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述评——一个大坑,不知何时能填平

狗急了要跳墙,兔子急了要咬人,宦官急了就要杀人。何况这还是一群曾经不可一世的宦官。何进(其实是袁绍)把宦官逼到了死胡同,宦官们只有奋力反击,寻求生路。
宦官耍起阴谋做起暗事来,真是一环一环,环环相扣。先是示弱。张让的儿媳妇是太后的妹妹,张让去给儿媳妇叩头认错,说:“老臣得罪了,本来应当和你一起回老家的,只是我受朝廷恩惠太多,现在要离开皇宫,心里实在舍不得,希望能够再进宫值一天班,最后侍奉下太后、皇帝,然后就回老家,就是死了也没什么遗憾了。”无论在哪个年代,公公给儿媳妇磕头认错,都是能让儿媳妇感动得不要不要的事情,何况还说得那么情真意切,恓惶悲凉。太后的妹妹感动不已,赶紧去把公公的请求哭诉给母亲舞阳君。舞阳君自然也是感动得不要不要的,就进宫告诉太后。太后仍然是感动啊,就下诏让被赶出去的常侍、黄门全都进宫,入值当差。
楼主 猪哟  发布于 2017-05-11 17:34:40 +0800 CST  
何进并不知道这些,还进宫到长乐宮里去和太后商量全部杀掉宦官后,选拔三署郎进宫代替的事情。
宦官看到何进进宫,就觉得有些奇怪。因为何进受到蹇硕谋刺的刺激,一直称病不出,不参加灵帝的丧礼,也不给灵帝送葬。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进宫来和太后商量,难道是当年窦氏杀宦官的事情又要发生了吗?宦官们已经预感到要出事,张让就派人偷听,结果证实了他们的预感是准确的。
生死关头,先下手为强,张让率领常侍段珪、毕岚等数十人,手持兵器悄悄地从侧门进去,埋伏在嘉德殿里。等到何进从长乐宮里出来后,他们假称太后要召见何进,把何进骗进嘉德殿。等何进坐定后,张让这帮人就开始声讨何进,说,天下混乱,也不光是我们几个的罪过。先帝在的时候曾经与太后发生了不快,要废黜太后,我们几个痛哭流涕地恳求先帝不要这么做,还各自拿出一千万家财来作为礼物送给先帝,才使得先帝回心转意。我们几个这样做就是想投靠依托你们家族啊!现在你居然要灭我们的族,这不是太过分了吗?你说后宫宦官污浊不堪,那么你说,你们这些公卿大臣哪个是忠诚清白的?(别说还有些道理)控诉责骂完后,尚方监渠穆拔出剑来砍下了何进的头。(尚方有为皇帝制造刀剑之责,估计用的是把好剑)
值守宫殿,护卫皇室及高官的虎贲中郎将袁术此时不知身在何处,何进狂呼“公路救我”也无济于事。
估计何进至死也没弄明白,怎么杀了半天宦官最后居然被宦官杀了。寒门出身的屠家子还真不是红五代的对手。
楼主 猪哟  发布于 2017-05-11 17:35:17 +0800 CST  
杀了何进后,张让、段珪等立即起草诏书,以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代替袁绍。少府许相为河南尹,代替王允,希图控制京师地区。尚书拿到诏书表示怀疑,要求请大将军出来证实,宦官把何进的头掷给尚书,说:“何进谋反,已经被诛杀了。”
何进被杀,洛阳城内群龙无首,一片混乱。何进进宫时,部属吴匡、(此人身世不详。后为张飞部将,其子吴班也为蜀汉将领)张璋率侍卫队在宫门外等候,听说何进死了,立即驱兵进宫为何进报仇。宦官锁住宫门。兵不能进。消失的袁术此时突然出现。这时已是黄昏时分,天色晦暗,袁术让虎贲兵纵火焚烧南宫九龙门。三人带兵入宫,又烧东宫、西宫,想把宦官烧出来。
张让、段珪赶紧带人挟持太后、皇帝刘辩和已经改封陈留王的刘协从阁道(架在空中连接南北宮的复道)跑往北宫。尚书卢植当时在宫中,闻讯后持戈而前,在阁道下面仰头数落张让等人,呵斥宦官放下人质。卢植身高八尺二,天生的大嗓门,声音如钟。惊慌失措的宦官受到惊吓,释放了太后。太后从阁道跳下来获救。
张让、段珪等人把刘氏兄弟带到了北宮德阳殿。
楼主 猪哟  发布于 2017-05-11 17:35:42 +0800 CST  
此时的朝局已被袁氏家族控制,袁隗、袁绍、卢植三人伪造诏书,捕杀才被宦官任命的司隶校尉樊陵、河南尹许相。
袁绍、何苗带兵赶往朱雀阙,捕杀了赵忠等一帮宦官。董旻也随后赶来。吴匡、张璋知道何苗与何进在杀宦官这件事情上不和,现在何进被杀,他们认为是何苗与宦官勾结,合谋杀了何进,于是就与董旻合兵一处突袭何苗。何苗措手不及,与长史乐隐一起被杀。乐隐的学生牵招、史路冒死抢出了老师的尸体。(记住牵招这个人,这里之所以会提到他,是因为后面他会解开一个有关刘备的秘密)
袁绍刚才不是也在这里吗?他到哪里去了呢?不知道,难怪有人怀疑这件事情也是他挑唆出来的。这种可能性很大,袁绍费这么大的劲谋事,不可能让何家有人留下来的。特别是这个人还是车骑将军。
楼主 猪哟  发布于 2017-05-11 17:36:07 +0800 CST  
大局控制住之后,大屠杀就开始了。
袁绍与刚赶到的王匡带兵从北宮进宫诛杀宦官。袁绍亲手斩杀中常侍高望。士兵蜂拥而入,见人就杀,不分老幼,也不分是否阉人,其中有因为没长胡须而被误认为是宦官被杀的,不是宦官的人此时也顾不得羞耻,赶紧脱下裤子露出自己不是宦官的证据。一共有二千多人被杀。袁绍指挥一些士兵逐宮搜查,一些士兵上到屋顶,攻击里面宫殿的宦官。(王匡带回来的是强弩兵,擅长远射)看着眼前这一幕,你还觉得诛杀宦官需要征召四方猛士进京吗?
袁绍兄弟南北夹击,合围皇宫。史书上没有记载曹操在这次行动中的表现,但记载了一件事情,从中可证实曹操是参与了这次行动的,其行动的任务不是在皇宫诛杀宦官,而是带兵前往何进府对付何进的家人和家兵。这件事情就是曹操乘乱纳何进儿媳妇尹氏为妾,顺带把其儿子何晏收为养子。(何晏是魏晋有名的美男子,成语“傅粉何郎”就是说的他,是魏晋玄学的开山始祖之一)如果曹操不是带兵进入何进府,怎么会收纳得到尹氏呢?曹操、曹丕父子都喜欢干这种乘人之危收人为妾的事,也算一奇。
张让、段珪等人挟持皇帝跑出皇宫步行向小平津(在今河南孟津东北,为黄河重要渡口,八关都邑之一。此时属丁原控制区)方向逃窜,希图渡过黄河,再作打算。尚书卢植带兵追赶。袁氏故吏河南尹王允派遣河南中部掾闵贡跟随卢植前往。在黄河边上追上落在后面的宦官,闵贡持剑斩杀了数名宦官。前面活着的宦官眼见大势已去,在张让带领下对少帝哭泣而别,说:“我们一死,天下就要大乱了,请陛下自爱!”然后全部跳进黄河而死。
士人集团突然发现,扰乱朝廷一百多年的外戚、宦官集团全都灰飞烟灭了,朝政似乎要回到皇室和士人手中走上正常的治理道路,汉室再次中兴有望。
可惜他们高兴得太早了!
楼主 猪哟  发布于 2017-05-11 17:36:46 +0800 CST  
哈哈 也许是吧 反正是为人做嫁
楼主 猪哟  发布于 2017-05-12 12:54:13 +0800 CST  
各位看官周末愉快
楼主 猪哟  发布于 2017-05-14 13:06:33 +0800 CST  
第四章 废少立献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董卓就是躲在螳螂后面的那只黄雀,此刻正率领着他的三千西凉铁骑在离洛阳城三百里的洛阳西郊夕阳亭,虎视眈眈地窥视着洛阳城内的动静,随时准备呼啸而入,舐血洛阳。
董卓字仲颍,凉州陇西郡临洮人。那是个汉羌杂处之地。董卓二十岁前经常到羌人部落周游,结交部落首领,以健侠知名。后来被征召为州兵马掾,驻守边陲。董卓膂力过人,擅长骑射,可以在马上左右开弓,羌人都十分惧怕他。桓帝末期,入朝为羽林郎。汉阳郡羌人叛乱,董卓跟随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前往平叛。凯旋入朝时遇上九月辛亥政变,与张奂一起帮助宦官平灭了窦武。先后因功任广武县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因事被免后又复出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黄巾民变时,北中郎将卢植因不肯贿赂宦官被免职,朝廷以董卓为东中郎将,持节,代卢植在下曲阳(今河北省晋县西北)攻打张角,结果失败了。边章、韩遂兵逼长安时,朝廷又任命董卓为中郎将,作为左车骑将军皇甫嵩的副手出征。皇甫嵩也因为不肯贿赂宦官被免职。朝廷又以董卓为破虏将军,跟随太尉张温西征。无功而返。
凉州军围攻陈仓时,董卓为前将军,仍然跟随左将军皇甫嵩征讨围攻陈仓的羌人。因皇甫嵩卓越的指挥才能大获全胜。
董卓的战争经历大致是与黄巾军战则败,与羌人战则胜。其为人的特点是豪爽大方,特别是对朋友和部下。曾将因功获得的九千匹缣全部分发给手下将士。其性格则骄横跋扈,傲慢犯上,颇有野心和计谋。没发迹前想巴结张奂,曾让自己的哥哥送一百匹缣给张奂,被拒绝。(董卓父亲叫董君雅,曾经做过豫州颍川郡轮氏县尉,生有董卓兄弟三人,兄董擢,弟董旻)
随着军权的增大,地位的上升,董卓越来越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对董卓这样桀骜不驯的兵痞,朝廷非常头疼,大将军何进与宦官难得地一致同意剥夺他的兵权。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下诏征董卓为少府。少府是九卿之一,(相当于今正部级)董卓以自己所领的湟中义从及秦胡兵不让他赴任为由,不接受此项任命。朝廷又改任他为并州牧,这对董卓来说是破格提拔了。因州牧必须由宗室人员和朝廷重臣来担任。朝廷以此引诱董卓,同时提出了个条件,必须把管辖的军队移交给皇甫嵩。这个诱惑对董卓而言确实巨大,董卓同意赴任,但也提出了个条件,就是要带自己的亲兵三千人一起赴任。大臣与皇帝讨价还价,大臣带兵赴任,都是罕见的。
董卓带着三千亲兵驻兵河东,观察和等待朝廷的变局,结果终于等来了进京诛杀宦官的诏书,带兵来到了夕阳亭。
楼主 猪哟  发布于 2017-05-15 16:33:04 +0800 CST  
袁术焚烧皇宫的烈火映红了夜空。董卓敏锐地判断出是洛阳城内出现了异常情况,立即星夜带兵,一日一夜狂奔三百里赶到洛阳城。在路上得到弟弟董旻的情报,得知少帝在北邙,(今北邙山,洛阳东,为东汉皇陵所在)就不入皇城,转向北邙,迎接少帝。
宦官的覆灭对于董卓而言并不是个好消息,因为这使他失去了进京的理由,因此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把皇帝抓在手中,自己掌管朝政,不给文官集团通过皇帝之口要自己撤军,返回并州,甚至剥夺自己军权的机会和条件。
皇帝此时确实在北邙。宦官跳河后,留下少帝与陈留王孤零零地站在黄河岸边,两人趁着夜色牵手往南走,幸运地碰到闵贡。在路上一农户家里找到两匹马,少帝一乘,闵贡与陈留王一乘,一起返回洛阳皇城。
黎明时分,少帝在前来寻找他的少量零星官员其中包括太尉崔烈的簇拥保护下从北邙赶往皇城。董卓的西凉铁骑迎面呼啸而来,吓得少帝哭泣不已。在董卓追问事情的原委时,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倒是陈留王刘协镇静自若,娓娓而谈,讲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董卓对陈留王顿生好感,生出了废帝立陈留王的念头。(史书记载说董卓是因陈留王为董后所养,董卓自以为与太后同族,所以有废立之意。这只是董卓的一个借口,董卓仅仅是与太后同姓,其家族与董后家族八竿子打不到边)
少帝是何进与文官集团共同拥立的,势必不会与董卓同心。董卓必须立一个能为自己所控制所利用的皇帝,陈留王刘协恰好成为他最好的选择。
楼主 猪哟  发布于 2017-05-15 16:34:12 +0800 CST  
在废立之前,董卓还得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控制洛阳,控制朝廷。董卓进京所带之兵只有三千人,其实力还比不过袁绍,远远不足以控制洛阳及百官。骑都尉鲍信就曾建议袁绍在此时袭杀董卓。史书上说袁绍害怕董卓,不敢发兵。但从袁绍后面的表现看不出来他害怕董卓,袁绍不发兵,估计是他此时正在观望董卓,要看看董卓究竟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再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为了显示自己拥有强大的武力,董卓耍了一个花招。隔个四五天就让他的三千人马悄悄潜出城外,第二天又大张旗鼓地武装入城,造成西凉军源源不断地进入洛阳的假象。这招还真管用,镇吓住了洛阳城内的拥兵将领。何进、何苗原来的将士都归属到董卓那里。董卓又用计让丁原的主簿吕布杀了丁原,与凉州军具有同样威名的并州军也归到董卓门下。当初外出募兵的鲍信、张辽也陆续回到洛阳。鲍信见袁绍不听从自己的建议,就带领自己的弓弩兵回泰山。张辽本是并州人,原为州从事,就跟随吕布的并州军一起投靠了董卓。董卓由此超越袁绍成为朝廷最具武装实力的人。
楼主 猪哟  发布于 2017-05-15 16:35:36 +0800 CST  
拥有了控制朝廷的绝对武力,董卓就开始朝着自己设计的通往权力巅峰之路而行了。
董卓先是私下与袁绍商议废立之事。袁氏家族是当时唯一能与董卓相抗衡的一支力量,如果能事先得到袁氏家族的支持,废立之事就容易得多了。但双方协商得并不愉快。袁绍本来还以为是董卓要按照潜规则来向自己表达忠心的,谁知董卓根本就忘记了或者是假装忘记了自己曾经是袁氏故吏的事实,对此只字不提,反而要袁绍同意自己废立的主张。袁绍得知董卓是要自立门户,已经是气愤不已,何况自己当初是拥立少帝的一派,岂能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在这种情况下改变主张就等于是向董卓服软认输,所以坚决不同意废立。推托说这是国家大事,请和太傅商议。太傅袁隗是袁绍的叔叔,这话说了等于没说。董卓还是继续要袁绍表态。最后双方终于谈崩了。气得董卓破口大骂袁绍:“你小子居然敢这样,天下事难道不都是取决于我吗?我现在要做这件事,谁敢不从?你以为董卓的战刀不锋利吗?”袁绍也毫不示弱,强硬地回答:“天下勇敢的人,难道只有你董公一个人吗?”说完一手持佩刀鞘,一手拉出大半佩刀,横揖而出。(很有镜头感,好像电视剧)董卓当时也不敢把袁绍怎么样。
袁绍横刀而出后,立即与自己的高级幕僚们一番商议安排,然后把朝廷给自己的节杖、官印等做官凭证悬挂在洛阳东门,扬长而去。袁术、曹操也几乎是同时出逃。
虽然没能与袁绍达成共识,但逼走了袁绍,使袁氏势力群龙无首,也算是消除了废立之事的一大障碍。于是董卓开始公开进行废立之事。先让朝廷罢免司空刘弘,由自己取而代之。成为三公之后,就名正言顺地召集公卿朝堂议事,讨论废立。第一次朝堂大会时,董卓以少帝暗弱为理由提出废立,在座大臣无人应答。董卓见百官沉默,就进一步威胁说,谁要是敢反对,立即军法从事。谁知偏有人胆子大不信邪,公开表示反对。此人是谁呢?尚书卢植。卢植是名满天下的名将、大儒,功劳、名望都远胜于董卓。董卓此时还不敢公开把卢植军法从事,只好愤然而去。下来后就想要杀害卢植,幸亏卢植以前救过蔡邕,蔡邕是董卓最信任和喜欢甚至有几分崇拜的官员,他和议郎彭伯分别为卢植求情才得以幸免于死,被罢官了事。(后来董卓还是想害死卢植,卢植逃往幽州上谷隐居,袁绍191年做冀州牧后请卢植为军师,一年后因病去世)
第二天,不甘心的董卓又在崇德前殿召集朝堂大会议论废立,这次干脆直接胁迫太后,少帝在以灵帝丧礼时期,没有儿子应有的丧痛之心,又不具备皇帝的威仪,废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就是汉献帝。太傅袁隗亲手解下少帝的皇帝玺绶挂在陈留王身上,扶其下殿,向皇帝俯首称臣。又以何太后胁迫董太后,违反了婆媳应有之礼,没有孝顺的节操,使董太后忧虑而死为由,囚禁何太后,两天后将其毒死。同时遇害的还有太后母亲舞阳君。显赫一时的何氏家族在汉末昙花一现烟消云散。
楼主 猪哟  发布于 2017-05-15 16:38:00 +0800 CST  
谢谢你 先生高见 袁绍被后世修史者所误 以此为人误解 其实袁绍真不是个庸才 汉未最大最强的割据者实非浪得虚名
楼主 猪哟  发布于 2017-05-15 19:53:53 +0800 CST  
袁绍想打也打不过 董卓才进洛阳时加弟弟董旻的人马也不过五六千左右 袁绍还可一搏 等到丁原被杀 凉并合一 何进 何苗兄弟的兵也归董卓后 袁绍就无力回天了
楼主 猪哟  发布于 2017-05-15 20:27:47 +0800 CST  
@猪哟 2017-05-15 20:27:47
袁绍想打也打不过 董卓才进洛阳时加弟弟董旻的人马也不过五六千左右 袁绍还可一搏 等到丁原被杀 凉并合一 何进 何苗兄弟的兵也归董卓后 袁绍就无力回天了
-----------------------------
@u_113626812 2017-05-15 20:51:18
恩,以前有个人写到这段的时候也是说,袁绍打算做的,董卓是提前在做,而且做得比计划中还要快很多,袁绍输在了时间上。况且从后面的袁绍袁术不和来看,当时洛阳袁绍集团内部意见是否一致,甚至存在分歧,也不是没有可能。
-----------------------------
袁绍太过自信判断失误,此前董卓的系列行为——受诏进京、拒绝退却、上书诛宦等,从袁绍的角度出发,认为都是接受自己指令进行的,由此判断董卓是听话的。而从董卓的角度出发,一切都是自己早想干的事,袁绍的指令只是个借口而已。两人同床异梦,梦不到一块。袁绍单方面认为董卓会听自己的话,让董卓有机可乘。这才做了袁绍该做而没做的事情。袁绍主动作为的话,丁原的并州军是有可能争取过来的。何进、何苗的人马可能争取不到了。袁绍、袁术、曹操、丁原、王匡、鲍信的人马加起来和董卓应该还有一博。西园八校尉中的淳于琼是忠于袁绍的,但史书中没有此人这个时候在哪里的记载,还不能说就是袁绍的力量。
楼主 猪哟  发布于 2017-05-16 11:04:12 +0800 CST  
@猪哟 2017-05-15 20:27:47
袁绍想打也打不过 董卓才进洛阳时加弟弟董旻的人马也不过五六千左右 袁绍还可一搏 等到丁原被杀 凉并合一 何进 何苗兄弟的兵也归董卓后 袁绍就无力回天了
-----------------------------
@u_113626812 2017-05-15 20:51:18
恩,以前有个人写到这段的时候也是说,袁绍打算做的,董卓是提前在做,而且做得比计划中还要快很多,袁绍输在了时间上。况且从后面的袁绍袁术不和来看,当时洛阳袁绍集团内部意见是否一致,甚至存在分歧,也不是没有可能。
-----------------------------
@猪哟 2017-05-16 11:04:12
袁绍太过自信判断失误,此前董卓的系列行为——受诏进京、拒绝退却、上书诛宦等,从袁绍的角度出发,认为都是接受自己指令进行的,由此判断董卓是听话的。而从董卓的角度出发,一切都是自己早想干的事,袁绍的指令只是个借口而已。两人同床异梦,梦不到一块。袁绍单方面认为董卓会听自己的话,让董卓有机可乘。这才做了袁绍该做而没做的事情。袁绍主动作为的话,丁原的并州军是有可能争取过来的。何进、何苗的人马可能争取......
-----------------------------
@u_113626812 2017-05-16 12:15:50
高见
-----------------------------
不敢,受先生回复所想到的。谢谢你。
楼主 猪哟  发布于 2017-05-16 15:22:08 +0800 CST  
搞定了皇帝,接下来就是要搞定百官。董卓先是不停地给自己晋爵升职。由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钺、虎贲,由斄乡侯进封郿侯。又将时任太尉的幽州牧刘虞改任大司马,自任太尉。
为收买文官、士人之心,董卓还亲手导演了一出戏。和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以朝廷三公的名义,全都身带腰斩时所用的刑具“鈇锧”,表示自己有罪,一起到朝堂给皇帝上书,请求给陈蕃、窦武及其他党人平反。陈蕃、窦武等党人因此得以昭雪,也挺黑色幽默的。董卓此举也确实能够收买一些文官、士人之心。
到了十一月,董卓又因蔡邕的表举,升任东汉朝从来就没有设置过的相国。也就是说,董卓九月进京,仅仅用了两个月就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权。
光是自己掌握了权力是不够的,这么大个帝国,总不能自己一个人来管理吧,还需要一大批行政官员来治理,而董卓手下最缺乏的就是文官,这是他的短板。也正是因为这个短板,他陷入了袁绍为他设下的圈套,中了袁绍的计。前面说过袁绍是和他的团队商议后才出走的,现在来看,他们商议的就是怎样利用董卓的弱点,然后请君入瓮。
楼主 猪哟  发布于 2017-05-16 16:31:35 +0800 CST  
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就知道了。
袁绍设了一个连环计:
第一环,投石问路。就在董卓为没有文官而苦闷忧虑之时,吏部尚书周毖、侍中、城门校尉伍琼主动登门拜见董卓。会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史书没有记载,但从接下来董卓的行动中可以推断出是这二人代表文官、士人与董卓讲和,表示愿意服从董卓。周毖、伍琼都是袁绍的密友,伍琼甚至可能是袁绍奔走之友中的一个。
第二环,暗度陈仓。文官、士人的主动投诚,解决了董卓的燃眉之急,赢得了董卓的信任。董卓放手让他们组建新政府。看看他招募的人就知道袁绍的计谋大功告成。前面何进招募士人时在下曾排列了个名单,现在这份名单依旧适用于董卓。也就是说,董卓招募的人主要还是袁绍的密友,甚至包括袁绍的奔走之友和袁氏故吏。
第三环,乾坤大挪移。袁绍集团利用组阁的机会,把其成员安排在朝廷内外担任重要职务。周毖、伍琼、郑泰、何颙、刘表、王允、荀爽等居内。上至三公,下至九卿,都有袁绍的人。特别是何颙竟然成为董卓的长史,董卓的所有机密都在他了解掌握之中。刘表成为北军中侯,监管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五营将士。(刘表任荆州牧后,此职务由何颙接替)王允为司徒,荀爽为司空。汉末三公多是荣誉职务。但王允的司徒却是实打实的实权派,因为他还兼任尚书令。尚书令虽然只是个秩仅千石的中级官员,但在东汉却是最具实权的中枢要员。董卓是武将,又长期在边远地方任职,对朝廷的运行模式和公务程序不是很熟悉,根本就没有在意这个尚书令。王允因此成为朝廷最具行政实权的官员。董卓在这方面的无知,也给其带来了灭顶之灾。
韩馥、刘岱、孔伷、张咨等袁氏故吏、姻亲居外。尚书韩馥为冀州刺史,侍中刘岱为兗州刺史,(此人是袁绍的姻亲,和袁绍后妻刘氏有亲戚关系,袁绍出逃洛阳时将刘氏及三个儿子托付给他)孔伷为豫州刺史,(此人生平不详,郑泰对他的评价是:清淡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张咨为南阳太守。(此人生平亦不详)
同时他们还以担心激起袁氏家族的反抗之心,联合遍天下的门生故吏反对董卓为由,劝说董卓放弃对袁绍的追捕,任命袁绍为一郡太守,不然的话,崤山以东恐怕就不是你的地盘了。董卓真就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还封为伉乡侯。
相反,董卓的亲信部将都没有获得显要的官职,仅仅是做一般的将校而已。
从董卓的这一系列行为来看,是真心想和文官、士人集团和解的。不管其内心是怎么样想的,也不管其是不是迫于无奈,只要不作诛心之论,只看行为方式是可以得出这个结论的。
皇帝、军队、百官都搞定了,董卓觉得天下差不多平定下来,就改年号为初平,准备踏踏实实地过个年了。
楼主 猪哟  发布于 2017-05-16 16:32:20 +0800 CST  
第五章 联盟反董
——心怀鬼胎的松散组合
董卓高兴得太早了,正在他一厢情愿地陶醉在天下初平的美梦里时,袁绍在关东兴兵发难了。
从袁绍兄弟和曹操出逃的路线来看,也是精心策划了的。袁绍到冀州,袁术到南阳,曹操到陈留,都没有回到自己的故乡,而是分别到了袁绍集团成员掌控的地盘。冀州刺史韩馥;南阳太守张咨,陈留太守张邈,都是由留在洛阳朝廷内的周毖、伍琼暗中安排的。如果没有周密的计划,这些官员的安置和出逃人员的线路怎么会如此巧合?果不其然,袁绍就以这些早期安置的力量组建起反董联盟。
为了取得道义上的合法性,东郡太守桥瑁伪造了一份朝廷三公的书信,下发给各州郡,陈述董卓的罪恶,说少帝刘辩“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这份书信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使州郡拥兵具有合法性,一个是反董有合法性。
楼主 猪哟  发布于 2017-05-16 16:33:24 +0800 CST  
反董联盟主要由以下武装组成:
1、冀州——渤海太守袁绍、冀州刺史韩馥;(因渤海太守为董卓时所授,袁绍自动放弃,自表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一是表示与董卓决裂,二是得有个高于其他郡守的职务,方便统领)
2、兖州——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山阳太守袁遗、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行奋武将军曹操;
3、豫州——豫州刺史孔伷、颍川太守李旻、陈国相许玚;
4、徐州——广陵太守张超;
5、青州——青州刺史焦和;
6、荆州——后将军袁术、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长沙太守孙坚;
7、并州——西河太守崔均;
8、司隶——河东太守王匡。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正月,这些武装力量同时起兵,各带数万人马,共同推举袁绍为盟主。袁绍给了曹操一个临时杂号将军——行奋武将军。曹操当时依附于袁绍的奔走之友陈留太守张邈,手上只有靠陈留孝廉卫兹用家财资助招募来的五千人马,是里面最弱小的一支队伍。
盟军分四个集团军从北、东、西南、南四个方向逼近洛阳。北部以袁绍、王匡、韩馥部为主进驻河内。(郡治今河南省武陟县)袁绍居中,王匡为前部,直达河阳津,与洛阳隔河相望。韩馥负责后勤保障。张杨、南匈奴单于於夫罗(灵帝时为征讨张纯叛乱,朝廷向匈奴借兵,王子於夫罗领兵而来,不料国内却发生内乱,使其有家难回,就一直带兵在中原游荡,先后依附过白波军、袁绍、袁术、曹操。是前汉皇帝刘渊的祖父)作后备屯于漳水。东部进驻酸枣。(今河南延津县)主要有刘岱、张邈、张超、桥瑁、袁遗、鲍信、曹操。这里集结的部队最多,诸侯结盟的地方也在此,所以也把反董联盟称为酸枣联盟。西南部进驻颍川,(今河南禹州市)以孔伷、李旻为主。南部进驻鲁阳,(今河南鲁山县)以袁术、孙坚为主。各位看官是不是发现南部集团军里少了两员大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是的,他们被同伴孙坚杀了。朝廷因此派刘表为荆州刺史,引发了后面刘表在荆州坐大的故事。
楼主 猪哟  发布于 2017-05-16 16:34:31 +0800 CST  
是的 关西集团是群武人 热衷于杀戮和抢掠 典型的过把瘾就死 粗暴简单的豪气。关东集团是群文人 各自心里揣着个小九九 都在下好大一盘棋 一阵瞎起哄 得到拥兵的合法性就算达到目的了除了孙坚 曹操两个光脚的寒门二楞子 谁愿意去打董卓啊
楼主 猪哟  发布于 2017-05-16 23:33:55 +0800 CST  

楼主:猪哟

字数:97402

发表时间:2017-04-14 00:2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7-08 19:59:38 +0800 CST

评论数:48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