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为何对安禄山委以重任

唐玄宗为何对安禄山委以重任?



第一:唐玄宗身为封建社会的君主,有着封建社会君主的通病,好谀恶直,晚节更甚。而安禄山能投其所好,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还能让唐玄宗不对他宠爱有加吗?


第二:唐玄宗重用安禄山,是出于政治布局需要。

专制社会统治者多半喜欢部属不睦,而不是部属团结。

因为部属之间越是勾心斗角,那这些参与内斗的部属越要依赖统治者,越要讨好统治者。谁都知道,只有得到统治者的宠信,才有可能击败自己的对手。


若是部属团结一致,那统治者可能就会认为部属可以联合起来架空自己,让自己成为有名无实的傀儡天子。


当然,统治者最信任最喜欢的就是某些被大多数部属所讨厌或憎恶的部属。可能在统治者看来,这些为人所厌恶的部属,除了依赖统治者,就没其他活路了。而这些部属只要依赖统治者,那自然会对统治者忠诚。


举例为证,明代权臣严嵩为大多数朝臣所憎,可嘉靖帝却对严嵩信任有加。


还有,清代的和珅和乾隆……


呵,扯远了,让我们回到安禄山这个人上来。


安禄山就属于我所言的不讨朝臣喜欢的人。根据新唐书记载,宰相杨国忠跟安禄山有嫌隙,而皇太子也不喜安禄山。杨国忠跟太子屡次跟皇上打小报告,说安禄山要造反。


对于这些小报告,唐玄宗的反应是不信。


可能某些网友会说,唐玄宗是否老糊涂了?

其实,唐玄宗并非老糊涂,而是唐玄宗是从他的角度来看待小报告。

可能在唐玄宗看来,皇太子和宰相不喜安禄山,那安禄山为了自保,就更得依赖皇上了。既然安禄山要依赖他这个皇上,那自然对皇上更忠心了。


然而,唐玄宗千算万算,还是低估了安禄山的恐惧心。


你想,一个权倾一时的当朝宰相,又是天子宠妃兄长的杨国忠对安禄山如此憎恨,那安禄山难道不担忧被杨国忠谗害吗?


至于安禄山对皇太子打其小报告之事,是否知情,史无记载,可安禄山不会忘了,皇太子跟杨国忠是姻亲,皇太子长媳崔妃便是杨国忠的外甥女。


虽然安禄山为了缓解跟杨国忠紧张关系,曾拜杨国忠从妹杨贵妃为干娘。然而,干亲毕竟是干亲,哪能比得上杨国忠跟杨贵妃的关系呢?


杨贵妃跟杨国忠不仅是从兄妹,更是政治盟友,他们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顺便提一下,大家可别小觑了杨贵妃。


杨贵妃离世那年已是三十八岁虚龄。一般嫔妃到了三十八岁,已是色衰爱驰,昨日黄花了。可杨贵妃照样能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绝对是固宠高手和宫斗能手。








楼主 沪龙  发布于 2018-06-03 11:55:00 +0800 CST  
@星星碎语


我开了一楼,回答你的疑问,欢迎您以及其他网友前来指正。
楼主 沪龙  发布于 2018-06-03 14:49:39 +0800 CST  
李隆基不信安禄山会谋反,是因为他认为安禄山谋反必败,所以他认为安禄山不可能出此下策。


李隆基之所以如此自信,原因有二:


第一,李隆基并没失去民心。

毕竟开元盛世给李隆基的帝国带来繁荣和安定,让他得到民众的拥护。



还有,李隆基在位时间久,而越是在位时间长的帝王,越能让民众产生敬畏和膜拜之心,也越能对民众产生影响力。

第二,大唐疆土辽阔,可有充足的迂回空间,有利于战争从速决转为持久。

众所周知,若是战争从速决战转变为持久战,那挑起战争一方多半会失败。若是挑起战争一方不得人心的话,那难逃必败的命运。


安禄山叛变,成为挑起战争一方,而他能获得民心,自然不可能比李隆基更多,这么一来,安禄山叛变,就是死路一条,毫无胜算的把握。







楼主 沪龙  发布于 2018-06-03 15:50:18 +0800 CST  
安禄山之所以谋反,是因为他对杨国忠的恐惧到了极点。

他一直担忧唐玄宗会相信杨国忠的谗言,而因为杨国忠跟杨贵妃的关系,他又没有扳倒杨国忠的把握。


于是,安禄山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铤而走险,干出谋反之举。


以下是新唐书的内容,可以印证我的观点。

禄山不得志,乃悉兵号二十万讨契丹以报。帝闻,诏朔方节度使阿布思以师会。布思者,九姓首领也,伟貌多权略,开元初,为默啜所困,内属,帝宠之。禄山雅忌其才,不相下,欲袭取之,故表请自助。布思惧而叛,转入漠北,禄山不进,辄班师。会布思为回纥所掠,奔葛逻禄,禄山厚募其部落降之。葛逻禄惧,执布思送北庭,献之京师。禄山已得布思众,则兵雄天下,愈偃肆。皇太子及宰相屡言禄山反,帝不信。是时国忠疑隙已深,建言追还朝,以验厥状。禄山揣得其谋,乃驰入谒,帝意遂安,凡国忠所陈,无入者。

十三载,来谒华清宫,对帝泣曰:“臣蕃人,不识文字,陛下擢以不次,国忠必欲杀臣以甘心。”帝慰解之。拜尚书左仆射,赐实封千户,奴婢第产称是,诏还镇。又请为闲厩、陇右群牧等使,表吉温自副。其军中有功位将军者五百人,中郎将二千人。禄山之还,帝御望春亭以饯,斥御服赐之。禄山大惊,不自安,疾驱去。至淇门,轻舻循流下,万夫挽繂而助,日三百里。既总闲牧,因择良马内范阳,又夺张文俨马牧,反状明白。人告言者,帝必缚与之。

明年,国忠谋授禄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召还朝。制未下,帝使中官辅璆琳赐大柑,因察非常。禄山厚赂之,还言无它,帝遂不召。未几事泄,帝托它罪杀之,自是始疑。然禄山亦惧朝廷图己,每使者至,称疾不出,严卫然后见。黜陟使裴士淹行部至范阳,再旬不见,既而使武士挟引,无复臣礼,士淹宣诏还,不敢言。帝赐庆宗娶宗室女,手诏禄山观礼,辞疾甚。献马三千匹,驺靮自倍,车三百乘,乘三士,因欲袭京师。河南尹达奚珣极言毋内驺兵,诏可。帝赐书曰:“为卿别治一汤,可会十月,朕待卿华清宫。”使至,禄山踞床曰:“天子安稳否?”乃送使者别馆。使还,言曰:“臣几死!”

冬十一月,反范阳,诡言奉密诏讨杨国忠,腾榜郡县,以高尚、严庄为谋主,孙孝哲、高邈、张通儒、通晤为腹心,兵凡十五万,号二十万,师行日六十里。先三日,合大将置酒,观绘图,起燕至洛,山川险易攻守悉具,人人赐金帛,并授图,约曰:“违者斩!”至是,如所素。禄山从牙门部曲百馀骑次城北,祭先冢而行。使贾循主留务,吕知诲守平庐,高秀岩守大同。燕老人叩马谏,禄山使严庄好谓曰:“吾忧国之危,非私也。”礼遣之。因下令:“有沮军者夷三族!”凡七日,反书闻,帝方在华清宫,中外失色。车驾还京师,斩庆宗,赐其妻康死,荣义郡主亦死。下诏切责禄山,许自归。禄山答书慢甚,叵可忍。贼遣高邈、臧均以射生骑二十驰入太原,劫取尹杨光翙杀之,以张献诚守定州。


楼主 沪龙  发布于 2018-06-03 16:23:37 +0800 CST  
@大汉魏武帝

楼主 沪龙  发布于 2018-06-03 21:24:40 +0800 CST  
@星星碎语

唐玄宗之所以重用安禄山,不仅是唐玄宗认为安禄山有才能,更因安禄山为大多数朝臣所憎。

在唐玄宗看来,安禄山为大多数朝臣所憎,那安禄山为了自保,除了依赖唐玄宗这个皇帝之外,就别无他法了。


若安禄山要依赖唐玄宗,那安禄山自然对唐玄宗更忠诚。

其实,唐玄宗的小算盘,不仅是唐玄宗一人所有,其他独裁者也有类似的想法。


若你熟悉近代史的话,建议搜索一下希特勒跟马丁.鲍曼的关系……


楼主 沪龙  发布于 2018-06-04 08:36:54 +0800 CST  
@新恐怖鸟 2018-06-03 23:18:55
说的有道理。
这是从安禄山的角度说明了他叛乱的原因,
但是,还不能说明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和他一起反叛。
-----------------------------
在安禄山起兵之初,除了少数几个亲信之外,大多数将士是蒙在鼓里,还认为是跟着安禄山奉旨讨伐杨国忠。

史称安禄山是“诡言奉密诏讨杨国忠”。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安禄山谎称奉密诏讨伐杨国忠。

我认为,安禄山之所以能说服将士们,一来是因为圣旨的威力。在圣旨如山,抗旨死罪的年代,绝大多数人都是不敢反抗一纸诏书的。

换言之,将士们是相信皇上有密诏给安禄山,让安禄山带兵讨伐杨国忠。

二来是杨国忠不得人心,由于杨国忠排挤安禄山,所以安禄山的部属想来是恨杨国忠入骨。在安禄山部属看来,若是上司垮台,那新上司还可能重用他们这些安禄山的旧部吗?其实,以安禄山为人来看,他平时应该对将士采用笼络的手段,让将士对他产生感恩之心。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士们会发觉他们上了安禄山的当,然而,他们已是骑虎难下了,不得不跟随安禄山,一条道走到黑了。

将士们之所以在发现受骗之后,还要跟随安禄山,一来可能是将士们认为便是倒戈,也有从逆之罪,生死难测。

二来是安禄山杀人立威,震慑住部属。


安禄山之所以大开杀戒,杀戮唐朝宗室,臣属,除了为丧子之痛进行发泄之外,更多用意应该是通过杀人,制造恐怖,来震慑住自己的部属以及归降自己的唐朝臣民。


楼主 沪龙  发布于 2018-06-04 09:02:38 +0800 CST  
安禄山和史思明结局相仿,都是死于儿子+部属之手。


楼主 沪龙  发布于 2018-06-04 09:30:38 +0800 CST  
@新恐怖鸟 2018-06-04 20:37:34
泪痕说安禄山是一条战犬,
也有些道理。
当然,这条战犬失控了。
历史上,这种失控的战犬,多吗?
-----------------------------
历史上失控的战犬,自然不乏其人。

东汉末年,权臣何进想要召董卓入京,胁迫太后杀十常侍,结果是董卓趁机掌权坐大。

楼主 沪龙  发布于 2018-06-04 20:59:05 +0800 CST  

楼主:沪龙

字数:935

发表时间:2018-06-03 19: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19 13:45:54 +0800 CST

评论数:10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