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复比尔熊网友:

建议楼主像写小说那样,一步一步来。比如主角出生后,如何拜师、如何学得武功,再如何闯荡江湖,如何功成名就等。在这过程中,对当时情景进行分析。

比如楼主写:“刘邦派使者到英布那里...”。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段和前后完全脱节。不如当写到英布的时候,再写不迟。

====================================

我写英布那一段,只是想证明,大哥之所以能成为大哥,是人们都愿意站在他身后的结果。而人们之所以都愿意站在他身后,是因为站在他身后最符合自己的利益。至于真正的结果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你说的意思,与21网友的意思相似,我也知道写得具体生动一些,更容易吸引人,也能最大限度的还原当时的历史。只是,我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7-18 20:41:03 +0800 CST  
感谢21tc_bianzhou、枯声、比尔熊、美菱王子、郗家彬网友的支持,再更新一段。


陈胜吴广振臂一呼,整个天下纷纷响应,聚集几千兵马的大佬,那是多如牛毛。在这种背景下,刘邦也以沛县子弟为骨干,组建起一只军队加入了反秦大军行列。
但是,在反秦大军风起云涌的背景下,沛县集团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优势。因为,比沛县集团实力强大、且有着得天独厚优势的利益集团,那是多的去了。

沛县集团的核心成员,顶到天上,也就是一些县里的官员、土豪;报出他们的名字,稍远地方的人,恐怕只有一个感觉,这哪冒出来的几个小人物。当时的许多利益集团,却是以六国旧贵族、官员、将领为核心的利益集团,人家一报出名字,虽然不敢说天下皆知,但是不知道他们的人,也实在可以称得上孤陋寡闻了。比如,陈胜起兵时,恐怕都不知道项燕(项梁的父亲,项羽的爷爷)是何许人也,却是打着项燕的旗号起兵,为什么呢?无非是因为,项燕的名气比较大。

沛县集团起兵后,无非是抢占几座县城,而且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步步都是血汗。
那些以六国旧贵族、官员、将领为核心的利益集团起兵后,上手就可以席卷某个地区。


在这种背景下,刘邦为什么可以逐渐成为天下最著名的诸侯之一呢?
如果用现代御用文人的写史套路,自然是因为刘邦在战略上表现出来的高瞻远瞩、有战术上表现出来的灵活多样,是当时无人能比的;当然了,也因为沛县集团军纪严明、愿意维护老百姓的根本利益。所以沛县集团最初虽然弱小、名不见经传,却是很快后来居上,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军政集团之一。
总而言之,沛县集团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集团的强弱并不重要。如果它能拥有正确的战略、战术,并且愿意代表广大老百姓的利益,他即使弱小,也变强大,并且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如果它不能掌握正确的战略、战术,并且不能取得广大老百姓的支持,他即使强大,也会变弱的,并且会失败的。
但是让汉帝国的御用文人一写,就是另一副模样了。当然了,因为不论怎样说,众多利益集团海选PK,最后取得胜利的人,最后取得胜利的集团,肯定会有着过人的地方,如果非要把一切归之为天意,实在是无法让人信服的。所以,汉帝国御用文人,也得承认刘邦是非常得民心的,他应用的战略、战术都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他们也会尽量通常一些细节,证明刘邦实在没有过人的道德、才能。
最经典的就是,刘邦进入咸阳,说死说活也不想离开秦宫,因为里面有着太多的美女,最后在樊哙、张良的劝说下,才终于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秦宫。总而言之,刘邦本人并没有过人的道德、才能,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小弟有着很高的觉悟,刘邦早输得一无所有了。
再经典点就是,刘邦竟然莫名其妙的想独霸秦国故地,最后一听项羽要进攻他,当时就傻眼了。后来只有硬着头皮参加鸿门宴,如果不是项羽妇人之仁,刘邦当时就彻底失败了。总而言之,刘邦也会犯极尽幼稚的战略错误,最后只能依靠对手的可怜,才能避免彻底失败的命运。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7-18 20:51:27 +0800 CST  
刘邦为什么能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沛县集团,最后打造成天下最著名的军政集团呢?我相信,如果汉帝国的御用文人,也按现代御用文人写我朝太祖的笔法,那刘邦种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种种让人佩服的战术应用,种种时刻关心天下百姓的伟大胸怀,都会被写得详细而又详细。
总而言之,每到了关键的时候,刘邦总会大手一挥,让人们在迷茫之中看到希望,让人们在绝望中看到转机。当然了,人们更会发现,什么韩信、什么萧何、张良,都是在追随刘邦的过程中,才渐渐成长起来的。总而言之,所有大汉帝国文臣武将,在迷茫、困难、悲观的时候,只要想想刘邦曾教导过他们的话,只要听听刘邦对他们语重心长的教诲,马上就会有着无穷的干劲,更会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了,让他们写回忆录,都会说出共同的一句话,那就是刘邦是我人生的导师,是我最敬佩的军事家、政治家,我的成长,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刘邦的教导。总而言之,刘邦在我的生命里,首先是我最要的朋友,也是我最尊敬的兄长,还是我最敬佩的老师。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7-18 20:54:27 +0800 CST  
当然了,秦帝国之所以灭亡,主要是因为刘邦的一系列胜利决定。总而言之,当时的诸侯都保存实力,只有刘邦率人愿意与秦帝国打硬仗(事实上,也就是刘邦一只孤军深入了秦地,直接导致了秦帝国的灭亡)。当然了,各路诸侯面对强大的秦国,都是保存实力,都是忙于内战。最后,强大的秦国在刘邦的英勇打击下,终于灭亡了,而以项羽为代表的投机派们,却开始出来抢夺胜利的果实了。因为,刘邦在与秦帝国的战争中,损伤了实力,而项羽等人在此过程中,保存了实力,扩张了实力,所以刘邦虽然是推翻秦帝国的主要力量,却只能接受被排挤的命运。

如果大汉皇帝,让御用文人,以这种指导思想写去汉高祖。那经过几百年的沉淀,我们恐怕连汉高祖的负面内容也找不到了。问题是,为了神话皇权,大汉皇帝绝不会暗示御用文人这样去写汉高祖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7-18 20:55:42 +0800 CST  
复mememevvv网友:

毛身后开创政权纵容抹黑,又该如何解释?

不是有组织的对抗和过分的造谣,当局才懒得理,炎黄杂志一干家伙难道不是体制中人?

抹黑开国领袖有利于所谓纵向比较


汉代杀三族有因言获罪的吗?主父偃赤裸裸的说五鼎烹五鼎享,中行说直接说去苦地方就当汉奸,陈汤先斩后奏消灭单于……这才是汉人!后人奴性多,所以难以理解


不识字的石勒听了历史,说和高祖同时代直接拜倒,跟刘秀同时代争天下,可不是相信什么真龙天子

=================================

(一)、毛时代,中国向左走;现在,中国向右走。现在不非议毛,现在的路线何以解释。
汉高祖时代、汉武帝时代,不存在路线的问题。

什么“不是有组织的对抗和过分的造谣,当局才懒得理”?在毛时代,你随便在街上非议一下毛,你看看有人管你不?现在如果从主观上讲,是政治比较开明了;从客观上讲,是因为民众的力量渐渐崛起了。

(二)、后人奴性多?古代人奴性少?

古代人,见到皇帝都是跪在地上跪头;现在,好像没有这种人。
古代人,看到一个婴儿、幼儿、弱智的皇帝,都要高呼永远忠于,现在,好像没有这种人。
古代人,连皇帝的名字都不敢直呼、直接写。现在,现在,好像人们不会把统治者看得这样神圣。

把你扔到古代,你不也敢见了皇帝不跪头,你也不敢象这样开口闭口,当局怎么样、、、。当然了,把你扔到古代,你也不敢直呼皇帝大名,更不敢直接写皇帝的大名。
把你扔到毛时代,你也不敢开口闭口,毛泽东如何如之何,当然你想赞美他,好是例外、、、。

什么奴性不奴性?如果环境就是逼着人有奴性,谁也会有奴性的。
就好像生于古代,谁见了皇帝也得跪头的。生于现在,谁见了当朝圣上也不用行这种大礼的。就好像,生于当今社会,谁也敢开口闭口当局怎样怎样,把他扔到毛时代,谁也没有这种胆子的,当然了,扔到汉武帝时代,谁也没有这种胆子的。


(三)、石勒如果真相信,刘邦是因为龙种才能当皇帝,那石勒成了傻子。就好像,如果刘邦相信,他是龙种,那刘邦就是傻子了。
这种真龙天子之类的谎言,不过是用来愚民的,并不是用来愚弄自己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7-18 23:04:43 +0800 CST  
复美菱王子网友:

问一下楼主,难道以汉太祖为例给当今太祖洗白

====================

你说反了吧,你没见我,一直在嘲讽我朝太祖?

我朝太祖,还用洗白?因为人家一直都是东方的红太阳,人类的大救星,是无产阶级军事家、革命家、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人类的导师。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7-18 23:11:19 +0800 CST  
复探索求真网友:

历史上的各种宣传明显漏洞百出,在封建时代智者不能言不敢言,有大量相信这些的人还可以理解,但是在信息言论这么开放的今天仍有大量人相信它传播它,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

利之所至,什么事也可能发生。
我在笑评水浒中,一直在嘲笑韩二先生,就是因为,我觉得这一切太荒唐了。一些高呼开启民智的人,为了利益,竟然也干指鹿为马的事。

高呼开启民智的先知先觉者,为了利益,都可以指鹿为马,并且希望愚昧的民众,相信这一切是真的。那些滥五滥六的官僚政客,就更不用说了。

亚当斯密曾说过。我可以很容易证明,这种思想的荒谬性;但是,我们却很难抹去这种思想背后的利益。所以,就是伟大如华盛顿,也非要认为,人生来是平等的,但是,这里所说的人,并不包括黑人。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7-18 23:17:10 +0800 CST  
感谢金城锦牛、弓背老农、mikegod123456、美菱王子、mememevvv、探索求真、 弹指长沟无声、新恐怖鸟、hanchengguangly、21tc_bianzhou、草堂春睡早、 比尔熊、王第QQ870193479、苏老牛洞、徐兆玮、酒醉的土拨鼠、枯声、棘墨、神惊志、五六七八九十2012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五节 刘邦是如何成为沛公的

在沛县起兵时,沛县有两个大哥级别的人物,并不买刘邦的账。这两个人,一个是王陵,另一个是雍齿。

王陵是沛县的江湖大哥。刘邦年青时,曾给王陵当过小弟。但是后来的刘邦,显然已超过了王陵。换而言之,刘邦给王陵当小弟,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的刘邦,显然是一个与王陵对等的大哥,而且早已青出于蓝了。
因为王陵从前是刘邦的大哥。所以刘邦在沛县的风头、地位,虽然早已盖过了王陵。但是,王陵却不愿意屈居于刘邦之下。
刘邦在沛县起兵时,王陵并没有追随刘邦反秦,而是自立门户,也成为一枝队伍的首领。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王陵者,故沛人,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陵少文,任气,好直言。及高祖起沛,入至咸阳,陵亦自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

后来,刘邦成为时代最著名的诸侯之一。而王陵呢?却一直没有打开局面。面对此情此景,王陵终于觉得,自己这个从前的大哥,只能放下架子,给自己从前的小弟(刘邦)当小弟了。于是在楚汉相争时,王陵率军投靠了刘邦。并成为刘邦的重要下属之一。

雍齿也是沛县的江湖大哥,因为他在沛县,有着不可低估的身份、地位、影响力。所以他也不甘心给刘邦当下属。只是雍齿没有像王陵一样自立门户,而暂时屈居于刘邦之下。
雍齿最初在沛县集团,显然是独当一面的人物。所以,刘邦率军出征时,就让雍齿镇守丰邑(这是刘邦的主要根据地)。因为,“雍齿雅不欲属沛公”,所以,刘邦让雍齿镇守丰邑的结果,就是他在不久后投靠了魏国。
因为,丰邑是刘邦的重要根据地。所以,刘邦一心要夺回丰邑。但是,因为雍齿并不好对付,而且刘邦最初的家底也实在太薄。所以,刘邦先向景驹借兵未能真正打败雍齿,后来向项梁借兵夺丰邑,才终于打败雍齿。

虽然雍齿这样背叛过刘邦,但是,雍齿被刘邦打败后,依然在刘邦手下工作。当然了,刘邦不计前嫌继续让雍齿给自己当小弟,成为刘邦胸怀宽广的活广告。因为,一个人曾这样背叛过刘邦,但是依然可以到刘邦手下工作,并且还可以混得比较不错。

我写到王陵、雍齿,只是想证明。一个人想成为沛县的领衔人物,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沛县起兵时,王陵、雍齿,显然都是刘邦的主要竞争对手。但是,他们都也没有竞争过刘邦。王陵、雍齿不能竞争过刘邦的主要原因,显然是因为大家都支持刘邦。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7-21 08:14:10 +0800 CST  
我们总把刘邦能成为沛公,看得非常简单、容易。
其实,只要我们看一下,现实社会中竞争大哥时的激烈程度,就可以知道,这绝不简单、更不容易。不要说在一个几千、几万人的群体(一个县)中竞争了,就是大家在一个几百人、甚至几十人群体中竞争,一个人想胜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人与人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面对这种竞争,许多人都会选择自动出局,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这种心态。但是,真正愿意参加这种竞争的人,通常都是野心勃勃、而且觉得实力、能力不含糊的人。
我们常常把刘邦最初的成功,看得非常轻松、简单,但是我相信,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如果处于类似的位置,都会选择自动出局的人,因为,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是绝对没有机会获胜的。


如果没有特殊的背景。
一个人,想在一条街算个人物,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个人想在一个村算个人物,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个人能混成一个乡级的官员;同样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这通常意味着,你得在几百个人的竞争中,几千人的竞争中,取得了优胜的地位。
历史的故事,通常都是一统天下的故事,所以我们看到那些称霸一条街、一个村、当了乡长的官,都觉得他们只是一个道具,换而言之,这些人大都是没有脑子、也没有能力的人;再换而言之,他们通常都是任由主人公随便摆布的人。
问题是,当我们把眼光放到现实社会中,就会发现,那些能称霸一条街、称霸一个村、混成乡长的人(只要不是单纯的因为投胎投好),哪个是安善良民?哪个是任人摆布的?我们可以想象,沛县会有多少这样的人?保守估计也得有百八十个。
事实上,在现实社会中,普通人不要说可以凌驾于这些人之上了,就是能混入这些人的行列,也会觉得自己太有本事了。因为,只要我把眼光放到现实社会中,就会知道,想做到这一点,也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问题是,就算那些能称霸一条街、一个村,能混个乡官的人,面对沛公这个位置的竞争,大多也会选择自动出局的。因为,他们也会觉得,自己没有获胜的机会。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7-21 08:15:24 +0800 CST  
我们在看历史时,常常都习惯性的、居高临下的对那些帝王将相评头论足,好像自己处于他们的位置,一定会比他们做的更好。问题是,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通常在几百、几千人的群体中,也会处于不起眼的位置。就是那些所谓的成功者,常常也是为了一个科级、处级的职务(在几百、几千人的圈子里成为优胜者),十八般武艺都使出来,才能勉强爬上去。
因为,历史的故事,通常都是以帝王将相为主角的故事,所以我们看到一个人混成县级的大哥时,也会觉得他太失败了;更会觉得,这太容易了。问题是,现在社会中,一个人如果投胎很普通,他想混成县级的大哥,能是一件容易的事吗?事实上,一个人如果没有特殊的背景,他能混成一个县级大哥,在普通人眼中,那实在是牛逼到天上去了。
如果我们这样看历史,自然会觉得,刘邦在走出沛县前,就已是一个成功人士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7-21 08:16:20 +0800 CST  
许多人总以为,统一天下就如称霸一条街、称霸一个村那样容易,所以就有意无意的相信,刘邦只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无赖,更有意无意的相信,在争夺天下,带有无赖气质的人,肯定比缺乏这种气质的人更具优势。
其实,一个带有无赖气质的人,在称霸一条街、称霸一个村时,也许有一定的优势,因为他的对手通常都是安善良民。但是,不要说往大了发展了,就是想成为一个县级的大哥,所谓的无赖气质,已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敢去竞争县级大哥的人,绝不会有一个是所谓的安善良民,用普通人的眼光去看,敢去竞争县级大哥的人,都也是智商、情商、野心、魄力非同一般的人。当然了,如果他们投胎投的好,也许是个例外。但是,总的来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两把刷子,没有点资本,哪敢去竞争县级大哥呢?
竞争一个县级大大哥尚且如此,再往上的竞争,我们就更可想而知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7-21 08:20:11 +0800 CST  
普通人大抵如此,你让他指点江山,评论那些军国大事,常常都能谈得头头是道,而且总是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总而言之,这个大哥太傻了,那个大哥太笨了,如果换成我,我会如何做。
但是,你让他去谈谈自己工作单位的事,常常就是另一回事,总而言之,有这样的困难、那样的客观原因,再总而言之,我有什么办法呢?
说得毫不夸张点,他们连挑三百斤担子的能力也没有,却总会觉得,如果把泰山放到他们身上,他们就能背着泰山越过北海。他们在一个几百人、几千人中的群体中,都会觉得有太多无可奈何的事,却总是认为,如果有机会,自己有能力让一个几百万、几千万人的群体,按着他的意志随意改变。

问题是,你在一个几百人、几千人的群体中,都不能成为一个所谓的大哥,都不能让大家都服从你的意志。那在几万人、几十万人的群体中,就更不用说了。当然了,在几百万、几千万人的群体中,就更不用说了。
在现实社会中,谁也知道,一个人想通过层层竞争,在一个几百、几千人的群体中成为大哥,就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当他们指点江山时,就会觉得,一个人在几万人、几十万人的群体中,通过层层竞争成为大哥,那是一件容易之极的事。当然了,看到一个人在几百万、几千万人的群体中,通过层层竞争成为大哥,也没有什么难的。总而言之,换他们上去,肯定会比当事人作得更好。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7-21 08:56:42 +0800 CST  
竞争沛公的过程,我们很难还原了。但是,我相信竞争一定很激烈,因为竞争激烈,所以失败的王陵另立门户了,总而言之,他实在不甘心给刘邦当小弟;失败的雍齿,也是在不久后挂着魏国的大旗另立门户了,总而言之,他也实在不甘心给刘邦当小弟。因为竞争激烈,所以沛县县令一心要竞争成功,竟然不遵守基本规则(试图用武力清除竞争对手),当时就被砍了脑袋。
如果我们愿意正视这些事实,自然就会知道,刘邦如果只是一个所谓的无赖,就靠什么脸厚心厚,是绝对没有机会成为沛公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7-21 08:58:45 +0800 CST  
刘邦能取得竞争的胜利,我想主要是因为他背后小弟,实太牛逼了。萧何、曹参、吕氏兄妹、樊哙等人,都愿意支持刘邦。其它人,哪能有机会与刘邦竞争呢?
事实上,萧何等人随便拉出一个人来,也绝不是普通竞争者能相比的,他们都愿意给刘邦当小弟,普通的竞争者,自然只能知趣的退出了;就是王陵那样的竞争对手,也得承认自己获胜无望了。
萧何、曹参不但是县里的重要官员,更是后世顶级军政人才的代名词;吕氏家族也算一个县级的土豪,而且吕后更是后世铁腕女人的代名词;樊哙的社会地位虽然比较低,但是樊哙是后世勇武绝伦的代名词,樊哙闯入鸿门宴时的自信、勇猛、气势,让项羽都不得不佩服。我们且不说刘邦有什么本事了,就是人家身后站着这样一群如狼似虎的嫡系小弟,谁能和他竞争沛公的位置呢?

从王陵、雍齿与刘邦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所谓大家都胆小怕事,于是就让刘邦当了沛县的领衔人物,纯属一种经不起推敲的说法。
因为,当时想当沛公的人多的是,只是这个位置,绝不是谁也有机会爬上去的。所以,沛县县令想强行爬上去,当时就让人砍下了脑袋。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7-21 09:01:29 +0800 CST  
刘邦虽然成了沛公,但这只是意味着,他在最初的海选中胜出了。
问题是,在这一轮海选中胜出的人,实在是多的如同牛毛。史书是这样记载这种情形的。“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在不要说更广的范围了,就是在楚国故地,类似刘邦那种级别的大哥(占据一两个县城,拥有几千小弟),也遍地都是。
更主要的是,在六国故地,远远高于刘邦那种级别的大哥(占据十几座城池,甚至几十座城池,拥有几万、十几万小弟),也实在太多了。相比而言,人家那才是真正的一方诸侯,而刘邦那种级别的大哥,也就是一个草头王。

当然了,这只是第一轮海选,所以获胜的人,多的如同牛毛。
而与此同时进行的,或是稍后进行的淘汰赛,却让海选中胜出的人,接二连三的、甚至成批的被淘汰出局。所以一年以后,当项羽分封天下时,敢自称大哥的人,恐怕也就二三十个了。其它人,或是死于残酷的竞争舞台上,或是给别的大哥当小弟了。
淘汰赛结束后,自然是进入半决赛了。现在留在竞争舞台上的大哥,都是动则占据几十座,近百座、上百座城池,而且一出手,就能让几万、十几万、几十万小弟听令的大哥。

一切是显然的。刘邦不但在海选中胜出,更在残酷的淘汰赛中胜出,更在后来的半决赛中胜出。
当然了,这一切只是后话,我只是想通过这些事实,让大家对刘邦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概念。换而言之,刘邦的地位,绝不是投胎投好的结果,更不是一再抓大奖抓出来的,而是刘邦在那个残酷的、激烈的竞争舞台上,通过层层竞争,打败所有竞争对手获得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7-21 09:16:58 +0800 CST  
复探索求真、王第QQ870193479网友:

在楚汉战争中高祖数次身临险境,如果刘邦发生不幸被杀被俘,那么沛县集团能否再产生一个足以战胜项王的领袖,领袖与团队对事业的成功到底哪个比较重要呢?
-----------------------------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请楼主或21网友作答,我想答案会突破群体利益博弈理论的窠臼。
就我的理解,沛县集团前期主要靠刘邦的个人魅力来维系,后期则主要靠日渐成熟的军法来维系;在击败项羽前,刘邦是不能死的,不然沛县集团会土崩瓦解的。

==========================================

我以前,在戏说蝴蝶效应时曾说过。
假如项伯当年没有一时冲动杀了人,那张良就不会成为项伯的救命恩人了;如果张良不能成为项伯的救命恩人,在项羽决定进攻刘邦时,项伯也就不会到刘邦军营了;而项伯没有进入刘邦的军营,那刘邦就不会赴鸿门宴了;而刘邦没有赴鸿门宴,那刘邦就被项羽消灭了。如此说来,岂不是说,如果项伯当年没有冲动杀人,那历史就需要改写了。
历史如果这样一思考,就变得荒谬了。

偶然性对历史的影响,永远存在;但是,历史的必然性,是通过无数个偶然性构成的,我们过分夸大某个偶然性,实在没有多大意义的。

孙文在1925年就死了;如果孙文没死,国民党会有怎样的前景?虽然我们可以作出许多种假设,但是,如果我说,孙文不死,国民党肯定不会有前途。相信,谁也不会认同的。
问题是,假如孙文1925年没死,而是在1928年死的(当时国民党已北伐胜利了)。我们再回头评论这段历史,按你的观点又会如何说呢?我估计会说,如果孙文在1925年死了,国民党注定要衰亡了。因为,“国民党前期主要靠孙文的个人魅力来维系”,“在国民党北伐前,孙文是不能死的,不然国民党就会土崩瓦解的”。

而且从表面上看,这种观点也应该是能成立的。因为,1925年孙文死了,国民党只占据东南一隅之地。更主要的是,孙文手下几个大佬,似乎谁也无法独当一面,而且谁也不服谁,一旦孙文死了,且不说难以推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新首脑,恐怕当时内哄分裂灭亡的可能性也有。如果我们这样一分析,自然会得出,假如孙文死于1925年(北伐前),国民党就没有前途了。
问题是,真实的历史,谁也知道,孙文死了,国民党照样发展。就如我朝太祖说了,死了张屠户,大家就得带毛猪呀?
太祖亲赴重庆会谈,绝没有一个会相信,如果太祖被蒋办了,我朝的事业就会中止。至少有点身份的人,绝不会说出这种昏话。
太祖七十年代死时,许多人都说,太祖死了,我朝可怎么办啊?结果呢?一切正如太祖所说,死了张屠户,大家也不会吃带毛猪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7-21 09:49:47 +0800 CST  
关于韩信的种种争论。

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候。
韩信寻找机会,突然把刘邦的嫡系一网打尽。这种机会存在不存在?应该是存在的。
但是,我们这样想时,为什么不反过来想一下,如果在五步之内,樊哙突然跳起要击杀韩信,韩信能活下来的机会有多大?

我前面一再说过,身份相的近的人,谁杀谁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杀人很容易,但是杀人之后,你想摆平它,就困难了。

认为韩信杀掉刘邦嫡系之后,就可以控制齐国故地。这是典型的把军国大事当成电子游戏去看的观点。
我们且不说,想实现这一点,本身就存在太多的危险性、不确定性。就是我们假设,韩信能成功的作到这一点,但是它有多大的意义呢?恐怕是非常有限的。

因为,现实的军政博弈,不是下象棋,也不是玩游戏。棋子永远不会背叛棋手,游戏中的人,也永远不会背叛玩家。所以,无论棋手还是玩家,永远也不用考虑如何控制棋子、游戏中的角色。
但是,在军政博弈中,你想办法控制你属下,想办法保证你属下对你的忠诚,比什么事也重要。事实上,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的属下,你无法保证自己属下对你的忠诚,你再有本事,也是白搭!
天生当大哥的人,最大的本事,就是懂得如何控制人;天生当小弟的人,最缺乏的能力就在这里。

我们可以这样想像一下。假如韩信把曹参等人密谋杀掉了,结果会是什么?我敢肯定,刘邦肯定马上就会另派几个将领,率领三千大军去进攻韩信。是不是我写错,怎么可能只派三千大军呢?

原因太简单了。
第一、齐国有一百多座城池,韩信军队能直接防守的城池,有多少座呢?肯定只是非常有限的几座,如果刘邦通常游说等方式劝说齐国境内的城池,你觉是,这些城池的守将会站在谁的一边。
第二、韩信军队内部,留有刘邦的太多影响。如果刘邦派遣的人进入军队内游说,你觉得,韩信的军队内部,会保持多大的稳定性。
韩信是一个军事奇才,所以刘邦不会用军事的方法对付他的。
就好像,刘邦后来抓韩信,也是派两个壮士,就把他活捉了。
如果齐国境内的普遍城池,都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示愿意站在刘邦一边;如果韩信军队内的将士,都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示愿意站在刘邦一边。你觉得,韩信是不是还能继续保持他百战百胜的辉煌?


如果齐国境的众多城池的守将、韩信军内的守将,都通过各种方式表示愿意站在刘邦一边,刘邦派出的三千大军,突然变成三万、十三万大军,你觉得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说齐国境内的城池,都愿意站在韩信一边;如果说韩信手下的军队,都愿意忠于韩信。那刘邦打败韩信的机会,自然是微乎其微的。问题是,韩信肯定没有这种能力,如果韩信有这种能力,他就用不着哭着喊着找一个大哥赏识他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7-21 10:00:15 +0800 CST  
复新恐怖鸟网友:

还有一点,

不要以为县令小,

我记得秦朝时,全国一共才置了七十多个县。
=============================

您的所记,应该有误。

《通鉴》是这样记载的:
“分楚王信地为二国:以淮东五十三县立从兄将军贾为荆王,以薛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立弟文信君交为楚王。”这样看来,韩信一个人就曾受封89个县。
“以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立兄宜信侯喜为代王,以胶东、胶西、临菑、济北、博阳、城阳郡七十三县立微时外妇之子肥为齐王”

仅荆王、吴王、代王、齐王,受封的县,就有217个。

也许这是汉时的建制,但是,此时距秦灭亡只有五六年。
关键是,秦帝国统一天下时有郡36年,后来增建到40个。郡作为县之上的行政单位,一个郡总不能平均不到两个县吧。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7-21 16:37:02 +0800 CST  
复王第QQ870193479网友:

我不同意楼主的意见,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接受徐兆玮关于刘邦生死与沛县集团兴衰关系的论述。沛县集团不过是一个普通小县里出来的一小撮人,他们在与其他利益集团竞争时有什么了不起的优势?萧何、曹参、吕氏、樊哙是很厉害,但是我们往往会因此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其他集团里面没有这么厉害的人;这是不对的,其他集团里面也不乏这种文武大才。假如沛县集团早期没有刘邦这种超强资源整合能力的大哥,假如不是刘邦重用了韩信,最后得天下的还真未必是沛县集团。
楼主所举的孙文的例子是不恰当的,至少是不准确的,GMD能发展壮大在孙文死前就奠定基础了。虽然孙文病死的时候,该党仅割据东南一隅,但是在苏联大规模军事援助下,他们已经成为当时全国最强的军政集团了。假如孙文死在了1923年,没有他力排众议坚持联俄之举,该党是不会确定联俄路线的,那么他们就不会迅速崛起,自然也就无缘统一中国了。如果此前吴佩孚跟孙文一样没底线,那么苏联扶植的势力将是直系军阀,后来统一中国的也不会是GMD。
我们看待历史,确实有居高临下的时候,也确实往往是眼高手低的表现。但是,即便是最牛逼的大哥,他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不然他就不用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调整方略了。而且,豪杰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就隐藏于芸芸众生之中,不过是时势的产物,楼主又焉知十步之泽未有芳草呢?另外,说到居高临下,楼主又何尝没犯过这个错误呢?楼主说王洪文是烂泥扶不上墙,我这么帮您分析一下:当时活跃在全国的红卫兵有多少?就算没有一亿,也得有几千万吧?王洪文不过是个复员士兵、上海一棉厂的保安、粗通文墨的青年,他是怎么从数千万人中脱颖而出的?想必没那么容易,烂泥扶不上墙的人能行吗?

============================

(一)、 孙文1925年死了,他代表的集团,显然没有衰弱,相反还更壮大了; 这是历史事实。
就如刘邦死于平定英布后不久,但是汉帝国没有衰亡,还继续壮大,这是历史事实。

孙文1923年死了,他代表集团会继续壮大,还是会衰亡,这只是假设。
就如,刘邦死于鸿门宴,或是死于楚汉相争的某个时刻,会是什么结果。这同样只能是假设。

其实,任何假设性的论证,都是争不出结果的。但是,从刘邦为代表的集团,所拥有的条件去看,他没有必败的(当然也没有必胜)的理由。

刘邦在楚汉相争的某个阶段死了,刘邦代表的集团,也未必就会瓦解。因为,我们必须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楚汉战争开始后,战争从来没有进入秦国故地(也就是刘邦的根据地),换而言之,所有的战争,都是在函谷以东进行的。从这层意义上,刘邦突然死了,以萧何为代表刘邦旧部,依然强有力的控制着秦国故地,以这样一块地区,以萧何的才能,与众人再推一个刘氏成员领衔,它依然是当时最大的实力派,而且拥有的优势,甚至远远超过项羽。一个完整的秦国故地意味着什么,大家应该可以想象。

说到刘邦死了,刘邦集团会不会失败,这本身就是争论不出结果的。因为,他只是假设。
就好像,在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前一天,甚至在陈胜吴广振臂高呼后几天,也绝没有一个人敢说,秦帝国败局已定了。因为,历史的许多变数,不是人可能考虑到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7-21 17:30:03 +0800 CST  
(二)、苏俄最后没有选择吴,并不是因为吴有底线,而是因为吴、孙之间的利害关系不同。以吴所处的地位,他没有必要为了与苏俄合作,就与地主、资产阶级,欧、美、日等国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孙代表的利益集团,在与苏俄合作时,一直都是互相利用,各怀鬼胎的;换而言之,控制与反控制一直存在。但是,从整体而言,孙代表的利益集团,都觉得与苏俄合作对他们有利。
而且,随着这个集团的势力,大到与吴佩孚相当时,自然也不会与苏俄合作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孙文活到后来,也会清共的;如果孙文拒绝清共,他那些小弟眼中认得他是大哥,小弟手下的杀手,可真未必认得他是什么大哥。如果你真认为,孙文多活三五年,我朝就可以少奋斗二十年,那就是另当别论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3-07-21 17:30:17 +0800 CST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555

发表时间:2013-05-24 05:1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12 08:59:59 +0800 CST

评论数:40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