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英雄传说 第一部:英雄的黎明

第三章 血战!参合陂

昔日小弟北魏势力做大,不断背盟、扰边,传奇皇帝慕容垂坐不住了。此时他年事已高,又患重病,不宜再率军亲征,便命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等率军八万攻魏,并以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等率一万八千骑兵为后援。慕容宝是法定继承人,慕容农战功赫赫,慕容麟长于智谋,黄金一代慕容德自不必说,慕容绍则为太原王慕容恪的后代。后燕此次出征可谓倾尽国中精锐。
“我反对!”出征之前,大臣高湖极力劝谏,主旨如下:
1、扣使者求马的的事情,实是我方理亏。
2、拓跋珪有勇有谋有运气,魏国兵强马壮,不可轻视。
3、太子年轻气盛,领兵出征一旦不测,损失将极惨重。

和历史上诸多类似故事的结果一样,骄傲自满的皇帝听不进诤诤谏言,并将此聒噪之徒就地免职。高湖就此于主流记载中消失,直至后辈风生水起。此人姓高名欢,北齐神武帝。
所谓人类历史的经验教训,就是人类未从历史中吸取过任何经验教训。淝水之战前夕,慕容垂对苻坚刚愎自用、盲目乐观的人性弱点洞若观火,并合理利用时势复国成功。然而当其自身处于历史漩涡中心,又不自知地变成另一个苻坚,另一名注定失败的悲剧英雄。
楼主 zhtflyfox  发布于 2016-04-05 19:23:36 +0800 CST  
拓跋珪年轻有为,此时还能虚怀若谷的采纳各方建议。听从重臣张兗之言,避其锋芒、骄其心志,带上百姓士兵牲口举国西迁。燕军一路前行,深入敌境,行进至五原(今内蒙古包头),收割完当地庄稼后,再至黄河岸边,准备造船渡河,与对岸的魏军决战。当时的天气比世道还不靠谱,燕军这边突然刮起八级以上大风,几十艘战船无端端被刮向对岸,白白便宜了敌人。
战争不能光靠天吃饭,拓跋珪主动发起心理攻击。抓获燕国使者,让他们冲着河对岸狂喊:“慕容垂老儿,已经不在人世,你们为何不早点回家去!”慕容垂年迈多病,此言直逼燕人内心最脆弱的痛处,顿时军心哗然。
兵戈未交、连赢两阵,拓跋珪抓紧时机,亲自排兵布阵,令将领分散于各据点要津,转眼间将燕军置于一张庞大的包围网之中,誓要将慕容宝一干人等困死方休。燕军中有术士靳安,对未来“略懂一点”,奉劝慕容宝天时不利、宜速返回,不听。靳安退下后,向同伴们哀鸣:“我等即将弃尸荒野,不得归国!”
楼主 zhtflyfox  发布于 2016-04-05 19:24:41 +0800 CST  
两军如此对峙了几十天,燕方人心愈发散乱。话说慕容麟自幼品行不端,曾有陷害父亲慕容垂的恶劣前科,后来全凭有些许军功计谋,重得重用。此次征伐魏国,心怀不轨,实在乐见慕容宝栽个大跟头。谣言无脚而走、无翼而飞,惹得慕容麟野心膨胀,更令其属下蠢蠢欲动,只待趁机干一票大的。谁知保密工作没做好,被慕容宝知晓个七七八八。历史第N次上演继承者们的故事,太子和藩王各怀鬼胎,互相猜疑。慕容宝一度忘记自己出征前的豪言壮语,只想快些将战船焚毁,轻装回国。
当时的天气,就是这么任性。刚到十一月份,黄河上空突然刮起寒冷的暴风,一夜之间满是坚固冰河。代地的精骑早已按捺不住驰骋的渴望,异常舒服地踏冰前行,顺利突破燕军完全不设防的防线。慕容宝来不及烧船,只得率领残兵犬奔豕突,有多远逃多远。过河之后,拓跋珪再次施展闪电绝技,甩下全部辎重,只带精兵两万急追燕军。
前方不远,便为参合陂,接近燕魏边境,有山有水。拓跋珪的出生之地,慕容宝的亡命归宿。双方或升扬或堕落的宿命,终于此处交相融合。
楼主 zhtflyfox  发布于 2016-04-05 19:25:26 +0800 CST  
天气又来捣乱。黑云压顶,狂风吹得燕军将士更加狼狈不堪。军中有高僧支昙猛,向慕容宝善意劝谏:“大风迅疾,此乃魏兵将至的征兆,应当派兵防守。”慕容宝却认为魏军尚远,哈哈大笑。支昙猛再三警告,被别有用心的慕容麟怒骂:“以太子神武、燕军壮大,足以横行漠北,魏军怎敢远来!你这妖僧妖言惑众,当斩以定军心!”支昙猛大哭回应:“苻坚以百万大军,尚且于淝水惨败,正因他恃众轻敌、不信天道!”诸将之中以慕容德资历最老,深知支昙猛所言甚是,也提醒慕容宝小心为上。
此时慕容宝脑子里想的,除了尽快逃回邺城,便是如何处置慕容麟这个烫手山芋。自以为是的做出“一举两得”的决定,命令慕容麟率领骑兵三万,远离大本营前去巡防。慕容麟没有皇帝命,偏有皇帝病,不肯干脏活累活,只在燕营外围骑马打猎,根本不在乎军情紧急。慕容宝始终不信任慕容麟,再派出小队骑兵侦察魏兵,不料这班人马更加不堪,未至魏营便解下马鞍呼呼大睡。
死神悄然而至,无备之人即将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楼主 zhtflyfox  发布于 2016-04-05 19:26:13 +0800 CST  
拓跋珪为当世“闪电战”高手,魏军没几日便来到参合陂西侧,此时燕军正于东侧河水边扎营。他令将士立刻下马,改为静默行军,悄无声息直入燕营。魏兵如天神下凡,惊醒诸多疲惫困顿的燕人,全军至此完全混乱,再无半分战意。
经历血腥杀戮之后,拓跋珪得到这样一份战役报告:燕军渡河,踩死溺死者数万;过河之后,四五万逃兵又被截击得只剩五千人;慕容宝一人一马逃离战场;慕容绍阵亡,数千燕国文武被擒;获得数以万计的兵资。战果惊人!
拓跋珪原本打算留下一些有才的燕臣,再将其余人物送还,以示宽大之心。这时却有人出馊主意:“燕国人多势众,今天倾国而来,我们幸而取胜。不如把他们都杀了,燕国空虚便更易攻取。放虎归山,后患无穷!”拓跋珪一时心动,下令将所有燕军俘虏就地坑杀。继白起、项羽之后,中国历史又一血泪“巨坑”诞生。赤水河边白骨成堆,说不尽的惨酷悲哀。
楼主 zhtflyfox  发布于 2016-04-05 19:27:13 +0800 CST  
慕容宝狼狈回国,感到无尽耻辱,强烈请求再次伐魏。慕容德亦提出建议:“魏人以参合陂大捷,有轻视太子之心,陛下您应该亲征打服他们,不然必为后患。”老迈的慕容垂自不甘心如此惨败,做好留守安排后,准备来年再次大举征魏。
第二年,后燕的复仇之旅开启。慕容垂秘密发兵,凿山通道,出其不意地直指北魏重镇云中。当时,中山的燕兵新败,颇有忌惮魏兵之心,但来自慕容老家的龙城兵特别勇猛争先。燕军突袭斩获甚多,并击毙魏国重臣拓跋虔。拓跋珪此时正在云中,闻讯大惊,不知所措。
然而,这只是常胜将军慕容垂的回光返照。当燕军路过参合陂故地之时,去年被杀的将士尸体依然堆积如山,四周弥漫着久飘不散的血腥气息。慕容垂缓缓停步下马,亲自为千万燕国冤魂设祭,全军恸哭之声震撼山谷。老皇帝感觉既惭愧又愤怒,终于吐血而亡。燕军秘不发丧,拓跋珪再次死里逃生。
楼主 zhtflyfox  发布于 2016-04-05 19:28:11 +0800 CST  
草包慕容宝回国登基后,并未发愤图强,反而宫斗连连,令举国上下大失所望。后来经过一系列惨烈的攻防战役,相继丢掉中山、邺城、信都等重镇,慕容家族在华北再也待不下去,只得龟缩回老家龙城继续玩内讧,慕容宝、慕容麟、慕容农等相继殒命。慕容德则趁乱拥兵南下,依靠青州的资源建立南燕,独霸一方,后代为刘裕屠灭。
雄霸东北百余年、纵横中原几十载的鲜卑慕容,就此彻底谢幕。

慕容亡、拓跋兴,北魏王国强势入主华北,威慑到西北的后秦、诸凉、胡夏等诸多实力政权。还有更多丰功伟绩,等待真命天子拓跋珪去亲手缔造。

下集预告:建基平城(拓跋珪大结局)
楼主 zhtflyfox  发布于 2016-04-05 19:30:13 +0800 CST  
第四章 建基平城

北魏和后秦的争端,起源于一次不成功的求婚。拓跋珪曾送一千匹良马向后秦请婚,姚兴知其已立王后,便拒绝婚事并扣留使者贺狄干。年轻气盛的拓跋珪挂不住面子,先后进攻高平(今甘肃固原)、河东(今山西西南),一系列军事行动震动长安。秦将姚平据柴壁城固守(今山西襄汾县西南),北魏大军将城池重重包围。惨烈的柴壁之战就此打响。
姚兴迅速自领精兵营救姚平,不过北魏加强包围圈,秦军到后很久才开始正式进攻。拓跋珪事先已分兵各据险要,不让秦军接近柴壁。姚兴打算在汾水上游放下木材,冲毁北魏浮桥,木材却皆为魏军截取,拿去烧柴。城内秦军弹尽粮绝,试图夜间突围。姚兴、姚平远隔相望、互相鼓舞,士兵点起烽火和擂鼓响应,但始终不能冲破魏军包围。姚平走投无路,只得率众投水自杀,拓跋珪派人潜水捕捉,俘获甚多。姚兴远望城中军队束被一举歼灭,自己却无力支援,全军恸哭,声震山谷。姚兴数次遣使者求和,都被拒绝。只因柔然部突袭北方,拓跋珪才肯撤兵。
楼主 zhtflyfox  发布于 2016-04-06 21:45:50 +0800 CST  
后秦经此一役,元气大伤。此后虽再未与北魏有激烈战争,但国力日弱,终于被刘裕灭国。而赫连勃勃黄雀在后、摘了长安的桃子,直至赫连后代被拓跋后代所亡,此乃后话。
魏秦之争的焦点人物——贺狄干,结局也略显悲催。贺狄干长期被囚于长安,却因此多读书史,精通儒家经典,举止风流,活脱脱一名汉人儒生。后来回到北魏,拓跋珪注意到他的言行和衣着,像极了被汉化至深的姚氏,认为其仰慕敌国文化,大怒而杀之。
北魏的元勋和臣子们逐渐认识到,他们的少年天子,开始有了真正的君主威严,伴君终将伴虎。
楼主 zhtflyfox  发布于 2016-04-06 21:46:57 +0800 CST  
自觉功业足够显赫,拓跋珪不再谦虚客气,顺天应人当上皇帝。随着北魏版图逐渐南移, 建立新国都成为新皇帝的当务之急,最终他选定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按拓跋珪最初的设想,新都平城的模板是洛阳、长安、邺城,自是向历代伟大王朝致敬。自公元398年起开始营造数年,令有建筑专长的莫题为总监制,光建筑材料就达到数百万根。
当时平城分皇城、外城、郭城,“其郭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京畿范围东至代郡(河北蔚县暖泉镇西),西及善无(右玉县南古城村),南及阴馆(朔县东南夏官村),北尽参合(阳高县东北)。其外又设四方四维,置八部帅统兵镇守。历经六帝百年,皆进行不同程度的改扩建。北魏佛教鼎盛,平城内寺庙上百所、僧尼三千余,除“冠于一世”的云冈外,尚有“天下第一”的永宁寺、“京华壮观”的天宫寺等。直至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夕,平城都是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超一流的世界性大都市。
楼主 zhtflyfox  发布于 2016-04-06 21:47:54 +0800 CST  
平城的首席设计师莫题,史名不著,却也是个悲剧人物。前述窟咄之乱中,莫题曾投奔敌阵,赠箭给窟咄,并轻蔑地表示:“(拓跋珪)三岁小儿,哪能堪得重任!”拓跋珪一直隐忍不发。多年之后,有人告发莫题言行不敬,皇帝便赐给他一枝箭,并冷笑道:“三岁小儿,可堪重任吗?”莫题父子拿箭对泣,同赴刑场。
在壮丽的国都平城背后,将有越来越多的莫题不自安。
楼主 zhtflyfox  发布于 2016-04-06 21:48:49 +0800 CST  
拓跋珪入主中原后,北方不少人才慕名来北魏仕官,清河崔氏便是重要的一支。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北魏初年的代表人物,是崔逞和崔宏崔浩父子。

崔逞,字叔祖,清河东武城人(今德州武城),曹魏名臣崔琰的六世孙,历仕前燕、前秦、后燕、翟魏、北魏。张兗曾在拓跋珪面前极力称美崔逞,所受礼遇亦十分厚重,被授予尚书、御史中丞等重要职位。
楼主 zhtflyfox  发布于 2016-04-06 21:50:41 +0800 CST  
攻打中山时,北魏军队乏粮,崔逞引用诗经建议采摘桑椹代替粮食(“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敏感的拓跋珪认为崔逞将其比作“飞鸮”,暗讽拓跋氏以北方蛮族的身份侵犯中原,但当时碍于军情危急,亦不得不采纳。不料崔逞又多嘴:“可以让士兵自己及时去采摘,过了季节桑椹全都会坠落。”小心眼的皇帝终于忍不住,大怒道:“贼人尚未平定,士兵怎么能放下盔甲武器去山林里采摘桑椹呢?你这是说的什么话!”由于中山城久攻不下,未立刻治崔逞的罪。
后秦进攻东晋襄阳,晋将郗恢写信向北魏借兵求援,拓跋珪便要求崔逞和张兗草拟答信。郗恢信中以“贤兄虎步中原”称呼形容拓跋珪,拓跋珪认为违反君臣之礼,命令二人用词贬抑东晋皇帝。但二人最终给出的用词是更尊敬的“贵主”,惹得皇帝大发雷霆:“叫你们回信时贬低他们的君主,结果却用‘贵主’,哪里比得上用‘贤兄’!”爆发出对崔逞累积多年的不满,终于将其赐死。
东晋桓玄之乱爆发后,不少人才被迫逃离南方。开始打算投靠北魏,之后却分成两批,分别逃去后秦及南燕。求贤若渴的拓跋珪空欢喜一场,经调查后才得知,他们是因崔逞被杀而不敢来。拓跋珪十分后悔,日后对士人犯错更加宽容。
楼主 zhtflyfox  发布于 2016-04-06 21:52:02 +0800 CST  
崔宏,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人,少号冀州神童。得拓跋珪礼遇,与张兗执掌机要、草创典章,国号为“魏”的始作俑者。拓跋珪去世后,又辅佐明元帝拓跋嗣。善于书法,时人引为摹本,有“崔卢”之称(范阳卢氏)。
崔宏有子崔浩,字伯渊,小名桃简,和范阳卢玄是表兄弟,连姻皆士族。长相如美貌妇人,自比张良,历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官高至司徒,是太武帝拓跋焘最重要的谋臣。拓跋珪后期治下严峻,朝廷官员多因小过失而被治罪,多数人逃避在外,唯有崔浩勤于职守,照常工作。得到皇帝赏识,赐予御粥。
崔氏父子在道武帝朝勤恳谨慎,没成为拓跋珪的刀下鬼。而崔浩本人,终未逃过太武帝时的国史大案,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楼主 zhtflyfox  发布于 2016-04-06 21:53:16 +0800 CST  
晚期的拓跋珪十分矛盾:少年时好运不断,年纪轻轻即创下雄伟基业;以异族身份入主中原,猜忌但不得不重用汉人儒生;反对过度汉化,却又服用魏晋代表物事寒食散,性格愈发颠倒暴戾。去世前两年间,先后诛杀司空庾岳、北部大人贺狄干兄弟及高邑公莫题父子。兄弟拓跋仪自疑逃亡,也难逃被赐死的宿命。臣子人人自危,朝政陷入半瘫痪状态。
北魏初期奉行“子贵母死”制度,拓跋珪为太子拓跋嗣顺利继位,不惜杀死其生母。不料拓跋嗣为人至孝,受不了这种残忍的制度,居然逃离都城,父皇拿他没有办法。
楼主 zhtflyfox  发布于 2016-04-06 21:55:03 +0800 CST  
拓跋珪英雄难过美人关,垂涎姨妈贺夫人的美色(!),强抢过来,生下少子拓跋绍。某日贺夫人犯了过失,拓跋珪将其幽于禁宫之中,准备处死。贺氏秘密向拓跋绍求救,年仅十六岁的拓跋绍与宫中守兵及宦官串通,当晚带人翻墙入宫,刺杀亲父,临时没找到武器的皇帝一命呜呼,死时不满四十岁。
逃亡在外的太子拓跋嗣立刻赶回都城,拨乱反正,即位为明元帝,其位于雄才大略的道武帝与太武帝之间,成为北魏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好运皇帝拓跋珪,就这样结束他辉煌而短暂的一生。然而,此时定都平城的北魏帝国,疆域广阔、人才济济,统一北方的开弓之箭,再无回头之路。

下集预告:新星
楼主 zhtflyfox  发布于 2016-04-06 21:57:03 +0800 CST  
第五章 新星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此为辛弃疾著名的《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寄奴即是刘裕,东晋、南北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宋开国皇帝。
据周一良先生考证,刘裕小名中的“奴”来自于“阿奴”一词,是表示亲昵之意的第二人称代词,多用于长辈称呼晚辈。父亲起这样的小名,只是希望小寄奴能有好身体,健康成长。不料刘裕长大之后,所获成就远超乃父预期。
楼主 zhtflyfox  发布于 2016-04-07 21:11:19 +0800 CST  
刘裕家族早年随晋室南渡,长居京口(今江苏镇江),自称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后代。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渊尚且尊奉懦弱无能的刘禅为祖先,刘裕这个刘汉皇室远亲身份,在东晋末年实在无甚用处。而在王谢当道的门阀世家主流之下,刘裕的拼爹更是完败,一切只能靠自己靠乡亲。
刘裕生下后母亲即亡,父刘翘一度打算抛弃他,只因同乡刘怀敬之母愿意帮助哺乳,才得以存活。称帝后的刘裕不敢忘哺育大恩,特别优待资质平庸的刘怀敬。
刘裕早年曾以卖草鞋为生(和刘备是同样的工种),又经常赌博、倾尽家财,不修品行而被多数乡亲鄙视。某日偶遇名士王谧,却得另眼相看,连声称赞道:“你应当会成为一代英雄!”得琅琊王氏重要人物这般点评,在当时可算是莫大的荣耀。
两晋名士爱好清淡,夸张吹捧的言论不可胜数。刘裕的英雄之命,不是凭王谧一张嘴信口雌黄便能兑现的。时势造英雄,让我们先将时针倒转,回顾一下淝水之战后东晋政局大势的变迁。
楼主 zhtflyfox  发布于 2016-04-07 21:22:46 +0800 CST  
司马曜,字昌明,东晋孝武皇帝。任上取得淝水大捷,功勋仅次于开国武帝司马炎灭吴统一,本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辉煌篇章。然而,高居龙椅、俯视众生的他,一点也不开心。
原来司马皇帝代代相传,背后却始终由大门阀世家坐庄,现今不过是由王、庾改成桓、谢而已。自己的父亲、简文帝司马昱,终其一生都活在期待“遗臭万年”的大权臣桓温的阴影之下。如今谢安把持朝政,谢玄一战扬名,谢氏一门公侯,俨然便为另一批王敦、桓温。干上皇帝这个特殊工种,最怕的正是此番“如鲠在喉”的感觉。
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颖川庾氏、谯郡桓氏真的不一样,谢安谦虚的过分,巴不得自己马上就去领退休金。司马曜看准谢氏是“软柿子”,死抓狠打。一方面,命兄弟司马道子录尚书事、分谢安宰相之权;另一方面,拖住谢玄北伐的后腿,百般阻挠。虽然难以从北方混乱形势中分得一杯羹,却能遏制谢氏尾大不掉的趋势,司马曜觉得这桩生意性价比甚好。待到二谢相继早逝,陈郡谢氏这根鱼刺便彻底消弥于无形。
楼主 zhtflyfox  发布于 2016-04-07 21:24:10 +0800 CST  
司马曜苦求“皇纲得振”的结果,却没料到是饮鸠止渴。世家靠不住,同胞同族就靠得住吗?他的司马前辈们,便是最为典型的反例,“八王之乱”的血泪至今历历在目。桓氏、谢氏势微之后,新宰相司马道子强势崛起,隐隐与皇帝分庭抗礼。
司马曜表面上还与兄弟一条心、共喝酒,内心里却悔不当初。二人在国家政策、官吏安排等方面针锋相对、明争暗斗,朝臣亦由此分裂成两派。司马曜曾独自一人在皇宫内苑饮酒,突见长星扫过(彗星的近亲?),立刻向天举杯叹道:“长星兄,我劝你饮下这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郁闷至极。
楼主 zhtflyfox  发布于 2016-04-07 21:25:21 +0800 CST  

楼主:zhtflyfox

字数:47023

发表时间:2016-04-01 07:4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13 22:55:22 +0800 CST

评论数:16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