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悠多年的“叶剑英参加元帅授衔仪式”――真实的历史往往被真实的虚构所

楼上,罗荣桓红军时期最高职务是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粟裕最高职务是红七军团参谋长。不知你所论从何而来。
楼主 张雄文1  发布于 2008-10-03 10:46:52 +0800 CST  
从粟裕与罗荣桓的资历比较看粟裕曾是元帅人选


张雄文


从“资(资历)”来看,粟裕与授衔元帅的罗荣桓不相上下,某些方面还稍强。粟裕生于1907年8月,比1902年11月出生的罗荣桓小5岁。一般而言,年龄稍大的往往能比稍小的人容易积累“资历”一些。显然,罗荣桓本来有这个条件。
1923年,21岁的罗荣桓在长沙参加各界悼念死难者和反日、抵制日货活动。16岁的粟裕也在会同参加学生抗议军阀部队欺压群众的罢课,与同学一起智斗“痞子兵”。
1924年,罗荣桓在青岛读书,没有其他活动记载。粟裕则在常德参加爱国反帝、抵制洋货等活动。

1925年,罗荣桓与他人组织青岛大学罢课,募集资金支援青岛日本纱厂工人罢工斗争,并受青岛学联委托,到北京进行宣传活动。粟裕在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读书,参加校内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领导的读书会活动和学生运动。上海“五卅惨案”以后,他还参加常德各界声援上海工人的游行示威等活动。
1926年,罗荣桓到广州报考中山大学工学院,未被录取。后回湖南衡山,参加了当地农民运动。粟裕则参加了为支援桃源第二女子师范罢课而引起的学潮。后又参加支援北伐和工农革命运动的学生运动。11月还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比罗荣桓要早一点。
1927年,在人民军队创建阶段,他们两人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最早的两大起义: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军队职务的起点均为连党代表(政治指导员)。罗荣桓于4月到武汉中山大学理学院就读,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了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秋收起义。9月29日起义部队余部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改编后,罗荣桓任特务连党代表。粟裕于5月参加常德各界声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罪行的斗争,被国民党当局通缉,逃到武昌,参加中共领导的叶挺部国民革命军第24师教导队,任学员班长。6月,转为中共党员,与罗荣桓相差无几。参加了8月1日周恩来领导的南昌起义。10月下旬起义部队余部在江西大庚整编,粟裕被任命为步兵五连政治指导员。11月上旬改任第五纵队第二支队二连指导员。值得指出的是,罗荣桓参加的秋收起义,尽管晚于南昌起义,但因为是毛泽东亲自领导的,对罗荣桓而言,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这是罗荣桓深受毛泽东信任与不断提拔的重要原因之一。
1928年,罗荣桓于年初任3营9连、8连党代表。4月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第11师第31团3营党代表。粟裕于1月还参加了朱德领导的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5连党代表。6月,调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第28团3连连长,开始担任军事主官职务。

1929年,罗荣桓于3月任9支队(3营编成)党代表。12月28日,参加了中共红4军第9次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前委委员。这次大会,毛泽东重新取得红四军前委书记的职务。罗荣桓以秋收起义的“老人马”资格,被毛泽东推荐进入了红4军的前委,成为一段重要资历。粟裕于4月初任红4军第1纵队第1支队第3大队政委。6月上旬,调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第二支队党代表,与罗荣桓的9支队党代表职务平级(支队相当于团)。12月又任红4军特务支队政委,并且参加了红4军两次重要的代表大会:中共红4军第7次与第9次代表大会,比只参加了9次代表大会的罗荣桓多一次。
1930年,罗荣桓于1月调任2纵队党代表,开始担任师级干部。6月红1军团成立后,罗荣桓任红1军团下属的红4军代理政治委员。8月23日红1方面军成立,罗荣桓正式担任红4军军委书记、政治委员。粟裕在红1军团成立后,任整编后的红12军第5支队队长。12月担任红12军65师师长,月底改任64师师长。
1931年,罗荣桓于8月被免去军委书记职务,由林彪接任。粟裕则于6月因64师改为红4军第13师,而改属红4军,仍任师长。11月调任红4军参谋长,与罗荣桓短期共事。
1932年,罗荣桓于3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担任红1军团(兼东路军)政治部主任。粟裕于12月担任红1军团教导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33年,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于1月下旬迁到中央革命根据地。2月上旬,为清除毛泽东在中央根据地的影响,开展了反“罗明路线”的斗争。深受毛泽东信任的罗荣桓也于4月14日被调离主力部队,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司令员为陈毅),后又调任总政治部任巡视员、动员部长等职。粟裕于2月担任红11军参谋长。10月—11月,担任红7军团参谋长。
1934年,罗荣桓担任于9月21日新组成的红8军团政治部主任,接着参加长征。12月13日,红8军团因战斗减员而撤销,罗荣桓调任总政治部巡视员。粟裕则于7月初担任由红7军团改称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转战于皖赣边区。11月下旬,粟裕调任红10军团参谋长。在此阶段,罗荣桓与粟裕的军事职务再次平级,均为军团政治部主任(参谋长)。
1935年,遵义会议后重新掌握军权的毛泽东,于9月10日任命罗荣桓担任红1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罗荣桓开始从巡视员一类闲职重新起步。粟裕则因为远离中央,职务开始停滞不前。红10军团主力失败后,粟裕将余部组建成挺进师,并被任命为师长。10月,兼任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员。开始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独立创建了浙西南根据地。
粟裕在红七军团、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及浙南挺进师(三年游击战争)工作期间,由于对左倾错误指导下的种种作法不满和抵制,与有的领导人在工作上产生了分歧,有过多次挨整的经历。陈毅于1948年4月25日他在华东野战军高干会议上说:粟裕“是多年受委屈的,是提拔得最慢的一个。他受过人家的打击,决不会打击人家”。显然,这是粟裕红军时期职务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如此,从红军时期的经历看,罗荣桓与粟裕的履历基本相似。如果罗荣桓能被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那么粟裕自然也能享受这一崇高的称号。然而粟裕因为后来只授大将军衔,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人物解释词条上便降格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37年,长征后的罗荣桓于7月10日担任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8月25日,担任八路军第115师政训处主任,后改为政治部主任。粟裕于10月担任挺进师改编的“国民革命军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司令员。
1938年,罗荣桓于3月开始担任115师政治委员,开始了职务上的一个大跨越。115师是红1方面军为主改编的,师政委实际上相当于原来的红1方面军政委,这一职务在红军时期是由毛泽东或周恩来担任的。显然,此时罗荣桓的大幅度升职,毛泽东的信任是主要原因。粟裕则无此便利条件,于同年3月仅被任命为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后任代司令员。
1939年,罗荣桓于8月担任山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书记朱瑞)。粟裕于8月担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指挥为陈毅)。1940年又担任江北指挥部副指挥。
1941年,朱瑞、罗荣桓、黎玉、陈光于8月组成山东分局,朱瑞为书记。同时,组织新的山东军政委员会,罗荣桓、黎玉、陈光、肖华、陈士榘、罗舜初、江华7人为委员,罗荣桓为书记。罗荣桓开始指挥115师(实为一个旅)与山东纵队。粟裕于2月担任新四军第1师师长。4月20日兼任苏中军区司令员。10月,粟裕开始指挥新四军第1师与新四军第6师第18旅。苏中管辖范围向北扩大到盐城,向南扩大到江南京沪铁路以北的镇(江)丹(阳)武(进)地区以及苏南的苏常太、澄锡虞地区。
1942年,罗荣桓于1月开始统一指挥全山东部队(包括山东军区)。粟裕则于3月开始统一指挥第1师、第6师部队。11月中旬担任苏中区党委书记。
1943年,罗荣桓于3月12日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5师政治委员、代师长。8月,毛泽东又将山东分局书记朱瑞调回延安,由罗荣桓接任其职。罗荣桓在毛泽东逐步将其头上的老资格朱瑞、徐向前等调离的情况下,正式成为整个山东根据地的一把手。粟裕则直到1944年10月,才担任苏浙军区司令员,统一指挥苏南、浙西、浙东部队。
从1939年到1943年的短短几年内,罗荣桓从一个实际只指挥一个旅(陈光343旅)的师政委,成为山东根据地的一把手,其实质是毛泽东以罗荣桓的名义逐渐统一了山东比较复杂的军政山头。在黎玉、朱瑞、徐向前等人开创了根据地后,罗荣桓顺利接管而已。在独创性开辟根据地方面,罗荣桓不能与粟裕的苏中根据地相比。

1945年,罗荣桓于6月被中共七大选为中央委员。10月31日就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政治委员。12月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粟裕于4月代表华中局领导苏南、浙西、浙东三个区党委的工作。6月被中共七大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0月29日,因谦让张鼎丞,被中共中央任命为华中军区(与山东、东北军区平级)副司令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军职上再次开始与罗荣桓平级。
1946年,罗荣桓先在大连治病,而于7月转赴莫斯科治疗,做了一侧肾脏切除手术。期间于6月仍毛泽东被任命为东北局三个副书记之一。粟裕于9月被任命为合并后的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副司令员。10月,被中共中央明令负责合并后的野战军的战役指挥,实际担负起司令员的军事责任。
1947年,罗荣桓经过1年的病休,于6月从苏联回国。也就是说,罗荣桓没有参加解放战争第一年最艰苦、最关键的战争阶段。这是与始终处在战争第一线的粟裕不能比拟的。粟裕于1月下旬担任正式组建的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继续负责战役指挥。11月至次年4月,陈毅离开华野总部,粟裕开始独立主持陈粟大军工作,并一度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部队、1纵、10纵、11纵、12纵等部队作战。
1948年,东北军区和野战军分开后,罗荣桓于8月担任东北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兼野战军政治委员。粟裕于5月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职务与实际指挥权限上超过了罗荣桓。但因粟裕谦让陈毅,中央保留了陈毅司令员兼政委的名义,粟裕被任命为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实际责任依然超过罗荣桓。11月,粟裕兼任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
1949年,罗荣桓于1月兼任平津战役总前委委员。4月11日第四野战军部队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出发南下,他因病留天津治疗,随后到达北平,从此离开了战场。6月,罗荣桓担任华中局第二书记兼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实际未到职)。9月21日,罗荣桓任第四野战军代表团团长,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并担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粟裕于1月收到中央军委电示,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陈毅不在三野期间,粟裕仍为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并兼前敌委员会书记。此后,粟裕一直主持第三野战军前委暨华东军区工作(华东军区及三野指挥机构设在南京,名义司令员陈毅在上海主持市政府工作)。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粟裕担任第三野战军代表团团长,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同时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值得指出的是,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由如下人员组成: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贺龙、刘伯承、陈毅、林彪、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高岗、粟裕、张云逸、邓小平、李先念、饶漱石、邓子恢、习仲勋、罗瑞卿、萨镇冰、张治中、傅作义、蔡廷锴、龙云、刘斐。粟裕排名位置靠前,列第15位,而罗荣桓不是军委委员。

1950年,罗荣桓于4月担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粟裕被任命为攻台战役总指挥,准备攻打台湾以及解放沿海岛屿,剪除台湾外翼。7月,又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12月因病到苏联疗养。
1951年,粟裕于9月从苏联回国后,被任命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副总参谋长(因总参谋长徐向前未到职,粟裕实为第一副总参谋长),与罗荣桓的级别依然差别不大。
1952年,全军开始干部评级工作,正式建立了军队干部的等级制度。并开始着手研究军衔制的具体事宜。此时起,元帅、大将人选自然已开始考虑。在人选既定的情况下,为使职务与军衔相匹配,罗荣桓于1954年6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9月29日又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从而于1955年9月顺理成章授衔为元帅。正如王树声1949年5月至1954年1月期间仅为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因中央决定授他大将,突击提拔他为总军械部部长,以使其职位与大将军衔相符一样。因此,当罗荣桓得知中共中央准备提名授予他元帅军衔时,立即给党中央和毛泽东写信,说明自己参加革命较晚,对革命贡献不大,恳切地请求不要授给他这样高的军衔。在华东野战军的实际指挥者、战功赫赫的粟裕未能授衔的前提下,资历与之相当,解放战争又病休一年,以政治工作为主的罗荣桓,在“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元帅授衔条件面前,有所考虑是正常的。
因此,从资历看,如果罗荣桓没有问题,那么粟裕应该也是合适的。2000年8月31日下午2:30,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张光彩、唐义路在人民日报网络版强国论坛,与网友畅谈粟裕时说:“为什么他(粟裕)没有被评为元帅,是因为红军时期参加南昌起义的时候,他是个班长,职务相对比较低,与十大元帅相比资历稍浅。他虽然没有评上元帅,但他是我军的常胜将军,是大将之首,深得全军和全国人民的敬仰和爱戴。”(《粟裕研究资讯》,2004年第四期,第32页。)显然,这个说法有不确切的地方。以资历论,林彪也仅为南昌起义基层干部的连长,而罗荣桓在一个月后的9月9日参加秋收起义,9月29日担任连党代表时,粟裕也于10月担任连指导员了。
楼主 张雄文1  发布于 2008-10-03 11:34:02 +0800 CST  
不能说从级别上讲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就红一军团比政治部主任低,但就位置的重要性而言,前者是一定不如后者的!
----------------

级别一样,你就说主力,呵呵,那老彭的一野能和林总的四野比,能和粟的三野比?贵州省长级别和广东省长不一样?

你就像补锅的,哪里出漏洞,你就哪里补。
楼主 张雄文1  发布于 2008-10-03 11:36:57 +0800 CST  

楼主:张雄文1

字数:14129

发表时间:2008-02-05 11: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7:49 +0800 CST

评论数:2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