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草木(连载)

更正:
0211、南烛(乌饭树)
附的3张图片,经大见兄指正,除第1张可确定为南烛(乌饭树)外,后两张存疑。第2张是江南越桔或黄背越桔的可能性较大。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9-05 23:04:53 +0800 CST  
0213、马醉木
马醉木,杜鹃花科(Ericaceae)马醉木属(Pieris),常绿灌木。
拉丁名:Pieris japonica (Thunb.)D. Don

最早是2006年4月在金华罗店镇的小山上见到这种花形奇特的植物。在踏花行或原生植物论坛请教后知道是马醉木,对这个名字很是好奇。对我自己来说,有一个不好的结果是因此认为花形是这样的都是马醉木了,以至于在2007年拍到毛果珍珠花和越桔属植物后都认为是它,不料请教后才知道不是。之后很长时间,我对杜鹃花科越桔属几种植物以及马醉木和毛果南烛等都是一头雾水,到现在也还是不能准确地区分。

2012年8月,分别拍到了长出花序和有果实的马醉木植物。查《浙江植物志》说是“总状花序常簇生枝顶或成圆锥花序”,还有个信息比较重要“花期3~4月,花序形成于上年秋季,果期8~9月。”那么,我看到的正是形成的花序和今年开花后结的果。

2013年8月,自己有心想把自己见过的杜鹃花科植物搞搞清楚,于是开始查阅资料,从《浙江植物志》的描述中知道马醉木有以下特征:
叶集生于枝顶。花序形成于上一年秋季,常簇生枝顶或成圆锥花序。果实是蒴果。
可是在网上搜寻图片,还是不得要领,甚至连CFH(中国自然标本馆)和PPBC(中国植物图像库)的照片似乎也有许多错误。

回头看自己2006年4月拍到的照片,大致只能从花期来判断是马醉木。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9-05 23:21:58 +0800 CST  
0214、谷精草
谷精草,谷精草科(Eriocaulaceae)谷精草属(Eriocaulon),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

2009年9月12日,我在永康倪宅山上的小水库边看到一种叶子狭长、果实(或花)是一个个白色圆球状的草本,星星点点的白色给我的感觉有些特殊,像一颗颗的小星星。当时自己猜想是莎草科或禾本科的。
9月14日,晚上上临睡前翻一本自己从旧书摊上淘来的《中药鉴定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11月第一版,P508),偶然地发现自己前天在倪宅山上小水库边看到的那种植物可能是谷精草(Eriocaulon buergerianum),既不是莎草科也不是禾本科,而是谷精草科(Eriocaulaceae)谷精草属(Eriocaulon)。
查《浙江植物志》,浙江省有谷精草属5种1变种,我见到的是谷精草属错不了,但没有把握确定具体是哪种,自己查查觉得还是偏向于属长谷精草。
有些奇怪的是,那以后我没有再见到谷精草。

关于谷精草这个名字,夏纬瑛先生说:(《植物名释札记》P98)

“谷精草”,这一名称的取义何在?
“谷精草”之名,出于《开宝本草》。《证类本草?草部下品之下》载有《开宝》之文曰:“谷精草……二月、三月于谷田中采之,一名戴星草,花白而小圆似星,故有些名尔。”
苏颂《图经本草》有“江宁府谷精草”及“秦州谷精草”二图。其“江宁府谷精草”与今谷精草似非一物。其“秦州谷精草”,则与今之谷精草大不相同。其说云:“谷精草,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春生于谷田中。叶干俱青;根花并白色。二月、三月内采花用。一名戴星草,因其叶细、花白而小圆似星,故以名尔。又有一种,茎梗差长,有节,根微赤,出秦陇间。”
由此可见:谷精草于古药用者已有二种。而此古用之二种谷精草,又都非今植物学书所载之谷精草。又古之谷精草春日采花,而今之谷精草秋日开花,是为大不相同之处。但是,“谷精草”之名称,则当从古者求其解释。
古之谷精草,一名“戴星草”,谓其花小而圆,生于茎梗(当是根生花梗)之顶端,如戴星之状。“精”、“星”一声之转,“谷精草”当即“谷星草”。又名“谷精草”者,谓其为生于谷田之星草耳。
若解作:其草为谷田或谷类之精,就不通了。精者,精华之义。岂有可谓谷田或谷类中的杂草为谷田或谷之精华的吗?

但是我总觉得仅凭“一声之转”,就认定“精”应是“星”,恐怕失之武断。再说,古人非要认为这种草就是谷之精华也未尝不可,说不上对或错,也说不上通不通。我倒是认同李时珍的释名:“谷田余气所生,故曰谷精。”(《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9-06 22:09:52 +0800 CST  
@温暖琴 960楼 2013-09-08 20:07:41
花两个晚上看你的草木,真好,学习。
-----------------------------
欢迎!谢谢!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9-11 23:26:34 +0800 CST  
@小卦I 961楼 2013-09-10 15:03:37
谷精草我怎么没见过。
-----------------------------
我也只在2009年见过,也纳闷呢。按《浙江植物志》描述,谷精草不算罕见的东西。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9-11 23:27:34 +0800 CST  
0215、铁苋菜
铁苋菜,大戟科(Euphorbiaceae )铁苋菜属(Acalyph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Acalypha australis Linn.

铁苋菜大约算是我开始学着认植物以来第一批认识的植物。查自己拍的照片,最早是2005年8月26日。找不到请教植物名的记录,那么可能是根据自己当时仅有几本植物书之一《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上的图谱对出来的——那时候,我辩识植物就是用这样最原始的笨方法,居然也认识了一些植物。

在金华一带,铁苋菜是极常见的野草,以前自己住的小区家楼下花坛里就长着不少,其他如路边、草坪、荒地里也有,所以能经常看到并观察它们。漫长的自然演化让众多个体或种群有不同的习性,铁苋菜是在春末夏初(4月底到5月初)出苗(并不是在“春天偷偷地钻出了泥土”),属于长得较晚的野草,这时候,很多野草已经开花结果了。
查自己的植物记录记到铁苋菜的,以2006年最多,2007年竟然没有,其后大约每年记录有一两次。想来还是因为太常见,就有些忽略了。然而并不是常见的就是了解了,反而正因为常见,却忽略了很多,这也是人之常情。

铁苋菜比较特殊的一点是它苞片,像叶而不是叶,如一个容器,包纳着雌花或果实。苞片展开呈心形,合上时像蚌壳。因为这苞片连同里面的圆珠状的果实,铁苋菜又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海蚌含珠”,非常形象。

铁苋菜的花让我纠结了很久,首先它的花很小,肉眼看不清,也不容易拍好,其次是权威植物书籍上的形态描述让我很难理解。
《中国植物志》说:
雌雄花同序,花序腋生,稀顶生,长1.5-5厘米,花序梗长0.5-3厘米,花序轴具短毛,雌花苞片1-2(-4)枚,卵状心形,花后增大,长1.4-2.5厘米,宽1-2厘米,边缘具三角形齿,外面沿掌状脉具疏柔毛,苞腋具雌花1-3朵;花梗无;雄花生于花序上部,排列呈穗状或头状,雄花苞片卵形,长约0. 5毫米,苞腋具雄花5-7朵,簇生;花梗长0.5毫米;雄花:花蕾时近球形,无毛,花萼裂片4枚,卵形,长约0.5毫米;雄蕊7-8枚;雌花:萼片3枚,长卵形,长0.5-1毫米,具疏毛;子房具疏毛,花柱3枚,长约2毫米,撕裂5-7条。
我国的标本,花序顶端有时生1朵雌花,其萼片4枚,子房3室,花柱3枚,无苞片。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说:
花单性,雌雄同序,无花瓣;穗状花序腋生;雌花萼片3,子房3室,被疏毛,生于花序下端的叶状苞片内,苞片开展时肾形,长约1厘米,合时如蚌,边缘有锯齿;雄花多数生于花序上端,花萼4裂,裂片镊合状;雄蕊8,花药长圆筒形,弯曲;无退化子房及花盘。

《浙江植物志》说
穗状花序腋生;雄花簇生于花序上部,萼片卵形,背面被毛,雄蕊8枚;雌花生于花序下部,有叶状肾形苞片,花萼3裂,子房3室,花柱3枚,枝状分裂。

网上找到一则资料说(可能来自“上海杂草网”):
花、果期6~10月。花序腋生;花单性,雌雄同序,无花瓣;雄花多数生于花序的上部,穗状;雌花在下,生于叶状苞片内。

比较而言,我觉得还是最后一条最容易懂。
至于花萼、雄蕊等,则很难看清楚,得用放大镜才行吧?我好像还没有确切见过雌花。据我看到的,有些铁苋菜的花序轴上只有长雌花的苞片,而没有向上伸出的一段开雄花的花序轴。
倒是《中国植物志》说的:“我国的标本,花序顶端有时生1朵雌花,其萼片4枚,子房3室,花柱3枚,无苞片。”我确实拍到过较清楚的顶生雌花结的果。

(图片居然不能帖,郁闷)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9-11 23:50:55 +0800 CST  
补上铁苋菜的照片: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9-12 07:49:11 +0800 CST  
0216、红穗铁苋菜(狗尾红)
红穗铁苋菜(狗尾红),大戟科(Euphorbiaceae)铁苋菜属(Acalypha),常绿灌木。
拉丁名:Acalypha hispida Burm. f.

2009年8月13日,我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亚洲论坛会址第一次拍到红穗铁苋菜,因为之前已多次见过照片,见了就认出它来,不过那时只知道叫狗尾红。
狗尾红这个名字通俗易懂好记,因为它的花序一条条垂下,确实像一条条的红尾巴,至于是什么动物的尾巴,倒似乎可以商榷。可是我把上传照片到CFH,自己鉴定为狗尾红,系统自动给出的名字(即所谓的中文通用名)却是红穗铁苋菜。查拉丁名种加词hispida,意思是“具硬毛的”,那么红穗铁苋菜还不是从拉丁文直译过来的,而是新拟的中文名。
查《中国植物志》才知道,红穗铁苋菜“原产于太平洋岛屿,可能在俾斯麦群岛;现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为庭园观赏植物。”而我看到的“红尾巴”全是雌花序,至于雄花,“雄花序未见。蒴果未见。”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9-19 20:58:26 +0800 CST  
0217、红桑
红桑,大戟科(Euphorbiaceae)铁苋菜属(Acalypha),灌木。
拉丁名:Acalypha wilkesiana Muell. Arg.

2008年9月7日,在上海植物园温室,看到一种植物,自己当时大约是根据叶形判断,居然认为是唇形科的,通过边上挂着的牌子知道是“彩叶红桑”。
2009年8月13日,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亚洲论坛会址再次见到红桑,已经认不出来了。
2011年,自己把很多照片上传到CFH(中国自然标本馆),网友pcssw鉴定为红桑。
红桑还是比较容易认出,不过我在两处见到的可能都是园艺品种。
查资料,才知道红桑居然是大戟科铁苋菜属。
《中国植物志》说:
“原产于太平洋岛屿〔波利尼西亚或斐济);现广泛栽培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为庭园赏叶植物;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的公园和庭园有栽培。”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9-22 22:57:57 +0800 CST  
@墨酣 970楼 2013-09-23 08:28:16
南方很多。
-----------------------------
是呵,可我在浙江看不到。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9-25 23:22:16 +0800 CST  
0218、变叶木
变叶木,大戟科(Euphorbiaceae)变叶木属(Codiaeum),灌木或小乔木。
拉丁名:Codiaeum variegatum (L.) Rumph. ex A.Juss.

2007年5月21日,在网友老蒋的帖里首次看到变叶木的照片,印象深刻,觉得很神奇。
2008年9月7日,自己在上海植物园温室里亲眼见到了变叶木,奇怪的是并没有那种“终于见到了”的激动,似乎见到了也就是见到了。想来自己对栽培的植物相对来说兴趣不大。
2009年8月12日,在海南博鳌见到较大的一丛变叶木,对我来说多少有些震撼。这让我体会气候条件不同,植物的体态差别也很大。

《中国植物志》说:
“原产于亚洲马来半岛至大洋洲;现广泛栽培于热带地区。我国南部各省区常见栽培。本种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的庭园或公园观叶植物;易扦插繁殖,园艺品种多。”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9-25 23:22:50 +0800 CST  
0220、泽漆
泽漆,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拉丁名:Euphorbia helioscopia Linn.

对我来说,泽漆的植株整体形态比较有特点,又很常见,所以很容易辨识。
我在2005年的年底认识了泽漆。当时刚开始学着辨认植物,在金华凤山街靠东一侧的路边的围墙边,就长着泽漆。它奇特的形态,嫩嫩黄绿色的叶子,让我一下就记住了并喜欢上它。
2006年1月,在踏花行论坛请教后知道了它的名字。

我见过的大戟属植物如泽漆、地锦、飞扬草的花的构造都特别的复杂,让我不得不赞叹自然造化的神奇和匠心,这样的赞叹还有很多很多。
很长的时间段内,我一直未能把泽漆的花拍清楚。2009年3月18日在金华八一南街能往安地的路边,终于把它的花拍得清楚一些了。看得稍清楚后,心中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更加强烈。
也常常觉得奇怪,泽漆的植株在我看来是如此的特殊甚至神奇,可它偏偏是几乎广布全国的常见野草(《中国植物志》上说“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广东、海南、台湾、新疆、西藏外。”),所以它又非常的平凡。
由于觉得泽漆特殊,所以特别关注,经常仔细地观察它。由于缺乏相关的植物学知识,在观察时常常分不清一些部位和器官,可能观察的方法也有问题,结果是写下的描述自己也总是不满意。查了许多资料,看得真是云里雾里,又是佩服又是惊讶。

自己终究对于这些描述还是不太明白,于是想自己观察并描述泽漆。2010年春天,我花了一些时间关注泽漆,以下是我的观察后的描述,可能还有些我强加给植物的观念:
在泽漆的植株上,数字5和3得到了重复加强调的体现,还有秩序和等级:
第一级:茎和茎生叶,茎生叶互生。
第二级:茎顶端花序的基部是5片轮生的叶,这5片叶最大,叶的上面是5根聚伞花序梗斜着向上、向外伸出。
第三级:5根伞梗各自的顶端又有3片小叶子,外面的2片基本上大小一样,叶尖指向中心的那一片叶较小,3张叶子组成了一个心形;这3张叶子上又分出3根花序梗,在花序梗基部的中间,有花序。
第四级:第三级的3根花序梗的顶端是第四级的小叶,对应于上一级两张较大的叶的花序梗上一般是3张叶,两大一小(情形同上一级一样),对应于上一级指向中心较小的叶的花序梗上一般是2张叶,基本等大。这一级的叶上再伸出的花序梗的数目一般与叶的数目相同,这些花序梗较短。而这些花序梗基部的中间又有花序。
(似乎有的只有四级)
第五级:第四级的花序梗顶端又是叶子,叶的数目重复了上一级的模式,这一级的“层高”特别低。3根花序梗的中间是1朵雌花,极短的花序梗的顶端是叶子(苞叶),紧帖的叶子(苞叶)的是雄花。雄花的形态我没能看清楚。
(终于到头了,但是偏偏最复杂)
但是且慢,在个别的植株上,我看到在这一层上,又有小叶长出,小叶的上面似乎又有少数的植株会再生出花序梗……
基于以上的观察,我觉得大自然是个集政治家、数学家、美学家……于一身的家伙。

泽漆这个名字令人费解,陶弘景说:“生时摘叶有白汁,故名泽漆。”是说它生于川泽而有白汁。夏纬瑛先生则另有见解:(《植物名释札记》,P108,94、泽漆)

“泽漆”之名,出于《神农本草》,《证类本草?草部下品之上》载之。《名医别录》曰:“一名泽茎,大戟苗也。生太山川泽,三月三日、七月七日采茎叶,阴干。”陶弘景《注》云:“此是大戟苗,生时摘叶有白汁故名泽漆。”
陶氏之说,似是因泽漆这一植物叶有白汁犹如漆树之漆汁又生于“川泽”之中,而名“泽漆”的。然而,泽漆是大戟之苗,大戟却并不生于川泽;这就有些可疑了。
《唐本草注》云:“甘遂苗似泽漆”。古人采集,并不十分严格,同属植物往往互用。则甘遂之苗自亦可为泽漆,不必专取于大戟之苗。甘遂,一名陵泽,一名重泽。“泽漆”之取名,当与“陵泽”、“重泽”有关,不必以“川泽”为言。
《名医别录》云:蜀漆“生江林山川谷及蜀、汉中,常山苗也。五月采集,阴干。”常山之苗曰蜀漆,而大戟之苗名泽漆;可见“漆”有“苗”义,又不必以“白汁”为言了。
泽漆,用大戟之苗,亦可用甘遂之苗。甘遂,一名陵泽,一名重泽。“泽漆”者,谓其为“陵泽”或“重泽”之苗耳。
今四川、汉中一带,有一种医生,自采药物,为人治病,俗谓之“草药郎中”;彼等所用的药物,俱名某漆、某漆(字或作七),这又是药物之名“漆”,而非“白汁”漆液之谓。

我觉得这又绕得实在太远了。
泽漆的别名很多,其中我喜欢的是五盏灯、五朵云这样的名称,觉得很不错。特别是“五朵云”,真把泽漆的复杂和美包含在内了,远比泽漆这个拗口又费角的名字有味道。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9-27 22:53:53 +0800 CST  
@真希望快乐 976楼 2013-09-28 15:26:50
嗨!拉下了好多没看,赶紧补上,否则太可惜。
-----------------------------
谢谢!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10-01 23:20:06 +0800 CST  
@害-虫 979楼 2013-10-01 20:01:20
看了半天,只见过铁苋菜和泽漆,泽漆的花很难拍,我今年也拍过,没拍好。青花兄拍得真可爱。
-----------------------------
害-虫好久不见,问好!
大戟科植物我见得也不多,前面的那几个都是栽培。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10-01 23:21:32 +0800 CST  
0221、飞扬草
飞扬草,大戟科(Euphorbiaceae )大戟属(Euphorbi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Euphorbia hirta Linn.

我大约是2008年8月30日首次见到飞扬草,当时只觉得是大了几号的地锦草,显得有些粗犷,似乎以前从没见过。2008年12月25日,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网友老蒋说可能是飞扬草,自己查《浙江植物志》电子版,觉得应该是大戟科大戟属飞扬草(Euphorbia hirta),这也与自己的第一观感吻合。
后来多次见到,也算是较常见的杂草吧,但是相对同属的地锦草、斑地锦又少得多。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10-01 23:24:44 +0800 CST  
0222、地锦
地锦,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一年生伏地草本。
拉丁名:Euphorbia humifusa Willd

平铺在地上,绿中带紫色,小小的长椭圆形的叶子,细细的肉红色的茎,很小的花和果实,折断了茎里面有白色的液体——这就是地锦了,在夏末或整修秋季,几乎随处都能见到它们。另外有一些很像是地锦的植物——当时我就认为是地锦——直立着或斜着向上,仿佛努力向天空扩张,那是不同于地锦的另一种形态。许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它们可能是与地锦同属的另一种小草本千根草,或者是别的什么。
金华一带一般称地锦为“奶奶草”,小时候捉金龟子玩,用奶奶草的白色液体喂它,其实也不知道它到底吃不吃。
2005年6月28日,自己刚刚开始对辩识植物产生兴趣不久,在“上海杂草网”知道了牛筋草、狗牙根、香附子、地锦、葎草、车前等常见的“杂草”的名字,事实上那时我已经认识它们很久了。对我来说,“上海杂草网”是值得纪念的网站。
和其他杂草一样,地锦普遍存在而且生命力强,只是它看上去更为柔弱:细细的茎,柔弱的叶。可是就在是人行道水泥砖的缝隙间,突然,就会有地锦长在那儿生长,在水泥地上铺成一小片。
地锦也并不总是可爱的。当把它视为妨碍了绿化的杂草拔除时,它的白色液体会让人的手粘乎乎的,干了就是一点一滴的黑痕。有时,不经意间你将一片铺在地上的地锦翻起来,它的茎叶下会有很多有臭味的小虫子。
我见过的地锦有两种,区别在于叶中间沿叶脉有无一条紫褐色的斑痕。我觉得这是老天爷给同胞兄弟加以区别的标记吧?另外我还见过好象是小一号的地锦,不知是否种的不同,为此专门在论坛和植物QQ群里问过,居然都说就是地锦(现在看来可能是小叶地锦)。大约是2008年,查《中国植物志》电子版,才知道地锦和斑地锦是同属的两种。
看地锦的植物形态描述中有“叶基部歪斜”的话,开始没怎么明白,对照着描述去看照片,原来是它的叶的基部的两边是不对称的,一边大一边小。真不知老天是怎么安排这一切的。
大戟科大戟属中有几种植物的花我始终没有很清楚的看到过,可能要用放大镜才行吧?很多时候我都真觉得老天实在是个了不起的工匠,能把器官造得那么复杂。

在植物分类上,地锦属于大戟科大戟属,一开始让我觉得很意外,怎么也想不到也看不出地锦与大戟有什么联系,我能常见到的,同属的泽漆倒是多少与大戟有些相像的地方。后来慢慢了解了一些植物知识,又见到了同属大戟科大戟属的飞扬草、通乳草,通过观察它们的花,算是也能理解这样的分类了。但是大戟属里的植物有些形态差别实在太大,还是让我摸不着头脑。做为一个外行,我觉得还不如把这一属分得更细一些。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10-05 11:54:59 +0800 CST  
0223、斑地锦
斑地锦,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Euphorbia maculata Linn.

大约在2005年6月28日我知道了地锦的名字之后不久就知道了斑地锦,它们是同属,也经常长在一起。区分方法说来也简单:叶上有紫斑的就是斑地锦,无斑的则是地锦。
斑地锦与地锦一样极其常见,也许正因为如此,就有些熟视无睹了。就我所见而言,斑地锦叶上的紫斑的大小、形状的差别也比较大,有时斑淡得近乎看不出来。其他一些细微之处,则没有注意到。
2013年8月,觉得对大戟科大戟属地锦及相似的种有些疑问,查《浙江植物志》,才知道斑地锦与地锦还有一个区别是地锦茎叶和蒴果无毛,斑地锦则茎叶和蒴果有毛。回头再看自己拍的照片,果然如此。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10-06 23:01:11 +0800 CST  
@温暖琴 990楼 2013-10-07 21:41:38
老人说叫浆草,现在才知道原来叫泽漆。还是五朵云好记。小时候总怕汁冒在手背上。
-----------------------------
是呵,泽漆这个名字有些莫名其妙,我也觉得五朵云这样的名字好。
大戟属很多植物都有白汁的。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10-08 21:53:53 +0800 CST  
0224、千根草
千根草,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Euphorbia thymifolia Linn.

千根草是我很早就见到但很晚才确认到种的植物。
从2005年6月28日我知道地锦的名字开始,我就把千根草和地锦草当成同一种了。
直到2010年9月1日,在整理照片对大戟属的地锦、斑地锦等稍有疑问,查《浙江植物志》,觉得那种像地锦但是茎叶上有毛的似乎应该是千根草。但我对这一线索也没有在意,只是隐隐觉得自己对大戟属与地锦草相似的几种还有些不明白地方。
2012年9月13日,在踏花行看到网友kkkkkk的一个帖“大戟属野草及其它”,网友Luoshi等人参加了讨论。Luoshi另有一帖“也极让我头痛的大戟属-有答案”,有详尽的描述分析。不过当时自己没有去探究。
2013年8月5日,在PPBC(中国植物图像库)QQ群里发了前一天拍的“地锦”照片。网友百草园说:“叶片不怎么全缘,似乎与地锦草有别,看是不是千根草。”网友老蒋说:“是千根草,地锦草无毛。”这才想起来自己对此长期隐隐的困惑,再查《浙江植物志》,觉得确实应该是千根草。不过又觉得《浙江植物志》上大戟科大戟属地锦草属的植物只有地锦、斑地锦、千根草3种,似乎是太少了,可能有所遗漏。
翻检以前拍的照片,自己鉴定为地锦的居然有一半以上是千根草(暂且按《浙江植物志》来鉴定)。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10-08 23:13:15 +0800 CST  
@大风700 993楼 2013-10-09 09:32:42
想不到我以前称之为“奶奶草”的毫不起眼的杂草,竟然有这么多名堂!看了文章后,省去了我们多少麻烦,一下子就弄清了地锦、斑地锦、千根草这三种大戟属植物。感谢青花!
-----------------------------
我以前也是一概都叫“奶奶草”的。
我也是要写它们的时候临时查资料,算是多少了解了一点点吧,还是没有把握。
我觉得《浙江植物志》上大戟属里地锦草属植物肯定有遗漏,我提到过的一种明显小一号的(可能是小叶地锦)、还有一种直立或半直立的(不知道是什么)。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10-10 12:48:38 +0800 CST  

楼主:青花瓷

字数:683

发表时间:2012-07-12 07: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22 13:17:13 +0800 CST

评论数:24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