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李香兰——观《白夫人的妖恋》

那么,作为国共合作抗战时期共同承认对于抗战的主导地位的国民政府,应是真实无欺的战胜国政府。作为这一政府的历史顺承继承的国民,我认为自己属于战胜国民。作为战胜国民,作为清算一方的姿态,我认为我在本地、本帖,提出要求清算日本
这些是名正言顺。
“这点上其实我们是不矛盾的,本来你做的就是还原真相的工作。真正矛盾的是你认为日本人对中国有爱,但我认为这话需要证据,而且不应该由我们来说。这样较真也许有点书呆子气,但说实话,我很反感任何中国人这样说,我认为这是中国人自大自欺自恋的另一种表现,不尊重自己的表现,当然你也可以不这么认为。其实写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也许我们对爱的理解和概念定义是不同的。”
其实明了了以上我的前提,你的这段话就可以分作三段。
1.“这点上其实我们是不矛盾的,本来你做的就是还原真相的工作。”如果我们理直气壮地清算,我就不必辩解。你也就不必来这么一句,可是我必须辩解,这就说明我们尚未树立战胜者的心理的姿态。我们为何不能建立战胜者的心理姿态?
我认为这个在台湾都没有这种心虚理不直气不壮的心理姿态。你有要怀疑,就像我说在莫高窟日本人的表现,你说那是几个人,你不知道何方听取人家告诉你的事实呢?我说台湾没有这种心虚理不直气不壮的姿态,你相信不相信?
我现在倒是要问,为什么我们作为一个战胜者的心理会这么艰难?
为什么我作为一个战胜者国民说出清算的姿态的话会首先遭到狙击?
这是因为你们没有建立起这种姿态。战胜者的姿态,看起来也是需要建立的。
2.“真正矛盾的是你认为日本人对中国有爱,但我认为这话需要证据,而且不应该由我们来说。”
我前面提出了那么多证据。你难道不看吗?所以你怎么能说“不应该由我们来说?”我很奇怪,我们自己不敢说话,不能说话,还是要日本人说话才是权威?这你是什么心理啊?而且后面你还要反感,仅仅不看,就足以使你反感,而且理直气壮
我真的不理解啊

你表现出的这种片面会起别人说话和言论权利的方法,别人应该如何理解和对待?是否可以争辩?我认为当然应该据理力争。
所以我认为谈不上和谁都是朋友这样的表白。争论就是争论。
3.“我突然意识到,也许我们对爱的理解和概念定义是不同的”,我想此时,你的或是我的对于爱的定义或是判断或是感觉,都不重要。对不起,不管你如何剥夺日本的权利,我还是认为此时既然谈论他们,以他们的内容为准。
楼主 大陆之雪  发布于 2013-06-25 11:13:52 +0800 CST  
纠错:
“就像我说在莫高窟日本人的表现,你说那是几个人,你不知道何方听取人家告诉你的事实呢”,“何方”=“何妨”

“你表现出的这种片面会起别人说话和言论权利的方法,别人应该如何理解和对待”,“会起”=什么意思我已经搞不清楚了,可能是回击或是忌讳
楼主 大陆之雪  发布于 2013-06-25 11:20:49 +0800 CST  
我认为我们争论的意义在于,建立起什么样的审判姿态

战胜者的审判姿态在于,站在双方的共同立场也就是超然双方的立场,也就是人类的立场
仅仅受害者的立场在于,一方的立场

为什么我们不能建立起战胜者的立场?这个心理疾病我们是如何落下的?
这是由于我们仍然在秉承和继承八路军一方的立场。这是仍是封闭于某种地域性的对于整个战局的看法。这是由于我国目前由某党执政带来的传统。然而这是不正确的看法,我们的战争是汇入全世界视野的这种角度才是正确的看法。我认为这,是关键
我们无疑是战争的战胜国。这个强大的心理逻辑,很重要,十分重要。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在道义上引导作为战败国的日本。
楼主 大陆之雪  发布于 2013-06-25 11:33:10 +0800 CST  
也就是我们坦诚正直地知道,我们是战胜国的国民,而不是心理虚高,并且有着一切虚高者的症状,心理毛糙,一触即溃
而且自甘卑下
楼主 大陆之雪  发布于 2013-06-25 12:52:40 +0800 CST  
阿本,我有谈到原谅什么的吗?
我只是在讨论日本人的人性好不好?如果日本人有人性的话,日本人没有人性吗?如果没有,那我们也要给他发明一个出来
不然我们无法对等进行审判

对了,我始终说的是审判
审判必不能是两造之一,而是两造之上,如果我们是战胜国国民就有可能获得这种审判者姿态,或说是心理
楼主 大陆之雪  发布于 2013-06-26 10:00:25 +0800 CST  
所谓对等审判,希望明了字眼之间的含义
不是说两造对等,而是审判与被审判二者的位格对等

谁是猫,谁是鼠?时至今日,我们还有是鼠的感觉,这是何等可悲。
楼主 大陆之雪  发布于 2013-06-26 10:02:18 +0800 CST  
日本人没有人性吗?如果没有,那我们也要给他发明一个出来
--------------------
这当然是开玩笑。

因为,日本人当然有人性,可能是我们感到陌生的人性。或说是恶劣的人性。

又一年杯赛,打到了我们的家门口,在重庆。我的女儿和她爸爸去的。看台上有一个日本女孩。她显然是站在她祖国一边。
我们的人将她从一个看台,驱赶到另一个看台,全场狂沸,女孩无处存身,最后我的女儿看不下去了,拂袖而去。
她回来问我这样对吗?球赛不就是球赛,不需要讲求公平的体育精神和规则吗?难道要这样欺负人歧视人来显示抗日吗?
well down!好孩子。

第二天我来了一个日本客人。他是受托日本媒体来调查此事的。此事已然掀起轩然大波了。我回答他:
作为一个人,我认为是不对的。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和同胞站在一起。

日本人无话。

我们什么时候能有文明民族的健康精神和心理卫生呢?
我们的抗日,如果永远站在这样的层次上,我估计我也是无法辩护的。我最后就是赤裸裸地站立场了。
楼主 大陆之雪  发布于 2013-06-26 10:27:39 +0800 CST  
红米,知道了,done
不过,我看到的日本人都是鼠,我一直称日本人是鼠辈。

阿本,不对,咱们再说战争,那是有时间矢度和历史含义的限定的,这些是不能抹杀的,不然就什么也谈不成了
楼主 大陆之雪  发布于 2013-06-26 11:09:49 +0800 CST  
鲁迅笔下的人物更多的是日本人的写照
-------------------
阿本,我不能不承认,这是地道的阿Q体
楼主 大陆之雪  发布于 2013-06-26 11:12:52 +0800 CST  
亲爱的,我同意原则上你是正确的,就你这一段引述而言。
你的引述,分为两段。
1.日本
2.中国(蒙元以后的国民性格的变化)

都像。你还可以加上台湾。但是仅就中国而言,也就是就鲁迅的中国国民性格的主题而言简单拟作日本,就有阿Q化的倾向
但是,你启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性格分析方向
楼主 大陆之雪  发布于 2013-06-26 12:26:57 +0800 CST  
今天累了,有空我要好好跟着你的这一思路,慢慢地走一走,黑泽明我有全套,我家妹妹送我的生日礼物。但是我不喜欢看

因为不喜欢所以,不喜欢
楼主 大陆之雪  发布于 2013-06-26 12:39:42 +0800 CST  
各位,给你们推荐一款我刚刚制作的饮料:

冰镇格瓦斯3-4份
冰镇牛奶1份

混合,备极好喝,不妨试一试,无印消夏良品。祝愉快消夏!休息一下(一休体)。
楼主 大陆之雪  发布于 2013-06-26 12:48:34 +0800 CST  
好像是发错了,这应该是女士饮品。我发到那边去。
楼主 大陆之雪  发布于 2013-06-26 12:53:01 +0800 CST  
嗯,这是发给阿仑喝的。
楼主 大陆之雪  发布于 2013-06-26 13:11:15 +0800 CST  
不好意思,颠三倒四的,过很久都不好意思
楼主 大陆之雪  发布于 2013-06-26 13:43:07 +0800 CST  
所以,关于黑泽明部分,我打算免掉
楼主 大陆之雪  发布于 2013-06-26 14:59:04 +0800 CST  
话题已经岔出去很远了。总结一下以上:

关于李香兰·二

李香兰的主要活动地点和时间,是在抗战时期,除了与满映的工作关系,更多是在上海。这是一个很奇特的个例。
因为有李香兰这样特殊身份的人,我们似乎只看见这一个。此时,中国大多数戏剧人和电影人,都在大后方,而赵丹他们甚至远在新疆盛世才的牢里。在李香兰的身上,交缠着三种来历、三种身份:伪满人、日本人、孤岛中国人。她没有作为日本人演出。作为孤岛人,我想有别的孤岛中国人的材料,所以我对这个,也没有兴趣,我只有对于她作为伪满人也就是满洲国人这一身份,怀有兴趣,我们一般认为,伪满的人,是一种变种之后,由于日本成分的授入而有了特定色彩的中国人,其复杂的文化集合里面,真正的底蕴是什么,很难意料和估计。伪满的文学,我们其实也没看到,他们的图书馆里,胪列的其实是中国的书籍,文化其实是中国的文化,只有政治的口号变更了,日据时代的台湾和朝鲜,其实也与此是相同的,他们各自的桂香,仍然还是祖国的文化和文明。我们可以据此推论,伪满时代的文学和电影之类文艺作品。

但是李香兰是日本人。所以来自她本人的文化是日本文化,这是她的一切复杂文化集合的真正底蕴。这是她的特别处。
我们看到的材料,几乎只有《夜来香》《何日君再来》之类的歌声。《苏州夜曲》其实只是个mv,几乎是同类的作品。这些作品里面的显在的政治的倾向是很清楚的,而且也是简单的,所以不多讨论。我想谈论的是隐在的心理的动机。

在她的心理背景上,她究竟是个日本人还是个中国人?
李香兰是日本人,生活在日本人的文化圈子中。但是她的家庭有强烈的中国倾向,而且此外,她的主要求学背景是在中国完成的,她的演艺生活的主干也是在孤岛上海,和秉承1930年代上海进步左翼文化传统的环境里接受的在职教育和再教育。
这些天然和近乎天然的因素会形成她的感情倾向是容易接受“中日亲善”的政治风向,而自动成为这种风向的风向标。历史上的这个风向标,由于叠合了日本当前的政治宣传,成为日本侵略的文艺武器。这些在李香兰,是自动生成的。
如果我们讲求“知人论世”,也就是我们还原她是一个有着亲华倾向的处于双方交战时期的日本人,在历史中去叙述一个人,也在理性和良知的氛围中去解释一个人,在这样的合情合理的法庭中去审判一个人,这些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条件。
这是在战时。

战后,李香兰的除了社会活动和宣传的部分,作为艺人的演艺活动,也秉持了对于中华的强烈的兴趣,比如《白夫人的妖恋》这样的中华典型题材,并且保持了鲜明的中华教育的成分,这些在前面已作出缕述。那么,日本人对于中华的兴趣这个传统,李香兰是表现的很鲜明而且突出的,李香兰作为被中国驱逐的敌国人员,没有带回去对中国的仇恨,而是依然保持对于中国的感情,这是一个很清楚的事实。

像李香兰这样的日本人很多。他们保持着对于中国和中华的传统的热爱,这是事实,无需枚举。在日本国的土地上这样的事实多到不胜枚举、不许枚举,日本人来到中华的作出的同类表现,也是无法枚举的。如果否认这样的事实,那是荒唐的。
日本人对中国有特殊的感情,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要否认这一点,简直是疯了。
我们知道,以上是一个全程肯定判断。全程肯定判断,不必胪列其中所有分子,比如不必包括全体日本人。
所以,如果举出一些部分排斥、反对、恶感中国和中国人的日本人,仍然无法推翻上述判断。

只是,问题是,历史上的日本人,和现今时代变化之后的日本人,这些情感有些什么变化,这是一个显然很复杂的课题。
楼主 大陆之雪  发布于 2013-06-26 16:46:19 +0800 CST  
说到中国人和日本人有是否相似的性格,前面7000本所说:
“对日本,顾问和小T的论述评价是正确的。鲁迅笔下的人物更多的是日本人的写照,日本人被原爆也是活该,没什么值得同情的,二流国家就是二流。要有这个自信,在这个基础上去看日本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一个说哎呀,我好喜欢好喜欢日本的漫画,好喜欢好喜欢日本的电视,好喜欢好喜欢日本的文化,这情况下怎么谈的客观?日本从小泉开始轻视对华的自信是因为近二十年在华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就跟那些商家赚了暴利表面上对你笑脸相迎,私下骂你傻逼是一个道理。国家利益的损失那些指定政策的人要负责任。斯诺登事件告诉人们,国家利益至高无上,什么人性人权在国家利益之上,这不过是麻痹对手的毒药。同理,那几个高铁公司西门子,川崎,庞巴迪,恨死刘志军了,而铁矿石的商家,汽车工业的巨头们就爱死那些官姥爷们。”
如果我们剔除其中感情纷扰的部分,以及和本题不相关的部分,就只剩下了一句:“对日本,顾问和小T的论述评价是正确的。鲁迅笔下的人物更多的是日本人的写照,”这个结论。中国人和日本人,是否能这样简单地并提地进行胪列呢?
我认为两国的民族性格没有相似到这个程度。

对此,7000本又提出下面的论证:
“我觉得顾问这个论断是正确的,任何有过中国乡村体验的人会对鲁迅的赵庄很陌生,农村的街道不会那么冷清阴暗,人与人之间不会像鲁迅笔下那么冷漠,顾问在某个贴里针对这个问题有过专门论述,我一开始是没有感觉的也是你这种反应,后来看了很多黑泽明的电影后我在黑泽明的电影中找到了这种冷清阴暗的街道,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我觉得顾问说的有道理。这样的视角肯定对鲁迅的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关于国人的丑陋,这个话题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有写,但是黑格尔写的是实际接触的满清的中国人,在乐府诗中看国人的生活不是那样的,两晋也不是,唐也不像黑格尔的论断,再看金瓶梅里的人已经出了问题,金书虽写宋可以证明的是描述的是明代的生活,再追溯到蒙元,问题的结论来了,在格鲁塞的《蒙古帝国史》中最后总结蒙元的影响中做了精辟的引述:依照伊里赛夫的说法,中国于解除了蒙古人的束缚之后,许久不能恢复他的主动创造性,经过这样的打击之后,他在明朝时期表现对自己和对外界都缺乏信心,一种畏虑,反求诸己的情绪,疲惫状态,遂使在五个世纪之中,除了抄袭过去的一切之外,不能采取其他办法。”(商务馆蒙古帝国史278页)”
这里我们看到分成了两个部分,就是黑泽明表现的日本的部分,7000本认为很像是中国的鲁迅描述下的中国的乡村的风景。
确实很像。前几天我看到韩国电影《田禹治》,里面的风景和风物,也是绝像是中华的前现代风貌。但是我们是否就认为
那是在描写中华?

这就回到了我在开头写道的,我认为我们对于周边的以往的邦国,很少注意其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文化的个性和独自成立的文化的价值。我认为这是我们与周边历史上的这些所谓亲善国家相处的时候,我们表现的很大的毛病。

至于其中的第二个部分,(我把中间关于黑格尔等人的厘数都略去了,因为举世公认是不真实的判断)7000本举出了另一个句子。“在格鲁塞的《蒙古帝国史》中最后总结蒙元的影响中做了精辟的引述:依照伊里赛夫的说法,中国于解除了蒙古人的束缚之后,许久不能恢复他的主动创造性,经过这样的打击之后,他在明朝时期表现对自己和对外界都缺乏信心,一种畏虑,反求诸己的情绪,疲惫状态,遂使在五个世纪之中,除了抄袭过去的一切之外,不能采取其他办法。”我觉得这未尝不是了解我们中华的一种好的视野和角度。但是,这些句子(即判断)中间,却没有建立推理,日本和中国出于一辙的逻辑连接。也就是,说描述中国人的鲁迅,其实是在描述日本人。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周边不止日本,朝鲜,越南等等都有风物文明相似中国的程度相当严重,但是我们不能说他们就是中国人。而鲁迅描写中国人,并不就是描写日本人。

那么,日本人是什么人?中国人又是什么人?只能到各自产生的文化,比如艺术和文学的作品里面去找。必须去细读,他们的,和我们的,经典,以及民间的文艺表现,和高端的文学。简单掼耳光似的扔下大帽子大话是不行的,比如没有人说:
欧洲各国的各民族,他们就是彼此相等的。呵呵,关于我们关于亚洲各国却有这样的说法,当真是新编《山海经》么。

我在本帖感兴趣的是作为中日结合部的李香兰,在她身上,各自留下些什么日本的、和中国的成分。她是非常似得其所的代表,就如同满洲国曾经的代表过,我们和日本的交叉和交战的中间地带一样,必然地留下我们双方的东西。
这是合理合情的。这难道不是合情合理的么?这并不就是赞同日本侵略我们。
也并不就是在鼓吹日本对我们的“爱”。我们为什么要如此地害怕“日本的爱”?如果日本人有人性,当然就会有爱。
我们要分析的,只是那是什么样的“爱”。连这个都不许说,都不许面对和承认,那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民和国家呢。
我们难道还处于铁网之下不许有“爱”、不许谈论“爱”的国家吗,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只怕还要超出法西斯主义吧。
楼主 大陆之雪  发布于 2013-06-26 16:47:36 +0800 CST  
不许枚举=不需枚举
全程肯定判断=全称肯定判断
楼主 大陆之雪  发布于 2013-06-26 16:57:57 +0800 CST  
他们各自的桂香=他们各自的归向
楼主 大陆之雪  发布于 2013-06-26 17:00:50 +0800 CST  

楼主:大陆之雪

字数:26741

发表时间:2013-06-14 18:1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10 13:11:55 +0800 CST

评论数:2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