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宋朝果然很有料

二世的“辉煌”

从李璟登基称帝的那一刻起,这位皇帝就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布:什么叫作“龙生龙、凤生凤”?什么又叫作“虎父无犬子”?这些全都是扯淡!老子就是一个典型的基因突变!
这位雄心勃勃的南唐二世祖从登基的那一天起,就彻底忘记了父亲的谆谆教诲,还有那句临终遗言(白挨咬了)。
李璟在位期间,南征北战,四处用兵,接连吞并了闽、楚两国,一口气增加了17个州的人口与资源。一时间南唐军威强盛,众国侧目,李璟的势力和威望达到了顶点!
然而,巨大的领土,也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从吞并了这些国家开始,这些土地就成为南唐的绝对负担,因为他们总是接连造反,叛了再降,降了再叛,天天如此,根本停不下来!
于是,为了平息这些叛乱,南唐只能不断地派兵镇压,最后形成了一个超级恶性循环。
就这样,当南唐深陷叛乱的泥塘,根本腾不出手的时候,那个终李昪一生,都没有出现的千载良机,却如期而至了。
会同九年(947年)十二月十六日,耶律德光率军攻入后晋首都汴梁,俘虏了后晋最后一代皇帝石重贵,后晋灭亡。随后,因为无法抵挡中原人民的强烈反抗,耶律德光只能被迫离开汴梁。他引军北返,结果病死在路上。
耶律德光死后,刘知远趁隙而入。他就跟遛了一个弯儿似的,根本没有受到任何的抵抗,就率军冲到了开封城,直接宣布登基称帝了。
假设一下,如果此时李昪还健在,那么,当这个机遇出现的时候,他会不会全力北上、入主中原呢?到了那个时候,这个天下真正的主人,又会是哪一位呢?
可惜的是,错过了这么一个大的机遇后,当下一个机遇到来的时候,李璟还是没有把握住,他甚至不理不管了。
咱们前面讲过,刘知远死后,郭威和柴荣相继即位,他们也几乎把北方闹了一个遍。然而,就在这天赐良机下,李璟却选择了不理不睬。
虽然此时此刻,李璟已经腾出了手;虽然此时此刻,李璟的地盘里没有一个人在造反;虽然此时此刻,李璟的国土和实力,还是后周王朝的数倍……
李璟为什么就是不理不睬呢?
这个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此时此刻,这位意欲统一天下的皇帝李璟,已经性情大变了。李璟已经极其厌恶这些“凡间俗事”了,这位皇帝很忙,他非常的忙,他要大力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并让全国人民都“吟诗赋词”起来!
在中国的文学盛宴上,李璟的代表作品有《游后湖赏莲花》:
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
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以及《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要知道,这些诗句写得情真意切、活灵活现,读者无不拍手称赞。李璟不仅成为了时尚的标准,他更是引领了一个新的时代风潮,据说宋朝那著名的“宋词”,就以李璟的诗句为模板。
然而,一个人口超过500万的南唐帝国,可以有很多的诗人,却只能有一个皇帝。不管是皇帝当了诗人,还是诗人跑到这里当了皇帝,都算是彻底瞎了!
如今这个强大的南唐,因为诞生出了这么一位“杰出”的君主,我仿佛看见,它正在急速地走向衰落。哪怕屈原能够再生,他也会无计可施;即使是十个屈原转世重生,他们也会排队去跳江!
在这种背景下,与其说柴荣是一个“侵略者”,不如说他是一个上天选定的“终结者”,就是为了“终结”南唐这荒诞不经的一切。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十一月,周世宗征发七州数十万青壮少年,兵发开封,剑锋直指南唐门户——寿州城。
再说一遍吧,后周统一天下的战役,正式拉开了帷幕!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6-15 22:44:08 +0800 CST  
天真热。。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6-16 08:31:59 +0800 CST  
南唐的那些事

南唐(937—975年),属于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
南唐一朝,最盛时幅员35个州,横跨了今天的江西全省,以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其最辉煌的时候,总人口约500万,其繁华富庶的财富,是后周的数倍。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时的南唐,才是中国最强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缔造者,就是那位神奇的君主——李昪。
说到这位南唐开国的祖皇帝李昪,这个话可太多了。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此人不死,柴荣敢不敢南下称雄,这个都不好讲。甚至可以说,如果李昪生逢其时的话,也许这个天下早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那么,这到底是一位怎么样的皇帝呢?
话说,在这片土地还姓“吴”的时候,吴国大名鼎鼎的帝王,就是那位号称“十国第一帝”的吴武帝杨行密。
当年,杨行密南征北战时,他率军攻陷了濠州,并在这里得到了一件意外的礼物。
这个礼物,就是一个长得极其漂亮,一双大眼睛水汪汪、亮晶晶、忽闪忽闪的六岁小和尚。这一下子,杨行密这叫一个喜欢呀,他就把这个叫作“彭奴”的小和尚带回了宫,并收为自己的养子。
这样看来,濠州,也就是今天凤阳地方,真是擅长出和尚呀!
当然了,对于杨行密的儿子们而言,凭空出现了一个分家产的,自己的股份越来越少,这让他们情何以堪?于是,在这些亲生儿子的全力攻击下,彭奴不仅天天被欺负,还出现了性命之忧。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杨行密就把彭奴交给了手下大将徐温,让他当了徐温的养子,并改名为徐知诰。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说吧,杨行密死后,徐温觉得机会来了,他就轰走了杨行密的所有子孙,自己登基称帝了;后来,徐温死后,徐知诰觉得机会来了,他也轰走了徐温的所有的子孙,自己也登基称帝了。
徐知诰登基后,他立刻对外宣布,自己不是一个和尚,而是天可汗李世民的三子吴王李恪的十世孙!当然了,李恪在天之灵愿不愿意认这个世孙,咱们
两说。
至此,徐知诰改回李姓,自称李昪,建国号为“唐”。历史上为了区分这个唐朝,称其为“南唐”。
虽然在历史上,李昪是凭借着武力夺取的天下,他也是一个乱臣贼子,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李昪的双手没有沾上几滴鲜血。
由于李昪知恩图报,对两位养父非常感恩,所以对两位养父的后世子孙,给予了细心照顾,尽力优待。即使是当年欺负他的杨行密的儿子,他也没有难为他们,这些人全都颐养天年、善始善终了。
除此之外,在治理国家上,这位仁义君主也颇有建树。李昪勤于政事、兴利除弊、变更旧法、减少赋税。他在位期间,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喜笑颜开。李昪死后,他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产,光他仓库里的存钱,就有整整700万缗!
700万缗是什么概念?赵匡胤的一生,直到他死,他都没有存过这么多的钱!
然而,在国富民强,俨然成为“南方之主”的时候,李昪这位皇帝,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小心与谨慎。
李昪在位期间,所有的大臣都劝告他,赶紧四处征战,先把周围的小国都给办了,然后挥师北上,直接问鼎中原!
对于这些建议,李昪只是微微一笑,终其一生,他都在休养生息,决不轻易开战,只知道存钱。
升元七年(943年)八月,李昪突然背上生疮,他自知大限将至。于是,他赶紧找来了儿子李璟,宣布他为新一代皇帝,并说出了那个持续了十几年的“最终秘密”。
借着回光返照的最后时刻,李昪谆谆地告诫儿子道:“天下诸侯,以北方的中原王朝为死敌,不管他们谁胜谁败,都会南下统一天下。因此,不要把南方小国当成心腹大患,要跟他们保持睦邻友好的关系。这样的话,等咱们北伐中原的时候,这些小国才不会抄咱们后路,给咱们添乱;反之,等中原王朝南下的时候,根据唇亡齿寒的道理,这些小国也会跟咱们联合,共同抵御北方的强敌。
“除此之外,你一定要记住,自古北上讨伐中原者,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所以,我们一定要厚积薄发,不要轻举妄动。等到北方出现了机会,一定要全力北上、入主中原。到了那个时候,南方小国就会不战而胜、望风而降,天下可定矣……”
这些话比较长,但是归纳起来就一句:不许对邻国用兵,待中原有变,立刻争天下!
最后,挣扎中的李昪,他说出了自己最后的遗愿:“儿子,把你的手给我!”
对于这条莫名其妙的说词,李璟不知所云,他立刻照办。结果呢,李昪照着他的手就是一口,直咬得李璟手指血肉模糊,留下了一个巨大伤疤为止。
至此,李昪终于留下了最后一句遗言:“他日北方当有事,勿忘吾言!”
说完,这位在五代十国皇帝“排行榜”中,文治武功远远超过朱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郭威,甚至是柴荣的皇帝,终于不甘心地闭上了双眼,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享年55岁。
一代雄主,就此陨落;而接替他的人,也堪称“一代熊主”!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6-16 14:44:26 +0800 CST  
汗,发重了,不好意思,前面2贴可越过。。。。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6-16 14:45:28 +0800 CST  
涡口大捷

虽然柴荣倾尽全国之兵,意欲吞并南唐,但是战局的进程,远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乐观。仅仅面对南唐第一道防线寿州城,柴荣就死活拿不下来。
说实话,柴荣要是能够轻轻松松拿下寿州城,那才叫新鲜呢!
寿州城,即今天安徽的寿县。此城为淮河中游的重镇,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凤台县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后面则是安徽省会——军事重镇合肥;再往后就是长江天险了。
因此,毫不夸张地说,寿州城就是南唐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绝对不能被攻破的第一道生命线。
纵观中国5000年历史,要想攻陷这座寿州城,都势如登天。先秦时期,秦国大将王翦倾全国之兵,率领60万大军来犯,才一举攻陷了这座不破的堡垒。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也曾率军来这里跟东晋开战,结果大败而归,还留下了一个八万大军击败八十万大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一个多月过去了,任凭后周部队狂轰滥炸,全力攻城,寿州城依旧巍峨耸立,完好无损。
最后,当双方相持不下、毫无结果的战报传回京城后,这位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后周世宗柴荣,立刻二话不说,直接颁布了一道圣旨:“朕意已决,御驾亲征,谁拦谁死!”
就这样,后周显德三年(956年)正月初六,柴荣带上了后周最后的力量,以及所有能够用到的将领,威风凛凛地冲到了寿州城下。
看见皇帝御驾亲征后,后周的士兵为之一振,士气爆到了顶点。
这个时候,就算南唐李璟再不理朝政、再吟诗作画、再昏庸无能,他也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了。后周的皇帝都御驾亲征了,看样子柴荣真是孤注一掷、破釜沉舟,不攻下寿州城,他就决不返还了!
面对敌人的倾国来袭,李璟丝毫不敢怠慢,他派遣了10万水军支援寿州城,南唐的战舰直接停靠在后周军营的河畔。除此之外,李璟还命令退守的皇甫晖、姚凤重新出动,率领他们所部人马,分别从南面和北面进攻,进而对后周形成包围之势。
这一下子,原来简单明了的战局,立刻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对于南唐的守军而言,自己援军的横空出世,让他们个个欢欣鼓舞,原本已经如死灰一般的士气,又重新被激发了起来。
与此同时,敌人援军的突然进入,让原本就遇强则强、毫不畏惧的后周皇帝,也更加激动了起来。对于柴荣而言,他绝对不允许敌人对自己挑衅,何况还是这种堵在自家门口的威胁!
“去,传我的旨意,把赵匡胤叫过来!”
“谨遵圣旨!”
一会的工夫,赵匡胤就风尘仆仆地来面圣了。柴荣对他说道:“如今敌人对我军形成了包围之势,让我们腹背受敌,战局极其不利,我要你消灭驻守在北面的姚凤大军,可有把握?”
赵匡胤斩钉截铁地说道:“谨遵圣旨!”
“先别这么干脆地答应。”柴荣继续说道,“由于我军正在围城,所有部队不能轻易调动,所以我能给你的兵马,只有区区5000人。可有把握?”
听了这句,赵匡胤依旧斩钉截铁地说道:“谨遵圣旨!”
等赵匡胤说完后,其他将领没有一个提出异议,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赵匡胤确实有这个实力和本钱。
然而,虽然在高平一战中,赵匡胤用区区1000兵马,就视数万敌军如无物,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这次他的对手,不是士气低落的北汉军队,而是装备精良、士气正盛的南唐主力。而且,敌军的数量是他的四倍,整整有2万人之多!
用5000人马,去攻击一个2万人的营寨,谁听见了这句话,都会为赵匡胤揪一下心,捏一把汗。
殊不知,对于赵匡胤而言,这些人还是多虑了。这5000人马虽然不多,但要看在谁的手里。
一天后,面对姚凤的北方大寨,赵匡胤威风凛凛地排兵布阵,然后率领着100多个精锐铁骑,就这样杀奔了过来。
对!就是100多人!
用100多人,去攻击一个整整2万人的营寨,换成是谁,都会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6-16 14:46:52 +0800 CST  
姚凤当时就蒙了,赵匡胤的所作所为,已经完成超出了自己的理解范围。于是,他下达了命令,三军戒备,暂停进攻,咱们先看看。
殊不知,看了一会儿后,姚凤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群疯子!他随后怒吼道:“三军听令,全军出击,给我砍死这帮龟孙!我倒要看看,他们到底是一群疯子,还是一群刀枪不入的猛男!”
于是,在姚凤的怒吼声中,南唐守军全都冲了出来。他们呼啸地冲向赵匡胤,准备砍了他们去领赏钱。当然了,这些人之所以这么着急,原因也非常简单,毕竟敌人太少,根本不够砍!
面对2万冲向自己的南唐大军,在这种敌众我寡、完全处于劣势的局面下,赵匡胤依旧保持着一颗冷静的心。作为一个超级优秀的军事将领,赵匡胤绝对相信自己的能力。只不过,他所相信的能力就两个字——快跑。
就这样,赵匡胤马上掉转马头,这100多骑兵也立刻转身就跑。当然了,看见赵匡胤转身逃跑后,姚凤勃然大怒,煮熟的鸭子、到手的肥肉,你往哪里逃!随后,姚凤立刻指挥这2万南唐大军,开始玩儿命地追击了起来。
至此,前面的100多个人玩儿命跑,后面2万多人玩命儿追。大家这么你追我赶的一路向西,一直跑到了涡口(今安徽省怀远县东北老元塘)这里,终于都不跑了。
就在这个地方,突然之间传来三声炮响,随后姚凤就惊讶地发现,南唐军队立刻被彻底包围了!
原来,赵匡胤的全力撤退,就是为了一个更大的阴谋!
要知道,通过前一天的仔细观察,赵匡胤比谁都清楚,如今南唐军气势如虹、杀声震天,因此决不可硬拼,只能智取,最好的办法,就是“调虎离山”。
至此,在姚凤得意忘形、自以为捡了一条大鱼的情况下,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已经完全落入了赵匡胤的圈套里。
想想当时的情景吧,正当南唐军追得兴起、得意扬扬的时候,突然之间,他们就被人团团包围了,前后左右皆有伏兵。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呀。在这种连招架之力都没有,只能被人玩儿命殴打的局面下,南唐军彻底崩溃了,他们四散奔逃,真是一溃千里、一败涂地。
除此之外,刚刚那个还玩儿命逃跑的赵匡胤,也不逃跑了,而是立刻重振旗鼓,返过身杀了一个回马枪。结果,在这种前后夹击下,南唐军腹背受敌,全军覆没。要不是亲兵的全力掩护,姚凤根本就逃不出来,估计今天就搁在这里了。
在这场涡口大捷中,赵匡胤以微乎其微的损失,杀敌一万,俘虏一万。不仅一举攻陷了南唐的北方大寨,还缴获了五十多艘战舰。
天生战神,真是天生将才也!
殊不知,当赵匡胤圆满完成任务,雄赳赳、气昂昂地回到大营后,一场危机已经扑面而来……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6-17 10:14:04 +0800 CST  
@我是一箱苹果 2015-06-16 23:48:54
@京城说书匠 :本土豪赏1个 赞 (100赏金)聊表敬意,精彩绝伦,希望继续
楼主这么赞,更新这么勤快,打赏一下楼主以示鼓励吧!【 我也要打赏 】
-----------------------------
多谢苹果,我更有动力了!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6-17 12:31:06 +0800 CST  
@我是一箱苹果 2015-06-16 23:48:54
@京城说书匠 :本土豪赏1个 赞 (100赏金)聊表敬意,精彩绝伦,希望继续
楼主这么赞,更新这么勤快,打赏一下楼主以示鼓励吧!【 我也要打赏 】
-----------------------------
@京城说书匠 2015-06-17 12:31:06
多谢苹果,我更有动力了!
----------------------
@大话清史 2015-06-17 13:45:22
------我也回复,还有这好事
-----------------------------
人家给打赏了。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6-17 14:49:17 +0800 CST  
滁州之战

回到军营后,赵匡胤发现这里的情况不妙,虽然自己打了一个大胜仗,但没有一个人欢呼雀跃,反之,他们全都愁眉不展。
“小赵呀,我跟你说个事。”说这句话的人,正是一脸愁云、眉头紧皱的周世宗柴荣。
“谨遵圣谕,陛下有何吩咐?”赵匡胤毕恭毕敬地问道。
“是这么一回事,虽然你打了一场大胜仗,但是现在不是庆祝的时候。据探马来报,在我军北面的滁州,皇甫晖集结了10万大军,他们成为我军的心腹大患……”
最后,柴荣用极其期待的眼神看着赵匡胤,并慢慢地说道:“赵将军,你能拿下滁州吗?”
要知道,听到了这句话后,假设我是赵匡胤,我一定会说道:“陛下,这样不好吧,我刚刚出差回来,而且这个任务太艰巨了,能不能暂缓两天?”
然而,听完这句话后,赵匡胤的表情跟上次一模一样,他只是平静地点着头,然后信心十足地说道:“谨遵圣旨,我这就去办!”
可见,迎难而上,能帮助老板处理难题的员工,才是好员工。千古以来,一直不变。
这里,我们说一句题外话,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他们总是非常地努力,非常地拼搏,然而,在这个超级现实的社会里,努力不一定能获得成就,付出也未必得到获效。这也应验了韩剧《清潭洞爱丽丝》里那句名言:
越努力,越迷茫……
这句话,也是现代社会所有人的通病。
然而,对于这个问题,咱们可以用下面这个办法,即“二问四答”的办法来解决。
这两个问题,它非常庸俗和无聊:
在这个社会里,你真的努力了吗?
在这个社会里,你确信自己努力了吗?
如果您的回答是:“我比谁都努力!”那好,咱们马上进入到那四个小“答案”里,看看您的努力,到底得到了什么成效。
第一,我这么努力,给老板带来了什么?
第二,我这么努力,给公司带来了什么?
第三,我这么努力,给客户带来了什么?
第四,我这么努力,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如果您所谓的“努力”,既不能让老板脸上增光,也不能满足客户,还不能给公司带来利益,甚至不能让自己学到任何东西,那么,退回到上一层的那两个问题:
在这个社会里,你真的努力了吗?
在这个社会里,你确信自己努力了吗?
要知道,在任何时代里,比赵匡胤更努力、更拼搏的家伙们,比比皆是。然而,成功的人,只有赵匡胤这类极少数的人。因此,咱们在努力奋斗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地思考一下,我这么努力,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这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以上,就是赵匡胤成功的秘密,也是他留给我们的一大启示。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6-18 13:19:38 +0800 CST  
滁州之战

回到军营后,赵匡胤发现这里的情况不妙,虽然自己打了一个大胜仗,但没有一个人欢呼雀跃,反之,他们全都愁眉不展。
“小赵呀,我跟你说个事。”说这句话的人,正是一脸愁云、眉头紧皱的周世宗柴荣。
“谨遵圣谕,陛下有何吩咐?”赵匡胤毕恭毕敬地问道。
“是这么一回事,虽然你打了一场大胜仗,但是现在不是庆祝的时候。据探马来报,在我军北面的滁州,皇甫晖集结了10万大军,他们成为我军的心腹大患……”
最后,柴荣用极其期待的眼神看着赵匡胤,并慢慢地说道:“赵将军,你能拿下滁州吗?”
要知道,听到了这句话后,假设我是赵匡胤,我一定会说道:“陛下,这样不好吧,我刚刚出差回来,而且这个任务太艰巨了,能不能暂缓两天?”
然而,听完这句话后,赵匡胤的表情跟上次一模一样,他只是平静地点着头,然后信心十足地说道:“谨遵圣旨,我这就去办!”
可见,迎难而上,能帮助老板处理难题的员工,才是好员工。千古以来,一直不变。
这里,我们说一句题外话,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他们总是非常地努力,非常地拼搏,然而,在这个超级现实的社会里,努力不一定能获得成就,付出也未必得到获效。这也应验了韩剧《清潭洞爱丽丝》里那句名言:
越努力,越迷茫……
这句话,也是现代社会所有人的通病。
然而,对于这个问题,咱们可以用下面这个办法,即“二问四答”的办法来解决。
这两个问题,它非常庸俗和无聊:
在这个社会里,你真的努力了吗?
在这个社会里,你确信自己努力了吗?
如果您的回答是:“我比谁都努力!”那好,咱们马上进入到那四个小“答案”里,看看您的努力,到底得到了什么成效。
第一,我这么努力,给老板带来了什么?
第二,我这么努力,给公司带来了什么?
第三,我这么努力,给客户带来了什么?
第四,我这么努力,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如果您所谓的“努力”,既不能让老板脸上增光,也不能满足客户,还不能给公司带来利益,甚至不能让自己学到任何东西,那么,退回到上一层的那两个问题:
在这个社会里,你真的努力了吗?
在这个社会里,你确信自己努力了吗?
要知道,在任何时代里,比赵匡胤更努力、更拼搏的家伙们,比比皆是。然而,成功的人,只有赵匡胤这类极少数的人。因此,咱们在努力奋斗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地思考一下,我这么努力,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这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以上,就是赵匡胤成功的秘密,也是他留给我们的一大启示。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6-18 13:41:15 +0800 CST  
@花生米的想有 2015-06-17 16:04:49
不好意思,弄错了,楼主辛苦了
-----------------------------
不辛苦,为人民服务~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6-18 17:27:19 +0800 CST  

书归正传,当赵匡胤接受了柴荣的任务,信心满满地出营后,赵匡胤真的应该走慢一点儿,他应该回头好好地看一下那些同僚的眼神。
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这个赵匡胤就是去送死,因为有三个军事因素,让滁州城坚不可摧,根本就攻不下来。
第一个因素,地理位置。
滁州,此城位于苏皖交汇地区,为安徽省东部重要城镇。除此之外,由于紧挨着南唐的都城金陵,所以此城为南京的西北门户,自古就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
毫不夸张地说,在南唐的所有城镇中,除了首都和寿州城外,第三个决不能丢的城市,非这个滁州莫属了。
第二个因素,守城战将。
此时此刻镇守滁州城的,就是南唐名将皇甫晖和姚凤。姚凤就不说了,这个皇甫晖却非同小可、绝不一般!
此人原本是一名北方边将,其主要的任务是拿着一把刀,跟契丹人对着砍!后来,因为皇甫晖看不惯石敬瑭的所作所为,更不认同这个认贼作父的败类,所以到了最后,皇甫晖率军投降了南唐,成为了李昪麾下的一员悍将。
可见,对比赵匡胤之前交战的对手,皇甫晖比刘崇多了十分勇猛,也比姚凤多了十分足智多谋。毫不夸张地说,此人是赵匡胤至今为止遇见的最强对手,实在是一个强敌也。
占据了优越地理位置,又是猛将把关,这些已经让柴荣愁眉不展、头痛不已了,而滁州城里最要命的,还是那阵形分明、严阵以待、威风凛凛、势如破竹的“人”。
第三个因素,守城的人。
咱们前面讲了,作为防守方的皇甫晖,他的麾下有整整10万大军。反之,作为攻击方的赵匡胤,他拥有多少兵马呢?
还跟先前一样:5000人。
也就是说,赵匡胤即将发动一次1∶20的伟大战役!翻阅中国所有战争史,即使那永载史册的淝水之战,也不过是8万对80万,也就是1∶10的军事对抗。因此,赵匡胤的这一伟大记录,即使不能“空前”( 再议昆阳之战,据说是1万对100万),但也足以“绝后”。
至此,在所有后周员工的眼中,这个赵匡胤,他真是一个“实在人”!而他麾下那5000骑兵,更是沉默到了极点,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去吧……
可不是吗!用区区5000兵力,去以劳攻逸,击垮兵力足足超过自己二十倍的敌军,这不是去送死,难道是去旅游散心吗?
然而,对于全军这种异样的气氛,赵匡胤却不理不睬。反之,这位将军的心情还特别地 “愉悦”。每天行军期间,赵匡胤都要穿上一件崭新的衣服,然后对着众人臭显摆,问问他们自己好不好看。
完了,摊上了这么一个主,这5000骑兵真是欲哭无泪呀。啥也别说了,侍奉这么一个盲目自信的主帅,咱们还是赶紧多写几封家书,多交代一些遗
言吧。
三天后,赵匡胤率领5000骑兵开赴滁州城下。在这所有将士中,赵匡胤打扮得最花枝招展,让人一眼就能看见他,简直成了一个另类。
就在这个时候,赵匡胤的那些手下们,他们实在看不下去了,纷纷进言道:“战场之上,低调,低调为好。君不见三国时期的曹操同志吗,割须断袍,这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然而,对于这些肺腑之言,赵匡胤根本不屑一顾,他反而抛出了一句极其嚣张的话:“老子穿成这样,是不是还不够显摆?”
疯了,你这是要疯呀!
然而,对于后周将领们而言,赵匡胤疯狂的举动,这才刚刚开始。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6-19 10:36:15 +0800 CST  
@大话清史 2015-06-19 10:49:53
送女友一本,她可高兴了,坐火车回家的时候,读了一路
-----------------------------
弓虽。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6-19 11:18:05 +0800 CST  

在好好检查了自己一身行头后,赵匡胤意犹未尽,他单枪匹马地冲了出来,直接跑到了滁州城下,并对着上面大声喊道:“老子就是赵匡胤,你们谁有种,速速给我滚下来!”
太嚣张了,嚣张到头了。
目睹了赵匡胤这种嚣张跋扈的表演后,所有的南唐大军就跟中了魔咒一样,他们只是静静地看着,没有一个人敢下城交战,他们全都变成了一群不折不扣的软蛋!
原来,不是南唐军想当缩头乌龟,而是一个人的一番话,让他们了解了赵匡胤的为人,也知道了这个人的厉害,并且全都警觉了起来。
这个人,就是赵匡胤先前的手下败将,刚刚投奔而来的姚凤。
面对赵匡胤的挑衅,姚凤苦口婆心、捶胸顿足地告诉大家:“别去,千万别去,这家伙绝对是有备而来,否则他不敢这样‘决一死战’。之前那场战役,这小子用100人当诱饵,后面埋伏了5000大军;这一回呢,他用5000人当诱饵,鬼知道后面埋伏了多少人!”
对于姚凤的这个建议,皇甫晖完全同意。好吧,兵法有云:以己之不败,待敌之可乘。如今咱们要干的,就是凭借天险玩儿命死守,以不变应万变,就全当看一场表演了。
就这样,时间就这样稀松平常地过去了。南唐的大军就这么一直看着,看着这位刚刚名震天下的赵匡胤,变成了一个时装模特,在这里卖命表演,没有一个人鼓掌喝彩……
最后,当太阳下山后,赵匡胤才撤兵而去。而对于自己部下的表现,皇甫晖甚是满意,坐拥坚城、待敌自败,这才是最好的买卖。
当然了,在夜幕完全降临后,皇甫晖也没有丝毫的麻痹,他告诫自己的士兵:“好好地站岗放哨,谁也不许怠慢,一定要加倍警惕面前的敌人。想想之前的涡口吧,我可不想跟姚凤一样,也得到一场惨败。”
殊不知,命运就是这样荒诞不经,皇甫晖越想回避姚凤的悲剧,他还就越容易重演。而且铁的事实证明,仅仅过了一天,他就得到了一个“姚凤式”的结局,并且比他败得还惨,还要倒霉。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还在睡梦中的皇甫晖,突然被一阵喊杀声吵醒,随后这里出现了无数的后周部队。赵匡胤的人马仿佛从天而降一样,他们瞬间就突破了这里的天险,一下子把战争变成了没有任何准备的巷战。
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赵匡胤“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结果。
为了攻陷这座固若金汤的滁州城,赵匡胤在白天表演时装秀的时候,他趁敌人不备,偷偷换了一个替身,让他继续上台表演。而赵匡胤自己则换上了一身清爽干练的服装,指挥着一只3000人的精锐部队,来了一次彻底刺激的、毫无安全措施的徒手攀岩!
据史料记载,为了抢占时间,从后面偷袭皇甫晖,赵匡胤整整急行军一
夜,终于在天亮前到达了指定地点,并直接偷袭了皇甫晖镇守的第一道防线——清流关营寨。
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面对这从天而降、无畏生死的后周士兵,南唐大军瞬间就被打蒙,并被打得没有一丝脾气。他们丢盔弃甲、一溃千里,城外的清流关防线也不要了,全军一窝蜂地逃回到了滁州城里。
等所有部队逃回城后,面对追击而来的赵匡胤,皇甫晖当机立断,下令拆除护城河上所有的桥,企图用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办法,把赵匡胤的部队拒之门外。
然而,皇甫晖的这道命令,完全是一个武断的结果,他可能是脑子进水了,或者是被赵匡胤打傻了。
皇甫大哥呀,多少天险都拦不住赵匡胤前进的脚步,一条人工修成的护城河,能有个屁用!
于是,皇甫晖看见了一幅惊人的画面!在追到护城河后,赵匡胤的部队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他们扑通扑通地跳了进去,并第一时间游了过来。
突破护城河后,这些已经剧烈活动一夜的后周大兵们,没有一丝一毫的疲倦,反而就跟刚刚洗了一遍澡似的——心情不错,咱们继续干!
这一下子,面对这么一群不可理喻的疯子,这位也曾经生猛无比,全身都是热血的老将皇甫晖,他终于再也看不下去了。但见他伏在城墙上,对着下面大喊道:“赵匡胤!人各为其主,你莫要欺人太甚,偷袭算什么本事,有种你等我下去,咱俩单干!”
对于皇甫晖的这个建议,赵匡胤完全同意,他立刻命令部队停止攻城,等待这个“皇甫好汉”。
事实证明,这个单挑的决定,将是皇甫晖这辈子最大的一次错误。
要知道,虽然战局如此被动,但是皇甫晖还是占据了绝对的地理优势,只要他凭借城池死守,再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随着时间的流逝,南唐军的地利和人数优势将再次体现出来,并彻底击垮这群数量可怜的后周兵。
反之,对于赵匡胤而言,他最害怕的,就是皇甫晖继续当乌龟,跟自己打持久战、打攻城战。因为他的士兵劳累了一夜,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能够游过护城河,已经算是最大的奇迹,怎么可能还有力量继续攻城略地?
面对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赵匡胤岂能错过,而后面的历史记录,则非常地简单了,简单到只有一句话:
手剑击晖,中脑,生擒之,并擒姚凤,遂克滁州。
——《资治通鉴》卷二九二
至此,赵匡胤用区区5000兵马,就击溃了南唐10万大军,一举攻陷了滁州城。他不仅建立了不世之功,还把整个江北的战局彻底逆转。从此之后,寿州这座孤立无援的绝望之城,再也不会得到南唐一丝一毫的帮助了。
单凭此战,赵匡胤足以永载史册,身处一流名将之列。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6-19 18:11:28 +0800 CST  
一个“半桶水”的书生

击败了10万南唐大军,攻陷了军事重镇滁州城,赵匡胤凭借一己之力,将整个战局彻底扭转。从此之后,寿州城就变成了一座孤城,柴荣可以一心一意地攻城略地了,他岂能不喜笑颜开?
然而,此时此刻的赵匡胤,却死活高兴不起来!
原来,攻陷了滁州城后,柴荣并没有把他召唤回来,而是让他就地任职,成了当地的最高长官。
至此,赵匡胤的噩梦,算是彻底开始了。
在没有攻陷滁州城前,赵匡胤曾经天真地以为,即使攻陷了这座城池,不敢说里面歌舞升平,但也应该相安无事。但是,等到上任之后,赵匡胤才惊讶地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如今这座滁州城,根本就是一盘散沙。
在那个五代十国的年代里,当兵分赃、就地抢粮,这是所有人的基本共识。等入驻了这座城市后,后周士兵立刻开抢,他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于他们而言,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先中饱私囊再说。
除此之外,那些乱世的土匪、流氓们,不仅给士兵指路,更跟他们联手“组团”。
所以,光天化日之下,就有打家劫舍、奸淫掳掠的事情发生,整个滁州城乱成了一团。城内的居民每天都生活在死亡阴影下,简直生不如死,苦不堪言。
面对此情此景后,想想赵匡胤的心情吧,他都快成为一个“城管”了!
每天,赵匡胤都有无数的案件需要去处理;每天,赵匡胤都要逮捕无数的人,都要去升堂办案;每天……
总之,这些事情让年纪轻轻、只知道拿刀砍人、根本不知道如何治国的赵匡胤,怎么能平静地面对那个字——烦!
历史记载,被这些事情搅得焦头烂额后,赵匡胤终于恼羞成怒了,在面对一个案件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下令:“这一百多人都不要审了,统统给我
砍了!”
就在这一百多人即将人头落地的危难之际,一个年轻人站了起来,他平静地对赵匡胤说道:“将军,自古人命关天,您不能这样草率行事。如果您不嫌弃,可以把这些人都交给我,由我去审理……”
对于这个人,赵匡胤是非常清楚的,这是一个跟自己年纪相仿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他一直沉默寡言,长相也跟他的名字一样,普普通通,没有一丝亮点。
除此之外,这个人的履历也非常简单,没有一点儿战功、只知道他是大将刘词的幕僚,刘词临死前,把他推荐给了皇帝。后来,由于柴荣有了王朴,有了一堆杰出的人才,他就觉得吧,这位从来不怎么读书,只读过“半部《论语》”的人,留着实在是没用,于是就派给了赵匡胤,成为他麾下的一名军事高参。
现在,您猜出这个人是谁了吧?
这个人,就是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大宋的开国元勋,辅佐两朝的一代名相——赵普。
面对赵普这异常坚定的眼神,赵匡胤终于选择了退让,他把这100多人都交给了赵普,让他务必仔细审理,务必查出一个子丑寅卯来。
仅仅过了一天,赵普就把这一百多人查了一遍,而且还真查出了不少冤假错案。
这一下子,赵匡胤彻底震惊了,要知道呀,一百多条人命呀!虽然他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人,但那是在战场上,没有一个人愿意在平常生活里也做一个浑身是血的主。
赵匡胤握着赵普的手,他激动不已,久久不能释怀,更把赵普当成了柴荣的王朴。至此,赵普在他心中别有分量、不比寻常。
多年之后,为了纪念这件事情,赵匡胤的后世子孙们,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端命殿”,歌颂太祖与他的首席大臣,在这里精诚合作,一起开创了一片大好河山。
殊不知,在滁州纪念这件事情的同时,宋朝的皇帝和那些史官们,也在极力回避一件事情,一件令赵匡胤终身忏悔、根本无法释怀的事情。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6-22 20:16:51 +0800 CST  
@我是一箱苹果 2015-06-19 18:42:53
@京城说书匠 :本土豪赏1个 赞 (100赏金)聊表敬意,恳请楼主继续
楼主这么赞,更新这么勤快,打赏一下楼主以示鼓励吧!【 我也要打赏 】
-----------------------------
多谢!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6-23 08:35:46 +0800 CST  
@大话清史 2015-06-23 13:16:49
夫人回老家了,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郁闷死了!
-----------------------------
你这一惊一乍的。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6-23 14:08:38 +0800 CST  
不孝之子

956年,就在滁州这里,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寿终正寝,安然逝世,享年57岁。
对于这个故事,我们还得从头说起,要不然根本讲不明白。
原来,丢失了滁州城,看见寿州城也朝不保夕了,南唐李璟彻底地慌了,他虽然想御驾亲征,但是已经没有了那个胆儿。于是,为了结束这场战争,李璟想起了割地赔款。
为了这个目的,李璟派出了南唐大学士钟谟、李德明,让他们去寿州城下,代表自己跟柴荣谈判。当然了,谈判的条件非常地简单。
“柴皇帝您好,我们服了,您太厉害了,我们愿意割地赔款。您开一个价,然后拿钱走人,我们全当没发生过这件事情,以后两国睦邻友好、共同进步,您看怎么着?”
一般来说,按照五代十国的基本惯例,出来打仗,就是为了钱,只要敌人给钱,什么都好办。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如此,即使那狼子野心的契丹人,也毫不例外。
然而,眼前的这个柴荣,他却是一个例外!
对于这个意欲统一天下的人而言,别人打仗,是为了“钱”,而他打仗,则是为了“权”。
要钱的人,只能拥有眼前这点儿钱;而要权的人,不仅能拥有眼前这点钱,而且还能拥有别人的钱。
这就是现在常说的那句话:“不要羡慕钱,等咱们事业做大了,要什么钱没有!咱们不光是有钱人的后代,更是有钱人的祖宗!”
秉持着这个思想,柴荣的回答就颇让这两位大学士费解了,这位皇帝不提要多少钱,也不提要割哪些地,他只是提了一些匪夷所思的问题,让这两人莫名其妙、摸不着头脑。
“南唐有没有国库?坐落在什么地方?里面有多少钱?”
事后,当柴荣得到这些答案后,他立刻转过身来对着三军将士怒吼道:“全体将士听命,南唐的首都有700万存款,拿下这个国家,这些全都是你们的
赏钱!”
此言一出,后周将士集体振奋,大家全都欢欣鼓舞、热泪盈眶、不能自抑。跟着这个皇帝混,太爽了!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军必胜,必胜,必须胜!
至此,钟谟、李德明这两个家伙彻底地蒙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是来这里谈判的,却谈出了这么一个“反效果”。最后,这两人见谈判已经彻底破裂,也就灰溜溜地离开了。
这两人前脚刚走,柴荣就酝酿了一个更大的阴谋,他告诉自己的部队,自古扬州多钱粮,你们去把那个地方端了,免得李璟这个混蛋再小看我,以为我是一个穷光蛋,就知道要钱!
后来,这支出征扬州的部队没有让柴荣失望,这些人不仅很快就拿下了扬州,而且还趁火打劫,把附近的泰州也给端了。
在这支东进的队伍中,就有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6-24 14:10:18 +0800 CST  
@大话清史 2015-06-24 14:02:40
定丁顶!d=====( ̄▽ ̄*)b
-----------------------------
:)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6-25 09:06:16 +0800 CST  
本来,赵弘殷是奉命攻打扬州城的,但是在行军途中,他突发重病,只得返回调养。在回营期间,赵弘殷正好路过滁州城,他就跑到了自己儿子这里。
老爹突然来临,赵匡胤是又喜又惊。
赵匡胤喜的是,虽然大家同朝为官,也都参加了这场远征,但是由于所属不同、任务不同,整整一年多了,赵匡胤就没有跟父亲见过面。如今父亲突然造访,赵匡胤怎能不欣喜若狂?
赵匡胤惊的是,没有任何的圣旨文件说父亲即将到来。如今天色已晚,这兵荒马乱的,要是来的不是父亲,而是一支借助父亲名号的敌人部队,他们就是想趁着夜色,一举攻陷了我的滁州城,到了那个时候,我咋办?
兵不厌诈,谋从诡道,我不得不防。
最后,不管城外的信使如何喊话,让赵匡胤马上开城,迎接自己的父亲,赵匡胤只是冷冷地回答道:“父子虽是至亲,但天色已晚,城门关闭乃是王事,儿不敢奉命。”
就这样,身染重病的赵弘殷,被自己的儿子拒之门外,整整被冷风吹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等赵匡胤完全看清楚了父亲的脸,他这才打开城门,跪拜迎接自己的父亲入滁州城。
然而,经过了一夜的风吹露宿后,赵老爷子的病情更加严重了,他无法按时回到开封,只能留在滁州养病了。而害得父亲的病情加重后,赵匡胤后悔不已。他鞍前马后、细心照顾,希望能够弥补自己的过错,让父亲的身体重新好起来。
殊不知,就在这个时候,柴荣的一封突如其来的圣旨,不仅让赵匡胤痛苦不已,也终于让他明白了那句谚语的含义: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怎么这么巧!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6-25 13:55:07 +0800 CST  

楼主:京城说书匠

字数:142898

发表时间:2015-05-20 23:5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1 09:33:09 +0800 CST

评论数:75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