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掩面人

小时候读《木兰诗》,诗里面有很多“十二”,兵书十二卷,策勋十二转,同行也是十二载,老师说那是泛指不是确数。《石头记》里的“十二”更多,书名十二钗,还有十二个小戏子,第一回女娲氏炼石,石头高十二丈。咏菊诗是十二首,连宝钗吃的冷香丸,花蕊也是每种十二两,雨露霜雪是各十二钱。第五回红楼梦曲子不说首不说篇,也是十二支。第七回送的宫花,不说朵不说枝也是十二支。可见“十二支”是关键文字。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1-02 08:21:29 +0800 CST  
第十四回列出给秦可卿送葬的六家国公的姓名时,批语写的是:

牛丑也清属水子也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字寓焉陈即辰翼火为蛇巳字寓焉马午也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侯猴同音申也晓鸣鸡也酉字寓焉石即豕亥字寓焉其祖曰守业即守夜也犬字寓焉此所谓十二支寓焉

此条批语《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中是回前评,庚辰本是文中眉批,可见十分重要。送葬的六位国公姓名暗寓十二地支,这在暗示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批书人为什么要向世人强调呢?说是作者的游戏笔墨不大可能,把顶级大官比为禽兽,在任何朝代都是有文字风险的。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1-02 18:06:42 +0800 CST  
古代用干支纪年月日时,现在的年青人已经不大熟悉了。但是十二地支对应的十二生肖人们还是熟悉的。像笔者这一代人,五六岁时就听大人们念叨:“子鼠丑牛寅虎卯兔……戌狗亥猪。”每个人都知道,去年蛇年,今年马年明年羊年。生在虎年就属虎,出生的干支年月日时的八个字就是“生辰八字”。因此批语的“十二支”就是“十二年”。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1-05 10:30:39 +0800 CST  
那这个十二年是影射谁呢?一定是跟作者有密切关系不能忘记的人。就是雍正皇帝。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1-06 17:43:51 +0800 CST  
雍正坐了十三年,但如果按计算周岁那样记年,不足一整年的略去不算,那他的坐位只有十二个整数年。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1-07 08:47:59 +0800 CST  
雍正元年——癸卯——兔
雍正二年——甲辰——龙
雍正三年——乙巳——蛇
雍正四年——丙午——马
雍正五年——丁未——羊
雍正六年——戊申——猴
雍正七年——己酉——鸡
雍正八年——庚戌——狗
雍正九年——辛亥——猪
雍正十年——壬子——鼠
雍正十一年——癸丑——牛
雍正十二年——甲寅——虎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1-09 08:35:49 +0800 CST  
“十二支”暗指雍正坐位整数地支,掐去了两头。一头是康熙驾崩的壬寅年,这年十一月十七日雍正登基,还是康熙年号,到年底共有四十三天;两头的另一头是乙卯年,这年是闰月年,到八月二十三日雍正驾崩,共二百五十八天。登基年跟驾崩年两头加起来共有三百零一天,不足一年。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1-09 18:45:06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1-09 18:46:48 +0800 CST  
《石头记》并没有忽略这一点,第二十八回的“三百六十两不足”作了补充说明:

宝玉笑道:这些都不中用的。太太给我三百六十两银子,我替妹妹配一料丸药,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王夫人道:放屁!什么药就这么贵?宝玉笑道:当真的呢,我这个方子比别的不同。那个药名儿也古怪,一时也说不清。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诸如此类的药都不算为奇,……

药方中的“三百六十两不足”,你就是翻烂《本草纲目》和中药大辞典,也找不出这个药名来。似乎是说,这几味药价值昂贵,恐怕不止三百六十两银子。但这只是表面文意,真正意思是说雍正坐位不止十二整支,还有两头,两头合起来不足一年——“三百六十”两不足。
前一回回末对此有个解释,林黛玉葬花诗中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三百六十”就是指一年。林黛玉悄悄告诉看官:下一回贾宝玉给我开的药方,“三百六十”说的是年。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1-11 17:25:19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1-11 17:26:49 +0800 CST  
“两不足”即登基那年与驾崩那年两头不足一年,不算在十二支内。

第十四回“十二支”批语说的是坐位整数,第二十八回“三百六十两不足”是补充两头的零数。两处文字合起来,是较为完整的表述。

通过以上解析,可以大体断定,《石头记》中秦氏之死暗写雍正之死。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1-12 10:06:29 +0800 CST  
自然科学在探索未知领域时,往往会提出一种“假说”,然后用事实验证。现在不妨把“秦氏之死隐写雍正驾崩”看成假说,再拿书中的内容验证。
雍正十三年驾崩,秦氏之死写在第十三回,唱秦氏的红楼梦曲子《好事终》标明为“第十三支”。雍正坐位按“虚年”算是十四地支,秦氏发丧写在第十四回,第五回太虚幻境秦氏的画和判词排在第十四位,第十回张友士给秦氏开的药方也是十四味。
秦氏之死暗喻雍正驾崩,大体得到验证。
第五回贾宝玉做梦,秦氏房中的摆设铺陈全是历史上和文学作品中帝王将相家的东西,“死封龙禁尉”和异常隆重的葬礼,都在暗示秦氏的特殊身份。第十三回“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则是雍正暴亡后,朝野对其死因不明,纷纷议论猜测的生动描述。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1-12 17:37:19 +0800 CST  
由此可以推论,批书人就是写书人,所谓“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庚辰本第二十一回批)是也。因为这个暗喻如果被朝堂知道,是有杀头之罪的,作者不可能把这个暗写的意思告诉别人。那为什么又用批语的形式向看官作暗示呢?因为世人如果都看不出来,岂不是白写了?又要瞒过御用文人的眼睛,又怕读者看不懂,这就使作者陷入两难的境地,慨叹“谁解其中味?”所以只好假装作批书人,在批语中提供一点线索,让后人了解作者的苦心和真实用意。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1-14 09:39:39 +0800 CST  
甲戌本凡例中说:十二支是“红楼梦之点睛”,意思就是十二支是画龙点睛之笔,读懂这一隐喻,红楼迷宫的路径就会豁然开朗。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1-14 17:53:06 +0800 CST  
淫丧
贾珍与秦可卿的“爬灰”,是《红楼梦》的看点之一,也是红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贾珍跟秦氏公媳通奸,差不多已成定论。红学家和读者们尽管意见分歧很大,但对此事看法一致,认为爬灰确有其事。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1-16 10:57:16 +0800 CST  
认为贾珍与儿媳通奸有什么根据呢?
(1) 第五回太虚幻境的画册里,“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判词有“情既相逢必主淫”;红楼梦曲子有“秉花容擅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宿孽总因情”等字句。
(2) 第七回焦大的骂话,“爬灰的爬灰,养叔子的养小叔子”。
(3)甲戌本批语:隐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下笔也。(以下均引自第十三回)
(4) 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甲戌本眉批: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
(5)贾珍哭的泪人一般,【甲戌本侧批:可笑,如丧考妣,此作者刺心笔也】
(6)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甲戌本侧批:删却,是未删之笔】
(7) 因忽又听得秦氏之丫鬟名唤瑞珠者,见秦氏死了,他也触柱而亡。【甲戌本侧批:补天香楼未删之文】
(8)甲戌本回末:“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的是安富尊荣坐享人不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9)庚辰本回末: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大发慈悲心也,叹叹!壬午春。


这些文字,反复讲的意思是把秦氏之死的真实原因隐去了,为什么呢?天香楼上的事太不好听了,因秦氏托梦有功,放她一马。作者跟批书人口径一致,有意让看官的注意力往“爬灰”上猜,以躲避影射时事之嫌。其实是作者布下的一个陷井,让人坠入迷雾之中。甲戌本第一回的批语说,这种写法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风月宝鉴不能正面读。正文和批语反复说贾珍与秦氏的“淫”,愈证明“爬灰”是子虚乌有。既然把秦氏的死因隐去了,怎么又会用批语告诉你呢?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1-16 17:04:46 +0800 CST  
仔细读脂批能解决这些疑问。这几回关于贾珍与秦氏的批语用了好多“贬”字,上面引文甲戌本第一条批语说: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是“褒中之贬”;第九回“这贾蔷外相既美,上有贾珍溺爱”这句话旁,戚序本有一则批语是:“贬贾珍最重。”这两处批语的“贬“字,告诉人们:正文以至批语这样写,是作者有意贬之。贾珍并没有“爬灰”,跟小姨子调情,以至跟侄儿的暧昧之事,作者对他没有好感,在作品中有意丑化他的形象。贬之,即抹黑。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1-17 18:02:10 +0800 CST  
小说是叙事艺术作品,艺术是允许虚构的。《三国演义》对曹操就极力丑化,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任何史书全无记载,只是罗贯中的想像。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1-19 07:39:22 +0800 CST  
其实这些正文和批语有很多破绽。第十回秦氏得了很重的病,她卧床不起,身体极其虚弱,天香楼是个空房,怎么会有精力到那里偷情和上吊呢?身边伺候她的丫头婆子一大堆,她自杀会没人发现?如果说“淫丧”是初稿,生病是改写,“未删之文”就不会有。就算有未删之文,删去则可,为什么要保留下来再做批语呢?这不是对秦氏伤害更大吗?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1-19 17:52:21 +0800 CST  
第五十四回《破陈腐旧套》中,贾母告诉人们,在清代贵族大家别说公媳偷情了,少男少女之间的恋爱也十分困难。跟前有一群丫环仆妇从人看着你,男女很少有接近的机会。曹雪芹为写书中的爱情故事,绞尽了脑汁也不能自圆其说。比如林黛玉如果年龄大些,按情理不必到外婆家寄养,只有六七岁才有可能托亲戚收养,因为到十几岁又得送回本家。但年岁太小又不能谈恋爱。所以当王熙凤问“妹妹几岁了”时,黛玉只好避而不答。王夫人对黛玉说儿子顽劣时,黛玉说:我“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宝玉怎样,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是明清时贵族大家的规矩。因此在小说描写贾府那样条件下,贾珍跟秦氏乱伦的发生几率是很小的。俗语说真人不露馅,丑事不外扬,即使贾珍与儿媳真有暧昧,他在大办丧事众人面前一定是装出国公爷一本正经的模样来,决不会像显摆一样故露破绽。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6-01-21 15:34:21 +0800 CST  

楼主:微尘土

字数:379

发表时间:2015-11-10 15:4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24 12:38:33 +0800 CST

评论数:65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