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草木(连载)

@小卦I 867楼 2013-06-18 09:57:25
菖蒲我见的比较多了,就是开花不起眼,观察到的次数不多。
-----------------------------
是呵,所谓菖蒲花难得,就是说它的花不怎么容易被观察到。如果是黄菖蒲、花菖蒲、唐菖之类,花就不难得了:)
说起来我也纳闷,按说菖蒲是很寻常的植物,端午时节在菜摊上随处可见,可是我平时未见到花时能确定是的很少,还是不够熟悉吧。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6-18 17:09:41 +0800 CST  
0191、黄独(黄药子)
黄独,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
拉丁名:Dioscorea bulbifera Linn.
别 名:黄药子

薯蓣属植物,我是先看到许多照片,对它们的叶上明显的脉络和叶形印象深刻,所以见到实物时,认到属一般没有问题,当然具体到种又说不上来了。
2011年11月3日,我金华北山上(双龙工疗的铁栏上)看到一种薯蓣属植物,叶子较大,已经有果实了。之前,薯蓣属植物已经见过一两种,但这种似乎是第一次见到。
2011年11月8日,之江草木论坛请教,网友duckuly说:“查查黄独。”于是查《浙江植物志》,果然是黄独。这才知道我看见的“果实”其实是它的珠芽。从其他资料中还知道,这珠芽又被称为零余子。

黄独这个名字有味道,但感觉让人费解。查到一则资料说:
“黄独,岁飢土人掘以充粮,根惟一颗而色黄,故谓之黄独。其説是也。”
这个说法倒是似乎说得过去。

黄独在中药书中一般称为黄药子,黄药子是指这种植物块茎。这里说起来也有趣,在《中国植物志》里,黄独是所谓“正名”,黄药子是别名。但中药书中反过来。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6-18 19:01:06 +0800 CST  
@闽北修竹 869楼 2013-06-18 18:02:34
此图为水菖蒲,叶子笔立。闽北这一带石菖蒲更为常见,水菖蒲相对少些。
-----------------------------
修竹兄说的水菖蒲就是Acorus calamus Linn.吧?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6-22 23:06:41 +0800 CST  
@深圳一石 872楼 2013-06-19 14:51:18
菖蒲在北京水边常见,但具体种类也辨识不来。
黄独见过,具体地方记不起来了。看来以后要青花瓷这样记录下具体的植物档案,以备后查。
-----------------------------
菖蒲属按《中国植物志》记载,只有4种,辨别应该不是很难。
我大约从2009年开始,比较详细地记录自己见到的植物。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6-22 23:09:37 +0800 CST  
0192、粉背薯蓣
粉背薯蓣,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多年生缠绕草本。
拉丁名:Dioscorea collettii Hook. f. var. hypoglauca(Palibin)Pei et Ting
别 名:粉萆薢
注:《中国植物志》中文名为粉背薯蓣,《浙江植物志》中文名为粉萆薢,粉背薯蓣为别名。

先说说它的别名,萆薢(bi4xie4;避谢),现在大致是指薯蓣一类的植物,古代可能是指菝葜一类植物(见夏纬瑛《植物名释札记》)。在《浙江植物志》中,地下茎横走为根状茎的名中都有萆薢,地下茎直生为块状茎的名中都有薯蓣,这不失为一种好的分类方法。只是薯蓣的蓣字已经比较冷僻,萆薢二字更是极少用到,似有人为制造障碍之嫌。

2012年5月5日,在金华安地镇小同村,看到薯蓣属的一种已经开花。此时我判断到属应该没有问题,可是要确定到种还是困难。
2012年5月22日,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网友阿香说是粉背薯蓣。自己查了,大致确认是粉背薯蓣(不是很有把握),因为看《浙江植物志》薯蓣属分种检索表,地下茎的形态是重要的区别特征,而我一般不会(极少数情况下会)把植物拔起来观察。而且,薯蓣属植物大多雌雄异株,当我看到不同的花以为是不同种时,实际可能是同一种的雌株和雄株。所以要分清薯蓣属下的种,对我来说实在不是容易的事。
2012年6月20日,在金华北山上,见到一种叶子很大的薯蓣属植物,在QQ群里问了,居然还是粉背薯蓣!这让我的信心受到打击,把薯蓣属植物区分到种有这么难吗?我觉得还是自己的水平问题。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6-22 23:13:33 +0800 CST  
@白云白鹤 877楼 2013-06-23 09:00:45
它们各有什么药用价值呢
-----------------------------
我没有关注过植物的药用价值,一来不懂,二来没兴趣。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6-25 22:53:25 +0800 CST  
0193、尖叶薯蓣
尖叶薯蓣,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
拉丁名:Dioscorea japonica Thunb.
别 名:日本薯蓣、尖叶山药

尖叶薯蓣对我来说是薯蓣属中最容易辩认的一种,所以它也是我最早见到(或者说是最早有印象)的薯蓣属植物。

2007年6月2日,在金华汤溪九峰山上见尖叶薯蓣,当时大约有模糊的印象,以为是黄独。
2007年8月23日,在原生植物论坛请教,网友肉丝说:像是尖叶薯蓣。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见到它的次数不多,也就渐渐淡忘了。
2010年5月12日,在武义龙潭背又见到,此时依稀记得是薯蓣或是黄独。5月16日,在金华慧明岩山上又见到,觉得似曾相识。5月30日,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网友Taxus说是尖叶薯蓣。
自己查《浙江植物志》,确定尖叶薯蓣,它的叶形特点还是比较鲜明的。
后来又几次见到尖叶薯蓣,已经能准确认出它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6-25 22:54:10 +0800 CST  
0194、薯蓣
薯蓣,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多年生缠绕草本。
拉丁名: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我开始学习辨识植物以来,常常有熟识的人问我有没有发现“奇花异草”。一开始,自己对植物了解不多,见到的也大多是寻常植物,好象还真没有什么发现,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没有”,不过心想:就是寻常草木也大有奇妙之处。日积月累,渐渐有了几次意外的惊喜,至少在我自己觉得是遇到了“异草”。
薯蓣就是我在单位里发现的“异草”之一,我所谓的异草,是指按常理(或者说我的猜测)好象本来不该在某个地方出现可又偏偏出现的植物。像一年蓬、革命草、狗尾草等等之类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现的植物当然就不能算异草。我在单位发现的另外的几种异草是:灰绿龙胆(不是很有把握)、马兜铃、点地梅。

2012年5月16日,我在单位里的一处围栏上看到一种薯蓣科的植物,注意到它的茎是从左向右旋(左低右高)。因为看过刘华杰的一篇博物短文《黄独的手性》,里面说黄独是左手性,山药是右手性,所以会去关注茎的旋转方向。
6月3日,继续观察那种薯蓣属植物,叶有3叶轮生、对生、互生多种着生方式,叶脉9-11条,叶3浅裂;已经长出了花序。根据自己注意到的这些特征,查对《浙江植物志》,确定就是薯蓣。
不过到现在我还没有搞清楚它雌株雄株,猜是雄的。

薯蓣的块茎为常用中药淮山药,也写做“怀山药”,《中国植物志》说:“有强壮、祛痰的功效;又能食用。”现在菜场里卖的山药也有多种,具体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我曾在罗店镇的农田里看见种着薯蓣属植物。

薯蓣属植物,现在我见过并能分辨出的就是尖叶薯蓣、黄独、薯蓣、粉背薯蓣(这个没有把握)这几种。有一种穿龙薯蓣,很容易辩认,可是偏偏没有见过。

回头去查以前拍过的照片,发现2010年5月16日已经在金华慧明岩见到过薯蓣。或许在其他地方也见过吧。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6-26 23:35:47 +0800 CST  
@小卦I 884楼 2013-06-27 19:59:29
如果不是对植物感兴趣,经常在网上查自己拍到的一些新植物,还真不知道平时吃的山药就是长这样的。
-----------------------------
呵呵,小卦兄是否知道芦笋长什么样?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6-27 22:59:53 +0800 CST  
0195、光萼茅膏菜
光萼茅膏菜,茅膏菜科(Droseraceae)茅膏菜属(Droser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Drosera peltata Smith var. glabrata Y. Z. Ruan
别 名:陈伤子

茅膏菜的大名在关注植物后不久就已如雷贯耳,因为它是为数不多的几种食虫植物之一,记得是2007年左右在绿镜头(或踏花行)第一次见到它的照片,留下深刻印象,也有了些了解。植物能吃动物,也是漫长的自然演化中形成的无数奇观之一,这让我对食虫植物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第一次亲眼见到茅膏菜是2007年6月2日在金华汤溪九峰山上,当时下雨着,匆匆地看了几眼,也没拍好照片,不过已经让我激动了好一阵子。
2009年4月6日,在永康倪宅村的山上,正蹲在一棵马尾松边上正看着地上刚刚长出的地菍,突然在边上发现了茅膏菜的捕虫叶,一阵狂喜!稍定定神,仔细看了植株:高约15厘米;基生叶三四张,铺在地上;茎生叶十来张,叶缘像是章鱼的触手,又像是众多的手指,指的顶端紫红色,外面有晶莹发亮的液体;叶面也有许多紫红色的圆点,但一般没有液体。稍后,在它的边上看见一棵石松之类的植物(后来知道是垂穗石松)。随后,在附近陆续又看到了几株茅膏菜,还有开着花的,白色的花挺好看,但若不是亲眼见到,我难以相信这是茅膏菜的花,因为观感与捕虫叶的差异太大了。
这是我认识植物过程中重大的收获。
4月13日,自己在家中查《浙江植物志》,茅膏菜属浙江有4种(2种、2变种),觉得看到的茅膏菜属植物应该是:光萼茅膏菜(变种)陈伤子 Drosera peltata var. glabrata。

之后的日子,有机会就观察它,仔细看光萼茅膏菜的捕虫叶,常常有虫子粘在上面。有时虫子已经消化了一半,腺毛恢复到平常张的状态;有时腺毛仍收拢紧紧地包住虫子(说明刚捕获不久)。我见到过一处粘住了一只黑色的甲虫,另一处一只绿色草蛉被粘住,在苦苦挣扎,但无济于事。但我还没看到光萼茅膏菜的叶收拢正在捕虫的情景,也许是我耐心不够吧。看似平静的山野,其实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或惊心动魄,或奥妙无穷,或平淡无奇。这些对我而言,能够观察到,算是一种眼福,一份乐趣,往深了说也不过是对自然多一点了解。至于把经常看到有人把虫儿(如蝗虫)交配说成“爱情故事”,我觉得实在是太酸了,自然的神奇奥妙用不着牵扯比附到人事。
据我观察,光萼茅膏菜一般的生境是石砂地树荫底下或乱草丛中,但似乎在潮湿的地方更多一些。
4月30日,山上很多的光萼茅膏菜开花了,经常看得到两朵、三朵甚至更多开在一起。而且开花后,更容易发现它们的存在,于是显得更多,分布更广。看得多了,也没有了当时发现它时的兴奋。
5月19日,光萼茅膏菜已经没有了花,结出了果。
2009年以后,没有机会经常去倪宅,见到光萼茅膏菜的机会少了。

2011年5月25日,在金华孝顺镇一处丘陵见到光萼茅膏菜,已经过了花期。连同最早在汤溪九峰山见过的茅膏菜,说明金华附近也应该有分布。让我觉得比较奇怪的是,居然从来没有在金华北山上见过茅膏菜。

光萼茅膏菜别名陈伤子,这个名字让我觉得意味绵长。《浙江植物志》上说:“块茎及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散结止痛等功效。”名字大约是从此而来?
至于茅膏菜这个名字。夏纬瑛先生《植物名释札记》说:

“茅膏菜”之名,见于陈藏器《本草拾遗》。
《证类本草?草部上品之上》载陈藏器曰:“茅膏菜:味甘,平,无毒;主赤、白久痢,煮服之。草高一尺,生茅中;叶有毛叶油腻,粘人手;子作角,中有小子也。”所记与今之茅膏菜无异。
“茅膏菜”的名称,陈藏器在其记载中实已作了解释。“膏”者,油脂之谓。陈氏描述茅膏菜之叶说:“有毛如油腻”,附带解释了“膏”了;而曰:“生茅中”,即是解释“茅”字的。
不过,陈氏解释“茅”字的意思,不嫌有点牵强。“生茅中”而名“茅膏菜”,谓茅中之膏菜也。凭空加了个“中”字,似乎不可。
案:茅,与莽一声之字,义当为草。古今方语,有形容词在名词之后者。“茅膏”,当即“膏茅”,言其为具有油腻之草。“菜”字后加。因不知“茅膏”之“茅”为一名词,而又为之加一名词“菜”字耳。

附记:
看照片,发现光萼茅膏菜的花结构比较复杂,查看《浙江植物志》,不是很明白,有待进一步了解。可是自己现在又没有机会经常拍到它。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6-27 23:02:02 +0800 CST  
据《浙江植物志》记载,光萼茅膏菜全省都有分布,安徽、江苏、湖北也有。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6-29 23:42:43 +0800 CST  
0196、贯众
贯众,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贯众属(Cyrtomi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Cyrtomium fortunei J. Smith

鳞毛蕨科贯众属植物在金华一带的山上常见。
我于2007年6月8日在原生植物论坛请教后知道贯众,觉得挺容易辩认,因为它的叶(叶裂片)形状特征鲜明。
大约是2012年,查《浙江植物志》,上面记载浙江贯众属有9种、1变种、2变型,这让我彻底晕了!才明白自己以为容易辩认的只是贯众属,属内的种、变种、变型我根本就不能细细区分。
检索表中所示,有许多区分特征是我见到时未曾注意到的,所以拍照片时不知道要把这些体现出来。如果上山时能随身带着植物志电子书就好了,可以实地查看检索,还能把所有特征都拍照片体现出来。

我很喜欢贯众属植物的叶形,还有叶背可爱的圆形孢子囊群。多次检视,我发现它们的孢子囊群开始是淡黄绿色,成熟时褐色。

贯众这个名字让我觉得含义丰富但又不知所云。李时珍《本草纲目》“释名”说:
“此草叶茎如凤尾,其根一本而众枝贯之,故草名凤尾,根名贯众、贯节、贯渠。”
我觉得好像比较勉强吧,“根一本而众枝贯之”的植物太多了。不过命名也没有必要那么讲道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6-29 23:43:23 +0800 CST  
@墨酣 890楼 2013-06-30 08:10:23
是不是我们叫的“狗肋巴”呢?改天回去考证。
-----------------------------
有可能吧,中国地方这么大,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情形很多。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6-30 22:19:02 +0800 CST  
0197、柿
柿,柿科(Ebenaceae)柿属(Diospyros),落叶小乔木。
拉丁名:Diospyros kaki thunb.

小时候第一次吃柿子,觉得软绵绵的在嘴巴里有一种想呕吐的感觉,从此对它避而远之,至今也不吃。用柿子做成的柿饼则勉强会吃,也谈不上喜欢。
但是我喜欢柿树的形态,当然这是在我认识它之后的事了,它的叶、花都让我看着觉得舒服。说起来我认识柿树的经历有些奇怪,大约先是见到了挂着柿子的树,算是认识了吧。可是当我在金华环北公园看到它肉肉的花时(可能是2005年)又茫然了,还以为是自己不知道的植物。所以说到底还是不了解。

金华一带零星种植的柿树有不少,经常有机会见到,自己感觉也就渐渐熟悉了。
2006年4月26日,在金华罗店镇一处民房外看到一棵柿树,已经开过花了,果实还很小。
2006年9月29日,在金华高村附近见到柿树的果实已经呈橙黄色。
2007-2008年间没拍过柿树照片(或者是遗漏了)。
2009年4月27日,在永康倪宅村看到田塍边有一棵柿树,正开花,柿树的花冠4裂,黄白色,肉肉的;萼片很大,绿色,也是4裂。
2010年5月11日,到金华岭下镇柿树塘村。柿树塘名不虚传,塘边的小山坡上种满了柿树,现在已经有果实了,还是青青的,没有成熟。

《浙江植物志》说,柿科柿属植物浙江产8种,1变种,这又让我犯晕了。2011年和2012年,我在金华北山见到过一两种野生的柿属植物,有网友说是野柿和君迁子,但我了解不多,还不能区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6-30 22:27:59 +0800 CST  
0198、牛奶子(附:木半夏)
牛奶子,胡颓子科(Elaeagnaceae)胡颓子属(Elaeagnus),落叶灌木。
拉丁名: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

木半夏,胡颓子科(Elaeagnaceae)胡颓子属(Elaeagnus),落叶灌木。
拉丁名: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

2006年3月31日,我在金华北山上拍到一种植物,叶面上有细密的银色斑点如夜空的繁星星,很是可爱,而4瓣的乳黄色小花倒是不起眼。那时自己对植物分类尚未入门,平时常见植物是知道一些,可到了山上,仍是两眼一抹黑,隐约记得似乎见过其他人拍的照片,好像叫牛奶子。
2007年6月8日,翻检出去年的照片,在原生植物论坛请教,有网友说是胡颓子科的羊奶子。
又在网上见到木半夏的照片,和我在金华北山拍到的差不多。这让我糊涂了,搞不清楚自己拍到的究竟是什么,牛奶子、羊奶子、木半夏?
后来在不同的地方见过胡颓子属的其他植物,有胡颓子、花叶胡颓子等,对这一属的植物的共同特征有些了解,大致能认到属,但要具体定到种仍然困难。
2012年4月30日,在金华北山上见到一种一种果实长尖的胡颓子属植物,几天后在之江昔日木论坛请教,网友喜子说是木半夏。
2012年8月14日,在浙皖交界处徽杭古道蓝天凹,有几株胡颓子属植物结了许多红色的果,煞是可爱。带队的李老师说是牛奶子。

写“青眼草木”系列到了胡颓子属,发现自己现在还是不能分清牛奶子、木半夏等。查《浙江植物志》等资料,学习到一些基本知识,如胡颓子植物一般分冬天开花和早春开花;胡颓子科植物没有花瓣,那乳黄色4裂的是萼片……
根据《浙江植物志》的描述,又在一个QQ群里请教,确认自己在金华北山上拍到的胡颓子属植物大多是牛奶子。
但愿以后能对胡颓子属植物有更多了解。








上面4张照片是牛奶子


木半夏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7-05 23:10:05 +0800 CST  
呵呵,小卦兄,胡颓子科胡颓子属让我花费了不少的时间精力,能写出来的却很少。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7-08 20:40:10 +0800 CST  
0199、胡颓子(附:花叶胡颓子)
胡颓子,胡颓子科(Elaeagnaceae)胡颓子属(Elaeagnus),常绿直立灌木。
拉丁名:Elaeagnus pungens Thunb.

花叶胡颓子,胡颓子科(Elaeagnaceae)胡颓子属(Elaeagnus),常绿直立灌木。
拉丁名:Elaeagnus pungens Thunb. cv. Aurea

胡颓子这个名字很奇怪,又是科长,所以听说之后对它印象深刻。不过,我亲眼见到它却是比较晚了。
2008年9月6日,上海共青森林公园。我在一种植物的叶面上看到有些像甘薯小龟甲幼虫的小虫子,把叶面上面的一层吃掉了,看上去叶面仿佛开出了道路一般。感觉这种植物似乎见过,或者至少见过类似的植物。
后来,不经意间,知道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颓子。
《浙江植物志》说胡颓子“产于本省各地。常生于山坡杂木林中、向阳的溪谷两旁及村旁路边。”我却纳闷不容易见到它,或者说见到了也不认识?按说金华北山去得比较多,胡颓子的特征又比较明显,见到了应该能认出来。经常见到的倒是它的下属牛奶子,或者还有木半夏。

2010年3月22日,我在杭州植物园见到一种植物似乎是胡颓子,但它的叶有金边,估计可能是什么园艺品种。不久后在网友老蒋的博客中看到这是花叶胡颓子。
2011年2月19日。在杭州环城西路边的花坛里又见到花叶胡颓子。杭州园林绿化用的植物种类较多,比较而言,在金华就看不到那么多种栽培的树木和花草。

我一直没有弄清楚胡颓子这个名字的来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7-08 22:14:37 +0800 CST  
0200、秃瓣杜英
秃瓣杜英,杜英科(Elaeocarpaceae)杜英属(Elaeocarpus),常绿乔木。
拉丁名:Elaeocarpus glabripetalus Merr.

我第一次见到秃瓣杜英,大概是在2006年,也可能更早一点吧。那时它已经是金华公园里常见的树种,也有做为行道树的,劳动路靠西一段。在农村的苗木地里,也经常看到它们。它的叶子有时有少数成红色,杂在多数的绿色中,比较悦目。
记得是在踏花行论坛请教,当时得到的答案是杜英。
2006年6月18日,我在金华凤凰山公园看到长出了花序。如果不是对植物产生了兴趣,恐怕也不会注意到。于是跟踪观察。7月7日,多少有些出乎意料,我见到杜英的花开放了,竟是惊人的美!花很小,要细看才能看清,又是朝下,大约一般人也不会注意到吧。它的总状花序生在叶腋,花白色,5瓣,每瓣的顶端细细地分裂成流苏状,花的中间是数目众多的雄蕊环绕着位于最中心的雌蕊,花瓣外面还有5片尖尖长长(术语叫披针形)的萼片。在我看来,它的花最美最不可思议的就是花瓣的细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在超出人的想象。
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撼之后,开始关注它的生命历程。花瓣没有多少天就会落下,留下萼片,看上去倒像是另一种花了。

2008年6月23日,在金华婺江边时代花园的公园里种着不少杜英,已经开始开花,发现杜英有种另外样子的花序,当时以为可能是雌雄之分,后来知道杜英属花两性,但是到现在也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可能是一种变异吧。

2008年7月7日,在之江草木论坛网友国道的请教帖里看到网友寻雨的解答,自己之前以为是杜英的植物居然是秃瓣杜英!当时也没有细究原委。
2008年9月6日,在上海共青森林公园看到成片的“杜英”,它们已经结果了。想起不久前知道的秃瓣杜英,在之江草木论坛发帖请教,这回是网友见血封喉回答:秃瓣杜英。那么自己所见的都应该是这一种了,但还是没有去认真区分,就这样迷糊了多年。

2013年7月8日,查《浙江植物志》,仔细阅读杜英属分种检索表和形态描述,梳理出差别如下:
杜 英:叶片披针形,叶柄较长;果实长2-3厘米;花期3月。
秃瓣杜英:叶片倒披针形,叶柄短;果实长1-1.5厘米;花期7月。
花期的差别太明显了,再核对其他特征,自己所见应是秃瓣杜英无疑。至于科长杜英,可能我还没见到过呢。

杜英这个名字很好听,不过我到现在也没明白它的含义。至于所谓秃瓣,查《浙江植物志》杜英的描述:“萼片与花瓣外面均秃净无毛。”秃瓣杜英描述:“萼片……外面被短毛……花瓣,无毛。”意思是仅花瓣外是秃净的?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7-09 23:38:02 +0800 CST  
我就不相信杭州没有秃瓣杜英:)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7-13 23:13:45 +0800 CST  
0201、笔管草(附:节节草)
笔管草,木贼科(Equisetaceae)木贼属(Hippochaete),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Hippochaete debilis (Roxb) Ching

节节草,木贼科(Equisetaceae)木贼属(Hippochaete),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Hippochaete ramosissima (Desf.) Boerner

注:《中国植物志》、CFH拉丁属名为Equisetum,《浙江植物志》属名为Hippochaete。

大约将我见到的这些(或者只有一种)统称为木贼属总是不错的。
根据自己有记录的,最初是2006年3月17日在建德市更楼镇的一处见到木贼属植物,当时可能已经见过同属植物的照片,对这种没有叶片只有光秃秃的枝条的植物有些印象。不久后,4月15日,在金华罗店镇的公路边见到。4月25日,在金华劳动路太阳城边草坪上见到(现在这块草坪的一半被围墙圈了进去)。那时候,我似乎把它们称为木贼,因为这个名称,看着它们,竟也觉得那模样有些贼头贼脑。
2006年5月22日,忘了具体在哪儿,知道了节节草这个名字。这个名称相对容易理解,因为它们的枝条就是一节一节的。
2006年8月13日,在金华劳动路一单位内的草坪上又看到了“节节草”,看来这东西还挺多。
接下来2007年中没有记录。
2008年5月30日,在单位的花坛里看到“节节草”,这样就能常常观察它们了。这东西不容易拍,光不溜秋的只有茎,很难对准焦。
经常观察,注意到它的一些特征:茎的表面粗糙,手摸上去涩涩的;茎上有纵向的条纹;茎中间是空的……

2010年5月25日,在单位一处墙边一带有很多的木贼科植物。此时我对植物的了解稍多,反而拿不准了,觉得可能是节节草,也可能是木贼科的其他植物。
2010年8月8日,在这里我看到了“节节草”在周围有物体支撑的情况下能长到1.5米左右的高度(以前见过这种情形下长到1米多高的猪殃殃),这超出了我的印象。第二天,上网查《浙江植物志》网络电子版木贼科相关内容,发现自己常见的或者说至少在这儿见到的很可能不是节节草而是笔管草,理由是我见到能长到1.5米高。根据《浙江植物志》记载,浙江木贼科植物共2属3种,木贼属节节草“植株高30-60厘米”,笔管草“植株高可达2米”;问荆属则形态区别较明显(分枝密而轮生)。其他很多细节的东西我还不是很明白,也不容易观察到,但按我的理解,“植株高30-60厘米”中的60厘米是指最高的高度,既然高度相差这么大,应该算是明显的区别吧?自此我就把这种植物定为笔管草了。
2010年9月19日早上,我见到笔管草长出了孢子,还发现在早晨常常有蜗牛在它们上面慢慢爬行。

2013年7月10日,打算对木贼属进一步了解,查《中国植物志》,结果发现有点乱:
《中国植物志》中有笔管草,但是做为节节草的亚种,拉丁名Equisetum ramosissimum subsp. Debile(Roxb. Ex Vauch),“高可达60厘米或更多”。而且形态描述与《浙江植物志》差别较大。
想起来种加词可能是对植物形态的说明,查拉丁种加词debilis的意思是:弱小的,柔弱的。那么《浙江植物志》的描述似乎与种加词不符。
《中国植物志》“节节草”下还如是说:
关于本分类群的等级的处理,目前尚有争议,国内许多地方植物志一般仍采用各的概念。经过对国内各主要标本馆所藏的大量的标本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有关标本为很典型的E. ramosissimum Desf.,但我国南方特别是西南的有关标本则很难确定是E. ramosissimum Desf. 还是E. debile Roxb. Ex Vauch.。因而我们赞成R. L. Hauke(1962)的观点,即对本分类群采用亚种概念。

这下又让我迷惑了,这么专业的分类似乎不是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能搞清楚的,我还是偷懒省事按《浙江植物志》吧。

属长木贼浙江不产,但这个名字让我很是好奇。查了些资料,《本草纲目》中说:
“此草有节,面糙涩。治木骨者,用之磋擦则光净,犹云木之贼也。”
不明白“治木骨者”是什么意思。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3-07-14 21:56:19 +0800 CST  

楼主:青花瓷

字数:683

发表时间:2012-07-12 07: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22 13:17:13 +0800 CST

评论数:24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