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里的一些历史上奇闻奇人奇事

临平县孙先生的新娘忽然被妖魅附体了。

自称“山娘娘”。涂脂抹粉,打扮妖艳,整天抱着老公说淫话。

孙先生忍无可忍,

请了吴山施道士做法驱妖。

正在布坛呢,山娘娘笑了,:“施道士小有名气就敢治我?我叫他演一场王道士斩妖的好戏!”

所谓王道士斩妖,是民间的一个戏剧剧目。

大义是讽刺道人除妖不灵。

山娘娘随即按着小腹,

经血喷了。

施道长的法术果然失效。

施道长道:“休要猖狂,贫道自有法对付你”。

他就喊他徒儿去取来避秽符张贴。

然后再次开坛做法。

山娘娘终于开始害怕了。

她也开始坐在茶几上拿起扫把做法对抗。

两股力量缠斗了半天。

孙先生看见一位三眼神将捉拿住了一只白色的猴子,此猴有五尺多高。

神将把猴子扔在台阶下,

猴子趴着。

道长举起猴子摔,摔了又摔,

每摔一次猴子就小点。

最后小到好比初生小猫那么大。

然后道长把它弄进瓦坛里面

在坛口符咒封了印。

一会功夫黑气从坛中飘出来。

第二天道长把坛扔河里。

孙先生的老婆的精神病就不药而愈了。
楼主 wang2183292  发布于 2015-11-29 12:24:24 +0800 CST  
乾隆五十年(1785),长江边上忽然出现几万只老鼠,一只接一只,首尾相接。

后面的老鼠咬着前面老鼠之尾,构成连环老鼠阵,一起游泳过长江。

老鼠大小各异,在水里发出”丰丰!“的声音。

因为老鼠数量巨大几乎把长江面都覆盖住了。

有些见多识广的船工见势道:”长江上游方向必有水灾:“

果然七月,来安全椒两县发大水,

堤坝先后决口。

农田变汪洋。
楼主 wang2183292  发布于 2015-11-30 16:23:21 +0800 CST  
@wang2183292 2015-11-20 21:53:10
乾隆丙子年(1756年),湖州(浙江地名,湖笔很有名)徐翼伸妻子之叔叔刘民牧当了长洲县主簿。住在前任礼部侍郎孙岳颁被朝廷赏赐的府宅里面。徐趁着回乡探亲的这个时机去拜访他。因为天气炎热,他就在书房洗澡解暑。月色稍微明亮一点的时候,他觉得窗外一股气流喷入了房内。好比早上遇到的那种雾气那样。 茶几上的鸡毛掸子居然转了起来。徐拍床铺喝斥。看见床上的浴布跟桌子上的茶杯都自动飞了起来,直到飞出窗外。茶杯撞了......
-----------------------------
@Iltj 2015-11-29 16:03:01
这个鬼很能跑啊,从洪泽湖到湖洲直线距离查不多300公里呢。
-----------------------------
是啊,这鬼是挺能跑的,不过鬼和活人的行走速度应该是不同的。所以才能如此
楼主 wang2183292  发布于 2015-11-30 16:26:39 +0800 CST  
盛京有一将军,驻扎在关东那边。

那边是不产鳖跟螃蟹的。

只有他府邸里面鳖跟螃蟹应有尽有

其他人奇怪, 这为何故?

将军笑了:“此非天然产物,是我种植而来的,方法是先捣烂赤苋,把活的鳖连甲壳剁碎。

然后加上青泥捏成一个个丸子,弄到太阳下晒干。

然后把这些丸子弄有活水的小溪边。

七天后丸子里面就能产生小鳖。

然后弄池塘里面就成了。

螃蟹的制作方法也是那样”。

按:《养鱼经》是载有类似方法。

而且那将军自称介壳类的动物都可以那么种植。

那么由此看来,赤苋是介壳类动物的还魂丹了。
楼主 wang2183292  发布于 2015-11-30 21:26:08 +0800 CST  
赌钱神号迷龙

缙云县县令李某人因赌博被革职。

只是此人生性好赌,一天不赌全身不适。

此人在病危之时也胳膊肘拍床,做出各种赌博的姿态。

不但如此,还吆五喝六的喊赌博之术语。

其妻哭劝:

“何必气喘吁吁的又拍又叫,费心劳神呢”?

李某却道:

“一个人赌不起,我的几个好友在床前与我一道抛骰子呢,只是你们看不到他们而已”!

言毕,李某气绝而亡。

不过一会居然复活,且伸手道:

“给我烧点纸元宝,好替我还赌债”。

妻子问他跟谁赌呢?

他道:“阴间赌神名叫迷龙,其手下任其调遣的赌鬼好几千个。

赌鬼们一旦打听其他鬼转世为人就请迷龙签字画押某文,然后置此人的天灵盖之中。

此种人一出世即好赌,就算家里管得严,贤妻劝阻得力,也无可救药。

《汉书 公卿世表》记载,在当时因赌博失去侯爵封号的人就不下几十个。

由此可见迷龙赌神古已有之。

一种人一生醉心赌博,宁可废寝忘食也必须赌博,美食其他人吃,娇妻跟其他人睡也置之度外。

此类人一般就是为迷龙所迷之人。

阴间的赌法跟阳间有出入,阴间一般是十多个鬼聚集一起轮番抛十三个骰子。

谁能在骰盆里面掷到金色底,五色花纹的骰子便是全胜。

赌鬼赢钱就把纸元宝交给赌神,赌神迷龙靠提成就变富豪。

赌输的群鬼穷得无法,就去阳间传播瘟疫以骗吃人间所祭祀之酒食。

你们烧一万纸元宝,赌神就放我还阳了”。

他家人信以为真,照烧了一万纸元宝给她。

谁知道他依然死去了。

传言他拿到这一万赌本又去赌了,没想再回来了。

缙云县
缙云简称缙,隶属浙江省丽水市,是“革命老区县”、“中国麻鸭之乡”。位于浙南部腹地、中南部丘陵山区,丽水东北部,距杭州175公里。位于北纬28°25′-28°57′,东经119°52′-120°25′之间,东临仙居县,东南靠永嘉县,南连青田县,西接丽水市,西北界武义县,东北依磐安县,北与永康市毗邻。东西宽54.6公里,南北长59.9公里,县界全长304.4公里。总面积1503.52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为4.6平方公里。辖9镇15乡642个行政村。缙云县人民政府驻五云街道黄龙路38号。
历史沿革
现缙云县建于武周万岁登丰元年(公元696年),以境内古缙云山而得名。缙云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号名。置县后,属括州。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改括州为处州,沿属处州,1949年5月,缙云解放,属丽水专区。
缙云县风光
1952年改属金华专区。1963年复属丽水专区。1968年丽水专区改为丽水地区,隶属不变,2000年丽水地区改为丽水市,隶属不变。县人民政府驻地是五云镇。
今缙云地,《禹贡》 “ 扬州之域 ” ,春秋战国时属吴越,秦代分属会稽郡、闽中郡。西汉时为会稽郡地,分属乌伤县,东汉初改回浦为章安。汉末建安四年(199),分章安县南乡置松阳县,缙云地分属乌伤和松阳两县。
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分乌伤县南境上浦乡置永康县,今缙云北部为永康县一部分。吴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松阳属之:吴宝鼎元年(266),又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永康县属之。缙云地分属临海郡之松阳县和东阳郡之永康县。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林海郡东部置永嘉郡,松阳县属之。隋开皇九年(589),分松阳县东部置括苍县,废永嘉郡置处州。开皇十二年,又改处州为括州。隋初废东阳郡置婺州,大业初复改婺州为东阳郡,括州为永嘉郡。今缙云地北部仍属东阳郡永康县,南部属永嘉郡括苍县。
唐武德四年(621),李子通改东阳郡为婺州,升永康为丽州,分置缙云县,属丽州。八年,废丽州及缙云县,仍属永康县。万岁登封元年(696),分括州括苍县东北界及婺州永康县南界再置缙云县,因境内缙云山而名,属括州。天宝元年(742)改括州为缙云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括州。大历十四年(779)因避德宗讳(名适,音 kuò),改括州为处州,缙云县属之。
五代时,缙云县为吴越国之地,仍为处州属县。宋时亦属处州。
元至元十三年(1276),蒙古军攻占处州,改处州为处州路。至正十九(1359),朱元璋占处州,改处州路为安南府,旋改处州府。缙云县属之。顺治三年七月,缙云入清。
明、清时,缙云县属处州府。清宣统三年(1911)十月光复处州,处州成立军政分府,缙云县属之。
民国三年(1914),设钱塘、会稽、金华、瓯海4 道,缙云县属瓯海道。十六年废道制,实行省县两级制,缙云县直属浙江省。1930年,浙江省实行县政督察专员制,全省分为12个区域,缙云县属第二特区。1935年,全省分为9个督察区,属第九行政督察区。1948年4月,全省裁并为 6 个行政督察区,7月又改为7个,缙云县先后属第六区和第七区。
1949年5月,缙云解放。9月,浙江省分为7个专区,缙云县属第七专区。10月,第七专区改为丽水专区。1952年1月撤消丽水专区,缙云县属金华专区。1963年5月恢复丽水专区。1968年11月丽水专区改称丽水地区,缙云县属之。2000年7月,撤消丽水地区,建地级丽水市,地域不变,缙云县属之。
得名《隋书·地理志》:“括苍有缙云山。”贞观元年,唐太宗按地理形势,把全国分为十道,浙江属江南道。缙云山是江南道名山之一。唐《元和郡县志》:“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炼丹于此。《一统志》在缙云县东二十三里,高六百丈,周三百里,本名缙云山。缙云县因境内缙云山而得名。[1]
百官公卿表
《百官公卿表》不仅是研究秦、汉官制的重要材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官制史和政治制度史的珍贵史料。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是序文,记录秦汉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职官的设置,及其职守与品秩。下卷是表文,记载了从汉高祖元年到汉平帝末年西汉一朝各级官员变动等的情况。
后人非常推崇《百官公卿表》,由于“百代皆行秦法制”,秦、汉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基本为历代王朝所沿袭。
楼主 wang2183292  发布于 2015-12-01 16:45:06 +0800 CST  
城隍替人训妻

杭州望仙桥的周生为老实本分的书生。

他老婆为悍妻也。

悍妻倒也罢了,还经常冒犯她婆婆。

逢年过节她故意披麻戴孝上厅堂见婆婆,以诅咒婆婆早点死。

周生虽为孝子却懦弱无能,无法管得了妻子。

那如何是好。

他就写了一份祝告文并烧掉求城隍处死他老婆以换取老母的安宁。

次日又写,又烧。

如此写烧九日之多。

只是,并无应验。

他生气了。

于是他写了一份呈状以责城隍神不灵验。

这份写了烧了后。。。。。。。

当夜,周生梦见差役找到他:

“城隍召你去”!

周生跟差役去了。

进了城隍庙后,他跪地待命。

城隍道:

“你老婆忤逆不孝我岂能不知?

只是你命中注定只有一妻,无法续弦,而且你命里应该有二子,

你既是孝子又怎能无后?因此暂且宽恕你老婆,你又何必不断告状??

周生道:

“我老婆如此凶悍,我老母又如何是好?

况且我与此妇人已然恩绝义尽,又如何得子”?

城隍问道:

“过去是谁替你做媒的”?

周生答:

“是范某与陈某”。

城隍命差役:

“速拿范某陈某二人来”!

二人被拿到后,城隍责问:

“那女子如此恶劣,你们却为其做媒,

使此女嫁给孝子,由此产生诸多事端。

这一切由尔等引起!

给我重打二十大板!”

范某陈某均不服:

“我等无罪,此女此前深居闺中,是否贤惠我等岂能知晓?”

周生随即求情:

“范某陈某为我做媒也是为我婚姻着想,而非贪财欺人。

因此不可将他俩治罪。以我看来,此妇虽然凶悍,却多半畏惧鬼神。

因为她平日时常念经拜佛,因此我持此论。

请城隍老爷拿她来训斥警戒一番,或可变忤逆为孝顺也未可知也”。

城隍道:

“此话也对。

尔等均为良善之人,因此我以好面目对尔等发话。

那妇人凶悍,我若不化出狰狞可怖的面貌则无法对其示威!

尔等一会勿怕”!

城隍命蓝脸鬼持大枷锁去拿周生老婆来!

然后城隍袍袖朝脸上挥几下,顷刻间,面貌化为红发,青蓝脸!

且看起来怒目狰狞,十分可怖!

两边差役手上出现了刀锯等刑具,面貌也变得狰狞恐怖!

台阶下也忽然出现了油锅与磨盘!

不多时,差役拿了妇人到大堂!

她跪于台阶下,望着此情此景,浑身忍不住一阵阵的发抖!

城隍一拍惊堂木,厉声喝指其诸多罪状,拿出记录薄一条条指给她看,

然后命夜叉拿她下去剥皮油炸!

妇人苦苦哀求,表示不再敢对婆婆蛮横。

同时周生与两个媒人代她求了求。

城隍:

“念你夫素来孝顺,因此姑且饶你一回,若再犯,必动此大刑”!

于是把四人放回。

次日周生与老婆互相核对梦境,只发现内容毫无出入。

此后妇人对婆婆孝顺无比。

几年后,她果然为周生产下二子。

杭州望仙桥
早先,杭州鼓楼附近有一座无名的小石桥,桥边有个专治烂疮脓泡的外科郎中。他宽额角,粗眉毛,高鼻梁,阔嘴巴,黑脸上长满络腮胡须;两腿生烂疮,一脚高一脚低的,是个跷拐儿,他在桥边撑一柄大布伞,摆一只破药箱,白天坐在大伞下行医,夜晚就躺在药箱上困觉。
起先,人们看他这副外相,都不信他真能治病。后来,有一个烂脚烂了三年的人,到处治不好,想碰碰运气看,就到大伞下面来找他医治。不料他给了一张狗皮膏药,三天工夫就把那人的烂脚治好了。消息传开去,到大伞下面来求医的人便渐渐多起来。这郎中就用这一种狗皮膏药,治好许多人的陈疮烂毒。这一来,他的名气很快就轰动了杭州城。大家还送他一个外号,叫他“赛华佗”。
赛华佗出了名,杭州好些挂牌的“高手名医”和药铺老板的生意便清淡了。他们气不过,就聚拢来商量,大家凑一千两银子送给知府,要求把赛华佗赶出杭州去。
知府受了贿赂,便差衙役去把赛华佗抓来。
知府把惊堂木一拍,喝道:“混蛋!见了本府怎不跪下!”
赛华佗冷泠地回答说:“我是个跷拐儿,膝盖骨硬啦,从来不跪的。”
知府又一拍惊堂木:“你叫啥名字?从哪里来的?”
赛华佗说:“我没有取过名字,不过 杭州百姓送我一个外号,叫我赛华佗。从哪里来,我倒记不灵清啦。”
知府眼睛一转,就哈哈大笑起来:“好一个赛华佗!亏你自己说得出口!你既有赛华佗的本事,为啥不先把自己的烂脚治治好呀?”
这时,知府只觉得背脊上有什么东西在爬动,痒得难熬,急忙伸手到衣裳里去摸,却摸不到什么。只见赛华佗冲着他哈哈大笑道:“知府大人哪,你真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世上各行各业顾得了别人顾不了自己的该有多少!盖屋的为啥住茅草房?养蚕的为啥穿破衣裳?种谷的为啥饿肚肠?管盗贼的官府又为啥要在暗地里贪赃?这些你怎么不问一问、管一管呀?”
知符被赛华佗问住了,回不出话来,就把惊堂木拍得震天响,大叫:“掌嘴!把他关进死囚牢里去!”知府退了堂,觉得背脊上那地方痒得更厉害了,脱去衣裳叫人看看,原来起了个小硬块。这小硬块越抓越痒,越抓越大,过了半个时辰,就变成一颗疔疮,疼得他滚在床上大喊大叫。师爷得知了,进来对知府说:“老爷,我听说那赛华佗倒真是个治疔疮的好手哩!叫他来给你治一治吧,等治好疔疮于办他的罪也不迟呀。”
知府疼不过,只得差人到牢监里去把赛华佗叫来。赛华佗看过知府背脊上的疔疮,就给他贴上一张狗皮膏药。
哪知过了一夜,知府背脊上的疔疮不但不见好,反而越肿越大,烂得流脓流血,隔着三重大门都闻到臭味。知府恨死了,天不亮就差人到牢监里去把赛华佗抓来,大吼道:“我背脊上的疔疮疼得更厉害啦,一定是你在膏药里放了毒!”
赛华佗说:“不要忙,不要忙,让我仔细看看疔疮再说。”说着,便揭起膏药,细细看了一回,皱皱眉头说:“这疔疮口子小,里面大,从里面烂出来,叫做‘穿心烂’,是无药可救的。因为你平常做事太狠毒,不讲良心,所以得了这个毛病,和我 的膏药毫不相干!”
听赛华佗这么一说,知府又是气又是急,大叫大喊:“砍他的头!砍他的头!”过了一会,他上气不接下气,翻翻白眼,就呜呼哀哉了。
师爷照着知府临死吩咐的话,给赛华佗安上个“妖道惑众”的罪名,押赴刑场问斩。
赛华佗被押上刑场的时候,走过他撑大伞摆药箱的小石桥。周围的老百姓见他受了冤枉,都围拢来说长道短,一下子把道路都塞住了。赛华佗朝大家说:“乡亲们啊,官府老爷硬要送我归天去,我不走也得走啦!”说着,一纵身跳下桥去,“扑通”一声,河面上水花四溅,漩涡儿咕噜噜转;忽地冒起一股青烟来。赛华佗站在空中朝人们点头招手,随着青烟一直飘上天去了。
人们都说,赛华佗是个神仙。大家忘不了他,四时八节总有人要到这座小石桥去盼望他再回来给大家治病。时间一久,这座小石桥就被叫成“望仙桥”。
楼主 wang2183292  发布于 2015-12-01 17:42:08 +0800 CST  
浙江省衢州常山县的紫庭贡士在东门外拥有一个书塾。

居民经常看见有山魈出没却见怪不怪,

称他为“独脚鬼”,

山魈都是倒着脚后跟行走的。

而且来之时必有风起。

据说山魈最怕桑刀。

这种桑刀是用老桑木削磨制成。

一刀砍之山魈立死的。

把桑刀悬门上,山魈不敢近,而且看见了还会逃跑。

山魈喜欢听歌,

有位张先生曾经居住在衢州山中。

每夜山魈都跳跃而来要求他唱歌。
楼主 wang2183292  发布于 2015-12-02 11:04:36 +0800 CST  
@wsyfdyjs 2015-12-01 18:54:18
马克
-----------------------------
感谢关注哈~
楼主 wang2183292  发布于 2015-12-02 11:07:29 +0800 CST  
浙江省衢州常山县的紫庭贡士在东门外拥有一个书塾。

居民经常看见有山魈出没却见怪不怪,

称他为“独脚鬼”,

山魈都是倒着脚后跟行走的。

而且来之时必有风起。

据说山魈最怕桑刀。

这种桑刀是用老桑木削磨制成。

一刀砍之山魈立死的。

把桑刀悬门上,山魈不敢近,而且看见了还会逃跑。

山魈喜欢听歌,

有位张先生曾经居住在衢州山中。

每夜山魈都跳跃而来要求他唱歌。
楼主 wang2183292  发布于 2015-12-02 19:39:36 +0800 CST  
浙江杭州钱塘人钱萌庭曾经提起一事:

他曾经从天津雇了一条船从海路回杭州。

同船有一人是无锡的杨秀才。

一直坐船上默默无言。

钱先生看他淳朴但是又沉默,也不便多言。

有一天大家闲聊,提起因果报应之事,钱先生不信

杨秀才则坚定的认为它存在。

他道:“曾经有人一月之间几次去阴间出公差,都是去勾魂的,取人性命的”。

这些阴差拿传票勾人,传票上有此人姓名。

若此人为朝廷命宫,以及王侯将相,

必在纸上加盖朱红的印章,好比官府的牌票那样。

票上的印文好比官印的篆体字,只可惜看不懂。

阎王讯问阳世善恶,会先取一袍罩人身,人披这袍子会自然而然的把一生的亏心事与恶念吐露。

阴间待人宽,有恶念但是随后又有善念会把恶念抵消。

此袍为照心袍。

掌管这印的人为于谦,是明朝著名大臣于谦。

至今还在掌管,没离任呢。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大臣,祖籍考城[1] ,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2]
正统十一年(1446年),进京觐见因不向王振献媚送礼,引起王振不满遭其暗地指使其党羽李锡给他加上对明英宗不满的罪名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额森)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楼主 wang2183292  发布于 2015-12-02 21:37:01 +0800 CST  
徐步蟾宫

扬州吴竹屏按察使,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参加乡试。

在乡试之前他在金陵扶乩问自己是否能考取。

扶乩之盘上批了四个大字:“徐步蟾宫”。

吴竹屏大喜,认为此批语预示自己立即连中乡试与会试而且进翰林!

结果发榜他才明白他此次名落孙山。

这年荣登榜首的人为一个叫徐步蟾的人。
楼主 wang2183292  发布于 2015-12-04 12:59:51 +0800 CST  
讲一个关于师傅预测的故事。
反正我觉得特别神奇
在这儿交代一下背景。
师傅经常去一家餐馆吃饭,久而久之两个人就熟识了。老板的话,算是那种对这回事半信半疑的类型,但挺多时候都会请教我师傅问题的。
比如风水啦,预测啦什么的。总之两个人就很有话说。

有次我师傅和朋友去吃饭,完了他就半开玩笑似的让我师傅给起卦,算算他侄儿(侄儿给他面店打工来着)桃花运怎么样,能不能在今年找个对象,还给我师傅免去了吃饭的费用。
我师傅就说,可能你侄儿现在心思还没定,还没有结婚的意向。而且容易和别人起争执。
又描述了一下他可能遇到的意中人的特点。
结果老板随后跟我师傅说其实他侄儿中意他们店的女服务员,我师傅说的特点都挺准的。

其实之前也有朋友找师傅问过姻缘,就是都说准我才去……哈哈,也因此有了我们的缘分。

接着说老板。
老板觉得师傅说得准,所以让师傅起卦算算他和他老婆之间的姻缘。
我师傅就让他起卦。
卦象上来看,感觉他老婆和他争执,貌合神离而且互相之间还尔虞吾诈。老板想摆脱对方却还在犹豫。
还语言说估计在阴历的某月月或者某月分化会更严重。
但有件事我师傅压着没说:其实她感觉老板已经外面有人了。
不过后来得到了证实,此处不表。

然后师傅就去云游了,有半年没回来。
回来的时候再去,就只剩下老板老婆和他老婆的侄儿在那边了。
师傅就问他老婆老板去哪儿了,他老婆说出去给外面的店铺当保安了。
然后老板的老婆和老婆的侄儿就跟师傅说了这几个月发生的事:
先是五月,老板的侄儿跟她说了老板问师傅起卦的事,说是在这几个月里可能会不好会不好。
这时候他老婆也是半信半疑的。不过当时碍于面子只得跟老板侄儿说哪有的事什么的。
但是有天,老板的侄儿在睡觉,老板就吼他侄儿说,滚,不要你了。
于是老板的侄儿就去其他地方打工了。
估计是他侄儿把算卦的事泄露给老板娘让老板十分不爽、

然后就是到了我师傅提的那几个月份,他们搞了个团购,除了老板侄子外其他亲戚都是股东,都有提成。
结果一算账,好嘛,少了一部分钱。
是老板吞了,还不认账。
后来才知道是老板跟他的小情人约好年底就自立门户,自己创业的。

然后,神奇的事来了。
老板就开始在店铺里把腿放在桌上,赶老客户走人了。
他们跟老板吵,但是也没什么用。
甚至还有一天,他们去开店,发现面店的门被人锁上了,找人来开。
修锁师傅一来,老板就出现了,还对修锁师傅吼,说这里是我家的门,你来开,当心我报警抓你。
(师傅,你确定不是什么鬼上身?)
几个人好不容易进了店,发现没电了——老板把电缆还给剪了。
老板看老板娘他们几个进来,就冲进来把菜单啊,宣传单啊都给撕了,然后他就走人了。

现在这一万八还在打着官司呢!
(这真的是鬼上身吧。)
楼主 wang2183292  发布于 2015-12-04 13:00:59 +0800 CST  
费密,字此度,四川老百姓也。

颇有几分文采。

他写的诗句也相当有造诣。

例如:“大江流汉水,孤艇接残春”。

因此,尚书王士禛颇为赏识他,把他推荐给杨展将军当幕僚。

杨将军有一次征讨四川,费密同去,

两人下榻于察院楼。当地人都谈及此楼不干净,有妖怪出没。

杨将军李副将都不信。

结果拉了费密一起住下了,

费密不是完全的无神论者,一直对妖怪之说半信半疑。

得,干脆先不睡觉先,看看动静再说。

就点着灯,握着长剑,端坐帐子内部。

三更时分,楼下悉悉索索的有动静。

。。。。。。!!!!!

那是什么?

一个怪异的物体畏畏缩缩的爬上楼梯了!

费密顺着灯光瞅着:

那是什么。

头脸存在,五官却不存在,高大但是枯瘦,整体类似一根枯柴!

直立在费密帐前。

费密把剑当刀,拔剑就劈。

怪物后退了进步转身逃了。

费密发现怪物的背上竖一直大眼睛,一只多长的大眼睛,发出炯炯金光!

怪物又走到杨将军的卧室。

解开帐子用背后的金光照射杨将军

杨将军忽然鼻子射出两道白色气体。

金百两股力量在对抗。

好比游戏里面2个角色在对波。

逐渐的,白气占了上风。

金光小了 消失了。

怪物随之倒在楼下了。

过程之中杨将军一直睡着。

但是一会,那怪物死灰复燃了。

费密又发现楼梯响,怪物上来了!

这次的目标是李副将的卧室。

李副将鼾声如雷呢。

费密以为李副将的武功那么高,必无恙。

于是费密睡下了。

。。。。。。。

不知道多久

一生惨叫惊醒了费密。

他去李副将的房间看,

李副将七窍流血,死于床头。
楼主 wang2183292  发布于 2015-12-04 13:01:52 +0800 CST  

费此度随队出征西川,

这个时候路过三峡地区的一个山涧。

先头的队伍报告:

“前方有一个光秃秃的树木,只有枯枝无叶也无花,士兵从其下面走过,

一走就倒,到目前死了三个人了”。

费此度大怒就去视察。

只见树枝好比爪子。

尤其鹰爪。

有人走过就勾抓人。

费此度挥剑斩了树枝条。

枝条落地居然鲜血流出!

此后无怪事了。
楼主 wang2183292  发布于 2015-12-04 13:03:31 +0800 CST  
费密 (明末清初文人)
费密(1623~1699)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和思想家。字此度,号燕峰,四川新繁人。费经虞子。奉父流寓泰州,其父邃于经学,尽传父业,工诗文,究心兵农礼乐等学,以教授、卖文为生,当道拟举鸿博,荐修《明史》,皆为辞。费密守志穷理,讲学著述,在文学、史学、经学、医学、教育和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后代学者评论说:“蜀中自杨升庵外,唯密著作最富,论说精辟,对后世颇有影响”。
生平
费密出身于书香世家,祖父嘉诰为四川大竹县训导,父经虞为云南昆明知县。他六从师读书,好学穷理,深
费密书画
费密书画得长辈的赞赏。二十岁时,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打到成都。他只身去昆明探望父亲,途中被少数民族掳劫,幸为父亲赎回,受到镇守嘉定的明将杨展任用。后来杨展被投降张献忠的武林定所杀,费密也曾被俘。1652年,费密回故乡新繁,见祖传房屋已成灰烬,遂北行到陕西沔县定居。在沔县,他谢绝了当地总兵官和重金聘用,而专心研究医学。1657年,他又携家到江苏扬州。当时海内名流钱谦益、屈大均、万斯同、朱彝尊、孔尚任等都与他交往密切。为了不断增长学识,他于1673年徒步数千里专程到河南卫辉苏门山问学于儒学名士孙奇逢,得其真传。次年春他又到浙江与思想家吕留良切磋学问。费密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直至老死,葬于扬州野田村。
成就
在学术上,费密以汉儒为宗,力倡实学,反对宋儒空虚疏狂的积习,对其抹煞汉唐诸儒的功绩表示异议。费密肯定汉唐诸儒在学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对宋明理学的“道统论”进行深刻的批判,在开创清代学风上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在清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费密学识渊博,诗文亦颇有建树。他继杨升庵之后为中华和巴蜀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诗题材广泛,法度谨严,“以深厚为本,和平为调,以善寄托为妙,常戒雕巧快心之语”。清初蜀中谈诗者,首推费氏为大家。费密的诗现存55首,大多抒写亲身经历,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文笔清新,朴实自然。他的《朝天峡》一诗深受当时著名学者兼诗人王士祯的赞赏,称其中|“大江流汉水,孤艇接残春”两句为“十字堪千古”。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成都会议期间,所圈阅唐、宋、明朝人歌咏四川的一些诗词中,就有费密的《朝天峡》。费密之子锡琮、锡璜也都以诗文著名于世,锡琮有诗集《白鹤楼稿》,锡璜有《掣鲸堂诗集》和《贯道堂文集》。
费密生逢战乱,长期寓居江南,不能回归故乡,曾请著名画家石涛绘《繁川春远图》寄托乡思。故乡人民也没有忘记这位先贤。清道光八年(1828),新繁知县马裕霖在新繁城南建费公祠,1922年,新繁知事刘咸煊将费公祠移建于东湖,扩大规模,更名“四费祠”,以纪念费氏四代六位乡贤。
清史稿文载
费密,字此度,新繁人。父经虞,明云南昆明县知县。密年十四,父病,医言尝粪甘苦,可知生死,密尝而苦,父病果起。未几,流贼张献忠犯蜀,密上书巡按御史刘之勃,陈战守策,不省。已而全蜀皆陷,密辗转穷山中,会有人传其父滇中消息,闻之痛哭,遂去家入滇。经历蛮峒中,奉父自滇归蜀。至建昌卫,为凹者蛮所得,父赂蛮人,始脱归。明将杨展闻密名,遣使致聘,密乃说展曰:“贼乱数年,民且无食,今非屯田,无以救蜀民,且兵不能自立。”展纳其言,命子总兵官璟偕密屯田於荣经瓦屋山之杨村,以次举其法,行诸州县。后展为袁韬、武大定所杀,密与璟整师为复仇计,尝与贼战,躬自擐甲,左手为刃所伤。时璟营於峨眉,裨将有与花溪民殴争者,言“花溪居民下石击吾营,势且反”以怒璟。璟欲引兵诛之,密力争曰:“花溪,吾民也。方与贼战而杀吾民,彼变从贼,是益贼也。”璟乃止,全活数百家。后密还成都省墓,至新津,为武大定兵所掠。知密尝参展军事,欲杀之,以计得免。密叹曰:“既不能报国,又不能庇亲及身,不如舍而他去!”遂奉父由成都北行入秦,溯汉江,下吴、越,流寓泰州,老焉。
经虞邃於经学,尝著毛诗广义、雅论诸书,以汉儒注说为宗。密尽传父业,又博证学士大夫,与王复礼、毛甡、阎若璩交,密一足跛,后往苏门谒孙奇逢,称弟子。工诗、古文,俯仰取给於授徒、卖文,人咸重其品,悲其遇。州守为之除徭役,杜门三十年,著书甚多。密谓宋人以周、程接孔、孟,尽黜二千馀年儒者为未闻道,乃上稽古经、正史,旁及群书,作中传正纪百二十卷,序儒者授受源流,自子夏始。又作弘道书十卷、古今笃论四卷、中旨定录四卷、中旨辨录四卷、中旨申感四卷,皆申明弘道书之旨。又有尚书说、周官注论、二南偶说、中庸大学驳议、四礼补篇、史记笺、古史正、历代贡举合议、费氏家训及诗文集。卒,年七十七。子锡琮、锡璜,世其学。
楼主 wang2183292  发布于 2015-12-04 13:04:17 +0800 CST  
说说一件小事情,有一次和朋友出门,出门前银行卡找不到了。那时朋友的身上带着校园卡、超市卡、还有200现金。到超市选好东西正准备拿超市卡出来却发现卡丢了,与此同时校园卡也不见。两人又去了一遍丢东西前在超市逛过的路,没有任何发现。紧接着发现200块钱也不见。
我当时觉得这件事很蹊跷,就问了老师。老师起卦判断,全找回来的可能性不大,应该有东西经过别人的手了。坐公交车回学校的时候,有人发qq问我那朋友是不是丢了校园卡,原来是在去的那辆公交车上丢了,被另一个认识的同学捡到了。老师测的还是很准的~
楼主 wang2183292  发布于 2015-12-05 17:07:12 +0800 CST  
讲讲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吧,之前暑假和家里人去巴厘岛旅游,那边的沙滩和海真的很美,就是在那要注意不要对当地人使用左手,他们很忌讳左手,觉得脏不干净吧。也不知道那里的左撇子怎么生活呢……另外那里宗教信仰也是非常浓厚,什么都可以拜,哪里都看到有人供奉鲜花和香。一棵树或一块石头都有人拜,太不可思议了。不过那里感觉也挺多邪邪东西的。记得其中一天,去个猴山(忘记具体地名了),看猴子的,上面还有个神庙,进去前裤子不过膝盖,都要围条布,过了膝盖要绑一条黄色带子。记得进去那个神庙,好看好多当地人去拜拜,我也和家人进去参观了。但是当天晚上回到酒店,就感觉人头晕晕不太舒服,不知道是不是体质关系呢。睡了一晚,也不太安稳,感觉睡不够,梦境也很乱。后来又跟着旅行团玩了几天,就飞回家了。可是回到家后,就发现自己全身好像过敏一样,身上手臂上长了不少像蚊子咬的包包,还奇痒无比。看了医生涂了药,洗了白酒药水也没啥作用。好在一直和梅花师傅有联系,请教了师傅,师傅帮我起了一卦,告诉我,我是被灵邪东西跟上了,所以才这样。当初知道后吓人一跳,太可怕了,一个看不到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跟在自己身边,想想就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啊!还好问了师傅解决办法,师傅说最好的效果是我这种体质比较特殊的人,最好是有一块雷劈木佩戴在身上或随身携带身上好一点,能让我彻底远离这些,让他们不愿意靠近我,也就不能干扰到我了。因为雷劈木是几种最驱邪的法器之一,而且很少能遇到,真的很少。网上市面上假的到是很多。得知师傅的其中一位徒弟,乡下一棵百年老枣树被雷劈了,但是乡下人不懂,都直接把枣树劈了当柴火烧,还好师傅的这位徒弟刚好回家得知,马上自己留了一些用布包了保存下来,拿去孝敬给师傅了。听到师傅有雷劈木,很开心呢,而且这个时间是永久的,可以带一辈子呢,效果我还特地百度下,发现真的很强大的东西。因此和师傅请了一个雷劈木小牌子。大概等了一个星期才收到了,因为师傅说还得择日开光加持上朱砂符,加强效果,让他法力驱魔驱邪更加强大!记得拆开包裹把雷劈木牌拿在手心,明显感到手心发热,有一股热气通过自己手心流进体内,后来带了几天,晚上睡觉放枕头下,发现真的身体慢慢好了,不痒了,也不长包包了。比吃药还有效。真的很厉害和神奇,师傅真的没说错。看来之后去哪我都得带着这个雷劈木小牌,遇到去旅游或去外地,又遇到什么奇怪事情了,太感谢,还好师傅有解决办法,不然当初真不知道怎么办了,都不赶出门,还怕会慢慢严重长到脸上去,那真的要哭了。所以真的很感谢师傅呢,替我解决了难题,大好人啊!
楼主 wang2183292  发布于 2015-12-05 17:08:01 +0800 CST  
土地奶奶索诈

虎踞关名医徐沏儒与我(袁枚)向为知交。

他儿子吴氏为举人吴镇之妹。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吴氏梦见街坊邻居——总甲李某。

李某拿簿子来化缘。

李某:“虎踞关将发生火灾!因此必须筹钱演戏,方可避祸!”

看起薄册上的名单,俱为吴氏所相识之本乡人。

吴氏犹豫着捐不捐呢,此时忽然走进来一个老妇。

此老妇身着黄衫红裙,从门外徐徐走进来:

“今年此地将于九月初三发生火灾。

你家是第一遭灾之家,此事注定,无可避免,

若想无人被烧伤或烧死,则应焚纸钱,买牲口祭祀”。

吴氏梦醒后,才想到总甲李某早已不在人世。

于是她忐忑不安的去各个邻居家告知此事并问:

“此一带是否住着一穿黄衫之妇人”?

邻居皆道无此人也。

吴氏继续忐忑不安着。

直到她去土地庙祈祷之时,才猛然发现:

土地奶奶的塑像极其酷似自己梦到的那老妇人!

吴氏这下心慌意乱了!

邻居闻得此情况也惊恐万分!

于是集资演戏祭祀祈祷,前后开销了几百两白银。

快到九月之时,涂家就把衣箱器物转移到了亲戚家里。

九月初一开始,涂家不再生火做饭。

只是到了九月初三,非但他家无着火的迹象,街坊邻居也安然无恙。

涂家至今无事。
楼主 wang2183292  发布于 2015-12-05 17:10:28 +0800 CST  
鬼市

汪太守府上的仆人李五一次从潞河出发赶赴北京城。

因当时为盛夏,天气炎热无比,因此他改为夜间赶路。

估计太阳下山之时出发,天明即可到北京城了。

半夜,眼前出现了街市。

十分热闹的街市!

各种店铺出售各种熟食。

熟食如面食,米饭等!

李五此时肚子在叫唤呢,于是他迫不及待的进入一家店铺,饱餐一顿,

付钱后又继续赶路。

天色渐渐亮了。

北京城也逐渐出现在地平线上了。

此时他脑海里冒出一件事:

潞河-北京才四十里地,沿途不过一座花园,几间小店而已,如何能出现

如昨夜那般热闹的街市?

他想着想着,胃里忽然一阵难受!

他附身呕吐,吐出的物体却能蠕动跳跃!

原来是一只蛤蟆以及一团纠结着的几条蚯蚓!

他见到如此情景,不由得一阵阵恶心起来。

但也无其他情况发生。

李五又活了几年才去世。

潞河
潞河在通县(现为通州区),潞河景色是地地道道的北京风物。燕京有八景,通县(现为通州区)也有八景,虽在现实中有颇大变化,但多与潞河有关,如:柳荫龙舟、二水会流、长桥映月、碧水环城、漕艇飞帆、风行芦荡、白河涣舟,等等。
潞河也称白河、北运河,北通北京,东南通天津,与南北大运河相接,可达杭州;经海河,可出渤海海口。潞河曾是京都生命之河。元代京城大都,内城分50坊,人口约10万户,各类市集30多处;外城居住着商人和外国人。“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莫不仰给于江南。”盐、茶、米、粟、麻、丝,明清之大木、金砖,都得靠南方运来。俗曲《上京》中所云“来到通州运粮河”,即潞河又一名称也。京都所需南方物资,无论海运、河运,都从直沽(天津)中转到京通。京东今有张家湾,就是以元代始创漕运的张?(封为“万户”)的姓氏为地名的。京津盛传的民间传说“高粮赶水”的高粮河,也是与潞河相通的。现西直门外仍有高梁桥遗迹。
渤海距离北京不到200公里,应该说是很近的。国都通海是中外人民的向往。北京经潞河入海河即可直通太平洋。
发展历程
京都地区的开放,通州可谓得风气之先。1867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立的第一所教会学校就在通州,始称八境神学院,后即改称潞河书院,潞河中学,以“师资优良,环境优美”著称。潞河中学内有“协和湖”,水面开阔,夏可游泳,冬可滑冰,也构成京都的特殊风景。
潞河通航持续影响着现代京都生活。开设在通县东大街的清真糕点店大顺斋,就是晚明崇祯年间,从南京随漕运北上的回民刘大顺创设的,现在仍以老店名店驰誉京津。通州大顺斋明清初创时,不过是烘制糖火烧等小吃的小店。到现在,这种火烧仍是名品,年上市量竟达20万斤以上。
现代一些知名的城市规划设计师和专家认为,对大首都周围的水系,不但应注意防治水害,还应关注水利;因此,疏通潞河,给首都北京开一个出海口,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如今,潞河基本上是指北京潞河中学。
楼主 wang2183292  发布于 2015-12-05 17:38:24 +0800 CST  
蒋麟昌

蒋麟昌字静存,是我(袁枚)同馆翰林。

此人酷爱作诗,平生速来学唐代的李长吉之诗风,

曾作如“惊沙不定乱萤飞,羊灯无焰三更碧”之诗句。

他在出生之前,他祖父曾经梦到一个怪异的僧人挑着一部巨大无比的经书

投掷于他门口。此经书名曰《十三经》。

不久之后他出生。

他小名为僧寿。

大了后取名为寿昌。

后来为了避国讳便改名。

寿昌曾梦见一僧人画了一幅画给自己,因此又改名为麟昌。

他十七岁中举,十九岁进翰林院,二十五岁便不在了。

此人一声傲兀不羁,读书过目不忘。

他常言:

“写文章我最敬畏的人为袁子才(袁枚),最爱慕之人为裘叔度,其他的博学之人

如沈归愚等人我倒不放眼里”。

蒋麟昌死后第三日其年仅三岁的儿子拉着床帐叫道:

“爹爹穿着僧衣僧帽坐帐内!”

家人争相来看,却无人在内。

呜呼!

静存从他生-死,均以僧人之面目显露于世。

似乎又是以佛家的规矩生-死,死-生的轮回。

然而我(袁枚)之前与他谈论之时,

他对佛法则痛诋,

对和尚也时常表现出深恶痛绝之情绪也。

这又是为何?

十三经
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作品名称十三经 外文名称the thirteen classic works 创作年代战国时期 所 指儒家的十三部经书 注 音ㄕㄧˊ ㄙㄢ ㄐㄧㄥ
蒋麟昌
蒋麟昌[清](约公元一七一八年至―七四四年间在世)字静存,阳湖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五十七年,至高宗乾隆九年之间在世。年二十二岁。乾隆四年(公元一七三九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麟昌工诗,没后,遗诗数十篇,父炳为刻而传之,名曰《菱溪遗草》,《四库总目》凡一卷。
楼主 wang2183292  发布于 2015-12-06 14:26:00 +0800 CST  

楼主:wang2183292

字数:183882

发表时间:2015-11-20 22:4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21 10:00:39 +0800 CST

评论数:10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