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轶事:古国后裔> 这群人为什么变成了猴子?

吴晓君才来几天,许多情况他也说不清楚,只简约地告诉我,这是在龙缸里,龙缸是巴国的王城,二王包森林是巴国守住的最后一块国土。那群被山民称为大青猴的,实是巴王麾下的臣民。他的生父,便是在位的现任巴王。

他说,用蛊箭迷昏我的,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蒙父王赐婚,我是举国皆知的东床驸马,而且已经圆了房。

"去你妈的举国皆知!去你妈的东床驸马!这一切是不是你小子设的圈套,故意诱老子上笼的?"

见我怒不可遏,吴晓君收起自豪,木呆呆望着我不知说什么好。我用眼睛逼视着他,厉声叱喝道:"你小子狼心狗肺,老子担心你死活才不顾一切来寻你,没成想倒把自己搭上了!啥巴国?两千多年前就被秦国灭亡了!一群疯子!一群狂人!你他妈就是贼心不死的阶级敌人!"

骂累了,气也消了许多,吴晓君连呼冤枉,解释说,真的没挽啥套子让我钻。这两天他妹妹石娲在林子里等我,也是缘于他的一句话。

我一句调侃打趣的话,让他萌发出寻找生父侍奉的孝心,那天,他是吃过晚饭到这座森林里来的,打算寻到生父连夜回村。无独有偶,他也是提了一竹篮煮熟的洋芋。自恃是大青猴的后代,所以敢夜闯森林。

对这个儿子,他生父本来就认识他,这多年来,一直在暗中观察。森林里黑糊糊的,黑灯瞎火没法进去。吴晓君没电筒,有的只是一捆枯竹竿,幸亏刚在林边点燃火把,就被巡林狩猎的"大青猴"发现了。

他娘亲在龙缸中生活了大半年,"大青猴"都知道她怀的是未来的王者,放他娘亲回龙河村生下他,实在是担心她在龙缸生产有意外。

吴晓君来寻父,由"大青猴"们一路护送,畅通无阻到达龙缸。从龙河村到达龙缸,直线距离要不了一个钟头,我是四下里瞎闯,不是一回事。

弄清楚这群"大青猴"真实身份后,凭空得了个太子地位,从不受乡邻待见的孤儿,猛不丁被众人尊奉为储君,自是乐不思蜀,不愿回龙河村了。

但是,他忘不了我这不嫌弃他的唯一邻居和谈得来的朋友。

见到同父异母的妹妹生得娇小玲珑,而我又是城里来的单身知青,他以己度人,在父王和公主面前,把我大肆吹捧了一番。

我的外貌,这群人都熟悉得很,他们躲在浓密的树林中偷窥易如反掌,巴王和公主对收我为驸马,只撂下一句话:

"姓宁的知青如果不顾一切来寻你,他就是看重感情的人,可以赐婚,否则免谈!"

当然了,这群与世隔绝两千多年的古国后裔,由于只能在内部通婚,一代一代传下来,彼此之间早就是盘根错结的近亲了,不但畸形,还丧失了语言功能,只会"咿咿呀呀"地叫,好在彼此都能领会。

严酷的生存环境下,他们存活率极低,活下来的,都是小脑发达,四肢敏捷的人。这群人个子不高,形同侏儒,为了生存,不但学会了猴类的攀缘,还会狩猎猛兽。他们生活在现代人的包围圈里,能听懂现代人的语言,也能用手势、表情表达自己的意思,类似于聋哑人。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可以用树枝或碣石在地上画线条简单的图案,惟妙惟肖地代替语言。

公主石娲,心仪于我,一直在暗中观察我,有了父王的谕旨,估计我快回龙河了,这几天都领着几个仆妇,隐在林子边守候。

听了吴晓君的解释,我默默无言,能说什么呀?什么娇小玲珑,只是他的看法。我就象掉进铁笼的猛虎,还能怎么办?

我之所以相信吴晓君的话,是我熟悉古代巴国的历史。

万般无奈下,我只能暂且同意当这驸马爷,还咧开嘴装出一副笑脸,我自己知道,那是比哭还难看的模样。

吴晓君直接忽视了这副尊容,相信我,是因为我点了头的。他笑嘻嘻地告诉我,他到这里的当天晚上,父王石磊就赐他石宕的大号。第二天,父王让他选了一位太子妃,当天晚上就喝了合卺酒。那家伙还回味无穷乐滋滋地说:"有家的感觉,真叫一个爽啊!"

他当然爽歪歪了,"宕"字有宝盖,他是铁定的下一任巴王。

我的生活本来就与他不同,弄这一出,害我一辈子!什么巴国?没有一个生产队大,还过着原始人生活!

这蠢货许是出于好心,给我来了个拉郎配!他认为抬举了我,是有福同享,朋友成郎舅,多好啊!

见我同意了,他便要扯着我去见父王和母后,我苦着脸指着腰间的虎皮,也懒得开口。他讪笑着说:"条件艰苦,父王和他的臣民都是用兽皮或树叶为裙,围上这虎皮就可以了。"

我坚持穿上衣服,我是文明社会来的人,必须要有礼貌。他来回跑了好几趟,也只通融来我的内裤。

不去不行,只得去见老泰山。也就是这一闹,可能是逆了龙鳞吧,那老侏儒居然封了我一个"裤衩驸马"的称号。

我的公主老婆一直没露面,与巴王两口子谈了小半夜,该问的他都问了,也很满意。耽误了不少时间是我搞不懂他们的手示,改用在石板上绘象形图案后,交谈快了许多。

夜深人静,吴晓君邀我到他太子宫去见见太子妃,心乱如麻的我婉言谢绝了,在公主的仆妇引导下,我回到了被称为公主宫的溶洞。
楼主 巴山牛_渝  发布于 2017-08-12 06:58:39 +0800 CST  
吴晓君这家伙害人不浅!这算什么事啊!他是父子团聚回家了,硬扯上我给他当妹夫,还怂恿石娲霸王硬上弓,希图生米煮成熟饭,认为我这重情的人,不会抛下结发娇妻,何况还是贵为公主的石娲!

得知自己是拥有王室血统的储君,更是把这里当成象牙塔,仿佛重生一般。他见我闷闷不乐,不明白以平民身份跻身王室的我,为何还是这副嘴脸?

他用重生和象牙塔来劝慰我,我真有吃了一只苍蝇的感觉,死而再生是谓重生,这家伙在咒我死啊!他心目中所谓的象牙塔,在我看来,活脱脱一只破烂的螺蛳壳而已!不幸的是,我被装进壳中了!

这算不算是被"友情"害了?还是不该结交这种蠢人?对井底之蛙似的吴晓君,我顿生一种又恨又怨的心情。

随后几天,我才知道巴王为什么会掳去吴晓君娘亲以及要我当他的女婿,目的只有一个,改变王室的遗传基因。

石娲不娇媚,也不算丑八怪,身量虽然只齐我腋下,倒也生得玲珑娇小,褐色的皮肤油光水滑十分健美。与族类一样,能在树枝上攀缘晃悠,有猴的技能也有类同猴的四肢。

要论生存手段,我是甘拜下风。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他妈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裤衩驸马"!而且是一个心不甘情不愿,时时刻刻想逃回去的驸马爷!

"龙缸"的名字,是秦灭巴国后,逃到这里避难的巴王赐予,含有龙脉不断,孕育势力以待复国的意思。

龙缸是连绵不断的原始森林中的天坑,缸体壁立千仞,无路上下。缸底平缓,方圆二里许,一条小溪左出右入,滋润着种植的各种疏菜。

如今,这支古国后裔只剩下不足百人,全部住在缸壁上的溶洞群中。这里的溶洞宛若楼房,经过长年修凿,早已上下连通。交通森林的出口隐藏在一个顶层的洞穴里,洞口是一个裸露在森林乱石里的大石缝。
楼主 巴山牛_渝  发布于 2017-08-13 06:42:41 +0800 CST  
@樵夫砍柴煮饭 2017-08-13 08:49:56

-----------------------------
楼主 巴山牛_渝  发布于 2017-08-13 20:36:17 +0800 CST  
这里的规矩一直沿用巴国的奴隶制度,唯一的洞口有国王的武士守着。臣民中的妇幼老孺在缸底种菜,青壮年由武士领着,分班次在森林里狩猎兼巡边,顺便采摘时令果实和菇类。

武士只剩下十二个人,是享有特权的贵族,不但在食物的分配上从优,还可以公然挑选臣民的妻室侍枕,所谓臣民,全是奴隶身份。

武士的儿女,是王室婚配的首选,臣民的女儿,王者会挑选没畸形的试用,如果生下的子女健康,便会册立为王妃,反之则退回去任其婚配。

巴王本人和他的子女,一代代从事巫术的发扬光大,希冀收复失地,重新定都枳城。妃子和驸马不得染指巫事,也不能离开缸底,更不可以与臣民随意交谈,但可以随意叱骂、殴打臣民。整日里好吃好喝养着你,把王者和公主侍候爽了,子嗣成群,就算尽职。

我是巴渝人,对古代巴国历史略知一二,秦灭巴后,巴王带领残部,一直在这里隐居蓄势,却是打死也不信的!

但是,这种矢志不渝的事,两千多年过去了,却活鲜鲜呈现在眼前!

以前这片原始森林方圆近千里,离国都枳城不远,渡过乌江后,要不了几天就可以隐蔽到广阔的原始森林中。

但是,退到这里的并不是枳城的巴王,而是镇守朐忍的太子石龙。

退到这里的巴国残部上万人,其间朝代更迭也一度数次坐大,可惜都是昙花一现,惨败收场。西洋枪炮装备了国家军队后,森林逐渐遭遇砍伐,几成弹丸之地,龟缩在森林中的巴国后裔,只剩下不到两千人。巫术神奇,不能左右天道循环,大刀长戈,怎敌得过枪林弹雨。

与世隔离的这群人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恶劣的自然环境让他们人数锐减。上世纪五十年的大肆砍伐,让他们面临灭顶之灾。

伐木工人一夜之间暴殁上百,实是死于巫门蛊毒。从那时起,臣民们全部迁入龙缸生活。

在此之前,龙缸一直是巴国王室的宫殿,除了宫娥仆妇,非王室不得入内。

二王包葬有二任巴王的遗体,那是两千多年前的事了,如今早就成了荒茔。后任的巴王不敢贸然垒坟,那样会暴露身份,他们宁愿被山民误认为大青猴。
楼主 巴山牛_渝  发布于 2017-08-14 07:40:20 +0800 CST  
为什么宁愿在这里受罪,不愿意公开走出森林,融入外面的人类社会呢?其实答案已经清楚的摆在明处了,我年少无知,尚未理解罢了。

现在回想起来,被赐婚与我的石娲,也是一位可怜的女子,她爱我疼我,公主嘛,自然也有一些蛮。可惜当年的我,对她除了恨就是怨,对她重回枳城的梦想,更是嗤之以鼻,视为痴人说梦!当然了,只敢在腹内暗骂。

顺便说一下,枳城,就是现在的重庆涪陵。

我是血气方刚的小青年,虽然心里厌恶她,从不在卧榻上跪侍她,每当她要练习马术,倒是都能让她纵横驰骋,乐此不疲,从没出现过六点半。

龙缸里的饮食,虽然少了五谷杂粮,却有各种各样的野味,蔬菜和山菇也换着花样,仆妇跪捧着让我进食,可我高兴不起来。

这里也有被称为御膳房的洞穴,使用的烹饪器皿,是几只古色古香的青铜鼎,鼎壁铸满了似曾相识的铭文。调料不敢恭维,只有咸和酸两种味道,称为盐、梅。

盐是用岩硝熬的,梅是梅果腌渍后备用,经仆妇烹调,比我在知青屋的饭菜好吃得多。我这被供养的驸马爷,在石娲去钻研巫门<养蛊术>和<养鬼术>后,便无所事事,百无聊赖,躺在地铺上欣赏千奇百怪的石钟乳。

生活在这所谓的巴王宫殿里,我免不得要把历史课本和民间口口相传的巴国捋一下,我虽然是巴渝人,却不是巴的后裔,因为祖上是从中原迁徙过来的。

古代巴地,有巴、樊、覃、相、郑五个氏族,巴氏为王族,发源于夷水,始祖叫务相,称廪君,生于石穴。<水经注>卷三十七解释道:"夷水,即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也。昔廪君浮土舟于夷水,据捍关而王巴。"

据<太平寰宇记>和<后汉书 . 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在一座名叫难留山的地方,有赤、黑两个洞穴,巴氏生于赤穴,其他四氏生于黑穴。

因为都信奉鬼神,为了立君王,听天命而掷剑于石穴,约定掷中者为王。巴氏中一个叫务相的男子,只有他掷出的剑中了。众人叹息之余,心下不甘,又用土造船,言称土船不沉者为王。

又是众船都沉毁了,只有务相的土船浮在水面上,五族臣服,立务相为王,称为廪君。他们乘土船从夷水到了一个叫盐阳的地方,这里有盐水部落,盐水是母系氏族部落,女酋长是盐水女神,想把廪君收为裙下之臣,言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

初为王者的务相不愿意,神女每天晚上来纠缠务相,都被他赶了出去。神女不死心,在白天化为蝴蝶,拘来许多蝴蝶乱舞,遮天蔽日让天地晦冥。

务相容忍了十多天,神女执迷不悟,他一怒之下,用箭射死了神女,天光重现后,他便在盐阳称巴王。盐阳又叫夷城,就是如今的湖北恩施。

务相死后,魂魄为白虎,每当巴人有厄难便现身解厄。巴人以白虎为图腾,世代祭祀,旨在不忘始祖。龙缸的东边,也立有雕着虎头的石柱。

对"巴"的解释,<史记 . 张仪列传>记载"苴、蜀相攻击",对"苴",唐代司马贞在<索隐>中解释:"苴"即"巴"。大家知道,苴就是芦苇,巴渝俗称芭茅,由于它是常见的野生植物,所以有了"巴"这种说法。

还有以虫、蛇来诠释"巴"这称呼的,东汉许慎<说文>:"巴,虫也。或曰食象蛇。" 蛇这说法,许慎是沿用了<山海经 . 大荒北经>:"西南有巴国,有黑蛇,青首,食象。"

石娲告诉我,王室内部传下来的根本不是这样,古时候的巴人称"石"为"巴"。当她用手势和图案明确无误说明后,我才恍然大悟一一

原来如此,怪不得古代巴人的五大氏族中没有石姓,原来"石"就是"巴"啊!

对巴人是伏羲的后代,我也有些疑惑,因为<华阳国志 . 巴志>里说,巴人是黄帝的后代:"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圃......华阳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圃。圃中之国,则巴蜀矣。"

石娲嫣然一笑,"咿咿呀呀"地用褐土画了一连串的图案,说这些都不可信!

问题又来了,巴人善"巫",如果不是大巫子孙,巫术从何而来?

石娲本身就是巫女,听到我这个问题,更是笑弯了腰。
楼主 巴山牛_渝  发布于 2017-08-15 13:09:13 +0800 CST  
对"石"就是"巴",石娲没说原因,她所属的这支巴人与世隔绝两千多年,她心目中神圣的巴国,在天道轮回中,早就湮没在历史的汪洋大海深处。众说纷纭,以讹传讹,反倒给古代巴国罩上了层层迷雾。

我对她的话深信不疑,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顾炎武在<天下群国利病书>中,肯定了这个说法。因为古代巴人说的不是汉语,他们的语言与以后的僮、傣语系有关,在这种语系的民族中,至今还称"石"为"巴"。

石娲用褐土画了皓月和满天繁星,又勾勒出山川河流,虎的图腾柱前,一位手执竹杖的巫者,正仰面朝天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冰轮、星辰。

面对她询问看没看懂的目光,我点了点头,心里却是一片茫然。不要说我根本不知画意,即便看懂了,也不会相信,这是迷信,与历史无关。因为我打小受到的教育是唯物论,没神没鬼的世界里,巫那一套,全是迷信。唯物论者,是不能迷信的! 事到如今,我才知道自己犯了唯我独尊、先入为主,有罪推理的错误,悔得肠子都青了!

当年的我寻思:巫者既然可以向天借来力量,为什么会弄到国破家亡的地步,人不人猴不猴的龟缩在这龙缸里呢?什么龙脉不断,孕育势力,自欺欺人罢了!我虽然不敢公然叱责她,却也不会轻易服输。我拍了拍屁股下铺垫的虎皮,故作不解地问道:

"你们既然以白虎为图腾,为啥子又用虎皮为褥,难到不怕亵渎了神明?"

石娲笑盈盈的依偎在我怀中,双手紧紧搂抱住我的脖颈儿,用小嘴在我脸颊上不停地啄,我知道她是在告诉我:驸马说错了,不是"你们",而是"我们",你是巴国驸马,也是巴国王室的一员。

对用虎皮为褥的疑问,她解释道:巴人的图腾是白虎,并不是所有的虎都要崇拜,虎类有敌有我,人类也一样。譬如亡巴的秦,先王曾拿他们当亲兄弟,万想不到他们背信弃义,逼迫我们亡命天涯!
楼主 巴山牛_渝  发布于 2017-08-16 09:34:49 +0800 CST  
在"咿咿呀呀"地嘶喊声中,石娲怒形于色,双手激烈地比划着,看来仇恨早就深嵌在她脑子里,不提则罢,一但触及这个话题,犹如山洪暴发。我怕旁人误会是公主对我发怒,第一次主动用嘴唇去封了她的口。

石娲年不及十六,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初为人妇的她把控不住,被撩拨得浑身抖簌瘫软在地铺上,水汪汪的双眼秋波盈盈,蠕动着软面条似地身子,摆出任君欺辱的姿势来,我只得第一次跪了她......

也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这晚上的两个第一次和那幅褐土勾勒的图案,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时常回闪在我眼前,随着年代的久远,仿佛镌刻在我脑海中一般。

后来我身患怪疾,中、西医甚至藏医、苗医都束手无策,现代科学也没法解释。我只得自救,跳出了唯物主义的条条框框,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深信自己中了某种巫咒。对这幅画透出的昭示,也大致有了自认为正确的诠释一一

天文学上有一种天体被称为"类星体",那是距离地球很遥远,蕴藏着极大能量的天体,类星体放射出的能量,让天文物理学家惊讶莫名,困惑异常。他们计算出一颗比整个银河系面积小一万倍的类星体,其放射出来的能量,相当于银河系的能量一千倍。认为在下胡说八道的人,不妨百度一下"类星体"。

我当然不是说类星体就是巫术的力量,但巫者施术向天祈祷,是既定的仪式。在漫长的洪荒世界,分居四大洲五大洋的巫者,都有这种仪式,他们无法相互学习,为什么会如此相似呢?一句"愚昧"的指责,貌似蛮横无理!要知道,如果是巫者在玩弄骗人把戏,为什么数千年来,一直有许多人深信不疑?且中外如此,包括数不清的智者。

上网的朋友离不开手机和电脑,电脑之所以被称为"电脑",是因为模拟人脑,手机的上网功能也是如此。八卦是大巫伏羲的杰作,您可知道?电脑与八卦有密切关系!

电脑的基础是二进制,17世纪由德国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有文献记载,他创立二进制的灵感,来于古老的八卦图。几百年过去,经过无数科学家共同努力,在无线上网,无线通讯的今天,谁会想到:被誉为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居然是受了曾被叱为封建迷信的八卦图影响,且这高科技与封建迷信的原理是一样的。

就现代科学而言,会不断发现新的能量,安知还有多少没被发现?获取能量的手段不尽相同,向天体的某一个星球祈求能量来干某种事,这种手段就是巫术!
楼主 巴山牛_渝  发布于 2017-08-17 10:10:06 +0800 CST  
请注意:现代的高科技,凡无线的东西,都离不开发射讯号的中枢机,把这讯号称为能量,没错吧?

人类是灵长哺乳类,为什么不披毛不爬行?论身手不敌猛兽,为什么会成为万物之主呢?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洪荒时代,所谓的'科学",连名词和概念都还没有产生,人类能够降服百兽,战天斗地,成为万物之主,自有可恃的能量,这能量安知不是"巫"呢?

在西方,科学家曾用仪器测试过巫者的脑电波,在他们平静时,与常人一样,在念诵咒语施术时,脑电波大大异于常人。经过无数次测试,发现巫者施术,精神高度集中,在这种状态下,人脑的作用会加强,所放射出来的讯号,使能量集中到可以运用的地步。

巫术神奇,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解释清楚的,也不是谁能轻易否认得了的。有人说巫是外星人传授的,通观世界各国的巫术,不可思议,不约而同,不如说人类本身来自外星球。

人类来自外星球不是我的臆测,只是相信这说法而已。诸君谁能解在下的困惑 一一 汪洋大海中的许多孤岛上,在洪荒时代就有原住民,他们的巫术,其原理与各大洲的巫术如出一辙,这是怎么回事?

巴能自成一国,是离不开巫的,不论是史书还是民间的口口相传,都证实了这一点。在华夏正史中,巴被视为蛮夷,其实不太公平。史书记载,在公元前1122年武王伐纣的战争中,周人是得到巴人支持的。

<尚书>记载:"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

用唱歌跳舞,就能让殷商的士兵反戈一击,吹牛皮吧?

不是的!舞者巫也,所谓歌舞,就是诵着咒语施展巫术,让对方的士兵自相残杀。由此可见,巴人的巫术,还是顶厉害的。

周朝建立后,巴国实际上已经融入了华夏,成了周的属国。据<逸周书 . 王会解>记载,周成王大会诸侯于东都(即现在的洛阳),巴国曾派使者贡献过比翼鸟和连理枝。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赞叹爱情的千古绝唱,比翼鸟和连理枝都产于巴国,是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我捋到这段巴国历史,转动眼珠儿觑了一眼搂着我胳膊鼾睡的石娲,福兮?祸兮?心里很不是滋味。

秦灭蜀后,继而灭巴,据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天险,怎么在两三个月里就土崩瓦解了呢?巴、蜀的亡国,实是亡于太重友谊了。

秦惠文王时代,秦与巴、蜀两国是缔约了和约的友好邻邦,有着兄弟般的感情。秦用能屙金子的牛骗蜀王用五丁开山,打通了连接秦国的官道,让秦把屙金子的牛赶到蜀地来,这就是至今尚存的"金牛道"。

有了金牛道,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人率兵从金牛道伐蜀,蜀王父子皆被杀。天险破了,猝不及防的巴国被祸连,张仪等人挥兵东下,顺利地占领了巴国,俘虏了巴王,半年后便杀了他。

朐忍(现重庆云阳)有盐井,由太子石龙镇守,惊闻秦兵东来,聚八千丁壮渡过江水(长江古称江水),西上勤王。行至斩龙渡,噩耗传来,国都枳城已沦陷,秦兵所向披靡,前锋已过临江(现重庆忠县),太子自知不敌,率部众沿磨刀河经泥溪,隐入这片原始森林中,偃旗息鼓,等待东山再起的那一天。

<史记 . 秦本纪>和<六国年表>都有记载,秦灭巴是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这一等就是两千多年,到如今等成了"类猿人",灭巴的秦早就被别人灭了,正所谓"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虽然我是巴国王族的驸马,除了认为石娲一族其志可嘉,实在搜刮不到其他言辞来恭维,这种事儿真叫匪夷所思啊!

太子率领的队伍里本来没有妇女,得知秦兵攻破国都,朐忍南岸的百姓,全部随太子迁徙到茫茫林海中避难。如果不是这样,这森林中怎么会有巴国后裔?

当然了,二王包是后来才有的名字。

点链接可继续看:http://book.tianya.cn/chapter-88044-9537163
楼主 巴山牛_渝  发布于 2017-08-18 11:43:22 +0800 CST  
石娲的身体也有畸形,尾脊骨上有一条两寸长的尾巴,按达尔文的进化论解释,这是返祖现象。愚以为:脱不了近亲繁殖的嫌疑。试想一下,这个与世隔绝的人群,一代复一代繁衍下来,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亲了。如果身上没有畸形,犹如太阳从西边出来。

我被掳到龙缸快满一个月了,除了当天晚上被吴晓君领着跪拜过石娲的父母,从没离开过这所谓的公主宫半步,吃喝拉撒睡全在这昏暗的洞穴中。

有两个侍候我的老孺守在洞口,饮食管饱,秽物清扫,我犹如躺在养老院里养老。石娲天一亮就走了,直到吃晚饭才回来,两人一起进晚餐,也不知算谁陪谁。

可我不是老人啊!这种养尊处优的憋屈生活,终于把我逼上了死亡的边缘。

我是文明社会的一分子,我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石娲身上虽然有着王族的高贵血统,在"无产阶级当家作主"甚嚣尘上的那个岁月,在我眼里,这群只会"哇啦哇啦"乱叫的人,与猴无疑,充其量是一群活化石!

我无时无刻都想逃走,却无计可施。对皮肤宛若用褐色靴油涂抹过的石娲,要我发自内心爱她,与她一起生儿育女,是既无奈又恶心!

喜欢和厌恶皆由心生,我不知道算不算人类的劣根性?钟鸣鼎食,奈何不似嚼惯的五谷杂粮,就连空气中也飘浮着令人翻胃的膻味;夜夜被"娇小玲珑"的公主搂抱着睡眠,语言不通又是"类猿人"模样,还是栖身洞穴,哪个能心里高兴?

想到自己将终老此地,子孙也会退化成猴类,我不但郁结五腹,速速了此残生的念头也时不时缠绕在心头。我恨已经改名石宕的吴晓君,恨入骨髓!我厌恶石娲,诅咒她从高高的树枝上摔下来,最好摔成肉泥!
楼主 巴山牛_渝  发布于 2017-08-19 12:22:43 +0800 CST  
哀莫大于心死,郁郁寡欢中我病了,病得不轻。至今还清楚记得:我求死自虐,强迫自己吞下自己的排泄物,一连几天上吐下泻,石娲不明所以,央他父王配了茯苓半夏汤,亲自下厨熬药,拥我入怀给我喂药汤。

当我省到药汤奏效,往往趁她不注意,用手指伸进嘴里扣喉头,把药汤逼出来。求死之人,汤药岂能保住性命?

病殃殃的我几近死亡边缘,迷迷糊糊中感到自己离开了原来的躯体,在一条又长又黑的隧道中疾走,途中还遇到一对自称姓巫的夫妻,我与他们一路攀谈,得知是吴晓君的老爸和娘亲。

我居然忘了他们早已作古,也忘了对吴晓君的刻骨之恨,还一本正经地告诉他们,吴晓君已经被立为了巴国的储君。

吴父恰似聋子,甩开其妻的手,紧绷着脸昂首挺胸,背着双手大步前行。吴母听到这个喜讯,止不住热泪盈眶,哆嗦着嘴唇双手合什,翻来覆去地叨咕:"君有情!君有信!"

眼见得前面灯火阑珊处隐约露出一座飞檐翘角的城楼,门楣上高挂的匾额镌镂着"酆都"二字,提着水火棍的牛头马面,拱手哈腰礼让巫氏夫妻入城,那副阿谀奉迎的嘴脸,让我十分不屑。

我也学了吴家老爸的架势,负手挺胸二筒朝天,大摇大摆地迈向城门。猝不及防中,被两个家伙抡起棍棒一顿乱揍,打得我抱头鼠窜,再也不敢鼻孔里插葱,装象了。
楼主 巴山牛_渝  发布于 2017-08-20 11:58:50 +0800 CST  
逃命似地乱窜了一阵,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不知到了什么地方,正在不知所措的当口,发现脚下的土地在颤抖,吓得我一屁股蹲儿坐了下来,受潜意识支配,双手四下里摸索着,打算搜寻一件防身的东西。

不摸还好,这一摸让我胆战心惊,冷汗唰唰直淌,浑身汗毛全都竖了起来!我在惊骇中发现,自己正坐在不晓得有多高的方寸之地上,四周全是空荡荡的。

眼随心动,我小心翼翼地蜷缩着身子俯首打量,看到深邃的下方,依稀可见有一个淡黄色的光圈在逐渐明亮,就着光圈,发现自己坐在一根黑黢黢的石柱顶端,貌似下面是万丈深渊,或者我正高悬云端。

惶恐中,那光圈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辉煌,到后来又幻化成密密匝匝的松脂灯,巴王石磊领着石宕和石娲这对儿女,正绕着石柱上的我且歌且舞,禺步踢踏手舞足蹈,随着韵律起落有致,围着我转圈子。

觉察到托着我的石柱迅速下降到地面上了,我定了定神,眨巴着眼睛瞅了瞅头顶,发现这是一个没有钟乳石的洞穴,光秃秃的洞顶和四壁,用褐土画满了各种各样的符号,而我,正躺在洞穴中央的一张石榻上。

见我苏醒,歌舞也停了下来,石娲飞奔过来抱着我的脑袋喜极而泣,无动于衷的我偷眼窥视面朝着我的巴王,见他一副病恹恹的模样,与第一次拜见时判若两人,冷酷的脸上流露出一丝转瞬而逝的怜悯,挪着沉重的双腿,轻晃着头朝洞口走去。

一直惶惶不安瞅着我的吴晓君,刚向石床跨了一步,听得巴王冷哼一声,那家伙扬手朝我摇了摇,屁颠颠地脚撵脚,消失在了洞外的夜幕中。
楼主 巴山牛_渝  发布于 2017-08-21 14:09:56 +0800 CST  
石娲见我一动不动任由她拥抱,一手抚着我的头顶,一手有节奏的拍着我后背,嘴里叽里咕噜哼着我不知所云的曲调,柔情绰态,充满了母爱。

睡意朦胧中,我仿佛又回到了婴儿时期,在娘亲温暖的怀抱中,甜甜地睡去。

第二天日上三竿,我才从睡梦中醒过来,睁开惺忪的二筒骨碌碌扫瞄陌生的洞穴,觑见洞壁上凿了许多神龛似的小窟窿,里面安放着大大小小褐色的粗陶罐。

乍一看去还真不容易发现,满洞的古怪符号大小不一,因为都是褐色,不仔细观察,很容易把陶罐也当成了符号。

石娲正背对着我摆弄着一只罐子,我失神的看着她站立的地方,望着那些似曾相识的符号,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思索闪念间,忆起御膳房的鼎铭,又想起吴晓君叮嘱我破译的天书,莫不与这些符号一模一样!

对那本被称为<巫门符箓>的破书,我心里一直不以为然,自从到了我手里,便把它抛在脑后,除了前次回城前夜,在他的催促下,装模作样抄了一些不同的符号,还拍着胸脯大言不惭地保证,回城第一件事就是去请教高人破译。

我抄符号的那张纸,寄托了吴晓君的希望,在我而言,完全没当一回事,走到洄澜桥附近时内急了,拿它揩了屁股。

因为我根本不相信那破书神奇,算不得亵渎了啥神明,那书在我手里半年多了,实是没正眼瞧一下,不然我见到鼎上铸的铭文,早就辨别出来,何必等到现在。

许是心有牵挂吧,忙碌着的石娲倏地回头一望,见我失魂落魄地盯着看她,嫣然一笑,放下手中的粗陶小罐,朝我奔了过来。

我只好将错就错,拥着她用舌头舔了舔她的两个笑靥,乐得她轻轻按压着我瘪陷的肚腹,不争气的肚肠,居然"咕、咕、咕"地闹腾起来。

石娲"咿咿哇哇"冲洞口一阵吼叫,不移时,两个仆妇就捧着香喷喷的羹汤走了进来。石娲挥退仆妇,要亲手喂我进餐,我晃荡着胳膊想充汉子,没成想软绵绵的丢尽了面子,脸红耳热地咂着羹汤,还暗中自我解窘:"好死不如癞活着,大丈夫能屈能伸!"

我寻了个便当,用嘴朝那些古怪符号努了努,问石娲,那是干什么用的?

继续看请点链接:http://book.tianya.cn/chapter-88044-9537781
楼主 巴山牛_渝  发布于 2017-08-22 14:23:04 +0800 CST  
面对我的询问,石娲用手示明确无误告诉我:"那些符号是巴蜀两国通用的文字。" 我笑眯眯地瞅着她不松眼,巴巴地想弄个明明白白,她脸色慢慢地灰暗下来,停了半晌,见我不依不饶,只得又示意了一番:

"两千多年了,也不知传到祖上哪一代,这些文字就不知道怎么读了,画在这里的文字,是依样画葫芦的咒语。晓得不同的咒语可以干什么,却不能用这些文字重新组成词句,这是有愧始祖廪君的不肖行为!"

古代巴蜀互为邻国,被崇山峻岭阻隔在华夏文明之外,在数千上万年的上古时期,没有自己的文字,是说不通的。

<蜀王本纪>说巴蜀古代是"时人萌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主张巴蜀无文字。这是谬误,经不起考证。

东晋史学家常璩是四川崇州人,其撰写的<华阳国志>被誉为正史,他经过考证,认为古代的巴蜀有文字,曾担任殷商王朝太史职务的彭祖(传说中的寿星)就是巴蜀人。如果没有"书学",怎么会出这种人材呢?

文字是表达语言的一种书面形式,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巴渝古代史我前两年翻看过,这种文字又活生生摆在我的眼前,怎么会不相信古代巴蜀有自己的文字呢?

遗留的这群活化石,早已不认识先祖创造的文字了!不能开口说话,我自然没法从石娲这里学会这种文字,有"妃与驸马不可染指巫"的规定,巫门咒语她不会传授给我,她即便敢于践踏森严的王族规定,读不出这些字来,也无法教会我。

巫门咒语对我而言,不相信也不愿意学。
楼主 巴山牛_渝  发布于 2017-08-23 13:36:53 +0800 CST  
直到前些年,我身上中的巫咒让我命悬一线,为了破译<巫门符箓>自救,我无数次奔波于川、渝两地跪求智者,总算摸到了破译的门槛。

四川博物馆藏有一柄铜戈,是1972年11月在郫县出土的,上面铸有一行文字和一组巴蜀符号。重庆博物馆也藏有1973年在万州出土的另一柄铜戈,同样铸有文字和符号,研究人员早破译了这种文字。

欣喜的是,<巫门符箓>上的文字和符号,与铜戈上的一模一样,而且更多。学者们的学术成就不用花钱可以查到,载于学术期刊<文物>1976年7期和10期,很容易找到。

只要有触类旁通的灵感,不难弄懂救命的符咒,如果不是这样,罪孽深重的我活不到现在,也不会有这篇忏悔录了。

我能从昏迷中醒来,石娲说是死而复生,是她和父王、哥哥用巫门奇术向天地祈求,才保住了我的性命。但她画的图案与我印象中的场景相反 一一 明明是从天而降,她却画成把我从地坑中拔出来。

继而忆起吴晓君父母去的那座城,分明是从小听<聊斋>里描述的鬼城,那是位于地下的冥界,她这样画,貌似有点道理。

传说中的鬼城在我们巴渝境内,离我所在的城市并不远,因为是无神论者,以前从没在那里留下过脚印,对石娲用巫术救我一命的说法,用科学知识武装了头脑的我,但凡超自然的东西,压根儿就不相信!

残留在脑海中的印象,科学的解释叫"幻觉",而幻觉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当不得真!无疾而亡,是死于绝望。我本是自寻死路,半道上改变了主意,不想死就死不了。我不是不知道感恩,说句心里话,我是被石家人害惨了!
楼主 巴山牛_渝  发布于 2017-08-24 15:56:06 +0800 CST  
炊具用铸有铭文的青铜鼎,调味只有盐、梅。这些,小学历史课本上都有,对石娲这群人的来历,我相信他们是古代巴国的后裔。

吹嘘巫术神奇,实在不敢苟同!既然如此,为何会弄到国破家亡的地步?为何龟缩龙缸两千多年,把自己弄成这副"类猿人"模样?

在这洞穴的正西方向,靠洞壁供有一尊真人大小的石像,手执铜戈身披铜铠,面朝位于东方的枳城。石娲侍候我饮过羹汤,搀扶着我去跪拜石像,言称这就是保住石氏一脉的太子石龙。

我看过不少诸如<三国演义>之类的小人书,那上面绘的武将真叫威风凛凛!如今的影视剧里,武将的铠甲也养眼,哪象石龙的铜铠,整个一铜环扣锁成网状,软耷耷的披在身上,既不威风,也不凛凛。我在心里哂笑:"就这副熊样,不亡国才叫没有天理了!"

前些年在博物馆里,看到一副明代的铁铠,才知道这种铠甲叫连环锁子甲,是真正用于战场的防护装备。我犹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明白自己在无形中被误导了。试想一下,块片状的铠甲箍在身上,犹如钻在金属套子中,你怎么能不受拘束的去作战?

拜过石龙的神像,石娲表示,这里是巫力雄浑的地方,是为了救我,恳求父王恩准,才把我移过来保命的,如今术成,还是速回公主宫为好。

破除封建迷信活动,是当年人人动手的事儿,伟人说过: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味道?我知道这是她整天忙活的地方,对那些褐色粗陶罐很感兴趣,央求石娲揭开几个罐子让我瞧瞧。她轻轻摇着头示意:我不懂巫,怕对我有妨害。

我此前就搞清楚了,吴晓君正由生父石磊传授神判术和祝由术,这两种巫术,是古代君王必习之术。神判术和祝由术是口传心受,识百药于山野,用不着这种洞穴。

石娲是公主,按成例学习的是蓄蛊术和养鬼术,这两种巫术必须有存放巫物的地方。冥冥之中,仿佛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好奇害死猫!"

人的好奇心是动物之最,正所谓无知者无畏,我本来就不相信这一套,了解它才能揭穿它,何来死亡?

她免不过我的恳求,扶着我回到石榻上,小心翼翼捧来一个罐子,揭开盖子让我瞧。乍一看吓了我一跳一一

一只淡金色的肉虫正在罐子里大快朵颐,什么蜈蚣、蝎子、隐翅虫和毒蜂之类的许多虫类,杂七杂八全都被它活活嚼碎,吞入了肚中。养得这肉虫肥肥胖胖,长逾半尺,唬得我倒抽一口冷气。

当我弄懂了石娲的讲解,才知道这就是神秘恐怖的"金蚕蛊",除了养蛊的咒语没提,几种养蛊的办法,她都绘出图来加以示意。

什么是养蛊术?从字形上看这"蛊"字,就是将虫子放在一个容器里。

金蚕蛊就是让被巫力控制的蚕,去啃食各种毒虫,巫者取其粪便为蛊物。这蚕不能用桑蚕,要选长有红脊刺的雄性槲蚕。槲蚕亦称柞蚕,以柞树叶为食,多为黑脊斑,红脊斑的少之又少。

解释一下:柞树也称槲树或橡树,也有叫山毛榉的,与巴渝民间说的青冈树是一个树种,所谓"栗橡子"是它的种子。

施蛊手段一般是放在饮水或食物中,无色无味,可以取人性命,也可以让人罹患怪病,痛苦终生甚至遗祸子孙!

蛊毒的凶恶程度,取决于施蛊者使用什么咒语,要化解需要相应的咒语,正所谓有矛必有盾。看到她煞有介事的模样,我忍不住嗤地一声笑道:

"公主何不在我身上试试?反正你有化解的咒语噻。"

她莞尔一笑,飞快地用褐土在地上勾勒出比翼鸟和连理枝,又画了一只蚕宝宝,随后用褐土在比翼鸟上重重地划了个大大的叉,扔掉褐土,双手摊开,泪珠儿也"吧答吧答"掉了下来。

我虽然不爱她,免不了有点小感动,就算是装模作样,也要给她抹去泪水,因为还要听她继续吹龙门阵。

面对她养的这只所谓的金蚕,我认为是一只老母虫。巴渝人口中的老母虫,就是昆虫学上的蛴螬。

继续看请点链接:http://book.tianya.cn/chapter-84761-9266844
楼主 巴山牛_渝  发布于 2017-08-25 18:16:00 +0800 CST  
石娲表示,养蛊有许多种方法,他们石族先祖原来都会,后来蜗居在这里,栖身环境变化太大,其它方法不适用了,就没再用过。一代接一代养的金蚕蛊存放在洞穴中,以新替旧,如同储存武器,等待有朝一日夺回枳城,这蛊可以让臣民效忠王室。

这意思我听懂了,两千多年了,生存环境如此恶劣,这群人对王室始终不离不弃,原来奥秘在这里。寻死不成的我,在将信将疑中一阵后怕,禁不住冷汗直冒,怕的是真有蛊存在,我这怀有二心的人会活受罪。

这当口,我陡然想起是中了她的蛊箭才被掳来的,心有余悸,难免相问。她盈盈一笑,表示不用担心,那只是用蓖麻叶榨汁,把竹箭浸泡在汁液中,这种箭只有一个时辰的麻醉作用。他们狩猎,都用这种竹箭。对吴晓君说的"中了蛊箭",她一笑置之。

石娲介绍,蛊的种类很多,通常有:金蚕蛊、疳蛊、癫蛊、肿蛊、泥鳅蛊、石头蛊、篾片蛊等等,其中金蚕蛊最厉害。

蓄养这些蛊的方法大同小异,要先捉来可养的槲蚕、蝎子、蜈蚣、隐翅虫、蚰蜒、蚂蚁、毒蜂、蝉、、地鳖、蚯蚓等虫类,用咒语炼制后,在皓月当空之夜,悄悄埋于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日精月华包孕大地,次年刨出来晒干,拌上施蛊者的头发研为粉末,供奉在五瘟使者的神像前,久而成蛊,再投放在井水和饮食中,凡经过十字路口的这方臣民饮用后,对施蛊者有异心的人,非病即亡。

五瘟使者就是瘟神,分为春,夏,秋,冬和中管使者,当我搞明白秋瘟使者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赵公明,忍不住哑然失笑:这赵公明不是财神吗?

几十年后,我才明白赵公元帅为什么会集瘟神与财神于一身,这中间实在蕴藏着深深的哲理,不择手段的求财,安知不是求瘟神啊?赵某人是秋瘟使者,我自然会联想到那句"秋后蚂蚱"的民间俗语。
楼主 巴山牛_渝  发布于 2017-08-26 16:55:02 +0800 CST  
当年,我兜儿里没有半文钱,穷知哥一尊,不可能有现在醒豁,过上舒适生活是人类追求的目标,贵为巴国驸马,钟鸣鼎食,不可谓不富贵,石娲公主在这群巴国后裔中,不但血统高贵,容貌也算得娇媚,我俩在一起,堪称才子佳人。

我是现代的知识青年,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岂会甘心情愿过这种人不人、鬼不鬼的原始生活啊!我崇尚科学,她呢?

这叫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

她见我愁眉锁眼,误以为是被吓坏了,握着我的手腕,用指头在我掌心勾勾划划,告诉我如何判断中了蛊:咽喉肿胀不能吞饮食物,而且脸色泛青泛黄,或者咳嗽不止,或者胸腹胀鼓,或者浑身麻木,有这些症状,便是中了蛊毒,不死也要脱层皮。

她没有告诉我化解的咒语,只说了验证和防备的几种方法,最简单的是嚼生黄豆,没腥味就是中了蛊。还有便是在嘴里含一块煮熟的鸭蛋白,上面插一根银针,如果鸭蛋白和银针变黑,中蛊无疑。

据她之意,凡是蛛网灰尘之家,疑为养蛊之家,要留个心眼,吃饭时主人先用筷子敲杯碗,然后才盛饭的,疑为施蛊,要特别小心,切不可端碗吃喝。出外就食,随身携带几头大蒜,可以预防中蛊。蛊毒入酒难治,出门不饮酒可防蛊。

让我大体上明白了什么是蛊和一般的防蛊手段,石娲见我忧心忡忡,拥抱着我亲吻,示意我不用害怕,有她在,保我无恙。

这公主蜗居在此少了见识,加上年纪又小,根本没摸透我的心事,以为我是惧怕中了蛊毒,才不厌其详的告诉这些。
楼主 巴山牛_渝  发布于 2017-08-27 17:35:24 +0800 CST  
几十年后,我才明白,石娲虽然没说假话,却对我留了一小手。她养的这种金蚕,除了进食时可以看见它,排完粪便后,赓即成为能幻化的虫灵。它会主动为主人做事,因为有洁癖,最喜欢打扫卫生,室内很干净的人家,都有可能养金蚕。

这种金蚕蛊让人防不胜防,中蛊于无形。它可以让人立马丢掉小命;可以让人被病痛折磨一生;可以让人干出丧心病狂的事来;更会让中蛊人的子孙后代,重蹈先辈的覆辙!

中了蛊毒的人,其命运由施蛊者在施蛊那一刻的心念倏闪决定。这种蛊也有化解咒语,但化解必须要施蛊者首肯,反之则不能。

不幸得很,我就中了这种金蚕蛊。现在静下心来回忆,石娲当时没告诉我,也许并不是有意的,因为那只金蚕正在进食。她用手势和绘图解释这些本来很费事,可能是一时疏忽大意了。

"可是,我在看那些古怪符号时,她摆弄的就是这个陶罐,她养的金蚕不止这一只,为什么不把其它罐子拿给我看呢?" 这是我怨恨她的责问。

每当这种想法涌上心头,另一种想法又冒了出来:"你宁魁财是猪脑子啊?金蚕不进食化为无形,你看得见个逑!"

她年纪轻轻就走了,我却生不如死,这事儿的根根底底,我会在后面慢慢讲述,在我等吴晓君老两口回家之前许多年,厄运早在冥冥之中发生了,只不过我还没醒悟而已。

经吴晓君点醒后,我才猛然间明白:巫术和仇恨是一对孪生兄弟,仇恨可以使人疯狂,也可以使人更容易堕入魔鬼的掌控之中,施展出任何恶毒的巫咒,造成极度可怕的结果。仇恨是人类感情之中最可怕的一种,一但发作起来,简直不可收拾!

对巫术有过深入、透彻研究的香港学者卫斯理,对巫术和仇恨的深刻关系研究过多年,这精辟的结论,真叫一针见血!

可惜,我知道得太迟了,迟迟晚了三十多年!

我从2007年7月18日开始,为了自救,化解所中的金蚕蛊,翻古籍查经典,寻异人,访智者,大有斩获一一

<本草纲目·虫部四>中说: "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此即名曰蛊。"

明代邝露的著述<赤雅>云:"蛊成先置食中,味增百倍"。书中说,下蛊者一般把蛊毒放在第一块食物上,香喷喷的味道让人食指大动,馋涎欲滴。下蛊人有的是下虫本身,有的下虫粪便,也有的是下涎沫,有时不经食物也可施蛊。

近代民俗研究学者刘介,在其专著<苗荒小记>中记载:"苗之蛊毒,至为可畏,其放蛊也不必专用食物,凡嘘之以气,视之以目,皆能传其毒于人;用食物者,蛊之下乘者也。"

清代民俗研究家张泓著有<滇南新语>,不但对普洱茶有恰如其分的介绍,对金蚕蛊也有精辟的描述:在信仰金蚕的人心目中,金蚕是有灵性的,既能使饲养者发财致富,但富起来的主人也要告知金蚕亏欠多少,否则金蚕要求花钱买人血给它饮,不然则作祟。

我汇集得到的所有知识,判定金蚕蛊是纯阴之物,我是纯阳之躯,阴阳相生相克,相得益彰,只能用抽丝法慢慢导出体外。

这如同治病,不论是源于祝由术的中医还是大禹治水,他们使用的办法莫不如此,这也是"巫"的惯用术理。

以后的事情暂且打住,先说一说石娲养小鬼的事吧。

楼主 巴山牛_渝  发布于 2017-08-28 18:09:59 +0800 CST  
巴渝是出比翼鸟和连理枝的地方,传说中的三生石,是女娲补天遗留下来的,据<太平广记>记载:三生石的故事发生在重庆南浦。

古巴国时期还没有南浦,这方山水被朐忍和临江一分为二,三生石和二王包原始森林都在南浦境内,巴国被秦国灭亡时,太子石龙镇守这里。

许是巧合吧,石娲生在有比翼鸟和连理枝的土地上,三生石和女娲又镶嵌成她的姓名,南浦是她的世居地,而我是从南浦来的下乡知青。

矢志不渝在石氏王族的血脉中流淌,犹如亘古不变的渝水,所谓"渝水"本是古代巴国的称呼,渝水 一一 就是在重庆市穿城而过的嘉陵江。

仿佛这一些都在冥冥之中昭示:我这虚与委蛇怀有二心的驸马爷,注定没有好果子吃!

话说回来,我有啥错?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罢了。

当年,我根本不相信世上存在超自然的"巫",不敢贸然逃走,一是没本事攀出陡峭的龙缸,二是他们人多,我打不赢。再说了,那条洞穴套洞穴的出缸通道,我也没法探明啊。

对"巫"更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往心里去,最多搏我一笑罢了。笑容浮现在脸上,心里却塞满了腹诽和嘲讽。

在我眼里,石娲不是公主,只是一个原始人,我爱不起来她,当然不会拿她当爱人。对她,谈不上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相依为命。我是被掳来的,身在矮檐下,只留有相机行事的心眼儿。
楼主 巴山牛_渝  发布于 2017-08-29 21:14:39 +0800 CST  
在我一再要求下,石娲只得又捧来一个粗陶罐子,先不揭开罐盖,貌似惭愧地低眉顺眼,勾勒出一连串的图案,大意是说,她养的小鬼拿不出手,上不得台面。但这不是她不能干,是这里的环境限制了她。她说,养小鬼应该用透明的水晶罐,还要用夭折的健康婴儿尸,这里没有水晶罐,死婴还都是畸形。

养小鬼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没满2岁就夭折的小孩,另一个是胎死腹中不见天日的胎儿,其中能力最强的,是凶死的童魂。无论哪种小鬼,都必须在死后7天内,用符箓咒语镇住他的魂魄。

我揣摩图案,大致了解到养小鬼都是巫门奇术,主要有四种方法一一

其一为拘魂术,先要弄清楚哪里有童男或童女夭折,设法获知他们的生辰八字,等尸体下葬后,巫者趁夜深人静潜到婴童的坟前,焚香祭告,施展勾魂术,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一节葛藤插在坟头上,让其自然生长。

等到藤蔓长得茂盛,巫者要再次焚符施展勾魂术,把坟中婴童的魂魄依附在藤蔓上,边念咒边操刀割下坟头的一小段藤茎,雕刻成盈寸高的小木偶,用褐土和朱砂描上婴童的五官。

做完这些后,把小木偶密封在水晶小罐里,然后拘来一男一女两个魂魄,并且将它们密封在同一个水晶罐中。这是为了预防天性好玩的小鬼,由于寂寞难耐而钻孔打洞逃走。

不论白天晚上,大部分时候小鬼都在睡觉。当小鬼的主人有事要它们去办,会先对着罐口嘘气,诵念咒语把小鬼唤醒,然后吩咐它们去办事。

小鬼也有欲求,会向主人提条件。主人办不到的要给它讲明原因,办得到的一定要办,只有这样,它才会给主人办事。

我正看着绘有拘魂术的那幅图案哂笑,石娲碰了一下我的胳膊,扭头一看,见她已经揭开了盖子,里面果然有一黑一白两个用藤蔓雕刻的小木偶。

这种糊弄人的把戏太小儿科了,还不如小时候奶奶讲的鬼故事吓人!尽管她描绘得诡异恐怖,我看那小木偶虽然镌镂涂抹得惟妙惟肖,也不过尔尔,忍不住伸出手去,要把小木偶拿起来仔细看一下。

石娲吓得大惊失色,猛地推开我的手,"哐啷"一声复上盖子,"叽里呱啦"地吼叫起来,大意是叱呵我不知死活,存心让她当一辈子孀妇!

瞅着她煞有介事的模样,我只好装出一副诚惶诚恐的神态,继续揣摩地上的图案。
楼主 巴山牛_渝  发布于 2017-08-30 22:04:42 +0800 CST  

楼主:巴山牛_渝

字数:109622

发表时间:2017-07-17 06:10:1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1-12 12:33:01 +0800 CST

评论数:84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