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古往今来——通俗西藏史(原创深坑)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来
——通俗西藏史

楔子
喜欢自驾玩儿的朋友没有不想去西藏,但对着西藏壮丽的河山啧啧赞叹之余,却被西藏复杂的宗教、文化和历史搞得云里雾里的,对于西藏这片神的领域,如果不了解点西藏的历史和宗教传说,面对那些神山圣湖、宫殿古刹又如何能感受到它们在藏民心中神圣的地位呢?于是想把自己知道的西藏历史故事写出来,不求精深,但为普及,让各位工作之余随手一看,付之一笑即可!

如果说到西藏的名人,估计没人不知道松赞干布这位大神,以他神一样的履历,也确实坐得稳一哥的大位。

松赞干布生于帝王之家,三岁时其父平定四方,吐蕃方隐有王朝之势,未料十三岁时,父死母叛,国内烽烟处处,情形危如累卵,松赞勃然而起,报父仇,讨母族,北服苏毗,南迫泥婆罗(尼泊尔),西逐象雄,东取康、戎之地,兵锋所至望风披靡,而后迁都城于拉萨,收王权,立法度,整军备,定量衡,天下莫敢倪视,是岁方三年矣。
其时,东方有国曰李唐,沃野千里,兵甲万乘,赞普心慕之,遣使东来欲为秦晋之好,唐王不许,赞普怒,暴打唐王世民小弟(属国)于西域,终求迫公主远嫁,号为文成。赞普大喜,广建宮舍,乃有布达拉宫、大小昭寺之雄。而后命人求学天竺,创立藏文,自此之时,吐蕃方有文史之注,再非口耳相传。赞普亲习文字,怒写三部著作,其一流传至今。
至此,吐蕃之名广播四野,东有大唐,西有大食,鼎足而三。

我特意用这种方式记述松赞干布的伟绩,看着是不是跟咱始皇帝有点类似?一样的平定天下、宾服四夷、整顿武备、集权中央、修立文字、统一量衡。这些功绩多少皇帝终其一生能完成一两样,就敢彪炳史册号称中兴,你看看人家男神松赞一个人把这些事儿全抡了。更何况松赞干布十三岁初登大位,三十三岁就蒙主召唤了。啊!不对!佛教不是这么说的,佛教上记述的是赞普化身为虹融入菩萨像内。佛教传说认为松赞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在苯教中松赞又是苯教的“扶持之王”,佛苯两教在藏地斗法千年,直斗得千万人头落地,恐怕也只有松赞干布坐拥两教尊号,同时被两教信众顶礼膜拜了吧。说真的写到这儿,我真想问问松赞干布:“大哥,你是穿越来的吧”!
当然了,虽然松赞干布牛到惊世骇俗、没有朋友的地步,不过他也毕竟不是悟空,还是有父母传承的,吐蕃传到他手上已经是第三十三位赞普了,虽然之前的吐蕃赞普大多数是部落酋长级别的,再加上因为没有文字记述,现在连名字和年代表都凑不齐,不过人家都传了三十几代了,你也不能说人家没有存在感对不对。哦对了,我要特别指出的是,松赞干布是个尊号,就和成吉思汗一样,直译过来的意思是“正直严明智慧深远之君主”,在《新唐书》里记载他的名字叫弃宗弄赞,毕竟人家好歹是太宗皇帝的女婿,史书里总不能连个名也没有不是?!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15 10:06:00 +0800 CST  
一、传说时代的西藏

山南的猴儿有灵气

山南地区是公认的西藏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拥有西藏的第一座宫殿、第一座寺庙甚至第一块耕地,还有历代藏王赞普的墓地。
考古发掘显示3~5万前就有了人类活动的印记,最晚在4000年前已经出现了早期文明的特征,然后就开始了文明的漫长演进,但是在藏族的传说中人种的起源是这样的,最早的吐蕃人是一只猴子和一位岩罗莎女的后裔,猴子和岩罗莎女共生下了6个儿子,史称“四长兄部”和“二幼弟部”,继而成为整个藏族的祖先。这个传说广为流传,乃至被写入后来的西藏历史典籍之中,同时也被藏传佛教接受,并被认为这一切都是观音菩萨的安排,西藏多处寺庙、宫殿里均有反映这一传说的壁画作品,比如罗布林卡。
传说中猴子们生活的地方就是今天山南的泽当,藏语泽当的意思是玩耍的坝子,也许当年猴群们曾在这里无忧无虑的玩耍。不远处有做名叫贡布日神山,山上的山洞据说就是猴子的居所,所以也称猴子洞。
抛开这些传说不说,山南地区气候温暖,土地平旷且水流充沛,确实是块适合耕作的膏怡之地。也难怪这块史称雅砻的地区,在西藏历史中被反复提及。
类似的传说在波密也有流传,波密藏语的意思是祖先,和泽当地区一样,波密也属于气候温和,水流充沛的地方,在远古的人类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泽当、波密这种气候适宜的地方更容易孕育人类的文明。
随着人类的繁衍,文明不可避免的进入了部落氏族的时代,此时雅砻地区的部落氏族史称“四十小邦”,而后继续兼并直至“十二小邦”时代,十二小邦时代的兼并征伐一直持续的将近500年,直至公元4世纪雪域高原的三巨头,象雄(汉史称羊同)、吐蕃、苏毗(汉史称女国,)悉数登场。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15 10:06:53 +0800 CST  
女儿国主是藏妞儿?!

说起苏毗女国容我再多说几句,汉史上称女国的地方有两处,一处在现在四川阿坝和甘孜州区域,拥有西至昌都东至丹巴、金川的广大区域,因其位置在东史称东女国,直至武则天时期依然存在,后被吐蕃兼并,史称康地,这也是后来民国时西康省地名的由来。
另一处女国就是苏毗女国,因其位置靠西史称西女国,苏毗与吐蕃争霸多年,直至松赞干布的父亲在位时方被征服,其后复叛,终为吐蕃所灭。
两国均以女子为王,这就是西游记中女儿国的原型,不过想到玄奘大师见到的是藏族大婶,我这汗!

“我佛慈悲,不管千难万险,还是取经去吧”!

好吧,我又扯远了,还是回来说西藏的事儿,还是在十二小邦时代,其中一个小邦之中的“悉补野”部落崛起于雅砻地区,这个部落正是松赞干布大神的直系先祖,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第一代赞普神迹般的出现了世人的面前。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15 10:07:47 +0800 CST  
初代赞普的闪亮登场

在这儿先说一下赞普这个尊号在藏语中的意思,在《新唐书·吐蕃传》中解释:"其俗谓雄强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说白了赞普就是强壮的纯爷们儿的意思,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考虑到自古以来各族之王均有“君权神授”的观点,结合藏族传说历代赞普皆为天神所降,所以赞普也应包含神授于天的含义。

相传,十二位牧羊人(苯教中称之为“十二智苯”)在雅砻河边看见一个陌生人,但见此人身材魁伟、相貌英俊,且天生异象据说指间有蹼,因语言不通,不知道他从哪里来,那人以手指天,牧羊人就以为他来自雅拉香波的雪山顶上,于是人们就把他高高抬起来巡游,用肩头当做他的宝座,并拥立他为首领,称他为聂赤赞普,藏语中聂是脖子的意思,赤是宝座的意思,所以聂赤赞普也被称为“肩座王”。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15 10:09:03 +0800 CST  


图面来源于网络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15 10:10:52 +0800 CST  
传说虽然荒诞,但史籍均承认聂赤赞普确有其人,并且认为他是波密氏族的人,因为相貌古怪、行为怪诞被驱逐后流浪到雅砻地区,在雅砻地区不知通过什么手段成了部落联盟的首领,真可谓是树挪死,人挪活。其实这事儿无外乎有两种可能,要么是聂赤赞普拥有超强的政治手腕和亲和力,整合了各部落的政治势力、宗教势力并得到了底层民众的认可,进而成为公推的部落首领;要么就是各个部落的势力不相上下,互相之间难以隶属,而现实中又存在需要联盟的压力,于是在教权的推动下,立一个在本地没有势力的外乡人作为傀儡,联盟的权利最终掌握在宗教势力的手中。这两种情况对于聂赤赞普来说可谓落差极大,要么是一代男神,要么是一代傀儡。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15 10:11:51 +0800 CST  
苯教的时代已经到来

有关于聂赤赞普的传说基本都是来源于古老的苯教典籍,佛教的传说版本也是抄苯教的,在这个时代雪域高原的信仰还没佛教什么事儿。苯教典籍中记载着的从聂赤赞普开始的每一代赞普都笃信苯教,在赞普身边都有至少一个护身上师(辛布)、一个引导官和一个译师,修持一个苯教法门,祭祀一个庙堂,由此可以看出围绕在赞普身边的宗教势力是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而不只是一个高僧大德。
宗教信仰的力量在这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中是起着举足轻重甚至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领袖的命运甚至整个时代的走向。在聂赤赞普之后的第八代止贡赞普短暂的抑苯运动和离奇的死亡经历,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苯教在这个时代强大的影响力。

藏地第一宫雍布拉康

不管如何反正聂赤赞普终于登上了赞普的大位,而且看起来这位赞普应该算是肚里有货的类型,在他的治理下雅砻地区的部落联盟蒸蒸日上,社会生活平稳,百姓安居乐业。很多传唱至今的歌谣都对他歌功颂德,而且在这位赞普治下修建完成了雅砻地区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和第一座苯教寺庙雍仲拉孜。

雍布拉康位于西藏山南乃东县,号称是藏区的第一座宫殿,据传建成年代是公元前一世纪初,虽然现存的雍布拉康存在后世整修和加建的情况,但是从最初的选址和建筑结构来看,与其说雍布拉康是座宫殿还不说是座堡垒更合适。对于宫殿来说强调的是交通便利,屋舍广阔、装饰华美,而雍布拉康建在山顶上,空着手爬上去都能累个半死,而且外墙高厚,开窗狭小,导致室内空间又小又暗,以汉地的标准来看,这哪像是个宫殿,说是监狱估计都有人信。但是公允的说,以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来看,能在这样的地址条件上建成这座宫殿已经是个奇迹了,要知道当时的雅砻地区还没有铁器出现,也还没有驯养牦牛,几乎所有的建筑材料都需要肩挑手提运上山去,所以雍布拉康的建立其实也能看出赞普对周围部落强烈的不信任感。
雍布拉康的建成标示着部落社会从公有制转向了私有制社会,部落首领从公选推举制转向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继承人制,而苯教宣扬的赞普皆为天神下凡,白日治理天下,夜晚巡游天庭的神话也为赞普君权神授找到了依据。在这段时间赞普的王权和苯教的教权是互相扶持、亲密无间的,这也是两者之间的第一个蜜月期。古代王朝君权与教权的结合莫不如此,波斯帝国萨珊王朝的阿达希尔一世就曾这样告诫他的继承人:“我的儿子,宗教和国家是两姐妹,他们相依为命。宗教是国家的支柱,国家是宗教的保护着。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图片来源于网络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15 10:43:37 +0800 CST  
混乱的聂赤赞普年表
关于聂赤赞普在位的年代各种史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最早的公元前九世纪到最晚的公元前一世纪,相差了足有八百多年。看到这些记载我真是醉了,汉族著名的长寿王朝东西两汉,一共才延续了426年,你一个赞普存疑的年代就比两个汉王朝存在的时间还长。这种年代的纠缠我就不论述了,聂赤赞普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初降临人间这个时间是目前大多数专家比较认可的年代。以后在松赞干布之前的赞普只写故事尽量不写年代,因为实在是说不清楚是哪一年。

神异的“木神之绳”
聂赤赞普之后又传了六代赞普,因为每位赞普的名字里都有赤字,所以史称“天赤七王”。这七位赞普被归为一类,除了名字相近以外还因他们共有一桩神迹,那就是传说中的“木神之绳”。
史传此七位王均是上天之神下凡治理人间,他们白天在人间办公,晚上回天庭巡游,等到在人间的儿子能骑马了(隐喻长大成人)就化身彩虹回到天庭。他们在人间和天庭之间的联系就是在它们头顶的“木神之梯”,因为有木神之梯的存在赞普死后化虹而去,人间不留遗体所以天赤七王在藏地没有陵墓,直到第八代止贡赞普折断了木神之梯,无法再达天庭才被安葬在琼结县的藏王墓。
直到现在藏地还有在山岩上绘制白色天梯的传统,这可以被看作是对 “木神之绳”的信仰传承,不过现在绘制的白色天梯已演化为为自己逝去亲人能早登极乐的祈福了。
死后虹入天庭这当然是神话传说,不过死后没有遗体,这事儿一样透着诡异,对于普通信众来说赞普死而无尸化虹而去,这是件多么高大上的事,代表了我们一直在神的领导下生活。可是赞普的遗体被弄到哪儿去了?这件事我觉得可以反映出当时的苯教还处在宗教原始阶段。
在人类文明的原始阶段,各地各族都出现过遗老于野的传统,也就是当部落居民老迈不能从事生产的时候,将他们遗弃任其自生自灭,甚至出现过分而食之的情况,现在看来十分的野蛮血腥,但是在当时的生产力环境下,也是无奈之举,这就像是天葬相当于是这一生最后一次贡献与牺牲。既然有这样的传统,那么当赞普老去时,苯教徒们为了保持赞普的神话地位,将其遗体秘密移出公共视野,甚至直接杀死,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15 21:41:14 +0800 CST  
止贡赞普谋杀案

以聂赤赞普为代表的“天赤七王”,均有习修苯教密宗的历史,他们都为苯教的传播和自身的修炼付出了许多精力。尤其是第二代穆赤赞普在位时期,笃信苯教,广建苯教寺院,成为苯教密宗的大成就者。可见从聂赤父子开始,已有了苯教与吐蕃王权的高度结合。这种结合被苯教史家称为“王辛同治”,“王”指赞普的王权,“辛”自然是以古辛为代表的苯教势力,甚至有“辛始置于王者之上”的说法。而这种教权对王权的侵袭也造成第八代止贡赞普的离奇死亡事件。

止贡赞普是藏地史料中提及比较多的一个赞普,所以身上也就不缺故事。传说赞普出生之时,其祖母卓夏玛几林玛问卜,当祖母问道:“吉地的扎玛玛岩坍吗?当玛地方的母牦牛草场被火焚烧了吗?丹木勒瓦湖水干涸了吗?”众人回道:“岩未坍,湖未干,草场亦未被焚。”当时,老祖母年事已高,错听成“岩已坍塌,草场焚毁,湖水干涸”,遂觉征兆不好,说道:“将短命夭亡,就取名为止贡赞普吧!”止贡的意思是“死于刀下”。
由于取了这么个倒霉名字,赞普成年后性情乖张、行为暴虐,部下渐渐皆与之离心。赞普还有个异于常人的爱好,就是喜欢强迫别人和自己比武,估计每次比武赞普都是获胜者,每次的胜利都能充分的满足他的虚荣心。人常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这一回止贡赞普又强迫罗昂达孜跟他比武,罗昂达孜的身份记载比较混乱,有的记载说他是个大臣,也有说他是部落首领的,还说他是马夫的,一开始罗昂达孜也不敢答应和赞普比武,赞普不许,于是罗昂达孜说道:“如果赞普非要比武,那么把你神库中自动攻击的长矛、自动挥舞的利剑、自动穿戴的盔甲给我用,我就和你比武”。赞普立刻就打开神库取出这几样神物给了罗昂达孜。
比武的地点选在娘若香波城堡中举行,罗昂达孜又提出要求止贡赞普把联系天庭的“木神之绳”砍断,赞普也照做了,于是罗昂达孜把早就准备好的一百头牛放出来,牛身上绑着两百只金矛,还放着装满香灰袋子,搏斗时牛身上的袋子破裂,尘灰弥漫、遮天蔽日,止贡赞普没有准备目不视物,趁这个机会罗昂达孜开始进攻,赞普虽然砍断了木神之绳,但是护体的神灵还在,正当护体神灵想要把赞普带离险地的时候,罗昂达孜从腋下抽出一柄飞斧将护身神击杀,随即将止贡赞普击杀于娘若香波城堡。
止贡赞普死后,罗昂达孜继位大统,继位之初止贡赞普的儿子们(一说两个,一说三个)逃亡或流放到外地,并且把止贡赞普的尸体装入铜箧抛进了雅鲁藏布江。
止贡赞普如何被杀的这段故事,在藏地史料中多有提及,记载基本相同,不过你们有没有从中嗅到浓浓的阴谋的味道?

神话传说咱们先放一放,看看苯教的典籍是如何记述这段惊世之变的,铁马年索赤赞普跟妃子生一子,称为止贡赞普,其上师(辛布)是帕瓦财角,庙堂是萨利西仓。
止贡赞普出生直至二十七岁时依照先辈们惯例信奉苯教,二十八岁(火鸡年)时一改常规灭本教。
灭苯的主要原因有:三大因和三小因。首先是国王本人至高无上、傲慢无理、权势显赫,故燃起不可遏止的嗔愤之火,此为一大因;第二大因是辛布指引众生,非常自傲,故燃起骄傲之火;第三大因是大臣高居要位,自视甚高,故燃起嫉忿之火;三小因是僧侣和大臣以及妃子们之间相互离间明争暗斗。
据说当时达到了,没有“辛苯发话,王不敢降旨,大臣不敢议事,不唱辛苯歌舞,君臣不敢歌舞”的程度,大臣乐赞协就向止贡赞普进过谏:“头上的帽子过大,会累得汗流浃背;美食吃得太多,也会引起反胃;听任别人的虱子爬到自己腿上,最后它会爬到你的头顶。现在赞普与法师的权势相当,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到了赞普子孙之时,权力肯定将被本教夺去。”“赞普如果不忍下令杀死法师们,就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吧。”
估计止贡赞普也渐渐对苯教的滔天权势再也不能忍受了,于是赞普对诸辛苯说:“此地域无法容纳我的国政和你们的本政,故将本神、四本门以及辛布格考铁盘和角解布兰察二人等留下来守护我,其余诸辛布要么离开吐蕃地区,要么在我的国度里不许行本之仪轨,你们可以自己选择此两路的任何一条!”之后开始大规模驱赶本教。
《本续日光灯》此典籍中记载:“灭本七年后,国王被洛昂杀死。” 洛昂将国王直贡杀死后,将其尸体装入铜钵中抛入娘曲河,还将止贡的儿子布德等流放到贡布地方,把诸妃子谪为平民去牧羊,而自己却登上国王宝座,历时十三年。
由此可知止贡赞普在其二十七岁之前一直修习苯教,二十八岁却突然开始大规模的抑制苯教,直到七年后赞普被离奇的杀死。从聂赤赞普弘苯到止贡赞普抑苯这段时间被称为“苯教先弘期”,而从止贡赞普死后直到公元8世纪中叶赤松德赞再度灭苯为止,被称为“苯教的中弘期”,止贡赞普的死亡事件是苯教前弘期和中弘期的分界点。也正是从中弘期的“恰苯”开始,葬礼仪轨成为苯教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宗教活动,前弘期的“笃苯”是不研究这东西的,也是赞普死了都上天去了,啥也没留下用不着研究葬礼仪式。
再往后看看末代吐蕃赞普朗达玛的灭佛运动,朗达玛最终是被佛教徒刺杀而死,由此可以看出止贡赞普的死绝不是一个偶发事件。止贡赞普为了抵制苯教教权对其王权的干涉,进而推动了抑苯运动,这种抑苯运动触动苯教教权和部分部落贵族的利益,于是在反对势力的合谋下,止贡赞普被杀,尸体被抛进雅鲁藏布江,王子被流放,王后被废为庶民。
止贡赞普被杀后,合谋杀死赞普的势力还来不及弹冠相庆就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面前,赞普死了,尸体怎么办?估计赞普被杀时很多人都看到了赞普的尸体,可是赞普是天神下凡,死了没尸体,应该回归天庭才对,你们以前一直是这么宣扬的,结果这次穿帮了,俺们都看见赞普的尸体了,这事儿怎么解释?!欺负俺们读书少,玩儿俺们是吧?!
没办法,这回又得是苯教神棍们出来收场了,于是一个脾气暴躁、喜欢跟人决斗,在决斗中折断了木神之绳的反面赞普形象,就在众人精心的编织下出笼了。包括赞普的尊号名为止贡这事儿,估计也是这帮人编的,我觉得就是赞普的祖母再年老昏迈也不可能给自己的孙子起个叫做“死于刀下”的名字。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15 21:43:11 +0800 CST  
茹拉杰一个屌丝的逆袭

茹拉杰,这也是吐蕃历史上一个牛人,一般来说在历史上的牛人都有如下的共同点:第一、不明来处,比如聂赤赞普从天上直接就下来了,一出场就被扛着当了赞普。再比如大牛神松赞干布,虽然人家有爹有妈,结果被佛教、苯教哭着喊着的追认是菩萨转世,不承认都不行。第二、通今博古,玩儿什么都灵,没有不知道的事儿。你看聂赤赞普说建宫殿就建宫殿,说建寺庙就建寺庙,说种地就种地,说驯养牦牛就驯养牦牛,没有干不成的事儿。松赞干布就更牛了,今儿打这个,明儿打那个,打谁谁服。说娶公主就娶公主,一娶娶好几个,不让娶就打老丈人,非娶不行。第三、少经磨难,小的时候都是苦孩子出身,发愤图强,终成正果。聂赤赞普长得让别人接受不了,被赶出部落,流浪到雅垄成了赞普。松赞干布小的是虽然是皇二代,不过还没等长大呢,老爸就被人毒死了,老妈、大臣都跟人跑了,江山还得自己打出来。所以呀,这男神之路都是一步一个血脚印儿走出来的,啥事儿都得靠自己,天上掉下来的从来都砖头,不是馅儿饼。

茹拉杰的成神之路就完全符合上述三大特征,他的身世出处有好几种记载,有的说他是止贡赞普手下“父部九臣”之一扎氏家首领的遗腹子,还有一种说法更灵异,说他母亲是止贡赞普的王妃,止贡赞普被杀后王妃被废为庶民,在雅拉香波山下牧马,一夜睡着后梦到和一位英俊男士共度良宵,醒来时发现一头白色牦牛经过帐篷,这头白色牦牛就是雅拉香波山神幻化而成,于是有孕并生下茹拉杰,但是初生之时茹拉杰只是一个肉团,他母亲将其置于牛角之中,而后茹拉杰又从牛角之中诞生,所以他名字的意思是“生于牛角之中”。

等到茹拉杰十二岁的时候,一天突然问他的母亲“人皆有父,吾父何在?人皆有赞普,吾赞普何在”?他母亲不愿作答,茹拉杰又对她母亲说:“今日若不答,我就死在你面前”。于是他母亲只好流着泪对他说;“你父亲王权被篡,人被哈雅氏所杀,尸体被抛进了雅鲁藏布江,你的哥哥们都被流放到边远之地去了”,茹拉杰于是说我要找哥哥们,然后找到父亲的尸体,并为他报仇。这时有人劝他,对他说你哥哥流放的地方很遥远,道路阻隔,野兽横行,你怎么去找得到他们呢,太危险了。茹拉杰说到:“如果遇到人,就像他们问路;如果人迹罕至,那我就按照足迹寻找;如果河流都看不到时,那就沿着水沟寻找,无论如何我要找到他们,给我父亲报仇。”

茹拉杰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同母异父的哥哥们,并说服其中一位王子夏赤和他一起起兵复国。此时罗昂达孜的势力仍占有绝对优势,直接带兵攻打娘若香波城堡无异于找死,但这难不住智慧的茹拉杰大神,拳头不够硬那就只好上阴谋诡计了。茹拉杰通过密探了解到罗昂达孜酷爱养狗,于是费尽心机找到了两头纯种的藏獒,经过周密训练之后,把这两条藏獒放到了娘若香波城堡的大门口,并且事先在藏獒身上涂抹了剧毒药物。罗昂达孜看到这两只藏獒喜爱非常,不由得伸手去摸藏獒的皮毛,结果中毒而死。
罗昂达孜死后,他的势力土崩瓦解,再加上支持止贡赞普势力的协助,茹拉杰很快就把王子夏赤扶上了赞普的大位,并给夏赤上了布德贡杰的尊号,意为“战胜一切”。
止贡赞普和布德贡杰赞普史上并称为“上丁二王”,按照“天赤七王”的命名规律(名中皆有赤字),止贡和布德贡杰应该被命名为“上贡二王”才对,不知道为何史称“上丁二王”。

布德贡杰赞普掌握了雅砻地区的控制权,但摆在它面前的还有两个棘手的问题等着他解决,一个是上代止贡赞普的遗体还未安葬,另一个就是如何处理苯教的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上布德贡杰赞普和茹拉杰再次展现了他们的智慧,据说布德贡杰赞普继位不久,雅砻地区屡遭自然灾害的侵袭,赞普于是问卜于天,得到的神授是说因为止贡赞普的遗体尚未得到安葬,上天不喜所以降下惩罚,于是茹拉杰再度出发找到了止贡赞普的遗体,并将它安葬在西藏林芝的苯日神山附近。《旧唐书. 吐蕃传》记载:“其赞普死……乃于墓上起大室,立土堆,插杂木为祠祭之所”,这是西藏第一座王陵,也从此主导西藏赞普死后的葬例。

另一个棘手的问题也得到了良好的解决,虽然上代赞普是因为抑制苯教被杀的,但为了缓和矛盾布德贡杰赞普却当众宣称:“父王虽憎恨苯教,而我却要兴苯。”并迎请一百多个苯教徒为死去的父王超度,为在世的赞普诵经,祈求其福泽权势永恒不灭。还从克什米尔、勃律和象雄请来了三位苯教上师,这三位上师给苯教注入了一套教义,结束了 苯教没有宗教理论而只重巫术的历史,改革后的苯教史称“恰苯”意为“变革的苯教”,这也标志着苯教中弘期的开始。

茹拉杰通过在为布德贡杰赞普复国期间的良好表现,被列为众臣之首,而茹拉杰也不负贤者之名,据说他在位之时,教会了广大民众烧造木炭、炼制金铁、熬皮制胶、引水灌溉、驯牛耕田、修建桥梁,茹拉杰也正是因为这些功绩,被尊为吐蕃七贤者之首。
说起古代英雄人物的成神之路,无外乎两种情况,要么是政治需要将其神话,比如历代赞普;要么就是生前功绩卓著、深受爱戴,老百姓会把所有利国利民的好事儿都加在他身上,继而成神,茹拉杰应该就属于后者。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15 21:45:45 +0800 CST  
拉脱脱日聂赞—早上从黄昏开始

“上丁二王”之后,历史的车轮还在继续向前滚动,吐蕃又经历了“中列六王”、“八德王”和“下赞五王”。在这段漫长的年代中“中列六王”、“八德王”和“下赞五王”几乎没有史料记载,我们现在几乎不知道他们身上都发生过什么或喜或悲的经历,他们是贤德还是昏庸,他们是快乐还是痛苦,这些统统都被湮没在厚重的历史迷雾之中了。只有“下德五王”的最后一位赞普拉脱脱日聂赞普身上发生过一段传奇。
拉脱脱日聂赞普六十岁之前的岁月就像流水一样了无痕迹,但有故事的人是不会永远沉寂的,就在他六十岁这年发生了一件神迹。这一年拉脱脱日聂赞普正在雍布拉康中静坐,突然仙乐弥漫、祥云开阖处霓虹与鲜花坠落如雨,随着一束阳光天上降下了《诸佛菩萨名称经》、《宝箧经》、刻有六字真言的宝珠和一肘高的金塔,当时的人都不认是什么东西,直到找到了五位印度僧人才了解这是佛教四宝,而且四宝降下之时,空中有声如雷言到:“自兹当五世,始晓此事”。
拉脱脱日聂赞普虽然不认识这些物品,但仍觉得极为珍贵,把它们珍藏在雍布拉康里,加以供奉,并取名为“年波桑哇”, 意为“玄密神物”。因此妥善的保存了佛教四宝,拉脱脱日聂赞普返老还童,白发转黑、面无皱纹,又活了60年,享年120岁。也正是有过这段经历,拉脱脱日聂赞普被众多佛教典籍记述,才没有湮灭在历史的云烟之中,想到这位赞普60岁才出现人们的视野中,人生真可谓是早上从黄昏开始。
传说毕竟是传说,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在这个时代,印度的佛教信徒已经翻越喜马拉雅山脉进入吐蕃开始传教,佛教四宝据说是班智达洛森措和译师黎提斯从印度带来献给拉脱脱日聂赞普的,而赞普肯定是考虑到苯教在吐蕃强大的影响力,搁置了佛教的传教请求,并礼送佛教徒出境。这次佛苯两教之间最初的试探,以这种不流血的方式了结了。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17 07:59:38 +0800 CST  
二、吐蕃王朝的建立

达日宁塞的野望

拉脱脱日聂赞普终于去世了,传说中他活了120岁,接替他位置的是他的儿子赤聂松赞,不过我真的很怀疑,他的儿子是如何熬过这漫长的太子的岁月的。关于赤聂松赞是何时登基,多大年纪乃至于在位期间都发生了什么事件,历史上都几乎没有记载,但我们能够了解到的是在这段时间里,吐蕃和周边的部落开始了残酷的兼并融合。这种兼并融合一直持续到其后三代赞普时代。
达日宁塞赞普继位之前,整个吐蕃出现了一个巨大危机,那就是达日宁塞是位盲人,在这个动荡变幻的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领导者,而这位即将继位的目盲者怎么看不像是能带领吐蕃走向辉煌的英主。我相信这时候的达日宁塞心中也一定充满了迷茫和苦涩,他甚至一度考虑去苏毗寻找哪位流落在外的私生子哥哥,他的这位哥哥是他那个风流的老爸在苏毗一夜留情的产物,但这个素未谋面又从未在吐蕃生活过的哥哥能否降服国内的各种势力,这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说道达日宁塞赞普的老爸,这位被称为仲念德如的赞普,在历史上籍籍无名,我们不知道他有过什么丰功伟绩,但见诸史端的却是这样一个故事。传说中,仲念德如赞普娶了塔波之美女琛萨鲁杰为妃,但是到了吐蕃后美貌急速衰减,赞普非常奇怪询问缘由,美女王妃琛萨鲁杰说道;“在我家乡有一种食物,我从小到大一直都在吃,可是到了吐蕃后吃不到了,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赞普马上命人去塔波取来给王妃服用,不久王妃又变得明艳动人。仲念德如赞普心中奇怪,偷偷命人带着他去仓库想看看这是神奇的食物,结果看到的是油烹的蛙(一说是鱼),赞普大惊失色,心情郁闷,不幸患病(据说是麻风病),最后被活埋在墓中(也可能是被隔离在墓穴中),和他一起被活埋的还有王妃和大臣,因为陵墓是圆形又称圆形活墓。这个故事其实反映出当时吐蕃和波塔之间的生活习俗的差异,吐蕃地域因为苯教的信仰对于水生的动物普遍存有敬畏,并将其统称为“鲁”(或译为“龙”),认为得罪了鲁神就有可能得麻风病,直到现在藏族同胞中还有不吃鱼的传统。
达日宁塞赞普最终得到了一位吐谷浑医师的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这位吐谷浑医师曾经从吐蕃悬挂的鞋子下走过,于是吐谷浑的法师们认为不吉,这将预示着吐谷浑将被吐蕃灭亡。最终吐谷浑也确实被松赞干布打的气息奄奄,所以以后走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头顶上有没有挂着的鞋子,谁知道这是不是又是那个王朝要倒台的征兆呢?!
当蒙在达日宁塞赞普眼睛上的绷带一层层的被揭开,我相信达日宁塞的心情一定是五味杂陈的,但是上天一定是不愿意眼看着吐蕃王国走向衰落,达日宁塞睁开眼睛第一次看到了雄伟的达日山(虎山)上奔跑的盘羊。从此之后,这个曾经目盲的孩子就被称为达日宁塞赞普,意为 “看见虎山上的盘羊”。

幸运的达日宁塞赞普不但获得了光明,还得到吐蕃史上第三位“七贤者” 赤多日囊策的辅助,这位贤者发明了用于称量的升、斗、秤,并核定了藏斤、藏两,有了度量衡使得各地之间的贸易得到巨大的发展,各地的物产可以平等的交换,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物资的流动极大的活跃了达日宁塞治下的吐蕃经济,使之成为周边地域最强大的部落之一。
稳定了吐蕃的经济之后,达日宁塞赞普也没有停止向外扩张的步伐,随着吐蕃战士挥舞的利刃,周边三分之二的小邦都被吐蕃征服,尼洋、贝、宣等氏族也被纳为其属民。
一个帝王的雄心是永远不会被填满的,越来越多的疆土并入版图只会更加激发吞并的欲望,这种征服的快感强过世上所有的春药,激荡着史上每一个帝王去开疆拓土。干掉了周围的小帮之后,达日宁塞坚定的目光又会望向哪里呢?

当吐蕃王国君臣合心,国力蒸蒸日上,达日宁塞赞普拔剑四顾的时候,位于拉萨河流域的森波却在上演着一出宫斗大戏。
关于森波这个国家,史料记载非常混乱,也被称为孙波、松巴,还有的干脆认为他和苏毗就是一个国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众多史料都记载森波位于今天拉萨河流域,属地基本囊括今天的拉萨、堆龙、尼木、等地,当雄和那曲地区可能也在其治下,他的边界东面和位于那曲、比如、丁青和昌都的苏毗女国接壤;再有就是森波国也是女王治国,男性主要负责对外征战,这一点也和苏毗女国完全一样,所以可能两者存在某种关联或是干脆就属于同一个部落联盟。
就在达日宁塞赞普东征西讨的这段时间,森波国的国内却爆发了一场信任危机。森波国的王权分别为分别由森波王达甲吾和森波王赤邦松掌握,一国之内二王并立,这本身就是祸患之源,更加上达甲吾昏庸无能、不辨是非,不知道祸患早已临头。

敦煌吐蕃文献中,对他的昏庸统治有段详细的记载;“就森波达甲吾而言:任何事均偏听轻信,颠倒为之,以罪恶为善,以善为罪恶;此人形同儿戏。明睿忠贞、热忱之士,每受敌视,均远离左右,且被处以不当之刑罚,既惨且烈,所作所为毫无必要,且数见而不鲜。 尤有甚者,达甲吾背离风俗,改变国政恣意妄为,一切恶政,有人见而劝谏,乃获惨烈非刑。如此无人再敢劝谏矣!”以上种种倒行逆施最终的结果是,“王昏昏于上,臣仆则惴惴于下;王狂悖于上,臣仆则逃逸于下矣!”
在其执政期间,大臣念几松多次出面劝谏达甲吾,结果反而驱逐,念几松最终投奔了森波的另一位王赤邦松。在念几松的协助下,赤邦松杀死了达甲吾,夺取了她梦寐以求的整个拉萨河流域的完整王权,念几松也凭借此功位极人臣。
按说王权得来不易,而且还有达甲吾的反面教材做例子,赤邦松应该谨言慎行、任用贤明,好好治理国家来对抗越来越强大的吐蕃势力,但赤邦松却被王权的甜美冲昏了头脑,不仅对念几松等新贵势力大加封赏,对于他们的所作所为偏袒包庇乃至纵容,导致国内其他贵族势力极度不满,对于其他大臣所提的平衡新旧贵族势力的建议,认为是旧贵族的羡慕嫉妒,而不闻不问,甚至呵斥驱逐,于是国内各派势力再度离心。当时和新贵冲突最为激烈的是娘氏和韦氏,已经达到了血亲被杀的地步,可是赤邦松依旧不闻不问。于是这两个氏族开始联合,力求推倒赤邦松的政权,当时娘曾古有歌谣唱到:
“汤汤大河对岸,
雅鲁藏布江对岸,
有一子,人之子,
实乃天神之嗣,
唯真天子方能调遣,
唯好鞍鞯方能驮。“
这时候国内觉得权利受到威胁的贵族绝不是只有娘氏和韦氏,不久农氏和蔡邦氏也加入了反叛联盟,并和雅鲁藏布江对岸的达日年塞取得联系,这几个氏族的代表还在达日年塞面前立下重誓,以表示反叛的决心。虽然森波国内暗流涌动,但毕竟是个大国,反叛联盟的成员还是得小心翼翼的联系,有人发现了这些人鬼鬼祟祟的活动用一首歌讽刺他们;“曾以歌讽之:“杰士坐骑骏马,白昼藏于猪林,夜晚潜行堡寨,敌人乎?友人乎?”
就在吐蕃和叛联盟积极准备的时候,达日年塞赞普却带着他的梦想去世了,壮志未酬的达日年塞将他的征服北方的梦想留给了他的儿子,他的儿子能完成这一未经的愿望吗?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17 08:02:05 +0800 CST  
南日伦赞的征伐与陨落

初登大位的南日伦赞赞普必须马上面对的是局面是已经准备就绪的战争动员和因为达日年塞突然死亡导致的盟友的惴惴不安,为此他不得不把雅鲁藏布江对岸的盟友再次召唤过江,重新和他们进行盟誓,以表示继承父志誓死干翻森波国的决心。就在此时又发生了一件事,生活在后藏地区的小邦藏蕃的大相琼波邦色反叛,砍了他们大王的首级并将藏蕃的两万户居民全部献予南日伦赞。南日伦赞大喜过望,于是将这两万户全部赏赐给投诚的琼波邦色,并委派他继续治理后藏的地域,这种做法虽然能够马上稳定住后藏的局面,让南日伦赞集中精力对付森波国,但也为日后的纷争留下了后患,不过现在的南日伦赞已经顾不得这许多了,国内战争的齿轮已经开始高速运转,潜伏在森波的内应也已急不可耐,这一切都逼迫着南日伦赞只能挥师北上,成败在此一举。

南日伦赞为了稳妥起见将他的母亲和弟弟留在国内主持大局,自己亲帅精兵万人北渡雅鲁藏布江,在内应娘氏的带领下,轻军急进直插森波的王城宇那城堡,而作为南日伦赞对手的赤邦松依然毫无准备,王城宇那城堡旋即被攻克,赤邦松只能仓皇北逃投奔了突厥,南日伦赞的赌博获胜了。占领了王城以后,在以娘氏为首的内应的联络下,森波国各处的领土纷纷表示臣服,至此森波国的广大领土终于被吐蕃收入囊中。经此一战吐蕃终于拥有的面积广阔的草原牧场,拥有了组建未来令人胆寒的吐蕃骑兵的基础,同时还有一项早就被历代吐蕃王垂涎的物产——食盐的产地也被吐蕃握在手心,控制住了食盐的产地,古已有之的茶马古道上流动的财富,开始迅速的向吐蕃聚集,一个繁荣强大的吐蕃王朝正在向年轻的南日伦赞招手。

征服森波后,以娘氏为代表的大臣们给南日伦赞正式上了尊号,意为政比天高、盔比山坚。而南日伦赞也投桃报李,给予了在征服森波中立下大功的娘氏、韦氏、蔡邦氏和农氏大量的赏赐,从此这几个氏族一跃成为吐蕃国内举足轻重的几大势力。
正当开疆拓土的南日伦赞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之时,东部一个不开眼的小邦波塔居然扯旗造反,这令南日伦赞恼火不已,虽然这个波塔部落是他爷爷仲念德如赞普娶的那个爱吃鱼的爱妃的部落,不过这都是陈年往事了,现在既然你们不开眼,那也只有刀光能让你们看清楚这世界谁是老大,起兵讨逆几乎是一瞬间就被定了下来,但是决定到底谁来带兵却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小故事。

讨论征伐波塔部落的御前会议正在进行中,一名名不见经卷的官员僧果米钦,自告奋勇要求担当领军之职,却遭到了琼波邦色的反对;“尔往昔曾担任将军之职乎?吾闻英雄贤明之辈,如毛锥至于皮囊中,则锥芒毕现,今汝位于悉囊纰巴一职多年,未闻赞汝能胜将军之任者也,尔必不能堪此大任,尚喋喋不休何也?”僧果米钦昂然对曰:“众人未曾称美于不才,信然!往昔未尝于见锋芒于囊中,亦信然!然若往昔,置吾于囊中,则早已锥柄毕现,何言锥芒乎?!”看看上述的记载,几乎就是毛遂自荐的吐蕃版,面对僧果米钦的自信,南日伦赞当场拍板,命其带兵平平叛,而僧果米钦也确实不辱使命,一击而下,解决了波塔的叛乱。比起毛遂的言辞犀利却身死沙场来说,这位藏版毛遂僧果米钦还要略胜其一筹。

随着南日伦赞的东征西讨,吐蕃的版图已经囊括现在的山南地区、拉萨地区、日喀则地区和那曲地区,可谓土地广袤、物产丰饶,已有霸主之势,当时能和吐蕃争锋的只有位于阿里地区的象雄古国,两者之间谁都没有完全拿下对方的实力,所以不断的以姻亲的方式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成为一代雄主的南日伦赞坐在他的王位之上,俯瞰着他掌握之中的这片土地,巍峨的雪山、奔流的江河、平旷的农田、广袤的牧场,还有他治下劳作的民众,这一切都在他的意志下予取予求,这种权利的甘美是多么令人迷醉,但阴谋永远伴随着王者的脚步,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暗流一刻不停的在涌动着。

吐蕃的版图在一天天的扩大,广大的疆域中却是暗流涌动,跟随南日伦赞征伐的有功之臣得到了赞普慷慨的封赏,在吐蕃国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新贵集团。新贵集团中的各种势力互相倾扎,打压异己,在征讨波塔叛乱的御前会议上,僧果米钦和琼波邦色的争论不能简单的看作是琼波邦色的狂妄,这之中一定夹杂着派系势力的较量,最终南日伦赞支持僧果米钦的做法,除了对僧果米钦奏对的赞叹,也包含了打压琼波邦色这一派势力和权利平衡的意味。但是这种平衡各派势力的帝王心术,真的能起到他希望的效果吗?

之后不久,在一次赞普大宴群臣的席前,琼波邦色对酒当歌,歌词认为在跟随赞普征战和辅佐赞普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就是他琼波邦色,这种大功独揽的态度无疑会引起赞普的警觉和周围群臣的愤怒,于是在赞普的示意下,娘氏一族中的尚囊瑟乌苏凌布起身也高歌一曲,歌中唱到赞普最大的敌人是森波,在森波战争中是我们娘氏、韦氏等几个氏族功劳最大,降服了森波我们才有今天的繁盛,说道功劳,哪有你琼波邦色邀功的道理?!南日伦赞听后心情大悦,马上任命尚囊瑟乌苏凌布为大论一职。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新贵集团中以娘氏代表的森波地域势力和琼波邦色代表的藏蕃地域势力,以及以僧果米钦为代表的波塔地区的势力,依旧存在着巨大而明显的矛盾。

在这段权力斗争中,以山南地域为代表的旧贵族势力令人惊讶的保持着沉默,即便是新贵们在赞普面前赤裸裸的挣权表演都没能激起旧贵族中哪怕一丝浪花,但这种沉默却是最危险的征兆。赞普平衡权利的做法在旧贵族们看来不过是对新贵们的偏袒,他们认为赞普的目光从来就没有照耀到他们的身上,当旧贵族妒忌的双眼在沉默中渐渐变红的时候,迸发出的将是火山喷发般毁灭一切的力量。

随着矛盾的愈演愈烈,赞普父王的属民心怀怨愤,母后的属民公开叛乱,作为赞普龙兴之地的山南地域开始纷纷叛乱,旧贵族们终于露出了他们雪亮的利齿,而南日伦赞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父母所属种族的旧臣会把利爪伸向他的身体,终于在亲征山南的路上他被自己的旧臣毒死,结束了他争霸天下的雄心。

他的死亡也把正在蒸蒸日上的吐蕃王朝推向了崩溃的悬崖边,拯救王国的重任只能交给他只有13岁的儿子。而这个13岁的少年能在此时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承祖父之遗志,拨乱反正,调济权臣,带领吐蕃走向更灿烂的辉煌吗?

这个少年的名字叫松赞干布。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18 19:55:57 +0800 CST  
三、辉煌的吐蕃王朝

初蹬雕鞍定天下

关于松赞干布的出生年代史家仍无定论,据根敦琼培《白史》的记载,约为公元617年出生,卒于公元650年,享年只有34岁。由于他在藏民心中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千百年来他身上的一切都被神话了,关于松赞干布的出生就有这样神异的传说故事,据说佛陀释迦摩尼一日与众弟子环坐,眉间突发五色妙光宛如霓虹,其光曲折射向北方雪国(西藏),佛陀莞尔现无限欢喜,众弟子异之。一菩萨问此祥瑞来由,释尊言到;“此雪国乃未经开化之所,三界诸佛从未施以教化,然我教必将传入而教化之,如日中之光而照耀彼域。”于是观世音菩萨在佛座前弘愿:“我将入雪国而教化济度民众,并将此地作为我的教化之地,我能成为照耀黑暗的明灯,三界诸佛的圣教将照耀未曾开化的雪国,对三宝的信心感到无量乐福,一切众生皆大欢喜。”观音菩萨作此愿后其心光芒毕现,而后没入莲花之海。等到松赞干布母后怀孕之时,因缘际会观音菩萨化作三道妙光分别投入松赞干布的母亲、泥婆罗王后和唐太宗王后的怀中,于是松赞干布和尺尊公主、文成公主三人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这段传说显然是后世佛教徒的演绎,直接把松赞干布是菩萨化身,两位公主是度母化身,以及姻缘天注定的情节都交代了,不过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因为文成公主不是李世民的女儿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更不用说同日出生了。文成公主的生父一般多猜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而江夏郡王李道宗也被任命为护送文成公主进藏的大臣,只是不知当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进藏时,想到女儿从此天人远隔、无缘再见时是怎样一种悲寂的心情。

不管怎样13岁的少年松赞干布登上了属于他的舞台,虽然这座赞普的宝座看起来摇摇欲坠、岌岌可危,不过也只有更艰难的磨砺,才能让初试羽翼的雄鹰飞的更加高远。初登王位的松赞干布面临着工布、波塔、娘地、苏毗、象雄的叛乱,国内可谓烽烟处处、刀兵四起,随时都有可能将吐蕃带入分崩离析的深渊。松赞干布不动声色,首先把忠于他的军队汇集到一处,并暗中追查毒死他父亲的凶手,找到真凶后立刻带兵将毒死南日伦赞的旧大臣灭族,这种斩草除根的做法极大地震慑了旧贵族的势力。旋即亲自带兵杀入雅砻地区,兵锋所致如沸汤泼雪,反叛势力纷纷瓦解,松赞干布把反叛贵族的封地、属民和奴隶全部收归国有,沉重的打击了雅砻地区旧贵族力量,最终平息了雅砻地区的叛乱。

在铁血镇压雅砻地区的叛乱之后,对于苏毗的叛乱,松赞干布则展示出了与之年龄不相符的灵活的政治手腕。他一方面调派军队对苏毗地域贵族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另一方面令娘氏大臣芒布支尚囊去苏毗地域穿梭斡旋,利用娘氏在苏毗故地的旧有人脉反复游说,终于在军事和政治的共同作用下,不动一刀一枪将苏毗的叛乱平息。而在平定苏毗叛乱中,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立下奇功的娘 · 芒布支尚囊一时风光无两,旋即被松赞干布任命为大相(宰相)。但是也许他没有注意到的是在赞普赞许的目光背后,闪烁着对他在苏毗地区强大影响力的警觉,说起来这也是封建王朝大臣普遍的悲哀,如果庸庸碌碌吧,没法得到帝王的重视,施展不了胸中的抱负,而一旦锋芒毕露,又马上会招致帝王的猜忌,陷入功高震主的怪圈。

解决了雅砻和苏毗后,雪域高原上只剩下了吐蕃和象雄这两个体量巨大的国家。象雄古国的中心在今天西藏的阿里地区,版图最大时曾囊括现在阿里地区、羌塘高原和现在印巴争端不断的克什米尔地区,象雄文明作为雪域高原起源最早的文明,很早就发明了自己的文字,作为苯教的发源地,吐蕃早期文化的启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象雄。这个高原上最重要的古国,地域广阔军力雄厚,曾经是吐蕃部落需要仰视的存在,虽然经过历代吐蕃王的励精图治,吐蕃和象雄的实力已是强弱逆判,但象雄仍然不是吐蕃能够轻易降服的庞然大物,所以历代吐蕃王都采用姻亲联盟的方式来维系脆弱的平衡态势。这一次松赞干布审时度势,继续了先祖的姻亲外交政策,一方面命令后藏日喀则地区的琼波邦色积极整顿军备,放言要和象雄决一死战,而后派兵进行试探性的进攻,做足了架势后,再开展外交攻势争取让象雄继续臣服于吐蕃,这套把戏松赞干布几年后对他唐朝的老丈人也来过一把,最终成功的娶回了文成公主。我相信松赞干布虽然年轻,但心里一定清楚,拳头大才是硬道理,就像是一千年后法国那个天才的小个子军事家所说的“和平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我们现在能够知道的是松赞干布的五位妻子中至少有一位是象雄的公主,而松赞干布的妹妹也嫁给了象雄王,这种政治联姻虽然脆弱,但它至少保证了在这个双方相互忌惮的阶段,吐蕃名义上的盟主地位。

松赞干布用了三年的时间平定了四方的叛乱,把吐蕃王朝从分崩离析的边缘拉了回来,不过他父亲的遭遇一定时时萦绕在他的心头,各部落的屡叛屡降已经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魔咒,如何削减贵族手中的全力,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帝国政体的稳定运行是松赞干布面前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在雅垄平叛的过程中,松赞干布已经有意识的收纳反叛贵族的土地和人口,但这还不够,旧贵族的势力依然很强大,时时威胁着身在雍布拉康的松赞干布的安全,于是松赞干布把他的目光投向了拉萨。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19 10:15:58 +0800 CST  
@老猪向西991 2016-04-19 22:37:04
布衣这是要出书的节奏呀!

-----------------------------写着玩儿呗!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20 08:07:52 +0800 CST  
迁都拉萨
迁都对于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是一项复杂并充满变数的工程,随着国都的迁移,国内的政治、经济势力必将面临的重新洗牌,所以任何迁都的动议都必然招致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以宋太祖纵横天下的能力,想迁都洛阳都只落得个黯然收场的结局来看,松赞干布迁都拉萨一定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拉萨最终被松赞干布垂青并定位吐蕃王都,是综合几方面因素考量的结果,首先地理位置十分优秀,拉萨四面群山环抱地势上易守难攻,山间盆地地形开阔土地平旷,拉萨河从盆地中流过带来了充沛水流,整个拉萨河流域气候温和适合农作物生长,丰富的物产有力的保证了王都的物资供应;其次拉萨位于吐蕃版图的中心位置北接苏毗,西邻后藏、象雄,东控山南,尤其对于北侧屡次叛乱的苏毗能够产生强大的震慑,以山南地区农耕为主的吐蕃王朝来说,参考中原汉族王朝和北区草原民族几千年来充满血泪的交锋史,盛产良马的北部苏毗草原地带必须牢牢的控制在王权治下,所以松赞干布迁都拉萨颇有点明永乐大帝天子戍边的味道;再次,山南部落刚刚经过叛乱,虽然打击了原有的贵族势力,但旧有贵族的势力依旧不容小觑,雍布拉康位于山南地域旧贵族势力范围内,这对松赞干布依旧是个威胁,迁都拉萨后山南地区对于帝国的重要性下降,可以继续打击旧贵族的势力使之边缘化。综合以上因素,松赞干布的迁都决定确实对于帝国大有裨益,不过对于被动了奶酪的贵族势力来说,他们可不会从帝国的高度来考虑问题,所以强烈反对是必然的,在这种情况下,宗教神话再次成了开路先锋。

传说中,拉萨境内的红山是一块被神青睐的地域,早在拉脱脱日年赞的时代,就有神谕指出红山将成为吐蕃王都的中心,于是从此之后历代赞普的征伐都是以夺取拉萨河流域为目的,而松赞干布和大臣们来到红山脚下的时候天降异象,一道光环从天而降笼罩在红山之巅,这种异象被随行的苯教大师解读为吉兆,代表着在红山山巅兴建王都宫殿能够得到天神的眷顾,给吐蕃王朝带来繁荣和吉祥。于是松赞干布在神谕的指导下决定迁都,并招来泥婆罗工匠在红山之巅大兴土木修建王宫,这座王宫就是布达拉宫的雏形。

对于定都拉萨这件事儿上,后世居于统治地位的佛教徒自然也不能让苯教专美于前,于是佛教传说松赞干布得到了观音菩萨的指点,在红山上的山洞中苦修了若干年,最终开悟明往生的使命,只见一道虹光从松赞干布眉间升起投入泥婆罗之地,于是他命令大臣南去泥婆罗森林之中寻找自然形成的观音塑像。

大臣在泥婆罗南部的僧伽罗岛原始深林中,果然找到了四尊天成的蛇心诃利旃檀香木世间自佛圣观音菩萨像,正在疑惑不知该请那座回来供奉,其中一尊开口言到:“吾乃松赞干布护身本尊可保佑吐蕃信众周全。”于是便延请此尊菩萨像回拉萨供奉,现在这尊佛供于布达拉宫的帕巴拉康,即圣观音殿,为布达拉宫的镇宫之宝,去拉萨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了。直到现在屡毁屡建的布达拉宫里,还保存着据说是松赞干布修炼过的山洞和观音殿,这两处也是布达拉宫唯一的松赞干布时期的遗存。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20 08:09:58 +0800 CST  
挥之不去的权斗—娘氏的断头台

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拉萨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就在拉萨紧锣密鼓建设的同时,松赞干布还要面对国内纷繁复杂的势力纠葛,这时候居于后藏首领之位的琼保 · 邦色再次跳了出来。一直以来琼保 · 邦色就对吐蕃大相的位置充满渴求,但令他抓狂的是大相的位置屡次从他的身边划过,凭借劝降苏毗的巨大功绩而得到大相位置的娘 · 芒布支尚囊,更成了琼保 · 邦色的眼中之钉。通过缜密的观察,他敏锐的发现了松赞干布对娘氏在苏毗巨大影响力的忌惮,于是便经常在松赞干布面前挑拨,说娘 · 芒布支尚囊秘密联络苏毗贵族存有二心。娘 · 芒布支尚囊虽然从南日伦赞时期就是股肱之臣,但南日伦赞被毒死的往事依旧历历在目,再加上娘氏集团巨大的的影响力始终是个威胁。虽然松赞干布对于琼保 · 邦色的挑拨将信将疑,渐渐的开始对娘 · 芒布支尚囊越来越冷淡疏离。这正是琼保 · 邦色想要达到的效果,挑唆权臣和帝王的关系,重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只要在双方心中埋下猜疑的种子,这种猜忌的种子就一定会生根发芽,这几乎是无解的毒计,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权臣名将因为这条毒计身死族灭,这一次娘 · 芒布支尚囊也不例外。

娘 · 芒布支尚囊当然也感到了松赞干布开始不在信任他,于是他开始下意识的逃离权利的漩涡,很多时候都托病不上朝,希望以此表示自己无意朝中重权,但他想的太简单了,这反倒成了政敌们攻击的口实。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娘 · 芒布支尚囊贿赂了松赞干布身边的一位侍卫,希望能通过侍卫了解松赞干布的想法和对自己的态度,结果识人不明,这位侍卫因为盗窃宫内财物被捕,供出了娘 · 芒布支尚囊的贿赂,松赞干布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大臣将触角伸到他的身边。这件事发生后,无论娘 · 芒布支尚囊是不是有谋逆之心,结果都只有一个。最终娘氏家族被以谋反的罪名彻底灭族,这个历经两朝的权力集团彻底烟消云散。

从娘氏家族的经历可以看出中国整个封建帝王时代权臣家族兴替的规律,身处阴谋诡计最密集的朝堂之中,当你握住了权利权杖的那个时候开始,你就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你的身边永远都是陷阱和血红色妒忌的眼睛,不要想你可以放弃权利全身而退,失去权力的家族只会是别人砧板上的肉,所以你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拉住你的帝王并牢牢的抓住你的权杖,直到咽气那天。当你看到史书上那些致死都不肯放弃权利的权臣,不要简单的认为他们是贪恋权利的甘美,虽然权利味道足以令人疯狂,但也可能是恐惧失去后无边的黑暗。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20 08:10:50 +0800 CST  

挥之不去的权斗—琼保 · 邦色的不归路

扳倒了娘氏家族,琼保 · 邦色成了吐蕃最大的家族势力集团,在琼保 · 邦色看来大相的位置唾手可得。不过松赞干布显然不是这么想的,这次他把大相的位置交给了噶尔 · 东赞域松(汉史称之为禄东赞),从此另一个豪门噶尔家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琼保 · 邦色眼看着到手的鸭子再次从嘴边滑落,妒忌的火焰几乎烧尽了他的智商,他甚至在松赞干布面前傲慢无礼,不断在朝堂上大放厥词,强调自己的功劳,贬低禄东赞的能力。作为在日喀则地区的首领,琼保 · 邦色控制着整个后藏里地区大片的耕地、牧场,坐拥数万户的农户和奴隶,其实力在整个吐蕃贵族中确实一时无二,更可怕的是后藏和象雄接壤,如果后藏叛离投向象雄,对于吐蕃将是个沉重的打击,甚至改变吐蕃和象雄之间,倾向于吐蕃的微妙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松赞干布做出了一个抉择,暂时退让安抚住琼保 · 邦色,将禄东赞外放到别处为官,并将琼保 · 邦色任命为大相。

琼保 · 邦色终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大相宝座,在品尝着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甜美味道的同时,按道理说他应该谨言慎行的辅佐松赞干布治理国家,毕竟娘 · 芒布支尚囊的悲剧就在眼前,可惜谨小慎微从来就不是琼保 · 邦色的个性。登上相位初期的琼保 · 邦色确实展现过他的施政才华,尤其是在征服象雄的战争中,作为战役的总负责人,琼保 · 邦色出色的完成了松赞干布交给他的任务,并在战后论功行赏,兼任象雄地区的执政官。

琼保 · 邦色此时身居大相之位,同时还是后藏和象雄的执政官,绝对是重权在握、功盖群臣,而这两个条件几乎就是功高震主这件事儿的标配。琼保 · 邦色这时应该思考的是如何稀释他手中的权利,以求达到王权和相权的平衡,但是他做法却恰恰相反。成功的狂喜充斥着他年迈的头颅,并燃尽了他全部的智慧。琼保 · 邦色开始昏招迭出,他甚至可能狂妄的认为,大相的地位是他依靠他的智慧和他家族的实力夺取的,而不是作为赞普的松赞干布赐予的,而且年轻的松赞干布也不敢触动他庞大的家族势力,于是在狂妄的满足感刺激下,琼保 · 邦色在国家施政、朝臣任免过程中不断挑战赞普的权威。而年轻的松赞干布却在不断布局,拉拢受到琼保 · 邦色羞辱的朝中其他贵族,扶持噶尔家族的势力,为最后的摊牌积蓄力量。终于在一次朝堂辩论中,因为朝臣任免问题,琼保 · 邦色再次大放厥词,当面忤逆松赞干布的决定,并以年老体衰、无力处理朝政为要挟,要求赞普接受他的意见。这次松赞干布没有再忍让,直接命令琼保 · 邦色可以卸任大相职务,回到封地颐养天年,并赏赐了大量的财物以示安抚。如果这时琼保 · 邦色懂得进退,回到自己封地蛰伏起来,估计暂时松赞干布也不会对他下手,毕竟琼保 · 邦色家族的实力在吐蕃贵族中依旧是个庞然大物,但不作不死这条铁律再次验证了他的正确性,受到了沉重打击的琼保 · 邦色开始暗地联系其他贵族意图推翻松赞干布的统治。琼保 · 邦色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向松赞干布表示臣服,并在自己的封地举行宴会邀请松赞干布前来赴宴。这种程度的诡计自然瞒不过松赞干布的法眼,毕竟松赞干布就是在阴谋诡计中长大的,于是赞普派遣禄东赞作为前去探查,果然不出意外的发现了反叛的证据,于是早已做好部署的平叛部队开始对后藏发动进攻,措手不及的琼保 · 邦色军队迅速就被击溃,大量隶属于后藏的军队选择临阵倒戈,而作为使节去探查情况的禄东赞摇身一变成了讨逆军的首领,不由得让人感慨松赞干布的静如潜龙,动若雷霆。当平叛大军把琼保 · 邦色的城堡团团包围的时候,琼保 · 邦色知道大势已去,于是他把儿子昂日琼叫到面前,对他说;“事已至此,你取我的首级献予赞普,表示你不同意叛乱,故杀我投降,或可保留你的性命。”言毕琼保 · 邦色挥刀自尽。想当年琼保 · 邦色杀后藏藏蕃王,向南日伦赞献上藏蕃王的人头作为投名状,并以此成为吐蕃的权臣,多年来他朝堂上几经失落,也历尽荣光,现在老迈的他,只能让儿子向松赞干布献上自己的头,并希望他的人头能保全儿子的性命,造化弄人,可叹!可叹!

幸运的是琼保 · 邦色在临死之前,智商终于回到了他的身边,他赌对了松赞干布的反应。他的儿子昂日琼把父亲的人头献给松赞干布之后,赞普没有继续追究他家族的罪过,只是剥夺了琼保 · 邦色家族的权利和属民。松赞干布这次没有斩草除根的原因,肯定不是出于对琼保 · 邦色的怜悯,怜悯这个词永远也不会出现在一个成熟政治家的词典里,之所以松赞干布没有动手,估计是综合考虑了后藏和象雄地区的情况。毕竟琼保 · 邦色家族在此经营多年势力深厚,将他灭族有可能激起更大的风波,再者刚刚灭族娘氏,再灭了琼保 · 邦色家族,难免让国内贵族兔死狐悲。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21 07:53:33 +0800 CST  
挥之不去的权斗—盟誓安臣心

随着娘氏和琼保 · 邦色两大家族的覆灭,吐蕃国内能够威胁王权的贵族势力遭受了重创,但松赞干布并不想就此收手,集权中央是目前松赞干布最重要的工作。稳定住了后藏的局势后,松赞干布的目光重新转向了苏毗,之前我们就提到过,对于主要以农耕立国的吐蕃来说,桀骜不驯的草原牧民部落永远是需要重点照顾的对象,拉萨北部那曲、安多,这两块辽阔广袤的牧场必须牢牢地控制在王权的手中,绝对不容有失。于是以娘氏家族反叛为契机,松赞干布顺势将其他苏毗贵族一一打落马下,一时间曾经风光无限的韦氏、努氏、蔡邦氏等,苏毗旧臣纷纷权柄被削,不过在对付这些苏毗旧臣的过程中,松赞干布没有选择兵戎相见,而是像赵匡胤的那样杯酒释兵权,命他们交出权力回家颐养天年。
松赞干布的这一系列措施,令苏毗旧贵族们人心惶惶,他们不知道何时松赞干布又会挥舞起利剑砍向他们的头颅,而松赞干布心里也清楚,一味的强力弹压必然会造成更剧烈的反弹,他也在等待一个契机来和臣子们缓和矛盾,他相信一定会有聪明的臣子猜到他的心思。果然不出松赞干布所料,这个善于揣摩上意的聪明人出现了,他就是苏毗旧臣韦氏家族的韦 · 旁多热义策。

韦 · 旁多热义策曾经是松赞干布父亲南日伦赞的左膀右臂,在南日伦赞征服苏毗的战争中韦氏和娘氏居功至伟,虽然在这次清理权臣的运动中,韦氏也一样遭受贬砥,但多年养成的政治敏感,让他从松赞干布越来越柔和的处理方式上看出了赞普的心思。于是他决定为了家族的利益再赌上一把,他亲自去朝见松赞干布,向赞普表达了忠贞不二的决心,并表示愿意当众立誓绝不背叛。对于松赞干布来说韦 · 旁多热义策的出现是个天赐良机,韦氏是他父王的旧臣,家族苏毗地区影响力仅次于娘氏,而且刚刚受到贬砥却依旧忠心耿耿,这样的榜样正是松赞干布求之不得的。于是松赞干布马上答应了韦氏的请求,并立刻让人准备盟誓的仪式,同时答应可以让韦氏再选择六个家族一同参加盟誓。

盟誓当天,松赞干布君臣盟誓曰;
从今而后,尔兄弟子侄于赞普驾前忠贞不贰,不阳奉阴违,世世代代, 无论何年何岁, 决不对义策之子无罪而责谴,决不听信奸人离间,即或听到离间之词亦允许尔等辩论,以申诉原委,决不因而谴责。
义策之子孙任何人对赞普有意外不忠之事者,即对不忠者本人以外,决不株连,其他未参与盟誓之人决不加罪,任何一个有能力之人决不抛弃,决不贬责。义策之一子将受决不低于金字告身之封赐,决不无罪而褫夺其奴户、 封地。尔若有二心,则我降罪,不在破盟之例,尔若将奴户、封地用以调换,或献出时,亦不在破盟之列,永远永远,王族之子孙后代均遵照此誓办理,誓文交给义策父子收执。

韦氏父兄子侄之誓词云:
对于赞普父子宗系决不变心,永远永远,赞普之子孙对我等无论怎样,我等决不变心,决不为他人所引诱;决不投靠其他人;决不与变心之人沆瀣一气;决不在食物之中安放和掺和毒液;决不对赞普做任何坏事。若我之兄、母、弟及子孙之中有任何一人产生异心时,立即向赞普袒露其有异心;决不跟产生异心之兄弟为伍; 其他人若对赞普心怀二志,我定将此事袒露;对任何并无过失之人,决不挑拨离间;决不嫉妒憎怨;若被任命充当长官,对于一切民庶决不有所偏私,决然勤谨奉行赞普之诏令,永不忘渝,此誓。

从这两份誓辞可以看出,双方强调的焦点是忠心无贰,松赞干布要求大臣对他保持绝对的忠诚,以此为前提可以保证大臣的家族利益,并且承诺不会无端加罪于大臣和给予大臣自辩的权利,但如果大臣反叛赞普承诺的一切都将作废,这份誓词可谓是恩威并施、滴水不露。以韦氏为代表的大臣们的誓词,则反复强调了一定会对赞普无限忠诚,自己不做反叛赞普的事,发现别人反叛还有向赞普告密,可以看出臣下俯首帖耳之态。
据说此次盟誓参加的不止是松赞干布和韦氏一族,就连赞普系的大臣也参加了盟誓,可以说这次大规模、高规格的盟誓活动,暂时弥合了吐蕃朝野之间的裂痕,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国内的矛盾,使赞普和大臣们能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共同关注吐蕃国内外的挑战和争端。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22 07:57:06 +0800 CST  
开宗明义?之定百代之法

吐蕃王朝经过历代赞普辛苦经营,传至松赞干布之时,已是一个沃野千里的大国,但广袤的疆土却令松赞干布充满忧虑,如何能够便捷有效的治理这片土地,是摆在松赞干布面前的一道难题。前代赞普的遭遇已经表明,重新制定一套施政规则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新的制度必须能高效运转,而且必须要牢牢的控制在他的手中,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前代赞普时期屡次出现的朝小野大,叛乱不息的情况。最终在南日伦赞时代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松赞干布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体系。

首先松赞干布将吐蕃的土地划分为五个茹、六十一个东岱、十八个势力范围,茹是吐蕃政治体制中最高一级的行政单位,每一茹设置一个茹本,负责茹内所有的政治、经济、军事、税收等事务。东岱也称千户,主要是负责军事领域的事务,东岱下设千户长和百户长等官职,势力范围的设置是为了笼络一贯支持赞普的大家族势力,保证在吐蕃域内这些家族可以享有一定的特权,并以此作为效忠赞普的奖赏。在此基础上松赞干布还特别设置了,三个赞普直属的东岱作为卫戍部队,以及十六个可以直接调动的东岱作为预备部队。茹和东岱中的各级官吏都必须有赞普直接任命,并不在所在地原有贵族体系的管辖之下。

从以上设置可以看出,松赞干布推行的新官吏制度,削弱了原有贵族的权利,重新任命的各级官员直接向赞普负责,并在军事体制上限制了贵族私人武装数量。这种吐蕃千户制的推行,在照顾了大贵族利益同时,从经济和军事两方面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使吐蕃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中央集权国家。

同时每一茹的军队都来自同一地区,每一千户的士兵都来自同一部落,互相之间非常熟悉,茹内的军官相对固定,并且每一茹的战马都选用统一颜色,旗帜的颜色也有明确规定,这保证了在混乱的战争中,士兵能够迅速找到自己的队伍,并重新开始战斗。这些军事体制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吐蕃军队的战斗力,并很快在对外征伐、对内平叛的战斗中表现出来。

松赞干布对官吏制度也做了重新的规划。确立了以政务九大臣为主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任命大相(大论)为政务九大臣之首。同时在各级官员中推行‘告身制’,分为六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分为大小两等,共分为十二个等级,根据品阶分别赐予玉、金、包金银、银、铜、铁制成的告身徽章,对于一般平民则赐予木质告身。这一制度将整个社会体系,上至大相下至平民全部囊括在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苯教僧侣集团的社会地位,告身制也进行了安排,苯教中持咒者赐予第四等大银告身与低级权臣同列,苯教僧众赐予小银告身与赞普的侍卫军官同列,由此可以看出,松赞干布时期苯教集团在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而后松赞干布又重新梳理了吐蕃的法律制度,并颁布了《六大法》、《十善法》为基础的各种法律制度,明确各种赏罚规矩,规范民众的行为准则,并以法律形式规定吐蕃境内的量器、衡具的大小、尺寸。

以上制度的推行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使吐蕃脱离了部落联盟的社会形态,以一个集权国家的形式出现在雪域高原,为日后吐蕃的长治久安、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楼主 白发布衣2016  发布于 2016-04-23 08:48:50 +0800 CST  

楼主:白发布衣2016

字数:1137

发表时间:2016-04-15 18: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2 09:18:02 +0800 CST

评论数:987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