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汉方昼谭






正月十七(2月10日)




十六省以全包的方式,支援湖北十六市。医护人员争相报名,剪短发,剃光头,各种离别,各样视频,让人感动。听说来鄂的各省不只是人力支援,还自带医疗设备和防护用品,就连油盐酱醋诸多琐碎事,也一律自备,不给当地添加任何负担,这真是让湖北人感激涕零。前来湖北的医护人员,多达两万。这份情谊,何其厚。……局势的好转,在于举国之力,前来相助。

封城延时这么长,主因还是:

1、前期延误了时间,致病毒蔓延;2、隔离方式不当,致感染加剧;3、医院资源枯竭,医护人员病倒,致治疗缓慢。

看一位病人说他全家三口都在方舱……治疗方式是中西医结合,中药西药都吃。方舱的伙食是艳阳天提供的。艳阳天是武汉很著名的一家餐馆。菜做得尤其好吃。病人说,比在家里吃得好多了,体重增加不少。

网上有各种说法,各种吓人的议论,以及各种专家头头是道的分析,再加上各种无聊透顶的谣言。身在武汉的人们,闲聊中,都表示,已经不想知道那些了。

因为李文亮之死,一些捐赠者迁怒于中心医院,在捐赠时指明不捐中心医院(不知这信息确否)。



【读后感】方方的舌头比较长而记忆力比较短。前面刚刚反感"无聊透顶的谣言",接着白纸黑字地说"因为李文亮之死,一些捐赠者迁怒于中心医院,在捐赠时指明不捐中心医院",最后还作思考状……"不知这信息确否?"


码头上混,挺熟练的啊:"我告诉你个事儿哈,我不知准不准。"言外之意是你愿传那是你的事儿,出问题别怨我,我已经提前声明免责了。既传谣,还免责,你挺会混啊。





楼主 段干末  发布于 2020-03-09 19:33:10 +0800 CST  




正月十八(2月11日)


有日本援助物质上的一首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感动。

奥斯卡影帝的一个获奖感言,要替不能发声的人群说话。也感动。

雨果的一句话:有的缄默等于撒谎。这次不是感动,而是惭愧。是的,我只能选择惭愧。

时至今日,我们绝不能恐慌或是崩溃。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管好家人。服从指挥,完全配合。咬紧牙关,关门闭户。哪怕大哭出声,甚至不再关注疫情,都可以。看看电视电影,看看那些以前被骂过的娱乐致死节目,让自己挺过这一关。大概,这就是我们的贡献了。

说起来,武汉这座城,我生活在这里也有六十多年了。我所有记忆的根须都深深地扎在这座城市,是随着这些我从幼童到老年前前后后认识的武汉人扎下去的。我喜欢武汉,理由只源于我自己的熟悉。因为,把全世界的城市都放到我的面前,我却只熟悉它。就仿佛许多的人向你走来,在无数陌生的面孔中,只有一张脸笑盈盈地对着你,向你露出你熟悉的笑意。这张脸就是武汉。

没有从小到老都生活在武汉的人,恐怕很难有这样的心情,也很难理解这份伤痛。二十天来,我每天都要靠服安眠药才能入睡。我自责自己,终究没有足够的勇气。

不说了。


【读后感】方方不说了……中间发生什么了么?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乡情=遥情。因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是离家异地为官的,因为离乡,所以望乡,望乡而不能回乡,于是起遥情。

方方一辈子活在故乡,没有离乡的异乡人的情怀,她对故乡的熟悉与古人望乡之情是不同的。古人思家,思国,而起乡愁。

方方对政府的批评也不是西方独立知识分子的理性批评,如她所言,只过不是武汉人的江湖码头义气,骂得生猛,骂得死硬。

不今不洋,不古不夏。所以方方一会儿信誓旦旦绝对信任政府,一会儿发一通江湖之怒。





楼主 段干末  发布于 2020-03-09 20:34:32 +0800 CST  




正月十八(2月11日)


有日本援助物质上的一首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感动。

奥斯卡影帝的一个获奖感言,要替不能发声的人群说话。也感动。

雨果的一句话:有的缄默等于撒谎。这次不是感动,而是惭愧。是的,我只能选择惭愧。

时至今日,我们绝不能恐慌或是崩溃。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管好家人。服从指挥,完全配合。咬紧牙关,关门闭户。哪怕大哭出声,甚至不再关注疫情,都可以。看看电视电影,看看那些以前被骂过的娱乐致死节目,让自己挺过这一关。大概,这就是我们的贡献了。

说起来,武汉这座城,我生活在这里也有六十多年了。我所有记忆的根须都深深地扎在这座城市,是随着这些我从幼童到老年前前后后认识的武汉人扎下去的。我喜欢武汉,理由只源于我自己的熟悉。因为,把全世界的城市都放到我的面前,我却只熟悉它。就仿佛许多的人向你走来,在无数陌生的面孔中,只有一张脸笑盈盈地对着你,向你露出你熟悉的笑意。这张脸就是武汉。

没有从小到老都生活在武汉的人,恐怕很难有这样的心情,也很难理解这份伤痛。二十天来,我每天都要靠服安眠药才能入睡。我自责自己,终究没有足够的勇气。

不说了。


【读后感】方方不说了……中间发生什么了么?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乡情=遥情。因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是离家异地为官的,因为离乡,所以望乡,望乡而不能回乡,于是起遥情。

方方一辈子活在故乡,没有离乡的异乡人的情怀,她对故乡的熟悉与古人望乡之情是不同的。古人思家,思国,而起乡愁。

方方对政府的批评也不是西方独立知识分子的理性批评,如她所言,只过不是武汉人的江湖码头义气,骂得生猛,骂得死硬。

不今不洋,不古不夏。所以方方一会儿信誓旦旦绝对信任政府,一会儿发一通江湖之怒。





楼主 段干末  发布于 2020-03-09 20:34:43 +0800 CST  






正月十九(2月12日)



小区的封闭令昨天已经下达到了各社区。所有人不能外出。


考虑到每家都有吃饭问题,所以各小区基本按各自的实际条件,让每家隔三天或是五天有一人可以出去采购。

我却有了某种不安。呼救的病人的确少了,而武汉人的自我调侃也少了。这给我以两种感觉:一是工作更为有序,类似于诸事均上正轨。病人只要呼救,都有人在管。二是,武汉人似乎变得沉闷起来。在武汉,几乎人人心理上都有创伤。这恐怕是绕不过去的一件事。


好几个城市都派人前来支持武汉的各个殡葬馆。支援者们全都亮开旗帜照相留念,然后贴到网上。来援人手不少,看得人不知所措,痛彻心扉:不是所有的事,都适合大张旗鼓。不要吓唬我们好不好


政府要求公务员下沉到基层,这是好事。我相信很多公务员也会非常尽职。但是有朋友传给我一个视频:一群下沉的人们高举着红旗去了。他们在红旗前照相留念。感觉像是到了一个旅游点,而不是在一个苦难沉重的疫区做事。照完相,他们便把身上穿的防护服扔进了路边的垃圾箱。朋友说,他们要干什么?我哪里知道?我想这是他们的习惯。他们早就习惯做任何事都先把形式做足,都先自吹自夸。如果下基层工作是件日常的事,如同他们上班一样,他们用得着打旗帜吗?


【读后感】形式主义写得听好的,这是目前为止最好的一篇。

解决办法呢?其实说出来也挺简单的……



楼主 段干末  发布于 2020-03-09 20:49:06 +0800 CST  

正月二十(2月13日)

长江日报以三篇魔魅式短文……感谢长江日报,你们给憋闷的人们提供了一次畅快叫骂的机会。

湖北武汉终于换了主帅。其实,谁来这里,对于我们来讲,无关重要。重要的是谁能有魄力将疫情控制下来,不再犯那些一犯再犯的低级错误。

我的医生朋友传来一张图片,是殡葬馆扔得满地的无主手机,而他们的主人全已化为灰烬。

能够明显感到的是,政府措施越来越有力,方法也慢慢人性化了一些。诸多的公务员被派到社区基层帮忙,就连作协这样的机构,都有派出指标。

匹兹堡市向武汉捐赠了18万只医用口罩,已通过中国国航班机运来。他们还计划陆续安排更多的医疗物质。


【读后感】"一次畅快叫骂的机会"……"殡葬馆扔得满地的无主手机"……宅久了确实不好,多在院子里走到走动啊。


楼主 段干末  发布于 2020-03-09 21:30:05 +0800 CST  


正月二十一(2月14日)

昨天就听说,寒流将至,气温将急速下降十度左右,或许还有雪。想必政府已为那些隔离在方舱的病人,准备好了御寒设施吧。

“不上岗,就下岗”。意思是说,你不好好参与抗疫工作,你就立即下岗。

许多医院都腾出床位,专门收治冠性肺炎病人。而大多普通门诊也已取消,这导致眼下生其他疾病的人,到了无处求医的地步。


加强人道主义教育,这也很紧迫。只要是人,他们都会拯救。……在执行文件者只需多一点人道精神,就不至于让一个司机在高速路上流浪二十天导致其生存艰难;也不至于一家中有人感染,即有一群人冲过去把人家的大门用铁杠封死;更不至于大人被隔离,让有病的孩子饿死家中。不会为了战胜某一场非常厉害的大病,而把其他的病人遗弃。

【读后感】确实,官场上刚性教条主义严重。直接导致了形式主义。破解形式主义的利器,从理论和感情上讲是人道主义,从机制上讲是需要另一种方式的。略。



楼主 段干末  发布于 2020-03-09 22:15:19 +0800 CST  


正月二十二(2月15日)



“飞象网项立刚”在我的记录文字旁,配一张二手市场的手机照片,然后发微博认定这照片是我自己配发,判定我在造谣。我的记录一直是纯文字记录,从没有配过任何一张图片。

柳凡的护士,初二还在上班,没有任何防护,不幸被感染。这份感染,殃及全家:父母和弟弟,悉数病倒。她父母先行过世,昨天,她自己也去世了,只剩弟弟一人还在抢救。下午,我的医生朋友告诉我:她的弟弟,也走了。

我的医生朋友说,在本月20日前,武汉必须再增加一个有千张床位的方舱,并完成10万病床的储备。这通过临床,医生得出经验,认为:


1、目前病毒的毒性已明显减弱;
2、愈后不会有后遗症,肺部不会纤维化;
3、新的感染者已是三代四代,基本都是轻症,治愈容易;
4、重症患者只要能挺过呼吸窘迫期,基本都可救治过来。


我的医生朋友特意让我说一下:武汉市目前仅有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和省人民医院本部三家医院可以接收非新冠肺炎患者。其他所有医院均被征用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


第二号小区全封闭管理令也已下达。


突然想起海子的一首诗句,稍加改动,留在这里:武汉,今夜我不关心脑残,我只关心你。

【读后感】上一篇和这一篇都挺实在的。



楼主 段干末  发布于 2020-03-09 22:15:50 +0800 CST  





正月二十三(2月16日)




尽管与昨天相比,我已经心平了许多。但来自京城的攻击,仍在继续。这让人实在无法理解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们有这么多仇恨。

我在疫区,封闭在家,通过网络与朋友同事交流,并记下我每天的所见所闻,苦苦等待拐点到来。你在京城,自由自在,倒是花费心机天天骂我。你这就叫有良心?可以告诉你:更多的人,看过我的记录,然后说,他们安心了。

湖北电影制片场常凯一家因冠性肺炎惨遭灭门之灾,今天,他同学写的纪念文章刷屏。常凯的临终留言,凄然而悲痛,读起来撕心裂肺。不知道那些只看央视新闻和人民日报的人,会不会又认为这又是在制造恐慌?而我在前天曾经写过我的画家朋友捐款十万的事,今天,他的哥哥也因冠性肺炎去世。项立刚们,会不会还是说,这是谣言?

说到我的“医生朋友”,显然是不止一个。……今天下午,又一个医生朋友(当然也是他所学专业的顶尖人物,我还是不能暴露名字)打来电话,我们已经好久没联系了。谈了一下我的封城记录,他说,外省人找他了解武汉疫情,他就推荐看我的封城记录。并说在那里可以看到真实的东西。

雷神医院的王院长甚至公开对媒体说:真正的疫情拐点已经到来。

如果只会按常态来理解灾难,你就跟他讲不清楚。

武汉现在是在灾难之中。灾难是什么?灾难不是让你戴上口罩,关你几天不让出门,或是进小区必须通行证。灾难是医院的死亡证明单以前几个月用一本,现在几天就用完一本;灾难是火葬场的运尸车,以前一车只运一具尸体,且有棺材,现在是将尸体放进运尸袋,一车摞上几个,一并拖走;灾难是你家不是一个人死,而是一家人在几天或半个月内,全部死光;灾难是你拖着病体在寒风冷雨中四处奔走,试图寻得一张可以收留你的病床,却找不到;灾难是你从清早在医院排队挂号,一直排到次日凌晨才能排到,有可能还没有排到,你就轰然倒地;灾难是你在家里等待医院的床位通知,而通知来时,你已断气;灾难是重症病人送进医院,如果他死了,进医院的时刻就是跟家人诀别的时刻,彼此都永无相见之日。你以为死者在那样的时候还有家人在殡葬馆相送?还能留下他的遗物,甚至,死者还能拥有死的尊严?没有了,死就是死了。拖走,然后立即烧掉。疫情的早期阶段,没有人手,没有床位,医护人员没有防护设施,大面积感染,火葬场人手不够,拖尸车不够,焚尸炉不够,而尸体上带着病毒,必须尽快烧掉。你们知道这些吗?不是人们不尽职,而是灾难来了,人们已经尽了全力,甚至超负荷,但却无法做到喷子们所说的那些。岁月在灾难中没有静好,只有病人的死不甘心,只有亲属的胆肝寸断,只有生者的向死而生。

早期的混乱,已经结束。据我所知,已经有专家们在草拟给冠性肺炎死者及家属更多人文关怀和尊重的报告。其中就有关于设法保存死者遗物,尤其手机的条款。建议先集中保存,疫后消毒,以及与电信部门沟通,根据手机内信息,设法找到亲属。这是亲人的一份纪念。若实在无主,也保存下来,或可为历史留作证物。




【读后感】这一篇里方方在集中解释她的"真实"观。


什么是真实?通过湖北电影制片场常凯一家的不幸,方方首先区分了"央视新闻和人民日报的视角"与"同学朋友亲人的视角"。

"央视新闻和人民日报的视角"里,一切都是数字与程式,"同学朋友亲人的视角"里是亲切的熟悉的人。"央视新闻和人民日报的视角"里的事情是通过看电视与读报得来的纸面印象,"同学朋友亲人的视角"里的人事是通过聊天认识的。

方方似乎觉得她日记的真实与官方数据并不违和,因为她回应京城的攻击时说,她日记里的人事都是包含在官方数据里的一部分。她还说,她绝对与政府保持一致,只是她的方式有些不同而已,所谓不同,显然如上所述。

如果我上面的理解没有什么大错误,那么我必须要问,方方的视角既然与官方实质上并不违和,为什么会招来京城的攻击呢?方方本人也反感并告诫某些人不要过度歌颂与谄媚,方方与"绝对配合官方"却与歌德派冰火两重天,这又为什么呢?

仔细看看这一篇日记,就会明白方方有时也称为"常识"的"同学朋友亲人的视角":

方方经常援引"专业顶尖"朋友的话,但是她这类朋友的话都是老生常谈,没有任何地方超出网络上的专家发布的观点,也没有特别的细节。方方说她的日记来源于"日常聊天",其实,在这战疫期间,"专业顶尖"人士连小便都撒到裤子尿不湿里,哪有时间跟方方聊天啊。

相反,方方写天气每天都有新细节,方方写一些街谈巷议的表面现象就很有细节,比如殡仪馆的手机,比如他在街上买口罩的细节,比如社区买菜的细节,比如说送她侄女去机场的警官姓肖,这种细节她就写不到她不熟悉的农民身上……

这说明什么?方方善于从日常生活小事写出四邻百姓的点点点滴滴滴真真真实实实。但是,方方也在此处有不足。

比如说社区买菜,方方写社区居民忍让,配合,知足……共赴时艰。可是,居民买菜,必有人在卖菜,必有人在运输菜,必有人在分配捐助的菜,必有人统一领导组织协调这各种环节……方方写其一而遗其三,远远不够全面,能称作真实么?

有的作家写了完全不同于方方的另一个环节,有可能是负责组织协调的领导,而且用了"完胜"这个词语,于是方方很不高兴,以前作协首席的口吻告诫大家不要"谄媚"。

我觉得谄媚完胜的这种作品与方方的日记没有什么真正的区别,皆写其一而遗其三,都是各自写了诸多环节中的一环,盲人摸象各摸其摸,却各以为独摸全象。

请不要以自己摸到的象耳怒怼别人的象尾,摸象尾的和摸象耳的也别洋洋得意以为自己摸到了全象。此疫之后三年若能反思明白此中真实,已是万幸,已是万姓之幸,已是万代之幸。

方方,现在该写就多写,稍微谦虚点儿,凭一己之力,不可能摸全象,事情进行时,不可能得真实。

世人皆宝爱真实,世人皆珍贵真实,以其稀有耳,方方,咱也别假装垄断了真实。

疫情在前,我们都在彀中。

楼主 段干末  发布于 2020-03-10 08:38:43 +0800 CST  






正月二十四(2月17日)




最严管控命令已经下达:所有人都必须呆在家里。只有不得不出门工作或执行公务的人,才能外出。但他们手上必须持有通行证。

听说,如果在街上没有通行证的人,会被抓起来,隔离十四天。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电商也立即调整自己的销售模式。各种“无接触配送”套餐,也纷纷出台,居民在买菜群申请登记,电商团购送货。买菜群的群主,也会随电商的调整,组织得更加合理。比起机关那些死板僵化地按文件走程序的弱智行为,民间的能人实在强大。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做事方式,官方太应该学习和借鉴。

今天又特意去找医生朋友了解疫情情况。其实也就是我提问,他回答。归结起来,大概这样几点。

一、医生朋友个人认为,二月底或三月初,真正的拐点应该会来到。

二、医生朋友说,有三千多医护人员被感染。但绝大多数能痊愈,因这个疾病的病程较长,所以大多人还没出院。三千多人,这官方公布的数字。但我想,实际可能会更多一些吧。

三、医生朋友非常肯定地回答说,75%的病人都用了中药,有明显疗效。我问为什么另外25%不用呢?医生朋友说,有的人插管,用不成呀。插管者,显然是重症。这个比例很吓我。

四、医生朋友说,以前武汉危重病人占38%,现已降到18%。而且治愈率也比以前高了很多。我想,相对近六万人的确诊病人,这仍然是很大的一个数字。死亡率恐怕一时还真的降不下来。

而我是一个个体写作者,我只有小的视角。我能关注到能体会到的,只有身边一些碎事,以及一个个具体的人。所以,我只能作一点琐事记录,写一点即时感想,为自己留下一份存活过程的纪念。

还有,我的主业是写小说。我这个写小说的人,在我自己每日记录琐碎时,仍然会沿着自己的写作走向,去观察去思考去体会去落笔,这难道还是个错误?



【读后感】


我说过方方市侩,现在她自己提供证据来了。方方今天又特意去找医生朋友了解疫情情况,医生朋友告诉她有三千多医护人员被感染。她离开朋写日记时,缀上一个大写的"不信朋友不信朋友就不信朋友":朋友你与官方数字一致,所以你错了……这种码头市井做派,跟东家拉呱唠嗑时是东家好东家对,转脸跟西家喊大山摆龙门则东家坏东家错……这样子在码头上真能行得通么?

"我是一个个体写作者,我只有小的视角。我这个写小说的人,在我自己每日记录琐碎时,仍然会沿着自己的写作走向,去观察去思考去体会去落笔,这难道还是个错误?"这不是错误,只是不全面。不全面的东西不能自称真实。而且,怀疑朋友的话都不当面澄清的人,背后说的话谁能信?好歹咱都是闯江湖混码头的。





楼主 段干末  发布于 2020-03-10 08:40:17 +0800 CST  




正月二十六(2月19日)



还没起床,几天前曾捐款十万的画家朋友从纽约打来电话(不会有人说是通敌吧?),说另一位远在德国的苏姓画家也想捐款十万,且说他认识你,多年前曾去过你家。这几天也在读你的武汉日记。他们夫妇想要为武汉尽点心出点力。因为相信我朋友的慈善项目,所以希望捐到那里。

疫情期间,武汉有几万志愿者在进行各种社会服务。没有他们有力的帮助,仅靠机械的政府机关,可能更糟。

这是山东捐赠的芹菜。给了社区,有两吨,太多了。他们送了一些给各厅局,然后拿一些,送给家属。工作人员说,菜已经有点老了,菜心还可以。

想起山东寿光最早向武汉捐赠过一大批蔬菜。不知道哪个部门将之送到超市去卖,结果遭到非议。以我的看法,如果不是直接捐赠给医院食堂,或是送到有贮藏能力的部门,更合理有效的方式,还是拿去超市,以平价菜卖给市民。

没有停下的是死亡人数,目前业已越过两千。这是官方的统计数字。尚有一些并未确诊的死者,或是死在家中,根本来不及去医院的人,估计未曾计算在内。所以,到底死了多少人,恐怕目前谁也不知。

所谓局势好转,是针对前期更为严峻的情况而言。那时,满屏都是呼救病人,医院挤满了求医者。而现在,至少,有病即收,你不想进医院,抓也要把你抓进去。

武汉现在换了做事模式。成立了四个小组:一为床位保障组;二为疾病控制组;三为援汉医疗队接待协调组;四为党建考核组。通过这四个组直接对接各项事务,这么看上去,实施性会强很多。只是,我觉得“党建考核组”如能改名为“考核监督组”,似乎更好,更加实事求是。这会让我们看到政府是以人命为大。毕竟抗疫是全社会的事,很多非党员群众也在一线工作,他们不应成为旁类。

极左对我的攻击,似乎人头越来越多。且不乏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者。但我是一个喜欢讲常识的人。像隔离病毒一样,与会咬人的群狗隔离。这就是常识。



【读后感】截止今天,相比而言这篇应该是方方最好的日记,真实自然。批评,建议,反驳,日常见闻,等等都当得起"记录"二字。



楼主 段干末  发布于 2020-03-10 09:08:21 +0800 CST  






正月二十七(2月20日)


今天的疫情报导,引起同学们的讨论。人人都惊异武汉新增病人断崖似下跌。……医生朋友的短信:“我仔细看了一下,武汉数据戏剧化下降是因为诊断标准又改了。……关键看明天的数据。”

我看到另一个帖子,同样是一位专家所言。我觉得很有必要记录下来:……“只要我们这身防护服没脱,你们就待在家里别出来,否则我们就白拼命了。”

在邻居群里看到当年重建黄鹤楼的设计者向欣然先生写的《我感谢,我祈祷》一文。

按照市里地毯式大排查的要求,社区已发现的确诊,疑似,发热,密接等四类人员共15人,都已经做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离开小区大院了。

我对死亡并无太多恐惧,我已经活过了中国人的平均年龄,正常死亡是迟早的事。但是如果因染疫而死,那无异于“他杀“,我是于心不甘的!

我已经有一个月没有下楼了,我常常站在5楼的阳台上,望着周围死一般寂静的世界发呆。

让这些老人自己去对付日常琐碎,需要他们付出多大的气力才能正常过日子呢?恐怕老人们得拼出全力吧。因为我们都做过家务,买菜做饭,洗衣打扫,收拾整理,零零杂杂加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事。不知社区有没有专人负责了解区内空巢老人的家庭情况,并且尽可能派人帮到他们。


【读后感】"我已经有一个月没有下楼了,我常常站在5楼的阳台上,望着周围死一般寂静的世界发呆",这是在写小说吧?我明明记得你昨天去文联大院门口拿山东人送的老芹菜与朋友送的风油精唻的嘛。

这一篇日记不好,比较典型,同学群,邻居群,网文,视频……凑在一起发呆,还明显前言不搭后语,说自己一月不下楼……






楼主 段干末  发布于 2020-03-10 09:29:36 +0800 CST  



正月二十八(2月21日)




昨天的数据,新增病人断崖式下跌,曾引发民众大讨论。我的医生朋友已经告诉了我,这是算法不同导致。修改算法,无非数字上好看点。但让人意外的是,今天官方便及时纠正了这种新算法。显然,数字上的好看,于抗疫并无意义。只是官方修正得这么快,莫不是真的在改变作风?说到底,只有实事求是,及时调整各种误判,及时补上各种漏洞,才能真正控制疫情。


新的主政领导到来,湖北的抗疫方式,一改前面的拖沓和低能。疫情局势在大刀阔斧中,明显扭转。所取对策,似乎也管用。但有时,我也会觉得领导们尽量不要把话说得太猛。百姓既然信任政府,就会给他们以时日,而领导作决策,也要给下面办事的人以时日。太急了恐怕无益。

比如说,以拉网的方式对武汉进行全面排查,只给三天时间,是否能够办到?如果三天奔了命也做不到呢?就要撤区长。区长呢,层层撤下面的小官员?

29岁的彭银华医生昨晚去世。他原本初八结婚,疫情来了,他延迟婚礼,参与到一线。

全国多家监狱服刑者被感染,感染他们的是狱警。太糟糕了!监狱里有些人本来就有反人类倾向,治疗起来,怕是也麻烦。

武汉一位叫肖贤友的病人去世了。临终前,他写下两行共十一字的遗言:“我的遗体捐国家,我老婆呢?”……官方喜欢上一行字,百姓喜欢下一行字;媒体爱事,百姓爱人,这其实是不同的价值取向问题。


已经听到不少人在呼吁:健康人也要活下去。

我是想不出办法的,只是纯粹作个记录。


【读后感】三天的时间到底够还是不够?方方这种担心有道理。我已说过,急躁冒进是官僚主义,不为懒为也是官僚主义。

实事求是,对做任何事情的任何人都是非常高的标尺与促进。



楼主 段干末  发布于 2020-03-10 11:59:53 +0800 CST  




正月二十九(2月22日)



一位武汉女性批评社区的录音。她脆嘣嘣的武汉话,噼哩啪啦,干脆利落。少有粗口,更有成语……该是我青少年时代居住的江岸区二七路一带居民的方言。痛快的汉骂,让今天的心情,有了一个好的开头。


封城一月,再次接受中新社副总编夏春平的采访。访谈先在网上完成,下午他们过来照相,又闲扯了几句。文联大院门口值班人员很负责,尽管他们记者证什么的都齐全,但仍然要一一登记,并且测量发不发烧。

我家的人几乎都是理工男,我受影响,已经算是很能适应高科技了,用电脑写作也早在1990年。但我依然跟不上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常常会被它的能量吓着。“今日头条”拉我加盟,第一天,我在他们的“微头条”中发了一篇日记。结果第二天的阅读量达两千多万,后来更是达到三千多万。真是把我吓死。对我这种适应了小众读者群的人来说,读者太多,反而会有恐惧感,觉得这事太不正常,差点就不想写下去。同学们使劲鼓励,这才坚持。


对于官方媒体的套路,我还蛮熟。采访问题很多,选用的回答很少。出于理解的原因,我还是尽可能详答,给他们以选择。好在,他们如果外加了其他内容,我坚持一下,便也能很通达地放弃,尽量尊重我的本意。

总的来说,中新社的言论尺度相对稍宽,当然也足够谨慎。肯定不能像我在自媒体上那样放松和自由。比较起来,新浪微博的言论尺度是最宽松的。而且我特别喜欢在那个小框框里写,每次都是一气呵成,相当舒服。可惜,他们架不住那帮极左分子成群结队地投诉,由此封了我的微博。


早上的“汉骂”已引起各部门重视。区里领导、纪委什么的都登了门,而且中百超市也迅速整改,看来骂得有效果。还有朋友说,这个“汉骂”的英文版也已出来。


今天网上有个总结:第一批感染者是年前的;第二批感染者是挤医院的;第三批感染者是挤超市的;第四批感染者就是瞎团购的。


【读后感】

方方的日记据我看来没有什么出色之处,很平常。之所以引起网络公战,原因是:

1,方方说,抨击方方小说的人及其粉丝在抨击方方日记。

2,方方说,极左在抨击她。

至于为什么引发对立,我在正月十七与二十三四五这四篇日记评论里作了分析。现在再补充一个网络传播的特点:网络写作与传播有乘数倍增的作用,正如方方所亲历的,头条上方方日记动辄两三千万点击。

方方对网上写作与传播似乎不大了解,不过我倒是看见她有卓越的网红气质与素养。比如说:

其实方方的教授朋友与医生朋友说给她的专业知识没有任何地方超出网上鸡汤文,而且他们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給方方唠叨这些事情,因此我猜想,要么"我的教授朋友"和"我的医生朋友"是方方虚构的,用来增加网搜文的真实感;要么方方引用的那些貌似专业的说法其实是"我的教授朋友"和"我的医生朋友"转载的网络鸡汤文。但是,"我的教授朋友","我的医生朋友","我的大学同学"云云,方方一直挂在嘴边,这就是非常出色的混网络才艺,如此可以圈死忠粉,如此可以免责脱身,这都生气混码头的本能。

再比如正月二十三日记里论"灾难是什么",连续用了十一个"你"字,这是很高超的网络怒怼技巧,方方同学虽然在网络应用方面落伍了,但是六十余年混码头的江湖气不但丝毫不逊色于网络水军,而且用得更从容典雅。

方方对"汉骂"的钟爱与欣赏足以证实她很出色的网红。




楼主 段干末  发布于 2020-03-10 12:00:51 +0800 CST  




二月初一(2月23日)



今天在同学群里,我大学时的小组长老杨对我和另一同学老夏进行了文字表扬。

老夏是媒体人,疫情爆发以来,整个报社就进入战时状态。记者都冲到了一线,哪里有焦点,就冲到哪里。除了做报道,还派有下沉社区的任务。他分管四个社区,严防死守,外加为居民服务,买菜买药之类,真心不易。

这里是传染病疫区。你经常会不清楚哪里有危险。你面对的受访人,是不是一个感染者,你可能也不知道。更或者,你已知道,你仍然要前去相见。

只是,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文字相当尖锐,也让我颇感刺痛。我要摘录其中一段,留给自己反思。文中说:“非常看不起湖北和武汉这些媒体的老总,有些官员固然有责任,难道你们就问心无愧吗?和几千万本省人民的安危相比,自己的仕途和待遇,真有这么重要吗?你们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难道不知道这种病毒的危害?为什么不敢抗争一下,把真实的情况报道出来?”

话说得很重,但这是值得反思的事。只是撰文者也应知道:具有基本常识,专业水准、外加职业精神的媒体领导还有吗?把媒体当官场用来混位置的人应该更多吧?他们当然不会冒天大之大不韪,在元月这个时间段里去为民疾呼。元月要做什么,每个媒体人都知道吧?若提及人民,人民在他们眼里是个零。他们只需对上司负责就可以了,因为他们的位置是上司决定的,跟人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而湖北或是武汉,勇敢的富有职业精神的记者,多的是。张欧亚不还爆喊了一声换将吗?只可惜,他的领导对这种声音的敏感程度,远远超过对病毒的敏感。他们常常会第一时间处理喊出不同声音的人,却将病毒这恶魔全然不当回事。

媒体人也可怜。可谓两头受气。上面不要他们讲真话,下面要求他们讲真话。他们经常无从选择。更多的时候,他们只能选择听上面的。


【读后感】新闻线上的事情不一直如此么?方方在作协,不一直是这样么?这种事情不是疫情爆发出来的,也不会在疫期改观。

方方跟老夏那么熟,自己也曾是作协首席,果有此心,早该有行动啊。




楼主 段干末  发布于 2020-03-10 14:51:13 +0800 CST  




二月初二(2月24日)


18号令是为否定17号令而发的。坏事传千里这句话,真是没说错。很快就看到网上有教授解读“朝令夕改”这一成语。



中午,京城同学转来同系七七级张AD的建议。AD说,庞大的潜在感染人群基数无法确认,对全国疫情的防控和治理将造成最大障碍:

通过国家层面,动用国家三大通讯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加上另外两家民间支付网络(微信支付,支付宝),强行联络全国每一位手机用户,发布通知,建立有效的国家紧急状态的反馈机制。

每人必须回应每天的健康打卡,学习杭州深圳等地的健康二维码系统。

再加上深圳的大疆无人机和众多优秀的无人机公司参与(国家紧急状态下征集征用),实行疫区无人机巡查。

广播,通知,监控的空中网络,最大限度减少地面人员的列入,最大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尽快解决所有没有查证的潜在感染者。这是当务之急。

AD的父亲是《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张光年,我前面提到的同事道波,其姑夫便是《黄河大合唱》的作曲冼星海。


今天下午,还读到财新记者的一篇文章,内容主要谈福利院、养老院的老人们在疫情中的生存情况。……其实大约在近十天前,我已听说福利院老人因受感染而连续死亡的事。尽管信息源可靠,但我因无法进一步确认,也就没提。


但我更想说的是:检验一个国家的文明尺度,从来……只有一条:就是你对弱势人群的态度。


我的微博几天前已经解封。……我决定还是启用微博。


【读后感】方方同学绝对是八卦高手。17号18号令,这都是明明白白摆在各种新闻上的事情,偏偏方方还需要从她京城的同学朋友那儿一一听来一一说来,太市侩了。

无论多么平淡无奇的事情,即便明明是路人皆知,方方也必须冠以"我的医生朋友说","我的教授朋友说""我的京城朋友说"……

你倒是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啊,虽然声称朋友都是"专业顶尖"的,但是说出来的话没有任何地方超出网络大路货。谓予不信,且看这篇方方的同学即张光年的公子的建议。

……谁能看出这个建议高明在哪里呢?可行性在哪里呢?

在我看来远远比不上北京出租车司机起步水平嘛。

张光年何辜,冼星海何辜,黄河大合唱何辜,庚子鼠年,遭此鼠唧鸟空之诬。




楼主 段干末  发布于 2020-03-10 14:51:47 +0800 CST  


方方的市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还有那么多人围着转。


楼主 段干末  发布于 2020-03-10 14:56:13 +0800 CST  



二月初三(2月25日)



我都认为大量捐赠的蔬菜,应该有一个更合理的分配模式。现在的局面,一方面分配困难,一方面买菜太贵,双输。还要伤害外省人民的一片善心。真莫如把所有捐赠蔬菜,交由蔬菜部门统一分配到各超市。严格要求超市以平价或低价团购给百姓,回款或捐赠或继续用于补贴所采购的平价菜。天气越来越热,蔬菜越来越难保存。诸事还是实事求是点为好。

早上医生朋友发信息说,除了武汉,其他地方疫情应该都基本控制住了。只剩武汉的疫情还在蔓延,没有控制得太好。医院的床位压力倒是逐步缓解。对于疫情的继续蔓延,我很不理解。按说武汉封城已有一个多月,就算按24天的隔离期计,该发病的人也都早已发作。大家闭门不出,新感染的人应该极少极少甚至是零才对呀。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新增的感染者呢?医生朋友也疑惑,说不知道新增确诊和新增疑似感染的原因是什么。感染源在哪里。医生朋友再次用了“诡异”二字来形容新冠肺炎。

武汉人好难,先度过了初期的紧张和恐慌阶段,紧跟着,是史上未有过的悲愤、痛苦和无助的日子。及至今天,人们迎来的却是难言的郁闷和焦躁,是遥遥无期的等待。

昨天转发了AD的建议,不少人留言,说这样太侵犯个人隐私了,是万万行不得的。这种观点不少。AD回话说:“就是这样。个人活动的轨迹本来是隐私,但是鉴于疫情压顶,甄别困难,还是应该在国家紧急状态下动用所有有效手段帮助治理!”

【读后感】今天是二月初三(2月25日),方方和她著名专业顶尖的医生朋友提出来一个问题,"武汉封城已有一个多月,就算按24天的隔离期计,该发病的人也都早已发作",在24-30天里,"大家闭门不出,新感染的人应该极少极少甚至是零才对呀,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新增的感染者呢?"

方方百思不得其解,她专业顶尖的医生朋友以为"诡异"。这个问题太好笑,足以证明方方的医生朋友一点点儿都不专业顶尖。事情是这样的:

1,2月13日济南一把手主政武汉,下了死命令三天清理全市四类人。此前一两天,前一把手已经有过类似行动,但是不彻底。所以,方方和她的医生朋友的前提就错了,根本没有24天,连14天都不到。

2,密切接触者隔离起来很多,平均8-9个人里面就最终确诊一个。所以虽然各个社区完成了分类与集中隔离,但是在医学观察期间的存量很大,而核酸检测速度有限。所以直到今天仍然不断出现很多新确诊病例。

这个简单的事情表明,方方的"专业顶尖的医生朋友"应该是一个虚构的角色。如果确实如此,那么方方的"日记"就不是真实的日记,而是日记体的写作。

方方一个人的日记体的写作,大兴网络大路货的混搭,却用歧义的"日记"二字碰瓷"真实",碰瓷整个武汉地域,越读越识其败笔。





楼主 段干末  发布于 2020-03-10 18:45:32 +0800 CST  



二月初四(2月26日)

第一批驰援的国家队已经苦战了一个月,身心都达到了极限,急需休整。而国家不可能再派三万人来换岗!再不尽快控制会很危险。这也是医生朋友的原话。

《财经》记者与浙江大学王立铭教授的对:3、管控公共卫生危机,首先要尊重科学,尊重专家,不能以政治任务来取代专家的专业指导。

今天一个同学给我留言,提议我们也应该设立类似的‘苏利文法案’。如日记中能写一下,可能避免许多同时牺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家庭。”


【读后感】重复昨天的内容都给删了,新东西留在上面。我觉得这是保护方方脸面的好办法。




楼主 段干末  发布于 2020-03-10 19:11:02 +0800 CST  



二月初五(2月27日)

有一些人却已在大唱颂歌,连胜利的书都看到了封面(如果不是恶搞的话)。

从感染角度看,这九百多人是很大的数字。但放到全省几千万人中,他们只是一丁点。就是这一丁点人,将全省几千万健康人都死死地捆绑了起来,谁都不能动弹。

而被堵在武汉的外地人,亦不可出城。昨天看到一则消息说,他们中,有人没钱住店,或是没店可住,成日住在火车站。还有人没有饭吃,只能捡垃圾,吃别人扔掉的东西。抓大事的人,经常忽略小事;顾多数的人,也常会忘记少数。

官场很多人,一辈子没学会什么,但做假动作从来是高手,他们会用一些你想都想不到的方式来对付你。而且他们推诿的水平也非常高端。没有这些东西的铺垫,这场疫情,何至会变成今天这样的灾难。

两千多(甚至更多不在名册上的死者们)“他杀”的亡灵和他们的家人,日日夜夜拼命救人的所有医护人员,900万苦熬日子的武汉人民,500万难以回家的流浪者,都会要一个说法,要一个结果。



【读后感】方方日记里善于用小括弧,比如:

"有一些人却已在大唱颂歌,连胜利的书都看到了封面(如果不是恶搞的话)"。

"两千多(甚至更多不在名册上的死者们)“他杀”的亡灵和他们的家人……"

日记里经常见到的这种小括弧,不知方方打算用来起什么作用呢?表现情绪的宣泄?表现自己行文的严谨?

"500万难以回家的流浪者"这个说法太触目惊心了,方方不应该一笔带过,要起诉武汉政府,要起诉各滞留地政府,据方方日记里白纸黑字讲他们很多人只能住火车站检垃圾食品充饥。

自从我确定方方写的是日记体网络创作之后,我都懒得去核实诸如"500万难以回家的流浪者"此类的说法儿。



楼主 段干末  发布于 2020-03-10 20:02:43 +0800 CST  






二月初七(2月29日)
集体的沉默,这是最可怕的




武汉人有点沉闷,这是我很强烈的感受。在武汉,人人都有一种莫名的压力,外地人恐怕很难体会。用任何美好的词汇来夸赞武汉人在这次疫情中所作的奉献都不为过。我们还在继续坚持,依然听从和配合政府的所有指令。这已是封城的第38天。

山东淄博人民迎接蓝天救援队从武汉返回的场景。队员们平安回到家乡,个个热泪盈眶。

武汉,除了医护人员感染者多,紧跟着的是警察。有近四百民警及辅警确诊感染新冠肺炎。


这几日,记者们追踪武汉的疫情为何会延误近二十天,越追越猛,线条也越来越清晰:武汉市卫健委因何原因数日无通报。


一位医生朋友说:其实医生们都早知道人传人的事实,也上报了,但仍然没人通知到老百姓,直到钟南山来才说出来。另一位医生朋友说:集体的沉默,这是最可怕的。

【读后感】方方总是把找到真相想得太乐观,就像最初侥幸以为宅14天就好了。

病毒的源头不易找,真相也不易找,方方不应该用侥幸心理掩盖困难,误导把表面上的撤职等等当作真相。



楼主 段干末  发布于 2020-03-11 11:31:30 +0800 CST  

楼主:段干末

字数:91828

发表时间:2020-03-09 17:02:5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27 02:32:08 +0800 CST

评论数:148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