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很有趣儿——大宋三百年长篇历史小说连载



本文在天涯首发,作者月润江南。未经作者本人同意而转载,一律视为侵权,特此声明!

——————————————————————————————————

【第十五章 虎视眈眈】

就在宋朝君臣忙于造神,如病狂然的时候,作为大宋最重要的两个邻居,党项人和契丹人又在干什么呢?

他们可没闲着。

先来看看党项人。

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李继迁中了潘罗支的诈降之计,兵败身亡,长子李德明继位。

登台后的李德明,很清楚自己面临的状况:党项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自己缺乏亲爹李继迁的威望,以致于党项诸部还不是很服气,有人正在蠢蠢欲动;宋夏边境仍然不稳,宋军正在积极调动备战,准备趁自己立足未稳,图谋兴兵。

于是,李德明只好遵照李继迁的遗命,放下姿态,乖乖低头,派人与宋朝开始接触,请求归降。

至此,从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开始,双方开始频繁接触,商谈和议条件,西北边境基本趋于安定。

李德明一方面利用与宋朝和议之机,稳定双方关系,避免再生战端,另一方面,他没有忘记父亲的那番教诲: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

于是,积极厉兵秣马,图谋向河西方向拓展。

他的第一刀就砍向了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潘罗支。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0-30 23:09:37 +0800 CST  


此事,说来也巧。

李继迁的旧部中有迷般嘱和日浦吉罗丹两族,这两族人作为李继迁的铁杆粉丝,对于大Boss的意外身亡感到非常难过:没想到这么牛的人,竟然阴沟里翻了船。

这两族人对于仇人潘罗支自然也是深恶痛绝,一心想为主子报仇。

思来想去,两族人决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主动归附到潘罗支属下的者龙族。

顺利潜伏下来之后,两族人派出使者暗中联系李德明,约定里应外合,收拾潘罗支。

李德明接到情报,不禁大喜,自己正想着这么找潘罗支算账呢,现在机会就送上门来了。

于是,立刻答应,双方约定,由李德明率军佯攻者龙族,诱使潘罗支率兵来援,再里应外合,打他个措手不及。

不久,李德明果然率军攻打者龙族。

接到者龙族的紧急求援报告,潘罗支想都没想就翻身上马,领着100多人前去增援。

从增援人数,我们就可以看出,此时的潘罗支,根本就没有把小屁孩李德明放在眼里。

当晚,信心满满的潘罗支赶到了者龙族的领地,与部落首领一起商议军情。

蓄谋已久的迷般嘱、日浦吉罗丹两族趁机发动突袭,潘罗支仓促间来不及组织像样的抵抗,最终被杀于营帐之中。

刚刚尝到诈降甜头的潘罗支,转眼之间,就成为了另一起诈降事件的受害者。

真可谓,成也诈降,败也诈降。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0-30 23:09:57 +0800 CST  


潘罗支一死,整个西凉顿时大乱,李德明趁机进兵,顺利夺下了西凉的要塞:凉州城。

李德明出兵西凉,不仅报了杀父之仇,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凉州这一重要的战略要地,足以为今后立国之屏障,凉州稳则灵州稳,凉州足则灵州足,李德明由此在战略上占据了先机。

潘罗支死后,六谷吐蕃群龙无首,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决定由潘罗支的弟弟厮铎督接任六谷诸部的首领,重新扛起对抗李德明的大旗。

宋朝眼看西凉一带打得不可开交,李德明与厮铎督时不时掰掰手腕,于是,也乐见其成,干脆一面给厮铎督封官,借以牵制党项人,一面又接受李德明的议和请求,不断商谈议和条件。

经过前后两年左右的拉锯式谈判,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宋与西夏终于缔结了和约。

条件如下:

西北的局势稳定了下来,宋真宗长出了一口气,虽然堂堂天朝与外邦小番讲和似乎有损大国威严,但是毕竟与党项的争斗暂时安静了下来,得以全力对付北方契丹的威胁,改变了两面受敌的窘境,总归是件好事。

李德明也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与宋朝的议和改变了昔日的战争状态,党项人获得了和平的发展环境,也有利于自己平定内部的分歧,坐稳头把交椅。

此后,双方又在边境开设榷场,恢复回图贸易,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总体而言,李德明在位期间,基本上延续了对宋和好的政策,双方维持了近30年的和平状态,直到另一个猛人的登场。

这30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对于党项人来说,至关重要。

没有了后顾之忧,李德明一方面率领部族埋头发展,另一方面挥军继续向西拓展。

六谷吐蕃政权,自从首领潘罗支遇袭身亡后,便元气大伤,在于李德明的争夺中处于下风,渐渐退出了西北地区的政治舞台。

吐蕃人势力衰退之时,另一支民族力量却趁机发展了起来。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0-30 23:10:26 +0800 CST  
@城中的老百姓2 2019-10-31 13:29:09
点赞支持
-----------------------------
感谢老朋友!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0-31 20:59:34 +0800 CST  


本文在天涯首发,作者月润江南。未经作者本人同意而转载,一律视为侵权,特此声明!

——————————————————————————————————


这就是回鹘。

当时,回鹘人广泛分散居住在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凉州、瓜州(今甘肃省安西县)、沙州(今甘肃省敦煌市)等地,渐渐形成了部族势力,其中又以甘州回鹘实力最为强大,因此,西北一带的回鹘人均依附于甘州回鹘,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回鹘政权。

西北地区资源本来就比较贫瘠、人口也不多,如此狭长的地带,冒出来一个实力日益增长的甘州回鹘,和另一个野心勃勃图谋西扩的党项政权,双方的矛盾自然一触即发。

李德明按照当年父亲确定的那条战略方针“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精兵”,决定对回鹘开刀。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至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李德明派兵对甘州回鹘发动了连续四场战争。

当然,回鹘人也不是吃素的,同为马背上的民族,一样的刀口舔血拼过来的,回鹘人自然不憷党项人,四场大战打下来,李德明并没有讨得什么便宜,历时一年多,始终未能攻下甘州,双方最终打成了平手。

李德明四战回鹘,虽然并未能取得平定甘州的战果,但是也极大地消耗了回鹘的有生力量,更重要的是,李德明派大将苏守信镇守凉州,截断了回鹘人向大宋进贡的道路,割断了回鹘与宋朝的联系与贸易,使得回鹘人再也难以获取中原丰富的物产,直接打击了回鹘的经济实力。

此消彼长之间,战略的天平渐渐倾向了党项人。

总的来说,李德明没有辜负父亲李继迁的期望,他在位期间一方面积极与宋、辽议和,另一方面厉兵秣马不断向西发展,进一步稳固了李继迁打下的地盘,逐步发展为西北一带最为强大的民族政权,日后西夏国的地基就此奠定。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0-31 21:01:23 +0800 CST  






西夏人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0-31 21:02:23 +0800 CST  


再来看看契丹人。

澶渊之盟后,宋辽进入和平时期,辽朝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放手发展,巩固政权。

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封建化的加速。

辽朝告别了过去的部落时代,真正按照中原政权的模式,构建以皇帝为核心的封建统治架构,同时实行“南北面官制度”,让北方的契丹人管理契丹民族,让南方的汉人管理中原汉族,分类施策,分而治之,辽朝的政权结构日趋合理,境内逐渐安稳,百业兴旺,步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

只有赵恒同志,一天到晚吃饱了撑的没事做,净整那些神神叨叨的玩意儿。

折腾了近十年的时间,不仅天下人都审美疲劳了,就连老天爷也有点意见了。

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四月,距离“超级工程”玉清昭应宫落成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京城开封荣王赵元俨的王府突然发生大火,火势凶猛,迅速蔓延,不仅烧毁了王府的众多房舍,甚至蔓延到了皇宫,烧毁了存储大量国家财富的左藏库、内藏库以及藏书丰富堪称“知识宝库”的崇文苑、秘阁。

这场大火整整烧了十多个小时,无数的金银财宝、珍贵典籍灰飞烟灭。

得知消息后,宋真宗痛心疾首地对宰相王旦表示:“左藏库和内藏库中,是太祖、太宗两朝所累积的财富,朕从来都不敢随便乱用。谁知这一场大火,一朝化为灰烬,实在是令人痛心啊!”

王旦劝慰道:“陛下富有四海,损失一点财帛尚不足忧。需要担忧的是,朝廷的政令赏罚是否有不当之处。国家遭受如此天灾,臣作为宰相首辅,理应承担责任,请求陛下将臣罢免。”

王旦主动站出来担责,给了皇帝面子,令宋真宗多少有些安慰。

但是,中国古代尤其讲究天人感应,自古以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认为天降灾害,必定是上天示警。

如今,这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自然令宋真宗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的言行有失,以致上天不满。

为此,宋真宗专门下达“罪己诏”,重新审视近年来自己的所作所为,曾经无比骄傲的内心开始有了自省的涟漪。

神道设教的闹剧至此,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开始出现了踩刹车的迹象。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0-31 21:03:04 +0800 CST  


朝廷多年的政策开始有了转机,而朝堂之上多年的权力格局此时也有了变化。

最明显的变化来自于号称“西府”的枢密院。

当时的枢密院有两位枢密使,分别是王钦若和陈尧叟,还有一位枢密副使,他就是马知节。

马知节不是一般人。

他的父亲名叫马全义,是当年在高平之战中和宋太祖赵匡胤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

在马知节的身上,完美地继承了父亲马全义的勇武、刚猛和直率。

宋太宗雍熙年间,马知节出任博州监军。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军与辽军打了一场大战——君子馆之战,宋军大败。

此时的博州位居内地,远离君子馆之战的前线,当地的军民大多认为战火不会烧到博州。

唯独监军马知节坚持积极修缮城池、大力整顿军备,大家都认为多此一举。

最后,在马监军的催促下,大家还是打起精神把各项工作准备到位。

结果,刚刚准备好,辽军前锋就杀到了,鉴于博州戒备森严,眼见无隙可乘,辽军才悻悻然撤退。

直到此时,大家才明白马知节的远见卓识,无不佩服。

宋真宗继位不久,四川爆发刘于之乱,又是马知节会同上官正等宋将及时出兵,仅仅十余天便平定了叛乱。

可见,马知节是个有勇有谋的武将,是个保家卫国的能臣。

也正是因为如此,马知节同志嫉恶如仇,尤其对溜须拍马之类的小人看不惯,比如王钦若。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0-31 21:03:31 +0800 CST  

本文在天涯首发,作者月润江南。未经作者本人同意而转载,一律视为侵权,特此声明!

——————————————————————————————————

老马与小王的矛盾由来已久。

早在泰山封禅时,马知节率军一路护送宋真宗,尽职尽责,忠心耿耿,与王钦若等大臣同行。

为了表示对上天的虔诚之意,宋真宗从京城出发之时,就开始吃素,不沾荤腥。

封禅仪式结束的当晚,宋真宗回到泰山脚下的行宫,停止斋戒,恢复吃荤菜。

当时,看着随行的文武大臣,宋真宗还不忘慰劳一番,心疼地表示,大家跟着我这一路吃素,都辛苦啦。

最善于见风使舵的小可爱王钦若,哪能放过这个机会,于是,立刻满脸堆笑,倒头便拜,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感谢皇帝当面表扬。

马知节平日里最看不惯的,就是王钦若这种人。

一看王钦若又跳出来,不禁火冒三丈,往前一步,向宋真宗禀报道:“陛下,这一路上,斋戒吃素的,就你一个人。臣等,没有一个不私底下吃肉的。”

马知节这愣头愣脑的一句话,把宋真宗听的一愣一愣的。

宋真宗一脸愕然地,转过头,看着宰相王旦,问道:“知节说的属实吗?”

王旦立刻诚惶诚恐地跪下,老老实实地回复道:“知节说的都是实话。”

原来,这一路上,最虔诚、最自觉的,不是别人,正是宋真宗,就连老实宰相王旦,也不免偷吃了几口肉,何况王钦若等人。

宋真宗听罢,哑然失笑,再看王钦若,已经是脸红脖子粗,满头大汗。

这特么就很尴尬喽。

当然,法不责众,既然大家都吃了,宋真宗也就没再追究。

但是,从此,马知节只要逮着机会,就要收拾王钦若。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1-02 22:24:19 +0800 CST  


不久,机会又来了。

一次,开封城迎来了一场大雪,雪花漫天飞舞,飘飘扬扬,煞是好看。

瑞雪兆丰年。

宋真宗因此心情格外的高兴,当即趁兴作了一首《喜雪诗》,还拿给左右大臣欣赏。

宰相王旦看了看皇帝的诗,自然也免不了要鸟生鱼汤一番。

不过,他仔细一看,却发现诗中有一处韵脚用错了。

于是,王旦悄悄对王钦若说了这个事,并且表示要亲自给皇上指出来。

王钦若一听,立刻使了个眼色,拉着王旦走到一旁,说道:“天子作的诗,哪能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哪能用韵脚的条条框框去限定呢,我看,就不用给陛下说了。”

王旦一听,嗯,有道理,便打消了念头。

谁知道,王钦若一转身,却背着王旦,偷偷跑去觐见宋真宗,兴奋地告诉皇帝,自己发现那首《喜雪诗》有一处韵脚用错了。

第二天,宋真宗当着诸位执政大臣的面,表扬王钦若,称:“朕写的那首《喜雪诗》,大家都看了吧。没想到其中有一处韵脚用错了,幸亏王爱卿发现及时,专门跑来告诉朕。否则,要是传出去让外人看到了,岂不是令朕很难堪。”

王旦听了皇上这番话,脸色大变,又不敢说出实情,只好唯唯诺诺不出声。

好汉马知节同志在一旁早就是义愤填膺,原来当天王旦与王钦若的那一番对话,正好被他听见了。

当下,老马再次横刀立马、半路杀出,将当天的情形一五一十向宋真宗禀报。

宋真宗听完马知节的汇报,不禁哈哈大笑,众臣也跟着一片哄笑。

王钦若再次脸红脖子粗,呆立当场。

马知节:小样儿,让你嘚瑟!

王钦若:神经病啊,我不要面子的吗?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1-02 22:24:50 +0800 CST  


王钦若很郁闷,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招惹了马知节这个黑煞星,非得要处处和自己作对,搞得自己屡屡成为朝堂上的笑话。

他决定找个机会收拾老马。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他被老马收拾了。

在枢密院任职三把手的马知节,对于一把手王钦若很是不屑,在老马的眼里,王钦若这种奸臣一日不除,就是国家的祸害。

怎么把这个祸害赶下台去呢?

马知节为此绞尽脑汁,他很清楚,论文才自己不如王钦若,论马屁,那更是差得十万八千里,何况,现在王钦若在宋真宗面前已经是红的发紫了,要想把他拉下马,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不要忘了,老马可是身经百战的老英雄,什么样的场面没有见过呢。

于是,马知节使出了官场上最狠的一招:自爆。

众所周知,大宋王朝是最讲究礼数的,尤其是朝堂之上,皇帝和大臣们议论朝政时,更要注意,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注意风度,不可失了大臣之礼。当年,寇准在朝堂之上面对着宋太宗,喋喋不休地为自己辩解,最终惹恼太宗,被一撸到底,打发到地方任职,正是前车之鉴啊。

马知节深知这其中的奥秘,于是,他把准星锁定在王钦若身上。

从此,只要上朝时王钦若发表任何意见,马知节都会立刻跳出来表示反对,公然在朝堂之上与王钦若争吵不休。

宋真宗和大臣们不禁众脸懵逼:枢密院的一把手和三把手之间居然如此水火不容,这叫什么事儿啊?!

宋真宗当然很恼火,但是他又不能仅仅处理马知节了事,因为道理摆在那:马知节的刚直是众所周知的,如果自己仅仅处理马知节,舆论当然会认为自己偏袒王钦若。

无可奈何之下,宋真宗只好将枢密院的领导班子全部拿下,罢免王钦若、陈尧叟、马知节的职务。(陈尧叟:我有一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

马知节将自己化身为一颗深水炸弹,终于把大家都治不了的王钦若炸的血肉横飞。

马知节,牛人啊!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1-02 22:25:26 +0800 CST  
@青梅煮酒1970 2019-11-04 17:03:07
@月润江南 :本土豪赏1个 赞 (100赏金)聊表敬意,点赞是风气,越赞越大气【 我也要打赏 】
-----------------------------
谢谢兄台打赏!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1-04 22:29:25 +0800 CST  
@小海鲜角 2019-11-03 15:14:41
兴奋的不禁笑起来,
-----------------------------
哈哈,情不自禁啊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1-04 22:30:46 +0800 CST  


本文在天涯首发,作者月润江南。未经作者本人同意而转载,一律视为侵权,特此声明!

——————————————————————————————————

枢密院领导班子全部下岗,大宋王朝的中枢权力机构出现了空缺,谁来承担这一重任呢?

宋真宗再次要求宰相王旦提出候选人,王旦想都没想,就推荐了一个众望所归的人:寇准。

在王旦的极力举荐下,宋真宗终于同意任命寇准为枢密使、同平章事。

寇老西同志再次从帝国的底层,乘坐电梯直达,帝国的中枢。

重回巅峰的感觉,当然很好,寇准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番。

更重要的是,宰相王旦也很信任他,以致于政事堂经常把拟定的一些文件也抄送枢密院,征求寇准大人的意见。

对于这些国家大事,寇准向来是不含糊,每每看到这些文件中的某些问题,他必定要一一指出来,但是他反馈的对象并不是政事堂,而是皇帝!

寇准每次都把政事堂文件中的不合适之处点出来,然后捅到宋真宗那里,搞得政事堂的同志们非常被动,连带着政事堂的大小官员们因此受处分。

不久,枢密院将拟定的文件也送给政事堂征求意见。

政事堂的官员一见,不禁眼前一亮:报仇的日子到了!

于是,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好好“研究”一番。

出人意料的是,宰相王旦制止了大家的报复计划,他平静地将文件中的问题一一指出,又送回了枢密院。

后来,寇准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非常惭愧,再一次见到王旦时当面向其表示歉意,王旦只是礼貌地笑了笑什么也没有说。

仅此一例,就可看出王旦的肚量。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1-04 22:32:09 +0800 CST  


其实,王旦未尝不知道寇准的个性刚直、不通世故,但是王旦深知,国家需要这样刚直、无畏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以国事为己任,担当起帝国的重担、万民的期待。

所以,王旦在宋真宗面前经常夸赞寇准的优点和长处。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寇准却时时在宋真宗面前议论王旦的缺点和短处。

有一次,宋真宗又和王旦一起聊天,其间,王旦再次夸起寇准,宋真宗这次实在是忍不住了,对王旦说道:“王爱卿,你总是在朕面前说起寇准的优点,可是,你知道吗,寇准却总在朕面前说起你的过失和不足呢。”

王旦谦逊地表示:“这也很正常啊。因为臣做宰相时间太久了,该有的问题、缺点都暴露了,很容易为他人所知。寇准能将自己知道的,毫无保留地告诉陛下,说明他对陛下很忠诚啊。”

宋真宗实在是无语了,他明白王旦是个肚里能撑船的好宰相,两相对比,他对口无遮拦的寇准印象更不好了。

不久,寇准果然出事了。

当上枢密使的寇准,对于国家大事格外上心,久而久之,他与主管国家财政的三司官员产生了矛盾。

一方面,当然是因为这些年东封西祀、大兴土木,导致国库空虚、财政紧张,寇准早就看不惯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三司的官员得罪了寇准的好朋友。

原来,寇准曾经与李士衡共事,两人关系非常好。

有一次,三司副使林特催促河北转运司缴纳绢帛,当时的河北转运使正是李士衡,由于林特催得很紧,仓促之间,李士衡一时没有备齐物品。

林特为此大为光火,立刻在朝堂之上向皇帝参了李士衡一本。

寇准本来就对林特不满,此时,眼见好友要倒霉,于是,二话不说,立刻跳出来为好友辩护。

寇准向宋真宗奏报称,此事根源不在于李士衡,而在于林特计划不周详,当初自己在天雄军时,曾经主动上缴绢帛5万匹,可是三司却拒绝接收,现在距上次时间不久,京城就出现了绢帛不够用的情况,这不是计划不周,是什么?!

寇准最后得出结论:此事,就是林特想要嫁祸于李士衡!三司失职,请皇上处分三司的官员。

宋真宗好歹给了寇准一个面子,当场处分了包括林特在内的三司官员。

但是,宋真宗搞的那些神神叨叨的活动,少不了花钱,自然离不开三司的支持,于是,不久之后,在一次大赦活动中,宋真宗顺便将三司的官员都赦免了。

对手被赦免,也就意味着自己要倒霉了。

寇准感觉到了这些微妙的变化,并且从各种渠道证实了皇帝对自己的不满,他知道枢密使的宝座是坐不下去了,他开始想着为自己准备后路。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1-04 22:32:33 +0800 CST  



寇准私下里找到了王旦,对这位同年说出了自己的最后一个愿望:即使罢免,也希望带一个“使相”的职衔(带同平章事头衔的节度使),像当年的赵普一样,至少能保留一点颜面。

王旦脸色大变,吃惊地表示:“使相这么重要的官职,难道是走后门来谋取的吗?”

寇准听罢,拂袖而去。

不久,罢免令正式下发,同时赏赐寇准使相职衔,以示恩宠。

那一刻,寇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皇帝居然给了自己使相的待遇,感激涕零啊!

寇准立刻进宫,向皇帝谢恩,他诚惶诚恐地跪下,哭着对宋真宗说:“承蒙陛下厚爱,若非陛下宠爱微臣,我哪能得到这么荣耀的官职啊。”

宋真宗叹了一口气,说道:“寇爱卿,此事都是王旦的意见啊,他在朕的面前竭力为你争取使相一职。”

那一刻,寇准泪如雨下,他是真的服了。

幸好有王旦,幸好有贤臣,国家的大局,多亏王旦等人的扶持,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寇准之后,王旦在孤独地支撑着危局。

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继荣王府火灾之后,一场更大的天灾突然降临。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1-04 22:34:30 +0800 CST  




寇准画像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1-04 22:35:49 +0800 CST  
@国宝翟 2019-11-05 23:17:43

月润江南:躲开!我写大宋三百年呢!
-----------------------------
哈哈,好形象啊……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1-06 11:26:35 +0800 CST  


本文在天涯首发,作者月润江南。未经作者本人同意而转载,一律视为侵权,特此声明!

——————————————————————————————————


【第十六章 亢龙有悔】

这一年的初夏时节,一场百年罕见的大蝗灾突然席卷而来。

蝗灾首先在京城附近地区爆发,紧接着,京东、京西、陕西、河北等路也陆续爆发。

短短的数月时间,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全部陷入蝗灾之中。

蝗虫所过之处,颗粒无收,片甲不留,引发了极大的恐慌。

面对如此天灾,大宋的官员们是如何应对的呢?

他们采取的是大BOSS宋真宗最为喜闻乐见的办法:建道场祈祷,请老天爷帮忙。

效果当然也是很明显的。

不久之后,各地纷纷上报成果。

开封府的官员奏报称,田地里的蝗虫大片大片地死去,兖州的官员奏报称,蝗虫不吃庄稼,只吃豆叶子,还有的奏报称,天降大雨,蝗虫遇雨便死,一次就死了几千斛(一种量粮食的量器)。

当然,有的蝗虫觉悟更高,居然自行了断,主动死掉了。

各地传来的消息表明形势一片大好,宋真宗为此非常高兴,兴奋得手舞足蹈,还拿着各地送来的蝗虫尸体给大臣们看。

大臣们也纷纷向皇帝表示祝贺,自然要鸟生鱼汤地歌颂一番。

宋真宗当然也很高兴,他决定乘胜追击,一边命令继续在各处寺庙道观开展祭祀祈祷等基础工作,一边命令各地继续组织人员扑打蝗虫、焚烧虫卵。

在宋真宗看来,上有老天爷保佑,下有老百姓出力,这场蝗灾一定能消弭于无形。

然而,他想错了,在那个神神叨叨的时代,地方官员们对祷告之类的事很是上心,对组织老百姓扑打蝗虫的事却不怎么用心,执行得并不好。

毕竟,在皇帝的亲身示范下,大宋官员们一个个都迷信到了骨子里,断定这事只有老天爷才能帮忙。

如此情形之下,蝗灾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愈演愈烈。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1-06 20:34:04 +0800 CST  


灾情从京东、京西、河北、陕西一带逐步蔓延到了江淮地区,长江以南也出现了蝗灾。

铺天盖地的蝗虫,由北向南,肆虐而过,大片大片的庄稼被吃了个精光,老百姓的屋檐下、房间里都满是蝗虫,大宋王朝的农业生产遭受了致命的打击。

灾情终于再也瞒不下去了,各地陆续向朝廷报告了真实的情况。

有一天,宋真宗正在宫内吃午饭,突然,天色由明变暗,一片阴晦。

宋真宗觉得很奇怪,忙问左右:“怎么回事?”

侍从跑出去后看了一眼,立刻回来禀报:“陛下,是蝗虫遮住了阳光。”

宋真宗听了,大惊失色,立刻起身,来到门前,抬头张望。

只见漫天的蝗虫,自北向南,呼啸而过,黑压压无边无际,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从皇宫上空飞走。

宋真宗望着远去的蝗群,默默低下了头,垂头丧气地走回到饭桌前,颓然坐下,默然不语。

他没想到,自己虔诚地侍奉上天,大搞神道设教,劳心费力近十年,换来的却是如此结果。

那一刻,他内心仅存的骄傲就此崩塌。

从此之后,宋真宗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病,有时候会突然失忆,有时候会自言自语,他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风采,步入了人生最后的时光。

楼主 月润江南  发布于 2019-11-06 20:34:23 +0800 CST  

楼主:月润江南

字数:725627

发表时间:2017-06-27 06:04:1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06 09:23:01 +0800 CST

评论数:1662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