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古往今来——通俗西藏史(原创深坑)

开宗明义之兴万世之文

在吐蕃的社会生活中长久以来就存在一个困扰,那就是没有自己的文字,这种缺陷经常导致国家的政令执行、外交会盟陷入尴尬的局面。松赞干布登上赞普宝座后也感觉到了这种不便,于是在他执政的早期松赞干布就开始选派人员去天竺学习梵文和天竺文化,最终回到吐蕃并完成藏文创制的青年名叫吞弥 · 桑布扎。

吞弥 · 桑布扎的名字现已失传,我们只知道他是拉萨尼木县吞弥家族的传人,桑布扎是梵文“贤良之藏人”的意思。少年时期的吞弥 · 桑布扎聪慧过人,十几岁就被松赞干布派往天竺求学,和他同行的还有十五位吐蕃少年。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旅途,克服了巨大的气候和饮食差异后,吞弥 · 桑布扎经过七年的艰苦求学,终于学成返回吐蕃,而当年和他一同南去天竺的小伙伴们都已在求学路上夭折,只有他带着赞普的期望回到了故乡的土地。

遵照松赞干布的意愿,吞弥 · 桑布扎根据梵文五十字母创制藏文,从梵文十六元音字母中,取用四个元音字母,再从梵文的三十四个辅音字母中,去掉了五个反体字和五个重叠字,又新造六个字母,最终成为四个元音字母及三十个辅音字母组成的新文字,这就是流传至今藏文。正因为藏文和梵文的源流关系,通晓藏文的藏族同胞学习天竺梵文相对容易许多,而对于汉族来说梵文却是几近天书。

藏文创制后,松赞干布身体力行,苦心钻研了3年,而且他还号召大臣们学习藏文,特别规定青年贵族子弟必须学习,学业好的给以奖励。他又命吞弥·桑布扎撰写了《声明学》、《文法根本三十颂》等八部著作。以韵文歌诀说明主要的文法规则,作为学习藏文的教科书,由此,吐蕃的民族文化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

为表彰吞弥 · 桑布扎的功绩,松赞干布任命他为执法大臣,并赐予大量的赏赐,这引起了其他大臣的嫉妒,对此吞弥 · 桑布扎以诗文表述了心迹:
在这边野狭陋的蕃境,
我是最初有成就的智人,
我是消除黑暗的明灯,
荣获君王如日月般的顶敬。
百官臣僚中,舍我其谁!
对雪域蕃地的众生,
我通弥的恩惠非轻。

吞弥 · 桑布扎不但创造了藏文,同时还是西藏第一位翻译家。他把拉脱脱日聂赞普时期珍藏在雍布拉康的“年波桑哇”取出,并将其译为藏文,不仅如此他还翻译了《二十一显密经典》、《宝星陀罗尼经》、《十善经》、《般若十万颂》、《宝云经》、《宝箧经》等20多种佛经。些佛教经典的翻译,为日后佛教在西藏的传播播撒了火种。

在吞弥·桑布扎求学天竺的同时,汉地高僧玄奘也在天竺求学,史书中没有记载两位大师是否有过交流,不过两人回到故乡后,都主持了佛教经典的翻译工作是无疑的。在交通不便、山关阻隔的古代,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更多的要依靠这些坚忍不拔的求学者和翻译家,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历代得大成者,大多都是远涉而来的译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23 20:52:13 +0800 CST  
曲折求亲路—南娶尺尊

西藏很多的寺庙中,松赞干布和文成、尺尊两位公主的塑像常并列而坐,接受广大藏民同胞的膜拜。在佛教传说中更是认为三人都是观音赴萨的化身,为解救广大信众而投身红尘,那么文成和尺尊两位公主是如何从遥远的故乡远嫁到雪域高原上来的呢?

尺尊公主来自于南方泥婆罗(尼泊尔)塔库里王朝,喜马拉雅山南侧的泥婆罗因与天竺接壤,一直以来深受天竺印度教和佛教的影响。当时塔库里的国王为希瓦 · 德瓦一世,但他笃信佛教,整天埋头于佛学研究,对于治理国家毫无兴趣。泥婆罗朝中大小事宜均由首相阿姆苏 · 瓦尔玛执掌,到了公元606年左右,希瓦 · 德瓦一世干脆彻底放手,连国王的称号也放弃了。希瓦 · 德瓦一世去世后,首相阿姆苏 · 瓦尔玛自立为王,成了泥婆罗的国王,我们熟知的尺尊公主就是他的女儿。

就在泥婆罗政局发生变换后不久,松赞干布的军队开始尝试着突破喜马拉雅山脉的封锁,向南方的国家展示吐蕃的强大。传说中松赞干布派遣大臣禄东赞,带着五枚金币和镶满宝石的琉璃盔,在一百名骑兵的护卫下去泥婆罗求亲。泥婆罗的新任国王对于吐蕃王朝几乎一无所知,傲慢的对禄东赞提出吐蕃有无十善法、有无寺院、有无五种妙欲受用的三个问题。禄东赞镇定的拿出来时松赞干布给他的三个锦囊,这三个锦囊里面的答案分别回答了泥婆罗国王的问题,并且在每个答案后都写着如果泥婆罗不接受吐蕃的求婚,攻打泥婆罗,踏平王宫劫走公主。泥婆罗国王知道自己无力抗拒吐蕃军队的进攻,不得已答应将自己心爱的女儿嫁给松赞干布。

在这个传说中,松赞干布身为菩萨化身未卜先知,提前就准备好了给泥婆罗国王的答案,三个锦囊就将泥婆罗直接降服,可谓不战而屈人。而在《西藏王臣记》中却说松赞干布派出“神变大军”杀到泥婆罗的王宫前,扬言吐蕃的要求若得不到应允,泥婆罗就会变成吐蕃赞普的皇宫,泥婆罗乃服。

尺尊公主远嫁吐蕃,带来了大量的陪嫁彩礼,其中就包括松赞干布觊觎已久的释迦摩尼八岁等身像。传说释迦摩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但弟子们向他请求道:“释尊在世可时时求法,若释尊涅槃如何解惑?”,最终在释迦摩尼涅槃前,同意以自己八岁、十二岁、二十五岁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绘图、监造,塑像建成后释尊亲自为其开光,据说这三尊佛像法力无边,见佛像如见佛祖真身,历来都被教众认为是佛家至宝,被称为“觉沃仁波切”。得到了释迦摩尼等身像的松赞干布大喜过望,在拉萨修建大昭寺供奉释尊八岁等身像,并命人在拉萨红山上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这就是著名的布达拉红宫。

对于尺尊公主入藏,不论传说如何演绎,可以肯定的是吐蕃强大的军事力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否则泥婆罗是不会向吐蕃臣服的,尤其是献上国宝释尊等身像,这对于泥婆罗这个笃信佛教的国度来说,已经是最大的诚意了。其后又发生一件事更能从侧面证明,吐蕃对于泥婆罗几近宗主国的地位。

尺尊公主的父亲死于公元621年,王位又回到希瓦 · 德瓦一世的后裔手中,由德瓦一世的长子乌达亚-德瓦二世继承, 但他被弟弟毗湿奴-笈多废黜,笈多随之登上了王位。德瓦二世之子纳伦德拉德瓦逃至吐蕃请求援助,公元641年,吐蕃军队护送纳伦德拉德瓦进入泥婆罗。吐蕃军队杀死毗湿奴-笈多,立纳伦德拉德瓦为王。由此可以看出,吐蕃此时已经直接介入泥婆罗国内政务,并扶持自己的代理人统治。

关于尺尊公主的入藏的时间没有明确的史书记述,只能从其父亲去世的年代推定,早于公元621年。关于尺尊公主还有个奇怪之处,就是所有可信的吐蕃史料(包括西藏地区的史书和敦煌秘藏古卷)中都没有尺尊公主入藏的记载,这一点和文成公主的情况迥然不同,现在能看到的尺尊公主的记述,大多来源于传说和藏地野史,所以现在有西方藏学家认为历史上并无尺尊公主其人,但不论如何文成、尺尊两位公主已经是藏民心中的神祗,她们代表着藏族与其他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代表着神灵对西藏的护佑,就让她们在雪域高原永远接受信众膜拜吧。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24 08:09:12 +0800 CST  
曲折求亲路—东求文成



随着吐蕃疆域不断向东扩展,东部的康地和嘉戎地域(今四川阿坝、甘孜藏族自治州)也被吐蕃收入囊中,吐蕃王朝一生的敌人终于出现了,这就是称霸东亚的大唐王朝。

公元634年(唐贞观八年)松赞干布第一次派使节前往长安觐见唐王李世民,当时的大唐正在贞观初年,在太宗的励精图治之下,国力蒸蒸日上。630年(贞观四年),令李靖出师塞北,灭亡东突厥,确立大唐在东亚的霸主地位,至此太宗已有“天可汗”之名。

唐王朝对于远在西南的吐蕃几乎是一无所知,而且此时唐朝的战略重心在经略西域,力图恢复大汉王朝在西域的荣光,所以对于吐蕃这个小兄弟只是礼貌上的接待,派遣了使臣冯德遐回访吐蕃。唐朝派遣使臣出访吐蕃除了表示友好之外,其中也不无顺便探听吐蕃实力的潜台词。唐使到达拉萨后受到了松赞干布热情的迎接,交谈中松赞干布得知突厥、回纥、吐谷浑的国王都与大唐联姻,西域诸国皆称“尚公主”。于是松赞干布想到,我吐蕃地阔万里,实力远强于西域诸国,他们都能“尚公主”我也要“尚公主”。

就在唐使出访吐蕃的同时,唐太宗以吐谷浑屡次袭扰边疆为由,派遣李靖、侯君集讨伐吐谷浑,并于次年灭其国,另立吐谷浑国王。唐朝出使吐蕃和出兵吐谷浑这两件事在同一年先后发生,吐蕃军队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不排除吐蕃和大唐存在某种默契,以松赞干布的智慧是不会放过这个趁火打劫的机会,更何况他对吐谷浑南部的牧场觊觎已久了。所以对吐谷浑的战争很有可能是,大唐为了维护河西走廊的安全,在北方出兵打击吐谷浑主力,而南面的吐蕃趁机出兵抢夺吐谷浑的牧场、人口和牲畜,最终导致吐谷浑首尾难顾,迅速被灭国。

在这次战争中占了便宜的吐蕃和大唐,并没有在吐谷浑的土地上交过手,对于双方的实力互相之间都没清楚的认识。这也是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吐蕃再次出访唐朝,第一次提出“尚公主”的请求,被李世民拒绝的原因。至于史书中记载的所谓,各国都来求亲,唐王不好决断和松赞干布已有多位王后,唐朝公主不好确定名分之类的废话都是些托词而已,真正导致唐太宗不同意公主出嫁的原因,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太宗觉得吐蕃不够分量,不足以用联姻来稳定关系。但是很快松赞干布就用他的实力证明,他有足够硬的拳头来“尚公主”。

没有完成任务的求亲大臣,灰溜溜的回到了吐蕃,为了推卸责任,他向松赞干布汇报,说大唐本来是赞同和吐蕃联姻的,是因为吐谷浑从中作梗,才导致求亲失败。听到了这个消息,松赞干布大怒,决定出兵吐谷浑,教训一下这个唐朝在西域的小弟,顺便让远在长安的老丈人看看他的拳头硬不硬。公元638年(贞观十二年),吐蕃联合象雄大举进攻吐谷浑,吐谷浑刚刚在四年前被大唐灭国,国内百废待兴,根本无力抵抗吐蕃和象雄的联军,吐谷浑国王帅残部逃到青海湖以北,青海湖以南的大片牧场尽归吐蕃所有,即便如此松赞干布仍不满足,继续乘胜进攻吐谷浑在周边的盟友,将白兰、党项等诸羌部落纷纷打残,经此之战吐蕃一跃而成西域霸主。在吐蕃和吐谷浑的战争中,吐谷浑多次向唐朝求救,奇怪的是唐朝却抱着暧昧的态度置之不理,眼看着自己的女婿被吐蕃痛打,也可能是因为吐谷浑自唐朝以来多次袭扰河西走廊,太宗皇帝也希望吐谷浑被再次削弱,以减轻吐谷浑对河西走廊的威胁,但是这种虚弱吐谷浑的政策却导致吐蕃在西域做大,不久吐蕃就成了大唐在西域的心腹之患,其后两百多年刀兵不断,直到公元九世纪初,吐蕃与大唐几乎同时灭亡,携手走入尘封的历书之中。

松赞干布在西域痛打了吐谷浑,结果发现大唐居然无动于衷,看来光打小弟不管用,还得捋捋大唐的虎须才行。于是同年八月,松赞干布率兵进攻大唐的松州(今四川松潘),号称兴兵二十万,并放出“公主不至,我且深入”的狂言。松赞干布进攻松州这个战略选择实在是令人费解,刚刚在青海湖南面打完吐谷浑,再向北进兵翻过祁连山,直接就可以威胁大唐的命脉—河西走廊,而且青海湖周边地势平坦,适合吐蕃骑兵作战,结果松赞干布却选择远去东方千里之遥的四川重镇松州进犯,虽然松州离长安更近,不过周围群山环抱,道路偏仄难行,而且关隘重重利于唐兵防御,莫非松赞干布是想带兵到九寨沟一游?!

防守松州的唐朝将领显然对于吐蕃毫无认知,自从唐朝建立以来每战必胜、攻无不克,也导致唐军对于少数民主的军队普遍轻视。松州都督韩威得到吐蕃来犯的消息说不定心中暗喜,觉得军功唾手可得,于是率军与吐蕃野战,结果大败。吐蕃军队围攻松州城十余日,这时吐蕃军队不善攻城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松赞干布看到松州城一时难以攻下,于是在城外扎营,围而不攻。但是唐军被吐蕃军击败这件事,在周边郡县中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导致羌族首领领导的唐朝廓州、诺州相继举州降蕃,周边各羌族部落也纷纷投降吐蕃。

西南边疆的军情震动了整个大唐帝国,八月二十七日,唐太宗命令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又以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率步骑兵5万人进击吐蕃。九月初六,牛进达率前锋抵松州城下,发现吐蕃军队毫无防备,于是果断带兵夜袭吐蕃营帐,斩杀千余人,吐蕃军队大溃。松赞干布看到唐军很有战斗力,估计再战下去难以占到便宜,而且这次征伐吐谷浑和白兰诸国,军队出征时间很长,属下厌战情绪日高,加之为劝松赞干布收兵,有八个大臣自杀死谏,松赞干布遂令撤军。

这是唐朝和吐蕃第一次交锋,这次交手的结果是双方都认识到,对方和自己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这为日后的政治联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吐蕃进攻大唐的举动,完全可以看做是一次试探,所谓的号称兴兵二十万,“公主不至,我且深入”等等都是吓唬人的招数。以当时吐蕃的国力,兴兵二十万进攻松州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就是现在从四川派二十万人去拉萨,后勤工作都是个足以令人崩溃的系统工程,何况是松赞干布时代,如果松赞干布带二十万军队进攻松州,估计还没走到四川,战马都得吃完了。

经过两次派遣使节探听,再加上松州城下的交手,松赞干布认识到了大唐的强大,不是现在的吐蕃能一口吃下去了。对于吐蕃国家利益来说和强大的唐朝死拼,最终只能是两败俱伤,远不如和唐朝保持联姻关系,加强和中原的交流,并以此得到唐朝的物资、技术和贸易往来更符合吐蕃的利益。

对于大唐来说,吐蕃远在西南高原,中间万山阻隔,地势上不利于唐军进攻,所以松州在援军到达后,并未追击吐蕃军队,而是任由其安然退去。这和侯君集在攻打吐谷浑时,挥军穿越大漠荒原,奔袭千里,追击吐谷浑王的战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可以看出川藏的地形对于大唐的制约。而且对于大唐来说,广阔的西域才是用兵的重点,保证安西四镇的安全是唐朝的命脉所在,和吐蕃保持和平的关系,避免吐蕃对边境的骚扰也符合大唐王朝的利益。



在这种双方心照不宣的氛围中,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大相禄东赞为首的使团,带着五千两黄金和大量的礼物作为聘礼,再次来到长安求亲。这一次太宗皇帝亲自接见了禄东赞,传世至今的《步辇图》就是对接见禄东赞场景的再现。步辇图中画面右侧李世民端坐在六名宫女抬着的步辇之上,另有三个宫女分别在前后掌扇和持华盖,左侧站立三人,最右者,身穿大红袍,是这次仪式的引见官员;中间是吐蕃的使臣禄东赞,拱手而立,发型和服饰与中原地区不同;最左为一穿白袍的内官。按照画家阎立本当时的地位和身份,他完全可能是这次历史性会见的目击者,所以他笔下的人物非常真实、生动。唐太宗李世民的威严,使臣禄东赞的干练、谦和,引见官员和内侍的恭谨,年轻宫女的天真活泼,都各具特点,跃然纸上,禄东赞和唐太宗等人在民族气质上的差别也有所表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27 17:02:41 +0800 CST  
对于禄东赞求亲的过程,史书上有演绎出了,很多无聊的桥段,藏地史书中记载,这次禄东赞又携带了三个信封给唐太宗,其上又写着如果不嫁公主,我带多少兵马,踏平大唐王宫之类威胁的话,以上情节参见尺尊公主入藏故事,不过大唐的实力远非泥婆罗可比,估计松赞干布不会脑抽到如此程度。

其他史料则记载,禄东赞在长安求亲过程中,受到了大唐周边其他国家求亲使节的竞争,受到了六道难题的考验,史称“六难婚使”:

第一道难题是比赛用丝线穿过九曲明珠;
第二道难题是辨认100匹母马的马驹;
第三道难题是辨认一样粗细的松木段的头尾;
第四道难题是考验使团吃肉、喝酒、鞣制羊皮的能力;
第五道难题是辨认出宫的路线;
第六道难题是从200个年龄、相貌、身材、打扮、穿着完全一样的妙龄少女中间,指认出文成公主。

禄东赞凭着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才能,战胜了所有的对手,博得了唐太宗的夸奖,最终唐太宗当众宣布,将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从这些考题可以知道,这种记载都是来源于民间传说,相信唐太宗不会无聊到考验求亲使节喝酒、吃肉、鞣制羊皮的技巧。

从汉史上的记载来看,禄东赞在大唐出使的过程中,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太宗皇帝封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并想将琅琊公主的外孙女段氏妻之,禄东赞以求亲使命尚未完成,且家中已有主妇为由推辞。许亲给禄东赞除了唐太宗欣赏他个人的才华之外,也是离间吐蕃君臣的一条妙计,否则太宗皇帝是不会在一个求亲使节身上动心思的。

如果禄东赞欣然接受唐朝赐予的婚姻,这必将会遭到松赞干布的猜疑,诱发吐蕃君臣不合,使禄东赞的才华不能为吐蕃所用,断去松赞干布一臂。如果禄东赞能留在唐朝为官,大唐有了熟悉吐蕃情况的臣子,这对大唐的重要性又岂是一个公主的外孙女可以比拟的。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作为一代雄主的太宗皇帝,已经开始把吐蕃当成了潜在的对手,加以研究并开始布局。对于李世民这种层次的帝王,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必然有其深层次的考虑,随时随地都在给别人挖坑,这也是历史细节中令人不寒而栗的残酷。

禄东赞作为吐蕃名相自然是看出太宗皇帝挖的这个坑,果断的绕开了。就是他没看的那么远,估计他也不敢答应,目睹过松赞干布用铁血手段清洗朝臣,他深知这次他的使命是给赞普求婚,结果赞普还没“尚公主”,他先娶了唐朝公主,除非他不回吐蕃,否则必定性命难保。但李世民显然还不想就这么放过他,在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启程入蕃的队伍中,没有禄东赞的身影,他被李世民强留在了长安,直到文成公主在青海见到了松赞干布才被放归吐蕃。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29 16:59:48 +0800 CST  
@u_111790766 2016-04-28 18:05:27
写得真好,支持楼主!
-----------------------------
谢谢支持,有空常来!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29 18:47:54 +0800 CST  

公元641年正月的一个黄道吉日,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登上了远嫁吐蕃的道路,唐太宗十分重视这次联姻,亲自到长安城外送别。

在这次成功的政治联姻中,大唐和吐蕃收获了各自的国家利益,唐朝得到了吐蕃请罪的表章和名义上的臣服,并迫使吐蕃退出了侵占的吐谷浑、白兰、党项土地,维护了大唐在西域的势力范围。随着吐蕃的臣服,大唐再次确立了他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唐朝和吐蕃都得到了一段宝贵的和平时光,并使唐朝腾出了精力在西域继续开疆拓土。

吐蕃则得到大唐对他在西南地域强国的认可,提升了吐蕃在西域诸国中的地位,发展大唐友好关系,使唐朝先进的文化、医学、算学、天文历法、工艺技术、货物贸易,得以进入吐蕃,为吐蕃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随着唐朝商路不断向南拓展,长安、成都经由拉萨直至天竺的商道被开拓出来,从此这条以茶马为名的古商道,在各个国家之间的物资交流中,产生了深远而超脱朝代影响。

文成公主,公元625年(唐高祖武德八年)生于任城(今山东济宁),汉史中只记载是唐宗室之女,其父为谁史书未有记载,多猜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就生在任城,唐太宗决定派他护送文成公主出嫁,不知是不是为了让他能有多点时间陪陪女儿。

江夏王李道宗除了被猜测是文成公主的亲生父亲以外,他本人也不是个绣花枕头。李道宗在唐朝初期就是一名重要的将领,一生参与破刘武周,破王世充,灭东突厥、吐谷浑,征高句丽等诸多战役,为唐王朝的统一和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在唐朝初年的宗室人物中与李孝恭并称为贤,太宗在晚年评价李道宗为与李世勣、薛万彻二人齐名的名将。他被任命为送亲护卫使除了身为宗室亲王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参加了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李靖平灭吐谷浑的战争,熟知青海湖周边的地形道路,派遣他带兵保护文成公主可保送亲队伍无虞。

当时从长安到拉萨有两条道路,其一是走青海而后南下入蕃,另一条是南下康地而后西去入蕃。最终李道宗选择了第一条线路,从青海南下如蕃虽然道路遥远,但和康地道路高山重重比起来,显然更利于庞大的送亲车队行进。

文成公主送亲的车队非常庞大,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记载,文成公主的嫁妆除了各种珍宝、绫罗绸缎外,还包含佛经、典籍共三百六十卷,医方药典四百四十册,天文历算三百种,工艺制造六十法,以及各种农作物的种子等物品。

除此之外,送亲礼物中最为珍贵的是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这座释尊等身像和八岁等身像一样,都是佛祖亲自绘图、监造并亲自开光的佛教圣物。据藏文古籍《松赞干布遗教》记载,公元4世纪印度国王达尔玛巴拉为感谢中国前秦皇帝苻坚资助他击溃入侵者,使佛法重放光明,特将其中一尊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奉送给中国。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30 13:35:14 +0800 CST  

为了迎请这尊至宝,松赞干布特地命禄东赞携带了一尊用六公斤黄金塑造的绿度母像,作为献给唐朝皇帝的见面礼。太宗皇帝见到这尊面带微笑、头略微侧倾的绿度母坐像时,心生欢喜,下旨将这尊绿度母菩萨供奉在当时最大的皇家寺院—唐开元寺内。后文成公主入藏延请释尊等身像入藏,留下了等身像的莲花宝座,太宗命人将绿度母菩萨坐像置于释尊莲花座上,据说此时绿度母菩萨显灵开口言到:“且由吾代释尊护佑众生”从此这尊绿度母坐像的声名远播,广受膜拜,清康熙年间这尊绿度母坐像被移至西安西北角的广仁寺,从此广仁寺就成为国内唯一的绿度母菩萨道场。

经过艰难的跋涉,送亲的队伍终于到达了柏海(青海札陵湖),松赞干布也从拉萨赶来迎接。为了表示诚意,他穿上唐王朝的衣冠,以唐朝女婿见岳父的礼仪拜见了送婚使李道宗,然后才领着文成公主和送亲队伍返回了吐蕃国都。

文成公主入藏途径的地点,流转着大量和她有关的传说,这些传说不光流行在藏地,就连青海湖、日月山、倒淌河这样的汉地也广为流传,这从侧面反映了汉藏人民对于唐蕃和亲的支持,毕竟对于升斗小民来说,和平稳定、经济繁荣才是最重要的福祉。
随着两尊释迦摩尼等身像到达吐蕃,拉萨这个地名终于出现在藏族的历史上。拉萨河谷平原原名“吉雪沃塘”,拉萨河原名“吉曲”,藏语意为“欢乐之水”,“吉雪沃塘”,也就是“欢乐之水的肥沃平原”之意。释迦摩尼等身像到达后,拉萨终于名正言顺的成为了藏语中的“神佛之地”。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到达拉萨时,红山上的布达拉宫已经修建完成,得偿所愿的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据说数万身着盛装的男女汇集到红山之下,参加这一盛大的典礼。在典礼上松赞干布正式赐予文成公主赞蒙(王妃)的称号。藏历四月十五号,后世定为“萨嘎达瓦节”,据说这一天是佛祖释迦摩尼得道的日子,也是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吉日。

文成公主入嫁吐蕃后,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繁荣,汉地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开始潜移默化的渗入吐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吐蕃历来有赭面的习俗,而文成公主成长在汉地,不喜吐蕃这一习俗,与是松赞干布下令禁止藏民赭面。松赞干布也开始身着绸衣,直到近代,西藏的高级官吏仍然戴着源自唐代进士的金翅白纱帽。同时派遣吐蕃贵族子弟去唐朝学习《诗》、《书》等汉地经典,等到赤德祖赞时期,出访唐朝的吐蕃使节们不但能说流利的汉语,而且经常能引经据典。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5-01 10:00:12 +0800 CST  

文成公主在吐蕃也不是一味的推行唐风汉化,她也努力的融入到吐蕃人民之中,与一块入蕃的汉族侍女一起,教吐蕃妇女纺织、刺绣,她以自己的勘舆知识,勘察西藏拉萨等地地形,协助松赞干布选址设计了大、小昭寺。

自文成公主进藏,中原地区先进的农具制造、纺织、建筑、造纸、酿酒、碾磨等生产技术和历算、医药、天文等科学知识,陆续传到吐蕃,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吐蕃每年还派出使者到长安贡献方物,更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因此,文成公主入蕃联姻,是唐蕃关系史上的一座丰碑,无论是谁都无法诋毁,文成公主在藏区人民心中崇高的地位。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5-01 16:03:54 +0800 CST  
初成昭寺显佛光

在西藏漫长的历史中,苯教一直占据着藏民们的精神信仰,从最原始的诸神崇拜开始,直到辛饶弥沃改革了原始的苯教,并创立了"雍仲苯教",这种从象雄古国传播过来的宗教就在吐蕃的土地上生根繁衍。虽然止贡赞普时代曾遭受打击,但旋即复起,则显示了苯教顽强的生命力,但在松赞干布时代苯教真正的对手佛教,出现在吐蕃的土地上。

传说,文成公主所带的释尊等身像是乘着木车来到高原的,当车行至拉萨北边时,轮子陷入地面再也难以拉动。熟知堪舆之术的文成公主经过推算发现此地为龙宫所在,于是决定在此建寺供奉释尊佛像。

据《大昭寺志》记载,公元639年尺尊公主就曾发愿在拉萨建寺,可是占卜后确定的建寺地址是在湖中,导致白天修建的建筑,到了夜晚就消失了不见,历经一年也未能修成。文成公主入藏后,尺尊公主得知文成公主善于堪舆之术,就来求援。文成公主经过推算发现整个西藏的地形宛如女魔仰卧之状,极不利于王朝统治,而尺尊公主所选的那个“卧塘湖”,恰恰是魔女的“心血”,旁边有红山与夹波日山则为“心骨”,“心血”每日脉动,循环不息,故有寺庙昼建夜毁之事,必须施法镇压才能建寺。于是在松赞干布的协调下,先在药王山建寺镇住罗莎女的心骨,然后四周山顶,熔铁水灌凝砖土,修建九层碉楼,四面拴以铁链,使其牢固。然后在湖边做法,使松赞干布站于高台之上,将一枚戒指抛向天空,戒指落入湖中之处,就是建寺的地点,随即令事先准备的白山羊驮土填筑湖面,终于将大昭寺修成。《教法史》上记载说,在尺尊公主建大昭寺失败后,大小昭寺都是由文成公主主持修建的,两寺同日开工、同日建成、同日开光。
修建了大、小昭寺之后,文成公主还向松赞干布建议,只有大小昭寺、布达拉宫和药王山寺庙,仍不足以震慑罗莎女的活动,为保吐蕃疆域的安全,还需要在罗莎女的头、肩、肘、髋、膝、手、足等全身部位,修建了寺庙,这就是著名的镇魔十二寺,据说这是镇压制伏罗莎女魔的十二个不移之钉。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5-02 10:49:56 +0800 CST  



图片来源于网络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5-02 12:43:08 +0800 CST  

虽然这些寺庙建设的功绩,都被后世归功于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但是这些寺庙是否建成,甚至是否开始建设过,都存在争议。毕竟我们知道,现在西藏公认最早的寺院是建设在山南地区的桑耶寺,桑耶寺是公元8世纪中叶(公元750年),由第三十八代藏王文殊菩萨之化身法王赤松德赞主持建造的,这已经是松赞干布死后一百年的事了。
就连已经建成的大小昭寺,建成时也不是现在的名字,而是分别叫“四喜幻显殿”(大昭寺)和“逻裟幻显殿”(小昭寺)。佛教经典自己也承认,这两座佛殿当时仅是施供香火的庙宇,却不是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在参考大昭寺的昼建夜毁的怪事,剔除神话传说的部分,可以肯定是苯教信徒在从中作祟。虽然最终松赞干布以强权将两寺建成,但他也不得不在大小昭寺外墙上绘制了“雍仲苯教”的卍字纹饰和宗教壁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虽然松赞干布拥有皇权权威,但苯教的强大影响力仍让他心存忌惮,不敢过分触怒苯教的教权。

虽然后世佛教经典不断提高松赞干布的宗教地位,把他抬升到观音菩萨化身的地位,并将藏传佛教的起源归功于他,但是松赞干布终其一生,从未宣布皈依佛教,从未主持过佛教活动,也从未试图抑制苯教的传播,至始至终松赞干布都是以虔诚的苯教徒身份出现的。不过从泥婆罗和大唐引进佛祖圣像,全力支持翻译佛教经典,这些做法可以揣摩出松赞干布的心思,那就是苯教势力太大,不利于吐蕃王权的发展,两者早晚会发生冲突。虽然他作为一个强势君主,肯定不会害怕教权的侵扰,但是不代表他不担心后世子孙暗弱,不能确保王权的独立性。

引进佛教就是为了平衡削弱苯教的势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用佛教慢慢取代苯教在广大藏民心中的位置,等待时机成熟后,再打击苯教的势力,以免重蹈止贡赞普的覆辙。松赞干布的策略是谨慎而有效的,百年后的赤松德赞终于将苯教这棵参天大树连根拔起,使之彻底退出皇权教权之争。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5-02 14:59:44 +0800 CST  
折翼的大鹏金翅鸟


松赞干布终于如愿以偿的娶到了尺尊、文成公主两位公主,不过对于一个心怀天下的君王来说,儿女情长只是他生活中的调味品,成就王朝霸业才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标,统一雪域高原一直是松赞干布的梦想,现在离完成这一前无古人的目标只剩下最后的障碍,这就是象雄古国(汉史称羊同)。

象雄古国这一高原王统,我们之前曾屡次提及。在漫长的岁月中,象雄古国作为苯教的发源地,曾发展出灿烂的文明,并曾在宗教、文字、艺术、民俗等诸多方面深刻的影响过吐蕃的文明进程,可以说吐蕃文明是在象雄文明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
象雄古国立国久远,据说在吐蕃初代聂赤赞普之前,象雄已有十八代鹏王在位,象雄国的图腾是大鹏金翅鸟,故国王皆称鹏王。象雄古国的疆域历来众说纷纭,其中相对比较可信的说法认为,其版图最西端是大小勃律(吉尔吉特),即今克什米尔。从勃律向东南方向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延伸,包括今印度和尼泊尔的一小部分领土。北邻葱岭(帕米尔高原)、和田,包括羌塘。东面边界最大时应与苏毗接壤,包含那曲、安多区域的一部分。从这一版图可以看出,象雄西接中亚诸国,北临大唐的安西四镇,南接印度、尼泊尔,东连吐蕃,可以说象雄是处在几大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
处在文明交汇处的象雄,除了坐拥丝绸之路带来的巨大财富外,象雄文化也在和周边文明的交融中繁荣发展。在象雄生根发展的原始苯教中就隐隐有中亚祆教(拜火教)的影子,苯教中有关光明与黑暗的世界二元论,几乎与祆教世界观别无二致,更不用说幸饶弥沃所创立的雍仲本教再后世与藏传佛教存在广泛的融汇交流,乃至几乎难分伯仲。
近年来有专家考证,原始古象雄文与古克什米尔语和古旁遮普语中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最终影响并演化成藏语的雏形。前文曾经提到过吞弥.桑布扎求学天竺并创立藏文字的故事,这些记载均来源于藏传佛教的经典,但经过近年来象雄文研究的深入,学着发现象雄文的元音和辅音的数量和现代藏文完全一样,并且吞米桑布扎自创的六个藏文字母在象雄文中都可以找到原型,不可否认藏文确实与天竺梵文存在联系,但既然远在千里之外的天竺梵文都能对藏文的创立产生影响,那近为唇齿,又在宗教、绘画、医学、天文历算等诸多方面强势影响吐蕃的象雄文化,居然会在藏文字创立中毫无作为,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隋书·西域传》记载:象雄曾于隋文帝开皇六年遣使赴汉地朝贡,只是“其后遂绝”……,这可能是汉地史籍所记录最早的国家间交往史,其后于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十二月,象雄王朝进贡使者至唐,受到了唐朝皇帝极为礼遇的厚待,象雄与唐朝建立关系是早于吐蕃的。此后,在贞观十五年,象雄国王再次遣使远赴中原朝贡,双方又展开了一场友好的交流。

但是随着象雄地区考古发掘的深入,已在象雄都城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绣有汉字的王侯铭文锦,此锦与新疆出土的铭文汉锦几无二致,由此可见至少有汉以来象雄就已经和中原汉族存在物资往来。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5-03 08:25:50 +0800 CST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5-03 14:06:18 +0800 CST  
上面两者图片,第一张是象雄墓葬中出土的汉朝王侯铭文锦;第二张是象雄墓葬出土的黄金覆面。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5-03 14:08:19 +0800 CST  
@闪电se王旌 2016-04-15 10:56:10
漂亮的文字,牛人,膜拜!
-----------------------------
多谢鼓励!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5-03 21:06:39 +0800 CST  

如果说象雄和周边其他文明是相生相伴的话,那么象雄对吐蕃的文化渗透几乎可以用强势介入来形容,乃至于越来越多的学者都认为象雄文明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虽然以苯教为代表的象雄文化,随着佛苯之争的败落被迫走向边缘,但是佛苯在漫长的对峙交锋中,渐渐交融、互为借鉴却导致了现在你中有我、难以分割的局面,现在在西藏转神山圣湖的祈愿方式来源苯教,刻玛尼石、堆玛尼堆和悬挂风马旗经幡的习俗同样来源于苯教,西藏算命、打卦乃至跳的庄锅舞都有象雄的渊源,可以说象雄的传统文化渗透到藏族生活方方面面。

虽然象雄古国创造了恢弘灿烂的象雄文明,但随着象雄古国的陨落,象雄文明在几千年的风沙之下早已湮没无踪,以至于象雄国的都城--琼窿银城(琼窿卡尔威),所在何方都不知其所如,只知那是一个神奇的所在,那是传说中世界的中心,都城周围有神山直刺苍穹,更有圣湖烟波浩渺,从圣湖流出的四条河流,分别流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四条河流滋润着象雄广阔的土地。经过多年的考古研究,现在终于能够基本确定传说中的琼窿银城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卡尔东城址附近,位于海拔4400米的卡尔东山顶,已发掘的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并发现了一座巨大的石砌金字塔型建筑。
和传说相符的是穹窿银城东南面就是神山冈仁波齐峰和圣湖玛旁雍错,冈仁波齐峰海拔6638米,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看看他各教中的称呼就能知道这座神山的地位了,在藏语中冈仁波齐是“神灵之山”,在藏语中仁波切是上师的意思,而冈仁波齐是西藏唯一具有拟人化名称的神山;苯教徒称他为“九重卍字山”,苯教徒认为冈仁波齐山上有自然形成的苯教卍字法文,神性无比;印度梵文称其为“湿婆的天堂”,并认为印度教的三位主神中法力最高的湿婆居住于此;古耆那教则称之为“阿什塔婆达”,意为最高之山。
正因如此,这座形如橄榄的雪山,在蓝天圣湖的映衬之下,从周围茫茫雪山中脱颖而出,牢牢的占据着各教信众心中第一神山的位置,在他脚下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教众不远万里前来转山祈福。据说朝圣者来此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山十圈可在轮回中免下地狱之苦;转山百圈可在今生升天成佛。

玛旁雍错又称玛法木错,坐落于神山冈仁波齐的西侧,藏语意为“不可战胜”,苯教认为玛旁雍错之水来源于冈仁波齐,所以玛旁雍错是一个神圣的湖。有四条大河由神湖发源,就像传说中的那样流向东、南、西、北四方。流向东方的是马泉河(中游为雅鲁藏布江,下游为布拉马普特拉河),绿宝石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朗驹一般强壮;流向南方的是孔雀河(下游为恒河),银沙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孔雀一般可爱;流向西方的是象泉河(下游为苏特累季河),金矿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壮如大象;流向北方的是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钻石矿藏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勇似雄狮。这四条大河滋润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在教众们心中这块孕育了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的土地是他们心中的“千山之宗、万水之源”。每年有络绎不绝的来自印度、不丹、尼泊尔以及我国各大藏族聚居区的朝圣队伍来此朝拜,使得此地的神圣意味绵延了几千年。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5-04 08:29:28 +0800 CST  



象雄大鹏金翅鸟饰件

象雄大鹏金翅鸟壁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5-04 10:57:58 +0800 CST  

象雄古国不光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在他的疆域内还拥有广袤的牧场和农田,现在依然能够发现象雄引水工程的遗迹,也正是因此,象雄国力最盛时属民达百万之众,拥兵十余万人,是吐蕃西部最强大的国家。只可惜象雄国遇到了一个百年不遇的敌人,这就是松赞干布。

象雄和吐蕃长久以来一直保持联盟关系,并用互相联姻的方式加以稳固,松赞干布就娶了象雄公主李特曼为妃,松赞干布的妹妹萨玛噶则嫁给象雄王李迷夏,此时双方的关系依然十分密切。公元638年(唐贞观十二年),吐蕃对吐谷浑用兵时,象雄还曾出兵相助,吐蕃和象雄的联军大败吐谷浑军队,几乎将其灭国。但随着吐蕃日益强大,将囊括整个雪域高原为己任的松赞干布,已经不满足于象雄名义上的臣服,于是两个强者之间的关系,由浓转淡乃至兵戎相见。

传说松赞干布对象雄用兵是因为象雄王李迷夏宠爱别的嫔妃,而冷落了松赞干布的妹妹萨玛噶,导致萨玛噶“不理内务、不养子女,另居于别室”。她的苦闷惊动了松赞干布,他派遣使节去琼窿银城探望,结果在玛旁雍错旁找到了在外游荡的萨玛噶。萨玛噶将一包用头巾包裹的绿松石交给使臣,让他带给松赞干布并对使臣唱到:
我陪嫁之地啊,
是穹窿银堡寨,
他人均谓地域宽广。
从外观看是险峻山崖,
从里看是黄金宝石,
在我面前展现。
……

据说头巾包裹绿松石的含义是如果你是男人就佩戴者绿松石带兵前来攻打象雄,如果不派兵前来你就是女人包着头巾来吧。最终松赞干布怒而兴兵,于公元642年,出兵讨伐象雄。

象雄地广兵多远不是松赞干布以前平灭的小邦可以比拟,这场血腥的战争一直持续了三年,直到公元644年,吐蕃军队才攻破了琼窿银城,俘虏了象雄王李迷夏,象雄古国就此灭亡。

在征服了象雄之后,松赞干布将象雄土地分为十个东岱(千户),并命令当时的大相琼保·邦色兼任象雄地区的执政官。兵败被俘的李迷夏据说并没有马上丢到脑袋,而是在旁玛雍错旁被软禁了7年后,才被秘密处死。

传说毕竟是传说,如果认为松赞干布因为妹妹不受宠而兴兵伐象雄,这显然是侮辱松赞干布的智商,《孙子兵法》有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虽然松赞干布估计没读过孙子兵法,不过这个道理他一定明白。参考之前他的军事部署每次都是谋而后动,兴雷霆之兵,成压城之势,兵锋所指如沸汤泼雪,顷刻披靡,而对于国力几与吐蕃比肩的象雄又如何能不仔细谋划呢?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5-05 09:51:34 +0800 CST  


象雄大鹏金翅鸟挂件

象雄大鹏金翅鸟建筑构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5-05 15:24:17 +0800 CST  

翻开当时吐蕃的地图就能清楚的看到,吐蕃的疆域东部、北部接壤的是唐朝,自从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后,唐蕃之间关系友好,使节互访连踵而来,更何况经松洲一战,松赞干布深知唐朝实力强横,远非一日可下,保持和唐朝的友好关系更符合吐蕃的利益。吐蕃向南翻越喜马拉雅山和泥婆罗毗邻,虽然泥婆罗国力孱弱,但是潮湿的气候令吐蕃军队极不适应,所以每次对南方用兵皆是浅尝则止。只有吐蕃西方的象雄国地广民多,适宜征伐,而且征服象雄后可以占据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打开和中亚交流的管道,这才是最符合吐蕃国家利益的选择。

虽然象雄被吐蕃强行并入版图,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象雄人并不安于吐蕃人的统治,抗争的势力依然存在,其后象雄多次叛乱,直到公元8世纪中叶,松赞干布四代孙赤松德赞时期,吐蕃才完全消灭了象雄王朝。

据说赤松德赞时期,象雄实力复起,吐蕃强攻象雄不克,于是施以反间之计。赤松德赞派人找到象雄王最小的妃子,许以重利,从她口中得到了象雄王即将带着王室去达果雪山脚下当惹雍错神湖祭湖的情报。吐蕃军队在色穷和洞穷两地之间(即今腊仓地区的色普和同普地区)设伏,终将象雄王杀死,并将整个象雄王室灭族,随即赤松德赞下令摧毁象雄城堡、禁用象雄文字、焚烧苯教典籍、驱逐苯教僧众,涂改苯教壁画,并将苯教称为黑教以示污蔑,从此象雄王国和象雄文明烟消云散,坠入尘封的历史之中。

随着近年来象雄考古的深入,除了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卡尔东城址附近的遗址外,在那曲尼玛县文部乡不远的穷宗,也发现了大面积的向雄建筑遗址,因靠近文部村被称为文部向雄遗址,遗址中存在大量卵石砌筑的城墙和建筑遗存,遗址总占地面积达到了1平方公里,周边遗存有大量灌溉用水渠的遗迹,至今扔保存着一座建于悬崖山洞中的寺庙--玉苯寺,相传为苯教最古老的寺庙。此处遗迹靠近苯教中的神山达果雪山和圣湖当惹雍错,并和传说中赤松德赞最终伏击并杀死象雄王的地点毗邻,所以也有学者认为传说中的琼窿银城应该是文部象雄遗址。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5-06 09:31:38 +0800 CST  

楼主:白发布衣2016

字数:1137

发表时间:2016-04-15 18: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2 09:18:02 +0800 CST

评论数:987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