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宋朝果然很有料

请神容易,送神难

建隆三年(962年)十二月,在湖南爆发内乱的时候,那个湖南的统治者“小周”以及那个造反的“老张”,都曾向大宋朝廷求援,请求朝廷仲裁,让自己打赢这场官司。
虽然在当时,赵匡胤忙着调查荆南的事情,没有心思去管理这场官司,但是,既然“状纸”都送上门了,赵匡胤还是要装一回“法官”的,毕竟这涉及一个国家的面子。
于是,在出兵之前,赵匡胤派遣了一个宦官赵璲,让他作为自己的特派员,去调解张文表与周保权之间的这场军事冲突。
等到了湖南后,赵璲就颁布了皇帝的圣旨,让这两人暂时歇兵,一切等赵匡胤调查清楚后,再作打算。
实际上,还调查什么呀!张文表的所作所为,就是当年赵匡胤的翻版。因此,所谓的调查清楚,不过是赵匡胤的缓兵之计,好给自己迎来更多的时间而已。
对于这条缓兵之计,作为造反方,理应跟时间赛跑的张文表,他居然上当了;而那个理应坚壁清野,等待宋朝援军的平叛将领杨师璠,人家根本就不上道。
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下,杨师璠立刻率军猛攻叛匪,他一举捕获了这个毫无准备、一门心思等着“判决书”的张文表。且为了永绝后患,杨师璠在匆匆地禀告了宋朝皇帝后,他就把张文表剁成肉泥、分而食之,变成了“人肉快餐”了。
至此,张文表已死,湖南叛乱已平,周保权立刻上书朝廷:湖南已经太平了,感谢宋朝派兵救援,现在这里已经没事了,你们可以凯旋了。
当然了,在送这封奏折的同时,周保权还附赠了无数的金银。毕竟让人家跑了一趟,给点儿劳务费啥的,这也是必需的。
让周保权始料不及的是,宋军得到了这笔不菲的雇佣金后,他们也没有班师回朝的意思。宋军大将李处耘反而加快了行军速度,开始昼夜兼程地向朗州进发了。
这一下子,周保权彻底傻了,明白了父亲的临终遗言,还有那句话的含义了:请神容易,送神难。
为了抵抗宋朝的这支远征军,周保权立刻采用了坚壁清野的战术。在陆地上,周保权下令关闭所有城池,拆毁所有的桥梁建筑;在水路上,周保权做得更绝,他不惜弄沉自己的船只,也要堵住所有水路,不让宋朝水军再前进一步。
看见湖南如此不合作后,慕容延钊立刻请示赵匡胤,下一步咋办——咱们是打,还是撤?殊不知,对于这个结果,赵匡胤早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尔本请师救援,故发大军以拯尔难。今妖驱既殄,是有大造于汝辈也,何为反距王师?自取涂炭,重扰生聚!
——《宋史.卷四百八十三》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是你们请我来的,我来这里,就是救你们于水火之中的。如今这里的叛乱结束了,那么我就是你们的再生父母,你们为什么要抗拒我?当心这样做的后果:自取涂炭,重扰生聚!
连这种混账逻辑都用上了,赵匡胤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而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殊死较量,看来也不可能避免了。
那就打吧!
铁的事实证明,耍嘴皮子的律师,永远解决不了问题,这个世界的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谁的拳头硬!
即使师出无名,即使逻辑不通,那又怎样!仅仅抵抗了一个月,周保权就兵败被俘了,而湖南全境十四州、六十六县、九万七千三百八十八户人口,也全都并入了大宋的版图。
至此,一切都结束了。出兵一百天,接连攻陷两个国家,收复湖南、湖北数百疆域,赵匡胤获得了一场空前的成功。
那么,这一切真的结束了吗?
非也,湖南的各种善后工作,这才刚刚开始!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9-16 08:44:58 +0800 CST  

原来,宋朝大将李处耘在攻打潭州期间,由于遭到了当地守军的顽强抵抗,结果在攻陷这座城池后,为了泄愤、或者是为了示威,精心挑选了几十个白白胖胖的俘虏,然后架起了一口大锅,下面点火,上面烧水,然后就把这些俘虏扔了进去……
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把活人煮熟了,这也就算了,在面对这些可口的“美食”时,李处耘居然召唤宋兵拿起各自的碗筷,他们就当着这些湖南俘虏的面,好好地美餐了一顿。
可见,这些人,他们哪里是人,根本就是一群茹毛饮血、嗜血成性的禽兽呀!
李处耘简直回到了远古的野蛮时代,他根本就是一个禽兽,只是凑巧长得像人罢了!
人,可以杀,但是,要有最起码的底线!
这么杀人的结果,它的弊端很快就暴露了出来。虽然周保权被捕入狱,湖南已经并入了大宋的版图,但是这种吃人的后果,导致宋军在湖南民心尽失、兵民齐叛。这种大规模的造反运动,简直天天都有,根本停不下来!
后来,为了安抚湖南民众的这种“大锅”情结,赵匡胤只能大赦湖南、湖北所有叛乱分子,宣布这些乱者无罪,而且还免除了当年的茶税及各种其他赋税,最后又减免了湖南半年的赋税。
没有办法,这就是五代十国。这种在乱世之中为了目的,可以不顾一切的胜利标准,岂能说改就改?最后,在赵匡胤大掏腰包、自认倒霉的情况下,他终于平息了这场大规模的叛乱。
当然了,赵匡胤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如果这场叛乱带来的损失,还能用“万”来计算的话,那么接下来他损失的钱,只能用“亿”来计算了!
这个损失,就是平定四川时花费的钱。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9-21 08:42:10 +0800 CST  
开国者天天吃荤

在折腾了小半年后,湖南这块烫手的山芋,终于被赵匡胤咽下肚了。
为了平息这些叛乱,赵匡胤到底花了多少钱,死了多少的士兵,他已经心中没数了。就连自己的那位兄长、亦师亦友的慕容延钊,也因为忙着到处平叛,导致连气带累,一病不起,与世长辞了。
这一切的损失后果,全都是李处耘一人之罪!要不是他执意拍摄《舌尖上的湖南》,哪有现在这么大的动乱!
为了惩罚这个吃人的魔鬼,赵匡胤把李处耘轰出了朝廷,让他到地方上去“改造学习”了!结果,仅仅改造了三年,李处耘就离奇逝世了,死时仅仅47岁。
对于他的死,不厚道的人会说:这是因为他干了太多的缺德事,自知亏心无比,被鬼魂索了命;厚道的人会说:这是李处耘坐立不安,有人成心逼迫他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历史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了“处耘惧,不敢自明”的话。而李处耘到底怕谁,他又有什么话不敢说,估计您已经心知肚明了吧。
不管怎样,伴随着这个杀人魔头的离奇逝世,赵匡胤终于平息了荆南、湖南两地。对这两个半割据政权的平息,使他获得了一把犀利无比的尖刀。这把刀不仅狠狠地插入了其他南方割据政权的心脏,而且彻底断开了南方两大强国,即后蜀与南唐之间所有的联系。
至此,不管是那“天府之国”的四川,还是那“赋税重地”的江浙,它们都完全暴露在了赵匡胤的铁蹄之下。宋朝统一天下的脚步,将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提速了。
然而,就在此时,赵匡胤心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也如期而至了。
自从夺取了荆州后,赵匡胤就惊讶地发现,自己仿佛穿越回到了三国时代。
隔着长江,那是东吴的领地;剑门之里,那是蜀汉的乐土,如今我这个乱世奸雄“曹操”,是应该先去找南唐的“孙权”,大家一起会猎于吴呢?还是应该去找后蜀的“刘备”,大家一起煮酒论英雄?
这个问题,确实比较难办!
要知道,如果时光退回到后周时期,这个问题就太简单了。柴荣根本就不会想,他会第一时间提刀直奔南唐,因为那里有他700万缗的存款!然而,对于赵匡胤而言,他却不能这么干,因为南唐的新君李煜,他已经彻底臣服自己了(后面再说)。对于这么一个比孙子还孙子的孙子,赵匡胤实在拉不下脸。
因为,作为一个有超级影响力的大国君主,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赵匡胤不能不要脸!
那么,不能动南唐,只能去找后蜀的霉头了。而这个后蜀,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这个国家的君主,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唐末时,最早在中国这片最隐蔽、最安全地方建国的人,就是因不服后梁而称帝的王建。他建立的国家国号“蜀”,史称“前蜀”。
根据古书记载,王建在位时期,他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蜀中得以大治。然而,根据民间的记载,这个王建的口碑就没有那么好了,他不仅恶贯满盈,还得到了一个全新的头衔:“忘八端”,也称为“王八蛋”。
原来,儒家讲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端,把这定为做人之根本。如果一条没有、一条不占,那就是一个“忘八端”的禽兽了。
后来,百姓为了骂前蜀君主王建,就取“忘八端”的谐音,称呼其为“王八蛋”,意思是忘记了做人的根本,根本不配做人。
可见,“王八蛋”这个骂人的词汇,跟“王八”和“蛋”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忘八端”的谐音,才是“王八蛋”一词的真正由来。
当然了,得到了这么一个外号,王建统治的前蜀,也就可想而知了。
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蜀,前蜀第二代当家王衍投降,前蜀灭亡。同年,为了管理蜀地,李存勖派遣孟知祥前往四川,主持蜀地的所有军政事务。
事实证明,这是后唐最差的一个决定。
公元934年,在当了整整9年孙子后,孟知祥宣布登基称帝,国号也称“蜀”,史称“后蜀”。
当然了,根据古书记载,孟知祥初到蜀地的时候,并没有割据一方的意图。然而,等到了蜀地后,在看见这“沃野千里、雄兵百万”的天府之国后,孟知祥立刻产生了割据一方的想法。
然而,孟知祥虽然有当皇帝的实力跟野心,但他实在没有这个命。仅仅在位了半年,孟知祥就驾鹤西去、与世长辞了。
孟知祥死后,他的第三个儿子孟昶登基称帝,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蜀后主。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9-22 08:42:14 +0800 CST  
继任者也不吃素

后唐清泰元年(934年)七月,后蜀高祖孟知祥驾鹤西去。同一时间,16岁的孟昶登基称帝,史称“蜀后主”。
可惜呀!16岁的花季少年的孟昶,就成了一个国家的君王,成了在那个“将相本无种,有枪便是王”的时代里的王。
那么,这个年轻、稚嫩的君主,他能够统率自己的虎狼之师吗?那些居功自傲的后蜀大将们,他们能把这个小皇帝放在眼里吗?
君不见,不管是当年的柴宗训,还是后来的周保权,这些都是血淋淋的案子,至今都没干……
果不出孟昶所料,自己老爸活着的时候,这些将领还有所忌惮,老爸尸体还没有凉透呢,这些将领们就各个傲慢无礼、不可一世了起来。
在这些将领中,以大将军李仁罕最为“刺头”。先皇刚刚去世,他就飞扬跋扈、目中无人了。李仁罕不仅逾越法度、欺男霸女、占田挖坟,无恶不作,更有甚者,他还直接逼宫,要皇帝交出掌管六军的权力,让他掌握蜀国所有的枪杆!
当然了,嚣张跋扈成这样了,李仁罕后面的故事,也就可想而知了。三个月后,孟昶摆了一桌“鸿门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当场诛杀了李仁罕,并灭了他的全族。
在目睹了带头大哥被“咔嚓”后,孟昶希望的那种“杀一儆百”的效果,也立刻呈现了出来。
在当时,昭武节度使李肇,此人仗着自己是前朝老臣,不按时进京朝贺不说,在面见新皇孟昶时,居然还不下跪!当然了,此人给出的理由,也非常地冠冕堂皇、合情合理:“这人吧,上了年纪了,老是腰酸背痛的,腿脚也不好使了,只能拄着拐棍上朝了,所以就不行君臣之礼了,还望皇帝能够理解。”
后来,当看见李仁罕人头落地后,李肇就奇迹般的痊愈了!只要看见小皇帝孟昶,李肇立刻扔掉拐棍,老老实实地过来磕头,且大气都不敢喘了。
即便如此,对于这么一个阳奉阴违的主儿,孟昶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他罢免了李肇的所有官职,并把他发配到了贫瘠的邛州,李肇最终惨死在了那里。
“宁欺白头翁,莫欺少年郎”,此言不虚。
就这样,在一杀一罢后,孟昶用自己的铁血政策,诠释了皇权的威严。至此,他清理掉了前朝的那些余孽们,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一番抱负了。
当然了,虽然在所有的历史书中,都说这个孟昶是多么多么坏,是多么多么好色淫秽、政治腐败,实际上呢,这些都是胜利者的栽赃陷害。
试想一下,如果孟昶是一个荒淫无度的君主,他会统治蜀国整整三十一年?如果孟昶真是一个昏君庸主,他会把蜀国治理得“百姓富庶,弦管歌诵,合筵社会,昼夜相接”?还能给赵匡胤留下了数万财产?
除此之外,根据《蜀梼杌》记载,孟昶归顺宋朝后,在离开成都前往开封时,蜀国百姓皆为其送行。孟昶所到之处,官员无不掩面流泪,百姓更是哭声震天。无论城市乡村、深山穷谷,大家皆身穿缟素、匍匐哀号、若丧考妣。
就是这么一个深得民心的好皇帝,却在胜利者的笔中,变成了一个荒淫无度的君主。这让孟昶情何以堪!
当然了,孟昶也没啥好抱怨的。历史是什么?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记录,在历史中,正义永远是必胜的。
正义必胜,这是当然,唯有胜者,才叫正义。
谁让你失败了!
然而,在刚开始的时候,孟昶可不是一个失败者。在登基称帝后,孟昶不仅让后蜀日益强大,他更是一个志高气远、目标极其远大的君王。
跟李璟的思维一样,在中原大乱期间,孟昶趁刘知远立足未稳之际,率军围攻了后汉的长安城,意欲北伐中原。结果呢,由于手下的将领不给力,在一番拉锯战后,孟昶只能率军撤了回来。但他也攻陷了秦、凤、成、阶四州,从此在中原埋下了四个巨大的隐患。
后面的故事,咱们前面阐述了。柴荣登基称帝后,他命令赵匡胤出兵,又把这四块肥肉夺了回去。孟昶不服,他立刻抓紧练兵,专门训练了一支“破柴军”,挑明了跟柴荣叫板!
对于孟昶的这种挑衅行为,柴荣很忙,他一直忙着收拾南唐,所有没空搭理他。好不容易柴荣不忙了,孟昶却忙得不亦乐乎了,他也没空搭理柴荣了。
原来,就跟很多的英明君主一样(比如唐玄宗),前半生兢兢业业,开创一个盛世;后半生志得意满后,却醉生梦死、腐败奢靡了起来。这是中国帝王的一致表现,大概也是所有中国人的通病。
那么,开始醉生梦死的孟昶,他到底有多么腐败奢靡呢?
据史料记载,当赵匡胤灭掉后蜀、清理战利品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用七彩宝石镶嵌的桶。赵匡胤甚是喜欢,对左右说道:“看看人家孟昶,真是一个讲究生活品位的人。盛饭用的桶,都要这么奢侈无比。”
后来,当赵匡胤惊讶地得知,这个玩意不是盛饭用的,而是专供屁股使用的“七宝溺器”,也就是一个马桶时,立刻把这个玩意砸了一个粉碎,并对左右痛骂道:“拉个屎,居然用这么一个玩意儿!那么孟昶吃饭的时候,他该用什么东西!”
如果一个人的屁股,都用到了如此尊贵之物时,那么这个人的脑子里,也就只剩下大便了。
因此,如果我们形容,此时此刻的孟昶是一头猪的话,貌似也绝不为过!
何况,这里还有一群猪!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9-23 08:29:39 +0800 CST  
我叫“猪葛亮”

古今中外所有的历史,已经无数次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每当一个帝国龙椅上的人是一头猪的时候,那些不是猪,或者是不近似于这头猪的人,都会被迅速淘汰掉,最后只留下近似这头猪,甚至比这头猪更像猪的人!
这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因此,根据这一基本定律,在后蜀这头“猪”的旁边,就肯定会出现那么“一头猪”,而且还是一个自称“诸葛亮”的猪。
这个人,他叫做王昭远。
王昭远,土生土长的成都人。由于家境贫寒,王昭远13岁的时候,为了继续生存下去,皈依了成都一座寺庙,成为一个法号“智諲”大师的跟班。
如果按照这种“剧情”发展下去,王昭远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最后熬成这座寺院的一位高僧,在一个不知道的时间里默默圆寂。
然而,历史就是这样荒诞不经,仅仅当了一年的和尚,王昭远就被一个巨大的馅饼砸到了头。
原来,这一年孟知祥广招僧侣,他要开坛做善事。而为了响应朝廷的号召,王昭远就跟师傅一起进了宫,开始了一段免费吃喝的日子。
后来,也不知道是智諲和尚会说话,还是王昭远会来事,总之当见到孟知祥后,这位皇帝立刻喜欢上了这个小和尚,并把王昭远留在了宫中,让他成为了皇子孟昶的陪读。
这两个年龄相仿、志气相投的孩子,他们将开始长达数十年手足之情,彼此亲密无间,感情好得不得了。
后唐清泰元年(934年)七月,孟昶一人得道后,王昭远也鸡犬升天了。对比那些前朝的顽固余孽,孟昶特别信任这个从小到大的玩伴,所以他一直加封王昭远的官职,还赋予了他极大的权力。
到了最后,王昭远的权力,大到了什么份儿上呢?
《新五代史.后蜀世家》记载:国家大事,无论大小,全都由王昭远一人说了算;国库金银,无论多少,任凭王昭远随便使用,孟昶也从不过问。
至此,在种种卖官鬻爵、贪污受贿、只手遮天下,这位后蜀的王昭远大人,他终于变成了一个祸国殃民、无恶不作的“和珅”。
殊不知,即使变成了和珅,王昭远也是有自己的烦恼的。
当然了,王昭远最大的烦恼,不是如何能够毫发无损地功成身退;而是如何能够永载史册地建功立业!
当然了,对于王昭远这种极品坏人而言,他能有这种思想,那也是很正常的。毕竟一个人干坏事太多了,自然就想干几件好事。要知道,一个人干一件坏事并不难,难的是他一辈子只干坏事,不干好事,这就太难了。
何况,在当时的四川,还有一位永载史册的英雄豪杰,这个人是王昭远一生的目标,永远指引着自己前进的方向。
这个人,就是蜀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诸葛武侯——诸葛亮。
为了向这位英雄榜样学习,王昭远天天勤学苦练,闻鸡起舞、悬梁刺股,不断地完善自己,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谈笑之间,樯橹灰飞烟灭” 。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09-26 21:35:28 +0800 CST  

然而,对于王昭远而言,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这个现实就是:孟昶统治的这个蜀国,它一直不发动战争!这么一直和平、稳定发展下去,老子英雄无用武之地呀!
殊不知,就在王昭远天天郁闷无比的时候,他所需要的那个机遇,如期而至了。
建隆四年(963年),当赵匡胤接连攻陷荆南、湖南后,后蜀朝野震惊,一些不乏有头脑的大臣就进言道:“微臣看大宋的国运,不会像后周、后汉那样短命,或许老天爷也厌倦这场战争了,要让大宋来统一天下!咱们还是对宋朝称臣纳贡吧,这才是后蜀的长久之计。”
对于这个建议,他们其中一个人,表现的态度是同意;而另外一个人,他表现的态度则是反对。
这个同意的人,他就是皇帝孟昶。这个反对的人,他就是王昭远。对于后者而言:苍天呀,大地呀,终于轮到我老王扬眉吐气了!
亲爱的赵匡胤同志,我爱死你了!
在满朝文武左右摇摆的思想下,王昭远开始了个人的表演,他先是痛骂了那些投降的大臣,随后阐述了后蜀的强大,以及宋朝纸老虎的原形;最后,王昭远还运筹帷幄制订了一个军事计划,一个一统天下的战争方案。
王昭远告诉群臣:“首先,我们要派遣使者联系北汉,让北汉南下攻击大宋,让宋朝两面受敌。其次,我们要沿着当年诸葛武侯的行军路线,出祁山、占街亭、夺陈仓、出兵子午谷,一举夺取西都长安。到了那个时候,收复中原的日子,也就指日可待了!”
史书上对于王昭远的这段建议与分析,就三个字“然其言!”而这位一直醉生梦死的皇帝孟昶,他也少有地热血沸腾了一把。他当即表示,完全赞同王昭远的意见,并颁布圣旨道:
令枢密院大程官孙遇、兴州军校赵彦韬、杨蠲等人,一同出使北汉,“令”北汉皇帝刘钧出兵,一起讨伐赵匡胤!
当然了,虽然这对君臣非常热血,也想有一番惊天动地的作为,但是很可惜,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这种伟大的“理想与目标”。我们还是更加喜欢世俗与务实。
兴州军校赵彦韬,他就是这个方面的代表。
等出了四川后,赵彦韬一琢磨:反正也是做贼,与其像一个贼一样,偷偷摸摸地穿过整个宋朝,不如直接当贼,把后蜀皇帝和北汉皇帝一起打包,直接卖给大宋皇帝赵匡胤。
于是,正愁找不到借口出兵,把后蜀这块肥肉吃到嘴里的赵匡胤,他终于舒展了自己紧缩的眉头,并仰天大笑道:“吾西讨有名矣!”
至此,这位坐在开封城金銮宝殿上的赵匡胤,他终于拿起来手中的筷子,开始享受后蜀这道饕餮盛宴了。然而,这个自古就“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四川,它岂能乖乖缴械投降?这个号称诸葛亮转世投胎的王昭远,他又将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呢?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10-06 21:46:10 +0800 CST  
兵发四川
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初二,赵匡胤以孟昶勾结北汉,准备共同进犯大宋为由,发兵六万,从北路和东路合攻四川。
北路大军,总指挥忠武节度使王全斌,全军按照当年“西晋伐蜀”的进军路线,攻兴州(今陕西略阳),战西县(今陕西勉县),夺利州(今四川广元),强攻剑门关。
东路大军,总指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光义,全军按照当年“刘备入川”的进军路线,沿长江逆流而上,进巫峡,夺夔州(今天重庆奉节),驻军白帝城。
最后,双方立下军令状,要在成都胜利会师!
要知道,赵匡胤这次配置的这台“战争机器”,如果从“软件”来看的话,不管是行军路线,还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都堪称完美无缺。然而,这台战争机器的“硬件”,就非常地不给力,甚至让赵匡胤提心吊胆了。
此次出征的宋军,只有区区的6万,而且还要兵分两路去进军!
自古以来,为了啃掉蜀国这座该死的堡垒,不敢说倾全国之兵,也至少需要六位数的部队。遥想当年,魏国在伐蜀时,都以10万大军为起步价,只高不低!
更远的时代,在那个东汉刚刚建国的时候,光武帝在“得陇望蜀”,也就是得到了陇右地区、四川已经门户大开的情况下,还是一口气投入了20万大军。
这么看的话,赵匡胤的6万大军,确实有点儿少。但是,这已经是赵匡胤能够调动的所有资本了。
要知道,一个疆域面积广阔的“大宋睡床”,它的上面有多少不请自来的“睡汉”。赵匡胤要吸收刚刚吃下肚的荆南和湖南;还要防着北方的死敌北汉和契丹;更要防着已经完全臣服、却有可能突然下刀子的南唐和吴越。
当然了,南方还有一个绝不归顺、天天跟赵匡胤叫板的南汉,这个王朝也无法让赵匡胤闭眼!
这么看的话,面对这么多的敌人,赵匡胤还能从容不迫地抽调6万大军,这已经是一个人间奇迹了。
当然,在此次出征前,赵匡胤解除了所有将士的束缚,只要你们遵守下面三大原则,剩下的事情,我一概不管!
这三个原则是:
第一,后蜀军民只要投降者,就是我大宋子民。期间反戈一击者、提供粮草者、率领手下投降者、给宋军当引路者,全都重重有赏。
第二,宋军所到之处,不许烧杀抢掠,不许抢砸打杀,不许刨坟掘墓,更不许殴打当地官民,违者严惩不贷。
第三,此次兵发后蜀,朝廷只要土地人口,说白了就是抢地盘,至于那些缴获的武器、粮食、金银钱帛,朝廷一个子都不要,全部分给前线将士,当成你们的赏钱!
在这三条原则中,第一条是分化瓦解敌人,第二条是维护仁义之师的形象,可以暂且不表。而从这第三条可以看出,赵匡胤为了这次伐蜀国的成功,已经不惜血本了!
要知道,从唐末开始,中原就战火不断,经济也遭到了重创;而在那天府之国四川,却完全是另一幅画面。这么多年过去了,那里人们不识刀戈,个个平安富足。
如今的这些钱,全都会变成大宋士兵的赏钱!
至此,在赵匡胤慷慨解囊下,宋军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当年没有得到那700万缗(柴荣的),他们已经无法释怀了,如今得到了这么一只肥羊,一定要杀个痛快!
诚然,巨大的利益、过分的赏赐,将成为赵匡胤攻陷四川的资本;但巨大的利益、过分的赏赐,也能将把人变成魔鬼。最终,这些钱财将蒙蔽所有士兵的双眼,将他们彻底变成一群爱财如命的战争狂徒!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10-12 12:44:38 +0800 CST  

要知道,这绝对不是在危言耸听,因为用不了多久,赵匡胤就会为今日之决定,彻底后悔莫及。
好吧,宋朝这边如何调动士兵的积极性,如何让这台“战争机器”马力全开,我们暂且不表了。现在让我们穿越万里,将目光投向后蜀的首都成都,看看那位伟大的“诸葛昭远”同志,在面对宋军的大军入侵后,他是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谈笑之间,让宋军全都灰飞烟灭”的。
得知宋朝出兵后,上到他们的皇帝孟昶,下到被王昭远成功洗脑的士兵,他们的反应全都一个样:高兴,极度高兴!
哈!正愁没仗打呢!老子不打你,你还敢送上门来,看我怎么收
拾你!
乾德二年(964年)十二月,为了对抗宋军,在成都郊外,孟昶拜王昭远为将,并举行了一个盛况空前的祭师大会。
就这样,在祭师会结束后,王昭远满怀豪情壮志,率领着三万虎狼之师,雄心勃勃地出征,去迎战大宋的平蜀远征军了。
还是那句话,理想很美好,现实却残酷无比。
兴州一战,王昭远损失5000兵马,被宋军夺走军粮40余万斛。
西县一战,王昭远又损失5000兵马,又被宋军夺走军粮30余万斛。
利州一战,王昭远更是损失10000大军,宋军夺走军粮80余万斛。
这是一个什么情况,你们蜀军不像是来打仗的,更像是来送粮的!这么搞下去的话,我们的皇帝就不用负责后勤保障了,赵匡胤就要下岗了!你们蜀军太过分了,这岂不是抢了我们皇帝的饭碗?
至此,蜀国人们彻底愤怒了!血淋淋三战三败,不堪一击的王昭远,以及那150余万斛丢给宋军的粮草,都让蜀国人们彻底明白了一个事实: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当诸葛亮的,您还是老老实实地当姜维吧。
那么,当姜维干什么呢?
镇守成都唯一的门户,守住那座从来没有被人正面攻破的不败关隘——剑门关。
剑门关,人类历史上最难被攻破的军事要塞,没有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您亲自游览过那里,才能知道剑门关“雄关险峻、飞鸟难逾”的境界,以及那句成语真正的含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此乃剑门关。
昔日,姜维凭借区区两万大军,就能让钟会的十万大军无法前进一步,可见此关隘的凶险程度。至此,等退守到剑门关后,王昭远终于能够松口气了,他下令烧毁所有的栈道,做好了全面的防守工作,准备踏踏实实地当一回姜维了。
就这样,在剑门关这里,北路宋军攻击受阻,战局一时呈现胶着状态。那么,宋军的那支东路大军,那支沿着水路进攻的宋军,他们的表现又如何呢?
在北路宋军胜利进军时,东路大军在刘光义的带领下,他们也一路所向披靡,先后攻下涪州、泸州和戎州,最后攻到了三峡重镇——夔州。
夔州,今天的四川奉节东。自古以来,如果要从三峡逆流进入成都,都必须要经过夔州。因此,如果称这里为蜀地的咽喉之所,也绝不为过。
为了守住这里,孟昶不惜花费重金,精心打造了一条水陆两栖、立体防御的“马奇诺防线”。
首先,蜀军在水路横起了一条又粗又长的铁链,外加三层木栅栏,用来阻挡宋军的战舰通过。其次,在长江沿岸,后蜀搭设了无数门的大炮,不管是打出石头,还是发射炮弹,总之都要让你有来无回!最后,为了防止宋军打两岸铁链的主意,孟昶还一口气投入了10万蜀军进行防御。
可见,碰上了这么一条防线,你根本没辙。沿水路进攻,战舰就会被锁链困住,根本动弹不得,只能被两岸的炮火当成活靶子。沿陆地进攻,对方有10万大军严阵以待,这还怎么战?
然而,在考察完附近的地形、勘察了水中的铁链后,刘光义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面对这种无懈可击的防守,不能智取,只能强攻!
而强攻的地点,就是这些岸上的蜀军。
铁的事实证明,一群被狮子率领的绵羊,也能收拾掉一群被绵羊率领的狮子。就算蜀军是一群强悍勇猛的狮子,但是在后蜀官家公子哥的率领下,也会被活生生地憋死……
仅仅过了一天,刘光义就攻破了蜀军“坚不可摧”的陆地防线,守将武守谦、高彦俦力战不胜,最后以死殉国。随后,刘光义拆除了大炮,毁坏了铁链,大伙高高兴兴地重新上船,直奔成都而来了。
在攻陷了夔州后,后蜀的万州、施州、开州、忠州、遂州守将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了。刘光义通往成都的大路,一马平川,无人可阻了。
然而,第一个进入成都的人,却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
原来,刘光义再快,他也要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根本跑不过四条腿的马。何况,刘光义要赶超的人,是那个已经攻陷了剑门关,同样一马平川的王全斌。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5-10-14 09:35:47 +0800 CST  


钱俶进京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现在的时间,是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春节,虽然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杭州城到处锣鼓齐鸣、鞭炮声响彻云霄,提醒着大家这是新年,但是在这吴越皇宫之内,谁有那闲心过年?
为什么?因为这个国家的君主钱俶很烦,而且不是一般的烦!
对于钱俶而言,这个春节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年关”!钱俶无限懊悔道:“当初为什么被赵匡胤感动了呢?当年为什么提出三年一入朝的申请呢?这下好了,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就是太平兴国三年了,真是过了三年了,自己想躲也躲不掉了。”
要知道,为了躲过这三年一入朝的惯例,早在两年前,钱俶就派自己的儿子钱淮进京,去预祝赵光义登基加冕。
然而,赵光义除了一些官方的感谢语言外,对于自己这三年一入朝的惯例,他是只字不提,全看钱俶自己。
反正话是你自己说的,协议也是你自己草拟的,你自己看着办……
一年前,为了继续躲过这三年一入朝的惯例,钱俶又派自己的儿子钱淮进京,并带上了空前绝后的贡品,他希望赵光义能挥拳不打笑脸人,重新修改一下这个协议。
然而,对于这些礼物,赵光义却是东西拿,事照办,最后还不怀好意地问了钱淮一句:“你爹啥时候来?”
得,这些钱算是打水漂了,钱俶欲哭无泪。
就这样,在这种背景下,钱俶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年关”,准备履行自己当年“三年一入朝”的誓言。
身为一国之君,虽然要守诚信,但钱俶要不去的话,赵光义也拿他没辙。对比当年的李煜,钱俶的办法也多得是:请假、生病、装疯、卖傻、天热、马瘦、多雨、难行,总有一款适合你!
然而,钱俶可以不去,但他一定要想明白这个问题:如果这么干的话,他跟当年的李煜有什么区别?
别忘了当年李煜的罪名,还有赵匡胤对此事的结果。
李煜的罪名是:倔强不朝。
李煜的结果是:你一个人不来,那我就派十万人去。
好吧,啥也不说了,还是老老实实的上路吧。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三月,在万般无奈之下,钱俶不远万里,重新回到了开封城,走进了这座熟悉而陌生的城市里。
由于是老熟人了,赵光义的招待更上一层楼。此次接待钱俶的宴会,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都是创了宋朝未有之格局,礼数更是完全超过了赵匡胤的那一次。
当然了,不管赵光义多么礼数周到,他也始终有一个中心话题:老钱呀,你来一趟京城不容易,可得多住些日子。咱们这么多年没见了,可得好好地聊聊天……
那么,对于钱俶而言,他需要待多久,聊多少天呢?
史书记载,钱俶接连上表三十多次,请求离京回家,而赵光义就回复了三个字:不同意。
这一下子,钱俶算是明白了,自己彻底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赵光义软禁起来了。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面对这个结果,钱俶如坐针毡,随行的吴越大臣也个个焦头烂额,他们想出了三个办法,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难题。
现在看来,与其说这是三个解决的“办法”,不如说是三个搞笑的闹剧!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6-05-08 22:20:15 +0800 CST  

第一个解决的办法:抗议。
对于这个办法,我真的无话可说了。抗议,你当这里是民主社会吗?要是抗议有用的话,要皇帝干嘛!
实际上,与其用抗议这个搞笑的办法,不如用武力威胁更靠谱。但是,吴越国有这个实力吗?钱俶要是真有两把刷子,他犯得着当宋朝的“兵马大元帅”吗?钱俶要真有这个力量,他没事跑到开封城干啥呀?
因此,第一个解决方案,毙。
第二个解决办法:交赎金。
自古以来,绑匪绑人就三个原因:财、色、命,貌似钱俶也明白这个道理。根据史料记载,钱俶在这次进京前,他将府中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稀世古玩等财物悉数装车,整整装了五十辆,价值更是难以估计。
然而,即使钱俶倾国而来,他也没有讨得赵光义的欢心。与此同时,赵光义看钱俶的眼神都不对了,这个人仿佛把吴越当成了自己的提款机,你交的钱越多,赵光义反而越不满意!
因此,第二个解决方案,弃。
第三个解决办法,也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了:修塔保命。
在抗议没反应、花钱不管用的情况下,钱俶又想到了那个老办法,那个在赵匡胤时期非常好用的老办法——修塔。
为了能够成功脱险,钱俶毅然决然地下令,给我在杭州城玩命地修塔,修得越高越好、越大越好、越多越好,名字就从“保俶”“护俶”“救俶”“活俶”等依次类推,总有一款能感动您!
除此之外,为了增加效果,钱俶还下令全国吃斋念佛,百姓天天诵经作法,希望能够感动这位赵光义,借此放了自己。
然而,就跟当年的李煜一样,这样虔诚地吃斋念佛,真的能救钱俶吗?
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不,这种“满国梵音”刚刚持续了几天,佛祖还没有大驾光临,一颗灾星却不请自来了。
这颗灾星,就是割据南方漳、泉二州的土皇帝——陈洪进。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6-05-09 21:31:29 +0800 CST  
@秋老虎2014 2016-05-10 16:46:58
看看更新没
-----------------------------
明天更新。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6-05-10 21:29:08 +0800 CST  
漳泉纳土
咱们都知道,宋太祖在登基称帝后,采用了赵普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先后消灭了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这些割据的国家,并将它们一一并入大宋的版图。
虽然消灭了这么多割据国家,但南方并没有统一,因为还有两个处于游离状态的地方政权,它们只是暂时服了软。
这两个地方政权就是:占据十三个州的吴越王钱俶,以及占据漳泉两州的陈洪进。
那么,这个占据了漳泉两州的陈洪进,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豪杰呢?陈洪进又是如何割让漳泉两州的呢?
这个问题,还得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了。
话说在唐末年间,群雄纷争、天下大乱,在这个乱世出豪杰的时代里,安徽有一个叫王绪的人揭竿而起,他从自己的家乡开始,一路攻城略地,最后打到了福建这里。
完全白手起家,获得了这么好的战绩,从这个角度看,王绪也算是一个英雄人物了。但是,这个人却有一个超级大的缺点——心胸狭隘、小肚鸡肠。王绪容不下比自己有本事的人,但凡有点能力和本领的手下,都被他无情地杀掉了。
后来,有这么一个《水浒传》里王伦角色的人物,其结果也差不多。王绪率军刚刚到达泉州,他就被手下的兄弟们“内部解决”了。
王绪死后,诸将共同推举了一个叫作“王潮(原名王审潮)”的人,成了这支起义军新的领袖。
后来,在王潮的指挥下,这支起义军先后攻陷了福建五州,最后掌管了福建全境。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李晔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威武军节度使,这就等于正式承认王潮对福建的统治了。
虽然在这个时候,历史书上还没有“闽国”这个正式的名称,但是闽国位列五代十国之一的历史,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五年之后,乾宁四年(898年)十二月,王潮了无遗憾、含笑九泉。他死后,王潮并没有把位子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王审知。
史料记载,王审知外表雄伟健壮,面容英俊潇洒,在军中常骑一匹白马,且因家里排行老三,所以军中皆称其为“白马三郎”。
在王审知的统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在这个乱世之中,这个土地贫瘠的福建一地,竟然成为了一片世外桃源。
开平三年(909年)四月,已经代唐立梁的朱温封王审知为中书令,升福州为大都督府,并加封其为“闽王”。
至此,在五代十国这段历史中,第一次出现“闽国”这个名称。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6-05-11 20:42:30 +0800 CST  
@秋老虎2014 2016-05-12 12:36:24

-----------------------------
3q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6-05-12 21:30:14 +0800 CST  

后来,当中原一片大乱、各地群雄纷纷割据称帝的情况下,有人就劝王审知登基称帝,结果让他婉言谢绝了:
我宁为开门节度使,不做闭门天子。
——《十国春秋》卷九十《闽一太祖世家》
王审知的这条国策,简直跟钱镠的思想不谋而合!
跟吴越国一样,在当时四面强敌林立、诸侯皆对闽国虎视眈眈的局面下,如果不尊奉中原正朔王朝,不对中原正统王朝称臣纳贡、寻求保护的话,闽国这艘千疮百孔的小船,早就在这个血雨腥风的海洋中彻底沉没了。
就这样,在王审知统治期间,闽国相安无事,但是等他一死,他的那些子孙们就不满“开门做节度使”的地位,开始称王称帝了。
除此之外,王审知的子孙们非但没有光宗耀祖、光耀门楣,反而为了皇位干起了同室操戈、骨肉相残的人间惨案。
短短二十年时间,闽国竟然换了五位君主,可见闽王宗氏一族竞争的激烈程度。这种家族内乱不仅给闽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还引来了一个不期而遇的强大敌人。
这个敌人,就是那位不听遗训,早年间雄心勃勃,意欲开疆扩土,甚至想问鼎中原的南唐第二代君主——南唐中主李璟。
看见闽国乱成一锅粥后,李璟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他立刻出兵南下,发兵闽国。与此同时,看见南唐出兵后,吴越国一琢磨,这不对呀!要是让南唐占领了福建,自己将处于被南唐三面包围的不利境地了,这就差不多要亡国了!
于是,在南唐出兵后不久,吴越也立刻出兵,并一举攻陷了闽国的福州。后来,在南唐与吴越的联合入侵下,闽国五州被悉数瓜分,闽国也就此亡国。
在这场战役中,吴越占领了福州,南唐占领了剩下的建州、汀州、漳州和泉州,但是闽国降将留从效野心非常大,他看见南唐在福州被吴越打败后,就对南唐的统帅说道:“漳州、泉州这两块破地,到处都是盐碱土,种啥啥不长。再加上这些年战事连连,此地更是贫瘠荒废,一年的租税也赶不上你们一年的军费,所以就不劳烦你们长期驻守这里了。”
说完这番话后,留从效也不管南唐军队同不同意,他在泉州郊外摆了一桌饯行宴,就把南唐的军队轰走了。
对于这个结果,李璟气得脑袋直冒烟,但是他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毕竟南唐刚刚被吴越打败,兵力单薄、无力再战,只能暂时隐忍,等老子喘完了这口气,这笔账咱们再慢慢算!
然而,就是这么一口气,李璟却再也没有喘过来。
为什么?两个原因足矣。
第一个原因,李璟自身堕落了。
虽然打了一场败仗,但是李璟还是吞并了闽、楚两国,一口气增加了17个州的人口与资源。一下子,这位意欲统一天下的皇帝李璟,突然性情大变,自认为天下无敌、不可一世了,从此之后,李璟不思进取,开始腐败奢靡起来。
第二个原因,北方出现了一个强敌,让李璟自顾不暇,再也无力南下了。
这个强敌,就是已经彻底崛起,意欲统一这个天下的周世宗——柴荣。
咱们前面介绍过,在统一天下这个问题上,周世宗有这个能力,后周更有这个实力。从显德三年(956年)开始,柴荣先后三次亲征南唐,最终让李璟割让十四州求和,彻底臣服了自己。
在目睹了后周的强大,南唐的不堪一击后,坐镇漳泉两州的留从效彻底顿悟了,他也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
于是,在未来的岁月里,留从效完全采用了两套基本国策,来对付这两个劲敌。
对于南唐,留从效采用的国策是——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这种策略的具体表现为:
一方面,虽然留从效名义上是南唐的藩王,他理应为南唐效命,但一旦硝烟四起,留从效马上采用一种“不反对、不支持、不参与”的策略,他绝不出兵,只是静观事态、明哲保身,一直坐山观虎斗。
另一方面,留从效虽然采用了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但是,他也清楚地知道,漳泉名义上还是南唐的领地,自己不可能永远置身事外。因此,在不出兵的前提下,留从效就不断上疏,他告诉李璟要在哪里屯兵,要在哪里修筑防御工事,又要在哪里安排军队,从而抵御后周的赵匡胤……
可见,留从效一方面装聋作哑,打死也不出兵;另一方面却不甘寂寞,永远站在一旁指手画脚。他的这种表现把李璟气得咬牙切齿。
对于南唐,留从效是采用虚与委蛇、阳奉阴违的战术,但是对于后周,他则采用了另外一套国策——誓死效忠、永远跟随。
在目睹了南唐尽丢十四州后,留从效审时度势,他立刻归顺了后周。为此,留从效派遣了两路人马偷偷前往开封城,并递交了自己的降书顺表,以表示自己归顺的决心。
可惜的是,由于后周刚刚跟南唐议和,柴荣不想再掀起新的波澜。于是,周世宗只是高度赞扬了留从效一番,至于他投降的事情,柴荣没说下文,留从效也没敢再问。
自后周一朝,柴荣跟留从效都保持着这种微妙的关系,且直到宋朝建立,这种“对南唐虚与委蛇,对中原王朝秘密称臣”的关系,也没有发生过改变。
然而,到了建隆二年(961年),这种微妙关系却被一件事情彻底打破。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6-05-14 17:41:13 +0800 CST  
蝴蝶效应

咱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古代人称之为“风起于青萍之末”,而现代人则称之为蝴蝶效应。
建隆二年(961年),中原大地上也爆发了一场“蝴蝶效应”事件,直接“吓”死了一个皇帝,间接“害”死了一个藩王,还让一个地方政权彻底换了一个主人。
很热闹吧,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一年三月,赵匡胤在轻轻松松地平定了李重进叛乱后,他一琢磨,好不容易带人来到了长江这里,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搞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演示,好好地威慑一下那个不肯投降的南唐。
然而,包括赵匡胤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这场纯粹为了自娱自乐、毫无任何目的的军事表演,居然收到了神奇的效果,它直接“吓死”了一个皇帝。
这个皇帝,就是南唐中主——李璟。
当李璟目睹了宋朝模拟的“沿长江攻击金陵”的军事表演后,这个皇帝直接被吓傻了,为了避祸,这位皇帝迁都到了洪都城(今南昌),并病死在了那里。
虽然李璟迁都的目的,就是为了远离大宋,准备偏安一隅、苟且偷生,但是,在别人的眼中,却品出了第二种味道。
这个完全会错意的人,就是漳泉的土皇帝——留从效。
看见南唐李璟迁都后,留从效完全被吓傻了。因为李璟迁都后,就离自己更近了!因此,他武断地认为:“李璟之所以迁都,肯定是知道我投降的事情了,这是要派兵讨伐我呀!我可怎么办呀?”
于是,这完全吓傻的留从效不管不顾了,他直接上疏赵匡胤道:“我不能再忍了,我必须昭告天下,说我已经臣服于宋朝了,要不然你就不罩着我了。”
想象一下赵匡胤的心情吧:兄弟呀,这都哪跟哪呀?你也忒敏感了吧!
为了安抚留从效那颗脆弱的玻璃心,赵匡胤派遣使者带着大量的礼物去福建,以示慰问。然而,大宋的使者还没有到福建,留从效就急火攻心,背上生疽,最终被活活吓死了。
您看,这“蝴蝶效应”闹得,这叫一个乱!
然而,这时候还没有完!
留从效病死的时候,他的大儿子正带着厚重的礼物前往洪都,以表达漳泉人民对南唐臣服的意愿。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留从效的大儿子刚刚动身,李璟就在洪都郁郁而终,继任者李煜跑回金陵称帝去了,这个孩子只能带着礼物转道去金陵,结果他还没有到金陵,自己的老爹也郁郁而终了。
老子去世,大儿子不在,为了国家的稳定发展,只能留守的小儿子接班了。然而,咱们都知道,在那个五代十国的年代里,君主“尚幼”意味着什么。何况,在这个年幼的君主旁边,还站着一个拥有无限野心、始终蠢蠢欲动的人。
这个人,就是留从效的手下大将——陈洪进。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6-05-15 21:10:37 +0800 CST  
@秋老虎2014 2016-05-16 07:06:28
冠以蝴蝶效应,有意思。
-----------------------------
:)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6-05-17 12:36:25 +0800 CST  
陈洪进,男,字济川,宋兴化军人,军旅出身。这是一个标准的“五代十国”人,出名靠拳头,成名靠刀剑,扬名立万更是靠凶残的手段!只不过,陈洪进虽然发家的手段跟赵匡胤一模一样,但是却比这位皇帝凶狠得多!
看见老主子死了、小主子继位后,这位仁兄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他直接发动了一场政变,把小主子全家绑送到了金陵。
理由是:这小子要将漳、泉二州献给吴越,因为就在前不久,他请了吴越使者吃了一顿饭!
这就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即使扳倒了自己的顶头上司,陈洪进也明白这样做有点过。与其强出头,成为众矢之的,不如找一个人去顶缸,自己在幕后指挥。
在一系列暗箱操作后,漳泉两州最终的受益者,就变成了陈洪进的老伙计张汉思。
史书记载,张汉思宅心仁厚,平时墨守成规,凡事不肯出头,别人争吵的时候,他只会帮忙和稀泥,也根本没有自己的主见。因此,让这种人当领导,陈洪进可以放一百个心。
然而,陈洪进根本不知道,一个位高权重却没有主见的人,虽然他可以没有野心,但难保他手下没有野心,更难保他在手下的挑唆下,最终爆发出野心。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在几个儿子的挑唆下,张汉思完全被洗脑,他极其痛恨陈洪进这种独断专行的局面,于是他摆下了一桌“鸿门宴”,准备杀死陈洪进。
现在,知道为什么柴荣要力排众议,非要罢免张永德了吧。
根据史料记载,“鸿门宴”那一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绝对是一个杀人放火的好日子,如果不出意外,陈洪进那天就该退出历史的舞台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让所有人始料不及的是,一个意外却突然出现了。
宴会期间,这里突然地动山摇,一时间人们站立不稳,房屋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很明显,这就是一场地震,等震完了,该干嘛还干嘛呗!然而,当时的人们却不是这样想的。
古代人相信天人感应,如果出现了天灾地裂,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干的龌龊事让老天知道了,老天发怒了,所以来点灾难以示惩戒。
所以,这些参与密谋的人都害怕了,他们认为这是老天在示警,陈洪进乃“天命所归”,这就是天意!
于是,这些人纷纷表示不再参与了,还有个别的人马上反戈一击,他们全都加入了陈洪进的队伍中,并告诉了他这顿酒宴的实情。
听说这是一场“鸿门宴”后,陈洪进气得咬牙切齿,说我对张汉思这么好,给你吃,给你喝,还让你当领导,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于是,陈洪进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他们怒气冲冲地来到了张老头家。
在这里,陈洪进先是骂跑了张汉思的下人,然后让两个儿子堵住门口,让他们不许放任何人进来。最后,陈洪进冷冷地看着这个老领导,慢慢地拿出了一把……一把大链锁。
对,就是平时那种居家旅游、锁门锁车的大链锁!
就这样,在张汉思惊恐万分的眼神中,陈洪进“咔嚓”一声就把大门给锁死了。随后,陈洪进告诉这个张老头:“想出来不?想的话,把帅印交给我,否则饿死你!”
张汉思还能有什么办法,于是,他颤颤巍巍地拿出了帅印,从门缝之间交给了陈洪进。
拿到帅印后,陈洪进立刻召集了大家,对这些将领们说道:“张汉思年纪大了,处理不了军务了,所以他把帅印交给了我,以后我就是大家新的领导。”
至此,诸将无一人反对,漳、泉二州新的领导人就此诞生。
这里多说一句,虽然陈洪进恨死了张汉思,但他为人还算厚道,并没把张汉思怎样。除此之外,陈洪进还给了他一间大房子,让他在这里安度晚年,最终无疾而终。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6-05-19 20:31:02 +0800 CST  
@秋老虎2014 2016-05-19 22:13:16
好!顶!
-----------------------------
3q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6-05-20 20:12:54 +0800 CST  
吴越献地
即使做了漳泉的老大,陈洪进也没有富贵到手、器满志昏,他依旧保持着一颗清醒的头脑。
为了能在宋朝、南唐、吴越三雄的夹缝中苦苦求生,陈洪进完全采用了留从效的办法,对宋朝、南唐两边全部称臣,谁也不得罪。
然而,随着格局的不断变化,目睹了南唐与宋朝之间此消彼长,陈洪进认清了形势,他终于大张旗鼓地对宋朝称臣纳贡,把南唐李煜彻底抛弃了。
得知自己被抛弃后,李煜心里这叫一个憋屈,他立刻上疏赵匡胤道:“陈洪进就是一个首鼠两端的大骗子,他的话您千万别信!”
对于李煜这番肺腑之言,赵匡胤一笑了之,他反而派人告诉李煜:“别再说了,漳泉两地归我了,陈洪进我也罩定了。”
后来,在拿下南唐后,赵匡胤封陈洪进为漳泉节度使,他的两个儿子也当上了漳泉节度副使、南州刺史。从那以后,漳泉两州从理论上名正言顺地归大宋所有了。只不过,这里更像是一块不归中央管理的特区。
当然了,这种局面也没有维持多久。
开宝九年(976年)六月,当听说吴越国主钱俶已经觐见了宋太祖后,陈洪进的内心立刻忐忑不安了起来,他决定紧跟形势,立刻派遣自己的儿子进京,请求朝廷同意自己进京,并对赵匡胤行“乞觐之礼”。
后来,赵匡胤同意了陈洪进的请求,这个老头就带着自己所有的家当,开始从福建动身,风尘仆仆地前往开封了。
可惜的是,虽然陈洪进有进京的决心,但是他的运气太背了。陈洪进刚刚走到剑州(今福建南平),赵匡胤就在“斧声烛影”中离奇逝世了。
得知宋太祖驾崩后,陈洪进只得返回了泉州城。他这一次的进京之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当然了,这一次没有去成京城,陈洪进一点没有遗憾之情,毕竟人生还很漫长,这种机会多的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这个机会就不请自来了。
这一年,当听说钱俶进京被软禁后,这个已经64岁的陈老头算是想明白了:前半生拼死拼活得到的漳泉两地,如今已经变成了自己的催命符,要是再这样不识时务下去,估计就……
算了,好日子到头了,认命了。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四月,陈洪进带着全体家眷,以及漳、泉二州,十四个县,十五万一千九百八十七户居民的户籍本册,全部送到了赵光义的面前,只为换一间养老用的房子。
至此,大宋没费一兵一卒,尽得漳泉两州之地。赵光义大喜过望,为了表彰陈洪进这种行为,赵光义赏赐他钱千万,白金万两,绢万匹,并册封陈洪进为武宁节度使、同平章事。又册封他的大儿子陈文显为通州团练使,依旧回去管理泉州;小儿子陈文凯为滁州刺史,也回去管理漳州。
后来,年已64岁的陈洪进就住在了开封城里,他一直享受着宰相级别的待遇,就这样无忧无虑地活着,一直活到雍熙三年(986年)才安然去世。
虽然陈洪进献土归地的事情让开封城全城欢舞,但是,身处这个盛世旋涡中心的一个人却死活高兴不起来,这个人不仅面无血色,而且他还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未来,已经被这件事情彻底定性。
这个人,就是吴越国主——钱俶。
楼主 京城说书匠  发布于 2016-05-20 20:36:59 +0800 CST  

楼主:京城说书匠

字数:142898

发表时间:2015-05-20 23:5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1 09:33:09 +0800 CST

评论数:75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