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书中自有脑白金》

除了佛主释迦牟尼,中国老百姓最喜爱的应是“观音菩萨”和“弥勒佛”,这就是民间常说的“家家供观音,户户弥勒佛”。
家家供奉观音菩萨,是人们相信观音菩萨是无所不能的,她能眼观四方世界,耳听八方来音,每当人间众生身陷苦难疾病之中,只要双手合十,口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都能看到闻见,化作各种形象,驱除孽魔,消灾去病,给百姓送去福音。人们都敬她为“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神州大地,民间能讲出许许多多有关观音菩萨的故事,久而久之,便有了“三十三相观音”的美丽传说,如杨柳观音、白衣观音、滴水观音、渔篮观音等,当然人们熟知的“送子观音”和“千手千眼观音”不在这三十三相观音之列。三十三相观音之中,我较喜欢的是“蛤蜊观音”,因为这个观音菩萨的传说,有年代,而且故事中的主人翁也确有其人。

话说观音菩萨一日云游至浙江沿海,忽闻宁波一带渔户百姓怨声不断,随化一尼僧前往,一路打听,才知怨情原由:当时唐朝的第16任皇帝唐文宗叫李昂,特别好吃蛤蜊,蛤蜊在江浙沿海均有产出,但就是宁波海边的蛤蜊生长的又肥又大,味道鲜美,十分对文宗的口味。文宗皇帝令当地官员百姓,一年四季要源源不断的进贡宁波产的新鲜蛤蜊,以供食用。这本是不太难之事。可恶的是,当地官员衙役,借办皇差,狐假虎威,额外的收取渔户的过磅钱,若不给,则用种种理由或拒收或拖延,让渔户辛辛苦苦打捞的蛤蜊烂掉,扔弃。长此以往,沿海渔户富的变穷,穷的家破人亡,怨声道载。

观音菩萨探到此事,慈悲之心悠然之出,飘至长安,将自己的宝像呈入一只蛤蜊之内。当御厨劈开这一特大的蛤蜊,看到的是一尊金光熠熠的观世音宝像,吃惊之余,急呈报文宗皇帝,文宗皇帝见后,召大慈恩寺的恒正法师进宫,询问此事,以求一解。恒正法师解道,这是观音菩萨身化蛤蜊,面诫我皇,戒食蛤蜊,解脱众生。文宗也是十分信奉佛教,当即下召,停止从沿海进贡蛤蜊,并将“蛤蜊观音”供奉在大慈恩寺内。当此召传至宁波沿海,渔户不用再上贡蛤蜊,人人奔走相告,喜行于色。后得知是观音菩萨化身蛤蜊面诫皇帝,更是感激菩萨的慈悲之恩,家家都供奉起观音菩萨,“蛤蜊观音”的故事也在江浙沿海广为流传。
这就是《观音菩萨传》中的故事之一。
楼主 耆者gdf  发布于 2015-11-23 20:02:07 +0800 CST  
二十.读《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张燕著

楼主 耆者gdf  发布于 2015-11-30 20:42:19 +0800 CST  
马云这个人物,和雷军相比,早有所闻,是阿里巴巴的头,但对其人其事并不了解,看完此书后,对马云最大的认知之一是马云的为人——真诚,待人行事都是如此:在阿里巴巴销售采购是不允许给回扣吃回扣的,这在美英法澳等发达国家,是极为正常,天经地义的事。而在中国,吃拿回扣则是极普通的,正常的商业行为,像阿里巴巴这种不允许吃拿回扣的公司在中国可为“凤毛麟角”。支付宝是马云创建的,它是电子商务发展壮大的一个极重要的支柱,支付宝的核心就是“信用”二字;2005年,在阿里巴巴成长壮大之际,中马云亲口宣布,阿里巴巴的元老、创业功臣,自己的妻子张瑛要从阿里巴巴退位,这是多大的心襟和胸怀。

马云说做事要有一种使命感,有使命感就有动力。爱迪生研制电灯泡是为了让世界亮起来;迪斯尼的使命是让世界快乐起来;唐僧的使命很简单又执着,就是两个字“取经”。

阿里巴巴在人员招聘时就一个很奇特的要求或叫条件,就是“双手倒立”,男的30秒,女的10秒,不达标的,就是你再有才,也不会录用。其原因在二:一是可以锻炼身体,搞网络的人,不是体力活,而双手倒立,不需器械,可随时随地进行锻炼;二倒立看人和正立看人是不一样的,这就是阿里巴巴提倡换位思考,要时常站在客户的立场是考虑,改进自己的产品。

马云2005年给雅虎员工的一个讲话,叫《爱迪生欺骗了世界》,用了大量的事例来告诉员工,爱迪生说过的一句话即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是不正确的。意思是不能像爱迪生那样的“傻干活”。什么是都是从两方面理解,马云的讲话,本意是我们干什么事,都是希望其结果让客户用的越简单,越方便越好:盖茨的windos桌面就比原DOS好用的没法比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傻瓜相机比机械相机好用多了。但从根本上来说,爱迪生说过的这句名言是“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99%的汗水只有爱迪生自己知道:电灯泡是爱迪生对世界做出了一伟大贡献,它给世界带来了光明,1878年,爱迪生在试做电灯泡时,光在选用灯丝的材料时就试用了1600多种;1904年研制新型蓄电池时,仅试验纪录就突破一万次。这试用的1600种材料和一万次的记录就是爱迪生所说的“99%的汗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脚踏实地地精神才能成功。
马云讲的是目标或是结果,而爱迪生讲的过程。
楼主 耆者gdf  发布于 2015-11-30 20:43:14 +0800 CST  
二十一.读《我的回忆——徐悲鸿》 廖静文 著

楼主 耆者gdf  发布于 2015-12-07 20:48:31 +0800 CST  
刚看完35集电视剧《徐悲鸿》,觉得有些意犹未尽,还想进一步了解徐悲鸿的其人其事。又到还书借书的日期了。来到首图,直奔四层的人物传记书架,共有两个版本的徐悲鸿传,其中一本是廖静文写的《我的回忆——徐悲鸿》。我很佩服和感动廖静文,她是在徐悲鸿身体和内心最痛苦的时候走到徐悲鸿身边,给徐悲鸿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快乐。廖静文这本回忆录是1982年写的,到2010年已续印17次,共60万册。为写些本,她特到北大中文系为旁听生学习三年。

今年是徐悲鸿先生诞辰120周年。
得知,廖静文已于今年6月16日追随徐悲鸿先生而去了,享年92岁。

楼主 耆者gdf  发布于 2015-12-07 20:49:26 +0800 CST  
认真的读完徐悲鸿传,我心中的徐悲鸿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他是中国画坛的“黄山松”,他是中国画界的“九方臬”,他是逆风而翔的“小麻雀”。
楼主 耆者gdf  发布于 2015-12-07 20:50:34 +0800 CST  

黄山松被世人誉为天下奇松,黄山松多生长在山岩之上,或扎根于石缝之中,它们他以石为土,从阳光、空气和雨雪中吸取营养,它们接受风霜雷电的洗礼,以顽强的生命力,渡过一轮又一轮的春夏秋冬,黄山松千姿百态,生机勃勃,名扬天下,展现了自己,也成就了黄山。
有学生曾送徐悲鸿黄山松一盆景,徐悲鸿观后评道:黄山松生在危崖之上,虽营养不足,但生命力极强,战与风霜,奇态百出。若好事者让石工挖出,置于庭园,适时浇灌,曲杆变直,瘦枝变粗,奇态尽失,就会如常松一样。
徐悲鸿曾带领学生上黄山进行写生创作,但未留下黄山松的笔墨。读完本书,深感徐悲鸿本人就如同黄山奇松一样,“营养不足,生命极强,战与风霜,画坛奇松”。

徐悲鸿13岁时就随父浪迹江湖,走乡入街,靠卖画为生,尝遍人间辛苦,看透社会百像。直到4年之后,父亲病重无法再坚持下去,才回到家乡。就是在这4年中,徐悲鸿以他的天资,靠他的勤奋,学到了父亲绘画的本事,并在方圆小有名气。
20岁时,徐悲鸿辞掉3份兼职书匠,初次独身来到无亲无故的上海,几番托人找到一份小工作,又因画没被老板相中而被拒之,回到小店,又因身已无分文,被店家赶出店门。走投无路的徐悲鸿来到黄浦江边,曾想一死了之,这时,父亲的话语响在耳边“一个人到山穷水尽时而能自拔,才不算懦弱。”他在沉沉的黑夜中,慢慢的走回家乡。
徐悲鸿不甘心初次的失败,二次回到上海,先是半工半读就读震旦大学,学习法语(21岁的他就有将来去法国学习绘画的愿望)。终以父亲教给自己丰富的学识,扎实的画功,为客画下常人不知的“仓颉人像”,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600元。他没有用来“改善生活”,而用来东渡日本,学习绘画。
1919年,较有名气,很有才华的徐悲鸿受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推荐,经教育部长的批准,赴欧洲留学。在欧洲期间,他一面师从法国顶级大师,费拉孟、达仰学习绘画技巧,一面如饥似渴的学习欧洲的绘画史,绘画理论,解剖学及透视学等。
1921年初春,法国全国美展在巴黎举办,徐悲鸿来到会场,全神贯注的观摹,比较,整整一天忘记吃饭,直到闭馆,馆外下雪,又冷又饿,途中腹部如绞,由此患下了终身不愈的肠痉挛症。
在柏林的动物园,徐悲鸿就如同在法国的马场一样,仔细的观察狮子的站卧走跃,分析狮子的形体结构,一丝不苟的看着狮子的速写,连狮子进食时也不放过,一站一画就是一整天,水食不进,让游人看着就如同中魔一样。就这样,狮子的各种动态就如同刻画在他的脑中一样,画起狮子时落笔生辉。
徐悲鸿一生中爱绘画深入骨髓,为了绘画可抛弃一切,在生活中则是最低的要求:
1945年,与廖静文在重庆结婚后,依旧住在石家祠堂,没有添一件新的家俱,床、桌子、柜子都是未漆的旧物,依然和大家同吃食堂的粗糙伙食,点的是煤油灯。
1947年,来到北京,在找租房屋时,一位法国的老妇人,知道他曾在法国留学,又是大名鼎鼎的画家,愿以较低的价钱将她的后院租给徐悲鸿。后院宽敞安静,屋内装饰豪华典雅,非常适合徐悲鸿创意作画,但徐悲鸿观后,婉言谢绝。夫人先是不解,徐悲鸿解释道,这房子太富丽堂皇了,不是我这样身份的人住的,我们应有书生本色。
但为了购得一幅珍奇宝画,徐悲鸿可倾囊中之钱加以买之,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徐悲鸿去世后,廖静文依徐悲鸿的遗愿,将他自己的画作1000余幅,还有一生倾心收集,舍身保藏的唐宋元明清的珍贵藏画1000多件全部无偿的献给国家。
这就是徐悲鸿,这就是中国画坛的“黄山松”。
楼主 耆者gdf  发布于 2015-12-07 20:51:31 +0800 CST  

《九方皋》 徐悲鸿 1931年作
楼主 耆者gdf  发布于 2015-12-14 20:35:38 +0800 CST  
在中国自古就有“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之说。如果不是伯乐的发现,那匹千里马将会一直的拉着煤车,日渐消瘦并无所作为累死。一日,秦穆公又来请伯乐出外寻找千里马,伯乐答到,我已老矣,便推荐自己的好友九方臬前去寻马。三个月后,九方臬前来见泰王,说马已寻到。泰王问此马是雄是雌?方臬答是雌。泰王又问到,此马是何颜色?方臬答到是黄色。泰王便叫来伯乐同去验马。泰王一见到此马,是一匹全身乌黑的雄马,泰王大为不乐,即对伯乐说,你这朋友连马的雌雄颜色都分不出来,如何能相出好马来。伯乐细看完马后,对泰王说到:方皋相马时是“观其精而忘其粗,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而不见其所不见。”言之意下,一匹好马主要在它的精气神,在它的骨骼肌肉四肢,而不在于它的皮毛颜色或雌雄。方臬相马时,只关注前者而忽略了后者,这正是方臬相马的要点。泰王似信非信,叫来一将军让他试骑一圈,骑后将军连声称道,好马,好马。

相马,识马,世人皆知有伯乐,少有人知九方臬。
徐悲鸿从小就想跟父亲学绘画,父亲告诉他,要成为一个好画家,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要勤奋学习。在父亲的教导下,徐悲鸿9岁就读完了《诗》、《书》、《易》、《礼》、《四书》、《左传》等。《列子》中九方臬相马的故事给小小徐悲鸿留下极深的印像。
楼主 耆者gdf  发布于 2015-12-14 20:36:43 +0800 CST  
这幅巨幅的中国画《九方臬》是徐悲鸿在1931年创作的。当时中国军阀混战,政治黑暗,大量的人才被压抑,被埋没,他亲身的经历告诉,一个人才的发掘,成长是多么的艰难,初来上海,为生活所廹差点投江自尽……所有的这一切都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他要借《九方臬》倾吐内心的压抑,抒发渴望发掘人才的美好意愿。

徐悲鸿对人才爱护不仅体现在这幅《九方臬》上,更是惯穿在他的一生之中,他对人才发掘,培养,关心,
呵护是如此的上心,细心。
吴作人:初来上海,原想报考上海艺术大学学建筑,后得知徐悲鸿在南国艺术学院教绘画,慕名而来。后徐悲鸿又到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后,特让吴来当旁听生。后得知,吴作人因接触了一些左异分子,而将受到当局的抓捕,又想法送吴到欧洲留学,最终学业有成。这是徐悲鸿收中的第一个大弟子。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吕斯文和王临乙:徐悲鸿应邀到福建给教育厅画《蔡公时》画像,厅长黄孟圭要给徐悲鸿3000元的稿酬,
徐不要,而希望黄厅长给一个公费留学名额,让王临乙去欧洲留学。吕王二人相让,感动了黄厅长,一下给了2 个名额,让吕王二人同去法国留学。后来吕斯文成为国内著名的油画家,王临乙也成为国内杰出的雕塑家。
齐白石:徐悲鸿应聘来北平任北平艺术大学校长,当时齐白石正于受排挤的处境,北平学府认为木匠出身的齐白石登不了大雅之堂。徐悲鸿敬重白石老人的画艺,三入齐家请白石老人到北平艺校当教授教画,并每堂课都亲自陪教听课。后徐悲鸿受到北平守旧势力的排挤,又回到南京,他到上海亲自联系中华书局,为齐白石出了第一册《齐白石画集》,让白石老人感动无比,二人为终生挚友。
傅抱石:当年徐悲鸿来带学生来南昌写生时,傅抱石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画家。当徐悲鸿看到了傅的所有作品后,深感傅前途不可量。后答应给时任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画了幅《骏马图》,不要熊给的1000元画酬,而要熊出资送傅抱石去日本留学学画。后傅抱石果然学有所成,成为江苏中国画院院长。
滑田友:淮阴县一位苦难的木匠儿子,徐悲鸿看中他雕刻的天份,先是留在学校学习,后利用去欧洲参展的机会,送滑田友去欧洲留学深造。后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的雕塑家。
还有中央美院教授蒋兆和、台湾知名画家孙多慈、擅长花鸟鱼虫的李苦禅大师、裱画大师刘金涛等都得益徐悲鸿的教导提携。

徐悲鸿一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楼主 耆者gdf  发布于 2015-12-14 20:37:46 +0800 CST  

《逆 风》 徐悲鸿 1936年作
楼主 耆者gdf  发布于 2015-12-14 20:38:44 +0800 CST  
《逆风》这是一幅中国画,画面中娑大的苇叶被大风吹的弯向一边,几只小麻雀展翅逆风向前飞翔。这是徐悲鸿在1936年的作品。1936年是什么年代,“九一八”后,日本的魔爪从东北渐渐的伸向华北,华北危机,中国危机。民族存亡危在旦夕,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是苟且偷安,还是挺身而出。徐悲鸿用画笔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要逆风而上,为拯救中华而奋斗。
1940年未,徐悲鸿来到新加坡马来西亚举办个人画展,一是向当地华侨宣传国内抗战的危急形势,二是卖画筹款支援国内抗战,救济为国捐躯的抗属。因为要先后举办多个画展,当地侨胞慕名需求的画幅又很多,徐悲鸿夜以继日的忘我绘画,以致累伤腰部,还是坚持画笔,造成了终生的腰疾。
1942年2月,郭沫若找到徐悲鸿,让他看了《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一文,徐看后,毫不犹豫的上签字。《进言》在报上发表后,老蒋一看,雷霆大怒,中统特务三番五次,软硬兼施,威逼恐吓的找到徐悲鸿,要他登报声明是被人欺骗下签的字,均遭到徐的严词拒绝。
1948年,在战场上,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北平城朝不保夕,南京政府拨款让北平艺专南迁南京,徐悲鸿团结艺专的师生,以力坚持绝不南迁。当北平城被解放军兵临城下时,老蒋们派飞机来接徐悲鸿南们撤,徐悲鸿坚决不走,还做白石老人的工作,让他安心留下,为新中国保留难得的人才。
徐悲鸿的父亲的弥留之际,告诫儿子:一辈了不要向权贵低头。徐悲鸿始终记住父亲的教导,不畏权贵,不惧狂风,向着自己的理想奋进!

父亲不仅教会了儿子作画,更教导儿子怎样做人。
儿子又将这些教给他的学生们。
楼主 耆者gdf  发布于 2015-12-14 20:39:41 +0800 CST  
二十二.读《古墓诡事》 三生石著

楼主 耆者gdf  发布于 2015-12-21 13:34:53 +0800 CST  
乍一看书名《古墓诡事》,以为是写偷盗古墓的事,再看到书前的“楔子”,是写J省S县发现一被盗的春秋至西汉时期的古墓,内有47具棺木,有人寄希望它是与马王堆一样的古墓,一下将“好奇的胃口吊起来了”。
再接着看正文,写白领秋子小姐上班之间,在写字楼20层收到快递送来2张奇怪的照片,看后,面色惨白,心神不定,后在好友郁思的安抚下,在沙发昏昏睡着,醒来时已是夜里快9点了。奇怪的是,今晚不光是她们公司,连整座写字楼也没有加班的人,连郁思也离她而去。此时,秋子还惦记着那2张照片,但她打开自己锁着的抽屉,2张照片却不见踪影。走出办公室,在宁静出奇的楼道,电梯门打开,又关上。秋子并没有按13层的按钮,电梯却在13层停了,电梯门打开,暗淡的楼道里并没有人在等电梯,但秋子却敏感的闻到烧纸的焦味,眼光突然停留在墙角正在半燃的纸块,它好象就是那2张照片。就在电梯门将关的一刹那,飘入一人影,就站在秋子的斜背后,一动不动,秋子的余光感到这应是一女子,但长发过肩,前发遮住双眼。没一会儿,那女子慢慢的伸出右手,轻轻的拂摸着秋子的后背,秋子吓得差点晕死过去,好在已到一层,随着电梯门打开,开阔明亮的大厅就在眼前,一声大笑,这位女子掀掉长发,原来是郁思的恶作剧。就在刚出楼门时,郁思的手机响了,是郁思的男友来接她。郁思走了,秋子却举步难行,因为她要走到汽车站,必须穿过湖山公园,而最近湖山公园内接连发生几起凶杀案件,死者都是年轻漂亮女子。更挑动她神经的是,今天收到的2张照片之一就是从20层看到的湖山公园的湖畔与树木,而另一张却是她枉死的婶娘的坆墓。秋子到底该如何办呢?

我慢慢的将目光从书页移向桌上的时钟,已是晚8点钟了,每天这时,应是出去溜弯的时间。平时都是和老伴一起走,前些时,老伴踢毽时,没注意右手被摔成骨折,只好一人溜弯。我的行走路线多是进玉渊潭公园南门,沿着东湖的南岸从西走向东,穿过一条昏暗的林间小路,就来到昆玉河南岸,沿河从东向西,过石桥出南门。今天的雾霾较重,公园内的夜行人极少,进公园大门,走过石桥,瞻前顾后也看不到几个人影。这时,忽然想到秋子小姐到底会不会独自走进湖山公园,如果秋子走入公园,在夜幕下,在山湖畔,在树林间,肯定会有故事发生,会是什么情节呢?我不敢往下想了,也忽然不想再往前走了,前面是夜幕,路边是湖水,道旁有树木,可能是我平生就是个胆小鬼,虽然是个老头子,也不想成为小说中的“配角”。转过身,过石桥,走出公园大门,回家去。

回来后,大致翻了翻书后的内容,绝少提到古墓之事。原来是“挂着羊头,在卖狗肉”。我对虚构,瞎编的东西一直不太感兴趣,280页的“诡事”仅看了不足十分之一就关上此书的大门。
楼主 耆者gdf  发布于 2015-12-21 13:36:00 +0800 CST  
二十三.读《纪晓岚大传》 杨子忱著

楼主 耆者gdf  发布于 2015-12-28 10:48:31 +0800 CST  
很早以前看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其中是张国立扮纪晓岚,王刚演和珅而张铁林当的是乾隆皇帝,三人号称影界的铁三角。电视剧中多为戏说,写乾隆的书看过,说和珅的书也看过,在架子上又看到了这本《纪晓岚大传》,放入袋中,想多知道一点有关纪晓岚的其人其事。

从书序中得知,该书自出版以来,在台湾印版多次,颇受各地华侨的欢迎,心想这回是拿到了一本写纪晓岚的好书。

纪晓岚出生于书宦之家,从小天资聪明,受过良好的教育,再加上记忆过人,又勤奋好学,在乡县远近有“小神童”之称。17岁在河涧县的“童考”中,考了个“案首”即全县的秀才第一名。24岁在顺天府的“乡试”中,考了个“解元”即考中举人的第一名。31岁时在“会试”和“殿试”中,只考了个二甲进士第四名。考前大家认为,按纪晓岚的天资才能应是中“状元”的主,可纪晓岚的认为这就中“命中注定”。因考前,考生们上街,遇到一算命拆字先生,大家都写字请拆字,纪晓岚原本不想拆,无奈在学友的撺得下,写下文房四宝中的一个“墨”字。先生看后,留下二句“墨头居上二甲逢,中间四点庶脚生”。当时并未多想,考后再思,“墨”字上头是“里”,里是由“二甲”组成,里字下面是四个点,意指二甲第四名,这就是命呀。

那日和老伴去公园遛弯,路上老伴问,你在看纪晓岚的书,纪晓岚是被发配到新疆去过吧,我说“是的”。老伴又问,是和珅使的坏吧。我说还真不是,纪晓岚发配新疆是在乾隆三十三年,和珅是乾隆四十年才入乾隆的法眼,这与和珅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说纪晓岚犯案的事还挺有点意思:纪晓岚的亲家公叫卢见曾,后出任两淮盐政,见别人捞钱,他也向盐商索贿,后东窗事发,乾隆派刘统勋去查案子。回来后刘统勋向乾隆汇报,卢案已查明,但查案中发现卢做了手脚,好像事先有人通风报过信,但是没有查出是谁干的。乾隆想,这事只有他和刘还有纪晓岚事先知道此事,那只有是纪晓岚报的信。于是将纪晓岚叫来问话,先问卢案是不是你报的信,纪晓岚说他没送一纸一字。乾隆又说,纪爱卿,你给我说实话,你是怎样给卢报信的,这样我还可以从轻发落,否则将严惩不贷。实际上乾隆也十分好奇,也非常想知道纪晓岚没写一纸一字,是怎样向卢报的信。纪晓岚一看实在瞒不住了,跪下,叩头,认罪:当他得知皇帝要派刘统勋去查卢案时,心中也十分着急,想救亲家公一把,左思右虑之下,就派人给卢送去两件物品,一是一个信封内放在几片茶叶和一点盐,还有就是一个木盒内放有几个枣子。卢能否理解他的心思,就看他的造化了。卢收到亲家公送来的两件物品,先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他将信封、茶叶、盐、木盒、枣子一一摆放在桌上后,都是读书人,又是当官的,悟性很高,马上就明白纪晓岚的意思“封(信封)查(茶叶)盐(盐)案(案桌),早(枣子)做准备”。听后,乾隆心中赞赏纪晓岚的何等机敏,又爱惜纪的才能,还是从轻发落,到新疆从军。
楼主 耆者gdf  发布于 2015-12-28 10:49:26 +0800 CST  
回到家中,又接着看书。看着看着就觉得几处有点不对劲了:

一是乾隆三十六年八月的某一天,刚从新疆返京不久的纪晓岚同一天收到和珅和刘墉的请帖,要宴请纪晓岚。这是要看纪晓岚如何处理此棘手之事。接着又讲到纪晓岚对二人回复了同一内容的回信,是一首诗:“万里东归衣尚寒,嘉帖忽见生暖泉。只因肠胃未平复,改日得福再宴餐。”同时回绝了二人的宴请。
看过和珅的书,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和珅还只是皇宫内的一个三等侍卫,他有什么资格,什么原由来宴请纪晓岚?

二是四年前,也就是乾隆三十三年,纪晓岚被发配至新疆充军,临行前,和珅来到经府,还带来“4 个狗仗人势的家人”,“名曰送行,实际却是来讥笑和奚落纪晓岚的”,还送给纪晓岚一付对子的上半句“有水为溪,无水也为奚,去水添鸟便成鸡,得势狸猫狂扰虎,落魄凤凰不如鸡。”
看过和珅的书,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和珅还只是皇宫内的一个承袭三等轻骑都尉,也就是一个给乾隆帝抬轿子的,他能与纪晓岚没有任何关系和冤仇,他为什么来奚落纪晓岚?

三是和珅用计将刘墉弄到湖州当差,想让湖州的地方势力整整刘墉,没想到的是刘墉到湖州后要揭和珅的老底,因为和珅的“老底都压在湖州,和珅至乾隆十六年被乾隆帝发现并起用,曾有一个时期,被任命为湖州同知……”。
看过和珅的书,知道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那乾隆十六年,和珅仅1岁?而且和珅自从得宠于乾隆,一直步步高升且都是“京官”,从未外放做官。那这个故事显然是……。

四是为了说明和珅坏,和珅竟然给皇帝乾隆玩上美人计,在府上宴请乾隆,灌醉乾隆,并让自己的胞妹“赤身裸体”,弄的乾隆“销魂失魄”。
这里先不说此事的真假,单说和珅只是兄弟二人,其弟叫和琳,还是个不错的人物。和珅与和琳都是他们老师起的名,“珅”与“琳”都是指宝玉,“和”是指和氏,暗指“和氏壁玉”。还真不知和珅有个胞妹。也没说出叫什么名?

五是最离奇的,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纪晓岚陪同乾隆第六次下江南,来到南京。二人微服来到夫子庙秦淮河旁的茶馆,坐下上茶后,纪晓岚又开始给老板乾隆讲故事了,这是一个“阮元饮茶对联”的故事:“时任云贵总督的阮元回乡省亲”,路过扬州一寺院,寺内和尚不认识阮元阮大人,怠慢了阮元。阮元随笔留下一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这故事离奇就离奇在:大清国确有阮元(1764年~1849年)这个人,但阮元是在道光六年(1826年)才上任云贵总督,距这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还晚42年,是纪晓岚“未扑先知”,还是……?
楼主 耆者gdf  发布于 2015-12-28 10:50:12 +0800 CST  
此书前半部我还看的津津有味,有幸知道了许多有关纪晓岚的奇闻趣事,尤其是纪晓岚以对对子 ,讲故事最为拿手,知识面极广,才思极为敏捷,真是让人佩服不已。

但看至书中后半部,我突发疑想,书中讲了有关纪晓岚的那么多的有趣对子,离奇的故事,究竟是出自纪晓岚之口?还是作者自己抄编出来的?

这是一本“大传”,也就是一本“传记”的书,有人说过:传记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对书中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其对应的年代和经历是不应有差错的。

看完这本书,给我留下纪晓岚的印像就是:会对对子,会讲故事。但我想像中的纪晓岚绝不止这些。
看完这本书,给我留下的一个念想就是再找一本纪晓岚的传记,看看另一位作者笔下的纪晓岚是怎样一个人物?
楼主 耆者gdf  发布于 2015-12-28 10:51:01 +0800 CST  
@15天马行空 2015-12-21 15:36:24
楼主写的不错,再接再厉
-----------------------------
谢谢关注。贵在坚持。
楼主 耆者gdf  发布于 2015-12-30 20:44:02 +0800 CST  
二十四. 读《北京名片之颐和园》 刘霆燕著

楼主 耆者gdf  发布于 2016-01-04 14:04:25 +0800 CST  

楼主:耆者gdf

字数:968246

发表时间:2015-06-22 23:3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28 10:31:28 +0800 CST

评论数:632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