?既然我可以成为它,它是我第二次生命。那么在我身体出生之前一定有我的过去。一定是心有目标的,这就是贪爱,假如没有目标我不会变成张三的,一定是张三这个身体在成为了我心的目标,这是实践得出的。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7-11 07:30:00 +0800 CST  
如果这位修行人,他前面的坏灭智,严离,怖畏,欲解脱的智能没有成形,他确实就这样了。如果他前面这些智能都成形了,在他出定的时候,一定会思索,我这样做干嘛?如果我舍不得我存在的对象,比如银河系,比如宇宙,如果它们毁灭了,我随着它们一起毁灭,我被欲望捆绑在这些事物上一起毁灭,会好吗?到时候,我该怎么办呢?着急着把自己再投射到另一个“身体”上吗?


这样和轮回有什么区别?如果我有这样的欲望,导致我在成为某种神祗的时候,失去这样强的定力,没办法投入下一个目标怎么办?稀里糊涂投错了又怎么办?


于是他会回到原本的观智。这些都是不靠谱的。万般牛X给谁看啊?最终自己还是不确定。


以上这些就是看起来很玄幻的东西了,但是实际上,这个不重要,因为再玄幻,也没有世界上凭空出现一个我存在在这里,并且主观的造作着这件事更加玄幻的了。其实常见的事物,才是最不可思议的,天啊,万物有引力,谁规定的?凭什么?呵呵,什么都不凭。进入四禅前决定,我将决定这块石头不收地球吸引,把自己投入到某块石头,于是石头浮起来了……到头来,原来心既是物,物既是心,根本没有为什么。它看似常规严谨,充满规律,但是不是不可以打破的。
好了,就到这里。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7-11 07:31:00 +0800 CST  
审查随观智总结,在这里,已经在审查过去的各种智能和名色的究竟法了。并且对于过去适用,未来还可以继续不断的审查,非常好用,非常锋利。


所以,当一个人走到这一步,他已经初步破除了一些见解上的束缚。开始承认自我的主观,事物,身体,这些是物质的,看似客观。但是要说我,自我本来就是主观的,因为如果要从客观角度,说自我没有意义,就是一堆物质在运作而已。苦乐都是自然,是活该。于是,一切只能从我入手。那就是不要再贪爱,不然的话,始终是要造作的。


针对自我有贪爱这样的不善根,要选择特定的手段来对付。那就是刻意,故意的远离所贪的对象,看破它,培养严离它的作业习惯。


于是乎,开始给自己规定了,先从容易的对象开始。首先,克服财色名食睡,要规定自己,不要贪财,所以在可以获得财富的时候,不取得更多。刻意的回避男女之欲,克服自己对名声的追求。对美食的贪爱,对舒适睡眠的贪爱。


如果主观的决定还无法控制自己,那么用手段,仔细思维想象,钱多的坏处,淫乱的坏处,出名的坏处,贪吃的坏处,贪睡的坏处,不断的来克服自己的贪爱。


开始不断的舍弃原本执着贪爱的事物,并且想方设法的改变自己。


这样就形成了,行舍智,也就是不断的舍弃自己贪爱的对象,来改变自己,试图消除自己的贪欲。


可是……亲!这样做对吗?先不管对不对,在没有更好的方法之前,走到这一步的人,因为他会审查自己,所以一定会做出远离贪爱的行为,开始执行各种各样特有的戒律。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7-11 07:31:00 +0800 CST  
所以下节,我们来细讲一下行舍智。这个可不是别人规定你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是你自己因为前面厌烦这些以后,自己做出的决定。


所以我们之后会细细用审查智,来审查行舍,这个过程里面的现象。完成证果前最后的关卡。


补充一点点啊,大多数的人认为,到了行舍智以后,才叫真正的小须陀洹,小初果,再也不堕入恶道,但是在我这里,我把它放在审查智就算。那是因为审查智太精妙好用了,在行舍智中还在运用,二者连接紧密,所以我认为在一个人能审查到那么细的时候,行舍是必然。所以肯定不会堕恶道了。因为戒律成了必然,所以啊,我把小须陀洹,归在审查智达到的时候就算。


好下次再见。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7-11 07:32:00 +0800 CST  
慧解脱第八讲:
花了很多讲来描述审查智,终于差不多讲完。那是因为大多数修者,没有很好的禅修训练,他们没有止禅的基础。无法明确细微的体验现实中的各种现象,以及自我感受。所以大多数人都在靠用理解,用思维,分析,逻辑的方式思考苦乐生死解脱等等。所以用思辨的方法来带领大家。
我们快速的回忆一遍要点啊。苦乐,生死,轮回,解脱这些概念统统都是建立在自我上的。所以我们要审查自我,分析自我。得出,一切自我现象分两种,一种是物质现象的色法,一种是精神现象的名法。从物质现象来说,是找不到源头的,物质现象从无限久远的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都是一直存在,无头无尾,所以是无始的。而且如果只是物质现象的话,那么是无我的,所谓自我只是自然现象而已。

而另一种,精神现象决定着我们自我的行为这样的物质现象,所以它不像是纯物质现象一样是没有头绪的,我们从决意的一刹那,就是行为的起因了,行为证明自我的存在,我想迈左脚迈左脚,想迈右脚买右脚,这个是主观的。所以它有明确的起因,就是我们的决意,这就是有因缘的起点。决意是因为倾向,贪爱所导致的。所以贪爱是我们的潜在诞生原因,称为不善根。
所以色法和名法两头分析我们找到因缘的起点,而得出是贪爱使得我们存在的。
于是,我们如果不愿意再继续轮转下去,要消灭这个苦乐,生死,轮回的接受者,体验者,这个自我,我们必须消灭贪爱。
于是开始想方设法让自己寡欲,离欲,训练自己不贪爱名色法对象,比如财色名食睡这些很明显,很容易发现的贪爱对象。
于是开始形成行舍智。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7-19 07:11:00 +0800 CST  
行舍导致苦修,苦修,却是没有结果的。很多人很长久的卡在行舍智这个阶段,时间长得不可思议。苦修好久好久,但是一直还在苦着呢。

这个时期的修行人特别容易受攻击。比如我们常常听到说:佛教,老庄,你们就是消极厌世,什么无为,不治理,不主动改善,不生产劳动,抛家弃子,逃避现实,缩头乌龟,不繁殖,反人类……
呵呵,说厌世,哎,还真没错,确实是挺讨厌这个世界,试图离开就不再回来。但是那些什么不生产啊,不劳动啊,不繁殖啊……哎哟,这只是半路上而已。有的人不生产劳动,但是他繁殖,有的人他不繁殖,但是他还是生产劳动的好吧?每个人给自己设计的都不一样的,个人是个人。先不讲这些,下面好好看,好好学,才知道,不可能是这样的,这样修个屁呀。好,废话不多讲,继续走着。

如果前面我们审查智没有成熟,那么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持戒,一直想方设法来远离所贪爱对象的方式,它居然最后没有结果的。
所以为什么行舍起不到明确的作用?
我们利用审查智,马上来审查,立刻就会知道了。审查智啊,一旦获得了,就很好使,马上使用。
这里需要用双论来审查,也就是二元论。什么意思?
苦的对立面是什么?是乐。光明的对立面是什么?是黑暗。远方的对立面是什么?是近处。
所以,我们其实根本没有办法舍弃什么。
舍弃富有对不对,不愿意富有对不对?那么我们的心在排斥钱财。确实表现出来就是不贪爱富有了。但是呢?对立面就是清贫,我们是否已经在贪爱原来目标的反面了?贪爱清贫?

舍弃男女之欲,远离异性,表面上我们心在排斥异性对不对?但是呢?对立面是否就是一个没有异性的境界?我们是否已经在贪爱一个没有异性的环境?
舍弃名誉名声社会地位,表面上舍弃了身份,不再贪爱身份。那么是否心已经在排斥名望,而贪爱名望的对立面呢?
以此类推。我们会发现,无论我们远离什么东西,我们就在亲近这个事物的反面,我不愿意贪图光明,那么就去到黑暗里。我不愿意吵闹的环境,于是刻意排斥吵闹,排斥宁静,排斥这个,排斥那个……我们会发现两个对立的极端,不是贪爱一个事物,就是贪爱它的反面。

楼主 重返兜率天  发布于 2015-07-19 07:13:00 +0800 CST  

楼主:重返兜率天

字数:149255

发表时间:2014-02-11 11:2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24 11:37:49 +0800 CST

评论数:1166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