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读书随记

“子不类父”的明仁宗
高阳书中,并未过多提及仁宗皇帝,这大约与其在位一年而崩有关。
也是,任期忒短,乏事可陈。
但跳开此书,我们如果把仁宗皇帝与太子朱标放在一起做个比较,即能发现所谓的历史,就是惊人的巧合。
谜之巧合啊!
太子朱标体弱仁厚,子不类父——不如朱元璋身体好,亦没有朱元璋的杀伐决断。故而虽有朱元璋苦心孤诣的扶持,虽有儿子能侥幸登基称帝,却阻挡不了众兄弟窥伺神器,也难逃江山易主的命运。
而仁宗朱高炽,作为燕王朱棣的长子兼太子,亦是子不类父。仁宗实录中说他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走路也总是跌跌撞撞——这对于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来讲,无异于一个灾难。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高炽混得还不如他的大伯伯朱标。朱标虽然很弱,但还能得到老子的尽力扶持,而仁宗高炽,他的亲老子都对他生出了厌弃之心。
朱棣是比较偏爱次子朱高煦的,靖难之役中,朱棣对骁勇善战的朱高煦作出暧昧的承诺:“努力吧,皇太子身体不好,多有疾病。”这话说的——那不就是在说,你哥哥身体不好,说不定哪天就挂了,他哪天挂了,这锦绣江山就是你的啦!
看,这哪里像一个仁慈的父亲?
他在纵容次子将长子取而代之!
当然,朱棣从来也没打算对朱高炽仁慈。他曾怀疑太子有不轨的行为,于是命令礼部侍郎胡濙暗中去监视太子,并叮嘱他说:“人们常说太子失德,你可以到京师,多多观察。要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赶紧来奏报。”看看这话,简直是诛心之论,倘若不是胡濙被太子的老实折服,“以皇太子诚敬晓谨七事密奏之”,那朱高炽未必能继续保有太子之位。
当然,朱高炽面对来自兄弟们的明枪暗箭,防不胜防,也是付出了很大代价的。
永乐十二年九月,朱棣刚从征蒙之役返回北京,朱高煦诽谤他未能为皇帝完成某些任务。朱棣申斥了朱高炽,并囚禁了他的两名最亲密的顾问,即大学士杨溥和黄淮。
之后,朱高煦又进谗言,杀掉了立储的第一功臣解缙。为啥这么恨解缙呢,因为解缙在朱棣想要换太子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好圣孙(朱瞻基)!”,由此使得朱棣下定决心,同意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并令解缙撰写立储诏书,以告天下,从此朱高煦深恨解缙。永乐十三年冬,这个五岁能背诗,七岁能写文的天才,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
但好在,太子的位置始终是稳当的。虽然朱高煦此人,可比当初的朱棣,但他毕竟比他爹少了一点脑子。
而朱高炽战战兢兢,如屡薄冰,终究是熬到了当皇帝的那一天。他能登皇位,一则因为明朝的内阁制度和汉族的封建社会长幼有序,二则在于其谨慎小心仁爱儒雅,更重要的,是在于其有个好儿子——宣宗朱瞻基!
楼主 七柒大人  发布于 2017-12-17 23:20:23 +0800 CST  
一代明君,明宣宗。
宣宗是个默默无闻的好皇帝。
我们很多人看古代的皇帝,一般是只记一个开国的,再记一个亡国的,顶多顶多,再了解一两个荒淫无道自己作死的,而这其间的那些个守业有成而天下无事的君主,反倒是被发了好人卡一般,无话可说了。
朱瞻基,就是被发好人卡的那一个。
我在走近明朝的皇帝们之前,甚至还有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所了解的跟朱瞻基有关联的信息,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宣德炉!
实际上,历史中的朱瞻基要厉害很多。
他身为孩童,即能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就老爹朱高炽的帝业——当初朱棣之所以下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无非就是因为解缙说了一句夸赞朱瞻基的话,“好圣孙!”。说白了,朱棣就是相中了这个好孙子,这才愿意把皇位传给朱高炽的。
——这与后来的康熙相中弘历也算有相似之处。
待他长成少年,刚刚登基却临危不乱,以自己的果断机敏,平定了叔叔朱高煦的叛乱——御驾亲征将其围困在乐安城中,几封降书即迫使其缴械投降。
啥叫同人不同命,这就叫同人不同命!这样的魄力,这样的手腕,真是叫朱允文情何以堪哪!
当然,朱高煦后来自己作死,被皇帝侄子朱瞻基扣在铜缸里活活烧死,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总之,这是一个好皇帝,高阳对此君极为推重,说他是个“很够格的皇帝”,又援引史料,夸赞说“仁宣之志,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但是,好皇帝也是有瑕疵滴!
明宣宗朱瞻基从小就喜欢斗蟋蟀,即位之后他曾经让各地采办上等蟋蟀来京,地方官员为了取悦宣宗,都变本加厉地下达任务,一度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朱瞻基也被百姓们称为“蟋蟀天子”。
明人吕毖《明朝小史》里载:
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妾以为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经焉。
正所谓楚王好瘦腰,宫中多饿死,讲的就是这么回事儿。可惜后人只晓得嘲讽古人,全忘了以古为镜,明得失,知羞耻!

楼主 七柒大人  发布于 2017-12-27 23:18:09 +0800 CST  
我要把这个明朝的皇帝放一放,实在是写不下去了。
读书明明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写东西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可是两件事情加在一起,就有点儿让我快乐不起来了。
我要换一本书……这个,以后心情好了再继续写吧
楼主 七柒大人  发布于 2017-12-28 22:14:06 +0800 CST  
没有弃文,没有弃文,我真的没有弃文啊……
我总惦记着要写一些东西,但是这些时日,我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思考,甚至连自我反思的时间都没有。
每天都是忙碌,然而每天都是心慌。
每天都觉出了一直信奉的东西在崩溃,那崩溃虽然早有预料,却仍然是很难接受。
我想坐下来安静的读两页书,我觉得只要能静下心来读书,我就能够静下心来写东西,然而不能够,心上有尘埃飞扬。
今天晚上,忽然有了写点什么的冲动。
也许是火锅忒好吃,让我不忍辜负人生美好。
也许是李修文的《山河袈裟》忒好看,那些文字终于润湿了我心上的灰尘。
好吧,明天开八,《山河袈裟》!
楼主 七柒大人  发布于 2018-01-20 21:47:31 +0800 CST  
其实在早些时候,已动过这个念头,即用心的做一篇文字,来谈谈读书的好处。
然而想是一回事情,等到真的要去写时,竟是稀里糊涂,只能想起读书的坏处来——读书使人清醒,清醒滋生痛苦,痛苦搅动心灵,心动产生不安分。
这样的想法,自然不能示之于众,于是那篇文字也就搁了下来。
不能言说的困境让我很难为情,也有点焦虑。虽然我知道,言语的自由度原本就有限的很。一句话由心里到说出来要经过一道又一道的关口。我也清楚,言语在很大意义上其实就是一种遮蔽,一种语言方面的遮蔽。可是,当我真的不能用文字表达我心里的想法的时候,那无疑就加深了我内在的孤独。
当然,不能言说自然也有好处。
最当前的好处就是,让我在读李修文的作品时,更能引起共鸣。
《山河袈裟》,我觉得,是难得一见的散文精品。几乎每篇作品,都能看得出作者的诚意和用心。而其中的几篇,融叙事,哲理,抒情于一体,尤其难得。例如《羞于言说之时》,例如《枪挑紫金冠》,例如《长安陌上无穷树》,例如《每次醒来,你都不在》。
总之,这是难得一见的好书。有态度,有血肉,有性情,有故事。如果说大家散文是温吞水,就那么不紧不慢的讲人生,一点一滴的沁入人的心脾的话,那么李修文的散文就是热气腾腾的开水,就是俗世红尘相,它让人明白的感动,清楚的心痛,沉重的叹息,随时随地,泪流满面。
楼主 七柒大人  发布于 2018-01-21 23:04:56 +0800 CST  
眼前有两本书。都是讲孤独的书。一本是复旦教授陈果的《好的孤独》,另一本则是英国作家奥利维娅·莱恩的《孤独的城市》。
今天,我想谈谈这两本书。
两本书,我都是只读了一半,然后,想要读下去的欲望已经有些淡了。
不过,读不下去的理由却不同。
《孤独的城市》是出我所料的犀利,每次读来都觉有芒刺在背,合上书本便觉人生尘世不忍细看——总是勇气不够使用啊,于是读着读着就搁置了下来。
而《好的孤独》是如我所料的道理的累加,实在是没有陈果教授上课那么的精彩,看了十几页,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兴趣。
当然,我买书的时候,也是有一点点冲动滴。当初无意中看到了陈果教授的讲课视频,看她两手揣在裤兜里在讲台上踱来踱去的讲衰与老的区别,内心真的是向往至极。但是我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书里的道理,首先她是要讲给学生听的,然后呢,又是要讲给我们普通人听的。那这样的话,这个道理就必须要足够浅显,甚至要足够鸡汤。
怎么说呢,打个比方,如果生活中有个人,她能够把晦涩的道理跟你娓娓道来,把你讲的恍然大悟,那你会觉得这个人很棒,很厉害,很值得崇拜,可是这些道理若是被写下来,就会莫名其妙的觉得…………其实,没那么高明。
因为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只不过我们表达不出来而已。
读不下去的另一个原因,是我觉得就孤独这个话题而言,陈果教授是在隔岸看烟花。她很明白那些个道理,她也能够把这些道理讲给旁人听,朋友的,爱情的,孤独的。但是孤独这个东西,若非平生饱识其滋味,其实是写不出什么深度的。
相比较而言,《孤独的城市》或许读起来有点晦涩难懂,但是那个作者是真正的孤独者。只有真正孤独的人,才能理解孤独的滋味,才能把孤独的内心一点一滴的展示给我们看,才能把孤独的艺术抽丝剥茧的讲给我们听,才能把孤独者纠结的心理真实的刻画出来。毕竟,孤独者并不全都享受孤独。至少,不是从一开始就排斥尘世的热闹。
想当初,我是多么的想和别人一样,圆滑而世故……我是多么的害怕被排斥,害怕被孤立,害怕别人不喜欢我,甚至在长大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以无法很好的融入身边的环境而羞愧不安。
我一直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只是如今学会了与它和平共处——是读书,解救了我。
还是回到那两本书,笼统而言,如果你想喝一碗关于孤独的鸡汤,那么陈果教授的著作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适合于刚刚踏进孤独这道大门的人,它能缓解你一时的迷茫与焦灼。但是,对于那些孤独早已侵入骨髓的人来说,奥利维娅·莱恩的作品或许更能帮助我们倾听自己的心声。
…………虽然,合上书本,我们的内心依然孤独,但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和我们一样的人,那或许能稍微增加一点点,我们与这个世界对抗的勇气罢!
楼主 七柒大人  发布于 2018-01-24 23:49:57 +0800 CST  
前几日读钱理群的《岁月沧桑》,其中有一篇是谈山药蛋文学鼻祖赵树理的,即《1951-1970:赵树理的处境、心境与命运》,这文章中有一句话颇耐人寻味。
这句话产生的背景是1951年4月,当时山西省委向华北局和中央递交了一份报告,报告的大致内容是担心农村私有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将会动摇社会主义发展的既定方向,并且建议以“农业合作社”的形式来加快社会主义的发展速度。
这报告递上去之后,先是被刘少奇以及华北局给狠狠的批评一顿。这期间,刘少奇针对农村私有经济发展过快,富农增多的问题,讲了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他说“现在农村阶级分化,正是将来搞社会主义的基础,将来条件成熟,我们依靠政权,下个命令就能结束它!”
我读到这话时,心里感慨万分,有人说刘少奇是真正懂经济的,这话诚不欺我,但我更感慨的是那句“下个命令就能结束它”,这话说得真是毒辣,霸气。
楼主 七柒大人  发布于 2018-02-03 22:58:26 +0800 CST  
心浮气躁,不如读书!


楼主 七柒大人  发布于 2018-02-04 22:01:16 +0800 CST  
我是越来越喜欢赵树理这个作家了。
今天读文章,看到他的儿子赵二湖的一段回忆,说是赵树理后来特别不想当专业作家,特想当个农业专家,为此还专门向作协申请,希望能够调到农业部去工作。
当时读到这一节时,实在忍不住笑喷了。然而此时此刻,我思考的是在语言功用这个问题上,赵树理与李修文的观点竟然是惊人的一致,即他们一样的认为,语言这东西是无用的。
言语是无用的,当我还未尽其妙用的时候,我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更为可悲的是,赵树理的文字,我原本竟然不知道它的好。那么好的文字,我虽然只是读了那么一点点,但已然觉出了其独特的魅力,词汇与词汇的连接,句子与句子的相缀,犹如上了润滑剂的链条一般,浑然天成,顺畅无比——我过去总误解,那个时代或许没有好的作家,坚持自我的作家,如今看来,是我错了。
风骨存在于每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终于忍不住,买了他的《小二黑结婚》,顺带买了孙犁的《荷花淀》,以及萧红的《呼兰河传》。
我想这几本书,比现在的很多作品都有分量的多!
楼主 七柒大人  发布于 2018-02-05 21:30:42 +0800 CST  
读书人,小年快乐!
点滴努力,终有印记,愿你读书不停,精彩无限!
楼主 七柒大人  发布于 2018-02-08 21:09:12 +0800 CST  
《赠梦得》[唐] 白居易
前日君家饮,昨日王家宴。
今日过我庐,三日三会面。
当歌聊自放,对酒交相劝。
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
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
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楼主 七柒大人  发布于 2018-02-15 22:08:57 +0800 CST  
春节假期里,看完了马伯庸的《古董局中局》。书分四本,关联四件文物,分别是则天明堂玉佛头、故宫藏物清明上河图、清室东陵、以及柴瓷。
这几本书都以情节离奇且与珍奇文物相关而引人入胜,一读而有废寝忘食之感,但其中有前后矛盾之处,亦有为曲折而曲折的牵强之处,想来是作者早年创作,未及仔细推敲的缘故。
文笔嘛,马马虎虎,有些粗糙,在气势铺陈以及人物刻画上的功夫,远不及后来的《长安十二时辰》来的好。
但总体而言,还可一读。
建议,一是看的时候从头往后看,免得给作者带沟里去;
二是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好奇心,不要直接往后翻。知道了结局再去看,会少掉很多乐趣。
好了,继续看我的《源氏物语》去
————天煞的!
楼主 七柒大人  发布于 2018-02-23 00:09:21 +0800 CST  
在读奈·尤博斯的《猎豹》。
这是一部犯罪悬疑小说。
一部很经典的犯罪悬疑小说。
所以说大师的作品不要轻易错过。
其最大的特点是,情节上经得起推敲。很多国内的犯罪小说,为了吸引读者阅读而在情节上生凑,几乎不考虑逻辑上是否合理的问题。饶是如此,凑到最后还是一个拖泥带水的故事。
尤博斯的作品不一样,其缜密的逻辑会吸引你一口气读到底,恰如《英国镜报》的评价,“情节推进迅速,冲击性更强,直到最后一页你还要不断猜测”。
但悬疑不是尤博斯作品的唯一的特点,犯罪小说嘛,自然还得有惊悚的案件——算了,为了能睡安稳,我就不详细介绍了。过去读他的《雪人》,直读到心惊肉跳,如今读《猎豹》,照样是下意识地不敢脑补场面
————细思极恐啊。

楼主 七柒大人  发布于 2018-02-28 23:28:16 +0800 CST  
元宵节快乐,亦祝安好!
楼主 七柒大人  发布于 2018-03-01 10:21:39 +0800 CST  
凌晨一点十七,我翻开了李修文的《山河袈裟》。
此刻,窗外有雨。我听得到雨点打在窗子上的声音,那声音此刻听来,分外让人喜欢。
我喜欢听雨,尤其是夜深人静时。偶尔半夜醒来,听到外面雨声滴答,心情也会格外柔软,格外的懂得珍惜,几乎恨不得听到天将亮。
我也不明白,夜里的雨声,怎的就那么的好听。
楼主 七柒大人  发布于 2018-03-04 01:26:36 +0800 CST  
马伯庸的《笑翻中国简史》是个坑。
题目是笑翻,可我读了十几页了,连一点点笑的欲望都没有。
我期望读到的是类似于醇酒一类的作品,有味道,有深度,望之迷人,饮之心醉。没承想,喝到的是一杯温吞水。
也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高阳一样,把历史讲得细腻而又动听。
可我觉得,浅而无趣的东西放在网上还行,可正儿八经的出书就有点儿忽悠了。
忽然想起赵本山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里边有个情节,说的是白云要出本书,名字就叫《月子》,黑土说你要出了那我也写本书,叫《伺候月子》。
当时以为这是个小品,笑过就了,不料那小品,说的竟然就是生活。
楼主 七柒大人  发布于 2018-03-05 21:52:48 +0800 CST  
昨天读《源氏物语》。
下册第三十四回,读到源氏的媳妇儿给人趁虚而入且弄出个孩子来,我的心情竟然有些愉悦。这源氏一贯偷香窃玉,轻薄别人家的妻妾,如今自己也摊上这样的事情,真可谓是“剃头者人亦剃其头”,还有甚么可说的呢!
楼主 七柒大人  发布于 2018-03-08 09:26:34 +0800 CST  
第三种爱情——《洗澡》后记
这几日断续的在读杨绛先生的作品,《洗澡》。
说来可笑,购书之前,或者说翻阅之前,我总误会这书是讲政治运动的,其实呢,说的竟是个爱情故事。
然而,确是个很好的爱情故事——也想用“动人”这词形容来着,可我怕那词儿给人用滥了,配不起杨绛先生朴实的文字,配不起那个爱情故事。
——姚宓和许彦成的爱情故事,一个“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的爱情故事。
读前几章时,觉不出好处,也见不着爱情的影子。然而春风起,柳梢动,涟漪统归是在一圈一圈的泛着。终于,今早读到第九章时,就有了抛舍不下的感觉。
下楼时在想,吃饭时还在想,想着那故事究竟如何结局——虽然已经大略猜到了结局,可终究还是记挂着故事里的人。我万万没想到,杨绛先生也写爱情故事,且写得这么好。
她笔下的主人公姚宓聪慧有担当,且气质高雅,虽然家道中落,却有自己的活法,并不随波逐流。她裹起了身上的光芒:过人的才华与倾人的容颜,她一眼识出了猥琐与美好,却又不动声色的尽力保有纯净的内心。
聪慧而有颜值,这样的人,叫人如何不喜欢!
人人都爱姚宓,故事里也是如此。
可她却渐渐——也许不是渐渐吧,聪慧之人,当初一眼,或就心动了——爱上了一个结了婚的男人。
一个心思细腻的,高傲聪明的,老实木讷的,结了婚的男人。
嗨!终是隐忍,克制,而又回到当初。恰如潮起潮落,若非沙滩为证,世人或许不知道它曾来过。
它毕竟来过。来过却没有结果。可是,偏偏是那些一拍即合惊天动地的爱情又不见得有多动人,恰是这样理智压制了欲望,平息了万钧热情的,才格外叫人心动。
无着落的美,都叫人心动。
自然,也叫人心疼。
那么干净的两个人,那么好的一份爱情,却生根发芽在那样的一个龌龊的环境里,实在叫人心疼。
然而我的心疼是不顶什么用的。也许有一天,有人会拿这故事拍成电影,只是不知道,那电影能不能讲到一点点我此刻的心情:
无着落的爱情,也是爱情,那是爱情最初的样子,也是它最好、最好的样子。
楼主 七柒大人  发布于 2018-03-21 20:15:01 +0800 CST  
我迷上了尤·奈斯博的小说。
这是比东野圭吾还要优秀的一个作家。
也许有人说这二人风格相异,各有特色,并不存在谁更厉害的问题。但说老实话,东野的有些作品是很令人失望的,比如说《疾风回旋曲》,还有《暴风雪出击》。奈斯博的作品不同,这不仅仅是更缜密更能经得起推敲人物塑造的更成功的问题,关键是,每一部都精彩无比,引人入胜。
我几乎要爱上那个萝凯了。——那是“哈利·霍勒”探案系列中的一个人物。
但是有一点令人不爽的是,那个探案系列是有顺序的,最早的应该是《知更鸟》,之后是《雪人》——目前读过的最惊悚的故事,再之后是《猎豹》,之后应该还有一部作品,但我不确定是不是《幽灵》,这个还没读。
现在正在读他的《警察》,读了145页,目前为止,没半点头绪…………
楼主 七柒大人  发布于 2018-04-23 08:19:33 +0800 CST  
《源氏物语》终于要读完了。
嗯,大概还有109页吧,呵呵。
应该是我浅薄,读不出这书的好。一则受不了男主的滥情,二则受不了作者的滥誉,三则受不了作者的啰嗦。
源氏滥情,倒也无可厚非。见一个疼一个,疼得还都是掏心掏肺的那种,这就是段正淳一类的人物。(我不能说这是渣男对吧)。但是,作者你不能出来个男的都是天仙儿似的无比美好难以言喻,这就有点儿坑了。《红楼梦》中的贾家尚有几个歪瓜裂枣,偏偏到了《源氏物语》这里,就全都是俊男了。
这不合逻辑——不合逻辑的还有很多,哎呀,随便的弄个衣服,弄个寺庙,都是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精美无比,偏偏还说不出精美在什么地方!
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硬着头皮把这书看下来的,也或许是要看看,它到底是要写点什么吧。
不过,临近结尾的地方,那个薰中纳言的爱情,倒是着实让我有些感动了。
楼主 七柒大人  发布于 2018-04-28 16:25:19 +0800 CST  

楼主:七柒大人

字数:41354

发表时间:2017-10-05 03:20:2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27 22:30:22 +0800 CST

评论数:36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