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详说后汉三国史——鼎足三国梦

东汉王朝历经十三帝,除了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献帝之外,其余八位皇帝都是幼年登基,英年早逝。造成如此悲剧的原因除了人为因素,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任上对酒色过于“勤劳”,以至于身体愈来愈差,愈差愈烈,上一代皇帝身体差,孕育的下一代皇帝的身体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如此恶性循环,东汉王朝的命运也随之黯淡。
皇帝幼年登基,按照惯例,由皇太后临朝,替小皇帝分担政务,等皇帝成年,有了亲政的能力,皇太后便将权力交给小皇帝,由此退居二线。从理论上讲,这一招是完全可行的,可理论与现实是有差距的,理论上行得通,现实中却未必通顺。
皇太后虽是大家闺秀,名门出身,但真正具有政治能力的却寥寥无几。那些性格软弱的皇太后们无力处理朝政,便启用家中父兄,使之分担政务,这就是所谓的外戚。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3 12:55:00 +0800 CST  
@筠蓦 公元144年8月,汉宫玉堂前殿,年仅三十岁的汉顺帝刘保驾崩,年仅两岁的皇太子刘炳登基,是为东汉冲帝。按照前面所说的套路,由顺帝的皇后梁氏临朝,垂帘听政。梁后的父亲梁商在顺帝时官拜大将军,梁后的哥哥梁冀,其父梁商去世后继承官爵,权倾朝野,梁太后临朝后,梁冀的地位更加显赫。梁冀是典型的二世祖,青少年时期由于老爹梁商的原因,养成了贪污暴虐的习惯,顺帝驾崩后,梁太后诏令梁冀与太傅赵峻、太尉李固同录尚书事,共同执掌朝政,最终梁冀虽然推辞,但他却比以前更加奢侈残暴。
很不幸的是,年仅两岁的小皇帝刘炳由于身体太差,仅仅在皇帝宝座上坐了不到半年,便夭折了。汉家传国数百年,刘氏子孙遍布全国各地,皇帝的人选自然是不用愁,早在冲帝病重期间,梁冀便做了两手准备,召清河王刘蒜跟渤海王刘鸿之子刘缵入京,只要等小皇帝咽气,立马换人。
冲帝夭折后,梁冀本着利益第一的原则,迅速赶赴皇宫与梁太后商议新帝事宜。在梁太后看来,无论谁当皇帝,自己这位太后都不会过时。从梁后自身以及家族其利益来看,新皇帝还是年幼一点的好,如果找一个年纪大的,有了亲政能力的,梁后跟梁冀自然没有了抓着权力不放松的理由。
在梁太后与梁冀的谋划下,两人决定拥立年仅八岁的刘缵为帝,是为汉质帝。
太尉李固人如其名,是个正直的顽固派,当初顺帝在位的时候,朝政混乱,冗官遍布,等李固当政,李固的正直精神大爆发,前后上书罢免了一百多人的官位。梁冀历来就不是什么好鸟,平时连小脏小恶的小苍蝇李固都难以忍受,更不要提梁冀这样的大老虎了,正所谓是老虎屁股摸不得,李固一心整顿吏治,使天下清平,自然是要跟梁冀有一拼的。那些被李固奏免,丢了饭碗的一百多位老兄,对于李固可是恨到了极点,这些人在丢官后,自觉拿起了复仇的武器,他们迎合梁冀的号召,在暗中写匿名信举报李固,这些信传到梁冀手里面,自然是“民心”的最好证明,为了除掉李固,梁冀将证据交给梁太后,请求太后给李固治罪。
梁后虽是女流,但见识不凡,她深知哥哥的德行,也知道李固的忠义,面对咄咄逼人的梁冀,梁太后没有听之任之,而是置之不理,将奏折压了起来。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东汉王朝走到了现在,已经是伤痕累累,并不是一个李固,几个忠臣就能在短时间挽回的,因此李固虽然在前期取得了小阶段的胜利,但以梁冀为首的外戚集团还占有绝对的优势。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3 12:55:38 +0800 CST  
@筠蓦 2015-10-13 12:55:38
质帝虽然年幼,却十分聪慧,有一次朝会,质帝盯着梁冀说道:“此跋扈将军也!”。小皇帝没有什么心机,自然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小皇帝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是让梁冀心头一震。梁冀之所以立他做皇帝,其实就是想立一个傀儡,平时摆在朝堂上供文武参拜罢了,看着小皇帝年仅八岁便对自己存在敌意,梁冀此时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梁冀飞扬跋扈,将来成年的小皇帝势必不肯让梁冀安安心心度过晚年,想到这里,梁冀后背一身冷汗。值得庆幸的是,形势的主动权现在还在梁冀的手里,就算质帝对梁冀不利,那也得是未来。
说到梁冀内外专权,那可一点都不过分,梁冀暗中收买质帝的侍从,让他在质帝食用的汤饼里放毒,准备毒死汉质帝。当年技术不发达,毒药的研制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质帝吃了毒汤饼后,没有当即毙命,而是肚痛的来回挣扎。质帝聪慧,料知自己肚子疼的蹊跷,派人急召李固入宫。
李固见到痛苦的质帝,急忙上前询问,质帝虽然痛的已经难以忍受,但他还是斩钉截铁的道:“我刚吃了汤饼,现在腹痛难受,你给我一口水喝,或许我还能活。”此时得到消息的梁冀也赶到了皇宫,梁冀生怕毒药遇水后效果大大降低,可别让小皇帝缓了过来,梁冀传话阻止侍从去拿水,对质帝解释道:“如果饮了水,恐怕会呕吐,加剧病情。”
质帝年仅八岁,他早已经难以忍受药性带来的痛苦,梁冀还没说完,质帝药性发作的急了,扑倒在地,李固等人上前救护,质帝已然气绝。
李固伏在质帝年幼的尸体前痛哭不止,梁冀碍于形势,不得不跟着李固一起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放声痛哭。
国不可一日无君,无论事情怎么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立新君都是天大的头等要事。李固等人吃了上一次梁冀与梁太后的亏,这一次死活也不肯再依梁冀的性子去做。新君议立前夕,李固与司徒胡广、司空赵戒联名给梁冀写了一封信,信中大意讲,立新君这是天下的大事,我们都知道近几天来太后和将军您太操劳了,我们希望按照过去废立的老章程,大家一同商议立谁,也算是为太后和将军您分劳了。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3 13:00:21 +0800 CST  
@筠蓦
梁冀读书不多,但字还是能顺下来的,信中的意思他也是看的清的。上一次立质帝,那是梁冀跟梁太后拿的主意,他们自然以自身的利益为本,而这一次的李固等人不希望再立一个年幼的小皇帝登基,想立一个有亲政能力的成年宗室为帝,这样一来,太后临朝,大将军辅政云云,那都成了浮云幻境了。
虽说是文武百官共同开会商议,但也得有个下限才是,不能芝麻绿豆的小官也把他弄到朝堂上来侃侃而谈吧。梁冀召集京城俸禄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入朝,共同商议新君事宜。
李固与梁冀的出发点不同,利益也不同。李固一心立一个长君,让国家重新步入正轨。在他内心里,清河王刘蒜年纪大,在本地拥有很高的民望,这正是新君的不二人选。
而梁冀跟梁太后呢?他们一心立一个傀儡,好多抓几年朝政,赚个锅满瓢满。在他们的心里面也有一个很看好的人选。此人是蠡吾侯刘志,时年十五岁,在年龄问题上与梁冀的想法有点出入,但刘志自身条件好,说起来他跟梁冀、梁太后还算是亲戚。话说刘志之所以进京,就是为了完婚,他的妻子正是当今大将军梁冀的妹妹,如果立刘志为帝,将来梁冀的妹妹肯定是皇后,梁冀在外统率群臣,梁太后,梁皇后在内总理后宫,这样看来,刘志这个蠡吾侯,可真是一个做傀儡的好料子。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3 13:07:13 +0800 CST  
@筠蓦
第一次写,请大家多提意见,多多指教。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3 13:08:35 +0800 CST  
@huangpurivers 6楼 2015-10-13 13:18:00
楼主加油
—————————————————
谢谢您了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3 13:49:38 +0800 CST  
@筠蓦
朝会之上,梁冀第一个发言,他推荐一号种子选手刘志。说罢,朝堂之上响起一片支持之声。李固、胡广不甘示弱,在一片梁冀党羽的喝彩声中逆流而上,号召群臣立刘蒜为帝。梁冀粗人一个,而李固却是饱读诗书,梁冀一开口,无非是夸奖刘志聪明,适合做皇帝,而李固一开口,那可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前后几百年,引经据典,之乎者也滔滔不绝。
汉朝推行儒家,朝中的官员大多都是读书人出身,李固的引经据典很容易将他们打动,这些人不顾梁冀的脸色,公开表示支持李固。梁冀还想跟李固争辩,但没说几句便被李固辩的哑口无言。看着朝中官员大多都站到了李固身后,梁冀心里面虽然生气,无奈又不能公开表示自己的不满,当时梁冀的情形,可谓是狼狈尴尬之极。
好在梁冀在朝中纵横多年,威势所在,李固等人的支持者也不敢过分跟梁冀较劲,眼看说不过李固,梁冀干脆不说了。李固、胡广、赵戒等人轮番上阵,无论众人攻势如何迅猛,梁冀都是摆出一副无赖的姿势,来回大意就是一句话:“我觉得应该立刘志为帝。”
时间就在李固猛攻,梁冀无赖中度过,无论李固说的如何好,梁冀就是不同意,十分坚持自己的意见。
散朝后,梁冀长舒一口气,在仆人们的拥护之下,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自己的豪宅。就在梁冀准备歇息一会的时候,府中仆人急来通报,宫中中常侍曹腾求见,梁冀眼前一亮,急忙率众出迎。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3 17:48:10 +0800 CST  
@筠蓦
说道宦官这个职业,前有赵高,后有刘瑾,魏忠贤。可谓是能人辈出。有的发展的比较厉害的甚至能废立天子(唐代)。至于不济者,也能过把杀人放火,混乱朝政的瘾。比起篡改始皇遗照的赵高、站皇帝刘瑾来,曹腾可是一点不逊色,刘瑾不过是站皇帝,而人家曹腾可是真皇帝。没错,我没有写错,您也没看错,曹腾的的确确是过了把皇帝瘾,之所以说他是皇帝,是因为他的孙子比较厉害,属于牛人中的牛人,那就是三足鼎立中魏国的奠基者曹操,等到曹操的儿子曹丕代汉做皇帝之后,就把从曾祖父曹腾这一直到父亲曹操,全都追封了为皇帝,而曹腾就被曾孙追封为高皇帝。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3 18:03:21 +0800 CST  
@筠蓦
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曹腾来此,自然是有要紧事情。早些时候,曹腾曾拜访过清河王刘蒜,也就是如今李固要拥立的那位。曹腾为人很低调,平时办事也很靠谱,深得皇帝信任,而当时的刘蒜年纪轻轻,傲气很重,自认为身为宗室藩王,没必要跟这些话皇帝家奴走的太近,管顿饭就好,因此对曹腾很不重视。曹腾为人机警,他今天在朝上看到李固等人占据形势,生怕梁冀一时没挺住,立了刘蒜。刘蒜这个主又不是什么好伺候的,将来一定会拿掉曹腾,所以曹腾连夜赶赴梁冀府上,就是为了给梁冀出谋划策,打打气。
曹腾与梁冀寒暄毕,曹腾直接开门见山的说:“大将军身为皇亲国戚,两代都是国家重臣,宾客中难免有违反乱纪的,我看清河王为人严厉英明,如果将来他做了皇帝,肯定对您不利。不如继续拥立刘志,那样我们就可以长保富贵无虞。”
由于身体缺陷,导致曹腾的话语不是很雄厚,但这几句话在梁冀听来,却是沉重无比。曹腾说得对,刘蒜年纪大且为人严明,将来必然容不下梁冀这样的贪暴分子,仅凭这一点,梁冀便决意不肯同意立刘蒜为帝。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3 18:11:33 +0800 CST  
@筠蓦
次日朝会,梁冀又是第一个发言,与昨日不同,今天的梁冀一脸严厉,激烈的言辞就像是群臣儿子在接受梁冀父亲的教训,渐渐的朝堂上空气都为之凝固,梁冀说完,又用眼神遍视群臣,过了许久,梁冀的一个党羽看到这是讨好大将军的好时候,于是高声呼道,惟大将军之命是从。气氛一下子被带动起来了,昨天还在李固阵营中的人全都跑到了梁冀阵营。本希望依靠司徒胡广、司空赵戒以及大鸿胪杜乔三个重臣的李固也傻了眼,连胡广、赵戒也都投奔梁冀而去,全场只剩下自己和杜乔两个人还在苦苦支撑。
看到李固也是言辞激烈的与自己争辩,梁冀的底线终于被李固踩到,梁冀站起来高声喝道,罢朝。众臣应声而散。李、杜二人终于是败了,呆呆的站在朝堂上,久久不肯离去。
李固突然想到,昨天还在自己阵营的大臣们今天突然都到了梁冀阵营,这一定是刚才受到了梁冀的恐吓而被迫的,其实内心还是向着自己这一方的,这些人大可以去争取回来。不得不说,李固是想多了,满朝文武,有谁不是为了自己的乌纱帽而为官?只有李固杜乔是为了国家黎民而为官,群臣也不是傻子,谁做皇帝都一样,只要认准了形势,将来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就好了,谁也不会为了所谓的国家利益去损害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利益看得见摸得着,国家的利益是什么?能当饭吃?跟着梁冀的,保证这辈子饭碗不愁,跟着你李固,得罪梁冀,梁冀连皇帝都敢毒死,他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但李固不信,他认为朝中还有忠良,其实就算有忠良,没胆量也是没用。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3 18:35:35 +0800 CST  
@筠蓦

李固是正直的顽固派,为了国家的利益,自己可以牺牲一切,在退朝之后,李固多次去拜访梁冀,梁冀也知道李固这小老儿来又要和自己展开辩论,搞嘴皮子自己是搞不过这些读书人的,干脆闭门不见,谁来也不见了。
李固吃了一记闭门羹,心倒也还没死,连夜写信给梁冀,他觉得梁冀不见自己没问题,看到纸上的字就好了。信送到后,梁冀看完又是一阵怒火,全朝都在自己手里掌握了,你李固为什么还不死心?难道真的要你死你才死心吗?
李固为人正派,不贪污不受贿,作风上也没什么特别的问题。短时间把柄倒是一个大问题。不过李固万万想不到,想立刘蒜可不是梁冀一个人的主意,他背后还有个梁太后撑腰,归根结底,直接决定还是在梁太后手里。梁太后虽然喜爱李固忠直,但牵扯到利益问题,梁太后又怎么会容他呢?
梁太后亲自下令,免去李固一切职务,看到太后表明了意思,朝中那些官员一股脑站到了梁冀的身后。李固被免职的第二天,梁太后任命比较合作的司徒胡广为太尉,司空赵戒为司徒,和大将军梁冀共同主管尚书事务。
时年十五岁的刘志被群臣拥立为天子,是为汉桓帝,就是这位仁兄,开启了汉末桓灵之乱的开端。也是从这位仁兄开始,做宦官成为一种有成就的高薪职业。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3 19:48:17 +0800 CST  
@w10788 2015-10-13 19:02:20
坐等更新 ~支持楼主
-----------------------------
谢谢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3 20:31:49 +0800 CST  
@xiejiao391 2015-10-13 19:10:28
支持楼主
-----------------------------
谢谢,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3 20:33:05 +0800 CST  
@jhbvtgyfv441 2015-10-13 19:19:53
长知识
-----------------------------
第一次写,还请您多多指教。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3 20:33:58 +0800 CST  
@徐水枣 2015-10-13 20:42:00
我来了~~~啦啦啦啦啦啦
-----------------------------
阿姊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3 20:43:09 +0800 CST  
@筠蓦

李固被免后,百姓沮丧,文武恐惧,无一不唯梁冀之命是从。
作为老对手,梁冀是不会忘记李固的,虽然他已经回乡,对梁冀构不成任何威胁。第二年,甘陵人刘文和南郡人刘鲔两人没事在一起吹牛,说要立清河王刘蒜为帝,两人实在不靠谱,被人告发,然后被几个差役给捉拿了起来,送到京城砍了头。
梁冀暗中授意负责此案的官员诬陷李固、杜乔二人,由梁冀亲自出手,拿着所谓的证据弹劾李固、杜乔。 证据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想陷害,什么证据都会有,在家赋闲了一年多的李固又被拉回了京城,这次迎接他的是梁冀精心为他设计的囚车、囚服和监狱囚禁三件套,一条龙服务,包李固站着进去,待会就躺着出来。
自古以来,谋反这种大罪被牵连的人可谓是白骨皑皑,冤魂遍地,而且只要摊上这个罪名,不死也得扒层皮,实在是冤枉贤良、灭人门族的必备技能。
不过事情的进展有点出乎梁冀的意料。这谋反的屎盆子都妥妥的扣在李固头上了,不是砍头就是灭族,竟然还有人不怕牵连为他伸冤。
李固的门生渤海人王调带着刑具向朝廷上书,希望证明李固的清白,河内郡赵承等人也向朝廷通诉,这些人都带着刑具,气势上挺吓人的。梁冀自然不会怕他们的气势而放过李固。但是决定李固生死的还不在他,在于梁太后,梁太后也是个明白人,了解到李固是被冤枉的,既然如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李固回家吧!
梁冀的想法落空了,但既然是太后都这么说了,那就算了吧,让李固回家安享晚年吧。
可事情接下来的进展却让梁冀吃了一惊。原来李固在民间颇得民心,李固被释放,洛阳的百姓自行组织来到监狱外迎接,当李固走出监狱的那一刻,不知道是谁带的头,众人一齐大呼万岁,替李固之冤得到洗脱而高呼,久久不绝。
消息传到梁冀那,梁冀又惊又怒,没想到这老头子在民间有这么高的呼声,在当年那个没有临时演员,没有水军的年代,这么多群众都是诚心诚意的支持李固,在梁冀看来,这是多么的可怕?只要李固不死,依照他的声望,将来总会有机会再回朝廷,与梁冀唱对头戏,梁冀绝不甘心放过李固,在此之后,梁冀多次面见梁太后,还是拿着上一次的事情弹劾李固。
谋反是大罪,可不是几句话就可以消除的,在梁冀的多番劝说下,梁太后最终下令,将李固再行捉拿回京。在梁冀的授意下,李固死于狱中。
李固临死之前,向狱卒讨了纸笔,给胡广,赵戒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李固受朝廷的大恩,因此不顾个人的安危,就是想匡扶汉室,现在整个朝廷都受到梁冀的胁迫。没想到你们竟然也屈从了,汉朝的衰败,看来就要从此开始了。你们得到朝廷的厚禄,却看到朝廷危急而不尽臣子的责任,现在梁冀虽然掌权,但后代的史书怎么容得下你们这些人的私心呢?我尽力了”。
李固死后,杜乔也没能幸免,当时杜乔多次触怒梁冀等人的利益,被贬为庶人。梁冀暗中派人给杜乔传信,让他自杀,免得受辱。可杜乔没有接受,第二天,梁冀特意来到杜乔家门口,没有听到杜乔家人哭泣,于是面见梁太后,随便编造了一个理由,将杜乔捉拿,最终杜乔也冤死在了狱中。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3 20:45:32 +0800 CST  
@筠蓦
二 梁冀之乱
李固、杜乔死后,朝中再也无人敢与梁冀作对。梁冀的幸福生活由此开始,梁冀由于功劳很大,子弟都被封侯。梁冀的妻子孙寿也被封为襄城君。一时间,梁氏子弟横行朝野。
梁冀虽然在朝中内外横行,但对内却是一个怕老婆的人。以前梁冀的父亲梁尚曾经给自己的女婿汉顺帝献上美女友通期,以此来讨好汉顺帝,但是友通期在服侍汉顺帝的时候犯了一点小错,被贬黜宫外,归反梁商。梁商倒也没敢怠慢,虽然梁商老当益壮,而友通期是个美女,但是自己却是万万不能要的,于是就叫人准备把她风光嫁了。
梁商自己不敢,但他儿子梁冀可敢,梁冀本来天生就不是什么好鸟。这种小事在他眼里都不算事,梁冀派人把友通期抢了回来,好好安顿了。这个时侯正好梁商去世,梁冀在守孝期间就常常和友通期在城西同居。梁冀这时候老爹死了一点也不伤心,老子死了,以后没人管了,还有美人陪着自己,老爹是汉顺帝的老丈人,生前已经是大将军,权倾朝野,现在一命呜呼了,生前的爵位官职也不能带到阎王爷那里,当然是由自己世袭了,一箭三雕的事,开心还来不及。哪有心情哭?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3 21:45:00 +0800 CST  
@筠蓦
孙寿是个聪明人,一看梁冀在爹死了期间还这么有活力,一看准没有好事,老娘岂是好惹的?。这下子醋坛子打翻了。孙寿趁梁冀外出的时候,带领家丁奴仆,浩浩荡荡的奔城西而来。满心欢喜的友通期在城西听得马蹄声还以为是梁冀来了呢,情郎没来,泼妇到来了一只。孙寿也没多说,直接就把友通期带回来家。弄回家来就虐待。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胡须之类的是不能剪得,如果被人剪了,那将是一种屈辱,所以孙寿就把友通期捉来之后,剪掉头发,用刀子割破脸皮,还用荆条抽打她。这样来羞辱友通期。
孙寿当然也知道梁冀这个人是个禽兽,自己把他喜欢的女人弄成这样,他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所以得想办法把这件事弄得妥妥的。梁冀一回家,孙寿就嚷嚷着要上报汉顺帝,要把友通期一事上报给汉顺帝。梁冀一听,这还了得,这是欺君大罪啊。虽然说汉顺帝把友通期还归梁商,梁商准备把他嫁人,但是嫁谁都行,就是不能让梁家人要了。为什么?这女人是你梁家送的,皇帝不要了,你梁家人又要了,你们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啊?这个说不清,而且古代人讲究孝,你梁冀老爹刚死,不说叫你守孝也就罢了。你还干出这等事,你还有什么脸继续在朝中做官?
当然孙寿这只是吓唬一下梁冀,梁冀果然中招了,一面求孙寿,一面怕不管用,还去找孙寿的母亲,也就是自己的岳母大人,让岳母来劝说孙寿。孙寿一看这样,目的也达到了,只要梁冀以后不和友通期私通就好了。
梁冀是治标不治本,过了几天心里又痒痒了,没忍住,又去了,这回做的很隐秘。友通期还给梁冀生了个儿子,叫伯玉,梁冀虽然身为大将军,但家里面那只母老虎何等可怕,自己也不敢去冒犯,所以让伯玉藏着,不让他露面。
可是纸终究包不住火,事情又叫孙寿知道了,孙寿很生气,死梁冀你明着不行你暗着来。既然这样,也别怪老娘心狠了。孙寿叫自己的儿子梁胤带着人把友通期的娘家一家杀的干干净净。梁冀虽然知道是家里的母老虎所为,但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把友通期和伯玉藏得更严了。虽然梁冀在外面风流无比,但殊不知,他的帽子早被人搞成了绿色。
梁冀很喜欢自己的管家秦宫,官至太仓令。在梁家因为是管家,而梁冀对于柴米油盐自然是不管的,他就管着怎么往家里拿钱,不管日常吃饭的花销,日常花销的费用和支出是由孙寿和管家秦宫掌管,秦宫能以有要事说为名,把侍从支开,自己和孙寿通奸。秦宫外面得到梁冀的信任,里面又得到孙寿的宠幸,所以在梁家有很大的威名权力。慢慢的梁冀在朝中越来越威风,秦宫这个管家也是水涨船高,日子过得相当滋润。朝中那些来求见梁冀的大臣,先来巴结秦宫,各地的刺史在就任前都会到秦宫家里去拜见秦宫,向他告辞,连梁冀的奴仆都这样,更别提梁冀了。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3 22:16:46 +0800 CST  
@筠蓦
一日之计在于晨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4 07:45:18 +0800 CST  
@筠蓦
汉桓帝因为自己是被梁冀扶持上来的,自己很感谢梁冀,就想给梁冀一些特别的礼遇来显示他的地位,所以汉桓帝召集群臣前来商议这件事。这当然是显示忠心,阿谀奉承的好机会,大臣们在国家问题上是坚决保留意见,能糊弄就糊弄,可对于这件梁冀个人的事情,大臣是踊跃发言,争先恐后,大臣们纷纷表示梁冀功劳最大,应该享受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萧何的待遇,入朝不趋,敛履上殿,谒赞不名。将他的食邑增加到四个县。与东汉开国元勋邓禹一样,赏赐给梁冀的金钱、奴婢、彩帛、车马、衣服、铠甲,与西汉名臣霍光的一样。大家知道这三个人是何等的功劳?现在汉桓帝拿他们三个的待遇来赏赐梁冀,不知道萧何,邓禹、霍光泉下有知,会有何感想?仅仅这些待遇还不止。汉桓帝还规定,梁冀每一次上朝开会,原先是和三公坐在同一条席子的,现在让梁冀单独坐一席,以彰显梁冀的荣誉。并且昭告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梁冀的功劳!
按照中国古人的行事原则,就算是皇帝要给你的,你怎么也得谦让一下,向皇帝表示自己没本事,不敢要丰厚的赏赐,就连曹丕代汉的时候,也是谦让了三次才接受皇帝位的。而梁冀倒好,不谦让也就算了,毕竟是皇帝愿意给你的,可梁冀跋扈惯了。还嫌皇帝给的待遇太低,梁冀心里琢磨。自己把你扶上了皇位,怎么也得多意思意思,怎么也得创新一下,别老拿前辈功臣的赏赐来赏赐自己,创新一点,前无古人的那种赏赐。
水满则溢,这个时侯的梁冀正处于人生的巅峰状态,也正是这个时候,梁冀从爬山变成了下山。
梁冀这种人把持朝政,陷害忠良也就不多说了,梁冀与后世的奸臣权臣不一样,后世的奸臣虽然奸恶,但也没有像梁冀一样的功绩。
梁冀立了汉桓帝之后,汉桓帝本身就是个傀儡,没有话语权,权力全在梁太后和梁冀手里,而梁太后又不大问政,所以事事都落在梁冀的手里。梁家子弟势力遍布也不多说了,妻子孙寿家族里也有有十几个人都被担任郡守等实权官职,这些人在致富问题上格外下功夫,正所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既然梁冀把他们安排了官职,有了赚钱的平台,剩下的就要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了。贪污已经满足不了他们,他们想找一个更为刺激,更为愉快的赚钱方式。具体做法是,找到自己辖区内比较有钱的,有多少算多少,统计一个名单,之后派兵将富人们逮捕,诬告他们有各种各种的罪行,然后在狱里面要严刑拷打,狱吏要选年轻有力的,对各般刑具能够熟悉运用的,最后不管多少,先打一顿再说,等打的还剩下半条命的时候,就会有人来提醒富人,你犯了大罪,本来是要砍头的,现在两条路,一是给钱,立马放人,二是继续免费享受监狱套餐,将会受到年轻狱卒们的热情接待,并且还有免费的监狱大餐可供食用。基本上所有富人都会选择第一条。 扶风郡有个叫孙奋的富人很有钱,名声都传到梁冀耳朵里了,这种好事,不要白不要,梁冀也没有把孙奋下监狱,就是送给孙奋一套马车,告诉孙奋,我手里头缺钱,借你五千万用用,这套马车就算是抵押了,要是我不还你,这套马车就是你的了。孙奋这个人虽然有钱,但是很吝啬,不过话说回来了,自己辛辛苦苦挣得这么多财产,一下子就被人敲掉五千万,搁到谁身上谁也难受。不过不给还不行。全给吧,恐怕自己心脏受不了。于是孙奋自己想了个好办法,既然破财免灾,那少给你一点也是说得过去,孙奋就给了梁冀三千万。
梁冀收到这三千万,很不满,明明问你要五千,你才给三千。我好歹是汉朝的大将军啊,太不给面子了。梁冀找到扶风郡的长官,给孙奋告状,诬告孙奋他妈原先是梁冀府上的丫鬟,后来偷了我家十斛白珠、一千斤紫金逃跑了。郡守很给梁冀面子,直接把孙奋抓起来,这会还吝啬吗?现在就算孙奋要把那两千万再给梁冀也是不行了,因为这回梁冀看上了他家所有的财产。梁冀叫手下的人把孙奋在监狱里活活打死,然后把他家的一亿七千万的财产全没收了。
楼主 筠蓦  发布于 2015-10-14 07:50:03 +0800 CST  

楼主:筠蓦

字数:161041

发表时间:2015-10-13 20: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5-07 14:30:48 +0800 CST

评论数:12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