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长篇小说《民间春秋》修改版快速连载中,欢迎品鉴!乡土和纯文学同步

第88回 化敌为友共图强
(由嫉生恨起诽谤,新生商铺受大挫;耿正大度谋良策,化敌为友共图强。)
越来越赢得顾客信任的“昌盛丝绸行”很快就成为杭州城里同行业商铺人们热烈议论的对象。其中,既有赞赏羡慕的,也有眼红嫉妒的。当然,也不乏有视“昌盛丝绸行”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诅咒其在一夜之间就关门倒闭的!不是自古以来就有那么一句老话嘛:同行是冤家。
事实上,街对面的“彭记丝绸行”就是这样的一个同行冤家。
说起来,这“彭记丝绸行”本是其祖上延续下来的一个老铺子,祖孙几代在杭州城里经营丝绸生意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由于这个老牌子的丝绸店铺不但产品非常齐全,而且兼做丝绸原料和成衣销售,因此在“昌盛丝绸行”开业之前,一直是全杭州城里公认的同行老大。但是,随着“昌盛丝绸行”在市民们心目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彭记丝绸行”的生意就逐渐清淡下来了。
然而,这个百年老铺是绝不甘心败在刚刚跻身于这个行当中的后起之秀“昌盛丝绸行”手下的。只是,这家老资格铺子的掌柜的彭显贵不是去考虑如何来改进和创新自己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手法,而是采取了一些见不得人的龌龊手段,怂恿唆使其手下的伙计们无事生非,编造一些莫须有的谣言,来诽谤诋毁“昌盛丝绸行”。他草率地认为,依仗着自己的百年老铺在杭州丝绸行中的威望,只要采用这种见不得人的伎俩,就可以把根基尚浅的“昌盛丝绸行”一举打败,从而确保自己在同行业中老大的地位。一些不明就里的人真还就信以为真了,致使“昌盛丝绸行”的经营一度受挫,销售量锐减。
虽然耿正兄妹三人并不知道“彭记丝绸行”这个彭显贵掌柜的的底细,但李老乡对这个人是非常了解的。说起来,就论此人的才能和人品而言,虽说谈不上有多么的出类拔萃和光明磊落,但本质上却也并不是一个窝囊龌龊行为低下品性恶劣的人。他做事一贯小心谨慎,经营祖传的这个丝绸铺子已经三十来年了。在他的掌管下,“彭记丝绸行”虽然不见得有什么发扬光大,但其作为全杭州城里同行老大的牌子倒也还是保持下来了。只是,此人这一次的丑陋做法,却使原本对他的印象还说得过去的李老乡,现在对他的看法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认为这人简直就不值得一提了!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耿正对李老乡说:“叔,您先别着急,让我来想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吧!”
耿英说:“想什么办法啊?他们的这家铺子在商行中的名声可比咱们大得多呢。这倘若来软的吧,咱何苦忍气吞声来着!但如果愣是来硬的,咱们肯定也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耿直却实在咽不下去这口气,气鼓鼓地说:“咱无论如何不能就这样任人宰割!依我说,咱干脆就来个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他们给咱造谣,咱们也给他造谣!”
耿英听了连连摇头,说:“不行不行。如果那样做了,岂不是‘狗咬狗,两嘴毛’了吗?再者说了,这样做也解决不了问题啊!”
耿正点点头非常肯定地说:“对,我们绝对不可以这样做,而恰恰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李老乡问:“难道你是说,咱们还要传扬出去,说他们的好话不成?”
耿英很不解,说:“咱们怎么可以反给他们说好话呢?最起码也要揭穿他们的谣言才是!”
耿正却摆摆手说:“不,这样做也不妥!揭穿他们的谣言看似容易,但要让人们都相信是他们在造谣,在短期内却是办不到的。而且,咱们倘若真这样做了,也只会导致与他们之间的结怨更深。至于说他们的好话,那倒也不必。我是想,咱们不妨与这彭掌柜的私下里协商,研究出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来。这样,两家的铺子就可以各赚各的钱,甚至还可以互相扶持对方的发展呢。如此一来,岂不是化敌为友了嘛!”
李老乡说:“和则共荣,斗则俱伤,这个道理倒是对的!可要操作起来,又该从哪里下手啊?”
耿正说:“这就是需要咱们尽快商量确定的大事了。看起来,咱们得在已经成功经营的商品上做一些让步了;更确切地说,是彼此之间的让步。这是因为,他们也得给咱们让出一些来,好让大家都有盈利的空间!”
于是,老乡四人如此这般地认真商讨了一番。当意见达到一致之后,决定由年轻的耿正出面,次日上午去约见“彭记丝绸行”彭显贵掌柜的。
事实上,大凡造谣生事者,其内心深处却也是很虚的。他们也都担心事情一旦败露,反倒让自己无脸见人。当然,那些就连自己的脸面也不顾及的人,就另当别论了。再则,倘若是稍微有一些良心的人,还会或多或少地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亏心或愧疚,因此间也愿意想办法进行一些亡羊补牢式的弥补。上述这位扮演了不光彩角色的彭掌柜的当时就鉴于这两者之间。尽管由于“昌盛丝绸行”受困于自己店铺里伙计们制造的那些个谣言而暂时性地经营受挫,从而使得自己店铺里的生意最近几天有了明显起色,但是他心里却也非常明白,这并不是一个长远之计;一旦日久了谣言被彻底戳穿,反倒会对自己更加不利!又想起父亲在世时经常提醒他的有关‘诚信经营’的那些个祖训,越想越不是个滋味儿,反倒终日里如坐针毡了。如此,铺子也无心照料,大多数的时间里都呆在门面店铺后面的家中苦心冥想,思考着下一步的对策。但无奈却是越想越没辙,越没辙就越郁闷,近两日已经是茶饭不思了。
那一日上午,正当他一个人坐在小院儿里的泡桐树下苦苦熬煎时,一个伙计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说:“彭掌柜的,不好了,‘昌盛丝绸行’的耿二掌柜的来了,说是要见您哪!”
由于事先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所以,这彭显贵掌柜的当时听了这话,且看到这个伙计如此惊慌的样子,也不免有些吃惊。不过,他可不想让伙计看出来自己的惊慌失措,于是就故作镇静,假装漫不经心地问:“只他一人吗?可像一只斗架的公鸡?”
来报信的伙计说:“只他一个人,倒还文质彬彬的样子呢!”
彭显贵听伙计如此说,虽说稍微放心了一些,但心里还是没有底,再则也不想轻易放下自己的那一副臭架子。于是,他故意装出一副很不屑的样子,说:“哼,小娃子一个,想来干啥呢。告诉他,我忙着呢,不见!”
把这个来报信的伙计打发出去之后,这彭显贵掌柜的更加坐卧不是了。哪里知道那个伙计一个转身又进来了,压低嗓音儿说:“那耿二掌柜的说了,‘如果你家掌柜的现在忙,我就在铺子里等着。什么时候你家掌柜的忙完了,我再和他说话。’现时儿,他已经拉了一把椅子坐在一边儿等着了!看来,这小年青儿不像是来寻事儿的,不如您就见一见他,咱倒要看他说些什么。”
听伙计如此说,彭掌柜的心里又打起了小鼓,心想这个年青人有些不好缠呢!但想一想,还是不能急着和他见面,就对伙计说:“你们别理会他,看他能等到什么时候!”
一个时辰之后,另一个当班的大伙计进来了。此时,这彭掌柜的皱着眉头依然呆坐在泡桐树下,旁边放的一杯茶早已经没有一点儿热气儿了。
这个大伙计是彭掌柜的的一个远方亲戚,也是他的心腹之人。在前些天编造谣言诽谤“昌盛丝绸行”的行动中,此人可是立了大功的呢。看着安详地静坐在一边的耿正丝毫没有一点儿焦虑和不耐烦的表现,这人的心里边就慢慢地由一开始的不屑和不安,转变为羞愧和钦佩了。
走到近前时,看到彭掌柜的焦躁得连茶也无心喝,这大伙计不免动了恻隐之心,心想这事情自己也有责任呢,就又有一些自责了。于是,他陪着小心低声说:“表叔,您还是见一见耿二掌柜的吧。我看这人非常沉稳,不会让咱们下不来台的!您这样总躲着也不是个办法啊!”
在自己的心腹面前,彭掌柜的无须再装了。他有些不安地说:“咱们前些天的做法是缺德了一些呢,我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年青人啊!说实话,我对人家‘昌盛丝绸行’是既羡慕又嫉妒啊!可是,当咱们的铺子一蹶不振了之后,这种羡慕和嫉妒就慢慢地转变成仇恨了。到后来,没有能力与人家竞争,就想出那些个下三滥的手段来诋毁人家,这这这,这丢人啊!俗话不是说了嘛,‘纸里包不住火’的。一旦那些谣言被戳穿了,我怎么去见列祖列宗,还怎么在杭州的商行中抬头啊!”
这大伙计说:“事情已经这样了,总得解决才是啊!我看,只要他能给咱们一个台阶下,咱们也正好就坡下驴,想办法为他们挽回一些名誉方面的损失。从此之后,大家彼此相安也就是了!”
这彭掌柜的既不说见,也不说不见,只管愁眉苦脸地不断唉声叹气。
大伙计再次陪着小心说:“我说表叔,您还是见一见耿二掌柜的吧!”
彭掌柜这才无可奈何说:“唉,外面人多眼杂的,你去请他进来说话吧!”
大伙计低声叮嘱道:“您可要打起精神来和他说话啊!”
彭掌柜有些不耐烦地摆摆手说:“我知道,你去请他吧!”
很快,大伙计陪着耿正进来了。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8-05 09:48:03 +0800 CST  
@烟草燃烧的思念 2016-08-04 21:58:11
闲着也是闲着,顶个贴吧。
-----------------------------
什么呀,看书和顶贴,本质区别啊!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8-05 10:50:26 +0800 CST  
第88回 化敌为友共图强(续)
看着英俊潇洒的耿正面带微笑迈着沉稳的步伐朝着自己走来,彭掌柜的悠然而生出来无限的敬佩之情。心想,这年青人的形象和气质与他的年龄实在是太不相符了!我说呢,“昌盛丝绸行”怎么就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那么令人瞩目的业绩,原来他们有人才啊!
看到这彭掌柜的失了神,耿正面带微笑一边稳步走来,一边拱手施礼,不卑不亢地说:“彭掌柜的您好啊!晚生今日专门登门造访,只是时间选得有些个不巧。您这边正忙着呢,我倒来打扰,见谅,见谅啊!”
彭掌柜的慌乱而尴尬地笑一笑,忙不迭地拱手还礼,说:“实在对不起了,我手头有一些事情急需处理,让耿掌柜的久等了,抱歉,抱歉!快请进屋里坐了叙话!”
耿正原本就猜想到这彭掌柜的并非真的有急需处理事情而没有空暇见他的,瞥一眼那杯早已经没有了一点儿热气儿的凉茶,心下里更加洞察出了这个不地道的老家伙此时非常矛盾的心态。因此间,对于商量好了与其洽谈的事宜,更有了两分胜算的把握。
进屋之后,两人分宾主落座,大伙计给每人倒上一杯热茶以后就抽身出去了。耿正略做观察,发现这彭掌柜的家眷并不在这边的屋子里。心下里想,这样也好,我和这老家伙彼此之间的谈话可以更加随便轻松一些了。
这样想着,耿正故意不先开口,只管坐在那里慢慢喝茶。
彭掌柜的实在憋不下去了,红涨着一张疙疙瘩瘩的老脸,表情讪讪地说:“老朽素知耿掌柜的您一贯商务缠身少有闲暇。今儿个由于鄙人一时太忙,您居然静等了这将近半日,想来可有什么事情要与老朽说喽?”
耿正微微一笑,直视着面前这张尴尬不堪的老脸,以攻为守地说:“想必彭掌柜的已经听到一些有损我们‘昌盛丝绸行’声誉的不实之词了吧!”
彭掌柜的那张尴尬不堪的老脸更加挂不住了。他干咳两声,几乎语无伦次地说:“这,这,并没有。噢,不,也听说了一点儿……您,您来找我,是要和我说这事儿吗?都是伙计们不懂事……”
耿正摆摆手打断他这些毫无意义的表白,轻轻地说:“不不不,我来找您,并不是专门说这些的!”
彭掌柜的狐疑地问:“那您是?”
耿正一字一顿地说:“我代表‘昌盛丝绸行’来见您,是想和您谈一谈咱们两家铺子以后的经营方向。换句话说,就是咱们两家铺子以后各自经营哪些商品!只有这样,咱们才有可能在互不侵占销售市场的前提下,都能够不断地做大做强,各发各的财;甚至还可以互相扶持,共同发财!”
听了耿正这落地有声的一席话,彭掌柜的的眼睛越瞪越大。听完之后,他站起来结结巴巴地问:“耿掌柜的您,您说什么?改变经营方向?我这铺子里品种齐全可是杭州城里有名的,怎么能够削减?削减了商品的品种,还谈什么做大做强和发财啊!”
耿正礼貌地伸手请彭掌柜的重新落座了,认真地说:“您不必紧张,咱们慢慢商量!”
当彭掌柜的有些愤愤不平地重新坐下后,耿正又给自己续上茶,慢条斯理地说:“彭掌柜的想必您也知道,咱们两家的铺子里销售的几乎就是一样的商品呢。您是百年老铺子了,根深蒂固口碑还算不错。我们的铺子呢,虽然开张的时间并没有多长,但成长的势头很足,说个‘势不可挡’大概也不过分吧!您仔细想一想,咱们的铺子就隔着几丈宽的这么一条街,这天长日久你争我夺的,不打个两败俱伤才怪呢!”
看到彭掌柜的开始频频点头了,耿正接着说:“可如果咱们两家把各自所经营的商品做一些调整,比如说,我们让出来丝绸成衣和各种丝绸制品这两块儿,您这边让出来丝绸面料这一块儿。这样一来,咱们两家的商品销售不就不存在竞争了吗?而且啊,这原先两边儿的顾客都可以集中到一家来了,最终的销售额肯定就大幅度增加了啊!这是不是各发各的财呢?”
彭掌柜的面露笑容,说:“有些意思!您继续说!”
耿正端起茶杯来慢慢喝两口,继续说:“当咱们专心经营某一类商品时,就有精力深入研究这些商品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了,这非常有利于把自己的铺子做大做强啊!再则,虽然咱们各自经营的商品并不存在内在的竞争机制,但所有的丝绸产品本身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由于我们都了解一些各种产品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动向,也就可以随时将各自对于对方销售商品的想法和看法说出来,彼此交换意见,以免错失经营良机,岂不就是互相扶持,共同发财嘞!”
听到这里,彭掌柜的终于完全明白耿正的全部想法了。他非常激动,然而又满面惭愧地给耿正连连作揖,真心真意地说:“耿掌柜的,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您说得很对,咱们各自让出一部分原先经营的商品,就可以做到您说的‘各发各的财’和‘互相扶持,共同发财’了!您真是宽胸怀,大智慧啊!老朽佩服,老朽佩服!”
耿正赶快还礼,说:“彭掌柜的您可不要这么说啊。您是长辈,我以后还得好好地向您学习呢!”
彭掌柜的却说:“您先不忙向我学习,我倒应该先向您检讨呢!这些天给贵店铺造成的损失,我,我得想办法来给你们弥补才是啊!”
耿正笑了,说:“只要咱们两家把下一步的事情做好了,一切谣言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何须您再做什么,说什么啊!”
彭掌柜的由衷地说:“耿掌柜的啊,别看您年岁不大,但这生意经掌握得比老朽我还多呢!这俗话说的‘一分心,二分眼,三分嘴,剩余一分是手’,您都做得绰绰有余了啊!”
耿正谦逊地笑一笑,说:“彭掌柜的您过奖了。在您跟前,我还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娃娃呢!”
两人越谈越投机,当下就做出决定,由“昌盛丝绸行”让出来丝绸成衣和各种丝绸制品这两块儿,由“彭记丝绸行”让出来丝绸面料这一块儿。从此之后,各店铺只经营既定的商品类型。对于让出来的那些类型的商品,则可以根据各自不时了解到的新情况,随时向对方提个醒什么的。
为了表明今后会坚持执行这样的采办营销计划,彭掌柜的还主动提出来将各家商铺里现有的那些今后不再准备销售的商品,全部都以当时进货时的批发价格,全数转让给对方的铺子。耿正当下就表示完全赞同这样做。于是,两人商定当天下午就开始着手办这件事情。
一切谈妥当之后,时间已经快到正午了。彭掌柜的为了表达自己深深的歉意,坚持要请“昌盛丝绸行”的全体人等在十字大街的那家杭州城里最大的“正泰大酒店”里吃一顿饭。
耿正略想一想说:“也好,这样一来,也就彻底辟谣了呢!”
彭掌柜的真诚地说:“不怕您笑话,这正是我的初衷啊!”
耿正点点头微笑着说:“我理解我理解!那我现在就回去回复我们李掌柜的了!”
彭掌柜的高兴地说:“请您转告李掌柜和您的弟弟和妹妹,待会儿,我一定亲自带伙计们去接各位,咱们一起往‘正泰大酒店’去!”
当日中午,一老一新两家丝绸店铺的全体人等,在杭州城里最大的酒店里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饭。席间觥杯交错,互恭自谦,畅怀交流自不细述。
从此之后,“昌盛丝绸行”和“彭记丝绸行”逐渐发展成了杭州城里最有名的两家并驾齐驱的丝绸大铺,并且果然做到了友好相处,互相扶持和共同发财。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8-05 14:25:48 +0800 CST  
第89回 姥娘关念反添乱
(老人往往隔辈亲,孙子外甥挂在心;到了年纪须成婚,姥娘关念反添乱。)
日月如梭这话一点儿不假,转眼间又是八月农忙季节了。屈指算来,到今年的八月十六,耿老爹父子四人离家已经整整九年了。在经历了连续几个不大不小的旱年之后,今年这年景还算不错。凉爽的秋风送来了丰收的喜悦,乡镇上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收秋了。人们的内心里非常感恩老天爷今年的风调雨顺,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了笑容。
然而,在虽然劳累,但却充满喜悦的秋收日子里,对于那些久久没有离家亲人音讯的人们来说,是不可能欢天喜地的。
前一段儿时间,刘氏母亲的身体有些不适,她就回娘家去伺候了几日。娘儿俩闲来无事时,坐在一起说一些家长里短的琐碎事儿。说着说着,娘的话题就转到大外甥子的婚事上了。
娘说:“妞儿啊,娘正想和你一件事儿呢。咱家隔壁的花儿看上俺们大壮了,花儿的爹娘也很中意,前几天花儿她娘还专门来找俺说这事儿呢!”
刘氏原本知道大壮的心事,再说了,她自己的心里也放不下聪慧可爱的耿英,因此想也没想就对娘说:“大壮的心里已经有从小一起玩儿大的女娃了,这事儿肯定不可能成的!”
娘说:“就是你们经常提起的叫……”
刘氏看娘的记性不好了想不起来,就说:“叫耿英,是个非常好的女娃儿,俺和壮子他爹也很喜欢呢!”
娘说:“只是他们爷儿几个走了可有些年头了哇,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再者说了,那个女娃儿去外头走了这么多年,见得世面多了,不知道她可还愿意再跟俺们壮子啊!”
刘氏说:“走之前他耿叔就说好了,最多十年一定回来!应该快了,这不已经九年了嘛,再等等哇!俺们和他耿叔一家人做邻居这么多年了,了解他们的为人。娘你就放心哇,耿英一定不会撇了俺们大壮的!”
刘氏娘听女儿这样说,也就不再提这事儿了。
从娘家回来之后的当天晚上,刘氏听一听隔壁屋里已经没有响动,估计大壮和二壮已经睡着了,就和丈夫提起了这事情儿,董家成当时就告诉她:“你千万不要跟壮子说啊!这事情没得商量!”
刘氏说:“俺知道!不用你叮嘱,俺不会说的。再说了,俺也不同意俺们壮子找别人家的女娃儿。耿英多好啊,‘打着灯笼也难找’呢!”
可就在八月十三上午,刘氏的侄儿来给姑姑一家人送过节的各种新鲜水果时,又带来了奶奶的话。
侄儿说:“姑姑,临走前奶奶一再叮嘱俺,叫俺千万别忘了和你说咱们家隔壁花儿的事儿。不知道你和姑父说过这事儿了没有。奶奶说了,这些天去他们家提亲的不少,可花儿的爹娘还想再等等你和姑父的回话。花儿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好女娃呢!奶奶说,你们一定要好好考虑一下!”
刘氏说:“那次一回来,俺就和你姑父说了,他说这事情没得商量,还不让俺和壮子说呢!”
侄儿说:“也是啊,这事儿好像怎么做也不对。这样哇,俺回去了告诉奶奶,叫她转告花儿的爹娘,让你们多考虑几天,你看行不?”
刘氏说:“这样也好。如果今年八月尽了还不见俺们回话,就让你奶奶告诉人家,不要等了。倘若耽误了花儿寻找好人家,咱们也担待不起啊!”
刘氏说着,将买好的月饼包了给侄儿带上,说:“俺这才刚回来还没有几天呢,就不专门回去‘望节’了。这月饼你姑父已经买好了,你顺便带回去哇!”
送走娘家侄儿之后,刘氏可真正是犯了天大的难。想一想自家男人董家成实在是特别倔强的闷葫芦一个,而大儿子对耿英又是那样的钟情。耿老爹满十年了肯定能带娃儿们回来吗?而那个很讨人喜欢的花儿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不可能为了一个没有影子的事情干等下去……
可怜的刘氏没商没量的,大半天儿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去门外转转,又磨蹭回屋里来,不知道该怎么和丈夫,尤其是大壮说这事情。
那天吃晚饭时,二壮和妞儿都很高兴,早早就吃完了。二壮第一个放下了饭碗,对刘氏说:“娘,俺找青山和青海打扑克去了!”
刘氏说:“去哇,早点儿回来啊!”
二壮答应着跳下地来走了。
妞儿也放下碗说:“耿兰说好了,今儿个晚上要教俺绣花呢,俺去了耶!”
不等娘回答,她就拿上一个新粘垫好的白粗布面儿鞋垫连蹦带跳地出门儿去了。
刘氏怜惜地看着坐在炕沿前高凳子上闷头喝粥的大壮,把他平日里最爱吃的凉拌三丝往前推了推,怯怯地小声对坐在对面炕沿边上吃饭的丈夫说:“俺侄儿今儿个下午来送鲜果子了……”
董家成奇怪地抬头看看刘氏,说:“俺知道啊,已经看到鲜果子了!这娃儿每年都是过节前一两天送过来的啊!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哇?”
“哦,不不,俺没有不舒服。俺是想说……”
“那就说啊,看你吞吞吐吐的胆怯样子,就好像是老鼠见了猫一样。让儿子看了,还以为是俺厉害你呢!”
刘氏依然怯怯地小声说:“谁说你厉害俺了!俺是想说,这壮子他叔怎么,怎么还不带娃娃们回来啊!俺这心里可真是有些着急了呢。”
看看丈夫没有接她的话,刘氏犹豫了一刻之后,更加小声地说:“耿英是个多好的女娃呀,俺也待见得很呢;可是,这么多年了再没有音讯,俺是想啊,壮子这岁数也不小了……”
没等刘氏把话说完话,大壮就很不高兴地放下了饭碗。他埋怨地看了娘一眼,小声说:“娘,你说什么呢!”
董家成看不下去了,赶快为儿子说话,略带点儿呵斥意味儿地对妻子说:“俺说他娘啊,快好好地吃你的饭哇,瞎胡念叨些啥呢!耿兄弟那一年带娃娃们走之前不是说好了嘛,最多十年肯定回来的,这不还没满十年嘛。等着哇,他们肯定会回来的!”
刘氏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唉,谁说不是呢,可这不已经九年了嘛。除了第二年头上接到一封书信,就再也没有一点儿讯息了……前年儿咱壮子不还去那个张大哥家打探过吗,那张大哥一家不……唉,这出门在外的人……”
没等刘氏说完,大壮又狠狠地把碗端起来,猛喝下一大口粥,大声说:“俺叔吐口唾沫一个钉,满十年了肯定就回来了!”
刘氏可怜巴巴地说:“俺也盼着这一天哪!俺是寻思啊,这人要没有事儿,那肯定是会回来的,只是……”
董家成不高兴了,这个闷葫芦第一次对妻子发了火。只见他用筷子指着刘氏的鼻子大声呵斥说:“听俺说,你能不能闭上你这张臭烘烘的乌鸦嘴!”
没有想到刘氏的拗劲儿也给上来了,赌气似地说:“那要是满十年了还不回来乍办?而俺娘家隔壁花儿的事儿,那可是‘过了这个村儿就没有这个店儿’了啊!”
大壮两口把碗里的粥全部喝完,然后用劲把空碗杵到炕上,腾一下站了起来,发狠地说:“那俺明年儿秋后就去汉口镇找他们去!”
说完转身回自己屋里去了。
不一会儿,他又出来了,对还坐炕边上闷闷吃饭的爹娘说:“俺到外边走一走去!”
听着大壮的沉重的脚步声越来越远了,董家成用筷子狠狠地点着刘氏的鼻子,尽量压低嗓音说:“俺说你啊,看不出来壮子的心里有多么难受吗?以后再也不准提这事儿了!”
刘氏开始掉眼泪了。她一边随手拿起一块儿毛巾来胡乱擦脸,一边难过地念叨起来:“俺怎么会看不出来呢,可俺这也是为他好哇!再说了,俺们家二壮也眼见的就要过了说媳妇的年龄了,这老大没有成家,老二可怎么办呢?你不知道,俺都快要愁死了啊!还有,俺娘让侄儿说给咱,最近去花儿家提亲的人很多,可她爹娘都没有答应。俺让侄儿带话回去,说是月底之前不见咱们回话,就告诉人家别再等了。这可怎么是好啊!”
听着妻子不停地絮叨,董家成的心里更不是个滋味儿了。他用力咽下去已经在嘴里嚼巴了好一会儿的一口饭以后,狠狠地瞪了妻子一眼,没好气地说:“那就先给二壮说媳妇啊,谁又能挡着谁了!”
说罢这话,董家成再也无心吃饭。他撂下饭碗站起来,又硬邦邦地甩下一句:“回话,回什么话啊,谁让花儿她爹娘等啦!”
然后,他就拿起烟锅子和烟袋,自个儿坐到屋外台阶上闷头抽旱烟去了。
留下刘氏一边抹眼泪,一边心乱如麻地收拾洗刷,不由地又自言自语地埋怨起耿老爹来:“他耿叔哇,耿英一个女娃家的,你可带她出去闯荡个啥呀!出去了也就出去了哇,可这么多年了怎么就不早点儿回来呢!不回来就不回来哇,你也总该想着法儿捎封书信回来哇!唉,可怜的英子哇……”
她念叨着,念叨着,到最后竟然抽抽噎噎地痛哭起来。
听着直性子的妻子在屋子里不停地抽噎啼哭,董家成的心里边儿越来越不是个滋味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只感觉胸膛里实在是堵得慌,就把烟锅子里刚装满了点着才吸两口的烟丝用劲磕掉,再抬脚狠狠地踩灭。然后长长地呼出一口闷气,站起身来把烟杆和烟袋随手搁在窗台上,一转身迈着沉重的脚步出门儿去了。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8-06 11:46:55 +0800 CST  
第90回 钟情苦等心上人
(青梅竹马情意深,历经岁月却弥新;淡看同龄做爹娘,钟情苦等心上人。)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董家成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大儿子大壮了。他知道,这娃儿打小儿就特别忠厚仁义,尤其对一起长大的耿英一往情深。耿英随爹爹和兄弟外出这些年来,大壮的思念和担心是与日俱增啊!这大黑天儿的,大壮到哪儿去了呢?
董家成站在门口往南望去,自家的水田就在距离小河不远的地方。丰收在望的苞米即将成熟了,赶着骡车去收获时,需要把旁边路面上有些坑坑洼洼的地方简单修整一番的。为此,他今儿个下午叫上两个儿子,各自扛了一把铁锹去干这个活计了。这个营生并不难做,活计也不多,父子三人很快就干完了。但修整完以后,他发现大壮并不急于回家,而是拄着铁锹出神地望着不远处的小河。深秋的河水非常清澈,还隐隐约约地能听到哗哗哗的流水声。这董家成乍看起来笨嘴笨舌的大粗人一个,但实际上却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他稍一观察就发现,大壮的眼里慢慢地也变得清澈起来了——那是强忍着的泪水!
大壮打小而喜欢戏水,和耿英经常抓小鱼儿玩儿的事儿董家成是知道的。他明白,钟情的大壮又在睹物思人了……
董家成知道,大壮这会儿一定是去了小河边。于是,他也迈着异常沉重的脚步向小河边走去了。他一边慢慢走着一边想,儿子不可以将满腹的苦水一直这样强噎着了,他今晚必须得和儿子好好地谈一谈。
董家成想得没错,大壮出门后,果然是径直往小河边去了。在通往小河边的那条石子路上,仍然时不时地有蛤蟆跳过,路边菜地里的秋蛐蛐儿,也照样在此起彼伏地叫着。大壮抬头看看天,月亮又快要圆了,忍不住脱口而出:“耿英,你在哪里啊?今儿个月儿爷爷还没有圆呢,俺提前来看月亮了!”
路过那个默默静卧在明亮月光下的小沙岗时,大壮停下脚步侧转身观望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叹一口气,转身朝河边慢慢走去。在河边转了一圈后,他慢慢来到那块儿平坦光滑的大石头坐台前轻轻坐了下来。转头看看身边耿英曾经坐过的地方,大壮的鼻子一阵阵发酸……他从怀里拿出那幅漂亮的绣花鞋垫,在月光下定定地看了一会儿,又紧紧地贴在脸上……担心被涌流出来的泪水弄湿了,又赶快拿下来贴在胸前,哽咽着说:“耿英,俺想你……”
董家成在地边已经站了一会儿了。高大的玉米杆儿掩着,大壮并没有发觉父亲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董家成不想突然惊扰儿子。他想,大壮能够哭出来最好,就让他将埋藏在心底的苦和痛尽情地宣泄一番哇!
良久,大壮停止了哽咽。董家成看到儿子将绣花鞋垫重新揣到了怀里,擦把脸站起身来,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之后,又慢慢地走到河边,看着在夜幕下潺潺流来,又不停息地流走的河水开始发呆了,他就从地边上一步跨出来轻轻地念叨着:“这娃儿,到哪儿去了呢?”
大壮抬头一看,发现父亲正不紧不慢地朝小河边走来了,赶快说:“爹,你在找俺吗?俺在这里呢!”
说着转身往父亲这边走来。于是,父子俩人一起来到那块儿平坦光滑的大石头坐台前挨着坐了下来。
董家成伸出大手拍拍儿子的腿,轻轻地说:“壮子,想耿英了哇?”
大壮无声地点点头。
董家成抬头望着满天空闪闪烁烁的星斗和那一轮近十五的明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唉,爹也想他们!很想啊!”
良久,董家成摇摇头,收回眼来看着大壮无比忧伤的眼睛说:“壮子,不要怪你娘,你也知道的,她非常喜欢耿英!她今儿个是真犯急了才那样说的!你不知道,你姥娘家隔壁的花儿……”
大壮打断爹的话,低声说:“俺知道,你和娘前些天说的那些话俺都听到了!”
“你都听到了?”
“那天儿晚上,俺躺在炕上怎么也睡不着,眼前老是晃动着耿英的影子,想俺们小时候一起玩儿的情景。她临走的前夜,俺和她就坐在这个坐台上说了很多话。俺想她说过的每一句话,想她那倔强的模样。她说了,要做花木兰。后来,后来就听见娘和你说……”
董家成无比怜爱地看着比自己年轻时还要高大壮实的儿子,郑重地说:“壮子你放心,爹理解你!你兄弟的年龄也不小了,你娘她只是左右为难。而且你姥娘家的人都说,那个叫花儿的女娃确实很难得。她家最近上门提亲的很多,所以你娘她,她就……”
大壮说:“爹你放心,俺怎么会怪俺娘呢!二壮确实是不小了,你们就先给他说媳妇成家哇!不要管俺了,俺会一直等着耿英的!”
董家成叹着气不说话了。
父子俩人又默默地坐了一会儿后,大壮转头注视着父亲,无比坚定地说:“爹,如果耿叔他们明年八月十五还不回来,俺一定要去汉口镇找一找!无论如何,俺要知道他们的下落,俺必须得知道耿英她到底怎么样了!”
董家成用力抓住大壮的手说:“对,如果他们明年八月十五还不回来,俺们一定要去汉口镇找一找,爹和你一起去!”
大壮感激地看着爹的眼睛。他第一次发现,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善解人意!
“爹!”
大壮忍不住伏在爹爹宽大的肩头上哭了!
董家成亲切地拍拍儿子的后背,说:“好啦好啦,壮子,俺们回家哇!天儿有些晚了,你娘她会着急的……”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8-06 19:20:51 +0800 CST  
第90回 钟情苦等心上人(续)
回头再说说钟情于耿正的秀儿吧,她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则是另外一番光景了。多年来,每当夜深人静时,秀儿都会拿出来耿正送给她的那根橘黄色的笛子看一看,摸一摸。在这个时候,她的耳畔就会响起来耿正临别前夜吹给她听的那首美妙动听而又缠绵哀婉的曲子。那首曲子的名字耿正当时并没有告诉她,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思念的增加,她似乎已经明白了:那是一首别离的心曲,也是一首思念的心曲,更是一首期盼归来重新团圆的心曲啊!想着,想着,秀儿的眼泪就不知不觉地流下来了……
这时候,秀儿又会想起来耿正临行前不放心的叮嘱:“……你要答应俺,不要老是哭,哭多了,人会变老变丑的!”
因此,可怜的秀儿尽管心里很痛,但却努力地告诉自己:“俺不能老是哭哇,俺不能让自己早早地变老变丑了,俺不能让心爱的正哥哥回来了娶一个又老又丑的秀儿啊!为了正哥哥,俺要每日里都快快乐乐的……”
就这样,漫长的日子在焦虑和期盼中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地过去了。秀儿在心里计算着,到今年八月十六,就整整九年了……耿伯伯啊,你怎么还不把正哥哥给俺送回来哇!还有,大壮哥哥也在等着英子妹妹呢,俺大娘和兰妹妹都望眼欲穿了哇!
八月十四那日早饭后,裴氏带了秀儿去娘家“望节”。看着自己最疼爱的外孙女一年一年地变成了老闺女,秀儿姥娘的心里实在不是个滋味儿。
老人家迟迟疑疑地问女儿裴氏:“秀儿她耿伯和娃娃们有消息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啊?”
裴氏赶快说:“娘,你就别操心啦!她耿伯和娃娃们走之前,说好了最多十年肯定回来,这不还没有到十年嘛!再等等哇,她耿伯不会说话不算数的!”
可唠了一会儿嗑,秀儿姥娘还是将话题又给转回到这里来了。这一次,老人家的眼里竟然涌出了泪花。她拉着秀儿的手,难过地说:“看你总是这样,姥娘心里着急哇!看看周围那些个和你一样大的女娃儿们,哪个没有当了娘哇!”
裴氏也忧愁地说:“可不是哇,人家的娃儿都好几个了呢!哎,有什么法子哇,正儿这男娃儿,莫说是秀儿非要等着,就是俺和她爹也实在是舍不得呢!”
秀儿帮姥娘理理一头白发,亲切地说:“俺说姥娘哇,你就别再说了,俺愿意等得白了头,就像你现在这样!真的,俺很乐意等,一点儿也不苦呢!”
善良的老人叹一口气没得说了。
一会儿,看这个宝贝外孙女出门儿去舅母那边儿送月饼说话去了,老人家又悄悄地问自己的女儿:“你告诉娘,俺们秀儿说的可是真的吗?”
裴氏的眼泪流下来了,低声说:“娘,你怎么老糊涂了哇,这怎么可能呢!俺经常见她偷偷地哭呢,只是在俺和她爹,还有她的兄弟们面前,总是装作很高兴的样子罢了。唉,娃儿心里的苦,俺这个做娘的怎么能不清楚呢。可又有什么法子哇。再等等,好在还有一年时间了。”
秀儿的姥娘又流泪了。她摇着头说:“可她刚说了,要等得像俺这样白了头呢……唉,这要倘若一年以后还……”
裴氏赶快打断娘还没有说出来的后半句话,说:“娘,你就别再操心啦!这到时候了,她耿伯和娃娃们肯定会回来的!”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8-06 21:46:36 +0800 CST  
第91回 强忍忐忑做欢颜
(细细和馅儿包饺子,高高兴兴乐劝饭;心知肚明不触痛,强忍忐忑做欢颜。)
耿老爹父子四人离家之后的第九个八月十五节如期而至了。中午,郭氏和时年已经十三岁的耿兰是在耿憨家吃的新葱鲜羊肉饺子。
按照惯例,郭氏娘儿俩今天的中秋节,本来应该是在董家成大哥家过的。但就在八月十五的一大早,刘氏娘家的侄儿忽然风风火火地跑来了,说是奶奶昨儿个晚上临睡前摔了一跤,到后半夜竟然说不利索话了,只一个劲儿嘟囔加比划着,要姑姑赶快回去。
正在忙着做早饭的刘氏一听娘家侄儿这话就着了大急!她心想,老娘的年纪已经不小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可怎么办哪。而且,中午还要包饺子请郭氏娘儿俩过来一起吃饭呢!还有,晚上三家人一起拜月,也该是在自己家里张罗的啊!老娘这冷不丁的突然病倒,所有的事情就全都给泡汤了哇!于是,她让侄儿在家里等着,自己赶快端着两大盘子已经做好的凉拌海带丝和芥菜丝,慌里慌张地跑到耿憨家里和裴氏说这事儿。
正在帮娘做早饭的秀儿看到刘氏这么早就过来了,而且还端了两大盘子做好的凉菜,感到非常奇怪,就打趣地说:“俺说大娘啊,你乍不忙着做自家的早饭,这么早就串门来了!敢情是和俺大伯置气,罢了他们爷儿们几个的饭了不成?而且还把自己吃的菜也端来了。不用你端,俺家有你吃的菜呢!”
刘氏说:“好个秀儿,你就别说笑话了,俺都急得火烧眉毛啦!”
裴氏听刘氏这么一说,知道她必定是有事情来和自己商量的,就说:“秀儿你去烧火哇,俺和你大娘说说话!”
裴氏说着接过两盘子凉菜放到一旁的桌子上,拉刘氏在炕沿上坐了,说“什么事儿啊嫂子?看把你急的!”
刘氏忍不住眼泪了,撩起衣襟来擦擦,说:“俺侄儿刚才来了,说是俺娘昨儿个晚上临睡前摔了一跤,到后半夜就说不利索话了,一个劲儿地嘟囔加比划着,要俺回去呢……”
不等刘氏说完,裴氏就说:“哦,是这事儿啊!你干着急没有用的,这就赶快回去照看老人哇!还有哇,你只管放心多住些日子好好照顾着,家里的事情不用结记啊,董大哥他们爷儿几个如果有什么需要俺帮忙做的,让妮儿过来说一声就行了!”
刘氏说:“俺过来,主要是和你说咱们今儿个过节的事儿呢。俺想啊,只是他们爷儿几个随便吃个饺子,妮儿还是可以包了的,只是这炒菜什么的,她可就不上了手了。还有,今儿个晚上拜月什么的,没有俺在,恐怕还真得不行呢!”
裴氏赶快说:“你放心照顾你娘去哇!吃了早饭,俺就让青山去说给耿嫂子,今儿个中午来俺们家吃饺子哇。还有啊,今儿个晚上,咱们三家还在俺家拜月不就得了!”
刘氏放心地说:“那就还是麻烦你和秀儿了。俺端过来的,是昨儿个晚上才刚做好的凉菜,你们中午就不用再做凉菜了!”
送走刘氏后,秀儿对娘说:“多大的事儿啊,看把她急的!俺还想让兰兰和俺大娘来咱们家吃饺子呢!”
裴氏说:“你不知道,她主要是着急她那老娘的病呢!上了年纪的人,就怕摔跤!”
早饭后,裴氏吩咐青山:“去告诉你耿大娘,让她和兰兰今儿个中午来俺们家吃饺子吧!你们大壮哥他姥娘病了,他表哥一早就跑来把他娘接走了。还有,再说给你耿大娘,今儿个晚上,大家还在俺们家一起拜月!”
然后,娘儿俩就为中午丰盛的节日饭菜忙活开了。
听了青山转告他娘的话,郭氏也没有客气什么,只说:“好啊,那大娘和你兰妹妹还去地里掰玉米了。中午回来就上你们家吃现成的饺子去!”
中午时分,郭氏和耿兰从地里回来后,不请自到按时过耿憨家来。进屋看到几大拍拍儿白腾腾的大饺子已经包好了,裴氏娘儿俩正在收拾几个小炒菜呢。看到郭氏和耿兰来了,裴氏高兴地说:“嫂子,兰兰,你们快坐了歇着,咱们的饭菜很快就好啦!”
耿兰要帮着烧水,秀儿拦了,说:“兰兰,你坐了歇着,有姐呢!”
说着就在大铁锅里添上水,生了火慢慢地烧着。
一会儿,耿憨和两个儿子也回来了。父子们洗手擦脸后,和郭氏娘儿俩在炕桌周围坐了喝水说话,裴氏就在小炉灶上开始炒菜了。当几个热炒菜都炒好了摆上炕桌时,秀儿也把半锅水烧开了,裴氏端起几大拍拍儿白腾腾的大饺子一股脑儿下到大铁锅里,秀儿加了柴火用力拉风箱烧着。裴氏用大铜勺推一推下到锅里的饺子,然后盖上锅盖,转身把刘氏一早端过来的凉拌海带丝和芥菜丝也摆了上来,笑着对郭氏娘儿俩说:“这两个凉菜是壮子他娘今儿个一早走之前端过来的。这个急性子,她担心自己今儿个来不及做,昨儿个晚上就做好了呢!俺闻着很香,就听她的没有再做凉菜。”
郭氏说:“嫂子是很会做凉菜的,而且每次都是早早就做好了。这凉菜入味儿了,就更香啦!”
青海听了这话,赶快夹几根芥菜丝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
裴氏笑着说:“看看,青海等不及了吧!好啦,大家先吃着哇。饺子很快就煮好了!”
热气腾腾浓香四溢的大水饺也端上来了,大家挪开菜盘子摆上大水饺。
看着强作欢颜的秀儿忙里忙外地招呼自己和耿兰,郭氏的肚子里犹如打翻了的五味瓶,溢着浓香的饺子怎么也难以下咽。
裴氏伤感地与丈夫交换一下眼神。耿憨心疼地看看女儿,又理解地看看郭氏,故作爽朗地大声说:“都是一家人,大家客气个啥呢!这八月十五的饺子啊,咱们可一定要吃好!秀儿,你也别张罗了,过来坐在你娘和你大娘的中间,大家快趁热吃哇!”
又转头对郭氏母女说:“嫂子,兰兰,多吃点儿啊!这饺子馅儿怎么样?吃着可香?”
郭氏赶快笑着说:“挺好啊,很香呢!”
耿兰也说:“比俺娘和的馅儿还好吃呢!”
秀儿刚坐下来,听到耿兰这样说,就给她的碗里夹了几个饺子,亲切地:“好吃就多吃点儿啊!”
又偷偷地对郭氏说:“大娘,俺告诉你一个秘密,这饺子馅儿可是俺一手和的呢!”
裴氏笑着说“看看,就怕埋没了她的功劳!不过也是啊,秀儿这和馅儿的手艺是比俺强呢!”
耿憨的笑声更大:“咱们秀儿的其他手艺也不比你差啊!”
又转头问俩儿子:“青山青海你们说,娘和姐姐,谁和馅儿的手艺好?”
青山说:“娘的手艺好,姐姐的手艺也不错,总之,都好,都很好!”
青海则继续大口吃着饺子,点点头说:“哦,哦,是都很好!不过,不过……”
又吃一个饺子,这才说:“不过,姐,俺吃得这么香,足以说明,你和馅儿的手艺比娘更好!”
青海可爱的吃相和调皮的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郭氏心里明白,自己没有理由在这个时候给大家添堵,她按捺下自己满心的焦虑和不忍,笑着说:“秀儿这和馅儿的手艺实在是好啊,大娘一定要多吃几个呢!”
裴氏和秀儿赶快抢着给郭氏的碗里夹饺子。郭氏忙说:“俺自己来,俺自己来,你们娘儿俩也快吃啊!”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8-07 17:56:08 +0800 CST  
@cbb11 2016-08-07 04:45:48
欣赏佳作!
-----------------------------
多谢新友!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8-07 18:51:04 +0800 CST  
第92回 亲人盼归心切切
(故乡中秋月又圆,亲人盼归心切切;冲天火焰向月述,平平安安快回来!)
耿老爹父子四人离家即将满九年了还不见回来,而且自从走后一年头上接到邻县二十五里外的张老乡亲自送来的那一封家书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消息了。和其他的亲朋好友们一样,随着时光的流失,耿憨夫妻俩内心里边的焦虑一直在不断地累积着。好在耿老爹走之前说好的那个最后的十年期限还没有到呢!所以,不时闪现在心头的那点儿希望的火焰从来没有熄灭过!
有希望就是有盼头!为了能够让聚在一起拜月的每一个人,尤其是让盼夫盼子女心切的郭氏、盼父盼兄姐心切的耿兰,还有钟情的秀儿和大壮充满希望地度过这个非同寻常的时刻,耿憨和妻子裴氏为晚上的“供月”仪式可谓做足了准备。除了惯常的大“团月”月饼,各色的新鲜瓜果之外,耿憨夫妻俩还用干柴和最好的块儿炭,在供桌的前面,精心垒起了一个很大的旺火。
在这一次的“供月”仪式上,去照顾娘的刘氏没有在场,十四岁的董妞儿坐在耿兰的身边,秀儿坐在娘和郭氏的中间,耿憨坐在董家成和大壮的中间,其他人随便坐了。
望着东方天空中一轮圆月不紧不慢地缓缓升高了,耿憨无限感慨地说:“唉,真说不上来这时间是走得快呢,还是走得慢呢!这一晃啊,又是一个八月十五了,今儿个夜里的天气可真好啊,这月儿爷爷也和九年前一样明亮!”
大家唏嘘一番,情绪有些低落下来。耿憨话锋一转,充满希望地说“俺说啊,过了今夜,咱们南下创业的英雄父子们就往第十个年头上奔了。所以啊,赶明年的现在,今儿个的“供月”仪式上缺席的人们哇,肯定就都回来了!到了那个时候,咱们也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团圆了呢!是不是啊,一年的时间很快的,咱等着他们!”
大家的情绪稍微好了一点儿,开始比较轻松地聊开了。
青山说:“二壮哥今儿个下午做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火团儿,他说自己不摇,是给俺和青海做的。过会儿俺们要一起去玩儿。妞儿,兰兰,你们可要来给俺们助兴啊!”
妞儿和耿兰笑了。耿兰说:“好哇,俺们一定要去看呢。看你俩摇火团儿的技艺是不是长进一些了!”
妞儿说:“二哥也学着摇一摇嘛!俺很欣赏会摇火团儿的小子们呢!二哥个子老高了,一定会摇得很好的!”
二壮不好意思地说:“俺怕烧着了围着看的人呢,总也不敢摇那个东西。可俺很喜欢,所以做了让他俩摇的。”
耿憨笑了,说:“二壮哇,没有那么可怕,让大家伙儿把场子打得大一些就行了。你今儿个晚上就试着摇一次,以后就敢摇了!男子汉,胆儿大一些!”
看二壮还是迟疑着不敢答应,董家成也说:“二壮,听你憨叔的,今儿个晚上就试着摇一次!唉,都怪他娘那个急脾气,把俺家二壮给驯服成了这么个胆儿小的性子!”
裴氏说:“也不全是。都是一个娘生一个娘养的,你看大壮和妞儿就不这样哇!尤其是妞儿,倒是打小儿就像个野小子一样呢!”
郭氏也说:“就是哇,这性子主要是天生的呢!有意地多让二壮做一些放胆儿的事儿也就是了。可这话又说回来,斯文也有斯文的好处哇。如果他实在不想摇那个玩意儿,咱们也没有必要难为娃儿的。”
耿憨拍一拍大壮的肩膀,说:“大壮,你当年摇得挺不错嘛,要不待会儿去教一教他们?”
大壮没有回答,而是忽然突兀地说:“憨叔,俺想好了,如果耿叔他们明年八月十五还不回来,俺和俺爹秋后了就去汉口镇上找他们去!”
看到耿憨张大嘴巴说不出来一句话来,董家成也说:“是的,俺已经答应大壮了,要是他们父子们赶明年八月十五还回不来,俺们父子俩就去汉口镇上找一找!俺就不信了,耿兄弟那么能干的人……”
秀儿说:“俺也和你们一起去!反正待在家里也是干着急!”
耿憨说:“秀儿你别着急,万一真要南下找他们去,也是俺和你兄弟们去的,哪里用你去啊!”
秀儿说:“耿英能跟耿伯伯他们去,俺怎么就不能出门儿呢?”
董家成也说:“秀儿你不用想着去,好好儿得在家里等着就行了。还有憨子,粉坊里离不开人,你们父子们也不用去,有俺们爷儿俩去就足够了!”
耿憨想一想,说:“那到时候就叫青山和你们一起去哇,反正他和大壮一直跑外的。你们要真出去了,人多点儿也好有个相互照应什么的!”
郭氏实在忍不住了,撩起衣襟来擦了把眼泪,说:“他们有腿哩!这如果到了最后的期限了还不回来,你们几个就是辛辛苦苦地跑去了又会有什么用哇?”
听了郭氏这伤心不已的话,大家一时无语了。裴氏和秀儿突然哭出声来,耿兰和董妞儿也跟着哭了。
大壮声音哽咽地说:“婶儿,无论如何,俺一定要去汉口镇上找的;如果找不到他们,俺,俺,俺就不回来了……”
郭氏泪崩了,颤巍巍地说:“傻娃儿,你在说些什么呢?成心不让婶儿活了哇!”
董家成也颤声儿说:“壮子,你,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哇!你婶儿够苦了,你还给她添堵!”
大壮狠狠地擦一把泪,倔强地说:“俺说的是真的!”
耿憨尽量控制住自己焦虑不安的情绪,赶快按一按董家成的腿,又拍一拍大壮的肩膀,说:“你真是个傻娃儿,你耿叔他们是有腿的呀。再者说了,外面的情况咱又不了解的。倘若他们在汉口镇上不适合干了,或者有了更好干的地方,肯定会挪动的哇!你们如果在汉口镇上找不到他们也是很正常的嘛,还可以打听他们又去了哪里呀!唉,你这个傻娃儿啊!”
略停一停又说:“再者说了,这不到明年八月十六才满十年嘛,赶那之前,他们肯定就回来了哇!”
看到大壮不再吭气儿了,女人们也慢慢止住了悲声,耿憨对妻子说:“月儿爷爷很高了,咱们开始拜月哇!来,俺先点着咱这个大旺火!”
裴氏抬头望望月亮,叹一口气轻轻地说:“是该拜月了呢。你先把旺火点起来哇,但愿这个大旺火能够帮咱们冲走忧愁,带来大好的消息啊!”
耿憨充满希望地朗声对大家说:“这个大旺火一定能把咱们的所有忧愁全部冲走,冲干净,也一定能给咱们带来大好的消息!”
说着话,他亲自动手点着了旺火下方的干柴,橘红色的火焰“呼呼呼”地燃烧起来,映红了整个院落,更照亮了围在供桌边上十多个人期盼的脸……
冲天的火焰,向蓝天明月倾述着亲人们最朴素的期盼:回来哇,无论你们是否真得发达……家里的亲人们都在翘首盼着你们平安归来啊……
裴氏对郭氏说:“嫂子,来,咱们一起拜月!”
郭氏含泪站起来。俩人一起抬头望着晴朗夜空中的一轮明月,嘴唇哆嗦着念叨不出来一句恭请月儿爷爷品尝月饼鲜瓜鲜果的话。突然间,俩人同时跪了下来泣不成声……
裴氏双手合十泣述道:“这大旺火,代表了俺们的心哇,请,请月儿爷爷享用这些,这些新鲜的瓜果,享用这大团圆的,这大团圆的香甜月饼,保佑俺们三家十六口子人,早日,早日大团圆啊!”
郭氏也双手合十泣述道:“请,请月儿爷爷保佑俺家那爷儿四个,快,快点儿回来哇!俺,俺等得头发都白了啊……如果该有什么苦难,请都给俺哇……”
耿兰也哭着跪下了,泣不成声地说:“月儿爷爷啊,俺都记不起来俺爹,俺大哥二哥和姐姐的模样了啊,你,你快保佑他们回来哇!”
所有的人都跪下了,都泣不成声,忘记了时间……
门外传来了孩子们围观摇火团儿的欢呼声,耿憨和董家成擦把眼泪先站起来,再把大家一一拉起来。
耿憨一遍遍地说着:“起来哇,月儿爷爷知道俺们的心了……”
董家成一遍遍地说着:“起来哇,月儿爷爷会保佑俺们早日团圆的……”
耿憨对妻子裴氏说:“你去切‘团月’哇,大家都先吃点儿瓜果!”
裴氏把“团月”又切成十六块儿端出来了。大家含泪各捧着一块儿香甜的“团月”月饼,慢慢地嚼巴,再嚼巴,难以下咽……
那个八月十五圆月夜,门外摇火团儿的欢呼声已经与他们无关了。
二壮用了几乎一个下午精心制作的那个像模像样的火团儿,谁也没有心情再去动它。
没过几天,包裹着柴火的瓜蔓网兜和甩蔓儿就干掉了。
说起来,大壮的姥娘突然发病,也与前两日孙子带回去女儿的话有很大的关系呢。老人家结记大外孙子的婚事确是发自内心,但听了孙子带回去的话后,自个儿又反复细想一番,很担心自己搞得这一出会给女儿一家带来更多的烦恼,所以就有点儿后悔这样做了。本来就是年纪很大的人了,这样苦苦地折磨着自己,不免就有一些神情恍惚,因此间就突然发病了。但老人家心里还是很清楚的,只想着赶快见到女儿,问一问可给她增添麻烦了没有。
看到女儿一切尚好,又经过女儿的一番劝慰,老人家的心理负担没有了,病情就慢慢减轻了不少。再经过请老中医进行对症的医药调理和女儿的精心照顾,老人家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了。再过几天,刘氏看到老娘亲的病已经大有好转,说话也利落了,方才放心。但她惦记着家里还没有收完的秋,没有打完的场,就急急忙忙地赶了回来。
当刘氏那日近午了去抱柴火准备生火做饭时,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个已经干掉了的火团儿,但她并没有做太多的猜想。唉,晒了一院子的谷穗得赶快打了呢!而且啊,不等她把刚刚安顿到大蒸锅里的窝窝头和拨烂子蒸好,在水田里忙着掰苞米的爷儿四个就该回来吃午饭了。于是,她就把甩蔓儿团把团把,将这个干掉了的火团儿整个儿端到灶膛前,毫不犹豫地拆卸了塞进灶火里去了。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8-08 09:26:33 +0800 CST  
@陌代书生 2016-08-07 18:59:11
支持!
-----------------------------
多谢!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8-08 16:20:04 +0800 CST  
第93回 做好准备返故乡
(归家在即不能延,提早准备带细软;老乡难舍也无奈,全面接手丝绸行。)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耿家兄妹三人和李老乡联手经营“昌盛丝绸行”已经奔第四个年头了。考虑到这老乡兄妹仨归家在即,李老乡决定让刚刚从小学堂毕业的儿子李根来铺子里学徒做丝绸生意。这个聪明而又略带点儿羞涩的男娃儿已经十三岁了。他不但个头窜起了不少,而且也掌握了比较扎实的文化知识,已经具备了学本事帮助父亲支撑家业的基本条件。
当时正值小学堂放假期间。于是,耿正向李老乡建议:“不如让婶子和小腊梅也来店铺里来做一些接待经营的练习吧!照咱们现在的经营规模,只要你们全家四人都可以上得了手,我们归去之后,店铺仍然可以照常运转的!”
李老乡说:“也行,那就先试试吧!如果还可以勉强运转,那当然是最好不过啦;否则,要是实在运转不了,叔就只得雇佣外人了。唉,找几个合适的人帮叔做具体的经营,还真有些不容易呢。”
耿英却说:“叔,肯定行的!弟弟和妹妹已经长大了,也都很聪明。您也知道的,爹爹带着我们南下那年,小直子才八岁。爹不在了以后,我们兄妹三个在景德镇上几乎两手空空的苦苦创业时,弟弟他也才只有十岁,这不也一路走过来了嘛!而且更重要的是,您还有婶子,她非常能干呢!”
李老乡赞叹地说:“咳,像你们兄妹三个这样既能干,又能吃苦的人能有几个啊!”
耿直说:“我姐说过,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咬牙干几年,也就挺过来了!弟弟和妹妹都在一天天长大呢!您和婶子又都年轻力壮的,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李老乡拍拍耿直的肩膀,感激地说:“谢谢你们的鼓励!若要说到论条件吧,叔现在与你们当年相比,那可是强老鼻子了。你们放心,叔会带着全家人好好儿地经营咱们这个店铺的。叔决不辜负‘昌盛丝绸行’这个响当当的牌子,一定要让她永远兴旺发达!”
转眼间,小学堂的下一个学年快要开始了。而在那个假期内,李老乡的宝贝女儿小腊梅几乎每天都随同母亲在“昌盛丝绸行”帮忙。这个聪明伶俐的小丫头就好像一只快乐的小喜鹊一样,跑前跑后地招呼顾客,高高兴兴地做着各种各样力所能及的活计。耿英看在眼里,觉得这小腊梅真还是一块学做生意的好材料呢,于是在说笑之间对李老乡说:“叔,依我看,您不如现在就中止腊梅妹妹的学业吧!您和根子弟弟都是很有文化知识的人儿呢。这以后啊,你们一家人一边做这丝绸生意,一边抽时间继续教腊梅妹妹学习文化知识也是可行的啊。我和哥哥就是这样培养小直子的,他现在的文化知识一点儿也不比我俩少呢!”
李老乡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唉,说实话,我很想让宝贝女儿也读到小学毕业呢!可眼下这个情况,看来也恐怕只能是如此了。可真要让我做出这个决定,还实在是有些难啊。唉,不管怎么说,这不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嘛,容我考虑考虑再说吧。”
又一个八月十五节如期而至了。李老乡夫妇和耿正兄妹三人都知道,这将是他们在南国过得最后一个中秋圆月节了。和前三年过节时一样,李老乡一家人又和兄妹三人一起,围坐在租住小宅院儿里那个宽敞厨房内的大饭桌前,津津有味儿地吃了圆圆胖胖浓香四溢的鲜羊肉大水饺和大杂烩菜,只是在今年的饭桌上,李妻又高高兴兴地多端上来一条她最拿手的西湖醋鱼和一大盘子腰果虾仁。至于上好的月饼和各色南国新鲜瓜果,还是照例又买了带来。
那日里一整天都是半阴的。到了晚上,天儿仍然没有放晴的迹象。但对于耿正兄妹三人来说,他们想得是明年的这个时候,他们就回到老家和亲人们团聚了!因此间,思念亲人们的心绪已经被渴望团聚的希望完全取代了!
尽管爹爹不能和他们一起回去了,但他们又能有什么法子呢,只能是顺其变了啊!
老家那一带不是有一句人人皆知的俗语嘛:有奈无奈,赤着脚板儿走到五台!唉,在好多的时候,人是需要,也只能顺势而变的。赤着脚板儿走向目的地,那既是无奈,但同时也是一种执著,一种坚持啊!
为了实现爹爹的那个美好的梦想,他们已经执著地坚持了!
他们就要能够告慰爹爹的在天之灵了……
当时光进入到农历的十一月中旬时,已经快到约定返家的最后期限了。尽管在此时,他们与李老乡联手经营的“昌盛丝绸行”的生意依然非常火爆,每日里顾客盈门,销售量蒸蒸日上,但归途在即,他们不能再继续做下去了。细细计算一番,50%的店铺转让金,加上这几年分得的红利和兄妹三人的薪水,以及开了这个铺子以后还剩余那几百两银子,数量已经相当可观的了。
事实上,来到杭州这几年来,他们虽然购买了不少书籍,也添置了有限的几套衣服,但这些支出算起来只不过是九牛一毛呢!总之,可以带回去的银子已经足够在老家“三六九镇”做一番事业,完成爹爹当年带他们出发时立下的那个宏愿了。于是,他们决定将“昌盛丝绸行”全部转让给李老乡,然后衣锦还乡去了!
那天晚饭后,兄妹三人坐在宽敞的厅房里商量回家的事情。耿正掰着手指对耿英和耿直说:“我考虑过了,咱们返家的途中,有几件事情是必须做的。首先是绕道去景德镇北门外给梁爷爷和梁奶奶上坟;接下来就去看望那个路边小饭店的大哥大嫂,只可惜当时没有问大哥的姓氏,也没有看饭店的字号,不过那个小村庄的名字叫‘望山寨’我们是知道的;再就是去看望武昌镇的白娘娘、小青姐和东伢子;过江前,还得替咱爹看看码头上的船老大伯伯、祭奠祭奠白幺爹;过江之后,咱们在汉口镇上再找一找张伯伯一家;过了黄河还要去滩头村看看老爷爷和老奶奶,但愿二位老人家还健在!”
耿英说:“这些都是必须做的!”
耿直也说:“我很想念娘娘和小青姐姐呢!”
耿英说:“可以想见,娘娘他们知道了咱爹已经遭遇了不幸,肯定会很难过的啊!”
耿正说:“谁说不是呢。要是我们在码头上见了船老大伯伯,在汉口镇上找到张伯伯,再见到黄河边上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也都会很难过啊!而且更惋惜的是,我们连爹的尸骨也带不回去……”
耿英听了哥哥这话,眼泪就止不住流了下来。
耿直又开始埋怨自己了,念念叨叨地说:“都怪我,着急上山……”
耿英擦干眼泪,轻轻地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说:“唉,还多亏了你非要着急上山!若是照我当时的想法,我们倒是和咱爹一起去了,但咱娘和兰兰就再也见不到咱们了。而且,咱爹的夙愿也就不可能实现了!”
耿正说:“是啊!看来真应了那句话,‘凡事自有定数’!只是可怜了咱爹,他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就……”
耿正说不下去了……
耿英转念一想,爹爹已经远去多年了,大家再想也没有用的,不如换个话题。就说:“哥,路途遥远,咱们肯定得买一挂大一些的平板车和一头毛驴了吧?”
耿正说:“那是自然,最好是买一头骡子吧。骡子比毛驴劲儿大,脚力也更好!”
耿英说:“那我倒有一个想法了。咱们不如再买上一口质量最轻的薄皮寿棺,寿棺外面油漆表贴好了,并且写上咱爹的名字和挽联什么的。然后,咱们就把所有的银子和贵重值钱一些的东西全都放进去,并且买一个人体模型穿上衣服放在上面,再用白布蒙了。当然,寿棺的盖子还是要简单固定一下的。这样做,一来可以确保路途安全,二来也好念着咱爹,就当是咱们把爹爹也带回去了!”
耿正说:“这个办法很好!我们干脆把平板车的车棚也布置一番,披挂上白纱,再挑上一面招魂幡!”
耿直说:“最好我们三个也都穿上孝服吧,我们还没有给咱爹披麻带孝过呢!”
耿正说:“只是这样一来,还需要备上一块儿大红色的篷布,以备沿途上入住客栈时,咱们好将车棚全部蒙上,免得人家忌讳!”
耿英说:“如此甚好!用红布蒙车之前,一定要将招魂幡取了放到车内。还有,咱们也不要披麻带孝的进客栈。”
想一想又说:“为了省心,我装扮成一个男人得了。反正我也不是那种细眉细眼儿的人!”
耿直笑了,说:“算了吧姐,有我和哥哥两个大男人在,还保护不了你!”
耿正却说:“多准备一套适合你穿的男装也不是件坏事情,特殊情况下见机行事也就是了。”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8-08 20:13:00 +0800 CST  
第93回 做好准备返故乡(续)
于是,耿正兄妹三人开始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做回家的准备了。他们仔细盘算一下,在出发返家之前必须准备好的所有事项中,比较麻烦费时的事情,就是需要精心准备回望各位恩人和朋友,以及回家带的各种礼物。至于寿棺、牲口和平板车,则都不必着急买的。在寿器铺子里,各种规格的寿棺现成就有;牲口和平板车嘛,骡马车市上有的是,提前几天置办也就是了。
首先,耿正抽空请人定制了一个十两重的纯银元宝,在元宝的两侧各印上四个黄灿灿的嵌金大字。一面是“厚德载物”,在另一面是“上善若水”。并且,还专门为其配制了一个精致的红漆木匣子,将大元宝放在木匣子里边的红绸衬垫上。
然后,耿正去几十步之遥的皮具铺子里挑选了一个大大的软皮箱。耿英则就在自家的铺子里精心挑选了四块丝绸面料,并且用一块红绸子包了起来。当然,铺子是和李老乡联手经营的,所以购买这些丝绸面料和那块红绸子的银子还是要照样入账的。然后,三人又抽空去附近的饰品铺子里挑选了一个足金戒指、两个漂亮的小银锁,都用精美的饰盒儿装了;又买了几样杭州的特色点心,分别打包好了。将这些东西与红漆木匣子一起,都放在那个软皮箱里。
把软皮箱里的东西规整好之后,兄妹三人又在自家铺子里挑选了几匹精品丝绸和多块丝绸面料,去“彭记丝绸行”买了一些丝绸制品,又去附近的那个饰品铺子里挑选了不少的金银首饰,并且把这些东西分别放好了。
随后,他们又抽空从不远处的模特店里买回一个闭眼沉睡模样儿的男模特儿,并购置了一套平常的寿衣、遮盖模特儿的白布、一些装饰篷车用的白纱,三套孝服、一套适合耿英穿的男装,以及一块儿很大的大红色篷布。模特儿的脖子以上是用木头雕刻的,还打了蜡,非常光鲜逼真;其他部位则只是用竹皮弯曲连接制作而成,并且穿了一套睡衣。
当这一切都准备停当了以后,已经是十一月底了,耿正开始和李老乡商谈转让“昌盛丝绸行”的相关事宜。
对于耿正兄妹三人的离去,李老乡虽然万分不舍,但他知道是挽留不住的,就爽快地说:“好吧,这俗话说了,‘天底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啊,我尽管实在不舍得你们离开,可又有什么用呢,你们回去吧!回去和老家的亲人们团聚,为我那位不曾谋面的耿大哥实现他造福乡里的夙愿去吧,这是件大好的事情啊!耿大哥有你们这么好的儿女,我为他高兴!”
随即,耿英将所有的账薄全部移交给了李老乡。然后,李老乡就将当月纯收入的40%,以及耿正兄妹三人应得的薪水全部结算给他们,并把四年前筹办“昌盛丝绸行”时耿正兄妹三人投入的50%的本金,加上“昌盛丝绸行”此时已经增值额的50%,全部作为“昌盛丝绸行”的转让金交给了他们。
交接完毕之后,他就带领妻子和一双儿女,全身心地自己经营“昌盛丝绸行”去了。好在妻子很能干,儿子李根此时也已经学会了不少丝绸经营方面的知识,都可以做他的得力助手了。而且他也接受了耿英的建议,已经让女儿小腊梅辍了学,好帮他在铺子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像耿正和耿英培养他们的弟弟耿直那样,让自己的掌上明珠在经营“昌盛丝绸行”的过程中,继续学习文化知识,在实践中茁壮成长!
耿正兄妹三人对于李老乡的为人是非常了解的,他能以如此丰厚的转接金接手“昌盛丝绸行”的全部生意,也是耿正预料之中的事情。为了方便携带,耿正特意将一部分银子折换成了金条保存起来。
耿英则以最快的速度将兄妹三人的被褥拆洗干净。至于爹爹的那一套,耿英一直没有拆洗过,只在来杭州之前打开晾晒过一次。这次她还是不准备拆洗了,想着就这样带回家去交给娘。这些被褥都是娘当年专门为他们南下时新做的里外三新的好被褥。快九年半了,这些被褥跟随他们转辗长江南北,见证了父子们的艰辛和不易,欢笑和眼泪,耿英要把她们都带回去!
此时已经进入腊月上旬了。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江南一带雨水最少的季节,耿正兄妹三人正好长途跋涉返程回家!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8-09 07:41:31 +0800 CST  
@cbb11 2016-08-09 01:35:36
学习!
-----------------------------
互勉!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8-09 14:57:35 +0800 CST  
第94回 老乡四人话别情
(老乡四人话别情,承诺代为上祖坟;购置装扮“送灵车”,次日一早即起程。)
那日晚上,耿正兄妹三人特意来到李老乡的家中,与这位同甘共苦近四年的叔叔以及婶子和两个孩子辞别。李老乡夫妇盛情邀请耿正兄妹三人明日中午来家中吃辞行饭。耿正兄妹三人想到李叔叔一家人这些天肯定很辛苦很繁忙,就婉言谢绝了夫妇二人的好意。
耿正说:“铺子里离不开人,我们临行之前事情也很多。咱们不是外人,吃个啥饭啊!我们今儿个过来,一是辞行,二是想问问叔叔,可有需要给老家人捎带的家书或者东西什么的,以及需要我们帮助办理的其他一些事情!”
李老乡轻轻地叹一口气,说:“唉,我在老家已经没有什么至亲了。只是那一年送回爹娘的灵柩之后,一直就再没有时间回去给老人家上过坟。如果你们兄妹仨能帮我在爹娘的坟前上柱香,烧上一些纸钱,告诉二老我和家人在这里一切安好,我就非常感谢了!只是感觉有些太麻烦你们了。唉,实际上啊,仔细想一想也没有这个必要了呢,他们已经忙碌完了自己的一生,彻底安息了,我又何必给你们兄妹三个增添麻烦呢!”
耿正赶快说:“叔您怎么这么说呢?我们去给老人家上坟几乎就是顺路的事儿,有什么麻烦可言!我们一定替您送上这一份孝心,为二老上香,烧上足够多的纸钱,并转达您说的话!”
但李老乡听了,却摆了摆手连声说:“算啦算啦,不用去了!我也真是有些老了,怎么想起来这一出呢!”
耿正兄妹三人见李老乡这样说,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耿英说:“我说叔哇,您说什么呢!祭祖是人之常情,更何况是自己的亲爹娘了!这和您老不老又有什么关系啊!”
耿直则调皮地说:“叔叔,您的爹娘是我们的爷爷和奶奶呢,我们应该去给两位老人家上坟啊!”
李老乡夫妻听着这些真诚的话语,俩人的眼圈一阵阵发红。
李妻对丈夫说:“我说也是,你就不要犹豫了。麻烦弟弟妹妹们绕些路去给爹娘上上坟,说说话,不就了了你这做儿子的心愿了嘛!”
看李老乡还在犹豫,耿正果断地说:“叔,就这么定了,我们一定要去给爷爷奶奶上坟的!您告诉我们坟地的确切位置就行了,或者我们进了村子以后,请知道的人给带个路也行!”
李老乡感激地说:“那就有劳你们了!我父母的坟其实很好找的,就在村子西南的南北大路边上。我想一想,是在大路的西边,距离大路两丈多远的样子。砖砌圆顶,挺气派的,老远就可以看到。我最后一次离开的时候,不知道回了多少次头啊!唉,快五年了。走之前,我还在坟后的两侧各栽种了一棵三尺高的小松树呢,只是不知道是否成活了。在爹娘的坟前,摆着一个用青石打造的供桌,坟头面向东南,为得是我们能够遥遥相望。墓碑我选的是少见的黑色花岗岩,左下侧有我的名字,你们一看便知,不会错的。至于具体地址,你们知道的,就在县城正北二里远的李家庄。”
耿正兄妹三人将李老乡说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
耿英略想一想,轻轻地问:“叔,婶子,这祭祀的用品是按照咱们老家的习俗呢,还是按照这里的?”
李老乡说:“老家和杭州,这祭祀用品差不太多的。你们准备哪天动身回家?”
耿正说:“我们准备后儿个一早出发!”
李老乡说:“这样吧,我明儿个晚上还想去你们的住处一趟呢。咱们再唠一会儿嗑,顺便带去亲手为爹娘买的各种祭祀品!”
耿正兄妹三人非常理解李老乡的心情,都连连点头答应。
李老乡又问:“这路途很遥远呢,你们可准备了车马?怎么带细软?”
耿正说:“您来看了便知。我们走之前不想声张了。上月的房租我已经交清,这几天的租金,麻烦您等我们走了之后再与房东按照半月价结算吧,走之前我将租金留下就是了。”
次日一早,耿正和耿直就去不远处的骡马车市上去了。在这个挺大的市场上,兄弟俩很快就买到了一头高大健壮,纯白色皮毛的骡子和一挂尺寸很大,并且带有一个宽大车棚的平板车。为这头骡子配好马鞍龙头和驾车辕套,并且备了一些草料,再买上一杆长鞭之后,兄弟二人就赶着骡车转到了寿器铺,在那里买了一口油漆好了的薄皮寿棺、一面招魂幡,以及棺头彩绘和金纸、银纸什么的;另外,又买了一些香火、纸钱、点心、水果等祭祀用品。
路过日用杂货店时,耿正让弟弟牵骡子站定了,自己进去买了一把铁锹和两根又粗又长的捅火棍。
兄弟俩赶着骡车回到租住小院儿门口时,耿直牵住大白骡,耿正推开门,在门槛儿的里、外两边儿各垫了一个斜坡,然后小心地将骡车赶进了院子里。耿直扶住车辕,耿正将骡子卸了,临时拴在南房里。俩人将平板车支平支稳了之后,就将垫在门槛儿两边儿的斜坡铲掉了,随手将院门关上。此时,耿英已经将三人的所有衣物和这些年以来买的所有书籍都仔细规整好了。见哥哥和弟弟将骡车和寿棺等都置办齐了,就吩咐他们去洗手擦脸喝水歇息一下,自己先将所有的香火、纸钱、点心、水果等祭祀用品用一个大包袱包起来。然后,再用剪刀把所有的金纸和银纸都剪成三角形状,又搅了小半盆儿浆糊。
简单吃了点儿午饭后,兄妹三人就在平板车上将棺头彩绘贴好了,再由耿正满蘸墨汁,端端正正地在彩绘的右上竖行书小楷:先考:居中竖行书大楷:耿得喜;左下竖行书小楷:归家。再书写一副挽联贴在棺头彩绘旁边的寿棺边框上,其上下联分别为:高风传乡里,亮节昭后人;横批:风范长存。最后,兄妹三人又将剪成三角形状的金纸和银纸随意地贴在寿棺的其余表面上。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8-10 09:20:02 +0800 CST  
第94回 老乡四人话别情(续)
完成寿棺的外包装后,兄妹三人就将所有的金条和其余的封银全部码在寿棺的底部,并且将准备带回家的所有贵重物品也平摊开了铺在金条和封银的上面,再在上面铺上几条厚薄不等的褥子。然后,再为那个闭眼沉睡的男模特儿套上寿衣,安放在褥子上。
耿正仔细看看模特儿的脸,说:“它的脸这样光鲜有些不妥,咱们还应该在这上面弄点什么才好!”
耿英想一想,就去厨房灶膛里刮了一些煤灰,铲来了放在剩余的浆糊里边,搅拌搅拌,在模特儿的面部胡乱地涂抹一番,再撒上一些杂七杂八的调料粉末。闻一闻还嫌味道不够,再去厨房拿来一块儿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也捏巴烂了涂抹在模特儿的面部、头顶和脖子上。
耿直捏着鼻子说:“够了,够了,再臭,咱们就没法儿坐车了!”
耿正说:“没事儿,一会儿盖上棺盖就闻不到了!”
说着,耿正将一个可以盖住半个脸的大礼帽戴在模特儿的头上,耿英再用白布将模特儿整个儿给蒙上,周围又紧紧地挤满各种衣物。三个人仔细检查一下没有什么遗漏了,就用几个大铁钉子将寿棺的盖子钉了起来。
然后,兄妹三人又用白纱将骡车的车棚也布置成了普通送灵车的样子。
让兄妹三人非常高兴的是,这挂平板车的车架和车棚内部都相当宽敞。除了在后面的车架上可以捆扎两袋草料之外,在车棚里边还可以将兄妹三人需要带回家去的所有行囊,以及那个大大的软皮箱、一个大大的礼品包,还有另外的两个小包裹全都放上。在那个大大的礼品包里边,包着准备送给武昌镇上白娘娘一家人的礼品;在另外的两个小包裹里边,一个里边包了给黄河边上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准备的南方特色点心和糖果,另一个则包了给梁爷爷和梁奶奶上坟的祭品,以及准备在过江前祭奠白幺爹的东西。而且在寿棺的旁边,还可以挤坐得下兄妹三人。那两条刚买的又粗又长的捅火棍,也分别放到了铺在车内的一条厚褥子下面的两侧。
晚上,李老乡如约送来了亲自为爹娘买的各种祭品。看了耿正兄妹三人如此安排随行细软,不禁大加赞赏:“真正好主意!”
随后又连连惋惜:“只可惜我们不能再一起经营商铺了!唉,回去吧,既然你们一意返乡,就回老家做你们的事业去吧!我相信,以你们超凡的心机,无论做什么,都一定会大获成功的!”
耿正笑着说:“那我们兄妹们就借李叔您的吉言啦!”
耿英说:“李叔叔您也一样,诚信大义加上灵活而又有远见的头脑,您一家人今后的生意一定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的!”
耿直也说:“我们回去以后,肯定会很想念叔叔、婶子和弟弟妹妹呢!”
李老乡动情地说:“我和你们婶子,还有你们的弟弟妹妹也一样啊!”
又叙了一会儿话,时间有些不早了。耿正说:“咱们不能让时间停止不走啊!李叔叔,就此告辞吧。希望咱们后会有期!得空了,请您和婶子带弟弟妹妹们来我们的老家‘三六九镇’看看,住些日子!”
李老乡唏嘘不已,说:“唉,但愿吧,只怕是在睡梦中的事儿了呢!”
随后,耿正将住房、厨房和院门儿的钥匙全部交给李老乡,说:“半个月的租金我会放在厅房这个大抽屉里边。过几天您来拿了,与房东结算清楚就行了!厨房里的米面油盐和南房里的柴火煤炭什么的,您看着收拾吧。”
李老乡说:“你们不要留租金了,那些东西也不用收拾的。我已经和房东说好了,等你们走后,我们一家人就搬过来住了。这边离咱们的铺子近,来来去去的方便!”
耿英说:“这样很好,这个院子什么都有,住着非常方便呢!”
李老乡说:“是个不错的小院儿,我正在考虑干脆买下来得了!”
耿直说:“这是个好主意!”
耿正笑着说:“李叔,我们三个刚才还说了,走之前要把那个大水缸里的水全部清理干净了,再把它悠回厨房里呢!这不你们全家人要搬过来住了嘛,那这个缸怎么办呢?要不还就放在院儿里晒水吧!厨房里不需要它,还占地方!”
李老乡也笑着说:“当然不用悠回去了,放在院儿里晒水是一个多好的主意啊!”
略迟疑一下,李老乡还是问:“我明儿还是过来送送你们吧!”
耿正赶快说:“不用送。我们一早起来就悄悄地走了!”
说罢,兄妹三人将李老乡送出门来,双方恋恋不舍挥泪告别。
返回身来关上院门儿,给骡子饮好水添上草料以后,兄妹三人简单洗漱一番就抓紧时间赶快歇息了。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8-10 13:42:33 +0800 CST  
第95回 大榆树下祭故人
(“送灵车”归家图安全,进客栈避嫌红布蒙;大榆树下祭故人,不巧路被贼跟踪。)
次日正好是农历腊月初九,也算是碰巧赶上了一个出行的“黄道吉日”。天儿还没有大亮起来,耿正兄妹三人就早早地收拾利落了。他们简单地吃了早饭,把饭锅碗筷什么的洗刷干净规整放置好后,又在小院儿各屋各处仔细检查了一番,发现确实已经没有任何遗漏和不妥了,就各自穿好孝服。耿直帮着哥哥套上骡车,耿英轻轻打开院门。耿正拿起铁锹,在门槛儿的里、外两边重新垫上一个斜坡。耿直从哥哥手里接过铁锹,耿正轻轻驾驭骡车出了院门,耿直马上就将里边的斜坡铲掉了。耿英随即拉上院门,锁上门锁。最后,耿正从弟弟手里拿过铁锹,把院门外边的斜坡也铲干净,并且将铁锹插到了装在车后的两个草料袋子之间。
耿直有些不解,奇怪地小声说:“哥,咱带这把铁锹干啥啊?你昨儿个买这把铁锹时,我就认为是多余呢,南房里不是已经有一把了嘛!原来,你是要带上啊!”
耿正说:“带上吧,万一路上需要铲一铲,垫一垫的,有个家伙什儿使用总会好一点儿的。再者说了,万一路上碰到了野狗什么的,还可以作为武器使呢!”
耿直说:“不是已经带了两条捅火棍了嘛,难道说你还要给我姐也带一件长武器不成!”
耿正笑而不答。耿英说:“小直子啊,有咱哥操持着,你就是个长不大的样子。好好儿留心学着点儿啊!”
耿直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小声儿说:“我学着呢,只不过是总也赶不上咱哥罢了!”
耿正拍拍弟弟的肩膀,怜爱地说:“也难为你了,小小年纪就跟着我们一起四处颠簸!好在你现在长得比我当年离家的时候还高大壮实。回去见了咱娘,哥哥姐姐也好有个交代了。”
耿正一边说着话,一边接过耿英递过来的招魂幡,将其牢牢地插在车棚的左前侧。
然后,耿英先上车坐在车棚子里边,耿正坐在驾车位置,耿直坐在哥哥对面的辕条后面。如此,这挂装扮得像模像样的“送灵车”就在晴好天日里的微微晨曦中,悄悄地出发往景德镇的方向去了。
按照事先设想好的,每日黄昏入住客栈之前,耿正兄妹三人就在客栈门口脱掉孝服,将招魂幡也拔了一起放回车棚内,然后用大红色篷布将整个车棚都严严实实地蒙上,并将四角用绳子系牢。然后,兄妹三人只穿一般衣服,随身携带一个软皮箱,赶着骡车很礼貌地走进客栈。沿途各客栈那些负责接待的伙计,一听说是个“灵车”本来是有一些忌讳的,但看到这送“灵”的三个孝子倒还挺懂事,不但脱了孝服才进客栈,而且还知道进门之前将车棚用红布蒙上,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甚至有的客栈伙计还出于同情怜悯的心情,会给耿正兄妹三人以及拉“灵车”的大白骡一些额外的优待和照顾呢!
每日里昼行夜宿不提。就在出发返家第五天的上午,白色大骡子拉着这挂大块头的平板车在景德镇北门外老梁头夫妇的坟前停了下来。兄妹三人跳下车,耿正将骡子拴在坟前的那棵大榆树上。耿英从车里取出香火、纸钱、点心、水果等祭品,三个人在这一对善良而命运坎坷的老人家的坟前并排跪了下来,齐声说:“梁爷爷,梁奶奶,我们来看望您二老了!”
自从去杭州发展以来,耿家兄妹三人再不曾专程来为老人家上过坟。坟头上的杂草已经长了半人多高了,显得很是荒凉。是啊,可怜的老人没儿没女,是没有人会在清明、鬼节和寒衣节这些传统的祭祖日子里来给他们上坟的。此刻,兄妹三人跪在两位老人的坟前,心里都感到非常悲切。他们是这两位已故老人唯一的上坟之人啊,而如今他们也要返回故乡去了。今后,这里将不再会有谁来烧纸祭奠了,也没有人知道,在这杯红土下,安息着两位曾经饱受人世间凄风苦雨吹残的善良老人!
当所有的纸钱都焚烧完毕之后,耿正兄妹三人朝着坟头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耿正说:“梁爷爷,梁奶奶,我们要回老家去了,今后恐怕不能再为二老上坟了……”
耿正泣不成声,说不下去了。
耿英也流着眼泪说“梁爷爷,梁奶奶,我们虽然回去了,但我们会在每一年的清明、鬼节和寒衣节,在家乡的十字路口上为你们烧纸的。冥府的神差会将足够的钱财给二老送来,你们在那个世界里一定会生活得很好很好的!”
耿直说:“梁爷爷,梁奶奶,我们会永远想念你们!”
说完,三人起身,将坟头上高一些的杂草全部拔掉,又在土坟的周围走了一圈。
耿正说:“今儿个不是清明节,可我还是想给爷爷奶奶的坟头上添一些土!”
耿英说:“添吧,就当我们是提前为爷爷奶奶上坟了!”
耿直也说:“姐姐说得对,就当我们是提前为爷爷奶奶上坟了!”
于是,耿正从骡车后面车架上捆扎着的两袋子草料之间抽出铁锹,为这座荒坟添上了厚厚的红土。然后,兄妹三人在坟头前站了好一会儿。
耿英说:“听咱娘说过,为故人的坟头上添土就相当于是给他们修缮房屋呢!”
耿直说:“我看咱哥添的土不只是修缮了,是盖了新房子嘞!”
耿正捡一块儿石头把铁锹蹭一蹭,说:“是盖了新房子啦!就让爷爷奶奶舒舒服服地住着吧!”
耿正说完,把铁锹重新插进两袋子草料之间,然后解开了大白骡的缰绳。兄妹三人最后再回头望望梁爷爷和梁奶奶的那个已经完完全全地被新土覆盖起来了的坟墓,默默地上了车。耿正轻轻地指挥骡车重新转上大道,不紧不慢一直往西而去了。
摆在坟前的所有点心和水果等祭品,就让两位老人家慢慢地享用吧!
走不多远,耿正突然望见前面的道路边上站着一个人。让人颇感奇怪的是,那人并不走来,也不走去,而只是一味地站在那里不断地东张西望着什么。待到走近了又发现,那人歪戴着一顶半新不旧的茶色圆顶帽子,在没有被帽子盖住的左侧额头上有一道很长的紫色疤痕,耿正的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他清楚地记着,在梁爷爷和梁奶奶遭遇入宅窃贼抢财伤人的那天,由于那个窃贼出手太狠,他只好就手从烤饼炉的旁边操起一条又粗又长的捅火棍照着其脑袋狠狠地打了下去。尽管当时天色昏暗没有看清楚那贼的面孔,但个头应该跟眼前的这个人差不太多。根据当时那窃贼的惨叫声,估计他受伤不轻。而眼前的这人有些贼头贼脑的,而且那道明显的疤痕正好是当时捅火棍落下去的左侧额头上……
这样想着,耿正表情肃穆,目不斜视地稳稳坐在车上从他身旁经过。
一会儿,后边传来一声呼哨声。耿正略略回头望去,发现那个人的身边又多了两个人,并且三个人还在那里指指点点地说着什么。
耿正没有吭声,继续以不变的速度赶车前行。
又走了一会儿,后面好像再看不见什么人了。耿正略微放心一些,扬鞭驱赶大白骡加快赶路。为了不让弟弟妹妹担心,耿正只是故作轻松地说:“咱这头大白骡好脚力啊!就这样的速度,用不了两天时间,咱们就可以到达‘望山寨’大路边上大哥大嫂开的那个小饭店了。”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8-11 08:07:18 +0800 CST  
@cbb11 2016-08-11 05:12:52
学习!
-----------------------
谢谢,互勉!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8-11 09:10:02 +0800 CST  
第96回 望山寨回谢大恩人
(当年小小夫妻店,如今发达生意兴;重逢欢喜道不尽,更喜大哥也姓耿。)
耿家兄妹仨在景德镇北门外给过世将近七年的梁老夫妇上完坟转上大道之后,路边上站着的可疑之人引起了耿正的注意。尽管很担心有歹人在道上打劫,但他并没有流露出一点儿声色。不过,当他回头望不见后面的可疑人后,还是扬鞭驱赶大白骡尽量地加快赶路,以远离那个曾经有飞贼出没的是非之地。
如此,精神抖擞的大白骡拉着大块头的带车棚平板车,载着耿家兄妹三人及其所有的行囊一路疾走。两天后的半上午时分,坐在车前的耿正和耿直远远地望到,在这条东西大道的北侧出现了一大片房舍。耿正驾驭大白骡以更快的速度往前赶去,一眨眼的功夫就快到近前了!
“吁——”
耿正一声召唤,大白骡立刻止住了疾走的步伐,轻轻晃一晃大脑袋稳稳地将骡车停靠在路边上。
耿英从车里探出头来问:“是不是快到了?”
坐在左侧车辕后面的耿直说:“姐,这地方有点儿像呢,但房舍比原来多了不少耶!”
耿正说:“应该就是了!房舍多了很正常啊,都七年半了,哪里有不发生变化的呢!”
于是,兄妹三人都跳下车来,将各自的孝服脱了放到车里,又拿出干净的外衣穿戴整齐了。耿正将招魂幡取了放到车内,耿英取出大红色篷布,三人一起动手把车棚全部蒙上系扎好了。然后,耿正牵着大白骡,大家一起快步往西,朝着那一大片房舍走去。
很快就走到近前了,但路边上原来那个小饭店的地方,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骡马大店!再仔细观察,门口两边各挂着一个醒目的招牌,左边招牌上写的是:望山寨耿记骡马店;右边招牌上写的是:望山寨耿记饭庄。
耿正兄妹三人看了这两个招牌,直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半晌,耿直脱口而出:“怎么,大哥和咱们同姓?还有饭庄,在哪里啊?”
耿英说:“招牌挂在门口,肯定是在大院儿里啦!”
耿正说:“别忙,我们打听一下这家店主可是我们要找的那位大哥!”
这时候,有两个约莫像本地人的老头儿从骡马店的门前走过,耿正赶快拱手问道:“请问二位老伯伯,这家店主是什么时候在这个地方开店的?七年半之前就在这个位置上开夫妻小饭店的那位大哥叫什么名字?现在哪里?”
两老头儿面面相觑,其中的一个说:“怎么?这位小兄弟你多长时间了没有来过这里?你这问的不就是一个人吗!”
另一个老头儿说:“你得了吧,出门人哪能像你我一样对本村儿的人和事了如指掌呢,告诉他们就是了。这家店主名叫耿大业,是本村人,十年前就在这个位置开了一个小饭店,后来与青梅竹马的本村李家闺女成婚,小夫妻俩一起开店。由于夫妻俩的人缘极好,生意越做越大,这不,两前年小饭店就变成了骡马店啦!当然,饭店的门面也扩大了。诺,你们瞧,大院儿内西边一溜儿十大间房子都是他们家开的饭店!哦,不,现在不叫饭店了,改叫饭庄!”
早先搭话的老头儿也说:“进去吧,这里吃住都是极方便的。对啦,你们还是故知呢,找你们的耿大哥去吧,他叫耿大业,已经有了一个五岁的男娃儿了!”
兄妹三人喜出望外。耿正连声说:“多谢多谢!多谢二位老伯伯热情指点!我们这就进去找耿大哥和耿大嫂了!”
“不谢不谢!”
俩老头儿笑着走了。
耿英迅速解开并掀起篷布的一角从车内取出大皮箱,耿直接过来提在手里。耿英腾出手来赶快麻利地将篷布重新系扎好了。
耿正激动地牵起大白骡,耿英和耿直跟随在大平板车的后面,一起快步走进骡马店的大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伙计迎上来问:“请问三位客官,你们是来小店吃饭还是住宿啊?”
耿正说:“我们要见你们耿掌柜的,麻烦您帮助通报一下好吗?”
伙计说:“那好啊,请各位稍等片刻!”
说着一转身迈开大步直冲正面中间的一间房子去了。随着伙计的身影,耿正看到在这间房子的门口挂着写有“柜房”的大木牌。
只听伙计一边进门一边大声说:“耿掌柜,快去看,有一挂用红布蒙了的大骡车进咱们店了,一共三个人呢,说是要见你!”
话音刚落,那个让耿正兄妹三人经常回忆起来的,并且由于回忆而越来越熟悉的大哥快步走出来了。七年半过去了,昔日的那个年轻大哥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结实的壮年汉子,但依然还是一脸的善良和慈祥模样。
看着眼前这面带欣喜且激动不已的三个年青人,耿大业一时间愣在了那里。略停顿一下,他试探着问:“请问,你们是?”
耿正顺手将大白骡的缰绳递给那位报信的伙计。兄妹三人一起上前眼含热泪给大哥深深施礼,耿正声音哽咽地说:“大哥,您可记得七年半之前的夏天,山那边发生溃坝的当晚,您和大嫂曾经挽留落难的仨兄妹在您的小饭店里住了一夜,还……”
耿大业傻傻地张大嘴巴:“啊!你们是……”
“是我们!我们要回老家去了,特地来看望您和大嫂的……”
“快请进屋说话!这骡车怎么……”
“咱们慢慢细说!”
耿大业吩咐伙计将骡车赶进靠里边的大车棚内,将骡子卸了喂上草料。
伙计牵起大白骡进车棚去了。
耿大业伸出有力的大手抓住耿正的双肩晃一晃,激动地大声说:“好兄弟,好兄弟啊!”
再转过来抓住耿直的双肩晃一晃,高兴地说:“小兄弟,你长大了,个头比你哥哥当年还高呢,长得也真像啊!”
再仔细地端详耿英,拍一拍她的肩膀,说:“好妹子,了不起啊!”
他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七年多了,我和你们大嫂经常想起你们来,老惦念呢!咱们到家里说话,你们大嫂又快生娃了,在家里歇着呢。”
说着朝大院的西北方向扬扬头,说:“喏,就在大院儿里……”
当他领着耿正兄妹仨往家里走去时,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娃儿忽然从靠北边的屋子里跑了出来,口里还欢叫着:“爹,我在屋里就能听见是你回来了!”
一边说着,一边就高兴地向耿大业扑来。耿正和耿英同时蹲下身来准备抱他,小家伙却像泥鳅一样“哧溜”一下就窜到了耿大业的身后。
耿大业把小家伙拉到身前来,挨个儿指着耿正、耿直和耿英对他说:“小铁蛋儿,这是大叔叔、这是二叔叔、这是姑姑,快叫啊!”
小家伙眨巴着小眼睛看看三人,再抬头看看爹爹。耿大业再说一遍:“叫大叔叔、二叔叔、姑姑!”
这一回,小家伙亮着小嗓子叫了。耿英高兴地答应着将小家伙抱起来,欣喜地说:“你叫小铁蛋儿,好一个可爱的小铁蛋儿啊!”
这边正高兴着呢,耿大嫂听着外面热闹的说话声也出来了。她已经怀孕八个多月了,笨拙地挺着大肚子一边往前走一边问:“他爹,这是……”
耿英一看见大嫂如此模样,赶快将小铁蛋儿递到耿正怀里,跑过来扶住她的胳膊,说:“大嫂,我们就是你和大哥七年半以前曾经留宿,照顾过的那落难的仨兄妹啊!大嫂你别激动,我们进屋里慢慢说话!”
大嫂怎么能不激动呢,由耿英扶着一边往屋里走,一边就在淌眼泪了。她激动地絮叨着:“妹子,我不是在做梦吧?我做了很多回像这样的梦呢!醒了就和你们大哥说,不知道你们到了景德镇以后怎么样了。你们那么小,多不容易啊!”
说着话,大家一起进了屋里。大哥和大嫂让兄妹三人坐下,赶快忙着沏茶。
耿英对大嫂说:“嫂子你就甭忙活了,快坐着吧,我来帮大哥沏茶!”
大嫂说:“没事儿,动一动好。都是你们大哥,非要我歇着,哪里用得着呢!”
屋里非常宽敞明亮。一张颇大的八仙桌摆在起居室的中间,旁边放着六把漂亮的铜漆木椅。靠里边的一侧放了一个酒柜,另一侧摆了一个台桌,桌上放了水罐,旁边是一盘茶具,上面盖着雪白的台布。在正面墙上还挂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
泡上茶后,大嫂问:“你们一直在景德镇?看来情况实在是很好呢!对啦,你们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好多的话都还没有问呢!”
耿直抢先将他感觉最重要的说了出来:“我们也姓耿,哥哥叫耿正、姐姐叫耿英、我叫耿直……”
耿英接着说:“我们是从杭州返回来的,要回老家山西……”
看耿大业夫妇听得直瞪眼儿,耿正赶快伸手示意弟弟和妹妹都不要再说下去了。他说:“你俩这样没头没脑地抢着说不好,让我来慢慢说给大哥大嫂听吧!对啦,我们先把带来的礼物交给大哥大嫂!”
耿直听了,赶快打开放在身边的大皮箱。耿正把红漆木匣子取出来放在八仙桌上,耿大业夫妇几乎同时问:“兄弟,你这是……”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8-11 13:46:50 +0800 CST  
第96回 望山寨回谢大恩人
(当年小小夫妻店,如今发达生意兴;重逢欢喜道不尽,更喜大哥也姓耿。)
耿家兄妹仨在景德镇北门外给过世将近七年的梁老夫妇上完坟转上大道之后,路边上站着的可疑之人引起了耿正的注意。尽管很担心有歹人在道上打劫,但他并没有流露出一点儿声色。不过,当他回头望不见后面的可疑人后,还是扬鞭驱赶大白骡尽量地加快赶路,以远离那个曾经有飞贼出没的是非之地。
如此,精神抖擞的大白骡拉着大块头的带车棚平板车,载着耿家兄妹三人及其所有的行囊一路疾走。两天后的半上午时分,坐在车前的耿正和耿直远远地望到,在这条东西大道的北侧出现了一大片房舍。耿正驾驭大白骡以更快的速度往前赶去,一眨眼的功夫就快到近前了!
“吁——”
耿正一声召唤,大白骡立刻止住了疾走的步伐,轻轻晃一晃大脑袋稳稳地将骡车停靠在路边上。
耿英从车里探出头来问:“是不是快到了?”
坐在左侧车辕后面的耿直说:“姐,这地方有点儿像呢,但房舍比原来多了不少耶!”
耿正说:“应该就是了!房舍多了很正常啊,都七年半了,哪里有不发生变化的呢!”
于是,兄妹三人都跳下车来,将各自的孝服脱了放到车里,又拿出干净的外衣穿戴整齐了。耿正将招魂幡取了放到车内,耿英取出大红色篷布,三人一起动手把车棚全部蒙上系扎好了。然后,耿正牵着大白骡,大家一起快步往西,朝着那一大片房舍走去。
很快就走到近前了,但路边上原来那个小饭店的地方,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骡马大店!再仔细观察,门口两边各挂着一个醒目的招牌,左边招牌上写的是:望山寨耿记骡马店;右边招牌上写的是:望山寨耿记饭庄。
耿正兄妹三人看了这两个招牌,直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半晌,耿直脱口而出:“怎么,大哥和咱们同姓?还有饭庄,在哪里啊?”
耿英说:“招牌挂在门口,肯定是在大院儿里啦!”
耿正说:“别忙,我们打听一下这家店主可是我们要找的那位大哥!”
这时候,有两个约莫像本地人的老头儿从骡马店的门前走过,耿正赶快拱手问道:“请问二位老伯伯,这家店主是什么时候在这个地方开店的?七年半之前就在这个位置上开夫妻小饭店的那位大哥叫什么名字?现在哪里?”
两老头儿面面相觑,其中的一个说:“怎么?这位小兄弟你多长时间了没有来过这里?你这问的不就是一个人吗!”
另一个老头儿说:“你得了吧,出门人哪能像你我一样对本村儿的人和事了如指掌呢,告诉他们就是了。这家店主名叫耿大业,是本村人,十年前就在这个位置开了一个小饭店,后来与青梅竹马的本村李家闺女成婚,小夫妻俩一起开店。由于夫妻俩的人缘极好,生意越做越大,这不,两前年小饭店就变成了骡马店啦!当然,饭店的门面也扩大了。诺,你们瞧,大院儿内西边一溜儿十大间房子都是他们家开的饭店!哦,不,现在不叫饭店了,改叫饭庄!”
早先搭话的老头儿也说:“进去吧,这里吃住都是极方便的。对啦,你们还是故知呢,找你们的耿大哥去吧,他叫耿大业,已经有了一个五岁的男娃儿了!”
兄妹三人喜出望外。耿正连声说:“多谢多谢!多谢二位老伯伯热情指点!我们这就进去找耿大哥和耿大嫂了!”
“不谢不谢!”
俩老头儿笑着走了。
耿英迅速解开并掀起篷布的一角从车内取出大皮箱,耿直接过来提在手里。耿英腾出手来赶快麻利地将篷布重新系扎好了。
耿正激动地牵起大白骡,耿英和耿直跟随在大平板车的后面,一起快步走进骡马店的大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伙计迎上来问:“请问三位客官,你们是来小店吃饭还是住宿啊?”
耿正说:“我们要见你们耿掌柜的,麻烦您帮助通报一下好吗?”
伙计说:“那好啊,请各位稍等片刻!”
说着一转身迈开大步直冲正面中间的一间房子去了。随着伙计的身影,耿正看到在这间房子的门口挂着写有“柜房”的大木牌。
只听伙计一边进门一边大声说:“耿掌柜,快去看,有一挂用红布蒙了的大骡车进咱们店了,一共三个人呢,说是要见你!”
话音刚落,那个让耿正兄妹三人经常回忆起来的,并且由于回忆而越来越熟悉的大哥快步走出来了。七年半过去了,昔日的那个年轻大哥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结实的壮年汉子,但依然还是一脸的善良和慈祥模样。
看着眼前这面带欣喜且激动不已的三个年青人,耿大业一时间愣在了那里。略停顿一下,他试探着问:“请问,你们是?”
耿正顺手将大白骡的缰绳递给那位报信的伙计。兄妹三人一起上前眼含热泪给大哥深深施礼,耿正声音哽咽地说:“大哥,您可记得七年半之前的夏天,山那边发生溃坝的当晚,您和大嫂曾经挽留落难的仨兄妹在您的小饭店里住了一夜,还……”
耿大业傻傻地张大嘴巴:“啊!你们是……”
“是我们!我们要回老家去了,特地来看望您和大嫂的……”
“快请进屋说话!这骡车怎么……”
“咱们慢慢细说!”
耿大业吩咐伙计将骡车赶进靠里边的大车棚内,将骡子卸了喂上草料。
伙计牵起大白骡进车棚去了。
耿大业伸出有力的大手抓住耿正的双肩晃一晃,激动地大声说:“好兄弟,好兄弟啊!”
再转过来抓住耿直的双肩晃一晃,高兴地说:“小兄弟,你长大了,个头比你哥哥当年还高呢,长得也真像啊!”
再仔细地端详耿英,拍一拍她的肩膀,说:“好妹子,了不起啊!”
他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七年多了,我和你们大嫂经常想起你们来,老惦念呢!咱们到家里说话,你们大嫂又快生娃了,在家里歇着呢。”
说着朝大院的西北方向扬扬头,说:“喏,就在大院儿里……”
当他领着耿正兄妹仨往家里走去时,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娃儿忽然从靠北边的屋子里跑了出来,口里还欢叫着:“爹,我在屋里就能听见是你回来了!”
一边说着,一边就高兴地向耿大业扑来。耿正和耿英同时蹲下身来准备抱他,小家伙却像泥鳅一样“哧溜”一下就窜到了耿大业的身后。
耿大业把小家伙拉到身前来,挨个儿指着耿正、耿直和耿英对他说:“小铁蛋儿,这是大叔叔、这是二叔叔、这是姑姑,快叫啊!”
小家伙眨巴着小眼睛看看三人,再抬头看看爹爹。耿大业再说一遍:“叫大叔叔、二叔叔、姑姑!”
这一回,小家伙亮着小嗓子叫了。耿英高兴地答应着将小家伙抱起来,欣喜地说:“你叫小铁蛋儿,好一个可爱的小铁蛋儿啊!”
这边正高兴着呢,耿大嫂听着外面热闹的说话声也出来了。她已经怀孕八个多月了,笨拙地挺着大肚子一边往前走一边问:“他爹,这是……”
耿英一看见大嫂如此模样,赶快将小铁蛋儿递到耿正怀里,跑过来扶住她的胳膊,说:“大嫂,我们就是你和大哥七年半以前曾经留宿,照顾过的那落难的仨兄妹啊!大嫂你别激动,我们进屋里慢慢说话!”
大嫂怎么能不激动呢,由耿英扶着一边往屋里走,一边就在淌眼泪了。她激动地絮叨着:“妹子,我不是在做梦吧?我做了很多回像这样的梦呢!醒了就和你们大哥说,不知道你们到了景德镇以后怎么样了。你们那么小,多不容易啊!”
说着话,大家一起进了屋里。大哥和大嫂让兄妹三人坐下,赶快忙着沏茶。
耿英对大嫂说:“嫂子你就甭忙活了,快坐着吧,我来帮大哥沏茶!”
大嫂说:“没事儿,动一动好。都是你们大哥,非要我歇着,哪里用得着呢!”
屋里非常宽敞明亮。一张颇大的八仙桌摆在起居室的中间,旁边放着六把漂亮的铜漆木椅。靠里边的一侧放了一个酒柜,另一侧摆了一个台桌,桌上放了水罐,旁边是一盘茶具,上面盖着雪白的台布。在正面墙上还挂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
泡上茶后,大嫂问:“你们一直在景德镇?看来情况实在是很好呢!对啦,你们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好多的话都还没有问呢!”
耿直抢先将他感觉最重要的说了出来:“我们也姓耿,哥哥叫耿正、姐姐叫耿英、我叫耿直……”
耿英接着说:“我们是从杭州返回来的,要回老家山西……”
看耿大业夫妇听得直瞪眼儿,耿正赶快伸手示意弟弟和妹妹都不要再说下去了。他说:“你俩这样没头没脑地抢着说不好,让我来慢慢说给大哥大嫂听吧!对啦,我们先把带来的礼物交给大哥大嫂!”
耿直听了,赶快打开放在身边的大皮箱。耿正把红漆木匣子取出来放在八仙桌上,耿大业夫妇几乎同时问:“兄弟,你这是……”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8-11 13:53:14 +0800 CST  
第96回 望山寨回谢大恩人(续)
耿正把木匣子轻轻揭开,将里面红绸衬垫上安放着的那个制作工艺非常精美的大元宝双手捧起来,恭恭敬敬地送到大哥大嫂的面前,说:“这个元宝是专门为大哥大嫂定制的,她既代表了我们兄妹三人的一点儿小小的心意,更表达了我们对大哥大嫂慈善仁厚高尚品德的崇高敬意,请大哥大嫂收下!”
耿大业夫妇接过来仔仔细细看过几遍,眼含热泪说:“如此贵重的礼物我们怎么可以接受呢?”
耿英说:“礼物再贵重,也比不上大哥大嫂在我们最艰难的时候,给予我们的关爱和叮嘱那样弥足珍贵!”
耿直也说:“大哥大嫂仁慈的心和语重心长的话,支撑着我们走过了那段最难的岁月,那些话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耿大业夫妇听兄妹三人如此说,都含泪连连点头,摇头,再点头……
耿大业说:“好,好,好,弟弟妹妹们不要说了,这份厚礼大哥大嫂收下了!今后,我们要把她作为镇店之宝,用来勉励后人,以慈善仁厚的品德来做人和做事!”
耿英又拿起四块丝绸,对耿大业夫妇说:“这四块衣料是杭州的特产,这厚实一些的大哥和大嫂各做一件长袍冬日里穿,薄柔的做单裳吧,夏天穿非常凉快呢!”
“这,这……”
耿大业夫妇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耿英随后又拿出三个精致的首饰盒,轻轻地揭开其中的一个,取出一枚金灿灿的戒指郑重地戴在大嫂左手的无名指上,说:“嗨,大小正合适呢!”
耿大嫂声音颤抖地说:“这,这,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怎么可以呢!”
“大嫂,你配接受这个礼物!”
说着,耿英揭开另一个首饰盒,取出一个漂亮的小银锁给小铁蛋儿戴上;再将另一个首饰盒递给大嫂,说:“这里也是一个小银锁,送给快要出生的小侄儿或小侄女吧!”
耿直说:“光顾了说话,这里还有杭州好吃的点心呢,到现在了也没有给小铁蛋儿吃一块儿!”
耿英笑了:“这是几样点心。路上不方便多带,只能是尝尝了!”
说着,打开其中的一包,耿直赶快拿一块儿递给小铁蛋儿。
耿大业夫妇连声说:“看到你们这样好,我们就很高兴了,不可以带这么多东西啊!”
耿正说:“不多啊,只能说是略表心意而已了。大院儿里人杂,大嫂你把东西都收起来吧!回头我们慢慢说话。”
于是,耿大业帮着妻子把元宝连同红漆木匣子、绸料和那个没有揭开的首饰盒都放到卧房的箱子里,耿英也将其余的东西全部挪到靠里边的那个台桌上。耿大业夫妇俩人转身出来给大家倒上茶水,一起围坐在八仙桌旁说话。
耿正一边喝茶,一边慢慢地把他们兄妹三个去景德镇之初无奈在“盛元酒店”演奏说唱,以及赶走窃贼救了梁爷爷和梁奶奶、之后那场无情的瘟疫、“南北小饭庄”、巧遇稷山老乡、一起在杭州联手经营“昌盛丝绸行”等等经历有条有理地大致叙说了一遍。
耿大业夫妇听着,一会儿掉眼泪,一会儿又高兴地笑出声来,直搞得小铁蛋儿莫名其妙地不知道该做什么了。他一会儿依偎在娘的怀里用小手给娘抹眼泪,一会儿又爬在爹的膝盖上看爹含着眼泪欢笑。最后,尽然过来拉住耿英的手,瞪着一双黑眼珠不解地问:“姑姑,我爹和我娘怎么了?”
耿英把小铁蛋儿抱在怀里,擦一把眼泪说:“都是高兴的,你爹和你娘是太高兴了啊!”
耿大业连声说:“真不容易,真不容易,这些年你们吃了不少的苦啊!”
耿夫人说:“总算苦尽甘来了,真正是苍天有眼啊!”
耿正说:“是大哥大嫂高尚的义举和语重心长的嘱咐,给了我们活下去、奋斗下去的勇气、信心和力量啊!”
耿大业却说:“我们并没有做什么,是你们兄妹三个有骨气、能吃苦,一路干下来的啊!真正让大哥大嫂敬佩哪!”
于是,大家又各将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话探问叙说一会儿。
耿大嫂说:“你们也姓耿,真有这么巧的事儿啊。俗话说,‘一笔写不出来两个耿’,这不真成了一家人啦!”
耿英说:“是很巧呢,我们看到店门口的招牌时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呢!”
耿大业问耿正:“刚才妹子说,你们这是要回山西老家去?”
耿正说:“对,是要回山西老家的!父亲当年带我们兄妹三个千里迢迢的出来打拼,为的就是能够苦心创得一份家业,将来有能力在老家的镇子上建一座小学堂,再盖一个大戏台,好让家乡的娃娃们都有学上,也有一个能给乡民们宣扬忠孝礼仪的场所。父亲虽然遭遇不幸,但我们一定要回去实现父亲的愿望!”
耿大业说:“我明白了,叔父一定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才能培养出来你们这样的儿女啊!”
想一想,又犹犹豫豫地问:“刚才看到车棚蒙了红布,莫,莫不是……”
耿正说:“这是我妹妹的主意。为了路途安全,就把这挂大骡车的车棚装扮成了送灵车的模样。这一路上,只要入住客栈,我们都会用红篷布把整个车棚都蒙起来的,免得人家忌讳。”
耿直接着说:“我们三人还都穿了孝服,也都换下来放到车里边了!”
耿大业说:“这么做实在是好!路途遥远,安全确实是很重要的。你们别说,这一带有的时候还真得不很太平呢!”
说完了,略有所思不再说话。
耿大嫂却忙着问:“你们在老家可还有什么亲人啊?”
耿英说:“有娘和妹妹在等我们回去呢!”
耿直调皮地说:“哥哥和姐姐还有各自青梅竹马的心上人呢!”
耿正假装生气地瞪了弟弟一眼,说:“你啊,什么时候也忘记不了贫嘴!”
于是,大家愉快地叙话,逗小铁蛋儿玩儿……
看看已经到了该吃午饭的时间了,耿大业站起来说:“你们先喝茶说话,我亲自给咱们做饭去!”
又念叨了一遍:“耿正、耿英、耿直,好名字!”
快嘴耿直说:“大哥才是好名字呢,大业,干大事业的!”
耿大嫂笑着说:“是,是干大事业的!快去吧,你今儿个给咱弟弟妹妹们做饭就是最大的事业呢!”
耿正和耿英赶快说:“大哥,简单点儿啊,我们还想吃你做的香喷喷的面条,再加上几个大馒头!”
耿大业一边出门儿一边说:“好好好,你们和嫂子接着聊,今儿个的午饭肯定有香喷喷的面条!”
功夫不大,一个伙计帮着耿大业把午饭端过来了,丰盛的饭菜将颇大的八仙桌摆得满满当当的。耿大业风趣地问耿正兄妹三人:“你们看,还差什么啊?”
大家齐声儿说:“面条!”
耿大业哈哈大笑,说:“对啦,我这就去给咱们端香喷喷的面条去!”
看着丈夫高兴地端面条去了,耿大嫂笑着说:“不是我夸他,想当年,你们大哥做的面条还真得是很受欢迎的一道主食呢!只是最近几年,陆陆续续地雇佣了一些炒菜做饭的人,他已经很少亲自下橱了。”
说着打开酒柜准备取出酒水酒杯什么的,耿正兄妹三人都说不会喝酒,咱们就免了。
一大盆儿香喷喷的面条端来了,大家高高兴兴地吃饭不提。



楼主 福寿山下一书虫  发布于 2016-08-11 20:57:51 +0800 CST  

楼主:福寿山下一书虫

字数:361720

发表时间:2016-06-05 05:1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11 22:18:17 +0800 CST

评论数:25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