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天国之殇(二):太平天国,一场偏执狂们的暴力(每日更新)

@莫一伊2012 2015-03-30 08:16:54

僧格林沁
-----------------------------
@fansroddick 2015-07-31 09:15:23
这个是郭公使吧,
-----------------------------
对,是我搞错啦
楼主 莫一伊2012  发布于 2015-07-31 11:53:09 +0800 CST  

《天国之殇(二):太平天国,一场偏执狂们的暴力游戏》

第三十回 湘勇水师初建成 曾国藩靖港惨败(2)

后来经过罗尔纲先生的考证,这段恋情也并非子虚乌有,只是唐先生小说中的梅姑并非梅姑,而是梅姨(外祖母的养女,因此叫姨),只是外人叫梅姨为梅姑,彭玉麟也跟着叫梅姑,这充分说明彭小朋友小时候肯定没有唱过《家族歌》,而这位梅姑就是上文说过的“竹宾姨”。

尽管梅姑辈分很高,但与彭玉麟年纪相仿,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还私定了终身。彭玉麟随父回到祖籍衡州,两人便开始了14年的两地分离。舅舅去世后,彭玉麟将外祖母和梅姑接到衡州,因为八字不合,家人反对彭玉麟与梅姑两人结合。两年后,外祖母也去世,彭玉麟与邹氏完婚,邹氏对于丈夫与初恋情人梅姑之间的感情纠葛醋意大发,唆使彭母将梅姑嫁到姚家,四年后梅姑难产而死。

梅姑死后,彭玉麟伤心欲绝,立誓将用毕生的时间画足一万朵梅花,以纪念他的初恋情人。一直到70多岁,彭玉麟终于画足了一万幅梅花,成为了画梅的一代名家。

可见,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一个让人闹心女人,一个杰出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不止一个闹心的女人。

在唐浩明的小说里,彭玉麟俨然是个痴情的美男子,而梅小姐偏偏又是个红颜薄命的娇小姐,只因世事难料,两人分离之后,梅小姐相思成疾,终于香消玉殒,从此阴阳两隔。

作为小说,为了情节需要,唐先生把彭玉麟与梅姑的爱情故事进行了再创作,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倘若唐先生把彭郎与梅小姐的罗曼史,写成了三角恋的故事,不但浪漫无从谈起,读者老爷们大概也不大买账。

湘军水师的创始人中还有一位猛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后来声名显赫的猛将——杨岳斌。
杨岳斌这名字是他阁下后来改的,他原来的名字或许更为人所知,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杨载福。

杨岳斌,湖南善化人,后来官至福建水师提督,陕甘总督,获封一等轻车都尉世职。杨岳斌似乎是与李续宾一个体校毕业的,两人一样精通骑射,但他文化程度低一点,是行伍出身,与彭玉麟一起镇压过李沅发起义。

李沅发这家伙也是倒霉催的,靠他练手起家的就有江忠源、杨岳斌、彭玉麟等名将,他老人家也可以算是湘军名将的专职陪练,他阁下的起义,间接的为湘军名将们的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岳斌原是在湘阴一名绿营外委(相当于民兵队队长),早在太平军打入湖南,进逼湘阴时,湘阴县守将闻风而动,急忙回家扛着保险箱,带着老婆孩子,走为上计。湘阴守兵一下群龙无首,危难时刻,杨岳斌挺身而出,率领兵勇上城死守,竟然挺住了太平军的猛攻,保住了湘阴城。此战之后,杨岳斌获封宜章营千总(还是民兵队队长)。

杨岳斌勇猛事迹,后文有详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45岁时,杨岳斌在陕甘总督任上隐退回家养病。61岁时复出,当时正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占领台湾基隆,杨岳斌亲率十二营水师跨过台湾海峡偷袭基隆法军,使得法军占领台湾的意图宣告流产。

我们隆重的介绍这两位猛人,是因为两人在湘军水师的地位实在无可撼动,然而湘军水师在创立之初,水师统帅并非彭杨二人,而是两位名不见经传的江苏人褚汝航、夏銮,后来还有陈辉龙和李孟群等人,如果要论资排辈,彭玉麟和杨载福只算是这四个人的下属。

这几位仁兄都非湖南人,在还没普及普通话的当年,方言上的差异使得外省人说的话在这些以农民渔夫为主的湖南人听起来,都如同英语四级听力一样晦涩难懂,这对于将领们的发号施令带来了麻烦,以至于这些将领们很难领导这支很具有湖南特色的湘军水师。

只是在不久之后的战斗中,这些外省将官都相继阵亡,彭玉麟和杨岳斌便顺利接替水师统帅位置,才成就两人后来一番功绩。

兴办水师必先有船,好在当时的造船的木材有的是,也不用等环保和林业部门的层层审批。从建设船厂到建造241艘新船仅用了五个月,期间还改造战船120艘,征用民船100余艘,自制和购买火炮570余门,招募官兵5000人。可见在万恶腐朽的旧社会,办事效率还是相当惊人的。

水师水师的编制大体与陆师相仿,水师统领为江苏吴县人禇汝航,江苏上元人夏銮为统领帮办,广东人成名标为船只的监造官,三人直接向曾国藩负责,统领下辖十个营,彭玉麟、杨岳斌等人为营官,每营仍是500人。每营配快蟹船一艘,由营官带领,长龙船十艘,舢板船十艘,由哨官带领,每营共二十一艘船。

水兵招募也与陆师一样,也是自上而下层层递进的招募方式。湘军水师和陆师各自作为两种独立兵种,而不是陆军的附属,可以保持水师作战时很灵活性。

水师使用的火炮不同于陆上动不动就是上万斤的炮台,水师火炮是装在船只上的,这就要求火炮要轻巧灵活。

曾国藩身为一介书生,当然不可能对这种高精尖的武器有研究,好在当时广西巡抚劳崇光率人带着200门火炮前往田家镇增援,刚好到衡州时,田家镇的守兵已经被太平军击溃。曾国藩就顺手将这批武器扣留,为己所用。

当然,这200门火炮是远远不够的,只够水师平时训练和仿制使用,曾国藩又委托张敬修购买洋炮千余尊,张敬修也很够意思,不但给曾国藩买了洋大炮,连工匠也给曾国藩分配到位,连售后服务都安排好了。

船炮造好后,又有一个问题冒了出来,那就是钱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曾国藩创立湘军初期的老大难问题。

郭嵩焘和衡州知府的那点粮银本来就不多,对于建设水师这样巨大的工程,这点钱也只是杯水车薪,为了支援曾国藩的编练,知府陆传应连府库里的老鼠屎都扫干净了,如果再向陆知府伸手那怎么好意思。后来曾国藩还截留了广东送往江南大营的一批粮银,然而这仍不足以支付庞大的开支。

万般无奈之下,曾国藩想出了一个狠招——卖官。

——未完待续——
楼主 莫一伊2012  发布于 2015-07-31 17:03:26 +0800 CST  
@小风起东 2015-07-31 00:54:00
楼主得实在精彩,不枉我枯等一个月。好多细节都是闻所未闻的。祝楼主身体健康,慢慢写,不着急,但别挖坑就好

--------------------------
感谢关心,小弟身体无恙,吃嘛嘛香,只是因搜集资料、工作、与媳妇掐架、偷懒等原因更新慢了,对不住大家,鄙人才疏学浅,但有的是力气,文虽粗劣,承蒙贵阁下鼓励,我将用毕生的一小部分时间去写完它……
楼主 莫一伊2012  发布于 2015-08-01 17:23:12 +0800 CST  

《天国之殇(二):太平天国,一场偏执狂们的暴力游戏》

第三十回 湘勇水师初建成 曾国藩靖港惨败(3)

具体做法是:分派士绅到湖南各县设局,发布广告,公开发售从六品到九品的军功执照,执照上盖的是政府部门(巡抚衙门)的钤印,按捐钱的多少填上名字品级。

既然盖的是巡抚衙门的钤印,就必须得到省委书记兼省长骆秉章的同意。骆秉章明白,曾国藩想到这损招,也是他不给湘勇提供粮饷逼出来的,如果这条路也堵死,曾国藩免不了要狗急跳墙,跟自己彻底撕破脸。不妨给他一个顺水人情,何况盖个章,他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

买官卖官自古以来都是不大光彩的一件事,曾国藩之所以出此下策,说明他已经被逼到山穷水尽的境地。好在当时处处被鄙视的富商们对官衔的需求还是很旺盛的,官衔向来就不愁没有销路,这种买卖做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曾国藩也靠着这种一本万利的生意赚到了一部分军饷,以解湘军的燃眉之急。

曾国藩本来的想法是将湘勇编练成熟之后,交由江忠源率领,只是就在湘勇组建基本完成时,庐州传来噩耗,江忠源已经投水殉难。不久之后曾经的恩师吴文镕也战死沙场,皖、鄂两省的军情也更加紧急。咸丰皇帝急得脑门冒烟,四次催促曾国藩派兵增援,曾国藩扭扭捏捏拒不出兵,这让皇帝陛下大动肝火。

曾国藩迟迟不出兵除了湘勇训练不够成熟以外,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即使他出兵也未必阻挡太平军凌厉的攻势。如今清军主要的弱点就在于兵力涣散,各省部队只求自扫门前雪。解决之道是先将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省合防,在伺机将西征军围剿,才有胜利把握。

曾国藩把这个计划上奏给咸丰,希望他能批准这样的战略部署。

四个月后,皇帝的朱批下来了,曾国藩一看皇帝的批复,差点没晕过去。咸丰在朱批中写到:“现在安省待援甚急,若必偏执己见,则太觉迟缓。朕知汝尚能激发天良,故特命汝赴援以济燃眉。今观汝奏,直以数省军务一身克当,试问:汝之才力能乎否乎?平时漫自矜诩,以为无出己之右者。及至临事果能尽符其言,甚好。若稍渉张皇,岂不贻笑于天下?若设法赶紧赴援,能早一步得早一步之益。汝能自担重任,迥非畏葸者比。言即出诸汝口,必须尽如所言,办兴朕看” 。

翻译成现代语文是:现在安徽急着等待增援,如果你阁下偏执的坚持你的意见,恐怕太迟了一点点。朕知道你还有一点良心,才特命你前去求援以解燃眉之急。我看你的奏折,你阁下似乎想集四省的军权与一身啊,试问:你有这么大能耐吗?平时你老是吹牛,以为没人能比你有能耐,等遇到事情了,你真能做到你说的那样,那就好。如果稍有夸大,你岂不让天下人笑掉门牙?如果你想办法赶紧去增援,早到一步,便有早一步的好处。你能承担这个重任,非那些胆小怕事的人能比,话从你的口中说出来,就必须做成你说的那样,做出一点成绩给朕瞧瞧。

曾国藩看完皇帝大人的批示,禁不住脊梁冒出一阵冷汗,自己原先就是一个丁忧在家的在籍侍郎,朝廷分派的任务也只是帮办团练的工作。现在竟然要节制四省军务,显然是狂妄了一点点。皇帝批示里虽带着几分鄙夷,也有故意激将的语气,这让曾国藩觉得如果不能做出一点成绩,很难对得起当年吹过的牛皮。

既然咸丰皇帝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说明皇帝陛下已经等得快要失去耐心了,现在有必要给皇帝大人一个明确的表态了,再扭捏下去,说不定皇帝大人就快要发飙了。

一阵冷汗过后,曾国藩立即给皇帝陛下回了一封奏折,他在这封折子里表达了几个意思:一是等广东购置的洋炮到位才能出发。二是长江上游已经被发贼占据,必先将湖北境内江面的发匪扫荡干净方能增援安徽;三是先要保住武昌上游,才能进一步东进;四是有一部分湘勇在郴州、桂阳一带剿匪,不能一下子撤回,等到水师连成之后,一起出发;五是限于粮饷不足,编练的来的湘勇不敢说有多大的能耐,与其日后在战场上毫无功绩,皇上治我以欺君之罪,不如现在先治我以“畏葸不前”之罪。

曾国藩这一招先是给皇帝提条件,也把丑话说在了前头,避免皇帝大人哪天心里不爽,又揪自己的小辫子。咸丰收到曾国藩的折子,被这个精明的书生气得哭笑不得,但又害怕曾国藩再撂挑子,甩手不干,只好好言相劝。

1854年2月12日,吴文镕兵败黄州,自杀殉难。此后西征军长驱直入湖南境内,2月27日入主岳州府,五天之后占领湘阴,三日之后便入主靖港,四日之后又占领宁乡。湖南在一个月之内被太平军占据大半。

曾国藩坐不住了……

2月25日,湘勇水师船只都已竣工,大炮、工匠、水勇都已到位,水陆师都以集结完毕,这一天是曾国藩誓师东征日子,当日他亲率水师从衡州出发与陆师在湘潭集结。

陆师为十五营,营官有塔齐布、周凤山、储玫躬、林源恩、邹世琦、邹寿璋、杨名声、曾国葆、杨虎臣、伍宏镒、赵焕联、江忠淑、李辅朝、罗泽南、李续宾。除了留罗泽南、李续宾于衡州剿匪外,其余十三营都要出征,以塔齐布为先锋。

此时,王錱一营已经脱离曾国藩,投入骆秉章帐下。

水师有拖罟船一艘(曾大帅的专用座驾),快蟹船40艘,长龙船50艘,舢板船150艘,民船数120艘,全部水师船只470艘,水师分为10营,其中衡州有6营,营官有成名标、诸殿元、杨岳斌、彭玉麟、邹汉章、龙献琛等,湘潭有4营,营官有褚汝航、夏銮、胡嘉垣、胡作林,褚汝航兼任水师总统,水勇共计5000人。

湘勇水陆两师,包括大帅、将官勇丁、工匠、勤务、长夫、伙夫、洗碗的、扫厕所的共计17000余人

另外幕僚中还有耒阳知县陈镒源,善化知县李瀚章(李鸿章哥哥)以及郭嵩焘等人。

——未完待续——
楼主 莫一伊2012  发布于 2015-08-11 15:34:45 +0800 CST  
承蒙大家错爱和支持,如果本文能给大家带来一点什么,我深感荣幸,这里说明一点:

1.本文更新时快时慢,对不住大家!

2.本文不博取点击率,如果请看官老爷看的时候安静的看,尽量不要评论。如果看完本文之后实在按耐不住想点个赞,请在心里点就好了,或者你看了这文章之后,实在想骂娘,请在心里默默诅咒我就好了,不要说出来。

3.为什么不让评论?问得好。答案是:会使得文章连贯性有所损失。

4.后面的评论概不回复!

5.感谢给我支持,还有给我拍砖的朋友!
楼主 莫一伊2012  发布于 2015-08-11 17:21:52 +0800 CST  

《天国之殇(二):太平天国,一场偏执狂们的暴力游戏》

第三十回 湘勇水师初建成 曾国藩靖港惨败(4)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啊,暴风雨来了!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一场大战即将开锣,这是曾国藩出山以来与太平军的第一次正面交战,战斗的规则很简单:胜利就可以活下去,失败就去死。

这是一场过于残酷的游戏,胜利是荣耀的,但是失败的代价也将非常沉重;这是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游戏,江忠源、吕贤基、吴文镕等人已经为他们的失败付出了一切,一旦失败便会步他们的后尘;这也是一场没有暂停,没有退路的游戏,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前进。

站在乘风破浪的船头,迎着万里东风的曾国藩,此时已经下定了决心,要么成功,要么成仁,没有第三个选项可供选择。

此时的湘军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一样东西——一篇漂亮的檄文。

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战争开打之前,一篇漂亮的檄文是很有必要的,在不能刷微博的当年,檄文成为搞臭对方和抬升自己的最好媒介。一篇好的檄文不但要文辞华丽,还要骂人不带脏字,最好是用优雅的语言把敌方骂得连敌方都认为自己是个千古王八蛋,恨不得一头撞死,以达到煽动民众对敌方的仇恨,使民众同仇敌忾的效果。

历史上具有这种功能的檄文当属陈琳给曹操写得那篇千古檄文,曹操同志之所以没有撞死是因为他阁下厚黑学功夫实在很深厚。

历史上还有几篇檄文足以千古传颂,那就是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朱元璋发布《北伐檄》(此文出自其谋臣朱升之手,放牛娃朱元璋没多少文化,他不可能写出这等美文)、曾国藩的《讨粤匪檄》。

太平天国起义时也发过檄文,只是洪秀全和他的班底文凭有限,他的檄文也只停留在泼妇骂大街的水平,对骂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阅,这里不提供。我们仅将曾国藩的《讨粤匪檄》列出,为了凑字数,也给写作文的小朋友一个学习的机会,特将全文抄于下(肺活量不够的朋友可以跳过):

为传檄事: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於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其掳入贼中者,剥取衣服,搜括银钱,银满五两而不献贼者即行斩首。男子日给米一合,驱之临阵向前,驱之筑城濬濠。妇人日给米一合,驱之登陴守夜,驱之运米挑煤。妇女而不肯解脚者,则立斩其足以示众妇。船户而阴谋逃归者,则倒抬其尸以示众船。粤匪自处於安富尊荣,而视我两湖三江被胁之人曾犬豕牛马之不若。此其残忍惨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减者也。

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买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自古生有功德,没则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虽乱臣贼子穷凶极丑亦往往敬畏神祗。李自成至曲阜不犯圣庙,张献忠至梓潼亦祭文昌。粤匪焚郴州之学官,毁宣圣之木主,十哲两庑,狼藉满地。嗣是所过郡县,先毁庙宇,即忠臣义士如关帝岳王之凛凛,亦皆污其宫室,残其身首。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朝不焚,无像不灭。斯又鬼神所共愤怒,欲一雪此憾於冥冥之中者也。

本部堂奉天子命,统师二万,水陆并进,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救我被掳之船只,找出被胁之民人。不特纾君父宵旰之勤劳,而且慰孔孟人伦之隐痛。不特为百万生灵报枉杀之仇,而且为上下神祗雪被辱之憾。

是用传檄远近,咸使闻知。倘有血性男子,号召义旅,助我征剿者,本部堂引为心腹,酌给口粮。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横行中原,赫然奋怒以卫吾道者,本部堂礼之幕府,待以宾师。倘有仗义仁人,捐银助饷者,千金以内,给予实收部照,千金以上,专摺奏请优叙。倘有久陷贼中,自找来归,杀其头目,以城来降者,本部堂收之帐下,奏受官爵。倘有被胁经年,发长数寸,临阵弃械,徒手归诚者,一概免死,资遣回藉。在昔汉唐元明之末,群盗如毛,皆由主昏政乱,莫能削平。今天子忧勤惕厉,敬天恤民,田不加赋,户不抽丁,以列圣深厚之仁,讨暴虐无赖之贼,无论迟速,终归灭亡,不待智者而明矣。若尔披胁之人,甘心从逆,抗拒天诛,大兵一压,玉石俱焚,亦不能更为分别也。

本部堂德薄能鲜,独仗忠信二字为行军之本,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长江之水,幽有前此殉难各忠臣烈士之魂,实鉴吾心,咸听吾言。檄到如律令,无忽!

曾国藩的聪明在这篇檄文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者他没有以维护大清王朝的统治为目的,至少他没有在檄文表达出来,他知道大清王朝作为入主中原的异族统治已经走到了晚期,各种并发症相继出现使得底层百姓对统治阶层的不满愈演愈烈,此时要是以维护大清统治为目的而出兵讨伐号称以拯救众生为目的的太平天国,必将遭到底层百姓的唾弃。

二者必须死死揪住太平天国“西洋邪教”、灭绝人伦道统的小辫子,无情的揭开了太平军将“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罪行,这正好击中了太平天国排斥异教、焚书毁庙的致命软肋。

三者以维护中华五千年文化传统自居,把自己塑造为替天行道的正义之师,传统文化和人伦礼教的保护者,唤醒读书人对传统文化人伦的保护意识,这样犀利的文字直抵人心,是任何坚船利炮所达不到的效果。


——未完待续——
楼主 莫一伊2012  发布于 2015-08-12 17:24:54 +0800 CST  

《天国之殇(二):太平天国,一场偏执狂们的暴力游戏》

第三十回 湘勇水师初建成 曾国藩靖港惨败(5)

还有一个观点认为,曾剃头的檄文“篡改了这场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起义)的反封建性质,巧妙的回避了现实的阶级与民族冲突,有意突出文化和社会意识的对立,对地主、文人具有强烈的煽动力。曾国藩正是利用传统的封建文化、儒学中的糟粕大做文章,把湘军镇压农民起义的罪孽掩盖起来,标榜为卫道圣战的‘义师’”。

上面这段文字怎么读都像是万恶的课本里摘抄出来的。

这里特别说明的是在某个意识形态混乱的年代,史学界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共识,那就是:农民起义必定是正义的战争,对于农民阶级要不择手段的褒扬,对于镇压农民起义的阶层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的批判;地主必将是万恶不赦的,必须踏上一万只脚让他们永远耻辱的趴着;还有传统文化必定是落后的,封建文化必定是糟粕,必需要横加批判。

事实是否如此,大家心里都有答案。

好了,言归正传。

2月25日,湘军在湘潭集结后,随即奔赴长沙,沿途广发《讨粤匪檄》。到长沙后,西征军的全部主力已经在湘潭、靖港两地集结。如果西征军从这两个方向夹击长沙,湘军将面临两面受敌的困境。

靖港离省城长沙就只有六十里的距离,如果西征军继续之前犀利的攻势,一日之内兵锋就可以直达省城。领教过太平军厉害的巡抚大人骆秉章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急忙与曾国藩商量御敌之策。

骆秉章和曾国藩都是识大体的人,大敌当前,以前的那些个人过节的陈芝麻烂谷子都已抛之脑后。两人商量的结果是:调派原来援助吴文镕的胡林翼黔勇600多人进攻岳州,塔齐布率军前往协助。除了湘军水陆主力分别集聚靖港、湘潭之外,王錱的3000老湘勇由长沙奔赴靖港北的乔口防御,曾国藩的陆师赵焕联、曾国葆等营前往宁乡、湘阴等地。

太平军占领宁乡之后,分派检点黎振辉率一队人马驻守,本来被分派到靖港、乔口的储玫躬在行军途中收到宁乡失陷的消息,随即调转方向杀向宁乡。

储玫躬率领一营湘军杀到宁乡城下,黎振辉没料到突如其来的这一直湘军,被一顿猛凑之后,黎检点慌忙退守城中。

储玫躬首战打得黎检点抱头鼠窜,感觉很有成就感。也许是被这点成就感给嘚瑟的,接下来他做了一件很大胆但很蠢的事:他亲自率十余人试图从西门爬入城中,本以为这一招螳螂扑蝉的神功施展的神出鬼没,料想太平军不会察觉。谁知道黎振辉在南门的伏兵来了一招“黄雀在后”,在储玫躬不备的时候杀出来,将储玫躬一营尽数围歼。

尽管在宁乡给了湘军一次挫败,但石祥祯、林绍璋的西征军全部兵力有万余人,惊闻湘军两万人倾巢出动,这让他们背后直冒凉气,照目前的形势把战线拉得太长未免是件好事。或许是出于怕被湘军逐个击破的担忧,西征军开始考虑把战线缩短。

3月19日,西征军从湘阴撤出,三日之后又从岳州撤出,胡林翼、王錱、朱孙诒、塔齐布等人收复岳州城。

3月30日,曾国藩也率领水师停泊于岳州城外。

4月3日,胡林翼挥兵杀向通城,通城县的太平军守兵兵力不足,先后与胡林翼、塔齐布在上塔市、石南桥接了两战之后败退,塔齐布入驻通城。

湘军的集结让春官又副丞相林绍璋倍感压力,他急忙向汉口请求增援,得到增援的3万太平军从汉口逆流而上,从进口登陆试图取道咸宁、浦圻方向增援。

4月4日,西征军援军经过羊楼司时遇到了王錱,此时的初入战阵的王錱还不是王老虎,现在应该叫他“王小鹿”。他见3万太平军浩浩荡荡的杀来,立即做出了一个很明智的决定:像受惊的小鹿一样一路小跑,退回岳州城。

岳州几次易主,早就变成了一座徒有其表的空城,粮食供给基本没有,连树皮都被饥饿的老百姓刮掉了几层。邹寿璋劝王錱放弃城池,自视甚高的王錱怎么能容忍太平军整天整天追着自己向小鹿一样的跑,他拒绝逃跑,试图死守岳州。

然而,能不能守得住,这是个问题。

三天之后,太平军杀来了,3万人汹涌而来,湘阴知县朱孙诒首先出战,与太平军在城外杀了几个回合,终究是因为寡不敌众败下阵来。守城的清军随即大乱,邹寿璋率军向南津逃窜,王錱又被迫当了一回“王小鹿”,他爬下城墙,撒腿就跑。

曾国藩在城外的湘军水师本来要杀上岸求援的,谁曾想到岳州守军的逃跑意愿太过强烈,他们来不及等待曾大帅的援兵了。

湘军水师见守军逃跑的很热闹,受到气氛的感染,也想趁乱逃走。

无奈此时湖面风浪太大,加上又很慌乱,混乱中船只被大风掀翻十余艘,船只相互撞击损毁的无算,水师虽然狼狈,但也算是顺利的回到了长沙。胡林翼、塔齐布眼看大事不妙,也收拾家伙,急忙向南撤退。

林绍璋趁机追击湘军南下,将舟船泊于樟树港和靖港,再亲率一队人马杀向湘潭,以靖港和湘潭互为犄角,两路夹击省城长沙。林绍璋的这一战略虽然安排精妙,但早已被当时在骆秉章帐中的左宗棠识破,他认为“此次贼匪复行上窜,大股数万,水陆并进,意欲披枝叶以溃腹心。贼船尽泊靖港登陆,由宁乡窜据湘潭,为夹攻省城之计”。

路过宁乡时,林绍璋顺手将驻守在此的伍宏鉴的500余人的湘军收拾干净,连营官伍宏鉴也在阵前被砍掉了首级。塔齐布听闻宁乡被林绍璋横扫,急忙率领1300人马前赴宁乡增援,可是赶到宁乡时,太平军已经到达湘潭,并迅速占领湘潭。

4月25日,塔齐布率军抵达湘潭城北,江忠淑的2600名人马也随后赶到。塔齐布乘太平军刚入城未能建立有效的防御工事之机,立即展开猛攻。双方先是在城外展开炮战,对着对方脑门就是一阵猛轰。湘军冒着太平军的炮火,匍匐前进,直冲太平军营垒,加上后方炮火的掩护,太平军营垒被湘军所毁。太平军败退入城,就在此时,城内的新老太平军之间失和,相互之间拳脚相加,展开热热闹闹的内讧活动,其战斗力也大为削弱。

四日之后,湘军兵分四路对湘潭发动猛攻,不巧的是“天父”大显神威,突然天降大雨,火药被雨淋湿,林绍璋乘机出城痛击湘军,失去火力掩护的湘军被太平军打得大败。

攻击虽然被打退,但林绍璋开始意识到,随着湘军不断增援,他必将被困在湘潭城,这将对于他夹击长沙的战略造成很大的影响。

——未完待续——
楼主 莫一伊2012  发布于 2015-08-14 15:26:15 +0800 CST  

《天国之殇(二):太平天国,一场偏执狂们的暴力游戏》

第三十回 湘勇水师初建成 曾国藩靖港惨败(5)

出于上述考虑,林绍璋在当天夜里,乘湘军休整之机,从城中窜出登上从上游征集来的数百艘船,试图沿水路撤退。谁曾想到太平军刚行至下摄司,正好遇到彭玉麟、杨岳斌两营湘军水师从后面追击而来。湘军水师对着林绍璋的船只狂轰滥炸,一心逃走的太平军立即大乱。接着又用火箭对着太平军船只一阵猛射,正是寒冬时节,北风呼啸,太平军船只在劲风中越烧越旺,加之相互撞击,河面上火光冲天,哀号之声不绝于耳。慌乱中太平军只得匆忙弃船登岸,试图再一次从陆路返回湘潭城。

这正中了塔齐布的圈套,他早就在城下设下伏兵,城中太平军守兵架设梯子从城上下来接应城外返回的太平军时,湘军敢死队趁机杀出夺取登城的木梯,杀上城来,冲入城中打开城门。城外的湘军伏兵大举涌入城中,城外等待接应的太平军目瞪口呆,他们没想到这一出,还没反应过来城池已经被湘军所占。眼看大势已去,城外太平军只得分两路逃走,一路由林绍璋带领返回靖港,逃到云湖桥、鲁家镇时又遇到王錱一队人马的追击,伤亡数百人,另一路经醴陵返回湖北通城。

这一战西征军损失惨重,曾国藩号称在此役中杀贼万人,烧毁战船千余艘,这个数有点夸大了,但确实是一场大胜仗。

就在湘潭湘军一路凯歌高奏的时候,湘军的领一路人马却陷入了绝望之中。这一路便是曾大帅亲自率领的偷袭靖港的湘军水师。

本来曾国藩是要亲自赴湘潭指挥战斗的,只是刚起航时收到团练探报得知,太平军在靖港的水军军纪松懈,毫无防备,况且团练已经搭建好了浮桥,如果此时趁太平军水师不备,以奇兵突袭便可轻易取胜。

4月28日,曾国藩亲率40只战船,陆师800人,水陆并进试图突袭靖港的太平军水师。中午时分,突然刮起了西南风,曾国藩以为突袭的时间已到,驾着战船浩浩荡荡的杀入靖港。

估计曾国藩是被假情报给搞蒙了,脑子有点短路,大白天的搞突袭,江阔云低,加上当时用的也还都是高桅杆的帆船,只要视力没有问题的都有这是怎么一回事。驻守在靖港的石祥祯不是瞎子,他也早早就看到了曾国藩杀过来的船队,石祥祯不仅看到了,而且他还精心为曾国藩准备好了重礼。

一个个炮口已经填满了火药,鸟枪火铳都已上好了膛,每一颗炮弹,每一颗子弹都已经为曾国藩准备好了,就等着他过来享用。

湘军水师的船队来了,他们在慢慢的向港口靠近,靠近,再靠近一点,再靠近一点,好了,已经进入射程以内了。

预备,点火。

万炮齐鸣,一阵阵巨大的轰鸣声在本来宁静的江面显得格外的响亮,盖过了时间的任何声音,在湘军的周围,能看到的除了飞驰而来的滚烫的炮弹就是战友们破碎的残肢。

湘军水师急于收帆靠岸,不料又恰逢风力太大,使得船只不能靠近预定的位置。湘军水勇只得冒着炮火下船充当纤夫拉住缆绳,试图将船只拉到预定的位置。太平军见招拆招,随即派出敢死队冲入纤夫队伍中一阵猛砍,湘军战船失去控制被迫停在靖港对岸的铜官渚。这个位置正好处于太平军水师炮口的位置,太平军水师都不用瞄准,只需要不断的重上膛、点火两个步骤就行。接着太平军又出动200只小船,趁着风势杀入湘军阵中。

湘军水勇试图开炮还击,只是湘军水师火炮实在太好,炮高船低,而太平军离得太近,打出的炮弹都白白打了飞机,并未打中目标。

当时的大炮为了减小后坐力和避免炸膛,都把炮管做成一个个大的铸铁管子,有时还嫌炮不够重又在后面加上一个大铁疙瘩。虽然这样的火炮打起来后坐力是小了,只是灵活性几乎等于零,很难根据距离远近高低调整大炮的角度,如果在航船上还能根据目标的远近调整船只的距离和方向,但要是靠了岸,就基本玩完。打出去的炮弹就只能跟着感觉走了,至于炮弹能飞到什么地方只有天知道。

经过炮火的一阵猛打,加上小船的袭扰,湘军水师早就乱成一团,水勇纷纷弃船上岸逃走,有的干脆把自己的转船烧毁,以免落入敌手。湘军水师被西征军烧毁的战船有10余艘。

此时在白沙洲的曾国藩惊闻水师惨败,急令陆师兵分三路直杀入靖港,以图力挽狂澜,然而陆师眼看水师逃得这般狼狈,早已经斗志全无,他们此时的心情与水师一样,心里只想着一件事:逃跑。

陆师也开始逃窜,因为逃跑心切,多人争夺浮桥,而浮桥也只是用门板、床板之类临时搭建的,并不结实,众人一拥而上浮桥随即崩塌,死者百余人。

曾大帅看着他亲手培养出来的劲旅,此时变成了一个个贪生怕死的鼠辈,平时“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教导都是白费口舌了。曾国藩怒不可遏,他猛然间拔出宝剑,亲自仗剑与阵前督战,立于令旗傍高呼:“过旗者,斩!”

也许是敌军喊杀声太大,也许是士兵们哀嚎的声音太嘈杂。曾国藩的声音在这纷乱的局势中显得那样苍白无力,依然有士兵在向后溃逃,溃逃的士兵越来越多,形势危急,他们已经来不及看曾国藩手中的剑和地上的令旗了,最后连曾大帅本人也被无视,直接绕着走。

曾国藩眼看兵败如山加上士兵们对自己的无视,一时羞愧万分,随即向河中一跃,试图将自己淹没在滚滚的浪涛之中。属员章寿麟眼看大帅跳水,急忙也也跃入水中,把在水中挣扎的曾大帅拉回岸边,曾国藩的第一次投水没有死成。

经过众人的一番劝慰,曾国藩才从失败的恼怒中缓过来,无论如何这一次败仗也将成为曾国藩毕生的最痛苦的记忆之一。

当然,这只是开始,还会有很多考验等待着曾国藩和他的湘军。

曾国藩带领水陆残军回到长沙时,他在靖港战败的消息早已经震动整个长沙,连市井上的贩夫走卒都对曾国藩的失败议论纷纷。由于之前的滥杀,曾国藩在长沙一直背负侩子手的恶名,因此人们对他的议论也没有多少同情,无论是上层的官员还是底层的百姓,他们似乎都把曾国藩的这次失败当成了他滥杀无辜的罪有应得。

素有痛打落水狗传统的高级官吏阶层更是幸灾乐祸的恨不得要开联欢会庆祝,布政使余有壬、按察使陶恩培两位仁兄还趁热打铁联合进言省委书记骆秉章,希望骆书记能趁机罢黜曾国藩的兵权,遣散湘军。

本来打了败仗,已经让曾国藩死了心都有了,小人的落井下石更是让曾国藩万念俱灰,他写了一封2000多字的遗书后,便让他弟弟曾国葆买来一口棺材,等着晚上自杀装尸体用。

一切都准备好,就等一包老鼠药下肚就可以了却残生了。

就在这时,湘潭方面传来捷报,得知塔齐布在湘潭大获全胜,歼敌数千人。绝望边缘的曾国藩听到消息后大喜过望,此后不久有收到情报得知太平军在湘潭失败之后,把靖港、湘潭的兵力都撤退到了岳州,这就意味着太平军夹击长沙的计划宣告破产,长沙的危机也得到了缓解。

本来已经到了崩溃边缘的曾国藩立即命人收起遗书和棺材,准备开庆功宴,士气全无的湘军也得以重整旗鼓。

曾国藩在给朝廷的战报中,对于自己在靖港中指挥失当,塔齐布在湘潭获得全胜的经过做了详细的叙述。咸丰得到奏报后,论功行赏,将毫无作为的鲍起豹革职,授予塔齐布总兵衔巴图鲁勇名号兼署理提督,统辖湖南全省水陆各营军务,曾国藩也被革掉公职,带罪留任。

靖港失败也让湘军水师战船损失大半,事后曾国藩又命工匠在衡阳、湘潭两地船厂重新制造了60艘比先前更加坚固的战船,同时在长沙也开设船厂修理在战斗中受损的战船数百艘。水师兵力只留在湘潭中获胜的2000人,其余的全部遣散,此后又在两广招募新的水勇若干,洋炮700门。

对于陆师也做了大力的整顿,只留塔齐布、周凤山、江忠淑等营3000余人,又将在衡阳的罗泽南、李续宾掉往长沙,为进攻岳州做好准备。经过一番整顿之后的湘军水陆两师又重新焕发了新的面貌,曾国藩踌躇满志,一场更大规模的战斗也将打响。


——未完待续——
楼主 莫一伊2012  发布于 2015-08-18 08:06:24 +0800 CST  

《天国之殇(二):太平天国,一场偏执狂们的暴力游戏》

第三十一回 西征军临阵换将 曾天养命丧岳州城(1)

林绍璋在湘潭败得如此之惨,这在东王杨秀清看来是不可容忍的,他立即将林绍璋革职,取而代之的是老将曾天养。

5月28日,石祥祯集结重兵攻击湖南北部的华容县,知县宋昌期对汹涌而来的太平军毫无招架之力。华容县一击即溃,太平军杀入华容县砍掉了县长宋昌期,并在当地广集民船。十天之内便可征集民船千艘,利用征来的民船,趁着风势石祥祯率领一路太平军渡过洞庭湖连续占领龙阳县、沧港、白沙市,一路势如破竹,直抵常德府。知府景星没想到西征军行动如此迅速,他还没来得及请求援兵,常德便在西征军的猛攻下沦陷,知府景星在战斗中被炮弹轰掉脑袋。

曾天养率领的另一路西征军由湖北宜都、公安县一路南下,并于石祥祯在龙阳县合兵一处,一起入驻常德府。由此,西征军主要集结于常德、岳州两地,占据了洞庭湖的两头,并控制了洞庭湖周围的各个州县。

经过一番休整之后,骆秉章、曾国藩决定反击。

大致的战略部署为:湘军兵分三路,西路为胡林翼、周凤山,主攻常德;中路为塔齐布,主攻岳州;东路为江忠淑,主攻湖北崇阳、通城。水师分为两部分,一路由胡林翼率领,另一路为机动。

6月20日,周凤山率领的陆师率先攻击龙阳县的太平军,可惜天公不作美,周凤山刚在龙阳城外扎下营盘便逢天降大雨。大雨连下了几天,周凤山的湘军军营被暴涨的湖水淹有一尺多深。

25日,就在湘军水深火热之际,西征军水师出兵2000余艘战船,将周凤山的营垒团团围住,对湘军展开猛烈炮击。湘军大败,水勇被淹大半,军械火药尽毁,周凤山见招架不住,乘机逃往毓德铺。

胡林翼在益阳听闻周凤山在龙阳县被太平军所败,急忙率黔勇,由桃源、武陵杀到常德增援,然而败局已定,无力回天,周凤山只好收拾残军与胡林翼退守益阳县。

尽管在常德有所斩获,但太平军明白湘军的主要战略目标还在岳州,湘军攻击常德也只是声东击西的小伎俩。岳州作为通往长江下游的咽喉,如果失守进,入湖北的水路便会洞开,湘军就可以顺流而下。

因此,岳州万不可失。

6月29日,曾天养为了加强岳州防御,亲率千余艘战船从常德奔赴岳州。抵达岳州后,立即着手增加防御工事,新建土城、木城20座,并拆毁城外市镇的桥梁,设立关卡,把岳州城防御做得连蚊子都进不来。

湘军为阻止常德的西征军南下,增调水师2000人由长沙前往鹿角(益阳附近),同时又将周凤山调往新墙(岳州南部)搭设浮桥试图水陆并进直抵岳州城,此后又增派罗泽南率2000人加入塔齐布一路。

7月23日,湘军水师兵分五路,在君山(岳州西部)、雷公湖等地布置战场,摆好阵势,次日再派出诱兵到岳州的南津港向太平军水师讨战。湘军诱兵在岳州城外大施迷魂大法,经过一番搔首弄姿,勾引得太平军水师哈喇子流的一地。

老将曾天养终于按耐不住心中的欲火,派出大队水师追击湘军水师,这正中湘军诱敌深入的策略。早就等候在君山、雷公湖的杨岳斌、彭玉麟眼看敌军驶来,禁不住内心的狂喜,随即令旗一挥,将太平军水师团团围住,此后就是一顿狂轰滥炸。

太平军水师的100艘战船在湘军水师的炮火中灰飞烟灭,当晚老将曾天养经受不住这一番打击,弃守岳州城奔城陵矶而去,次日,褚汝航率领水师占领岳州城。

连湘军也没有想到曾天养在岳州城埋头搞装修这么多天,新房还没住热就这样轻易的搬走了,让湘军占了一个大便宜。

其实曾天养这样轻易的放弃岳州是因为他收到了一个人的指示,这个人便是石达开。石达开在林绍璋兵败湘潭之后就已重掌西征军务,早在湘军攻击之前他就向曾天养下达指示:如岳州难守,便可退至下游,而城陵矶正是洞庭湖进入长江下游咽喉中的咽喉。

不知道石大将军下这样的命令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估计他认为西征军刚遭遇大败,应该先避开湘军的锋芒,找个角落舔一舔自己的伤口,以寻找绝地反击的机会。

7月27日,或许没有领会到石领导的用意,或许是后悔撤出岳州,在雷公湖被湘军溅了一脸血的曾天养还没等把血擦干就带着水师反攻岳州。他使用的战略与湘军水师如出一撤,先是派出一队人马前去把湘军水师勾引到泊孤港,再使出一招关门打狗式的突袭,以求一雪前耻。

只是曾天养毕竟已是退休年龄,脑子运转得有点慢,没等到这班门弄斧的一招施展出来,就被湘军水师迎头敲了一闷棍。

太平军水师刚从城陵矶杀出来就遇到了湘军水师,本来还想打着灯笼到处找,没想到敌人自动送上门来找打,曾天养亢奋不已,下令手下全速追击。就在曾天养以为胜利在望的时候,前方传来猛烈的炮击声,湘军水陆两师突然杀来,曾天养傻了,就在这一愣之间,太平军水师已经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槽糕,又中了敌人的奸计。

太平军水师在湘军水师猛烈的炮火下,又一次溃不成军,急忙向下游撤退,直至退到临湘县。

两次败退使得太平军水师损失惨重,在武昌的韦俊、石镇仑、陈玉成等人闻报大惊,急率大军南下,与曾天养在擂鼓台聚集。

7月30日,西征军援军集结完毕,韦俊、曾天养、林绍璋、张子朋等人率领500多号战船企图再一次突袭岳州,然而他们遇到了曾天养一样的情况,刚把脑袋伸出来就迎来了湘军水师敲过来的闷棍。太平军水师刚行至道林矶就遇到湘军水师,好在韦俊、石镇仑、陈玉成这几个人都非凡品,两军强强相遇,随即展开炮战,双方火炮、鸟枪一阵互射,经过几番较量,竟未能分胜负。

眼看未能占到上风,韦俊等人试图靠岸,以占据有利地势,稳住阵脚之后再进入下一轮的厮杀。谁曾想到还没等韦俊在岸上坐稳,杨岳斌已亲驾着舢板绕到太平军水师身后,对着太平军战船一阵猛射,太平军陷入一片火海。太平军顽强抵抗,但因湘军水师实在太猛,太平军师船被焚者400余艘,伤亡千余人,太平军水师再一次退守城陵矶。

此战中湘军水师虽阻挡了太平军水师进袭岳州的计划,但也伤亡惨重。

连续几战,湘军水师显示出了非凡的战斗力,这是太平军自起义以来从未遇到过的,与以前靠人海战术的清军绿营相比,湘军显然是以机动性和勇猛取胜。对于向来彪悍的太平军来说,湘军就像一把抡起来虎虎生风的钢刀,来去如风,杀人于无形。

这是一个可怕的对手,一个让人恐惧的对手,一个对手的可怕不在于对方的强大,而在于你不知道对方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情形下跳出来给你致命一击。

然而湘军是不会满足于这几场胜仗的,他们的目标很简单也很明确——打败太平军,把太平天国彻底从地图上抹掉。


——未完待续——
楼主 莫一伊2012  发布于 2015-08-20 16:34:35 +0800 CST  

《天国之殇(二):太平天国,一场偏执狂们的暴力游戏》

第三十一回 西征军临阵换将 曾天养命丧岳州城(2)

为了实现再一夙愿,曾国藩在湘军的基础上还在不断扩增,他还从两广不断的召集水师前往湖南,以扩充他的力量。

就在湘军水师不断取得胜利之时,曾国藩觉得他应该做点什么,而不是仅仅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靖港之败让他受尽各种耻辱,他觉得机会来了,趁着湘军高涨的士气,他要亲征,亲手洗刷靖港战败的耻辱。

8月8日,曾国藩亲自率领总兵陈辉龙的400广东水师从长沙奔赴岳州,曾国藩相信这支在鸦片战争中饱受考验的部队必定能够给他带来不俗的战绩。

次日,陈辉龙行军抵达城陵矶,不出所料,太平军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两军相遇,谁也没有废话,立即进入战斗模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此时冥冥中太平军似乎得到“天父”的垂青,忽然南风骤起,广东水师顺流而下,战船在狂风中变得难以驾驭。

陈辉龙的坐船被狂风吹到岸边搁浅,因为船体庞大笨重,无法动弹。曾天养率领如何能错过这天赐的良机,立即蜂拥而上,杀入阵中,将陈辉龙的头颅一刀砍下,广东水师随即溃乱。

湘军水师总统褚汝航闻报,急忙与夏銮率军增援,谁曾想到褚汝航、夏銮杀到时又陷入了太平军水师团团包围之中,混战中褚汝航被削掉脑袋。一个炮弹飞来,夏銮被打翻落水,溺水而亡,湘军阵亡者数百人,被毁战船30余艘。

太平军水师凭借“天父”神威算是挽回了一点面子,然而“天父“他老人家精力有限,在帮助太平军水师挽回面子的之后没有继续发威,使得陆师被湘军揍得门牙落了一地。
8月11日,曾天养获胜后不禁有些得意,随后便率领陆师人马从城陵矶登岸,试图牵制北路湘军陆师。不料曾天养行至半路时,塔齐布率领一队人马半路杀来,经受了水师的一系列挫败,又刚刚获得一次小胜使得曾天养雄性激素迅速飙升。面对老对手塔齐布,曾天养复仇心切,竟以六十岁的高龄,高举长矛,单身杀入湘军阵中,试图直取塔齐布首级。

塔齐布眼看满头银发,脚跨枣红马,迎着万里东风的曾天养杀来,口中高喊:“塔妖!我来要尔命!”

他一时愣了片刻:这老头是犯二呢,还是老年痴呆发作了。

就在这发愣的瞬间,曾天养已经冲破湘军杀到塔齐布面前,随即对着塔齐布的门面,一矛送出,塔齐布本能的避过曾天养送过来的长矛。

说时迟那时快,还未等塔齐布回过神来,曾天养的长矛又一次送到塔齐布眼前,塔齐布心里暗叫一声“不好”,慌乱间,猫下身子,避过曾天养的长矛。

为了避开曾天养刺出的第三矛,塔齐布拍马便走,不出所料,曾天养手中长矛如长蛇吐信一般再次送出。塔齐布再次避让,却不曾料到老将曾天养的长矛如此迅速,塔齐布虽已避过探过来的毛尖,然胯下战马因稍有迟缓,被曾天养以矛刺中。

塔齐布的战马,在一阵哀鸣中倒地不起,一命归西,好在塔齐布轻功了得,随即一招平沙落雁式跃到一旁,急忙执刀招架。

未曾想,曾天养为这刺出的一矛,已注入十成功力,可惜矛头偏移,错失良机,曾天养因用力过猛导致重心不稳而摔下战马。

湘军眼看骁将曾天养踉跄落马,随即一拥而上,对着曾天养一阵乱砍。

可惜盖世神勇的老将曾天养在湘军的乱刀之下,被剁成了饺子馅。

以上描述虽然很像武侠小说桥段,但除了那些招式是我肆意发挥以外,其他都是可靠史书上记载的。

此故事纯属非虚构,若有雷同,不算巧合。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让人难以置信,老将曾天养一死,太平军立即傻了眼,他们想不明白是什么样的仇恨让六旬的曾将军雄性激素猛然飙升,以至于如此不顾个人安危之身闯入敌阵,杀身成仁。

想不明白也没有时间再想了,太平军马上意识到大敌当前他们连给曾老将军默哀的时间也没有了。失去了指挥,太平军发现他们只剩下唯一的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后撤。

太平军在湘军的冲杀下,且战且走,仍由水路撤回,清点人数之后发现此役中阵亡者有数百人。

几仗下来,太平军败多胜少,这让主将韦俊颇为烦躁,特别是老将曾天养的死,给太平军的打击尤为巨大。为了表示对老将曾天养阵亡的哀悼,西征军全军素食6天。此后十余日,两军之间虽有五次较量,但因太平军士气低落,未能攻破湘军防线,岳州城收复基本无望。

8月24日,曾国藩命李孟群亲率湘军水师前往城陵矶城下,试图摧毁西征军在城陵矶的防线,打开通往下游的通道。西征军眼看湘军水师兵临城下,先是对着湘军舰船开炮攻击,同时兼施以生化武器——黄绿毒烟(成分不详)。生化武器果然起到了一些效果,使得湘军水师出现呕吐,以至于不敢贸然攻城。

当夜,驻守在高桥一带的韦俊也后撤至城陵矶城内。次日,塔齐布闻报韦俊已后撤,立即兵分三路追击。湘军追至高桥,仍有一部分太平军未来得及撤退,塔齐布放火连烧7座太平军营盘,并率军追击太平军至城陵矶城下。

城陵矶的太平军出动2万人马与塔齐布在城外展开炮战,双方相互炮击一个时辰之久,不分胜负。眼看就要互交白卷,回家吃晚饭的时候,突然南风骤起,大雨倾盆而下,西征军火药被淋湿,火炮失灵。湘军乘机杀过沟壕,冲入西征军营垒之中,西征军溃败,被摧毁营盘13座,损失人马3千,军械辎重损失无算。

与此同时,曾国藩又命李孟群率水师合围太平军水师,太平军水师难以招架,凿沉罟座船,自沉火炮后,与陆师向下游撤退。兵败如山,韦俊、石镇仑自知无力回天,只得率军撤回武汉。

湘军一路追击两百余里,直杀到湖北浦圻、崇阳(岳州与咸宁市之间)的陆溪口,并在陆溪口焚毁西征军水师战船100余艘。

恰在这时,天京被向荣的广东红单船封锁,粮食告急(前文已述),杨秀清为打破封锁从西征战场调遣部分前往天京增援,致使西征军的兵力有所削弱,以至于战略更加趋于消极。

——未完待续——
楼主 莫一伊2012  发布于 2015-08-26 17:39:21 +0800 CST  
《天国之殇(二):太平天国,一场偏执狂们的暴力游戏》

第三十一回 西征军临阵换将 曾天养命丧岳州城(3)

写到这里,为了总结过去,继往开来,更好的开展革命和反革命事业运动,我们有必要召开一次总结兼表彰大会,下面请与会代表入场。

首先我们现表扬一下作为反革命一方的湘军战士们,你们在面对强敌时视死如归,英勇奋战的表现值得敬佩。特别是塔齐布同志,塔同志在湘潭、城陵矶的两次大捷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战绩,该同志积极上进,不以自己出身绿营而自卑,也没有因受到曾大帅的器重而骄傲。始终冲锋在将士前面,湘潭一战中,在事先受到挫败的情况下毅然奋勇杀敌,反败为胜,显示出了该同志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指挥才能。

塔同志在城陵矶一战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在与老将曾天养的短兵相接中足以说明了他阁下武艺精湛,应变能力超群。基于以上表现,我们特别给塔同志颁发最佳领导奖。

曾国藩同志,请别激动,还没到你发言的时间。

其次我们要表扬彭玉麟、杨岳斌两位同志,他们虽然只是水师中两个小小的营官,但是两人追求进步,工作积极,思想觉悟高,始终能与中央领导同志保持高度一致。在湘潭、雷公湖、城陵矶等几战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机动性和爆发力,杀得敌军措手不及,在与敌军僵持时也能挺住敌方强大的压力,经评奖委员会研究决定,特给两人颁发最具潜力奖,希望两人戒骄戒躁,争取更大进步。

另外还要表扬一下胡林翼同志,该同志为顾全大局四处奔波劳苦,虽无大的战绩,但其精神可嘉,特别颁发参与奖。

我们对以上获奖的同志表示衷心的祝贺(此处应该有掌声)!

当然了,有表扬也会有批评,要批评的同志是伍宏鉴、王錱、周凤山等几位同志。

虽然伍宏鉴同志因为阵亡而缺席今天的会议,我们仍然要对他提出批评。该同志在对敌情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不服从上级安排,擅自改变战略,以图建立奇功,不料遭到惨败,整营将士全军覆没,伍同志也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其次就是王錱同志,该同志思想觉悟不高,公然与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唱反调,个性过于张扬,不服从组织安排,思想觉悟不高,个人主义突出。在战场上犯了“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岳州城中又太过于自信,没有服从组织转移的战略安排。遭到围攻时又率先扒城逃跑,虽然在湘潭追杀太平军溃兵时小有斩获,但不足以抵消其在路线上所犯的错误。

周凤山同志对战略地形和天气估计不足,导致兵营驻地设置适当,战略警惕性不高,以至于被淹成落汤鸡之后却浑然不知,加上该同志应变能力较差,受敌人突袭时毫无还手之力,显示出了该同志临阵指挥的乏力。

曾国藩同志,你别激动,这就要说到你了。

作为湘军的最高统帅,曾大帅的表现可圈可点,在湘军的几次大捷中少不了曾大帅的领导有方。只是我们很遗憾的看到,曾大帅两次亲自指挥的靖港、临湘的两次战役中,因对作战环境认识不足,对情报分析失误,以至于犯了急功近利,急躁冒进的毛病,给湘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曾大帅也应该为陈辉龙、褚汝航、夏銮等人的阵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此外我们还要总结一下湘军在湖南战场的胜利的原因。主要原因有三大方面,一是湘军训练有素,特别是在靖港之败后,湘军水师的训练更是脱胎换骨。二是组织编制严密,形成非常完善的作战系统,这就使得统一指挥带来方便。三是湘军装备精良,使用的都是当时高精尖的洋枪洋炮,这是太平军的鸟枪土炮所不能比的。

下面进入会议的第二项议程,对革命一方同志的表扬和批评。

首现表扬的是石祥祯同志,石同志战略敏锐性强,对情报分析准确,机动性好。在临阵指挥上得心应手,统筹安排,处置得当,擅长搞情报战和突袭,显示出了该同志良好的军事素质。

特别颁发最佳组织奖,希望石同志再接再厉。

其次要表扬的是老员工曾天养同志,曾同志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今天也没有到会,希望与会同志们回去转告他。曾同志虽然已到退休年龄,但是该同志退休不退岗,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余热。工作任劳任怨,年纪虽大但不倚老卖老,仍然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每一战都身先士卒。虽然他阁下因为年老而内分泌紊乱导致容易暴怒,以至于做出不顾自身安危,只身冲入敌阵的作死举动,但他阁下勇猛非常,勇气可嘉。

鉴于曾同志以上表现,本应该授予他阁下终身成就奖,只是为遵循该奖不授予已故之人的国际惯例,只好取消该奖项,望曾老同志在天有灵,能够谅解本委员会的苦衷。

要提出批评的是林绍璋同志,林同志忠勇有余,智谋不足,有杀敌报国之心,却无大将之才。在湘潭一战中,对形势判断失当,行事优柔寡断,浮躁而乏持重,临阵指挥失灵导致所率军队一泻千里,一败涂地。

还有就是韦俊、石镇仑、陈玉成几位同志,这几位同志虽能积极服从组织调遣,及时到前线增援,但在岳州、城陵矶两役中的表现却差强人意,指挥不够灵活,战场经验还稍显不足,未能顾全大局。失败后也未能稳住阵脚,只知一味溜号,使得前线丧失了良好的战机。请几位回去后认真反省,努力提高职业素养。

太平军在湖南的一溃千里,不是因为他们太弱,而是敌人太强。在湘军崛起之前,太平军主要对手是绿营、团练、壮勇这些临时拼揍起来的陈芝麻烂西瓜。这些乌合之众在组织相对严密,满脑子邪教思想的太平军面前不值一提。然而当太平军遇到湘军,这支比他们组织更严密,装备更精良的军队,立即就蒙了。在被湘军敲了几闷棍之后,更是找不着北。除了组织、装备上的优势,湘军的机动性和各营之间的协调性也让太平军望尘莫及。这让本来擅长伏击、突袭的太平军被湘军玩得团团转。

好了,说这么多已经够了,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散会。

——未完待续——
楼主 莫一伊2012  发布于 2015-08-28 12:19:56 +0800 CST  
《天国之殇(二):太平天国,一场偏执狂们的暴力游戏》

第三十二回 太平军一败再败 湘军克复武昌城(1)

湖南保卫战的胜利不是曾国藩一个人的胜利,是全体湘军的胜利,对太平军来说失败也只是暂时的,只要希望还在,任何失败都有可能是反败为胜的开始。

新的征程即将开始,战争的烈焰还在燃烧。

一颗颗高贵的头颅,还在翘首以待……

那遥远的,姗姗来迟的——荣耀。

西征军4万余人退守武昌、崇阳等地,因天京形势告急,杨秀清不得不把韦俊返京,以协助秦日纲打破清军水师吴全美的封锁,由国宗石凤魁接替韦俊主持湖北军务。

湘军在湖南的胜利让咸丰皇帝大呼过瘾,趁着高涨的士气,咸丰皇帝命曾国藩继续前进,直捣武昌与那里杨霈统领的绿营兵汇合。

既然是皇帝大人的命令,曾国藩不能违抗,其实曾国藩早就求之不得,他建立湘军的目的就是扫清太平军,而皇帝给他的任务只是保住湖南。如果没有皇帝出省作战的命令,他反而不好行动。

9月4日,湘军水师首先取道嘉鱼杀向离武昌五十里的金口。次日,塔齐布等人率领的陆师也开始从岳州出发,因陆师辎重较多,在半路又时不时遇到一小撮太平军突然跳出来射几支冷箭,导致湘军陆师行进一个月后才到达武昌城外五十里处的纸坊。

又是武昌,这座长江上贯通东西的城市,给整个太平天国的恢宏剧目提供重要的舞台,也见证了太平天国兴亡悲喜。

一场大战即将开打,这不是在武昌上演的第一次攻防大战,当然也不是最后一次,但毫无疑问是湘军攻击大城市的第一次。如果能拿下武昌,将会是湘军强大战斗力的最好证明。

此时,负责武昌防御的是国宗石凤魁和地官副丞相黄再兴,守军2万人马。太平军用三个月的时间在武昌城外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城外已建立了数座大营,营外深挖沟壑,宽二丈,深二丈有余,沟内遍布竹签,沟外侧立木桩,内侧修筑木墙,其中开炮眼。

众多的守兵,坚固的防御,这在太平军看来,武昌城似乎是一座牢不可破的城池。然而,湘军却没有这样看,他们将以高昂的战斗意志摧毁挡在面前的任何障碍。战斗一旦打响,不是城破,就是我亡。

10月12日,曾国藩号令水陆两师从金口沿江而下兵分三路挺进,水路前锋杀过盐关直扑鹦鹉洲,试图绕到太平军水师身后对着太平军水师的后脑勺以致命一击。太平军显然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当然知道湘军水师这一招的目的,随即派军前往鹦鹉洲增援,试图阻挡湘军从背后袭击的战略意图。

然而精明的太平军还是没有想到,他们的援助正中了湘军的下怀,湘军后队人马在太平军抵达鹦鹉洲时从后面进逼上来,这时湘军水师前锋随即转身与后队人马一起夹击太平军援军。太平军援军始料未及,这回不仅后脑勺被袭击,门面上也飞来了湘军滚烫的炮弹。

太平军首尾不能兼顾,溃不成军,被焚战船300余艘。

另一路由罗泽南率领的湘军从花园方向进攻,太平军招架不住,随即败退。

第三路由荆州官军从汉阳的吓蟆矶杀入土城,冲入太平军在鹦鹉洲的营垒。太平军弃营逃走,一时混乱不堪。

次日,湘军水师直扑武昌塘角,焚毁太平军水师战船300余艘,入驻青山一带。罗泽南继续挺进,杀入武昌鲇鱼套,纵火烧掉太平军六座大营。荆州官军也趁机烧毁了晴川阁木栅和龟山木垒。武昌城外看似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仅在两天之内被湘军摧毁殆尽,武昌的城池完全暴露在湘军眼前。

现在的问题是,武昌城城墙高大坚固,怎么攻破这一座铁桶般庞大的城池?

出征前湘军没有多少攻城的经验,有的是水师围歼战和陆师运动战的经验。这些战术都要依靠湘军组织能力、精良的装备和良好的机动性。然而在城市攻坚战中,湘军的这些优点便大打折扣,凭着城墙的坚固,太平军大可以以逸待劳,只要城内粮饷充足,便可以死守武昌。等援兵一到再内外夹攻,把湘军夹成肉饼。

城外的湘军即便供给充足,装备精良,但他们似乎也耗不起。

《孙子兵法》上说:“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以湘军的兵力还不足以将武昌城困死,如果太平军大批援军杀来还有被包成饺子的危险,这对于急待需要胜利来证明自己的曾国藩来说是输不起的。

就在曾国藩想破脑袋的时候,一个重要情报的传来让他所有的忧虑都成了多余。

这个重要的情报是:太平军已经弃城逃走。

也许被湘军在武昌城外的风卷残云般的气势吓怕了,本来就缺乏信心和战斗经验的石凤魁、黄再兴两人,在湘军围城的强大压力下,终于守不住了心理的防线,猛然间轰然崩塌。

任何一场战斗,当心里的防线崩塌,再强大的兵力和防御都会成为摆设。

太平军仓促中做了个决定:舍弃武汉两镇,退守兴国、大冶。

10月14日清晨,石凤魁、黄再兴率军开始从武汉撤出。在汉阳的守将古隆贤见主帅已经从武昌撤走,自己再坚持下去,免不了被打进来的湘军丢进油锅炸成油条。他赶紧回家带上老婆和小三,撒腿就跑。

在洪山驻军的塔齐布首先得知太平军撤退的消息,也来不及吃早餐,带着一队人马向太平军极速截击。在塔齐布的猛烈攻击之下,太平军大乱,塔齐布率军杀入敌阵,截杀太平军千余人,烧毁战船1000余艘。

武昌的败退又一次让太平军元气大伤,这本来是一次不该发生的溃败,是石凤魁和黄再兴两位仁兄的胆怯和无能,让太平军遭受了这一次惨败。要知道,两人坐拥20000兵力,靠着城墙的坚固,守住武昌本应卓卓有余,而这两位仁兄却抛弃城墙的依靠,出城玩裸奔,这两位爷的脑子肯定是锈透了。

武汉的克复让咸丰皇帝大为亢奋,他立即大笔一挥,补授杨霈湖广总督,赏曾国藩二品顶戴,署湖北巡抚。

——未完待续——
楼主 莫一伊2012  发布于 2015-09-01 18:25:46 +0800 CST  

《天国之殇(二):太平天国,一场偏执狂们的暴力游戏》

第三十二回 太平军一败再败 湘军克复武昌城(2)

由于之前的靖港之败,曾国藩连兵部侍郎的虚衔都被咸丰撸得一干二净,此后他一直是以布衣之身率领湘军,这给他带来了很多尴尬。如果有湖北巡抚的实权,他既能摆脱有名无实的尴尬,他所辖的湖北也会为湘军的粮饷供给带来保障。

这本是两全其美的事,但曾国藩或许是碍于面子,或许是试探朝廷对自己的信任程度,他特意给皇帝大人写了一折,大概意思是:皇帝大人,你看小人就立了这么一点小功,而你阁下却皇恩浩荡,给我这么大的官衔,我怕自己才识浅薄,不能胜任。

这本来应该是曾国藩假装谦虚一番,却没想到皇帝拿到这份奏折时,正好他的老师大学士祁寯藻在旁。咸丰皇帝顺手把折子给老师看了看,还顺口问了一句狄仁杰的口头禅:“祁爱卿,你怎么看?”

祁寯藻沉吟片刻,回答道:“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福也。”

翻译成现代语文是:曾国藩现在就一匹夫之身,振臂一呼就有万人愿意为他卖命,这恐怕不是好事,言外之意是,现在他能把武昌收回来,如果他阁下有不臣之心,也有可能把京师打下来。

咸丰闻言,沉默不语,以他的智商不可能理解不到老师话里的意思。本来还喜不自禁的心情一下被冷却到了冰点,他当然知道曾国藩的推脱是忸怩作态以表谦虚。经过祁嶲藻这一撩拨,他也借坡下驴,把湖北巡抚的封赏收回,另授予湖南按察使陶恩培,只将原来的兵部侍郎的虚衔还给曾国藩。

曾国藩收到皇帝大人的旨意,气得假牙都快咬碎了:哥们只是客气一下,没想到皇帝大人这么愣,就这样收回任命了。更让曾国藩生气的是代替他位置的还是他的宿敌陶恩培。谁不知道这厮是个不学无术整天就会耍嘴皮子的大草包。跟骆秉章提议不给湘军粮草的是他,靖港之败后提议解除曾国藩兵权的是他,建议解散湘军的也是他。现在湘军出生入死,拼了老命立下的战功,却让这个坐冷板凳只会吐泡泡的小崽子坐收渔翁之利。

哎呀呀……,真是气死人了。

气归气,但是君命难违,功劳是别人的,抱怨也是没有用的,活还是要干的。

弃守武汉之后,太平军退守田家镇。

为什么又是田家镇?原因很简单,这是长江上最重要的咽喉之一,此地易守难攻。曾记否?所向披靡的名将江忠源同志所率领的楚勇就是这里被太平军打成了光杆司令,那是江忠源的第一次吃败仗。

而太平军能否在这个险要的咽喉力挽狂澜扳回一局呢?敬请关注下一场战斗。

武汉失守,让杨秀清痛心疾首,他命燕王秦日纲不惜一切代价扼守此地。前文说过,秦日纲北援时中途折回,狠狠的放了杨秀清一次鸽子,杨秀清自然气得七窍生烟,恨不得把秦日纲绞成火腿肠,但又忌惮洪秀全的淫威,只得将秦日纲派到湖北把石达开换回来。如果秦日纲守得住湖北,也算是替西征军扳回一局,倘若秦日纲守不住湖北,也好给他一个罪名,狠狠的修理他一番。

秦日纲刚到九江就严令石凤魁、黄再兴要死守武昌,不料还没进入湖北,西征军就兵败如山,撤到田家镇、蕲州。武汉两镇的沦陷让杨秀清如坐针毡,他在给秦日纲下死命令的同时,又派涂镇兴从天京把制造好的木簰运往田家镇,并命秦日纲在河面上扎紧木簰,安装火炮,此后又调派胡以晄、陈承镕带兵前往田家镇增援。

秦日纲赶到田家镇,趁湘军还在武汉整肃之机,在大冶、兴国、广济、蕲州加紧防御工事的修建。北岸的田家镇到蕲州沿江一带修筑了多座木城和炮台,南岸的半壁山上修筑五座营垒,营外深挖沟壑,沟内遍布竹签。江面架起六条铁链,以阻断湘军通往下游的去路。铁链东侧5000艘民船密布于江上,这五千艘船并排在江面就有六十里。太平军数万人,在两岸和江面严阵以待,他们早就准备好了。

湘军迟早会来的,凭着田家镇的险要和坚固的防御工事,他们要让湘军尝一尝失败的滋味。

11月3日,湘军终于出发了,但湘军来的方式似乎与太平军预想的有点不一样。

曾国藩、杨霈的战略部署为:北路由杨霈率领的湖北清军,从黄州出发攻击目标为蕲州、广济等地;南路由塔齐布率领湘军陆师,从武昌出发,攻击目标为大冶、兴国等地;中路为湘军水师,配合两岸陆师,由水路挺进,目标在于打通水路阻隔。

11月10日,南路的塔齐布率先到达兴国、大冶,秦日纲遭收到湘军陆师要大举进攻兴国、大冶的情报,急忙增派6000人马前往这两地,但还是晚了一步。3000名援兵赶到兴国的盐埠头时正与罗泽南的一干人马相遇,两军立即陷入混战之中。太平军被罗泽南部湘军一阵冲杀,旋即败退,进入兴国。次日,罗泽南对着兴国城南门发动猛攻,太平军守军抵挡不住湘军猛烈的炮火,弃城而走,湘军控制兴国。

同一天,塔齐布的一队人马进攻大冶,太平军守军4000多人在城外设伏,湘军赶到时,太平军伏兵四起,好在湘军平时训练有素,没有溃散。塔齐布受到太平军围攻,差点被擒拿,幸好他阁下武功高强,只伤到他的坐骑。

湘军看清形势之后,立即组织反攻,太平军势单力薄,又缺乏后援,被湘军的大炮哄得抱头鼠窜。湘军显然是杀上了瘾,直接杀入大冶城中,太平军溃逃殆尽。

占领大冶、兴国两地,半壁山的外围基本已经被湘军控制,半壁山的太平军大营将面临着背水而战的被动局面。

中路的湘军水师从黄州出发,顺流而下,直扑蕲州,太平军水师只出动百艘船出阵迎敌,另一部分人马只在岸上摇旗开炮。然而湘军水师倾巢出动,数千艘大型战船蔽江而来,太平军水师的小破渔船哪里能抵挡得住,纷纷向下游败退。杨岳斌一路追击,一路向着岸边的太平军开炮,一直追到离田家镇15里外,放起一把大火试图烧毁停泊在骨牌矶的太平军水师战船。太平军水师万没有想到,湘军水师这么来势汹汹,连救火都来不及。

——未完待续——
楼主 莫一伊2012  发布于 2015-09-05 10:17:37 +0800 CST  

《天国之殇(二):太平天国,一场偏执狂们的暴力游戏》

第三十二回 太平军一败再败 湘军克复武昌城(3)

太平军还没准备好就遭遇了一次惨败,这让秦日纲心里很是怕怕,他没想到湘军的攻击是如此的犀利,与以往他看到的绿营兵完全不同。早知道湘军这么厉害,还不如继续北上,官军似乎比湘军要容易对付的多。

尽管这一次给太平军水师以极大的震撼,但攻占蕲州的战略目的还是没有达到,蕲州是太平军水师的老巢,要打败太平军水师最彻底的方式就是把太平军水师的老巢给一把端掉,让太平军水师彻底砸锅。

11月19日,湘军水师出动十几艘战船再一次进犯蕲州,用大腿都能想得到,十余艘战船的进攻不可能摧毁太平军水师的老巢,这只是湘军水师的诱兵之计。西征军大概也是被湘军打得士气消沉,眼看一支十余艘的战舰过来讨战,心想湘军主力打不过,十余艘的小队伍还是完全可以笑纳的。于是他们出动了百余艘小战船将湘军的十几号战舰团团围住,随即往湘军船上倾泻炮弹。

湘军的十余艘战船的任务本来是诱敌深入的,现在自己深深的陷入太平军的重围之中,现眼现大了。好在湘军水师船坚炮利,经过双方一阵厮杀,湘军水师以被击毁两艘战船的代价冲出重围。太平军水师打红了眼,情绪过于亢奋,追着剩余的湘军战船一路狂飙,一直追到湘军水营的营地,他们突然发现好像追得过了一点点,但已经晚了。

彭玉麟、杨岳斌两人突然杀出,从太平军后方包抄过来,等太平军转身过来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成了瓮中之鳖,密集的炮弹从头顶落下来,太平军开始慌乱。好在这个翁并非不可逾越,他们丢下战船登上河岸,试图逃跑。

湘军营官白人虎(名字很有个性,不用查户口,他阁下肯定属虎的)眼看努力围起来的鳖要跃瓮而出,急忙带着十几名随从登岸追击。只是白大人忘了,无论是瓮中之鳖还是翁外之鳖,他们都是鳖,而且是有攻击性的鳖。太平军见愣愣的白大人带着几个人从后面追来,立即转身,对着白大人一顿狂凑,白人虎毕竟不是真的猛虎,挺不住太平军的狂轰滥炸,太平军的抬枪(清末时,中国特有的一种武器)打中了白人虎的脑门,白大人就这样一命呜呼了。

以上事实说明:疆场之上,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警惕,愣,有时候是要付出代价的。

白人虎死了,太平军跑了,湘军胜了。

此战之后,太平军对湘军水师实行他们擅长的疲劳战术,专门挑月黑风高的晚上,趁湘军睡觉的时候,他们便在湘军营房外搞点联欢会,K歌,鸣放鞭炮等名目繁多的文娱活动,试图摧毁湘军的战斗意志。这一战术一开始还是有用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搞得湘军水师紧张兮兮的,不敢贸然发动攻击。

十天之后,湘军再也忍受不了太平军的这种躲猫猫的游戏,出动大军一举扫荡太平军蕲州江面的防线,杀入骨牌矶。

而此时,负责攻击北岸田家镇的湖北清军仍然迟迟未到,这让当时脾气火爆的曾国藩无法忍受,他不等北岸清军到来便与太平军展开了半壁山的攻防大战。

11月20日,罗泽南率1800名湘军试图攻击半壁山的要地——马岭坳,半壁山的太平军守军数千人出动抵抗,秦日纲感觉有点底气不足,又从北岸的田家镇调了数千人增援。湘军首次冲击被太平军伏兵迎头一击,攻击受阻,退了回来。

这一次小胜让太平军很是得意,他们似乎觉得湘军的攻击也不过如此而已。

湘军撤退后,还没等太平军开香槟庆祝就发动了第二轮攻势,罗泽南为先锋,李续宾在后方接应。太平军很快意识到,现在还不是他们开香槟庆祝的时候,当务之急还是拿起武器保命要紧。

然而,他们很快又发现,他们连保命的时间都没有了,汹涌而来的湘军如狂怒的潮水一般杀入太平军木城之中,随即放起大火,混乱中太平军的军营被焚殆尽。

原来以为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却成为了湘军开展篝火晚会的独自狂欢。

湘军顺利占领马岭坳,这一下,该开香槟庆祝的是他们了。

次日,在距离罗泽南十里外的塔齐布不堪寂寞,他带着一队人马杀向半壁山的另一个要点——富池口。太平军显然早就听说过这位猛将兄的,塔齐布杀过来时太平军只做了象征性抵抗就撒丫子逃命去了。

湘军的雷厉风行让秦日纲直冒冷汗,更让他脊梁骨直冒凉气的还是半壁山面临的处境。外围两个据点的失守将导致半壁山的大营直接暴露在湘军的炮火之下,现在太平军面临的不是湘军会不会对半壁山展开的攻击的问题,而是攻击早晚的问题。

田家镇和半壁山就如同是一个巨人的两条腿,如果失去半壁山,就如同失去一腿。这个巨人如何彪悍,也只是一条脚的残疾巨人。

按照曾国藩的战略部署,应该是:等杨霈率领的清军打下田家镇外围之后,然后再一声令下从南北两岸的田家镇、半壁山同时发动攻击,让秦日纲首鼠两端,两头都不能兼顾。谁知被杨霈放了鸽子,现在只能聚集力量先对半壁山发动袭击,先把太平军的一条腿卸下来做成金华火腿,再找机会收拾北岸的田家镇。

秦日纲军事才能差点,但是智商还是够用的,在这种情况下傻子都会明白应该把兵力聚集在南岸的半壁山,全力以赴保住这条岌岌可危的美腿。

果不其然,秦日纲不断的将从北岸田家镇的兵力部署到南岸的半壁山,以应对湘军的下一轮攻势。太平军在南岸聚集的兵力一度达到2万余人。在秦日纲看来,以2万人马应对罗泽南的三千多人,应该只是洒洒水。估计连炮都不用开,2万人一拥而上,光用脚就能把罗泽南的虾兵蟹将们踩进土里,抠都抠不出来。

11月23日,罗泽南似乎不信这个邪,他带着2600人向2万人太平军把手的半壁山发动攻击,这似乎是一种作死的行为。

看着罗泽南带着一帮早死早投胎的湘军急吼吼的杀过来,坐在将台上亲自督战的秦日纲很是得意,他没有想到,罗泽南这个破落的书呆子竟然这么傻,傻得可爱。

既然罗老师这么想死,那就成全他吧!

秦日纲大手一挥,两万守军如绝提的洪水般倾泻下来。

罗泽南这才发现,他犯了一个错误,一个孤军深入缺乏后援的低级错误。尽管塔齐布与罗泽南部只有十里的距离,但是两人之间相隔一条小河,塔齐布对孤军深入的罗泽南只能隔岸观火。

湘军将士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致命的错误,眼看摇旗呐喊的太平军包围上来,他们慌了,三名湘军士兵夺路而逃。

临阵脱逃是兵家大忌,这必将扰乱整支部队的军心,导致全军溃散。

殿后的李续宾自然明白问题的严重,他立即拍马杀出将这三名逃跑的士兵一刀一个,结果了他们的性命。原来也做逃跑打算的湘军士兵们,见李将军扛着滴血的刚刀,拎着血淋淋的人头跑回来时,都吓傻了:

他们以为平时曾大帅只是说说而已,谁知道李将军竟然来真的,看来临阵脱逃是也不是一条明路,现在只剩下一个方向一条路一个目标,那就是——半壁山。

一声令下,湘军开始对太平军发起了攻击……

下面,我们将看到太平军起兵以来最诡异的一场战斗。

——未完待续——
楼主 莫一伊2012  发布于 2015-09-16 17:33:32 +0800 CST  
注:
抬枪是一种中国独有的武器,早在鸦片战争时清军就已大量装备,分前装滑膛、前装线膛及后装线膛等,其结构原理与同类的步、马枪相同,只是尺寸、重量、装药量、威力、后坐力等比步、马枪为大。由于抬枪品种繁杂,其诸元相差很大,如江南制造局造边针后膛抬枪,口径15.9毫米,枪全长2445毫米,全重13.2公斤,铅子重231克;山西机器局造抬枪口径25毫米,枪长2200毫米;湖南机器局造抬枪,全长2032毫米,铅子全重52.2克;陕西机器局造抬枪,口径41.3毫米,枪长1588毫米,净重14.14公斤。



(图片来自网络)
楼主 莫一伊2012  发布于 2015-09-16 21:16:53 +0800 CST  

《天国之殇(二):太平天国,一场偏执狂们的暴力游戏》

第三十二回 太平军一败再败 湘军克复武昌城(4)

应该说本应该是一场非常关键的战斗,但是大多史料上都对这场战斗一笔带过,不是因为这场战斗不重要,而是因为这场战斗极其无聊。虽然秦日纲拥兵两万人,是罗泽南部湘军的十倍之多,但这场战斗一点也不惨烈。

因为史料有限,我也只好长话短说,湘军的两千多人向着两万人防御的坚固的半壁山发动几次攻击后,太平军一开始积极应对,阻挡了湘军的前两次攻势。然而随着湘军攻势愈加猛烈,太平军终于还是没有坚持住,两万人马一下子稀里哗啦仓猝逃窜,连毛都没留下一根。

连罗泽南似乎也没想到会出现这么大的效果,他的斗志彻底被点燃了,湘军一路砍杀,太平军呼啦啦的往北岸撤退。来不及退的都往山上跑,湘军追到半壁山上,太平军抵抗不住,纷纷往崖下跳,摔死的士兵难以胜数。

湘军意犹未尽,沿着缆绳缒崖而下杀到岸边,用大板斧将横江的6根铁锁、7条竹缆尽数砍断。

对于这场战斗,有一本80年代出版的书是这样描述的:西征军分别出队迎敌,燕王秦日纲亲“领兵士赶赴富池口诛灭妖魔。圣兵奋勇当先,诛灭妖魔数十只,向前追赶,正当赶杀之时,忽闻马鞍山妖魔在吊桶山作怪”,他即“亲领官兵向前救援。妖魔见有救兵到,方始退去”(这段来自《燕王秦日纲上东王杨秀清报告半壁山败退国宗石镇仑等牺牲禀奏》)。是日,吊桶山战败,两处营盘被湘军烧毁,兵士受伤者约数百余名,水浸毙者数百余名……南岸船只“概归北岸”。湘军乘势攻上半壁山,守军陷于绝地仍誓死血战,弹药箭矢用完了,就用石头、拳头与敌人搏击,竭力登上峭壁,壮烈跳崖殉难。

看到以上这段描述时,我不由得在心里暗暗佩服,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之类的课文,一种童年被摧残的苦涩涌上心头。而这段史料中的太平军将士们显然个个都是狼牙山五壮士。

以上摘录只供参考,别太认真,认真就坏菜了。

半壁山失陷这对于秦日纲来说是一个“多么痛的领悟”,然而这似乎在一个人的预料之内,这个人就是远在东王府温柔乡里乱搞男女关系却还能运筹帷幄的杨秀清。

杨秀清或许已经料想到秦日纲这孙子守不住半壁山,他于罗泽南发动总攻之前就增派国宗韦俊、石镇仑、韦以德等人由芜湖出发火速前往半壁山。然而悲剧的是,这几位救火队员赶到时,已经接近傍晚,半壁山已经已经落入湘军之手,六根铁锁也被砍断了。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六根铁锁被砍断之后,江面的防线是否就此瓦解呢?

其实不然,为了后面的剧情做铺垫,有必要隆重介绍一下江面六根铁锁的构造。

这六根铁锁一端固定在北岸的田家镇,另一端固定在南岸的半壁山,横亘在江面的铁锁每一节都有小船承托,江心位置有三座大木簰,大船和木簰首尾之下有铁钩勾住江底,以固定江面的船只,这样即使铁锁两端被斩断,江面的每一小节铁锁都可以独立存在。

湘军斩断南端铁锁,只是在南端的那一节打出了一个缺口,其余的数十节铁锁依然牢固不破。在此后,太平军水师屡次回到南岸修复了锁链,将六根铁锁重新勾联半壁山。

韦俊、石镇仑等人的援兵到来,让秦日纲本来碎成渣的心又恢复了信心。次日,满血复活的太平军试图凭着人多势众,夺回半壁山、吊桶山等要地。

太平军的反攻分背桑树、半壁山、吊桶山三路行进,最后再于马鞍山汇合攻击湘军大营。秦日纲率一支人马直抄马鞍山大营,同时阻截富池口的湘军前来接应。

计划是好的,只是变化是无情的,再好的计划也赶不上变化。

急先锋韦俊、石镇仑、韦以德等人行船至吊桶山,刚要登岸时,他们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那就是他们选择登陆的地点实在不怎么样,三面环水,地方狭小,这使得太平军的登岸带来很大不便。

看过《最长的一天》电影的朋友就知道,英美盟军之所以选择诺曼底登陆而没有选择最近的加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诺曼底一带有一段广阔的滩涂。登陆时必须将兵力分散,使得守军找不到攻击的重点。最好还能像电影里一样搞些假伞兵,天女散花一样从天山往下倾泻,分散守军的注意力,瓦解守军的防守意志。

韦俊等人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登陆的地点太窄,湘军只需要以静制动,死守在登陆地点,对着冲上来的太平军开炮射击,太平军就无可奈何。

更要命的是在富池口的塔齐布也不堪坐冷板凳,绕道从后方夹击,秦日纲、韦俊两军不能相互间不能接应,秦日纲不仅自身难保,还陷入了被塔齐布夹击的尴尬。

太平军登陆不成只得重新选择登陆地点,意欲从牛灌矶登岸,然而他们又一次失算了,湘军早就料到太平军这一意图,早就在岸上等候多时了。

又一次,太平军遭到了湘军迎面攻击。

双方随即展开大战,两军厮杀了一整天,大战三百回合,太平军三路皆败。石镇仑、韦以德在交战中被湘军的长矛刺成了肉窜,一命归天。太平军伤亡过半,余军退守北岸田家镇,反攻半壁山的战略隆重宣告破产。

本来满怀信心的反攻计划,又一次被湘军揍了个鼻青脸肿,这让秦日纲无地自容,现在他只有一个想法——死守田家镇,恢复江面防线,以等待时机。

太平军陷入了消极怠战的悲观情绪之中。

太平军的消极对湘军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事,特别是看着南岸的罗泽南、塔齐布两位猛将兄的英勇表现,北岸的湘军也跃跃欲试。然而杨霈率领的清军迟迟未到,出于慎重考虑,曾国藩还不敢贸然的田家镇的太平军发起攻击。

12月1日,等了五天的湘军水师还是没有等到杨霈的湖北清军,他们再也等不下去了,将士们的士气如此高涨,以至于曾大帅再不下命令攻打田家镇,将士们都不答应了。

对于湘军,这些职业军人来说,整天只是泡夜店、开联欢会、喝酒是一件让人无法忍受的事。打仗当然是一件苦差事,但是却是一件能挣钱的苦差事,不打仗就没有工资,没有工资,孩子就上不了贵族学校,老婆的进口化妆品也就没着落了,结婚纪念日的12克拉钻戒就更别提了。

再看看人家罗泽南、塔齐布,锐不可当,杀敌无数,光提成就数到手软,哥们只是闲着钓鱼、打牌、搓麻将,这哪行?

干,干死他姥姥的。


——未完待续——
楼主 莫一伊2012  发布于 2015-09-23 12:06:36 +0800 CST  


(图片来自网络)
楼主 莫一伊2012  发布于 2015-09-24 17:53:45 +0800 CST  


楼主 莫一伊2012  发布于 2015-09-24 17:57:05 +0800 CST  

《天国之殇(二):太平天国,一场偏执狂们的暴力游戏》

第三十三回 九江城再燃烽火 石达开力挽狂澜(1)

早就磨刀霍霍的湘军,再也忍受不了这漫长的寂寞。

12月1日,湘军水师对太平军的横江铁锁发动了全面突袭。湘军水师分为四队:第一队是哨官刘国斌、孙昌凯率领铁匠队,主要任务:烧熔并斩断铁锁;第二队是彰玉率领的火炮队,主要任务:往太平军的脑袋上倾泻炮弹;第三队是杨岳斌等率领的纵火队,主要任务:杀人放火;第四队为替补队,主要任务:坐冷板凳,替补前线空缺。

首先出动的是火炮队,具体部署是先在江面一字排开,凭借坚船上的利炮对着江面的太平军防线展开疯狂的轰炸。这时候太平军反击是没有用的,道理很简单,湘军装备精良,火炮都是西洋制造的高精尖武器。射程比太平军作坊里制造出来的土炮要远得多,这种形势下,太平军只有嗷嗷被宰的份,毫无还手之力。

有了炮火的掩护,铁匠队随即从南岸驶出,先砍断承揽江面船只的缆绳,将承托铁锁的船只一一摧毁,再用熔炉把铁锁烧熔,且烧且砍,六根铁锁,七条缆绳须臾可断。太平军见铁锁已断,急忙率战船前来应战,被彰玉所率的火炮队围在江中,一顿狂揍。铁锁下游的5000艘战船见湘军水师已经斩断铁锁向下游杀来,赶紧仓惶逃窜。此后就是纵火队的任务了,杨岳斌、彭玉麟等人率队顺流而下杀入阵中,来一场酣畅淋漓杀人比赛。

太平军在湘军强大的攻势下一溃千里,防线上的主力在第一轮的攻势中基本被湘军的火炮队炸成了鱼饲料。就算侥幸在第一轮攻势中逃脱,也难免在第二轮攻势中不被纵火队烧成碳分子。

可怕,太可怕了。

田家镇——半壁山的江面俨然是一座水上的焚尸炉,在熊熊的烈火中,在刀剑的寒光中,在撕裂般的哀嚎中,无数脆弱生命终结于此。

这不是坟茔,却是比坟茔更恐怖;这不是炼狱,却是比炼狱更残酷;这不是地狱,却比地狱更让人胆寒。

太平军一败涂地,水师残军沿江飞奔而下,狂奔60余里,湘军穷追不舍,一路顺手纵火烧船。太平军水师被烧掉的舟船有4500余艘,丧命的士兵没法统计。总而言之,太平军败了,败得惨烈,败得令人绝望。

太平军水师溃退之后,秦日纲、韦俊仍守在田家镇,但他们已经很明白,再死守田家镇已经毫无没有意义了,加上粮食告急,田家镇势单力孤,唯一的活路就是向下游的大河铺、十里铺、黄梅一带撤退,以保存实力。

田家镇一战西征军损失极为惨重,10名高级将领阵亡,士兵伤亡万余人,水师全军覆没。作为胜者,湘军的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用曾大帅的话说就是:“行军以来,从未有歼敌如此之多,而丧师亦无如此之惨者”。

从湘潭到田家镇,太平军节节败退,光损失的战船就达万余艘,可以说太平军水师的那点老本都赔了个底掉。天京上游的名城要隘也沦丧殆尽,这是太平军起兵以来最大的一场惨败。

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秦日纲、韦俊、石凤魁等人指挥无方,杨秀清临阵换将打乱了前方指挥将领的节凑,加上杨秀清刚被秦日纲玩弄了一把,对他也很不信任,特意遣人前去督军,使得秦日纲畏首畏尾,采用了消极的战略,以至于没有掌握战场上的主动。二是太平军自从湘潭一败之后,士气急转直下,而其中大部分士兵都是新兵,没有经过洪大教主的洗脑,军事训练也赶不上湘军,战场经验缺乏,已经没有了太平军起义之初的那种拼劲。三是湘军太强大,装备太精良。

总结完毕。

太平军主力虽然遭遇惨败,但其中一支人马却稍有斩获,而率领这支人马的便是太平天国后期赫赫有名的猛将——陈玉成。

12月2日,就在湘军水师对太平军江面防线发动攻击的同时,陈玉成、曾传凤等所率的人马直抄蕲州栅栏山湘军军营,大败此地的湘军后勤部队。次日,陈玉成搭设浮桥直取清军副都统魁玉,同时分兵突袭曹家河,打劫湘军的粮草,焚毁湘军军营,弄得湘军的后方鸡飞狗跳。

这里补充说明一下:南路以湖广总督杨霈、陕西提督桂明等率绿营,为什么迟迟没有赶到田家镇,配合曾国藩的湘军两线作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被陈玉成的堵截在蕲州。
太平军主力的撤围而下之后,陈玉成若还留在蕲州就有被湘军围歼的危险,他只得连夜弃城撤到广济,后来又跟着主力撤到黄梅,随着湖北的丧失,他也跟着进入安徽,这是后话了。

突破田家镇防线之后,湘军一路高歌猛进,试图趁势冲破九江直达安庆、金陵,砍下洪秀全的鸟头,把太平天国的旗帜踩在脚底,还要吐上几口唾沫。

12月8日,湘军水师行至九江江面,伺机对九江展开新一轮的攻势,但他们还要等些时候,因为陆师还未赶到。

此时,秦日纲率领的太平军主力主要集结于长江北岸的黄梅。秦日纲估计是被湘军打得高度紧张,他一进黄梅县城就下令将城墙加高数尺,檑木滚石都准备妥当。

黄梅县城北面扎了三座大营,驻军万余人,城南的小池口又有万余人,城西二十里的大河铺还有数万人。让几万人守住一个小小的黄梅县城,这说明秦日纲的神经已经绷得太紧了,这也不由得他不紧张,田家镇防线如此坚固都被湘军打掉了,一个小县城估计也坚持不了多久。

12月20日,湘军来了,这次来的还是老熟人——塔齐布、罗泽南。

湘军先是对大河铺发动突袭,太平军出动两万人分三路迎战。太平军估计是因为屡吃败仗,太累了,士气不高,被湘军一耳光猛扇,就怪怪的退回大河铺。湘军步步逼近大河铺,太平军又觉得躲在大河铺也不安全,干脆一口气跑到黄梅找组织去了,只留下一地的空营房供湘军开篝火晚会使用。

三日之后,塔齐布、罗泽南会同荆州的清军杀向黄梅,湘军兵临城下,秦日纲探出脑袋一看:哦,上帝!又是这两煞神。

虽然难免有些害怕,但仗还是要打的,否则跟领导没法交代。

秦日纲硬着头皮派出万余人在城外准备与湘军展开厮杀,但是准备的时间长了一点点,厮也没厮起来。湘军一顿猛攻,太平军猛的往后退,退得实在太快,快得来不及收拾帐篷和铺盖。

一部分太平军退入安徽的宿松、太湖,一部分退到孔垄驿、小池口,本来还想靠黄梅挣回一点面子的秦日纲这回面子更是丢大了。


——未完待续——
楼主 莫一伊2012  发布于 2015-09-28 15:47:44 +0800 CST  

《天国之殇(二):太平天国,一场偏执狂们的暴力游戏》

第三十三回 九江城再燃烽火 石达开力挽狂澜(2)

杨秀清为了挽回危局,又增派了原先在江西搜集粮草的名将罗大纲率2万精兵前往黄梅,只是杨秀清万万没有想到,秦日纲这孙子败得这么干净利索,连等待援兵的时间都没坚持下来。

12月26日,罗大纲刚行至黄梅二十里外的濯港,没有来得及接应秦日纲的溃军,却赶上了罗泽南率领的4000名湘军狂追而来。两军相遇,随即陷入混战,罗大纲以与湘军5倍兵力落败,被罗泽南杀得抱头鼠串,退到孔垄驿。

12月31日,塔齐布、罗泽南合兵一处,两人率8000名湘军直扑有数万太平军把守的孔垄驿,只是孔垄驿的太平军显然被这两位爷的名号吓得不轻,只稍作抵抗便退到小池口。
1855年1月1日,在小池口的太平军实在没有心情庆祝元旦佳节,他害怕塔齐布、罗泽南过来索命,索性退入安徽境内。只有罗大纲不信邪,带着千余人渡江入驻九江湖口,摆好阵地试图与湘军一决高下。

就在九江湖口,太平军和湘军之间的一场旷世大战即将拉开。

从整个太平天国史来看,湖口之战可谓是太平天国军事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没有之一。

湖口之战是一场曾国藩和石达开两位文韬武略的猛人直接对话,也是太平天国史上最为悲壮,最为顽强,最为持久的战役之一。

为什么又是石达开?

因为西征战场的恶化,让杨秀清心神不宁,连性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凭着湘军如虹的气势,这时候如果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力挽狂澜挽救西征战场的危局,安庆、天京也将受到致命威胁。

石达开又一次临危受命,成为了挽救这一危局的不二人选。

原来在安庆坐镇的石达开收到东王命令,立即开足马力星夜奔赴九江五十里外的湖口县。石达开到达湖口的时候他才知道他正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烂摊子:太平军经过秦日纲的一系列折腾,早已军心涣散,有的士兵甚至已经蠢蠢欲动,准备叛变;九江、湖口一线的战线要比田家镇长得多,而兵力又没有田家镇时候的充足,战线加长必将顾此失彼;湘军装备精良,船坚炮利,而太平军的渔船和土炮就相形见绌得多,尽管石达开已经在安庆也设立了造船厂,大型的船只不是想造就能造的,没有技术,一切都是胡扯,而如今湘军已经兵临城下,这时候还等新船出厂已经来不及了。

总总迹象表明,太平军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装备上都被湘军踩在脚底。

好吧,现在问题来了,既然太平军处于这样的劣势,能不能不打?继续往下游撤退,以时间换空间,在时机成熟只是再绝地反击。

答案是:不能。

太平军已经退无可退,弃守九江,安庆就成为湘军的下一个目标,而安庆是首都的最后防线,也是粮食产地,安庆破,则天京亡。

仗是一定要打的,而且“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

所谓的名将,就是把不可能打赢的战役打赢,后来的事实证明,石达开确实是名将一枚。

面对全面不利的形势,石达开当然有他独到的战略部署,我总结为四点:

一、拦路。让秦日纲、陈玉成、韦俊等人将杨霈率领的清军和湘军陆师围堵在蕲州、广济、黄梅一线,减缓清军陆师进军的速度,这样一来即使湘军水师兵临九江城下,没有陆师的配合也不敢贸然发动袭击。这便给九江、湖口的防御部署争取时间。

二、抢劫。为优化湘军水师的装备,咸丰帝先后让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大造战船。此时江西方面所造的一百艘战船已经造好,停泊于鄱阳湖的姑溏,准备由总兵赵如胜拉往九江交给湘军水师。这个大馅饼石达开当然不能错过,他立即命一队人马前去打劫。赵如胜没想到太平军被揍得这样凄惨戚戚,居然还有心情跑出来打劫,由于清军毫无防备,这个打劫的过程就很有意思了:太平军90号劫匪提刀刚杀上来,赵大人还没来得及数劫匪的人数,就急忙扛起铺盖溜号。要知道,当时赵大人手里有4000名壮勇,却被90名劫匪吓得尊容失色,直接把百余艘大型战船、七百尊大炮拱手相让。皇帝大人要是知道赵大人这么玩,肯定会被气得连肺都吐出来。

三、布阵。石达开将全部人马分为四路把守各个战略要地,除了秦日纲、陈玉成、韦俊在蕲州、黄梅等地堵截清军外,其他三路分别为:殿前丞相右十二检点林启容坚守九江,东殿左三十一承宣黄文金、已革豫王胡以晃坚守湖口;罗大纲驻九江对岸的小池口。太平军总数约为2万人。

四、锁。趁着湘军陆师还在蕲州、黄梅一带焦灼之机,石达开命人在石钟山与梅家洲之间连接几道铁锁,将江面锁死。在湖口也修筑了牢固的防御工事,口内筑有大木簰一座,小木簰一座。东岸县外,修筑土城,安设炮位。西岸的梅家洲修筑木城两座,炮眼三层,周围密集排布。营外木桩竹签广布十余丈,比武昌、田家镇更为严密。掘壕四道,壕内安设地雷,上用大木横斜搭架,钉铁蒺藜于其上。除了没有大贝尔塔重型火炮、机枪和毒气,其防御水平几乎已经到了一战的水平。

布置妥当是不是就要开打了?先别急。

某些电视剧和电影很扯的地方就是敌我双方先找一块平地,然后两边将士都排列整齐,最后头领一声令下,双方随即陷入一阵砍杀之中。等尘埃落定,败的一方都死光光,胜的一方欢呼雀跃,一场战役就算完美收工。

真实的战争不可能是这样的。首先,真实的战场不可能在厮杀之前还要找一块平坦的空地;其次,不可能等两边将士都排好队才开战,除非是17世纪英法的绅士们之间的战争,但那也是受前膛枪等武器的需要;再次,不可能一声号令才开始厮杀。记得孙子曾经曰过,最好的开战方式就是“出其不意,掩其不备”,最好是等人家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猛然出击,一巴掌把人家干翻在地。

在双方都有所防备的情况下,就更不可能鲁莽的冲入对方阵中,因为你根本弄不清楚对方给你准备了什么好家伙等你前去享用。这时候就应该像拳击手一样,上来先试探性的给对方一拳,试一试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是个二愣子,反应很迟钝,连躲闪都不会,那你就果断冲上前给对方一顿密集的王八拳,直到把人家打翻在地。如果你阁下送出的那一拳被人家躲开了,还趁你不备还回来一记重拳,揍得你眼冒金星,那你阁下就自己掂量一下了,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赶紧溜之大吉。

当然以上是所谈是一般的战斗,如果你阁下致力于街头打架斗殴的伟大事业,上面这些肤浅的理论或许能让你立于不败之地,但是世界上没有两场一模一样的战役,战场之上变化无常,一位优秀的战略家需要从大局上把控整个战局,以不变应万变。任何一场战役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套,连孙子这样伟大的人也只能在宏观上给我们一点点建议,而具体到每一场战役就需要战略家们精心的安排。

任何优秀的战略家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能够精确把控战争的走势,所有失败的战略家自有自己的失败之处。

——未完待续——
楼主 莫一伊2012  发布于 2015-10-09 12:07:37 +0800 CST  

楼主:莫一伊2012

字数:216693

发表时间:2015-03-09 16: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1 10:04:47 +0800 CST

评论数:2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