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信佛、后又脱离佛教的朋友,讨论一下

曾经信佛、后来又不信佛脱离佛教的朋友,讨论一下:

什么原因开始信佛?信佛几年?读诵过哪些佛经?信佛之后有什么变化?

不信佛的过程?领悟到了什么?















楼主 萍水相逢_2012  发布于 2014-01-24 16:54:31 +0800 CST  
《佛说玉耶女经》,其中有“十恶”的观点:“何等十恶。一者生时父母不喜。二者养育无味。三者常忧嫁娶失礼。四者处处畏人。五者与父母别离。六者倚他门户。七者怀妊甚难。八者产生时难。九者常畏夫主。十者恒不得自在。是为十恶。”

这部经典里的部分观点,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社会,都不适用。生时父母不喜和养育无味,错的是父母迂腐无知的思想,而并不是女人的过错。
楼主 萍水相逢_2012  发布于 2014-01-26 10:01:00 +0800 CST  
佛陀还是悉达多太子时,他有三位妻子:俱依,耶输,鹿野。

她们是佛陀名义上的妻子,是不是佛陀认可的?如果是的话,佛陀在娶后两位妻子时,有没有考虑过前两位妻子的感受?还是她们的思想境界不是凡夫俗子能想象的?
楼主 萍水相逢_2012  发布于 2014-01-26 10:02:00 +0800 CST  
佛的妻子耶输陀罗曾经发愿说:“一切的天神地祗!你们现在都应该显一显灵!这个孩子如果是悉达多太子的,那么我们母子俩在这火里头,就不应该被火烧死。如果不是他的,真是我不守规矩的话,那么可以把我们母子俩都一起烧死!”

如果耶输陀罗已经知道了母子二人不会被烧死,那么她不会这样发愿,显然她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被烧死。既然如此,怎么能发愿如果她不守规矩,那么罗睺罗就和她一起被烧死呢?不论是什么样的情况下,即使是发愿,也不会有母亲愿意儿子被烧死吧?

难道就因为耶输陀罗是佛的妻子,所以她的所作所为就都是正确的?并且还要被记载下来
楼主 萍水相逢_2012  发布于 2014-01-26 10:09:00 +0800 CST  
我写的标题是“曾经信佛、后又脱离佛教的朋友,讨论一下”,是想寻找相同经历的人

信佛的朋友,你们的开示,我就不多做回复了
楼主 萍水相逢_2012  发布于 2014-01-26 11:17:00 +0800 CST  
@淳善 14楼 2014-01-26 10:34:00
信佛信不起了,太贵了
-----------------------------

确实太贵了!我曾经着魔似的往寺院的功德箱里捐钱
楼主 萍水相逢_2012  发布于 2014-01-26 11:22:00 +0800 CST  
女宝是转轮圣王的妻子。转轮王有七宝:金轮宝、神珠宝、玉女宝、典宝藏臣、典兵臣、绀马宝、白象宝。女宝是七宝之一。

1、女宝是否是转轮圣王的附属品?她似乎没有独立意识,她的一生只是为了转轮王而活。

2、转轮王看着女宝或者是触摸女宝,都能感受到快乐。天冷的时候,女宝的身体是温的;天热的时候,女宝的身体是冷的。难道天冷或天热的时候,转轮王不用做其他事情,经常触摸女宝就可以了?否则的话,女宝身体的冬温夏凉,对转轮王有什么意义呢?

3、“其女宝之皮肤,感触如绵如绢”(大善见王经),这对转轮王的修行有什么帮助吗?

4、在《起世因本经》里,详细地描述了女宝的外貌,其中一句是“色貌备充”,难道在佛教的教义里,色相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5、转轮王和其他女人娱乐时,女宝不会心生嫉妒。有了女宝这样的妻子,转轮王为什么还要和其他女人娱乐?

6、“唯除第一夫人所生太子”(华严经),转轮王有了女宝这样的妻子之后,为什么还要再娶其他的夫人?

7、女宝和转轮王似乎是不平等的, “此女宝常比大善见王先起后寝”(大善见王经), 勤奉恭敬。以转轮王的思想境界,怎么会让自己的妻子如此伺候自己,为什么不去体谅妻子让她和自己同起同寝?女宝“有所作事,无失王心”,可转轮王又为女宝回报了什么呢?佛经里似乎没有描述。

8、女宝有五种功德,其中之一是“多生男子”(正法念处经)。生孩子难道一种功德?而且多生男子才是功德,生了女儿不算是功德。
楼主 萍水相逢_2012  发布于 2014-01-26 11:43:00 +0800 CST  
@工藤月 37楼 2014-01-26 13:05:00
所有的宗教对女人都是有点那个,毕竟宗教建立时还是男权社会,连女人大姨妈的血都是罪过,这个受不了,再说了有些东西也是人写的,不知道写的人是否会按自己的意思写误导后人,但是有些人修的好,有些人修的不好,
-----------------------------

《大爱道比丘尼经》里还有佛说的女人八十四态
楼主 萍水相逢_2012  发布于 2014-01-26 15:29:00 +0800 CST  
@马甲有木有ABC 38楼 2014-01-26 14:31:00
-----------------------------

你看问题很理智,并且思路清晰。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一段血腥的历史,可以搜索一下,关键字:佛教血腥入华史、佛图澄、石勒、石虎、五胡乱华。这段历史,被大部分信佛的人故意回避或者是视而不见。

三武一宗,灭佛的动机不一、情况不同,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出家人的贪婪腐化,经济原因。宋代宗颐禅师曾说:“天生三武祸吾宗,释子回家塔寺空,应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检守真风。”
楼主 萍水相逢_2012  发布于 2014-01-26 16:01:00 +0800 CST  
@何不一笑 43楼 2014-01-26 15:04:00
楼主这种广闻博见,反复推敲的思想才是正见,那些听了一两句偈语就盲目跟随的,你跟天主教众,基督教众,红党之徒有什么区别?当然,这里没有看不起其它教派的意思。
孔夫子教书还鼓励学生质疑,他答不上来也会老老实实地说我不知道。不允许质疑的是什么?是黑社会嘛。
毫无疑问,佛祖至少是个圣人,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学而不思的态度,是佛祖愿意看到的吗?
愿意思考的人才会看到真相,楼主我支持......
-----------------------------

“广闻博见”这几个字实在是不敢当。


佛法是允许质疑的,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但是我曾经有问题请教信佛的人时,被人教育只管老实念佛就好,再不就是恐吓我会下地狱,真正能回答问题的人很少。

我曾经告诉过认识的佛弟子,某位僧人有问题(有证据的),让大家提防不要再上当,但是感谢我的人少,说我谤僧的人多。
楼主 萍水相逢_2012  发布于 2014-01-26 16:13:00 +0800 CST  
@中国文身 61楼 2014-01-26 16:42:00

统治与被统治本身就是自然规律,因为人是群体生存的动物,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有头领和从众,否则无法生存,所有自然界的动物也都遵循了这个规律,狼群有头狼,羊群有头羊,所以动物们才能生存下来,否则,一个物种早就灭亡了。中国文化讲的是道,也就是自然规律,但宗教讲的是愚信,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所以不需要信,否则会出问题,这是我的理解。

-----------------------------

有些佛教徒自己被愚弄了,还不清醒,反而稀里糊涂地去愚弄比他们更糊涂的人,还以为自己积了功德
楼主 萍水相逢_2012  发布于 2014-01-26 17:16:00 +0800 CST  
@铸剑藏锋 224楼 2014-01-27 13:48:00

如果没有人虔诚地相信,那些僧人吃什么,他们的荣誉地位自尊从何而来?说白了这就是某人创立的一种职业,大批人要靠这个吃饭
-----------------------------

寺院早已商业化,僧人和尼姑很少有持金钱戒的,人就是人,不是说信佛之后就成为圣人了
楼主 萍水相逢_2012  发布于 2014-01-27 15:49:00 +0800 CST  
@ytsangle 123楼 2014-01-26 22:25:00

佛一方面说普度众生,但是近代以来的历次劫难,有一位佛菩萨出来普度众生么
佛经一边说读经念咒可以消多少业,但是另方面又说神通不敌业力
既然不敌业力修行了干嘛不是没任何意义么
佛教试图完善一个自洽的逻辑但是很不幸,现实能很轻松就把这个逻辑击破

-----------------------------


灾难来临时,有哪位佛菩萨显过灵?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又云:“争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
楼主 萍水相逢_2012  发布于 2014-01-27 16:35:00 +0800 CST  
@忘乡台下的守望 178楼 2014-01-27 01:56:00
第一,佛教徒从不正面回问题,正如他们所嘘的佛陀割肉喂鹰,鹰首先是肉食性生物,难道他把鹰喂饱了再去杀害其它小动物?二,地藏王入地狱是解救苦难灵魂,因为佛教有报应、因果一说,既有因果报应他怎么解救?如他消了曾经范了因果之人的应受的苦难哪对曾经被他所害的怨亲债主何其不公?为何生时不救到死时才救?如此,别人都看不到你说什么都是了。三,佛教徒都吹嘘佛法无边,既然无边为何自有人以来战争不断,更有很多人死......
-----------------------------

佛法无边,佛菩萨大慈大悲,可是却不能显灵拯救世间疾苦
楼主 萍水相逢_2012  发布于 2014-01-27 16:39:00 +0800 CST  
妙贤是宿命通第一的比丘尼,她曾是大迦叶的妻子,不过他们不是世俗的夫妻,而是清净的法侣。大迦叶就是苦行第一拈花微笑的佛陀的弟子。以下内容只是我的疑问,无意谤佛。


律部《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第一》记载妙贤的容貌:“颜容超绝人所乐观”,“然此小女容仪可爱,端正无双禀性贤善”,“妍花妇德四远咸知”,“此女威光赫耀映蔽金神如聚黑铁”。

大迦叶和妙贤“除初婚时暂尔执手,过斯已后所有身分誓不相触”,“敷设床座男女同居。随处一边各修善业。共厌世事专求出道。曾无一念起染欲心。”

“后于异时妙贤正卧垂手床前。其迦摄波或时经行或坐思惟。时天帝释见此事已。作如是念。吾今自往试迦摄波。为是诈妄欲邀名利。为是真实求解脱乎。即从天下化作一蛇。张口吐毒现可畏相。向妙贤处欲啮其臂。迦摄波见已。乃疾疾行至妙贤所。将宝扇柄举手置床。是时妙贤从睡惊觉。告其夫曰。圣子。勿亏盟誓。勿亏盟誓。迦摄波曰。岂汝不见黑毒蛇来”

如此清净修行的生活过了十二年之后,大迦叶出家并且后来“至第九日得阿罗汉果”。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第二》记载:尔时妙贤。既无所依不闲时务。但睹外相便生敬重。遂诣无衣外道而为出家。此女容仪端正无匹。外道既见咸生染心。虽极厌污不能远离。遂被五百无衣外道共行非法。妙贤骂曰。仁等作此鄙恶之行。岂成修道。女身柔软。既被轻辱受苦难堪。


读到这里,心生疑问:妙贤竟然跟随着无衣外道出家了!令人无法理解!一个“宁使我身遭毒蛇,慎勿亏誓来相触,蛇毒但令一身死,染毒沦没无边际”的如此贞洁的女人,竟然成为了一个无衣外道!一般正常的人看到这类人都会躲避和厌恶,可是一个修清净行多年的女人竟然加入了一个这样的团体。一个和自己丈夫都清净无染的女人,竟然能做出如此但凡正常人都会觉得羞耻的行为。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即使妙贤她再圣洁和单纯,都应该会想的到。妙贤前后的经历,如同极乐世界和无间地狱。

还有,妙贤之前一直在修行,她修行的法门是什么?她应该一直没有皈依三宝,否则不会再去皈依外道。她一直没有同修和师父吗?按理说她的丈夫就是和她共同修行十二年的大迦叶即是她最好的同修和师父。和大迦叶共同修行的人,她的修行方法应该是正确的。况且,即使不修行的人也应该有最基本的是非观,即使年幼无知的孩童都知道不穿衣服是一件应该感到羞耻的事情。妙贤和大迦叶共同共同修行十二年,都“曾无一念起染欲心”,可是“但睹外相便生敬重”,太不符合逻辑了!看惯了大迦叶这样的人,竟然还会对无衣外道产生敬重的念头,就好比看到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难道还会去欣赏无间地狱的烦恼痛苦?

在妙贤的遭遇发生之时,天帝释大概就是释提桓因吧,此时也不知道在忙什么。人家夫妻二人清净修行时,天帝释都可以变出一只毒蛇来测试他们是否真实求解脱,可是此时,在这人世间最丑恶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天帝释并没有再变出一只毒蛇来阻止无衣外道的恶行。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第二》:其王舍城有欢会事。妙贤乃与露形外道一处随行。时迦摄波于王舍城。在阿兰若小室中住。于日初分执持衣钵。入城乞食忽见妙贤。问言贤首。汝比颇得安乐而住。修净行不。是时妙贤见迦摄波。涕泣盈目悲不自持。饮泪言曰。与谁为伴。欲于何处修净行耶。昔我与仁居一柱观。十二年内坚修妙业。净行严洁始终不踰。初无染心以手相触。一从乖异滥投于此。杂秽群聚事同畜生。不成出家何有净行。

时迦摄波重问其故。妙贤致敬犹如慈父。以事白知。彼作是念。此女颇有宿善根不。敛念观已知有解脱分善根。谁当济度。知属于己。报言贤首。何不于此善说法律而为出家。答曰圣者。勿令此中还传印法。答言。止止贤首。勿作是说。今我大师万德圆满灭一切障。是真福田是归依处。微妙寂静证真解脱。岂容将彼极下劣法而相比耶。妙贤闻已欢喜随行。遂将妙贤付大世主。告言圣者。此妙贤女心欣胜法。极善作意可与出家。时大世主敬受其教。即便与彼五衣等物。授诸学处及近圆已。告曰。汝今宜可于佛境界乞食资身善修净行。


这是大迦叶出家之后和妙贤的首次重逢。此时大迦叶心里作何感想?昔日圣洁的女人,如今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一般的遭遇。尤其是这个女人曾经是自己名义上的共同生活了十二年的妻子。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第一》:“其迦摄波父母俱亡。遂知家事。复于异时往营田处观其耕地。而说颂曰:观此耕犁处,损地害诸虫,牛力复勤劳,愍念如亲属,农夫苦憔悴,风日损形容,作务倦耕耘,见此心酸楚。时迦摄波问耕人曰。斯是谁家田作之处。耕人答曰。是迦摄波。迦摄波曰。我家宁得有斯田业。耕人曰。是父旧事今犹未息闻斯语已告耕夫曰。我从今日并放汝等。不为仆隶恣意游行。及诸牛畜任随水草亦无系缚。”


一个如此慈悲为怀如此思想境界的人,竟然在自己决意出家时没有安排好妻子以后的生活。大迦叶作为妙贤的丈夫,是不称职的。

妙贤在大迦叶出家以后,“既无所依不闲时务”,而此时昔日的丈夫已经证得阿罗汉果。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第二》:是时妙贤于日初分。执持衣钵入城乞食。时此女人仪貌端正人间希有。众人见时共生嗟叹。何意此女姿态绝伦。虚弃年华不受欲乐。能舍荣好而为出家。妙贤闻已遂生惭耻。自是之后不复入城而为乞食。时迦摄波因与相见。问曰贤首。得安乐不。妙贤具答。彼闻说已作如是语。若佛许我乞食减半与妙贤者。我当分与。白诸苾刍。苾刍白佛。佛言随意与半。尊者闻已授其半食以相拯济。时吐罗难陀尼。见斯事已遂生轻笑。谤言圣者大迦摄波。先与妙贤居一柱观。十二年中净修梵行。乃于今日翻有私情。乞食相济。时迦摄波闻斯事已。至妙贤处教其法要。此事应作此不应作。宜善用心。遂舍而去。是时妙贤发大勇猛。于初后夜正念相应。克责自心无暂停息。即便证得阿罗汉果。转成清净无生之女。


妙贤已经证得阿罗汉果,可是她的遭遇还没有结束。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第二》:尔时迦摄波见而告曰。汝今由我善知识故。其所作者皆已作讫。宜于佛境界乞食自资。是时妙贤于日初分。执持衣钵入王舍城次第乞食。时未生怨王枉杀其父。生大追悔怀忧在室。虽有种种鼓乐弦歌。无释愁恼。时彼大臣遇见妙贤仪貌端正容色殊胜。便作是念。今此美女特异常人。宜可进王冀除忧戚。作是念已将近王室。强逼妙贤脱去法衣。着诸彩服具备璎珞涂拭名香。令亲侍人进至王所。时未生怨王才观此女姿容妙绝。遂释忧怀。复由妙贤恶业时熟。如瀑流水无能止遏。遂被恶王强见陵辱。如中毒箭生大忧苦。


妙贤虽没有犯戒,“世尊复问汝受乐不。白言世尊。我已离欲岂容受乐。佛言。汝今无犯”,可是这总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一个女人甚至已阿罗汉果的圣人,绝无尊严可讲。

此事的因果:“乃往昔时有一长者。娶妻经久竟无子息。长者念曰。此妻不生可别娶妇。迎第二妻。既至家中得新忘旧。轻贱前妻爱重后妇。前妻白夫我受五戒。夫见持戒情生敬重。后妇生嫉而作是念。作何方计令其破戒。遂将酒与夫饮之令醉引其入房。彼妇睡眠。夫便强逼共行非法。即于前妇极生恼恨。时有独觉。于小食时着衣持钵。入聚落中而行乞食至长者家。妻见独觉身心寂静持食奉施。独觉哀愍此女人故为现神变。妇人长跪合掌发愿。我今于上福田所作福业。使我当来纵此小妇证得神通。我愿强逼污其净行。汝等苾刍于意云何。昔时大妻者今未生怨王是。其小妇者今妙贤是。虽得阿罗汉果尚被他逼。”

未生怨王供养独觉圣者,即使没有功德,至少也是一件善事,——“我今于上福田所作福业”。可是种福田作福业供养了一个身心寂静的独觉圣者之后,心灵并没有得到净化,仍然心怀怨恨并且发了一个如此恶毒的愿望。
楼主 萍水相逢_2012  发布于 2014-01-27 16:56:00 +0800 CST  

独觉圣者不应该接受这样的供养,因为此次供养的功德竟然令一个阿罗汉遭遇了一场苦难。可能这位独觉圣者事先并不知道未生怨王的想法,如此看来他的修行并没有到一定的境界。独觉圣者知道了未生怨王发的愿之后,有什么样的反应,佛经里似乎没有记载。即使阻止不了,也应该开示一番,至少要对得起这次的供养。

一个女人发愿如此对待另外一个女人,有些荒唐。一个如此荒唐恶毒的愿望,竟然可以实现,令人琢磨不透因果的规律和公正。虽然是妙贤“遂将酒与夫饮之令醉引其入房”,可是“夫便强逼共行非法”,并不是妙贤直接对她做的恶行。怨恨也应该怨恨两个人,是两人共同作恶,而不是妙贤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情。那位长者再怎么醉酒也是有些意识的,如果没有醉的没有意识了,也就不会去作恶了,由此可见两人是共犯。

可是当时的未生怨王却只怨恨妙贤一人,发愿时也只针对妙贤一人。这不合理,对妙贤来说也不公平。更令人理解不了的是,这个不公平不合理的荒唐的愿望竟然实现了。未生怨王转世成为了一个男人,而“此小妇证得神通”,“我愿强逼污其净行”,这三个条件都得以实现,缺少一个都无法圆满完成当时的恶愿。

不知道当初那位接受供养的独觉圣者,听说此事之后会作何感情?难道他一点间接的责任都没有吗?

而妙贤是在大爱道比丘尼那里剃度出家的,一个如此美貌的女人独自一人去乞食,潜在的危险因素可想而知。由此可见,这个比丘尼寺管理不严,没有尽到保护比丘尼的责任。


再来说妙贤在五百外道那里所承受的遭遇的因果:汝诸苾刍乃往古昔于婆罗痆斯城中。有一淫女。炫色活命。若得男子五百金钱。方共交会。时有五百同邑义人各送金钱。于淫女处请某芳园共为集会。淫女得钱往诣期处。路逢王子遂被留连不赴园所。彼五百人期时将过各怀忧恼。时有独觉性怀哀愍。受下卧具为上福田住空闲所。于小食时着衣持钵诣五百人所。时彼诸人见此大士身心寂然。各持美馔而为奉施。大士即便升空现诸神变。广说如余。乃至合掌发愿。我等今于最上福田而兴福业当获此报。彼恶淫女取钱不赴。各令我等心生忧恼。从彼在俗或复出家。愿我当来常相恼逼共行非法。汝诸苾刍于意云何。往时五百人者岂异人乎。今五百外道是。其淫女者即妙贤是。由此因缘彼虽出家。五百外道尚行恶逼。


在妙贤的故事里,独觉圣者已经是第二次出场了,这些独觉圣者真是无处不在。五百人因为邪恶的事情没能实现而“各怀忧恼”,而独觉圣者却“性怀哀愍。受下卧具为上福田住空闲所。于小食时着衣持钵诣五百人所”。五百人身心寂然供养独觉圣者之后,合掌发愿“我等今于最上福田而兴福业当获此报。彼恶淫女取钱不赴。各令我等心生忧恼。从彼在俗或复出家。愿我当来常相恼逼共行非法。”

这不是什么很大的事情,不用发愿就能解决。以这五百人的德行,应该会找当时的妙贤去讨要那五百金钱,或者过后再去约妙贤。可是他们似乎这辈子都没有去找妙贤的麻烦,而是用发愿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供养独觉圣者的功德,竟然可以实现恶毒荒唐的愿望?那么这样的供养又有什么意义?那位独觉圣者是否知道他们的恶念?如果知道,为什么还要接受供养?妙贤的前世只是收了五百外道的钱而没有去赴约,却承受了这样的厄运。这样的因和这样的果,相差如此悬殊!

妙贤这一世失去贞洁是由过去生五百外道发愿来决定的,欠债还钱就便是,为什么要用贞洁的身体去偿还?五百外道如此恶毒地发愿,如此起心动念,竟然在还没有遭到报应之前实现了,而且是在妙贤拥有着世间罕见的美貌的这一世实现了。五百外道竟然集体转世成为男人,似乎无一例外,真是令人难以理解,佛经里不是说人身难得吗?

这样的故事在古今中外的现实世界里,可能都很少见,但是却被记载到了佛经里。
楼主 萍水相逢_2012  发布于 2014-01-27 17:00:00 +0800 CST  
@淳善 244楼 2014-01-27 17:00:00

佛只是觉悟的人不是神,每个人自负因果。现在流传的经典与释迦本意相差太远,而且佛教徒一向有伪造佛经的传统。因为释迦是人不是神,所以他受到他所在时代的影响,相信轮回和因果。我觉得释迦是个伟人,但不应该做为宗教领袖崇拜。佛教很多都是借他的理论,加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骗钱骗色的工具而已

----------------------------

伪造佛经,虚构因果故事,杜撰佛菩萨显圣事迹,造假舍利子
楼主 萍水相逢_2012  发布于 2014-01-28 09:02:00 +0800 CST  
佛教的观念,财富由布施而来。如果过去生曾做过布施的善行,那么应该是灵魂得到净化、内心充满慈悲,可是有很多人的财富是用不正当甚至暴力的手段得来的。这些财富,是否是他们应得的?如果是,为什么要用非正常的的手段,才能得到过去生布施而修来的福报?如果不是,又是什么样的因缘,让他们拥有不属于自己的财富?
楼主 萍水相逢_2012  发布于 2014-01-28 09:26:00 +0800 CST  
@娑罗室伐底

曾经接触过寺院,清净修行的地方不多,反而有藏污纳垢的现象

我从来都不跪拜法师,因为他们也是人;

佛经有杜撰的成分,不可全信,而且佛经里的动物都会说话,与现实不相符;

地狱在哪里,没有一个佛弟子能说清楚,只会搬经文,地狱的概念是佛教在精神上控制和恐吓信徒的手段之一。
楼主 萍水相逢_2012  发布于 2014-01-28 23:16:00 +0800 CST  
@娑罗室伐底 358楼 2014-01-28 15:39:00

对于这样的人,盲目相信也好,至少,有个寄托,总比什么都不信,感觉好。就像安慰剂很多时候也能治病一样。
只是希望他们一辈子都不要信仰动摇。否则会很痛苦的

-----------------------------

我曾经以为自己对佛教的信仰会一直很虔诚,但是现实教育了我,之后才明白很多事情都可以改变
楼主 萍水相逢_2012  发布于 2014-01-28 23:24:00 +0800 CST  

楼主:萍水相逢_2012

字数:370653

发表时间:2014-01-25 00:54:3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4-17 00:21:10 +0800 CST

评论数:152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