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通俗幽默学术史——《国学史话》

@累了困了倦了 2015-03-04 17:24:41
后来常见的是在树皮,树叶,石头,墙壁上刻记符号。这些符号逐渐演变成了文字。
正确的文字载体演化过程为:陶器,甲骨,青铜器,等等。你说把字写在树皮树叶上,这个得发明了毛笔和墨水才有可能,比如红叶传书的故事。


-----------------------------
我这里是拿树皮、树叶说说事,不必要非得等毛笔、墨水齐全了才能用。
楼主 邺下风流在晋多  发布于 2015-03-04 23:38:19 +0800 CST  
@累了困了倦了 2015-03-04 18:56:17
朋友,我给你提个醒,你的引言部分,把文言和白话,把传说和考古,全部混杂在一起了,没有座标,也就失去了位置。刚看到新闻说,大学生连红楼梦都看不下去,可见得文言就会影响接受程度。我建议啊,全部用雅一点的白话,再以现代考古发现的科学观点,把古书各种混乱的传说,整理出一个体系。不过这不是你的重点,胡乱点评,叫你受累啦。抱歉抱歉。
-----------------------------


你的建议很好,是我想努力追求的。
楼主 邺下风流在晋多  发布于 2015-03-04 23:40:33 +0800 CST  
@累了困了倦了 2015-03-04 17:49:41
第一回 破长夜万古生仲尼,兴礼乐孔子整诗书
应改为 生仲尼破万古长夜,倡仁义修礼乐诗书
-----------------------------


破长夜对应我开头所说的浩浩宇宙,茫茫乾坤,表达人类在时间的隧道里的摸索。万古生仲尼表达的是孔子为千古一人的意思。兴礼乐、整诗书是我在第一回要写的。倡仁义是第二回中才提到的,作为总结孔子思想。所以还是维持原来的回目吧。
楼主 邺下风流在晋多  发布于 2015-03-05 08:02:54 +0800 CST  
@累了困了倦了 2015-03-04 18:00:42
只因灵侔天地,识见远异他类。
德侔天地,该词一般指古人对至圣先师孔子的推崇,认为其德与天地齐同,与日月同辉,即“德侔天地”。
灵,你大概指的是灵性,智慧。但是说原始人的灵性智慧与天地齐同,这个大概是不能成立的。
-----------------------------


人类灵侔天地,现在已被实践证明。没有过去,哪有现在。
楼主 邺下风流在晋多  发布于 2015-03-05 09:03:49 +0800 CST  
@累了困了倦了 2015-03-04 18:04:31
有了文字,人类的知识才会积累传承并裂变开来。
文字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因此这句应改为:有了文字,人类的文明才会积累传承并发扬光大。
至于知识,没有文字,心口相传,也可以积累传承,否则人类是怎么进化到发明文字的?
-----------------------------



应该先有知识,才能说有文明,知识的综合汇聚成文明。知识可以说积累,传承,(通俗说一般是传递),也可以说裂变,而文明一般不说积累。裂变一词我在此是想表达知识量的爆炸,而知识量爆炸的载体正是文字。
楼主 邺下风流在晋多  发布于 2015-03-05 09:16:48 +0800 CST  
@累了困了倦了 2015-03-04 18:17:40
又有结绳记事一项,远非他类所能。结绳记事只是人类的早期技艺,后来常见的是在树皮,树叶,石头,墙壁上刻记符号。这些符号逐渐演变成了文字。文字诞生是人类史上的最大事件。在中国古传说中,文字诞生那天,天雨粟,鬼夜哭,真是惊天地泣鬼神。有了文字,人类的知识才会积累传承并裂变开来。
你这一大段,没有提到语言。先有语言,后有文字。语言 历史 悠久,而文字只有几千年 历史 。至于早期的符号算不......
-----------------------------


你说的这句表达得比我精确,很好。
楼主 邺下风流在晋多  发布于 2015-03-05 09:20:04 +0800 CST  
@累了困了倦了 2015-03-04 18:22:12
宇宙大,天地小。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包括时间空间,天地仅指空间。二者属性不同,无法比较大小。
-----------------------------


宇宙是个大概念,宇宙、乾坤如相提并列的话,也应该是宇宙在前。
楼主 邺下风流在晋多  发布于 2015-03-05 10:23:36 +0800 CST  
@累了困了倦了 2015-03-04 18:56:17
朋友,我给你提个醒,你的引言部分,把文言和白话,把传说和考古,全部混杂在一起了,没有座标,也就失去了位置。刚看到新闻说,大学生连红楼梦都看不下去,可见得文言就会影响接受程度。我建议啊,全部用雅一点的白话,再以现代考古发现的科学观点,把古书各种混乱的传说,整理出一个体系。不过这不是你的重点,胡乱点评,叫你受累啦。抱歉抱歉。
-----------------------------



如果文言白话不能并用,那么像《红楼梦》等等那么多文白夹杂的书都不对了。写作的语言要求新多变,又何必非一定要要求统一文言白话。传说和考古怎能算混杂。
楼主 邺下风流在晋多  发布于 2015-03-05 10:32:31 +0800 CST  
@累了困了倦了 2015-03-04 19:16:38
日送月递,如果哪家快递公司打出这样的广告,那就快倒闭了。日送猫粮,送了一个月才递到,那我的猫要饿死啦。
-----------------------------




如果日送月递不能说的话,那么我们常说的斗转星移也转移偏差了上千年了。
楼主 邺下风流在晋多  发布于 2015-03-05 10:36:43 +0800 CST  
@累了困了倦了 2015-03-04 22:47:10
大才我是没有的,我只有点咬文嚼字的歪才。楼主能把学术史融汇贯通,楼主才是大才。你的文章,我还需要从头开始学习。祝你成功。
-----------------------------



过奖了,我可担不起。不是学习,是互相促进。
楼主 邺下风流在晋多  发布于 2015-03-05 10:39:12 +0800 CST  
@累了困了倦了 2015-03-04 17:49:41
第一回 破长夜万古生仲尼,兴礼乐孔子整诗书
应改为 生仲尼破万古长夜,倡仁义修礼乐诗书
-----------------------------
破长夜对应我开头所说的浩浩宇宙,茫茫乾坤,表达人类在时间的隧道里的摸索。万古生仲尼表达的是孔子为千古一人的意思。兴礼乐、整诗书是我在第一回要写的。倡仁义是第二回中才提到的,作为总结孔子思想。所以还是维持原来的回目吧。
-----------------------------
@累了困了倦了 2015-03-05 17:08:19
1 《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都没有“整”字,而只有“修”字,你说孔子“整诗书”不仅于书无据,而且“整”字有方言歧义,此字绝不可用。
2 你的原回目“破长夜万古生仲尼”,当然是出自朱熹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你化用之后却产生了“万古生仲尼”的歧义,“万古”是被破的对象,而不能成为“生仲尼”的原因。
3 从你下联的对仗来看,相同位置的“孔子”是主语,那么上联同样位置的“万古”当然也......
-----------------------------


1。诗书是孔子整理的,可以说。
2。是给人读成破长夜万古的歧义,但这里万古是和孔子对应的主语。
3.万古生仲尼也可以说,比如我们常说的天纵之英。
4 。兴礼乐是和整诗书并列的,没有因果关系。上下句子也没有严格的因果对仗关系。论平易还是你的对联平整,如无大的歧义,暂时就这么着吧,以后再定。
楼主 邺下风流在晋多  发布于 2015-03-05 17:47:00 +0800 CST  
@累了困了倦了 2015-03-05 17:15:14
生造成语是不好的,只能说明词汇量不够,而且不容易让人理解。就以你生造的“日送月递”来分析,你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日如何送,月如何递,如何就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


不是生造成语。是没有照搬成语。日送月递和我们常说的兔走乌飞是想表达一个意思,难道也让人无法理解了么?
楼主 邺下风流在晋多  发布于 2015-03-05 17:50:39 +0800 CST  
@zgliangsp8210 2015-03-05 17:27:24
好文章!
-----------------------------



欢迎新朋友加入
楼主 邺下风流在晋多  发布于 2015-03-05 18:00:53 +0800 CST  
@zgliangsp8210 2015-03-05 17:27:24
好文章!
-----------------------------


多提意见
楼主 邺下风流在晋多  发布于 2015-03-05 18:01:25 +0800 CST  
孟子之后,又有一个大儒来到了齐国,这就是荀子。
荀子名叫荀况,赵国人。当时齐国的稷下学宫人才济济。稷下学宫是齐国开建的文艺学术俱乐部,在齐宣王时得到极大发展,学宫房间面积和VIP开户数大大增加。里边大多是当时各国各家的名流。除了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后来被开除外,大部分还是都有自己的两把刷子的。
荀子到了齐国,见稷下学宫的那些先生,像邹衍、淳于髨、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邹奭,都因谈阴阳,或者叙黄老,或者辩名实,或者修兵书,或者讲法备,受到了齐王的礼遇,住上了豪宅,开上了名车,发家致富了。想起孟子当年遭齐王冷遇,开着个破拖拉机周游列国,真是丢脸。不禁批驳孟子道:
“孟轲这个人材剧志大,看的也不少,听的也不少,知识杂博,可就是干事不知其统,尽干窝囊事。仗着口才好,自己吹捧自己,说:“我这真是孔子的言辞。”加上上边有个子思,依托孔子爷爷的背景,子思唱,孟轲和,弄得世俗那些愚儒,弄不清真假,也以为孔子就是这么说的,就是让他们这么干的,于是投到二人门下,结果误人子弟,自己没过好,学生也跟着倒霉,别说让儒家弟子住高楼大厦了,连个廉租房都没混上。子思、孟轲把儒家弄得这么惨淡,这是他俩儿的罪过啊,两个败家子呀!”
楼主 邺下风流在晋多  发布于 2015-03-05 19:53:31 +0800 CST  
在观点方面,荀子也与孟子多有不同,两人最针锋相对的是对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看法。
荀子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严肃指出,人生来就好利、好声色,所以争夺、淫乱就产生了。这就是人性本恶。孟子说人性善,是虚伪。
人性善恶是个大问题,孔子、墨子、老子三位老人都没有谈这个问题。春秋时,哲学讨论刚刚展开,最急迫的是打什么旗的问题。诸侯们刚开始乱,还拿捏着,表面上尽可能客气。但到了战国时就大不相同了,大家都撕去了虚伪的面纱,露出狰狞面目,杀呀,抢呀,于是,哲学家们目瞪口呆了,这还是人吗?如是,人性该怎么解释,到底是善,还是恶。
弄不清这个问题,就有许多现象无法解释。人性本善还是本恶,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弄清了人性本善,还是本恶,才能对症下药。
孟子首先指出:人性本善,人性的大树上有四端,它们长着仁、义、礼、智四个枝丫,培育人性这棵大树,只要存其心、养其性,多浇点水就可以了。
荀子强烈反对,他严厉指出,人性本恶,不能让人性这棵大树随意乱生枝丫,该修的要修,该剪的要剪,要用礼来严格管理,不行就用法来使劲砍伐。
楼主 邺下风流在晋多  发布于 2015-03-05 21:19:00 +0800 CST  
不像孟子有个明确的儒学师承链(孟子是否跟子思学习过,很可怀疑。可惜其生也晚,没有赶上跟孔子学习,能直接跟孔子的孙子学习,也是无上的荣耀。他也恨不能说自己是子思的亲炙弟子,得意门生。考虑到孟子同学的这种急切好学向上心情,我们这里就让孟子直承子思吧),荀子更像是个自学成才的儒家。荀子跟谁学的已无从查考,他的知识杂博,读了当时所有各家的书,观点也较为复杂,说他是醇儒,谁也不信了。他也不想把自己往儒堆里挤。他对儒家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对孟子等人的以上批评更多的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自我批评完后,荀子开始收拾其它各家。首先对墨子进行了重点驳斥,说墨子节用的主张是杞人忧天,天地生万物,足够养活天下人,墨子原本操不着这份心。墨子反对听音乐,是违反人情,要是让墨家这些人有了天下,还不把天下人弄得吃穿跟叫花子似的,百姓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荀子坚决主张应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走不共同富裕的道路,让一部分人永远畏惧另一部分人,这样才有上进心。说墨子的学说是役夫之道,是蹬三轮车的常跑的路;而我们儒家所守的学说,那是圣王之道,是专给坐轿子的人修的。
接着批评名家惠施、公孙龙的“杀强盗不是杀人”、“白马不是马”是用名以乱名,混蛋逻辑。只是玩弄一些怪说奇辞,没有多大实用价值。兵家一些人只知道打打杀杀,那也只是兵家末流。总之,除了儒家之外,各家议论起来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欺骗傻子的本领还是挺高的,荀子表示佩服。
荀子又把儒家划分为三等,第一等是大儒,包括孔子、子贡这些人。第二等是雅儒,第三等是俗儒。子思、孟子是第几等,荀子没说,单从不会持家致富上来看,估计也只够个三等儒民。为了维护儒家的名誉,荀子又认为,再不行,俗儒也比俗人强。俗人太好利,见了钱就没了操守,往往最后败事。(荀子说还有一个贱儒,我就不提了,书读多了别犯贱,自降一格就行了。)
由于吸取了孟子等人的失败教训,荀子在齐国最终取得了成功,曾前后三次担任了齐下稷宫教务方面的最高长官——祭酒,尽管起起落落,也够着个风云人物了。
荀子有许多学生,其中两个特别出名,一个是韩非,另一个是李斯。耐人寻味的是,这二位却不是儒家,他们变了种,成了法家的两个代表。按照他俩后来的表现分工,韩非是法家的大理论家,李斯是法家的大实践家。荀子发展了儒家学说,强调了其中礼的方面。礼是用来约束人的,但碰上战国这个乱世,礼的约束力明显不够,于是法家挥舞着大棒上场。
楼主 邺下风流在晋多  发布于 2015-03-06 21:46:36 +0800 CST  
儒家大师荀子教出了法家弟子,没办法,就当是战国舞台上的一种客串吧。
韩非和李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给中国政治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
先说实践家李斯,他是楚国人,少年时候的一次观察经历让他的人生观发生了彻底转变。他见到厕所中的老鼠,吃得不干净倒还罢了,活得也挺不自在,一听见人与犬走近,惊恐得到处乱跑。后来他又见到仓库中的老鼠天天吃大米白面,不但吃得好,活得还很滋润,很少人犬来打扰。于是叹道:“人的贤与不贤有什么标准,就像这老鼠,全看处在什么地方了。”
后来李斯跟从荀子学习,有了这样的人生观,加上荀子已把儒家的诗书仁义这些传统科目和道德标准列成了考察课,到时候开卷考试,不计入成绩,而把礼、法列入必修课,重点考核。所以李斯尽管学业成绩优秀,操行品德却还是原来的水平。
几年后,李斯感觉学得差不多了,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就业去向问题。此时祖国楚国正处在被动挨打的状态中,其它几个国家也自顾不暇,只有秦国一枝独秀,成为当时西方的日不落王国。
李斯不想去做楚厕中战战兢兢的老鼠,什么报效祖国、为国争光早就不在心上,于是向荀子辞行,表示打算西入秦,参加到西部大开发的时代大潮中去,并且特别说明,世界上最大的耻辱是卑贱,最悲痛的是穷困,为了去悲脱贫,决心到西方强国去闯闯,寻找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会。
楼主 邺下风流在晋多  发布于 2015-03-07 21:14:37 +0800 CST  
荀子见李斯口口声声西方的月亮就是比东方圆,提醒他说:“秦国那个国家我也去过,山林川谷很美,老百姓也很纯朴,官吏也很卖力,办事也很利落,唯一有一个大的缺点是没有儒。一个国家没有别的还可以,没有儒那是绝对不行的,最后肯定会灭亡。这是秦国最致命的缺点。(这句断语记在秦帝国灭亡前几十年荀子写的文章里,不得不佩服荀子的先见之明。)我当时在我上给秦国的政协提案里向秦昭王提出了这个问题,秦昭王不听,他说:“儒无益于国家,有没有都一样。”我跟他解释说:“儒生们重礼仪,你要是用他们,他们是社稷之臣。不用他们,把他们退回去当老百姓,这些人再穷困冻饿,也不会走邪路,干坏事,怎么说无益于国家呢?”可是秦也没听。”
李斯说:“秦这么几十年来,打了许多胜仗,兵强海内,威行诸侯,也没有听说这些成绩是用儒的仁义来办到的。”
荀子说:“这就不是你所知的了。秦虽打了许多胜仗,但他用的不是仁义之兵,常恐天下一合伙,而把自己轧死,所以睡觉也睡不安稳。你所说的就是这些末世之兵,只会越打越乱。武力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的话你要好好思考呀!不要只顾着出门赚钱而把基本的礼义廉耻给忘了。”
李斯就这样撂下他所学过的儒学基础课,义不反顾地到了秦国,开始了他的打拼生涯。
他的打拼成绩如何呢?这里提前告诉大家一声,人家李斯在秦国还是蛮拼的。
我们下回再说。
楼主 邺下风流在晋多  发布于 2015-03-08 21:24:47 +0800 CST  
@大爱无言中国梦 2015-03-09 14:26:37
治国之道,儒法并举,纯法有效率无弹性,纯儒有弹性无效率。
-----------------------------



说得很有道理
楼主 邺下风流在晋多  发布于 2015-03-09 18:14:43 +0800 CST  

楼主:邺下风流在晋多

字数:223470

发表时间:2015-01-21 05: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7-20 12:21:15 +0800 CST

评论数:219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