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务员的坎坷仕途》(长篇社会政论小说)

各种各样的“礼物”能够满足你生理或心理、物质或精神等各方面的需求,它们的强大诱惑力是局外人无法想像的。长年累月面对这样的诱惑,对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巨大的考验。拒绝一次,很好;拒绝两次,不错;但要次次拒绝,基本上就是圣人了。我一个大学同学就是在拒绝一百次、身心俱疲以后,“笑纳”了一次,小缝隙很快被撕扯成了大口子,局面终于不可收拾了。
楼主 拒绝昵称  发布于 2020-08-22 16:24:16 +0800 CST  
同学老杨的最高职务是我家乡所在的西北某地级市的政协副 ,半年前出了事。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几个北京工作的老乡同学,就风闻他有不敢言说之种种迹象,并有人向我求证。我当时也吃了一惊,向老家一重量级人物打了个电话也没问出结果。这样的事不宜满世界打听,就放下了。去年底我去当地出差顺便回家,几个同学照例约我小聚了一下,以往不仅次次参与而且多次主动张罗的老杨果然没再出现。消息已被确认:就在我回家十来天之前,老杨进去了。他与在座的几位都是几十年的朋友同事,突然有此变故,每个人心里都复杂难言,个别与他交往深的,还不无被牵扯进去的担忧,所以那顿饭吃得沉闷压抑,不到一小时就草草了结。
楼主 拒绝昵称  发布于 2020-08-22 16:32:01 +0800 CST  
出差几天,刚刚回来,匆匆写了两段,今晚争取再更几段。
楼主 拒绝昵称  发布于 2020-08-22 16:33:08 +0800 CST  
他是去年年初才从县委书记的位置上调整到政协的。当时他很高兴,看得出来,是由衷的高兴。他说这些年太累了,终于能松口气了,终于可以从容地看看报、吃口饭、陪陪老婆孩子了。我们也纷纷为他升任副厅表示了祝贺。其实我们都知道,县委书记的级别虽然不高,但是权力却大得吓人,单纯从权力的角度看,没有哪个县委书记会在意市政协副 这个提升。
楼主 拒绝昵称  发布于 2020-08-22 21:11:37 +0800 CST  
一般情况下,提升到实权部门无望又接近退休的县委书记,组织上才会给他在政协安排个闲职、解决个副厅待遇。对于接近退休的县委书记们来说,这样的安排虽然不够理想,但也算差强人意了。一来在公务员体系内毕竟算提了一级,实际意义不大但象征意义不小,二来退休前在城市里安排个位置,以后生活上也有个依托和保障单位。可我这个同学当时才52岁,远没到筹划退休生活的时候。当时我们就隐隐感觉到:他没准儿是有什么情况了。随后的一段时间,不时有这样那样的传闻,有的说法还挺邪乎,这些传闻最后终于在事实上定格了:在担任县委书记的五六年间,他受贿金额巨大,对百姓而言那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
楼主 拒绝昵称  发布于 2020-08-22 21:12:12 +0800 CST  
那年一个朋友找我,说他的外甥女儿大学刚刚毕业,想在老杨任书记的县里安排个工作,让我帮忙说句话。我跟这位朋友一直以来关系就不错,在人家的餐厅吃吃喝喝的记录更是不计其数,所以无法拒绝这一诉求。何况大学毕业生在县直单位谋个饭碗,并不是什么出格的想法,不至于让老杨为难。等朋友把他亲戚的资料发过来以后,我才傻了眼。原来这个女孩儿就读的“大学”是一家从来就没有听说过的民办高职院校,国家不承认学历,学的更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文秘”专业。体制内的岗位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职员,不仅早就实行了“逢进必考”的政策,而且学历起点不能低于正规院校的本科毕业生。面对这种局面我真的犯了难,朋友的面子不能不给,也不想给老杨制造难题。反复斟酌以后,我将自己放在了信息传递的角色上——只是转达一下朋友的意愿,但不施加个人影响。于是我在给老杨转去女孩儿的资料后,主动向他说明,这个孩子的学历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民办高职,请他酌情把握。老杨当时什么话也没说,半个月之后给我发来信息,说女孩儿的单位已落实,是由县委组织部属下的“绩考办公室”,他特别说明这个办公室负责全县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考核评定工作,是最好的事业单位。在我看来不敢想像的大难题,他一个电话就解决了。由此我才具体地了解到,县委书记是一个多厉害的角色。
楼主 拒绝昵称  发布于 2020-08-25 07:36:07 +0800 CST  
老杨原本是个胆小且自爱的人,也算有操守有自律。记得大四期间系里的资料室要搬迁,系办公室主任招呼了我们一部分同学去帮忙干苦力,整整倒腾了大半天,累得够呛。搬完以后一同学建议每人选几本书带走,算是自我慰问一下,在场组织搬迁的老师也没有表示异议,显然这就是默认了。80年代的大学生,大都很穷却又喜欢读书,几本好书对他们来讲分量也是不轻的,所以这个建议得到了普遍又热烈的响应。可老杨当即生硬地表示:“你们谁想拿就拿,但我是不要的”。他的理由是,老师并没有明确认可此事,在这种情况下,私自拿了实际上与偷窃无异。面对他的固执和认真,别人也不好拿了,于是大家恨恨不已地放下手中的书,对这个大煞风景的家伙很不满意。但即便生气,大家也都承认,他不喜欢贪占小便宜,有一种一尘不染的纯真气质。
楼主 拒绝昵称  发布于 2020-08-25 07:37:05 +0800 CST  
早在省政府一个部门任副科长期间,他就开始资助一个贫困生上学,从初二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随着职务的提升和收入的增长,资助对象也在逐步增加。但他对公益事业的参与并不是小政客的自我抄作和包装,完全是出于个人的良知和信仰,机缘巧合碰上了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心里不落忍,就自动承担了一些义务,没别的想头。一次我未经约定造访他家,恰好碰上一个受助学生的爸爸在他家坐着,聊了几句才知道老人家是带着小米、枸杞、地椒等土产专门来答谢他的。老人告辞以后,他表情凶恶地晃着拳头警告我:必须为这件事保密,不然他决不饶我!后来聊天时他向我作过解释,他当时是既怕大家怀疑他的动机,也怕受助者及其家庭受到干扰,所以哪怕是赞美褒奖他也不要,他只想通过这样的小小的善行,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些安宁和安慰。
这样一个人最后竟然成了贪腐分子,刑期也许还相当漫长!正常的生活逻辑不应该导出这样的结果,但这是一个铁定无疑的事实,是明白无误的一长串数字!
楼主 拒绝昵称  发布于 2020-08-25 07:37:46 +0800 CST  
在当地同学的协调下,我去看守所看望了老杨。此前大半年他到北京出差时我们曾见过一面。分手只不过几个月,他差不多苍老了十岁,满头的乌发已变成一团银丝。但囚衣仍收拾得干干净净,头发也梳理得整整齐齐。显然,他的心态已调整过来,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他走进探望室以后,我一时有些语塞,不知该从何说起。讲道理显然是多余的,安慰性的话似乎也寡淡无味没什么意义。他倒是很淡定,看我一时无言就主动讲起来,先是感谢我来看他,说了几句自作自受甘心服罪之类的话,然后说:“老同学,我接受你的好意同意你来看我,主要是想托付你一件事。你早就知道了,我进来前一直在资助几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有4个目前已善后,只有一个11岁的小女孩目前还没有着落。”
楼主 拒绝昵称  发布于 2020-08-25 07:38:26 +0800 CST  
说到这里,他掏出一个小纸条递给我,上面写了几行字,然后接着说:
“她目前在**县***镇上小学五年级,详细地址这上面都写了。这个孩子特别聪明、悟性特别好,去年写的一篇作文市里的晚报还给登了,以后肯定能出息。她不是孤儿,所以不在政府保障的范围。但她妈妈在南方打工失踪了,爸爸在服刑,都养不了她。你,你,可不可以管她几年?其实每年的费用并不高,学费国家包了,生活费每年千把块钱差不多也就够了。”随着话题的展开,他的脸色开始难看起来,讨好的微笑若隐若现,又不时显现出一些挑衅般的傲气,还有些装出来的矜持。总之,那是一个落难的英雄求人办事时才会呈现的一种狼狈相。
趁他停顿的间歇,我立刻答应下来。我不能迟疑,我迟疑一秒,他的难堪就会增加几分。每年付出千把块钱还不至于影响我的生活质量,就此还能塑造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关键是,我不能拒绝如此境况下的一个老同学的重托。作为一个贪腐受贿的家伙,他个人的形象是丑陋的,但这个企求是美丽的。何况,人家还帮过我的大忙,对我而言他不仅是犯人,还是同学、是“债主”,他将资助接力棒交给我,固然有信任、亲近的成分,同时也不排除“讨债”的考虑,我岂能拒绝!
县委书记虽然只是一个正处级的官员,但在他主政的那个几十万、上百万人的地盘里,真正是一言九鼎、说一不二,其实际权力之大,可能要超过省里甚至中央一般部门的厅局级官员!到北京出差开会时,只要时间允许,他总会招呼我们小聚一下。异地同学之间的交流,真话的比重往往更大一些,在半醒半醉、倾诉欲旺盛的时候,说的基本上就全是真话了。他多次在这种状态下向我们抱怨:送礼的人太多了,每次拒绝都是一个挑战!都是真金白银之类的无比美妙的好东西,从手边推出去是件很痛苦的事。送礼的有穷人有富人,有合法权益受损求告无门的,有动机邪恶贪图不法利益的,有庸官懒官坏官企求继续提升的,有清官好官但是担心位置难保的,有一般人情往来的。但不论哪种情况,为了送礼都绞尽脑汁、无孔不入,搞得他整天为躲避和拒绝而煞费苦心。
楼主 拒绝昵称  发布于 2020-11-01 16:21:43 +0800 CST  
他说,面对这些好东西,对于有胆子但无操守的人来讲,那是正中下怀、多多益善;但是对于一个有良知的人来讲,无异于精神刑罚!接受那些好处吧,既不符合自己的做人准则,同时也担惊受怕;拒绝呢,多少又有点儿于心不甘!结果就使自己经常处于受与不受的煎熬、挣扎之中。他的修养还没有达到很高的境界,所以他的拒绝还做不到大义凛然、毫不动心。他无奈地感叹:人家将白花花的银子摆在你面前,乞求你收下来;水灵灵的美女环伺在你身前身后,肢体、表情和语言万千种信息都在告诉你,你是可以恣意享用一下的。面对这样的情景,拒绝难啊!
我笑着回应:“谁让你小子权力那么大呢!你把你的权力给其他常委分解一下不就行了?一般性的经济工作授权县长处理,县委只管重大决策事项;人事或者经济方面的重大事项,也来个常委集体议决、一人一票,甚至也不妨试试无记名投票,不就等于将自己从权力的围困中解放出来了吗?关键是看你是不是真的想分权!”
他摇头苦笑:“你是局外人,哪懂得其中的奥妙!你以为我不想分解权力?但这事不仅违背潜规则,甚至与桌面上的规则也不相容,我敢挑那个头吗?你以为把权力让渡给全体常委我就能落个好?别的县委书记还不得把我骂死?上面的书记市长们不得把我恨死?即使下属和老百姓,也未必会说我好,他们反而会讥笑我、怜悯我,会说我是怪物,是窝囊废,是神经病,是出风头。我的威信很快就会垮掉,我的工作反而会更难做,要不了几天就得卷铺盖,难啊!”
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就任县委书记最初的几年,他成功地抵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但是,就常人来讲,个人的意志力毕竟是有限的,他们也不可能永远保持理性清醒。官员们的自律固然是很重要的,良知和信仰对于保持自身的干净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屏障。但是也不能太相信良心,良心往往是软弱的,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巨大诱惑面前,良心也许能挺住一阵子,但要求它永远挺住就困难了,即使顶住了一百次,但假如第一百零一次没能顶住,这理性的“闸门”可能就再也关不上了,良知会退缩、阵地会失守!同学老杨就是在成功顶住几十上百次以后才失守的。
可见,比自律更重要、更有效的是他律,是制度约束、环境约束——比如,不要设置那么多的审批项目,不要让官员个人掌握那么大的权力,将更多的决断权交给市场、交给集体;设置一些必要且透明的运行程序,让他们掌握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止他们有暗箱操作的机会,防止他们行使权力时的随心所欲,等等!这才是治本之策!贪官们的“忏悔书”都有一个脸谱化的模式:为自己失足落马寻找原因时,总要强调自己不重视学习,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法纪观念淡薄,理念信念偏移。不知道这些人是真的愚蠢,还是假装愚蠢,或者是习惯了演戏再也找不回自己,竟然将贪腐犯罪归结到个人修养的欠缺。如此总结教训,假如再给他们一次做官的机会,他们百分之百会第二次犯罪。
楼主 拒绝昵称  发布于 2020-11-02 19:20:42 +0800 CST  
将心比心,要求老杨他们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把持住自己,的确是不容易的,甚至是不近人情的。老杨在这个位置上坚持了好几年才失足,已经很了不起了。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假如好运不期而至当上了县委书记,我相信是挺不了这么长时间的。以我而论,参加工作以来就职的单位,虽然都是许多人不屑一顾的“清水衙门”,虽然也有过十几年没多少独立性的副职小领导的任职经历,却也经受过、体会过一些小小不然的诱惑。饭也吃过(尽管档次不高),礼也受过(尽管分量有限),美女的媚眼顾盼也承受过。好在这样的记录不多,加上我天性胆小,又太看重体制给予我的那几千块钱工资待遇,百般挣扎才没有乱了方寸。
有那么一个时期,每年也主管过几个数百万元标的小项目。但项目再小,对于为数甚繁的小公司来讲,仍有很大的吸引力,从项目的论证阶段起,说情的、请客的、套近乎的、表白友情海枯石烂不动摇的,几乎天天不断。代表甲方主持招标的虽然有招标代理公司,甲方的领导看起来很超脱。但代理公司的老总们无一例外都会悄悄地问你倾向于哪家投标单位,你的愿意他们会一一落实。
招标代理公司的粉墨登场,的确是个体面的设计:厚厚的满是法律术语的招标文件,看上去很正规很高级;主持评标工作的是第三方,评委是从评委库中随机抽签产生的,甲方顶多只有二三人担任评委,绝对是少数派,看上去很公正。但成堆的招标文件,基本都是用来装点门面的,百分九十以上的篇幅都是无用的程式化文字。代理公司的代理费是甲方支付的,听甲方招呼才可能不断取得代理资格;评委抽签也有各种技术性名堂,只有按代理公司的暗示投票,才有可能下次继续被抽中。总之一句话:最终还是甲方说了算,你不想说了算还不行。
楼主 拒绝昵称  发布于 2020-11-03 19:21:21 +0800 CST  
一位美女甚至也全身披挂粉墨登场了,好几次似有若无地诱惑我,每一次对我的定力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既没有生理上的洁癖,也没有观念上的铜墙铁壁,内心的欲求有时也很旺盛,但必须得挺住啊!俗话说的好,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掉不下馅饼来。本人既不是帅哥,也不是富翁,更不是公众人物,她对我的暗示当然不可能出自感情,无非是瞄上了包含在那个小项目中的几十上百万的利润。但“阵地”一旦失守,就会被她控制,至少是被她利用,那我就不自由了。片刻的欢娱是有意义的,但比欢娱更有意义的是自由,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职场规则取舍的自由、居高临下批评的自由、挑剔指责乙方的自由。一旦你把人家睡了,你还能享有这样的自由?做梦去吧!我还不想为了三五分钟的小小欢娱付出珍贵百倍的自由的代价。
不敢接受这样的礼物,就躲;躲不了呢,我就三十六计走为上——逃。有那么几次,我还玩了个小花招,以一把手威信高、影响力大为由,将评委的角色让渡给老大。这个办法效果不错:老大得到了机会,我获得了清闲,一举两得。
连我这样的角色尚且能够成为一些小公司、小单位的公关对象,成为一些人“围猎”的目标,偶尔还得为应付这样那样的诱惑劳心费神,需要通过多种方法——比如默诵祖宗的格言警句,调动全身的意志毅力,别转眼球,吞咽唾沫——凝神定心,像老杨那些手握重权的实力派官员会有多少人惦记、盘算并不计手段地拿下,就不难想像了。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能够始终如一挺住的,几乎就是了不起的神人了;最终挺不住的,也合乎逻辑。现阶段行政系统的权力分配严重失衡,少数人的权力大得惊人,且没有多少有效的制衡和监督,让他们完全凭借自身的信念和良心面对各种挑战,单打独斗、抵抗诱惑,没有体制上的支持,没有结构上的外援,可怜啊!设身处地地着想一下,真应该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同情。
拒绝我的礼物却坚定提拔我的老领导早就退休了。假如他没有退休,在后来愈演愈烈的贪腐风气的熏染下,他能将他的干净坚持到底吗?还真不好说!他是在风气还不是太坏的2009年退休的,这也许是他的一种福份吧!
楼主 拒绝昵称  发布于 2020-11-04 18:59:45 +0800 CST  
不管怎么说,在老领导的支持下,我也成了“长”字号人物了,同事间新的格局也形成了。当上副处长不久,小姜主动向我释放了既示好也示威的信号。他首先对我的提升表示了祝贺,表示以后一定会服从我的领导、支持我的工作,同时也希望我多多关照他。这就是他的风格:凡事开宗明义,直截了当。如此明快,倒也不错。
他对我的所谓的“祝贺”只是个铺垫、姿态,但姿态也有意义,我对他的戒备之心登时就淡化了,大家都不容易啊。他后面的意思才是找我谈话的重点:他要跟我做一个交换,以支持我的工作换取我对他过去种种敌对行为的谅解。他主动向我示弱,但示弱的表态中又夹带了一些威胁的意味,他向我传递了这样的信号:如果我不让他好过,他也不会让我过好。
过去我们是平行的工作关系,但我在综合素质上小有优势,因此精神上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现在呢,除了精神上、综合素质上的优势外,在社会角色上的位次上我也明显高于他了,彼此已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以世俗标准而论,我小小地向前跨越了一步,而他则相对落后了一步。面对胜利者、成功者的时候,我的心态不一定很好,往往是既脆弱又刻薄;但是在失败者面前,我还是愿意表示一下宽容的。
何况,我也真怕他找我的麻烦。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至少现在,我可以说算得上一个“穿鞋的”人,我不仅需要正常的业绩,而且还要面子、要口碑、要形象;而他的个性我完全了解,他除了利益,什么都可以不要,只要利益有保证(哪怕是一小箱水果、一袋小吃),同事的评价、领导的印象、下面的议论,他都不是很在乎,所以我的确有点儿怕他这个“光脚的”。基于这样的考虑,工作上我给他确定了一个框框,只要他不逾越这个框框,就随他去了,不跟他计较了,搞点小名堂、占点小便宜,我都佯装不知。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小姜看我不仅不整他,还有条件地默认了他千方百计想要保留的“自留地”,以及明里暗里的一些小好处,心里也挺满足,对我的戒心随之放下了,甚至还有几分感谢,所以对我分配的工作也很用心很卖力,彼此终于相安无事了!
在公务员群体这个自上而下的宏大体系内,副处长只是靠近体系基座的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层级,但比起正科,毕竟向上攀升了一步,更何况还挂了个“长”字,制高点不一样了。尽管我还是那个一米七三的小男人,但因为我的脚下有了一个垫脚的小山包,视野的开阔度扩展了不少,进入我眼中的风景相应地也就比较丰富了;得益于这个小山包的举托,我自己也有了一些高度,原先根本无视我的那些朋友终于发现了我的存在,我由此也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于是,应酬逐渐多了起来。最普遍的应酬方式便是吃饭。过去如此,即使现在也是如此,只不过收敛了许多、小心了许多而已。
楼主 拒绝昵称  发布于 2020-11-06 20:00:33 +0800 CST  
饭局是维持关系的润滑剂,也是聚拢人心的粘合剂。工作的顺畅运转,事业的正常推进,私人关系的维护巩固扩展,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饭局。譬如,与上级机关处好关系,需要请吃;与下级单位处好关系,需要吃请;与平行的单位处好关系,需要互请。
从大形势看,我初任副处长的那些年吃喝风已经开始盛行起来,不仅吃吃喝喝已被看作正常且必要的人情往来,获得了方方面面的认可,而且对吃喝的公款支持也获得了政策的默认,吃喝费用由公款报销已经成为时尚,成为大小官员们有地位、有权力、有分量的一个小小的标志。在这样的背景下,酒波饭浪洪流滚滚,逐渐将我们每一个人都裹挟进去了。
作为一个新晋的副处,我刚好赶上了这个世纪洪流,便也乐此不疲地涉足其中,推杯换盏、装疯卖傻的实践经历渐渐丰富起来,对“饭局政治学”、“饭局社会学”也从隔膜生疏,逐步到熟悉习惯,多少有了些心得。
奔走于各种饭局的人们,从对待饭局的态度来看,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类是主动寻求饭局的人。在职场、官场、名利场上浸泡日久的人,程度不同地都会患上“饭局依赖症”。他们平时虽然也嚷嚷吃饭误事、喝酒伤身,一副无奈、苦涩、不情愿的样子,但实际情况是,只要两天没有饭局,就通体难受,嘴里寡淡无味、心里顾影自怜。于是每天临近下班的时候,就要没事找事地打电话、发短信,以期引起同事朋友的注意,进而获得参与饭局的邀约;假如传递此类信息后仍然得不到邀请,矜持一点的就落寞地回家就餐,不够自律的干脆毛遂自荐、不请自到,主动加入他们各种可能的饭局。需要主动寻觅饭局的,基本上是官场、职场上的边缘人,不仅远离资源分配的审批权,从个人的修为来看,可能也缺乏起码的才情魅力,不怎么受人待见。饭局对人的选择也是相当严酷的。
第二类是被动接受邀请但基本上一请就去的人。与第一种类型的人相似,这部分人一般而言也愿意参与饭局,但他们对饭局的态度多少有点儿矛盾。总体上是喜欢的,基本态度是积极的,潜意识里会将参与饭局的次数和档次,当成衡量自身地位身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对家庭义务的考虑、对个人身体的关注、对自身形象的回护,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又使他们对一些饭局不时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排斥或者质疑,因此导致了他们对待饭局的矜持和持重的态度。他们不会主动参与别人的饭局,但一旦得到邀请,大都是毫不犹豫、满口答应。
楼主 拒绝昵称  发布于 2020-11-12 19:53:16 +0800 CST  
第三类是有选择地接受邀请的人。这类人大都是有一定权力、地位、资源或者影响力的牛人。因为饭局的邀约太多应付不过来,也因为他们都有比较显赫的的身份,对自己的社会形象比较在意,对渗透在饭局中的利害得失关系有比较清醒的评估,所以惯于以比较警惕的眼光面对各种邀请,对饭局一般都要筛选、过滤一下:
一是看跟谁吃。与身份地位相差太大的人吃饭,他们会觉得辱没自己的身份,所以大都会婉拒;与感情、性情、价值观方面距离很大的人吃饭,会影响他们就餐的情绪,所以往往也会以各种理由推拒;跟有求于他们的人吃饭,假如他们对所求之事不想办或者办不成,也会把饭局推掉。只有那些身份大体相当、有共同语言的人邀约的饭局,或者资源互换具有可行性、互通有无具备操作性的朋友邀约的饭局,他们才会接受。有些官员级别不低权势不小但修养操守却很差,这些人欲望很强、特别贪婪但没有是非、没有原则、没有下线,即使不打算给人办事,也照吃照拿,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就吃你了就拿你了就不给你办事,怎么着吧?那些年官员的整体形象不佳,基本上就是由这些无赖型官员造就的。这些人的恶行丑行虽然影响很大,但比例毕竟很小,不应包括在第三类官员中。
二是看在哪儿吃。他们不仅对跟谁吃相当挑剔,而且对吃饭的环境也大都比较挑剔。如果环境不合意,即使一起就餐的人“门当户对”,他们有可能也会拒绝。就餐地点太远,意味着吃请的时间成本比较高,来去耗时费力麻烦,领导一旦召见、单位一旦有事,无法及时到位,也是个潜在的风险,不是一种称心的选择;就餐环境一般,又会影响吃饭的兴致,潜意识中也会觉得这样的环境有悖自己的身份地位,也不是理想的选项;太张扬扎眼的餐厅,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也是普遍的忌讳。只有那些来去比较便捷、档次比较豪华且相对私密的餐厅,才符合他们的心愿。
三是看吃什么。许多接受邀约的大佬官员都会反复提醒,饭菜要“简单些”,“够吃就行”,“家常菜就好”。但是对这样的要求你千万不要当真。你不妨用家常菜点缀一下,但如果真的用“家常菜”的档次、用“够吃”的标准安排饭菜,他们内心深处的不快是很难避免的。他们的不快肯定不会显形于色,你仍然能够得到诸如饭有味道、菜有特色之类的赞美,但你增进感情、密切关系的目的基本是白扯了,你推进某事进程、达成某种结果的诉求基本也不可能实现了!关键是你很可能不会再有弥补的机会——等你觉悟以后再次宴请,人家很可能不来了。所以,头脑清醒的请客方,都不会被客人的谦虚平和所迷惑,总是大刀阔斧地点菜,档次越高越好,品种多多益善,无非是吃不了兜着走。
楼主 拒绝昵称  发布于 2020-11-13 20:58:37 +0800 CST  
必须说,对于受邀参与的饭局,仅限于“何人、何地、何物”这三个要素的挑剔,还算比较厚道。不少名利场大佬,还有进一步的要求,至少是有进一步的期待——饭后干什么。假如饭局结束后,你完全没有考虑客人对后续项目的期待,直接就把人家恭恭敬敬地送走,饭局的效果也会打折扣。对他们来讲,单纯的吃饭早已是件索然无味的事情,吃饭喝酒只是暖场的一个小序曲、小铺垫,能调动他们参与热情的是序曲后的高潮部分——或者是去气氛热烈的歌厅纵情高歌,或者是去幽静神秘的会所休息按摩,或者是更具想像力的其他一些项目……
所以,请人吃饭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如果考虑不周、设计不当,不仅请不到想请的人,即使请了吃了拿了,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事与愿违。
比起前些年的疯狂,现在的官场形势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官员们不仅不再敢公款吃喝,有的甚至不敢在营业性餐厅自费就餐,但改头换面的公关性饭局仍在悄悄进行。对于这些饭局的主办者来讲,饭局“三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仍有参照借鉴意义。
北京的餐厅是一个规模恢宏、结构复杂、鱼龙混杂的庞大体系,如果将炫耀性消费、表态性消费、面子消费等畸形消费还原为单纯的生理性消费,其实几十块钱就可以吃饱而且可以吃得很舒服,即便是在高档餐厅,花费也可以很少。过去我经常一个人去京城著名的高档餐厅“金悦”吃饭,40块钱要一份地道的干炒牛河,满满一大盘子,还有赠送的餐前小吃、餐后水果、随时更换的热毛巾,两个俊俏可人的服务员一前一后全程服务。40块钱买来的绝对是高品质的消费和服务。这家餐厅主要是面向官商两界富贵人士的高端餐厅,形势变化以后日子难以为继,很快就悄悄关门了。
但大凡正式请客,自然就不是单纯的“吃饭”,自然不能满足于“吃饱”这样的生理性指标。生理性消费只是个由头、只是个载体,主客双方都要在这个载体之上加注许多礼仪、情感、身份、威仪等方面的文化性内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至于京城,则将凝聚在饭局上的一般性文化内涵发扬光大、推向极致了——通过一桌饭的安排,往往要达成炫耀实力、显示成就、维护面子、表达友好、呈现忠诚等多重效果。既然一桌饭有了这么多的讲究,饭局就不再是饭局或者不仅仅是饭局了,于是基于饭局,就形成了“饭局政治学”、“饭局社会学”。一桌饭花费三百、三千还是三万,不是取决于就餐者胃口的大小,而要取决于主客双方赋予这桌饭的功能和目的。
楼主 拒绝昵称  发布于 2020-11-17 19:22:52 +0800 CST  
随着饭局的兴盛,饭局上逐渐出现了一道新的风景:陪吃的美女多了。饭局上的美女决不是职业“三陪女”,而是正规的职场白领比如女干部、女医生、女演员、女大学生等。一般而言,她们都身份体面,风度优雅,职业稳定,容颜俏丽,有稳定的职业收入,而且正值妙龄。正因为如此,由于她们的存在,饭局的氛围会加倍热烈,东道主更容易达成请客的效果,所以渐渐成了许多饭局特别是一些高档次饭局的必要陪衬和佐料。正因为如此,在过去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高等院校特别是艺术院校的女学生、演艺单位的女演员、职场女白领等,在饭局上相当抢手,有的要提前好几天预约才能落实。
对于女孩子来讲,参加这样的饭局可以说是既有益更有害。
先讲它的好处。饭局是接触各类成功人士的大平台,借此可迅速积聚广泛的人脉资源。一位与我有过几面之交的女画家,因为作品认可度不高,行情持续低迷,达不到迅速致富的目的,于是就毅然决然扔掉画笔,与朋友合伙搞了个文化公司,蹿掇一位大老板投资,拍了几部电视剧。由于编创班底中有几位实力派人士支撑局面,电视剧的质量还算不错,但动员各种资源、想尽各种办法,就是卖不出去,投资人灰心丧气,基本上打算放弃了,巨额投资也准备打水漂了。
就在这时,女画家在一个饭局上偶遇某省电视台台长,在酒精的催眠晕染下,又是攀祖籍又是讲师承,与台长很快成了“铁哥们儿”。在目睹女画家一鼓作气灌下一大杯白酒之后,台长的豪气冲天而起:“妹子你放心,你的作品大哥要了!”几天后他就兑现诺言,安排手下与画家所在的公司签订了协议。这家省台购买播放权之后,产生了连锁效应,邻近的另一个省台很快也买了,滚滚金钱就势流入了女画家的钱袋。对她来讲,这一切好处的源头都在那个饭局上。
饭桌上的人三教九流,有精英也有平民,有君子也有小人,有思想者也有实践家,有智者也有白痴,是一个集成式的小社会。各类角色在酒精的刺激下,都会最大限度地放下面具,充分地将自己敞开,将自己的多重和多层面孔呈现出来。所以饭桌是一所速成式的社会大学,通过这一独特的平台,能够快捷深入地认识社会、认识生活,有益于自己的成长。参与饭局的美女,作为邀请者的一种酬谢,往往还能得到一些馈赠。请人家来陪饭,也算是一种付出,因此为客人准备的礼品一般也会给陪饭的美女一份,或者会单独有所表示。
楼主 拒绝昵称  发布于 2020-11-21 08:04:04 +0800 CST  
但陪饭的坏处更明显。一旦开了这个口子、进入这个轨道,饭局的密度往往很大,且很难刹车,对陪饭者个人生活的影响很大,正常下班、回家、入睡的规律性生活就别想再有了。更可怕的是,在饭局环境的浸染下,还容易形成酗酒、抽烟、吹牛、说谎等不良嗜好;酒桌上的黄段子、下流话、搂搂抱抱挨挨擦擦等不雅言行的耳濡目染,也会侵蚀她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从此进入另类人生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一些女孩子变坏——比如好吃懒做、好高骛远乃至被包被泡等——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没准儿就是从参加饭局开始的。
正因为如此,大多数正派女孩子内心深处都是排斥饭局的。许多人参加饭局,主要是因为邀请她们的人,往往能够左右至少是能够影响她们的职业环境,因此不得不参加,不得不敷衍。
媒体上曾报道过一些明星陪饭的价码,最高的一个饭局似乎高达几十万元。以我所在的科处级层次,人来没有遇到过如此牛逼的陪饭人、如此惊人的陪饭价,这样的说法有没有水分、有多大的水分,也搞不清楚。但与大牌歌星、影星一起吃饭的经历倒是有过若干次(当然既不是我请的,更不是陪我的,我只是此类饭局上一个躲在灯影下、闭嘴听喝陪笑脸的小角色),与一般娱记塑造的明星形象不同,她们大都落落大方、言行得体、谦虚平和,总体上看素养气质相当不错。即使是装出来的,有“装”一下的意识并能“装”到这个程度,也说明她们并不像街谈巷议中的那么浅薄。
她们的成名即使与背景、脸蛋等潜规则有关,自身较好的修养、艰辛的努力和比较过硬的专业素质至少也是个基础。一个二货,即使有奥巴马、特郞普抬举,也不大可能混到这个份上。她们能参与饭局,主要也是出于朋友间互相支持捧场、经营人脉资源、塑造个人形象的考虑,大都不是有偿行为。邀请者与她们都是朋友,一般不会付酬,至少当时没有。至于饭前、饭后有没有这样那样的故事,就不知道了。朋友间的相互回报其实是可以从长计议的,不必也不宜即时清算。
楼主 拒绝昵称  发布于 2020-11-21 12:12:41 +0800 CST  
对美女陪饭的饭局环境一经习惯,就会产生依赖感。
我有一个高我四五届的同系学长,那年从一家中直单位空降到东北某省担任副省级要职。与不少担任高官的成功男人一样,他在饭局上也喜欢被追捧、被奉承,喜欢主导和垄断话语权,喜欢一言九鼎、说一不二、一呼百应的权威感,但更喜欢妙龄美女绕膝、莺歌燕语笼罩的浅醉感。但他是一个学者出身的官员,特别的人生阅历造就了他独特的行事风格。比起诸多大大小小的官油子,他做人做事更加理性克制,在任职所在地一向非常低调、谨言慎行,即使是在前些年吃喝风登峰造极的时候,他在当地也从不参加私人宴请,不进娱乐场所,只有在赴京开会、探亲的时候,才有节制地将自己敞开一下,约几个知己朋友小范围聚聚。
非常难得的是,作为一个相当有分量的人物,他吃饭聊天一向随和,从不讲究餐厅的档次,也不挑剔饭菜的品质,顶多要求加一个他钟爱的看家菜“东北乱炖”。但他也有奢侈的一面:每次必须得有三两个熟悉的美女陪伴左右,否则宁可不聚。
这个要求看似不高,落实的难度有的时候却很大。他每次回京小聚,都是我们几个相对固定的“饭友”轮流张罗饭局,去的都是大众化的餐厅,吃的也是家常饭菜,花费相当有限,谁都承受得了,因此大家往往都抢着买单。愁的是如何落实陪饭的美女。尽管他算得上是一个位高权重的人物,但他对自己的权力严加看管,从来不向朋友、饭友(包括陪饭的美女)开放,想借重他的权力或者影响力办点什么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既然有权不用,他与我们这些无权者事实上就没有多大区别了,因此在那些非常注重现实、期望当下变现好处的女孩儿眼中,他不过是一个满脸皱纹的干巴老头,并没什么太大的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当人家已有安排,或者虽没有安排却无心参与的时候,往往就请不动了,陪他吃饭的只能是清一色的男同胞了。
有过那么几次,等他推门而入的时候,一看没有女的,登时就无精打采、有气无力了,这个时候你要是想让他喝口酒,他总会以这样那样的借口一概拒绝,毫不通融;一旦哪个美女临时改变主意,突然破门而入,学长的情绪状态立马就会调整过来,几乎不需要任何过渡,不仅精神振奋、眉开眼笑,而且妙语连珠、金句纷呈。这个时候让他喝多少酒都不在话下,一顿饭下来,面前累积的“小二”空瓶子,往往能摆上“一个班”(他只喝二锅头,别的白酒包括茅台五粮液之类,一概不沾)。
写到此处的时候,我必须得跟我亲爱的学长说几句话:假如您不慎看到了上面的这几段文字,敬请一笑了之,千万不要生气!我说您“看到美女就眉开眼笑”,口气虽然不太郑重、不太严肃,但它说明的是一个普适性规律。像您一样的其他重量级人物甚至比您低几个级别的人物,“眉开眼笑”之后,往往还会有引诱、挑逗、俘获、攻陷等一系列后续动作,而您仅限于“眉开眼笑”,其后就收心定神,给自己的行为划上了休止符,恰恰体现了您不平凡的操守和定力。您老兄一定要理解并接受本人的这种非典型的恭维方式!
楼主 拒绝昵称  发布于 2020-11-22 11:28:41 +0800 CST  

楼主:拒绝昵称

字数:124414

发表时间:2020-03-15 07:03:0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04 10:41:40 +0800 CST

评论数:69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