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草木(连载)

我们这边好像只吃蕨菜,有新鲜的炒了吃,也有晒干了炖肉。
狗脊的嫩苗能不能食用不知道了,更不敢乱说。
柔弱斑种草可能分布较广,很多的。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9-28 22:14:38 +0800 CST  
0049、梓木草
梓木草,紫草科(Boraginaceae)紫草属(Lithospermum),多年生匍匐草本。
拉丁名:Lithospermum zollingeri DC.

2007年3月30日,我在金华北山上盘山公路一个大转弯处第一次见到梓木草,感觉它的花与附地菜和斑种草有些像,但要大了许多,而且花喉部的附属物明显不一样。5月26日,在踏花行论坛后请教后知道。
梓木草是我认识的第3种紫草科植物,前两种是柔弱斑种草和附地菜。
那以后,好象还见到过几次,但见到的次数不多。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9-28 22:17:31 +0800 CST  
小卦兄:
就我所见而言,斑种草的花直径一般也就3毫米左右,最大不超过5毫米。附地菜的花和它差不多。
梓木草的花则大很多,一般都超过1厘米。
紫草科还有一种我至今还不能确定。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9-29 23:17:38 +0800 CST  
0050、盾果草
盾果草,紫草科(Boraginaceae)盾果草属(Thyrocarpus),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Thyrocarpus sampsonii Hance

盾果草是我较早见到却很晚才确认的紫草科植物。
最早是2007年4月28日在浙江新安江沿江公路的山边看到,当时还以为是附地菜。
后来在金华北山上、安地镇的山脚也见到它几次,生境和新安江差不多,也是盘山公路边山上有岩石的地方。这时我对植物稍有些感觉了,再见到它时,觉得它是紫草科的植物,因为和斑种草、附地菜有相像之处。比较而言,它的植株要大得多,花也较斑种草和附地菜大一些,但又比梓木草的花小得多,花瓣较圆,喉部附属物梯形。具体是什么,仍不得而知,这种不确定状态持续了很久。
确认它是则是晚到2012年4月,又在金华北山上拍到了它,此时算是有些积累了,也知道查对植物志的分属、分种检索表,查来对去:盾果草,事情就这样定了。
但是直到现在还有一种紫草科植物还没确定是什么,在网上请教,紫草、琉璃草、斑种草……各种说法都有;自己查,仍是一头雾水没有结果。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9-29 23:22:12 +0800 CST  
0051、附地菜
附地菜,紫草科(Boraginaceae)附地菜属(Trigonotis),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Trigonotis peduncularis (Trcv.)Benth

2006年2月15日,偶尔在办公室外的草坪上发现了一种小草,开着很小的淡蓝色五瓣的小花的野草,拍了照片到网上请教,原来它叫附地菜。在这之前约半个月,我已经认识了花同样微小的柔弱斑种草。
附地菜植株的模样非常平凡,花又很小,很不惹人注目。我因为对身边的植物稍有了解,所以当时在草坪上看过去时,附地菜这比较眼生的野草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注意,然后就仔细观察它。若非对植物感兴趣,也许我就一直不会“发现”附地菜了,虽然它离我很近。生活中类似的情形多的很,也没有深奥的道理可讲,很多事物悄无声息地发生着,但可能都被错过了。这也没有什么,还是看你关注和感兴趣的是什么,遇到或者错过,庆幸或懊恼,都因人而巨量。而草木就在那里那么生长着。
认识之后,就经常看见附地菜了,按某种分类,它们算是杂草。它们在冬天长出来,早春开花。它的植株几乎帖而生,附地菜这个名称这这么来的?叶一般是长椭圆形,表面有许多白色的短毛。花很小,直径约3-5毫米,5枚淡蓝色花瓣,花中间一圈(喉部)黄色,里面似乎还有什么,肉眼看不清。未开放的花苞则是很淡的蓝色中透出粉红色。
附地菜的花期,叶子灰绿的底色上有星星点点的淡蓝色和更小的黄色,让我觉得非常热闹,这也可以说是生命的庆典吧。我看着,似乎感觉得到内心有一种奇妙的律动。
拍了附地菜照片,放大了看,才能稍微看出花喉部附属物是接近梯形的半圆形,喉部里面的东西看不清楚,似乎也是5个。一开始,看到能把这么小的花拍得比较清楚,自己都想夸奖自己。后来拍得较多,也就觉得拍清楚是很平常了,还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浙江植物志》上说,附地菜属植物全国约有32种,浙江省仅1种。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9-30 22:14:57 +0800 CST  
0052、荠菜
荠菜,十字花科(Cruciferae)荠属(Capsella),一年或二年生草本。
拉丁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 (Linn.) Medic.

荠菜是大名鼎鼎的野菜。对植物植物感兴趣后,常在文章中看到关于它的种种,网上的图片也见了不少,荠菜馅的饺子也吃过,但我在较长的时间内却一直没有认识生长着的荠菜。
2006年春节前后,在多处发现有种小小的白花在开放,疑心那就是荠菜。仔细地观察,和自己经常翻看的《浙江省金华地区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所述荠菜的特征都相符:
“基生叶丛生,塌地,羽状分裂。抽茎后,有分枝,叶互生,无柄,叶片披针形至长圆形,边缘常有不规则的缺刻或锯齿,基部耳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而具柄,花瓣4,白色,呈十字排列。短角果倒三角状或倒心形,扁平,先端凹陷……”
就这样认出它来了,原来它就在我的身边,而且多得很。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它细小的白花几乎随处可见,奇怪的是它不开花时我又常常没有发现它。
上面引的对荠菜叶的描述并不全面,比较全面的是下面的:
“叶羽状分裂,提琴状羽裂或不整齐羽裂,有时不分裂,裂片有锯齿,具柄,柄上常带狭翅。”
有段时间我就是看到了不分裂的叶,看花时荠菜花,但是叶又不一样,纳闷了很久,直到查到上述答案。

荠菜属十字花科,顾名思义,就是花呈十字形也就是4瓣,这是一个很显著的特点。一些蔬菜都属于十字花科,如白菜、萝卜等,还有著名的油菜花。
荠菜的花很小,直径大约5毫米左右。就我常见的而言,荠菜花与碎米荠的花相像,两者植株和果倒是很容易区别。比较而言,荠菜花瓣看上去“胖”一些,碎米荠的花“瘦”一些,看多了也容易区分。
荠菜刚开始开花的时候,花序的顶端大致是一个平面,最外围的花先开,中间则是花蕾。慢慢地,花序轴伸长,成为总状花序。从荠菜的花果序上我看到了光阴的的流逝:顶部有些花苞还未开放,上面的小白花正在开着,稍往下有些花已经收缩露出里面的短角果,而下面的短角果已经成熟干枯了。这样,花序轴又似乎记录了时间,成了时间轴。
按植物志介绍,十字花科植物很多是“四强雄蕊”,就是共6个雄蕊,其中4个长一点,2个短一点。但在荠菜的各论中没有详细说是否也是这样。我仔细看荠菜花的照片(在实物是看不清的),有的那4个更靠近花柱的雄蕊的确长一点,另2个相对短,是属于“四强”;但也有的6个基本一样长。另外,雌蕊的顶端好像被截去了一段似的,是平的。抛开这种学术角度的观察,则我看到的荠菜花很精致、很可爱。

荠菜在中国古代的记录很早就有了,《诗经?邶风?谷风》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句子,唐代白居易的诗里也有多处说到它,后来就更多了,就我知道的而言,苏轼、辛弃疾、郑板桥……都提到过荠菜。特别喜欢辛弃疾《鹧鸪天》中的两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以长在城中(花园里?)的桃李对比野生在溪头的荠菜,桃花李花艳丽但不堪风雨,荠菜花素净经风雨仍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真有一种野草平凡朴素的豪迈。
2008年4月5日,到金华琅琊镇金兰水库里面的山里,在溪边湿润的地上看到不少的碎米荠,白色的小花在阳光下热闹而安静地开放,让我想起老辛的词句,转念又想:可惜是碎米荠而不是荠菜。其实这么想已经落入某种“障”:野花就那么开着,看到了是我的福气,何必咬文嚼字地要去合什么诗词的意境?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这么说荠菜:
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口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卖了,但荠菜还是一种野菜,须得自家去采。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顾禄的《清嘉录》上亦说:“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但浙东人却不很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了。
知堂的识见我是很佩服的,更喜欢他的文字:娓娓道来,不卖弄,不矜夸。这似乎也是行文的态度问题。

最初认识荠菜时,曾在网上找相关资料,“上海杂草网”这么说:
“(荠菜)属十字花科越年生或一年生杂草。在上海各地均有分布,它不仅是一种主要害草,而且是病虫害的媒介,为甘蓝霜霉病、棉蚜、桃蚜及萝卜蚜的寄主。”
而“中国植物科普网”则说:
“原为野生菜,近年已人工培育,成为栽培蔬菜。荠菜以嫩茎叶供食 ,味清香鲜美常将它作菜馅或作豆腐羹、炒肉丝、烧汤、也可晒成干,但味较差。长期食用荠菜有明目、清热、止血、利尿、治痢之功效。”
不同的视角,描述和结论也不一样。我个人仅仅是把荠菜当做自己感兴趣、可亲近的对象。

荠菜还有个很好的名字叫“护生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一并释名:
“荠生济济,故谓之荠。释家取其茎作挑灯杖,可辟蚁、蛾,谓之护生草,云能护众生也。”
对我来说,这样的解释太简略了些,不太好理解。夏纬瑛《植物名释札记》则说:
“荠菜小草,其苗叶多缺刻,荠菜之为名,在盖是取其植物小而细碎之义。”
倒是易懂,可又觉得略微牵强,“植物小而细碎”的多着呢。
金华方言中称荠菜为“香xiè”,不知这个“xiè”是哪个字,有的书写成“香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似乎说不太通。我估计是当初编书的人下到民间又不懂当地方言,随便给弄了个字。多年后,查曹志耘《金华方言词典》,居然就是“香荠”,开始不以为然,觉得“荠”以及其他的同音字在金华话里好像不是这么发音,后来忽然想到“荸荠”在金华方言中的叫法,再想到“齐”的发音,明白过来原来金华话中“荠”是按“齐”发音。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01 21:26:40 +0800 CST  
0053、臭荠
臭荠,十字花科(Cruciferae)臭荠属(Coronopus),一年生或二年生葡匐草本植物。
拉丁名:Coronopus didymus (Linn.)J.E.Smith

2006年4月,我在金华凤凰山花园靠劳动路的假山边看到一种草本,葡匐在地上生长,叶子细碎,似曾相识,又说不出它的名字。
2007年4月28日,在浙江建德江边的花坛里又见到这种植物,已经结出了小小肾形果。原先看到它的叶子,瞎猜可能是伞形花科,现在看到了果,又让我糊涂了。6月15日,在原生植物论坛(后来的之江草木)请教后知道了它的名字。以我当时对植物的认知来说,臭荠的叶子、果实都比较奇怪。
2009年4月17日,在金华八一南街与金磬路交叉口一带发现路边和花坛里较多臭荠,它的花很小但很好看,可是没有拍到自己满意的照片。
总的说来,我好象不是经常能够看到臭荠,按理说它也是比较普通的野草。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03 23:45:09 +0800 CST  
一石兄:
有几天没见你了,原来出差到南方了。
中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各地的植物差异当然很大,这样丰富才好呵。我八月份去了九寨沟和黄龙,那边的植物让我大开眼界,也是基本上不认识,不过大多能判断到科,少数的能到属。
紫薇在浙江四五米高是很普通的,八月中刚听专家说起过,在浙江,搞苗木的人经常把紫薇嫁接到尾叶紫薇上。我以前曾拍到过总要两人才抱得过来的紫薇,全是花。

谢谢啊肯啊!

小卦兄:
臭荠我见到是比较少,但想想应该也是普通的野草,草坪、花坛里都可能会有。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04 22:28:14 +0800 CST  
0054、诸葛菜
诸葛菜,十字花科(Cruciferae)诸葛菜属(Orychophragmus),一年或二年生草本。
拉丁名:Orychophragmus violaceus(L.) O.E.Schulz.
别 名:二月蓝

最早知道二月蓝,好像是在天涯网友害虫的帖里,当时的印象就是4瓣蓝紫色的花。
2006年3月28日,在金华婺州公园里看到樟树下有一小片淡紫色的花,当时还没有把握就是二月蓝,只觉得好像看到过照片。
2006年4月17日,开车行驶在金华金义快速通道上,看到隔离带里有很多开蓝花的草本植物,靠边停车,去看,原来就是二月蓝。这时已经能认出它了。
2007年7月,网上有了《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网络版,查阅之后,才知道二月蓝的中文通用名是诸葛菜,《浙江植物志》里只有诸葛菜这一个名称,《中国植物志》则注出在北京叫二月蓝。
在网上查资料,据说诸葛菜这个名称是因为诸葛亮率军出征时曾采嫩梢为菜,故得名,有的还有详细的故事(故事详细了可信度就低了)。但我总觉得有些无稽,稍微留意看一下具体内容,多半说的却是芜菁。
因它在农历二月开蓝紫色花,得名二月蓝,我觉得这个名字通俗明了又有味道,比似乎很有来历的“诸葛菜”要好多了。
2010年3月20日,在杭州植物园,看到成片的诸葛菜,很壮观。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04 23:47:28 +0800 CST  
诸葛菜是很平凡,不过我这儿野生的不多——至少我见到的不多。
我个人不觉得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世界和语言,我就觉得它们是一个个一般来说都是有趣有时是神奇的物种而已:)

回一石兄:我说的那种很大的紫薇是2005年8月在金华鞋塘镇附近公路边的苗圃里见到的,早已经卖掉了吧。那应该是嫁接的。

小卦兄:第二张诸葛菜照片正是在杭州植物园的林下拍的,当时没注意,可能就是水杉吧,但一般水杉根部膨大,这个看不出。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07 20:58:30 +0800 CST  
0055、萝卜
萝卜,十字花科(Cruciferae)萝卜属(Raphanus),一年或二年生草本。
拉丁名:Raphanus sativus Linn.

1980-82年,我在武义县杨家东风莹石公司职工学校读初中,住职工医院宿舍,那是一片小山坡上开出来的平地。在那里,我和爸爸一起种过萝卜、大白菜、丝瓜、南瓜、向日葵等,开地、除草、浇水、浇肥,干得很累,但也是乐在其中。有一次,记得是天比较冷的时候,妈妈从金华过来看我们,正好收了很多萝卜。妈妈买了肉,放了酱油,加点红辣椒,用小火炖萝卜。炖到肉和萝卜都烂了,两者混和之后的特殊香气扑鼻。记忆中,那一大锅萝卜炖肉真是好吃呵!爸爸在山东老家的时候种过地,据他自己说,还懂得嫁接果苗,如果当年不当兵出来,可能会是一个出色的果农。我和爸爸一起种菜时,他还专门在金华新华书店买了本种蔬菜的书,书名好像是《蔬菜种植技术》,这种稍显教条的认真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是爸爸已经在2011年8月14日永远离我而去了!

萝卜在中国的历史悠久,《唐本草》就载有“莱菔”,但是我原本有些想当然地认为:从它的众多读音相近的名字“莱菔”、“芦萉”、“菈薘”、“萝瓝”(《本草纲目》)来看,多半是外来物的音译,最终大约是“萝卜”最容易书写,就成了通用名了。至于其他名字如紫花菘、温菘、土酥等等,则是对不同地方、不同时期对同一物品的不同称呼。但是夏纬瑛先生的《植物名释札记》说:

作蔬菜的芦菔(Raphanus sativus L.),日本名为“大根”,以其根之肥大之故。
“芦菔”之名字,写法有所不同,或作“萝葡”,或作“莱菔”,都是一声之转,并无不同的意思。《尔雅?释草》:“葖芦萉。”郭璞《注》曰:“萉,宜作菔。芦菔,芜菁属,紫华,大根,俗称雹葖。”解释“葖”即芦菔。不过其字又作“芦萉”耳,此亦一声之转。“紫花”正是芦菔而与芫菁有别(言芦菔为芫菁之属,与今之植物学不同)。“大根”,亦是芦菔之特点。“芦菔”之名,当与其根之肥大有关。

那么“莱菔”、“芦萉”之类,不是音译,则萝卜可能就原产中国。顺便说一句,我觉得“大根”这样的直白的名字也很好,日本还称叶蝉为“横这”。

在金华,萝卜一般在三月下旬到四月间开花,它的花白色或粉红色或淡紫,大致是白色为基调,远远望去,朴素而单调。走近了细看,有的花瓣上有紫色的条纹,有的花瓣上半部分是淡紫,也有纯白的,总之并不像远观那样单调,花瓣上的紫纹尤其让我着迷。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07 21:05:45 +0800 CST  
墨酣这么客气的,我也说不上启蒙吧。
说起来我喜欢植物似乎是有些天性的成分,但拍植物的直接动因就是在闲闲书话看到闽北修竹帖的照片。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08 21:54:27 +0800 CST  
0056、蔊菜
蔊菜,十字花科(Cruciferae)蔊菜属(Rorippa),
拉丁名:Rodppa indica(L.)Hiern

蔊菜是我经常见到的一种野生植物,对它有印象应该是很早了,回想起来,大约小时候家里养兔子经常出去割草时就认识了吧,一直对它像油菜一样果实(长角果)印象深刻。知道它的名字,则是在2006年4月17日。
这情形有些像有这么一个人,我很早能认出他,但是不知道他的名字,很久之后有朝一日我终于知道他的名字了。但是,对这个人,知道名字之后未必就更了解了,真要了解,还要一些过程,比如接触、交往、侧面了解等等。

关于“蔊菜”这个名字的来历,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蔊味辛辣,如火焊人,故名。”从中也可以知道有些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现在也有人叫它印度蔊菜,这是把拉丁名种加词indica也翻译过来了,大约觉得这样显得比较严谨,更有学术范儿吧。其实这与把韩信草(Scutellaria indica Linn.)称为印度黄芩如出一辙,至少在我觉得对我来说有些误导意味,所以我还是喜欢只称呼它为蔊菜。

就我所见而言,蔊菜一般在冬天发芽生长,3月份,就能见到它黄色小花了。最晚的,我在9月底(2006-09-25,凤凰山公园)见过它的花。这样长达半年多的花期在野生植物中好像很少。
见到蔊菜多了,对它的生长环境和周期有了些说不上是疑问的想法:它们一般生长路边、草坪、田边、花坛这些有人活动的地方,真正比较原始的山野倒看不到它们的身影,这种情形和许多一般称为“杂草”的植物如狗尾草、龙葵、繁缕等等很像。我想可能是它们适应的能力特别强吧?

同属另有一种球果蔊菜(风花菜),它的果实球形,植株相对高大一些,我见到比较少。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08 22:04:24 +0800 CST  
0057、浙江泡果荠
浙江泡果荠,十字花科(Cruciferae)泡果荠属(Hilliella),一二年生草本。
拉丁名:Hilliella warburgii (O. E. Schulz) Y. H. Zhang et H. W. Li

2010年5月11日,和朋友去金华岭下镇。在一个小水塘边上看到一种以前从未见过的植物,在这一带非常多,开蓝色(也有白色)的十字形4瓣小花,非常可爱,叶子细碎分裂,看上去清新素雅。自己只能根据它的花大致判断可能是十字花科。回家后,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网友老蒋说可能是浙江泡果荠。查《浙江植物志》,确定是它;但查《中国植物志》中却找不到浙江泡果荠,甚至没有泡果荠属,这又让我纳闷了。
2010年5月16日,自己单独又去那地方,往山里走,发现山道两边同样很多,这让我对它们的生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比较奇怪的是自己在金华其他地方没有见过它,而那一个地方却很多,这种分布的不均匀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带着疑问再查《中国植物志》,发现可能把它归入岩荠属(Cochlearia),名称是浙江岩荠(Cochlearia warburgii O. E. Schulz)。再查《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2005年版),中文名和拉丁名与《浙江植物志》一样,这书出得晚,应该更可信。

2011年,又多次去看浙江泡果荠,发现它4月初刚长出不久,5月中旬是盛花期。
我把浙江泡果荠的照片发到CFH(中国自然标本馆),鉴定结果是:阴山荠属(Yinshania)紫堇叶阴山荠[Yinshania fumarioides (Dunn) Y. Z. Zhao]。可是查《中国植物志》,阴山荠属仅一种。这让我摸不着头脑了。
又到网上查资料,原来岩荠属本来就比较麻烦,“由于人们对该属的理解不同,分属的标准多变”,所以众说纷纭。这些对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来说,难度太大,不去探究了,只要有个结论就行。
回过头来研究对比Hilliella warburgii (O. E. Schulz) Y. H. Zhang et H. W. Li和Cochlearia warburgii O. E. Schulz这两个拉丁名,临时抱佛脚查了些关于植物命名规则的资料,最终看出来的似乎是这么个意思:
这种植物原来是由O. E. Schulz命名,归入岩荠属(Cochlearia),后来Y. H. Zhang和H. W. Li(看英文名的缩写应该都是中国人)这两位研究后做了更正,把它归入了泡果荠属(Hilliella)。
再看CFH的物种信息卡,紫堇叶阴山荠[Yinshania fumarioides (Dunn) Y. Z. Zhao]条下有以下信息:
异名:
Cochlearia fumarioides Dunn
Cochlearia warburgii O. E. Schulz
Cochleariopsis warburgii (O. E. Schulz) L. L. Lou
Cochleariopsis zhejiangensis Y. H. Zhang
Cochleariella zhejiangensis (Y. H. Zhang) Y. H. Zhang et Vogt
Hilliella warburgii var. albiflora S. X. Qian
Hilliella warburgii (O. E. Schulz) Y. H. Zhang et H. W. Li
Hilliella fumarioides (Dunn) Y. H. Zhang et H. W. Li
Yinshania zhejiangensis (Y. H. Zhang) Y. Z. Zhao
Yinshania warburgii (O. E. Schulz) Y. Z. Zhao
别名:
浙江岩荠、紫堇叶岩荠、堇叶阴山荠

从这些看来,好象是又把之前分开的几种归并为一种了!倒像是《三国演义》开头的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彻底晕了,不管了,我还是叫它浙江泡果荠。不过还是罗嗦一句,“阴山荠”这个名字取得实在够差劲的。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09 22:38:09 +0800 CST  
谢谢修竹夸奖!
臭荠是40D加百微拍的。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10 22:25:11 +0800 CST  
0058、醉鱼草
醉鱼草,马钱科(Loganiaceae)醉鱼草属(Buddleja),落叶灌木。
拉丁名:Buddleja lindleyana Fort.
注:在克朗奎斯特(Cronquist)分类系统中为醉鱼草科(Buddlejaceae)。

2006年9月12日,在踏花行论坛请教后知道了醉鱼草的名字,但了解实在不多,所以紧接着9月18日在金华婺州公园看到醉鱼草在开花时,也不能肯定,只觉得可能是。当时有许多蝴蝶在飞来飞去,让我想到可能它的花比较招蝴蝶。
之后有一阵子,我分不清醉鱼草和千屈菜,老是搞混了。直到了2007年6月28日,总算能把两者分辨出来了,想起来还是见得少,缺乏感性的经验积累。
2007年6月9,在金华安地镇四顾屏山上,看见了野生的醉鱼草,没有花。这当然是回家后向人请教才知道,这时我才知道金华有野生的醉鱼草,原以为它只是园林花卉。
2009年中,发现小区里多处种着醉鱼草,花有紫红色、蓝色、黄色、白色,可能有些是栽培品种。它的花期很长,到10月中旬仍有花,从它们的花序上同样能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以前看荠菜的花序也有这种感受。
2010年及以后,多次在山上见到野生醉鱼草,都是紫红色的花。
2011年8月4日,在小区内的醉鱼草上看到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只咖啡透翅天蛾(或长喙天蛾)快速飞来飞去,忽然间,它很不自然地停在醉鱼草的叶子边,扑楞着翅膀,按说它采蜜的时候是悬停在空中的,怎么会停下来呢?走近些,通过相机镜头观察才发现是天蛾被一只螳螂捉住了。拍了几张照片后,转到另一边,一边看过程一边拍照片。天蛾已经被螳螂的两把大刀牢牢地抓住,一会扑楞着翅膀,一会又停止,如此重复多次,但都是徒劳,反而螳螂的刀尖越刺越深,最后把天蛾的身体截成两段。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10 22:48:00 +0800 CST  
@最爱双鱼耳环 2012-10-11 12:50:10
没有看文字,先看得图,以为那只螳螂是一节嫩枝,这样惊险的一幕竟也被青花捕到了!
-----------------------------
正巧被我碰上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14 23:21:56 +0800 CST  
@深圳一石 2012-10-13 12:51:59
文图皆美,因为有时间的台阶和一些瞬间美的捕捉,植物本身凸现眼前。渐渐开始明白“青眼”有加在哪里。
-----------------------------
谢谢一石鼓励!自己觉得实在写不好,照片倒一般还过得去:)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14 23:24:30 +0800 CST  
谢谢小卦、胡之2008、你好阿裴!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14 23:25:39 +0800 CST  
0059、黄杨
黄杨,黄杨科(Buxaceae)黄杨属(Buxus),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拉丁名:Buxus sinica (Rehd. et Wils.) Cheng
别名:千年矮、瓜子黄杨、豆瓣黄杨、黄杨木、黄杨树、锦熟黄杨、小叶黄杨、野黄杨

对我来说,首先有名的是黄杨木,我知道很多精致的小件木雕都是黄杨木做的。这让我连带对黄杨这种植物产生了好奇,想必它的木质非常坚硬吧。
黄杨属的植物,我先见到的是叶子长长的人们一般称之为雀舌黄杨的,原因很简单,早些时候绿化上运用的都是这种,小区、单位都有种着。但按《浙江植物志》记载,叶子长的浙江只有匙叶黄杨,那么我所见的只能是它,而不大可能是雀舌黄杨。实际上我也一直没能掌握匙叶黄杨和雀舌黄杨的区分方法,因为要从叶片干后以及不育雄蕊与萼片的长度之比来判别,这对我来说太专业也太麻烦。
大约是2005年12月,我见到了黄杨并认识了它,又搜集了一些资料,对它稍有了解,如:生长缓慢,一年长一寸,木质坚硬等等。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经常在金华双龙大桥北端的公交车站等车,边上隔离绿化带里就种着黄杨,我得以经常观察它们。它的叶片椭圆形,厚厚的,有光泽,很有趣的是叶端很多有个微凹,又有不少叶端有个小尖凸出。叶的中脉明显地凸起,两边的侧脉清晰可见,形成美妙的纹路。比较而言,我喜欢这种略显憨太的叶形而不喜欢那种叶子长长的。
有一年冬天,很冷,我看到黄杨挨冻过之后,叶呈红褐色。看上去倒是挺好看,可是我想对它的生长来说可能要艰难一些了吧。

2006年8月25日,在杭州植物园见到了近3米高、主干直径约10厘米的黄杨,结了很多果实。我想要长成这样,少说也有上百年了吧。
2007年6月22日,在杭州柳浪闻莺,一块刻着“古树名木”字样的石碑上另有小些的字标着树名“瓜子黄杨”以及学名、树龄、编号等,而对象居然只是一根高2米左右的木桩,实在是让我痛心不已!
2008年4月6日,在金华一中校园内,看到黄杨长出了嫩叶,形状和颜色都非常可爱。
2012年3月22日,在金华北山冰壶洞往上的石阶边,看到种植的黄杨(应该不是野生的)上有点点的淡黄色,近了才看明白是它的花,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黄杨的花。想起来是因为黄杨的花期早,往年上北山都是错过了。至于绿化带里常见到的黄杨,可能年数还不够吧。

《本草纲目》中对黄杨的描述很有趣,照抄如下:
“黄杨生诸山野中,人家多栽种之。枝叶攒簇上耸,叶似初生槐芽而青浓,不花不实,四时不凋。其性难长,俗说岁长一寸,遇闰则退。今试之,但闰年不长耳。其木坚腻,作梳剜印最良。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世重黄杨,以其无火也。用水试之,沉则无火。凡取此木,必以阴晦,夜无一星,伐之则不裂。”
“遇闰则退”总是太离奇了吧,至少违反我的常识,可李时珍居然还说:“今试之,但闰年不长耳。”我推测是因为本来黄杨就生长缓慢,他试的那一年(或几年?)看不出生长而已。
“凡取此木,必以阴晦,夜无一星,伐之则不裂。”也属于怪力乱神一类,不足信。

另有种叫大叶黄杨的植物,属卫矛科卫矛属,名字有些误导,所以我一般叫它的另一个名字:冬青卫矛。它还有几个变种,在园林绿化中运用较多:金边大叶黄杨(叶边缘黄色)、金心大叶黄杨(叶中心黄色)……实际上它们都和黄杨没什么关系。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0-14 23:30:38 +0800 CST  

楼主:青花瓷

字数:683

发表时间:2012-07-12 07: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22 13:17:13 +0800 CST

评论数:24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