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汉字(连载)1:开篇

神的汉字37:钻木取火最早的记载6:“氓”=绳弦和盖把,使钻木取火成为简单体力活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6年12月

氓,流氓也。
但是,“氓”字的产生,最根本的寓意竟然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要解读出“氓”,
首先要解读出“亡”和“民”。
其次要解读出“亡”和“民”比“至”先进。
最后要解读出“亡”和“民”比“至”先进,从而会导致简单体力劳动能够胜任技术性工作------钻木取火。
如此这般,才能解读出“氓”=“亡+民”=体力=流氓。


让我们重拾远古华夏的思想历程:

1、“至”



“至”是用双手搓钻杆去钻木取火,非常原始,非常困难。

《説文解字》:至,鳥飛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
俺解读“至1”=钻木取火,箭头向下竖立的钻杆。




2、“民”
“民”是用绳弦圈着钻杆去钻木取火。
绳弦的使用,令用力行程更长、力度更大。




《説文解字》:民,眾萌也。从古文之象。
俺解读“民”=绳弦圈着钻杆,来回拉动,转动钻杆。


3、“亡”
“亡”是扣着钻杆的盖把。
盖把的使用,令钻杆的把持更加稳,而自动更加灵活。



《説文解字》:亡,逃也。从入从∟。
俺解读“亡”=“入+刀”=一种刃为“入”形的刀具=钻杆的盖把。




4、“氓”
《説文解字》:氓,民也。从民亡聲,讀若盲。
《説文解字》:民,眾萌也。从古文之象。
《説文解字》基本上是说:氓=民,民=氓。

俺解读“氓”
=“亡+民”=“绳弦+盖把”
=绳弦+盖把,使钻木取火成为简单体力活。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7-16 07:20:45 +0800 CST  
神的汉字38:钻木取火最早的记载7:“昏”=钻木取火所得的火种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6年12月

“昏”





《説文解字》: 昏,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聲。
俺解读“昏”=“氏+日”=钻木取火+所产生的火种。

“昏”里面的“日”,暗暗地发光的,但绝不是太阳,而是钻木取火所产生的火种。

为啥火种“昏”会与太阳“黄昏”有关?
因为,火种的光是暗暗的,如同“黄昏”的太阳。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7-17 15:13:59 +0800 CST  
神的汉字39:钻木取火最早的记载8:“纸”=留火种的卷纸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6年12月

造纸,文字书写用的纸,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据说发明于汉代。
而纸,在最初的远古,是用于钻木取火的火种保存的!





“纸”
《説文解字》:紙,絮一苫也。从糸,氏聲。
俺解读“纸”=丝造的,卷成棍状的,用于钻木取火之后留火种的。

“扺”(zhǐ)
“扺”=“侧手击,拍”。
俺解读“扺”=卷成棍状的纸,放入筒内,纸卷松张,纸卷撑着筒内壁。



“筃”=“古书上说的一种竹”
俺解读“扺”=放火种纸卷的竹筒

“因”=“囙”=“??”
《説文解字》:因,就也。从囗大。
俺解读“因”=纸卷火种放在竹筒里

于是所以:
“婚姻”=钻木取火所得的火种+纸卷火种放在竹筒里。

婚姻是香火延续!
婚姻与香火,这华夏文化的集体潜意识,如今清晰浮现。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7-18 10:35:53 +0800 CST  
神的汉字40:失传的远古天文仪器“豆”1:豆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6年12月

俺开门见山立论说:
远古,有神秘黑科技天文仪器“豆”。

天文仪器“豆”早已失传,没有任何史书明确记载或任何口头传说。

远古,枯树昏鸦,夕阳西下。。。
华夏之神用天文仪器“豆”观测着天象,创造出汉字“豆”和“樹”:

沧海桑田,千千万万个每天的夕阳西下,又千千万万个来来往往的人,有谁会领到悟神的“豆”和“樹”居然是指天文仪器?



天文仪器“豆”早已失传。
汉字“豆”却一直存在,植物豆一直在生长,树也一直站立着,都在启示着。。。

如今,俺来揭示远古天文仪器“豆”的璀璨辉煌!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7-19 07:09:20 +0800 CST  
神的汉字41:失传的远古天文仪器“豆”2:青铜器豆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6年12月

战国三角云雷纹高足豆(首都博物馆藏)



高49.2厘米, 径16.8厘米。

北京怀柔出土,战国中期(公元前375年--公元前276年)。
此豆的器盖翻转过来便成了高足盘。这种细长柄、圆盖上有三足的铜豆是燕文化特有的造型。

人们通常认为青铜器豆是盛载食物的。
俺认为:青铜器豆是祭祀远古天文仪器“豆”的!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7-20 07:54:37 +0800 CST  
神的汉字42:失传的远古天文仪器“豆”3:甲骨文记载月食之“豆”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6年12月

甲骨文有记录月食,与“豆”有关:



(摘自互联网文)------------
殷玮璋《话说夏商周断代工程》:
“十二、天文学家利用天象记录在商后期年代学研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天文学在商后期年代学研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天文学家依据宾组卜辞中记录的五次月食,为推定武丁的年代作出了贡献。

宾组卜辞中记录的五次月食,都属发生后记录的验辞,它的可信度在学术界是公认的。宾组卜辞比组、午组卜辞略晚,其年代约在武丁时期或晚至祖庚之世。近二十年来,古文字学家在对甲骨文进行分期、分类研究方面有不少新进展,对这五次月食的先后次序也提出了一些看法,有些看法在一些学者中相当接近。这次在古文字学家的参与下,天文学家依以下排序而计算的年代最值得重视。这一组月食的年代为:

癸未夕月食 1201.07.12B.C.
甲午夕月食 1198.11.04B.C.
己未夕皿庚申月食 1198.11.04B.C.
壬申夕月食 1189.10.25B.C.
乙酉夕月食 1181.11.25B.C.

按这一组年代,可以推断武丁之世的年代范围为:
1. 1239—1181B.C.(即假设这五次月食都发生在武丁之世);
2. 1250—1192B.C.(即为一些学者主张的壬申、乙酉两次月食发生在祖庚之世)。

由于月食发生的频率较高,世界上每个地方几乎每年都能见到一次月食,所以用月食计算年代比用日食计算年代的困难大得多。对上述五次月食的排列,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次序,必然会得出许多种不同的结果。为此,有关专题组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一一作了研究与计算。此外,己未夕皿庚申月食中的"皿"(向)字的释读,学者们有不同看法等等,这都增加了研究的难度。不过,武丁是个有名的君王,文献中对他在位59年多无异议。任何排序组合的年代范围只要超过59年,即可排除在外不予考虑。按文献记载,盘庚迁殷至商纣灭亡的总年数有273年、275年、253年、251年诸说,那么武丁至商纣的年代必少于275—251年。上面推定的武丁年代的可信度,将由克商之年上溯,少于上述总年而得以论定。再说,在1400—1160B.C.这一期间安阳可以看到的月食,其干支为甲午的月食最早为1229B.C.。因此,即使不采用新的甲骨分类排列月食次序,这五次月食中推定的年代即使只有一、两次是对的,武丁在位的年代范围也不会有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以武丁时期的遗存进行测年换算成日历年后,其年代与月食计算所得的年代是一致的。前面已经谈到,武丁早期的一个年代为1250±11B.C.,武丁晚期至祖甲时的年代为1255—1200B.C.,说明用宾组卜辞中五次月食用天文学计算所得的年代是可信的、准确的。

武丁年代的推定,不仅解决了这一古代君王的在位年代,而且可以推定盘庚迁殷的年代不会超过公元前1300年。它还证明用文化分期提供的信息测得的武丁至帝辛的年代框架是合理的。这一年代框架的建立为武丁至帝辛诸王在位年代的研究确定了范围。”
-----------(摘自互联网文)

甲骨文宾组卜辞“己未夕皿庚申月食”是记录月食。
可以翻译为:己未日的夜晚至庚申日,月食。



而“己未夕皿庚申月食”的“皿”是一个有待识别的字:

叶玉森、董作宾释为“垔”。
于省吾、刘朝阳释为“??”。
饶宗颐释为“壹”。
德效骞释为“夜半”。
裘锡圭释为“皿”,读作“向”。
赵光贤释为“至”。
郑慧生释为“间”。
“夏商周断代工程”释为“皿”。

“豆”:



俺认为“己未夕皿庚申月食”的“皿”是“??”(豆的一个异体字),源于天文仪器“豆”,通“逗”,意为逗留。


天文仪器“豆”?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7-21 09:06:17 +0800 CST  
神的汉字43:失传的远古天文仪器“豆”4:入齿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6年12月

《英藏》885甲骨记录了一次月食:
“癸未卜,争贞,旬亡祸?王占曰:有祟。三日乙酉夕??丙戌,允有来入齿,十三月”。



天文仪器“豆”用来观测月亮。
天文仪器“豆”整体形制如同青铜器豆,也就是说:天文仪器“豆”是圆的!

“乙酉夕??丙戌,允有来入齿”。
说明天文仪器“豆”是有齿的,是可以吃入整个月亮的。

一个“圆的,有齿的,可以吃入整个月亮的”天文仪器“豆”!
天文仪器“豆”,已然已经出土了:



铜齿轮形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出土,外径12.5厘米内径7.5厘米,陶寺文化中晚期(公元前2100~公元前1900)。

这件铜齿轮形器与玉璧叠摞出自陶寺晚期小墓墓主手臂上,墓主胸前出有小玉璇玑。铜齿轮形器没有实用传动功能的29个齿牙,引发学者对其表现朔望月轮回功能的推测。也有学者认为其为钏饰。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7-22 08:56:35 +0800 CST  
神的汉字44:失传的远古天文仪器“豆”5:凿齿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6年12月


《山海经·海外南经》: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

俺认为“羿诛凿齿”的真相是“羿窥凿齿”:



“羿窥凿齿”,是神的天文观测活动。
"凿齿"是“羿”的助手,他拿着的“戈盾”正是高脚的圆的有齿的“豆”。

把远古华夏的“羿窥凿齿”图,转换为文字,“窥管”被理解为“射箭”,因为双手一前一后拿着窥管去看与拿着箭去射是差不多的,于是记为“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

同理,远古华夏的“后羿射日”图,只不过是观测太阳一年当中的十个升起的位置,其中的一个继续升起的太阳是正在观测的。。。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7-23 08:39:15 +0800 CST  
神的汉字45:灬与原子弹1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1月

俺有个网友关山问俺:熊猫之熊四点表示火还是尾巴呢?
俺答:都不是。

俺南京朋友胡宁生调侃俺的解读古文方式,就创作了一个段子:
粗=原子弹,神=氫弹,等等。则有:原子弹和氫弹吵到去问响尾蛇导弹评礼,响尾蛇说,我不管,你们找坦克炮的钨心脱壳穿曱弹吧。穿曱弹说你俩不要再吵了,有车事看谁先炸死对方。
俺答:远古,好像真有原子弹。

为了答复他俩的问题,于是,就有了本帖子。


“灬”:






《康熙字典》:
【集韻】同火。
又【集韻】【類篇】????遙切,音標。烈火也。【正字通】灬卽火字變體。凡四點在下者俱屬火部,猶水之从氵也。別音標。非。◎按灬固卽火字,而集韻,類篇別有標音,必非無據。《正字通》太泥。

俺说说“灬”:
起码“灬”不一定是燃烧的“火”,很多情况是“灬”=发飙!



又例如“魚”:



《説文解字》:魚,水蟲也。象形。魚尾與燕尾相似。
俺解读“魚”=鱼的尾巴剧烈摆动。

传统解读“灬”=燃烧的“火”,其实是错的。
俺说:“灬”=发飙!


俺忍耐很久了,今天一吐为快。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7-24 12:17:26 +0800 CST  
神的汉字46:灬与原子弹2:能与熊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1月



战国《世本》:“少典生轩辕,是为黄帝,号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国君之子故也。”
黄帝是有熊氏。

“有熊氏”含义是:具有“熊”技能的部落。
“熊”是什么东西?

前文已知:“灬”=发飙。
那么,必然推导出:“熊”=“能”的发飙。

进一步分析“能”。
“能”:



《説文解字》:能,熊屬。足似鹿。从肉?聲。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彊壯,稱能傑也。
俺解读“能”=“匕+匕+厶+月”=输入+输出+转臂+数多=增力器(减速器)。



“能”是一个减速器,用于转换速度,或增大力度,以满足使用的需要。

《左传.宣公三年》:
“昔夏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左传》已经明确指出:“能”是用于“协于上下”的。
当“能”减速器发飙时,则加上“灬”,称作“熊”。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7-25 06:42:31 +0800 CST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7-25 06:43:14 +0800 CST  
神的汉字47:灬与原子弹3:热=原子弹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1月


原子弹,是用高温高压,使一个铀原子的裂变,引发两个以上的铀原子继续裂变。





汉字还真有描述“原子弹原理”的字:“热”。

“熱”:

《説文解字》:熱,溫也。从火埶聲。
俺解读“熱”=“土+六土+丸+灬”=起爆圆柱型铀插入+(六合形)球型铀块+压成小丸+发飙=原子弹




原子弹是压缩铀导致核裂变。
于是有“熱”字,以表达原子弹的压缩结构原理。
于是有“烈”字,以表达原子弹的裂变科学原理。

热+烈=原子弹。
不可思议的好犀利!

无论如何,远古的“熱”是碰撞(土六+土)压缩(丸)的发飙(灬),即使不是什么原子弹,“熱”所论及的体积压强碰撞概念,符合现代科学的熱原理,诸如:
(1)玻义耳定律(玻—马定律)(Boyles‘s Law)当n,T一定时V,p成反比,即V∝(1/p)。
(2)盖-吕萨克定律(Gay-Lussac‘sLaw)当p,n一定时 V,T成正比,即V∝T 。
(3)查理定律(Charles’sLaw)当n,V一定时 T,p成正比,即p∝T 。
(4)阿伏伽德罗定律(Avogadro’sLaw)当T,p一定时 V,n成正比,即V∝n。

“熱”构字所表达的热,其原理之深刻和领先程度,远不是汉代《说文解字》能解的,即使当代又有多少人明白?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7-26 14:43:32 +0800 CST  
神的汉字48:失传的远古天文仪器“豆”6:植物豆之所以为“豆”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1月28日春节

神的汉字,每个字,都含有深刻的道理。

例如植物“豆”:



《説文解字》:豆,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
俺解读“豆”=“竖立支撑+圆体+上方”=观测太阳月亮的天文仪器。

神把天空划分为若干区域,用天文仪器“豆”观测太阳月亮。
太阳月亮划过天空,把各个区域的观测,画在一幅图里:太阳月亮划过天空。



植物豆之所以为“豆”,是因为豆荚里的豆=天文仪器“豆”观测的太阳月亮划过天空。。。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7-27 07:59:48 +0800 CST  
神的汉字49:灵=宇宙(from:张衡《黄帝内经》12)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2月

远古华夏创造汉字时,其天文理念穿越现代!
远古华夏的宇宙观:靈。



《説文解字》:靈巫,以玉事神。
俺解读“靈”=“雨+口口口+巫”=“水气+日月星辰+地上人通天”=远古华夏关于宇宙构成。如若《道德经》“上善若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康熙字典》:灵,小熱貌。
俺解读“灵”=“彐+火”=“铺雪+发飙”=宇宙的形成。如若《道德经》“有物混成”。

远古华夏的宇宙观,至今也不显落后。
不可思议!



于是,张衡观测天文的地方称为“灵台”,灵台=宇宙观测台。
于是,张衡写的天文书名为《灵宪》,灵宪=宇宙的法则。

于是,张衡写的候风地动仪书名为《灵枢》,灵枢=宇宙的机关。
又由于候风地动仪的机关非常巧妙敏感,于是宇宙“灵”字被赋予新的含义:灵敏、灵巧、机灵,灵机一动、、、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7-28 09:52:55 +0800 CST  
神的汉字50:失传的远古天文仪器“豆”7:各云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1月


远古用“豆”观测太阳月亮。
于是产生了“各”、“路”、“格”、、、

各:



《説文解字》:各,異辭也。从口夊。夊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
俺解读“各”=“口+(反)止”=用仪器豆观测太阳月亮的时候,太阳月亮在天空行走,进入并离开观测区域。

于是:
“格”=“各”分成区域。
“路”=“各”的整个轨迹。



商朝牛胛骨版记事刻辞,又名祭祀狩猎涂朱牛骨。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高32.2cm,宽19.8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骨版正面刻辞4条,背面2条,共160余字。
背面记载天象情况:
“王占曰:有祟。八日庚戌有各云自东,宦毋昃,有出虹自北,饮于河。”



刻辞所说“各云”是啥云?

根据俺对“各”的解读,刻辞所说“各云”,其轮廓形状是圆弧的,如同月亮升起至落下的轨迹。
刻辞所说“有各云自东”,可以翻译为“有大片连天的云隆起自东方”。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7-29 10:20:03 +0800 CST  
神的汉字51:辛=窥管里的撞针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3月

“辛”是天干中的一个。

《説文解字》:
辛,秋時萬物成而孰;金剛,味辛,辛痛即泣出。

《象形字典》:
造字本义:远古时代用来给奴隶或罪犯刺字的刺刀;在汉字中“辛”通常代表罪行、罪人或施刑。



俺解读“辛1”=尖的撞针刻在某个表面。





俺解读“辛2”=根据观测结果,尖的撞针刻进某个表面。






俺解读“辛3”=根据观测结果,尖的撞针刻进某个表面,并且针体可以转动。

归纳总结:
“辛”=远古天文望远镜的窥管里的撞针,在观测确定一个星体后,撞针滑出窥管,撞针尖刻进天象仪的表面,从而完成该星体的记录。及后,“辛”=针刺。

“辛”的实物,俺好像曾经见过的。

祭祀“辛”的实物,已然有出土。
人们称之为“玉柄形器”: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7-30 09:28:05 +0800 CST  
神的汉字52:“商”=地规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3月

《説文解字》:商,从外知内也。

《象形字典》:商=“辛+内+口”=刑具+地牢+讨论=论罪量刑。



俺解读“商”:





“商1”=“辛+辛+内”=划定特定区域的两刻针。






“商2”=“辛+内”=划定特定区域的刻针。






“商3”=“辛+内+口”=划定特定区域的刻针,得出一个结果。


“商”的实物,如今互联网上有售,是“地规”:



“商”的一个操作,是以“两刻针之间的长度”作为“基准单位”去量度一段长线段。

于是:
这样子的操作,应该就是“商量”吧?
这样子的操作,数学称之为“除法”,所得的得数整数称作“商”!
这样子的操作,造就了“商品交换”的折算方法!

由上可知:
《説文解字》“商,从外知内也”,其实是错的,是弄反了,应该是“从内知外”。


祭祀“商”的器皿,俺认为可能是“斝”:



汉字“商”有了新的解读:
远古的“商”是“地规”,记录了远古的工具、技术、数学、商品交换、、、还有天文(此乃后话)。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7-31 07:10:05 +0800 CST  
神的汉字53:朱=纺纱车的木条卷轮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3月

“朱1”:



《説文解字》:朱,赤心木。松柏屬。从木,一在其中。
《象形字典》:朱=“木+圆点”=树木的主干。
俺解读“朱1”=“木+圆点”=转动的纺纱车的木条卷轮。

“朱2”:



俺解读“朱2”=“二+木”=两组木条架子构成的纺纱卷轮。



可知,“朱”含义为:短木条、放射状、旋转、、、

知道了“朱”的原意是纺纱车的木条卷轮,就可以知道其派生的字:
“株”=有许多根许多枝(象纺纱车的木条卷轮)的树。
“蛛”=腿象纺纱车的木条卷轮一样多的昆虫。
“珠”=如纺纱车的木条卷轮般光芒的球。
“侏”=矮人如纺纱车的木条卷轮的短木条。

“朱”演变为“红色”,显然与染织有关:
“朱”=纺线=纺线染红色=红色。



另外,与纺纱机有关的、一直未被被正确解读的字还有:纺、纱、杀、本、末、、、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01 06:57:47 +0800 CST  
神的汉字54:本=搓线,末=卷线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3月

《神的汉字54:朱=纺纱车的木条卷轮》里,“朱”是纺纱车的木条卷轮。由此带出与纺线车有关的“本”和“末”。


“本”是纺线车的牵伸加捻卷取“搓线”。

“本1”:



《説文解字》: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俺解读“本1”=“木+(下)一”=纺线绳轮+搓线=纺线车的搓线。

“本2”:



俺解读“本2”=“木+(下)一+口+口+刀”=纺线绳轮+搓线+两锭子+搓合=纺线车的双锭子搓线。

“本3、本4、本5、本6”:









俺解读“本3、本4、本5、本6”=纺线车的三锭子搓线。





-----
搓线满锭子后,需要“卷线”。
“末”是纺线车的“卷线”。

“末”:



《説文解字》: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
俺解读“末”=“木+(上)一”=纺线绳轮+卷线。



“本”是纺线车的“搓线”。
“末”是纺线车的“卷线”。

祭祀“本末(纺线车)”的器皿,俺认为是“钵”。
“钵”的发音正是“本末”(广州话)连读。



于是,成语“本末倒置”有了新说法:
“本末倒置”是说纺线的“搓线”与“卷线”前后次序倒置了。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02 07:06:32 +0800 CST  
神的汉字55:木=树?
原创经达华,欢迎转帖,2017年3月

“木”:



《説文解字》: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凡木之屬皆从木。
《象形字典》:扎根于土地的树。

俺解读“木”=不单是“树”,而且是木材、机架,还可以是单纯象形的“交叉的杆”。



“木”字本质上就是三段线的交叉。
所以,纺线车绳轮的三条木的造型,正是“木”!

“木”的传统解读,止于“树”,是一种天真蒙昧。
-----
楼主 木牛流马经典  发布于 2017-08-03 08:54:54 +0800 CST  

楼主:木牛流马经典

字数:511

发表时间:2017-06-13 05:50:5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1 07:27:31 +0800 CST

评论数: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