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春秋:读春秋 无障碍

鲁国发生旱灾和蝗灾
(第7句)大雩(yú)。(桓公五年秋季,鲁国为求雨而举行大雩祭。)
这是发生旱灾而举行的求雨祭祀大典。这是《春秋》记载“雩祭”的开始,共记载21次。“大雩”本来是天子之祭礼,现鲁国也举行“大雩”祭礼,有僭礼之嫌。
(第8句)螽(zhōng)。(鲁国发生蝗虫灾害。)
“螽”,是说蝗虫成灾。鲁国天灾不断。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30 09:26:20 +0800 CST  
州国国君避难曹国
(第9句)冬,州公如曹。(桓公五年冬季,州国国君州公到曹国去。)
州国,姜姓,公爵。周武王灭商后,把原夏朝斟灌国姜姓封在州邑(今山东安丘县),建立州国,世称其国君为州公。
据《左传》记载,州公预料他的国家将发生危难,于是便路过鲁国,到同姓的曹国避难,从此不再回国。后来州国被杞国所灭,州国公族定居于淳于城(今安丘县东北,原为州国都城),后来复国,名淳于国,仍为公爵。亡国后,其族人以国名命姓,称“淳于”氏。
州国国君的爵位是周朝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最高等次的“公爵”,地位尊崇。享有公爵的诸侯国只有五六个,除了州国外,还有宋国、西虢国、虞国、卫国(由伯爵晋升为侯爵再晋升到公爵)。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爵位越高的,似乎衰亡得越快。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30 09:26:54 +0800 CST  
读春秋无障碍(桓公六年)鲁桓公生儿子

六、鲁桓公六年(周桓王十四年,乙亥年,前706年)
原文(共6句):桓公六年春正月,寔(shí)来。夏四月,公会纪侯于成。秋八月壬午,大阅。蔡人杀陈佗。九月丁卯,子同生。冬,纪侯来朝。
札记:《春秋》记载鲁桓公六年发生6件大事,共42字。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30 22:12:30 +0800 CST  
州公访鲁
(第1句)桓公六年春正月,寔来。(鲁桓公六年春季正月,州公这个人前来鲁国朝见。)
“寔”(shí),通“是”,代词,“此”“这”的意思。“寔来”,是说这个人来了。这个人是谁?是州国国君州公。他上年冬季到曹国去,现借路过的机会来朝见鲁国。这是不合规矩的,因此《春秋》说“这个人来了”。《左传》说州公真正不再回州国了。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30 22:13:12 +0800 CST  
楚、随斗法
《左传》补记:“楚武王侵随,使薳(wěi)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楚武王入侵随国,派遣大夫薳章去与随国谈判讲和,把军队驻扎在瑕地以等待谈判结果。随国派大夫少师主持和谈。)
随国,姬姓,侯爵,故地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周灭商后,坚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姬姓王族和大功臣为诸侯,建立邦国,作为藩篱拱卫周王室)的政策,为了监控南方蛮夷之国,周朝陆续在汉水以东以北和江、淮间,分封了一些姬姓或姻亲诸侯国(如随、唐、申、吕、曾等国,史称“汉阳诸姬”),其中随国是“汉阳诸姬”之首,是汉东大国。随国南接楚国,与楚国关系密切而复杂,后为楚国的附庸国,最终被楚国灭亡。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30 22:13:47 +0800 CST  
楚国,芈(mǐ)姓鬻(Yù)氏,子爵。楚人的祖先是玄帝颛顼(zhuān xū,黄帝之孙)的后人。商朝末年,颛顼后裔(yì)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和火师(祝融),协周灭商有功。周成王时,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始建楚国。楚人最初起源地在河南新郑(即祝融之墟,又名有熊之墟,“有熊”为黄帝的国号),后来逐渐南迁,与汉水中下游和长江中游一带荆蛮、濮(pú)人、苗蛮等原始民族杂居。楚人身份有点复杂而卑微,受到中原诸侯的歧视,被中原看成蛮夷,但被蛮夷看成华夏。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30 22:14:15 +0800 CST  
在楚武王熊通(前740年―前689年在位,前704年自称王号为“楚武王”)时期楚国开始崛起,大举进攻蛮夷。楚武王三十一年(鲁桓公二年,前71 0年),楚国势力快速扩张,蔡、郑二国开始畏惧楚国。楚武王三十五年(鲁桓公六年,前706年),楚武王入侵随国。
楚国令尹斗伯比向楚武王献计说:“在汉水东边的国家中,随国最大。我们仅靠武力伐随,难以取胜,不如用离间计对付它。如果让随国自高自大起来,它就必会抛弃小国。其他小国不支持随国,对我们楚国有利。我知道随国大夫少师这个人很骄傲自大,我们可用疲弱的士卒来蒙蔽他,助长他的傲气。”楚国大夫熊率却担心地说:“随国有大夫季梁在,恐怕没有什么效果吧。”斗伯比说:“这是为以后做打算,少师得到随君的宠信,我们姑且放长线钓大鱼。”楚武王就故意把军队搞得军容不整的样子来接待少师。
斗伯比这“示弱诱敌计”似乎要生效了。少师回随国后,就请求追击楚军。随侯正要答应,但睿智的季梁已识破楚国的奸计,就劝阻随侯说:“上天正帮助楚国,现在楚军显得疲弱,就是在引诱我们,君王何必急于攻打它呢?我听说小国之所以能匹敌大国,是小国有道,而大国君主沉溺于私欲。所谓有道,就是忠于人民而取信于神灵。国君总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忠;主持祭祀的祝史言辞真实公正地向上天汇报和祝祷,就是信。现在百姓饥饿困苦,而君王却骄奢淫逸,祝史用假大空的谎言浮夸功德,来祭祀上天,这样是行不通的。”随侯说:“我祭祀用的牲口既无杂色又肥大,黍稷供品也都很丰盛,为何不能取信于神明?”季梁说:“百姓,才是神明的主人。因此圣王先团结百姓,而后才致力于神明。君王不如致力于农事经济,推行伦理教育,团结宗族乡邻。现在百姓各有各的想法,鬼神没有依靠,君王一个人祭祀丰盛,又能求得什么福气呢?希望君王修明政教,亲近兄弟国家,以此来避免祸难。”听了季梁这番话,随侯茅塞顿开,心有戒惧,便听从劝谏,修明政教。楚国见随国君臣同心,政治清明,就不敢来侵伐随国。
楚、随斗法,第一局,随国胜。但日后楚随斗争,变数难料。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30 22:14:43 +0800 CST  
纪国求援于鲁
(第2句)夏四月,公会纪侯于成。(鲁桓公六年夏季,鲁桓公和纪侯在鲁国成地会见。)
因为上年夏季,齐僖公联合郑庄公,意图乘机袭击纪国,所以,纪侯前进鲁国求援,和鲁桓公商谈如何对付齐国灭纪的企图。在鲁隐公时代,纪国与鲁国关系密切,是姻亲友邦。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30 22:15:41 +0800 CST  
郑齐败戎,结怨于鲁
《左传》补记:北戎伐齐,齐侯使乞师于郑。郑大子忽帅师救齐。
齐国受到北戎的侵略,因抵挡不住戎人的凌厉攻势,齐僖公只好向郑庄公求援。郑庄公派太子忽率领军队救援齐国。六月,太子忽大败戎军,俘虏戎军两大主帅大良和少良,并砍下带甲戎军300人的首级献给齐国。当时,诸侯的大夫在齐国防守边境,齐国馈送他们食物,让鲁国来确定致送各国军队的先后次序。鲁国因依照周室所定次序,把郑国排在后面。郑太子忽认为自己功劳大,对此很有意见,十分恼怒。四年之后,郑国侵略鲁国,发生“郎地之战”。
当初,鲁桓公没有向齐国求婚之前,齐僖公就想把女儿文姜嫁给郑太子忽,但太子忽谢绝了。别人问为什么,太子忽说:“人人都有配偶,齐国是大国,文姜不适合做我的配偶。《诗经》说‘自求多福’,靠自己就行了,何必攀附齐国?”等他帮助齐国打败北戎后,齐僖公又请求把另一女儿嫁给他,但太子忽又坚决辞谢了。别人问其缘由,他说:“我没有为齐国做任何事,尚且不敢娶其女,现在受君父之命解救齐国的急难,反而娶齐女回来,这不是利用战争而成婚吗?百姓又将会怎样议论我呢?”于是就用郑庄公的名义拒绝了这门亲事。其实,太子忽知道齐僖公的两个女儿都有作风问题,怕hold不住。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4-30 22:16:18 +0800 CST  
鲁桓公大阅兵

(第3句)秋八月壬午,大阅。(鲁桓公六年秋季八月壬午日,鲁国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古代阅兵,重点是检阅武器、战车、马匹。古人认为适时搞搞阅兵式,是应该的,但要合乎正道,不能违反规矩。《谷梁传》说:“修教明谕,国道也。平而修戎事,非正也。其日,以为崇武,故谨而日之,盖以观妇人也。”( 修先王之教以明达于民,这是治理国家的正确方针。国家无事而修整武备,是不合乎正道的。这里记载阅兵的日期,是以此作为崇武的表现,因此郑重地将阅兵日期记载下来。大概这次鲁桓公搞阅兵式,只是为了让夫人文姜观看。)

在《春秋集义》中,胡安国说:“按周朝的礼制,在每年冬季的第二个月举行阅兵,教大众熟习军事战法,是在农事闲暇的时候举行。鲁桓公在秋季八月搞阅兵,不是时候,不符合礼制。”程颐说:“治国之道,军事警备之事不能废除,一定要在农忙的间隙来讲论练习,这是保民守国的策略。但在农忙时节举行大阅兵,必然妨农害民,这是严重的失政行为。”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01 11:06:49 +0800 CST  
篡位国君陈佗被杀

(第4句)蔡人杀陈佗。(蔡国人杀死陈国篡位国君陈佗。)

陈佗之死,早在鲁隐公七年时郑国大夫泄伯就有预言,这时终于验证了。《春秋》厌恶乱臣贼子,因而按平民称呼他陈佗,表示贬抑。

陈佗,本名妫(guī)佗,又称为五父,是陈文公之子,陈桓公之弟。鲁桓公五年(前707年)正月,在其兄长陈桓公妫鲍病重期间,杀死陈桓公的太子妫免,自立为君(陈废公),现在被蔡国人所杀,这又验证了“杀人者,人亦杀之”这一因果法则。

蔡国人为什么要杀陈国国君?据《公羊传》记载,是因为陈佗到蔡国淫乱。陈佗是陈文公和蔡女所生的儿子,陈佗长大后娶了个风流的蔡女为妻,他妻子的朋友圈也有不少蔡国的风流女子。陈佗性喜淫猎,篡位后就屡次微服到蔡国淫乱。有一回他又到蔡国淫乱,被陈桓公的次子妫跃(其母也是蔡国人)及三子妫林、四子妫杵臼(chǔ jiù)得知,于是联合蔡国外戚杀了陈佗,妫跃即位,是为陈厉公。陈厉公妫跃在位7年后死了,其弟妫林即位,是为陈庄公。陈庄公妫林在位7年后也死了,其弟杵臼即位,是为陈宣公。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01 11:07:07 +0800 CST  
鲁桓公生儿子

(第5句)九月丁卯,子同生。(桓公六年九月丁卯日,鲁桓公生的儿子姬同出生了。)

鲁桓公与文姜结婚三年后,生了第一个儿子,鲁桓公立他为太子,举行太子出生的礼仪:父亲接见儿子时,举行隆重的用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的“太牢”祭祀之礼;用占卜选择士人背他;用占卜选择士人的妻子给他喂奶;鲁桓公、文姜和同宗妇人为他取名字。

据《左传》记载:鲁桓公向大夫申繻(rú)询问取名事宜,申繻说取名有五种方式。鲁桓公说:“这孩子的出生,与我在同一个干支,就命名为同吧。”但《公羊传》却说:“《春秋》对桓公儿子的出生存有疑问,因此记载了这件事。当时的人都说:鲁桓公的儿子姬同的相貌与他人想像。”

(第6句)冬,纪侯来朝。(桓公六年冬季,纪侯前来鲁国朝见。)

《左传》记载,纪侯前来朝见,是为了请求鲁国代纪国通过周天子的命令向齐国求和。但鲁桓公说自己做不到。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01 11:07:29 +0800 CST  
读春秋无障碍(桓公七年)曲沃伯诱弑小子侯

七、鲁桓公七年(周桓王十五年,丙子年,前705年)
原文(共2句):桓公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夏,谷伯绥(suí)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札记:《春秋》记载鲁桓公七年发生2件历史大事,共24字。只有春夏两季,缺秋冬两季。《左传》补记秋冬大事。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01 21:53:32 +0800 CST  
火攻邾国
(第1句)桓公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桓公七年春季二月己亥日,鲁国火攻邾国的咸丘城。)
鲁隐公时代,鲁国与邾国先交好后交恶。鲁隐公七年秋季,鲁国开始讨伐邾国。现在鲁桓公又攻打邾国,火攻其咸丘城。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01 21:54:01 +0800 CST  
失国之君来朝
(第2句)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桓公七年夏季,谷国国君谷伯绥来鲁国朝见,邓国国君邓侯吾离来鲁国朝见。)
谷国(榖国),伯爵,嬴姓。其先祖是黄帝后裔,与赵、秦同一个源流,舜时被赐嬴姓。嬴氏后代秦非子,被周孝王“封为附庸,邑于秦谷”,后来成为秦国和谷国。这时的谷国,已为楚武王所灭,谷伯绥流亡到鲁国。
邓国,侯爵,曼姓。商王武丁时,大封诸侯,将其叔父曼封于河北蔓,建立曼姓邓国。后为楚文王所灭,后世子孙以国为氏。
这次谷伯、邓侯先后来朝见鲁国,与鲁隐公十一年春滕侯、薛侯同时来朝有所不同。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01 21:54:23 +0800 CST  
曲沃伯诱弑小子侯
《左传》补记:“夏,盟、向求成于郑,既而背之。秋,郑人、齐人、卫人伐盟、向。王迁盟、向之民于郏(jiá)。冬,曲沃伯诱晋小子侯,杀之。”
鲁桓公七年夏季,盟邑、向邑向郑国求和,但不久之后又背叛郑国。秋季,郑、齐、卫联军攻打盟邑、向邑。周桓王只好把盟邑、向邑两地的百姓迁到郏地。这场局部战争源于鲁隐公十一年周桓王把原属于苏子国的盟邑、向邑等城邑划给郑国,但盟、向二邑的百姓不愿意归顺郑国,因此与郑国发生军事冲突。
是年冬季,晋国又发生内乱,晋国曲沃伯(曲沃庄伯之子,前716年继位为曲沃武公,即晋武公)诱骗晋国小子侯(晋哀侯之子,姓名为姬小子),把他杀死。第二年春季,曲沃伯灭亡晋国大宗的都城翼城。周桓王派虢仲讨伐曲沃武公,武公退回曲沃,周桓王立晋哀侯之弟姬缗(mín)为国君,是为晋缗侯(第17任君主)。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01 21:55:10 +0800 CST  
读春秋无障碍(桓公八年)周桓王迎娶王后

八、鲁桓公八年(周桓王十六年,丁丑年,前704年)
原文(共6句):1桓公八年春正月己卯,烝(zhēng)。2天王使家父来聘。3夏五月丁丑,烝。4秋,伐邾。5冬十月,雨雪。6祭(zhài)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札记:《春秋》记载鲁桓公八年发生6件历史大事,共40字。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02 09:35:41 +0800 CST  
鲁国频繁祭祀
(第1句)桓公八年春正月己卯,烝。(桓公八年春正月己卯日,鲁国举行名为“烝”的祭祀。)“烝”,是周代冬天的祭祀。古代一年四季都有专门的祭祀活动。《公羊传》说:“春曰祠(cí),夏曰礿(yuè),秋曰尝,冬曰烝。”(春天的祭祀叫祠,夏天的祭祀叫礿,秋天的祭祀叫尝,冬天的祭祀叫烝。)《公羊传》认为,平时的事是不记载的。这件事为什么记载呢?这是为了谴责鲁国这一年祭祀的次数太多了。次数太多就会轻慢,轻慢就会不恭敬。这次在春季举行冬季的祭祀,不合时宜。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02 09:36:08 +0800 CST  
(第2句)天王使家父来聘。(周桓王派大夫家父来鲁国聘问。)
这是周王室自鲁隐公以来第6次遣使访问鲁国,也鲁桓公上台以来第3次访问鲁国(分别是桓公四年、五年、八年)。
(第3句)夏五月丁丑,烝。(桓公八年夏季五月丁丑日,鲁国又举行祭祀活动。)在夏季再次举行冬季的祭祀活动,不合时宜,频繁且不恭敬。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02 09:36:34 +0800 CST  
楚、随再次斗法
《左传》补记,自桓公六年楚国入侵随国没有成功以来,一直惦记着随国,现在又看准时机侵犯随国。
随国大夫少师上次主持随楚和谈后,得到随侯的宠信。楚国大夫斗伯比对楚武王说:“可以了,敌国内部出现裂痕,机不可失。”夏季,楚武王在沈鹿会合诸侯的军队,但黄国、随国不参加会见。楚武王派大将薳(wěi)章责备黄国,然后亲自率军讨伐随国,军队驻扎在治水、淮水之间。大敌当前,随国如何对付来势汹汹的楚国?这次随国大夫季梁竟然请求向楚国示弱屈从。他对随侯说:“我们假意向楚国屈从,楚国肯定不同意,等他们不同意,然后作战,这样就可以激怒我军士气而使敌军懈怠。”得宠的少师不同意这种做法,说:“必须速战,否则就会丢失战胜楚军的机会。”随侯听从少师的意见,率军抵御楚军。季梁远望楚军的阵势,说:“楚人以左为尊,楚王一定在左军指挥,我军不要和楚王正面作战。先攻击他的右军吧,因为他们右军没有优秀指挥官,必然会失败。他们的 偏军一战败,大众就会离散。”少师却说:“不与楚王正面作战,这就表示我们和他不对等。”随侯又不听从季梁的建议,而按照少师的话正面攻击楚王。双方在速杞交战,随军大败。随侯逃走,楚将斗丹俘获随侯的战车和少师。秋季,随国打算同楚国讲和,楚武王不同意。斗伯比说:“上天虽然铲除他们讨厌的少师,但有季梁在,随国还是不可战胜的。”于是楚国与随国订立盟约而回国。
楚、随斗法,第二局,楚国胜。
楼主 半床诗7852  发布于 2016-05-02 09:38:58 +0800 CST  

楼主:半床诗7852

字数:66435

发表时间:2016-04-12 02: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3 22:53:03 +0800 CST

评论数:41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