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田漫录

六、《西湖梦寻》 明末清初 张岱
去年游西湖,并不尽兴,因为少了宗子哥。
“今已白头,梦中仍是总角。”我的梦里,石公张岱就是哥哥的模样:头戴大荷叶,脚蹬红绣鞋。荷花宕、斗鸡社、挥拳砸泥像、雪中拨琴弦;过山被认做土匪,唱戏被当成神鬼;弃绝仕途,不务正业。你啊,将身后人迷的一塌糊涂,自己却活到恨不得去死的地步,是这样的哥哥。
当你久别之后又寻西湖而来,发现时过境迁,物非人非,只能仓惶相避,宁可不见。抱怨道:“今见如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失望了吧。
于是,你将记忆中的西子留与后世,说可以舔眼救馋,都到了这份上,我启程时却忘了先问问,真是活该!
宗子哥,不如就现在吧,带上我,如朋友中的某个,荡上一叶舟,去你梦里看看?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19-07-04 23:35:09 +0800 CST  


见人有几种见法:看脸,听言,观行止。小像摆上,再仔细端详第N遍。
第一张是教科书版,三才图会风格,画人像一定有眼尾纹和眼袋(应该叫卧蚕哈)古人审美和现在不同,有纹有眼袋很重要,关键是,图会里面还要靠他们来区分谁是谁。从前看到一则,善观像者,早上四五点,掌着灯跑到熟睡者的床前,专看眼袋长什么样。
第二张看上去比较真实,就是死板了些,怎么看都是个普通人。但是我很倾向这一张。黑眼珠大大的,却有些愁容,应是明亡之后吧。
第三张,嗯,这个模样挺好,生活惬意之时,有动作就是不一样,一下子活泛起来了。
哎仔细一看还都有点像,只是年龄阶段不同,中国画像大都不写真,却也挺能抓特点的。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19-07-05 00:01:07 +0800 CST  
一、西湖总记——明圣二湖
1. 明圣二湖 西湖称谓,“明時,金牛见湖中,人言明圣之瑞,遂称明聖湖。”西湖原有外湖、内湖之別,因此又称“二湖”。种种缘由,她还被称为:钱塘湖、上湖、西子、销金锅。
好吧,借我一双千里眼,手搭凉棚向远望,钱塘江下游有三大湖泊:绍兴鉴湖、杭州西湖、萧山湘湖。
东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兴建古鉴湖,南宋时被淹废,残存了部分。李白有:“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说的是镜湖水凉,越女肤白。
湘湖是西湖的姐妹湖,静若处子,躲在萧山。春秋时越王勾践退守至此“馈鱼退敌”,还出了“程门立雪”之典。 这二湖各有风姿,淡远萧然。
北宋西湖起,如仙子下凡,惊艳四方。人皆奔走相看,声名大噪。你说:“湘湖为处子,鉴湖为名门闺淑,西湖为曲中名妓。”“声色俱丽,倚门献笑”,我心里狠狠愣了一下, 揉眼再看:“人人得而艳羡,故人人得而轻慢”时才回过味儿。这算是一种不平吧,是怪众人一波波的,都爱寻着光鲜热闹,其实怠慢这位仙子之美。

2.湖上四杰 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建水利,疏浚西湖)、林逋(隐居西湖,梅妻鹤子)、李泌(曾任杭州刺史,引西湖水入城)、苏东坡(建苏堤沟通南北二山,分湖水为东西两部,建六座石拱桥)
后,明朝中期,杨孟瑛使西湖重现唐宋之景,修了杨公堤。万历年间钱塘县林聂心汤,在放生池外又筑环形长堤,造小石塔三座,即三潭。清朝康乾二帝,取名定点。积累成“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

宋代西湖图局部:西湖初起,没怎么画过妆



明代西湖:画过妆了,大致成形,像个锅了。



现代西湖大概图: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19-07-05 09:17:42 +0800 CST  
3.董遇三余 董遇木讷好学,提出读书应善于利用三个空余时间:一年中的冬天,一月里的雨天,一天中的晚上 。
“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余。”你还挺认真的。
冬季看梅赏雪,晚邀当空明月,雨天,就去烟雨中走走停停,共其渺渺。正是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这一切,千万要“深情领略”,哥不忘叮嘱:解湖和解人的道理相同。众人不去细察,只知看西湖于花朝晴明之时,却疏于感受她的喜怒哀乐、四时变化;不善理解其性情,更不要说以她为友,细细体谅了。
4.“世间措大,何得易言游湖” 贫寒失意的读书人怎么能轻言要游湖呢?宗子哥,时代大变,今朝换了天地,早已不同于彼时。
二、卷一
1.玉莲亭
亭已不在,空余位置。白居易守杭州时,穷人犯法就在西湖种树,富人赎罪就在西湖开田。慢慢的,树木成荫。玉莲亭临湖处遍植青莲,赞扬白居易为官之清白纯洁。这里远离尘嚣,十分安静,乐天尤爱逗留此亭赏莲,望远处孤山、看波间鸭子。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19-07-07 09:02:28 +0800 CST  
2.昭庆寺
此处为“堪舆家谓之火龙”(地理术中,龙即地壳突起部分,根据来龙方向看是什么龙)火龙地多发火灾。昭庆寺便像是命中注定,屡建屡毁,屡毁屡建。
它生于后晋,毁于钱氏(吴越王)乾德五年,由第二代吴越王钱元瓘复建菩提院后,不温不火,直到宋太祖干德二年(964)由智永和尚再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归地,赵匡胤在位,筑戒坛,每年三月修戒会。
七年(天禧初),宋真宗赐‘大昭庆寺’之额,当年着大火一次。
总总来看,昭庆寺命运多舛,宋元之季三度毁于兵乱,三建;两次灭于火灾,再二建。
明代则五次毁于火灾,五次重建。洪武至成化间屡修屡烧。嘉靖十三年倭乱,因怕贼人据寺为巢,放火烧毁。(倭乱平息后在再造,彼时按照风水先生说的,将寺前面民舍全部辟除,使大门见水以厌火。)隆庆三年毁,万历十七年大建。崇祯十三年又大火,至清初再整顿,更加肃穆庄严。
康熙三十九年(1700)继续被烧,五十二年重建。
1862年太平天国时期被毁,1890年重建。
1929年的首届西湖博览会,因烟花制作引起大火,后殿尽烧,只剩铜佛一尊。
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湖修马路,拆天王殿、万善桥,填埋了青莲池(应是玉莲亭前)。
抗战杭州沦陷,日军驻兵。
文革拆毁,建大会堂,最后剩余的改造成少年宫。
昭庆寺址在今天的在西湖和凤起路之间,从少年宫一直到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与南山路的净慈寺遥遥相对。
网上找的,民国初年的昭庆寺,有座桥。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19-07-09 21:20:19 +0800 CST  
3.西湖香市 辉煌不再,空留余响。 香市(香会)开在每年春夏之交(农历二月十二日花神节至五月初五端阳节),历时百日。各地有香头组织,以农民为主(苏州、上海较多),大家统一行动。因为热闹非凡,各阶层也都积极参与。
香会时节,一船难求。香客们趁着农闲时间乘舟前往,水道景色壮观,船上都插着小黄旗,上书:“朝山进香”四个字。都为祈求蚕稻丰收,讨个好彩头。
士人们进香则悠闲随性,游山玩水凑热闹,富豪乘画舫,亦称游佛。
西湖进香路线一般如下:到杭后,先走天竺山,再去灵隐寺,山上宿一晚。随后一路下山,往岳王坟、玛瑙寺、聚昭庆寺,随后——雷峰塔——城隍山——进城采买——回程(路挺远的,徐徐步行,幸亏有美景可赏)。进一次香,杭州呆两天,途上往返五、六天,统共要花去七八天时间。
香会不仅促进了杭州佛寺道观的发展,也狠活跃经济。以天竺寺为例,三春香火旺盛,地租香火布施可达五六千两。
呵,好一个天上的街市,画里的集会。
甬道山门摊位遍布,盛况空前。厂依着厂、棚接着棚,寸土寸金。售卖的东西,可满足男女老少、各个阶层的需要:茶酒小食,针头线脑、胭脂簪珥、湖图佛画、各类玩具,鲜花时蔬,手编蚱蜢。。。。人们摩肩擦踵,乐在其中。就算天上花神也会耐不住寂寞,要来人间逛逛的。
宗子哥若能带我去看看,那简直:快-乐-赛-过-活-神-仙。就随人群摇摇晃晃,懒懒散散向前走着,两旁东西多呀,并不枯燥!遇到什么稀奇玩意,你看完我看,围成圈圈看;谈谈天,说说古,捧着、举着、吃着手里的,看着——各家锅里的。只恐怕,我的眼睛装不下,脖子不够长,耳朵忙不过,嘴巴停不了啊。爽个了得!
热闹,人多!岸边的船被租光,客房全满,连酒肆里的酒都卖完了,只能脚靠走!这都不是事儿,人多,奇闻也多,吾生最爱听闲传。
哥说自己有一十二好,敢问在这能占几个?或会笑答吧:“此以香客杂来,光景又别。士女闲都,不胜其村妆野妇之乔画;芳兰芗泽,不胜其合香芫荽之熏蒸;丝竹管弦,不胜其摇鼓欱(音喝)笙之聒帐;鼎彝光怪,不胜其泥人竹马之行情;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原来如此,这里满是市井风气,形形色色,熙熙攘攘,朴实而真切,看雅不如看俗!那感觉是自在又活跃的。
可惜,自崇祯三月昭庆寺的那场大火始,国祸连连,道路断绝,香市没落。饥民们纷纷相挽,逃难避灾。西湖三月暖风如酒,花开锦簇,红似啼血,更衬出一种悲凉。人散乱去,你的眼中也暗淡了。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19-07-13 09:18:44 +0800 CST  
4.哇哇宕 哇哇拟声,宕 意洞穴。会哇哇叫的洞穴,在昭庆寺后棋盘山上。
棋盘山即弥驼山。改筑杭州时,为取石在此开凿了三个石池,中间的最大,据说能空谷传声。文献记载:小语小应,急语急应,拖着鞋子走的话,也会有声音紧随其后。宗子哥却说回声像小孩哭。
民国时,书田中提及的夏承焘先生,也曾来此游览,在《无风阁学词日记》中写道:“午饭后至西湖昭庆寺后弥陀山觅哇哇石,并无回声,怏怏出。”
难道哇哇宕会哇哇是以讹传讹。我猜想是后来建筑所致。棋盘山上有弥陀寺,位于杭州城西北方,沿体育场路一直去往黄龙,从一个不起眼的巷口进去。弥陀寺建筑群自清代至民国陆续建成,建筑面积挺大,后来改为民居,是杭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也许就是它填虚为实,挡住了哇哇宕的风吧。

民居后的弥陀寺石刻


5. 烈士祠 又名金祝庙、朱金祝庙,哇哇宕下,纪念抗金将士朱跸、金胜和祝威,他们在国难中护民有功,遗址在金祝南路。
南宋建炎年间(1130年),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金兀术)率兵十万侵犯临安城,赵构弃宫躲去海上。钱塘县令朱跸组织民众抗金,在拼杀中寡不敌众,壮烈殉国。他的两位尉将,金胜和祝威,集合幸存的南宋士兵,打过一个漂亮仗:在葛岭北里湖上,将竹子编起,糊上烂泥,令金兵误以为是道路,中计大败。局部的胜利就像失败大局上的一朵血花,二好汉被擒后就义。英勇气概就是:天快塌了,大个子跑了,他还顶着,怀抱必死之心,也坚持到了死。
寺庙二字还可以拆开看,寺 可通“侍”或“是 ”,顺旨办事的机构(大理寺)或指佛家用来入世救人的机构。
庙 通妙,世间达人、贤者、有地位的人逝去,后人高山仰止之处。(孔庙)
祠堂 最早出现在汉朝,或称家庙,建在墓所,意思要小些。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19-07-15 10:54:10 +0800 CST  
6.大佛头
谜一样的大佛头。开始我弄不清,这是一块叫大佛头的石头,还是真佛头。查来查去才了解,它开始是块依山大石头,名为钱唐源头石,“秦皇缆船石”,俗称“西石头”。 后周显德三年,吴越王钱弘俶在宝石山上修了僧院一座,琢二石佛(并非大佛头),称为“二尊殿”。宣和六年,有僧人思净将缆船石镌成大佛半身相(石头才变成了石佛,也称北宋大石佛),思净同时改造大石佛院(前身为二尊殿)又再东面复建兜率寺。这片建筑南宋重修过一次,元时被毁,明代重建后敕赐大佛禅寺 。大石佛院西面有十三间楼(楞严寺,清代沿革为弥勒院)。因此,宋时这一带有三间寺院:兜率寺、大石佛院、十三间楼楞严寺(弥勒院)。1920年,太虚法师被推举为弥勒院住持,在此编辑佛教刊物《海潮音》。他将当时的弥勒院与大佛寺合二为一,并请康有为题“兜率寺”匾,悬于大佛寺山门。欸,好复杂。
谜一样的贾平章(贾似道、贾秋壑),对这位蟋蟀宰相的评价对立又复杂。梦寻中提到贾平章也曾用大石头系缆绳,为的是赶去上朝。又写“平章败,后人镌为半身佛像饰以黄金。。。”这里时间对不上,宣和年间(1119年 - 1125年)石头已成半身像,贾似道出生于1213年,不可能把纤绳绑在大佛头上。有人以此为证说张岱错了。肯定是哪里错了。
大佛头背面,还有个拴绳的环。



大佛头侧面



古大佛寺





楼主 酒醉扶墙走  发布于 2019-08-02 16:54:40 +0800 CST  

楼主:酒醉扶墙走

字数:69532

发表时间:2018-02-01 06:44:5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8-05 22:10:20 +0800 CST

评论数:32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