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草木(连载)

0028、五加
五加,五加科(Araliaceae)五加属(Eleutherococcus),落叶灌木。
拉丁名:Eleutherococcus nodiflorus W.W.Smith

浙江省建德市的严东关五加皮酒很有名,有红的、白的两种。后来我知道五加皮酒就是用五加的根皮泡制而成。
多年以前,有段时间电视里老是放一个广告:要吃饭了,一个年轻男人愁眉苦脸地说:没有五加白。意思是没有五加白酒胃口不开。
另外好像还听说过刺五加。
这一切让我对五加这种植物很好奇,特别是在我对植物感兴趣之后,知道它还是位科长,更是非常想见到它。

可是如此大名鼎鼎的植物,我直到2009年才看到它。记得以前有次上金华的北山,下山时同车有人采了五加科的植物,但确定不了是什么,只是猜测是五加吧,那不应该算我真正见到它。
2009年3月16日,在永康花街镇一处山脚意外发现一种掌状复叶的植物,以前从没见过,它的叶子有鞘叶,淡黄色半透明,像花瓣似的。叶腋处似乎长出了花序,那就不久以后就要开花。自己判断应该是五加科的植物吧。回来查《浙江植物志》,五加属可以确定,具体的种还没有把握。
之后的日子连续观察,它似乎考验我的耐性,慢慢地生长变化,却迟迟地直到4月24日才开花。它众多小小黄绿色的聚集一起形成一个球状的花序,花5瓣,花瓣向后翻折,以致咋一看似乎没有花瓣只有花蕊,雄蕊5枚,顶端的花药相对很大。

2009年以后,没有机会经常去永康了。那以后,除了曾在杭州植物园的分类区见过一次外,没有在其他地方再过五加。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8-18 21:23:33 +0800 CST  
0029、八角金盘
八角金盘,五加科(Araliaceae)八角金盘属(Fatsia),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拉丁名:Fatsia japonica Decne.et planch.

初次注意到八角金盘是2005年8月在金华一中的校园里,感觉它的叶子有点象小时候常见的蓖麻。后来在公路的隔离带、公园等多处都见到它,除了叶子形状稍有些奇怪,其他好象也没什么的,但因为它的特殊的叶形,倒是记住它了。大约在10月,等到它开花了,发现它那乳白色的花居然还挺好看的,非常精致。12月,知道了它的名字。
后来到杭州、上海等地,发现高架桥的下面经常种着八角金盘,想来可能是因为它比较耐荫并且也不大需要护理吧。查资料,果然如此。
因为实在太多、太常见了,对八角金盘也就不那么在意,这也算是人之常情。换个角度想,如果它是野生的、不这么常见,那么当我见到它时可能会惊艳吧。类似的情况很多。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8-20 23:31:56 +0800 CST  

墨璃流飒:
谢谢你的喜欢!我就是想把我认识、观察植物的过程记录下来,特别是那些植物志上没有的生长、变化的过程,可是真到写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积累得太少,对要写的植物了解得还很不够。至于照片嘛,毕竟拍了好几年了,和摄影高手比固然差距很大,纵向和自己比进步还是挺大的,嘿嘿。

一石:
我也很喜欢滴水珠,它的叶子的形状,它的珠芽,还有它的生境。就是看到它的花总想笑,可能我的联想有些滑稽了。
你说的对,正如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一种植物也是独特的,就是身边常见的植物,仔细观察后一般都会有新的发现。

三叶草阳光:
我去的地方少,不太了解,但至少在华东八角金盘很普遍。


这些天都在整理清凉峰的植物,有空了再写青眼草木。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8-22 22:15:33 +0800 CST  
林格林格林:你说的可能是茜草科水团花?那个花倒是和五加科的一些植物的花有些像。

谢谢瑟瑟荻花、松韵、唐暄、那么离谱的事!

一石兄:握手!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8-25 20:32:53 +0800 CST  
0030、马兜铃
马兜铃,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马兜铃属(Aristolochia),多年生缠绕草本。
拉丁名: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马兜铃是我先在书上认识,然后再看到实物。
2005年,在地摊上买了《浙江民间常用中草药》(第二集),翻看的时候发现36-37页间有张叶子的标本,36页左边上还注着红墨水的字:有臭味。那两页正是马兜铃,37页是线描图,根、茎、叶、花果都有。
2005年7月8日,在金华迎宾大道一处西面的野地里第一次看到它,感觉有些奇妙,因为图形已经比较熟悉,突然见到了有色彩、活生生的实物,仿佛是按图索骥终于有了结果。不久后在金华凤山街一个单位门口的花坛里又看到它。
2006年上班的地点变了,在金华讪秋滨街道姜山头村附近见到不少。

马兜铃的整个植株都比较奇怪,叶形奇怪,叶的基部的形状让我想到如来佛的耳垂。它的花更奇怪,花朵上面的形状像个歪歪扭扭的喇叭,基部却是球形。而花色更是少见,上部是暗紫色,下部绿色。马兜铃植株还有一股怪怪的味道,不过我倒挺喜欢闻的。

2007年9月12日,金华一位拍蝴蝶的网友问我哪里有马兜铃,说它是丝带凤蝶的寄主。带他去找,果然发现了丝带凤蝶,丝带凤蝶是我所见过飞翔姿态最美的一种蝴蝶。
2008年5月14日,我观察到丝带凤蝶把卵产在马兜铃叶的背面,乳白色的孵像一颗颗小珍珠亮晶晶的。半个月后,我看到丝带凤蝶幼虫在吃马兜铃叶。这种昆虫的食物单一性,法布尔也提到过,我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丝带凤蝶把卵产在叶背的本能。
2010年,看到金华市多湖街道十二里村附近的一处也有马兜铃,但是看不到有丝带凤蝶。
其他地方似乎还零星地见到过。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8-25 20:45:39 +0800 CST  
三叶草阳光:
我从2006年开始记录自己所拍摄的植物。

一石兄:
我现在的目标和在做的,确是如你所说“看它四季里的样子,知其名,懂其变”,只是常常感到了解得太少,这里有多方面的限制,所以有几种植物原来准备写,动手时发现自己实在写不出来,只能放下。

修竹兄:
我写“青眼草本”这个系列时本来有一段类似“缘起”的说明文字,没有完成,所以没有发,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我拍植物直接的动因就是闲闲书话看到闽北修竹拍的照片和他写植物的文字。”
对植物的名称,我很有兴趣,考证是说不上,只稍微查些相关资料而已,这方面过眼的书中觉得内容比较丰富的是《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和夏纬瑛《植物名释札记》,比较莫名其妙的是高明乾的《植物古汉名图考》,植物方面的内容倒多是拉丁名的解释。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8-26 21:48:33 +0800 CST  
0031、祁阳细辛
祁阳细辛,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细辛属(Asar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Asarum magnificum Tsiang ex C. Y. Cheng et C. S. Yang

本来是想写细辛,但当今年我对细辛属植物稍有了解后,实在没把握自己见过的这一属植物中有没有属长细辛,倒是祁阳细辛外部特征相对明显,容易辩认确定,那就写它了。

2012年4月3日,在金华市安地镇一处山脚,发现了一种叶子油光发亮的细辛属植物,去根部找,看到两个像蛇头的花序,有一个前面已经裂开了。边上还有一种细辛属叶基是耳状的,叶面有花斑,花和北山上见到的差不多。回家上网请教,网友寻雨说是祁阳细辛,自己再查植物志也觉得是。
4月18日,又到那地方去,看到祁阳细辛已经开花了,它的花很大,而且好看,比北山上那种好看多了。一阵狂喜之后,正专心蹲拨开周围的枯枝叶、找角度、拍照片,一个拔笋归来的妇女悄无声息走到我身后突然开口说话:“侬改格里大个?(你在这里干什么)”被吓了一大跳。大概她看我的样子比较可疑?拍完照片,想起来有关细辛的描述,扯了一点两种细辛属的叶闻了,都有一种好闻的辛辣味,相似,但程度不同。
5月5日,我看到祁阳细辛还有花。

细辛这个名字,《本草纲目》说:
颂曰:华州真细辛,根细而味极辛,故名之曰细辛。
时珍曰:小辛、少辛,皆此义也。按《山海经》云,浮戏之山多少辛。《管子》云,五沃之土,群药生少辛,是矣。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8-26 22:15:50 +0800 CST  
0032、萝藦
萝藦,萝藦科(Asclepiadaceae)萝藦属(Metaplexis),多年生缠绕草本。
拉丁名: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 Makino

刚开始学着辩认植物的时候,经常在踏花行论坛里发帖请教,有时一些植物不能确定到种,高人们往往就说是某某科某某属,当时由于对植物分类缺乏起码的了解,对此很不以为然,觉得直接说出名称不就行了吗,说不出名称的话说科属什么的有什么意思哟?后来我知道说出科属当然是很有意义的。
我就是在高人们说说某某科某某属的时候知道了萝藦这个奇怪的名字,慢慢地看到植物图片多了,发现这位科长及其下属常常是形态奇异(花、果形状奇特)、性情古怪(有乳汁),不由对科长本人产生了好奇,希望能一睹真容。

大约是2006年的一天,我在金华凤凰山公园里散步,见到有一种藤爬在红花檵木上,无意中折断它的茎,有白汁流出。当时没带相机,后来想起来那种植物可能就是萝藦。
2007年10月14日,在金华金东区艾青路北边人行道的外侧见过到正在开花的萝藦,当时照片已经见得很多,一见到实物马上就认出来了。
2008年9月2日,在上海市轨道交通8号线翔殷路站的入口处花坛里意外看到了萝藦在开花,它们白色的花瓣毛茸茸的。9月7日,在同一地方我看到了粉红色的萝藦花。
2010年10月29日,发现在自己住的小区外的锦绣杜鹃和红花檵木上有萝藦在攀爬着。可是,不久之后它们就被绿化工人除去了。
2011年5月2日,我看到小区外那里的萝摩又长出来了。8月4日,它们开花了。
2012年,比较早就注意到小区外的萝藦长出来了。7月4日,它们已经开花。8月10日,我见到有非常多的萝藦花,并有股不太好闻的味道,而萝藦藤不但布满了四周的锦绣杜鹃和红花檵木,而且还爬上了一棵鸡爪槭的树冠,另有一路沿着水管攀援而上到二层楼左右的高度。8月20日,这里所有萝藦消失了,应该又是被绿化工人除掉了。我想明年它们还会长出来。

说起来比较奇怪,我看到的萝藦都是以杂草的形式出现,不是路边就是花坛或者绿化带里,在真正的野外还从没见过它。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8-27 22:53:28 +0800 CST  
0033、天门冬
天门冬,百合科(Liliaceae)天门冬属(Asparagus),多年生攀援植物。
拉丁名: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

2010年5月16日,我一个人到金华市岭下镇一处小山,在小溪边发现一种以前没见过的植物,叶子细细绿油油的,绿色的茎曲扭着缠绕攀援在其他植物上,当时就怀疑是天门冬属的植物,也许是在网上见了一些照片有些印象吧。再往上走,又在路边看到这种植物,而且在开花。回家查《浙江植物志》,觉得应该就是天门冬。
天门冬属植物,以前常见的是文竹,这是一种弱小纤细的观赏植物。后来在上海植物园的温室里见过武竹,比文竹要粗壮得多。这两种因为都是种植的,看见了感觉也就是见了,而看到野生植物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有一种发现的成就感,天门冬是第一种此属植物,见了有异常的欣喜。
仔细看放大了的照片会发现一些当时在野外未曾注意到的细节,如天门冬茎上的纵棱、叶中脉突起、6片花瓣分为两层。查阅资料(主要是植物志)会获得可能之前没想到或没注意到的内容,如天门冬雌雄异株。在这样的过程,我算是渐渐了解天门冬了。
那以后,就经常惦记着它。

一年之后,2011年4月5日,又到那处小山,想去看看浙江泡果荠、木通、天门冬等,结果其他两种都看到了,就是没见到天门冬,可能是自己粗心没找到。5月8日,我看见了天门冬将要开花。5月29日,本打算去拍天门冬的花,谁知天门冬花已开过,果还没结出来,倒是在它边上看到并确认了绞股蓝,去年就是在此处见到绞股蓝。11月4日,在金华北山上一处,看到有天门冬。

2012年4月17日,在金华北山较高处发现天门冬,它们刚长出许多嫩叶。4月18日,在金华安地镇的小山里看到也有天门冬,这时候我意识到其实天门冬在金华也算是比较常见,只是以前我没见到而已。4月30日,金华北山上的天门冬将要开花。5月5日,金华安地镇的小山里的天门冬有了花苞。5月21日,在金华北山上一条少有人走的山路边,看见天门冬开花了,有一处天门冬非常茂密,挂满在马尾松上。6月20日,这条小路边的天门冬结果了,绿色,圆形。

天门冬这个名字很有味道,可是又不知所以然。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草之茂者为虋,俗作门。此草蔓茂,而功同麦门冬,故曰天门冬,或曰天棘。”
说得通俗易懂,但似又没有完全解释圆满,“天”字就不能落到实处。
夏纬瑛《植物名释札记》云:“天门冬”者,言其药物为天然产生而带红色之冰冬耳。
具体的,天为自然之义,门为赤色之义(根的颜色)、冬是冰棱之义(根的形状)。
感觉有些求之过深了。

顺便说一句,我们吃的蔬菜芦笋,就是与天门冬同属的石刁柏的幼苗。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8-28 23:05:05 +0800 CST  
最爱双鱼耳环:
经你一说我想起来还真是这样,葱兰的脾气和韭菜差不多。

小卦:
萝藦科的野生植物,除了科长我还见过牛皮消。这次在清凉峰见到了萝藦科娃儿藤属贵州娃儿藤,可能还有七层楼。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8-30 22:13:02 +0800 CST  
0034、棕榈
棕榈,棕榈科(Palmae)棕榈属(Trachycarpus),常绿乔木。
拉丁名: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f.)H.Wendl.

在我小的时候,很多日用品都是棕榈上的“棕”(后来知道那叫叶鞘纤维)制成的:睡觉的棕棚、防雨的蓑衣、扫帚、垫子、刷子……还有一种扇子是用棕榈叶做的,比起麦杆做的扇子和纸扇,它要结实耐用得多。
所以我很早就知道了棕榈,也似乎很早就认识了棕榈树。在金华一带,房前屋后经常可以看到它,公园里也有种着,这些都是栽培的。有几次在山上也看到有棕榈零星分布,常常是孤零零地一棵,多的也不过两三棵,那应该是野生的吧?记忆中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到金华汤溪镇黄岩孔村,在山上一面爬满了藤本植物的巨大石壁前,有一株棕榈孤然而立。
虽然对棕榈算是比较熟悉,但是我直到2008年才注意到棕榈的花。它的花长在叶下的下面,淡黄色,走近了仔细看才发现是众多小花密密麻麻攒在一处,小花有花瓣、有花蕊,粉雕玉琢,很精致。
我见到棕榈一般都是亭亭玉立,直直的淡黑色的茎上有圈一圈的印痕,那是叶鞘留下的痕迹,有时还残留着棕色的纤维,这就是术语所说的“叶鞘纤维”。叶大多集中生于茎顶部,长长的叶柄周四周伸出撑起宽大而细裂的扇形叶片,自在而从容。
棕榈科植物宽阔的大叶、长长的叶柄给人的印象就是热带风光,而棕榈是中国分布最靠北的棕榈科植物,其他的同科植物大概都不能耐寒吧。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8-30 22:16:28 +0800 CST  
棕榈的花是雄花还是雌花我也没有弄清楚,只好避而不谈,不想还被一石兄问倒子了。
实际上身边太多的东西(不光是植物),我们只是缺少观察和发现。具体到我自己,我倒是担心自己太关注植物了,反而失去了发现其他一些有趣事物的机会。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8-31 23:19:14 +0800 CST  
0035、绵枣儿
绵枣儿,百合科(Liliaceae)绵枣儿属(Scill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Scilla scilloides (Lindl.)Druce

2006年9月28日下午,在单位的草坪上意外发现了一种植物,只见一根花茎长长地从地面升起,花茎前面的一段上开着小小的淡紫色的花,再往上还有许多未开的花苞。10月20日,在网上请教后知道它是百合科的绵枣儿。这让我感到很意外,原先印象中百合是属于花店中的事物,怎么这野生的不起眼的小花居然是百合科!后来知道百合科包含了许多属,连葱、大蒜、韭菜以及我熟悉的金刚刺(菝葜)也属于百合科,这倒让我对植物分类感到好奇并产生了兴趣。
那以后在不同的地方见过绵枣儿几次,草坪上、野地里、山上都有。
2008年10月3日,在单位外外小丘陵上看到有几株绵枣儿在开花。拨开它边上其他野草的乱叶找它的叶子,没看到,似乎它也和石蒜一样,开花时没有叶子。仔细看它的花,有百合科植物的共性:花瓣6片,雄蕊6枚,雌蕊1枚。
2010年10月10日,我在单位的消防水池边看到居然有绵枣儿在开花。

绵枣儿未开时,混在其他野草中间,我根本辩认不出它,只有当它开花时,才注意到,类似的情形还有很多。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8-31 23:21:03 +0800 CST  
问好最爱双鱼耳环、林泠烟、fanrenkongjian、安歌儿、深圳一石、三叶草阳光!
安歌好久没见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9-02 23:11:48 +0800 CST  
0036、宝铎草
宝铎草,百合科(Liliaceae)万寿竹属(Disporum),多年生宿根草本。
拉丁名:Disporum sessile D.Don

宝铎草是我较早认识的山林野生植物,对它有些特殊的感觉。
第一次见到宝铎草,是2006年3月31日在金华北山双龙洞风景区,那应该是我第一次较为正式地上山拍野生植物,具体的地点是冰壶洞上去一点游步道台阶右边有粗黑的大水管的地方,记得山路的另一边也有。它就在那儿,叶翠绿,花鲜黄。回家自己翻书和在网上查找(当时只知道对着图或照片比较),开始以为是黄精,后来在南京大学植物网上看到介绍,确认为宝铎草。当时我对这一类的植物见得少,感觉比较特殊,名字又这么好,就比较珍惜和喜爱它。
宝铎草的花总是俯垂向下,花瓣一般也不张开,我觉得它比徐志摩诗里的水莲花害羞多了,这让我想要拍清楚它的花很不容易。
2007年3月30日,在同一地点又看到了它。这次把它的花翻上来想拍个正面让它的花露出真容,一不留神把它的茎折断了,虽然得以看到花蕊,但这事让我歉疚了一段时间。
后来见到它的次数多了,知道在金华一带的山上宝铎草也算是常见的野生植物。

对宝铎草这个名字有些好奇,在网上找相关资料,有这么说的:
铎是一种古代乐器,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为古代乐器。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木铎。铃铎。铎舞。古代铜制打击乐器。多用于军旅。其形制略近于甬钟,但比钟小。柄短而呈方形。体腔内有舌或无舌。有舌者可摇击发声。舌分铜制与木制两种。铜舌者为金铎,木舌者为木铎。《左传?襄公十四年》:“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注:“遒人,行令之官也。木铎,木舌金铃”。
再找铎的图片,果然与宝铎草的花非常相似,则宝铎草这个名字是指花形比较说得通,而宝铎草的花蕊则正好可看成是铎的舌片了。

前些年我都是在三月底四月初的时见到宝铎草,那正是它的花期,印象中它也就是单独一根茎长上来茎顶长出花序那个样子了。
2012年,我到山上的次数较多。3月中旬,它们刚刚破土而出。3月底,它们已经开花,花期大约持续1个月。4月下旬到5月初,宝铎草开花后,结了绿色的圆柱状果,植物继续生长,会长出一些分枝,慢慢地向周边扩展蔓生,变成了对我来说比较陌生的样子,粗一看倒有些像菝葜之类了。
2012年5月9日,在丽水市遂昌县高坪乡海拔约1100-1200米的山上,见到几处宝铎草都只有1朵花,比较奇怪。也许是生长环境及个体的差异。

在网上见到好像有北方的植物专家说中国根本没有宝铎草,全是少花万寿竹,理论上说,这个结论有正确的可能性,但我总觉得这种“说无”恐怕是失之武断了,你要走过多少地方鉴定过多少种才能下这样的结论呵?!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9-02 23:14:19 +0800 CST  
是呵,细辛属的花本来就比较难见到,要细分有时还要把花解剖了才能看到特征,对我来说,一来不太忍心这么做,二来也缺乏工具和相关知识。
本来我以为自己常见的金华北山上的那种是杜衡,可是一位网友(专业人士)告诉我:
“1995年曾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杨春澍教授同赴北山考查,经实地考查,认定北山景区附近所产均为宜昌细辛(马蹄细辛)。杨教授为该种定种人之一。”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9-04 22:33:28 +0800 CST  
三叶草阳光:
今年七月、八月,我分别拍到了卷丹和药百合,这两种百合属的野花比花店里的香水百合美多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9-04 22:45:51 +0800 CST  
0037、紫萼(附:玉簪)
紫萼,百合科(Liliaceae)玉簪属(Host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Hosta entriocsa (Salisb.)Stearm
别名:紫玉簪、紫萼玉簪

玉簪,百合科(Liliaceae)玉簪属(Host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

玉簪和紫萼是同属非常相像的两种植物,开花的时候容易区分:玉簪花白色、较大,紫萼花淡紫色、较小。但是未开花时,这两种植物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叶片圆圆的,叶脉非常明显,有长长的叶柄。总之它们共同的特征非常明显,比较容易记住。
我认识它们也算比较早了,相对来说见得比较多的是紫萼。
2006年6月18日,在小区(凤凰花园)里看到人家种植的玉簪,不久之后知道了玉簪和紫萼这两个名字,从那时起对它们印象深刻。
2007年6月22日,在杭州西湖边(柳浪闻莺或花港观鱼)拍到一种玉簪园艺品种,叶边缘有一圈黄白色的且波状起伏。
2008年9月,在上海植物园内看到很多正开花的玉簪。
直到2009年,我还分不清未开花的紫萼与玉簪。
2009年4月17日,发现小区里(保集)有一段小路边种着一溜玉簪属植物,不能确定是玉簪还是紫萼,记得在哪儿看到说两种区别除了花色以外,叶上侧脉的对数也不一样,拍了一张存照。自己查对《浙江植物志》,也还是不能区分。在网上向人请教,在辩认植物上给过我诸多指点的网友PEPO告诉我一个密诀:“尖紫圆玉”,说是摸摸根部就能区分出来。实地去摸了几次,不得要领。6月14日,这种植物开花了,紫色的花,才算是确定了它是紫萼。同时结合实地摸查,总算弄明白了PEPO说的“尖紫圆玉”,原来指的是叶柄近根部分横截面,尖的是紫萼,圆的是玉簪。后来之江草木论坛网友国道画了图,用箭头标出“尖”、“圆”的位置,这样就更明白了。
后来到山上看到玉簪属植物,都伸手去摸一下(自己都忍不住想笑),无一例外是尖的。《浙江植物志》说:浙江省内玉簪未见野生,而紫萼产全省各地。我在金华北山、武义牛头山、遂昌高坪等处山上都见过较多的紫萼。

2012年,因为小区里就有紫萼,我得以有机会经常观察它们。在一年中大多数日子里,它们默默生长着(大多数植物都这样),变化可能有,但我看不出来。
2012年5月中旬,我看到紫萼抽出花葶,慢慢长高。
2012年6月7日,紫萼已经开花了。
2012年6月16日,紫萼仍在开花。它的花期也就20天左右。
2012年7月,我看到紫萼开花之后,结出绿色长圆柱状的果。
2012年8月,紫萼果实成熟,花葶开始干枯,又将恢复到平常无花无果的样子。

第一张是玉簪的栽培品种,其余是紫萼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9-04 23:01:01 +0800 CST  
希腊故事还不知道呢。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9-07 23:35:36 +0800 CST  
0038、长梗黄精(附:多花黄精)
长梗黄精,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Polygonatum filipes Merr.

多花黄精,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百合科黄精属的植物,我见到较多并且在它们开花时节才能确认的是多花黄精和长梗黄精。据《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记载,黄精属植物全国有31种,浙江有5种。浙江这5种里,多花黄精、长梗黄精还有玉竹(玉竹我到现在还没有把握)这3种叶互生,湖北黄精、黄精叶轮生。根据这一特点,大类上比较容易区分。我见过的,几乎全是叶互生的,只最近在浙江省临安市清凉峰保护区十门峡景区见一次叶轮生的,当时有专家在现场鉴定是湖北黄精。

网友PEPO在他的新浪博客“多花黄精”条下专门加注说:
“黄精是著名中药,武侠小说中,经常会出现服用什么千年黄精,功力大涨,或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之类的说法,虽不足取,但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黄精的珍贵药用价值。”
这里的黄精应该是指黄精属的多种植物统称,不一定具体到种。
武侠小说也是依据前人著述。更早的,是本草书或道家仙书里对黄精记载较多,有的对其推崇备至,现在恐怕还有很多人相信它的神奇功效。我就不止一次在山上见到有人挖黄精的根,有时看到正在挖,有时看到挖了之后满载而归,还有人是整棵挖了想带下山种的。最近的一次,是2012年5月11日,在丽水市遂昌县高坪乡的高山上,几个说上海话的老年妇女拿着蛇皮袋,一路挖上山。对于诸如此类的行为,我的态度是不以为然但不会去阻止和谴责。再说了,我自己也挖出黄精的根块吃过。

黄精属的植物我比较早就注意到了,很喜欢它们潇洒样子:大大的叶片(有点像竹叶),斜升而微拱的茎,叶腋、茎下挂着小巧玲珑的花,给我整齐、干净、自在的感觉。但很长的时间段内一直没有能够确认到具体的种,就笼统地称它们为黄精了。有时候,对于很接近的同属植物我不太明白是否有必要再细分到种有些疑问,当然这也不能成为自己缺乏分辩能力的托辞。
直到2010年5月3日在武义牛头山拍到多花黄精之后,经过请教和自己查资料,才确认是它。几天之后,5月12日,在武义龙潭背,看到更多的多花黄精,还有长梗黄精。在这里,它们大多的是长在山上一条水渠边,长长的茎斜升在水面上方,茎下的花更容易看到。这时我已经能从花的数目和花梗长度来判断是哪一种了。
长梗黄精的特点之一是总花梗细长,所以也较容易区分。我看到最长的有10厘米左右(《浙江植物志》说2.5~12厘米长),真有些担心这么细如丝的花梗怎么能挂得住那些花果果,可老天偏偏就让它长成这个样了,我的担心也是多余了吧。

《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对黄精属的形态描述中,都用“茎高”这个概念,我觉得是不妥当的,因为至少就我看到的而言,多花黄精和长梗黄精的成株几乎没有直立的,都是倾斜着,有的还斜得非常厉害,可能用“茎长”来描述更好?因为哪怕植株躺着没有高度了,却一定有长度。
另外,我见过的多花黄精茎长有超过1.5米的,1米左右的很常见,而植物志的描述中最高不过100厘米。难道就是“茎高”与“茎长”的区别?

关于黄精这个名字,李时珍《本草纲目》说:
“黄精为服食要药,故《别录》列于草部之首,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
还引张华《博物志》云:
“昔黄帝问天老曰:天地所生,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天老曰:太阳之草名黄精,食之可以长生;太阴之草名钩吻,不可食之,入口立死。人信钩吻杀人,不信黄精之益寿,不亦惑乎?”
由此可见古人的一些关于植物的概念和对黄精的推崇程度。
现在叫做钩吻的有两种植物:百部科黄精叶钩吻属黄精叶钩吻(又名金刚大),马钱科钩吻属钩吻(又名断肠草)(名称按《中国植物志》),不知张华指的是哪一种。

2012年,见到黄精属植物的次数很多,非常奇怪地却对区分它们更感到困难了。
3月31日,金华北山,见到一种黄精属植物比较怪,说是长梗黄精嘛梗不够长,说是多花花精嘛花又不够多,叶子互生而不是轮生,难道就是玉竹?。
4月3日,金华安地镇山里,见黄精属植物较多,似乎有两种,花序不一样,一种花梗从叶腋长出,另一种花梗在主干的下面垂下。
4月17日,金华北山,一种花梗较长的黄精属,应该就是长梗黄精。
4月18日,在金华安地镇的山里,见到黄精较多,大致有两种:一种花梗较长,一种花梗较短但花蕾较多。想起关于黄精的传说,就挖了一棵,把小生姜似的根块在小溪里洗净了,试着吃了。入口是淡淡的药味中稍带点甜味,但之后很长时间里喉咙里都似乎有东西噎着,不太好受。
4月30日,金华北山上,见到长梗黄精和多花黄精。
5月5日,金华安地镇山里,多花黄精和长梗黄精正是花期,有的花已经萎了。注意到纵向从下面看长梗黄精的花,花梗基本上沿茎分左右排成两列。
5月21日,金华北山上,拍到长梗黄精的花。
……
后来看《中国植物志》黄精属的描述说:“本属植物的实生苗和成长的植株,有时在叶形上和叶序上有较大的变化。”


照片:前3张长梗黄精,后2张多花黄精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09-07 23:37:52 +0800 CST  

楼主:青花瓷

字数:683

发表时间:2012-07-12 07: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22 13:17:13 +0800 CST

评论数:24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