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君临天下》已出版,长篇连载:《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正文】

可李煜很快发现自己连这件“小事”都做不了主,因为事情并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南唐大臣对他的决定异口同声表示了反对,陈乔、张洎两位重臣的态度尤其坚决,陈乔对李煜说:“臣当年受元宗(中主李璟的庙号)顾命,陛下今日若去宋廷,必被扣留为质,社稷不保,国将不国,臣就是死了,也无面目见元宗于九泉之下啊!”

陈乔和张洎是李煜最为信任和倚重的左膀右臂,也是南唐国内的抵抗派领袖,李煜这个出了名的“软耳根”听了他们的劝告又变了卦,再次以身体有病为由坚决推辞北上觐见,可他又怕对方发飙,只好低声下气地向李穆表示:

“臣对大宋如此小心侍奉,无非就是为了保全自身性命,若仍如此苦苦相逼,我今天只有一死而已!”

看着这个可怜的江南国主连一句拒绝的话都说得如此没有底气,李穆懒得和他再说,干脆直接挑明利害:

“入朝与否,国主自作决定,但大宋兵甲精锐,军力雄厚,江南恐怕难挡兵锋,尚望深思熟虑,再作计较,以免后悔莫及!”说完不等李煜答复,就此拂袖而去。

赵匡胤要的正是这个结果,他料定以李煜的懦弱性格绝对不敢冒险前来,自己便可以对方“大胆妄为,抗命不遵”为由头,堂而皇之地出师南唐。

可见,很多时候理由真的只是一个借口,真想打你其实不需要理由的。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02 22:11:39 +0800 CST  
【正文】

第九十章 天堑变通途

开宝七年十月,赵匡胤做出了开战的决定,一场酝酿已久的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在宋朝之前,历史上的北方政权曾有过两次成功的大规模渡江作战,分别是西晋灭吴之战和隋灭陈之战,这两次战役胜利的共同之处至少有两点,一是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准备,二是进攻时多路并举,才使得数十万大军跨过长江天险,几个月内灭亡南方政权。

赵匡胤充分借鉴了前人的成功经验,发动了第三次大规模渡江作战,他进攻南唐的军事部署是这样的:

曹彬、潘美分率水军、步骑军计十万人为一路,他们的任务是在下游渡江,然后直趋金陵,这一路是进攻主力。

这十万人的主力部队中大多数是陆军(步兵和骑兵),他们不会游泳,又无法全部由舰船搭载(当时还没有发明大型两栖登陆运兵船),所以实际上又分开了水陆两路行动,其中陆路由潘美统帅,任务是取道颍州,通过陆路行军尽最快速度赶赴预定的渡江地点,与曹彬率领的水军主力会合渡江;水路则由曹彬统帅,准备沿江东下,扫除南唐水师的威胁,接应长江北岸的陆军主力渡江。

吴越国王钱俶为升州(即金陵)东面行营招抚制置使,统率五万吴越军队,以丁德裕为监军,自东面进军攻取常州(今江苏常州),配合自汴水南下的宋军水师夺取润州(今江苏镇江),最后与主力军队合围金陵,这一路作为辅攻。

为对付南唐最具威胁的长江水师,赵匡胤任命黄州刺史王明为池州至岳州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也就是池州(今安徽池州)至岳州(今湖南岳阳)段的长江江防巡逻部队总指挥,率领一部水军向武昌方向发动进攻,牵制位于江西的南唐水军主力,阻止其东下救援金陵。

赵匡胤这次战略路线十分清晰,那就是三路出师,分进合击,让南唐首尾难顾,疲于招架,然后主力长驱直入,兵锋直指金陵。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02 22:46:36 +0800 CST  
@低首神龙狄飞惊 2015-01-06 19:19:21
张三、李四、王五给我们共同演示了北宋“枢密院——三衙——帅臣”三位一体军事体制的运作流程。这是对这一体制比较直观的表现方式,但表述起来却比较麻烦,还需要请群众演员来帮忙。
其实,对这一军事体制的分析和总结,古人已经有了十分简要精辟的概括。
《宋史点职官志》中,北宋名臣李纲对这一体制的总结是这样的:
“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帅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维持军政,后世不易之法......
-----------------------------
@白五爷玉堂 2015-05-27 15:05:35
我就是属于那种书也算读过不少,但是一到用的时候,总是只记得个大概,知道有这么回事,真让我掰开揉碎讲讲就歇菜了什么也说不出来的人。
所以虽然一向知道北宋武力值其实不错,可是总是落不到实处,今天看了楼主的讲解一边学习之一边终于可以把原本的满脑子乱七八糟的东西整理一下啦
-----------------------------
玉堂兄谦虚了,我的特点跟你差不多,书读的多而杂,但很少去精读详记,不过咱们又不是专门搞历史研究的,凡事了解个大概已经不错了,你说的掰开揉碎了深入讲的那种程度即便是专门人士做到恐怕也不多。

就说百家讲坛上那些名家,课程讲的固然精彩,引经据典,生动活泼,但他们也是在课堂下面做足了功课,写好了讲稿才能如此流畅,就说历史事件发生的年号、所引史料的条目、原文等等,也都是随用随查,很难直接从自己的脑袋里调出来(毕竟不是电脑)。

楼主在写作本文过程中,都是先列大纲,然后凭掌握的知识脉络写个大概,再查找史料进行核实、调整、充实,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把自己满脑子浆糊理顺的过程,即便如此也仍有不少疏漏错误,甚至基本史实舛误,所以希望玉堂兄和其他朋友不吝帮忙指出!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03 11:43:10 +0800 CST  
@山海传奇S 2015-06-03 12:52:19
@低首神龙狄飞惊
我在青岛,现在6月3日
-----------------------------
朋友现在青岛?这是不错的季节,可以喝着青岛扎啤吃海鲜,着实令人羡慕~~楼主此文开篇是2014年5月,开篇未几天就在青岛参加了大学同学毕业十年聚会,一晃竟又过了一年,时间流逝的速度真是让人抓不住~~~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03 15:10:16 +0800 CST  
@feeling2015 2015-05-30 14:40:57
好文,来这里顶下贴,但还是继续在“宋朝贴吧”继续看楼主的贴子~
-----------------------------
呵呵,原来是贴吧过来的朋友,贴吧的更新慢一些,天涯的更新快一些,再就是天涯这边支持的朋友多一些,就这两点区别,在哪边看都可以,重要的是大家喜欢,多给楼主提宝贵意见!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03 22:54:20 +0800 CST  
@cg4 7774楼 2015-06-03 23:30:00
@低首神龙狄飞惊 2015-06-02 22:46:36.0
【正文】
第九十章 天堑变通途
开宝七年十月,赵匡胤做出了开战的决定,一场酝酿已久的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在宋朝之前,历史上的北方政权曾有过两次成功的大规模渡江作战,分别是西晋灭吴之战和隋灭陈之战,这两次战役胜利的共同之处至少有两点,一是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准备,二是进攻时多路并举,才使得数十万大军跨过长江天险,几个
—————————————————
多谢兄弟每天不懈的支持,看到不满意的地方多批评指教!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04 10:31:34 +0800 CST  
@阮若彤啊 7692楼 2015-05-30 20:31:00
历史课代表收藏一下,最喜欢的是明朝和宋朝,翻史料感觉每个人物性格都活灵活现
—————————————————
呵呵,历史课代表这活儿楼主也干过,同为代表还望常支持,拿出专业水准给楼主点评啊!上学时就向往宋,明两朝,既有诸多相似,又有鲜明不同,值得深究。。。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04 11:58:58 +0800 CST  
@xinhetai123 7781楼 2015-06-04 12:11:00
楼主工程浩大,我等作个记号追踪
—————————————————
长篇确实很难驾驭,楼主欢迎朋友们常来指教,挑刺捉虫,热烈欢迎!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04 18:05:26 +0800 CST  
【正文】

三路大军中,首先行动的是曹彬率领的荆湖水军,十月十八日,曹彬率领水师从荆南出发,沿长江顺流直下,目标直指金陵。

这是一支十分特殊的舰队,由数千艘大舰船、黄龙船、黑龙船等各色舰只组成,绵延数十公里,几乎布满了整个江面,樯橹如林,千帆竞渡,浩浩荡荡,气势惊人,只是船上搭乘的并不都是士兵,还满载了粗大的竹竿和绳索,怎么看都不像是作战部队,倒像是一支从事长途贩运建筑材料的商业船队。

大军统帅曹彬自然知道这些材料的用途,所以他十分担心遭遇实力强大的南唐水军,情报显示对方布置在长江中下游的水军有十几万人,尤其在江西湖口更屯守着十万水军主力,而自己这支看似庞大的舰队并没有多少能投入实战的作战舰船。

一旦双方遭遇,对方用不着进攻,只要把舰船一字排开,堵住去路,自己这数千艘船就得挤成一团动弹不得,如果对方心狠手辣,再顺风放上一把火,更是要把自己烧个灰飞烟灭,血本无归了。

为了保持低调,尽量避免吸引长江对岸南唐水师的注意力,曹彬命舰队排成数列纵队,沿长江北岸行驶,以免误入南唐水军视野和攻击范围。

让曹彬想不到的是,宋军水师在江面上一直走了数百里,居然没有受到任何警告和攻击,非但如此,就连平时在江面上往返巡逻的南唐舰船也不见了踪影,整个南唐水军好像隐藏起来一样,江防形同虚设。

莫非南唐守军根本不知宋军来攻,全部休息放假了不成?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04 20:55:13 +0800 CST  
【正文】

曹彬正在疑惑不解,却碰到了一件更滑稽的事——南唐水军居然派人前来送牛酒犒师!

侧面一打听,曹彬总算解开了疑惑,原来长江一线的南唐水军真不知道宋军进攻的事,他们看到宋军水师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靠着本方半场水域行驶,整齐划一,秩序井然,竟然以为对方在进行常规性巡逻,干脆龟缩在壁垒工事中睡大觉,完全没把宋军舰队放在心上:人家巡逻人家的,关自己什么鸟事!

就这样,这支庞大的舰队就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在南唐水军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一路向东而去,就连途径屯驻了十万南唐水军主力的重要基地湖口(今江西湖口)时,对方竟也没有任何表示,行军之顺利出乎意料。

南唐水军的表现充分证明,一个国家和一支军队如果身处和平太久,神经是会被麻痹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言诚然不虚。

一路未遇任何抵抗的曹彬很快率军沿长江进入南唐腹地,十月二十四日,一直靠着长江北岸行驶的宋军舰队突然来了个急转弯,瞬间渡过长江,趁势袭占了南岸的南唐军事据点峡口寨(今安徽贵池西),随后宋军马不停蹄,水陆并进,直趋池州(今安徽池州)。

这个时候,南唐的明白人终于出现了,池州守将戈彦看到迎面扑来的宋军,方才如梦初醒,大骂上游守将不仗义,然后做出了一个十分准确的判断——以自己的兵力绝对无法跟宋军对抗,接下来他又做出了一个干脆利落的决定——弃城逃跑,宋军不费一兵一卒取得了池州这个战略要地。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04 21:27:50 +0800 CST  
【正文】

占领池州以后,曹彬没有急于继续东进,他率领的这些军队还不足以在接下来的行动中顺利推进,况且赵匡胤交给他的首要任务不是攻城略地,而是开路架桥。

架浮桥的这个设想是樊若水提出来的,不过这个创意实在过于天马行空,存在一定技术风险,出于谨慎考虑,有人建议先找一处地方进行试建,如果成功则方案可行,届时再正式投入建设不迟。

这是一个相当合理化的建议,赵匡胤欣然采纳,试建的地点就选择在了距离池州不远的石牌口镇,至于架桥所需材料,就是曹彬舰队所搭载的竹絙等等。

楼主在现实中并没见过长江浮桥,黄河上的浮桥倒是见过不少,浮桥之所以称为浮桥,是因为它浮在水面之上,而不是跨越水面,其搭建方式无一例外是用船作承重载体,船上铺设板材,船船相连,板板相接,形成一道贯通的桥面,利用船的浮力承载桥面上的重量。

由于船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很容易随水势颠簸移动,所以浮桥的搭建十分困难,尤其在长江这种世界排名前三,江面数百米宽,水深浪急的大江之上架桥更是难上加难。

但古人再次用自己的智慧证明了“世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谚语,在预先设计的工程图纸指导下,经过五天的紧张施工,一座长达半公里的浮桥出现在了石牌口附近的江面上。

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人造工程,也是数千年以来长江下游地区出现的第一座浮桥,它的出现填补了长江浮桥建设史上的空白,充分显示了最高领导赵匡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英明决策和广大宋军将士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攻坚精神,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笔伟大成就。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04 22:30:23 +0800 CST  
@西西西语 2015-05-30 21:45:25
你要知道宋朝是中国古代作战胜率最高的朝代,别忘了蒙古有多强,横扫亚欧大陆。
-----------------------------
多谢朋友关注本文!欢迎常来指教!首先说明,楼主并没有说宋朝是“战五渣”,这是管理员推荐时候改的名,一场误会。

“胜率说”是从网络上流传开来的,据统计说宋朝对外胜率至少在60%左右,不比汉唐明对外胜率差。

楼主对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一直持比较肯定的,特别是宋初的太祖太宗期间、神宗哲宗期间,以及南宋所谓中兴期间,但对“胜率论”这种说法,楼主还是持保留态度,即便数据属实,这种东西也并没有太多参考价值,因为宋朝对外作战缺乏几场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除了北宋晚期对西夏作战几乎将其亡国外,其他主动进攻的大型作战都没打到预期战略目标。

至于对蒙古的表现,谁都不能否认,南宋是抗拒蒙古时间最长的,足见其军队战斗力和顽强性,令人肃然起敬,朋友如果认真看本文,楼主绝无蔑视宋军战斗力的意思,还望耐下心来多读几章后再深入交流!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05 11:42:42 +0800 CST  
@吊喷 2015-05-30 21:56:26
楼主,我告诉你,为什么?中国人只会窝里斗,而且斗的有水平,有 哲学 。真正在事情上的功夫,只有两三层
-----------------------------
@bjpbjpbjpc 2015-05-31 09:00:51
那你看看,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个国家不存在窝里斗的,如果中国人只会窝里斗的话,今天中国广大的版图、众多的人口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告诉你,别装的自己什么都明白,别用攻击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种族来显示自己有多高明、见识有多广,不喜欢自己的国家可以走,可以去投奔那些你认为不“窝里斗”的国家,不喜欢自己的种族就没办法了,回家埋怨你的爹妈去好了,或者赶紧的重新投胎,但愿你下辈子能做一个不窝里斗的......
-----------------------------
字母兄太激动了,要说中国人“窝里斗”也有情可原,毕竟历史和现实中这种现象很多,只是这位喷兄说的太绝对了,中国人只会窝里斗的话,哪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生存到现在,一旦遇到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会得到真正体现。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05 17:12:24 +0800 CST  
@smalldawnt 2015-06-03 12:41:42
“崖山之后无中华”绝不是说宋亡后华夏文明就消失了!其本意是哀叹宋朝的灭亡,以宋喻明,哀叹南明政权的灭亡。以古喻今,在古诗中很常见。网络上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将其曲解为“中华文明的脊梁和精髓自宋朝灭亡后就不存在了”,真是严重曲解,断章取义!
百度百科上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个词条,大家可以进去看看。这句话的原型,出自钱谦益的《后秋兴之十三》: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
-----------------------------
兄台见解非凡,细看之后受益匪浅,因为楼主也是第一次彻底明白这句话的出处和真正内涵,感谢赐教!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楼主在本帖正文中似乎没有引用这句话的地方,不过确实有朋友在回帖中就这一话题进行过交流,楼主也进行了回应,当时的见解应该是“崖山之后无中华”之说如果解释为“中华文明的脊梁和精髓自宋朝灭亡后就不存在了”显然言过其实,是被后世文人一种夸张的解读,当然还没有意识到这根本是过度的阐述乃至误读。

兄台对“崖山之后无中华”的阐述很有推广意义,写宋朝势必会写到崖山之战,假设楼主真能坚持到最后的尾声,一定会借鉴兄弟此次论述,纠正一直以来对这句话的误读。楼主水平有限,类似不足之处必定不少,还望常来做客,不吝指教!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05 22:03:47 +0800 CST  
@小贩129 7709楼 2015-05-31 10:28:00
@低首神龙狄飞惊2014-06-2019:49:41

【更新】第十八章千古一策(下)

接到这份政治作业的人有二十多个,他们大多是饱学之士,一看皇帝如此重视,既要亲自出题,又要亲自阅卷,再看看题目的名称,都十分明白皇帝的用意,所以大家都格外积极主动,奋笔疾书,精雕细琢,甚至不惜加班加点,挑灯夜战,都希望自己的答卷能让皇帝满意,从而获得平步青云的机会。

很快,数十份试卷送到了柴荣这位命题者兼评卷
—————————————————
王朴,一代名臣,据说后周满朝文武赵匡胤喂唯敬重他一个,如果不是死的早,赵匡胤发动兵变恐怕得掂量一下。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06 09:46:44 +0800 CST  
@ld88730088 7710楼 2015-05-31 10:48:00
@低首神龙狄飞惊2014-06-2619:12:14.0

【更新】第二十一章围城打援(上)

李璟奋起反击,绝处逢生,反而为自己拼出了一条活路,这也证明了南唐还是有将领、有实力的,绝对不是人人可欺的软蛋,而王逵、钱俶两人的遭遇则告诉我们,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之类的不道义行为最好还是少干,就算要干也要先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

三路敌军,两路已退,被压迫地喘不过气来的李璟终于可以稍稍透口气,活动一下手
—————————————————
兄台高手!经查询史料,南唐时六合属江宁府,后周占领六合后的显德五年才隶扬州府,后来大部分时间属于南京市六合区,所以兄台说的是正确的,楼主糊涂≥﹏≤望兄台常来批评指教!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06 14:48:29 +0800 CST  
【正文】

工程完工后,曹彬命江州防御使陆万友率数千人马守卫浮桥,自己则继续率军东下,沿途所经之地,南唐军队望风披靡,各处守将非败则降,非降即逃,没有一个能制造一点障碍,宋军如入无人之境,十几天内接连攻克长江下游的铜陵、当涂、芜湖三大重镇,抵达了采石。

采石矶,又名牛渚矶,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为“长江三大矶”。

所谓“矶”其实就是江岸地貌深入到江流之中形成的突出部,采石矶位于今天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长江东岸,由牛渚山(又称翠螺山)西麓突兀于江中而形成,它扼江流要冲,南接著名米乡芜湖,北连南唐国都金陵,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唐朝的李白、白居易以及后来的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等历史文化名人都曾慕采石矶之名而来,到此一游,传说那位著名的诗仙李白就是在这里一边饮酒一边赋诗,最后因为醉酒想到水里捞月亮而不幸溺水身亡。

不过曹彬来到这里却没有观光揽胜的兴趣,更没有饮酒赋诗的情怀,他到这里是为了建造第二座正式浮桥,接应江北的数万宋军主力渡江,弟兄们在对岸已经等待很长时间了。

宋军选择采石矶作为主力渡江地点,是因为这里正是长江浮桥工程总设计师樊若水进行实地水文勘测的地点,而樊若水选择这里也绝非偶然,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考虑。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06 19:30:57 +0800 CST  
【正文】

前文讲过北方进攻江南有两条路线,一条是自西向东,顺流而下,另一条是自北向南,跨江横渡。如果选择后一条路线(自北南向)的话,跨江横渡的地点又有两处选择,这两处渡口恰好分别位于金陵的上下游,位于下游的是瓜洲渡,位于上游的就是采石渡,北方军队进攻金陵无不由此两处渡江,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这两处渡口之所以成为“惟二选择”,得益于他们独特的天然地理优势。

瓜洲渡位于金陵下游的长江北岸,它的北面是扬州,南岸则是镇江(古称京口),两者都是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分别扼守金陵的东北和东南门户。

采石渡位于金陵下游的长江南岸,它的北岸是安徽和县,南岸则是安徽马鞍山,两者均紧邻长江,分别扼守金陵的西北和西南门户。

可以说,这两处渡口恰好分别把守着金陵的四扇大门,北方军队一旦夺取这两处渡口基本上就可以关门打狗,宣告江南政权覆灭了。

从历次战争情况来看,北方进攻南方多取采石渡(有顺流之势),而南方进取北方则多经瓜洲渡(地势更为平坦),但无论如何这两处渡口对南方政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自然也就成为他们重点布防的战略要地,历代政权无不派重兵把守,南唐也不例外。

可问题在于,将领和士兵的素质不行,渡口再险也守不住,人再多也是白费,当曹彬率领数千军队挟所向披靡之威向采石发动进攻时,南唐守军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就纷纷缴械投降,马步军副都部署杨牧、都监蔡震也乖乖做了宋军俘虏,足见“险可恃而不可恃”,“兵在精而不在多”是多么靠谱的论断。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06 20:03:08 +0800 CST  
【正文】

抢占采石后,曹彬再次充当施工现场项目经理,准备在采石渡口再造一座浮桥。

当宋军在采石搭建浮桥的消息传到金陵时,李煜的第一反应不是震惊和担忧,而是极度的不可思议:宋军这不是在开玩笑吧?以为建浮桥像盖房子那么简单?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李煜召首席亲信、鹰派领袖张洎前来询问意见。

这位张洎除了坚决主张抵抗宋军侵略外,倒也是一位博学多识,熟通经史的人才,他拍着胸脯以自己的渊博学识向领导打了包票:

“有史以来,臣从没听说过在长江上架浮桥这种事,宋军绝对不可能成功!”

“嗯,我看他们此举也是如同儿戏!”李煜赞赏地点点头。

君臣二人就这样彻底放心,在他们看来,在长江上架浮桥既然是前无古人的事情,也必定是后无来者的记录,无人可以打破,但他们似乎并不懂事在人为的道理,也不知道所谓的记录就是让人给打破的,所以他们的“放心”仅仅维持了三天。

三天后,当浮桥搭成,长江天堑变通途,北岸数万宋军主力如履平地,谈笑之间跨越长江时,南唐灭亡的命运已经无法挽回。

并未掌握现代路桥建筑技术的宋军只用三天就在长江上架起第二座浮桥,效率之高,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这其中蕴含着古人无穷的智慧,而秘密就隐藏在石牌口的浮桥中。

既然是用大船浮在水面作为基座,搭建的浮桥毫无疑问就是可以移动的,所以宋军在采石渡搭建浮桥时,并不是从头开始,重复一遍在石牌口架浮桥的全过程,而是让石牌口搭好的现成浮桥沿江漂流到采石矶,再进行适当调整和组装。

这种方式很像现代工业工程中模块化生产模式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大大减轻了浮桥建设的工程量,大幅压缩了工程期限,堪称建筑工程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革新。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06 21:10:59 +0800 CST  
@元芳你怎么看88 7795楼 2015-06-05 15:44:00
曹彬潘美钩心斗角?俄咋没听说过?楼主讲了吗?求赐教。
—————————————————
楼主知识有限,对元芳大人和cg4兄弟的问题真是说不清楚。曹彬和潘美应该是宋初第二代将领中的佼佼者,均列北宋四大名将,两个都是赵匡胤发掘提拔的将帅,在太宗朝仍受重用,到雍熙北伐两个分别是东西两路最高统帅,至少楼主在现有掌握资料中没有发现两人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记载,其他朋有不妨分享一下。
楼主 低首神龙狄飞惊  发布于 2015-06-07 13:15:55 +0800 CST  

楼主:低首神龙狄飞惊

字数:929910

发表时间:2014-05-28 20: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7 09:54:34 +0800 CST

评论数:121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