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详说后汉三国史——鼎足三国梦

@筠蓦
有了这么多的钱,怎么花是个大问题。梁冀用这些钱给自己修豪宅,各地的长官也来凑热闹,给梁冀送上奇珍异宝,名马豪车。梁冀的豪宅可以说已经到了没办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地步。梁冀还抓来几千个良民当奴婢使唤,而且对外宣称他们都是自卖人。
古代人的娱乐活动不是很多,其中在汉代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打猎,梁冀自己修林苑,跟皇家林苑的禁忌是一样的。梁冀在西至弘农,东到荥阳,南到鲁阳,北达黄河近千里的土地上开扩了许多林苑,这些林苑,只准梁冀一个人用,别人要是敢去林苑里取一堆土,杀一只苍蝇,也是要被砍头的。有了林苑,没有猎物怎么行?梁冀最喜欢打兔子,所以他还修建了兔苑,为自己的娱乐提供一条龙服务。这个兔苑纵横数十里,梁冀爱耍阔,兔苑的装饰问题也不能马虎,梁冀调集许多县的能工巧匠,给自己修兔苑,修了几年才完成,可以想象其奢侈程度,而仅仅是一个兔苑就是如此,他的豪宅又是如何的豪华奢侈。修好了兔苑,也得有兔子才是,梁冀虽然有钱有势,但他也不能变魔术一样变兔子,所以下文书,向各县调集兔子。这些兔子全给作上记号,谁要是招惹了这些兔子,直接拉出去砍头。梁冀的兔子当真是动不得,动了当真是要被砍头的。西域来中原经商的胡人不知道梁冀的禁忌,看到兔子就捉了一只,这件事被发现后,互相牵连。斩了十几个人才完事。那只兔子也是值了,自己死了,竟然有这么多人相陪,而除了那个西域人之外被杀的人是真的不大值,人家西域人好歹还把兔子吃了,到胃里面了。而这些人连兔子毛都没吃到就被砍头,真的太冤枉了。
梁冀在全国这么霸道,全国各级官员自然是有目共睹的,正所谓权势熏天,文武百官能向梁冀靠拢的就拼命往梁冀那里靠拢,靠拢不了的也是唯梁冀之命是从。久而久之,百官的升迁,都先要去拜见梁冀,向梁冀去谢恩,而梁冀自然也不是想见就见的,所谓狗仗人势,百官进见梁冀,得备上好几份礼物,进门前先拜见看门的,然后送上礼物才能替你通报。如果没钱,那你就在门口等着吧。爷们倒是也有,但后果太惨,辽东太守候猛,接到任命,找了皇帝谢恩,找了太后谢恩,就是没去拜见梁冀,梁冀知道后,觉得候猛不尊敬自己,也别去做太守了,随便找一个罪名把候猛抓起来就腰斩了。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4 12:21:41 +0800 CST  
楼主大一新生,想趁闲暇时间写点东西,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求大家多回复啊!ヾ(≧∇≦*)ゝヾ(≧∇≦*)ゝヾ(≧∇≦*)ゝ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4 12:38:55 +0800 CST  
@筠蓦
梁冀的所作所为当真是人神共愤,百官虽然明着对梁冀比对自己爷爷都好,其实心里也在默念,梁冀快点死吧。梁冀在民间的呼声更高,梁冀在人民的心里简直是坏到无法比拟,全国各地对梁冀的行为虽然愤恨,但仅限于心里,想在口头上表达也是不行的。
汝南袁著,年仅十九岁,看到梁冀如此凶狠残暴,心里头的怒火再也压不下去。凭着一身热血向皇帝上书,梁冀知道消息之后,派人秘密逮捕袁著。袁著在上书前就想到梁冀不会放过自己,所以一听到风声就改了姓名,逃出了京城,梁冀还没算完,袁著就让家人朋友诈称自己病死,袁著用稻草编了个稻草人,买来棺材葬了。要说稻草人糊弄麻雀还是有效,但梁冀精明无比,马上就探到袁著是诈死,全国各地都是梁冀的鹰犬,不几天袁著就被人抓了回来,梁冀暗中命人把袁著活活打死,并且把事情隐瞒。原先袁著诈死,这下成真死了,不知情的人还真以为袁著是病死的。
太学生刘常,是在当时很有名声的儒生,他和被梁冀活活打死的袁著是好朋友。梁冀在打死袁著之后,还不解恨,又去祸害袁著的好朋友。梁冀知道刘常有学问,有名声,所以就叫他去做一个缺额的小吏,我们都知道西游记里面玉皇大帝让孙悟空做弼马温,这是一个效果,你有大本事,大能耐,我们都知道,但我就是叫你做这种小官,这样来羞辱你,看你以后还有没有脸出门。太原人郝薭、胡武,也与袁著交好,他们平时还喜欢发表一点正直的言论,也就是对梁冀不利的言论,在袁著这件事之前,郝薭等人就曾经到三公府上书,推荐人才,但是郝薭偏偏没去梁冀的大将军府推荐。梁冀当时还没太在意,现在袁著的事情一起,他又记起来了,梁冀命令发布公文逮捕那些没有向大将军府荐贤的人,抓起来就杀掉。胡武更惨,全家六十多口都被梁冀杀掉。
梁冀这样做,难道在位的汉桓帝没有一点想法吗?他还给梁冀上同萧何、邓禹、霍光一样的待遇。难道汉桓帝真的甘心做傀儡?
其实不然,汉桓帝在146年即位,年仅15岁。当时他并没有实权,所有的大权都在梁太后那里。等到了150年,梁太后病死,太后下诏归政。但是梁冀专横跋扈,在朝廷有太大的势力,即使汉桓帝有意见,那也只能在心里过过,因为梁冀妹妹还是汉桓帝的皇后,如果汉桓帝在宫中有什么风吹草动,梁冀肯定会第一时间得知。而且假如自己贸然向梁冀发难,在没有大援的情况下。汉质帝就是他的下场。所以汉桓帝决定隐忍,而且对梁冀礼遇有加,在外像上看来汉桓帝十分感激梁冀的拥立之功。其内在,不过是为了麻痹梁冀,好争取时间来布置自己的势力。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4 12:47:34 +0800 CST  
@嘉陵江上的鱼夫 2015-10-14 15:42:34
顶一下楼主,加油!
-----------------------------
谢谢您啦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4 15:56:52 +0800 CST  
@筠蓦
第三 谋诛梁冀
梁太后还在世的时候,汉桓帝给梁冀和太后面子,对梁皇后很是宠爱。等到梁太后一去世,汉桓帝立马换了脸色,对梁皇后爱答不理的。梁皇后依仗姐姐是太后,哥哥是大将军。在宫中谁也不放在眼里,而且穷极奢华,比前朝皇后享受的待遇加倍。梁皇后妒忌成性,每次别的嫔妃怀孕,都很难保全,汉桓帝虽然知道是梁皇后做的,但忌惮梁冀的势力,不敢多说。汉桓帝外有梁冀把政,内有梁后监视。其境况可想而知。
等到公元159年的时候,梁皇后病死,这个时侯汉桓帝终于松了一口气,枕边间谍终于死了,可以安心为除掉梁冀做准备了。在之前的前一年,汉朝发生了日食,古代没有先进的天文仪器,所以一有日食发生,就会以为是上天提醒世人。这一次日食发生之后。太史令陈授就告诉汉桓帝,这是因为梁冀专横,导致上天来警戒皇帝的。汉桓帝听到自然很恐慌,他相信了陈授的话,在他看来,这是上天警示自己要即时除掉梁冀的征兆。
梁冀虽然身在豪宅,但心却在皇宫,梁冀的爪牙耳目遍布皇宫,这件事自然也被梁冀知道了。梁冀找来洛阳令,让他把陈授捉到监狱里拷打,不知道是洛阳令打的太过还是梁冀专心要制陈授于死地。陈授不久就死在了监狱。这事情传到汉桓帝那里,昨天还好好的人呢,就因为向我说了一句忠言,就被梁冀弄死了。汉桓帝又怒又惊。怒的是,梁冀如此胡作非为,惊的是,梁冀权势如此之大,连自己他也不放在眼里。
就在汉桓帝郁闷的时候,梁皇后碰巧死了,汉桓帝心里头暗暗欣喜,早不死晚不死,偏偏这时候死了,这明明是上天在帮助自己啊。从这时候起,汉桓帝开始准备诛杀梁冀。
在另一方面的梁冀看来,自己的妹妹死了,宫中的密线没了。老爹就给自己生了这几个妹妹,再找一个,不合适,自己梁家也没人了。梁冀思考着怎么再塞给汉桓帝个妹妹呢,他老婆孙寿告诉他。孙寿的舅舅梁纪,有个女儿,是妻子宣和前夫邓香生的,叫邓猛,宣改嫁给梁纪之后,邓猛就改姓梁,改叫梁猛。早先的时候,孙寿看到自己这个表妹人长得漂亮,又机灵,就把送进了皇宫,塞给了汉桓帝,汉桓帝很喜欢梁猛,封为了贵人。
这个时侯梁冀也想起来了,自己亲妹妹死了,宫里面没眼线了,那就让梁猛做眼线,但是人家非亲非故的,凭什么给你做眼线?所以梁冀打算把梁猛认作自己的干女儿,这样一来,汉桓帝又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面了。
可是光梁冀自己同意不行,人家梁猛家人也得同意才行,人家的女儿好不容易得到皇帝的宠幸了,就让人家给你做干女儿,这思想工作不大好做。梁冀把持朝政二十年,没什么事可以去商量。在他眼里,谁要是不同意,杀了就好了。首先是梁猛的姐夫邴尊,时任议郎,梁冀根本不和他沟通,只是怕自己认梁猛做女儿的这件事邴尊会向自己岳母,也就是梁猛的母亲宣那里去阻挠,于是就派人去把他杀了。
之后梁冀想想,梁猛的母亲宣也不一定同意,毕竟自己女儿得到了皇帝宠幸,现在一句话就成了你梁冀的女儿,等于老太太白生了个女儿还搭上十几年的饭钱。梁冀跋扈惯了,皇帝的岳母他也不怕,又准备刺客去杀宣,宣家的地理位置好,旁边就是中常侍袁赦的家,两家人是邻居,袁赦是宦官,在宫里为皇帝服务,而梁猛是皇帝宠幸的人,所以袁赦也没少往宣家走动以博取梁猛和汉桓帝的好感。
梁冀派去的刺客,说实话怎么也得找几个功夫好的,在这方面有多年的劳动经验的,再不济者,找几个机灵一点的也行啊。梁冀大概是没舍得花钱,就找了几个家丁去办这件事情。梁冀的刺客准备先爬到袁赦家的屋顶上,然后玩个跳跃,调到宣家,大概没这方面经验,在人家屋顶上没轻没重。让袁赦发现了,袁赦一看有刺客,知道自己身体有残疾,要上房顶和刺客单挑,估计没那个体力和本事,于是袁赦拿起锣鼓敲了起来,他不是给刺客们加油,是喊自己的家丁奴仆出来,人一多声音也大了,刺客们也不敢轻举妄动了,那边的宣年纪大了,睡觉睡得轻,女婿邴尊的被杀让他多日提心吊胆,这下杀到自己头上来了,老太太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还是很强健的,穿上衣服就往皇宫跑,老太太马不停蹄,玩命的跑,终于见到了汉桓帝和自己的女儿,老太太不顾辛劳,又绘声绘色的把自己的刚才的经历说了一遍,又向汉桓帝坚称自己女婿邴尊的死,一定是梁冀干的。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4 16:01:33 +0800 CST  
@鲁西狂人 2015-10-14 16:46:25
看好此贴!
-----------------------------
谢谢您了。不过我被教育束缚颇深,又是第一次写,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还望您批评指正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4 17:33:41 +0800 CST  
@筠蓦
汉桓帝心里很生气,但是自己是光杆司令,整个朝廷都是梁冀的人,汉桓帝在苦思冥想之后,找到了可以与外戚相抗衡的力量——宦官集团。
宦官在东汉历史上有很高的出镜率,甚至超过了外戚。东汉的制度,宦官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干涉朝政。宦官身在内宫,与皇帝最近。东汉时期,皇帝多年幼登基,太后临朝,而太后重用娘家人来协助处理政务,这就是外戚,往往皇帝年长之后,为了重新夺回权力,就会借助于宦官那一点不同程度上可以干政的机会,发动政变,杀死外戚,趁机重新掌权。
汉桓帝的前辈们有很多借助宦官斗争外戚成功的案例,只要汉桓帝仔细读一点书,就能吸取到前辈们成功的经验。
汉桓帝听到宣的报告后,自己要去上厕所,顺便拉上了宦官唐衡,注意,汉桓帝的心理十分正常,他让唐衡与自己去上厕所,只是为了躲避梁冀的眼线,经过长期的观察,汉桓帝已经了解到唐衡不属于梁冀一党,所以他叫唐衡上厕所不过是为了在一起商议事情罢了。
在又臭又黑的环境下,汉桓帝问唐衡,我的左右,和梁冀不和的都有谁。唐衡说,有宦官单超、徐璜、左悺、具瑷。于是当天晚上汉桓帝叫单超等人进皇帝的内室,汉桓帝没有试探,直接开口问道,梁冀专权,我想杀掉他们,你们觉得怎么样?这一回汉桓帝把宝全压在了宦官身上,如果单超等人有一个是倾向于梁冀的,汉桓帝可就惨了。单超等人表示对梁冀的所为感到愤恨,只是不知道皇帝的意思罢了,汉桓帝道,奸臣威胁国家,人人得而诛之,有什么狐疑不决的呢?
五个宦官一个皇帝于是在屋里面密谋,汉桓帝为了表示对梁冀的愤恨以及诛杀梁冀的决心,汉桓帝拿起单超的手臂就咬,直到咬出血,以此作为盟誓。单超也够惨了,替汉桓帝办事,还被他咬了一口,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等到单超看到事成之后自己的报酬,他就一点也不会觉得自己惨了。
要说梁冀不怀疑也不是没有,他听到密线报告,说皇帝最近和单超等人走的很近,他自己也怀疑,不过自己二十年来大风大浪见惯了,也没有太在意,毕竟汉桓帝在自己立了之后的这十几年来,很软弱、很听话的,不像是有诛杀自己的征兆啊!不过还是小心一点为好,所以梁冀让自己的心腹,中黄门张恽进宫去值班,好观察宫里面的一举一动,而自己又在豪宅里面优哉游哉,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这个时侯,事情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梁冀一方虽然有所察觉,但是却并不在意,梁冀不会相信一向比绵羊还听话的汉桓帝会突然成为一头猛虎,事实上,汉桓帝一直就不是一头绵羊,这不过是他的伪装罢了。现在隐忍了十三年,终于可以退下自己的伪装色,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汉桓帝马上就会露出自己的獠牙向梁冀扑去。而现在的梁冀,还在他的豪宅里天上人间呢。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4 17:40:55 +0800 CST  
@筠蓦 46楼 2015-10-14 17:40:00
@筠蓦

汉桓帝心里很生气,但是自己是光杆司令,整个朝廷都是梁冀的人,汉桓帝在苦思冥想之后,找到了可以与外戚相抗衡的力量——宦官集团。

宦官在东汉历史上有很高的出镜率,甚至超过了外戚。东汉的制度,宦官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干涉朝政。宦官身在内宫,与皇帝最近。东汉时期,皇帝多年幼登基,太后临朝,而太后重用娘家人来协助处理政务,这就是外戚,往往皇帝年长之后,为了重新夺回权力,就会借助于宦官那一点不同程
—————————————————
张恽进了宫,也没有太在意。找了个地方就睡了,张恽在梦乡里遨游了不久就被一阵嘈杂声吵起,张恽这才意识到事情有变,但一切都晚了,此时具瑷已经带兵冲进了张恽的房子,张恽这个时侯还想抵抗,但是苦于平时不善锻炼,又没有武器,只能乖乖的就擒。张恽被人连捆带绑的拉到了汉桓帝的前殿。
汉桓帝正在等着具瑷的消息,他知道,如果具瑷这里出了一点点意外,惊动了梁冀,后果不堪设想。就在汉桓帝焦急等待的时候,他终于看到了具瑷,背后还有已经被擒的张恽。
汉桓帝立马召集尚书等官员,并且让具瑷召集宫中的侍卫,无论是管马的还是看门的,只要是个人,就跟着具瑷走,发了兵器,整整凑了一千余人。这时候尚书台的几位尚书也到了,汉桓帝宣布,梁冀图谋不轨,现在竟然派张恽私进皇宫,意图对皇帝不利。汉桓帝当即下令,命令具瑷和司隶校尉张彪带着刚凑的一千人去包围梁冀的府第。另外让光禄勋袁盱带着皇帝的符节去没收梁冀的大将军印,改封梁冀为比景都乡侯。为了以防万一,也为了保卫自己的安全,汉桓帝命令奉召前来的官员全都拿起武器,归尚书令尹勋统领,守卫皇宫各处。
这个时侯整个京城都乱成了一锅粥,是个明眼人都能的出来,皇帝要拿掉梁冀。这时候朝中的大臣分成了两派,第一种是忠于皇帝的,汉桓帝在捉到张恽后下诏群臣入宫,凡是忠于皇帝的都去保卫皇宫了。剩下的一派,不是支持梁冀的,是两不相帮,隔岸观火的,这一派的人大有人在,有太尉胡广、司徒韩演、司空孙朗等重臣,这些人大多都十分奸猾,现在事情还不明朗,如果贸然支持了汉桓帝,而梁冀万一没被汉桓帝弄死,将来梁冀也不会给自己好果子吃。只有等事情明朗一些了在出动不迟。
具瑷、张彪等人迅速围起了大将军府,只要围住了梁冀,让梁冀迈不出大将军府一步,梁冀就无法调兵,就算有大将军印,又有什么用?这个时侯光禄勋袁盱也带着皇帝的符节来接收梁冀的大将军印,并且宣读诏书,改封为比景都乡侯。梁冀彻底绝望了,把持朝政二十年,往日风光无限,连皇帝自己都不买账,终究是走错了一步棋,让汉桓帝得到时机,先发制人,现在自己已经被皇帝的士兵团团围住,还有什么可以反抗的?外面围着一千多个人,自己就算有什么想法,估计也过不了具瑷、张彪这一关。梁冀终于怂了,自己乖乖的把大将军印给了袁盱。
梁冀自思这二十年来作恶太多,就算皇帝念着当年拥立之功,不和自己计较,而自己当年杀害了多少正直人士,他们的子弟会饶恕自己吗?梁冀想了想,没有退路了,就算想让自己的心腹们造反,那具瑷的一千人还不冲进来把自己砍成肉泥?所以梁冀最后选择了自杀,也许这是不失身份的最好方式吧。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4 18:28:42 +0800 CST  
@u_106467342 48楼 2015-10-14 18:54:00
顶一下
—————————————————
谢谢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4 19:29:41 +0800 CST  
三 宦官专权
梁冀一除,天下大清,汉桓帝终于拿到了阔别十三年的最高权力,从这时起,他才可以真的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大汉皇帝。
汉桓帝自然不能忘了当初帮助自己除掉梁冀,鞍前马后为自己效忠的单超等宦官十三人全都封侯,其中单超、左悺、具瑗、徐璜、唐衡功劳最大,在同日封侯,世称五侯。令汉桓帝意外的是,他没有想到,自己除掉了梁冀这个大毒瘤,本以为天下就会清净了,但其实他却是在除掉一颗毒瘤的同时,又为汉朝种下了一粒癌细胞,并且这粒癌细胞将会一直变大,等到几十年后,汉朝正是被它拖垮而慢慢倒下的。汉朝由五人同时封侯这一刻起,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宦官专权阶段。
不过一切看起来是很安静的,梁冀一除,汉桓帝重用黄琼、陈蕃等人,并且甄选天下贤能来朝为官。一时间朝廷上又是一副欣欣向荣,国家中兴的景象。
宦官自古以来就不是什么高贵的象征,他们只是皇帝的家奴,最多也只是皇帝的秘书,他们连男人都算不上,可以说,是心理和身体上的双层残疾。其实做宦官都是迫不得已,或是因为少时家贫而被卖入皇宫,或是因为犯罪被处以宫刑。这些人没读过书,有的能够努力的能识字看书,但是让他们去背诵先贤,引经据典可是万万不能,所以说,宦官不比外戚,宦官本身就不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他们身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自然也想分一点给自己的家人,虽说是人之常情,但是他们互相勾结,祸害天下苍生,看起来整个汉朝末年就是被一群宦官的胡作非为而搅乱的。
五侯既然身得汉桓帝的信任,他们自然也会分一些给自己的家人。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鸡和狗都升天了,那自己的家人更是少不了,或是哥哥弟弟,或是侄子外甥,总之宦官本没有后代,他们大多领养一个,或者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家人身上,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五侯为自己的家人谋得了不少官职。而这些官员依仗自己有宦官的支持,也不将各地官员看在眼里,而这些各地的官员大都出身孝廉,平生读的是圣贤书,心里想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然也不把这些身体有残疾而且祸国殃民的宦官子弟瞧在眼里,大家谁也看不惯谁,双方一时间剑拔弩张,随时准备开战。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4 21:06:01 +0800 CST  
先是五侯之首的单超,他的侄子单匡,在单超的权势下被任为济阴郡太守,仗着叔叔单超的势力,胡作非为,贪赃枉法,单匡的上司,兖州刺史第五种(姓第五)派遣从事卫羽前来调查单匡,当时银行业还在祖宗的娘胎里,所以单匡一贪到了钱就往家里搬,卫羽一到单匡家里,随随便便一查就得到了赃款五六千万钱。单匡这辈子仅凭俸禄是万万挣不到这些钱了,说家传的也不靠谱,要是自家有这些钱,自己的叔叔单超也不用进宫做宦官。没法辩解这些不明巨额财产,那自然就是贪污了,人赃并获,别说你是宦官的侄子,就算你是宦官的老子,也不能容忍了,第五种于是立即上报朝廷,单匡这一下子没辙了,想来想去,想到只要杀掉来抄自己家的卫羽,让他没话说,然后叔叔单超再在皇帝面前说几句话,自己这事也就算完了。自以为聪明的单匡也和当初梁冀谋杀宣一样去招募刺客,不知道是不是单匡没舍得花钱,还是卫羽功夫太好,派去的刺客竟然被捉了,幸运的是这个刺客还因为这件事史书留名了,这个刺客叫做任方,虽然专业技术不好,没有成功,但是却在史书上留下了自己的大名,算来也能作为刺客中的佼佼者了,想来太史公司马迁的刺客列传,从黄帝到汉武帝一共才列举了几个?不论成功失败,任方总是算值了。
卫羽把刺客任方捉到了当时号称天下第一监狱的京都洛阳大监狱,收到任方失败的消息,单匡怕任方在监狱里挨几闷棍,再把自己供了出来,贪赃枉法外加刺杀朝廷命官,这个滋味可不好受,但单匡有门道,洛阳监狱也有熟人,派个人传话让任方越狱,果然有熟人好办事,任方越狱成功。当时的河南尹是杨秉,在任方逃走之后,尚书便召见他并责备他监狱工作实在做的太差,竟然让任方跑了。杨秉报告说,任方绝对是单匡派来的,请求把单匡用囚车拉到京城,让我拷打一顿,他的事自然就明白了。
这个时侯单超了解到了侄子那边的事情,不就是贪污个几千万吗?又没有抢你第五种、杨秉的钱,你们至于吗?所以单超也在这件事积极运动,毕竟打断骨头连着筋啊,那是亲侄子,自己没儿子,那就是亲儿子啊,哪能叫你们这些朝廷命官给弄死?所以单超在营救侄子上也下了很大功夫,估计是找自己的老领导,老战友汉桓帝进谗言了,竟然把杨秉免了官,罚去做苦役了,而第五种也没捞着好事,单超又编制罪名把第五种免官,不过念在第五种多年为国家效力,单超请求汉桓帝把第五种发配到边疆朔方郡,让他在边疆上继续为大汉努力工作。其实单超有他自己的打算,单超虽然是宦官,但他有个外孙,估计是领养的女儿,他的外孙叫董援,正在朔方任太守,第五种要法办他娘家舅舅单匡的事他也知道了,他觉得必须要把这个第五种搞得生不如死,才对得起自己的外公和舅舅。幸好第五种人品好,在被押往朔方的路上,被自己的过去的手下孙斌集结门客,把他救了。第五种在外面逃亡了好几年,遇到大赦才敢回到家乡。
五侯的子弟,大多像单匡一样在外专横,内有宦官撑腰,在地方上无人敢惹,无人敢动。就在单匡的事情发生之后不久,单超就病死了,汉桓帝十分伤心,汉桓帝为了表示对这位曾经战友的哀悼,将自己的棺木和玉衣赏给单超,到了埋葬的时候,汉桓帝又调兵为他修建陵墓,五侯这下剩下了四侯,不过气焰仍是有增无减,甚至更加嚣张。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4 21:11:42 +0800 CST  
@w10788 2015-10-14 19:49:41
更新的有点慢啊。
-----------------------------
因为白天还要上课,只有晚上下自习才有机会发,所以有点儿慢,谢谢您的支持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4 22:36:56 +0800 CST  
当时民间百姓口中流传着一首比喻四侯位高权重的歌谣说,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雨堕。意思是说,左悺有回天之力,具瑷是唯我独尊,徐璜的威风如卧虎,唐衡的势力像大雨,可见四侯的形象已经活跃在人民的心中。四个人虽然是宦官,没能力成家,但他们做的比健全人还健全,正常人有了钱盖房子,讲排场,他们也是,宦官们在各地都有别墅,而且仆人遍地,所谓狗仗人势,主人牛了,就算是家奴也是八面威风。古代没有计划生育这一说,更没有安全避孕这一说,所以古代人的儿女一般都是很多的。这就造成了四侯的亲属众多,四侯们在提拔自己亲属的事情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无论老幼,只要是男的,就被分去做官,至于七大姑八大姨表弟表叔表侄了,也是能安排就安排,绝不让亲人失望,本着任人唯亲的原则,一时间,朝廷的肥差,好差都被宦官子弟疯抢一空,而这些宦官子弟也不叫宦官们失望,在地方上干的有声有色,在搜刮和掠夺财务的本事上更是比梁冀的门客们更胜一筹,有的更为甚者,老百姓甚至的称之为盗贼。搜刮来的财产自己一份,给自己的宦官老子有一份,大家热此不疲的搜刮压榨,百姓们无路可走,纷纷聚众为盗。
左悺的哥哥左胜担任河东太守,有个下属叫赵岐,赵岐一听说新来的上司是左悺的哥哥,知道肯定又不是一个好鸟,和这种宦官子弟在一起为官,而且还是他的下属,以后还不得活活气死?罢了,这种官不做也罢,就弃官而逃了。俗话说的好,人要倒霉了喝口水都塞牙,赵岐回家没多久,自己的老仇人唐玹又做了京兆尹,唐玹是五侯之一唐衡的哥哥,平常就和赵岐有矛盾,现在有了官职,当然是要把赵岐致之死地才说的过去,赵岐听说唐玹做了京兆尹之后,也知道他肯定会来找自己麻烦,所谓惹不过还躲不过你吗?赵岐只身跑了,他以为这样唐玹就会罢休了,其实他哪里知道,唐玹暗中给他头上扣上了大罪,把赵岐全家都逮捕入狱。之后全部诛杀,并且全国通缉赵岐,赵岐没办法,改名换姓,跑到北海国的街市上做起卖饼的小买卖。以此维持生计,宦官子弟的种种恶行,上述还不足百分之一。
朝廷正直的官员倒也不是摆设,不过其中大多都被宦官谗言汉桓帝对其进行免官。当初因为宦官单超侄子单匡的案件而被罚去做奴役的杨秉,后来遇到大赦而得以免罪,后来又被朝廷征召为官,先任太常又任太尉。当时朝中宦官的势力强盛,朝廷内外一片嗟叹怨怒,杨秉便和司空周景共同请求罢免那些奸诈贪污之官员,汉桓帝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将五十多人处死或免官,其中不乏太守、刺史等地方大员。天下间倒是一时震动。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5 07:06:03 +0800 CST  
现代人一提起汉桓帝,大多都会骂其为无道昏君,其实在我看来他在东汉的皇帝里面也算得上好的了。汉桓帝对宦官的态度近似于感情用事,汉桓帝十五岁登基,梁冀被诛之前一直都在被梁冀的眼线监视着,他的整个皇宫大内都没有亲人,而那些与梁冀对抗的忠正大臣,虽然自己知道他们都是忠臣,是国家的栋梁,但是他们一个个的都是古板顽固,喜欢玩命死谏,总是用圣人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虽然自己总是答应了那些大臣的要求,但是心里总会产生一些偏见,想想自己从封地藩王一下子飞到皇宫做皇帝,父母亲人都在远方,连自己从小到大玩耍的朋友、伙伴都不在了,对于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这该是多么的无情,而且十五岁的年纪还要时时刻刻看着梁冀和梁太后的脸色,处处恭维,时时小心,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梁冀的眼线监视着。
从自己即位到梁冀被诛的十三年里,寂寞和无助一直伴随着这位皇帝,他的身边没有朋友,也没有亲信,倒是有一群人和蔼可亲,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他们听自己的话,也愿意跟自己玩,在外人眼里,那是一群阉人,一群祸国殃民的臭宦官,而在自己眼里,那是自己曾经的伙伴,是自己十三年来在梁冀阴影下唯一的伙伴。当自己准备杀掉梁冀的时候,满朝文武都不能用,只有他们才是自己的心腹,是他们帮助自己杀掉了梁冀,是他们让自己重新找回做皇帝的尊严。在自己的眼里,他们永远都是自己的伙伴,他们举荐的官员贪赃枉法,自己也并不追究宦官们的责任,他一直就把这群陪自己长大的伙伴当做最真挚的朋友。
四侯权势熏天,汉桓帝也看到了,虽然一开始自己并不在意,但慢慢的自己也发现,这四个人做的有点过了,他们已经不再是自己原先的好伙伴了,这群家奴竟然已经威胁起自己的皇权了。这件事决不能容忍,倘若宦官仅仅是专横一点也就罢了,现在大臣们求宦官比求皇帝还管用,宦官的权力是汉桓帝给的,但现在四侯想凌驾与皇帝之上,那可是万万不能。
延熹八年,司隶校尉韩演弹劾左倌及其兄左胜,汉桓帝一看机会来了,也没有多想,直接批准韩演的奏折,左家兄弟双双自杀,之后韩演牟足了劲又弹劾具瑗的哥哥具恭贪污受贿,汉桓帝立即命令廷尉处理这件事,具瑗一看大势已去,皇帝已经不再像原先一样信任自己了,自己为了保命,只能辞职请罪,汉桓帝倒也没怎么为难这位曾经带兵包围梁冀府的功臣,把他贬为都乡侯。徐璜和唐衡在前一年已经去世,念在旧功,也不必和死人计较了。汉桓帝将二人的子弟全都贬官夺爵。
五侯已经成为过去,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有五侯等前辈的光荣事迹,后辈宦官更是奋发图强,时刻赶着前辈的步伐大步迈进。五个宦官倒下去,十个宦官站起来,这话倒也不是虚的。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5 12:11:58 +0800 CST  
侯览,山阳人,汉桓帝初年任中常侍,诛杀梁冀也有他的功劳,后来汉桓帝封为高乡侯,虽然比五侯们的档次低一点点,但是侯览紧随前辈宦官们祸国殃民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五侯之后又一个臭名远播海内外的著名宦官。侯览依靠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功夫深得汉桓帝宠幸,加上又是早些年的伙伴,所以汉桓帝对他也是格外照顾。
小黄门段珪家在济阴,便和侯览一起购置田产,说的好听一点是购置,其实便是明抢,一亩地本来值一千钱,侯览给人家一亩十钱,这不是明抢是什么?侯览在各地用这种方法明抢暗夺,一共购置了田地一百八十顷,宅第三百八十一所。算起来侯览倘若天天不用伺候皇帝,每处宅地住一晚上,那也得住一年多才能住完,估计连他自己也记不清田产都在什么地方。很想知道侯览自己觉得挨了那一刀获得这么多财产值不值?又或者是侯览自己觉得自己挨了那一刀,太痛苦了,化悲愤为贪欲,多贪一点来弥补自己挨那一刀时候的痛苦,那也说不定。
侯览的哥哥侯参任益州刺史,他贪财的方法与当年梁冀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人家梁冀门人想要钱,把有钱人捉起来敲诈一笔,然后放人就好了了,算起来只能算是绑架勒索,但侯参实在不厚道,他不但绑架,还撕票。侯参把益州有钱人捉起来,也不用严刑拷打,看起来比梁冀人道一些,不过有钱人在监狱里吃几天牢饭就会被拉出去砍头,罪名是图谋不轨,处以死刑然后没收全部家产。有钱人想上诉都没地方上的,就算有地方上诉,侩子手的大刀早就砍下来了,要上诉去阎王那里上诉吧!虽然侯参为官不几年,却也已经用此等致富手法获得了上亿的财产。
估计是那些冤魂找到了阎王爷并且上诉成功了。侯参并没有继续逍遥法外,太尉杨秉弹劾侯参,并且考虑到益州离洛阳太远,杨秉都为侯参来京准备好了专车。用囚车将侯参拉到京城,用囚车载人可是杨秉的专属爱好,当年的单匡案件,刺客任方逃走后,尚书责备杨秉,杨秉就要求用囚车把单匡拉到京城审问。话说侯参深知自己作恶太大,家里一亿财产铁证在那摆着呢,京兆尹袁逢又截获了侯参名下的金银财宝三百车,侯参觉得自己肯定是要死了,到了京城肯定要进监狱严刑拷打一番,自己经不起,左右是个死,与其进京再受皮肉之苦,还不如趁早自杀呢,于是侯参在路上自杀身亡,结束了他邪恶的一生,话分两头,太尉杨秉得到袁逢截获侯参三百车财物的消息,决定趁此时机弹劾侯览。汉桓帝还是很喜欢侯览的,在他准备打击五侯的时候,他就暗中扶持侯览,慢慢在内削弱五侯势力,所以后来司隶校尉韩演才得以一弹成功。这个时侯汉桓帝还是很中意侯览的,他不想这位伙伴再叫杨秉给除掉,但是杨秉又确实是一等一的栋梁之才,两边都想保留,所以汉桓帝决定和稀泥,准备把这件事能糊弄就糊弄过去,大家快快乐乐的为自己效力,何乐而不为呢?
汉桓帝折中的办法就是授意尚书摆平这件事,毕竟自己出面摆平这件事影响不好。所以汉桓帝让尚书拿老祖宗立的制度来劝杨秉。尚书告诉杨秉,咱们大汉朝的分工制度一向是很分明的,三公主管外臣,御史才管内臣近侍,你身为太尉,位列三公,按照制度你不应该去管皇帝身边的人,你说这件事怎么办?
杨秉是个老儒,经史子集不在话下,汉桓帝虽然是皇帝,但是拿这种事来说事还是难不倒杨秉的,杨秉立马告诉尚书说,你记错了吧?我们大汉,行政制度早有规定,三公之职无所不统,而且《春秋传》上还说了:“除君之恶,惟力是视” 这下好了,杨秉又把球踢了回来,尚书没话说了,汉桓帝也没话说了,怎么办?只能暂且牺牲一下老战友侯览的利益了,况且这件事本来侯览便是理亏,所以汉桓帝不得已暂且免了侯览官位。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5 12:37:18 +0800 CST  
同年五月杨秉逝世,享年七十四,汉桓帝很欣赏杨秉的人品和功绩,于是下令在自己皇陵旁边特别造一个墓地来安葬杨秉。
也是这一年,汉桓帝打击五侯及其子弟党羽。也许是身边没有侯览的踪迹汉桓帝的生活很没有乐趣,又或是汉桓帝已经习惯了这位老友的存在。所以在打击五侯,杨秉逝世之后,侯览又重新被汉桓帝起用,终汉桓帝一生,侯览都一直受到汉桓帝的信任和重用,侯览也是不愧奸人本色,在皇帝面前是个忠厚老实的奴才,在外臣眼里,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竖阉。
此时离汉桓帝去世的公元167年,还有两年。在汉桓帝最后的两年,汉桓帝将有幸看到汉朝有史以来,宦官与士人争斗最激烈的一场争斗,史称,党锢之祸。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5 13:26:14 +0800 CST  
@u_106467342 64楼 2015-10-15 13:52:00
请问楼主。在你心中,汗桓帝作为一个皇帝,他和不合格?
—————————————————
人家都说,汉朝衰败始于桓灵,我个人倒觉得,汉桓帝还算是一个聪明之主,不是很昏庸的帝王。桓帝登基的时候,梁冀掌权,汉朝已经相当腐败,桓帝非暗主,也非明君,他本身的能力不能挽回汉朝。他掌权后,亲信宦官,其实这也好理解,我们大可站在桓帝的位置上想想,一个十五岁的少年,离开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虽然被尊为一国之君,却要时刻小心翼翼,梁冀掌权时,整个朝廷大臣屈服于梁冀,没有人敢于帮助自己这个一国之君,可以说,桓帝这个最无助时候,已经对手下这帮口口声声仁义道德饱读诗书的大臣们失望。回顾宦官呢?宦官比大臣们可亲,比大臣们要听自己的话,最重要的是,桓帝十五岁登基,他还是个孩子,他需要玩伴,不需要老夫子。在最危难的时候,许多大臣们畏缩不前,只有宦官为了自己迎刃而上,相信我们要是站在汉桓帝的位置上想想,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桓帝在位时,也并非对宦官听之任之,有时候只要大臣们证据确凿,桓帝对于宦官也是肯下手的。所以我觉得,桓帝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昏庸,只不过他有点平庸,驾驭不了汉朝的江河日下罢了。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5 14:11:22 +0800 CST  
@u_106467342 66楼 2015-10-15 14:43:00
@筠蓦 65楼 2015-10-15 14:11:00

@u_106467342 64楼 2015-10-15 13:52:00

请问楼主。在你心中,汗桓帝作为一个皇帝,他和不合格?

—————————————————

人家都说,汉朝衰败始于桓灵,我个人倒觉得,汉桓帝还算是一个聪明之主,不是很昏庸的帝王。桓帝登基的时候,梁冀掌权,汉朝已经相当腐败,桓帝非暗主,也非明君,他本身的能力
—————————————————
谢谢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5 15:37:00 +0800 CST  
四 党锢之祸
汉桓帝统治时期,先是梁冀专权,后是宦官专政,综合起来来说,汉桓帝的统治时期,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乱。
到了汉桓帝统治后期,宦官专政,朝中正直大臣遭到宦官们的打压。被打压的士人,以及看不惯宦官子弟所做所为的士人学子们,为了朝廷的命运,也为了过过嘴瘾,许多太学生和一批正直官吏纷纷发起“清议”。
所谓的“清议”,即士大夫阶级用儒家伦理道德为依据,对人物进行品评。“清议”最初出现的时候,其实没那么高大上,仅仅就是两家门客互相讥讽罢了。当初汉桓帝还没有当皇帝,曾跟着甘陵人周福学习,后来桓帝登基,周福也跟着水涨船高,被昔日的学生授官为尚书。周福有一个老乡房植,官拜河南尹,在本地很有声望。甘陵本地不少人拿着周福跟房植作比较,还作了一首歌谣:“天下为人言行正派,有房植,靠当老师做官,有周福。” 周福是桓帝的老师,也不是好惹的,手下门客众多,于是也编造语言回击,周福与房植两家的门客没事干,天天就坐在一起想办法嘲讽对方。时间久了,甘陵的读书人大致分为南北两派,而此风也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当时士人被宦官欺负的惨不忍睹,斗又斗不过,只能学习两家的门客那样,过过嘴瘾罢了。
当时的太学生三万余人以郭泰和贾彪为首,联合李膺等人对宦官在舆论上进行猛烈轰击。这些人品评时政、人物,连朝廷内外都受到了这种风气的影响,竟然互相赶时髦,也在一起品评朝政得失。这就是舆论的力量,朝中大臣都怕自己的行为遭到舆论的谴责和非议,所以大臣们都争先恐后的和这些党人的首领结交。
像当时的党人首领李膺,是天下的名士,有领导舆论的力量。当时的士人以得到李膺的接见为荣,称为登龙门。
当时的士人们给自己的领袖还列了排位,还有外号,像窦武、刘淑、陈蕃三人合称为三君,以下还有“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这些人品德高尚,被称为君子,也是当时舆论的中心。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5 16:23:20 +0800 CST  
河南人张成,善于卜卦,他平常用占卜术来和宦官结交,汉桓帝有时候也向张成问卦。有了这层关系,张成经常在朝廷政令下达之前,便已经了如指掌。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张成通过宦官们的关系,得知不久汉桓帝将要大赦天下。
古代法律体制不健全,大赦天下犯人是可以免罪的,既然如此,不能白白浪费资源,人这一辈子难免有几个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张成亦然,为了沾点国家的好处,张成便让自己的儿子赶在大赦之前杀人犯法。张成之子的案子刚被河南尹李膺接手,那边汉桓帝就下达了大赦令,这下好了,按照律法,张成之子应予赦免。可李膺不吃这一套,在了解到前因后果之后,李膺下令立即处死张成之子。
张成平常就和宦官有交情,现在宝贝儿子死了,这个“冤枉”找谁说去?宦官们对士人的嘴皮子攻势是相当头痛,现在正好抓住了李膺的把柄,怎么能不好好珍惜呢?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5 16:33:49 +0800 CST  

楼主:筠蓦

字数:161041

发表时间:2015-10-13 20: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07 14:30:48 +0800 CST

评论数:12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