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长篇小说《民间春秋》修改版快速连载中,欢迎品鉴!乡土和纯文学同步

第20回 白家留宿落难人(续+)
耿老爹父子千恩万谢,用木板和草帘子在东屋里打了地铺。耿英和耿直睡床上,耿老爹和耿正睡地铺。稍做收拾之后,父子们倒头就沉沉地睡着了。一觉醒来,太阳已经老高了。
发现睡过了头,耿老爹感觉很不好意思。他一边招呼两个儿子快快起床,一边吩咐耿英:“你快穿戴整齐了洗把脸去西边屋子看看,把剩下的大饼也全送过去吧,可别让娘娘又忙活着做什么复杂的饭了。我们简单吃点儿,看下一步往哪里去。”
一转眼的功夫,耿英就返回来了,说:“爹,娘娘和小青姐姐已经做好饭了,做了好多打卤面。说是让咱们收拾好了,洗把脸就过去吃饭呢!”
一进西屋,耿老爹忙不迭地道“抱歉!”,但乔氏和小青娘儿俩却是非常高兴。乔氏说:“看你们父子睡得好,我们就放心了。今儿个早饭吃一顿打卤面吧,常听小青她爹说,北方人爱吃面食呢!”
捞上六碗面条后,乔氏将一把长把儿的铜汤勺搁在圆桌中间的卤汤盆儿里,说:“小青擀的面还说得过去,只是我这卤汤做得不一定对你们口味儿!来来来,都坐下,需要放多少卤汤自己盛吧。”
小青不好意思地说:“姆妈看你,客人还没有吃哩,你怎么就夸开我了?我还想跟耿英妹妹好好地学一学怎么做面食呢!”
乔氏笑着说:“姆妈夸女儿没有错啊,我家小青是很能干呢!大家快坐下来乘热吃啊!”
大家依次盛上卤汤,小青给每人递上来一双崭新的竹筷子,说:“大家都用新筷子吧,还是我爹从上海买的呢!”
耿老爹感激地接过新竹筷,说:“小青姑娘,快拉你姆妈也坐下来吃啊!”
乔氏和小青也坐下来。乔氏高兴地说:“大家吃啊,面条坨了就不好吃了。”
说着话,还特地给耿正的碗里加点儿卤汤,说:“大小伙子了,多吃点儿!面条可还精道?”
耿正吃一口,连忙回答:“面条很精道,卤汤也很好吃!”
小青小声对耿英说:“耿英妹妹,这面我倒是用心擀了,只是切得很不均匀;宽的宽,窄的窄,就好像爷爷领孙子一样!”
一句话又把大伙儿给逗乐了。
耿直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一边问耿老爹:“爹,那句话怎么说的来?宾,什么如归?”
耿老爹说:“宾至如归!”
说完,耿老爹抬头感激地对乔氏母女二人说:“我这小儿子说得太对了,我们父子们真得是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呢!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二位才好!这是我们出门一年来吃得最香的一顿饭!”
乔氏忙说:“不言谢啊,这是举手之劳。你们都多吃点儿!”
又说:“听你总这么客气,倒让我们娘儿俩感觉不自在了。我们家小青她爹今年四十三岁,不知你俩谁大?”
耿老爹说:“我今天四十四岁了。”
乔氏笑答:“那我就该叫你一声耿大哥喽!你也不要总是‘夫人’啊,还有‘您’什么的,就叫我兄弟媳妇好了。”
耿老爹说:“这哪里好意思呢!”
小青噘着小儿嘴说:“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们是没有见过我爹,他可是个随和实在的好人呢!耿伯伯您正好给他当大哥!”
看着小青的可爱模样,耿老爹笑了,说:“好啊,那我岂不就有了一个好侄女儿啦!”
小青开心地说:“我还有了哥哥、妹妹和弟弟呢!”
又转向耿正兄妹三人,神秘地低着声儿问:“你们可知道我们这里把哥哥叫成什么吗?‘拐子’!忒难听,咱们不那样叫!”
乔氏赶快接话说:“对了,还没有问耿大哥这三个娃儿的年龄呢。”
耿老爹顺序指着耿正、耿英和耿直说:“十七、十四、九岁。”
小青怔了怔,不好意思地说:“那我还是他们的姐姐呢,我今年十八岁了。”
又推一推乔氏,有点儿不高兴似地说:“我爹比耿伯伯还小一岁哩。你们为什么要早生我呢?”
耿老爹、耿正、耿英和耿直都被小青的话给逗笑了。
乔氏点点小青的鼻子,说:“好你一个开心果子,吃着饭还堵不住你这张嘴巴!”
一转头看到耿正刚好吃完了,赶快站起身来说:“娘娘给你再捞一碗面!”
小青又耐不住了,对娘说:“姆妈,你就说婶子吧。听我爹说,北方人不叫娘娘,是叫婶婶!”
耿正忙说:“入乡随俗,叫娘娘好,就叫娘娘!”
小青好看的瓜子脸蛋儿突然红了,小声儿说:“那叔叔还叫幺爹呢!你,还有耿英妹妹和耿直小弟会这么叫我爹吗?”
耿正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耿英和耿直就齐声说:“怎么不能呢,我们早就听说了,在这一带,幺爹就是叔叔!”
欢欢喜喜吃完早饭后,耿老爹和耿正告了谢,就带着耿直去东边屋子了。耿英要帮助洗锅刷碗,乔氏说:“有你小青姐姐呢。你们那边屋里还没有收拾好哩,快过那边收拾去吧!”
耿英说:“我爹说,他正在考虑我们下一步往哪里去呢!”
乔氏瞪大了眼睛急切地问:“怎么,你们这就要走?”
看一眼楞在桌旁的小青,乔氏也不收拾这边了,拉了耿英转身就进东边屋子和耿老爹说话。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6-18 08:01:24 +0800 CST  
第21回 白小青慧眼识耿正
(白家祖籍在山东,白妻曾为落难人;善良夫妻心事重,白小青慧眼识耿正。)
且说这武昌镇虽然规模不小,但姓白的人家却寥寥无几。他们不但分别来自南北各地,而且还分散居住在镇上各处,做着各种各样的生计各自讨生活。至于这白百大一家,说来也有些话长。
这白家的当家人白百大,祖籍原在山东,祖祖辈辈都是以种地为生的庄稼人。在他的祖父正当壮年之时,家乡一带屡遭匪患,而当朝当地的官府不但不为民除害,反而官匪勾结,祸国殃民,结果是匪患越来越猖獗,致使广大的老百姓民不聊生,于是不少人就拖家带口纷纷外逃。那一年秋末,白家刚刚晾晒好的粮食还没有来得及收仓,就在青天白日之下,被一伙蒙面匪徒赶着几挂大骡车全部抢走了。幸亏那一天白家的老岳父过八十岁生日大庆,全家人都去十里之外的老人家里拜寿,直到傍晚时分才返回来,所以,匪徒们只抢走了新收的粮食而没有伤着人。事发当时,周围的邻居们唯恐避之不及;而事后,他们也只能是深表同情和惋惜了。
看看一家人以后的生活没了着落,白百大的祖父只好把自家的所有田地和房舍全部变卖掉,赶上家里养的一挂驴拉板车,拉了简单的行李和一些实在舍不得变卖的家什,带着全家人也加入到了外逃的行列中。之前已经听人们说过,那些外逃的人家大多是往南走的,说是有人说了,那边的世道很太平,而且土地肥沃,冬日里也不像北方这么寒冷,好生活着呢。于是,白百大的祖父也带着全家人往南而去了。
当时,白家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就是白百大的父亲,当时已经十四岁了。女儿十二岁,但并非白家亲生,是十二年前的盛夏时节,白百大的祖父在家乡村子边儿的大路旁捡到的。当时,这孩子看起来还是刚刚出生的样子,连脐带都没有干呢。想来是亲生父母不想养活她了,但又不忍心溺死,就用一条薄小被包了,放在大路边上让她听天由命的。那时候,白家的二小子出生还不到百日。白百大的祖父想到妻子的奶水很好,不如把这个可怜的女娃娃也养大得了;再者说了,自家个儿还没有一个女娃儿呢。于是就把这个女娃娃抱回了家。看着这个女娃儿一天天健健康康地长大,而且越来越招人喜欢,夫妻俩非常高兴,视如己出,从来没有慢待过一点点;倒是和她一起吃奶长大的二哥,反而养成了处处让着妹妹的习惯。
当白家转辗来到武昌镇的时候,都感觉这里有一种说不上来的亲切感。而且,这千里迢迢的一路赶来,全家人好歹总得花销啊!所以,他们的手里当时已经没有多少银子支撑着再走下去了。于是,白百大的祖父和祖母商议后,决定就在这里安家了。
安家就必须得有房子住啊!于是,夫妻俩首先考虑的就是把还剩余的银子拿出来,权衡一番之后,买了白家现在住的这个院子。当时,武昌镇上的人口比现在少得多,而这个院子也只不过是镇子边儿上的一个空场地而已。其面积虽然不小,但却只有三间极其简易的草屋;因此,白百大的祖父没有用多少银子就买了下来。尽管如此,剩下的银子连买几亩薄地也不够了。不得已,白百大的祖母把当年娘家给她的陪嫁首饰也全部变卖了,这才买了三亩离这个新安的家很近,但却最便宜的菜地。于是,白百大的祖父开始带着两个儿子辛勤地耕种这些菜地,并且自己辛辛苦苦地挑着菜走街串巷地叫卖,以求能够尽量地多有一些进项。如此,白家在武昌镇上慢慢地扎下根来了。
然而非常不幸得是,就在当年的夏末秋初,已经和当地几个半大伢子混得很熟,而且非常顽皮的白家二儿子却在一天的午后,约了邻家伢子在江边儿教他学游泳时,非常意外地溺水而亡了。从此之后,滔滔长江成了白家的伤心地,白百大的祖父和祖母再也不让大儿子和女儿靠近江边儿走。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白家逐渐积攒了一些家底儿。白百大的祖父母就在院子里原先的草屋旁边盖了三间略微像样点儿的房子,夫妻俩住一间,大儿子和女儿各住一间。这时候,一双儿女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白家的女儿非亲生的事情,早在家乡时女儿就已经知道了。养父母的恩情让这个懂事的女娃儿非常感激,而她和两个哥哥的手足之情,也比别人家的同胞兄妹更加深厚许多。二哥不幸溺亡之后,女娃儿似乎在一夜之间长大了。她和大哥强忍悲痛,协力安抚可怜的爹娘,全家人好不容易度过了那一段特别难挨的时光。如今,看着仅仅几年过去,就已经苍老了许多的养父母又开始为她和大哥的婚事操心了,女娃儿想了很多。养父母对她恩重如山,而从小抱她长大,如今已经长成了堂堂男子汉的大哥也是她非常心仪的人。于是,她羞涩地把自己的心事悄悄地告诉了养母。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情啊,白百大的祖父母自然高兴不迭。而白百大的父亲知道了自己养妹妹的心事后,更是兴奋极了。他红着脸对爹娘说:“我只知道疼爱这个妹妹了,怎么就没有想到过娶她做媳妇呢!”
于是,爹把家里几乎所有的积蓄拿出来,买回好木料请人为他们做了宽敞结实的新木床,又打了几样简单适用的家具;娘为他们缝制了新被褥,做了新衣裳。就在当年的腊月里,爹娘挑选了一个吉祥的好日子让他们圆房了。隔一年的初夏时节,白百大呱呱坠地,全家人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
这以后,尽管白家父子日日辛勤劳作,婆媳俩勤俭持家,可生活过得仍然没有多么宽裕,但全家人一起生活却非常幸福安逸,其乐融融。美中不足的是,眼见着可爱的大胖孙子白百大慢慢地长大了,但由养女变成的亲媳妇却再也没有继续生育的迹象。如此,白百大就成了白家的独苗苗,爷爷和奶奶的把这个宝贝疙瘩视为命根子一般,一步不让离开。稍微长大些了以后,爷爷和奶奶就特别告诫喜欢和小伙伴儿们到处疯玩儿的白百大:千万不能去长江边儿上玩……
可是他们哪里知道,在长江边儿上出生的男娃儿怎么可能不酷爱水,不喜欢长江呢!白百大这个北方人的后代,现在已经被江南的水土几乎完全驯化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娃儿了。在爷爷奶奶和爹娘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小小年龄的他,就已经犹如一条欢快的武昌鱼一样,无比喜悦地开始在滔滔长江里畅游了……
当然,白百大的骨子里还是一个北方男娃儿。比如,山东人特有的豪爽使他颇受同龄小伙伴们的喜欢;而且,他也很喜欢吃奶奶和娘做的各种北方面食。
后来,一生辛劳透支太多的爷爷和奶奶都没有能活过六十岁。两位老人相继离世后,白百大的父母继续勤劳、勤俭地操持这个并不富裕的家,精心抚养独生儿子白百大尽量快乐地成长,并且还省吃俭用供他读了三年私塾。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6-18 19:11:31 +0800 CST  
第21回 白小青慧眼识耿正(续)
白百大十八岁那年,犹如当地人一样喜欢在滔滔长江里畅游的他长得五大三粗的,北方大汉的模样一点儿也没有变。父母商议,应该给儿子张罗娶媳妇的事儿了,因为他们想早点儿抱孙子,并且多抱几个孙子和孙女呢。
按照娘的意思,最好能给他找一个北方女娃儿。她对丈夫说:“看咱们儿子,像你一样五大三粗的多好哇!要是娶个当地的媳妇,生了孙子就不是完全的北方人了呢!”
丈夫倒不是反对她的这个想法,可这武昌镇上又有几家北方人呢!于是乎,夫妻俩为这事儿还真正犯了难了。但不管怎么说,儿子该娶媳妇了,先盖几间新房子是必须的。爹娘当年盖的那三间平房虽然每年早春做一些修缮尚可以继续居住,但作为儿子结婚的新房显然是不合适了呢。而在这个时候,最早的那三间简易草屋早已经烂落得不成样子了。于是,白百大的父母就将草屋全部拆了,然后请人帮忙,在这个位置上盖起了东、西各一大间加中间一个过厅的新房子,也就是白家人现在住的房子。
新房子盖好后,夫妻俩开始四处托人打听,希望能在武昌镇上给儿子找一个模样儿说得过去,年龄相仿的北方女娃儿。至于对方的家境情况,他们倒希望最好是门当户对一些。尽管论儿子的人才和人品口碑,找一个家底儿较好一点儿人家的女娃儿,应该也是有可能的,但他们认为,这女娃儿将来过门儿了是要过日子呢,还是穷人家的娃儿更好一些。
恰在这个时候,邻近长江入口处的汉江南堤尽然在盛夏日朝阳东升的大好时光下,突然之间发生了意外决堤。突发的大洪水,一瞬间几乎淹没了整个汉阳镇,以及沿岸数十里内的一些低洼村镇。大量的灾民,尤其是汉阳镇上的灾民无奈过江四处逃难,而首当其冲的武昌镇便成了灾民们逃难求生的必经之地。
就在那一日的傍晚时分,一对面容憔悴,家常着装的衣服上粘有泥泞痕迹的母女俩,各挎着一个满是泥泞痕迹的湿包裹途经白家的门前时,看到了正准备回家的白百大爹娘。当时,他们夫妇俩刚好收了菜摊儿回来,面善的丈夫推着一个简易的木轮小车停在门前,车上放着几样没有卖完的蔬菜,而同样面善的妻子正在抬手开门锁。当妻子推开院门帮丈夫把小车推进门道里以后转身准备掩门时,看到了相互搀扶着站在门外欲言又止的这母女俩。
那妇人也就四十多岁的样子,而女娃儿看起来应该有十六、七岁了。俩人看上去虽然非常疲惫憔悴,但却也没有显露出来特别可怜兮兮的神情;而且她们面容姣好,不失端庄,着实很让人同情的模样。白百大的娘天性仁慈善良,看到这俩人不卑不亢欲言又止的样子,她马上想到她们大概是遇到什么难处了,但又不好意思开口请求帮忙。再打量她们的衣着和随身带的小包裹,她立刻就明白了:她们一定是从江对岸逃难过来的!
略迟疑一下,她转头对丈夫说:“哥,这里有两个逃难的,好像是母女俩,要不咱们……”
白百大的爹赶快把小车停在一边,快步过来和妻子一起出门来看。看着走出门来的白百大爹娘面露关切的神情,站在门外的母女俩落泪了,但她们仍然说不出一句话来!
还是白百大的娘先开了口。她关切地轻轻问那妇人:“这位大妹子,你们是从江对岸逃难过来的吧,这个女娃儿可是你的丫头?”
那妇人连连点头,擦一把不断涌流出来的泪水,轻轻地说:“是啊,我们太难了……今儿个一早,丫头她爹和哥哥去地里干活儿,都,都被冲走了……我和丫头是爬上屋后的石头崖子逃命的,可家里的东西全没了。水退下去之后,我们只从倒塌的房子里翻找到几件没有被冲走的旧衣裳……整整一天了,丫头还水米没有打牙……我无所谓了,可我的丫头还小,她,她得活下去……”
做丈夫的不等妻子开口,就急切地对她说:“大儿他娘,你别再问了,让她们母女俩先在咱们家住下吧,带着个女娃儿哩……”
妻子早已经流泪了,说:“那是自然了,这流离失所的苦,咱们知道哇!”
说完走上前来拉起这母女俩人的手,亲切地对她们说:“快进来吧,我们家虽然不富裕,但多你们母女两张嘴,一点儿也没有问题的。我们家的房子也住得开,你们住下来吧。我们也是外地来的,在这里没有一个亲戚。”
又仔细看看眼前这个满脸泪水的女娃儿,怜惜地说:“多么可爱的丫头哇,真让人疼啊!我只生了一个儿子,老想要个女儿呢!”
做丈夫的笑了,说:“快别说这些了,回家烧水做饭才是正事。我这就去收拾东边那间屋子去了。”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6-19 08:59:12 +0800 CST  
第21回 白小青慧眼识耿正(续+)
后来,这个颇为端庄大方且心地又非常善良的女娃儿成了白百大的妻子,而白百大的娘和她的姆妈一直姐妹相称,大家相处得非常好。这中年妇人是正统的南方人,有一手好绣艺,让身为北方人的亲家姊妹夫妇俩赞叹不已。他们就在卖菜的时候帮她把那些精美绝伦的绣品也顺便捎带着卖一些。如此日积月累的,真还积攒了一些银子呢。
然而,苦命人的好日子总是不经过的。就在外孙女小青还不满周岁时,一场瘟疫袭击了武汉三镇上下数百里的沿江村镇。在这场几乎束手无策的天灾中,白家的大小人等都没有事儿,只有这位特别擅长于刺绣的善良妇人却很不幸地惹病去世了。遵照她的遗嘱,白家把这苦命的妇人葬到了她的故乡汉阳镇南的汉江堤岸边上;那里原来有她们家的田地,她的丈夫和儿子就是在那里干活儿的时候遇难的。
一年后,白百大和妻子乔氏还专程去坟上给她做了周年祭奠;但随后发生的再一次汉江决堤,把她的坟头也给冲没了……
十多年后,白百大的爹娘也先后故去了,只留下他们一家三口相依为命,日子虽然谈不上富有,但却很是安逸而幸福。爹娘刚去世那几年,白百大还是接着干爹爹经营了一辈子的活计:种菜,自己销售,乔氏也帮着丈夫打下手一起干活儿。但自从那次独自去码头上送菜时认识了船老大后,白百大就再也不愿意继续做之前的活计了,一心想着要去码头上做事。乔氏拗不过,只好随他。于是,白百大把菜地全部转卖出去之后,就高高兴兴地去码头上做货船押运的活计去了。这不,到现在已经做了三年多了,而且越做越喜欢。乔氏呢,也不愿意闲着,就重新拾起了姆妈当年亲手教给她的刺绣手艺。小青日渐长大了,也很喜欢这个技艺,而且比姆妈还心灵手巧。于是,母女俩就不断地做一些精美的绣品,积攒多了就请一家熟悉的绣品专卖店铺帮助推销出去。
然而事实上,这幸福善良的白家也有不遂心如愿的事情,那就是乔氏和丈夫白百大夫妇俩只有小青这么一个独生女儿。不过啊,这话说回来了,没有生下儿子固然是有遗憾的,但这对恩爱夫妻对于宝贝女儿的那份钟爱,却因此也就更多了几分。
说起来,白家夫妻俩的这个宝贝独生女儿小青虽然出生于贫寒人家,但她从小就非常聪明伶俐,不但人生得相当标志,而且人品极好。就像她的爹娘一样,心灵手巧又特别勤快的小青姑娘也有一副乐于助人的好心肠。在街坊邻里的眼里,小青实在是一个百里挑一的好丫头了。而小青自己虽说是爹娘的心肝宝贝,但她却一点儿也不娇气。这丫头吃着粗茶淡饭快快乐乐地长大,成日里小嘴儿劈里啪啦的乐和话不断,总能给白家夫妻二人带来无尽的乐趣;而且,她从小就非常懂事手脚不闲,特别喜欢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更让做爹娘的疼爱不迭。
可这俗话不是说了嘛:女儿再好也是别人家的人!但问题是白家没有儿子啊!因此,小青的爹娘就不想让心爱的女儿成为别人家的人。这不,夫妻俩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商量好了,要给小青寻找一个诚心如意的上门女婿。这样一来,不但夫妻俩老来有了依靠,而且也好给白家延续香火。
在爹娘想为她寻找一个上门女婿的问题上,小青倒也乐意,只是这丫头的眼光忒挑剔,如果不是十二分喜欢,绝对不会轻易点头。如今,小青已经年满十八岁了,上门来求亲的不在少数,但她居然没有一个能够看得上眼的。乔氏和丈夫在为女儿寻找上门女婿的问题上也很慎重,并且很尊重女儿自己的意见;如果女儿不点头,他们绝对不擅自作主。就这样拖来拖去的,到如今眼见着这宝贝疙瘩一天天长大都快要成老姑娘了,可寻找上门女婿的事情还一直搁着呢。
然而就在昨儿傍晚,当耿老爹第一次进了白家的院子里时,乔氏母女就有一种异常亲切的感觉。当乔氏随同耿老爹出门,一眼看到耿正兄妹三人,尤其是仪表堂堂的耿正时,油然而生出一种老天爷送上个好女婿的欣喜。看上去,耿正兄妹三人虽然面带倦容,但形体气质却是非同寻常,这让本来就乐善好施的乔氏真是打心眼儿里喜欢。而且当时的那个情景,还让她不由地回想起了当年姆妈带她逃难时来到白家门口的一幕,忍不住地心里边阵阵发酸,有那么一刻甚至很想掉眼泪。突然之间,她的内心深处冒出了一个想法:这一切的一切,难道都是老天爷的安排吗?
俗话说,母女的心是相通的。从小儿缺少兄弟姐妹情谊的小青,对于耿正兄妹三人也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尤其对英俊潇洒的耿正,已经是一见倾心了。昨儿晚上,安排耿家父子四人歇息了之后,母女俩悄悄儿地说了半夜的知心话。
就小青来说,在自己的姆妈跟前原本不需要遮遮掩掩的。因此,当乔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女儿时,小青也将自己的感受全部告诉了姆妈。母女俩的心里边甭提有多高兴了,一心想着好好地款待耿家父子,并盼望着当家人白百大能够快点儿回来,一起为耿家父子在武昌镇上落脚想想办法,进而促成这门亲事。
可这天上掉下来的理想女婿和亲家人怎么能够说走就走了呢!
真正应验了那一句老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乔氏此刻唯一的想法就是:说什么也得留住这耿家父子们!我们家忒挑剔的宝贝疙瘩好不容易看上了似乎是从天而降的这耿家大伢子耿正,我这个做姆妈的绝对不能让女儿失望!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6-19 14:00:49 +0800 CST  
第22回 暂先做起小商贩
(天上掉下好女婿,怎能轻易放走了?乔氏挽留耿老爹,何不先做小商贩。)
且说乔氏,一听耿英说耿老爹正在考虑他爷们下一步的去处,就再也顾不得收拾洗刷锅碗,拉了耿英转身就进东边屋里和耿老爹说话。还没有进门,就听到耿老爹说:“……只怕这里落难过来的人太多,我们还是再往南走……”
乔氏赶紧得一步跨入门来接话:“再往南走也不一定有适合落脚的地方!我说耿大哥你们还是先别走了,等小青她爹回来,你们再商量一个万全之策得好。我们是本地人,熟悉这里的情况,熟人也多。”
耿老爹听到声音猛然转头,发现乔氏已经神情激动地拉着耿英站在一旁了。于是赶快起身给乔氏让座,并且有点儿犯愁地说:“可白兄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乔氏随身坐在一把椅子上,但右手里仍然还紧紧地攥着耿英的左手。坐下来后,她一边用左手不断地抚摸着抓在自己右手里的耿英的手,一边急切地说:“快了快了,你们只需要耐心地住着等他就行了,估计最多也不会超过十天半月的!”
“那,还有这么长的时间呢,我们父子四个闲待在你们家里也不太妥当吧,我看还是……”
不等耿老爹说完,乔氏眼珠子一转很快就想出了一个主意。只见她快速地环顾耿家父子们一圈之后,笑着对耿老爹说:“你们可以不闲着啊,想干活儿还不容易,只是小打小闹赚钱不多罢了呗!”
然后,她就认真地告诉耿老爹:“顺着门前的这条巷子往北走,不远处就是一大片菜地了。菜农们都巴不得有人上菜地购买他们的各种蔬菜呢。因为如果在地头卖不完,他们就必须得自己把蔬菜挑到批发市场上去推销,或者自己叫卖零售。而如果是自己去批发市场上去推销的话,不但费劲,而且也多卖不下几个钱儿。至于把蔬菜挑到街上去叫卖零售,愿意这样做的菜农就更少了。他们自己菜地里的活儿很多,根本就没有太多的时间自己做零售的。所以,你们完全可以从菜农们的手里低价买到各种蔬菜,然后按照市场价格销售出去!”
末了她还说:“菜农们都慷慨得很,而且他们也知道鲜菜水分大,零售是有损耗的,所以,十斤八斤的零头分量从来都不会计较的!在小青她爹跑船运之前,我们就曾经做过这种蔬菜零售的生意,当然,我们主要是卖自己种的各种蔬菜。直到现在,一个小推车和几个箩筐家伙什儿什么的,还搁在杂物棚子里呢,取出来就可以用!”
耿英一直被乔氏抓着手不断爱抚着挪动不了。听到这里,就笑着说:“我说呢,娘娘家的院门儿怎么没有门槛儿呢?敢情是为了小推车进出方便啊!”
乔氏亲切地看着耿英,点点头说:“是啊!我们家上两辈儿人也都是种菜,并且自己推销卖菜的。听我们小青她爹说,卖菜用的小推车都已经用坏好几个了呢。所以啊,我们家的院门儿从来都没有门槛儿的。”
看到耿老爹依然沉吟着没有说话,乔氏想一想又说:“还有啊,顺着大街往前走不远,就有一个水果批发市场。只要一次购买的数量足够多,价格是相当低廉的。你们批发出来以后再摆地摊,或者走街串巷零售出去,差价也是很可观的呢!你们父子几个只要受得了辛苦,还用担心挣不下两钱儿?”
听乔氏说得有一些道理,耿老爹终于决定不再继续南下了。再者说了,这武汉三镇本来就是他离家之前心下里暗自确定的目的地儿啊!尽管由于天灾的缘故,在汉口镇上立足的计划已经无奈落空了,但要是在武昌镇上能够成功立足也是很理想的事情呢!于是,他答应乔氏,暂且带着三个儿女在白家住下来。并且接受乔氏的建议,决定父子们权且先当几天蔬菜、水果零售小摊贩了。等这家的男主人白百大回来之后,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说干就干。当天上午,耿家父子四人就去看了巷子北面的菜地,并和几个菜农聊了好一会儿,还看了他们种的各种蔬菜。临了又顺便买了两斤黄瓜,三斤芹菜,四斤豆角,五斤油菜和一个大冬瓜。小青姑娘高高兴兴地为耿家父子们当了一回向导。
近晌午时分,耿正扛着大冬瓜,耿老爹等人各提着一种蔬菜,浩浩荡荡地返回了白家。小青一进门儿就喊:“姆妈哎,我们凯旋归来耶!”
乔氏正在烧水做饭,听到女儿俏皮的喊声出屋一看,笑着说:“哎哟哟,怎么买了这么多菜回来!”
大家把菜都放在过厅的地上。耿老爹说:“顺便捎带着买一些吧,那里的菜很便宜呢!”
乔氏问:“你们看了菜地了?”
耿老爹说:“看了看了,好大的一片菜地啊,蔬菜品种很齐全呢,而且价格确实不高!”
小青说:“耿伯伯已经和几家菜主说好了,明儿个一早就去买他们的菜!对啦姆妈,回来的路上耿伯伯说了,他们下午准备去蔬菜水果零售市场上打听一下眼下的大众销售价格,还要去水果批发市场去看看呢,我还想给他们带路去!”
耿老爹赶快说:“下午就别再耽误小青姑娘做活计了,我们自己去吧!”
小青笑着说:“我的那点儿活计耽误不了。而且啊,我很想给你们当向导呢!”
乔氏说:“她想去就让她陪你们去吧,难得她这么高兴!”
当天下午,耿老爹将两个箩筐内的东西全部挪出来,让耿正、耿英和耿直把所有的米、面、麻油和大饼全部搬到西边屋子里交给乔氏。然后,他挑上两个空箩筐,在小青姑娘的带领下,大家说说笑笑上街去了。
他们先后去了两个较大的蔬菜水果零售市场,仔细打听和比较了各种蔬菜和水果的质量和零售价格。然后,大家又来到镇上最大的一个水果批发市场,询问了各种水果的批发价格。权衡之后,耿老爹批发了两筐苹果和一箱香蕉,又零买了几斤芒果搁在苹果上。耿老爹挑着箩筐,耿正扛着香蕉箱,其余人跟随着,太阳还没有落山,就返回了白家。
乔氏正和对门的老婆婆坐在过厅口的板凳上说话呢,听着小青“咣当”一声打开院门儿,甜甜地说:“耿伯伯,慢点儿啊!”
她赶快站起身来对老婆婆说:“听口气儿,这耿大哥已经批发了一些水果呢!”
老婆婆也站起身来说:“可见的是一个实实在在做事的人。我看出来这父子们人很可靠,才建议让他们来你家问问的。唉,拖家带口的出门闯荡不容易啊!这倘若是咱们能帮衬的,就帮衬帮衬吧!”
乔氏说:“娘娘好眼力!可不是难得的好人呢!”
说着话,大家已经进入院内。耿老爹一眼就认出来,眼前的这老婆婆就是昨儿傍晚坐在对门儿门槛儿上的那位老人家,赶快放下挑担拱手施礼说:“老人家好!非常感谢您老的指点,让我父子们得以在白兄弟家暂时落脚。要不啊,我们昨儿个晚上就只能是露宿街头了呢!”
老婆婆咧开没有牙的嘴巴笑了,说:“人在落难的时候互相帮衬是应该的。不必谢我啊,你们才是好人遇着菩萨了呢!”
耿英赶快从箩筐里拿起两个大芒果给老婆婆递过来,亲切地说:“婆婆,请您吃芒果!”
老婆婆笑着接过一个芒果,说:“这丫头真可人!你们忙吧,媳妇伢该做晚饭了,我得回去看小孙娃呢!”
乔氏送老婆婆出门儿去了。
小青赶快帮着耿正把香蕉箱放到了屋檐下的台阶上,然后回身笑着对耿英说:“英妹子你不简单嘛,还知道‘婆婆’这个称呼!”
耿英笑一笑说:“哦,还正好知道‘奶奶’在这一带该叫‘婆婆’呢。我爹早就说给我们了,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尽量多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与人交流时要尽量地说当地的方言。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地与当地人打成一片,才好做生意呢!”
小青眨眨眼睛点头说:“你别说,还真是这样呢。耿伯伯就是有远见!”
耿英转头对耿直说:“你去拿一个小条筐来!”
耿直一转身的功夫就拿来一个小条筐,耿英将其余的芒果全部放到小条筐里,对弟弟说:“端到娘娘他们的屋子里吧。对了,放在饭桌旁边。”
乔氏送走老婆婆后转身回来,高兴地问:“这就直接批发了苹果啦?”
小青说:“还有一大箱子香蕉呢!”
耿老爹说:“明儿个一早再去菜地买些蔬菜。我们爷儿四个先做一做试试看,应该有一些赚头的!”
乔氏说:“耿大哥你可真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如此的干法,哪里有做不成大事的!我该准备晚饭了。小青,你去最东边那间棚子里,把我和你爹当年用过的那个小推车和那些个箩筐家伙什儿都取出来。乘着天儿亮,帮你耿伯伯他们把这些个东西都拾掇好了,明儿个一早好去菜地进菜。对了,别忘了拿那杆大盘秤。”
说着,转身准备进西屋做晚饭去了。耿老爹冲她背影说:“兄弟媳妇,晚饭简单点儿啊!”
乔氏边走边回头说:“不会复杂的,那么多大饼呢,我熬点儿稀的米粥,多炒几个菜也就行了。”
从次日开始,耿老爹父子四人每日里早出晚归,像模像样地做起了蔬菜水果小摊贩。如此,从汉口镇带过来的那杆乘米面用过的秤也派上了大用场。加上小青爹娘当年用过的那杆大盘秤,两杆秤,四个人;过秤的,收钱的,照顾摊位招揽客人的,可谓人员配置既恰当又合理。
由于摊位上离不开人,耿老爹建议,父子们的午饭带点儿干粮和喝的水就行了。乔氏不同意,说是这样胡乱凑乎不行的,娃娃们太辛苦了,建议爷儿几个轮流回家来吃,或者让小青给他们送去热饭,大家在摊位上吃。由于耿老爹和乔氏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最后还是由小青拍了板。
她说:“你们都别说了,我去送饭,正好还能抽空儿活动活动筋骨呢!”
一晃,半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耿老爹发现,做这蔬菜水果小摊贩的生意还真能赚得到可观的银子呢。如果用这个办法补足本钱东山再起,也不适为一个好办法。因此间,也就没有感觉到时间过得很慢。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6-20 10:43:44 +0800 CST  
第23回 白、耿二人认兄弟
(白百大返家妻女喜,高兴告知留宿事;白、耿相谈甚投机,二人当下认兄弟。)
那一日下午近黄昏时分,小青的父亲白百大完成了一次往返于武汉与上海之间的双向船运任务之后,高高兴兴地返回家了。妻子乔氏和宝贝女儿小青喜滋滋地把留宿耿家父子四人的前前后后,以及私下里的一切美好想法全都告诉了当家人白百大。听到妻子和女儿对于耿家父子四人的描述,看到母女俩如此欣喜,白百大心里自然也很高兴。他说:“等会儿这耿家父子们回来以后,我和他们好好儿聊一聊。如果确实如你们娘儿俩所说,咱们该是盖房子了呢!”
小青扬起可爱的脸蛋儿恳切地对爹爹说:“我暂先就和爹和姆妈挤一些日子吧,或者我搭个地铺也行!”
白百大慈爱地看着小青,轻轻地说:“我们一家人挤一个屋子当然没有问题啦,这张床挺宽的,不用你搭地铺!只是这耿家父子四个挤在你那边的屋子里,实在是有点儿太憋屈了啊!再说,咱们家的这新房子早就应该盖了,只是我一直很忙,咱家里也缺少人手。”
掌灯时分,耿家父子们收摊儿回来了。今儿的生意很好,一早从菜地进的所有蔬菜和批发的水果,一点儿不剩全部卖完了。在返回来的路上父子们还在商议着,赶明儿再多进一些菜,多批发一些水果呢!
听到开门声,小青高兴地跑过来迎接,喜滋滋地告诉大家:“我爹回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耿老爹和耿正兄妹三人都非常高兴。大家快步进院儿,白百大已经走出屋来。小青赶快给爹介绍:“爹,这位就是耿伯伯,他比你大一岁。这个是耿正、这个是耿英、这个是耿直!”
又对大家说:“这就是我爹!”
耿老爹赶快放下挑担,深深地拱手施礼,说:“白兄弟好啊,你可回来啦!我们已经等你整整半个月了!”
耿正赶快将小推车推到一边放下,和耿英和耿直一起上前,各自施礼。
耿正说:“见过白幺爹!”
耿英说:“白幺爹好!”
耿直说:“白幺爹您怎么才回来啊,我和小青姐姐每天都念叨您好几遍呢,您难道就没有打喷嚏吗?”
耿直的话把大家都给逗乐了。
五大三粗的白百大长得一点儿也不像是南方人,尤其是那憨厚的笑容,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个北方大汉。看得出来,他对耿家父子四人颇有好感,但却搓着双手不知道应该怎么说话了。只是“嘿嘿”地笑着说:“耿大哥,你很不简单哩,敢带着三个娃娃来江南闯荡!哦,你这三个娃娃真好,真喜人!”
小青关上院门儿,转回身来说:“爹,咱们进屋里说话啊!”
白百大这才明白过来,还没有请大家进屋呢。于是赶快往屋里让:“就是啊,你们忙了一天辛苦了,快进屋,快进屋!”
大家方才一起进西屋。乔氏正在忙着做晚饭呢。小青取来四个漂亮的茶杯放在圆桌上,给大家每人倒了一碗新泡的热茶,说:“尝尝,这是我爹这次带回来的龙井茶!”
忽然想起来这爷儿四个还没有洗手擦脸呢,就说:“咳,你们都还没有洗手擦脸呢!快去快去,洗干净了再来喝茶说话!”
晚饭后,乔氏、小青和耿英收拾了碗筷拿到灶台上洗刷去了,耿直跑去了东边的屋子里,耿老爹、耿正和白百大继续围坐在圆桌边儿聊天儿。
白百大说:“听小青她姆妈说,耿大哥和娃娃们原来在汉口镇上开的是粮油零售店?”
耿老爹说:“是啊,小店刚刚走上正规,就赶上了这场大洪灾,损失不小呢。我想啊,等做一些个小生意补足本钱以后,如果在武昌镇上能再开一个粮油零售门面店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我们爷儿几个前后干了多半年,也算是多少有了一些经营这种店铺的经验了呢。”
白百大说:“这个想法很好。看你们父子们很能吃苦的,点子也多,很快就可以翻起来的!”
说着,怜爱地看看耿正,说:“尤其你这大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样儿了,英姿勃发的,一看就知道已经能担当大事情了呢,挺好的伢子!小青她姆妈还说了,你的丫头也很了不起,又懂事又能干;还有,你的小儿子才逗人喜欢呢,长得那个喜人模样,那个小嘴儿!”
耿正赶忙谦恭地说:“我们都还是不懂事的孩子呢,以后还请白幺爹多多教诲了!”
说到这次从汉口镇逃难过来,耿老爹百感交集地说:“白兄弟你是不知道那天我们有多难哪。我们父子四个一早就从在汉口镇西头开的那个小店出发了。满街满道都是还没有干透的厚厚的淤泥啊。好不容易到了渡江口以后,一直排队等到日头西斜的时候才过了江。娃娃们中午都没有心情吃点儿干粮。过来以后,一路打听着,直到天快黑了还找不到一个可以借宿的地方。由于逃难过来的人太多,客栈早已经爆满了,好多人都只能展开铺盖卷躺在街边的墙角下睡觉。多谢夫人和小青姑娘为我们腾挪出一间房子,让我们有了一个临时的栖身之所。要不,我们那一夜就只能是露宿街头了。白兄弟你说,我还带着个丫头呢!”
说到这里,耿老爹的声音有些哽咽。白百大听着,眼眶也阵阵发热,说:“唉,这武汉三镇什么都好,可就是这洪灾,时不时的就会关顾。尤其今年的这一次,更是少见呢,我在上海那边的时候,就已经听到过往商船上的人说了。”
停一停,他又真诚地对耿老爹说:“耿大哥你也别太难过啦,好在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不巧遇上这么大的天灾,钱财损失了一些是小事情了,你们人都安然无恙比什么都好啊。看得出来,你父子们是难得的好人,我们很有缘分呢。我这个人没有兄弟。这从今往后啊,你就是我的亲大哥了!我家丫头也没有兄弟姐妹,你看她那个高兴劲儿,她已经把耿大哥你的三个娃娃当成自己的亲兄弟和亲姊妹了呢!小青她姆妈人很善良,但不是那种特别能说会道的人。咱一个平常人家,你不要老称呼她‘夫人’什么的。按照这一带的习俗,你就叫她兄弟媳妇好啦,这样更显得贴切自然一些。”
耿老爹说:“夫人也正是让我这样称呼她呢!”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6-20 18:35:26 +0800 CST  
第23回 白、耿二人认兄弟(续)
两人越聊越投机,很快就无话不谈了。耿老爹问:“看白兄弟你壮壮实实的不太像是一个南方人呢?”
白百大说:“耿大哥好眼力!我祖籍原在山东,祖父那一辈儿人才来武昌镇的。而且啊,我的爹娘都是山东人。所以说,我实际上是一个在长江边上出生,在长江边上长大的北方人。这说起来,小青她姆妈倒是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不过啊,跟我这个北方汉子过久了,也成了半个北方人了呢。她和丫头的刺绣活计还说得过去。我经常跑船运不在家里,她们娘儿俩也不闲着。这一年下来,真还能赚得不少银子呢。我们夫妻俩就生了小青这么一个宝贝丫头,自然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但她自己却是一点儿也不娇气的。耿大哥不怕你笑话,咱们在武昌镇上并不在富人行列里,也许正是应验那么一句老话吧:穷人的娃儿早当家!”
耿老爹说:“看得出来,白兄弟是夫唱妇随,家庭生活非常和睦美满呢!唉,我说啊,人生在世一场,再多的财富也换不来和睦美满的家庭啊!”
白百大憨憨地笑了。
耿老爹又说:“小青姑娘非常惹人喜欢,一口一个耿伯伯,叫得我心里暖暖的。她一个孩子家,又眼活又勤快,和我这三个娃娃甚是投缘,看着可真叫人高兴呢!”
白百大还是憨憨地笑着,连声说:“这真是缘分,真是缘分啊!”
一会儿,耿直抱着二胡蹦蹦跳跳地跑进来,甜甜地说:“白幺爹,我爹和我哥哥都很会拉二胡呢,姐姐和我也会一点儿,但不像我爹和我哥拉得好听。让我哥哥给您拉一个好听的曲儿吧!”
耿正不好意思地给弟弟使个眼色,小声儿说:“你别闹了,我们在说正经事儿呢!”
耿老爹也对耿直说:“今儿个咱不拉了,等以后吧。以后有时间了,一定让哥哥给你们幺爹和娘娘,还有小青姐姐拉!”
白百大听耿直说这一家人还都会拉二胡,倒觉得很是新鲜。不过,他今儿确实还有一件大事情要和耿老爹说呢,所以也对耿直说:“小伢子,二胡幺爹倒是很爱听呢。不过啊,今儿个就不要拉了,我们真还有大事情要商量呢。等以后得空儿了,再让你哥哥给幺爹拉吧!”
耿直听话地抱着二胡转身回东边屋子去了。
耿英端上来一盘子洗干净的芒果,小青端来一壶新沏的龙井茶,乔氏把茶杯重新洗过也端上来,笑着说:“这些天儿一直都是用大碗喝水的,今儿个小青给咱们收拾出茶杯来了,那咱们以后就都用茶杯喝茶喝水吧!”
说着,三个人也各拉一把椅子坐在旁边。
耿老爹试探着问:“白兄弟这次回来可能在家里多待些日子?”
白百大说:“我正要和耿大哥你说这事儿呢。是这样,我和小青她姆妈早就想着再盖五间新瓦房了。你也看到了,这院子正面一多半儿都空着呢,只临时搭建了一些棚子。盖房子用的木料和砖瓦也早已经全部备好了,都在棚子里放着呢。我这人那,平日里忙着跑船运,家里也缺少人手,就一直拖着没有盖。现在不同了,耿大哥你带着娃娃们来了,这样住着太憋屈。再说,咱们现在人手也多了不是。因此啊,我想着先不去跑船运了,跟船老大说说,歇息一些日子。你们爷儿们几个也委屈一下,停一停贩卖蔬菜水果的生意,咱们先把房子盖起来再说!耿大哥你看我这样安排行吗?”
耿老爹高兴地一拍大腿,说:“好啊,我们爷儿们几个有什么委屈的?咱们就先盖房子,我也还略懂一些简单的土木泥瓦手艺呢。再者说了,我们父子四个也正好借此机会,好好报答一番白兄弟一家的大恩情啊!”
白百大和乔氏夫妻俩放心地相视而笑了。乔氏说:“耿大哥快别说什么报恩的话,我和小青她爹还得感谢你们爷儿几个呢。看我们家丫头这几天高兴的,可真的是老天爷给她送来了这么好的几个兄弟姊妹呢!我本来是不信佛的,现在倒是想念一声‘阿弥陀佛’了!”
小青调皮地说:“想念就念啊!我现在就念!”
说着,举双手在胸前合十,微微低头,闭起眼睛,虔诚地念道:“阿弥陀佛!”
耿英笑得直抹眼泪,轻轻地推一推小青的胳膊说:“小青姐姐,你看起来还真像一个虔诚的教徒呢,可笑死俺了!”
耿正说:“看看,我这妹子一高兴,倒把这掉土渣儿的‘俺’都给脱噜出来啦!”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6-21 09:16:27 +0800 CST  
@莫问Y 2016-06-21 13:59:40
请问楼主,我也想发布一下小说,但是只发了六千多字,就说超出帖子内容字数,这是什么原因呢?求解
-----------------------------
你分开两次发就解决问题了!你看我这章节经常有分开发贴的,就是这种情况。分开后,后半部分在章节名称后面加个括号,注明是续,读者看了,就会一目了然的!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6-21 17:53:07 +0800 CST  
第24回 白家欢喜起新屋
(白家欢喜盖新房,街坊邻居齐帮忙;压瓦统脊结束后,耿老爹许诺完新屋。)
第二天是农历九月初六。江南的九月雨水日渐减少,气温也变得非常舒适宜人。一早起来,天气特别晴朗,白百大一家人的心情也就像这朗朗的九月天空一样得好。乔氏和小青早早地就起床张罗两家人的早饭了。白百大也睡不住,居然去早市上买回来两条足足有两斤重的新鲜武昌鱼。等耿老爹父子四人收拾利落了走进西边屋子时,新蒸米饭和清蒸武昌鱼的香味儿已经溢满整个屋子了。
小青正在案板上拍黄瓜,见耿英进来,高兴地说:“英妹子,快剥几瓣儿大蒜,我给咱们做个凉拌黄瓜!”
早饭桌上,耿老爹建议:“今儿个是九月初六,在我们那里,逢三、六、九都是好日子呢!咱们不如今儿个就动土盖新屋。说是动土,也就是象征性地挖几锹就行了。依我说,白兄弟你不如吃罢饭就到船老大那里打招呼告假去吧!我们父子们先把棚子里的物料搬出来,腾挪开盖房子的地方,你回来了再挖他几锹,接下来咱们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干了!”
白百大哈哈大笑,高兴地说:“耿大哥真是一个爽快人,我就喜欢这样做事情!你说得好,咱们吃完了饭,我就到船老大那儿告假去,你们爷儿几个先悠着点儿干着。你一定要看好娃娃们,可千万不要刮擦磕碰着了啊!”
吃两口米饭,他又叮嘱耿老爹:“你们先把院子里种的那些菜和花草拾掇了,然后将棚子里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折腾出来堆到南墙跟前就行了;如果还有精力,再把砖啦瓦啦的搬出来摞在西墙那边。大的木料千万不要挪动,等我回来以后,找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来帮忙吧。反正咱们以后盖房也还需要请一些人来帮助的。”
耿老爹点点头,笑着说:“白兄弟你放心!”
乔氏和小青看到耿正兄妹三人吃得很香,就不断地给他们的碗里一大块儿一大块儿地夹鱼肉。乔氏还轻声嘱咐他们:“慢慢儿吃,小心鱼刺!”
耿正不好意思地用手挡住自己的饭碗,说:“这清蒸鱼真好吃,但我不能尽吃鱼肉啊,我还要吃米饭和菜呢,千万别再给我夹了!”
耿英也说:“也别给我夹了,我都快给鱼肉吃饱了!娘娘和姐姐也吃啊!”
乔氏慈爱地笑着说:“你们先吃,留下来散碎的我和你们小青姐姐再吃。我们会吃鱼,不怕鱼刺!”
说着,她又给耿直碗里夹上一块儿,说:“小伢子,娘娘做的清蒸武昌鱼可好吃?”
耿直鼓着腮帮子直点头:“唔唔唔……”
等到咽下去了之后才响亮地回答:“好吃极了!可是,娘娘,我饱了!这块儿鱼肉,就让哥哥替我吃了吧。”
说着把鱼肉夹给哥哥,把空碗递给乔氏,说:“娘娘,我想喝点儿水!”
小青赶快接过碗来,说:“我去给小直兄弟盛汤!”
汤来了,小青还往碗里搁了一个小汤勺。耿直看一眼碗里,说:“啊,还是西红柿鸡蛋汤呢!”
赶快用小汤勺盛起一勺,吹一吹喝了,咂咂嘴巴说:“哇,真香!早知道有这么好喝的汤,我该少吃点米饭呢!”
白百大把碗里的米饭扒拉完了,将空碗递给小青,大声说:“丫头,给爹也来一碗汤!”
小青盛一碗汤递给爹。白百大喝了一口,高兴地说:“大家都多吃点儿多喝点儿啊。别说,我婆姨做的清蒸鱼和丫头做的这西红柿鸡蛋汤,还真是挺不错呢!”
乔氏笑着说:“耿大哥你看他,哪里有这样夸自家婆姨和丫头的!”
早饭后,白百大去船老大那里告假去了。耿英说:“娘娘,您和小青姐姐洗刷碗筷吧,我和爹他们腾挪棚子里的东西去了!”
小青却说:“姆妈你一个人慢慢洗刷吧,我也要去和他们一起腾挪东西去耶!”
乔氏笑着说:“去吧,都去吧!可要慢点儿干啊,不要磕着碰着……”
她这里还没有说完呢,两个丫头早已经嘻嘻哈哈地跑出去了。
半上午时分,白百大高高兴兴地回来了,手里头又拎回来两条个头更大的武昌鱼。乔氏接过鱼来问丈夫:“船老大怎么说,准了你多少天假?”
白百大说:“准了,没有说具体期限,只说什么时候盖好了就回去干活儿。临了我说给他们了,什么时候装卸船人手抽调不开了,就随时来喊我,只要不是长时间跑外运就行。”
小青眼尖,说:“嘿,我爹回来了!”
耿老爹赶快过来说:“白兄弟回来了!”
白百大说:“回来了,一切顺利!”
乔氏笑着说:“小青她爹好人缘呢,船老大没有为难他,说是什么时候盖好了再回去干活儿。”
白百大说:“人心换人心嘛!我也说了,如果他们装卸船的时候人手抽调不开了,就随时来喊我一声,随叫随到。”
说着话,白百大看到耿老爹已经带领四个孩子将所有的杂物和柴火都搬出来堆放好了,大家正在往外搬摞砖瓦呢,就一起干起来。
一会儿,乔氏过来招呼大家:“该歇一歇了,都去洗手擦脸,泡的茶正好喝了。”
于是大家停了手,分头去东、西两边屋子洗手擦脸。然后,耿家父子们过西边屋子里喝茶。乔氏端来一大盘子洗干净的苹果和脆枣儿放在圆桌上,说:“吃点儿果子和枣儿吧!这脆枣儿是对门儿的王婆婆今儿个早上让她大孙娃子送过来的,我吃了一个,又脆又甜!”
小青说:“你们吃吧,我才不吃这枣儿呢!”
白百大说:“丫头你不要这样说话,婆婆是一番好心意啊!她听说爹回来了,就送来脆枣儿。我们可是多年的好街坊了。”
小青赌气地说:“那我也不吃!”
乔氏开始打圆场了,连声说:“好好好,你不用吃,我们吃。耿大哥,你抓一把。英丫头,你吃,也给你哥和你弟抓一些。好吃着呢!”
歇息一会儿,大家又去继续干活儿。
到乔氏招呼大家吃午饭时,已经腾挪得只剩下四根准备做房梁用的大木材了。
白百大说:“咱们吃饭去。下午,我多找几个有经验,有力气的人来。当年,这四根大木材可是十来个大汉才给抬进院儿里来的呢!还有,拆这几间棚子,也得请大家一起帮忙了。”
从农历九月初六破土动工开始,白家五间新瓦房的修建工程进展得很顺利。那天傍晚,腾挪开盖房子的地方以后,白百大亲自动手象征性地挖了几铁锹,就算是已经破土了。次日早饭后,他请来了本镇上的几个具有丰富造房经验的工匠,拉开皮尺量好了五间新房各间地基的尺寸。然后,两家人就开始自己动手挖地基了。按照工匠们的要求挖好地基后,白百大又请来了十几个年轻力壮的街坊帮忙,大家齐心协力打地基、铺石子、垫柱基、立柱、起架、上梁、砌墙、铺椽、装前挡……仅仅一个半月的时间,五间新屋的主体工程就已经完成了一大半。接下来需要做的是新屋封顶了。
新屋封顶也叫“按栈”,是盖房过程中最紧张的一项工程。完成这一工程时,小伙子们光脚下泥盘,边刨边踩,光着脊梁,用长柄泥叉或泥耙往房顶上搭泥,房顶上小工们奔走如飞地运泥,泥匠师傅左右开弓挥舞抹刀抹泥。不管是几间房,都要一口气干完才能吃饭。因此,这一天是最需要较多人手来帮忙的。
在新屋封顶的前一天,白百大和耿老爹就在院子里的西墙根儿下砌了两个临时的炉灶。小青则带领耿正兄妹三人,从街坊邻居那里借来了足够的桌椅板凳和碗呀碟呀的一应餐具;然后,又推着小推车到菜地,从菜农那里买回了好多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最后,他们又一起来到镇上的肉铺里,买回了不少的鸡、鸭、鱼、肉。
新屋封顶当天的上午,好多街坊邻居都早早地赶来帮忙。挑水的、和泥踩泥搭泥运泥的、抹顶的……大家都为白家起新屋感到非常高兴,干得热火朝天。不知不觉地日头已经接近正午了。此时,新屋封顶的工程也圆满完成了。
那一天,街坊邻居的婆姨们也没有闲着。早饭后,她们也都早早地来到了白家,帮助乔氏操持张罗了丰盛的饭菜。新屋封顶是男人们干的活儿,所以小青和耿英那天只能是婆姨们做饭队伍中的成员了,两人跑前跑后地一直忙个不停。耿直小,也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中,一会儿抱柴,一会儿择菜,高高兴兴地忙碌着。
新屋封顶工程结束后,白家就在院子里摆开桌子,招呼大家伙儿高高兴兴地吃了一顿饭。说起来,这新屋封顶街坊邻里帮忙,主家宴请吃一顿丰盛的饭菜,已经是这一带地方一直流传下来的一种乡俗了。来帮忙的人高兴,主家也高兴。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6-21 18:33:06 +0800 CST  
第24回 白家欢喜起新屋(续)
那天干活儿时耿正注意到,在两个负责挑水的年轻后生中,有一个长得虎头虎脑的特别壮实可爱,大家都喊他东伢子。只见他挑了两只木制大水桶,跑了一趟又一趟,干得比哪一个都欢快。他不但给男人们这边负责和泥的人送水,而且还抽空给西墙根下的那只大水缸里添水。虽然那边的女子们不断地洗菜做饭大肆用水,但水缸里的水一直都是满满的。
耿英那天也注意到这个年轻后生了,他看上去比小青姐姐略大几岁的样子。但不知道为什么,小青姐姐非但不感激这个赶来帮忙,并且特别勤快的好街坊,反而老是给人家甩脸子。但这个年轻后生似乎并不生气,反而处处让着小青姐姐。当他第一次高高兴兴地过来给大水缸里添水时,小青姐姐竟然硬邦邦地对人家说:“你来我家干什么!”
没有想到这年轻后生一点儿也没有生气,只是特别憨厚地对小青姐姐笑一笑,说:“婆婆叫我过来帮忙呢,我想自己也不会干别的,就挑水吧,反正咱有的是力气啊!”
小青却用鼻子“哼”一声,很不肖地扭头不看人家了,继续低头剥葱。耿英不解地看着小青,心里着实替这个年轻后生打抱不平,但又不好说什么。
这时候,正好乔氏提着一篮子准备清洗的莲藕过来了。看到这个年轻后生给大水缸里添满了水,高兴地说:“东伢子就是有眼力啊,这边也是很费水呢。”
然后转头笑着对正在一边切蒜薹的对门儿老婆婆说:“娘娘的这个大孙子就是讨人喜欢呢,您老好福气啊!”
老婆婆高兴地笑了,说:“我老了,是他爹和他姆妈好福气呢!”
另一个婆姨的笑声更响,大声说:“哪里啊,是谁家的丫头好福气呢!”
小青低声骂一句:“真讨厌!”
到这个时候,耿英已经基本上搞明白了,这个人们喊他东伢子的年轻后生为什么总是处处让着小青姐姐!那天上午,耿英一边干着活儿,一边还一直在想,这个东伢子人挺不错的呀,可小青姐姐为什么要那样对待人家呢?有那么一刻,耿英甚至还跑了神:这东伢子怎么看怎么就好像是大壮呢!唉,大壮啊,你现在可好?你在干什么呢?在给我娘挑水吗?
热热闹闹地吃完午饭后,男人们又帮助收拾整理一番,就各自搬上自家的桌椅板凳告辞回去了。婆姨们则帮助乔氏将碗呀碟呀的全部洗刷干净了,各人将自家的碗碟归拢在一起。乔氏把剩余的饭菜分别装好了,让婆姨们顺便端回家去给自家的娃儿们吃。大家尽欢而散不提。
下午,白百大、耿老爹和耿正将院子里临时砌的两个炉灶也拆除掉了,然后又把其他一些零碎的东西也拾掇一番。想着明日一早还要踩房顶呢,大家伙儿就简单吃了点儿晚饭都早早地歇息了。
第二天一早,封顶时抹上的湿泥已经半干了。白百大、耿老爹和耿正上了房顶,仔仔细细地踩实了。三人完成了这一程序下房来时,已经是半上午了。
耿老爹抬头看看晴朗天空中的一轮艳阳,高兴地说:“就这个天儿,这房顶两、三天就干透了。到时候,咱们就加引泥压瓦统脊了。”
看到三人都下房来了,乔氏、小青和耿英赶快端出来三盆儿热水。
小青心有余悸地说:“看到你们在房顶上连边边沿沿的都踩得那么仔细,我吓得不轻呢,连大气也不敢出!”
白百大问:“傻丫头,你怕什么啊?”
小青说:“怕你们一不小心给踩空了啊!”
耿老爹说:“不会的,我们都很小心呢!”
耿英说:“可在下边看得还真有点儿吓人呢。要是我,打死也不敢站在房顶的边沿上的!”
小青也说:“别说站在边沿上了,离三尺远就头晕腿打颤了呢!”
耿正不以为然地说:“那是你们恐高啊。我就没事儿!”
耿直站在一边有点儿不高兴地说:“我也不怕高呢,可你们就是不让我上去踩!”
白百大和耿老爹都笑而不答。
耿正笑着说:“就你那两片小脚丫,那点儿小劲儿,踩过了也不能算数的,我们还得重新踩。岂不是让你白费功夫,我们还得操心你。得了吧,这不是小娃娃能够干得了的活儿!”
说着话,三人都洗涮好了。乔氏说:“快进屋吃饭吧,这又累又饿的!”
三人进屋了才发现,原来大家都没有吃饭呢。
白百大心痛地摸摸耿直的脑袋,说:“直伢子,饿坏了吧?你们该早点儿吃了饭的。我们是必须趁着那湿泥半干的时候一口气踩完了,没有办法中途吃饭啊!可你们,这是何苦呢?”
耿直却非常懂事地说:“幺爹啊,我们没有干活儿,再早早吃了饭,那怎么像话啊!”
喜得白百大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嘿嘿”笑出两声,对耿老爹说:“大哥啊,我真羡慕你,怎么就有这么出息的三个娃娃呢!”
饭后,乔氏、小青和耿英洗刷碗筷,白百大、耿老爹和耿正略休息一会儿。然后,大家一起动手,又把院子里彻底收拾整理一番。把一些还有用处的东西整理好了放进新屋地上,没有用的,就全部用小推车运到垃圾场上扔掉了。
下午,白百大仍然还到码头上干活儿去了。由于五间新屋很快就要加引泥压瓦统脊了,船老大并没有安排白百大跑船运,只吩咐他在码头上一边休息,一边做一些临时照料的轻松活计。
耿老爹父子四人也趁着这两、三天的空闲时间,继续做一些蔬菜水果的贩卖生意。
三天之后,按栈上的房顶果然干透了。白百大又请了三天假,并且有限地请了几位泥瓦匠,耿老爹父子四人也停做了三天的生意。这样,五间新屋的加引泥压瓦统脊也顺利完成了。白百大和耿老爹终于松了一口气。
送走了泥瓦匠后,耿老爹对白百大说:“白兄弟啊,剩下来的扫尾工程不难做了。等到房子吹干了之后,砌窗台、割门窗、吊顶棚,以及屋内的胶泥、亮家、刷白等,我和娃娃们都能做得了,不需要找别人帮忙的。到时候哇,只需要把木匠工具和泥匠工具各借上一套用用就行了。从明儿个开始,你也可以到码头上继续干你的船运营生去了。”
白百大说:“这些工具都不成问题,到时候我或者小青她姆妈都可以找人借来给咱用的。只是耿大哥你千万不要强求,需要找人帮忙的活儿,咱们还是要找的!”
耿老爹却充满自信地说:“不用,不用,我在老家的时候,这种活儿干得多了,一点儿也没有问题!再说了,还有耿正他们帮忙呢,你就放心好了。”
晚饭后,大家都来到新屋前驻足观看,久久不愿离去。白百大无限欣慰地说:“咱一个平常人家,这起新屋是件大事情呢,家里又缺少人手。材料备好后,我一直在犯愁。真没有想到啊,新屋这么快就起了!”
耿老爹点点头赞同地说:“是啊,起房盖屋,娶媳嫁女,这都是庄户人家的大事情哇!”
白百大感激地对耿老爹说:“这还得多谢耿大哥你和娃娃们啊,让我终于下了决心,而且盖得这个顺溜儿劲儿!”
乔氏高兴地说:“赶明年儿夏天咱们就可以有新房子住了,到时候……”
小青悄悄拉拉姆妈的衣襟,低声儿说:“我看大家今儿个都累了,咱们还是早点儿歇息了吧!”
白百大说:“丫头说的对,大家今儿个都累了,咱们早点儿歇息。我明儿个去码头后告诉船老大,以后可以继续跑外了!耿大哥,你和娃娃们也可以继续做蔬菜水果贩卖生意了。这新屋要彻底吹晾干了,怎么着也得两三个月吧?”
耿老爹点点头说:“唔,明年开春儿差不多吧。”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6-22 10:40:04 +0800 CST  
第25回 白百大一家生闲气
(妻女操心出江人,白百大误会气不顺;耿老爹解释事缘由,白百大细谈江水情。)
第二天早上,耿家父子们有些睡过头了。一看时间有些晚了,耿老爹和两个儿子起床后连床铺也没有来得及收拾,就推着小推车到菜地进菜去了。耿英把父子四人的床铺简单收拾一下,也赶快过西边屋子帮乔氏母女俩做饭。
不一会儿,耿老爹父子三人推着满满的一小车各色蔬菜回来了。大家洗手擦脸准备吃早饭。耿老爹转一圈儿没有看到白百大,就问乔氏:“兄弟媳妇,我白兄弟呢?”
乔氏说:“他呀,一早起来就去船运码头了,说是早上装船的活儿多,就不耽误时间了。放心,那里有饭吃呢。”
小青说:“我爹说了,他晚上还回来呢。船老大安排他下一趟跑那里,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他会回来告诉我们的!”
耿老爹说:“这就对了嘛!唉,别说,白兄弟这营生还挺让人操心的呢。我看啊,等我们将来开店了,白兄弟就别跑这个船运了,和我们一起做粮油零售的生意吧!”
乔氏说:“这样最好,省得我们娘儿俩老是为他提心吊胆的。每次他一出江,我们的心啊,就给悬起来了。直到看到他平安回来,方才放下来。可是呢,在家里待不了几天,他就又得出去了。”
耿正也说:“是哩,这水上的活儿不好,我们父子们每次坐船,心里都不踏实呢。江边上长大的人虽然不怕水,可也总归是不如脚踏实地的好啊!”
一会儿吃完了饭。耿英欲帮助乔氏娘儿俩洗刷碗筷什么的。乔氏说:“丫头啊,去忙你们的吧。这以后啊,每天吃了早饭,都不用你洗刷碗筷了!”
小青也说:“就是啊,有我帮着姆妈洗刷呢,何苦耽误你们的时间,快去吧!”
见这母女俩都如此说,耿英也就不再坚持,过东边屋子里对爹说:“娘娘和小青姐姐说不用我帮着洗刷了,说是不想耽误咱们的时间呢!”
耿老爹说:“那你和哥哥先去卖菜吧,我和小直子再去批发点水果。”
耿英快步走在前面去打开门,耿正推起小推车,俩人一起走了。耿老爹也挑起箩筐准备出发。耿直跟在后面,转头对走出过厅的乔氏说:“娘娘,我们走了!”
乔氏说:“去吧。今儿个中午小青姐姐给你们送打卤面去。有几天没有吃面条了。”
耿老爹也转头说一声:“兄弟媳妇啊,你做得简单点儿。这些天儿盖房子,你们娘儿俩也怪累的,都该歇息几天呢。”
乔氏边走边笑着说:“我们娘儿俩在家里呢,能歇好的,倒是你们父子几个歇息不成。这些天儿娃娃们累了,你们就少做点儿吧!”
送耿家父子们出门并看着走远了,乔氏掩上院门儿转身回到屋里来。看到女儿小青已经拿出针线准备做刺绣活计了,就对她说:“今儿个听你耿伯伯和耿正说的一番话,倒叫我觉得你爹这个跑船运的营生还真得不应该再干了。他每次出门儿都叫我们不放心,不如干脆辞掉不干了。你说呢?”
小青说:“也是,今儿个晚上爹回来了就告诉他吧。他可以先和耿伯伯他们一起做蔬菜水果零售,将来再一起开店啊!”
乔氏说:“对,他今儿个回来了咱就告诉他,明儿个一早,就叫他去辞了这个让人提心吊胆的营生!”
天儿傍黑的时候,白百大高高兴兴地回来了。船老大安排他跑一趟沙市,这可是一趟难得的近差事啊!用不了十天,白百大就可以返回来了。
然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高高兴兴地一踏进家门,婆姨和丫头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唠叨开了,说是叫他明日一早就跟船老大说去,辞去这船运的营生不干了,结果搞得白百大老大不痛快。
他很不高兴地说:“我干得好好的,干吗要辞去不干呢?船老大对我很好,还让我当了把头,我自己也干得很顺心。你们也知道,我生在长江边,长在长江上,我很喜欢长江,很喜欢干这个营生,是绝对不会辞去不干的,至少现在不会!”
看到丈夫一副听不进去劝的固执模样,乔氏开始掉眼泪了。她伤心地数落着:“你光知道自己干得顺心,怎么就不能想一想我们娘儿俩为你担了多少心呢?每次你一出门,我们的心就好像悬在了半空中一样,没着没落的……”
小青也说:“你就听我们的劝吧爹,跑船运的营生真得很不好呢!你和耿伯伯他们一起干吧。耿伯伯说了,他的目标是等到赚足了本钱以后,就在武昌镇上再开一个粮油零售店!”
白百大说:“这个你耿伯伯已经和我说过了,可现在不是还没有开店吗。再说啦,我根本就没有过这个打算。以后再说吧,反正我现在还不想辞去船运这营生!”
小青不高兴地说:“爹什么都好,就是太固执,不听劝……”
一家人正说着话,耿家父子收摊回来了。像往常一样,耿直照样跑在前面,将院门“咣当”一声打开了,但很意外的是没有看到小青跑出来迎接,耿老爹的心里不由地“咯噔”一下。他将挑担放在东墙跟前,对耿英说:“你把没有卖完的菜抱到过厅里,顺便去娘娘他们屋子里去看看你们小青姐姐,这个快腿丫头今儿个怎么不跑出来接我们啦!”
耿英答应一声,从小推车里抱起菜放到过厅里。耿正将小推车放在东屋的窗前,父子三人进东屋洗手擦脸。
耿英一边进西边屋子的门一边叫了一声:“娘娘,小青姐姐在屋里吗?”
乔氏赶快擦干眼泪回答:“在呢,英丫头啊,你们回来了?快进来吧!”
耿英答应着慢慢走进门来,亲切地说:“娘娘,今儿个的菜剩了不少,我放过厅里了。您明儿个给咱们挑拣好的吃吧!”
一抬头看见白百大正从门后面的椅子上站起来,说:“英丫头你坐,我去那边屋里和你爹说话去了。”
耿英感觉气氛有些不好,又看乔氏的眼睛有点儿不对劲儿,再看小青也老大不乐意的样子,就问:“白幺爹回来了,你们怎么——”
小青噘着嘴说:“哼,老顽固一个!”
乔氏说:“不说他了,我们做饭去。唉,光顾了跟他生气了,今儿个的饭还做晚了呢。”
东边屋里耿老爹刚刚擦了一把脸,白百大就进来了。
耿老爹一抬头:“噢,白兄弟回来了!你可真够敬业的,怎么一早起来就去码头了?”
耿正赶快搬过一把椅子来,说:“白幺爹您坐!”
白百大重重地一屁股坐下来,满脸委屈的样子,说:“我今儿个回来本来很高兴的,船老大要我跑一趟沙市,最多十来天儿就可以回来了。但一进门儿,这娘儿俩就你一句我一句的,非要我明儿个一早就去辞了这跑船运的营生。你说,我已经答应船老大了,货也快装满了,怎么能说不干就不干了呢!”
耿老爹听了笑起来,说:“哦,听我说,白兄弟你不要烦恼。是这样,我今儿个吃早饭的时候没有看到你,兄弟媳妇说你一早起来就去装船了。青丫头告诉我,你晚上还会回来,说给她们你下一趟的行程和时间。我忽然觉得你这个营生挺让人操心的,就和他们说,以后等我父子们开了粮油零售店,你就不要干这个了,咱们一块儿开店,干陆地上的活计!”
白百大说:“这还像个话,怎么到了她俩人嘴里就成了明儿个一早就辞去不干了呢!”
耿老爹说:“她们是不放心你,才这样说的!”
白百大不再生气了,又和耿老爹说了一会儿他当年种菜和卖菜时候的一些有趣事情。还说:“干习惯了现在这跑船运的营生,就不再想干类似于蔬菜水果小摊贩这一类繁琐的小生意了。这个跑船运的营生虽然说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我从小就在长江边上长大,对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根本就没有怕过水,在江面上游两三个来回不带喘的。怕什么呢!”
耿老爹说:“白兄弟那是你,可对于我们父子们来说,那大水无异于老虎了。要不人们怎么说‘洪水如猛兽’呢!不管是过黄河,还是过长江,我们都不敢站在船的边儿上。那么宽的水面,我看了就头晕。如果不小心落下去了,肯定完蛋!不怕兄弟你笑话,汉口镇发大水的那天早上,看到洪水已经漫到二楼的窗前了,我都给吓得哭了呢。心想这下完了,三个娃娃都让我给害苦了。”
听了耿老爹的话,白百大很认真地说:“不会水的人啊,一旦落到水里就会紧张地胡乱挣扎吸气呛水。这样一来,人很快就完了。可事实上呢,只要在水里边能够闭住一口气,加上腿和胳膊就像蛤蟆那样有节奏地做一些往上方划水的动作,身体就会很自然地往上浮。在上浮的过程中,一定要慢慢地呼气,浮出水面的一瞬间仰起头来张开嘴巴快速地吸一大口气,然后把头埋入水里像蛤蟆那样继续有节奏往前划水。等到吸入的气全部呼干净了时,再次仰头快速地大口吸气。如此,不就可以游到你想去的地方了!当然啦,如果落水后能够就手抓住像木棍、门板一类可以漂浮的东西的话,也可以帮助人自救的。”
耿正和耿直也都洗手擦脸收拾好了以后,坐在一旁听这老哥儿俩说话。听到这里,耿正高兴地对白百大说:“听幺爹您这么一说,这游水其实也没有多难啊!以后您一定要教一教我,我很想掌握这个本事呢!”
耿直也说:“幺爹,我也想学!您也教一教我啊!”
白百大高兴地说:“好啊,只要你们愿意学,我保证把你们爷儿几个都教会!”
一会儿,耿英把脑袋探进来说:“开饭喽!”
于是,大家去吃晚饭。饭桌上,虽然谁也没有再提起那些让人不高兴的事情,但也没有谁提起任何一个能够让人高兴起来的话题。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6-22 16:38:06 +0800 CST  
第26回 耿英管窥小青心
(为调气氛大家乐,耿正建议拉二胡;神曲儿听得人陶醉,耿英管窥小青心。)
闷闷地吃完饭后,乔氏、小青和耿英照例收拾了碗筷端到灶台上洗刷去了。
耿正想,白幺爹明儿一早又要出江了。这一次出江时间虽然不算长,但也是十来天呢,该活跃一下气氛,让大家都高兴起来才好。于是就说:“现在咱们新屋也封顶了,大家伙儿的心里都很高兴哩,我来拉个好听的曲儿给咱们听一听,好不好啊?”
耿老爹赞同地看一眼耿正,心里想:好小子,有眼力哩,正是应该拉个曲儿让大家听的好时候呢!
白百大一听耿正说要给大家拉好听的曲儿,立刻就高兴地笑了,朗声说:“好啊,幺爹正想听呢!”
耿直更高兴,马上就蹦了起来,大声说:“我去拿二胡!”
耿英偷眼儿瞧瞧乔氏和小青,她们俩嘴上虽然都没有说什么,但却愉悦地相视一笑,洗刷碗筷的动作明显地加快了。
白家的西屋虽然比东屋略微宽大一些,但临窗摆放了一张大床,靠里边又砌了炉灶,中间放了圆桌、椅子、凳子以及一些其他家什后,就显得有些拥挤了。耿正站起来看看周围,说:“我们需要一个小小的场地呢。这样吧,把圆桌挪到墙边,我靠在圆桌边上拉,大家随意坐。”
白百大说:“好主意!”
于是,白百大、耿正和耿老爹一起动手,将椅子、凳子挪开了,把圆桌挪到墙边。耿老爹看看两边,在圆桌前恰当的位置上放下一个方凳子,对耿正说:“你就坐在这儿拉吧!”
耿直抱着二胡站在门口,看到这边已经腾挪布置好了,两三步跨进门来把二胡往哥哥这边一递,说:“哥,二胡到!”
这时候,耿英和乔氏母女也洗刷完了,大家把耿正众星捧月一般围在圆桌边:白百大随意地坐在床沿上,乔氏和小青娘儿俩搬两把椅子紧挨着坐在耿正对面,耿英坐在小青旁边的椅子上,耿老爹坐在门后边的椅子上,耿直搬一把小板凳坐在旁边,把一个胳膊搁在爹的腿上。
耿正挨个儿看过每一个人,然后又挨个儿看过白百大、乔氏和小青,说:“幺爹、娘娘、小青姐姐,那我拉啦!”
三个人都高兴地点点头。小青调皮地说:“唔,拉吧,听着哩!在自己家里听二胡,这个待遇,我们还不曾有过呢!”
那一晚,耿正的二胡拉得实在是太好了,即使是对二胡的声音并不陌生的耿英也这么想。虽然离家一年多了,除了在黄河北岸滩头村为慈祥善良的老夫妇拉过几十首曲子之外,二胡一直默默地闲置在那里。但那天晚上,当耿正再次调好了音色拉起它时,丝毫没有一点点生疏的感觉。是久弃重拾的欣喜,还是长期奔波操劳之后的一种身体和精神上的放松,连耿正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那种人、胡合一的境界犹如神来之助一般,只要耿正心里能够想到什么,细细的琴弦就能够演奏出什么。而那一曲又一曲优美的乐曲声儿,又是那么轻松自然地就把大家的心境带入到了无比美妙的世外桃源:高山流水、鸟语花香……
看着哥哥拉二胡时那特别优雅潇洒的姿态,耿英想了很多很多。她的心绪不由自主地飞回到了千万里之外的故乡,返回到了似乎有一些遥远了的童年时代,想到了母亲,想到了妹妹,想到了慈祥的姥娘和姥爷,想到了舅舅一家,也想到了童年的伙伴们,尤其是心灵手巧温顺善良的秀儿、憨厚豪爽的大壮……
走了一会儿神,耿正无比美妙的二胡乐曲声儿又将耿英拉回到了眼前的现实中。眼前,除了这几乎可以说是天籁之音的二胡乐曲声之外,屋子里再没有一点点其他的声音了。
耿英抬头望望白幺爹。但见他微微闭目,轻轻晃动着身体,双手无声地拍打着自己的双膝盖,一副陶醉享受的样子。耿英感觉非常欣慰,心下里想,以后白幺爹每次出江回来,都要让哥哥给他拉二胡听!白家这个当家人也真够不容易的,一年里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长江上漂。温馨的家对于这个善良憨厚的魁梧汉子来说,更像是人生旅途中的客栈一样,但他怎么对妻子和女儿对他的关爱就那么不领情呢!耿英有点儿不解地轻轻地摇摇头,苦笑了一下。
这样想着,耿英再转头看看乔氏母女。只见小青正陶醉在另外一种境界中:与其说她是在用心地聆听乐曲儿,还不如说她是在瞪大眼睛看乐曲儿;不,是在看耿正正在拉着的二胡,看耿正拉二胡的手和胳膊,看耿正拉二胡的姿态……慢慢地,她的目光从耿正的胳膊上移动到了脸上,目不转睛且柔情似水。一会儿,竟然羞涩地低下了头,只敢偷偷地瞄一眼耿正支撑着二胡琴筒的膝盖、微微摆动的裤腿和踩在地上的鞋子。
耿英再看看乔氏,发现她正在满脸欣喜地看着耿正,眼眶里似乎还有一些清澈的东西在不算太明亮的灯光下闪闪发光。
然而,端坐在那里专注地拉二胡的耿正,对于母女二人的这些有点儿反常的表现浑然不觉!
耿英心里暗叫:“不好!莫不是……”
隔着哥哥,耿英看不明了爹爹和弟弟的表情。耿英知道,弟弟年幼尚不知晓大人们的那些个情感之事,因此间心里只念着:爹爹呀,你可别像白幺爹那样闭着眼睛听啊!
夜慢慢深了,但除了耿英之外,拉曲儿的、听曲儿的和看拉曲儿的,似乎都忘记了时间……
怎么来唤醒大家呢?想一想,耿英慢慢地挪动身子,努力地伸长右腿,再伸长一点儿,终于够得着哥哥的脚尖了;再往前用力推一推,耿正终于从忘我的状态中回过神儿来。他完全领会了妹妹的意思,轻松地拉了一小段过门儿曲后,乐曲声儿戛然而止。少顷,大家也从各自忘情的姿态中回归了。
耿直高兴地说:“哥哥,你拉得太好了!好久没有听到这么好听的曲儿了!”
乔氏拿手绢擦擦眼睛,笑着说:“看我,怎么高兴地都给流眼泪了!”
她又转头看看女儿,高兴地说:“我们娘儿俩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好听的曲儿,今儿个可真是开了眼界了!”
小青也红着脸笑着说:“是呀,真正是开了眼界哩!”
白百大则意味深长地说:“正伢子啊,幺爹多么想每天听你拉二胡啊!”
耿老爹笑笑说:“白兄弟只要你爱听,以后你在家的时候,让他多给你拉就是了。夜太深了,今儿个怎么给忘记时间了呢!”
白百大却紧接着说:“耿大哥啊,我还想说呢!等我百年之后,多么希望能在正伢子这好听的二胡曲儿中,顺着我喜欢的长江水漂向茫茫的东海啊!”
耿老爹笑着瞪了白百大一眼,说:“白兄弟啊,你怎么让这好听的二胡曲儿给听糊涂了呢?快别说胡话了,歇息吧,这明儿个又要早起呢!”
白百大赶快伸出熊掌似的大手按住准备起身告辞的耿老爹肩膀,说:“耿大哥啊,我不累,咱们不着急歇息,我话还没有说完呢!”
耿英偷眼瞧瞧乔氏和小青,发现这娘儿俩人似乎并不认为她们的当家人在说胡话,甚至还都有点儿很幸福,很高兴的样子呢!又联想到新屋动土的那天,小青姐姐拒绝吃对门婆婆大孙子送来的脆枣儿,以及新屋封顶那天,小青姐姐看到东伢子来帮忙时的种种反应,耿英不由地皱了皱眉头。
扪心自问,小青姐姐确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好姑娘,不但聪明勤快,心灵手巧,而且心地特别善良,人也生的相当标志。但是耿英心里很清楚,那个千万里之外的“三六九镇”才是他们耿家人的故土啊,他们最长在十年之后一定是要回去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哥哥已经有了心上人!耿英的心里很清楚,那个和他们打小儿一起长大的秀儿姐姐在哥哥心目中的位置。因此,小青姐姐和自己的哥哥耿正之间是注定不会有结果的。当真相大白的时候,白家人原先的希望越大,到时候的失望也就越大;而小青姐姐如果对哥哥用情太深,她到时候受到的伤害自然也就会太深太深……
怎么办呢?耿英想:我应该找一个合适的时间点破这一切才好。
然而,除了耿英之外,耿家的其他人似乎对这些还没有哪怕是一顶点儿的觉察。耿英又想:我可怎么跟爹和哥哥说呢?难道说是我一个人多心了?
乔氏泡了一壶龙井茶,小青给每个人倒上一大杯,说:“大家喝点儿茶再去歇息吧。耿伯伯您放心,我爹累不着的。他说过,货船就是个大摇篮。当大船在长江上航行的时候,他睡得踏实着呢!”
小青这句充满风趣的话,把大家伙儿都给逗笑了。
于是,白百大就兴致勃勃地将他这些年来在长江上跑船运所经历过的有趣事情,挑拣着讲给大家伙儿听。看到即将出门的当家人这样高兴,乔氏和小青也将几个小时之前发生过的那些个不愉快的事情彻底忘掉了。乔氏往茶壶里续了水,小青又给每个人倒上一大杯。
看到白幺爹和爹爹你拍拍我,我拍拍你说的那个亲热劲儿;也看到乔氏和小青依然还是那样亲切自然地给耿正兄妹三人递茶水,问寒问暖,耿英确认,大概是自己多心了,原本就是一些没有影子的瞎胡顾虑呢。
夜实在太深了,耿家父子四人再次站起身来告辞。白百大也不再挽留,恍然大悟似地说:“好,都歇息了吧,娃娃们困了。我怎么只想着自己明儿个能在大摇篮里睡觉,就不考虑你们还得干一整天的活儿呢!”
临出屋,耿正问:“幺爹,您明儿个一早就要出发了吗?”
白百大说:“是啊,把剩下不多的货装满了,在码头上简单吃点儿饭就出发了。”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6-23 09:34:58 +0800 CST  
第27回 白百大码头装船遭不测
(天降大祸砸白家,百大装船遭不测;船帮码头搭灵棚,最高礼仪慰亡灵。)
尽管昨儿晚上睡得很晚,但惦记着要早点儿去码头装船,白百大次日清晨还是早早就醒来了。再则,由于他心里很高兴,也就感觉不到因为缺觉而疲累了。匆匆起床后,他特别嘱咐还睡在被窝里的婆姨:“耿大哥的三个娃娃爱吃鱼,你们平时要多买些吃!”
乔氏睁开惺忪的睡眼,笑一笑低声儿说:“晓得哩,你就放心吧。咱家这盖房子这事儿,这父子四个给咱们帮了多大的忙啊,而且这一阵子,家里吃的菜也不用我们买……”
不等娘说完,小青也睁开惺忪的睡眼抢过了话头,撒娇地嗲声儿说:“还说呢,姆妈看着他们三个比我还亲,倒让我嫉妒得很呢。亏了我还是爹和姆妈亲生的!”
白百大伸出大手摸摸小青的脑袋哈哈大笑。看婆姨朝对门儿直努嘴儿给他使眼色,白百大赶快放低了笑声,悄声儿对宝贝丫头说:“你当然是爹和姆妈亲生的了!乖丫头,别嫉妒啊,爹和姆妈都是为你好!再说了,这耿大哥的三个娃娃也着实是讨人喜欢呢!”
说完,白百大雄赳赳地出门奔码头去了。
昨夜睡得太晚,耿老爹着实有点儿犯困不想起来,但想着必须得去菜地进菜,也就不敢贪睡了。但他没舍得叫醒两个儿子,独自一人轻轻地起床开门,去菜地买回来满满的一小推车各色鲜菜。
耿老爹推着小推车回到白家时,耿正和耿英也起床了。耿正在收拾地铺,耿英在洗脸,耿直还坐在床上揉眼睛呢。见爹爹一个人去菜地买菜回来了,耿正不好意思地说:“爹,你怎么不叫醒我?我也真是,睡得太死了,你起床出门都没有听到呢!”
耿老爹说:“没事儿,我一个人能行。你们还小,觉多着呢,多睡会儿吧。以前都是你推这个小推车的,今儿个我正好也学了学!你甭说,一开始还真有点儿推不顺手呢。”
耿英可没有闲工夫多说话了。她匆匆洗了把脸,就赶快去西边屋子帮着做早饭去了。
一会儿,就听到小青在过厅里喊:“耿伯伯,饭好了,快叫那两个瞌睡虫过来吃饭喽!”
耿正赶快催促弟弟:“你听,都当瞌睡虫了,还不快点儿穿衣服!”
耿老爹对耿正说:“你先过去。告诉娘娘,你们先吃吧,我和你弟弟也马上过去!”
耿老爹一边说着,一边为耿直拿过裤子,催促他快快穿上,又给他摆正鞋子。耿直下床蹬鞋子的空档,耿老爹替他扣上衣扣,又顺手拿起湿毛巾给他擦把脸,就拉他过西边屋里吃早饭去了。
去西边屋子一看,圆桌上早饭已经全部盛放好了,但大家都还没有开吃呢!耿老爹不好意思地说:“让耿正说给你们先吃,怎么还在等我们呢?这小直子,到底还小哩,到现在还没有完全醒了呢!”
乔氏笑着说:“可不是嘛,他才是个九岁的小人儿,够有能耐了!”
然后就招呼大家:“大家吃饭啊,今儿个咱们吃最简单的了:鸡蛋炒米饭、凉拌黄瓜、西红柿挂面汤。昨儿个高兴,睡得晚了。今儿个早上,我和小青也没有早醒呢!”
耿直依然还是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带着嗲腔说:“娘娘,这样的早饭了还简单?”
小青伸出纤细的食指刮一下耿直的鼻子,逗他说:“瞌睡虫,快醒了。再不醒,我们都吃完了,看你饿肚子!”
一会儿,早饭吃完了。乔氏拦住欲帮着收拾洗刷的耿英,说:“说好了以后不用你洗刷这吃罢早饭的碗筷的!快去吧!今儿个这已经比往日里晚些了呢。”
耿英也晓得不需要再客气什么了,就说:“那就辛苦娘娘和姐姐了!”
说完转身出来。耿老爹看见了就问:“你也可以走了?”
耿英说:“娘娘说以后都不用我洗刷吃罢早饭的碗筷了。还说今儿个晚了,让咱们赶快走呢!”
耿老爹说:“那就还是你和你哥哥先去卖菜,我和你弟弟去批发……”
耿老爹这边话还没有说完,突然门外人喊马嘶:“快让开,快让开,出事儿了!”
紧接着,就有人“咣咣咣”地猛拍院门。大家吃了一惊,面面相觑,谁也动弹不了了。
“咣咣咣”的拍门声更大了。耿老爹定定神,快步冲上去打开门。只见两个满头冒着大汗,仍然还穿着码头工搬运服的年轻人几乎同时闯了进来。其中的一个只顾张大嘴巴喘粗气,竟然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另一个还能语无伦次地问:“这,这里是白,白,白百大,大,大哥家,家吗?”
一瞬间,耿老爹几乎昏了过去。他硬撑着扶住门框问:“怎么啦,难道白兄弟他,他,他……”
说话的来人回头一看是个男的,就说:“我们找,找白,白大嫂呢,白,白大哥出,出事了,在,在码头上呢,船老大叫,叫我们来,来接家里的人赶,赶快过去!”
这时候,耿正和耿英已经扑到过厅口上将脸色惨白的乔氏母女俩扶到院儿里来了。耿直则被完全吓呆了,站在原地一动没有动。
看到闯进来这俩人的慌张模样,乔氏心里已经明白发生了什么样的塌天大祸了!巨大的悲痛使她说话的声音完全地变了:“怎么,刚走,就,就……”
小青虽然吓坏了,但她仍然还天真地怀有一线希望,结结巴巴地说:“我爹他,他押送的船翻,翻了吗?他会水的,他不会有事的,肯定不会……”
那个只管张大嘴巴喘粗气儿的人终于能够说出话来了:“不,不是翻船,船还没,没有起锚……”
小青的心凉了,失声问道:“那,那我爹他,他到底怎么了?”
来报信的两个人哭了,几乎同时说:“是集装箱倒了啊,白大哥被压在下面。人还活着呢,只是伤得很重。船老大叫你们赶快过去,去晚了就怕……马车就在门外,咱们快点儿走啊!”
听到这里,耿老爹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两边耳朵里嗡嗡直响。但白兄弟现在还活着呢,得赶快去见他啊!此刻,他尽管仍然还是扶着门框才能勉强站稳,但还是尽量镇定地对乔氏和小青说:“兄弟媳妇,小青丫头,你们可要挺住了!快,我们去码头,去码头啊!”
耿英赶快转头对吓呆了的弟弟说:“你快去娘娘屋子,从门背后拿上门锁和钥匙交给咱爹!”
来报信的两个人赶快扑上前来,帮助耿正和耿英将几乎迈不开步的乔氏和小青连拖带拉地弄到门外。此时,马车夫已经将马车掉过头等在那里了。大家一起动手,把乔氏母女俩扶到车上。耿直默默地把门锁和钥匙交给爹。耿老爹哆嗦着锁上院门儿,把钥匙塞进上衣的口袋里,拉着耿直,和其余人一起上车。车夫扬鞭吆喝一声,马车朝着码头一路狂奔而去了……
望到码头了,乔氏母女俩终于痛哭失声……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6-23 16:21:39 +0800 CST  
第27回 白百大码头装船遭不测(续)
来报信的两个人和马车夫终于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其中一个报信的人说:“喔,好了,哭出来了就好了!船老大临走时吩咐,一定要让她们在到了码头之前就哭出来……”
压在白百大身上的集装箱已经挪开了,但船老大没有让人动白百大受了重伤的身体,就在船板上静等老郎中和家人到来。接白百大家人的马车到达码头的时候,派去请老郎中的马车还没有返回来呢。
乔氏和小青在耿家父子四人的搀扶下,跌跌撞撞地扑向白百大。耿老爹颤抖着说:“他受伤了,你们谁也不要动他的身体!”
母女俩只好跪在白百大的身边泪如雨下,一迭声儿地呼唤他。此时,白百大的胸腔里尽管阵阵发热,钻心疼痛,但意识还很清醒。他强忍疼痛睁开双眼,断断续续地对自己挚爱的婆姨和丫头说:“对,对不起,我,没有听你们的话。这是命,我,太爱长江,应该,死在江边,葬在,江里……”
喘息几口气,他将目光转向耿老爹:“大哥,我会水,但,不经压。恐怕是,不行了。这,娘儿俩,我,托付你了……”
剧烈地喘息着,他又看着耿正:“正伢子,幺爹,喜欢,你,小青,你,你……”
一口鲜血喷出来,白百大眼睛一闭,头一歪,不说话了。
“她爹—”
“爹啊—”
“白兄弟—”
“幺爹—”
任凭亲人们流着热泪千呼万唤,白百大再也没有睁开眼睛。
很快,派去请老郎中的马车也狂奔回来了。
“借光!让开!快让开!老郎中来了!”
船老大迅速分开众人将这位救死扶伤经验丰富的老郎中搀扶过来。老郎中蹲下身来,先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压一刻白百大颚下的大动脉,再扒开他的双目眼皮看看瞳孔,最后看看刚吐出来的鲜血,无奈地摇摇头,沉痛地说:“这人受得内伤太重了,即使华佗在世并且就在现场,也是不得救的了。”
乔氏母女俩跪爬在白百大的身上再次痛哭失声……
耿家父子四人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劈里啪啦滚落下来,落在白百大劳作一生,并最终献身的船板上……
船老大也跪爬在白百大的身边,捶胸顿足地痛哭起来:“白把头,我的好兄弟啊,是我没有看好装运的船工们,是我害了你啊……”
船老二和其他的几个把头上来劝说:“老大,你别哭了,老郎中那边还没有安顿呢!”
船老大挥挥手说:“就叫账房多提些银子送老先生回去吧,我要多哭哭我的好兄弟啊!”
船老二安排一个把头去办理这事,自己和其他几个把头也忍不住流下泪来。
眼见着日头已经差不多一杆子高了,天气也慢慢热起来,而痛哭的人们却越哭越伤心……
船老二止住眼泪对船老大说:“人死不能复生,咱们不能一直哭下去啊。老大你起来说话。我看啊,大家都哭累了,咱们应该把白兄弟安置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停起来,为他安排后事啊!还有亲属的善后事宜,事情会很多的。你是船老大,不能老哭啊!”
船老大听老二说得有理,站起身来擦把眼泪说:“正是哩,哭有什么用啊!”
说完了转身来到乔氏母女的身边,弯腰想把她们拉起来。看看实在拉不起来,就对耿老爹说:“请问你就是我白兄弟的耿大哥吧?白兄弟曾经和我多次提起过你。说你们俩是非常要好的兄弟,你们父子落难了暂住在他们家里,还帮助他们家盖起了新屋!”
耿老爹流着眼泪连连点头。
船老大擦一把眼泪,又说:“看我这兄弟媳妇母女俩现在除了痛哭也理不了什么事了,我们总不能让白兄弟一直躺在船板上啊!是这样,我想用我们船帮最高的殡葬礼仪为白兄弟送行,不知你们家眷亲属可同意?”
耿老爹说:“可这事最终还得我兄弟媳妇母女俩点头啊!”
船老大也说:“是这个理儿,那还得请耿兄弟你去劝劝这苦命的母女俩了!”
耿老爹强忍悲痛来到乔氏母女身边,弯下腰来想拉乔氏起来,说:“兄弟媳妇,你就停一会儿再哭吧。这位船老大说,想用他们船帮最高的殡葬礼仪为我白兄弟送行呢,你看如何啊?”
乔氏哭着起不来,说:“人都死啦,什么样的殡葬礼仪,人也活不了了啊!”
耿老爹劝她:“可这是船老大的一番心意,也是对白兄弟的一个交代啊!”
乔氏听了,略止悲声问:“那怎么的一个礼仪法啊?”
船老大擦把眼泪,郑重地说:“是这样,在我们码头的正位搭建灵棚,全体船工烧香守灵三日,然后,在太阳出山时,让白兄弟乘坐彩花灵船江葬,当日晚上再以千朵荷花灯放江祭奠。”
乔氏尚未答话,小青先就哭着反对了:“不,不,我要我爹回家去!”
耿老爹又来劝说小青:“青丫头啊,你爹已经去了。我们即使带他回去,终究还得安葬他啊!不如就让船老大来安排吧,他可是一番好意啊!你爹喜欢长江,船老大这样安排他的后事,他一定会感到很欣慰的!”
乔氏想一想,耿老爹的话确实有道理,也哭着劝说女儿:“丫头啊,不如就这样吧。船老大他也真是好意啊,你爹去了,他哭得够伤心的了。他这样安排,你爹他会满意的。”
小青不再反对了,哭着说:“那你们看着办吧,我只管哭爹了啊!”
船老大松了一口气,赶快安排人搭建灵棚,摆放香炉火盆等去了。
耿老爹问乔氏:“可得为白兄弟准备寿衣什么的?”
乔氏又哭了,摇着头说:“不用准备,他们船帮的人江葬时不兴换衣服的,我们只需要回家去,多拿些平日里他出江时需要带的换洗衣服来,一起随他去了就行了。”
灵棚搭建好了。船老大带一帮船工兄弟抬着一块儿宽大干净的木板来送白百大去那里停息。耿家父子四人用力地将乔氏和小青拉起来。一个船工端来一个脸盆,多半脸盆的长江水里边泡着一块儿干净的白色毛巾。船老大亲自为白百大擦洗干净脸和双手;然后扶着白百大的头,几个船工一起动手,将白百大的遗体平放在木板上。耿家父子四人流着眼泪,搀扶着不断悲哭的乔氏母女俩,尾随着一起来到灵棚里。
灵棚搭建得很是气派。灵棚前招魂幡高挑,迎风飘飘。灵棚两边的门柱上贴了白纸黑字的大幅挽联,上书:生为堂堂江上人,下书:逝乃正正水中神,横批:白百大千古。灵棚内宽敞整洁,庄严肃穆;灵前宽大的供桌上,摆满了各色瓜果点心等祭品;三盏香油灯前,香炉火盆,一应俱全。白百大的遗体上,周周正正地盖了一块儿崭新的白布。耿老爹心里想,这船老大确实够意思的,白兄弟在这里渡过他在陆地上的最后时光,也不枉他喜欢船运这营生一场了。
细心的船老大还安排船工们,在白百大遗体两旁的地上铺上了厚厚的草帘子。乔氏母女和耿正兄妹们又跪在两旁的草帘子上伤心地哭泣起来。
这当儿,船老大把耿老爹拉到一旁,低声嘱咐说:“白兄弟对我们船帮这几年的发展是有很大功劳的,他的善后事宜我一定会处理好,请耿兄弟你转告我白兄弟的家眷啊!”
耿老爹点点头,说:“这个我相信!我一定转告兄弟媳妇和小青丫头。”
时间已经过午了,船老大安排厨房做了汤汤水水的可口饭菜,恳请家眷亲属一定要多吃一些。饭后稍事歇息,就安排马车送他们回家去了。
临走前,船老大吩咐:“你们回家歇息一下午。天黑之前,我派车接你们来哭灵,祭奠完之后,再送你们回去。孝衣丧服什么的,上午没有来得及准备,赶晚上你们来哭灵祭奠的的时候就齐备了。明儿个白天你们就不用来了,好好歇息一天。放心啊,白兄弟有我们船帮的兄弟们守着呢!到天傍黑的时候,我再派车接你们来守灵。你们顺便把要随带走的换洗衣服都带来就行了。”
见船老大安排的如此妥当,乔氏母女都流着眼泪点头同意了。耿老爹擦把泪朝船老大拱拱手说:“那就有劳老大哥多费心了!”
船老大也擦把泪朝耿老爹拱拱手说:“白兄弟的家眷,还请耿兄弟和你的娃娃们多多开导劝慰啊!”
耿老爹摇摇头,长叹一声说:“唉,那是自然啊!”
说着话,耿老爹和耿正兄妹三人搀扶乔氏母女上车,大家一起悲悲切切地回家歇息,晚上又去哭灵不提。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6-24 09:30:34 +0800 CST  
第28回 船老大千盏花灯祭兄弟
(白家母女断肠痛,耿家父子泪涟涟;朝阳东升顺水去,星月夜空祭花灯。)
次日上午,乔氏和小青穿着孝衣丧服在家里为白百大准备要随带走的衣物。乔氏哭着把丈夫所有的衣服全部翻找出来,在大床上挑拣整理着,准备用一个大包袱包了给亡夫带走。小青拿出一块儿非常漂亮的绣品,哭着说:“爹最喜欢我绣的这幅牡丹蝴蝶盖被了。我说两朵牡丹一朵是爹,一朵是姆妈;爹说我就是这只蝴蝶……我要给我爹把这个带上……”
乔氏拿起这块儿极其漂亮的绣品,想起来丈夫当时高兴地欣赏上面栩栩如生的牡丹和蝴蝶时的音容笑貌,心如刀割。她流着眼泪伤心地对女儿说:“给他带上吧……你爹疼你一场,你也就只能孝敬他这些了啊……”
耿英在一旁看着听着,眼泪总也擦不干……
耿老爹看见昨儿早上从菜地买回来的一小推车菜还搁在那里,就挑拣几样取下一些送到过厅里,然后对耿正说:“家里也没有什么需要你和弟弟做的事情,你们推出去把这些菜便宜点儿随便卖掉吧!”
耿正答应一声,带弟弟卖菜去了。
白百大江葬时随带的衣物,乔氏母女俩上午都准备好了。
耿正和弟弟早早就便宜卖完了菜,默默地回来了。
耿英炒了几个菜,又做了好吃的卤汤和面条。大家吃饭,并劝说乔氏母女俩尽量多吃一些。耿老爹和俩儿子一放下碗筷就到东边屋里去了。耿英吩咐乔氏母女俩赶快去床上躺着歇息,自己一人收拾洗刷完了,轻轻拉上西屋的门,也到东边屋里来。
耿老爹说:“都抓紧时间睡一会儿觉吧,今儿个晚上要给你们白幺爹守一整夜的灵呢!”
天傍黑的时候,船老大派马车来接。
耿正兄妹三人都赶快扎戴上各自的孝巾孝帽什么的。然后,耿正先去西边屋子,把乔氏母女俩准备好的随带衣物包裹抱上送到马车上,又转身回来拿上二胡,和耿英一起搀扶乔氏母女俩出门上车。耿老爹自己也扎戴好了,接过耿直递过来的门锁和钥匙,锁上院门拉着耿直坐到车上。大家怀着异常悲痛的心情一起去码头上为白百大守灵去了。
看到哥哥紧紧地抱着二胡沉着脸坐在车上一声不吭,耿英想起来前天晚上听哥哥拉二胡时,白幺爹是那样的快乐和陶醉;而现在,白幺爹和大家已经是阴阳两隔了……耿英的眼泪默默地流了下来。
马车不紧不慢地向前走着。离码头越来越近了,所有的人都开始默默地流泪。在这挂马车的后面,三五成群的街坊邻居越来越多地尾随而来,他们都是去码头上祭奠白百大的,因为他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无一例外地拿着祭纸。耿英注意到,那个名叫东伢子的壮实小伙子也在其中。
祭奠完后已经近半夜了。乔氏母女俩和耿家父子们都坐在灵棚里的长明灯前为白百大守灵。他们都发呆似地坐在那里,眼前还满是前日里一起说话、一起吃饭、一起听二胡曲儿、一起聊大天儿的画面啊!人生怎么会这样无常呢?时间啊,求你不要走得太快了,就让我们在一起多待几个时辰吧!因为天儿一亮,他就要漂走了,谁也拉不住……
在灵棚的外面,船老大带领着所有在港的船工们也整齐地坐了好几圈,默默地为白百大守灵。想着几个时辰之后,热爱长江,热爱船运的,曾经活生生的白把头就要随着江水而去了,船老大和船工们的心情都非常沉痛!
天亮了。
白百大的遗体必须在太阳升起来之前移到彩花灵船内,并且将随船而去的一应衣物等全部装好了。这样,太阳刚一出山,就可以让这艘彩花灵船迎着朝阳向东而去了。
那日里是一个极其少见的大好晴天儿。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在这样好的天气里水葬的逝者,一定是去了非常光明美好的地方,可以永远,永远地快乐幸福了!因此,水葬日适逢大晴天,不但对于逝者是一个极好的吉兆,而且对于生者也是一种最大的安慰。
船老大带着船工兄弟们来转移白百大的遗体了,灵棚内悲痛欲绝的哭声再一次爆发。小青可怜兮兮地死死拉住白百大停息的门板哭嚎着:“你们揭开白布,让我再看一眼我爹啊!”
船老大揭开白布,大家看到白百大就好像睡着了一样安详地躺在那里,任凭亲人们怎样悲哭,他根本就不理不睬。耿老爹父子四人的眼泪再次滚滚而下,他们用最大的力气搀扶着乔氏母女俩,耿老爹泣不成声地劝慰她们:“你们都看到了,他是睡着了啊,睡得那么安详,咱们就不要打扰他了……”
白百大乘坐的这艘彩花灵船装饰的很漂亮。灵船的外围扎满了各色纸花和彩带,船头上招魂幡高挑,船尾落着一对纸扎的海鸥。白百大安卧在船的中间,旁边是妻女给他带上的衣物,周围还放满了各种瓜果点心等生活用品。
当太阳开始缓缓升起时,在港船只汽笛齐鸣,紧拽着灵船后边缘的船工们恋恋不舍地放开了手,让其迎着朝阳自行向东漂去了。
在汽笛声中,耿正坐在码头边的一块儿石头上,用颤抖着的手拉起了二胡。望着缓缓向东漂去的灵船,耿正哭着喊出一句:“幺爹啊,您怎么就‘一语成谶’了呢,怎么能让我真得坐在这长江边上拉二胡为您送行啊!”
耿正的热泪滚滚而下,纷纷落在二胡琴弦根部的松香上,拉出的琴声呜呜咽咽……
耿英和耿直搀扶着娘娘和小青姐姐颤抖着站在码头边上,望着渐渐漂远的灵船,呜呜咽咽……
这艘漂亮的彩花灵船迎着冉冉升起的太阳,顺江而下,越走越远,终于望不见了……
来送行的街坊邻居们也在船工们的身后跪了下来……
江葬仪式结束后,船老大请乔氏母女和耿家父子们在码头上吃了简单的早饭,就派马车把他们送回家去了。临走前,船老大告诉他们:“一千朵荷花灯在天黑之前就可以做好了。掌灯以后,我派马车去接你们。等到夜深人静时,我们一起放千朵荷花灯阵来祭奠我的好兄弟。”
乔氏说:“多谢老大哥费心了。那我们家人就自己做一个大灯吧,到时候一起放到江里。”
船老大说:“如此甚好!”耿老爹擦一把眼泪,对不断哭泣的乔氏说:“兄弟媳妇啊,‘死者为大’!来,咱们大家给白
兄弟磕三个头吧!”
小青和乔氏在前,耿老爹在她们的身后,耿正兄妹三个在耿老爹的身后跪了下来……
船老大带领在港的全体船工也齐刷刷地在他们的身后跪了下来……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6-24 16:03:11 +0800 CST  
第28回 船老大千盏花灯祭兄弟(续)
来送行的街坊邻居们也在船工们的身后跪了下来……
江葬仪式结束后,船老大请乔氏母女和耿家父子们在码头上吃了简单的早饭,就派马车把他们送回家去了。临走前,船老大告诉他们:“一千朵荷花灯在天黑之前就可以做好了。掌灯以后,我派马车去接你们。等到夜深人静时,我们一起放千朵荷花灯阵来祭奠我的好兄弟。”
乔氏说:“多谢老大哥费心了。那我们家人就自己做一个大灯吧,到时候一起放到江里。”
船老大说:“如此甚好!”
当天上午,耿老爹按照乔氏的吩咐,带着耿英去纸铺买回了制作荷花灯的所有原料。大家围坐在尚未完工的新屋里,由乔氏母女俩亲自动手,制作了一站大大的荷花灯,并在置于荷花灯中心位置的油皿中添足了香油,再放入一条粗实的棉条灯芯。看着这个漂亮的大荷花灯,耿老爹和耿正兄妹三人的心里那个疼啊,用什么样的言语也表达不了!
再观察乔氏母女俩,她们虽然很难过,但似乎已经不再是先前那样一种悲痛欲绝的样子了。耿家父子们私下里猜测议论:大概是她们已经把自己的大部分伤痛和情感融入到这盏荷花灯里了吧!
天完全黑下来后,船老大派来接他们的马车到了。耿老爹和耿正轻轻抬着这个漂亮的大荷花灯坐在马车的最前面;乔氏母女俩上车坐在荷花灯的后面;耿英锁了院门,拉着弟弟坐在最后面。马车一路慢行,晃晃悠悠地来到码头上。
码头上的灵棚已经拆了,在原来搭建灵棚的位置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千盏荷花灯。耿老爹和耿正轻轻地抬着大荷花灯下了马车,将其摆放在迎着江水的最前面。
这一晚的夜空和白天一样的晴朗,只是白天的艳阳换成了夜空中的明月;尽管明月还尚未圆,但也已经足够明亮了;陪衬着满天空闪闪烁烁的群星,越发显得庄严肃穆。
乔氏母女俩和耿家父子四人互相搀扶着站在武昌镇码头上,屏息默默注视着静静的江面,谁也不想开口,谁也开不了口……
同样的一句话,环绕在每一个人的心头;欲大声地问,然而,又都只能在心里问:
耿老爹在心里大声地问:白兄弟啊,你在哪里?你到了哪里?你可知道,你的耿大哥正站在这个你再熟悉不过的码头上,多么希望看到你乐呵呵地归来啊!
耿家三兄妹在心里大声地问:白幺爹啊,您在哪里?您到了哪里?您可知道,您喜欢的侄儿侄女们正站在这个您再熟悉不过的码头上,多么希望看到您乐呵呵地归来啊!
乔氏在心里大声地问:她爹啊,你在哪里?你到了哪里?你可知道,你挚爱的婆姨正站在这个你再熟悉不过的码头上,多么希望看到你,我的丈夫乐呵呵地归来啊!
小青在心里大声地问:爹啊,你在哪里?你到了哪里?你可知道,你的丫头,你的心肝儿宝贝儿正站在这个你再熟悉不过的码头上,多么希望看到你,我的爹乐呵呵地归来啊!
又有谁能够回答,这无言的心声,真得能穿透时空,穿透空灵吗?
夜深人静了。船老大悄悄走过来,低低地说:“开始吧!”
大家默默地点点头。
耿家父子们和乔氏全都蹲在大荷花灯的周围,小青亲自点着了那朵漂亮荷花中间的香油灯。
船老大轻轻挥一挥手,所有的船工们一起动手,不一会儿就把摆放在大荷花灯后面的那一千盏荷花灯中间的香油灯也全都点着了。
在耿家父子们的陪同下,乔氏母女俩亲自把大荷花灯轻轻地放入到夜空下平平静静的江水中,大荷花灯带着亲人们的无限思念,慢悠悠地向东方漂去……
一千盏荷花灯紧紧地跟随在大荷花灯的后面,带着船老大和全体船工们的无限思念,慢悠悠地向东方漂去……
一千零一盏荷花灯,犹如这晴朗夜空中的明月和繁星,忽忽悠悠,闪闪烁烁……
恍惚间,让人分不清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
此时此刻,生者在哪里,逝者又在哪里……
一千零一盏荷花灯,忽忽悠悠,闪闪烁烁,慢慢地漂走了,渐渐地望不见了……
生者是凡人,需要食五谷,有七情六欲,还得为生计而奔忙,还得经受人生的种种苦难和原本不多的快乐……
逝者若成神,便无须消耗五谷,也再无喜怒哀乐,只念着为生灵造福,保佑向善的人们幸福安康,逢凶化吉,实现梦想……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6-25 10:00:06 +0800 CST  
第29回 张老乡魂游武昌报家信
(白家母女无助时,耿家父子倾心帮;母女情绪稍稳定,耿老爹惊做蹊跷梦。)
白百大的丧事办完之后,大家一时间全都有一种心力交瘁的感觉。乔氏母女俩虽然不再日日痛哭流涕了,但白家已经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欢乐。耿老爹父子们也无心再做蔬菜水果贩卖的生意了。
封顶的五间新屋目前尚在吹晾之中,耿老爹决定先把各间屋子的窗台和设计在中间屋里的灶台垒砌起来。因为窗台和灶台垒砌起来了,并不会太多地影响屋子里边的吊顶操作,也不影响吹晾房顶、后墙和隔间墙。
于是,耿老爹把自己的想法小心地告诉了乔氏,让她去找曾经帮助过盖房子的哪一位泥匠师傅,借用人家一段时间的全套操作工具。
泥匠工具借回来了,耿老爹就让耿正给自己打下手,动手垒砌灶台和窗台。嘱咐耿英和耿直,让他们陪着乔氏母女俩人说话,想办法逗她们开心。
耿英和耿直都属于脑子快,嘴巴好使的主;但尽管姐弟俩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乔氏母女俩时不时的还是会偷偷地掉眼泪。每当此时,耿英也会忍不住跟着掉眼泪,转而又想着法儿劝说:“唉,早听人说,人这一生啊,是‘生有时辰,死有地点’呢,好些事情都是不能由人的。所以啊,一旦碰上了,尽管很难接受,也只能顺其变了,再伤心也是没有用的啊!”
耿直也说:“如果幺爹看到娘娘和小青姐姐老是伤心,他会很难过的!”
乔氏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是啊,道理我都清楚呢,可我就是管不住这眼泪……都怪他不听劝……”
看到姆妈哭得伤心,小青顾不了自己那颗痛苦不堪的心了,反过来又开始劝慰母亲:“我说姆妈啊,英妹妹和小直弟弟说得对着哩。我爹那么喜欢在长江上跑,他现在可算是遂了自个儿的心愿了!我们就当他是跑一趟长长的船运押送去了,他快乐着呢,我们就不要老是哭了。你要是再伤心出个好歹来,我可怎么办啊……”
乔氏睁着一双泪眼看着小青,听话地点点头说:“姆妈不哭他了,咱们记着给他做‘七’也就是了。唉,熬着吧,等做完了‘七七’,姆妈这心里啊,也许就会平静一些了。老话不是说了嘛,‘时间是一剂良药’呢……”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乔氏母女俩和耿家父子们已经去长江边上为白百大做了三个“七”了。
每次做“七”,船老大都是早早地派马车接来送去的,这让白、耿两家人很感激。
五间新屋的窗台和灶台全部垒砌好了,乔氏母女俩的心情也一天天好起来。于是,耿老爹决定再做一些蔬菜水果的贩卖生意。那天大家坐在一起吃晚饭时,耿老爹就把这一想法告诉了乔氏母女俩。
乔氏说:“去做吧,趁着天儿冷之前,还能再做些日子呢。唉,不能老是这样耽误你们爷儿几个做生意啊!”
小青也说:“还和以前一样,你们安心卖菜卖水果,我给你们送午饭!”
看到这母女俩受伤的心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恢复,耿老爹终于松了一口气。
那天晚上,耿老爹对耿正兄妹三人说:“从明儿个开始,咱们还和以前一样。英子,你明儿个一早在这边收拾好了就去那边屋里帮着做饭,我们三个赶早儿去菜地进菜。吃完饭后,你还和哥哥先去卖菜,我和你弟弟还去批发一些水果。”
于是,耿老爹和耿正简单收拾了一下明儿做生意用的家伙什儿,耿英准备好了明儿一早批发蔬菜水果用的足够的铜板,大家就早早地睡了。
耿正兄妹仨一躺下很快就呼呼入睡了,耿老爹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他心里琢磨着,张老乡这个日子应该快进入湖北境界了吧……倘若真得来到汉口镇,他与人合伙开的日杂店,早已经消失在可怕的洪灾中了,他和家眷将如何落脚?他们的生活又该有多难?
张老乡还说过,要把家人的书信带给我们,可我们已经不在汉口镇了……
临走之前贴在店铺门上的一纸留言还在吗?张老乡如果看到又该如何寻找我们,虽然大家只有一江之隔……
轻轻翻一个身,他又想:张老乡也许早早就听说这边遭受大洪灾了,所以,暂时也就不会带家眷来了!要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最好不过了。
过一会儿再翻一个身,他忽然又想:万一张老乡要是真得来了呢?不行,等过些天,俺得过江去看看……
时辰该是后半夜了,耿老爹还在苦苦地反复想着这些事情无法入眠。
又过了一会儿,总算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睡梦中,耿老爹正在白家的院子里拾掇挑担,突然看到张老乡来了。只见他浑身上下的衣服上全都是黄色的水印子,在衣角上还沾有一些黄泥巴,但样子很高兴。
只见他拱手对耿老爹说:“耿兄弟啊,我到处找打听都找不到你。亏得刚才在江边上遇见了一位姓白的兄弟!是他说给我,你和娃娃们住在这里,我这才得以找来。”
耿老爹赶快还礼,高兴地说:“是张大哥啊,你怎么这么快就返回来了?你不是说要带家眷一起来吗,怎么就你一人?”
张老乡苦着脸说:“唉,家眷都远去了,我是专程来找你的。等办完了这档子事情,我也就和他们团聚去了。”
耿老爹说:“那咱们快进屋里坐下来说话吧,你喝点儿水,肯定走累了!”
张老乡摆摆手说:“不用了,我还有事。咱们就在这里说话,说完我就走了。”
耿老爹只好简要地告诉张老乡:“你是不知道啊,汉口镇遭受大洪灾了。我们实在是待不下去了才离开的。走之前还在店铺的门上给你贴了一纸留言呢,你可看到了?”
张老乡说:“看是看到了,但你并没有写明去了哪里啊,只说是过了江南。”
耿老爹说:“那倒也是,我当时也不知道会到哪里去啊。你倒是有什么必须着急办的事情啊?看你,这一身的衣服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水印子,这衣角上还有泥巴呢!快脱了换上我的吧,我给你洗一洗!”
张老乡说:“不必了。我来只想说给你,家里一切都好……”
耿老爹着急地问:“难道家里没有让你带书信来?”
张老乡难过地说:“带是带了,可我给丢失在黄河上了……”
说到这里,他竟然用双手捂住脸,“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耿老爹急了,说:“张大哥你哭什么呢,丢就丢了……”
说着伸出手去想要扶他。突然,一声雄鸡报晓,张老乡没了踪影。
耿老爹猛然惊醒,心跳剧烈,浑身直冒冷汗,耳畔似乎还能听到张老乡渐行渐远的哭声。睁开眼睛看看窗纸,天色已经微微亮了,正是雄鸡报晓的时刻。俗话说,‘鸡鸣鬼散’,难道说……
耿老爹不由地泪流满面。又想起来梦中张老乡满是黄色水印子和沾有黄泥巴的衣服,想起来他说把带的书信丢失在黄河上了。啊,黄河,洗不了衣服的黄河水!还有,张老乡是在长江边上遇见了一位姓白的兄弟,才得知我们是住在这里而找来的啊!
看来,张老乡是没了。他还说,家眷都远去了,他们全家人都在黄河上遇难了!他是专程来找我报家信的!唉,这个言而有信的张大哥啊,生生死死都是这样……
耿老爹的心一阵阵收紧。
连着几天,耿老爹的心情很是不好。每天只管做该做的事,说必须说的话。耿正兄妹三人很纳闷,但问他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他只说:“没有什么,只是感觉有些个累,过些天就好了。”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6-25 19:14:37 +0800 CST  
第30回 耿老爹一诺千金完新屋
(船老大亲送抚恤金,照顾遗亲兄弟情;重返汉口探消息,一诺千金完新屋。)
蔬菜水果的贩卖生意还好。在进入腊月之前,耿家父子们又赚了一些辛苦钱。
这期间,耿老爹估摸着新屋的房顶、后墙和隔间墙已经干得差不多了,还停了几天蔬菜水果的贩卖生意,带领耿正兄妹三人和小青,将五间新屋的第一次屋内大胶泥也做好了。乔氏的情绪慢慢好转了,还专门做了两次红烧武昌鱼犒劳他们。
“七七”是最后做的一个“七”,也称作“尽七”。古人认为,做完“尽七”以后,逝者就投胎转世去了;所以,还活在世上的亲人们就不应该太多地想念他们了。当然,以后还会做“百日”祭和“周年”祭,但相对来讲,亲人们悲伤情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心情自然也就越来越轻松了。
白百大逝去七七四十九天那一日早饭后,船老大照例又早早派马车来接。乔氏母女俩和耿老爹父子们去江边做完“尽七”祭奠返回时,船老大亲自将五佰两纹银送到白家来。并且说:“以后,白兄弟的“百日”祭和“周年”祭,我还会派马车接送。”
乔氏母女一再谢绝,说:“千万不要再费心了。路不远,我们自己走去就行!”
船老大说:“这没有什么费心的,反正我和我那帮兄弟们也要祭奠的。”
临走时,这位实在够意思的船老大还一再叮嘱乔氏,娘儿俩以后的生活如果有什么困难,一定告诉他。他中肯地说:“白兄弟的家眷,我会负责一辈子的!”
进入腊月后,新鲜蔬菜相对少了不少,因此贩卖蔬菜的生意就有些惨淡了。不过,水果零售的生意倒还不错。耿老爹决定,让耿正兄妹仨继续每天批发一些水果,多多少少倒卖一些,自己抽这个时间,动手割制新屋的顶棚架和门窗。这样,等到明年开春后,就可以为新屋装顶棚和安门窗了。等到做完这些以后,再进行一次屋内石灰泥上面,也就是俗话说的“亮家”,五间新屋基本上就大功告成了。至于石灰泥干透后的屋内全面刷白处理,已经是相对简单的事情了。
得知了耿老爹的想法后,乔氏又去一个曾经帮助盖房的木匠老师傅那里,借回来一套木匠工具。
做这些木工活计之前,耿老爹专门渡江去汉口镇上跑了一趟。他估摸着,张老乡一家倘若顺利过了黄河继续往南进发的话,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来到了,但结果却令耿老爹大失所望。
那天上午,当他寻找到张老乡曾经与人合伙开店的地方时,眼前看到的依然还是一片狼藉,而且整个汉口镇街面上的行人都很少。耿老爹向遇到的每一个人反反复复地打听着:“请问,您是否看到和听到过有姓张的一家四口从北边过来了?”
每一个人都摇头,说既没有看到,也没有听说。这样,从上午一直打听到过午了,耿老爹感觉又饥又渴,便向一户人家讨了一碗水,就着水啃了一个从武昌镇烧饼铺买了带过来的烧饼,然后继续沿着不同的街道打听。直到日头西斜,汉口镇上几乎所有的大街小巷都问遍了,仍然没有任何结果。
看来,张老乡一家确实没有来到这里。
事已至此,耿老爹只能寄希望于张老乡在动身南下之前就听说了这里的水灾,压根儿就没有动身来这里。或者说,他在刚出发到达省城或者什么地方的时候听说了,就转身返回去了。至于那个可怕的梦,耿老爹当时虽然感觉有些蹊跷,也曾经伤心得泪流满面胸口发紧,但他现在宁愿不相信了。
他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什么呀,张大哥根本就没有南下,根本就没有走到黄河边儿!”
抬头看看,日头还有半杆子高。耿老爹又来到原先自家开的粮油零售店前,看到店铺门上的大铁锁已经锈迹斑斑的了。再看门上贴的那一纸留言,虽然字迹有些模糊了,但依然还在。而那个没有了院墙的小后院儿,到现在还是那样敞着呢。再茫然地环顾四周,发现其他一切也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耿老爹摇摇头,自言自语地叹息着:“唉,可惜啊,昔日繁华的汉口镇,如今萧条成什么样子了!这无主的房子快四个月了,还没有人来拾掇使用呢。看来啊,我们当时果断地渡江南下是很正确的。”
又想一想,如果赶明年夏秋在武昌镇上再次开店时,如果这个小二楼还没有被人拾掇了的话,我们应该顾一挂大骡车过来,把里边的那些走之前没有能够带走,但还能再使用的家什儿拉过江去才好。虽说在二手货交易市场上买这些家什儿的时候并没有花多少银子,但丢弃了还确实可惜了一点儿呢。但不管怎么说,现在就拉过去存放在白家是不太合适的。这样胡乱琢磨一会儿,日头就快要落下去了。
这里离渡江口还有不近的一段距离,耿老爹不敢多停留,径直快步赶往渡江口去了。由于眼下过往渡江的人很少,船家早已经停止了夜渡生意。好在上午渡船过来的时候,耿老爹已经向船家打听好了最后一趟返回渡船的开船时间。
顺利渡过江后,耿老爹又是一阵紧赶慢赶。掌灯时分,总算返回了白家。
晚饭桌上,耿老爹说了汉口镇上如今的萧条景象,以及他打听张老乡未果等等,但始终未提一个多月之前做过的那个可怕的梦。是不想提,还是不敢提?耿老爹自己也说不清楚。
乔氏说:“唉,汉口镇遭受了这么大的水灾,要想完全恢复啊,且得一段时间呢!”
耿正说:“张伯伯肯定是在老家就听说汉口镇遭受大水灾了,因此没有急着带家眷动身南下。”
耿英也说:“即使在老家没有听说,到省城境界也应该能够听到这个消息的。张伯伯也算是老汉口镇人了,知道洪灾的厉害。一听到这个消息,他肯定就带着全家人转身返回去了!”
耿老爹说:“我想也是。但愿如此吧!”
耿直叫起来:“爹,什么叫‘但愿如此’,肯定是这样的!”
小青也说:“耿伯伯,小直兄弟说得对,肯定是这样的!”
乔氏说:“肯定是这样的!大家别光顾了说话,饭都要凉了,快吃吧!”
临近过年的时候,天气明显地暖和起来。耿老爹加快了干活儿的速度。
所有的门窗都割制好了以后,看看还有不少木料,耿老爹就对乔氏说:“兄弟媳妇,要不我再割两张大床吧,木料还多着呢。这些木料放着也怪占地方的。再说啦,青丫头将来结婚的时候,新屋里也需要放大床的。”
乔氏看了一眼在一旁羞红了脸的小青,轻轻地说:“耿大哥,小青她爹当时买这些木料的时候,就说了要割两张大床的。只是这太劳累你了。要不咱们找人割吧,你还要做生意呢!”
耿老爹说:“你就别客气了,这活儿我能干得了,不用找人。剩下来的边角料,我还想再做一些高凳子小板凳什么的呢,咱们不要浪费了所有的木料。”
乔氏感激地说:“那敢情好啊!只是太辛苦你了!”
年前年后的十多天里,耿正兄妹仨和乔氏母女俩一起动手,把五间新屋吊顶棚需要的细竹帘子全部打好了。
从正月初六开始,由耿老爹作为主手,耿正作为主助手,小青、耿英、乔氏和耿直一起动手,开始为五间新屋吊顶棚和装门窗。到正月十六,这些活计就全部做完了。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6-26 09:03:23 +0800 CST  
第31回 船老大看好耿老爹
(船老大看好耿老爹,有意充当月下老;乔氏不忘亡夫情,耿大哥可敬永为兄。)
白百大的“百日”祭就要到了,乔氏母女俩早早就准备好了各种祭品。那日早饭后,大家都待在家里,静等船老大派马车来接。不一会儿,一阵轻轻的叩门声,耿正赶快去打开院门。出乎意料的是,敲门的竟然是船老大。
耿正奇怪地问:“老大伯,您怎么亲自来啦?”
船老大说:“我想过来看看啊!你爹也在吗?”
耿正赶快往里让,说:“在,都在呢!老大伯您请进!”
乔氏母女和耿老爹、耿英、耿直听到声音,也从东、西两边屋里出来了。
看到众人都明显发愣,船老大赶快说:“兄弟媳妇,耿兄弟,大家都好啊!”
乔氏有点儿结巴地说:“好,都好!老大哥,你,你怎么?快,快进屋里坐吧!”
耿老爹也说:“是啊,大哥你忙呢,怎么自己过来了?”
船老大说:“哦,我想过来看看!不用进屋里坐啦,我看看这五间新屋,咱们就走。”
说着话,大家一起来到新屋前。船老大先看在屋子外面观看一番,然后又走进屋子里在各间转了一圈,连声说:“不错啊,不错啊!这就要完工了,剩下来的也就是亮家和刷白了呢!”
乔氏感激地说:“这封顶压瓦以后的所有活计,都是耿大哥做的,娃娃们也帮了不少忙。丫头她爹就那样冷不丁走了,要不是耿大哥和他的这三个懂事的娃娃,我们娘儿俩真不知道该怎么迈过那道难过的坎儿啊!”
耿老爹赶快说:“兄弟媳妇可不要这样说!你们一家人对我们有大恩情呢,我们才帮了多大的一点点事情啊,根本就不值得一提的。”
船老大慢慢地摇着头说:“哦,不不不,我已经看出来了,耿兄弟你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人,我白兄弟有你这样的好大哥帮他照应婆姨和丫头,他会放心的!”
耿老爹还想说什么:“老大哥,你别……”
船老大马上举手制止,说:“其他话咱们后面再说吧!我想啊,咱们今儿个早点儿过去。你们看,这天气多好哇。咱们祭奠完白兄弟以后,让娃娃们在江边上好好儿地玩一玩儿,咱们也晒晒太阳,说说话!我走之前已经安排好了,中午就在码头上吃顿便饭得了。娃娃们什么时候玩儿够了,再送你们回来。”
乔氏说:“不瞒你说老大哥,娃娃们这阵子也确实不容易的,是应该好好儿地玩一玩儿了!好吧,那就听你的安排,我们大家都散散心。小青她爹这也百日了,我们还得继续活下去啊!”
又转头对耿老爹说:“耿大哥,就这样吧,今儿个我们都散散心去。就像直伢子劝我和丫头的那话,‘幺爹看到娘娘和小青姐姐伤心,他会很难过的’;那反过来说,如果他看到我们高兴,他也就放心了。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耿老爹赶快点点头,连声说:“是这个理儿,是这个理儿!”
船老大看大家都同意了,高兴地说:“那咱们现在就走!”
小青和耿正兄妹仨听到大人们如此安排,自然都很高兴。他们赶快去西边屋里拿上祭品,“踢哩嗒啦”跑到门外上车去了。
耿老爹也陪着船老大走出门来。乔氏最后出来,拉上门来上了锁,见船老大和耿老爹都还没有上车,就说:“你们怎么都不上车啊?”
俩人都说:“你先上!”
乔氏上车后,船老大和耿老爹又相互推让着:“你先上,你先上!”
最后,船老大硬是把耿老爹先让到车上,自己才最后一个上了车。
车夫扬鞭轻轻吆喝一声,马车轻轻快快地一路朝着码头方向去了。
江南春来早。一路上,已经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美好春日里的一派新景象,闻到春的气息了。那些从临街的院落里伸出来的杏树枝桠上,已经突出了一串串粉红色的花苞;远处沿岸栽种的一排排垂柳,全都泛现出了一片片浅绿色;路边的野地里,小草已经探出头来尽情地享受着和煦春日里温暖的阳光,空气里到处都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清香。
大家坐在马车上远远近近地欣赏一会儿后,船老大问耿老爹:“耿兄弟,你们父子以后是准备继续做贩卖蔬菜水果的生意呢,还是有其他的打算?”
耿老爹说:“原来是准备先做一些小生意,等到把去年水灾造成的损失补一补以后,再在这武昌镇上开一个粮油零售门面店的。”
船老大说:“噢,这个主意不错。你们将来开粮油零售门面店时,我可以帮助搞到便宜的好货,保你们稳赚!放心吧,我有这方面的门路呢!”
耿老爹感激地说:“那敢情好啊!先谢过老大哥了!”
船老大爽快地笑着说:“说什么谢啊,不过举手之劳的事情!”
又问:“估计什么时候可以开店?新屋完工以后?”
耿老爹摇摇头说:“恐怕不行,等再做一段时间的蔬菜水果贩卖生意以后再说吧。去年的水灾,损失太大了。”
船老大却说:“我说啊,还是早点儿开店的好,蔬菜水果贩卖生意的赚头太少了。如果本钱不够,我可以帮忙啊!”
乔氏赶快说:“哪里用老大哥你帮忙啊,你刚给我们娘儿俩的那么多银子还都放在那儿没有动呢。耿大哥需要多少,拿去使用就是了!”
说着话,已经到码头了,大家都下了车。船老大吩咐车夫:“你歇息去吧,半下午再来等着送他们回去就行了。”
车夫答应一声,赶着马车回家歇息去了。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6-26 20:40:43 +0800 CST  
第31回 船老大看好耿老爹(续)
车夫答应一声,赶着马车回家歇息去了。
船老大转回身来对大家说:“那咱们先去江边祭奠白兄弟去?”
于是,大家一起缓步来到长江边上,把所有祭品全都摆在一块宽大的江边巨石上。
船老大面向江心,动情地说:“白兄弟啊,早上我和弟兄们才在这里拜祭了你。这会儿,兄弟媳妇、小青丫头,还有耿兄弟和三个娃娃也来拜祭你了。白兄弟啊,一百天了,你在那边好吗?你也看到了,兄弟媳妇和小青丫头一切都好着呢,你就放心吧!家里的五间新屋也即将完工了,这多亏了你这位耿大哥和娃娃们啊!这耿兄弟可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人哪,你的这个大哥实在是认对喽!”
乔氏说:“她爹啊,你一甩手就走,不管我们娘儿俩了。多亏了耿大哥一家,还有你生前最敬重的这位老大哥,我和我们的丫头才度过了那段儿最难熬的日子。现在总算熬过来了。她爹啊,我也想开了,你去了,可我们还得活呀。而且我们要是能够活得好,你也可以放心了不是?老大哥已经告诉你了,耿大哥和娃娃们出了很大的力,咱们家的五间新屋就要完工了。我和我们的丫头,耿大哥和他的三个娃儿们都很好,你就放心吧!”
小青也说:“爹啊,我现在不再总是伤心了。以后,我会好好生活,好好孝敬姆妈的,您就放心吧!”
耿老爹朝着江心拱拱手,说:“白兄弟啊,这边的事情你就放心吧,兄弟媳妇和小青都好着呢。等再过些日子五间新屋最后完工了以后,你可一定要回来看看啊!如果哪些地方不满意,你给我托梦来,我一定再修改!你自己在那边也要保重啊!”
耿正也朝着江心拱拱手,低声说:“幺爹啊,我好想念您!一百天了,可我……”
耿英也鼻子发酸地说:“幺爹啊,我也好想念您!”
耿直学着哥哥的样子,也朝着江心拱拱手,大声说:“幺爹啊,五间新屋完工以后,你真得能回来看看吗?你回来之前,可要早点儿告诉我们啊!我让哥哥再给您拉二胡!”
船老大摸摸耿直的头,轻轻地说:“唉,只要你们都好好儿的,你幺爹他就放心了!”
说完了,大家轮番动手,往江心里抛了一些祭品。剩下的,船老大和耿老爹帮着乔氏收拾起来。船老大一边收拾,一边对小青和耿正兄妹三人说:“你们随便到江边上玩儿去吧,我们大人们也在周围转一转,晒晒太阳,说说话儿。”
实在是,自从来到这长江边上,耿家父子们从来也没有在江边上游玩过。早先在汉口镇时,一心只想着开店做生意,根本没有想过应该去江边上游玩游玩。遭受大洪灾之后,父子四人渡江逃难来到这里,就更没有这份闲情逸致了。所以,在这个已经暖意融融的大好春日里,在江边上走走的感觉确实很不错。不但孩子们显得很兴奋,就连耿老爹自己也觉得浑身轻快。他眼望前方无限感慨地对乔氏和船老大说:“唉,‘逝者如斯夫’。最难熬的日子总算过去了,希望今后的日子能够慢慢好起来!人生苦短啊,想做的事情又太多……”
这边,耿老爹的感慨话还没有表达完呢,那边耿直就开始喊他了:“爹,快来看,好些大鱼,好像是我们吃过的武昌鱼耶!”
耿老爹笑着对乔氏和船老大说:“我去看看,不要扫了这小家伙的兴!”
船老大也笑着说:“你是个慈父呢,快看去吧!”
乔氏高兴地说:“直伢子不简单啊,居然能认出来是武昌鱼!”
看耿老爹走远了,船老大对乔氏说:“兄弟媳妇,你觉得耿兄弟这人怎么样?”
乔氏说:“没得说啊,最好的人了。小青她爹在世时,就很敬重他的这位大哥呢!”
船老大说:“那我就直说了吧。今儿个把你们约在江边转悠,我就是想给你们提这事儿呢。你看他拖儿带女的也不容易。原来吧,白兄弟跟我多次提起他来,只说是认了一个就好像亲兄弟一样的大哥,看他的意思是想撮合小青丫头与耿大哥大儿子的婚事呢。但现在白兄弟已经不在了,是不是你和耿兄弟就一块儿过吧。这样一来,等将来小青丫头与耿兄弟的大儿子成婚时,岂不是亲上加亲了!”
让船老大没有想到的是,乔氏听了他的这一番话后却断然摇头,轻轻地说:“我知道,老大哥你是好意,可我,这辈子里不会再……青丫头她爹,永远也走不出我的心里了……”
乔氏说不下去了,拿出手绢擦拭着不断涌流出来的泪水。
船老大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继续往下说了。
停一停,乔氏又说:“不错,耿大哥实在是一个少见的好男人,可我和他,只能永远做兄妹了。你说得对,我和小青她爹是希望耿大哥的大儿子能够做我们的女婿的。所以啊,我倒是希望,老大哥你找个合适的机会,给这两个娃娃撮合撮合吧。如果这事情真成了的话,那我和耿大哥就是儿女亲家了。这件事情,是我最挂心的……”
看乔氏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船老大也不好再开导劝说她什么了。
但犹豫一下,他还是轻轻地对乔氏说:“为两个娃娃撮合婚事的事情,你大可不必为难,包在我身上了。不过啊,我还是很担心……”
乔氏着急地问:“你担心什么啊?”
“白兄弟如今不在了,耿兄弟如果不愿意被人‘瓜田李下’的说闲话,非要搬出去住,或者离开武昌镇呢?果真那样的话,这事情就有些不太好办了。”
乔氏赶快说:“不会的,还有娃娃们呢。再者说了,‘身正不怕影子歪’,没事儿的。”
船老大只好说:“那好吧。如果你想让我什么时候给娃娃们撮合婚事了,请随时告诉我!”
乔氏点点头,感激地说:“我一定会的!”
这时候,就听到小青大声喊:“姆妈,老大伯伯,你们也来呀!”
乔氏和船老大远远望去,耿老爹正被小儿子拉着满江边追着看鱼群呢!
更远的地方,小青、耿正和耿英正在向他们招手。
乔氏对船老大说:“咱们也去他们那边吧。像耿大哥说的,不要扫了他们的兴!”
于是,乔氏和船老大也轻快地往他们那边走去了。
看看日头正午了,船老大招呼大家说:“走喽,吃饭去!吃完饭再接着玩儿。下午,咱们坐小船儿到下游不远处的静水弯钓鱼去!”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6-27 09:53:15 +0800 CST  

楼主:福寿山下一书虫

字数:361720

发表时间:2016-06-05 05:1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11 22:18:17 +0800 CST

评论数:25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