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很有趣儿——大宋三百年长篇历史小说连载



本文在天涯首发,作者月润江南。未经作者本人同意而转载,一律视为侵权,特此声明!

——————————————————————————————————

刘娥天生丽质,又聪慧过人,进入王府之后,颇得王爷的宠爱,两人几乎形影不离。

这样一来,业务交流当然也就比较多。

然而,夫妻之事对于女人来说还好,对于男人来说,太多,自然就会伤身。

常见的症状就是:尿频、尿急、尿不尽,头晕、眼花、总犯困,腰酸、腿疼、爱抽筋。

赵元侃同学也不例外,时间一长,就越来越感觉浑身发软、疲惫无力。

儿子这副病怏怏的模样,很快引起了老爹宋太宗的注意。

为此,宋太宗特地召来元侃的乳母刘氏,询问道:“元侃近日形神消瘦,无精打采,是为什么啊?”

乳母本来就看不惯刘氏那个小妖精,眼看机会来了,立刻添油加醋,趁机向皇帝告状。

宋太宗听了,勃然大怒,立刻勒令不成器的儿子马上将刘娥赶出王府。

如此美人,赵元侃同学哪里舍得,可是,父皇的命令也不敢违抗。

思来想去,元侃同学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将刘娥安置在介绍人张旻家中,顺便给了张旻500两白银作为报酬。

其实王爷给不给钱,张旻都明白此事的重要性,当即应承下来,悉心安排,将家中最好的卧房收拾干净,留给了刘娥居住,吩咐家人精心伺候,不可怠慢。

张旻自己则为了避嫌,干脆搬到襄王府里居住。

赵元侃对于张旻的安排很是满意,事情就此暂告一段落。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1-18 17:51:13 +0800 CST  


住在张旻家的刘娥,安顿下来之后,并没有闲着。

天生聪慧的她,居然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搞起了自学。

张旻家中藏有大量书籍,刘娥就此在张旻家中,潜心看书,自学典籍,从中学习了大量的历史和人文知识,她坚信,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习的价值不在当下而在未来。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不得不说,这个川妹子不一般!

此后,襄王赵元侃的人生也开始进入了快车道,先改名为赵恒,旋即被立为太子兼开封尹,而后终于在父亲灵柩前继位,荣登大宝。

当了皇帝的赵恒,没有忘记当年那个可人体贴的刘娥,很快,皇帝的诏令到了,接刘娥回宫。

接到诏令的那一刻,刘娥嘴角泛起了欣慰的笑容:历经千辛万苦,等的就是这一天,现在终于来了,我仿佛看见一条金光大道在眼前开启,出发吧,就是现在!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正月,宋真宗正式下诏封刘娥为美人。

美人是什么概念呢?

按照宋朝的后宫制度,皇帝的女人,在皇后之下分为妃、嫔两种,妃的等级高于嫔,其中,妃又分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四个等级,嫔又包括昭仪等九个等级,再往下,才是婕妤、美人、才人这一级。

所以,美人这一级,也就意味着刘娥,此时在后宫中,仅仅位列皇后以下第十四级。

要实现御封皇后、母仪天下的梦想,刘娥还需要晋升至少十三级!

真正的等级森严啊。

所以,此时的刘娥与当年的武媚娘很相似,两人都是从刘美人、武才人这个低的可怜的级别起步,开启一段令人瞠目结舌的开挂人生。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1-18 17:51:37 +0800 CST  


当然,对于后宫的嫔妃们来说,得宠幸者得天下。

只要皇帝宠爱自己,所谓的级别神马的,只不过是浮云,面包迟早会有的。

对于才貌双全的刘娥来说,作为和皇帝同甘共苦过的女人,这一点,自然更是信心满满。

果不其然,刘娥在宫中的地位日益稳固。

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8年),刘娥升为修仪,正式迈入嫔的序列。

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1年),刘娥升为德妃,正式迈入妃的序列。

而此时,宋真宗的郭皇后已经去世四年,后宫之主的位置一直虚悬。

刘娥被封为德妃之后,由于前面并没有贵妃、淑妃,所以,刘娥已经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妃子。

再往前一步,就是皇后宝座。

不由得刘娥不心动啊!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刘娥已经为皇帝“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母凭子贵,成为皇后,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事实上,宋真宗内心也是倾向于刘娥的,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两人的感情深厚,另一方面也和刘娥超出容貌之外的个人魅力有关。

刘娥本身就聪慧过人,又博闻强记、善于学习,当年在张旻家中寄居之时,曾经遍览张旻的藏书,学习了很多历史知识(请注意,学历史真的很有用),进宫之后,又得以翻阅国家藏书,更是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赵恒对这位才貌俱佳的川妹子非常欣赏,经常带着她一起参与议政。

令人惊奇的是,刘娥的记忆力异于常人,如果她在场,就能将当天每个大臣的发言逐一记在心中,不差分毫。

有时候,时间长了,宋真宗记不住当天的议政之事,便会询问刘娥,每每此时,刘娥总是能清清楚楚地将当天的情形一一复述,帮助丈夫回忆每一个细节,成为了赵恒在处理政务上的得力助手。

更重要的是,刘娥很懂得分寸,她知道赵恒不喜欢嫔妃穿金戴银、衣着华丽,于是自己平时也非常注意,穿着打扮都很朴素大方,深得真宗之心。

漂亮、聪明、又懂事,这样的女子,试问谁不喜欢呢?

这样以来,宋真宗对刘娥的宠爱与日俱增,也将刘娥视为了皇后的当然人选。

然而,郭皇后去世了四年,真宗却迟迟没有立后,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呢?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1-18 17:52:12 +0800 CST  


本文在天涯首发,作者月润江南。未经作者本人同意而转载,一律视为侵权,特此声明!

——————————————————————————————————


答案就是两个字:出身。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册立皇后关系到皇家的脸面,长得好不好,不是最重要的,出身好不好,才是最重要的。

宋真宗之所以在立后的问题上一直犹犹豫豫、扭扭捏捏,原因无他,担心刘娥的出身而已。

一个来自四川农村的女孩子,从小没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迫于生计曾经当过流浪歌手,还做过民间艺人,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前夫,这在讲究门第出身的封建社会,如何摆得上台面呢?

宋真宗也很纠结,他宠爱刘娥不假,可是,要立刘娥为皇后,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向大臣们开口啊。

就在这个左右为难的时刻,堪称奸臣之最的丁谓,又跳出来了。

老奸巨猾的丁谓,早就看出了皇帝和刘德妃的心思,他瞅准时机,极力怂恿真宗,力排众议,立刘娥为后。

在丁谓等人的撺掇下,宋真宗终于下定了决心。

就在宋真宗准备向宰相王旦正式说明立后之事的关键时刻,王旦却请病假了:陛下,老臣身体不适,请求回家休养。

生性敏感的刘娥得知此事,立刻感觉宰相大人似乎不太赞成立自己为皇后,于是,主动向宋真宗提出暂缓立后,再行商议。

宰相这样的态度,宋真宗也只好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随后,宋真宗又拿出了老办法:封赏。

真宗大规模地封赏大臣,包括宰相王旦在内,都是大肆地赏赐,各种金银财宝,不计其数,目的只有一个:大家就高抬贵手吧。

不久,宰相王旦病好了,最终同意了真宗的意见:立刘娥为皇后。

至此,立后之事,开始有了突破。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1-22 21:22:27 +0800 CST  


大臣们都摆平了,接下来就正式进入了立后的准备时间。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毫无疑问就是,册立皇后的诏书。

按照朝廷礼制的惯例,册立皇后是国之大事,诏书自然是要由翰林学士负责起草的。

当时的翰林学士之中,宋真宗最为欣赏的,就是杨亿。

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人。

此人是宋初著名的神童,据说其出生时身上长满了一尺多长的毛,一个多月后才全部脱落。

这个现象,用今天的医学术语来说,可以称之为:返祖。

可见,杨亿同学天生就继承了老祖宗的优秀基因,特别是文学方面的基因。

7岁时,杨亿就已经可以出口成章了,他所写的文章,每次都妥妥地成为当地学堂的范文。

到了11岁时,杨亿的文采已经是远近闻名。

最后,就连身居九重的皇帝宋太宗也被杨亿的名气所吸引,对这位神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亲自召见杨亿,测试其真才实学。

宋太宗一连出了五道命题作文,令杨亿写诗作赋。

没想到,杨亿不假思索,一挥而就,妙笔生花,文采斐然。

宋太宗读了之后,连连称赞,夸为神童。

兴奋的皇帝,把小小年纪的杨亿直接带到了政事堂,让正在办公的宰执大臣们给小神童出题考试。

这群国家重臣,集体拟定了一个题目,让杨亿作一首诗。

杨亿同学脑袋一歪,稍微一琢磨,一首美妙的诗篇信手拈来,再次技惊四座。

宋太宗非常高兴,当即破格提拔这位11岁的小神童为国家高级公务员:秘书省正字。

从此,杨亿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宋真宗在当亲王时,就听过杨亿的传说,对杨亿的印象也非常深刻,继位之后,立刻就提拔杨亿为左正言,并一路提升至翰林学士,对他的文学人品推崇备至。

可见,杨亿的确是身负绝世文才之人。

但是,自古以来,有才的人一般都很有个性,杨亿也不例外。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1-22 21:22:56 +0800 CST  


有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

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宋真宗为了完成父亲宋太宗的修书大业,下令王钦若、杨亿等10余人共同编撰大书——《册府元龟》,王钦若负总责。

作为资深小可爱,王钦若深谙奉迎之道。

于是,每次向皇帝报告编书进展情况的时候,凡是宋真宗表示赞赏的,王钦若就会说是这是自己干的,凡是宋真宗表示不满意的,王钦若就会说这是杨亿等人干的。

编书的众人得知真相之后,个个义愤填膺,但又无可奈何,毕竟王钦若现在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扳是扳不倒的。

怎么办呢?总得出这口恶气啊。

还是神童杨亿有办法,他作为导演,组织大家搞了一场恶作剧,剧情如下:

陈越同志饰演暴病身亡的王钦若,石中立同志饰演王家的母老虎——王钦若的妻子,趴在王钦若的尸首旁边哇哇直哭,其他人则围成一圈,朝着地上的尸体三鞠躬,郑重地为小可爱王钦若行祭奠礼,热热闹闹地演了一出《王钦若出殡》的大戏。

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王钦若得知此事后,气得脸都变成猪肝色了,立刻上奏皇帝要求严肃处理,最终,此事被时任宰相王旦压住了,不了了之。

你看,杨亿就是这么有个性,即使面对当红炸子鸡王钦若,也不甘示弱。

所以,宋真宗深知杨亿的性格,也知道他对立刘娥为皇后有不同看法,可是宋真宗又着实欣赏杨亿的文采,还是希望由他来起草立后诏书。

思来想去,宋真宗把丁谓找来,要求他去做说客。

丁谓领了旨意,兴冲冲地跑过来找杨亿,偷偷地透露这是皇帝的意思。

杨亿听完,面无表情,只是说了一句话:“要我起草诏书也行,你先把刘氏祖上三代的情况告诉我吧。”

丁谓一听,脸色顿时大变。

当时的地球人都知道,刘娥出身寒微,本来就羞于启齿,如今杨亿首先就来这么一下,不是明摆着给皇帝和未来的皇后难堪么。

丁谓知道眼前这个酸腐秀才不好对付,可又担心完不成主子交办的任务,只好收敛起怒火,满脸堆笑地说道:“你就委屈一次吧。兄弟我保证,你只要起草了这份诏书,将来啊,不愁不富贵。”

闻听此言,杨亿眉头紧锁,他打心眼里瞧不起丁谓这个奸诈小人,冷冷地怼了一句:“如此富贵,非我所愿!”

丁谓知道再说也是徒劳,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回宫禀报真宗。

宋真宗也很无奈,只好放弃了让杨亿写诏书的念头,安排另外的人去写。

杨亿拒写诏书,也算是朝中反对刘娥立后的大臣们,最后的一点挣扎了。

可惜,胳膊拧不过大腿。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1-22 21:23:28 +0800 CST  
@紫菘月历烈 2019-11-19 09:21:23
顶,好看够味道
-----------------------------
谢谢支持!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1-22 21:40:16 +0800 CST  


本文在天涯首发,作者月润江南。未经作者本人同意而转载,一律视为侵权,特此声明!

——————————————————————————————————
在宋真宗的执意推动下,当年的十二月,刘娥依然被正式册立为皇后,完成了从市井女子到母仪天下的完美蜕变。

然而,出身问题,一直是刘皇后的心病。

为了装点门面,刘皇后居然想出了一出绝招:与大臣攀亲。

有一次,知开封府刘综进宫面圣,奏报政事。

政务处理完毕,刘综正要告退,宋真宗却叫住了他,开始拉起了家常。

早已被皇后吹了枕边风的宋真宗,有意与刘综攀亲戚,便用非常关切的语气,对刘综说道:“朕知道,爱卿与皇后是亲戚,朕已经想好了,不久,就将晋升爱卿的官职。”

刘综一听,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当即脸色大变,急忙操着陕西话,大声回复道:“陛下,臣是河中府(陕西关中一带)人,并非四川人,且出身孤寒,并无亲戚在后宫啊。”

皇帝想代皇后攀个亲戚,没想到,不给面子,还吃了个闭门羹。

呃,这就很尴尬喽。

没多久,刘皇后又盯上了一个刘姓的大臣:龙图阁直学士刘烨。

这一次,刘皇后亲自出马,直接召见刘烨,很是亲切地表示:“听说卿家是名门望族,你把家谱给我看看吧,说不定,我们是同宗呢。”

刘烨闻言,大惊失色,连连摆手,说道:“不敢!不敢!”

惶恐而退。

此后,一连好几天,刘皇后也不见刘烨将家谱送来,只好再派人连连催问,刘烨只好装糊涂,敷衍推脱。

最后,眼见实在是躲不过去,干脆装病,一见刘皇后派来的人,就当场晕倒,死活不醒。

大哥,这就不好了,这还怎么玩啊。

于是,刘皇后只好悻悻然,作罢。

攀过来,攀过去,刘皇后的媚眼把朝中刘姓的大臣挨个都扫了一遍,可惜的是,没有一个接招的。

宋朝士大夫的风骨,由此可见一斑。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2-05 12:30:46 +0800 CST  


转了一大圈,最后还是自讨没趣,刘皇后很郁闷,她索性认前夫龚美为兄长,令其改名为“刘美”以掩人耳目。

龚美就此摇身一变,成为了皇亲国戚,此后,在刘皇后的大力协助下,宋真宗也乐呵呵地认了这门亲戚,不遗余力地加以提拔。

“刘美”同志一路飞升,最终升任侍卫马军都虞侯,成为了执掌军权的禁军大帅,威风八面,荣耀一时。

不得不感叹,赵恒同志,心真大啊!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2-05 12:31:14 +0800 CST  


【第十九章 后继有人】

天禧四年(公元1018年),宋真宗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其病症的主要症状就是:前言不搭后语,动不动就突然失忆,时不时胡言乱语,别人完全搞不懂他在干什么,有时候甚至他自己都搞不懂自己在干什么。

这种症状,在现代医学中有一个统一的名称:间歇性精神病。

这位仁兄搞了十多年神神叨叨的神道设教运动,终于成功地把自己也搞神经了。

皇帝成了间歇性精神病,国家大事怎么办。

宋真宗只好逐渐把更多的政务交给了身边的皇后代为处理,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刘娥,此后,也逐渐开始帮助丈夫处理国家的各项政务,加之其对政治的兴趣极强,领悟能力也极深,也越来越得到宋真宗的器重,逐渐介入朝政,由此一步一步走进了权力的中心。

面对如此局面,精明的丁谓自然不会错过,他积极地向刘皇后靠拢,再次在纷繁的权力格局中,抱紧了一根粗壮的大腿。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2-05 12:31:47 +0800 CST  
随着真宗身体的逐渐衰弱,关于帝国继承人的问题也理所当然地被摆上了议事日程。

四十岁之前,宋真宗前前后后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其中有四个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只留下来唯一一个,名叫赵祐,为郭皇后所生。

赵祐长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深受宋真宗和郭皇后的宠爱。

可惜的是,赵祐在9岁时,也不幸因病去世了。

郭皇后为此伤心过度,不久之后,也离开了人世。

此后,长达七年的时间,即使宋真宗辛勤耕耘,可是事与愿违,嫔妃们再也没有为皇上生下儿子,帝国的继承人问题成为了全国上上下下都为之揪心的大事。

迫不得已,宋真宗只好在宗室中挑选合适的子弟,准备收养。

最终,宋真宗选了自己的侄子,弟弟商王元份的儿子,赵允让为养子,收入宫中抚养,以备万一。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这一年的四月十四日,好消息终于传来:德妃刘娥为真宗“添”了一个大胖小子!

赵恒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六个儿子。

当时,知开封府周起正在宫中向皇帝汇报公事,真宗得知儿子降生的消息后,喜不自胜,这份喜悦不知该和谁分享,正好一眼望见周起,于是高兴地对周起说道:“爱卿,你知道今天朕有喜事吗?”

正一门心思汇报工作的周起同志闻言,大惑不解,只好老老实实回答道:“臣不知。”

宋真宗哈哈大笑,兴奋地说道:“朕刚刚又得了一个大胖小子啊!”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周起一听,也很高兴,立刻起身祝贺。

宋真宗笑了笑,转头去屏风后面,找来了几枚金币,当场就赐给了周起。

原来,按照宋朝的风俗,生孩子是件大喜事,那是要给亲朋好友发包子的,这个包子里面包的不是肉也不是菜,而是铜钱,以示庆贺。

当时,宋真宗也来不及包包子,索性直接拿皇家的金币就顺手赐给周起了。

周起同志万万没想到,来汇报一次工作,却撞了大运,居然得到了皇帝亲赐的金币。

对于周起来说,金币才是实在货,至于包子不包子的,真的无所谓的啦!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2-05 12:32:15 +0800 CST  

本文在天涯首发,作者月润江南。未经作者本人同意而转载,一律视为侵权,特此声明!

——————————————————————————————————

公元1010年,宋真宗42岁了,中年得子,既是人生乐事也是人生幸事,所以,他对这个儿子也是格外的疼爱。

宋真宗为儿子取了一个非常吉利的名字:赵受益,一心企盼他茁壮成长、健康快乐,将来继承大宋江山,千秋万代。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宋真宗封儿子赵受益为庆国公。

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又封其为寿春郡王。

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赵受益已经六岁了,到了读书的年纪。

父亲宋真宗又专门为这个宝贝儿子在宫中建设了专用的学校:资善堂,并亲自撰写《资善堂记》,刻石记之,立于堂前。

宋真宗还精心挑选了两位饱学之士——张士逊和崔遵度为老师,负责儿子的教育工作,又专门安排身边的心腹太监周怀政为都监、杨怀玉为伴读,陪着儿子一起读书。

宋真宗的一番良苦用心没有白费,赵受益本身就很聪慧,又加上如此好的教育环境,很快就融入了学习的海洋,读了很多的儒家经典,学问日渐增长。

七岁时,赵受益就可以自己尝试着写作诗词,练习书法。

看到儿子在学业上日益精进,宋真宗心里感到无比的宽慰。

儿子在慢慢的长大,而父亲则在慢慢的老去。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2-09 21:31:42 +0800 CST  


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宋真宗的身体越来越差,帝国继承人的问题显得愈发的急切起来。

简而言之,就是要立皇太子。

但是,立太子这件事,在皇权社会,历来是一个禁忌的话题。

毕竟,这件事只有皇帝才有决定权。

皇帝不提,谁也不好提。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立太子虽是皇帝的家事,却也是国家的大事,意味着国本,承继着国运,那些忠君爱国的大臣们自然也会为此着急。

最后,终于有人打破了沉默。

这个人就是陈执中。

此人是太宗、真宗时期长期执掌三司的大臣陈恕之子,父亲陈恕一辈子忠心耿耿,为国理财,儿子陈执中颇有乃父之风,年纪轻轻,胸有大志,素以国事为己任。

如今,面对帝国悬而未决的继承人问题,陈执中毅然挺身而出,专门上书请立太子,端的是一身肝胆!

宋真宗看了陈执中的奏疏,也为其忠心和胆略所感动,终于接受了陈执中的建议。

这一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举国欢庆佳节的大好日子,宋真宗诏告天下,正式册立儿子赵受益为皇太子,改名为赵祯,并为其精心挑选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太子属官:

右谏议大夫兼太子右庶子张士逊、吏部郎中兼太子左谕德崔遵度、户部员外郎兼太子右谕德鲁宗道、左正言兼太子舍人晏殊、给事中兼太子左庶子乐黄目、入内副都知兼管勾左右春坊事周怀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时任参知政事李迪也被任命为太子宾客,辅佐皇太子。

这一任命,对后来的政治走向产生了关键作用。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2-09 21:32:01 +0800 CST  


【第二十章 暗流涌动】

刘娥封后、真宗病重、太子册立,三件大事接踵而至,大宋帝国的权力结构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各种势力参与其中,展开角逐,朝局显得愈发的扑朔迷离。

真宗晚年,围绕权力的角逐,主要有两大对立的势力,在即将到来的决战中,他们将陆续登场,捉对厮杀。

其中一派为,以寇准为首的变革派,成员包括王曾、李迪、杨亿、宦官周怀政等。

另一派为,以刘皇后、丁谓为首的保守派,成员包括曹利用、钱惟演、宦官雷允恭等。

变革派的老大寇准,我们并不陌生,他是陕西渭州(今陕西渭南市)人,外号寇老西,当年他小小年纪就已经敢于触犯龙颜,扯着宋太宗的衣袖令其坐下,是个实打实的牛人,澶渊之盟时,又是他反复催促大BOSS宋真宗御驾亲征,最终促成澶渊之盟,立下不世之功,这样的牛人,放到那,都会发光。如今他再次重返朝廷,身居宰相要职,很快又成为了朝中敢于革故鼎新的带头人。总之,这个牛人的战斗指数,毫无疑问:五颗星!

变革派的重要成员:王曾,青州益都(今山东省青州市)人,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状元郎,历任右正言、知制诰、翰林学士、参知政事,从政经验丰富、文学人品俱佳,他当年曾当面拒绝皇帝关于会灵观使的任命,直言反对神道设教运动,也是一个敢于直言犯上的牛人,因为触怒了大BOSS宋真宗,曾被罢免,如今卷土重来,再次被任命参知政事,已经是血脉膨胀、激情澎湃,注定要横扫一切旧势力,全无敌!这个牛人的战斗指数,大概为:四颗半星!

变革派的另一位重要成员:李迪,濮州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县)人,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状元郎,历任著作朗、直史馆、兖州通判、知亳州、陕西转运使,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得到历练,一直做到了一省之长,终于在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重返中央,就任翰林学士、会灵观副使,成为了天子身边的近臣,颇得大BOSS宋真宗的信任。

有两件事,很能说明问题。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2-09 21:32:24 +0800 CST  


有一次,李迪正在家休假,突然接到宫中太监传旨,称皇上召见,要其立刻进宫。

李迪匆匆赶到宫中,只见宋真宗脸色焦急,立刻拿出三司使马元方上奏的国家财政收支状况表给李迪看。

原来,当年大宋境内遭遇大旱,收入有限,国家的开支非常紧张。

三司使马元方的财政收支表一到,宋真宗就急了,于是立刻召见李迪商量对策。

宋真宗询问李迪,如何解决目前的财政困难。

李迪略一沉吟,坚定地说道:“陛下,今年遭遇大旱,财政收入减少,支出却比往年还多。依臣看,不如以皇家内府的库存来弥补国家财政的亏空。”

宋真宗点点头,说道:“朕也是这个意思。朕准备将马元方撤职,任命新的三司使。待其到任,朕就将皇家内府中的数百万贯借给三司,以解燃眉之急。”

李迪趁势劝道:“陛下,天子的钱财不分内外,何必说借呢?微臣请求,这些钱就直接给三司算了。”

宋真宗听了,点点头,很高兴地接受了李迪的建议,也欣赏他为国为民敢于直言的品格,从此,对李迪高看一头。

还有一次,宋真宗又遇到一件难事,紧急召见李迪,对他说道:“前段时间,知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曹玮多次请求朝廷增兵,朝廷考虑再三,没有增派。现在,这个同志有点闹情绪啊,非得要求辞职,朕被他弄得心烦意乱,准备答应他的要求。爱卿,你看,朝中有谁可以替代曹玮前去秦州领兵啊?”

李迪想了想,答道:“陛下,臣以为,曹玮将军请求增兵,他一定是得到了西北蕃族要入侵秦州的准确情报,否则不会如此急切。而且曹玮将军有勇有谋,镇守边关多年,熟悉边境情况,实在是没有比他更好的人选了。”

说完,李迪顿了顿,又真切地询问道:“陛下,您不愿从京城派兵增援,是不是因为最近国家要举行大典,为玉皇大天帝上尊号的事,不愿意让军队出城冲了喜气?”

李迪这一番话,说到了点子上,宋真宗轻轻地点了点头。

李迪立刻进言道:“陛下,实际上此事只需调动西部地区的驻军即可,不必调动京城的禁军。”

宋真宗马上问道:“西部哪些地方的驻军可以调动呢?”

李迪从容应答:“陛下,微臣在陕西任职时,曾经把当地的驻军情况详细记录在随身的小本子上,如今这个本子就在臣的书袋之中。”

说完,将本子取出,拿给真宗看,并作了详细说明。

宋真宗一看,大喜过望,连连称赞道:“爱卿,你真是解了朕的燃眉之急啊!想不到,我大宋的廉颇、李牧就在朕的身边啊!”

于是,宋真宗按照李迪的建议,调动西部驻军增援曹玮。

不久之后,捷报传来,实力大增的曹玮成功挫败西北蕃族的入侵,赢得了秦州保卫战的胜利。

宋真宗接到捷报,高兴万分,召来李迪,当面点赞,表扬道:“爱卿,真是料事如神啊!”

德才兼备的李迪由此赢得了皇帝的信任,从此,宋真宗有意大用李迪。

天禧元年(1017年)九月,宋真宗正式任命李迪为参知政事。

李迪就此成为宰执重臣,参与国家中枢大事,这位牛人的战斗指数:四颗星!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2-09 21:32:49 +0800 CST  
本文在天涯首发,作者月润江南。未经作者本人同意而转载,一律视为侵权,特此声明!

——————————————————————————————————
变革派的成员之一,杨亿,作为大宋有名的神童,他的文采自然不在话下,当年拒绝为大BOSS的挚爱刘娥写册立诏书,也足以显示其傲人的风骨,可见,人品也是杠杠滴,唯一的缺憾是,他一直担任翰林学士,未曾在地方和中央其他岗位历练,政治经验稍稍不足,与李迪、王曾等政坛高手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这位大宋神童的战斗指数:三颗星!

变革派的内廷成员:周怀政,曾经是战场上的一名孤儿,身世可怜的他被好心人收养,后来进入宫中,净身之后成为了一名小太监,由于为人忠厚、办事稳当,他在宫中一路升迁,并得到了大BOSS宋真宗的信任,成为了皇帝身边的第一红人。当年天书降落时,担负登梯取天书的光荣任务的,正是他,在后来的东封西祀过程中,他也表现突出,出力颇多,更是赢得了皇帝的特殊信任,此后他被宋真宗安排在自己唯一儿子的身边,成为了皇太子赵祯的贴身属官。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周怀政晋升为昭宣使、英州团练使、入内副都知,成为了宫中级别最高的大太监之一。这位皇帝身边的红人战斗指数:三颗星!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2-16 17:26:03 +0800 CST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保守派的成员。

保守派头领丁谓,此人自不必说,奸邪狡诈,天下闻名,自从溜须事件之后,便与寇准势不两立,双方势成水火,互不相容,丁谓诡计多端,又善于奉迎皇上和皇后,朝中关系也是错综复杂,战斗能力不可小觑。这个奸人的战斗指数:五颗星!

保守派老大刘皇后,出身寒微,聪慧过人,能从底层一路过关斩将荣登皇后宝座,本身就足以说明其超出常人的能力和胆识。

那么,刘皇后又是怎么和宰相寇准杠上了呢?

原来,有一次邛州百姓进京上访,状告当地富户王蒙正霸占他人盐井,京城官员接受状纸后上报宰相寇准,寇准经过一番调查,认为此事属实,主张严惩王蒙正。

巧的是,这个王蒙正不是别人,正是刘皇后那位前夫龚美(已改名刘美)的儿子刘从德的岳父。

刘皇后与前夫龚美的感情本来就很好,龚美改名刘美之后,二人又认作兄妹,刘美也重新娶妻生子。

刘皇后对刘美的两个儿子刘从德、刘从广视如己出,非常照顾。

所以,当听说寇准要严惩刘从德的岳父王蒙正,刘皇后顿时怒不可遏。

从此,刘皇后站到了寇准的对立面,也自然成为了丁谓这一派的领军人物。

刘皇后本身能力就强,再加上集真宗的三千宠爱于一身,这样的人物,战斗指数直接爆表!

对于寇准来说,与刘皇后成为对手,实在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2-16 17:26:23 +0800 CST  


保守派的另一个重要成员,就是曹利用,当年此人奋力一搏,自告奋勇,前往辽营议和,最终促成澶渊之盟,立下大功,也由此博出位,得到宋真宗的赏识,一路升迁,最后居然从一个跑腿的小侍卫升任枢密院的二把手——枢密副使。不过,倒霉的是,当时的枢密使正是寇准。对于这个大头兵,寇老西一直打心眼里看不起他。每次议论国事,遇到两人意见不一时,寇准总是一通奚落道:“你这个大头兵,哪里懂得什么国家大事!”气得曹利用七窍生烟,如此一来,曹利用自然对寇老西也是怀恨在心,就此站到了寇准的对立面。

曹利用虽然能力一般,但是深得真宗信任,加之朝中人脉也广,所以,这个大头兵的战斗指数:三颗星!

保守派的另一个铁杆盟友:钱惟演。此人系吴越国王钱俶的第七子,随父亲归宋,入朝为官。身为吴越降王之后,钱惟演深知要在朝廷立足,拉关系必不可少,因此,多年来,钱惟演苦心孤诣地到处抱大腿。在看到丁谓权势熏天、地位日益上升的状况后,钱惟演果断押宝,将女儿嫁给了丁谓之子,钱惟演和丁谓就此成为亲家;在看到刘皇后羽翼渐丰、独霸后宫、甚至参与朝政之后,钱惟演再次押宝,将妹妹嫁给了刘皇后的“兄长”刘美。如此一来,钱惟演成为刘皇后、丁谓跟前的马前卒,也就不足为奇了。

钱惟演此时任职翰林学士,再加上他身后强大的裙带关系,其战斗指数勉强可以算作:三颗星!

保守派的内庭成员:雷允恭,开封人,史书称其“颇慧黠”,聪慧而狡猾,凭着一股机灵劲,在宫中一路升迁,也成为了宋真宗身边得力的太监之一,此人的战斗指数:三颗星!

以寇准为首的改革派,以刘皇后、丁谓为首的保守派,摩拳擦掌、剑拔弩张,一场权力中心的暴风骤雨即将来临。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2-16 17:26:43 +0800 CST  
@偷鸡大师 2019-12-18 20:15:37
楼主,你的出书了没有?
-----------------------------
已经出书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当当,京东均有售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2-30 20:48:35 +0800 CST  


本文在天涯首发,作者月润江南。未经作者本人同意而转载,一律视为侵权,特此声明!

——————————————————————————————————

【第二十一章 危机四伏】

天禧四年(公元1018年)七月的一天,宋真宗在宫中休息。

虽然是休息时间,但是,似乎真宗的心事重重。

事实上,最近的国家大事确实不少:比如,西京洛阳一带出现了形状像帽子的所谓“帽妖”怪物,号称夜间能飞入居民家中吃人,老百姓听信谣言,整个洛阳城内人心惶惶,大家都不敢出门,朝廷派了钦差大臣前去安抚,也无济于事。再比如,亳州一带因为突然爆发谣言,号称当地即将发生战事,要打仗,一千多老百姓扶老携幼连夜逃离家乡,跑到了邻近的陈州躲避所谓的“战火”,搞得当地也是鸡犬不宁。紧接着,陕西、四川一带又开始流行所谓的“邪教”,老百姓不明就里,盲目跟从,很多人都被蛊惑,朝廷派员缉拿,好不容易抓住了邪教头目,处以极刑,事态才算平息下来。

这一年的怪事特别多,政事又庞杂,加之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宋真宗真的有点想撂挑子的想法。

眼见皇帝有点心烦,贴身太监周怀政不敢怠慢,小心翼翼地在身边服侍。

宋真宗挥了挥手,将周怀政叫到身边,顺势躺了下来,将头枕在周怀政的大腿上,叹了一口气,说道:“最近国事繁多,朕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周怀政小心翼翼地安慰道:“圣上忧心国事,实乃百姓之福。只是日夜操劳,还当以龙体为重啊。”

宋真宗叹道:“祖宗留下这份基业,责任重大,朕不敢放松啊。”

顿了顿,又说道:“朕老了,身体不行喽。朕这几天一直在考虑,准备让皇太子监国。毕竟,将来,这个天下还是要交给他的啊。”

周怀政一听,心里一惊,也不敢贸然接话,只好默不作声。

宋真宗似乎是下定了决心,小声地吩咐道:“你将朕的意思,告诉寇准,听听他的意见。”

周怀政顿时心情澎湃,立刻应承下来。

很快,周怀政出宫找到寇准,告知了这个惊人的消息。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2-30 20:49:33 +0800 CST  

楼主:月润江南

字数:725627

发表时间:2017-06-27 06:04:1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06 09:23:01 +0800 CST

评论数:1662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