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汉字(连载)1:开篇

神的汉字56:来=纺线车卷轮的交替错开的绳索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3月

“来(來)”:



《説文解字》: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
《象形字典》:“來”——外来的。造字本义:麦子,从外域引进的作物。

俺解读“來”=“木+人人”=纺线车卷轮+交替错开的绳索。



于是,“來”含义为:交替错开、绳子、转动、行走、透空、、、

理解了“來”=交替错开,同理可以解读:
“䧒”=台阶。
“麥”=“來+攵”=交替排列的: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04 07:03:31 +0800 CST  
@庄家唐 2017-08-04 07:10:32
研究汉字就研究汉字,和神扯什么关系?远古有神,你见过么?如果有,那怎么就没了呢?你辛辛苦苦写一堆为了证明神的存在,否定人类智慧,请问有什么意义?居心何在!唯心主义者,实在是科学的大敌
-----------------------------
有人认为无神,有人认为有神。
后者多于前者。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04 07:16:08 +0800 CST  
神的汉字57:未=轮辋为板材的纺线车卷轮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3月


前文《神的汉字56:来=纺线车卷轮的交替错开的绳索》解读了
“来”:




“來”=“木+人人”=纺线车卷轮+交替错开的绳索。





本文解读“未”:





《説文解字》: 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也。
《象形字典》:“枝桠重叠”,表示枝叶茂盛。造字本义:夏季果树枝叶正茂,还没结果。

俺解读“未”=轮辋为板材的纺线车卷轮:





可见,“未”原意是一种可以动的事物。
其动的方式,称之为“抺”(摸)。

至于“未”=否,也许是因为卷轮转动起来,其辐条的翻转貌似“杯(不)”的翻转。


顺带解读“味”:





《説文解字》:味,滋味也。
《象形字典》:表示尝而未吞。造字本义:正式进食之前品尝食物。
俺解读“味”=“口+未”=品尝味道,如同轮辋为板材的纺线车卷轮在转动=品尝的捉摸。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05 09:06:54 +0800 CST  
@我嫌雨点小2016 2017-08-05 14:03:41
楼主辛苦啦,象形和会意部分解释得非常精彩。冒昧感言,汉字来源还有形声,想来是在象形会意之后出现,用单象形会意是解释不通的。还有比如朱字的红色解,赤心木,一在木中间,就是红心的木头,树心就是红色的。“朱”演变为“红色”,显然与染织有关这一说法有点牵强了。“味”=“口+未”=品尝味道,认同。但是:如同轮辋为板材的纺线车卷轮在转动=品尝的捉摸。也显牵强。
-----------------------------
1、汉字,原本不是世俗的含义。
2、寻找汉字的本意,常常觉得牵强。但是,俺认为是向真相更加靠近了。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05 21:04:27 +0800 CST  
神的汉字58·“北”字解谜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4月

神创造了文字。
包括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

《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
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
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
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
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
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的做法,只能是实施“拼音文字”方案!
各个地方的语音是不同的,不同的语音必然导致不同的“拼音文字”,于是“说看写”都不同了,彼此沟通合作就成为问题。
而实施“象形文字”方案的地区,即使有不同的语音,但由于采用共同的“象形文字”,依然能够方便有效地彼此沟通。




文字,用于沟通,还用于传授、、、
要传授知识,“拼音文字”必须说一个故事,而“象形文字”每个字的本身结构就能够传授一个知识!
也就是说,“象形文字”汉字,记载着神的授意!
------------


“北”:



《説文解字》:北,从二人相背。
俺解读“北”=伏羲+女娲=规+矩=玄武=龟+蛇。




详细分步论述:
“北”=人+人=伏羲+女娲。
“北”=匕+匕=矩+规。
“北”=玄武=伏羲女娲的尾巴相交缠+规矩两器械交替。
“北”=蛇龟=矩+规。




玄武,又称玄天上帝、真武大帝、北极真君、佑圣真君玄天上帝、真武荡魔大帝,据传,他是盘古之子,于玉帝退位后任第三任天帝,生有炎黄二帝。曾降世为伏羲,为龙身,华夏之祖龙。




“北”=伏羲+女娲=矩+规=玄武=蛇+龟。

“北”字,揭示了华夏文明的深层次的故事:
华夏的始祖,是“北帝”;
北帝称为“玄武”;
玄武的形象是“蛇龟”;
蛇代表“矩尺”,龟代表“圆规”;
北帝化身“伏羲女娲”;
伏羲执“矩尺”,女娲执“圆规”;
矩尺圆规代表“智慧”。


以上解读,展现了神的“北”字的字面含义、构字含义、以及深层次的故事。
神的启示,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
----------

“北”字的故事,“拼音文字”也有:亚当夏娃。




《亚当与夏娃》油画,是德国画家卢卡斯·克拉纳赫于1526年画的。

《亚当与夏娃》油画,说的是《圣经·创世纪》的故事:
神创造了人,亚当夏娃;蛇引诱夏娃摘吃了“分别善恶的树”上的苹果,人便有了智慧,从而被神逐出伊甸园。

俺勉为其难解读“亚当夏娃”的故事深层次含义:
神创造亚当夏娃。
神传授知识给亚当夏娃,“蛇”=“矩尺”,“苹果”=“圆规”。
神让人自己去繁衍生息。

呵呵!
伏羲女娲,亚当夏娃,是说同一件事:
人类文明的起源,其标志是“矩+规”=“蛇+龟”=“蛇+苹果”=“北”!
-----------

汉字,是神创造的。
汉字的字意只是谜面,谜底是字的构造,构造是神要给人传授的知识。

神的传授:
“北”=北帝=伏羲+女娲=矩+规=玄武=蛇+龟(=亚当+夏娃=蛇+苹果)。


将来某一天,神回到地球,俺认为神会先去寻找当初的子民。
神会问学会“拼音文字”的子民:还记得当初神说的故事吗?
神会问学会“象形文字”的子民:弄懂了当初神创造的字吗?

俺回答神:
让俺带您去逛广州的仁威祖庙、或佛山的祖庙、、、祖庙里面供奉着北帝玄武、、、华夏文明真相的深远标记。。。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06 07:55:43 +0800 CST  
神的汉字59:“安”=盖如牝,向下套着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4月

有很多字,不能只从字面解读。
例如,“女”=女人。
但是“女”并不是只是“女人”啊!“女”=牝,也是一个正解。

“安”:



《説文解字》:安,靜也。从女在宀下。
《象形字典》: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
俺解读“安”=盖如牝,向下套着。

于是:
"安"=套着=盖着=不知=疑问?

同理:
“按”=盖如牝,向下按。
“案”=几案如牝向下。

另外:
“安”=套着。
“全”=门拴=插着。
“安全”=外套着+内插着。
在“安全”一词里,“安”=“全”=锁着。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07 09:58:07 +0800 CST  
神的汉字60:凡=夯土墙用的模板框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4月

“凡1”:



《説文解字》:凡,最括也。从二,二,偶也。
《象形字典》:多人共同使用的四柄夯地桩。
俺解读“凡1”=夯土墙用的模板框:



“凡2”:



俺解读“凡2”=夯土墙用的模板框;模板框前头有挡板、尾部无挡板,框内夯实后继续往前挪动。

于是俺顺手解读:
“巩”=“工+凡”=用夯杵夯实模板框里的土。
“筑”=“巩+竹”=用夯杵夯实模板框里的土,如同生长出竹子。
“帆”=“巾+帆”=用巾框着风。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08 07:18:42 +0800 CST  
神的汉字61:风=鼓风机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4月

“风1”:



《説文解字》:風,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凡風之屬皆从風。
《象形字典》:来自天空、使鸟类得以飞翔的气流。
俺解读“风1”=“??+虫+一”=远古的鼓风机(牛皮造的口袋)+把空气鼓动(气流)+压缩排走。

远古鼓风机,称之为:橐。
鼓风机橐,是一种牛皮造的口袋,如同手风琴风箱,拉则风箱扩大吸入空气,推则风箱压小排出空气。空气的吸入和排出,就产生了风!

远古就有鼓风机,也就是有冶炼:



“风2”:



俺解读“风2”=“??+又+日+一”=橐袋+扳动把手+涨着的空气+压缩排走。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09 07:06:55 +0800 CST  
神的汉字62:河=二进制奇器的运作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4月

神的汉字,其本意是高大上的。
人借用了神的汉字,于是汉字的本意被世俗所掩盖了。

例如“河”:



《説文解字》:河,水。出焞煌塞外昆侖山,發原注海。从水可聲。
《象形字典》:非舟船无以越渡的大川,即北方第一大川,即黄河,发源于青海、流入渤海的中国第二大川流。
俺解读“河”=“可+水”=二进制奇器+运作。



上图的原理运作:
最上边的竹筒供水,中间的竹筒如果水满了就会转动倒水,最下面的缸装水。

“可”:



《説文解字》:可,肎也。从口丂,丂亦聲。
《象形字典》:古代男女以吹笙唱歌方式求偶。
俺解读“可”=横管子,其中间有竖杆支撑,横管子两头上下摆动,是一种攲器。

于是:
负“荷”=人肩膀挑东西。
“攲”器=会倾覆的器皿。
植物“荷”=“挑着横管子”的植物。



多个“可”的运作,构建出二进制!
二进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数学,远古华夏的神早就给出了启示,这个启示一直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在“河”水里、在“荷”叶里。。。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10 08:48:55 +0800 CST  
神的汉字63:丁=夯筑城墙的杵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4月

汉字是象形文字。
研究汉字,不外是研究汉字的“形意音”。研究汉字的形,是最根本的,因为是形带出了意。

而汉字的本意,即使是专家也是各执一词,而且也没有令大众信服的理由。
以象形解读每一个汉字的本意,是俺的追求。


“丁”:



《説文解字》:丁,夏時萬物皆丁實。象形。丁承丙,象人心。
《象形字典》:竹木或金属制成的顶宽足尖的契子。
俺解读“丁”=夯筑城墙的杵:





“丁”是夯筑城墙的杵。
方头的杵,“丁”写成“口”;
尖头的杵,“丁”写成“↑”;
横把手是横“一”,“丁”写成“T”。


“城”字,清晰记录了城墙是用“丁”建筑的:



《説文解字》:城,以盛民也。从土从成,成亦聲。
《象形字典》:配备武装、用以围护都邑的郭墙。
俺解读“城”=“戊+丁+土”=防御用的,夯杵建筑的土。


进而,“成”:



《説文解字》:成,就也。从戊丁聲。古文成从午。
《象形字典》:武力征服,称霸一方。
俺解读“成”=“戊+丁”=为防御而夯杵建筑。

另外,俺解读“盛”=“成+皿”=器皿里夯实。


总之,远古“丁”的本意是现今的杵!
也许,“丁”原本有杵及钉含义,后来才分出“钉”和“杵”。。。有待进一步研究。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11 08:04:03 +0800 CST  
神的汉字64:又=钳。力=长臂钳。尤=大力钳。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4月

汉字含有深刻的科学原理。
创造汉字的神,用汉字教导着华夏子民。。。


“又”:



《説文解字》:又,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
《象形字典》:用手指卡住或撮取物品。
俺解读“又”=两边夹持(例如:钳)、量度。



“又”字,简单明了,各种解读,都不会相差太远。
但是,开始的微小差别,随着解读其他与“又”相关的字,其差别会如同剪刀差一样越来越大。



例如“力”:



《説文解字》:力,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圉大災。
《说文解字》:强壮有劲的手臂。
俺解读“力”=力臂加长的“又”(例如:长臂钳)。



长臂钳的科学原理:力臂增大导致夹持力大。


例如“尤”:



《説文解字》:尤,異也。从乙,又聲。
《象形字典》:表示双份的“有”,意即拿得特别多。造字本义:一人独占双份、多份食物,超过平均水平。
俺解读“尤”=“又之基础的又”=夹住前面的另一个夹(例如:大力钳)。



大力钳的科学原理:两级杠杆夹持,必然是非常的大力。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12 11:38:13 +0800 CST  
神的汉字65:臣=眼睛仰望星空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4月

“臣”


《説文解字》: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
《象形字典》:俯首下视,屈服听命。
俺解读“臣”=眼睛仰望星空。



“臣”与“目”是结构一样的。
“目”是人平视状态的眼睛。
而“臣”所画的眼睛是竖立的,如果严格解剖分析,眼睛竖立时,人面必然是水平侧卧着的。


人们通常认为“臣”是俯首称臣时眼睛向下看。
俺认为人俯首称臣的话,眼睛已然不会看什么了,而“臣”所画的眼睛,是非常专注地在观看!不是向下看,是在仰望星空。。。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13 09:58:55 +0800 CST  
神的汉字66:左=兜底轴向夹持。右=侧腰环型夹持。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5月

俺探究汉字构字的本意,行文是直截了当的说出结果。
作为对比,俺只引用《说文解字》和《象形字典》。通常这两个文献是作为反例,因为如果俺的见解与这两个文献一致的话,俺是没有必要再写什么了。


“左”:



《説文解字》:左,手相左助也。
《象形字典》:表示呼求神赐巧具,助事成功。造字本义:拱手祷告,呼求神助。
俺解读“左”=兜底轴向夹持。


“右”:



《説文解字》:右,助也。
《象形字典》:表示拱手祷告,祈求平安。造字本义:拱手祷告,祈求神灵守护平安。
俺解读“右”=侧腰环型夹持。



“辅佐”和“佑助”均是帮助保佑的意思,“佐”和“佑”只是夹持的位置方式不同而已。


于是:
堕落的“隋”=如果撤销兜底夹持,则堕落。
随时的“隋”=兜底夹持上下变动,被夹持的物件则跟随。
相左的“左”=抵触。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14 07:05:08 +0800 CST  
神的汉字67:“大”=大人?可笑!“大”=圆规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5月4日

本帖起因于俺在“汉字探源”QQ群里的争论。

俺在群里说:
现今对汉字构字原理的认识,非常可笑。
可笑举例:请看看“大”和“小”的解读。
接下来,请大家解读一下“大”。
俺已经指出:传统“大”的解读是可笑。
作为对比,俺会给出俺解读的“大”。
“大”不是源于“人”!
传统解读“大”认为是“大人”,这个说法,正是可笑!

其后,群友“跟不上趟”解读“大”,是传统的解读:
我就知道《说文》说大象人形。《金文编》把人形的字也解读为大。其它我就不知道了。


以下正式开展解读“大”:



《説文解字》: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
《象形字典》: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造字本义:顶天立地的成年人。
俺解读“大”=圆规。



“大”的进一步解释:
“去”:



《説文解字》:去,人相違也。从大,凵聲。
《象形字典》:像一个人跨步离开村邑。造字本义:离开住地,前往他方。
俺解读“去”=圆规,张开以画圆。

“盖(盍蓋)”:



《説文解字》:蓋,苫也。从艸,盍聲。
《康熙字典》:(盍),【說文】覆也。
《象形字典》:表示器皿的护罩。当“盍”作为单纯字件后,另造“蓋”代替,强调以茅草为材料。造字本义:用茅草遮蔽屋顶。
俺解读“盍”=“大+口+皿”=圆规+圆+器皿=一种器皿,如同圆规画圆所构筑的圆锥壳。



通过“去”和“盍”,可以清晰佐证“大”=圆规。

于是,与“大”、“去”、“盍”相关的字,例如“夫”、“扶”、“规”、“法”、“劫”等,其含义就清晰浮现。。。
-------

《山海经·海外东经》:
“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山海经》所说的“扶桑·大木”图,其实就是观测太阳在一年当中不同的升起位置,以确定天干十日。
“汤谷”已然出土了,是陶寺古天文台遗址:



《山海经》的“扶桑·大木”=圆阵排列的木!

以上,是“大”的本意!真相!
只有了解“大”的本意,才能够识别出“扶桑·大木”是什么,才能够知道陶寺古天文台是什么。

“大=大人”这个传统解读,可笑。。。哈哈哈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15 06:55:25 +0800 CST  
神的汉字68:坚=高的柱子,往上逐渐收缩,从而更加坚固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5月

俺曾经论述:
《神的汉字24:“土”=在地上,垂直插尖杆,作为扫描仪器》。
《神的汉字64:又=钳。力=长臂钳。尤=大力钳。》。
《神的汉字65:臣=眼睛仰望星空》。

那么,“堅(坚)”=“土+臣+又”是怎么样的构思?

“堅”:



《説文解字》:堅,剛也。从臤从土。
《象形字典》:表示发动和组织群众,加固壁垒或城墙。造字本义:加固壁垒或城堡等防御工事,使敌人攻而不克。
俺解读“堅”=“土+臣+又”=竖立+远望+夹持=高的柱子(又或是城墙),往上逐渐收缩,从而更加坚固。



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古希腊海格拉斯神殿。
粗壮的柱子,自下而上逐渐收缩,突显随视线远去而收窄的视觉效果,展示出柱子高大雄伟的气势,更减轻了柱子的整体重量又无降低其支撑能力,令整个建筑更加坚固。

“堅(坚)”字的正确解读,反过来说明了:传统解读“臣”为“俯首称臣的下视”是错误的短视。


“悭”:
《康熙字典》:【廣韻】悋也。
俺解读“悭”(节省)=“心+堅”=逐渐收缩导致的一种节省,例如减轻了柱子的整体重量又无降低其支撑能力。

“铿”:
《康熙字典》:【玉篇】鏗鏘,金石聲。
俺解读“铿”(铿锵)=逐渐收缩致使金属器械轻便又结实,其触碰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

“堅”、“悭”、“铿”的构字原理,简洁而科学,铿锵有力。



以前,人们只是认字和用字,对字的构字原理是糊里糊涂甚至歪解。
现在,认识了神透过“堅”教导我们的道理:

“臤”(含义:坚固,贤)=仰望天空+越远越逐渐收紧。



只要坚定地继续前行,将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16 07:58:19 +0800 CST  
神的汉字69:禾=“丿+木”=会动的木=设备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5月

高逼格的神,创造了汉字。
太高了,而人只能低低地接受,于是汉字有了世俗化的含义。


“禾”:



《説文解字》:禾,嘉穀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謂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
《象形字典》:在“木”(代表植物)的末稍上画出下垂的穗子。造字本义:结穗的谷类作物的总称。
俺解读“禾”=“丿+木”=会动的木=设备。



蒙昧的古人,认字知道“禾”是谷物,已然兴高采烈了。
其实,“禾”原不是指谷物。。。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18 07:44:38 +0800 CST  
神的汉字94:畐=投壶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8月

投壶(百度百科):
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汉民族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礼来源于射礼。由于庭院不够宽阔,不足以张侯置鹄。或者由于宾客众多,不足以备弓比耦;或者有的宾客的确不会射箭,故而以投壶代替弯弓,以乐嘉宾,以习礼仪。宋吕大临在《礼记传》中云:“投壶,射之细也。燕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
百度百科上述说“投壶起源于春秋战国的射礼”,只是合理推测而已。
今天,俺根据汉字的构字原理,揭示投壶更远的起源。

“畐”:



《说文解字》:滿也。从高省,象高厚之形。
俺解读“畐”=“田+高颈壶”=瞄准+高颈壶=投壶游戏的壶。

“楅”=【古代行乡射礼时插箭的器具】。
“富”=箭中壶如盖,塞满了畐。
“辐”=连结车辋和车毂的直条,如畐插满了箭。

按照《神的汉字93:幸=上半球+下半球=摇色子》,“幸”=摇色子。
所以,“幸福”=手气好摇色子赢了+技艺好投壶赢了。

“福”的本意是“祈祷投中壶了”。
并非什么:《说文解字》“福,祐也。”
也并非:《象形字典》“用美酒祭神,祈求富足安康。”

俺独家发现:中国的博彩竞技,历史悠久,上溯至夏商!
俺被自己的发现惊呆了,笑哭了。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19 08:34:33 +0800 CST  
@我嫌雨点小2016 2017-08-19 19:22:26
赞!每日一赞!!!
-----------------------------
谢谢!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20 08:36:37 +0800 CST  
神的汉字70:秋=单摆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5月

百度百科是这样描述“单摆”:
单摆是能够产生往复摆动的一种装置,将无重细杆或不可伸长的细柔绳一端悬于重力场内一定点,另一端固结一个重小球,就构成单摆。若小球只限于铅直平面内摆动,则为平面单摆,若小球摆动不限于铅直平面,则为球面单摆。

远古的神,教会人们使用拼音文字,然后用拼音文字告诉人们“单摆”的道理。
然后,神的“单摆”道理就没有然后了,因为刚认识拼音文字的人是不可能明白上述“单摆”的拼音文字描述的。

于是,神只好用象形文字,来告诉人们“单摆”的道理。
神写下了一个伟大的汉字:秋。





“秋1”:



《説文解字》:秋,禾穀孰也。
《象形字典》:天气转凉、蟋蟀鸣叫的季节。
俺解读“秋1”=“禾+火”=设备+摆动发飙=单摆。

“秋1”的上述解读,是有坚实的基础的:
《神的汉字69:禾=“丿+木”=会动的木=设备》里,论述“禾”=设备。
《神的汉字45:灬与原子弹1》里,论述了“魚”=鱼的尾巴剧烈摆动。“灬”=发飙。

所以,“秋1”是说:
“禾”=一种会动的设备,
“人”=吊着,下面张开,
“火”=吊着,下面不断地摆动张开。

“火”真的有“两边摆动张开”的含义吗?
继续分析:
“䵸”=“鼁”!即“秋”=“去”。
而“去”=“大+口”。
“去+皿”=“蓋”=横截面为“大”字形的器皿(“大”字详见《神的汉字67:“大”=大人?可笑!“大”=圆规》)。
于是,“火”、“去”、“大”=下面张开!不断的张开。。。



上述啰里啰嗦的,都是神留下的解读线索。
神还从各个方面,阐述了“秋”的原理,神的仆人记录下来:

“秋2”:



俺解读“秋2”=“禾+龜”=设备+摆锤。

“秋3”:



俺解读“秋3”=“禾+火+纤+龜”=设备+下面不断向两边摆动+纤绳+摆锤。


“秋”是单摆!是荡秋千。
“秋”是计时!是千秋大业。
“秋”是科学。。。

神写下“秋”,离去了,期待着人类有朝一日能够悟出“秋”的道理。
但是,蒙昧的人类,却一直不明就里,用世俗的眼光看“秋”,只看到“蟋蟀鸣叫”或“火烧禾杆”或“火烧乌龟”,看不到科学道理“单摆”。

同样,如同世俗的眼光看华夏传统图腾“玄武”,世俗只看到“乌龟和蛇”,而看不到所代表着的“圆规和矩尺”智慧。


汉字,是神迹。
不久将会,蒙尘擦去,光芒四射。。。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20 08:39:08 +0800 CST  
神的汉字71:半=对半剖,然后掰开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5月

很多字,其构字原理,活灵活现地表达在相关的字里。
几千年了,一直在等待发现的眼睛。。。



例如“??”是蚌的一种写法。
俺解读“??”(蚌)=对半打开的虫。


“半”:



《説文解字》:半,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大物,可以分也。
《象形字典》:八+牛,表示剖牛。造字本义:将杀好的牛分解成两部分。
俺解读“半”=“八+牛”=一件物,对半剖,然后掰开。

于是有:
“判”=“半+刀”=用刀对半剖,然后掰开。
“胖”=“月+半”=肉,对半剖,然后掰开(所以说“身宽体胖”)。

最后,俺提个问题:
“半”=对半剖,然后掰开。
那么,与“半”相反操作的字,“折叠合起来”,是什么字?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21 06:44:41 +0800 CST  

楼主:木牛流马经典

字数:511

发表时间:2017-06-13 05:50:5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1 07:27:31 +0800 CST

评论数: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