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热窝1914:热血青年射出的那两颗子弹


(::::帖子正文::::)
(++++只想阅读正文的朋友,请直接上天涯博客 http://HistoryNotebook.blog.tianya.cn ++++)




更为复杂的解释,却是指向黑手社的内部【7】。贝尔格莱德小组离境之后,已经有暗杀行动的风声传到塞国高层,塞国总理甚至向奥匈政府发出过警告:有杀手潜入波黑,目标为费迪南大公。但是奥匈政府却没有加强防卫,太过大意。(有人也因此声称,是奥匈政府内部人士借花献佛,干掉树敌不少的费迪南。)或许塞国高层又向阿匹斯施压,要他取消行动。有证据显示,伊利奇在暗杀前曾经两次出城会见神秘人物,或许正是阿匹斯派来取消行动的传令员。至于说未能取消,有可能是黑手社第一次下取消令,第二次又让重新开始。也有可能是普林西普态度坚决,地下工作单线联系,已经得到命令的人不一定理解上边的意图,我行我素。这其中的细节,只能由小说家去构思填充,研究历史的人找不到多少证据。可以肯定的是,到暗杀那一天,伊利奇仍然是认真担当组织者的角色,分派武器与毒药,布置两个小组六位人员沿街的位置,给大家鼓劲,只等费迪南自投罗网。

查布林诺维奇回到家中,倒是跟脾气暴躁的父亲维持了一段平和时期,自己还主动出去找一份工作,没有闲在家里偷懒。他在街上曾经数次与普林西普打照面,都只是打个招呼。普林西普将路上发生过的争执告知伊利奇,指责查布林诺维奇不可靠。被排除在讨论之外的查布林诺维奇,甚至以为行动已经取消。费迪南到访的前一天,他终于耐不住性子跟父亲大吵一架,因为父亲在屋前升起一面奥匈国旗,表达爱国之意,让他很不高兴。第二天一早,查布林诺维奇终于领到武器,以及自杀用的毒药囊。对他已经不大信任的伊利奇只给他一颗手雷,没有给他手枪。把炸弹拴在腰下走在大街上的查布林诺维奇,还是激情满怀,特意拉着一位马路上邂逅的老同学,一起去相馆照一张合影。此时离他扔出炸弹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后来在法庭受审时,他说:“我觉得应该给后世留一张我那天的照片【8】。”






图七:查布林诺维奇(左)在6月28日一早才领到一颗手雷。其后在街上,遇到一位旧时的同学,拉去相馆合影留念。照相的时间离他扔出炸弹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
楼主 修木读史  发布于 2014-08-11 01:01:52 +0800 CST  
7. 暗杀者落网

黑手社头目阿匹斯,后来对人承认他的确事先知道暗杀计划,手下曾向他汇报请示,有波黑学生想要刺杀费迪南,是否支持【9】。他随口答应,支持。据他的辩解,当时他担心的是费迪南去波黑视察的那场军事演习,来者不善。如果演习大军突然转向,直奔塞国而来,很具有挑衅性。让几个学生闹一闹,也算是给奥匈一个警告。至于说刺杀行动本身,他倒觉得成功机会渺茫,毕竟费迪南所配置的保安严密,对付几个学生不成问题。

波黑军演威胁塞国安全的说法,在后来流传甚广,却没什么根据。演习的地点在波黑的西边,塞国却是在波黑的东边。其实,塞国北边就与匈牙利接壤,贝尔格莱德就在当时边界的不远处。奥匈想要袭击或是威胁塞国,实在没有必要绕道波黑的山沟沟。至于说刺杀计划的批准,也不可能只是汇报之后一句话就可以决定,毕竟刺杀的目标是奥匈的皇储,事关重大。阿匹斯讲得这么轻描淡写,显然是在为自己开脱。不过,说这几个学生不一定可以成事,倒是有几分实在。暗杀的幕后操纵者,对这一行动能够走到哪一步,可能并没有多大把握。


===========




图八:这张像片时常被错误解释为普林西普开枪后,在街头被人扭打。实际上图片中被抓的人不是普林西普【10】,而是在现场的一名与暗杀没有任何关系的旁观者,费迪南?柏尔。他看见普林西普挨打,上去阻挡,结果被路人当作普林西普的同谋扭送警察局。

============

普林西普的成功,出自错错得正的偶然。查布林诺维奇的炸弹错失目标,费迪南的车队又走错道路,两个错误的组合竟然将费迪南的座车停在普林西普的跟前。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对几位刺客们来说再没有这么顺当。用于自杀的毒药竟然失效,两位杀手都将剧毒的氰化物服下去,却都只是造成肚子难受而已。让杀手自尽的安排,目的显然是绝活口,让奥匈当局无法查到杀手与塞国的牵连。可这看起来很容易实现的安排,竟然无法实现,两名杀手都被当场活捉。

楼主 修木读史  发布于 2014-08-15 01:38:10 +0800 CST  

普林西普的成功,出自错错得正的偶然。查布林诺维奇的炸弹错失目标,费迪南的车队又走错道路,两个错误的组合竟然将费迪南的座车停在普林西普的跟前。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对几位刺客们来说再没有这么顺当。用于自杀的毒药竟然失效,两位杀手都将剧毒的氰化物服下去,却都只是造成肚子难受而已。让杀手自尽的安排,目的显然是绝活口,让奥匈当局无法查到杀手与塞国的牵连。可这看起来很容易实现的安排,竟然无法实现,两名杀手都被当场活捉。

俩人被捕后倒是很坚强。审讯官问查布林诺维奇的身份,得到的回答是:“我是塞尔维亚人的英雄!”因为父亲当告密者总是遭人嘲讽,在回萨拉热窝路上就受同伴批评、排斥、怀疑的他,扔出炸弹之后终于可以挺直腰板说一句硬话。被捕后遭路人追打的普林西普,站在审讯官面前也是镇定自如。听过对他杀害费迪南大公与王妃的指控,他说:“是我干的,没什么说的,只是很抱歉误杀王妃,我没想杀她。”【11】

楼主 修木读史  发布于 2014-08-16 23:48:16 +0800 CST  

普林西普的成功,出自错错得正的偶然。查布林诺维奇的炸弹错失目标,费迪南的车队又走错道路,两个错误的组合竟然将费迪南的座车停在普林西普的跟前。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对几位刺客们来说再没有这么顺当。用于自杀的毒药竟然失效,两位杀手都将剧毒的氰化物服下去,却都只是造成肚子难受而已。让杀手自尽的安排,目的显然是绝活口,让奥匈当局无法查到杀手与塞国的牵连。可这看起来很容易实现的安排,竟然无法实现,两名杀手都被当场活捉。

俩人被捕后倒是很坚强。审讯官问查布林诺维奇的身份,得到的回答是:“我是塞尔维亚人的英雄!”因为父亲当告密者总是遭人嘲讽,在回萨拉热窝路上就受同伴批评、排斥、怀疑的他,扔出炸弹之后终于可以挺直腰板说一句硬话。被捕后遭路人追打的普林西普,站在审讯官面前也是镇定自如。听过对他杀害费迪南大公与王妃的指控,他说:“是我干的,没什么说的,只是很抱歉误杀王妃,我没想杀她。”【11】

楼主 修木读史  发布于 2014-08-16 23:49:37 +0800 CST  
(::::帖子正文::::)
(++++只想阅读正文的朋友,请直接上天涯博客 http://HistoryNotebook.blog.tianya.cn ++++)


可是他们在萨拉热窝的这些天已经留下许多蛛丝马迹,可以让人追查。这其中最为粗枝大叶的,是普林西普。按当局规定,从外地回来的人要在警署登记。普林西普在登记的时候,竟然留下真实地址,也就是刺杀组织者伊利奇的住所。伊利奇在暗杀当天的下午就被逮捕,虽然他什么都说,警察却从他口袋里搜出供自杀用的毒药。他的住所也被翻了个底朝天,找到一堆鼓吹革命的书藉,还在边边角落搜到不少现金。这些钱应该只是伊利奇母亲平日里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不愿放在银行里,藏在家中。对事件一无所知的伊利奇母亲,也被关进狱中。

行动之前,几位年轻人满脑子想的都是杀身成仁的壮烈,都没想过自杀不成应该如何应付。审讯者很快攻破心防,将其他几位暗杀组成员,以及曾给他们协助的人一网打尽。唯一漏网的,是萨拉热窝小组的穆罕默德巴史奇,在6月28日当天就启程离开,得以逃脱。至于说是谁招出这些人,则是有不同说法。一说是伊利奇承受不住拷问,以为全部如实交待或许可以保住性命。他是组织者,不但知道两个小组的所有成员,也认识不少协助人员。另一说是普林西普最先决定坦白。暗杀发生后,奥匈当局在波黑境内大肆搜捕,把许多塞族人抓起来。一时间,监狱人满为患,没有足够的牢房,就让人蹲在露天的院子里,被炎炎夏日爆晒,还不给水喝。普林西普觉得好汉做事好汉当,不应连累无辜,于是要求与同伴对质,告知大家有所担当。只是普林西普想的是交待暗杀组的成员,所知甚多的伊利奇却连相关人员也交待出来。
楼主 修木读史  发布于 2014-08-19 00:22:11 +0800 CST  
不好意思,前边发重了。
楼主 修木读史  发布于 2014-08-19 00:22:33 +0800 CST  
(::::帖子正文::::)
(++++只想阅读正文的朋友,请直接上天涯博客 http://HistoryNotebook.blog.tianya.cn ++++)


8. 暗杀者的结局

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书,通常都会提到普林西普,以及他那点燃战火的两枪。但是其后,却多半不会讲到他与同伴们的命运,毕竟他们只是闹出大动静的小人物,动静过后就得不到什么关注。不单是他们,连波黑、塞尔维亚,开战之后也没有再扮演多大的角色,也不会得到多少关注。

奥匈对塞国宣战是在7月28日,也就是费迪南遇刺一个月之后。宣战的第二天,离边境不远的贝尔格莱德就遭到炮轰。8月12日,奥匈大军越过边界,入侵塞国。指挥作战的不是别人,正是费迪南遇刺时坐在同一辆车上的波黑省长,波提尔瑞克。他本来就是以军人身份担任波黑行政长官,暗杀发生后先是主持在波黑境内对塞族人的大搜捕,而后很快就被任命为入侵塞国的总指挥。据说,接任新职之后他曾多次向人表示,自己没有死在暗杀的枪下,正是上帝让他可以在复仇的战场上一拼死活。可惜的是,他的指挥才能远底于他的参战热情,第一场战役他竟然出其不意,选择从波黑的东北进攻塞国。波黑与塞国的边界地带地势起伏,易守难攻,不像匈牙利与塞国交界处那么平坦。塞国防军的指挥官最初接到报告时,无法相信波提尔瑞克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还以为其中有诈。首场战役下来,是有地形可守的塞军告捷。奥匈付出巨大的伤亡,却未能突破塞国的防线。在以后几个月中,由于兵力,特别是装备上的劣势,塞国终究不是奥匈的对手。只是波提尔瑞克指挥失当,使奥匈在塞尔维亚战场的开盘损失惨重。14年12月,他就被撤换下场,告老还乡。
楼主 修木读史  发布于 2014-08-22 00:20:15 +0800 CST  

(::::帖子正文::::)
(++++只想阅读正文的朋友,请直接上天涯博客 http://HistoryNotebook.blog.tianya.cn ++++)



费迪南遇刺案的审判,于14年10月在萨拉热窝举行。那时候,战火已经在欧洲各处烧起,几位学生杀手做梦也没想到他们的行动竟然会引起一场世界大战。奥匈当局急于审判,为的是进一步证明暗杀阴谋的背后是塞国的主使,奥匈入侵塞国是出师有名。被起诉的,不但有暗杀队成员,还有帮他们运输、隐藏武器,或是知情不报的从犯,一共25人。






图九:被押往法庭的萨拉热窝杀手。图中穿平民服装者,从左至右分别为格拉贝兹,伊利奇,查布林诺维奇,普林西普。

贝尔格莱德小组的三名成员,普林西普,查布林诺维奇,与格拉贝兹,都是19岁。其中普林西普在暗杀那天,离20岁生日只有两周的时间。按照奥匈法律,20岁以下的犯人不可以定死罪。检察官曾以登记证上写错的日期为依据,声称普林西普的生日在6月13日,开枪那天已经年满20周岁,应该上绞架。这一声称却没有被法庭采纳。三个人在法庭上都表现得很英勇,大包大揽将责任承担下来,坚称与塞尔维亚政府没有关系。他们都得到少年犯的最高刑期,监禁20年。
楼主 修木读史  发布于 2014-08-23 16:59:18 +0800 CST  
(::::帖子正文::::)
(++++只想阅读正文的朋友,请直接上天涯博客 http://HistoryNotebook.blog.tianya.cn ++++)


顶着刺杀费迪南的罪名坐牢,却是生不如死的折磨【12】。监狱条件本来就差,又赶上大战,更是雪上加霜。作为要犯的他们,还得带上手铐脚镣,单独囚禁。三人之中,最先倒下的是查布林诺维奇,在牢房里关不到两年,就死于结核病,死时离21岁生日还差十几天。几个月过后,格拉贝兹也在一个夜晚,独自倒在监房之中,只是死因有不同说法,有的说是自杀,有的说是长期饥饿,还有的说是结核病。普林西普活到1918年,大战结束前几个月。得知查布林诺维奇的死讯后,他有过一次自杀未遂。其后狱方给他请过一位精神科医生,留下一份交谈记录,内中谈到他儿时的经历,也谈到当时让他沮丧的战况,塞尔维亚已经全线溃败,被奥匈占领。他也患上结核病,而且情况更为严重,细菌感染骨骼与皮肤,病痛难忍,死前几个月还接受一次截肢,卒年不满24岁。

萨拉热窝三人组在暗杀行动中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事前也没有接受相应的训练,年轻的两名成员都没有实弹抠过板机。策划者显然是预备着他们会被当局捉拿,三位来自波黑的杀手正好突显暗杀阴谋出自奥匈境内,冲淡与贝尔格莱德的联系。三人后来的命运要幸运得多,年龄最大的穆罕默德巴史奇是唯一逃脱的杀手,17岁的楚布里洛维奇被判监16年,16岁的坡坡维奇被判监13年。俩人都在狱中坚持到1918年底,奥匈帝国战败的时候,重获自由。坡坡维奇后来在萨拉热窝师范学校教书,活到80多岁,于1980年逝世。在世时,经常在纪念场合现身,接受采访,讲述当年的经过。楚布里洛维奇更为长寿,活到1990年90多岁高龄。他后来成为一位知名历史教授,二战刚结束的时候,还曾当过几年南斯拉夫政府的林业部长。他生前却谢绝任何采访,也不参加纪念活动,不愿谈论那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只有在死后留下的文件之中,有一些相关的文字与信件,讲述他的角度与观察【13】。
楼主 修木读史  发布于 2014-08-26 23:28:59 +0800 CST  

(::::帖子正文::::)
(++++只想阅读正文的朋友,请直接上天涯博客 http://HistoryNotebook.blog.tianya.cn ++++)


9. 该死的与不该死的

伊利奇是暗杀行动的组织协调者,案发时24岁,难逃一死。居于行动中心的他,知道两个小组的所有成员,也知道主要的协作人员。这些人都被当局捕获,说明伊利奇显然是交待了他下线的人物。至于他的上线是否还有别人,后人有不少猜测,因为他是可以见到黑手社头目阿匹斯的人物。但是关于这一点他却没有露出任何口风,只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声称曾经劝阻他人取消行动,普林西普等人也替他说话。最后的判决,伊利奇还是死罪。后来难免有人指责伊利奇贪生怕死,出卖同志,但是至少普林西普一直都认为伊利奇是他最好的朋友。

与伊利奇同时遭处决的,还有两名从犯。其中一位的名字也叫楚布里洛维奇,是萨拉热窝三人组中那位17岁的楚布里洛维奇的哥哥。楚家兄弟姐妹有好几个,大楚是老大,小楚是最小的弟弟。兄弟俩事前都不知对方加入暗杀行动,事后却在监狱中相见。到二战时期,包括出狱后的小楚在内的楚家几兄弟又都参加南共游击队抵抗纳粹德国,战后成为南斯拉夫政府的高级官员。后来有一则笑话说铁托元帅在一次会议中提议让楚布里洛维奇同志担任林业部长,心里想着的人选其实是小楚的一位哥哥。组织部的办事人员却当成是因参加暗杀而有些名气的小楚,到材料报上去之后,才发现弄错了人,却已经不好更改。学历史的小楚也将错就错当了几年林业部长。
楼主 修木读史  发布于 2014-08-29 00:14:21 +0800 CST  

(::::帖子正文::::)
(++++只想阅读正文的朋友,请直接上天涯博客 http://HistoryNotebook.blog.tianya.cn ++++)



暗杀发生前,大楚在波黑东北部一个山村小学教书。普林西普与格拉贝兹偷渡进入波黑后,是经由大楚接应照顾,搭老乡的牛车走过一大段山路,送去镇上的火车站。他们随身携带的手枪手雷,也是在大楚安排下交到镇上一位朋友,约凡诺维奇的家中藏匿,后来才由伊利奇亲自取走。大楚与约凡诺维奇同属于一个名为“塞尔维亚民族自卫会”的组织【14】,只是不同于黑手社,它自我定位为公开的文化组织,不搞暴力活动。奥匈政府后来指责自卫会是暗杀者与贝尔格莱德之间的桥梁,尽管自卫会矢口否认。只不过,自卫会与黑手社之间互有渗透,大楚会出面照顾两位学生的旅途,武器会送去约凡诺维奇家中藏匿,肯定都不是偶然。审判时,奥匈当局起诉俩人的罪名为协助叛国,罪成之后俩人与伊利奇一起在1915年2月被送上绞架。

几位年轻的杀手还没有成家,倒是没有太多牵挂,虽说他们的家人免不了受到波及:伊利奇守寡的母亲被捕;普林西普大哥的家被抄;查布林诺维奇的父亲也被捕,母亲带着他下边还未成年的好几个弟、妹离开萨拉热窝去外地投靠亲戚,却被人置之门外,后来流落在难民营中,吃尽苦头,再也聚不到一起。大楚与约凡诺维奇要更为凄惨一些,他们的年纪都在30左右,有家有口。大楚与妻子在同一所乡村小学教书,有一个十个月大的女儿。大楚死后,妻子终身没有再嫁,长年穿着一身黑色的服装,将女儿拉扯成人。约凡诺维奇则是镇上有点名望的生意人,生活无忧,还开了一家在当时很有些新奇的电影院。被捕的时候,妻子怀胎七个月。他在法庭上求情,是普林西普威胁他,如果报告警察他也脱不了干系。尽管普林西普承认确有此事,约凡诺维奇还是未能逃脱死罪。
楼主 修木读史  发布于 2014-08-31 20:45:23 +0800 CST  

(::::帖子正文::::)
(++++只想阅读正文的朋友,请直接上天涯博客 http://HistoryNotebook.blog.tianya.cn ++++)



受此案牵连的其他人,则是各有一本心酸的糊涂账。举例来说,给普林西普与格拉贝兹赶牛车的,是老实巴交,对政治没有丝毫兴趣的老农民科罗维奇与他的儿子。他们家是大楚的邻居,平日里对这位教书先生很有几分尊敬,受大楚之托,帮忙接待、运载两位客人。那天晚上住在科罗维奇家中,路途劳累的普林西普却是豪情满怀,竟然在闲聊中主动提起,他们沉甸甸的背袋之中装的是准备干掉费迪南大公的武器。老科罗维奇听后,不知说什么是好,只是闷头喝酒,第二天与儿子默默完成将他俩送去小镇的委托。案发之后查起来,没有普林西普这句话,他们不会有什么事。不幸听过普林西普这句话,他们犯下的就是协助叛国的重罪,父亲被判无期,儿子更是判为死罪,奥皇开恩才减为20年。更可怜的是,捕人的士兵、狱卒对学生还算客气,对两位不识字,连自己岁数都说不清楚的山里农民则是拳打脚踢,毫不留情。父子俩没等到四年战争结束,都因挨打留下的严重内伤死在狱中。

另一个例子是小楚在萨拉热窝的两位同学【15】。成年之后的小楚,的确是不愿讲述当年的往事。刚领下任务时才17岁的小楚,却是难以抑制内心的兴奋,跑去跟他的同学说,自己要参加暗杀皇储的英雄壮举。几位同学听后根本就没人相信,当面嘲讽他不说,背地里还开玩笑,干脆向警察报告这个傻小子,领一笔赏钱。在等待期间,伊利奇没有安排任何训练,也很少与他们再接触,让小楚与坡坡维奇二人心里七上八下,一时兴奋异常,一时连自己都怀疑这一切是不是真的。好不容易等到暗杀的前一天,伊利奇终于把他们带到一个僻静处,将手枪与炸弹交给他们,而后向他们讲解如何开枪,如何扔炸弹。最后伊利奇对着山洞开一枪,让他们见识一次真枪实弹闹出的动静,就算完成对两位少年勇士的训练。将武器揣在口袋里的小楚,情绪又一次达到沸腾。走在街上正好碰到两位同学,扎哥拉奇与蒲林,小楚拍着口袋让他们过来摸一摸,这可是明天拿来干掉皇储的真家伙,你们还不信?俩人还真就是不信,而且也不感兴趣,他们正想着要去吃冰淇淋呢。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街上的偶遇要让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事后查下来,俩人都落下知情不报的罪名,与几位杀手一起接受起诉、审判,各判监三年。其中蒲林一进监狱就生病,1914年12月底就死在狱中,比伊利奇等三人上绞架还早两个月。

楼主 修木读史  发布于 2014-09-03 02:00:13 +0800 CST  
(::::帖子正文::::)
(++++只想阅读正文的朋友,请直接上天涯博客 http://HistoryNotebook.blog.tianya.cn ++++)


10. 波黑的死结

暗杀案的影响所及,并不只是被起诉,判刑的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家属。暗杀当晚,就有克族人与穆斯林聚集在萨拉热窝街头示威,喊口号,攻击塞族人开的一家酒店。第二天,举着奥匈国旗的民众,更是冲入塞族人的店铺,学校,银行,报社,甚至民宅,打砸抢劫,进行各式破坏,上演一场种族骚乱,为以后的民族矛盾埋下一颗仇恨的种子【16】。

暗杀发生后,波黑当局立即进行大搜捕,被抓的多半是塞族民众。到7月底奥匈向塞国宣战的时候,被捕者达五千人。战争开始之后,迫害更是变本加厉,当局在各地建集中营,成立特别军事法庭,上百人被执行绞刑,其中包括好几位东正教神父。波黑的学校也是当局搜查的重点,在私人笔记中查到反政府言论的学生与老师,就可以被送入监狱。青年波斯尼亚更是重点打击对象【17】。正如伊利奇事前劝阻普林西普时所说的,刺杀成功之后最先受罪的还是塞族百姓。
楼主 修木读史  发布于 2014-09-05 00:59:14 +0800 CST  

(::::帖子正文::::)
(++++只想阅读正文的朋友,请直接上天涯博客 http://HistoryNotebook.blog.tianya.cn ++++)


暗杀最大的后果,当然是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塞国是最先听见枪炮声的战场,却不是主战场。它与俄罗斯、英国、法国都有相当的距离,只能独自承担奥匈的攻击。虽说开初塞军打得很英勇,但是毕竟在人数、装备上无法与奥匈相比。到1917年,开战时有四十多万人马的塞军只剩下十几万人,退缩到南边阿尔巴尼亚山区打游击,塞国政府也已成为流亡政府。此时的俄罗斯自身难保,正处在革命的前夕。西线的英法也处在艰苦的拉锯战之中,无法提供实质的支援。法国反倒是鼓励塞国尝试与奥匈议和。双方接触谈判,奥匈自然提出必须严惩萨拉热窝暗杀的幕后策划者。塞方为满足这一要求,终于牺牲黑手社,将阿匹斯与他的主要助手逮捕审判【18】。

这其实是一场政治审判,满足奥匈的要求只是一方面,黑手社卷入流亡政府内部的权力斗争是另一方面。但这却是人们第一次听说,暗杀费迪南大公的主谋是黑手社与阿匹斯,而不是奥匈当局认定的塞尔维亚民族自卫会。阿匹斯在法庭上的供词中,倒是承认所有责任,但是史学界知道他的供词完全操纵于塞国政府手中,并不可靠。比如说,阿匹斯同时被指控企图谋杀塞国国王,搞军事政变以推翻流亡政府,战后的调查却显示相关的证据完全出自捏造。让阿匹斯背起黑锅之后,塞国政府却无意查清全部真相,免得让自己难堪。1917年6月26日,费迪南大公遇刺即将届满三周年的时候,阿匹斯被押往刑场执行枪决,留下的是更多的疑问。同时接受审判的阿匹斯助手当中,还有穆罕默德巴史奇,也就是当年唯一逃出波黑的杀手。他被判刑15年,一战结束后获释,生活在贝尔格莱德,后来死于二战期间。
楼主 修木读史  发布于 2014-09-07 23:37:03 +0800 CST  
(::::帖子正文::::)
(++++只想阅读正文的朋友,请直接上天涯博客 http://HistoryNotebook.blog.tianya.cn ++++)


塞国与奥匈的和谈,并没有什么结果。熬到1918年一战终于结束,首先挑起事端的塞国算是战胜国之一,只是付出的代价极为惨重,死亡人数竟占到总人口数的18%,是所有参战国中最惨的一位。作为补偿,凡尔塞条约将已经被裂解的奥匈帝国南边的斯拉夫语地区都划给塞尔维亚,包括克罗蒂亚,斯洛文尼亚、波黑及匈牙利南部的塞族地区,成为后来的南斯拉夫王国。普林西普与同伴们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但是,新王国的政治由塞族人主导,却又引起信天主教的克族人的不满。有志于克罗蒂亚独立的克族青年,也是以暗杀手段来对付南斯拉夫王室与官员。到二战时期,纳粹德国侵入南斯拉夫,扶持克族独立运动,又来一轮种族清洗,将塞族人与犹太人,吉普赛人一起赶往集中营,屠杀超过七十万人。

这其中的民族矛盾,要到二战之后铁托领导的南共联盟执政期间,才得到控制。只是维持不到五十年,铁托逝世之后,南斯拉夫又在经济危机之中闹起民族分裂。九十年代,塞尔维亚与克罗蒂亚在波黑争夺地盘,大打出手,波黑又成为种族仇视与清洗的战场。这期间普林西普与他的同伴们一直是争议性人物,在塞族人眼里是献身自由的战士,在大部分克族人与穆斯林眼里却是信奉狂热民族主义的恐怖分子。费迪南大公遇刺后一百年的今天,别说一统的南斯拉夫,连小小的波黑也在一场战争之后,分成塞族、克族与穆斯林各自的势力范围,还要靠外来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来维持当地的和平。而特别具有讽刺意义的是,2014年维和部队的指挥官,竟然碰巧是一名奥地利人【19】。






图十:普林西普的脚印。图中的卡车走在拉丁桥上,车前边的十字路口,就是当年费迪南大公与王妃中枪的地方。普林西普具体站在什么位置,后人争议不休。但是在南斯拉夫时期,人们还是在人行道上刻下一双脚印,纪念普林西普的英雄壮举。这张照片拍于50年代。到90年代,南斯拉夫解体,波黑战争爆发,脚印又被铲除,因为总有路人往内中吐痰,丢脏物。
楼主 修木读史  发布于 2014-09-09 23:56:59 +0800 CST  
(::::帖子正文::::)
(++++只想阅读正文的朋友,请直接上天涯博客 http://HistoryNotebook.blog.tianya.cn ++++)


11.不幸的奥地利,可怜的茜茜

萨拉热窝刺杀,时常被人描写成“震惊世界”的事件。这样的说法很有几分夸张,只是后人在知道其所引起的严重后果之后,所做出的不当引伸。在奥匈之外,听说过费迪南大公的人很少,能够在地图上找到萨拉热窝位置的人也不多。甚至在维也纳官方,许多人听到费迪南的死讯后,第一反应不是震惊与悲伤,而是松一口气。费迪南是一位人缘很不好的皇储。

如果说普林西普与他的同伴们来自社会的底层,弗郎茨?费迪南却是来自欧洲社会的最高层。一战之前的欧洲虽然已经进入现代社会,血统仍然是决定一个人社会地位重要因素之一。在皇室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皇室成员的婚姻只能在欧洲各王室家族之间达成。从费迪南身上,可以找到欧洲各地王室的血缘,或者按照当时的说法,是拥有最为“高贵”的血统。

当时在位的奥皇是费迪南的伯父,弗郎茨?约瑟夫。国人对这位奥皇大多有几分熟悉,他与皇后的爱情故事曾被拍成一部著名的电影《茜茜公主》,典型的王子佳人戏,如同童话一般美丽。现实生活之中,他们却是相当不幸。统治奥地利与匈牙利的哈伯斯堡王朝,在19世纪初拿破伦被击败之后,曾经是欧洲最为显赫的王朝,其势力向南延伸到意大利,向北在德意志各国之中也是霸主。可是一个世纪下来,奥地利的地位却是逐渐衰落。约瑟夫在1848年欧陆各地爆发革命的危机关头登基,时年只有十八岁,要一直做到一战爆发后的1916年,近七十年的时间。在他统治期间,意大利统一,脱离奥地利控制。普鲁士堀起,将奥地利挤出德意志。匈牙利数次反叛,最严重的时候还得靠俄罗斯出兵,帮忙镇压。
楼主 修木读史  发布于 2014-09-15 23:10:06 +0800 CST  

(::::帖子正文::::)
(++++只想阅读正文的朋友,请直接上天涯博客 http://HistoryNotebook.blog.tianya.cn ++++)


为了平息匈牙利的不满,最后只得形成一个“双重王国”的安排,奥地利与匈牙利分成两个国家,臣服于同一个哈伯斯堡王朝。在这一制度下,约瑟夫在奥地利是皇帝,在匈牙利也是皇帝,但是两国有各自独立的议会,政府与政策法规。只是在外交与国防事物上,由跨越两国的联合部门向奥皇负责。两国之间在财政安排,军事调度,民族政策等等方面,时常发生争执,很让人头痛。到二十世纪初,奥匈虽然还是欧洲列强中的一个,其势力范围却远小于一个世纪之前,经济上或许比俄罗斯发达一些,军事能力上怕是还比不过俄罗斯。奥匈的安全,反倒要仰仗普鲁士主导下的德国的保护,而历史上普鲁士原来只是跟在奥地利后边的小弟弟。

奥皇与皇后像童话一样的爱情,却未能让他们的婚姻逃脱现实的俗套。他们上边还有皇太后,约瑟夫的母亲,管得多也管得紧,造成婆媳矛盾。维也纳皇宫中礼数多,规矩多,让茜茜很不习惯。约瑟夫工作勤恳认真,却缺乏热情与想像力,不能理解茜茜的感情要求。闷闷不乐的茜茜,情绪忧郁,躲避官方仪式,不愿履行皇后的职责,成天担心自己的身材与容貌,连孩子都不大过问,引起许多非议。最大的悲剧则是发生在1889年,他们的独子鲁道夫因为感情问题,带着他十八岁的情人,躲进深山老林中一间狩猎的小屋,先将情人射杀,而后吞枪自尽。遭此打击之后的茜茜,连奥地利都不愿呆,大部分时间以化名在欧洲各国之间旅行。直到1898年,在瑞士遇到一位意大利藉的无政府主义者,在大街上用刀将她捅死。

============





图十: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与皇后茜茜,摄于1890年间。经历丧子之痛后的茜茜一直穿着暗色的服装。
楼主 修木读史  发布于 2014-09-19 00:53:40 +0800 CST  
(::::帖子正文::::)
(++++只想阅读正文的朋友,请直接上天涯博客 http://HistoryNotebook.blog.tianya.cn ++++)


12.费迪南当上王储

奥皇的独生子鲁道夫自杀后,皇储的位置本应轮到奥皇约瑟夫的弟弟,卡尔?路德维格大公,但是他却将位置让给自己的长子,也就是费迪南。路德维格大公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对身边的教士言听计从,最感兴趣的是宗教,而不是政治。1896年,他赴耶路撒冷朝拜,来到圣经中所述当年耶稣受洗的约旦河畔。一般人到那里,也就是洗洗而已,虔诚的大公却硬是不听劝阻,非要把水喝进肚子里才能满足内心的渴求,结果染上伤寒病,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呼。他一早把皇储的位置让给儿子费迪南,倒算是有几分先见之明。

费迪南所受的教育 ,是当时的王公贵族家孩子的一般模式。幼时的文化课,由专门的私人教师一对一在家里教授,所学的内容只是蜻蜓点水,触及皮毛。欧洲的王公贵族承袭的是武士的传统,在中世纪习武才是他们的专业,也是他们政治地位的根基。作为将来要担当国家大任的王子,读书并不重要,军中的经历才是从政的基石。费迪南14岁入伍,直接就当上少尉,日常生活有勤务兵照应,其后的级级晋升都在有条不紊的安排之中。那些年虽然无仗可打,但是到28岁时他已经跻身少将之列。

这在欧洲的王公贵族来说,是常见的安排。即使到21世纪的今天,英国的威廉、哈里两位王子也要从军,在皇家首肯之下被安排到没有伊拉克危险,但是仍然可以算是前线的阿富汗泡上几周。当然在现在的英国军队中,不可能给他们留一条晋升的通道。不过,两位王子冒着生命危险上火线的消息,最终都是会让媒体知道,全副武装扛枪巡逻的照片就算是登在小报上,在王室来说也还是有很大的公关价值。
楼主 修木读史  发布于 2014-09-23 01:38:22 +0800 CST  
(::::帖子正文::::)
(++++只想阅读正文的朋友,请直接上天涯博客 http://HistoryNotebook.blog.tianya.cn ++++)



当上皇储之后的头几年,费迪南基本上是默默无闻。他第一次闹出动静,却是因为感情生活。那段时间里,他经常出现在堂兄费德里希大公的城堡,在大公夫妇看来像是有意追求他们几位女儿之中的一位。1898年的一天,费迪南如常来城堡打网球,玩过之后换下衣服,却忘记将怀表收好带走,被仆人拾起交给大公夫人。夫人打开表罩,以为可以看到一张她女儿的像片,结果像片倒是有一张,像中的女孩却不是自己的女儿,而是她的侍女,索菲?乔特克。原来,费迪南来城堡的目的为的是见到索菲。又生气又失望的大公夫人,当晚就把索菲赶出城堡,并立刻向奥皇告发。

所谓“侍女”,并不是我们概念中端茶倒水,洗衣做饭的宫女或女仆,而是知书达礼的贵族女子,给女主人读书,写信,陪她绣花,听音乐,骑马,绘画等等,可以说是女主人的玩伴,虽说爵位要低于女主人。索菲其实也是贵族出身,她家的爵位是伯爵,在贵族之中的位阶不低,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朔到14世纪,只是后来家道衰落,变成有头衔没金钱的清贫贵族。当然,她家的地位不能与哈伯斯堡王朝的皇亲国戚相比,他们的爵位通常是大公或女大公,在当时有七十个左右。按照家规,皇室成员只能在欧洲的王室之中找配偶。索菲给大公夫人当侍女没问题,但是要嫁给费迪南,那可是门不当户不对了。大公夫人向奥皇告状,倒不完全是为女儿吃醋,而真是发现费迪南有违反家规之嫌。

楼主 修木读史  发布于 2014-09-25 20:45:45 +0800 CST  
(::::帖子正文::::)
(++++只想阅读正文的朋友,请直接上天涯博客 http://HistoryNotebook.blog.tianya.cn ++++)


13.门户不当的幸福婚姻

奥皇不但是一国之主,也是哈伯斯堡家族这些大公们的一家之主,家族成员之中任何人的嫁娶,都得经过他的同意。以费迪南的皇储身份,他与索菲的孩子将来有可能引起皇位继承权的争议,更应该慎重。奥皇自然是不肯同意这门婚事,直接告诉费迪南,在皇位与索菲之间做一个选择,不可能二者兼得。可是费迪南当时已经35岁,没有那么好吓唬。他与索菲私下秘密交往已有数年时间,俩人真的是有感情。他知道家规里有这么一条,却认定这条家规不合理,“我们(皇族)喜欢上一个人,就总是可以在家谱上找出点差错将有情人拆散,因此符合规定可以成亲的夫妻之间至少有二十道血缘联系。搞得我们这个家族里生下的孩子,有一半人不是痴呆就是癫痫。”对于奥皇二择一的命令,他选择不结婚,以拖待变。反正他是皇储,过些年皇位就是他的,到时候名正言顺,他的婚事他自己可以做主。

约瑟夫为此动员家族中的几位元老,以及费迪南的老师、神父,劝说他识大体,知难而退。费迪南却不为所动,反倒去找德皇、沙皇,还有罗马教皇来替自己说话。俩人为这件事耗了两年,最后打破僵局的,是政治现实的考虑。奥皇与皇储顶牛,所带来的影响不但让奥匈内部局势不稳,还有可能进一步引起国际动荡。奥皇只好退一步,准许费迪南与索菲成婚之后,保住皇储的位置。不同等级家族的贵庶通婚,以前也不是没有先例,反正按相应的规定,索菲与她的孩子以后无权继承费迪南的财产,不可获得大公的爵位,更不可继承皇位。奥皇担心的是将来费迪南登基,届时不定会玩出什么花样,引起争议搞不好就成了宪政危机。为绝后患,约瑟夫让费迪南当着所有大公及奥、匈两国政府高层官员的面,宣誓他承认与索菲的婚姻是贵庶通婚,他的妻子与子女放弃一切皇族所享有的特权。宣誓后三天,费迪南与索菲完婚。皇族所有的男性成员,包括费迪南自己的亲弟弟,集体缺席婚礼。皇族的女性成员之中,也只有费迪南的后妈带着他的几个妹妹到场祝贺。奥皇在婚后给他们送去一封贺信,将索菲的爵位提升一级,变成王妃。要到七年之后才再升一级,变成女公爵。
楼主 修木读史  发布于 2014-09-29 23:32:47 +0800 CST  

楼主:修木读史

字数:167698

发表时间:2014-06-29 07:4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1 10:04:28 +0800 CST

评论数:44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